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国关系调整的特点及动力分析

合集下载

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维护世界和平的关联与合作

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维护世界和平的关联与合作

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维护世界和平的关联与合作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和国际地位的不断崛起,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不仅要推进自身发展,更要积极参与全球事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作出贡献。

本文将探讨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维护世界和平的关联与合作,并分析其具体举措与成果。

首先,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维护世界和平紧密相关。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核心目标是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实现国家发展和世界和平的有机统一。

中国一贯主张和平共处五原则,秉持睦邻友好、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

通过与国际社会的密切合作,中国致力于解决地区热点问题,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

以中美关系为例,尽管两国之间存在一些分歧,但中国一直坚持通过对话与合作解决问题的原则,推动两国关系稳定发展。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发展,为维护世界和平提供了积极的动力和机遇。

其次,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维护世界和平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中国始终坚持多边主义,积极参与并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机制,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并提出了一系列合作倡议,如“一带一路”倡议等,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可行的合作模式。

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军控与防务对话,推动军事安全合作。

在联合国维和行动方面,中国始终积极参与,派遣了大量维和人员,为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三,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维护世界和平需要强化国际规则和国际秩序。

中国主张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持国际关系基于国际法和国际准则。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法的制定与实施,推动国际法治的发展与完善。

在海洋事务方面,中国倡导和平解决争端,主张通过对话与谈判解决争议,推动地区和平稳定。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环境保护合作,推动可持续发展。

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人权事务,为促进人类权利事业作出不懈努力。

综合分析国际内外

综合分析国际内外

综合分析国际内外当前国内外形势可以总结为五大特点。

特点一: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大国关系总体保持稳定。

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世界的基本态势将是一个超级大国与多种力量并存。

越来越多的国家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提倡多边主义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大国之间既合作又竞争,既有较量也有妥协,既相互借重又相互牵制,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更加清晰。

经过上个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和一次冷战的劫难,今天的多极化趋势反映了各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愿望和时代的进步。

多极化趋势和总体平稳的大国关系,客观上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安全环境。

特点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

我国街上跑着许多国家多种品牌的轿车,国际互联网进入我国城乡千家万户。

同时,亚、非、拉、美、欧等许多国家的超市都有中国商品。

有人估算,平均每个美国人都有一件中国产的服装,美国人用的许多电脑、彩电,直至圣诞树,都是中国制造。

经济全球化趋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

当前,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发达国家纷纷把传统产业转移到国外,集中力量发展新经济。

条件好的发展中国家也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加快本国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和制度创新。

这样,通过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优化配置,世界经济正逐渐融合为一个难以分割的整体。

这为各国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空间。

经济全球化也推动了区域一体化的发展。

区域一体化是各国应对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国际竞争、提高自身地位的重要手段。

截至2005年1月,在世界贸易组织备案的有效双边和多边贸易协定已达160多个。

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以东盟——中国、东盟——中日韩合作为核心的东亚合作等尤为引人注目。

这一趋势有利于促进全球经济多元化、发展模式多样化和世界多极化。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增强,在很多方面已形成自己的优势。

学习大国关系和地缘政治的收获和体会

学习大国关系和地缘政治的收获和体会

学习大国关系和地缘政治的收获和体会
深入了解国际政治格局:通过学习大国关系和地缘政治,我对全球政治格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认识到国家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力在国际事务中起着重要作用。

我能够看到大国之间的竞争和合作,以及地缘政治因素如领土争端、资源分配等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分析国际冲突与合作:学习大国关系和地缘政治使我能够更好地分析国际冲突和合作的原因和动力。

我了解到地缘政治因素,如地理位置、资源控制、国家利益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我也能够识别大国之间的竞争点和潜在的合作领域,从而更好地预测国际形势的发展。

感受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大国关系和地缘政治不仅仅是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互动,也涉及到文化和意识形态的碰撞。

通过学习,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和意识形态冲突,以及这些因素对国际事务的影响。

这使我更加开放和包容,能够更好地处理不同国家和文化间的关系。

预测国际局势的能力:学习大国关系和地缘政治培养了我对国际局势的洞察力。

我能够通过分析各个国家的战略动向、政治变化和地缘政治因素,预测国际局势的发展趋势。

这使我在国际事务中能够更加理性和明智地作出决策,以更好地适应和应对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

总而言之,学习大国关系和地缘政治使我对全球政治格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更好地分析国际冲突与合作,感受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并且具备预测国际局势的能力。

中国当今局势作文

中国当今局势作文

中国当今局势作文当前,国际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发生的深刻变化正在继续,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特点和趋势进一步显现。

(一)、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

当前,大国关系继续以合作为主调并保持相对稳定。

美欧、美俄之间因伊拉克战争出现的矛盾有所缓和,虽然双方之间深层次的矛盾和分歧并未消除;中美关系在台湾问题、经贸问题等方面面临新的考验,但双方的合作领域与共同利益仍在扩大,双边关系中的相互依存性进一步加强;中俄、中欧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合作关系继续加深;中日政治关系虽因日政界对二战态度、双方领土争端等问题而受到较大干扰,但双方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仍然高潮迭起,足见中日友好与合作基础深厚,日趋成熟;中印政治与经济关系均保持积极态势。

相对稳定的大国关系,反映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不可逆转。

然而,当前国际形势亦有相当严峻的一面。

地区性的战争和暴力冲突此起彼伏,局部性的战乱、动荡与紧张已从三个方面对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带来严重冲击。

其一,不同程度地破坏甚至摧毁了有关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环境。

其二,间接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环境。

其三,增添了大国关系中的隐患,从而威胁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二)、霸权主义仍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

美霸权主义在伊拉克虽遭受挫折,但元气未伤,其谋求单极世界霸权的势头仍将延续相当一段时期;当今世界多数热点问题,如伊拉克战争的各种后遗症、巴以冲突的持续和升级、朝鲜半岛形势的紧张,虽涉及各种复杂因素,但从根本上说都与霸权主义干预密切相关(三)、国际恐怖主义反弹强烈,国际反恐斗争形势严峻。

冷战结束后,恐怖主义活动愈演愈烈,已成为国际社会一大公害。

近年以来,国际反恐形势出现若干新动向。

首先,恐怖主义活动出现新的反弹,打击恐怖主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更加突出。

恐怖主义袭击频率增加,活动范围、袭击规模扩大。

西班牙、俄罗斯等地先后遭受严重恐怖主义袭击,举世震惊。

当今世界局势分析

当今世界局势分析

中国是一个有着众多邻国的海陆两栖国家,此种地缘环境决定了中国必须始终高度关注自己的安全问题。

冷战结束后,中国周边发生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减小,但以核扩散为主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如何应对中国周边的核态势,成为中国必须考虑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

一、中国周边核态势现状分析冷战结束后,外部力量对中国发动武力入侵的可能性减小,但是中国面临的核威胁加大。

分析中国周边核态势,似可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是当今世界面临核威胁最严重的国家。

(一)中国周边核国家最为集中。

中国是一个有着96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大国,拥有漫长的边界和众多的邻国。

在众多的邻国中,北面的俄罗斯是法定认可的核大国,也是仅次于美国的最重要的核俱乐部成员。

在西南面,印度和巴基斯坦是事实上核国家。

在东北亚,核安全状况也令人担心。

2005年2月10日,朝鲜宣布正式拥有核武器。

虽然朝鲜是否真正拥有核武器还值得怀疑,但是,朝鲜一直在发展核武器则是确定无疑的。

美国虽然不是中国的邻国,但是它对中国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提供核保护伞。

随着冷战的结束,昔日大国之间的战略核平衡发生急剧变化。

一方面,俄罗斯的核武库规模大大缩小,中国的核武库基本保持不变;另一方面,美国多年来持续提升其核打击能力。

这导致了一个美国充当核霸主的时代的到来。

笔者认为,美国不断提升核打击能力将迫使中国设法改变其核力量的软肋;如果美中卷入重大危机或常规战争,两国间冲突的危险程度将大为升级。

不过,有人不赞同上述看法。

他们认为,中国不担心美国核打击能力的增长。

他们说,中国的战略家信奉“最小化核威慑”原则,即强大的核威慑力取决于在经历首次核打击后是否拥有核报复能力。

据这些人士称,中国也相信有限的核报复能力虽然易受攻击,但足以维持某种有效的核威慑力,因而中国不会通过扩充核武库来对美国的核优势作出反应。

为了支持自己的观点,他们指出中国在整个冷战期间都保持小规模的核武库,即便当时超级大国竞相推出新的核打击武器系统。

当前大国关系调整的的新特点及背后动力

当前大国关系调整的的新特点及背后动力

当前大国关系调整的的新特点及背后动力中国自古有这么一句话,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虽然用在世界格局并不全然合适,但至少揭示了一定的道理,竞争与合作是各国关系的永恒主题。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下,大国关系经历新一轮的调整。

大国关系是牵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因素,纵观现今几个世界大国关系调整的新态势,主要可以概括为:美俄关系在起伏跌宕中重新走向较量,中美积极探索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欧美盟友关系在复杂演变中重获动力,中俄关系迎来历史上最好发展时期。

自冷战结束以来,尤其在经历2001年的“9.11”事件、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等有世界范围影响的事件以来,大国关系的调整便进入了新的时期。

其特点从大的方面来说可以分为两点:一是大国互动出现新的形势,二是大国关系结构出现新的变化。

大国间的互动呈现出双向的、平行的相互依存模式,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全面合作也是各国的共同目标。

首先,经济危机、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安全、恐怖主义、核扩散等全球性问题和挑战日益严峻,大国开始从根本上重新考虑涉及到国家安全的许多重大问题,并不同程度地调整了安全战略和对外政策论,各国都有一个基本的共识:开展有效的全球治理,共同应对挑战才能共赢。

其次,各大国间的非敌对性趋势进一步加强、互动性增强。

冷战过后遗留的大国对立的阴影、非敌非友、亦敌亦友的状态在逐步消失,不再有一个大国把另一个大国作为主要威胁从而蓄积军事力量、竭力组成联盟去反对遏止另一个大国。

大国之间可能因某一问题形成某种短暂的联合,但基本不再可能形成持久的反对某一国的联合。

每一个大国对待与其他大国的关系都有自己的独特视角和立场,可能存在矛盾,但同时也存在合作和利益,既合作也竞争。

各国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也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大国关系结构出现得新变化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大国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二是新兴大国在大国关系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国际影响力、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政治时事分析试卷

政治时事分析试卷

政治时事分析试卷一、当前国际形势概述1.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合作与竞争: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日益加剧。

一方面,国际贸易、投资、科技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动力;另一方面,地缘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给国际关系带来新的挑战。

2. 大国关系调整与地区热点问题:近年来,大国关系发生了深刻调整,新兴大国崛起,传统大国地位相对下降。

同时,地区热点问题频发,如中东局势、朝鲜半岛问题等,对国际和平与稳定构成威胁。

二、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分析3. 经济发展态势:我国经济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但同时,经济运行中仍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如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需要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

4. 政治体制改革与社会治理创新: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党的领导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同时,社会治理创新不断推进,如社区治理、网络治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三、政治时事案例分析5.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的中美关系: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中美关系面临严峻挑战。

双方应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6. 香港国安法实施对香港社会稳定的影响:香港国安法的实施,对于维护国家安全、保障香港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要关注香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诉求,推动香港长期繁荣稳定。

四、政治时事热点问题探讨7. 如何看待当前的台海局势?面对台海局势的变化,我们应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增进两岸同胞福祉。

8. 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全球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推动绿色发展。

五、结语通过对政治时事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政治时事中的热点问题,积极参与社会讨论,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今的世界格局及大国关系2

当今的世界格局及大国关系2
周 鹏
马 克 思 主市 义行 基政 础学 理院 论 教 研 室
当 今 的 世 界 格 局 及 大 国 关 系
当今的世界格局及大国关系
• 一、 世界格局大变革 • 二、 大国关系大调整
BACK
一、 世界格局大变革: 出现新兴经济体崛起现象
• (一)新兴经济体崛起的表现 • (二)新兴经济体崛起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BACK
90 年代以来日本经济走下坡路

• • •

1991 年 4 月陷入“平成危机”,这是战后以来日 本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 从 1991 年到 1995 年,日本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 为 0.6 %,在发达国家中是最低的。 1997、 1998年日本经济增长率分别为 -0.7 %、 1.9 %,是 1974 年 以来的第二和第三个负增长年。 1998 年的负增长是战后到当时幅度最大的负增长, 使日本的人均 GDP 从世界第二位降到第七位。 直到今天日本经济仍在努力复苏的过程中。
性互动
• 1995年,骆家辉曾率贸易代表团来华,促 成华盛顿州与四川省结为友好省州。 • 在他担任华盛顿州州长期间,波音、微软、 星巴克等公司成功迈进中国市场,成为美 中沟通的“内存桥”。 • 朱棣文同时还兼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和 上海交通大学名誉教授。
BACK
(二)中日关系处于大调整之中
• • • • 1.小泉时代,对华政策的调整(强硬) 2.安倍时代,对华政策的调整(灵活) 3.福田时代,对华政策的调整(姿态友好 ) 4.麻生时代 ,对华政策的调整(含有冷战思维)
民主党对华政策 将会如何?(互动)
我们该如 何应对呢? (互动)
BACK
1、小泉时代 对华政策的调整 (强硬) •(1)、日本对华强 硬政策表现 •(2)、日本对华强 硬政策成因

2014-2015《形势与政策》第九专题 新型大国关系及其为中美未来铺路

2014-2015《形势与政策》第九专题 新型大国关系及其为中美未来铺路

第九专题新型大国关系及其为中美未来铺路国际金融危机已进入第六个年头,主权债务危机仍在发酵,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经济治理步履维艰。

与之相对应,世界各国正面临共同的发展任务,面临共同的治理问题。

其间,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受利益驱使,围绕低碳经济展开分工,依据产业优势展开合作和基于规则的竞争。

上述大国之间业已存在的博弈态势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也提出了诸多挑战。

一、新时期大国关系基本特征概而言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大国关系出现一系列重大变化,呈现出以下特点:(一)对话与合作伙伴关系成为协调相互关系的主流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性挑战致使大国关系呈现竞争与合作同时强化的态势。

相关国家本着“同舟共济”精神,携手应对危机,促使20国集团成为大国合作的新平台。

后危机时期,大国共同利益相应增多,相互依存的深度与广度不断增加,相互矛盾的对抗性有所下降,相互竞争的可控性有所上升;大国之间利益相互交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博弈更为复杂。

与此同时,受经济周期制约,或受国内政治影响,或受新兴大国集体振兴推动,大国力量正呈现此消彼长态势,相关国家围绕后危机时期经济先发优势、市场准入和国际规则等展开的博弈有增无减。

尤其是美国,正利用其经济与金融霸权地位和低碳经济先发优势,全力构建以本国规则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和国际贸易规则。

但是,受制于共同的威胁和共同的利益,相关国家之间大多保持相对稳定及可预见的合作关系,通过协商携手应对危机后遗症,通过分工实现共同发展,通过合作将共同利益“蛋糕”做大,通过基于国际规则的竞争增强各自的生产力和竞争力,通过协作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促进世界经济平衡发展。

放眼未来,金融危机后遗症短期内恐难消失,主权债务危机仍将继续发酵,世界经济正式进入低碳经济发展阶段,以绿色产业和技术发展为载体的第三次产业革命浪潮正迎面扑来,世界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更加凸显。

受制于上述挑战和共同利益,相关国家之间业已存在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全面伙伴关系”、“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等不同类型和性质的合作关系可望得以继续和发展,以期谋求共同的发展利益,维护共同的安全,谋划共同的发展议程,实现共同的发展目标。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动力、路径与前景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动力、路径与前景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动力、路径与前景一、本文概述《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动力、路径与前景》文章旨在探讨中美两国关系的新发展模式,以应对全球性挑战和促进共同繁荣。

本文首先概述了中美关系的现状及特点,然后分析了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阐述了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当前,中美关系正处于关键阶段,面临着诸多复杂问题和挑战。

两国在经贸、科技、人文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分歧和竞争。

中美关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相互依存度高:中美两国在经济、贸易、科技等领域存在着高度的相互依存关系,双方利益交融、命运与共。

竞争与合作并存:中美两国在某些领域存在竞争,但在更多领域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

这种竞争与合作的并存格局反映了中美关系的复杂性。

寻求共识与扩大共识:中美两国都强调坚持多边主义和国际规则,致力于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双方应继续寻求扩大共识,推动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地缘政治竞争:美国对中国的战略遏制有所升级,导致两国关系面临进一步紧张的风险。

经济摩擦加剧:中美经贸摩擦持续升级,给两国经济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这使得两国之间的互信受损,合作受到阻碍。

文化差异与认知分歧:中美两国文化背景不同,社会制度也存在差异,这可能导致双方在一些问题上存在误解和分歧。

为了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高层交往:通过加强高层互访和对话,增进两国政界对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拓展经贸合作:深化经贸合作是推动中美关系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双方可以加强贸易投资便利化谈判,扩大双边贸易规模,实现互利共赢。

推进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中美两国在科技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双方可共同推动科技创新研发,提升两国在全球科技创新中的影响力。

加强人文交流:人文交流是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的重要途径。

双方可以扩大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

中俄关系制度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

中俄关系制度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

中俄关系制度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随着全球化和多极化发展趋势的不断加强,利用国际制度规范国家间的关系,已成为世界各国处理相互关系时的一种共识。

新时期的中俄两国也在这一共识基础上确立了双边关系的制度化。

中俄关系制度化能够迅速建立并持续发挥积极影响的动力不止一种,而是由多个动力因素所构成的动力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包括:国际社会制度化潮流的激励、中苏同盟非制度化的历史反思、中俄关系制度化的国家利益驱动及中俄双方制度化的观念建构。

标签:中俄关系;制度化;国家利益;动力因素伴随全球化和多极化发展趋势的不断加强,利用国际制度规范国家间的关系,已成为世界各国处理相互关系时的一种共识。

在这一背景下,新时期的中俄两国关系在经历从“相互友好关系”到“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到“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过程中,其每一步进展都伴随双方制度化的建设。

中俄关系的制度化框架能够迅速建立并持续发挥积极影响,是由多个动力因素所构成的动力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国际社会制度化潮流的激励国际社会制度化是自19世纪后半期以来的一种国际潮流。

由于国际社会不存在一个类似国家中央政府的权威机构,国际关系整体呈现出一种无政府状态,不同国家在追求和实现自身利益时,必然会涉及到其他国家的利益,从而导致国家间关系呈现出竞争、协调、冲突和合作的不同状态,为使国际关系行为体在相互交往过程中能够有章可循,就出现了相应的制度性安排,目的是规范国际社会各行为体之间的行为。

基欧汉认为,国际制度是持久的、相互联系的正式和非正式规则,这些行为规则规定行为角色、限制行动并塑造预期。

国际制度是规定行为体角色、限制行为和塑造预期的一系列持续存在的和相互关联的正式或非正式规则。

国际制度不仅能够使得制度成员国家更具有国际责任感,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行为体开展新的合作。

而国际制度最主要的功能则是“制度通过降低达成和实施协议成本,能够使国家以相互获益的方式进行合作”。

从国际层面来看,国际制度可以汇集各国政府的预期,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协调各国的政策和行动,降低彼此的不确定性,促成和推进国际合作。

浅论当前中国国际外交中的大国关系

浅论当前中国国际外交中的大国关系

浅论当前中国国际外交中的大国关系浅论当前中国国际外交中的大国关系摘要:外交,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重要职能,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

全球化趋势下,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作为一个新型大国,中国同其他大国的关系,备受关注。

针对新情况,我国对外交工作做出了调整,提出外交工作要建立“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关系是重要舞台”的战略格局。

明确提出中国外交中关键之处便是要处理好中国同大国的关系。

认清国际外交格局,把握中国外交中的大国关系,对于中国自身的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字:国际外交;典型大国关系;新格局正文:一、中国国际外交中大国关系的意义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不断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升,逐渐成为国际上的新兴大国。

但在新形势下,中国国际外交的形势依然严峻,中国需处理好同大国,周边和多边的国际政治外交关系。

而其中,中国同大国间的国际外交关系是中国外交关系的关键。

新时代,中国提出了新型大国关系的新理念。

新型大国关系是以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核心特征的大国关系,是崛起国和既成大国之间处理冲突和矛盾的新方式。

2012年5月3日,这一概念在北京召开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被高调推出,新型大国关系更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

中国国际外交中的大国关系包括同发达国家中大国的关系,也包括同发展中国家大国的关系。

其中中俄关系,中美关系,中日关系是中国大国关系中的重中之中。

二、几种典型的大国关系1、中美关系:2013年6月7日至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举行会晤。

习近平主席在安纳伯格庄园用三句话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作了精辟概括:一是不冲突、不对抗;二是相互尊重;三是合作共赢。

这三句话体现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实质内涵。

众所周知,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强权,二战后一直扮演的是名副其实的“世界警察”角色。

虽说美国经历过伊拉克战争,金融危机等事件的冲击,但其仍拥有无可比拟的超级实力。

当代中国大国的关系1

当代中国大国的关系1

《形势与政策》课之二:当代中国与世界大国的关系一、绪论(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二)国际关系的含义、内容和形式,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三)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四)中国的定位——中国是个大国,又是个小国二、中国与大国之关系(一)中美关系——积极合作全面关系(二)中日关系——战略互惠关系(三)中俄关系——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四)中欧关系——全面的战略伙伴关系三、思考与启示(一)理解‚政治、经济、文化‛的内涵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二)当前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况是什么?国家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三)理解国家利益对国际关系的决定作用、坚定地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四)发展是硬道理。

明确只有通过增强国家力量才能有效地维护国家利益。

(五)作为大学生,应该如何看待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的世界?怎样认识国际关系中的中国因素?怎么培养自己的国际视野?(六)通过盛大60年国庆大阅兵的展示,从而增强对国家发展的信心,要把这种信心内化为文化,内化为学习工作的动力,好好学习、天天进步,将来能为国家、社会的强大做点什么?同时要相信党和国家领导人有智慧、能力处理好国际关系,国家的明天会更好。

当代中国与世界大国的关系一、绪论(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国家、社会、组织乃至每个个体都是紧紧围绕‚政治、经济、文化‛来开展活动的。

政治、经济、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三大动力。

政治:就是指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孔子说:‚政者,正也‛也就是率领人民走他们所谓的正道。

--这是就政治的内涵来说的。

孙中山说,‚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就是政治。

‛--这是就政治的本质的表述。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说:政治是实现正义、为民谋利,以达到最高‚善业‛的行为。

—这是就政治的目的来说的。

浅议新型大国关系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浅议新型大国关系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浅议新型大国关系的形势与政策论文发展新型大国关系是中美两国政府基于国际情势变迁而形成的基本共识。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不仅对各自的繁荣和稳定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且对整个亚太地区乃至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议新型大国关系的形势与政策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浅议新型大国关系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一《浅析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摘要】发展新型大国关系是中美两国政府基于国际情势变迁而形成的基本共识。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不仅对各自的繁荣和稳定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且对整个亚太地区乃至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迅速崛起的新兴大国,美国是最大的发达国家,也是实力最强的大国。

本文从新型中美大国关系的内涵与特点出发,分析了实现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理论障碍与现实障碍,即不确定因素的挑战与考验以及中美亚太地区的冲突以及中国威胁论问题。

根据以上问题与困境,相应总结并提出了解决这一系列障碍的有效措施。

从而形成稳步前进,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

【关键词】互利共赢;第三方;中国威胁论;巧实力一、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与特点(一)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关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主席曾在多个场合表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至少应具备三方面含义:一是不冲突、不对抗,就是要客观理性看待彼此战略意图,坚持做伙伴、不做对手;通过对话合作、而非对抗冲突的方式,妥善处理矛盾和分歧。

二是相互尊重,就是要尊重各自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求同存异,包容互鉴,共同进步。

三是合作共赢,就是要摒弃零和思维,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对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不断深化利益交融格局。

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认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应具备三大特征。

中美双方应从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着眼大局,面向未来,走出一条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大国关系新路。

中国是如何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

中国是如何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

中国是如何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1. 中国为什么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目前的国际关系有哪些特点?)2. 新型的国际关系是什么样的?(有哪些特点)3. 为了这个目标,中国怎么做的?(中国提出了新型国际关系,怎么努力的)跟冷战时期相比,当代国际关系的变化至少有以下几个新特点。

(一)国际格局的多极化(二)大国关系的多样化(三)国际体系的多元化(四)国际政治的经济化(五)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入新世纪之后,国际格局继续在朝着有利于多极而不利于单极的方向演变,这是当前国际关系变化的一个基本特点。

第一,尽管美国至今在全球力量对比中仍占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随着近年来其单极霸权战略的连连受挫,美国的战略地位相对有所下降,其中“软”实力衰退的迹象更是十分明显。

从美国自身的状况来看,其财政赤字居高不下,来自海外的投资逐年减少,目前已从当年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变为全球最大的债务国。

在国际事务中,美国越来越难以做到独行其是,相反倒是迫切需要其他大国的合作。

第二,冷战的结束改变了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但并没有改变在两极时代即已孕育发展的全球多个力量中心兴起的历史进程。

中国和印度的崛起,欧洲的统合以及近来俄罗斯的强劲复苏就是其中突出的例子。

一方面是美国战略地位的相对下降,另一方面是全球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其结果必然是导致世界的多极化发展,这是当代国际关系变化的一个基本趋势。

(二)大国关系的多样化由对抗走向合作,是当代大国关系一个新的变化。

这是因为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各国相互依存日益深化的历史条件下,大国明确意识到它们在维护世界及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全球经济增长、推动区域合作以及解决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问题方面有着重要而广泛的共同利益,大国之间合作的增强,并不排除大国之间仍然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在当前它主要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

但在某种情况下这种竞争仍然有可能演变为局部的冲突和对抗,这是因为当前国际关系中依然存在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因此,简单地用“合作”、“竞争”或“对抗”这样的概念来说明当前大国关系的特点恐怕都不够全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大国关系调整的特点及动力分析
大国关系在国际关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它规定了国际体系的基本特性,关乎着国际体系的总体稳定。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开辟了大国关系的新阶段,后危机时代大国数目的大幅增加,大国身份的日趋多元,中国的崛起也成为触动大国关系调整的一个重要因素,国际体系已进入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9·11后,影响大国关系的两个因素——全球化和大国国内政策逐步显现,这两个因素的作用在金融危机中尤其凸显。

全球化一方面使大国间经济、政治、文化的融合加深,共同利益增大,全球经济呈现爆炸性增长,另一方面也使某些原来只存在于局部的问题国际化,国际恐怖主义以及全球金融危机都是突出的表现。

而国内政策因素是指一国政策的变化对大国关系发生的作用,这一政策变化可以是国内政治和国内形势变化在其外交政策上的反映,也可以是单纯的外交政策调整。

这两个因素的作用增强导致原有动力组合形态发生了某种程度的改变,使大国关系在当今的后危机时代的调整呈现出新的特点。

首先,ISIS等国际恐怖主义威胁的突显,使反恐上升为对大国关系具有支撑功能的新的利益交汇点。

在原有的一些基地组织被摧毁之后,国际反恐已经从具体行为抽象为共同接受的概念,在这一概念之下,国际反恐有了更深的内涵和更广泛的外延。

预防国际恐怖主义升级,防止大规模杀伤武器扩散变得尤为突出,这对于大国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国际反恐不仅使大国的共同利益面增加,而且使国家利益的传统形态和对传统理解发生变化,某些传统矛盾在一定条件和一定程度上被淡化、减小或是退居次要地位。

以美俄关系为例,美国在中亚的军事存在从地缘政治利益来说与俄罗斯的政治和安全利益相矛盾,但从反恐利益来说符合俄罗斯的安全利益。

反恐利益和传统地缘政治利益的碰撞既没有抵消前者,也没有使后者消失,它们处于矛盾的状态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某种程度的妥协,甚至是不同国家利益的交叉融合。

其次,传统的安全观念、安全思想和安全战略遭到强烈冲击,大国开始从根本上重新考虑涉及到国家安全的许多重大问题,并不同程度地调整了安全战略和对外政策。

美国和俄罗斯的调整幅度最为显著。

由于在反恐目标之下的合作受到了国内政治和外交政策调整的深度支持,俄罗斯与美国在反恐合作后大幅改善了外交关系,打破了两国关系自1993年以来徘徊不前的僵局。

俄美关系的突破带动了整个大国关系的再调整。

再次,大国关系出现了深度调整的趋势。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国家集团因素进一步减弱。

大国关系越来越倾向比较单纯的双边或多边关系,与国家集团的直接联动效应趋弱,特别是负面效应,如俄美关系的恶化并不直接带动俄欧关系的紧张,俄罗斯与北约集团的矛盾对俄欧的关系也没有造成严重障碍。

二是非敌对性趋势进一步加强。

美俄宣布相互不视为威胁和结成新战略关系即是最好的印证。

三是互动性出现增强趋势。

大国相互关系越来越接近均同的关系,大国之间因某一具体问题可以形成某种短暂的联合,但形成持久的反对某一国的联合可能越来越小。

每两个大国之间都可能有矛盾,但同时也有合作和利益关系,每一个大国对待与其他大国的关系都有自己的独特视角和立场,都尽力避免被利用来反对第三国,即合作也竞争成为大国之间普遍的规律。

比如俄罗斯在保持与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的情况下,不仅与美国建立了新战略关系,而且推进了与印度和日本的战略合作;欧洲国家作为美国的盟国,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显示出越来越强的独立性。

如在伊拉克问题上,德法等欧洲大国与美国的立场分歧严重,而与俄罗斯和中国的立场相近,这在过去是十分少见的。

现阶段大国关系调整既有传统因素,又有时代特定因素,而后者往往决定着现阶段大国
关系调整不同于其他时期的特征。

首先,旧国际结构的瓦解是大国关系调整的第一个动力。

冷战结束使两极国际结构瓦解,世界陷入结构无序状态。

诸如理论界所描述的多极化、单极化、一超多强等等。

各大国失去原有结构的支撑,主动或被动地脱离原来的结构关系和次序,不得不根据变化了的形势在新国际格局形成的过程中重新选择和重新定位。

而各大国在冷战之后国际格局中自我定位过程的不同特点使大国关系的调整具有复杂性。

其次,大国力量对比关系的彼此消长是大国关系调整最深刻、最根本的动因。

表现为一个大国即美国的力量急剧膨胀,另一大国俄罗斯大幅度衰落,第三个大国中国迅速崛起。

力量对比在短时间内的重大变化深刻地影响了大国之间的关系。

在以两极结构为特征的冷战时期,大国关系形成的基础是地缘政治和力量平衡,基本游戏规则是零和博弈,而这种规则在冷战结束后被打破,当今国际关系更多是互动和双赢规则。

第三,全球化给大国关系所带来了深刻影响。

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经济交往和经济合作的极大增加造成大国之间经济利益的大面积交叉或融合,导致国家相互依赖和共存共荣程度的实质性加深;另一方面,全球化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如毒品走私、环境污染、非法移民等等,其中对大国关系来说最突出的是恐怖主义的国际化和大规模杀伤武器扩散,应对全球性问题的威胁也成为各大国的共同关注和共同利益。

第四,大国内部政治和政策的变革形成了大国关系调整的国内动力,它对大国关系的影响极为巨大。

比如俄罗斯国内进行了革命性改造,接受了西方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和市场经济,并最终在政治和文化上把自己定位于欧洲和西方的一部分。

这就决定了俄罗斯在外交上以融入欧洲和西方为导向。

其他大国国内政治虽然没有发生制度性变革,但在新的国际环境中都在对外政策上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整,调整的共同特点是改变或减少敌对性,增加合作性。

这些动力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与其他传统因素组合形成一种合力,推动着大国关系的调整及其运动方向。

当今大国关系的调整出现了一种积极趋势,但国家利益并未完全融合,大国关系的前景并非是给定的,它取决于积极趋势与消极因素的竞争,同时调整过程依然复杂和曲折,充斥着矛盾性。

其中中美关系是比较具有挑战性的双边关系。

中国实力的上升一方面将使两国合作的平台扩大,合作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增加,另一方面也使美国感到了更大的挑战威胁,其对中国的战略压力将加大。

因此,中美关系将在合作与竞争的矛盾中发展。

由于两国基本观念和战略追求的差异,中美很难成为深层次相互信任的伙伴,两国关系随时可能出现严重冲突。

对于中国来说, 金融危机后, 中国陆续成为一些主要大国的第一大贸易对象, 或者第一大出口市场, 或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甚至第一大投资来源国。

2009 年3 月, 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巴西第一大出口市场,4 月, 中国取代美国保持了70 多年的巴西最大贸易伙伴地位。

2010 年中国成为巴西第一大投资来源国, 同时首次成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20 11 年下半年, 中国超过美国成为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 欧盟超过日本首次成为中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这是中国利用新型大国关系的成果,但如何保持崛起中获得的权力和优势, 依旧是摆在眼前的急需解决的战略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