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质管理制度
煤质管理制度
煤质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为规范煤质管理,提高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实现经济、安全、环保、高效的目标,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煤炭资源的开发、生产、销售环节,包括煤炭矿山、煤矿选煤厂、煤炭加工厂等。
三、煤质管理体系
1. 煤质管理部:
公司设立煤质管理部门,负责煤质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 煤质检测实验室:
建立煤质检测实验室,进行煤质检测工作,确保煤炭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客户需求。
3. 煤质管理制度培训:
对相关人员进行煤质管理制度培训,确保全员了解煤质管理制度要求。
4. 煤炭质量追溯:
建立煤炭质量追溯系统,记录煤炭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煤炭质量数据,形成完整的质量追溯报告。
四、煤质管理主要内容
1. 煤炭采样检验:
在煤炭采购、运输、销售等环节对煤炭进行取样检验,确保煤炭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2. 煤炭质量评价:
对煤炭的热值、灰分、水分、硫分、灰熔点等指标进行评价,制定合理的质量管理措施。
3. 煤炭质量控制:
对煤炭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确保煤炭质量的稳定和可控性。
4. 煤炭质量改善:
对煤炭降质、混柜煤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制定改善措施,提升煤炭质量。
5. 煤炭质量监测:
建立动态监测煤质数据,及时发现和解决煤炭质量问题,确保产品质量。
五、责任和权利
1. 煤炭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公司煤炭质量管理工作,制定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规定。
2. 各生产部门和销售部门配合煤炭质量管理部门的工作,执行相关规定和标准。
3. 煤炭质量管理部门有权对煤炭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进行质量检查和监督,要求进行整改并提出整改意见。
煤矿煤质管理制度
煤矿煤质管理制度
前言
煤矿煤质管理对于煤矿的安全、环保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影响,是煤矿生产过程中的核心环节。为了规范煤矿煤质管理工作,保证煤
炭质量和运输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煤质管理原则
1. 煤炭质量至上
煤炭的质量是煤矿生产的核心,所有煤矿生产工作都应围绕煤炭
的质量展开,确保所生产的煤炭满足国家和用户的煤质标准。
2. 以预防为主
煤矿煤质管理工作应以预防为主,加强生产全过程监控,对生产
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进行及时检查和处理。
3. 环保法律法规的要求
煤矿煤质管理应遵守国家的环保法律法规,从源头上控制污染,
切实保障矿山环境的安全和卫生。
4. 人员全面参与
煤矿的煤质管理工作需要全员参与,要培养员工的责任心和创新
意识,提高员工的煤炭知识和技能,为煤质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煤炭质量控制
1. 煤炭质量控制管理框架
煤矿煤质控制管理框架包括:煤质控制计划制定、煤质分析和监测、煤质控制参数的调整、问题处理和质量反馈等环节。
2. 煤质控制计划制定
煤质控制计划应包括煤质分析、煤质参数的控制目标、质量保证措施和质量控制的具体步骤,确保煤炭质量在规定标准范围之内。
3. 煤质分析和监测
煤炭的质量控制需要进行煤质分析和监测,煤炭质量的监测应定期进行,煤炭质量的监测数据应有记录,并及时处理和反馈。
4. 煤质控制参数的调整
根据煤炭质量监测数据,对煤质控制参数进行调整,确保煤炭质量在规定标准范围之内。
5. 问题处理和质量反馈
针对煤质控制中的问题,及时处理和反馈,保证煤炭的质量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煤质管理要求
1. 煤炭取样
煤质管理要求对煤炭进行取样,煤炭取样应采取代表性的原则,随机选择样品,避免人工干扰。
焦化厂煤、焦质量管理制度范文(二篇)
焦化厂煤、焦质量管理制度范文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制度旨在规范焦化厂煤、焦质量管理工作,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行业标准和客户要求。适用于焦化厂内煤炭、焦炭生产工艺的全过程控制和质量管理。
二、术语和定义
1. 煤炭:焦化厂生产过程中所用的原料煤。
2. 焦炭:经过煤炭加工、高温炭化后得到的煤化工产品。
3. 焦油:焦化过程中通过分离炬炭得到的液态产品。
4. 焦矾:焦化过程中通过冷却、凝固后得到的石蜡状固体产品。
5. 焦粉:焦炭加工过程中通过破碎、磨碎后得到的粉状产品。
三、质量管理要求
1. 原煤采购
1.1 采购过程中应对原煤供应商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确保供应商具备有效的煤炭资源和先进的开采设备。
1.2 所有来料原煤应按照合同约定的规格和要求进行检验和验收,包括煤质指标、粒度分布、挥发分、灰分等。
1.3 原煤在进入焦化车间前,应进行预处理,包括除杂、破碎等工序,确保原煤质量符合生产要求。
2. 焦炭生产控制
2.1 根据焦炭生产工艺要求,确保煤质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包括固定碳、挥发分、全水分、灰分等。
2.2 确保焦炭生产过程中温度、压力、时间等参数的准确控制,保证产品品质稳定、一致。
2.3 对每批生产的焦炭,进行全面的质量检验,包括焦炭外观、尺寸、密度、机械强度等指标。
3. 焦炭加工质量控制
3.1 对焦炭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焦粉进行筛分,确保焦粉的粒度分布符合要求。
3.2 确保磨碎过程中的温度、湿度、时间等参数的准确控制,保证焦粉品质稳定。
3.3 对每批磨碎的焦粉进行全面的质量检验,包括粒度分布、挥发分、固定碳、灰分等指标。
煤质管理制度
煤质管理制度
煤质管理制度
现如今,许多状况下我们都会接触到制度,制度是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规章或准则。那么制度的格式,你把握了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煤质管理制度,仅供参考,期望能够帮忙到大家。
煤质管理制度1
1、验收员代表队长行使质量验收权利,对生产过程中消失的`质量、标准化、机电设备存在问题有权督促整改、扣分。
2、验收员在验收、检查工作过程中,班长和验收员发生打、骂现象,反映队里,由队长调查核实,对班进步行惩罚或撤职处理。
3、验收员必需在工作现场交接班,不在现场交接班罚款50元,其次次调离本岗位,对工作中睡觉者取消当月奖金。
4、验收员休班前必需和队长请假,同意后方可休假,对空岗者,取消当月奖金,验收员没经队同意不准连班,否则按空岗位处理。
5、验收员严把质量关,工作失职对其进行罚款50一100元,工作严峻失职,调离本岗位到生产班干活。
6、验收员对当班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问题,都要照实填写当班验收帐,当班扣分要准时填写,否则一次不填写罚款50元。
7、验收员要发挥质量监督、检查、验收作用,对当班存在问题要当班处理,做到问题不留给下班,保证生产。
8、煤质工作由小班跟班队长重点抓,假如煤质达不到要求跟班队长罚款300元。
9、小班热值达不到公司要求,对当天的产量扣出。
煤质管理制度2
一、原始记录填写制度
1)数据要保持完整性。
2)化验人员要在化验记录上记录整个化验过程,并按此记录出具化验结果报告单,全部记录要求字迹清楚、工整。
3)化验人员必需在化验记录和化验结果报告单上签字,由部门主管审核,并对记录结果负责。
煤质部管理制度
煤质部管理制度
煤炭是我国主要能源之一,对于保障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所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煤炭的质量和安全供应,煤炭企业必须建立合理的煤质部管理制度。本文将深入探讨煤质部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点。
一、煤质部的职责和组织架构
煤质部是煤炭企业中负责煤炭质量管理的主要部门。其职责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负责煤炭质量检验和监督;编制和完善煤质分析方法和标准;进行煤质数据分析和统计;组织和协调煤炭质量改进措施的实施。
煤质部的组织架构应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划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岗位:部门负责人、煤质检验员、煤质分析师、数据统计员等。各个岗位之间需要形成明确的协作机制,以保证煤质部工作的顺利运行。
二、煤质检验和监督
煤质检验是保证煤炭质量的基础工作。煤炭企业应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方法,对每批到达煤矿或企业的原煤进行全面检验。煤质检验的内容包括煤炭外观观察、质量分析、灰分含量、硫含量、发热量等指标的测定,以确保煤炭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客户需求。
煤质监督是保证煤炭质量持续稳定的重要手段。煤质部应对煤炭质量进行定期监督,包括对已入库的煤炭进行质量抽检、对煤炭生产环
节的质量控制进行监督等。对于发现的问题,煤质部应及时采取整改措施并追溯责任。
三、煤质分析方法和标准的制定和更新
煤质分析方法和标准的制定和更新是煤质部的重要职责之一。煤质部应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制定适用于企业实际的煤质分析方法和标准。同时,应定期对现有方法和标准进行评估和更新,以确保其与国家和行业的最新要求相符合。
煤质分析方法和标准的制定过程应注重科学性和可行性,并充分考虑企业本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与此同时,煤质部还应加强与其他煤炭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沟通和合作,以促进煤质分析方法和标准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洗煤煤质管理制度
洗煤煤质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为加强煤炭洗选生产过程中的煤质管理,确保生产质量和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煤炭洗选生产过程中的煤质管理工作。
三、煤质管理
1. 煤炭原矿分类:根据煤炭的矿种、矿质、矸石等特征进行分类,制定详细的分类标准,
确保生产过程中对原矿的准确识别。
2. 煤炭采样:对原矿进行全面采样,要求采样方法科学合理,保证采样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3. 煤炭分选:对采样后的煤炭进行分选处理,根据煤炭的质量特点进行精细分选,确保产
品质量。
4. 煤炭质量检测:对分选后的产品进行质量检测,确保产品的指标符合国家标准和客户要求。
5. 煤炭质量追溯:建立煤炭质量追溯体系,对每批产品进行质量追溯,确保产品质量可追溯。
6. 煤炭质量改进:根据质量检测结果和用户反馈意见,持续改进煤炭的质量,提高产品的
市场竞争力。
四、煤炭质量管理
1. 煤质监测:建立煤质监测系统,对生产过程中的煤质进行实时监测,保证产品质量。
2. 煤质评价:对煤炭产品进行定期评价,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产品质量。
3. 煤炭质量控制:建立煤炭质量控制标准,对生产过程中的工艺进行控制,确保产品质量
符合标准。
4. 煤炭质量分析:对煤炭产品进行质量分析,发现问题原因,提出改进意见,确保产品质量。
五、煤炭质量保障
1. 人员培训:对生产过程中的相关人员进行煤炭质量管理和控制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和技能。
2. 设备维护: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保证产品质量。
3. 环境保护:落实环境保护政策,对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废渣等进行合理处理,确保生产环境清洁。
井下煤质管理制度
井下煤质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为了规范井下煤质管理,保证采煤工作的正常进行,提高煤矿生产效率和煤质品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目的
1. 规范井下煤质管理,提高煤矿生产效率和煤质品质;
2. 确保煤矿生产过程中对煤质的准确监测和控制;
3. 降低井下煤炭爆炸等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4. 保护矿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三、职责
1. 矿长:对井下煤质管理工作负有全面的责任;
2. 生产主管:负责制定和实施井下煤质管理计划;
3. 采煤队长:负责井下煤质监测和控制;
4. 矿工:遵守井下煤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相关规定。
四、管理制度
1. 井下煤质监测
(1)在采煤工作开始前,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对煤矿进行采样检测,确定煤质指标;
(2)采煤过程中,对所采煤层进行定期监测,确保煤质符合要求;
(3)对煤层中的放炮进行监测,避免因放炮过大导致煤质变化。
2. 井下煤质控制
(1)根据煤质监测数据,及时调整采煤参数,保证采集到的煤炭质量稳定;
(2)对采煤过程中的煤层进行控制,避免发生煤层崩塌等事故;
(3)对煤炭质量进行分类储存,保证不同煤种的质量不互相影响。
3. 井下煤质评价
(1)对采集到的煤质数据进行评价和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2)对煤矿生产过程中的煤质和生产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制定改进计划;
(3)根据煤炭市场需求,调整煤质评价标准,确保生产的煤炭符合市场需求。
4. 井下煤质安全
(1)对煤矿生产过程中的煤质进行安全评价,确保生产的煤炭安全可靠;
(2)制定煤矿生产过程中的煤质安全措施,避免煤炭爆炸等事故发生;
(3)对井下煤炭的储存和运输过程进行安全管理,避免发生火灾等事故。
煤矿煤质达标管理制度
煤矿煤质达标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煤矿煤质管理工作,提高煤矿生产安全和经济效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煤炭是我国主要能源资源之一,煤矿煤质是煤炭生产和利用的重要方面。根据国家
煤矿煤质监管相关法规和政策,煤矿应当按照规定要求开展煤质管理工作,确保煤炭质量
稳定、安全生产。
第三条煤矿煤质达标管理制度适用于煤矿开采、运输、贮存、销售等全过程煤质管理工作。
第四条各煤矿应当建立健全煤矿煤质管理机构,明确煤质管理人员职责和权利,确保煤矿
煤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五条各煤矿应当定期开展煤质质量检测和评价工作,对煤炭的主要质量指标进行监测和
分析,为煤炭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第六条各煤矿应当建立健全煤炭质量追踪和溯源管理制度,确保煤炭的来源和运输过程清
晰明了,做到溯源可查。
第七条煤矿应当建立健全煤炭质量管理档案和数据系统,对煤炭的生产、质量、运输等信
息进行及时记录和归档。
第八条各煤矿应当建立健全煤炭质量管理制度培训体系,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其煤炭质量管理水平。
第二章煤炭质量检测
第九条各煤矿应当建立健全煤炭质量检测实验室,配置专业检测仪器设备和人员,确保煤
炭质量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条各煤矿应当建立健全煤炭质量检测标准和方法,对煤炭的主要质量指标进行检测和
分析,排除人为干扰因素,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第十一条煤矿应当建立煤炭质量监测网络,对煤炭开采、运输、贮存等关键环节进行监测
和把控,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
第十二条各煤矿应当建立煤炭质量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对煤炭质量检测实验室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检测工作的规范和有效。
煤矿质量标准化管理制度(4篇)
煤矿质量标准化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煤矿质量管理,提升煤矿产品质量,保障煤矿安全生产,依据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煤矿企业。
第三条煤矿企业应按照本制度进行煤矿质量管理。
第四条煤矿企业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质量标准化管理。
第五条煤矿企业应配备专业人员,负责煤矿质量管理工作。
第六条煤矿企业应加强员工培训,提升员工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水平。
第七条煤矿企业应建立质量检测实验室,进行煤矿产品质量检测。
第二章质量管理体系
第八条煤矿企业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计划、质量检测等。
第九条煤矿企业应建立质量管理档案,记录质量管理过程和结果。
第十条煤矿企业应定期评审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改进和提升。
第十一条煤矿企业应建立质量管理评估制度,评估各项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第三章质量标准
第十二条煤矿企业应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质量标准。
第十三条煤矿产品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要求。
第十四条煤矿企业应建立煤质监控系统,对煤质进行监测和评估。
第四章质量控制
第十五条煤矿企业应建立质量控制流程,包括原料采购、生产工艺、产品合格率等环节。
第十六条煤矿企业应定期开展质量抽查和检测,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处置。
第十七条煤矿企业应建立质量责任制,明确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和责任人。
第十八条煤矿企业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产品质量的稳定。
第五章质量检测
第十九条煤矿企业应建立质量检测实验室,配备专业检测人员和先进的检测设备。
第二十条煤矿企业应开展必要的质量检测,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煤质管理制度
煤质管理制度
煤质管理制度是指对煤矿企业的煤炭质量进行科学、规范、有效地管理的一系列制度。煤质管理制度对于提高煤炭质量,保障煤炭质量稳定可靠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将从目的、内容和实施过程三个方面来介绍煤质管理制度。
煤质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煤炭质量达到国家标准,满足用户需求,提高煤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通过科学、规范、有效地管理煤炭的品质,可以减少煤炭的热值差异,降低灰分、硫分等有害成分的含量,从而改善煤炭的燃烧性能,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煤质管理制度的内容包括煤炭采样、检验、分级、仓储和运输等环节。首先是煤炭的采样工作,要根据国家标准和企业内部规定进行抽样和标识,确保抽样的代表性和准确性。其次是煤炭质量检验,需要针对不同的煤种进行相应的检验项目,如热值、灰分、硫分、水分等。对于需要分级的煤炭,还要进行粒度分析和筛级工作。煤炭的仓储和运输也要注意质量的保证,例如合理选择储煤设备、定期检查储煤仓库等。
煤质管理制度的实施过程需要进行煤质控制和质量管理。煤质控制是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对煤的加工、洗选、运输等环节进行控制,保证煤炭质量的稳定可靠。质量管理是通过制定工作流程、标准化操作和员工培训等方式,提高员工的素质和业务水平,确保质量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在实施煤质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需要加强监督和检查,确保制
度的落实和执行。煤矿企业应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和透明的煤质管理制度,并通过检查、考核等手段来评价煤炭质量管理工作的效果。对于违反制度的行为和不合格产品,必须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以确保煤炭质量始终符合国家标准和用户需求。
煤质管理制度
煤质管理制度
为切实加强煤质管理,提高各生产单位现场管理人员煤质管理的积极性,增强各岗位人员煤质管理责任心,实现源头治理和超前控制,不断提高煤炭质量,以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特制定本制度。
一、煤质预测预报考核规定:
1、由生产技术科组织,根据地质资料和煤层煤样化验结果,对采掘工作面的煤质情况提前进行预测预报,为生产及煤质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2、煤质预测预报工作按年、月分别进行.
3、年度预测预报根据生产接续计划进行编制,为公司制定下一年度煤质计划提供相关资料;月度煤质预测预报及时报送有关领导及业务部门.
4、新采煤工作面形成后,要依据煤层样化验结果做出整个工作面全水、灰、硫、发热量等值线图,并送交公司有关领导及业务部门。
5、煤质预测预报工作要全面、详细、科学地反映采掘工作面的煤质情况,起到指导生产的作用.
6、每月由矿销售科、生产科、项目部有关人员共同从现场取样进行煤质检验,并以此为标准加强月度煤质管理考核。
(1)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至少每月三次,由矿生产、销售部门人员从现场取样,分别取出工作面净煤、混合煤两种样煤,送
检验单位进行检验;取样地点分别为工作面转载点、地面落煤点。
(2 )工作面净煤低位热量标准为50Qgr , d卡/克,全硫为1.3St , d%;含工程煤的混合煤低位热量标准为46Qgr,d卡/克,全硫为1.15St,d%.
(3)月度内根据抽检煤质各项指标与标准对比,及时进行奖罚;工作面净煤低位热量每低于本标准1Qgr, d卡/克(即49Qgr,d 卡/克),全硫高于本标准0.1St,d%(即 1.4St , d% );处罚阶段产量1元/吨低位热量每高于本标准1Qgr,d卡/克(即51Qgr,d 卡/克),全硫低于本标准0.1St , d%(即 1.2St,d%),奖励阶段产量0.5元/吨;
煤质检管理制度
煤质检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为加强对煤的检测管理,保障煤炭质量,提高企业煤炭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生产、加工和运输煤炭的企业。
三、责任主体
1、生产单位:
负责组织和实施煤炭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负责。
2、检测单位:
负责对煤炭进行检测,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3、监管单位:
负责对生产、加工和运输环节的煤炭进行监督检查,维护煤炭市场秩序。
四、检测设备
1、生产单位应具备相应的检测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取样器、煤质分析仪、颗粒分析仪等。
2、检测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生产单位应建立完善的检测设备管理制度,做到设备使用规范、保养及时、维修保养
完好。
五、取样方法
1、对于散装煤,应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规定的取样方法进行取样。
2、取样点应该随机选取,并在取样过程中保持煤炭样品的完整性和代表性。
3、取样后的样品应立即送交检测单位进行检测。
六、检测方法
1、检测单位应根据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对煤炭进行全面检测,包括煤质成分分析、热值
测定、灰分含量检测、挥发分含量检测等。
2、对于特殊要求的煤炭,应根据生产单位的要求进行定制化检测。
3、检测结果应及时生成检测报告,并送交生产单位。
七、检测结果处理
1、生产单位接收检测报告后,应及时对煤炭进行质量评估,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煤炭的分
类和分等。
2、对于不合格的煤炭,应立即进行整改,并重新进行检测。
3、对于合格的煤炭,应按照要求进行存储、加工和运输。
八、监督管理
1、监管单位应定期对生产、加工和运输环节的煤炭进行监督检查,对检测结果进行复检,并核查质量评估的合理性。
煤质科管理制度
煤质科管理制度
是指为了保障煤炭生产质量和提高经济效益,对煤质科的组织结构、职责分工、工作程序、工作规范等进行全面管理的制度。该制度旨在提高煤炭质量监测评价与测试标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确保煤炭产品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满足用户需求。煤质科管理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煤质科组织结构:确定煤质科的管理层级、人员编制、职责划分等,明确各级负责人的职责和权限。
2. 职责分工:明确煤质科与其他部门的合作关系,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包括煤质检测、煤质评价、煤质改进等方面的职责分工。
3. 工作程序:详细描述了煤质科的工作流程,包括样品采集、检测分析、数据处理与评价、结果报告等各个环节,确保工作的规范性与连续性。
4. 质量管理:建立煤质科的质量保证体系,包括质量控制、质量检查、仪器设备校准等,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文件管理:规范煤质科文件的编写、审批、归档等工作,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6. 绩效考核:建立煤质科绩效考核制度,评估煤质科人员的工作表现,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7. 培训与发展:为煤质科人员提供培训机会,提高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推动科研和创新工作的开展。
通过建立和完善煤质科管理制度,可以提高煤炭生产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煤炭生产的煤质保证与验收规章地制度
煤炭生产的煤质保证与验收规章地制度煤炭是重要的能源资源,为保证煤质的优良,保障煤炭生产的质量,煤炭生产单位需要建立煤质保证与验收的规章制度。下面将对这方面的规章制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煤质保证规章制度
1.煤质检测与评价
为保证煤质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煤炭生产单位需要建立完善的煤质检测与评价制度。该制度应包括煤质样品的采集、检测方法与仪器的选择、检测过程与流程的规定等。煤质检测与评价应包括煤的灰分、挥发分、固定碳、硫分、发热量等指标的检测与评价,以及进一步的煤质分类与等级划分。
2.煤质容许偏差及责任追究
规定煤质容许偏差是为了保证煤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也为煤炭供需双方提供了一个衡量标准。煤质容许偏差应包括煤质各项指标的上下限范围,超出范围的煤炭不符合合同约定,需要进行返厂处理。责任追究制度应该明确规定煤质不合格的责任归属,对于责任方进行相应的处罚或赔偿。
3.煤质监管与评估
煤质监管与评估应定期进行,对煤炭生产单位的煤矿、洗煤厂等生产环节进行煤质监测,确保煤质符合要求。监管与评估应包括煤质检测数据的收集、分析与统计,对生产环节中存在的煤质问题进行整改与纠正,保证煤炭生产过程的质量稳定。
4.煤质管理制度
煤质管理制度是为了保证煤炭生产过程的质量稳定,应包括煤炭采矿、洗选、运输、储存等各个环节的煤质管理要求。煤质管理制度应规定煤炭
生产单位在每个环节中应采取的质量保证措施,确保煤炭的质量符合要求。
二、煤质验收规章制度
1.验收标准与程序
煤质验收标准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并根据煤炭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
调整和规定。验收标准应明确煤质指标的限值范围,验收必备文件和资料
煤质留样管理制度
煤质留样管理制度
为规范煤炭采购、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煤质留样管理工作,提高煤炭质量,确保工业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制定本制度。
一、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生产、采购、运输和使用煤炭的单位,包括煤炭生产企业、煤炭采购单位、能源企业、工矿企业等。
二、煤质留样管理责任
1. 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对煤炭进行质量监测和留样管理。
2. 采购单位在采购煤炭时应严格按照合同要求留取留样,并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3. 运输单位应保证煤炭运输过程中煤质留样的完整性,确保留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使用单位应对留样进行存放和管理,并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燃煤工艺,确保燃煤效率和环保要求。
三、煤质留样管理流程
1. 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随机留取煤炭样品,并做好标记和登记。同时委托专业机构进行煤质检测。
2. 采购单位在接收煤炭时应核对煤炭留样情况,并委托专业机构进行检测。
3. 运输单位在运输煤炭过程中应保证留样完整,并确保留样不受损坏。
4. 使用单位应将留样存放在专用的留样库房中,并定期进行检测和比对,及时调整燃煤工艺。
四、留样管理要求
1. 煤炭留样应按照规定的比例进行留样,留样应包括原煤和煤尘留样。
2. 煤炭留样样品应标明来源、采样地点和时间,并做好标识。
3. 留样存放库房应保持干燥、通风,避免日晒和雨淋。
4. 留样管理应建立完善的档案系统,对留样的采集、检测、存放等过程进行记录。
五、煤质留样管理责任
1. 生产企业应对煤炭质量进行严格把控,确保产品质量合格。
2. 采购单位应对煤炭留样进行认真管理,做好煤炭质量核验和监测工作。
煤矿煤质考核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为加强对煤矿煤质的监督管理,规范煤矿生产经营行为,保障煤矿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目的和依据
1. 目的
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定煤矿煤质考核的有效管理措施,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保障煤炭质量以及生产安全。
2. 依据
本制度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煤矿所在地的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
三、煤矿煤质考核管理体系
1. 部门设置
(1)设立煤质管理部门,负责煤矿煤质考核管理工作。
(2)设立煤炭质量监测中心,负责对煤炭的化验和分析工作。
2. 责任分工
(1)煤矿总经理负责煤炭质量管理工作的全面领导和指导。
(2)煤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开展煤炭质量考核和评定工作。
(3)煤炭质量监测中心负责对煤炭的质量进行检测和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3. 岗位设置
(1)设立质量管理岗位,负责对煤炭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2)设立监测岗位,负责对煤炭的质量进行日常检测。
四、煤炭质量考核标准
1. 煤矿应按照国家和地方标准,制定煤炭质量考核标准。
2. 煤炭质量考核标准应包括煤炭的灰分、硫分、挥发分、发热量等指标。
3. 煤炭质量考核标准应根据不同煤种、不同用途进行调整。
1. 煤矿每季度应对煤炭进行一次质量考核,对煤炭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和评定。
2. 质量考核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责任人,对达标的煤炭进行奖励,对不合格的煤
炭进行整改。
3. 煤炭质量考核结果应及时公布,并建立质量档案。
六、煤炭质量管理措施
1. 煤矿应建立质量监督检查制度,对煤炭生产过程中的质量进行全程监控。
2. 煤炭质量监测中心应加强设备维护和人员培训,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炭质量管理与奖惩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实现矿井煤炭质量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促进我矿在煤炭开采洗选加工过程中,积极采取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采煤、洗选工艺技术水平,认真落实煤质管理制度,保证公司煤炭质量的稳步提高,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矿煤炭开采、设计、开掘、回采、运输、洗选、储装运等环节的煤炭质量管理与控制,同时适用于上述各环节的煤炭质量检验结果的信息传递与反馈。
第三条本办法旨在进一步明确相关单位提高煤炭产品质量责任,严格质量监督、管理和奖惩,巩固和提高我矿商品煤市场信誉,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提质增效和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章管理机构
第四条为了保证煤质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保证各项制度的落实,公司成立煤质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第三章目标质量责任制
第五条为了保证公司煤质管理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对公司有关领导和部门实行目标责任管理。
1、生产副矿长对煤炭质量管理负全面责任,分管副矿长对各专业的煤炭质量负责,采煤区、掘进区、机电区、运输区、通风区、等相关单位的行政正职,对各自的生产过程产品质量负责。
2、公司调度室负责对煤炭生产、运输、加工过程中的产品质量检查监督,对生产工艺进行指导和管理。
3、技术科在采区设计时,要有提高煤质的技术措施,在岩巷和半煤岩巷道掘进过程中必须考虑煤、矸两条线运输,保证煤、矸分别按照独立的系统提升、储存和装运。
4、销售科考核办根据井下采掘工作面煤质变化,制定月度原煤质量计划,为日常煤质管理控制,对煤炭生产加工各环节产品质量进行监督管理,并列入目标责任管理体系,统一考核奖罚兑现。
第四章毛煤质量管理
第六条对采煤工作面的煤质管理规定
1、采区要结合工作面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煤质保障措施和管理办法,要求煤质管理责任明确到具体人员,以便考核,对于发生的煤质问题,要及时分析原因、追究责任、公布处理结果。
2、采区在编制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和施工措施时,要结合工作面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地提高煤质措施,对于影响原煤质量的断层、空洞、冒顶、割底、煤壁夹矸、淋水、涌水等因素要有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3、采煤工作面煤层厚度在2米以上,要做到不破顶,不割底;放顶煤工作面,要有专门的放顶煤作业措施,做到见矸封口,避免超放将矸石放进溜子。
4、工作面过断层采碴高度要控制在1.7米以下,薄煤层工作面控制在1.5米以下,原则上不影响机组通过即可。最大限度减少采碴量,降低原煤灰分。
5、采煤工作面综采支架初撑压必须达到24MPa以上,确保工作面顶板支撑强度,减轻煤壁压力实现多出块煤。
6、采煤工作面遇到空洞、夹矸、断层、岩壁等情况,需要出碴时,要及时采取措施,加强顶板管理,实行分拣分运,减少矸石进入原煤,尤其是直径30cm以上的大碴块严禁开出工作面。
7、工作面在生产过程中对旧锚杆、盘条网、搪材、废刮板、链子、管线、皮带滚、柱鞋、废柱梁以及其它杂物,要集中回收装车升坑,不得进入运煤系统。
8、工作面及两巷遇有涌水时,必须有配套的排水设施,保证排水系统达到设计的排水能力;淋水地段,要采取遮挡导流措施,将水导流到排水沟或排水管路中排出,水沟、水涡要及时清挖,保证水沟畅通和水涡达到设计的容水量(临时水涡深度、宽度要求底板以下1.5m x 1.5m),水泵及排水管路要保持完好畅通,满足排水要求。
9、工作面机组、溜子电机冷却水要排放到老塘内,不得进入溜子流入煤中,并做到停机后及时关闭阀门;机组防尘喷雾设施要保持完好,做到停机停水。
10、运巷皮带机头转载点高度控制在80cm以下、溜子机头转载点高度60cm以下,转载点高度超过规定,要安装缓冲设施,减少块煤破损。
11、顶板好、条件具备的工作面要执行放震动炮,用耙子将块煤搂出,提高原煤出块率。
第七条、对掘进工作面的煤质管理规定
1、掘进区要结合工作面实际条件,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煤质保障措施和管理办法,要求煤质管理责任明确到具体人员,以便考核,对于发生的煤质问题,要及时分析原因、追究责任、公布处理结果。
2、掘进头在编制作业规程和施工措施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必要的提高煤质措施,对于影响原煤质量的断层、空洞、顶板、底板、煤壁夹矸、淋水、涌水等因素要有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3、岩巷掘进必须有专门的排矸专运线,或有经矿批准的特殊作业措施,岩巷和半煤岩巷道矸石不得进入原煤运输线。
4、掘进巷道在施工过程中的旧搪材、废刮板、链子、管线、锚杆、皮带滚、柱鞋、柱梁以及其他杂物,要集中回收装车升坑,不得进入原煤运输线。
5、掘进头遇有涌水时,必须有配套的排水设施,保证排水系统达到设计的排水能力;顶板淋水和底板水,要采取遮挡导流措施,将水导流到排水沟或排水管路中排出,水沟、水涡要及时清挖,保证水沟通畅和水涡达到设计的容水量(水涡深度和宽度要求底板以下1.5m x1.5m),水泵管路要保持完好畅通,满足排水要求。
6、掘进巷道运输系统,皮带机头转载点高度控制在80cm 以下、溜子机头转载点高度60cm以下,转载点高度超过规定,要安装缓冲设施,减少块煤破损。
7、掘进巷道遇到断层、空洞、岩壁、夹矸等情况,需要出碴时,要采取分拣分运措施,减少矸石进入原煤,尤其是直径30cm以上的大块矸石,严禁开进煤仓。
8、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程规定的巷道规格进行爆破
作业,严禁放重炮,造成巷道超高和超采矸石现象,使毛煤灰分超标。
9、放炮前要先将巷道内的存水排出,放炮后要先出货;确保原煤不被水浸泡造成水分超标。
第八条、其他单位煤质管理规定
在生产运输销售过程中各单位对管辖范围内的煤质管理负责,单位行政正职为煤质管理第一责任人。相关单位要制定内部煤质管理办法和影响煤质问题的整改措施及责任追究制度,并认真落实。
1、机电区在操作煤仓放煤过程中,没有特殊情况必须执行满仓运行,最大限度降低毛煤跌落高度,减少仓内块煤破损。要确保分筛设备完好,筛板规格复合要求杜绝发生跑块煤事故。
2、运输区不得将清挖出的淤泥直接装进运煤罐车内,不得将带有矸石、杂物、罐底的矿车,提供给其他单位装运原煤,不得将矿车内的矸石、杂物、水煤卸入煤仓。清挖水仓、水沟的水煤、煤泥要卸到矿指定地点,进行澄水处理,清理大巷、主井底、副井底的杂物及时上井。
3、通风区在煤巷开口时,拆掉的旧风墙、风门、烂木头、烂砖头、旧料石应及时装罐运走上井,严禁混乱煤种。
4、生活服务部地面原煤分筛系统,捡矸效率达到97%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