第五章 语言习得理论

合集下载

语言学中的语言习得理论

语言学中的语言习得理论

语言学中的语言习得理论

语言是人类最为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其重要性不言可喻。由此,语言学作为研究语言的学科,一直备受关注。在语言学里,一条重要的研究线索就是人们如何学习语言。本文将着重介绍语言学中的语言习得理论,其特点、观点、研究领域等。

1. 语言习得理论的特点

语言习得理论,指的是探讨人如何习得语言的一种学说体系。它的研究对象是儿童。语言习得理论的特点如下:

(1) 关注儿童语言习得的规律性

语言习得理论关注儿童语言习得的规律性,认为儿童习得语言并非“顺其自然”,而是有序、结构化、规律性的。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它能够发现词语的规律性、语法结构的规律性、语音的规律性等。这种规律性使儿童能够更好地学习语言,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言。

(2) 强调语言习得的天赋性

语言习得理论认为,每个人天生就具备学习语言的天赋。虽然这种天赋存在差异,但每个人都具备学习语言的潜力。因此,任何人都能够学会语言。这种观点打破了以往认为只有某些人天赋异禀才能学好语言的观念。

(3) 将语言习得看作是人体生理和心理的自然发展过程

语言习得理论认为,语言习得是人体生理和心理的自然发展过程。儿童在接触到语言环境之后,会按照一定的规律习得语言。这种规律是由人体天然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所决定的。这种自然发展过程使儿童能够自然地习得语言。

2. 语言习得理论的观点

(1) 语言习得的方式可以分为两类:习得第一语言和习得第二语言。习得第一语言是儿童在生活中自然地习得的语言,习得第二语言是人在学习新的语言时使用的方法。

(2) 语言习得与语言教学不同。语言教学是通过外界的刺激,对语言进行教学和训练。而语言习得则是一种自然的过程,是在我们不知不觉中完成的。

发展心理学课程教案

发展心理学课程教案

发展心理学课程教案

一、课程简介

1. 课程名称:发展心理学

2.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深入探讨个体从婴儿期到老年期的心理发展过程,提高学生对人类心理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3. 适用对象: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

4. 课时安排:32课时

二、教学内容

1. 第一章:发展心理学导论

发展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发展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发展心理学的重要理论

2. 第二章:认知发展

认知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婴儿期的认知发展

儿童期的认知发展

青少年期的认知发展

3. 第三章:情绪和社会性发展

情绪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婴儿期的情绪发展

儿童期的情绪发展

青少年期的情绪发展

社会性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婴儿期的社会性发展

儿童期的社会性发展

青少年期的社会性发展

4. 第四章:人格发展

人格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婴儿期的人格发展

儿童期的人格发展

青少年期的人格发展

5. 第五章:身体发展

身体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婴儿期的身体发展

儿童期的身体发展

青少年期的身体发展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阐述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发展心理学的知识体系。

2. 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发展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实践操作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如心理测验、观察等,增强学生对发展心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评价

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成绩的30%。

第五章小学儿童的语言发展问题你是如何理解语言和言语

第五章小学儿童的语言发展问题你是如何理解语言和言语

分三个阶段:出声思维阶段;过渡阶段;
无声思维阶段。
? 2、小学儿童内部言语的培养
? 坐姿要求: 手离笔尖一寸远,胸离桌子一拳远, 眼离书本一尺远,端端正正坐桌前。
? 2、指导小学生识字的教学步骤
? 字形教学
?
怎样掌握字形?
第一、精确感知和辨认。
用眼看字的结构,数字的笔画,避免学生认 错、写错、记错字。同时掌握 构字规律,比如 形 声字,一部分代表 读音,另一部分代表 字义。比
? 2、与思维的相关性 ? 内部言语是在口头言语的基础上,经过阅读、
写作、交际实践发展起来的,这一切都离不开思 维的发展。 ? 3、简约性 ? 不直接用于交际言语,不存在让别人理解, 因而十分简约、以概括形式出现。
? 二、小学生内部言语的发展与培养( 141 页)
? 1、小学儿童内部言语的发展
?
?
? 《语文课标》 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 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 综合体现, 写作教学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 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 活,表达真、情、实。
? 阅读是吸收积累,写作是抒发表达。
? 1、 小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经过三个阶段: 准备阶 段(看图说话,口头造句) —过渡阶段(看图造 句,观察记事,范文仿写 —独立写作阶段 (丰富 生活,命题作文)
? 如“蚊”字,“虫”字旁代表昆虫,“文”代表 读音,像这样 有意义的部首和读音的声旁,叫 形 声字。像桥、杆、描、铜、荫等,都是形声字。 这样可以让学生轻松掌握汉字。

第五章、学习与学习理论

第五章、学习与学习理论

第五章、学习与学习理论

第一节、学习概述

一、学习的概念

1、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2、学习的内涵

(1)学习实质上是一种适应活动

(2)学习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

(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

(4)学习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

(5)学习的过程可以是有意的也可以是无意的

(6)学习引起的是相对持久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二、学习的分类

(一)加涅关于学习的划分

1、学习水平的分类

(1)信号学习(经典性条件反射)

(2)刺激-—反应学习(操作性条件反射)

(3)连锁学习

(4)言语联结学习

(5)辨别学习

(6)规则或原理学习

(7)解决问题学习(高级规则学习)

2、学习结果分类

(1)智慧技能

辨别学习、具体概念学习、定义性学习、规则学习、高级规则学习

(2)认知策略

(3)言语信息(认知领域)

(4)动作技能(动作技能领域)

(5)态度(情感领域)

(二)奥苏贝尔关于学习的划分

1、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2、从学习内容与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关系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是学生学习的最基本的类型,也是最主要的学习方式)

(三)其他关于学习的划分

1、从学习的主体来说分为动物学习、人类学习和机器学习

2、美国心理学家阿瑟·雷伯按学习时的意识水平分为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

3、按学习内容我国学者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三、学生学习的特点

人类学习与学生学习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1、接受学习是学习的主要形式

2、学习过程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具有自主性、策略性和风格性,是师生互动的过程

第五章 语言习得理论

第五章  语言习得理论

第五章语言习得理论

第一节语言学习与习得

一、学习与一般的学习理论

1、什么是学习

作为心理学的概念,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经验而产生行为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2、学习理论的两大流派

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受经验主义哲学影响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人和动物受环境支配、获得经验而被动形成的行为的改变。在这一过程中,完全排斥人的主观思想或思维活动,建立在刺激——反应学习理论基础上。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E.L.Thorndike)于19世纪末的饿猫“迷箱实验”提出联结试误说。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20世纪30年代以后提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早在19世纪20年代巴甫洛夫提出“条件反射”说。

➢所谓操作是指主动作用于环境,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的有机体的自发反应。斯金纳通过白鼠在“斯金纳箱”里的主动操作获得食物而建立了操作学习理论。认为如果一个操作行为完成后伴随强化的刺激,那么这一操作行为发生的概率就多,从而养成习惯,反之则逐渐减少甚至消失。学习是一种反映概率的变化,强化可以增强反映概率。强化又可分为正强化(得到奖赏)和负强化(逃避或回避不愉快情景的出现)很多行为只作为强化的结果而习得的。经典条件作用强调用来控制反映前的刺激,公式为“刺激——反应”,那么操作性条件作用强调的是对反应结果的强化,也就是反应后的刺激,公式为“反应——刺激”。

➢该派只研究有机体外部行为的变化过程,而对有机体的内部思维活动则从不研究。

B认知学习理论

受哲学上的理性主义的影响,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对环境和客观事物主动的认识和行为的主动的改变,是主体的认知过程,而不是在外界环境支配下被动地进

刘询、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整理

刘询、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整理

第三章语言学基础

一.语言的特征

1.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2语言存在言语之中(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划分了语言和言语)

3.语言有生成性

4.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目的: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语言课要充分体现工具课和技能课的特点)

5.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课堂中尽量用韩语进行教学,尽可能不借助于母语和媒介语。)

6.语言产生于特定的社团并体现该社团的文化(运用第二语言进行交际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必须遵守该语言的社会文化规则和社会习惯,否则无法达到交际的目的。)

7.语言是人类独有的,只有人类才具备学习和运用语言的特殊生理基础。

(语言的最本质的功能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因此培养语言交际能力是语言教学目标,而且要让学生把语言当做交际工具来学习。)

二.语言学的发展与第二语言教学

1.历史比较语言学使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英国琼斯奠基人丹麦拉斯克、德国格里姆和葆朴德国施莱赫尔提出语言的“谱系树”理论,并画出了印欧语系谱系树形图。

2.结构主义语言学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现代语言学的主要奠基人3转换生成语法

乔姆斯基《句法结构》猛烈抨击结构主义语言学

区分“语言能力”—内化了的语言规则和“语言表现”—语言能力的实际运用,即人们实际说出来的话。

提出“语言习得机制”、“普遍语法”的假说、“深层结构”“表层结构”的理论4.功能主义语言学

英国韩礼德建立了系统—功能语法理论

一.功能主义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1.乔姆斯基提出“语言能力”—内化了的语言规则体系。

2.海姆斯“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的四个特征:语法性、可接受性、得体性、现实性

克拉申--语言习得理论

克拉申--语言习得理论

二语习得理论克拉申理论

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又称“监控理论”)。此理论主要由五大假说组成:习得/学得假说(the Acquisition /Learning Hypothesis),自然顺序假说(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监控假说(the Monitor Hypothesis),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和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Hypothesis) [1] [2]

一、克拉申的语言习得理论

(一)习得/学得假说

习得/学得假说是克拉申所有假说中最基本的一个,是其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基础。这一假说认为:发展第二语言能力有两个独立的途径:“习得”是下意识过程,与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在所有的重要方面都是一致的;“学得”则是有意识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可“了解语言”(即获得有关语言的知识)。“习得”是潜意识(subconscious)过程,是注重意义的自然交际结果,正如儿童母语习得过程。“学得”(learning),是有意识(conscious)的过程,即通过课堂教师讲授并辅之以有意识的练习、记忆等活动达到对所学语言的掌握。

Krashen认为成人学习第二语言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和语言学得(language learning)。语言是潜意识过程的产物。这一过程和孩子们学习母语的过程很相似。它要求学习者用目的语进行有意义的、自然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习者所关注的是交流活动本身,而不是语言形式。语言习得则是正式教育的产物。正式教育是一个有意识的过程,其结果是学习者能获得一些有意识的和语言相关的知识。Krashen指出学得不能转换成习得。例如,使用母语者尽管不懂语法规则,却可以正确流利地使用该语言,而语言学习者虽然有完备的语法知识,却很难在实际交流中运用自如。因此,对二语习得来讲,自然的语言环境比有意识的学习更为有效。

第五章、学习与学习理论

第五章、学习与学习理论

第五章、学习与学习理论

第五章、学习与学习理论

第一节、学习概述

一、学习的概念

1、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2、学习的内涵

(1)学习实质上是一种适应活动

(2)学习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

(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

(4)学习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

(5)学习的过程可以是有意的也可以是无意的

(6)学习引起的是相对持久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二、学习的分类

(一)加涅关于学习的划分

1、学习水平的分类

(1)信号学习(经典性条件反射)

(2)刺激——反应学习(操作性条件反射)

(3)连锁学习

(4)言语联结学习

(5)辨别学习

(6)规则或原理学习

(7)解决问题学习(高级规则学习)

2、学习结果分类

(1)智慧技能

辨别学习、具体概念学习、定义性学习、规则学习、高级规则学习(2)认知策略

(3)言语信息(认知领域)

(4)动作技能(动作技能领域)

(5)态度(情感领域)

(二)奥苏贝尔关于学习的划分

1、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2、从学习内容与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关系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是学生学习的最基本的类型,也是最主要的学习方式)(三)其他关于学习的划分

1、从学习的主体来说分为动物学习、人类学习和机器学习

2、美国心理学家阿瑟·雷伯按学习时的意识水平分为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

3、按学习内容我国学者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三、学生学习的特点

人类学习与学生学习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1、接受学习是学习的主要形式

2、学习过程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具有自主性、策略性和风格性,是师生互动的过程

第五章 幼儿英语教学原则

第五章 幼儿英语教学原则

第五章幼儿英语教学原则

教学目标:了解幼儿英语教学原则的内涵,能够在教学中熟练应用幼儿英语教学原则。

教学重点:熟练并准确应用幼儿英语教学原则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讨论法、范例引导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实践性原则

语言习得理论认为,幼儿具有一种独特的自然吸收、自然习得语言的能力,这使他们能从大量的语言接触和使用中吸收语言材料,概括语言规则,从而形成语言能力。语言习得理论同时认为:只有习得的东西才会成为口头熟练掌握的语言。因此,幼儿的发展是通过活动而实现的。

一、大量开展听、说活动

听说练习是幼儿英语学习活动的基本形式,其精髓在于创造机会使幼儿获得最大量的口语实践,通过多听多说多练,逐步熟练掌握语言,形成语感。

二、以教师为主导

教师在活动中应结合幼儿英语活动的基本结构,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其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一)向幼儿演示新的语言材料时,教师是“示范者”,是“演员”,应该“精讲”。

(二)为幼儿提供机械操练的机会,教师是“教练”、“指挥”、“指导者”、“检查者(三)为幼儿创设复用、活用、交际的语言场景,为幼儿的“听”提供“理由”,为幼儿的“说”创造“动机”,教师是“导演”、“参与者”、“旁观者”。

三、以幼儿为主体

在幼儿英语实践活动中,幼儿的任务分别是:

(一)教师演示新材料时,幼儿应做“听”的实践,并动用各种感官,感知新材料的语音、语义及其联系。

(二)在机械模仿阶段,幼儿在教师指导之下,主要做“大合唱”式的全班操练和“小组唱”式的小集体训练。大量的模仿练习有助于掌握发音技巧和说话的基本套路,有助于幼儿开口说话,是幼儿学习英语必不可少的一环。

语言学习理论

语言学习理论

语言学习理论

语言学习理论是研究语言习得和语言教学的理论体系,它涉及

到语言的认知、习得、教学和运用等方面。在语言学习理论中,有

许多不同的观点和理论,其中一些比较著名的包括行为主义、认知

主义、社会文化理论和交际教学理论等。

行为主义是最早的语言学习理论之一,它认为语言习得是通过

刺激和反应的方式进行的。根据行为主义的观点,学习者通过模仿

和重复来习得语言,而教师的角色是提供正确的模型和反馈。然而,行为主义在解释语言习得过程中忽视了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和内在心

理过程。

认知主义是一种更为综合和复杂的语言学习理论,它强调学习

者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过程在语言习得中的重要性。认知主义认为学

习者通过对语言结构和规则的理解和分析来习得语言,而教师的角

色是引导学习者建立有效的认知策略和技巧。认知主义理论的代表

人物包括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等。

社会文化理论强调语言习得是在社会和文化环境中进行的,学

习者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和交流来习得语言。社会文化理论认为语言

习得是一种社会实践,学习者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来发展语言

能力。在这种理论下,教师的角色是创造一个富有社会互动和合作

的学习环境。

交际教学理论是一种强调语言交际能力的语言学习理论,它认

为语言习得是为了实现有效的交际目的。交际教学理论强调学习者

需要掌握语言的交际功能和策略,而教师的角色是帮助学习者发展

交际能力和实践语言运用。在这种理论下,教学注重真实的交际情

境和实际的语言运用。

总的来说,语言学习理论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演变的领域,不同

的理论对语言习得和教学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方法。在实际的语言

《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教学大纲

《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教学大纲

《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教学大纲

说明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提高认识:做一名合格的小学英语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掌握必要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而且还要掌握一定的教育基本理论和教学基本技能。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使学生能够了解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并根据小学的实际情况,选择﹑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进行教学实践,初步具备小学英语课堂管理的能力与评价的能力,同时,初步具备驾驭小学英语教材并能做到用英语组织教学的能力。

【教学任务和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及内容主要是学习和研究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一般规律和基本教学方法,如何备课﹑编写教案﹑上课,讨论课堂管理的方法以及小学英语语音,语法,词汇的教学方法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从事小学英语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观摩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课时分配】共68课时。

【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王电建赖红玲《小学英语教学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参考书:禹明《小学英语教学理念与教学示例》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李庭芗《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胡春洞《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蔷《小学英语教学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纲内容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小学英语教学的意义及目的,研究小学英语教学法的意义及方

法,小学英语教学法所研究的对象及内容,英语教学法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自制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复习资料1

自制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复习资料1

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

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也是语言教学理论中用得最多的术语。)第一语言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2.母语和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区分的。)母语是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语言社团、通常是民族的界限来区分的。)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因此这一术语与“母语”可以通用。非本族语是指本民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4.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上述概念是从不同角度提出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意义上的交叉现象,因此在使用这些术语时就要注意准确性。

5.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任务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对外汉语教育作为一门分支学科,它还有一项任务,即以自身的学科理论建设,为第二语言教育学科甚至整个语言教育学科的理论发展做出贡献。

6.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对外汉语教学首先是语言教学,也是一种外语教学。

(1)对外汉语教学首先是语言教学。

(2)对外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

(3)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4)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7.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1)以培养语言交际能力为目标;

(2)以技能训练为中心,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

(3)以基础阶段为重点;

第五章 语言习得理论

第五章 语言习得理论
总的说来,刺激-反应论可以解释儿 童语言习得过程中的某些现象。但用这 种理论不能全部解释儿童母语的习得过 程, 是一种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理论 。
10
1)刺激—反应论积极意义:
① 儿童最先学会接触最多的那种语言(假定他处于多 语环境)。
② 儿童常因观察、模仿成人和同伴的话语而获得快乐。 模仿确实是儿童习得语言的重要手段。
11
2)刺激—反应论的不足:
① 言语行为十分复杂,既有可观察可测量的外部因素, 也很多难于观察、测量心理因素,不同于一般的动物 行为,不能只用“刺激 -反应”来解释。外因论 他们只
承认言语行为,不承认有复杂的符号系统的存在,把 言语混同于语言 。他们看不到语言有复杂的内部结构 体系,言语行为受规则支配 .
7
1、刺激-反应论(后天环境论)
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代表人物是美国 心理学家斯金纳,这是一种行为主义的理论。
(1)理论内容:
1)华生的主要观点:
① 心理学必须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个 体的行为 ,而不是意识。研究的目
的是为了预测和控制行为。
② 研究动物行为的结果,可以用来 解释人的行为。
③ 人类一切行为的构成要素都只是
把言语行为简单地等同于其他行为,甚至等同于 动物的行为 ,将动物的实验结果简单地推广到儿童的 语言学习中 ,强调刺激与反应在直接情境中的固定的、 机械的联系, 否定了人的语言潜能和言语行为的特殊 性,否定大脑加工外部信息的能动性 ,把主体当作被 动消极的语言训练对象,这不符合儿童习得语言的基 本事实,因而不能解释实际存在的许多问题。

语言习得理论

语言习得理论

1.3 第二语言习得的主要理论和假说

内在大纲和习得顺序假说的评价
意义: 是对普遍语法理论和语言习得机制的支 持,对中介语发展过程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影响 。 不足: 上述的这类研究基本上都集中在英语作 为第二语言的习得上,不包括像汉语这样的非 形态语言,因此缺乏普遍意义。
1.3 第二语言习得的主要理论和假说
1.2.4 语言功能论 韩礼德 语言交际功能
在成人的语言体系中,语言结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只是表达意思的手段之一。儿童习得语言是为了学会如 何表达意思,如何用语言做事进行交际,因此更为重要 的是掌握语言的语义体系和语用体系。 语言功能理论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说明第一语言的习得 过程,也影响到功能法教学流派的形成。但是,对语言 结构的发展则论述不多。
局限性 1)究竟有没有LAD,很难通过实验来验证。 2)实际上很多儿童都没有语法概念,; 3)乔氏认为语言能力与智力没有直接联系; 4)先天论对环境的作用估计不够。
1.语言习得理论
比较刺激反应论和先天论
刺激 反应论 先天论 过分强调环境的作用,强调后 天通过刺激反应养成习惯,忽 视认知能力的作用 过分强调天赋,忽视后天环境 的作用,忽视反复操练养成习 惯的重要性 两个极端的理论
1.3 第二语言习得的主要理论和假说
如何正确看待文化适应假说 • 肯定文化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重要性
• 文化适应≠全盘接受异文化

语言习得理论L1L2

语言习得理论L1L2


3、认知论(先天与后天相互作论)
(1)理论基础 1)认知论以瑞士著名的儿 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 知论”为理论基础,认为 儿童的语言发展是天生的 能力与客观的经验相互作 用的结果。儿童的语言学 习是建立在儿童认知能力 发展的基础上的。
2)这种理论认为人类有一种先天的认知能力(功能 不变式),这种能力随着躯体内部组织的成熟决 定,与环境相互作用,并向环境学习,作为向环 境学习的结果,形成了一定的“认知结构”。 (认知图式)这种“认知结构”随着儿童的发展 而变化,他的认知能力也不断从低级阶段向高一 级阶段发展。

语言中的句子是近乎无穷的,儿童不可能 也没必要通过模仿强化去学会每个句子, 然后再使用。不能解释儿童言语行为中的 创造性,只有掌握话语的规则体系才能创 造性的运用。人们能说出无限多的包括从 未听过和说过的句子的能力。儿童刚开始 说话时就基本具备了这种能力。他们会创 造出新的词组、句型和符合特定情境的恰 当的表达方式。

2、先天论(先天性决定论)
(1)理论内容 1)代表人物是语言 学家乔姆斯基、卡 茨,心理学家米勒 与马克奈尔。
2)它首先是一种基于对刺激—反应论猛烈批 判立场 上建立起的理论,是基于理性主义的 理论。它认为语言是一种规则体系,是一 种以规则为基础的复杂系统而并非习惯的 总和,儿童之所以能掌握,是因为人类有 天生的、具有受遗传因素决定的掌握语言 规则的能力,即“语言能力”。乔姆斯基 还提出了“语言运用”的概念,即说话人 和听话人对语言规则的具体运用(言语活 动)。语言运用以语言能力为基础。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概论(五语言学习与习得)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概论(五语言学习与习得)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概论(五)
第五章 语言学习与习得
第一节 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acquisition )
一、学习和习得概念之分 (一)(吕必松)
语言学习:学习语言的行为,包括自然环境中学习 和在学校里的课堂上学习。
语言习得:习得就是学会或获得。语言习得就是通 过学习而学会或获得语言。习得强调学 习行为中的一种过程。
失误—— 偶然产生的口误或笔误,没有规律 ,不反映说话 者的语言能力
偏误—— 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错误, 它偏离了目的语的轨道,反映了说话者的语言能力和 水准。
偏误分析——就是集中对学习者所产生的这一类语言错 误(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从而发现第二语言 的习得过程。这种规律性的偏误也是中介语特征的反 映,是偏误分析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描写——选择——对比——预测 对比分析的应用:
普拉克特(C.Practor)的“难度等级模式” 零级到五级——级数越高难度越大
零级:正迁移 相同成分
一级:在第一语言中分开的两个或几个语言项 目,在目的语中合并成一项( her she——她 is are......——是)
二级:第一语言中有而目的语中没有的语言项 目,必须避免使用(英语中咬舌音the)
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研究的发展
1.18世纪末德国学者蒂德曼以记录的方式对其 小儿子心理和语言的发展进行观察和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先天论(内在论)
理论基础:普遍语法理论 代表人物:乔姆斯基 主要观点: 人类先天具有一种习得语言的特殊能力,表现 为儿童头脑中有一种受遗传因素决定的“语言习得 机制”。
语言习得机制:
包括两部分内容: ① 最初语言状态:语言的普遍原则和未定的参数值 ② 评价语言信息的能力,即对所接触到的实际语言的 核心部分进行语言参数的定值。
4.输入假说
代表人物:克拉申 代表著作:《输入假说:理论与启示》(1985) (1) 习得与学习假说 (2)自然顺序假说 (3)监控假说 监控实现的条件: ① 要有时间;② 要注重形式;③ 性格的影响; ④要知道规则
(4)输入假说 第一,人类获得语言的惟一方式是对信息的理解,也 就是通过吸收可理解的输入习得语言知识。 第二,输入的语言信息既不要过难也不要过易,即 i+1。 第三,强调听力活动对语言习得最为重要,语言习得 是通过听力理解来实现的,“说”常常没有必 要。 (5)情感过滤假说
奥斯古德(美):中介说
在外显的刺激和外显的反应中间增加了因联想 而引起的隐含的刺激和隐含的反应的中介因素。
对刺激-反应论的评价:
不能解释第一语言学习的所有问题,理由: ① 儿童不可能通过模仿来学会每一句话。 ② 不能解释儿童言语行为中的创造性。 ③ 成人并不总是对儿童说出的话语进行强化。 ④ 单靠刺激-反应,培养不出语言交际能力。
对先天论的评价: (1)积极方面:
先天论把儿童母语习得的过程看成是主动、积 极、创造性的过程,而不是刺激-反应论者所说的对 刺激被动模仿、反应、强化、重复的过程;儿童习 得的不是一句一句具体的话语而是该语言的规则体 系。因此可以解释一系列儿童语言习得中的问题。
(2)不足之处:
不能解释第一语言学习的所有问题,理由如下: ① 人脑中存在的语言习得机制只是一种假说,是思辨 的结果 ②语言习得机制如果指的是普遍语法,有疑问 ③乔氏把语言习得机制与人类的其他功能分开,认为 语言能力与智力没有直接联系。 ④先天论对环境的作用估计不够 。
强调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掌握知识结构,学 生在学习过程中应主动探索知识结构;学习应是主 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
3.学习的分类、阶段和目标
加涅(美)关于学习的分类法: (1)信号学习(signal learning) (2)刺激—反应学习(stimulus-response learning) (3)连锁学习(chaining) (4)言语联想学习(verbal association) (5)多种辨别学习(multiple discrimination) (6)概念学习(concept learning) (7)原理学习(principle learning) (8)解决问题的学习(problem solving)
克拉申(1982)关于英语语素习得“自然顺序”表:
第一组: 现在进行时的词素-ing; 表示复数的-s; 系动词 to be (He is big); 第二组:助动词 to be (He is running); 冠词the ,a ; 第三组:不规则的动词过去时态(went); 第四组:规则的动词过去时态-ed; 一般现在时态第三人称动词单数-s; 名词所有格词尾-s(the girl’s food)
2.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的不同点
(1)习得的动力不同。 (2)习得的环境和方式不同。 (3)习得的过程不同。 (4)文化因素习得的不同。 (5)主体的生理、心理特点不同。
① 柯勒(德):格式塔心理学的完形说
有机体获得的每种经验都是一个有组织的整体, 也就是完形——不是孤立的组成部分,也不是各组 部分的简单相加。由于新经验的发生,对问题的情 境以及情境各部分的关系需要进行知觉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组或认 知的重组,即由一种完形改变成别一种完形,从而 实现顿悟。
②布鲁纳(美):认知-发现说
实践证明,中介语研究可以作为语言学习理论 研究的一个突破口,因为它可以促使我们对学习者 的语言表现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和研究,对语言 习得的条件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和分析,从而揭 示语言学习和教学的客观规律;中介语研究要结合 偏误分析和对比分析,这有助于开阔语言研究、语 言对比研究、文化对比研究的视野,成为连接这些 研究的纽带,使这几个方面的研究能够互相补充和 互相促进。要加快中介语研究的步伐,还必须加强 中介语语料库系统的建设,并对已有的中介语语料 库系统加以充分的开发利用。
① 强调语言是规则系统,语言学习也是一种创造性的、 受规则支配的内在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刺激-反应。 ② 不同意过分强调语言学习能力的特殊性,不同意语 言习得机制的说法,认为只有一种先天的认知能力, 语言能力的发展不能先于认知能力的发展,更不能 决定认知能力的发展。
不足之处:
① 这一学问不是专门解释儿童语言习得问题的,因此 语言习得中的许多问题并未得到解决。 ② 语言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只强调认知一方面的 因素也不可能是全面的。 ③ 只强调认知能力对语言能力的影响,忽略了语言能 力的发展对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
3.认知论
理论基础: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理论观点: 先天与后天的因素相互作用,先天具有而后天 不断发展的认知能力决定一切,语言能力只是认知 能力的一部分。认知结构的组成部分称为图式。图 式随着儿童心理的发展而变化,体现了认知的发啊 呢;而认知的发展受同化、顺应、平衡三个基本过 程的影响。
对认知论的评价: (1)积极方面
2.学习理论的两大流派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受经验主义哲学影响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学习是人和动物受环境支配、获得经验而被动形成 的行为的改变。
桑代克:“尝试—错误学习理论” 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
(2)认知学习理论
该理论受哲学上的理性主义的影响,认为学习 是学习者对环境和客观事物主动的认识和行为的主 动的改变,是主体的认知过程,而不是在外界环境 支配下被动地进行刺激-反应的联结和行为习惯的 改变。
鲁健骥(1984)《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汉 语学 习的语音偏误分析》 李晓琪(1995)的《中介语与汉语虚词教学》 王珊(1996)的《汉语中介语的分阶段特征及 教学对策》 叶步清(1997)的《汉语书面词语的中介形式》 彭利贞(1997)的《论中介语的语篇层次》 北京语言大学储诚志、陈小荷(1993)等研制 的《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系统》为汉语中介语研究提供 了宝贵的资源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标志着我国汉语中 介语研究已进入实质性阶段。
3.内在大纲和习得顺序假说
代表人物: 科德、杜雷、伯特、克拉申、贝利、拉森-弗里曼 观点: 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有其自己 的内在大纲,而学习者的种种偏误正是这种内在大 纲的反映。这就是说,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服从教师 的教学安排、接受所教的语言知识,而是跟儿童习 得母语一样,有其自身的规律和顺序。
第五章 语言习得理论
目录
第一节 语言学习与习得 第二节 第一语言习得及主要理论和假说 第三节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假说
第一节 语言学习与习得
1.什么是学习 ① 广义的学习 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经验而产生行为 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② 狭义的学习 指在人类的社会生活实践中运用语言工具主动 地获得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并产生比较持久的行 为变化。
学习与习得关系:
学习与习得这两种获得语言的途径,并非完 全隔绝或相互排斥,而是相互交叉、相辅相成。
2.习得与学习的不同
(1)习得是一种潜意识的行为;学习是一种有意识 的行为。 (2)两者学习环境不同。 (3)两者注意力集中的对象不同。 (4)两者的方法不同。 (5)两者所需要的时间及达到的效果不同。
5.普遍语法假说 6.文化适应假说
代表人物:舒曼 文化适应: 学习者与目的语社团的社会和心理的结合,因 此,学习者与目的语文化的社会距离与心理距离, 就成了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主要因素。
二、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异同比较
1.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的相同点 (1)两种语言习得都必须具备一定的主客观条件。 (2)两种语言习得都是为了培养语言交际能力。 (3)两种语言习得都必须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等 要素和受文化制约的语用规则,都必须形成一定的 听说读写的技能。 (4)两种语言习得大体上都经过感知、理解、模仿、 记忆、巩固和应用阶段。
5.语言功能论
代表人物:韩礼德 观点:从语言交际功能的角度研究儿童语言的发展 评价: 功能论触及到语言的核心——语言的交际功能, 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说明第一语言的习得过程。语言 功能理论也影响到功能法教学流派的形成。该理论 着重阐述儿童对语言意义和功能的掌握,而对语言 结构的发展则论述不多。
第三节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假说
加涅:学习行为的八个阶段:
(1)动机阶段 (3)获得阶段 (5)回忆阶段 (7)作业阶段 (2)领会阶段 (4)保持阶段 (6)概括阶段 (8)反馈阶段
加涅:学习应达到的目标
(1)智力技能 (2)认知策略 (3)言语信息 (4)动作技能 (5)态度
二、语言学习与习得的区分
1.学习与习得的定义 学习:指在课堂环境下有专门的教师指导,严格按照 教学大纲和课本,通过讲解、练习、记忆等活 动,有计划、有系统、也是有意识地对语言规 则的掌握。 习得: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旨在沟通意义的言 语交际活动,不知不觉地获得一种语言。
中介语特点:
(1)中介语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是学习 者创造的一种介于第一语言和目的语之间的独特的语 言系统。 (2)中介语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 态语言系统。 (3)塞林克把中介语的产生原因归纳为语言迁移、目 的语规则的过度概括、训练造成的迁移、学习者的学 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等五个方面。 (4)中介语的偏误有反复性。 (5)中介语的偏误有顽固性。
一、第二语言习得的主要理论和假说 1.对比分析假说 代表人物:拉多 理论基础: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强化理论 理论观点: 在习得第二语言的时候,学习者已习得的第一 语言会产生正负迁移。当负迁移造成第二语言习得 的困难和学生的错误时,这就是对比分析假说。
2.中介语假说
代表人物:塞林克 中介语(interlanguage) : 指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 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 不同于其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 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的语言系统。 中介语假说是以普遍语法理论和先天论的母语 习得理论为基础,是在批判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 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于60年代末提出来的。
汉语中介语研究
迄今为止,学界还没有对任何一种中介语做出 系统描写,所以中介语理论目前还只是一种假设。 然而在具体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确实可以 发现中介语的某些论点可以从我们自己的实践经验 中找到根据。 最近十几年来,汉语中介语研究已经成为我国 对外汉语教学界语言学习理论研究的重点和主流, 并发表了大量的论文。
第二节 第一语言习得及主要理论和假说
一、儿童第一语言的习得过程 1.喃语阶段(半岁至一岁) 2.独词句阶段(一岁左右) 3.双词句阶段(一岁半以后) 4.电报句阶段(两岁至两岁半) 5.成人句阶段(两岁半至五岁)
二、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的主要理论
1.刺激—反应论 代表人物:斯金纳 理论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 观点:语言不是先天所有而是后天习得的,强调外部 条件在第一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作用。这种行为 跟人类的其他行为一样,是通过刺激-反应- 强化的模式养成习惯而学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