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复习知识点汇总word精品

合集下载

逻辑学期末复习资料

逻辑学期末复习资料

逻辑学期末复习资料

《形式逻辑》讲稿

主讲:万林

第⼀章绪论

⼀、”逻辑”正名

“逻辑”最早可追溯到希腊词(λσγοε逻各斯),后英译为logos、其复数形式是logic。原为多义词∶⼀般的规律和原则;说明、解释、论证;理性、推理、抽象理论;尺度、关系、⽐率;价值等等。古罗马的西塞罗正式使⽤“逻辑”⼀词表⽰包括逻辑学和修辞学的科学。

中国古代学者们将相同的科学称为“名辩之学”。

古印度学者,特别是佛学将其称为“因明学” 。

古希腊时期:亚⾥⼠多德,《⼯具论》,古典或传统的形式逻辑;

麦加拉-斯多葛学派奠定了命题逻辑的基础。欧洲中世纪经院逻辑学家们创⽴了推论的学说。⽂艺复兴时期的波尔-罗亚尔修道院发表了《逻辑或思维的艺术》⼀书,将古典的演绎逻辑体系化;

17世纪开始,由于实验⾃然科学的兴起,归纳⽅法的研究被引⼊逻辑学:培根、惠威尔、穆勒,《新⼯具》、《逻辑体系》,建⽴了古典或传统的归纳逻辑;

17世纪末,德莱布尼茨提出了逻辑数学化的思想,《论组合术》建⽴⼀种⽤符号表意的普遍语⾔及思维演算的设想,成为数理逻辑的先驱。

19⾄20世纪初,布尔代数的创⽴将设想变为现实,再经德摩根、弗雷格的努⼒,罗素与怀德海合著的《数学原理》出版标志着现代形式逻辑--数理逻辑成为⼀门独⽴的科学。

19世纪上半叶,德国哲学家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先验逻辑;⿊格尔《逻辑学》,辩证逻辑;马克思《资本论》,关于资本范畴的辩证逻辑体系;列宁,《哲学笔记》,确⽴了辩证逻辑的基本理论和原则;⽑泽东《论持久战》,提供了辩证逻辑的⼜⼀范例。

20世纪30年代,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塔尔斯基形式语⾔真理论、图灵机及其应⽤理论三个划时代的成果,为现代逻辑学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由此逻辑学发展进⼊黄⾦时代。

逻辑学基础重点_逻辑学重点归纳

逻辑学基础重点_逻辑学重点归纳

逻辑学基础重点_逻辑学重点归纳

逻辑学基础期末复习重点

一、填空题1分*10 二、单选题2分*10 三、图解题共10分

1.用欧拉图表示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 3分*2

2.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符号,使之成为一个有效的三段论 2分*2 四、证明题共12分

1.证明三段论的有关规则 6分*1

2.依据判断变形进行的直接推理 3分*2 五、分析题 4题共24分

三段论、对当关系推理、逻辑的基本规律、穆勒五法、真值表六、综合题 3题共24分综合推理

1亚里士多德被成为逻辑学之父。

2.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就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是概念质的规定性;外延是对思维对象范围的反映,是概念量的规定性。

3.概念的种类:

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单独概念是反映一个单独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只有一个;

普遍概念是反映两个以上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是两个以上。

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的概念,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个体不必然具有;

非集合体是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类不是集合体,所以,反映类的概念是非集合概念。肯定概念与否定概念:肯定概

念,是反映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

否定概念,是反映不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负概念都有否定词,但是具有否定词的概念不都是负概念。

4.概念间的关系:同一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1)同一关系(全同关系):若所有的a都是b,所有的b都是a,则a、b之间为同一关系(全同关系);

(2)真包关系(属种关系):若所有的b都是a,但有的a 不是b,则a、b之间为真包关系(属种关系);

(完整版)逻辑学知识点及公式,推荐文档

(完整版)逻辑学知识点及公式,推荐文档

考试题型及分值

一、填空(10 分)

二、单选(30 个共 60 分)

三、综合(三道题 15 分)①求真值、范式②绘制欧拉图③

用真值表方法判断推理是否有效

四、推理(两道题 15 分)

一、判断(一)

1.SAP 是指所有的S 是P; SEP 是指所有的S 不是P;

SIP 是指有的S 是P; SOP 是指有的S 不是P。

2.A 与E 是反对关系(不能同真,可以同假);

I 与O 时下反对关系(不能同假,可以同真);

A 与O 和E 与I 是矛盾关系(不能同假,已不能同真);

A 与I 和E 与O 是差等关系

逻辑方阵

全同真包含于真包含交叉全异

A 1 1 0 0 0

E 0 0 0 0 1

I 1 1 1 1 0

O 0 0 1 1 1

A、E、I、O 四种判断的真假情况列表

注:1 代表“真”;0 代表“假”(下同)。

4.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部分组成。

5.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有两个逻辑特征,他

们是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到概念中的对象中的本质属性。

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称为概念的外延。

从逻辑的角度讲,所谓明确概念,指的就是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根据概念的外延大小,概念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通概念。

根据概念反映的对象是否为集合体,概念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根据概念所反映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概念分为正概念和负概念。

6. 定义的规则?

(1)定义项的外延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应是相同的(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2)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括被定义项(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完整版逻辑学重点整理

完整版逻辑学重点整理

完整版逻辑学重点整理

逻辑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什么是逻辑学

答:逻辑是关于思维过程⾃⾝规律的学说。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逻辑规律及简单的逻辑⽅法的科学。

2、什么是概念

答: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及其特有属性的思维形态。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

有属性或本质属性。概念的外延就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对象。

3、什么是命题

答:命题是反映思维对象情况的思维形态。

4、什么是推理

答:推理是依据已知命题得到新命题的思维形态。

5、什么是定义

答:定义是揭⽰概念内涵的逻辑⽅法。

6、什么是划分

答:划分是把⼀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分为⼏个⼩类,从⽽明确这个概念的外延的逻辑⽅法。

划分的三要素:母项、⼦项、划分的根据

7、什么是直⾔命题

答:直⾔命题是直接地⽆条件地反映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8、什么是直⾔三段论

答:直⾔三段论也叫三段论,它是借助于⼀个共同的词项(概念)把两个直⾔命题联结起来,从⽽推出⼀个新的直⾔命题的间接推理。

9、什么是同⼀律

答:同⼀律是在同⼀思维过程中,每⼀思想必须保持⾃⾝同⼀。

10、什么是不⽭盾律

答:不⽭盾律是在同⼀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即互相⽭盾或者互相反对的思想不能同真,庇必有⼀假。

11、什么是排中律

答:排中律是在同⼀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即互相⽭盾或下反对关系的思想不能都假,必有⼀真。

12、什么是充⾜理由律

答:充⾜理由律是在思维或论证过程中,任何⼀个被确定为真的思想总有它的充⾜理由。

⼆、⽤图解法表⽰下列概念间的关系。

1 A船B轮船C货船

答:这⼏个概念间的关系可⽤图表⽰为:

逻辑学考试要点

逻辑学考试要点

逻辑学考试要点

两个概念间的关系

逻辑学所着重研究的是两个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般采⽤欧拉图解法即圆圈图形的⽅法表⽰)即全同关系,包含于关系、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全异关系⼜分为反对关系和⽭盾关系),假设⽤“S ”和“P ”分别表⽰两个任意的概念,那么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必然具有上述五种关系之⼀。

1、全同关系(⼜叫同⼀关系):它是指外延完全相同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即“S ”和“P ”的外延完全相同。

例如:

也可从不同⽅⾯揭⽰同⼀对象的丰富内涵。需要注意的是两个全同关系的概念应该是两个概念,不能是同⼀个概念,⽐如等边三⾓形、三条边相等的三⾓形。

2、包含关系:外延较⼤的概念包含着外延较⼩的概念的关系。即“S ”的部分外延包含“P ”的全部外延,⽽且“S ”的外延不是“P ”的外延,那么S 和P 外延间的关系就是包含关系。

例如:

3”的外延之中,⽽且“S ”的外延不是“P ”的外延,那么S 和P 4、交叉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必须部分重合,并且只有部分重合。P ”的外延之中,并且“P ”的⼀部分外延包含在“S ”的外延之中,这种关系叫交叉关系。

5、全异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不同的关系。所有“S ”都不是“P ”,所有“P ”都不是“S ”。

全异关系可以⽤风马⽜不相及来形容。在全异关系中有两种特殊情况在逻辑中需着重研究,即⽭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1)⽭盾关系:同⼀属概念下的

两个种概念的外延不同,其外延之和等于属概念的外延,这两个种概念的外延关系就是⽭盾关系。S 与P 的外延等于Q 的外延。⽐如说⼈是⼀个属概念,⽤性别来分类的话,有男⼈和⼥⼈之分。男、⼥两个概念就是种概念。

(完整word版)逻辑学基础复习要点

(完整word版)逻辑学基础复习要点

逻辑学基础期末复习要点

第一章引论

1、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思维形式及其基本规律以及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2、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部分构成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主要看他们的逻辑常项。

第二章概念

1、概念: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或者说概念是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

2、概念与语词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维形式。

(2)区别:

第一,概念是思维形式,语词是语言形式;第二,概念借助语词表达,但不是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

第三,同一概念可用不同的语词表达;第四,同一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概念。

3、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就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外延是对思维对象范围的反映。

4、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单独概念是反映一个单独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只有一个;

普遍概念是反映两个以上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是两个以上。

5、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的概念,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个体不必然具有;

非集合体是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类不是集合体,所以,反映类的概念是非集合概念。

6、正概念与负概念:

正概念又称肯定概念,是反映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

负概念又称否定概念,是反映不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负概念都有否定词,但是具有否定词的概念不都是负概念。

7、概念间的关系

(1)同一关系(全同关系):若所有的a都是b,所有的b都是a,则a、b之间为同一关系(全同关系);

(2)真包关系(属种关系):若所有的b都是a,但有的a不是b,则a、b之间为真包关系(属种关系);

逻辑学期末知识点整理

逻辑学期末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引论

●思维形式:抽象思维的一般形式,简称思维形式,指的是思维反映对象及其属性的一般方

式,亦即思维内容赖以存在和表达的一般形式。一般来说,各种思维形式都是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个部分构成的。

●逻辑常项:思维形式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个部分构成。其中有确切含义且其含义始终

保持不变的部分就是逻辑常项。逻辑常项对思维形式具有决定作用。(例:所有S是P。“所有···是···”为逻辑常项,S、P为逻辑变项)

第二章思维形式

●概念的种类:

1.普遍概念、单独概念和空概念:概念的外延中包含不止一个分子为普遍概念。(例:

白马、科学家、自然数);概念的外延中只包含一个分子为单独概念(例:地球、珠穆朗玛峰);概念的外延中不包含分子为空概念。(例:金山、永动机)

2.实体概念和属性概念:概念反映的对象是实体为实体概念。(例:大学生、计算机)

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属性为属性概念。(例:勇敢、善良)

3.正概念和负概念:概念以具有某种属性为本质属性为正概念(例:有机物);概念以

不具有某种属性为本质属性为负概念(例:无机物)。正负概念具有矛盾关系,负概念是相对正概念而言的。一对正负概念的外延之和构成论域。

4.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一个集合体,称为集合概念,即不必每

个个体所具有。(例:武汉人火气大);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一个类,称为非集合概念,即每个个体所具有。(例:武汉人住在长江边)

●概念间的外延关系:

概念间的外延关系

相容关系不相容关系(全异)不满域关系满域关系不满域关系满域关系

调和关系

下反对关系(A+B=U,A,B

逻辑学知识

逻辑学知识

逻辑学知识

逻辑学是一门古老而又深奥的学科,其内容丰富,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了解逻辑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思考,更准确地表达,更有效地与他人交流。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同一律、充足理由律、排中律和矛盾律。其中,同一律告诉我们每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任何事物都是有它存在的充足理由的,不存在中间状态。充足理由律则表示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充足理由,反映了人类意识行动的首要基础。排中律则认为对于任何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判断都要有明确的“是”或“非”,不存在中间状态。而矛盾律强调在同一时刻,某个事物不能在同一方面既是这样又不是这样。通过这些原理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逻辑学的知识。此外,逻辑学还涉及到很多核心的逻辑谬误,如假设错误、信息干扰和片面证明等,掌握这些谬误有助于我们在讨论和争论中保持清晰的思维。同时,掌握逻辑能力也可以避免工作中的失误,提升工作效益。

(完整版)逻辑学复习知识点

(完整版)逻辑学复习知识点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

前言:逻辑学:传统逻辑、现代逻辑;它是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更直接,更系统)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什么是逻辑学

1.“逻辑”的含义:源于古希腊,原意:思想,言辞,理性,规律。

逻辑是一门学科,即逻辑学(思维科学)。

2.逻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

逻辑学的研究目的:总结出人们正确运用各种思维形式的逻辑规律。

思维:感性认识(感觉,知觉,表象)和理性认识(概念,命题(判断),推理)

思维的形式结构(思维的逻辑形式):包括逻辑常项和变项

逻辑常项:不随思维具体内容变化而变化,是判定一种逻辑形式具体类型的唯一依据。

传统逻辑:自然语言(日常用语)现代逻辑:人工语言(符号语言:表意符号,公式,公式序列)

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逻辑规则:仅适用于某种思维形式。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普遍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思维形式。(传统逻辑定义)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表现方式:

现代逻辑的基础部分:经典命题逻辑,经典谓词逻辑(表现方式:重言式(重言蕴涵式,重言等值式))

第二节逻辑学的性质和作用

1.逻辑学的性质:工具性,全人类性(没有民族性,阶级性)

2.逻辑学的作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4年规定的七大基础学科:逻辑学、数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

三方面作用:促成逻辑思维由自发向自觉转变;培养和提高人们认识事物、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帮助识别、驳斥谬误和诡辩。

3.第三节逻辑简史

逻辑学的历史:两千多年逻辑学的三大源头:古中国、古印度、古希腊。

逻辑学考试重点

逻辑学考试重点

一、概念

1、概念的种类

着重掌握“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区分。理解上注意两点:

第一、集合概念是把同类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的概念;否则不是集合概念。

如“党”是把“党员”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的;

“共产党”是把“共产党员”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的;

“森林”是把“树木”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的;

“群岛”是把“岛”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的;

“中国乒乓球队”是把“中国乒乓球队队员”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的;

“工人阶级先锋队”是把“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的。

第二、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组成集合体的个体不一定具有。

2、概念之间的关系

包括:同一关系;交叉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反对关系;矛盾关系。

3、明确概念的方法三种方法都要着重掌握它的规则。

二、判断

1、性质判断:种类;对当关系;项的周延性

各种性质判断(A、E、I、O)都是就主项S和谓项P之间的关系做出断定。这些断定有一个真假问题。做出的断定符合实际情况,该判断就是真的;做出的断定不符合实际情况,该判断就是假的。所以,各种性质判断的真假,同概念之间的关系有着一定的联系。见教材第55页中的表4-3。

四种对当关系:指的是哪项判断之间的关系?各种对当关系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讲的对当关系,是相对于素材相同的A、E、I、O来说的,素材不相同的AEIO之间是没有这些对当关系的。

项的周延性:全称判断的主项周延;特称判断的主项不周延;肯定判断的谓项不周延;否定判断的谓项周延。

2、关系判断:区分对称关系、反对称关系和非对称关系;区分传递关系、反传递关系和非传递关系。

(完整word版)逻辑学名词释义

(完整word版)逻辑学名词释义

①,指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②,指一种观点、思想方法和理论。

③,指人的思维的规则和规律。

④,指逻辑的科学即逻辑学。

逻辑形式是用逻辑变项和逻辑常项表示的思维结构。

(1)逻辑变项是思维内容的符号表示,在逻辑形式中代表可以变化的经验内容,也可以看作一种“空位”;对于一个逻辑形式而言,在空位上填入什么“内容”不会影响逻辑形式的特征。

(2)逻辑常项是逻辑形式中不变的部分,如果逻辑常项(个体常项除外)不同,逻辑形式的性质也就不同。因此,逻辑形式的性质是由逻辑常项决定的

:不同内容的命题和推理自身所具有的共同结构。

对逻辑而言,人工语言是用来表示或显示逻辑形式的,我们把这个人工语言叫做对象语言。

对象语言是用来表示思维对象的语言,对象语言是被陈述的语言。

言,元语言是陈述语言的语言。

简单命题(原子命题)是由词项构成的命题。它自身不再含有其它命题了。

复合命题是由命题构成的命题。也就是说,复合命题可以分析为命题和逻辑联词。(基本的复合命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联言、选言、假言和负的复合命题,它们是复合命题与推理讨论的基本对象。)

复合命题基本结构是“主项+谓项”,按照量词划分,全称的,特称的,单称的。

联言命题是反映一个或几个思维对象同时具有某些属性的复合命题。(显然,,联言命题就是几个命题的“联合”,他陈述的是几个同时存在的事实。)

联言判断:就是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选言命题是反映一个或几个思维对象所具有的某些属性至少有一种情况存在的复合命题。

相容选言判断:断定几个选言支至少有一个为真的选言判断。

不相容选言判断:断定其选言支中有并且只有一个选言支为真的选言判断。

提炼逻辑学知识点

提炼逻辑学知识点

一、形式逻辑题

(一)概念及其推理规则

概念:具有内涵和外延两个性质。

对于种属(属种)的一定要注意人数不能相加,交叉的人数既可以相加,也可以不加,全异的人数一定要相加。

(二)简单命题:

1、性质命题

⑴主项:对象;⑵谓项:主项具有的性质;

⑶量项:全称量项(所有、任一、都)和特称量项(有的、有些);

⑷联项:联接词,分为肯定联项(是)和否定联项(不是)。

★六种基本类型:

⑴全称肯定命题A,⑵全称否定命题E,⑶特称肯定命题I,⑷特称否定命题O,⑸单称肯定命题a,⑹单称否定命题e。

★命题间对当关系:

同性质可推,则单称真,则特称真。

⑴矛盾关系:所有逻辑常项都相反

⑵反对关系

⑶下反对关系

⑷从属关系

2、模态命题

概念:包含模态词(如可能、大概、也许或一定、必定、必然等)。

⑴矛盾关系:必然P与可能非P;必然非P与可能P。

⑵反对关系:必然P和必然非P。

⑶下反对关系:可能P和可能非P。

⑷从属关系:必然P和可能P;必然非P和可能非P。

★否定词在前:

⑴非必然P=可能非P

⑵非可能P=必然非P

⑶非必然非P=可能P

⑷非可能非P=必然P

(三)直接推理试题

1、概念:

⑴中项:前提出现两次而结论不出现的这个词项。

⑵周延:在一个命题中,词项(主题和谓词)的外延是否全部被涉及,全部被涉及,该词项是周延的,否则是不周延的。

2、周延判断方法:

⑴主项看量项,全称周延,特称不周延;

⑵谓项看联项,肯定不周延,否定周延。

⑶单称命题的主项只有一个,所以其主项一定周延。

用处:推理中结论周延的项,前提中该词项也必须周延。

3、一句命题推结论的规则。

前提是肯定的,结论是肯定或者双重否定;

逻辑学复习资料

逻辑学复习资料

逻辑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1、逻辑学的含义

2、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章词项逻辑

1、词项的定义及特征

2、词项外延间的关系

3、明确词项的逻辑方法

4、直言命题主、谓项的周延性

5、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推理

6、直言命题的变形推理(换质法4个,换位法3个)

7、三段论的规则及其应用

第三章命题逻辑

1、命题的定义及其逻辑特征

2、命题与推理的类型

3、联言命题及其推理

4、选言命题及其推理(3个公式)

5、假言命题及其推理(4个公式)

6、负命题及其推理

第四章模态逻辑

1、模态命题的符号化

2、基本模态命题的对当关系

第六章归纳逻辑

1、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2、类比归纳推理

3、穆勒“五法”

第八章语用逻辑

1、语境

2、合作原则与准则

3、隐涵与语用推理

第十章论辩逻辑

1、论辩的方法与作用

2、论证的种类

3、论辩的规则(论题、论据、论证方式)

第十一章基本规律

1、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基本内容

2、同一律的逻辑要求和违反它的逻辑错误

逻辑学题型分析一、填空题

1逻辑学是研究抽象思维的结构方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2.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三条基本规律都共同要求保持思维的确定性。

二、选择题

1、“钳子”和“作案工具”这两个概念之间具有_______。

A.矛盾关系

B.交叉关系

C.属种关系

D.反对关系

2、“公安厅”和“公安局”这两个概念之间具有______。

A.真包含关系

B.真包含于关系

C.同一关系

D.全异关系

三、什么是思维的逻辑形式?试举例说明。

SEP:E是常项,S、P是变项。

以“不努力学习的人是不能取得好成绩的”为前提,推出结论“有些不能取得好成绩的是不努力学习的人”,此推理的逻辑形式为SAP→PIS。

逻辑学[第五章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逻辑学[第五章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五章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内容提要】

一、复合命题及其结构。复合命题是包含了其他命题的一种命题,一般地说,它是由若干个(至少一个)简单命题通过一定的逻辑联结词组合而成的。复合命题的逻辑性质是由逻辑联结词来决定的。不同的联结词是区别各种类型复合命题的唯一依据。

二、联言命题及其推理。联言命题是断定若干事物情况共同存在的命题,只有在其联言肢都真的情况下,该联言命题才是真的。据此逻辑性质而进行的联言推理有两种形式:分解式和组合式。

三、选言命题及其推理。选言命题是反映若干可能的事物情况至少有一种存在的命题。根据其肢命题(选言肢)是否相容,可分为相容选言命题和不相容选言命题两种。关键是掌握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两种命题的逻辑性质,弄清至少一个选言肢真(可以同真)和只有一个选言肢真(不能同真)的不同,从而正确运用选言命题。能区分相容选言命题和联言命题根本不同的逻辑性质。在此基础上掌握选言推理的定义以及相容选言推理、不相容选言推理的形式和规则。

四、假言命题及其推理。假言命题是断定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事物情况存在条件的命题,因而又称为条件命题。根据断定的条件性质的不同,假言命题可分为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三种。其要点是切实把握充分、必要、充要的逻辑含义,弄清三种假言命题之间的区别:充分条件是有前必有后,无后必无前;必要条件是无前必无后,有后必有前;充要条件是充分、必要二者的结合。在此基础上掌握假言推理的定义以及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形式和规则。

(完整)《逻辑学》重点知识整合

(完整)《逻辑学》重点知识整合

概念

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概念有两个基本的逻辑特征:内涵和外延.

1)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即概念的含义.(它回答概念“反映了什么对象”)

2)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对象。即概念的适用范围。(它回答概念“反映了哪些对象”)

如:三角形:三条直线在同一平面上构成的封闭图形,三个角之和为180度。

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都是三角形。

3)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反变关系

国家:阶级统治的工具—-中、美、英、法……

(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统治的工具——中国

内涵扩大,外延缩小;内涵减少,外延变大

虚概念:有内涵无外延——鬼、孙悟空、贾宝玉

2、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确定性与灵活性

二、概念的种类(单独、普遍、集合、非集合、正、负)

(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划分根据:概念的外延,即概念所指称对象的数量

1、单独概念是指外延仅有一个对象的概念.它的外延是独一无二的。

从语言角度看,单独概念一般是通过专有名词或者摹状词表达的。具体地说:

A 人名、地名、单位名等一般表达单独概念.

B 包含数目、序列或最高程度的词。

C 表示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中发生的事件.

D 包含“这个"、“那个”的词或词组表达单独概念。

2、普遍概念是指外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的概念.

语言角度来说,普通名词、形容词和动词表达普遍概念。

△注意:

一个语词所表达的概念究竟是普遍概念还是单独概念,需联系语言环境。例:

《人民日报》是中共中央的机关报。(专有的报名——单独概念)小王和小张手里各拿着一份《人民日报》。(印刷出来的一份份报纸——普遍概念)

逻辑导论期末复习(知识整理+课后题答案)

逻辑导论期末复习(知识整理+课后题答案)

第二章

1、概念的种类

10、人贵有自知之明:普遍概念,非集合概念

11、人是由猿进化而来的:单独概念,集合概念

12、书是知识的海洋:普遍概念,集合概念

13、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动物:普遍概念,集合概念人类:单独概念,集合概念

2、定义与划分

3,法院是国家的司法机关(定义过宽,司法机关包括法院和检察院)

6,故意杀人罪就是故意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定义过宽,故意非法剥夺)

11,“一年分为四季”是一个正确的划分(错误,分解显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第二章参考答案

第一题

1、内涵

2、外延

3、内涵

4、外延(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内涵(阶级压迫的工具)

5、内涵

6、内涵

7、内涵

8、内涵(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意思表示)、外延(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商业广告等)

9、内涵10、外延

第二题

1、单独概念,集合概念

2、普遍概念,非集合概念

3、单独概念,集合概念

4、普遍概念,非集合概念

5、单独概念,集合概念

6、普遍概念,非集合概念

7、单独概念,集合概念8、普遍概念,集合概念9、普遍概念,集合概念

10、人贵有自知之明:普遍概念,非集合概念

11、人是由猿进化而来的:单独概念,集合概念

12、书是知识的海洋:普遍概念,集合概念

13、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动物:普遍概念,集合概念人类:单独概念,集合概念

第三题

1、全同

2、反对

3、种属

4、属种

5、交叉

6、反对

7、矛盾

8、交叉

9、属种(刑罚和主刑)、属种(刑罚和附加刑)10、全同

第五题

1.a与b:属种关系;a与c:交叉关系

b与a:种属关系;b与c:交叉关系

c与a:交叉关系;c与b:交叉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

前言:逻辑学:传统逻辑、现代逻辑;它是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更直接•更系统)

第一章(绪论):

1•“逻辑”的含义:源于古希腊•原意:思想•言辞.理性.规律。

逻辑是一门学科•即逻辑学(思维科学)。

2.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

逻辑学的研究目的:总结出人们正确运用各种思维形式的逻辑规律。

思维:感性认识(感觉.知觉.表象)和理性认识(概念.命题(判断).推理)

思维的形式结构(思维的逻辑形式):包括逻辑常项和变项

逻辑常项:不随思维具体内容变化而变化.是判定一种逻辑形式具体类型的唯一依据。

传统逻辑:自然语言(日常用语)现代逻辑:人工语言(符号语言:表意符号•公式.公式序列)

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逻辑规则:仅适用于某种思维形式。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普遍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思维形式。(传统逻辑定义)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表现方式:

现代逻辑的基础部分:经典命题逻辑,经典谓词逻辑(表现方式:重言式(重言蕴涵式•重言等值式))

第二节逻辑学的性质和作用

1. 逻辑学的性质:工具性•全人类性(没有民族性•阶级性)

2. 逻辑学的作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4年规定的七大基础学科:逻辑学、数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

三方面作用:促成逻辑思维由自发向自觉转变;培养和提高人们认识事物、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帮助识别、驳斥谬

逻辑学的历史:两千多年逻辑学的三大源头:古中国、古印度、古希腊。

传统逻辑:由亚里士多德开始直至莱布尼兹之前的整个逻辑类型。特点:借助自然语言.主要范围是常见

日常思维类型。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古希腊著名学者.第一次全面、系统研究逻辑学主要问题.首创逻辑学这门科学。被称作“西方逻辑之父” .主要逻辑著作《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论辩篇》、《辩谬篇》.分别论述概念、命题(判断)、推理、论证、论辩的方法和如何驳斥诡辩的问题。

哲学著作《形而上学》系统论述了矛盾律、排中律.涉及同一律。奠定了西方逻辑学发展的坚实基础。

古希腊斯多葛学派及欧洲中世纪的逻辑学家:研究了假言命题、选言命题、联言命题和推理形式.提出相应推理规则。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17世纪.实验自然科学兴起和发展.研究了科学归纳法问题。《新工具》一书中提出科学归纳的“三表法” :“存在和具有表”、“差异表”、“程度表”.奠定归纳逻辑的基础。

穆勒(1806-1873):19世纪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在《逻辑体系》(我国近代学者严复译为《逻辑名学》)把科学归纳法发展为五种: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至此.传统逻辑的基本

框架大致形成。

现代逻辑(“数理逻辑”或“符号逻辑”):由莱布尼兹奠定基本思想,目前仍在不断发展中的逻辑类型。特点:借助人工语言(符号语言)•建立形式系统•对研究对象整体把握。

莱布尼兹(1646-1716 ):德国著名数学家、哲学家。17世纪末期.提出用数学演算的方法处理演绎逻辑;还提出创立一种相对自然语言的适合演算的“通用语言”。这两种思想为现代逻辑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布尔(1815-1864):于1847年建立了“逻辑代数”•是现代逻辑的早期形式•标志着莱布尼兹关于现代逻

辑的思想已经初步成为现实。

弗雷格(1848-1925 )、皮亚诺(1858-1932 )不懈努力.特别是罗素(1872-1970 )和怀特海(1861-1947)从1910到1913年的巨著《数学原理》出版•现代逻辑的基础部分-----命题演算和谓词演算进一步系统化和完善

兀善。

现代逻辑:以命题演算和谓词演算为基础•总体称为“现代演绎逻辑”或“现代归纳逻辑”。

第二章(概念):

概念: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属性:事物自身的性质和与其他事物的关系的总称。(事物与属性不容分离)

相同属性和不同属性(形成同类事物和不同类事物的标准)

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是否决定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属性)

特有属性和非特有属性(是否不为其他事物所具有的独具属性)

本质属性和特有属性的区分:前者决定意义•后者派生意义;前者往往蕴涵后者

认识角度不同•同一事物本质属性往往不同。

概念的认识范畴:概念属于理性认识•感觉知觉表象属于感性认识;概念反映抽象对象的本质属性和特有属性•感觉知觉表象反映个别具体对象的本质或非本质•特有或非特有属性。

概念的形成:对感性材料加工•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是思维的结晶•是对一定阶段认识成果的凝结•是理

概念和语词相互联结•不可分离:语词是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概念的形成和存在依赖于语词;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没有相应的概念存在语词就是无意义的符号。

概念和语词相互区别:

概念是主观对客观的思维反映形式•语词是语言表达形式•不是反映形式;不同语词可以表达同一概念;概念必须通过语词表达•但不是所有语词都能表达概念;同一语词在不同情形下可表达不同概念。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对客观对象的本质属性和特有属性的主观反映。

概念的外延:概念的适用范围•指所反映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对象

内涵和外延的区分:内涵是概念质的方面•说明反映对象的属性;外延是概念量的方面•反映概念的对象范围。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构成概念的基本逻辑特征•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概念内涵、外延的确定性:一定条件下不任意改变或含混不清。

概念内涵、外延的灵活性:在不同条件下随客观事物和认识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概念是确定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只承认灵活性•会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只承认确定性•会犯形而上

学的错误。

分类的基础和标准:各门学科具体知识为基础•以内涵和外延两方面为划分标准。

根据外延划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