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质量档案管理
企业质量档案
![企业质量档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46f3c0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d5.png)
企业质量档案企业质量档案是一个组织或企业用来记录和管理其质量相关信息的文件集合。
它可以包括质量管理系统的文件、质量目标和政策、质量控制记录、质量问题解决方案等内容。
企业质量档案的建立和维护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经营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企业质量档案的重要性以及建立和管理企业质量档案的方法。
一、企业质量档案的重要性企业质量档案对企业的发展和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帮助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规范质量管理流程、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及满足客户需求等方面做出贡献。
首先,企业质量档案是质量管理的基础。
通过建立和维护质量档案,企业能够清晰地记录和归档与质量相关的各种信息,包括质量目标、质量策略、质量控制计划等。
这有助于企业明确自己的质量管理目标和要求,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流程。
其次,企业质量档案可以帮助企业改进质量管理。
通过对质量档案的分析,企业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提高质量控制水平。
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最后,企业质量档案有助于提升客户满意度。
质量档案中记录的信息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客户需求和期望,并根据这些需求和期望来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
通过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企业能够增强客户的信任和满意度,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建立和管理企业质量档案的方法建立和管理企业质量档案需要一套科学的方法和系统。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和注意事项:1.确定档案内容与范围:企业需要确定质量档案的内容和范围。
这包括确定需要记录的质量信息、建立档案的时间范围以及档案的维护和更新策略等。
2.建立档案管理流程:企业需要建立一套档案管理流程,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和检索等环节。
同时,企业还需要确定负责档案管理的人员和相应的管理制度。
3.确保档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企业在建立和管理质量档案时,需要确保档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这包括要求记录的信息真实可信,档案能够完整地反映质量管理的全过程。
质量信用档案管理制度
![质量信用档案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d04e84e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c6.png)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企业质量信用管理,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内部所有与质量信用相关的活动,包括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和环境质量等。
第三条本制度旨在建立健全质量信用档案,对企业的质量信用状况进行记录、评价和公示,促进企业持续改进,提升企业整体形象。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四条成立企业质量信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本制度的制定、实施和监督工作。
第五条质量信用管理领导小组职责:1. 负责制定和修订本制度;2. 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企业质量信用档案的管理工作;3. 负责对质量信用档案进行定期审查和评价;4. 负责对质量信用评价结果进行公示;5. 负责对违反质量信用制度的行为进行查处。
第六条质量信用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本制度,其主要职责如下:1. 负责企业质量信用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和保管;2. 负责企业质量信用评价工作的组织实施;3. 负责企业质量信用评价结果的公示;4. 负责对违反质量信用制度的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理;5. 负责向上级部门报告企业质量信用管理工作情况。
第三章质量信用档案管理第七条质量信用档案包括以下内容:1. 企业基本信息: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注册地址、注册资本等;2. 产品质量信息: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报告、认证证书等;3. 服务质量信息:服务质量标准、服务评价、客户投诉等;4. 工程质量信息:工程合同、验收报告、质量事故等;5. 环境质量信息:环境监测报告、环保认证等;6. 质量信用评价结果;7. 质量事故处理记录;8. 质量信用奖励和处罚记录;9. 其他与质量信用相关的资料。
第八条质量信用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1. 质量信用档案的收集应真实、完整、准确,不得伪造、篡改;2. 质量信用档案的整理应分类清晰、条理分明,便于查阅;3. 质量信用档案的归档应按照档案管理规定执行。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加强企业质量档案信息管理的通知-检质函[2008]67号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加强企业质量档案信息管理的通知-检质函[2008]67号](https://img.taocdn.com/s3/m/5658108d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62.png)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加强企业质量档案信息管理的通知
正文:
----------------------------------------------------------------------------------------------------------------------------------------------------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加强企业质量档案信息管理的通知
(检质函[2008]6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总局信息中心,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企业质量状况,分析质量动态,加强宏观质量管理,促进企业整体质量水平的提升,总局从2002年开始在全国建立企业质量档案,目前已有20多万家企业建立了档案。
最近,发现一些中介机构主动与系统内个别人员联系,希望获得企业质量档案中的信息以谋取商业利益。
为加强企业质量档案信息管理,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企业质量档案是总局在新时期做好从源头抓质量,切实履行产品质量诚信体系工作职责的核心基础。
档案内容不仅涉及企业机密,而且还包含大量未对社会公开的执法监管信息。
档案信息的公开和使用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并遵循总局的统一部署,不能擅自对外公XXX透露。
二、各单位务必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企业质量档案信息的管理,加大对收集和使用企业质量档案相关人员的教育,严格质量档案工作纪律,坚决杜绝违反规定的事件发生。
二OO八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结束——。
企业档案管理制度方案(三篇)
![企业档案管理制度方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e210b938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ef.png)
企业档案管理制度方案一、背景和目的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档案管理成为一个重要的组织和管理工作。
企业档案是企业的重要财富和资产,是企业管理和决策的基础和依据。
因此,建立健全的企业档案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针对企业档案管理的制度方案,明确企业档案管理的目标、原则、职责、流程等,并提出相关的措施和建议,以提高企业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二、企业档案管理的目标和原则1. 目标:(1)保证企业档案的完整性和可靠性,以便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和依据;(2)提高企业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减少企业档案管理的成本和风险。
2. 原则:(1)全面性:对企业所有的档案进行全面管理,包括档案的建立、归档、检索、使用和销毁等环节;(2)规范性:制定明确的档案管理制度和流程,规范档案管理的各项工作;(3)责任性:明确档案管理的职责和权限,强化相关人员的责任感和执行力;(4)科学性: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性和智能化水平;(5)保密性:严格遵守保密规定,保护企业档案的安全和机密性。
三、档案管理的组织和职责1. 档案管理部门组织:(1)设立档案管理部门,负责企业档案管理工作;(2)确定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明确各个档案管理岗位的职责。
2. 档案管理职责:(1)档案管理部门:- 负责制定和审定档案管理制度和流程;- 组织档案管理培训和考核;- 监督各部门的档案管理工作,协调解决档案管理中的问题;- 定期对档案进行总结、评估和改进。
(2)各部门:- 负责本部门的档案管理工作;- 配合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及时提供必要的档案信息;- 做好档案的整理、归档和借阅工作;- 定期整理和归档档案,及时更新档案备份。
四、档案的建立和归档1. 档案的建立:(1)确定档案的种类和格式,建立档案分类目录;(2)明确档案的责任人和建档手续;(3)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尽量减少纸质档案的建立。
2. 档案的归档:(1)根据档案分类目录,将档案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归档;(2)采用档案编号和标签,方便档案的检索和使用;(3)建立档案登记簿,记录档案的归档情况。
企业档案管理质量体系建设研究
![企业档案管理质量体系建设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c578596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72.png)
企业档案管理质量体系建设研究摘要:企业档案是企业的重要资产,对企业的管理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建立一个完善的企业档案管理质量体系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从企业档案管理的含义和重要性出发,探讨了建设企业档案管理质量体系的必要性,并介绍了建设企业档案管理质量体系的具体步骤和方法,旨在为企业提供建设高质量档案管理体系的参考和借鉴。
一、引言二、企业档案管理的含义和重要性企业档案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各类文件、资料和信息的总称。
企业档案管理是指对企业档案进行有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和销毁的过程,其核心是要保证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可靠性。
企业档案管理是企业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企业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维护企业利益:企业档案是企业的重要资产,包括企业的经营信息、财务信息、人力资源信息等。
有效管理企业档案可以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保障企业的经营安全。
2. 提高工作效率:企业档案的合理管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的重复性,提高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企业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
3. 降低成本:企业档案的合理管理可以降低企业的综合成本,包括档案的存储成本、检索成本、维护成本等,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 保障信息安全:企业档案管理可以保障企业的信息安全,防止机密信息泄露,维护企业的商业秘密。
5. 遵循法律法规:企业档案管理要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保障企业档案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建设一个规范、高效的企业档案管理质量体系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将探讨建设企业档案管理质量体系的必要性及具体步骤和方法。
1. 符合市场需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档案管理要适应市场的需求,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益和质量,才能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2. 提高管理水平:建设企业档案管理质量体系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规范企业的管理流程和工作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
3. 提高企业形象:规范的企业档案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形象和信誉,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公司(企业)档案管理制度
![公司(企业)档案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333878c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d3.png)
公司(企业)档案管理制度一、目的与原则企业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旨在规范企业内部文件资料的归档、保管与使用,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安全性及可追溯性。
该制度遵循合法、真实、完整、保密的原则,以实现档案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
二、档案分类与归档1. 档案分类:根据内容性质和管理需要,将档案分为财务档案、人事档案、合同档案、技术档案等类别。
2. 归档要求:所有文件资料应当在活动结束后及时归档,并按照既定的分类标准进行整理。
三、档案整理与编号1. 档案应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整理,确保内容的清晰和易检索性。
2. 每份档案应有唯一的编号,便于管理和追踪。
编号规则需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和操作。
四、档案存储与保护1. 实体档案应存放在专门的档案室内,环境要求干燥、通风、防潮、防火。
2. 电子档案应备份至少两份,分别存储在不同的安全设备或地点,以防数据丢失。
五、档案借阅与使用1. 借阅档案需经过审批,非相关人员不得随意查阅档案。
2. 借阅时需填写借阅登记表,注明借阅日期、归还日期等相关信息。
3. 借阅者应爱护档案资料,不得涂改、撕毁或私自复制。
六、档案的销毁与转移1. 对于过期或不再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规定进行销毁。
2. 重要档案如需转移至外部机构保管,应选择信誉良好的专业机构,并签订保密协议。
七、制度的执行与监督1. 各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档案管理工作,定期对档案进行检查和维护。
2. 企业应定期组织档案管理培训,提高员工的档案管理意识和能力。
3. 违反档案管理制度的行为,将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理。
八、附则本档案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由企业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质量检验档案资料的管理方案和措施
![质量检验档案资料的管理方案和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5d1ffba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bc.png)
质量检验档案资料的管理方案和措施一、引言质量检验档案资料的管理是企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对于确保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质量检验档案资料的管理方案和措施,以帮助企业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提高质量检验档案的管理水平。
二、质量检验档案资料的管理方案1.设立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企业应设立专门的质量检验档案管理部门,负责质量检验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和查阅等工作,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可查性。
2.制定档案管理制度:企业应制定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规范质量检验档案资料的管理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要求。
3.确定档案归档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以及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质量检验档案资料的归档标准,包括归档时间、归档要求等。
4.建立档案管理系统:企业应建立档案管理系统,包括档案登记、档案归档、档案查阅等功能模块,实现对质量检验档案资料的全面管理。
5.保证信息安全和保密:企业应加强对质量检验档案资料的信息安全和保密工作,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不被外部人员获取。
三、质量检验档案资料的管理措施2.档案归档和编目:档案归档是指将收集和整理好的质量检验档案资料进行归类和编目,并按照制定的归档标准进行归档。
对于重要的档案资料,应设置专门的保管柜或保险柜,确保档案的安全。
3.档案查阅和利用:企业应建立档案查阅和利用制度,确保档案的快速、方便地被需要的人员查阅和利用。
查阅权限应按照职责进行设置,同时要记录查阅人员的查阅情况。
4.档案保存和销毁:质量检验档案资料的保存期限应根据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进行设定,同时要定期对档案进行检查和整理。
对于已经过期或无用的档案,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销毁,确保档案管理的有效性。
5.协作和共享:企业应鼓励档案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进行协作,共同完善档案管理工作。
通过建立共享平台,实现档案信息的共享,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四、质量检验档案资料的管理效果评估为了确保质量检验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改进,企业应定期进行评估。
企业档案管理质量体系建设研究
![企业档案管理质量体系建设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71aba5e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ed.png)
企业档案管理质量体系建设研究一、绪论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企业档案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
良好的档案管理不仅关系到企业的信息安全和知识管理,更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
而建设档案管理质量体系,是保证档案管理工作高效、规范和持续改进的重要举措。
二、企业档案管理质量体系建设的现状目前,许多企业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档案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着混乱、不规范、不系统的情况。
而建设档案管理质量体系,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流程和制度,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1.企业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1)档案管理流程不清晰:许多企业的档案管理流程不清晰,导致档案管理在收集、存储、检索、利用等环节存在各种问题,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一些企业的档案管理制度滞后或不完善,缺乏必要的规范和标准,导致档案管理工作难以得到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3)档案管理技术水平低:在信息化时代,一些企业的档案管理仍停留在传统的手工操作阶段,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较低,难以满足企业对档案管理效率和质量的需求。
2.建设档案管理质量体系的必要性(1)提高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建设档案管理质量体系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规范的档案管理流程和制度,确保档案管理在各个环节都能够按照规定进行。
(2)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档案管理质量体系的建设可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使档案的收集、存储、检索、利用等工作更加便捷和高效。
(3)保障档案管理的安全性:通过建设档案管理质量体系,可以有效保障企业档案的安全,防止档案被丢失、泄密或被篡改。
三、企业档案管理质量体系建设的关键要素要建设档案管理质量体系,关键在于以下几个要素:1.领导重视与支持企业领导对档案管理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视和支持至关重要。
只有企业领导层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才能够给予必要的资源和支持,推动档案管理质量体系的建设。
2.制度规范与标准化建设档案管理质量体系需要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明确档案管理的各项规定和标准,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和标准化。
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档案管理制度
![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档案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897d346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7a.png)
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档案管理制度在任何一个企业或组织中,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建立一套有效的质量控制档案管理制度,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把控产品质量,提升竞争力,这一点不言而喻。
本文将探讨如何建立一套有效的质量控制档案管理制度,并就具体步骤和方法展开讨论。
首先,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档案管理制度需要明确目标和意义。
企业要制定明确的质量控制目标,明确为什么要建立这样的制度,以及希望通过这一制度达到什么效果。
只有明确目标,才能更好地推动制度的建立和执行。
其次,建立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档案管理系统。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规模和质量管理需求,在保证符合相关法规法规的前提下,设计一套适合自己的档案管理系统。
这一步需要充分调研和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
第三,明确质量控制档案的内容和要求。
在建立档案管理制度时,需要明确质量控制档案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这包括不同类型的档案,如原材料检验报告、生产过程记录、质量检测数据等,以及对这些档案的保存、整理和检索要求。
第四,建立相应的档案管理流程和制度。
在制定档案管理制度时,要明确档案的流转和管理流程,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应的责任人和控制措施。
只有保证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和有序性,才能确保质量控制的有效性。
第五,制定相关培训计划和措施。
在建立质量控制档案管理制度的同时,企业还需要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员工对质量控制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只有员工都能够理解并遵守相关规定,才能确保制度的执行和有效性。
第六,建立完善的监督和评估机制。
为了确保质量控制档案管理制度的有效性,企业需要建立相应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定期对制度进行评估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只有不断完善和调整,才能确保制度的持续有效。
第七,加强内外部沟通与协作。
质量控制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需要全员参与,需要各部门之间密切协作。
企业应该加强内外部沟通,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享,促进各部门间的协作,达到最大限度的效果。
第八,引入信息化技术和工具。
企业质量安全档案管理制度
![企业质量安全档案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524b525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32.png)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企业质量安全档案的管理,确保质量安全档案的完整、准确、及时和有效,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所有涉及质量安全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和销毁等工作。
第三条企业质量安全档案是反映企业质量安全活动的重要依据,对于保障产品质量、预防安全事故、提高企业信誉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档案分类与归档第四条企业质量安全档案分为以下类别:1.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
2. 产品设计文件:包括产品图纸、工艺文件、检验标准等。
3. 生产过程控制文件:包括生产计划、工艺变更、检验记录等。
4. 质量检验报告:包括原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检验报告。
5. 质量事故报告:包括事故调查报告、整改措施、预防措施等。
6. 供应商管理文件:包括供应商资质审核、质量考核、合作记录等。
7. 客户投诉处理文件:包括投诉处理记录、回复函、改进措施等。
第五条企业质量安全档案的归档应符合以下要求:1. 归档文件应真实、完整、准确、规范,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2. 归档文件应按照类别、时间顺序进行排列,便于查阅和利用。
3. 归档文件应使用统一的档案盒,并在档案盒上注明档案类别、编号、起止时间等信息。
第三章档案保管与利用第六条企业应设立专门的档案室,配备专职或兼职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档案的保管工作。
第七条档案保管应遵循以下原则:1. 安全保管:确保档案在存放、使用、运输等环节的安全,防止丢失、损坏、泄露。
2. 保密管理:严格按照国家保密规定,对涉及企业秘密的档案进行保密管理。
3. 环境控制:保持档案室温度、湿度适宜,防止档案霉变、虫蛀等。
4. 定期检查:定期对档案进行清理、整理、鉴定,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第八条档案利用应遵循以下规定:1. 查阅档案需经档案管理人员批准,填写查阅申请。
2. 查阅档案应遵守档案保管规定,不得随意翻阅、摘抄、复制。
企业质量管理的质量档案
![企业质量管理的质量档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f0b9a7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4e.png)
质量档案的法律责任与义务
遵守相关法律法 规:企业应遵守 国家相关法律法 规,确保质量档 案的合法性和规
范性。
建立质量档案管 理制度:企业应 建立完善的质量 档案管理制度, 明确档案的收集、 整理、保管和利 用等环节的要求
和流程。
保证档案的真实 性和完整性:企 业应确保质量档 案的真实性和完 整性,不得伪造、 篡改档案内容。
安全性:确保档案的安全,防 止泄露和损坏
质量档案的保管与备份
质量档案的保管: 分类整理、定期 归档、专人负责
质量档案的备份: 电子备份、纸质 备份、异地备份
备份方式:定期 备份、不定期备 份、一次性备份
备份介质:硬盘 、U盘、光盘等
质量档案的利用与共享
质量档案的检索与查询:建立便捷的检索方式,方便员工快速查找所需的 质量档案
持续改进:将改进经验纳入质量档案,并不 断完善和优化质量管理体系,实现持续改进。
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
质量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 要性
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功能与 特点
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流 程
信息化管理系统在质量管 理中的应用
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功能与特点
数据采集与存储:实时采集、存储质量档案数据,确保数 据准确性和完整性
• 分析未来质量档案工作的挑战与机遇
• 挑战:档案管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档案利用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档案管理的专业化和精细化要求
• 机遇: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档案价值的挖掘和利用 分析未来质量档案工作的挑战与 机遇
• 分析未来质量档案工作的挑战与机遇
• 挑战: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档案利用的便捷性和高效性、档案管理的专业化和精细化要求
• 以上是关于“企业质量管理的质量档案”中“质量档案的建立”的介绍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质量工程档案管理制度范本
![质量工程档案管理制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74d2f280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e2.png)
质量工程档案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质量工程档案管理,规范企业质量工程档案的建立、整理、保存和利用,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所有质量工程档案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质量工程档案是企业在质量工程实施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类文件、记录和资料的集合,是企业质量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条质量工程档案管理应当遵循合法、科学、规范、完整和保密的原则。
第五条质量工程档案管理的内容包括质量工程档案的建立、整理、保存和利用等方面。
第六条企业应当建立质量工程档案管理制度,规范质量工程档案管理工作。
第七条质量工程档案管理应当建立专门机构或负责人,负责质量工程档案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质量工程档案的建立第八条质量工程档案的建立应当依据质量工程实施计划和相关文件,分别建立项目、技术和管理等不同层次的质量工程档案。
第九条企业应当加强对质量工程档案的规划和组织,确定质量工程档案的基本要求和目录结构,明确质量工程档案管理的责任部门和人员。
第十条质量工程档案的建立应当及时、完整、准确、可靠,确保质量工程活动的真实记录和证据。
第十一条质量工程档案的建立应当注重信息化建设,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质量工程档案的管理效率和质量。
第三章质量工程档案的整理第十二条质量工程档案的整理应当依据质量工程档案管理制度的要求,对质量工程档案进行分类、鉴别、归档和编目,确保质量工程档案的完整性和可查性。
第十三条质量工程档案的整理应当定期进行,及时清理过期、无效和重复的质量工程档案,保持质量工程档案的整洁和有序。
第十四条质量工程档案的整理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保证质量工程档案的安全和保密。
第四章质量工程档案的保存第十五条质量工程档案的保存应当依据质量工程档案管理制度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对质量工程档案进行定期、完整和安全的保存。
第十六条质量工程档案的保存时间应当根据法律法规和企业实际情况确定,确保质量工程档案的长期保存和利用。
质量控制中的质量档案和记录管理
![质量控制中的质量档案和记录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2acfde16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57.png)
质量控制中的质量档案和记录管理质量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是确保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根本保障。
在企业质量控制体系中,质量档案和记录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为质量控制提供了数据支撑和依据。
本文将从质量档案和记录管理的定义、作用、管理流程等方面探讨其在质量控制中的重要性。
一、质量档案和记录管理的定义质量档案是指用于记录质量管理实施历程和结果的各类文件、记录、资料的总称,包括规章制度、文件、报表、检测数据、质量审核、评价、改进等各类信息的记录。
质量档案是质量管理实施的重要依据和历史记录,是企业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质量档案应包含产品原材料、生产工艺设计方案、工艺流程、设备维护记录等方面内容。
质量记录是指对产品的检验、检测、测试等过程中所获得的数据和有关事项的记录。
质量记录的主要作用是为验证产品质量提供数据支撑,为分析产品质量问题提供依据,同时也是监督检查过程中重要的证据。
二、质量档案和记录管理的作用质量档案和记录管理在企业质量控制管理体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作为质量控制的依据质量档案和记录是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需要准确和完整地记录企业质量控制管理实施的全过程。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质量管理工作,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2. 为改进质量控制提供数据支持通过对质量档案和记录的分析,企业可以发现产品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进一步优化质量控制的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3. 为企业内外部的检查提供必要的依据质量档案和记录是企业在内部和外部检查中的必要凭证,包括行政执法部门的检查、客户的验货等。
通过准确记录检查过程和结果等信息,帮助企业避免无谓的纠纷和损失。
三、质量档案和记录管理的流程质量档案和记录的管理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信息的收集和归档企业需要建立起健全的质量档案和记录档案管理制度,在企业生产过程当中,把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节点产生的数据、编号、记录和文件归档,记录下来。
质量认证中的质量管理档案建设
![质量认证中的质量管理档案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e9b59cee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b3.png)
质量认证中的质量管理档案建设质量认证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过程,它可以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一定的标准和要求。
而质量管理档案建设则是质量认证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记录和管理质量相关的文件和资料,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质量水平。
首先,质量管理档案是企业质量管理的基础。
企业在进行质量认证时需要准备大量的文件和资料,这些文件和资料记录了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目标和过程,是质量认证的依据。
因此,建设完善的质量管理档案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其次,质量管理档案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质量管理的全面监控。
通过建设质量管理档案,企业可以清晰地记录和管理质量相关的信息,包括质量政策、质量目标、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监测记录等。
这些信息的记录和管理可以帮助企业监控和评估质量管理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稳定。
此外,质量管理档案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在建设完善的质量管理档案之后,企业可以更加方便地查阅和管理质量相关的信息,节约时间和成本。
同时,质量管理档案的建设也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质量标准。
另外,质量管理档案对于企业的风险管理和问题解决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企业在建设质量管理档案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审查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防范和应对各种风险。
一旦发生质量问题,企业可以通过质量管理档案及时追溯和解决问题,确保问题不会再次发生。
此外,质量管理档案还可以帮助企业进行内部和外部的沟通和合作。
建设完善的质量管理档案可以为企业与员工、客户、供应商等各方提供清晰的质量管理信息,增强沟通和合作的效率和透明度,促进企业和各方的共同发展。
质量管理档案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企业对质量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考量和规划。
企业在建设质量管理档案时,需要从质量政策、质量目标、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监测记录等方面全面考虑,确保每个环节都做到位、规范。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有效地提升质量管理水平,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稳定。
有关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技术和档案等管理制度的证明材料
![有关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技术和档案等管理制度的证明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3b403c0e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f0.png)
有关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技术和档案等管理制度的证明材料
以下是有关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技术和档案等管理制度的证明材料:
1.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企业通过国际标准组织(如ISO)
认证的质量管理体系证书,证明企业具备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相关程序。
2. 质量管理手册:详细描述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及其相关文件,包括质量政策、质量目标、程序文件等,证明企业对质量管理有明确的规定和指导。
3. 技术管理制度文件:包括技术规范、作业指导书、标准操作程序等,证明企业对技术管理有规范化的要求和控制。
4. 档案管理制度文件:包括档案管理手册、档案管理程序等,证明企业对档案管理有明确的规定和操作流程,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可追溯性和安全性。
5. 培训记录:记录企业员工的培训情况,证明企业为员工提供了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技术和档案管理方面的培训,保证员工具备相应的知识和能力。
6. 质量检测报告:包括产品检测报告、原材料检测报告等,证明企业对产品质量进行检测和控制,并追溯产品质量的可靠性。
7. 审计报告:内部或外部审计机构的报告,证明对企业的质量
管理体系、技术和档案等管理制度进行过审查和评估,并确认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8. 客户满意度调查报告:记录客户对企业产品质量和服务的满意度调查结果,证明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取得客户认可。
以上是证明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技术和档案等管理制度的常见证明材料,具体要求和内容可能因企业所处的行业、国家法规等而有所不同。
企业设计质量管理体系、档案管理和规章制度
![企业设计质量管理体系、档案管理和规章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04b17ce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85.png)
企业设计质量管理体系、档案管理和规章制度
企业设计质量管理体系是指企业为了提高产品设计质量,确保设计过程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控性而建立的一套管理体系。
它是由一系列有序、相关的管理要素组成,包括设计质量目标、设计流程、设计人员能力培养、设计工具和设备管理、设计审查与验证等。
企业设计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可以帮助企业减少设计错误,提高设计效率,促进设计创新,降低设计成本,并最终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客户满意度。
档案管理是指企业对各类文件和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和销毁等管理活动。
在企业设计中,档案管理很重要,因为设计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文件和资料包含了设计思路、技术方案、设计变更等重要信息,是企业知识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档案管理可以保障设计过程的透明度、合规性和可追溯性,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
规章制度是企业为了规范员工行为和组织管理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则和制度。
在设计管理中,规章制度起着约束和引导作用,旨在确保设计过程的规范性、可控性和一致性。
规章制度可以包括设计流程、设计标准、设计变更管理、设计文件管理、知识保护等方面的规定,有助于提高设计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规章制度还可以帮助企业应对法律法规、资质认证等方面的要求,确保设计活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如何建立与维护质量管理档案
![如何建立与维护质量管理档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86ffa0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95.png)
如何建立与维护质量管理档案质量管理档案是每个企业都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企业的运营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立和维护质量管理档案是保证企业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获得客户信任和市场竞争力的基础。
在这篇文章中,将介绍如何建立和维护质量管理档案这一重要工作。
1. 设定标准和流程:在建立质量管理档案之前,首先需要制定相关标准和流程。
确定质量管理档案的内容和格式,包括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生产流程、质量管理体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同时,明确建档的流程和责任人,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够严格执行。
2. 收集和整理资料:建立质量管理档案的第一步是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
包括产品检测报告、客户反馈、质量检验记录、内部审核报告等内容。
确保每一份资料都真实可靠,并进行分类整理,方便后续查阅和管理。
3. 建档存档:收集整理好资料后,需要进行建档存档工作。
根据事先确定的标准和流程,将资料进行归档存储。
要确定每份资料的有效期限,并定期进行更新和替换,以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和时效性。
4. 建立档案管理系统:建立质量管理档案后,需要建立档案管理系统进行管理。
包括档案编号、借阅流程、权限管理等内容。
确保档案能够有序管理、便于查阅和溯源。
5. 培训和宣传:建立质量管理档案并不是工作的终点,还需要进行相关培训和宣传工作。
培训员工如何使用和管理档案,宣传档案的重要性和作用。
只有员工都能够认识到档案的重要性,才能够更好地进行维护和管理。
6. 定期审核和改进:建立了质量管理档案后,需要进行定期审核和改进。
检查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补充。
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不断完善和改进档案内容和管理系统。
7. 风险评估和预案制定:在维护质量管理档案的过程中,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预案。
针对可能出现的档案丢失、篡改等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确保档案的安全和完整。
8. 多维度和多渠道备份:为了防止档案丢失和灾害损坏,建议进行多维度和多渠道的备份。
如何建立健全的质量审查档案管理体系
![如何建立健全的质量审查档案管理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6eabe713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b1.png)
如何建立健全的质量审查档案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的质量审查档案管理体系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才能确保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可控,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口碑。
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展开,探讨如何建立健全的质量审查档案管理体系。
一、制定明确的管理流程和规范在建立健全的质量审查档案管理体系之前,企业必须先制定明确的管理流程和规范。
这包括确定审查档案的内容、审批流程、归档标准等。
只有确立了规范的管理流程,才能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得到有效执行,从而提高审查档案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二、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管理是质量审查的重要环节,必须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
这包括确定档案的存储方式、保管期限、检索方式等,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还应建立档案管理责任制度,明确每个岗位的责任和义务,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三、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立信息化的审查档案管理系统已成为必然趋势。
企业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电子审查档案管理系统,实现审查档案的存储、检索、更新等功能,提高管理的便捷性和效率。
同时,还可以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对质量审查的全面监控和分析,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四、规范审查档案的编制和归档审查档案是质量管理的重要依据,必须规范其编制和归档。
企业应确定审查档案的格式和内容要求,确保每一份审查档案都包含必要的信息和数据。
同时,还应制定明确的审查档案归档标准和要求,确保审查档案能够按时、有序地进行归档,方便后续查询和利用。
五、加强档案管理的培训和指导建立健全的质量审查档案管理体系需要全员参与,因此必须加强档案管理的培训和指导。
企业可以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培训课程,提高他们的档案管理意识和能力。
同时,还应定期进行档案管理的考核和检查,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严格按照规定执行档案管理制度。
六、建立审查档案与质量管理的结合机制质量审查档案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质量管理制度相互结合。
企业质量信息档案管理制度
![企业质量信息档案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bf25cf0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11.png)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企业质量信息档案管理,确保质量信息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安全,提高质量信息档案的利用率,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质量信息档案的管理,包括质量文件、质量记录、质量报告、质量事故、质量改进等。
第三条企业质量信息档案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统一管理:企业质量信息档案由质量管理部门统一负责管理。
(二)分类管理:根据质量信息档案的性质、内容、用途等进行分类管理。
(三)安全保密:加强质量信息档案的安全保密工作,防止失密、泄密。
(四)规范运作:严格执行质量信息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借阅、销毁等程序。
第二章质量信息档案的收集第四条质量信息档案的收集范围包括:(一)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
(二)产品质量检验、试验、检测、验收、评定等记录。
(三)产品质量改进、质量事故、质量投诉等处理报告。
(四)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评审、认证等相关文件。
(五)其他与质量相关的文件、资料。
第五条质量信息档案的收集要求:(一)收集的档案应真实、完整、准确、可靠。
(二)收集的档案应按照分类管理的要求进行整理。
(三)收集的档案应进行编号、登记,建立档案目录。
第三章质量信息档案的整理第六条质量信息档案的整理应遵循以下程序:(一)收集整理:按照收集范围,对收集到的档案进行整理。
(二)分类编号:根据档案的性质、内容、用途等进行分类编号。
(三)编制目录:编制质量信息档案目录,包括档案名称、编号、存放位置等。
(四)归档:将整理好的档案按照编号顺序归档。
第四章质量信息档案的保管第七条质量信息档案的保管应遵循以下要求:(一)库房管理:档案库房应保持通风、干燥、防潮、防虫、防火、防盗。
(二)档案柜管理:档案柜应整齐摆放,便于查阅。
(三)档案资料管理:对电子档案资料进行备份,确保档案资料的安全。
第五章质量信息档案的借阅第八条质量信息档案的借阅应遵循以下规定:(一)借阅人需填写借阅单,说明借阅目的、期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企业质量档案企业名称:(企业公章)填表日期:年月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印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三条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等统计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规定,如实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
一、讲明(一)为了反映企业的质量治理和产品质量状况,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进行宏观治理和决策提供依据,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认证治理条例》的规定,制定本档案。
(二)档案建立范围为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涉及国计民生和健康安全的重点产品生产企业、国有工业企业、销售收入500万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及国家企业联系网点企业。
企业集团公司下设多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工业企业,则依照在地原则各企业分不填写;但集团总公司若能够准确填报整个企业集团状况,则由总公司负责统一填写。
企业应按照统计法的规定,认真填写。
(三)本档案须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统一下发的调查软件进行数据填报和传输,企业必须在1月底前将软件导出的固定格式纸质报表(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及电子数据上报县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各企业在上报纸质表格时必须按表号顺序连同封面左侧装订。
(四)档案报表按照县、地、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逐级报送的程序,由国家质检总局汇总,并适时进行核查。
(五)企业只有一个法人营业执照或虽有一个以上营业执照但实际为一套领导班子的,按企业主导产品填写一份档案。
表格下方负责人为企业总经理或董事长。
(六)封面上的编号由15位数字组成。
其中第1、2位为省级行政区域代码,由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填写;第3、4位为地级行政区域代码,由地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填写;据其主导产品,按照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02)的中类(3位码)自行划分并填写。
(七)省级行政区域代码附后。
地级行政区域代码由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指定,县级行政区域代码由地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指定。
企业顺序号、县级及地级行政区域代码应逐级报送,由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报国家质检总局备案。
(八)档案报表采纳中文填写,表中表示金额的数据保留两第5、6位为县级行政区域代码,由县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填写;第7-12位为县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建挡企业配发的顺序号,由县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填写,企业顺序号不足6位时,以在顺序号前加0的方式补足6位;第13、14、15位为行业代码,由企业根位小数。
省级行政区域代码(依据GB/T2260-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划分)11北京 12天津 13河北 14山西 15内蒙古 21辽宁 22吉林 23黑龙江31上海 32江苏 33浙江 34安徽 35福建 36江西 37山东 41河南42湖北 43湖南 44广东 45广西 46海南 50重庆 51四川 52贵州 53云南 54西藏 61陕西 62甘肃 63青海 64宁夏 65新疆二、报表目录三、报表表示和指标解释企业名称: 200 年度效益情况资产合计流淌资产年平均余额资产固定资产小计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产品销售收入产品利税合计利润总额年出口创汇附记指标:1)主导产品平均市场占有率:5%以下;5%~10%之间;10~30%之间;30%~50%之间,50%以上;不清晰2)主导产品在同行业中的排序:前10名,10~20名之间;20~30名之间;30名之后;不清晰负责人:填表人:填表日期:200 年月日企业差不多情况(质档1表)(本表由企业填写!)一、指标解释1.“组织机构代码”是指全国组织机构代码治理中心向企业颁发的组织机构代码证书上的企业代码,包括8位本位码及1位识不码共9位码。
2.“厂商识不代码”是指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为企业配发的产品条码厂商识不代码,一般为7位或8位(3位国不码、5位厂商码)。
二、填表讲明1.本表部分栏目的填写,可抄报企业报送国家统计局的“企业概况差不多表(101表)”。
2.企业名称:与封面上加盖公章的企业中文名称一致。
3.“企业联系电话”、“传真”及“电子信箱”应填写企业综合部门的电话号码及电子信箱地址,如:厂办、总经办等,以便联系。
4.拥有一个以上产品注册商标的企业,应在“注册商标名称”栏内填写经常使用的若干商标名称,并按商标使用频率降序排列。
5.“企业登记注册类型”按照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工商行政治理局联合公布的《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填写。
6.“主导产品”由企业自己认定,原则上主导产品是相对比较稳定,且该产品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比例相对高的产品。
7.“所属行业”应依照企业主导产品,按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02)中类(3位码)自行划分填写。
8.“法人营业执照编号”是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上的证件编号。
9.“专业技术人员”包括尚未取得技术职称、但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新分配毕业生。
10.“经济效益情况”与“工业企业财务状况表(B103表)”和“工业产销总值及要紧产品产量表(B201表)”一致,均按照现行价填写。
其中“产品利税合计”=“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产品销售利润”12.“主导产品平均市场占有率”和“在同行业中排序”:企业应依照实际情况在所选择具体数字段或不清晰前的“”内划“”。
质量治理状况表名:质档2表制表机关: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批准文号:国统函[2003]84号有效期至:2005年6月企业名称: 200 年度负责人:填表人:填表日期:200 年月日质量治理状况(质档2表)(本表由企业填写!)一、指标解释1.“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是指参加人事部、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质量专业技术人员全国统一考试,成绩合格并取得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
2.“注册质量工程师”是指参加人事部、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质量工程师全国统一考试,成绩合格、取得质量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并通过注册的人员。
此项工作可能从2003年以后开始。
二、填表讲明1.“质量机构名称”应填写企业负责质量工作的最高层机构名称,“负责人”应为质量工作的最高层机构的负责人。
2.“从事质量工作人员总数”包括企业各级机构从事质量、检验、计量、标准化等相关工作岗位的从业人员,总数应与“质量治理人员”、“质量检验人员”、“计量治理人员”和“标准化治理人员”加和一致,如有一人身兼多职,则只计算其要紧的一项工作。
3.“企业职员参加质量治理培训人次”指企业内部、社会中介、团体、政府部门组织的正规培训。
4.“企业运用的要紧质量治理方法”:企业应依照日常治理中要紧的方法选择对应序号填写在方框内:全面质量治理=1;六西格玛=2;文件化的质量治理体系=3;QC小组活动=4;顾客中意度调查=5;综合记分卡=6;零缺陷治理=7;水平对比法=8;其它=9,选择“其它”时应在横线上写出具体的质量治理方法的名称。
5.“检验设备”指企业用于检测检验、计量工作的,且属于固定资产治理范围内的设备;依照企业实际情况,在“”内划“”。
6.“质量获奖情况”是指各级政府或政府质量工作主管部门对企业或其产品颁发的、仍在有效期内的质量方面奖项,其他非政府部门(如行业协会)颁发的各种质量奖不得填写。
同一产品多次获奖时,应填写所获的最高层次奖。
(如某种产品既是省名牌又是中国名牌,则只填写中国名牌)。
企业名称: 200 年产品质量水平的对比负责人:填表人:填表日期:200 年月日产品质量状况(质档3表)(本表由企业填写!)一、指标解释1.质量损失率F是指报告期产品质量成本的内部损失成本Ci(现行价)与外部损失成本Ce(现行价)之和与工业总产值Pc(现行价)之比。
计算公式为:F=(Ci+Ce)/Pc×100%。
2.工业产品销售率S是指报告期工业销售产值Psc(现行价)与工业总产值Pc(现行价)之比. 计算公式为:S=Psc/Pc×100% 。
3.新产品产值率N是指报告期新产品产值Pnc(现行价)与工业总产值Pc(现行价)之比. 计算公式为:N=Pnc/Pc×100% ;新产品是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获得地级以上新产品证书的产品。
新产品跟踪统计年限自新产品批量生产算起,民用消费类新产品为1年至3年,生产资料类新产品为2至4年。
4.成品最终检验合格率指出厂成品的合格率。
一次交验合格率指生产线最后一道工序完成时产品的合格率。
二、填表讲明1. 企业自检率=企业自检项目数/企业进厂原材料需检项目总数100%;向供货单位索要证明率是指企业向供方索取质保书提供的检验项目数与原材料进厂需检验的总项目数之比。
其他几率以此类推按品种进行计算。
2. “企业质量检验工作人员持证上岗数”是指企业检测检验机构内具有相关治理部门颁发的上岗证的人员总数。
3. 质检人员占单位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企业质量检验工作人员持证上岗数/单位从业人员数100%。
4. “水平对比”栏中的产品名称,应选择企业生产的主导产品。
若企业主导产品品种较多、栏目不够时,可另续表填写,并在表头予以注明。
“产品实物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比”栏中“确认”对应选择:依照政府、行业或社会权威机构评估=1;企业自评=2;“水平”对应选择:高于=1;相当=2;低于=3,并将对应的数值填写在表格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