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外主要桥梁抗震设计方法

合集下载

目前国内外主要桥梁抗震设计方法 ppt课件

目前国内外主要桥梁抗震设计方法 ppt课件
目前国内外主要桥梁抗震设计 方法
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的发展
• 第一种划分
1. 静力分析 2. 反应谱 3. 动力分析
• 第二种划分
1. 基于承载力设计方法 2. 基于承载力和构造保证延性的设计方法 3. 基于损伤和能量的设计方法 4. 能力设计方法 5. 基于性能/位移设计方法

•静力分析 该理论认为:结构物所受到的地震作用,可以简化 为作用于结构的等效水平静力P,该等效水平静力的 大小与地震动的最大水平加速度有关。其大小等于 结构重力荷载W乘以地震系数k,即:
3. 动力反应分析方法要给出结构反应的全过程,包括变形 和能量损耗的积累;
4. 计算原则要考虑到多种使用状态和安全的概率保证。
5. 由于动力理论在输入、模型、方法和原则等四个方面, 都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更明确的规定、更详细的计算, 从而可以得到更可靠的结构设计。

• 基于承载力设计方法
静力法和反应谱法 静力法和早期的反应谱法都是以惯性力的形式反映地震作用,
•按能力谱法确定的需求位移未考虑结构损伤 和滞回耗能的影响。
4. 问题:对于结构性能状态的具体描述和计算,以及设计 标注目前尚不明确。
基于位移设计方法
用力作为单独的指标难以全面描述结构的非 弹性性能和破损状态,而用能量和损伤指标 又难以实际应用,因此目前基于性能设计方 法的研究主要用位移指标对结构的抗震性能 进行控制,称为DBD.
➢能力谱
注:
•能力谱方法用到依据“位移模式或分布力模 式采用推覆分析方法获得结构的基底剪力-顶 点位移关系”方法来确定能力曲线,该计算 方法假定结构弹性位移模式和弹塑性位移模 式一致,对此问题国际上尚有争论。
• 基于性能设计方法
1. 基本思想:使所设计的工程结构在使用期间满足各种预 定的性能目标,而具体性能要求可根据建筑和结构的重 要性来确定。

简述桥梁结构的震害及主要抗震设计方法

简述桥梁结构的震害及主要抗震设计方法

主梁受压破坏 ,甚 至使 主梁坍毁 。 ( 桩墩震害 :桩墩的常见震害 为 2)
墩 台折 断、倾斜 、开裂 、下沉及混凝土 桥墩下部钢筋屈服 呈灯笼状 、 混凝土崩 裂 、压酥等。桩墩的倾斜有单向的 、八 字 的及倒八字 的; 桩墩 的开 裂处 主要在 桩桩的连结处 、 桩顶与盖梁连结处 、 桩
常使用; 位于一般地段 的二级公路工程
维普资讯
桩 柱式桥 台的桩柱倾斜 、折 断和开裂 , 重力式桥台胸墙开裂 , 台体移动 、 下沉 和转动 。桥 头引道沉 降 , 翼墙损坏 、开 裂 , 工缝 错位 、 施 开裂 以及 因与主梁相 撞而损坏 。 桥台的滑移与倾斜进一步使
2 桥 梁抗震设 防 目标
与建筑结构抗 震设计采用的三水准
输送救援人员和救灾物资 , 从而加剧地 震灾害。 国 内外震害调查表 明, 在过 去的地
1 桥梁 结构震 害
桥梁是交通运输系统的枢纽工程
震 中, 有许 多桥梁遭受 了不 同程度 的破
坏 ,主要震害如下 : ( ) 台震害:桥 台的震害 主要表 1桥 现 为桥 台与路基一起 向河心 滑移 , 导致
( 支座震害 :支座的震害主要表 3) 现 为支座倾斜 、剪断 ,锚 固螺拴拔 出、 油毡支座从 梁底拔 出、 固定支座 的钢销
甘肃 、陕西等省造成重大人 员、 财产损
失。 在这次地震 中, 许多公路桥梁被震 塌, 造成道路阻断 , 给抢 险救 灾造成严
钉剪断及摆柱支座倾斜 、 压碎 , 简易辊 轴支座滚动脱落 、 活动支座脱 落及支座 本身构造上 的破坏等 。 ( 梁的震害:桥梁最严重 的震害 4) 现 象是 主梁 坠落 。落梁 主要是 由于桥
二 阶段 的抗震 设计 方法有所 不 同 , 目 前 ,我 国桥 梁抗 震仍 采用一次设计法。 G J 18 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B 1 7 12 的抗震 目标 为: 经抗震设防后的铁路工

从汶川地震中桥梁震害看现行国内外桥梁抗震设计方法_二_抗震设计与构造

从汶川地震中桥梁震害看现行国内外桥梁抗震设计方法_二_抗震设计与构造

第27卷 第10期2010年10月公 路 交 通 科 技Journal of H i gh w ay and T ranspo rtati on R esearch and D eve lop m entV o l 27 N o 10O ct .2010收稿日期:2009 05 0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90815027)作者简介:贡金鑫(1964-),男,河北衡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 (gong_j x vi p @eyou co m )文章编号:1002-0268(2010)10-0035-12从汶川地震中桥梁震害看现行国内外桥梁抗震设计方法(二)抗震设计与构造贡金鑫,张 勤,王雪婷(大连理工大学 结构工程研究所,辽宁 大连 116024)摘要:结合汶川地震桥梁的破坏情况,在文献[1]的基础上,对我国、日本、美国、欧洲、新西兰等规范的抗震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

对于能力设计,我国规范、美国Ca ltrans 规范采用的超强系数相同,欧洲规范采用的值较大且考虑了轴压比的影响。

在延性要求、强度和变形验算方面,各规范的规定差别很大,考虑到过大的残余变形修复比较困难,日本规范规定了震后要求的最大残余变形。

在钢筋构造方面,美国规范对纵向和横向钢筋最小配筋率的规定比较简单,我国、欧洲和新西兰规范的规定考虑了轴压比的影响,欧洲规范和新西兰规范还对纵向钢筋不被压屈提出了要求。

在其他抗震措施方面,各规范的规定也有很大不同。

关键词:桥梁工程;抗震;比较;规范中图分类号:U 442 5+5 文献标识码:ACo mparati v e S tudy on B ri d ge Se i s m ic Desi g n Approaches in D ifferent Specificati o nsBased on Survey of D i s aster inW enchuan Earthquake (2)Se is m ic D esign and StructureGONG Ji n x in ,Z HANG Q in ,WANG Xueti n g(Instit ute o f Structural Eng i nee ri ng ,D a li an U n i versity o f T echno l ogy ,Da li an L iaon i ng 116024,Chi na)Abstr ac:t Follo w ed the observation o f bridge da m age i n W enchuan earthquake ,a co m parative study ,wh ich put e m phasis on seis m ic desi g n approaches i n specificati o ns o fCh i n a ,Japan ,USA,Euro and N e w Zea land ,w as m ade based on Reference [1].It is indicated that (1)For capab ility desi g n ,the overstrength factor is the sa m e i n Ch i n ese specification and in US Ca ltrans specification ,and the larger overstrength factor is adopted consi d eri n g t h e infl u ence of ax ial co m pression ratio i n Eur ocode .(2)There ex ists great difference for the requ ire m ents of ductility ,streng th and defo r m ation in the specifications ,a m ax i m um residua l defor m ation requ ire m ent pr oposed in Japanese spec ification consi d eri n g the d ifficu lty to restore the excessi v e resi d ual defor m ation after quake .(3)Fo r deta ils o f re i n force m en,t the m i n i m um requ ire m ents o f transverse and long itudina l reinforce m ents are si m pler i n U S spec ifi c ation .The m i n i m um require m ents of re i n f o rce m ents depend on ax ia l co m pression rati o are specified i n Ch i n ese specification ,Eurocode and N e w Zea land m anua.l To prevent the long it u dina l reinforce m ent fro m bulking ,specific suggesti o ns are m ade i n Eurocode and N e w Zea land m anua.l (4)There are other d ifferences o fm easures to avo i d bri d ge being da m aged .Key wor ds :bri d ge eng ineeri n g ;earthquake resistance ;co m parison ;specificati o n公路交通科技第27卷0 引言文献[1]结合汶川地震桥梁的震害,对我国、日本、美国、欧洲、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桥梁的抗震设防标准和地震作用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本文将在该文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各国的桥梁抗震设计方法和构造措施。

桥梁抗震方案

桥梁抗震方案

桥梁抗震方案随着人们对交通运输的不断需求,桥梁作为连接交通的重要纽带,承载着巨大的交通压力。

然而,在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时,桥梁的安全性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为了确保桥梁在地震中的抗震能力,我们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抗震方案。

本文将从桥梁建设的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及使用和维护阶段综合考虑,提出一种综合性的桥梁抗震方案。

一、设计阶段在桥梁的设计阶段,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桥梁的抗震性能。

1. 地震烈度评估:首先,需要对桥梁所在地区的地震烈度进行评估,了解地震的频率、震级以及地震波特征。

根据不同地区的地震烈度,可以制定相应的抗震设计参数,确保桥梁具备足够的抗震能力。

2. 结构布局优化:优化桥梁的结构布局,采用合理的桥型和桥墩布置,以增加桥梁的整体稳定性。

比如,在地震影响较大的地区,可以采用适度的曲线形式,减小主梁的跨度,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

3. 使用抗震构件:在设计桥梁的结构时,可以使用抗震减灾技术,如采用橡胶支座、隔震墩等抗震构件,提高桥梁的整体抗震性能。

二、施工阶段在桥梁的施工阶段,抗震措施同样需要得到充分关注和实施。

1. 施工质量控制:确保桥梁的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特别是关键构件的安装和连接部分。

通过密实土方、控制加固浆料的配制比例、加强钢筋的质量监测等方式,提高桥梁的整体抗震性能。

2. 施工过程监控:实施严格的施工监控,对桥梁的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施工方案,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抗震要求得到满足。

三、使用和维护阶段在桥梁的使用和维护阶段,我们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确保桥梁的持续抗震能力。

1. 定期检测和评估:定期对桥梁进行全面检测和评估,发现桥梁结构的损伤或者变形情况,进行及时维修和加固。

同时,根据检测结果,对桥梁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和调整。

2. 维护保养工作:加强桥梁的维护保养工作,及时清理桥梁上的积水、杂物等,防止对桥梁的结构产生影响。

定期对桥梁的防腐、涂漆等工作进行维护,保障桥梁的使用寿命和抗震能力。

桥梁抗震设计与施工措施

桥梁抗震设计与施工措施

桥梁抗震设计与施工措施桥梁是连接两岸的重要交通枢纽,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面对地震等自然灾害,桥梁的抗震设计和施工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着重探讨桥梁抗震设计与施工措施,以确保桥梁在面对地震时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

一、抗震设计1. 设计要素桥梁的抗震设计首先需要考虑周边地质情况,选择适合的基础结构形式,以确保桥梁在地震发生时不会因地基沉降或滑动而受损。

同时,结构设计应尽可能减小桥梁的振动幅度,采用减震措施来降低地震对桥梁的冲击。

2. 建设材料在桥梁的抗震设计中,建设材料的选择非常关键。

高强度的混凝土、钢材等材料可以有效提高桥梁的抗震性能,同时在设计中考虑结构的柔韧度,以增加桥梁在地震发生时的变形能力。

3. 结构形式桥梁的结构形式也是抗震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多跨悬索桥、斜拉桥等结构形式相对于梁桥、板桥等传统结构形式在抗震性能上更具优势,可以有效减小桥梁结构在地震中的应力和变形,提高桥梁的整体承载能力。

二、施工措施1. 施工工艺在桥梁的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合理控制建设材料的质量,避免在施工过程中产生质量缺陷。

同时,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减小地震对桥梁的影响,避免因施工不当导致桥梁结构弱化,影响桥梁的整体抗震性能。

2. 合理安排施工周期在桥梁的建设过程中,合理安排施工周期也是确保桥梁抗震性能的重要措施。

通过合理安排施工计划,避免在地震多发期进行大规模施工,减小地震对桥梁的影响,确保桥梁在建设过程中具有足够的抗震性能。

3. 施工质量监督在桥梁施工过程中,质量监督也是确保桥梁抗震性能的重要保障。

加强施工现场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理施工中的质量问题,以确保桥梁在施工完成后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保障桥梁在地震中的安全运行。

综上所述,桥梁的抗震设计与施工措施对于确保桥梁在地震中的安全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应加强技术研究和实践经验积累,不断提升桥梁的抗震性能,为人们在生活中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交通运输服务。

桥梁抗震设防等级划分与设计方法

桥梁抗震设防等级划分与设计方法

桥梁抗震设防等级划分与设计方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桥梁成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施。

桥梁的建设不仅要保证通行的安全和便捷,更需要考虑到自然灾害对其造成的破坏。

其中,地震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自然灾害,因此,桥梁抗震设防等级划分与设计方法非常重要。

桥梁抗震设防等级的划分是根据桥梁所处地区的地震烈度和重要程度来确定的。

地震烈度是用来描述地震区域地震破坏程度大小的参数,通常根据地震烈度将地震区域分为不同的等级。

重要程度则是指桥梁对交通和城市运行的重要性程度,如重要的交通干线上的大桥相较于城市内小桥的重要程度将更高一些。

一般情况下,桥梁抗震设防等级划分为四个级别,即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

一级抗震设防等级适用于地震烈度较低的地区,如烈度为6度以下的地区;而四级抗震设防等级适用于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如有可能经历8度以上地震的地区。

划分等级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桥梁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稳定,并尽量减少破坏和人员伤亡。

在桥梁的设计方法中,抗震设计是关键环节之一。

为了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设计师通常会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选取合适的材料和结构形式。

现代桥梁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等材料,并结合梁、拱、索等结构形式,以增加桥梁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其次,考虑到桥梁在地震时的位移与变形,设计师会采用伸缩缝、阻尼器等装置来减小地震作用。

此外,合理的桥墩和桥台布置、横向约束系统等也是桥梁抗震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桥梁施工过程中也需要注意抗震设防。

施工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桥梁的结构完整和连接牢固。

此外,还需注意选取合适的施工技术和设备,避免因施工不当引起的结构损坏。

同时,在桥梁的日常维护和管理中,也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修,确保桥梁的安全运行。

总之,桥梁抗震设防等级划分与设计方法是保障桥梁抗震能力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减小地震对桥梁造成的破坏。

在今后的桥梁建设中,需要进一步完善抗震设防等级划分标准和设计方法,以应对更加复杂多变的地震环境。

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构的抗震设计

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构的抗震设计

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构的抗震设计地震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它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桥梁作为交通网络中的关键枢纽,在地震中的安全性能至关重要。

因此,进行科学合理的抗震设计是确保桥梁在地震作用下能够保持结构完整性和功能性的关键。

桥梁在地震中可能会遭受多种破坏形式,如墩柱的弯曲破坏、剪切破坏,支座的移位、脱落,以及桥梁上部结构的碰撞、落梁等。

这些破坏不仅会导致桥梁无法正常使用,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次生灾害。

为了减轻地震对桥梁的破坏,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进行抗震设计。

首先,在桥梁的选址和布局阶段就要充分考虑地震因素。

应尽量避开地震活动频繁、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选择相对稳定的场地。

同时,合理确定桥梁的走向和跨度,避免出现不规则的结构形式,减少地震作用下的扭转效应。

结构体系的选择也是抗震设计的重要环节。

常见的桥梁结构体系包括简支梁桥、连续梁桥、刚构桥等。

不同的结构体系在抗震性能上存在差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权衡。

例如,简支梁桥在地震作用下相对容易发生落梁,但结构简单,施工方便;连续梁桥整体性较好,但墩柱受力较大。

在构件设计方面,墩柱是桥梁结构中承受地震力的关键构件。

为了提高墩柱的抗震能力,可以采用增加配筋率、设置箍筋加密区、采用高强混凝土等措施。

同时,要注意控制墩柱的长细比,避免出现过于细长的墩柱。

对于支座,应选择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类型,如减隔震支座,能够有效地减小地震能量的传递。

在计算分析方面,需要运用先进的地震分析方法和软件,准确模拟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构的响应。

常用的方法包括反应谱法、时程分析法等。

反应谱法计算简便,能够快速得到结构的地震响应,但对于复杂结构可能不够精确;时程分析法能够考虑地震波的时间历程,但计算量较大。

在实际设计中,通常会结合两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除了结构设计,还需要重视桥梁的构造措施。

例如,在墩柱与盖梁、基础的连接处设置足够的钢筋锚固长度,增强节点的抗震性能;在梁端设置挡块,防止落梁的发生;合理设置伸缩缝,避免相邻桥梁结构在地震中的相互碰撞。

混凝土桥梁抗震设计标准

混凝土桥梁抗震设计标准

混凝土桥梁抗震设计标准一、前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建设也在不断地推进。

在交通建设中,桥梁的作用十分重要,而桥梁的抗震性能则是衡量其安全性的重要指标。

因此,混凝土桥梁抗震设计标准的制定是十分必要的。

二、国内外现状目前,国内外对于混凝土桥梁抗震设计标准的制定已经具有一定的成果。

国内相关标准主要包括《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JTG/T B02-01-2014)和《铁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TB10620-2016)等。

而国外相关标准则包括美国的《桥梁设计规范》(AASHTO LRFD Bridge Design Specifications)和日本的《桥梁设计规范》(日本道路桥梁设计规范)等。

三、混凝土桥梁抗震设计标准的内容1. 抗震设计基本原则混凝土桥梁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强度、刚度、能量消耗、变形能力、耐久性等。

具体来说,需要保证桥梁在地震作用下不会发生破坏,同时也需要保证桥梁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2. 抗震设计参数混凝土桥梁抗震设计参数包括:地震参数、结构参数、材料参数等。

其中,地震参数包括地震烈度、地震波动周期、地震动加速度等;结构参数包括桥梁的跨度、荷载等;材料参数包括混凝土的强度、钢筋的强度等。

3. 结构设计混凝土桥梁抗震设计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桥梁的整体性、稳定性、刚度、变形能力等因素。

具体来说,需要根据桥梁的跨度、荷载等因素来确定桥梁的截面形状和尺寸,同时也需要考虑桥梁的支座形式和支座位置等因素。

4. 材料设计混凝土桥梁抗震设计的材料设计需要考虑混凝土和钢筋的强度、抗震性能等因素。

具体来说,需要根据地震参数和结构参数来确定混凝土和钢筋的强度等级,并在设计中考虑混凝土和钢筋的抗震性能。

5. 施工设计混凝土桥梁抗震设计的施工设计需要考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质量。

具体来说,需要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工序,并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

6. 监测与维护混凝土桥梁抗震设计的监测与维护也是非常重要的。

桥梁抗震设计

桥梁抗震设计

桥梁抗震设计摘要:本文对桥梁的震害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桥梁抗震设计原理,探讨了桥梁抗震设计措施。

关键词:桥梁;抗震;设计;措施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桥梁是交通的枢纽,在国家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在地震发生后为了紧急救援和抗震救灾的需要,其重要性就更为明显。

这就需要在桥梁设计中充分重视桥梁的抗震设计,贯彻执行新修订的抗震设计规范,实施有效的抗震设防措施。

一、桥梁的震害分析1、结构在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由于过大的变形导致混凝土保护层脱落、钢筋压屈和内部混凝土压碎、崩裂,结构失去承载能力。

整个过程可以用以下四个阶段来描述:①当弯矩达到开裂强度时,截面出现水平弯曲裂缝;②随着裂缝的发展和荷载强度的提高,受拉侧的纵筋达到屈服强度;③随着变形量的增大,混凝土保护层脱落、塑性铰范围扩大;④钢筋压屈(或拉断)和内部混凝土压碎、崩裂。

2、剪切破坏(弯剪破坏)。

在水平地震倚戟作用下,当结构受到的剪切力超过截而剪切强度时发生剪切破坏,整个破坏过程可以用以下四个阶段来描述:①截血弯矩达到开裂强度时,截面出现水平弯曲裂缝;②随着裂缝的发展和荷载强度的提高,柱内出现斜方向的剪切裂缝;③局部剪切裂缝增大,箍筋屈服导致剪切裂缝进一步增长;④发生脆性的剪切破坏。

3、落梁破坏。

当梁体的水平位移超过梁端支撑长度时发生落梁破坏。

落梁破坏是由于梁与桥墩(台)的相对位移过大,支座丧失约束能力后引起的一种破坏形式。

发生在桥墩之间地震相对位移过大、梁的支撑长度不够、支座破坏、梁间地震碰撞等情况。

4、支座损伤上部结构的地震惯性力通过支座传到下部结构,当传递荷载超过支座设计强度时支座发生损伤、破坏。

支座损伤也是引起落梁破坏的主要原因。

对于下部结构而言,支座损伤可以避免上部结构的地震荷载传到桥墩,避免桥梁发生破坏。

二、桥梁的抗震设计原理目前桥梁的抗震设计计算原理是建立在一定假设条件基础上的,尽管分析的手段在不断提高,分析的理论在不断完善,但由于地震作用的复杂性,地基影响的复杂性和桥梁结构体系本身的复杂性,可能会导致理论计算分析和实际情况相差很大。

桥梁抗震与抗风设计理念及设计方法

桥梁抗震与抗风设计理念及设计方法

桥梁抗震与抗风设计理念及设计方法摘要:桥梁建设对交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交通也在不断进步,桥梁建设的重要性也愈发突出。

目前,国内外对于大跨度桥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桥梁地震反应特性方面,鲜有对桥梁结构桥梁抗震与抗风设计的研究。

对于桥梁而言,其抗震、抗风性能直接影响使用质量,特别是近年来地震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桥梁抗震、抗风设计更为重要,文章主要对当前桥梁抗震、抗风设计理念及方法进行了探讨,以便于设计人员合理运用桥梁设计思想。

关键词:桥梁抗震;抗风设计理念;设计方法1桥梁抗震与抗风设计的重要性桥梁是连接两个地方的重要交通工具,其抗震和抗风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地震和台风等极端天气情况下,桥梁的结构易受到破坏,给行车和行人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桥梁设计时必须考虑到地震和风的影响。

对于抗震设计,首先需要了解地震对桥梁的影响。

地震会产生地震波,对桥梁的结构造成冲击和剪切力,导致桥梁发生破坏。

因此,需要在设计中考虑地震波的频率、振幅和持续时间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抗震设计方案。

这些方案可能包括使用抗震材料、增加支撑和加固结构等方法,以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

对于抗风设计,桥梁结构也需要考虑到风的影响。

风力会对桥梁施加压力,导致结构失稳和破坏。

因此,需要在设计中考虑风的速度、方向和频率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抗风设计方案。

这些方案可能包括使用抗风材料、增加支撑和加固结构等方法,以提高桥梁的抗风能力。

2桥梁抗震设计理念与方法2.1场地选择除了要通过对地震危险性进行的分析选择安全度较高的厂址,还要充分考虑地区范围内场地选择。

对此应遵循以下各项基本原则:不选择地震发生后产生失效的场地,优先选择坚硬的场地。

在地基达到稳定的基础上,还应充分考虑桥梁结构和地基之间的振动特性,尽可能减少共振可能造成的影响。

对于软弱地基,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保证基础整体性,避免地震造成不均匀变形现象发生。

2.2结构体系整体性与规则性桥梁有良好的整体性,其上部结构必然保持连续。

国内外桥梁抗震现状研究概要

国内外桥梁抗震现状研究概要

国内外桥梁抗震现状研究概要桥梁是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承受地震力的能力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对国内外桥梁抗震现状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国内桥梁抗震现状研究表明,我国的桥梁抗震设计准则和规范已经逐渐完善。

在桥梁设计中,采用了抗震设计指标,如设计水平地震力、设计峰值加速度等。

此外,为了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采用了多种抗震技术,如悬索桥、斜拉桥等。

研究还发现,桥梁在遇到地震时通常会出现的破坏形式有桥塔的倒塌、悬索线的断裂等。

因此,在设计和施工中需要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以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

其次,国外桥梁抗震现状研究表明,各国对桥梁的抗震设计准则和规范也各不相同。

一些先进国家,如日本和美国,已经制定了严格的桥梁抗震设计准则,并在设计和施工中采用了先进的抗震技术。

例如,日本的桥梁设计通常采用悬索结构或钢箱梁结构,这些结构在地震下有较好的抗震能力。

此外,国外的一些研究还表明,桥梁的抗震能力还与桥墩的特性、桥梁的材料和连接方式等因素有关。

因此,在设计和施工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

最后,国内外桥梁抗震现状研究还发现,桥梁的抗震性能评估是提高桥梁抗震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桥梁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桥梁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加固和修复。

此外,研究还发现,桥梁的抗震能力不仅与设计和施工有关,还与桥梁的维护和管理有关。

因此,需要加强桥梁的维护和管理工作,以确保桥梁的抗震能力处于良好状态。

综上所述,国内外桥梁抗震现状研究涉及到桥梁设计准则和规范、抗震技术、破坏形式、抗震能力评估、维护和管理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国内外桥梁抗震现状的深入研究,可以为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进一步保障城市交通的安全运行。

桥梁抗震设计方法

桥梁抗震设计方法

桥梁抗震设计方法
桥梁抗震设计方法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保证结构的抗震性能:
1. 抗震设计参数:根据地震烈度和地质条件确定合适的抗震设计参数,如地震作用峰值加速度、地震作用时间历时等。

2. 结构抗震设计:通过合理选择桥梁的结构形式、配置合适的支座和抗震构件,以及优化结构刚度和强度分布,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3. 材料选用:选择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材料,如高强度钢、高性能混凝土等,在不同部位使用不同材料,并确保材料的合理配比和质量控制。

4. 设计荷载:根据地震荷载特点,考虑地震作用对桥梁结构的影响,合理确定设计荷载。

5. 地基基础设计:根据地震特点和桥梁结构的要求,进行地基基础设计,包括地基承载力和抗震稳定性的计算、地基处理等。

6. 抗震设计规范:按照国家相关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等,确保设计符合规范要求。

7. 抗震监测和维护:及时进行桥梁的抗震监测和维护,对损坏部位进行修复和
加固,确保桥梁的长期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桥梁的抗震性能,减少地震对桥梁结构的破坏,确保桥梁的安全运行。

铁路桥梁设计中的抗震技术

铁路桥梁设计中的抗震技术

铁路桥梁设计中的抗震技术铁路桥梁,那可是交通运输的“大功臣”。

但你知道吗?在铁路桥梁的设计中,抗震技术可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就说我之前去参观过的一座正在建设中的铁路桥梁吧。

那场面,真是壮观!工人们忙忙碌碌,各种大型机械轰鸣作响。

我站在不远处的小山坡上,远远地望着那即将成型的桥梁骨架,心里充满了期待和好奇。

我跟旁边的一位工程师大哥闲聊起来,他跟我讲,这铁路桥梁要是抗震性能不过关,一旦遇上地震,那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啊,从设计之初就得把抗震技术考虑得妥妥当当。

铁路桥梁的抗震设计,那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

首先得对当地的地震情况摸个底儿。

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得先知道病人的病史一样。

要弄清楚这个地方以往发生过的地震强度、频率,还有地震的类型。

这就需要地震局的专家们出马,通过各种监测设备和数据分析,给出一份详细的“地震病历”。

然后呢,根据这份“病历”,设计师们就得开动脑筋啦。

他们要计算桥梁的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情况。

这可不像咱们算算术题那么简单,这里面涉及到一堆复杂的公式和模型。

比如说,要考虑桥梁的自重、列车通过时的荷载,还有地震波传来时产生的水平和竖向的力。

为了让桥梁更抗震,设计师们还会想出各种巧妙的招数。

像增加桥墩的刚度和强度,这就好比让桥墩这个“大柱子”变得更粗壮、更结实,能经得起地震的摇晃。

还有使用减隔震装置,这玩意儿就像是给桥梁穿上了一件“减震防护服”,能把地震的能量吸收掉一部分,减轻桥梁的损伤。

在材料的选择上也有讲究。

得用那些强度高、韧性好的材料,就像给桥梁打造一副“钢筋铁骨”。

比如说高强度的钢材和高性能的混凝土,它们在地震来临时能更“顽强”地抵抗住外力。

而且啊,铁路桥梁的抗震设计可不是一锤子买卖。

在施工过程中,还得严格把控质量。

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

就像搭积木一样,一块没搭好,整个积木塔都可能会倒。

我还记得当时看到一位质检员大叔,拿着个小锤子,这儿敲敲,那儿打打,一脸严肃认真的样子。

桥梁工程抗震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桥梁工程抗震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桥梁工程抗震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通过本学期所学的《土木工程地质》,我们初步了解到了桥梁工程。

桥梁是交通生命线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震区桥梁的破坏不仅直接阻碍了及时救灾行动,使得次生灾害加重,导致生命财产以及间接经济损失巨大,而且给灾后的恢复与重建带来困难。

在近30年的国卤外大地震中,桥梁破坏均十分严重,桥梁震害及其带来的次生灾害均给桥梁抗震设计以深刻的启示。

在以往地震中城市高架桥或公路上梁桥的墩柱的屈曲、开裂、混凝土剥落、压溃、剪断、钢筋裸露断裂等震害,桥势防震越来越受到各国工程师的重视。

所以结合所学现代刚橘等知识及搜集的资料,本文将大致讲述桥梁工程抗震设计的主要卤客和方法。

首先我们了解下地震带给桥梁的具体破坏影响,这样才可以采取相应措施来防止。

桥梁上部结构由于受到墩台、支座等的隔离作用,在地震中直接受惯性力作用而破坏的实例较少,由于下部结构破坏而导致上部结构破坏则是桥梁结构破坏的主要形式,下部结构常见的破坏形式有以下几种:1)支承连接部件失败阉定支座强度不足、活动吱座位移量不够橡胶支座缀与支座底发生滑动,在地震力作用下支座破坏,致使梁体发生位移导致落势。

2)墩台支承宽度不满足防震要求,防落势措施设计不合理,在地震力作用下,势、墩台间出现较大相对位移,导致落势现象的发生。

3)伸缩缝、挡块强度不足在地震力作用下伸缩缝碰撞破坏挤压破坏块剪切破坏,都起不到应有作用,导致落势。

接下来将从两个方面讲述抗震设计。

抗震设计的主要内容目前桥梁工程的设计主要配合静力设计进行,但贯穿整个桥梁设计的全过程。

与静力设计一样,桥梁工程的抗震设计也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

桥梁抗震设计的任务,是选择合理的结构方式,并为结构提供较强的抗震能力。

具体来说,有以下三个部分:1正确选择能够有效抵抗地震作用的结构形式;2合理的分配结构的刚度,质量和陶后等动力参数,以便最大限度的利用构件和材料的承载和变形能力;3正确估计地震可能对结构造成的破坏,以便通过结构、构造和其他抗震措施,使损失控制在限定的范围卤。

桥梁结构抗震设计

桥梁结构抗震设计

桥梁结构抗震设计桥梁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震发生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桥梁的抗震能力,设计师们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使用合适的设计方案,以确保桥梁在地震中能够稳定可靠的承受荷载。

本文将探讨桥梁结构抗震设计的原理和常用方法。

一、桥梁结构抗震设计的原理桥梁结构抗震设计的原理是通过合理的结构布局和材料选择,以及合理的施工方法,来提高桥梁的整体抗震性能。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强度设计:在抗震设计中,需要根据桥梁的荷载特点和地震影响,确定合适的结构强度。

通过合理的截面尺寸和钢筋布置,确保桥梁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

2. 刚度设计:桥梁的刚度决定了其在地震中的变形能力。

设计师需要通过优化结构形式和加强桥墩、桥面板等部位的刚度,来提高桥梁的整体抗震刚度。

3. 隔离设计:在桥梁抗震设计中,隔离设计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通过采用隔离装置,可以降低地震能量的传递,减小桥梁的震动响应,保证桥梁的安全性。

二、桥梁结构抗震设计的常用方法1. 弹性设计:弹性设计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桥梁抗震设计方法。

它通过弹性分析确定结构的抗震性能,并根据设计规范的要求,确定合适的设计参数。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震烈度较小的区域。

2. 弹塑性设计:弹塑性设计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桥梁抗震设计方法。

它考虑了结构的弹塑性变形,能够更准确地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

通过弹塑性分析,设计师可以得到桥梁在地震中的耗能能力和破坏模式,从而确定合适的抗震措施。

3. 减震设计:减震设计是一种逐渐兴起的桥梁抗震设计方法。

它通过设置减震装置,将地震能量引导到减震装置中,从而减小桥梁的震动响应。

常见的减震装置包括摩擦减震器、液体阻尼器等。

三、桥梁结构抗震设计的实践应用桥梁结构抗震设计在实践中已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在某高速公路桥梁的抗震设计中,设计师采用了弹塑性设计的方法,通过弹塑性分析得到了桥梁的抗震性能。

为了提高桥梁的整体抗震能力,设计师还在桥梁的墩柱上设置了减震装置,以吸收地震能量。

市政桥梁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市政桥梁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市政桥梁设计中的抗震设计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市政桥梁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枢纽,承担着连接城市道路、缓解交通压力的重要功能。

在地震频发的地区,市政桥梁的抗震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抗震设计能够有效地提高市政桥梁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灾害对城市交通的影响,保障市民的生命安全。

市政桥梁在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市政桥梁抗震设计的重要性、抗震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实际案例等方面来探讨市政桥梁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一、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市政桥梁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地震发生后直接影响市民的出行和生活。

如果市政桥梁在地震发生时不能承受地震力,将对城市的通行产生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导致桥梁倒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市政桥梁必须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才能在地震发生时保证市民的生命安全和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

抗震设计也是符合国家建筑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根据《城市市政桥梁抗震设防规范》,市政桥梁必须进行抗震设计,并且要满足一定的抗震设防等级。

抗震设计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市政桥梁的抗震能力,还能够提高其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使其更加安全可靠。

从法规层面和安全性考虑,市政桥梁抗震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抗震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市政桥梁的抗震设计,首先需要根据地震特性和桥梁结构特点来确定设计标准和要求。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地震的横向力、纵向力和扭转力,以及桥梁结构的受力特点,合理确定各部位的截面尺寸、钢筋配筋和构造形式。

还要考虑桥梁的整体稳定性和变形能力,避免出现局部破坏或整体破坏。

抗震设计还要充分考虑桥梁结构的变形和位移能力,避免地震作用引起的大变位,造成桥梁结构的破坏。

要在设计中考虑桥梁结构的弹性和塑性变形特性,在设计中充分发挥桥梁结构的变形能力,以减小地震作用对桥梁结构的影响。

抗震设计的方法主要包括减震控制和加固加固。

减震控制是通过合理的抗震设计和材料选择,在桥梁结构中引入减震设备,减小地震作用对桥梁结构的影响,提高桥梁的抗震性能。

现行桥梁抗震设计的反应谱分析方法概要

现行桥梁抗震设计的反应谱分析方法概要

我国是世界上多地震的国家之一,地震常常给社会造成巨大损失。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各种形式的桥梁(如大跨度、超大跨度斜拉桥、悬索桥、拱桥及各种复杂的城市立交工程。

桥梁抗震设计中也涌现了众多问题。

桥梁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发展过程可以大致分为:静力法、反应谱法、动力时程分析法。

目前桥梁设计工作者的一个重要工作内容就是采取正确的抗震计算方法以及有效的构造措施。

反应谱法在桥梁抗震设计中是有一定应用价值的,虽然目前大多数抗震设计规程都指出对大跨度桥梁进行抗震设计应采用动态时程分析法,但是有必要研究反应谱法的优点及不足,以确保桥梁工程在地震过程中有足够的抗震能力和合理的结构安全度。

1桥梁抗震设计的基本思路当前主要地震国家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基本思路和设计准则是:设计地震作用基本上分为功能和安全设计两个等级。

虽然各规范使用的名词不同,但其思路是基本一致的。

比较起来我国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仍在使用烈度概念,关于抗震设计的指导思想方面比较笼统。

主要地震国家抗震设计基本思路见表1。

2反应谱法基本概念人类在与地震的斗争中发展了各种抗震分析方法,分为确定性方法和概率性方法两大类。

静力法、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均属于确定性方法,随机振动、虚拟激励法属于概率性方法。

通常所说的结构地震反应分析,就是建立结构地震振动方程,然后通过求解振动方程得到结构地震反应(位移、内力等的过程。

2.1反应谱的定义在结构抗震理论发展中,静力法、反应谱法和动力时程分析法三个阶段的形成和发展是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入与完善的过程。

反应谱理论考虑了结构物的动力特性,而且简单正确地反映了地震动的特性,因此得到了广泛认可和应用。

广义线性单自由度体系现行桥梁抗震设计的反应谱分析方法张春霞,李昌铸,卢铁瑞,白红英(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北京新桥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北京100101摘要:文章重点论述了桥梁抗震设计反应谱法的基本概念以及在大跨度桥梁设计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进行桥梁抗震分析提供参考,以确保桥梁工程在地震过程中有足够的抗震能力和合理的安全度。

公路桥梁工程设施的地震响应与抗震设计

公路桥梁工程设施的地震响应与抗震设计

公路桥梁工程设施的地震响应与抗震设计地震是一种灾害性极强的自然现象,对于公路桥梁工程设施的安全运行造成了严重挑战。

因此,在公路桥梁的设计和建设中,地震响应和抗震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公路桥梁工程设施的地震响应特点,并介绍一些常用的抗震设计方法。

一、地震对公路桥梁工程设施的影响地震引起的地面运动是公路桥梁工程设施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地震波的传播会导致桥梁受到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振动,对其结构产生影响。

另外,地震还会引起土体的液化、滑移、侧移等现象,使地基产生沉降或破坏,进而影响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公路桥梁工程设施的地震响应1. 结构动力响应地震波导致桥梁受到的动力荷载会引起其结构的动态响应。

在地震作用下,桥梁可能发生振动、位移、变形等现象,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桥梁的破坏。

因此,进行桥梁的动力响应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2. 液化现象在地震中,土壤可能发生液化现象,这是一种会引起土体流动的现象。

液化土壤的产生会导致桩基和软基的沉降,进而影响桥梁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3. 断层影响地震发生时,断层会发生断裂和滑动,引起地震表面破裂。

如果桥梁建在断层或断层活动区域上,地震断层的影响将对桥梁的安全性造成重大威胁。

三、公路桥梁工程设施的抗震设计1. 地震动参数的确定在进行公路桥梁工程设施的抗震设计时,首先需要确定设计地震动参数。

通过历史地震数据和地震监测仪器的观测数据,可以获得地震动的频谱特性,进而确定设计地震动参数,如设计地震烈度、设计地震加速度等。

2. 结构抗震设计结构抗震设计是为了确保桥梁在地震中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能够承受并适应地震作用。

在抗震设计中,需要考虑桥梁的结构形式、材料选择、桥梁基础、支座设计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进行动力响应分析,以评估桥梁的受力性能和变形情况。

3. 基础和地基处理地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于桥梁的抗震能力至关重要。

在进行抗震设计时,需要对桥梁的基础和地基进行处理,以增强桥梁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理论的完善 1. 重视结构延性 2. 机振动理论的应用 3. 地条件的考虑
• 局限性
1. 伪动力理论。
2. 强震作用下结构体系反应往往超出弹性范围,此 时反应谱方法就不再适用了。
3. 不能给出结构地震反应的全过程,更不能给出地 震过程巾各构件进入弹塑性变形阶段内力和变形 状态,无法找出结构的薄弱环节
• 基于性能设计方法
1. 基本思想:使所设计的工程结构在使用期间满足各种预 定的性能目标,而具体性能要求可根据建筑和结构的重 要性来确定。
2. 可明确描述结构性能状态的物理量:力,位移(刚度), 速度,加速度,能量和损伤。
3. 基于性能设计方法要求能够给出结构在不同强度地震作 用下,这些结构性能指标的反应值(需求值),以及结 构自身的能力值。
• 动力理论其主要具有如下特点:
1. 输入地震动参数需要给出符合场地情况、具有概率含意的加速 度过程X(t),对于复杂结构要求给出地震动二个分量的时间过 程及其空间相关性
2. 结构和构件的动力模型应接近实际情况,要包括结构的非线性 恢复力特性;
3. 动力反应分析方法要给出结构反应的全过程,包括变形和能量 损耗的积累;
4. 计算原则要考虑到多种使用状态和安全的概率保证。
5. 由于动力理论在输入、模型、方法和原则等四个方面,都提出 了更具体的要求,更明确的规定、更详细的计算,从而可以得 到更可靠的结构设计。

• 基于承载力设计方法
静力法和反应谱法 静力法和早期的反应谱法都是以惯性力的形式反映地震作用, 并按弹性方法来计算结构地震作用效应。 ❖ 局限: 1. 当遭遇超过设计烈度的地震,结构进入弹塑性状态,此
• 按能力谱法确定的需求位移未考虑结构损 伤和滞回耗能的影响。
精品文档 欢迎下载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 基于损伤和能量的设计方法
1. 在超过设防地震作用下,虽然非弹性变形对防止结构倒 塌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结构自身一会因此产生一定的损 伤,当非弹性变形超过结构自身非弹性变形能力时,则 会导致结构倒塌。因此,对结构在地震作用的非弹性变 形以及由此引起的结构损伤就成为抗震研究的一个重要 方面,并由此产生基于损伤的设计方法。人们试图引进 反应结构损伤程度的某种指标来作为设计指标。
• 反应谱分析
反应谱理论考虑了结构动力特性与地震动特性之间的 动力关系,通过反应谱来计算由结构动力特性(自振 周期、振型和阻尼)所产生的共振效应。地震时结构 所受到的最大水平基底剪力,即总水平地震作用为:
式中:k为地震系数,β(T)=S(T)/a为加速度反应 谱s(T)与地震动最火加速度a的比值,表示地震时结 构振动加速度的放大倍数。
此理论创立时,一般认为结构是刚性的,故结构上任何 一点的振动加速度均等于地震动加速度,结构上各部位 单位质量所受到的地震力是相等的。
• 地震反应谱是一组具有相同阻尼、不同自 振周期的单质点体系在地震动时频反应谱 分析方法的初步研究作用下的最大反应, 并按照周期的大小顺序排列起来按照这种 方法可以对多条地震记录进行计算并且获 得相应的反应谱,对一定数量这样的谱进 行统计分析,给出有统计意义的设计反应 谱。
4. 问题:对于结构性能状态的具体描述和计算,以及设计 标注目前尚不明确。
基于位移设计方法
用力作为单独的指标难以全面描述结构的非 弹性性能和破损状态,而用能量和损伤指标 又难以实际应用,因此目前基于性能设计方 法的研究主要用位移指标对结构的抗震性能 进行控制,称为DBD.
➢能力谱
注:
• 能力谱方法用到依据“位移模式或分布力 模式采用推覆分析方法获得结构的基底剪 力-顶点位移关系”方法来确定能力曲线, 该计算方法假定结构弹性位移模式和弹塑 性位移模式一致,对此问题国际上尚有争 论。
2. 从能量观点看,只要结构的阻尼耗能和体系的塑性变形 耗能和滞回耗能能力大于地震输入能量,结构即可抵御 地震作用
• 能力设计方法
该方法是基于对非弹性性能对于结构抗震能力贡献 的理解和超静定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实现具有延性破 坏机制的思想提出的,可保证结构抗震设防目标, 同时又使设计经济合理。
➢ 核心: 1. “强柱弱梁” 2. “强剪弱弯” 3. “强则强,弱则弱”
种方法无法应用。 2. 在静力法向反应谱法过度的过程中,短周期结构的加速
度谱值比静力法中的地震系数大一倍以上,这就让以前 通过静力法设计的建筑物如何能够经受住强烈地震作用 无法得到解释。
• 基于承载力和构造保证延性的设计方法、
为了解决静力法向反应谱法过渡的问题,构造延性被引入。
以美国UBC规范为代表,通过地震力降低系数R讲反应谱法得 到的加速度反应值 降低到与静力法水平地震相当的设计 地震加速度 采用反应谱的基于承载力和构造保证延性的设计方法成为各 国抗震设计规范的主要方法。
目前国内外主要桥梁抗震设计 方法
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的发展
• 第一种划分
1. 静力分析 2. 反应谱 3. 动力分析
• 第二种划分
1. 基于承载力设计方法 2. 基于承载力和构造保证延性的设计方法 3. 基于损伤和能量的设计方法 4. 能力设计方法 5. 基于性能/位移设计方法

• 静力分析 该理论认为:结构物所受到的地震作用,可以简化为作 用于结构的等效水平静力P,该等效水平静力的大小与 地震动的最大水平加速度有关。其大小等于结构重力荷 载W乘以地震系数k,即:
4. 实际状态中的应用ຫໍສະໝຸດ 现有研究现状的脱节• 动力分析
动力设计理论是通过计算获得地震过程中结 构反应随时间的变化的过程一时间历程 (time—history),即采用时程分析法。时程 分析方法是通过输入地震波,直接计算结构 的地震反应的分析方法。
动力理论不但考虑了地震动的持时,还更进 一步地考虑了地震动过程中反应谱所不能概 括的其它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