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12级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参考资料
复合材料整体结构设计一
客户需求多样化
不同客户对复合材料的需求不同, 企业需要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和 偏好,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
价格压力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复合材料 的价格压力也越来越大,企业需 要不断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定制化
随着个性化需求的增加,复 合材料的设计和制造将更加 注重定制化,满足不同客户 的需求。
技术挑战
制造工艺
复合材料的制造工艺比较复杂,需要精确控制各种工艺参数,以保证 最终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材料性能
复合材料的性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原材料的质量、制造工艺、 环境条件等,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的最佳性能。
材料兼容性
03
考虑不同材料之间的相容性和连接方式,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
可靠性。
结构设计中的力学分析
静力学分析
对复合材料结构在静载荷作用下的应 力、应变进行分析,验证结构的强度 和稳定性。
动力学分析
对复合材料结构在动态载荷作用下的 振动、疲劳等进行分析,评估结构的 动态性能和可靠性。
热力学分析
05 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与挑 战
发展趋势
高性能化
智能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对复 合材料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 高,如强度、刚度、耐高温、 耐腐蚀等性能的提升。
随着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 的发展,复合材料的设计和 制造过程将更加智能化,能 够实现实时监测和调控。
绿色环保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复合 材料的设计和制造过程将更 加注重环保,减少对环境的 污染。
对复合材料结构在温度变化下的热膨 胀、热传导等进行分析,考虑温度对 结构性能的影响。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第2章)
工程弹性常数
柔量分量
模量分量
模量或柔量都存在对称性
Qij Q ji (i, j 1,2,6) Sij S ji (i, j 1,2,6)
1
E1
S12 S 21
刚度性能必须满足互等关系式:
2
E2
4个独立的常数,E1,E2,12和G12 如果不满足
测量的数据不准确; 进行的计算有错误 材料不能用线弹性应力-应变关系式描述
2 S 21 1 S 22 2 (6.736 400 120 .9 30) 10 6 0.933 10 12 S 66 12 241 .5 15 10 6 3.623 10 3.
(3)求模量分量
M (1 1 2 ) (1
S12 S 21 S 66
1
E1
0.26 1 1 0.006736 GPa 6.736 TPa , 38 .6
1 1 1 1 0.2415 GPa 241 .5TPa . G12 4.14
(2)求应变分量:由式(2-7)得 1 S11 1 S12 2 (25.91 400 6.736 30) 10 6 10.162 10 3
以模量分量表示的应力-应变关系式:
1 Q11 2 Q 21 Q 12 61
缩写为
Q16 1 Q11 Q Q 22 Q 26 2 21 Q62 Q66 12 0 { 1} [Q] { } Q12
S 12 S 22 0
0 1 0 2 S 66 12
1 E1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基础复习
[ 例 2 - 1] 已知 由表 2-1 给出的斯考契 1002 玻璃/环氧 复合材料的工程弹性
常数, 试求应力分量为 σ 1 = 400 MPa , σ 2 = 30 MPa , τ 12 = 15 MPa 时的 应变分 量和模量分量。 解 (1 )求柔量分量:由 式(2-6)得
S11 S 22 S12 S 66 1 1 = = = 0 . 02591 (GPa E1 38 . 6
1.3.3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特点
(1) 各向异性性能
(2) 非均质性
(3)层间强度低
(1) 各向异性性能 材料弹性主方向:模量较大的一个主方向称为纵 向,用字母L表示,与其垂直的另一主方向称为横 向,用字母T表示。 通常的各向同性材料中,表达材料弹性性能独 立的工程弹性常数有两个:E(弹性模量)和ν(泊松比) 或剪切弹性模量G。
(3)求模量分量
M = (1 −ν 1ν 2 ) −1 = (1 − ν 12 E2 −1 ) = 1.015 E1
)
−1
= 25 . 91 (TPa
)
−1
,
1 1 = = = 0 . 1209 (GPa )−1 = 120 . 9 (TPa )− 1 , E 2 8 . 27 0 . 26 ν −1 = S 21 = − 1 = − = − 0 . 006736 (GPa ) = − 6 . 736 (TPa 38 . 6 E1 1 1 −1 −1 = = = 0 . 2415 (GPa ) = 241 . 5(TPa ) . 4 . 14 G12
模量分量 Q11 = mEL Q12 = mν T EL 其中 m = (1 −ν Lν T ) −1 Q22 = mET Q21 = mν L ET Sij与Qij之间存在互逆关系 Q66 = GLT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
颗粒增强 复合材料
纤维增强 复合材料
弥散强化 复合材料
颗粒强化 复合材料
连续纤维 复合材料
不连续纤维 复合材料
层合结构 复合材料
缠绕结构 复合材料
多向编织 复合材料
短切纤维 复合材料
晶须 复合材料
§1.2复合材料的构造及特点
一、构造
§1.2复合材料的构造及特点
二、特点 (1)复合材料具有可设计性 (2)材料与结构具有同一性 (3)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包含材料设计 (4)材料性能对复合工艺的依赖性 (5)复合材料具有各向异性和非均质性的力 学性能特点
§1.1 复合材料的命名及分类
2、按基体材料的性质分
复合材料 金属基复合材料 非金属基复合材料
高聚物基 复合材料
陶瓷基 复合材料
树脂基 复合材料
橡胶基 复合材料
碳及碳化物 基复合材料
非碳基 复合材料
热固性树脂基 复合材料
热塑性树脂基 复合材料
§1.1 复合材料的命名及分类
3、按增强材料的形状分
复合材料
(三)柔量分量与模量分量之间的关系
1 Q 1 因: 等式两端乘以[Q]-1,得 Q 1 1 Q 1 Q 1
Q 1 Q I , I 1 1
式中[I]是单位矩阵。故
1 Q1 1
求应力分量:
1 Q11 1 Q12 2 39 .18 0.01 2.18 0.001 0.39398 GPa 2 Q21 1 Q22 2 2.18 0.01 8.39 0.001 0.03019 GPa 12 12 Q66 0.003 4.14 0.01242 GPa
12级复合材料工艺及设备复习资料
12级复合材料工艺及设备复习资料复合材料工艺设备参考资料复合材料与工程考试形式笔试闭卷考试时间和地点时间:2015年7 月8 日10:20-12:00地点:第二公教A115题型与分数分布一.单选题二.多选题三.填空题四.简答题五.综合题一、复合材料绪论1.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组合而成的一种多相固体材料。
复合材料基本性能:⑴性能的可设计性⑵材料与结构的同一性⑶发挥复合效应的优越性⑷材料性能对复合工艺的依赖性2.工艺选择依据:a产品外形构造和尺寸b材料性能和产品质量要求c生产批量大小及供应时间d企业可能提供的设备条件及资金e综合经济效益,保证企业盈利3.①大批量、数量多、外形复杂:模压成型;② 造型简单大尺寸:SMC大台面压机成型;③小批量产品:手糊成型;④压力管道及容器:缠绕工艺;⑤批量小的大尺寸:手糊成型、喷射成型;⑥板材和线性制品:连续成型⑦工字形截面梁:拉挤成型4.实例(1)水表壳-注射(2)沼气池T SMC 模压成型工艺(3)车用天然气瓶T缠绕(4)汽车保险杠—手糊成型(5)玻璃钢管材—拉挤(6)PVC管材—挤出(7)冷却塔—手糊、模压(8)玻璃钢保温板—连续制板(9)玻璃钢门窗-模压(10)复合材料头盔- RTM (11) 塑料手机外壳—注塑(12)油田抽油杆—拉挤(13)大型冷藏车—手糊二、手糊成型工艺:定义:手工作业把玻璃纤维织物和树脂交替铺层 在模具上,然后固化成型为玻璃钢制品工艺 工序:裁剪增强纤维-准备模具(涂脱模剂)- 树脂胶液配置(喷涂胶衣)-手糊成型- 固化{凝胶阶段 定型阶段(硬化阶段) 熟化阶段(完全固化阶段)}—脱模—后 处理(修边)—装配分类a 接触压成型:手糊、喷射b 低压成型(接 触压以上):真空成型、RTM 、RIM 、对模 优点:a 设备简单b 投资少、见效快c 生产技术 简单易学d 产品不受尺寸、形状的限制 e 大型制品可现场制作f 制品树脂含量较 高,耐腐蚀性好缺点:a 生产效率低、不适合批量大的产品 b 产品质量不够稳定c 生产环境差。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课程期末考试抽考题11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课程期末考试抽考题112017-2018-2学期期末考试《复合材料结构设计》课程抽考题库⼀、判断题(每⼩题1分)1、复合材料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复合⽽成的材料。
()2、选⽤胶粘剂,从复合材料的使⽤性能,⼯艺性能及经济性加以考验。
()3、在复合材料中,基体材料起到主要承载能⼒。
()4、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耐疲劳性能不好。
()5、复合材料中的增强材料由合成树脂和各种辅助剂构成。
()6、环境温度的变化对胶接⼯艺没有影响。
()7、溶液法制得的预浸料中挥发份含量低,树脂含量易于精确控制。
()8、预浸料拼接时,只允许对接⽽不允许搭接。
()9、环境温度的变化对复合材料⼯艺没有影响。
()10、树脂基体可分为热固性树脂和热塑性树脂两⼤类。
()11、飞机结构中常⽤的是夹层制件。
()12、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中,材料选择时优先选择成熟度低的材料。
()13、先进的复合材料制件均会有不同程度的挠曲形变。
()14、环氧树脂、酚醛树脂均可成为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
()15、对于层数较多的厚叠层件,在成型中应有预压实⼯序。
()16、RTM成型时,加料前,应⾸先检查型腔内是否有油污、飞边、碎屑和其他异物。
()17、复合材料⼯艺参数直接由增强材料固化反应特点来决定。
()18、玻璃纤维的拉伸强度与纤维直径有关,⼀般纤维越细强度越⾼。
()19、树脂基复合材料与⾦属相⽐,对缺⼝损坏不敏感。
()20、铺贴时不允许铺层产⽣架桥。
()21、铺层时直接⽤⼑⼦在模具上划切预浸料。
()22、零件从模具上脱模时可以使⽤任何⼯具。
()23、蜂窝预成型完后(倒⾓完成)先⽤⼿轻拍或⽤真空吸除蜂窝中的粉尘,再⽤⽆⽔⼄醇或⼄酸⼄酯清洗蜂窝。
()24、在零件净切割线内不要使⽤预浸料的布边。
()25、在铺贴蜂窝芯之前要对其上下表⾯进⾏检查,不要使⽤损伤的蜂窝芯。
()26、铆接时,应尽可能采⽤压铆⼯艺,在⽆法实现压铆的部位,允许采⽤锤铆,不允许采⽤⼤功率鉚枪冲击铆接。
声学超材料
1超材料1.1概述超材料(Metamaterials)指的是一种特种复合材料或结构,通过在材料关键物理尺寸上进行有序结构设计,使其获得常规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物理性质。
超材料由自然材料制成的“积木块”(尺寸为微毫米级)构成。
这些“积木块”称为人工原子(meta-atoms),当不同的人工原子组合在一起时,会形成单个人工原子所没有的材料属性和功能特征。
一般情况下,常规自然材料的物理属性取决于构成材料的基本单元及其结构,例如原子、分子、电子、价键、晶格等。
这些基元与显微结构之间存在关联影响。
因此,在材料设计中需要考虑多种复杂的物性因素,而这些因素的相互影响也往往限定了材料性能固有极限。
为此,超材料设计从根本上摒弃了自然原子设计所囿,利用人工构筑的几何结构单元,在不违背物理学基本定律的前提下,以期获得与自然材料迥然不同的超常物理性质的新材料。
简言之,超材料是一大类型人工设计的周期性或非周期性的微结构功能材料,具有超越天然材料属性的超常物理性能。
超材料借助人工功能基元构筑的结构设计源起于(但不限于)对自然材料微结构的模仿,从而获得为人类所希冀的负折射、热隐身、负刚度、轻质超强等天然材料所不能呈现的光、热、声、力学等奇异性能。
从这个角度讲,超材料的结构设计理念具有方法论的意义,解除了天然材料属性对创造设计的束缚。
尽管这一理念早在上个世纪就已在电磁领域初具雏形,不过直至近十年来,方才开启研发电磁波的调控,以实现负折射、完美成像、完美隐身等新颖功能。
随着先进制造技术的进步,具有更多样化、更新奇力学特性的力学超材料物理模型也相继不断展现。
尤其是当超材料的个性化独特微结构设计与3D打印制造技术形成了完美的契合之时,两者之间相互整合协同创新,正开启全面推进材料创新设计和制造的新格局。
1.2超材料类型及研究现状材料的属性,不是仅仅由一种物性决定,也不是几种晶体学特性的总和,或是一系列的微尺度晶界工程特性来决定的,而是由材料晶体结构各个单元之间的本构关系,也就是不同晶格单元之间如何组合的结构拓扑关系所决定的,而这些外在表现出来的宏观物理学的行为属性,发挥着其应有的可利用价值。
复合材料力学答案
复合材料力学答案【篇一:材料力学】教程第二版 pdf格式下载单辉祖主编本书是单辉祖主编《材料力学教程》的第2版。
是根据高等工业院校《材料力学教学基本要求》修订而成。
可作为一般高等工业院校中、少学时类材料力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多学时类材料力学课程基本部分的教材,还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内容简介回到顶部↑本教村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本教材仍保持第一版模块式的特点,由《材料力学(Ⅰ)》与《材料力学(Ⅱ)》两部分组成。
《材料力学(Ⅰ)》包括材料力学的基本部分,涉及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与组合形式,涵盖强度、刚度与稳定性问题。
《材料力学(Ⅱ)》包括材料力学的加深与扩展部分。
本书为《材料力学(Ⅱ)》,包括非对称弯曲与特殊梁能量法(二)、能量法(二)、静不定问题分析、杆与杆系分析的计算机方法、应力分析的实验方法、疲劳与断裂以及考虑材料塑性的强度计算等八章。
各章均附有复匀题与习题,个别章还安排了利用计算机解题的作业。
..与第一版相同,本教材具有论述严谨、文字精炼、重视基础与应用、重视学生能力培养、专业面宽与教学适用性强等特点,而且,在选材与论述上,特别注意与近代力学的发展相适应。
本教材可作为高等学校工科本科多学时类材料力学课程教材,也可供高职高专、成人高校师生以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以本教材为主教材的相关教学资源,尚有《材料力学课堂教学多媒体课件与教学参考》、《材料力学学习指导书》、《材料力学网上作业与查询系统》与《材料力学网络课程》等。
...作译者回到顶部↑本书提供作译者介绍单辉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
1953年毕业于华东航空学院飞机结构专业,1954年在北京航空学院飞机结构专业研究生班学习。
1992—1993年,在美国特拉华大学复合材料中心.从事合作研究。
.历任教育部工科力学教材编审委员、国家教委工科力学课程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力学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校学科评审组成员与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
(完整版)12级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参考资料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参考资料复合材料与工程考试形式笔试闭卷考试时间和地点时间:2015年6月25日14:00--15:40地点:材料学院A107题型与分数分布一.名词解释二.填空题三.简答题四.计算题一、绪论1.复合材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不同的化学或物理性质的组分材料组成的一种与组分材料性质不同的新材料,且各组分材料之间具有明显的界面。
一相为连续相,称为基体;起连接增强体、传递载荷、分散载荷的作用。
一相为分散相,称为增强体(增强相)或功能体。
是以独立的形态分布在整个连续相中的,两相之间存在着相界面。
(分散相可以是增强纤维,也可以是颗粒状或弥散的填料)主要起承受载荷的作用,赋予复合材料以一定的物理、化学功能。
2.复合材料分类:A按基体材料分:树脂基的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无机非金属复合材料B按分散相形态分:连续纤维增强、纤维织物增强、片状材料增强、短纤维增强、颗粒增强C按增强体材料种类分类:玻璃纤维、碳纤维、有机纤维、金属纤维、陶瓷纤维。
D按用途分类:结构复合材料:利用复合材料的各种良好力学性能用于制造结构的材料。
功能复合材料:指具有除力学性能以外其他物理性能的复合材料3.复合材料的结构层次:三次结构:纤维缠绕压力容器,即平常所说的制品结构(a)二次结构:从容器壁上切取的壳元即是由若干具有不同纤维方向的单层材料按一定顺序叠合而成的层合板(b)一次结构:层合板的一个个铺层,是层合板的基本单元(c)二、单层板的宏观力学分析1.单层板的正轴刚度正向:也就是说应力方向与坐标方向一致方向为正向,相反为负向。
正面:截面外法线方向与坐标轴方向一致的面,否则为负面。
σ1和σ2——表示正应力分量:拉伸为正,压缩为负,也就是使整个单层板产生拉伸时的应力为正应力,而使单层板产生压缩时的应力为负应力。
τ12——表示剪应力分量:其中正面正向为正;负面负向也为正。
A.力学实验a.纵向单轴试验:纵向泊松比v1是单层板由于纵向单轴应力σ1而引起的横向线应变ε2(1)与纵向线应变ε1(1)的比值。
第04章-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基础
层合板设计的一般原则
铺层最小比例原则 为使复合材料的基体沿各个方向均不受载,对 于由方向为 0°、 90°、 ±45°铺层组成的层 合板,其任一方向的最小铺层比例应≥6%~10%
层合板设计的一般原则
冲击载荷区设计原则 局部加强 配置一定数量的±45°层
层合板设计的一般原则
连接区设计原则 应使与钉载方向成±45°的铺层比例 ≥40%,与钉载方向一致的铺层比例大于25%, 以保证连接区有足够的剪切强度和挤压强度, 同时也有利于扩散载荷和减少孔的应力集中。
复合材料结构在限制载荷作用下,不允许结 构有永久变形。 有刚度要求的一般部位,材料弹性常数的数 值可选取对应温度区间的平均值;对于刚度 有严格要求的重要部位,需要选取对应温度 区间的B基准值。
复合材料设计的一般原则
结构的可修理性和可更换性在初步设计阶段就 应予以考虑安排,可修理性设计应有试验支持
层合板设计方法
等代设计法 准网络设计法 排序设计法 毯式曲线法 气动剪裁设计 优化设计法 特殊设计
等代设计法
在载荷和使用环境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稍微考 虑一些复合材料的特点,采用相同形状(或适当 改变形状)的复合材料构件代替其他材料,并用 原来的设计方法进行设计。 一般采用等刚度设计后,再作强度校核。
设计值剪切剪切设计许用应变的确定应用足够数量由数据的可靠性要求决定45层合板在室温大气环境下进行试验在最严重的使用环境条件下进行一定数量的试验测定的剪切应变经统计分析获得纵横剪切需用应变积木式方法积木式方法确定设计值需要进行的结构试验加筋板冲击损伤许用应变确定实例加筋板冲击损伤许用应变确定实例加筋板冲击损伤许用应变确定实例加筋板冲击损伤许用应变确定实例加筋板冲击损伤许用应变确定实例现有部分复合材料结构部件设计值设计值安全系数限制载荷是在预定的正常条件下的最大载荷极限载荷是限制载荷乘以适当的安全系数安全系数是一个设计系数用来防止载荷大于预定正常飞行条件下载荷的可能和设计中的不精确安全系数一般取15安全系数确定安全系数主要考虑的因素复材结构制造与使用经验典型飞机结构设计机身结构翼面结构形式硬壳式结构单块式结构波音737水平安定面复合材料翼盒结构布局b787机翼结构设计全高度夹层结构波音767复合材料外侧副翼旋翼桨叶的结构形式旋翼桨叶的结构形式旋翼桨叶的结构形式旋翼桨叶的结构形式复合材料机身结构形式结构型式与金属结构类似多为半硬壳式结构且大多采用共固化技术制成整体件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PPT课件
§4.1 概 述
4.1.3 复合材料结构的制造与成形工艺
(2)常用的工艺成形方法 ◆缠绕成形法(工艺示图如下图)
11
§4.1 概 述
4.1.3 复合材料结构的制造与成形工艺
(2)常用的工艺成形方法 ◆树脂转移模塑成形法(RTM)(工艺示图如下图)
12
§4.1 概 述
4.1.3 复合材料结构的制造与成形工艺
38
§4.4 夹层结构设计
4.4.2 夹层结构及其选材
(1)面板
◆铝合金 ◆碳纤维复合材料 ◆凯芙拉(Kevlar)纤维复合材料 ◆玻璃布复合材料,如高弹玻璃布/环氧复合材料等
行结构设计。
★ 设计选材和层合板设计包括组分材料的选用、铺层性能的确
定以及层合板设计;结构设计则包含结构形式的确定、结构
元件设计、结构细节设计和连接设计等内容。
17
§4.2 设计选材与设计许用值确定
4.2.1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的选材
(1)选材的原则
★ 根据结构最高工作温度及其采用的工艺方法选择树脂基体体 系,根据性能要求和成本指标选择增强纤维。 ★ 重点考虑反映缺陷/损伤和环境因素影响的性能。 ★ 重点考虑与固化成形工艺有关的参数。
19
§4.2 设计选材与设计许用值确定
4.2.1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的选材
(2)树脂性能及其选择
★ 树脂基体是复合材料的另一组分材料,它对纤维起着支撑、 保护并传递载荷的作用。
★ 树脂的选择应满足结构的使用温度范围和基体的力学性能要 求,树脂的吸湿、耐环境、阻燃性等物理、化学性能符合结 构的使用要求,所选树脂还应满足工艺性能良好,毒性低, 价格合理等原则。
22
§4.3 层合板与层合件设计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1、2章要点
济南大学讲稿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研室复合材料教研室课程名称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基础课程编号011103课程类型专业课授课班级复材0401~0403班任课教师曹笃霞葛曷一济南大学教务处制1 绪论授课时间:1-14周周二3-4节和双周周四3-4节教室:10J209上课班级:复材041-043《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基础》这门课程选用的主要教材是由李顺林王兴业主编,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基础》。
参考书目有(1)刘雄亚、晏石林主编,《复合材料制品设计及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顾宜主编,《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3)李顺林主编,《复合材料力学引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4)王兴业主编,《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5)刘锡礼主编,《复合材料力学基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6)李顺林主编,《复合材料工作手册》,航空工业出版社出版。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我们这门课的特点及主要讲授内容。
本课程是全国高校复合材料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审查通过的复合材料专业6门专业课程之一,是遵照编审委员会核准的教学大纲编写的。
课程主要讲授复合材料中有关结构设计的基本知识,涉及到复合材料单层的刚度与强度、层合板的刚度与强度、结构分析、连接及典型产品设计。
学习本课程后,使学生能够掌握复合材料力学的概念、力学性能和结构设计方面的特点,开拓复合材料结构的分析与设计。
这门课程先修力学基础是材料力学和弹性力学。
这次课的主要讲授内容是第一章绪论部分,分为三个小节:1.1复合材料的发展简史与现状;1.2复合材料的分类;1.3 复合材料及其结构设计的特点。
内容提要1绪论复合材料的定义有很多种,主要有以下3种。
(1)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不同的化学或物理性质的组分材料组成的一种与组分材料性质不同的新材料,且各组分材料之间具有明显的界面。
(2) 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化学性质或不同组织相的物体以微观形式或宏观形式组合而成的材料。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设计要求和原则
结构分析要求
一般要求
复合材料的结构分析是主要的设计内容之一,包括静动分析,气动 弹性剪裁及耐久性与损伤容限分析 结构分析过程中使用的方法,手段,工具都应经过验证并有足够的 设计和使用经验。
静强度与刚度分析
金属结构静强度与刚度分析的要求原则上适用于复合材料结构
1)复合材料的层压板的应力应变关系在破坏前呈线性,无屈服极限
必须对每件制成品进行验证试验,对每一关键胶接接头,施加最严重 的载荷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设计要求和原 则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设计要求和原 则
动力学设计要求
对振动严重结构必须按照频率控制设计原则,响应控制原则以及声疲 劳寿命要求进行动力学设计
复合材料结构的动特性,动响应和声疲劳性能均与层压板中铺层的铺设 方向,铺层顺序以及层数等因素相关,应选择合理的方法,确保结构在 正常使用条件下避开干扰频率的共振区,钟乳区,将最大响应控制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设计要求和原 则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设计要求和原 则
结构分析要求
耐久性与损伤容限分析
复合材料结构的耐久性分析主要是指在使用载荷谱以及化学/湿热环境 条件下的寿命估算 损伤容限分析主要是指对含损伤结构的损伤扩展寿命预测和剩余强度估 算。
由于复合材料的破坏机理与金属不同,金属结构使用的方法和程序基本 上不能用于复合材料结构
结构设计要求
一般要求
复合材料结构一般采用许用应变设计,注意性能、失效模式、耐久性、 损伤容限、制造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差异。保证结构在使用载荷 下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在设计载荷下安全浴度大于零
在确定复合材料结构设计许用值时,须考虑环境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环境因素有温度、湿度、生产使用过程中的最大不可见使用损伤 复合材料结构的安全水平不能低于同类金属结构 防止与金属零件接触时的电偶腐蚀 整体油箱、设备舱等,须防静电、防雷击、电磁兼容设计与试验验证 尽量将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成复整合体材料件结构设计-设计要求和原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设计要求和原则(课堂PPT)
重复的低能量冲击
冰雹撞击,工具掉落,踩踏引起的损伤是目视不可检,若在某一区 域内的反复冲击可能会影响结构耐久性,根据可能遇到的损伤类型 划分结构区域,并在研制试验程序中评定这些区域耐久性对损伤源 的敏感性
.
6
损伤容限设计要求
缺陷尺寸假设
损伤容限要求含缺陷的结构在规定的使用期内有足够的剩余强度, 缺陷包括初始缺陷和使用损伤
结构设计要求和原则
.
1
结构设计要求
一般要求
复合材料结构一般采用许用应变设计,注意性能、失效模式、耐久性、 损伤容限、制造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差异。保证结构在使用载荷 下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在设计载荷下安全浴度大于零
在确定复合材料结构设计许用值时,须考虑环境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环境因素有温度、湿度、生产使用过程中的最大不可见使用损伤
必须用分析、试验或同时使用这两种方法,来确定承载最严重情况的 载荷时,每个胶接接头允许出现的最大脱胶区域,并通过细节设计来 防止产生大于这一区域的脱胶可能性
必须对每件制成品进行验证试验,对每一关键胶接接头,施加最严重 的载荷
.
8
.
9
动力学设计要求
对振动严重结构必须按照频率控制设计原则,响应控制原则以及声疲 劳寿命要求进行动力学设计
复合材料结构的动特性,动响应和声疲劳性能均与层压板中铺层的铺设 方向,铺层顺序以及层数等因素相关,应选择合理的方法,确保结构在 正常使用条件下避开干扰频率的共振区,钟乳区,将最大响应控制
维修性设计要求
结构方案设计时要制定复合材料结构的维修大纲 根据结构可能产生的损伤,分段或分区确定维修等级 结构设计时应为维修提供足够的可达性与开敞性 确定修理方法时,需考虑检测方法,所使用的材料以及固化工艺过程 军机应允许采用机械连接补丁板修理 采取有效技术途径减轻结构损伤,减少维修工作
复合材料概论全套课件312P可编辑
复合材料概论全套课件312P可编辑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复合材料概论》教材的第三章“复合材料的种类与性能”,具体内容包括复合材料的定义、分类、基本性能特点,以及不同类型的复合材料在工业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复合材料的定义,掌握复合材料的基本分类和性能特点。
2. 学会分析不同类型复合材料的应用场景,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对复合材料研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重点:复合材料的分类、性能特点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样品、演示文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复合材料制品,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教学细节:让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些制品的特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知识讲解:(1)复合材料的定义及分类。
(2)复合材料的基本性能特点。
(3)不同类型复合材料的应用。
教学细节:结合PPT课件和实物样品,详细讲解相关知识,穿插例题讲解。
3. 随堂练习: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细节: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4. 案例分析:分析一个具体复合材料应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复合材料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教学细节:鼓励学生提问,针对问题进行解答,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六、板书设计1. 复合材料的定义与分类。
2. 复合材料的基本性能特点。
3. 不同类型复合材料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复合材料的定义、分类及性能特点。
(2)举例说明复合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分类:按基体材料分,可分为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高分子基复合材料等。
性能特点:轻质、高强度、耐腐蚀、耐磨、导热性差等。
(2)复合材料的应用:如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体育器材等领域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复合材料的定义、分类、性能特点和应用,使学生掌握了复合材料的基本知识。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讲座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讲座一、导言复合材料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组合而成的材料,通过不同材料的优势互补,构成了具有优异性能的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涉及到材料选择、布局方法、应力分析、工艺控制等多个方面,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二、复合材料的优势相比于传统材料,复合材料具有以下优势: - 高强度:复合材料的强度远远超过许多传统材料,使其在航空航天、汽车、船舶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 轻质:复合材料的密度较低,比重量更重的传统材料具有更高的强度,可以减轻结构的重量,提高整体性能。
- 耐腐蚀: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不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可以延长使用寿命。
- 界面设计自由度高:复合材料各层间为可分割、可控制界面,因此可以实现各种复杂形状和大小的结构设计。
三、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在进行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材料选择原则在进行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时,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复合材料。
关键因素包括强度、刚度、热膨胀系数、介电常数、热导率等。
2. 布局方法原则复合材料的布局方法包括定向技术、堆叠技术、层叠技术等,需根据结构的受力情况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布局方法。
3. 应力分析原则复合材料的应力分析是结构设计的重要环节。
应力分析需考虑定向材料特性、接头强度、界面剥离等因素,进行适当的强度校核。
4. 工艺控制原则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中,工艺控制是保证结构强度和质量的关键。
包括纤维预浸料的质量控制、预浸料与模具的接触质量控制等。
四、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实例1. 航空领域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以飞机结构为例,复合材料在航空领域有广泛应用。
在飞机的机翼、舵面及飞行控制系统等部件中,使用复合材料可以减轻结构重量,提高机身刚度和强度。
2. 汽车领域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在汽车领域,复合材料可以应用在车身、引擎罩、车门等部件中。
复合材料的使用不仅可以减轻车辆自重,提高燃油经济性,还可以提升车辆的安全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参考资料复合材料与工程考试形式笔试闭卷考试时间和地点时间:2015年6月25日14:00--15:40地点:材料学院A107题型与分数分布一.名词解释二.填空题三.简答题四.计算题一、绪论1.复合材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不同的化学或物理性质的组分材料组成的一种与组分材料性质不同的新材料,且各组分材料之间具有明显的界面。
一相为连续相,称为基体;起连接增强体、传递载荷、分散载荷的作用。
一相为分散相,称为增强体(增强相)或功能体。
是以独立的形态分布在整个连续相中的,两相之间存在着相界面。
(分散相可以是增强纤维,也可以是颗粒状或弥散的填料)主要起承受载荷的作用,赋予复合材料以一定的物理、化学功能。
2.复合材料分类:A按基体材料分:树脂基的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无机非金属复合材料B按分散相形态分:连续纤维增强、纤维织物增强、片状材料增强、短纤维增强、颗粒增强C按增强体材料种类分类:玻璃纤维、碳纤维、有机纤维、金属纤维、陶瓷纤维。
D按用途分类:结构复合材料:利用复合材料的各种良好力学性能用于制造结构的材料。
功能复合材料:指具有除力学性能以外其他物理性能的复合材料3.复合材料的结构层次:三次结构:纤维缠绕压力容器,即平常所说的制品结构(a)二次结构:从容器壁上切取的壳元即是由若干具有不同纤维方向的单层材料按一定顺序叠合而成的层合板(b)一次结构:层合板的一个个铺层,是层合板的基本单元(c)二、单层板的宏观力学分析1.单层板的正轴刚度正向:也就是说应力方向与坐标方向一致方向为正向,相反为负向。
正面:截面外法线方向与坐标轴方向一致的面,否则为负面。
σ1和σ2——表示正应力分量:拉伸为正,压缩为负,也就是使整个单层板产生拉伸时的应力为正应力,而使单层板产生压缩时的应力为负应力。
τ12——表示剪应力分量:其中正面正向为正;负面负向也为正。
A.力学实验a.纵向单轴试验:纵向泊松比v1是单层板由于纵向单轴应力σ1而引起的横向线应变ε2(1)与纵向线应变ε1(1)的比值。
(ε2(1)表示的是这个应变是由纵向应力σ1引起的)b.横向单轴试验c.面内剪切实验由试验测的面内剪切弹性模量,反应了单层板在其面内的抗剪切刚度特性。
在相同的τ12下,G12越大,γ12越小。
B虎克定律的推导a.单层板正轴向的应变-应力关系(用柔量分量或柔度分量)b.单层板正轴向的应力-应变关系(用模量分量或刚度分量)C.工程弹性常数与柔量分量及模量分量的关系2.单层板的偏轴刚度(材料非主方向上的刚度)A正轴/偏轴转换公式B.偏轴工程弹性常数、柔量、模量推导偏轴工程弹性常数:是单层在偏轴向受单轴应力或剪切应力时的材料刚度性能参数偏轴柔量:由偏轴应力给出偏轴应变的应变-应力关系式确定的偏轴模量:由偏轴应变给出偏轴应变的应力-应变关系式确定的3.单层板强度A正交各向异性单层板在平面应力状态的基本强度指标:纵向拉伸强度Xt、纵向压缩强度Xc、横向拉伸强度Yt、横向压缩强度Yc、面内剪切强度SB强度比(R):单层在施加应力的作用下,极限应力的某一分量与其对应的施加应力的分量之比称为强度/应力比三、层合板的宏观力学分析1.层合板是由两层或者两层以上按不同方向配置的单层板层合形成的整体的结构单元。
(单层板的性能与组分材料及材料主方向有关)中面:对层合板进行力学性能分析时,离层合板的两个表面等距离的平面。
2.层合板的简明标记方法:偶数层对称层合板:对称铺层只写出一半,括号外加写下标“s”表示对称。
奇数层对称层合板:在对称中面上的铺层用顶标“-”表示。
非对称层合板,必须在标记中标明全部铺层组的铺设顺序。
例如:[05/902/45/90/03]。
这种层合板标记,仅表明由底面向上至顶面的铺设顺序,而不能相反。
铺设参数:层数\铺层材料、主方向、铺层纤维种类、叠放次序3.层合板的种类A对称层合板:指层合板中面两侧对应处的各单层材料相同、厚度相同、铺层角相等层合板a正交对称层合板——只有相互垂直的两种铺层方向的对称层合板,如[0/90/0]sb对称均衡层合板是指-ϴ单层数和+ϴ单层数相同的对称层合板,均衡层合板还可以包含任意量的0度和90度的层。
c对称均衡斜交层合板——仅仅由相同数量的-ϴ单层数到+ϴ单层数组成的对称均衡层合板,不包含0度和90度的层,如[-ϴ / +ϴ]2sB非对称层合板C夹芯层合板:由两层薄的高强度高弹性模量材料的面板和中间夹着一层厚而密度低的芯子所组成的结构。
(这种结构物可以大幅度提高层合板结构的抗弯刚度和充分利用材料的强度,并增加了层合板的受压稳定性)4.对称层合板面内工程弹性常数(面内力:作用力的合力作用线位于层合板的几何中面内)5.典型对称层合板的面内刚度A正交对称层合板:只含有0度和90度单层的对称层合板。
当将层合板的参考坐标轴置于某一单层的纤维方向上时,则各单层的偏轴角为ϴ1=0°,ϴ2=90°。
B斜交铺设对称层合板:方向角大小相等而符号相反(即ϴ=±φ),且体积含量相同的两单层组构成的。
C 准各向同性层合板:是指层合板面内各个方向的刚度相同的对称层合板。
D一般π/4层合板:各个单层均按0°、90°、45°、-45°方向的一种或者几种铺设的对称层合板称为一般π/4层合板。
它是目前工程上主要应用的一类层合板,如果各个单层组的材料和厚度相同时,称为标准的π/4层合板,也是准各向同性层合板。
0°方向的单层用来承受轴向载荷;90°方向的单层用来承受横向载荷;±45°单层用来承受剪切载荷。
6.一般层合板:对单层材料、铺叠方向与铺设顺序等没有任何限制的各种层合板,其的刚度用层合板的刚度系数(层合板内力-应变关系式的系数)、柔度系数(层合板应变-内力关系式的系数)和工程弹性常数三种形式给。
弯曲率:层合板中面弯曲变形的曲率;扭曲率:层合板中面扭曲变形的曲率7.为什么层合板的内力表达式只能采用分层积分?经典层合理论只考虑平面应力状态,不考虑各单层之间的层间应力,由于层合板各单层的偏轴模量可以是不同的,因此层合板的应力是不连续分布的,只能分层积分。
8层合板强度计算比单层板复杂的原因?尽管层合板在载荷作用下,应变沿着厚度方向的分布形式较为简单;但是层合板各个单层中纤维的方向不一定相同,也就是说层合板各个单层的偏轴模量可以不同,所以应力沿着厚度的分布要复杂的多。
四、单层板的细观力学分析1.复合材料的细观力学:是研究复合材料单层的宏观性能与组分材料性能及细观结构之间的定量关系。
它要揭示不同的材料组合具有不同宏观性能的内在机制。
C ij单层的工程弹性常数X i单层的强度2.纤维体积含量及质量分数3单向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弹性常数的预测A串联模型(模型Ⅰ):纤维薄片和基体薄片在横向呈串联形式,意味纤维在横向完全被基体隔开,适用于纤维所占百分比少的情况。
a.纵向弹性模量E1I b横向弹性模量E2Ic泊松比V1I /V2I(各向同性v取值范围(-1,1/2);正交各向异性取决于两个弹性模量比值)B并联模型(模型Ⅱ):纤维薄片与基体薄片在横向呈并联形式,意味纤维在横向完全连通,适用于纤维所占百分比较高的情况。
C组合模型的弹性常数4.正交织物复合材料的弹性常数五、复合材料连接设计1.连接方式:A胶接、B机械连接(包括螺接和铆接)、C混合连接A胶接形式(单搭接/双搭接/斜面搭接/阶梯形搭接)B机械连接(有无起作用:搭接/对接;受力形式:单剪/双剪)其中每类有等厚度和变厚度两种2.胶接连接和机械连接的比较3 机械连接形式的选择原则:(1)搭接和单盖板对接都会产生附加弯矩而造成接头承载能力的减小和连接效率的降低,一般连接设计宜采用双剪连接形式,应尽量避免连接效率较低的不对称单剪连接。
(2)用双盖板对接能够避免附加弯矩,带锥度的连接形式可以改善多钉连结载荷分配的不均匀性,消除边缘螺钉的过大载荷,提高连接的承载能力;(3)对于单剪连接形式,宜采用多排钉连接,排距应尽可能大些,使偏心加载引起的弯曲应力降到最小。
(4)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塑性很差,会造成多排紧固件连接载荷分配的严重均不允,因此尽量采用不多于两排紧固件的多钉连结形式,钉孔布置应尽可能平行排列。
(5)设计合理的斜削型连接可以改善多钉连接载荷分配的不均匀性,提高连接的承载能力,设计的关键是斜削搭接板厚度和紧固件直径的选择。
六、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基础1.复合材料产品设计:a性能设计(功能设计)b结构设计:包括刚度、强度、稳定性计算c工艺设计①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比金属结构更加强调材料性能、结构设计与分析、制造工艺三个主要方面的综合协调②在产品设计时必须进行材料分析(选用几种组分材料复合制成具有所要求性能的材料的过程),并选择合适的工艺方法,材料/工艺/设计三者必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2.复合材料成型工艺比较与选择①要强调设计与制造工艺的一体化,提高结构整体化.蒙皮、梁、墙、衍条等结构元素的的连接在材料形成的同时,采用共固化、共胶接、缝合和预成形织物等工艺实现。
②考虑产品外形构造及尺寸特点。
产品尺寸精度和外观质量严格要求的大批量、中小型产品,应选用模压成型;小批量大型产品,采用手糊成型;贮罐、压力容器、管道、飞机整体机身段等具有回转截面形状产品采用纤维缠绕成型;几何形状规则,大小尺寸不变用拉挤成型。
③产品结构受力情况:单向受力杆件和梁采用拉挤成型;板壳构件采用连续纤维缠绕或手糊成型;对载荷情况不是很清楚或承受随机载荷的产品用短切纤维模压或喷射成型工艺。
④采用高效的自动化成型技术,既可以降低成本,又能增加产出。
飞机蒙皮、机翼壁板及尾翼壁板采用纤维自动铺放机进行复合材料预浸料铺层,机翼及机身长珩与蒙皮之间均采用共胶接工艺;壁板类构件目前采用成熟的热压罐固化成型工艺。
⑤满足材料性能和产品性能要求⑥产品批量大小,供货时间长短⑦工艺设备条件、流动资金及技术水平⑧经济效益,选择成本-效率最好的成型工艺,实现产品性能与成本的最佳平衡。
制造方面的低成本技术,首先就是提高自动化程度,当前发展得主流的主流是湿法成型(液体模塑成型技术)主要有RTM、VARTM、RFI和SCRIMP等除此以外,其他低成本的有纤维缠绕、拉挤成型、复合材料自动铺放成型技术、非热压罐固化成型技术。
⑨优先选用有使用经验的成型工艺方法,充分考虑结构在制造和使用时易于检测,并考虑可能的采用的维修方法。
3.结构设计的一般原则:a采用按使用载荷设计,按设计载荷校核的方法b结构强度用许用值为使用许用值和设计许用值, 他们分别对应于最大使用载荷和设计载荷c复合材料强度准则只适用于复合材料单层,d当结构使用温度很宽或在不同温度下复合材料性能变化较大时,应力分析所用的材料的力学性能数据应按温度区间选取e在使用在载荷作用下,不允许有永久变形f有刚度要求的一般部位,材料弹性常数的数值选取对应温度区间的平均值;对刚度有严格要求的重要部位,需要选取对应温度区间的B基准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