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任务书1
课程设计要求任务书
课程设计要求任务书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部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课本中关于XXX(填写具体知识点)的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自己在XXX(填写具体技能)方面的能力,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XXX(填写具体学科或领域)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其对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其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X(填写具体知识点)、XXX(填写具体知识点)和XXX(填写具体知识点)。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1.第1-2课时:介绍XXX(填写具体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第3-4课时:讲解XXX(填写具体知识点)的方法和技巧。
3.第5-6课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XXX(填写具体知识点)在实际中的应用。
4.第7-8课时: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熟练掌握XXX(填写具体知识点)的操作过程。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章节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用于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4.实验法: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资源本章节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论文,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资料,直观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培养其动手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种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以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并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家具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家具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家具设计的基本概念,理解家具在室内环境中的作用和影响。
2. 使学生了解家具设计的历史发展,掌握不同风格家具的特点。
3. 培养学生运用设计原理和美学原则对家具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手绘和计算机软件进行家具设计的技能。
2.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针对不同空间需求进行合理的家具设计。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就设计方案进行有效讨论和修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家具设计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2. 引导学生关注家具设计与环境、生活的关系,树立绿色设计、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使其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家具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有助于学生和教师明确课程的预期成果,并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家具设计基本概念:讲解家具的定义、分类及功能,使学生了解家具在室内环境中的作用。
2. 家具设计风格与历史:介绍家具设计的主要风格(如古典、现代、后现代等),分析不同风格家具的特点及历史演变。
3. 设计原理与美学原则:讲解设计原理(如比例、对称、平衡等)和美学原则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
4. 家具结构与材料:介绍家具的常见结构类型、连接方式及材料特性,使学生了解家具制作的工艺要求。
5. 家具设计方法与流程:讲解家具设计的步骤、方法,以及如何根据空间需求和功能进行创新设计。
6. 家具设计表现技法:教授手绘和计算机软件(如AutoCAD、SketchUp 等)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
7. 家具设计实践:分组进行家具设计实践,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
课程设计大作业任务书
课程设计大作业任务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第三章“物质与能量”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包括物质的组成、结构与性质,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以及物质与能量的关系。
学生应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的物理现象,并培养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1.描述物质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2.解释不同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
3.阐述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4.分析物质与能量的关系,并应用相关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5.运用实验方法和工具进行观察和测量。
6.通过数据分析,归纳和演绎物质的性质和能量变化规律。
7.结合生活实例,应用物质与能量的知识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兴趣和科学思维。
2.增强对物理实验的热爱,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强化环保意识,理解科学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涵盖第三章“物质与能量”的主要内容,包括:1.物质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2.物质的性质和状态变化。
3.能量的守恒和转化定律。
4.物质与能量的关系及其应用。
具体到教材的每一章节,我们将分别讲解:•第3.1节:物质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第3.2节: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性质。
•第3.3节:物质状态变化的规律。
•第3.4节:能量的守恒和转化。
•第3.5节:生活中的物质与能量。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1.讲授法:系统讲解物质与能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分组讨论生活中的物质与能量现象,促进学生思考。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科学实验案例,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状态变化和能量转换。
四、教学资源为确保教学质量,将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物理教程》第三章相关内容。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学术论文和科普资料。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和教学视频,辅助学生理解复杂概念。
4.实验设备:确保实验课所需的仪器和材料齐全,让学生动手实践。
建筑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建筑学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建筑学基础概念,如建筑设计原则、建筑风格分类等;2. 使学生了解建筑与环境、文化、历史的关系,理解建筑的社会功能;3. 引导学生掌握建筑图纸的阅读和绘制技巧,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建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意表达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小型建筑设计;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项目实践,共同完成设计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建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建筑、保护环境的意识;2. 引导学生关注建筑与社会、人文、环境的紧密联系,树立正确的建筑观念;3.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对建筑美学的鉴赏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建筑学入门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建筑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对建筑学的兴趣和热爱。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年级,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实践操作和团队协作,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建筑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以上课程目标展开,确保学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建筑学基本概念:包括建筑的定义、功能、分类及建筑风格介绍;教材章节:第一章《建筑学导论》2. 建筑设计原则:讲解建筑设计的合理性、美观性、经济性、环保性等原则;教材章节:第二章《建筑设计原则》3. 建筑与环境:探讨建筑与自然环境、城市环境的关系,以及绿色建筑理念;教材章节:第三章《建筑与环境》4. 建筑图纸阅读与绘制:学习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等图纸的阅读和绘制技巧;教材章节:第四章《建筑图纸》5. 建筑设计实践:以小型建筑设计项目为载体,进行团队协作实践;教材章节:第五章《建筑设计实践》6. 建筑案例分析:分析著名建筑案例,理解建筑与历史、文化、社会的关系;教材章节:第六章《建筑案例分析》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建筑学基本概念、建筑设计原则;第二周:建筑与环境、建筑图纸阅读与绘制;第三周:建筑设计实践(分组进行,期间进行多次讨论和修改);第四周:建筑案例分析,总结课程学习成果。
双容SMITH设计任务书1(1)
+ _
Gc(s)
u (s)
+
广义对象
+
ym (s)
ysm (s)
+ +
Gm ( s )
1 Tf s 1
Gm ( s )e m s
_
+
改进型Smith补偿器
图 3 Smith 预估控制系统框图
由上图可见, ysm s 为对象的无滞后预估输出,其中此控制器加入了对实际输出 信号与预估模型输出信号误差的滤波处理。 工作内容及要求: 1、双容水箱对象的原理分析 熟悉四水箱实验系统硬件平台,分析双容水箱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数学 模型的典型形式。 2、双容水箱动态特性及其数学模型的建立 通过实验测量并绘制双容水箱液位的飞升曲线,计算双容水箱数学模型并分析其 特性。 3、双容水箱改进型 Smith 预估液位控制设计及仿真研究 建立改进型 Smith 预估液位控制系统的控制结构,确定放大系数、时间常数、滞 后时间和滤波时间并在 matlab 环境下进行仿真研究,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 4、控制策略实现 将设计的控制策略在 CS4000 DDC 实验系统下进行实验。阀门开度信号做阶跃变 化时,绘制输出液位趋势曲线,分析系统的控制性能,计算在较佳控制参数下的超调 量、过渡时间和衰减比等特性参数,讨论 Smith 控制器参数对控制效果的影响,讨论 系统的抗扰性能。 设计成果要求: 1、完成所有设计内容:包括双容水箱系统组成原理分析、液位对象数学建模、 改进型 Smith 预估控制原理的分析、改进型 Smith 预估液位控制策略设计及仿真研究、 CS4000 实验系统控制策略实现等。
Gp s
K e s Ts 1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瞿瞾)1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1)系(部):电子与通信工程系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指导教师:瞿曌课题名称抢答电路设计设计内容及要求设计一个3人抢答电路。
3人各控制一个按键和一个发光二极。
谁先按一下开关,然后松开,谁的发光二极管亮,同时使其他人的抢答信号无效。
直到裁判按一下复位键,新一轮抢答开始。
采用数码管显示谁先抢答。
设置一个复位按钮和一个启动按钮。
设计工作量1、系统整体设计;2、系统设计及仿真;3、在Multisim或同类型电路设计软件中进行仿真并进行演示;4、提交一份完整的课程设计说明书,包括设计原理、仿真分析、调试过程,参考文献、设计总结等。
进度安排起止日期(或时间量)设计内容(或预期目标)备注第一天课题介绍,答疑,收集材料第二天设计方案论证第三天进行具体设计第四天进行具体设计第五天编写设计说明书教研室意见年月日系(部)主管领导意见年月日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2)系(部):电子与通信工程系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指导教师:瞿曌课题名称将余3码变换成8421BCD码的电路设计设计内容及要求设计一个将余3码变换成8421BCD码的电路,要求使用以下两种方法实现。
(1)用基本逻辑门实现。
(2)用其他的集成电路芯片实现。
设置一个复位按钮和一个启动按钮。
采用数码管显示变换成的8421BCD码。
设计工作量1、系统整体设计;2、系统设计及仿真;3、在Multisim或同类型电路设计软件中进行仿真并进行演示;4、提交一份完整的课程设计说明书,包括设计原理、仿真分析、调试过程,参考文献、设计总结等。
进度安排起止日期(或时间量)设计内容(或预期目标)备注第一天课题介绍,答疑,收集材料第二天设计方案论证第三天进行具体设计第四天进行具体设计第五天编写设计说明书教研室意见年月日系(部)主管领导意见年月日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3)系(部):电子与通信工程系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指导教师:瞿曌课题名称将8421BCD码转换成余3码的电路设计设计内容及要求设计一个将8421BCD码转换成余3码的电路,要求使用以下两种方法实现。
《安全评价》课程设计任务书1
南华大学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安全评价》课程设计设计名称:衡阳市某露天采石场安全预评价学生班级:学生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设计时间:2018年12月11日—2018年12月25日《安全评价》课程设计任务书一、露天采石场安全预评价课程设计的目的使学生更好地熟悉和掌握专业主干课《安全管理学》、《安全系统工程》、《安全学原理》的基本理论和主要的安全评价方法,重点在于:1、熟悉采石场的生产工艺流程;2、熟悉采石场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3、掌握爆破安全距离的计算;4、掌握常用的安全预评价方法:事故树分析、鱼刺图分析、事件树分析方法等、预先危险分析、LEC分析方法;5、熟悉采石场常用的安全生产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6、运用安全管理原理因地制宜地提出安全对策措施。
二、采石场概况1、位置与交通湖南省衡阳市某采石场位于乔木村,距县城北直线距离约l0Km,距S210省道祁东至青山段约2Km,交通便利,矿区地理坐标:东经112°05′09″~112°06′04″,北纬26°51′23″~26°51′27″。
矿区准采面积7600Km2。
2、自然地理矿区属江南丘陵,位于湘中湿热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年降水量1585.5mm,最大降雨量为2362mm,最大月降雨量为409.8 mm,最大日降雨量为160.6mm 。
矿区地形起伏不大,为低缓丘陵区,位置高于周围水塘标高,矿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
3、矿区地质(1)地层采石场矿区内地层分布较简单,仅有泥盆系上统锡矿山组(D3X l)和第四系(Q)地层产出,由老至新分述如下:1)泥盆系上统锡矿山组下段(D3X l):岩性为灰~深灰色灰岩、灰岩夹致密灰岩及泥灰岩。
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2)第四系(Q):为一套残坡积层,分布于矿区地形低洼部位。
岩性为粘土、砂土,厚0~3m不等。
(2)构造矿区范围内地层呈一简单单斜构造,泥盆系上统锡矿山组(D3X l)地层呈北东至南西走向,倾向300°,倾角20°~30°。
计算机课程设计任务书
计算机课程设计任务书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计算机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课程设计二、课程编号:COMP101三、授课教师:XXX四、课程简介:计算机应用课程设计是一门针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设计解决方案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计算机应用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技巧,掌握各类应用软件的开发与设计方法,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课程目标:1. 理解计算机应用的基本原理和技术;2. 掌握各类应用软件的开发和设计方法;3. 能够独立分析问题,设计解决方案;4. 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课程内容:1. 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介绍2. 软件开发工具及技术3. 基本软件应用开发4. 软件测试与调试技术5. 软件项目管理与团队合作七、实践任务:1. 设计一个简单的桌面应用软件,实现基本的功能:如文本编辑、图形绘制等;2. 运用所学的软件开发技巧,设计一个网页应用程序,实现数据交互和动态效果;3. 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软件测试与调试,找出问题并解决;4. 分组进行软件项目管理的实践,体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八、实践作业要求:1. 按时提交每个阶段的实践作业,包括设计文档、代码和测试报告;2. 在团队合作实践中,积极参与讨论和合作,分工明确,任务完成及时;3. 完成个人项目设计和实现,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九、考核方式:1. 课堂表现(15%)2. 实践作业(40%)3. 期末考核(45%)十、课程教材:1. 《计算机应用基础》2. 《软件开发技术》3. 《软件测试与调试指南》十一、参考资料:1. https:///2. https:///3. https:///以上为本课程的设计任务书,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和实践,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提升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祝大家学习愉快!第二篇示例:任务书二、任务目标1.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要掌握Java、Python或C++等编程语言的基础知识和程序设计技巧。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核心概念,如XXX(根据具体学科),并能够准确运用相关术语进行表达。
2. 学生能理解课程内容的基本原理,如YYY(根据具体学科),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学生能通过本章节学习,掌握ZZZ(根据具体学科)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实践操作等环节,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相关习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学生能够在团队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增强自信心,养成勇于探究、不断进取的良好品质。
3. 学生能够认识到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学科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提高综合素养。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XX年级(根据具体年级),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依据课程目标,选择以下教学内容:1. 知识点讲解:- 引导学生掌握教材中关于XXX(具体学科概念)的基础知识,涉及教材第X 章第X节。
- 分析YYY(具体学科原理)的内涵及在实际中的应用,参考教材第X章第X 节。
- 介绍ZZZ(具体学科方法)的操作步骤,结合教材第X章第X节。
2. 技能训练:- 设计观察、分析类习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对应教材第X章练习题。
- 组织课堂讨论,促进知识内化,涉及教材第X章相关话题。
- 开展实践操作活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参照教材第X章实践活动。
课程设计任务书(英文版)1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project design plan系(院、校区):国际教育学院专业:Computer Networks and Security学生姓名:陈郅炜学号:30项目设计题目:China Mobile campus network to develop the information needs of the campus market Model起迄日期: 3月2 日~ 4月 18日项目设计地点:NUST指导教师:下达任务书日期: 2012 年 3 月 2 日1.项目简介(program publishing)Requirements :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project definition, basic situation, design purpose2.项目信息服务简介program information service)Requirements :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project information collection, storage, treatment, use ( includes the original data, technical parameters, design requirements ):2.1(收集)由于时代的发展,图书馆需要进行改进,为了方便各大师生的阅读,在旧的阅览室旁边增设数字化图书馆,学校通过了去其他学校友好访问的时候与其他学校图书馆技术人员进行了一定的沟通,并从网上查阅了丰富的资料,才使构建数字化图书馆的信息过程中并未遇到过多的挫折。
2.2(储存)复旦大学新建的数字化图书馆是建立在旧的图书馆的基础上增加的新的电脑设备,添加更多新的图书并将它们编入电脑重新分类,以便同学更加方便的寻找,之前收集的信息是储存在电脑的数据库中。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1. 任务背景本任务书是为了指导学生完成课程设计而制定的。
课程设计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2. 任务目标本任务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个实际的项目,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项目开发和管理。
具体目标包括:•掌握项目管理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学会使用所学技术和工具进行项目开发;•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任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开发一个学生管理系统。
系统主要包括学生信息管理和课程成绩管理两个模块。
具体内容如下:学生信息管理模块学生信息管理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功能:•学生信息的添加、删除、修改和查询;•学生信息的导入和导出功能;•学生信息的统计和报表生成功能。
课程成绩管理模块课程成绩管理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功能:•课程成绩的录入和修改;•课程成绩的查询和排序;•课程成绩的统计和报表生成。
其他要求•所有功能模块都要有良好的用户界面,方便用户操作;•所有功能模块都要进行错误处理和异常处理;•代码要求有适当的注释,方便代码的维护和修改。
4. 任务计划任务的计划安排如下:•第1周:项目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第2周:学生信息管理模块开发;•第3周:课程成绩管理模块开发;•第4周:系统调试和测试;•第5周:系统上线和用户培训。
5. 资源需求为了完成本任务,学生需要具备以下资源:•计算机硬件设备:一台能够运行所需开发环境的个人计算机;•开发工具:合适的集成开发环境或文本编辑器;•技术书籍和在线教程: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料。
6. 任务交付要求任务的交付要求如下:•报告:按照指定的格式编写任务报告,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代码实现等内容;•演示:按照指定的要求进行项目演示;•源代码:提交项目的完整源代码。
7. 评分标准任务的评分标准如下:•完成度:根据任务要求完成情况进行评分;•质量:根据代码质量、界面设计等进行评分;•报告和演示:按照任务交付要求进行评分;•团队合作:评价团队合作和沟通情况。
建筑课程设计任务书
建筑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建筑基本概念,包括建筑风格、建筑构造及建筑材料。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特点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3. 学生能够了解建筑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的建筑绘图技巧,完成简单的建筑平面图和立面图的绘制。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制作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建筑模型。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身边的建筑进行观察、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建筑艺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2. 学生能够树立环保意识,关注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3. 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在合作中沟通、解决问题。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建筑启蒙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建筑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内容与教材紧密相关,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观察和思考。
在此基础上,本课程旨在激发学生对建筑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创造。
教学要求:1. 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建筑知识。
2.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收获成长。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建筑基础知识:- 建筑的定义、分类及其功能- 建筑风格:古代、近代、现代及不同地域的建筑风格特点- 建筑材料:常见建筑材料的特点及其应用2. 建筑设计技巧:- 建筑平面图、立面图的绘制方法- 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功能分区、空间组织、外观设计-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和谐共生3. 建筑实践与评价:- 建筑现场观察与记录- 建筑案例分析:优秀建筑作品鉴赏与评价- 小组合作完成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建筑基础知识学习第二课时:建筑风格及材料学习第三课时:建筑绘图技巧训练第四课时: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上)第五课时: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下)第六课时:建筑实践与评价教材章节关联:本教学内容与教材中“建筑艺术”章节相关,涉及教材中第3章“建筑的风格与特点”、第4章“建筑的材料与构造”及第5章“建筑绘图与模型制作”的相关内容。
课程设计封面与任务书
课程设计封面与任务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程核心概念,如XX的定义、性质、特点等,能准确描述并举例说明。
2. 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相关知识体系,如XX理论与XX实践的联系,提高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XX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分析、综合、评价等,提高思维品质。
2. 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习动力,形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尊重事实、崇尚科学、关注社会等,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XX学科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学科知识体系,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已具备一定的学科基础和认知能力,但需进一步拓展知识深度和广度,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1. 掌握课程核心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品质,具备合作沟通能力。
3.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进行以下组织和安排:1. 教材第一章:XX基础概念与理论- 介绍XX的定义、性质、分类等基本概念。
- 分析XX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其在现代XX领域的应用。
2. 教材第二章:XX方法与实践- 讲解XX方法的基本原理,如XX分析法、XX综合法等。
- 通过实例分析,展示XX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教材第三章:XX技能训练- 设计XX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 组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解决问题能力。
4. 教材第四章:XX领域的现状与发展- 分析我国XX领域的现状,了解国内外XX技术发展趋势。
- 探讨XX技术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学习教材第一章,掌握XX基本概念与理论。
课程设计设计任务书范文
课程设计设计任务书范文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程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XXX(具体概念),并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
2. 引导学生理解课程内容与其他学科领域的联系,形成跨学科的知识网络。
3.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XXX技能(如分析、计算、实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就课程相关问题进行有效讨论与分享。
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网络、软件等)获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2. 培养学生具有积极的探究精神,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勇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社会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培养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需进一步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需引导其正确对待信息。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强调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实现以上课程目标,为学生后续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理论知识学习:- 掌握XXX概念及其相关原理(对应教材第X章);- 理解XXX与XXX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对应教材第X章);- 了解我国在XXX领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对应教材第X章)。
2. 技能训练:- 学习并运用XXX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对应教材第X节);-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网络、软件等)获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对应教材第X节)。
3. 实践活动:- 设计XXX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应教材第X实验);- 开展团队合作活动,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对应教材第X活动)。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工作单位:
题目:
已知技术参数和设计要求:
应根据包装设计的程序进行总体综合设计。
如分析内装物的特性进行功能性设计;分析流通环境特性进行缓冲和防震结构设计、强度设计与校核;选材设计;包装技术的确定;容器造型设计、结构设计、装潢设计等等。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1.市场调研报告或资料,与设计说明书装订在一起。
2.内包装容器结构设计,要求画出平面展开图和立体效果图。
3.外包装容器结构设计,要求画出平面展开图和立体效果图。
4.编写设计说明书,应详细论述设计过程、尺寸计算、强度计算等。
时间安排:13—14周(2012.12.3-2012.12.14)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教研室主任签名:年月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房屋建筑学(1)
课程设计任务书以下三个题目请任选其中两个独立完成提示:上传文件只能为WORD\EXCEL\图片、音视频、压缩包;教师批改以及截止日期后,不可以再修改,在此之前可进行修改,后上传的内容覆盖前面的内容,以最后一次上传的内容为最终稿;题目1 24班中学教学楼设计一、目的和要求通过本次设计,使学生能够运用已学过的建筑空间环境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一般的建筑初步设计,进一步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了解初步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二、设计条件1.建设地点学校可选址于不同气候条件和地形条件。
三面环路,北侧为住宅区,教学楼在校园中的位置可自定。
地段情况见图1-1。
图1-1 24班中学教学楼设计地形图2.房间名称和使用面积(见表1)房间名称和使用面积表表1广播室 1 12~16社团办公室 3 12~16体育器材室 1 35~45总务仓库 1 35~45厕所按规定计算3.建筑标准(1)层数:4-5层(2)层高:教学用房 3.6~3.9 米办公用房 3.0~3.3 米(3)耐火等级:二级(4)结构型式:砖混结构(可局部采用框架)(5)卫生标准:设室内厕所(水冲式),教职工厕所与学生厕所分设。
男女学生比例为1∶1,厕所卫生器具数量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女生按每25人设一个大便器计算,男生按每50人设一个大便器计算。
每90人应设一个洗手盆(或600mm长盥洗槽),厕所内应设污水池和地漏。
三、设计内容及图纸要求用计算机按建筑制图标准规定绘制A1/A2图纸,保存为AutoCAD2010以下版本,完成下列内容:1. 建筑总平面图:绘图比例1∶500,在场地内进行绿化布置,并设置足够面积的室外活动场地。
2. 建筑平面图:(1)各层建筑平面图,比例1∶100。
(2)画出各房间、厕所及固定设备,并标注房间名称。
(3)标注尺寸。
外部尺寸:三道尺寸(总尺寸、轴线尺寸、门窗洞口等细部尺寸)及底层室外台阶、坡道、散水、明沟等尺寸。
内部尺寸:内部门窗洞口、墙厚等细部尺寸。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工程实践方法。
2. 使学生了解基础工程的分类、功能及在工程结构中的作用。
3. 帮助学生理解基础工程与上部结构、地质环境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基础工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进行基础选型、设计和计算。
2. 提高学生运用专业软件、工具进行基础工程设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能在项目中有效地与各方进行沟通和协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工程专业,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增强工程责任感。
2.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对基础工程问题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
3. 引导学生关注基础工程领域的发展动态,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基础工程专业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基础工程知识体系,提高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大学本科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工程知识,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1. 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创设互动、探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3. 强化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基础工程概述:介绍基础工程的概念、分类、功能及在工程结构中的重要性。
教材章节:第一章2. 地基与基础设计原理:讲解地基土的性质、地基处理方法、基础选型及设计原理。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章3. 基础工程设计计算:教授基础工程设计计算的基本方法,包括静力法、动力法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4. 基础工程施工技术:介绍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施工组织及质量控制。
教材章节:第五章5. 基础工程实例分析:分析典型基础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基础工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六章6. 基础工程新技术与发展趋势:介绍基础工程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及其发展趋势。
工厂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工厂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工厂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
2. 学习工厂布局、设备选型、生产流程等基础知识,能运用相关知识对简单工厂进行设计。
3. 了解工厂设计中的安全、环保、节能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对工厂设计综合性的认识。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CAD等软件绘制简单的工厂布局图,进行初步的设备选型和生产流程设计。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工厂设计任务。
3. 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能够针对工厂设计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工厂设计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使其认识到工程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培养其良好的工程伦理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程,以项目式教学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和工程知识基础,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喜欢探索新事物。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工厂设计基本概念:工厂定义、工厂类型、工厂设计原则。
2. 工厂设计流程:项目立项、需求分析、初步设计、详细设计、施工图设计、设备选型、生产流程规划。
3. 工厂布局设计:车间布局、物流布局、办公区布局、绿化及辅助设施布局。
4. 设备选型与安装:常用设备类型、设备选型依据、设备安装要求。
5. 生产流程优化:生产流程分析、流程优化方法、生产线平衡。
6. 安全、环保与节能:工厂设计中的安全措施、环保要求、节能技术。
7. 工厂设计案例分析:分析成功案例,了解实际工厂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案。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工厂设计基本概念、原则及流程介绍。
专业课课程设计任务书及基本要求 (1)
《专业课课程设计》任务书
1、按照给定零件正确绘制零件图一张。
(手绘)
2、设计给定零件的夹具(含装配图与所有非标准件的零件
图,手绘)
3、利用三维软件对夹具进行设计(先绘制零件的三维图,
再进行装配,电脑绘制)
4、根据夹具体的加工工艺,来编写夹具体的数控工序的数
控加工程序(UG CAM),导出程序代码。
5、编写说明书一份(前部分夹具设计的说明书是手写,后
面部分打印)
6、最后刻录光盘。
注意:
(1)课程设计题目的安排遵守一人一题。
(2)所有资料收齐上交,三本资料交到李莉老师处,二本资料交到资料室。
(3)课程设计结束后,学院将组织教学委员会进行抽查,希望指导教师严格按照上述要求开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题目:小型验钞机生产系统设计
课程设计内容、要求与写作规范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设施规划与物料搬运》是课程设计是工业工程专业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如何分析、发现现有生产设施布置与物料搬运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善的能力,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完成设施布置与物料搬运设计任务而进行的一次基本训练。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1)能正确运用设施规划与物料搬运的基本原理及知识,学会由设施选址入手对工厂布置设计进行调研分析的方法;
(2)通过对某工厂布置与物料搬运设计的实际操作,熟悉布置设计方法中的各种图例符号和表格,掌握设施布置与物料搬运设计方法的规范设计程序;
(3)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如何编写有关技术文件;
(4)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二、《小型验钞机生产系统设计》内容与要求
1、确定企业的目标和功能
根据点验钞机的特点及国内市场需求状况定企业的目标及功能(包括企业的规模,今后的发展方向等问题)。
2、选择厂址
根据产品特点以及影响厂址选择的因素,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厂址,遵循先选择地区,再选择城市或乡村,最后确定厂址具体位置的思路,同时还可
考虑是否需要建立分厂。
3、确定企业的生产单位
根据产品特点、企业生产规模、零部件明细等资料确定企业的生产单位(即确定需要设立的车间和库存)。
用A4图纸一张画出;
4、绘制企业的组织结构图
在已确定的生产单位的基础上,根据已给资料确定相应的职能部门,并绘制企业的组织结构图。
用A4图纸一张画出;
5、进行总平面布置
根据各生产单位、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总平面布置的因素,确定各部门的相互位置,进行总平面布置。
用A4图纸一张画出;
6、装配线平衡
(1)根据产品零部件明细、产品部件装配工艺、产品总装工艺及工时,对点验钞机的总装作业过程进行作业元素的顺序分析,按照给出的各作业元素工时定额,运用所学的分支定解法求最佳工作地方案;计算装配线的时间损失系数和平滑系;对总装车间进行总平面布置。
假设总装配线的节拍为2分钟,为一班制生产。
(2)各部件装配在总装配线以外完成。
为了保证总装配线的节拍,根据各部件的装配时间,确定应如何组织各部件的装配生产。
7、企业计划系统设计
(1)根据企业的规模、产品特点、生产特点、生产部门和职能部门的设置设计企业的计划系统;
(2)自己设定某月的需求量,用设计的计划方法制定企业的生产计划和装
配车间的作业计划。
8、确定库存管理方式
根据所学库存管理方法和模型,确定企业的库存管理方式。
9、编写设计说明书,工作量不少于10000字。
三、制图标准与设计说明书格式
1. 图幅标准:绘制工厂平面布置图时,应采用标准图幅。
2. 图样比例:绘制工厂总平面布置图一般采用缩小比例,如1:100,1:200,
1:500,1:1000,1:2000,1:5000
3. 设计说明书组成:设计说明书是整个设计工作的总结,是设计成果的局面表述和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说明书应由封面、设计任务书、评语、正文目录、正文及参考文献等构成。
《小型验钞机生产系统设计》的设计依据
一、设计题目
点验钞机运营系统设计
二、设计依据
1、项目基本情况
据称,国家将在钞票中加入某种先进的防伪标志,已由国家科技部门研制出相应的防伪验钞技术。
该项防伪技术属于国际前沿技术,其他企业很难仿制。
为保证点验钞机的质量,国家确定两家企业为新型点验钞机的指定生产企业:一家为广东的某公司,一家为天津的某公司。
这两家公司可以根据需要在全国任何地方建立点验钞机生产厂。
据预测,全国对点验钞机的市场年需求量为5万台,价格在1.4万元左右。
点验钞机的大小与目前银行使用的点验钞机相似,其特点是:机电一体化、高新技术产品、加工制造及水平要求高、小巧玲珑。
另外,企业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将点验钞机喷涂成用户喜爱的颜色。
2、产品零部件明细
3、产品部件装配工艺
点验钞机共有9大部件,每个部件的构成见产品明细表,各部件装配时间见下表。
4、产品总装工艺及工时(1)产品装配工时
(2)产品装配工艺
5、原材料来源
点验钞机的主要零部件均为塑料制品,其原料为聚碳酸酯,注塑车间利用聚碳酸酯可以生产出各种形状的塑料零件(该车间生产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另外还包括一些金属件(可以自己生产一部分,外协一部分)、标准件和通用件(通过外购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