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节的习俗礼仪

合集下载

春节有哪些传统风俗

春节有哪些传统风俗

春节有哪些传统风俗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有许多与之相关的传统风俗。

1.贴春联:春节前后,在门口门楣上贴上一幅对联,寓意祈求来年的平安和吉祥。

2.放鞭炮:放鞭炮是驱邪驱灾的一种方式,也是庆祝新年的象征。

3.祭祖:春节期间,人们会在家中设立祭台,祭祀祖先,祈求祖灵保佑家庭平安、子孙兴旺。

4.走亲访友:春节期间,人们会沿袭着拜访亲朋好友的习俗,表达对祝福和问候。

5.吃团圆饭:春节的除夕夜,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象征家庭的团圆和幸福。

6.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春节期间常见的表演活动,具有驱邪避祸的寓意。

7.拜年:人们在春节期间互相拜年,给长辈送上祝福和红包,表示尊敬和感激。

8.放 lantern 目地填写的 lantern fly to the sky.
9.赏花灯: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挂上红灯笼和制作精美的花灯,增添节日的欢乐氛围。

10.送红包:春节期间,长辈会给晚辈以及孩子们发放红包,象征着祝福和财富的传递。

以上是春节期间常见的传统风俗,每一项都具有深厚的传统意义和文化内涵。

在春节来临之际,这些传统风俗都将成为人们庆祝新年、祈求吉祥与祈福的方式。

春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_春节风俗习惯

春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_春节风俗习惯

春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_春节风俗习惯新年为岁首,第一件事就是祭祀祖先,针对这一礼仪,有一些地方称之为“拜家堂”,因为祖宗是称为“家亲”而不是称为神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春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正月初一:拜年贺岁除夕前扫除干净屋子,大年初一不能动用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初一要跟长辈或者左邻右里拜年,一般不出远门去拜年。

除夕守岁后,初一早上人们开门互相道贺“新年好!平安吉祥”。

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

正月初二:回娘家这一天嫁出门的闺女要带着女婿一起走娘家,带的礼物要是成双成对的。

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时,还要再捎回去一部分。

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

正月初三:安睡迟起传统习俗中,大年初三被认为是老鼠嫁女儿的日子,所以到了晚上要早早休息,不能打扰到老鼠嫁女儿。

老鼠大有“谁不让我过好这一天,我让谁难受一整年”的味道,如果惊扰了老鼠嫁女儿,老鼠就要祸害这一家。

正月初四:迎灶王爷按照民间的说法,正月初四灶王爷要点查户口,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准备丰富的果品,焚香点烛并燃放鞭炮,以示恭迎。

陈竞表示,尽管民间很多说法没有依据,但其本身承载了人们祈福避祸的美好愿望,这也是其能一直传承下来的原因。

还要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打扫年货。

室内掸尘,屋内扫地,垃圾堆到院中准备“扔穷”。

正月初五:迎财神大年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

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

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

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出去。

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

正月初六:送穷初五刚把财神迎进门,初六就要送走穷神。

送穷神这一天,要在家里面进行大扫除,扫出来的垃圾,还有没用的破衣服等等要全部扔掉。

春节初一至十五习俗禁忌_春节从初一到十五的讲究忌讳

春节初一至十五习俗禁忌_春节从初一到十五的讲究忌讳

春节初一至十五习俗禁忌_春节从初一到十五的讲究忌讳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自古以来就有丰富的传统习俗礼仪。

但是随着经济环境、地缘环境、文化环境的不断改变,现在的春节习俗均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下面由百分网小编为你整理的春节初一十五禁忌,希望大家希望!春节初一十五禁忌初一:红包大年初一,人们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相互祝贺新年吉祥富贵,万事如意。

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

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初一黄历初一:宜祭祀、祈福、求嗣;忌嫁娶、迁移、动土、求医今天吉事:去庙宇祈福今天忌事:很忌讳动刀杀生,也不能扫地及用刀剪利器。

初二:回娘家初二,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

回家时要携带礼品,名为[带手]或[伴手]。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

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

大年初二,孩子们都会提着鲤鱼灯去讨个好意头。

大年初一为四时之始,人们以早为贵,早有所成,一切占先。

人们早起后,早鸣鞭炮,早开福门,早迎财喜神,早出门叩节拜年。

过了四始日,人们就不再讲究早字了,故有大年初一起五更,大年初二日头红的说话。

大年初二回娘家的习俗,提供了一个聚会的机会,让许久未见的姊妹们,得以叙叙旧、话话家常。

初二黄历初二:宜会友、解除、纳采、立约,交易;忌祭祀、出行、置产今天吉事:宜会友、解除、纳采、立约,交易今天忌事:忌祭祀、出行、置产今天忌事:作为雇员今天忌吃鸡,否则有流年想申请被炒之嫌初三:不出门年初三,通常不会外出拜年,因赤口,所以希望避免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若有亲朋好友尚未互相中国大陆的一些农村和城市,有大年初一至初三不动刀或剪刀的习俗。

春节的人情往来与社交礼仪

春节的人情往来与社交礼仪

春节的人情往来与社交礼仪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家庭团聚和亲朋好友相聚的时刻。

在节日期间,人们除了互相拜年、祝福,还会进行一系列的人情往来和社交活动。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注意人情往来与社交礼仪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春节期间的人情往来是为了表达对亲朋好友的关心和祝福。

在亲戚、朋友家中拜年时,我们要准备好红包和亲切的祝福语,向长辈或上级领导表示敬意。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礼物的选择,要根据对方的喜好和需求来挑选,以体现我们的关心和思考。

其次,春节期间的社交礼仪要注意细节和得体。

参加春节联欢晚会、饭局或聚会时,我们要注意穿着得体,不宜过于随意。

如果受邀出席他人家中的宴会,我们要注意言谈举止,尊重主人和其他客人,并且要遵循一些基本的餐桌礼仪,如不嚼声音大的食物、不大声喧哗等。

此外,春节期间的人情往来也是交流感情和加深友谊的好机会。

我们可以利用亲朋好友相聚的机会,聊天、分享生活中的点滴,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关系。

同时,也要注意尊重对方的个人空间和隐私,不要过分干涉或询问不合适的问题。

在春节期间,人们还会相互赠送礼物,这也是一种交流和表达心意的方式。

在选择礼物时,我们要根据受礼者的喜好和需求来挑选,不要只追求礼物的价格和外表。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礼物的包装和交接方式,尊重受礼者的感受,并且避免给对方带来不便。

最后,人情往来和社交礼仪的核心是真诚和尊重。

我们要真心对待亲朋好友,不要抱有功利心态,只是为了应酬而应酬。

同时,我们也要尊重对方的意愿和决定,不要强行干涉或诱导他人的选择。

总的来说,春节的人情往来与社交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们要注重与亲朋好友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用心去感受他人的情感和关怀。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春节的喜庆和温馨,增进彼此的感情,将这份团结与温暖传承下去。

拜年的礼仪注意事项有哪些

拜年的礼仪注意事项有哪些

拜年的礼仪注意事项有哪些在中国,拜年是春节期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习俗。

人们通常在新的一年里相互拜年,祝福对方健康快乐、五福临门。

当然,在拜年时也有一些礼仪方面的注意事项,下面我将详细介绍。

1.注意时间在春节期间,人们会熙熙攘攘的走亲访友,这也意味着很多人的时间都会比较紧张。

所以,在给别人拜年时要注意时间,不要在他们忙碌时前往拜访。

同时,也要注意对方的心情,如果他们不想打扰,就不要过多打扰他们。

2.注意穿着在走亲访友时,要注意穿着得体。

虽然不必穿得非常正式,但也不能太过随意。

对于家庭式的拜年,可以选择比较舒适的服装,但对于公司、单位等场合,还是尽量穿着正装,显得更加有礼貌。

3.注意礼品拜年时,最重要的就是礼物了。

选择礼品要考虑到对方的喜好和实用性。

不同的人选择的礼品也会有很大不同,年长的人经常会喜欢一些保健品,年轻人则可能更喜欢一些时尚的小饰品或美食等。

总之,礼品要精心准备,不必太贵重,但却要有心意。

4.注意拜访顺序在给人拜年时,还应该注意拜访的顺序,通常是先拜访年长的长辈或上级,然后才是晚辈或下属。

这是一种尊重的表现,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维护家庭或公司的和谐氛围。

5.注意谦虚谨慎在拜年时,也要注意言谈举止。

不要过于自大,也不要说一些不恰当的话。

不要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尽量避免争吵或引起不必要的争执,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能够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最后,要注意礼仪问题的准备。

在拜年前,要充分准备好礼品和祝福语,以便体现出自己的诚意和心意。

不要抱着花哨或不切实际的心态,而是要认真、谨慎地行事,以确保让对方感受到真诚和温暖。

在这里,我要祝福每个人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事业有成、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春节的走亲访友

春节的走亲访友

春节的走亲访友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家庭团圆的时刻。

每年农历正月,人们回到家中与亲人团聚,传统的走亲访友活动成为春节期间的一大亮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介绍春节走亲访友的习俗和意义。

一、春节走亲访友的习俗1. 亲戚团聚:春节期间,人们经常利用假期走亲访友,特别是拜访远方的亲戚。

这是传统习俗的一部分,也是对亲情的珍视与尊重的表达。

2. 红包交换:在走亲访友过程中,长辈通常会给晚辈压岁钱,以示祝福与关爱。

这种传统习俗象征着长辈们的祝福与期望,也让晚辈感受到家人的温暖与关怀。

3. 传统活动:走亲访友时,人们还会一起做一些传统的活动,如贴春联、燃放鞭炮、拜年等。

这些习俗寓意着迎接新年的吉祥与热闹。

二、春节走亲访友的意义1. 传承家族情谊:春节走亲访友是家庭成员之间传承家族情谊的重要方式。

通过互相走动,亲朋好友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家族的凝聚力得到增强。

2. 增进友谊:除了家族内部,春节期间的走亲访友也促进了友谊的发展。

人们可以邀请好友互相拜访,分享彼此的生活和喜悦,进一步增进情感联系。

3. 探访尊长:通过走亲访友,人们有机会探望长辈,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和关怀。

这对于年长的亲人来说,是个温情的时刻,也是晚辈表达孝心的机会。

4. 社会交流:春节期间,人们的活动范围扩大,增加了与社会的交流机会。

通过走亲访友,人们可以结识新的朋友,扩展社交圈子,加深相互的了解。

5. 祝福与吉祥:走亲访友不仅仅是见面问候,更是对对方的祝福和祝愿。

通过亲自前往、互赠礼物,人们亲身体验到了团圆和欢乐,带来了吉祥与快乐。

三、走亲访友的注意事项1. 提前联系:走亲访友前应提前与对方联系,确保对方方便接待。

合理安排行程,以免给对方带来不便。

2. 注意礼仪:在亲戚或朋友家中,要注意礼貌和谦逊,遵循一些基本的礼仪规范,如不要吵闹、不要随便触碰对方的贵重物品等。

3. 尊重习俗:不同地方可能有不同的习俗,走亲访友时应尊重当地的风俗,避免冒犯他人。

亲戚拜访春节期间传统的家庭礼仪习俗

亲戚拜访春节期间传统的家庭礼仪习俗

亲戚拜访春节期间传统的家庭礼仪习俗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家庭团聚的时刻。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亲戚们互相拜访,传统的家庭礼仪习俗成为了大家共同遵守的规矩。

以下是春节期间拜访亲戚时应注意的传统礼仪习俗。

一、提前致电预约在拜访亲戚之前,应提前致电预约确保亲戚是否方便接纳。

这一点体现了对亲戚家庭日常生活的尊重,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尴尬。

在致电预约时,要热情友好地与对方交流,询问是否需要添置礼品或其他所需物品,体现关怀与细心。

二、携带礼品在中国文化中,拜访亲戚必须携带礼品,以表达对亲戚的敬意。

传统的春节礼品包括水果、糖果、茶叶、酒品等。

此外,红包也是拜访长辈时常见的礼品形式。

在选择礼物时,要考虑对方的喜好和身体健康状况,避免给予不适当或不合适的礼品。

三、恭敬问候拜访亲戚时,要以恭敬的态度向长辈问候。

在进入亲戚家时,应先行敲门并且等待开门,然后礼貌地送上问候。

在问候时,要用温和的语气表达新春的美好祝福,并且尊称对方的称谓。

太阳慈祥洒满人间,愿长辈的身体健康、幸福安康。

四、陪伴长辈拜访亲戚时,要尊重长辈的意愿,主动陪伴他们聊天、听他们讲述过去的故事和家族的传统故事。

这不仅可以增进亲戚之间的感情,还可以让年长的家人感受到温暖。

此外,要主动帮助长辈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例如帮助倒茶、整理房间等。

五、尊重家居习俗在亲戚家中,要尊重家居习俗。

例如,不在床上坐卧,避免碰触或乱动亲戚家中的物品。

要保持安静,尽量避免产生噪音。

如果亲戚有自己特定的用餐规则或习惯,要遵守并尊重他们的饮食习惯。

六、告别时恭送在结束拜访时,要恭敬地向长辈告别。

如果长辈给予了红包,要谢过长辈,并且不打开红包,保持其完整。

告别时,要表达对长辈的感谢与敬意,并且表达下次再来拜访的愿望。

总言之,拜访亲戚是春节期间传统的家庭礼仪习俗之一。

在拜访时,要尊重亲戚家中的规矩和习俗,以礼待人,恭敬有礼。

通过传统的家庭礼仪习俗,我们不仅可以拉近亲情的距离,增强彼此间的感情,还能够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的文化传统。

中国春节习俗大全

中国春节习俗大全

中国春节习俗大全中国春节习俗1小年(北方小年腊月二十三,南方小年腊月二十四) 祭灶(又称祭旺火)趣闻灶糖2腊月二十四扫尘史料3腊月二十五做豆腐接玉皇赶乱岁照田蚕千灯节4腊月二十六5腊月二十七6腊月二十八7腊月二十九祭祖小除夕8腊月三十除夕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正月初一首尾相连。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

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迎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跳钟馗、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贴门神中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

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门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

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

唐代以后,又有画钟馗故里赐福镇宅圣君钟馗门神,猛将秦琼、尉迟敬德(尉迟恭)二人像为门神的,还有画关羽、张飞像为门神的。

门神像左右户各一张,后代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

门神分三类:第一类是大门门神,多贴在车门或整间大门上,高约四五尺,宽约二三尺。

第二类是街门门神,多贴小街门上,高约二尺,宽约一尺。

这两种门神都是一黑脸一白脸两位尊神。

白左黑右,白善易,黑狞恶,各手执槊钺。

第三类是屋门门神,较街门门神稍小有限,也是黑白二神,但也有黑白二神是坐象的。

屋门最多是贴麒麟送子象,两个敷粉涂脂梳太子冠的娃娃,各乘麒麟。

这种门神,本应贴在新结婚的屋门上,以取吉利的意思,后来也就作普通街门的新年点缀品了。

贴春联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而得名。

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所以才有那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

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最后简化为直接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

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发展为春联。

传统节日礼仪

传统节日礼仪

传统节日礼仪
传统节日礼仪是指在传统节日中应该遵循的礼仪和习俗规范。

不同的
传统节日有不同的礼仪,以下是几个传统节日的礼仪: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新年的开始。

在春节
期间,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传统活动,如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
吃年夜饭、拜年等。

在拜年时,人们会互相拜年,祝福对方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等。

同时,也要注意保持环境整洁、卫生,不要乱扔垃圾,
文明游玩。

清明节:清明节是祭祀祖先和扫墓的节日,也是缅怀逝去亲人的时刻。

在清明节期间,人们会前往墓地或骨灰堂,为逝去的亲人扫墓、献花、烧纸钱等。

扫墓时要保持肃穆,不要大声喧哗或嬉笑怒骂,以免打扰
逝者的安宁。

端午节: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是吃粽子和赛龙舟的节日。


端午节期间,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挂艾叶、饮雄黄酒等。

在包粽
子时,要注意粽叶的清洁卫生,糯米要浸泡好再包,以免粽子煮不熟
或煮过头。

在赛龙舟时,要遵守比赛规则,注意安全。

中秋节:中秋节是赏月、吃月饼、敬月的节日。

在中秋节期间,人们
会赏月、吃月饼、敬月神等。

在赏月时,要注意保持环境安静,不要
大声喧哗或嬉笑怒骂。

在吃月饼时,要记得礼尚往来,把月饼分给亲
朋好友吃。

此外,还有重阳节、腊八节、小年等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
的礼仪和习俗。

在庆祝传统节日时,应该尊重传统、遵守礼仪、尊重
逝去先人、关爱家人和朋友,保持文明、和谐的氛围。

同时,也要注意环境卫生和安全,不要乱扔垃圾、随意燃放烟花爆竹等行为。

春节期间的祭拜祖先与尊长礼仪

春节期间的祭拜祖先与尊长礼仪

春节期间的祭拜祖先与尊长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祭拜祖先与尊长礼仪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其在春节期间更是备受重视。

这一传统习俗不仅是对先人的尊重和纪念,也是一种传承文化、弘扬家族美德的方式。

在这篇文章中,将通过分析具体的操作方法来探讨春节期间的祭拜祖先与尊长礼仪,展示其背后蕴含的意义以及如何在实践中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首先,春节期间祭拜祖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仪式。

家庭成员会在祭祀桌前摆上各种祭品,如鲜花、水果、糖果、酒等,然后依次向先祖行拜礼。

这个过程既是对祖先的怀念和感恩,也是传承家族文化的一种方式。

比如,在吉林省的一些地方,人们会在祭拜祖先时唱起祭文,表达对祖先的崇敬和祈福之情。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还可以传承和弘扬家族的美德和传统。

其次,尊长礼仪也是春节期间的重要习俗之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长礼仪是表达对长辈敬意的一种方式,是传统的礼仪文化的具体体现。

比如,在湖南一些地方,人们在春节期间会穿着整洁的衣服,向长辈行三跪九叩的大礼,表达对长辈的尊重和敬意。

这种礼仪不仅可以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还可以传承和弘扬尊长的美德和家庭的传统。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春节期间的祭拜祖先与尊长礼仪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家庭和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石。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细致地准备祭品和虔诚地祭拜祖先,表达我们对先人的敬仰和感恩之情;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行三跪九叩的尊长礼仪,传承和发扬家族的美德和传统。

这样不仅可以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更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

愿我们能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传承弘扬传统美德,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南方春节的十大风俗

南方春节的十大风俗

南方春节的十大风俗1、习俗:开春拜财神:在年初的第1个夜晚,一般都要家家户户拜财神,祈求新春佳节,吉祥如意,家庭和睦,财源滚滚。

因为在南方的习俗中,财神受到了极大的尊重,把他当成了家庭的主宰,相信他可以避免贫苦、夭折、败亡之灾,带来财源滚滚、万事如意,使家庭过上安康、富足的新年。

2、习俗:祭老未:一般在年初,南方各地都有将尘封已久的遗物祭拜祭老未活动,以示向祖先表示尊敬,以及祈求新年衣食傍财源滚滚。

祭老未仪式中,通常要把米酒、新衣、忠告书摆放在神龛里,然后进行磕头礼、春联挂撒米、剪纸纪念,以表达对祖先的缅怀之情,祈求新春福祉。

3、习俗:挂对联:狂欢的年度里,红彤彤的对联和春联在南方到处可见,是挂起的热闹,古代的村庄里,人们就把大年初一的祈福词牌,称作“春联”。

春联在家里挂,似乎就能把欢乐的气氛聚集起来,今年的好日子也就这样来临了。

4、习俗:佩带红花:南方地区有佩带红花迎接新春、守岁、祭年的习俗,这种行为可以起到守岁、祝福新年新春、婚假等作用,既具有宗教的文化内涵,又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特征,为新春带来欢乐、喜庆的气氛。

5、习俗:让灯:让灯是新春伊始时一个最流行的习俗,南方里很多地方都有这个习俗,这种习俗寓意着人们对新年的期许。

新春之际,人们将灯提到楼上拜财神,意思是祈求太阳由东升起,增进来年丰收,让新春更加灿烂。

6、习俗:拜年:有句话叫做“新年看老友”,拜年就是一个古老而有礼仪的传统,拜年能够让众人倍感亲切,是南方春节的一种浓厚的习俗,它有起源于古代的新年祭祀的活动,延续到现代,成为春节的又一重要的仪式。

7、习俗:张灯结彩:张灯结彩是新春伊始时最流行的习俗,南方各地经常有一个传统,要把家里灯都装点红色、绿色白色的彩灯,然后把它们挂在门口、窗口和屋檐上,这可以吸引压倒性的客流,增加家里本人的节日气氛。

8、习俗:敲锣打鼓:南方春节中还有传统的敲锣打鼓活动,以庆祝新春伊始、为来年守岁、迎接新春殷殷祝福。

春节有哪些传统的礼仪习俗_春节

春节有哪些传统的礼仪习俗_春节

春节有哪些传统的礼仪习俗春节是我们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亲朋好友交流感情的最佳时期,您知道过年有什么礼仪吗,有什么要注意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春节的传统礼仪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春节传统礼仪到底该怎么拜年?提到拜年,有人握手,有人拥抱。

其实,应该双手抱拳“作揖”。

这个动作平时不常做,但是在春节期间,就有特别喜庆的寓意。

向人们作揖拜年并不奇怪,也不做作,反而能过显示你对对方的重视!说明你这个人不随意!但是,怎样的动作才标准呢?标准的男子姿势是右手成拳,左手包住,因为右手是攻击手,包住要以示善意;女子则相反,但不抱拳,只压手。

这和自古"男左女右"传统一脉相承。

如左右手弄反的话,那可是哀拳,报丧、求饶才用噢!送红包有讲究送红包有什么讲究呢?除了数额要吉利之外,其实包装也很重要!首先,当然不能让“钞票”裸奔啦!过去见过有人直接塞钱的,这样做不仅显得不重视,而且这不是明摆着显摆自己是土豪吗?!其次,如果封的是百元大钞,最好选用大一点的红包,不要让钞票在里面折叠。

想象一下,对方收到平整的钞票,一定会觉得心情更好——更能记住这个封红包的人!吃顿礼貌、吉祥的年夜饭一家人团圆,开开心心围着吃顿年夜饭,这个时候,如果表现得不好,可能会给人留下坏印象哦!吃饭不能吧唧嘴、吃饭时捧起碗是最基本的礼节。

此外,晚辈还得记得帮长辈和小朋友舀汤、盛饭、夹菜。

年夜饭里的鱼,一定要留下头和尾,寓意新的一年有头有尾。

同是,吃完一面鱼,记得不能说“翻”过来,要用“顺”字。

年夜饭上不要急着敬酒,要等大家喝完汤,稍微吃了点东西,垫垫胃之后再敬酒。

而且要从长辈敬起。

切记,过年喝酒不拼酒,图个吉利,不贪杯!为长辈守岁估计好多人现在都搞不懂“守岁”是为了什么?守岁=熬夜?这个理解太肤浅!其实,守岁是为年事已高的父母长辈增福延寿。

初一五更十分(即3—5点/10分),守岁完毕,晚辈应向长辈磕头三次后,才能得到压岁钱哦——都磕头了,长辈怎么会不喜欢呢?不过要提醒各位,广西似乎很少磕头的习俗,如果长辈接受不了这样的大礼,可以鞠躬作揖哦——心意是最重要的!送礼要用吉称过年走亲访友,手上总得带点儿礼物。

中国春节习俗大全

中国春节习俗大全

中国春节习俗大全中国春节习俗1小年(北方小年腊月二十三,南方小年腊月二十四) 祭灶(又称祭旺火)趣闻灶糖2腊月二十四扫尘史料3腊月二十五做豆腐接玉皇赶乱岁照田蚕千灯节4腊月二十六5腊月二十七6腊月二十八7腊月二十九祭祖小除夕8腊月三十除夕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正月初一首尾相连。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

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迎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跳钟馗、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贴门神中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

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门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

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

唐代以后,又有画钟馗故里赐福镇宅圣君钟馗门神,猛将秦琼、尉迟敬德(尉迟恭)二人像为门神的,还有画关羽、张飞像为门神的。

门神像左右户各一张,后代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

门神分三类:第一类是大门门神,多贴在车门或整间大门上,高约四五尺,宽约二三尺。

第二类是街门门神,多贴小街门上,高约二尺,宽约一尺。

这两种门神都是一黑脸一白脸两位尊神。

白左黑右,白善易,黑狞恶,各手执槊钺。

第三类是屋门门神,较街门门神稍小有限,也是黑白二神,但也有黑白二神是坐象的。

屋门最多是贴麒麟送子象,两个敷粉涂脂梳太子冠的娃娃,各乘麒麟。

这种门神,本应贴在新结婚的屋门上,以取吉利的意思,后来也就作普通街门的新年点缀品了。

贴春联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而得名。

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所以才有那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

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最后简化为直接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

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发展为春联。

春节习俗走亲访友与邀请贵客的传统礼仪

春节习俗走亲访友与邀请贵客的传统礼仪

春节习俗走亲访友与邀请贵客的传统礼仪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春节习俗一直是人们重要的节庆活动之一。

其中,走亲访友与邀请贵客是彼此互相祝福、表达友好的重要方式。

本文将就春节习俗走亲访友和邀请贵客的传统礼仪展开论述,以期了解相关的行为规范和文化内涵。

一、春节走亲访友的意义春节期间,中国人以走亲访友的方式表达对亲友的美好祝愿。

这既是传统习俗的延续,也是密切亲情关系和维系友谊的方式之一。

1. 增进亲情关系春节期间,人们利用空闲时间,走出家门,亲自拜访亲朋好友,以表达对彼此关心和祝福的心意。

通过亲自走访,人们有机会共同回忆过去的时光,通过故事和经历加深彼此的了解,进一步增进亲情关系。

2. 维系友谊除了亲人,春节走亲访友也包括拜访朋友和同事。

这是人们利用春节这个特殊时节,表达对友谊的珍视和祝福。

由此,友情得以得到进一步巩固,相互的信任和理解也得到加强。

二、春节走亲访友的传统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春节走亲访友具有丰富的礼仪内涵。

这些传统礼仪的遵循,不仅是对长辈的尊重,也彰显了个人修养和家庭教养。

1. 穿着讲究在春节期间,人们往往会穿上新衣服去走访亲友,以表达喜庆之意。

尤其是对于孩子们来说,家长通常会为他们精心选购全新的装束,以示为春节增添欢乐的氛围。

2. 握手问好走进亲友家门时,首先要礼貌地向亲友问好。

这可以通过握手、拱手、行礼等方式进行,体现出自己的尊重和敬意。

同时,还可以通过问候表达对亲友的关心,例如:“新年好!”、“身体健康吗?”等。

3. 递拜年贺卡在拜访时,人们通常会携带精心准备的贺年卡或红包,以送给亲友作为祝福和礼物。

递交贺卡时要双手递出,表示祝福的真诚和敬重。

同样,收到贺年卡的一方也要客气地表达谢意,以示双方的亲近和友好。

4. 祝福话语春节拜访时,人们常常会用寄托美好祝愿的话语表达自己的心意。

这些祝福话语可以是对家庭幸福的祝福,也可以是对事业发展、学业顺利等方面的祝愿。

通过祝福话语,人们传递了对亲友未来的期许和祝愿。

春节送礼习俗与禁忌有哪些

春节送礼习俗与禁忌有哪些

春节送礼习俗与禁忌有哪些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年味最浓郁的时节。

在这个传统节日里,走亲访友、互送礼品是必不可少的一种习俗。

然而,在赠送礼品的时候,也需要遵循着一定的礼仪,并注意一些送礼禁忌。

本篇文章就来详细介绍一下春节送礼的习俗和禁忌。

一、春节送礼的习俗1.拜年赠礼“年”是“家”,表示着彼此相互关心和问候。

春节期间,拜访亲朋好友,赠送礼品是常见习俗,直接表达着自己的祝福和关怀。

2.送“岁岁平安”红包春节期间,亲戚之间互赠红包,寓意着送出好运。

另一方面,红包也是表示祝福和关爱的一种方式。

从小到大,我们都非常期待春节时期的红包。

3.送年糕年糕是春节的特色食品,寓意着“连年高升”。

在赠送年糕时,也需要注意色彩和数量的含义。

例如,多数情况下春节赠送的年糕是六个,代表“吉祥如意”。

4.送橘子“橘”和“吉”的发音相似,因此送橘子也是寓意着好运和吉祥的一种方式。

在选择橘子的数量时,需要注意奇数或偶数的含义。

例如,送橘子的数量多为一个、三个、五个等奇数个,不要送偶数。

5.送礼盒现代的春节礼品都会有礼盒的搭配,相对传统的礼品,礼盒显得更加高端、富有品质感。

春节送礼盒的数量也需要注意,多送一些,可以表示对彼此之间亲密关系的认可。

二、春节送礼的禁忌除了遵循着正常的送礼礼仪外,也需要注意一些不当的礼品和送礼禁忌,以免出现尴尬和冒犯。

1.送破财物品花钱不多,或者以特别便宜低廉的物品来送礼,会让人觉得吝啬或不尊重。

反而更好的是有思想的礼品,或是切实相符合对方需求与品味的礼物,才会让接受礼物的人感到温暖。

2.送皮具类礼物在华人的传统文化中,皮具代表着分离和分别,因此送皮具类礼物可能会有误解。

因此,如果你不想因为礼品而引起误解,就不要送这类礼物。

3.送指甲刀送指甲刀代表了“断情绝爱”,是一个非常不好的礼物。

香烟、酒精、医疗大类也是不适合赠送的。

4.送猫类礼物因为猫咪的名字与“怨”谐音,因此如果送猫类礼物有悖于清新、欢乐的节日氛围。

春节习俗及禁忌大全

春节习俗及禁忌大全

春节习俗及禁忌大全春节习俗:腊八节腊八节,俗称“腊八”,是指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这一天。

腊八节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因相传这一天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佛陀耶菩提下成道并创立佛教的日子即农历十二月初八,故又被称为“佛成道节”。

在中国,有腊八节喝腊八粥、泡腊八蒜的习俗,河南等地,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

关于腊八粥的内容和做法,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腊八粥》说:“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物,合水煮熟,外用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白糖、红糖,琐琐葡萄等,以作点染。

春节习俗:祭灶神(腊月二十三)祭灶: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又称:小年春节习俗之祭灶——中国传统习俗。

民谚曰:“二十三,祭灶关。

”旧俗农历腊月二十三为祭祀灶神的日子。

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

两旁贴上“上祭灶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

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

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

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

接灶一般在除夕,仪式要简单得多,到时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冀中地区的祭灶活动:当地人祭灶,又称“送灶王爷上天”。

一般为,腊月二十三日,晚饭后,家庭主妇先给灶王爷上香,摆供品,如花糕、糖瓜等,备红枣及杂粮,为谒见玉帝礼品,另供草料和清水,为灶君喂马饮马之用。

夜深人静,把灶君像轻轻取下,和黄表纸与纸钱在大门口烧之,主妇带全家再次祷告,“上天言好事,回宫见吉祥”。

请灶君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说好话。

春节的传统礼仪与尊老敬老

春节的传统礼仪与尊老敬老

春节的传统礼仪与尊老敬老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不仅是家庭团圆的时刻,也是传统礼仪和尊老敬老的体现。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人们通过一系列的传统礼仪来表达对长辈的敬意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同时也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一、拜年祭祖在春节期间,拜年祭祖是人们传统的礼仪之一。

这一传统习俗表达了人们对祖先的尊重和感恩之情。

家庭成员会齐聚一堂,整理祖先牌位,摆设鲜花和香烛,通过燃烧纸钱、祷告等方式向祖先表达对他们的思念之情。

这一仪式不仅让人们感受到家族的凝聚力,更加强了对祖辈的敬意。

二、给长辈拜年在春节期间,孩子们会主动给长辈拜年,这是一种表达尊敬和祝福的方式。

一般而言,孩子们会先行拜年,将自己准备好的贺年卡或红包递给长辈,并恭敬地说上几句祝福的话语。

这种行为传承了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同时也传达了对亲人的深深祝福与关怀。

三、走亲访友春节期间,人们通常会利用休假的时间,走亲访友,互相拜年。

在这个过程中,尊老敬老的表达也不可或缺。

当走访到年长的亲友家时,人们通常会表达对长辈的尊敬,如给长辈敬茶、赠送礼物等。

这种方式既体现了传统礼仪,又展现了尊老敬老的品德,让人们感受到家庭和睦与传统文化的底蕴。

四、红包与压岁钱在春节期间,长辈通常会给晚辈发放红包或压岁钱,这是一种表达祝福和关爱的方式。

红包是一种传统的福利形式,象征着吉祥和好运。

虽然金额可能不多,但红包传达了长辈对晚辈的祝福和期望。

尊老敬老的传统思想将通过这种方式代代相传,也加深了家庭成员间的感情。

五、民俗活动与文化表演春节期间,各地都会展开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和文化表演,这些活动中也体现了尊老敬老的精神。

例如,舞龙舞狮表演中,老人扮演重要的角色,既展示了他们的体力和智慧,也彰显了对老年人的尊重。

此外,各种传统节目和传统技艺的展示,也让人们更加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

在春节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传统礼仪和尊老敬老的精神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拜年祭祖、给长辈拜年、走亲访友、发放红包与压岁钱以及民俗活动与文化表演等方式,人们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尊老敬老传统,也加深了家庭成员间的感情。

中国传统节日的传统习俗与传统礼仪

中国传统节日的传统习俗与传统礼仪

中国传统节日的传统习俗与传统礼仪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

这些传统节日不仅有独特的庆祝活动,还有丰富的传统习俗和礼仪。

这些习俗和礼仪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与礼仪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比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贴春联、贴窗花和放鞭炮。

贴春联是一种用红纸写有吉祥寓意的对联,人们会将其贴在门上或墙上,以祈求来年的好运。

贴窗花则是用红纸剪成各种形状的花朵,人们将其贴在窗户上,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氛围。

放鞭炮则是为了驱邪辟邪,人们相信鞭炮的声音可以驱走不祥之气。

除了春节,中国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独特的习俗和礼仪。

例如,在清明节期间,人们会扫墓祭祖。

这是一种表达对逝去亲人的尊重和怀念的方式。

人们会整理墓地,烧香祭拜,并在墓前摆放食物和酒水,以供祖先享用。

这种祭祀仪式体现了中国人对家族和亲情的重视。

在端午节,人们会划龙舟、吃粽子和挂艾草。

划龙舟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人们相信划龙舟可以驱邪避灾。

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食物,粽子是用糯米和各种馅料包裹在竹叶中蒸煮而成,象征着团圆和祈福。

挂艾草则是为了驱邪辟邪,人们相信艾草可以驱除疫病和邪恶。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团圆节日之一。

在中秋节晚上,人们会赏月、吃月饼和猜灯谜。

赏月是中秋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人们会在户外或阳台上观赏明亮的月亮,并品味月光的美好。

吃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月饼是一种圆形的糕点,象征着团圆和祈福。

猜灯谜是一种娱乐活动,人们会在灯谜上写上谜底,然后挂在灯笼上,让别人猜谜底,增加节日的趣味性。

除了这些传统节日,中国还有许多其他有趣的节日,如元宵节、重阳节等。

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独特的习俗和礼仪,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这些传统习俗和礼仪不仅是一种庆祝活动,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身份认同。

春节的禁忌习俗与忌讳

春节的禁忌习俗与忌讳

春节的禁忌习俗与忌讳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对于中国人来说意义非凡。

为期15天的春节庆祝活动贯穿全国各地,其中包含着许多禁忌习俗和忌讳。

这些禁忌习俗和忌讳主要来自于民间传说、历史事件以及宗教信仰等多方面因素。

在庆祝春节的过程中,必须要谨慎遵守这些规定,以示尊重和礼仪。

接下来我们将会详细介绍春节期间的禁忌习俗和忌讳。

一、禁忌习俗1. 禁止讲究头发和衣服在春节期间,人们应该尽量避免理发和洗头,因为“发”与“发财”谐音,如果剪掉头发会给财务上带来压力。

换新衣服或鞋子也是不被允许的,因为不吉利的事情通常是与“新”有关的。

2. 禁止借钱和还债春节期间是不要借钱和还债的时候,这是因为“借”与“负债”谐音,如果在春节期间借钱或者还债会给人带来经济压力和不吉利的财务状况。

3. 禁止破坏东西在春节期间,人们应该严格遵守不破坏或断裂物品的禁忌习俗。

这是因为破损和断裂的事物代表着破裂和分离,它们与春节所传达的团聚和平安的意义背道而驰。

4. 禁止忌口和争吵在春节期间,人们应该避免使用不吉利或伤人的言语,比如“死”、“病”、“穷”等词语,以免给别人带来不祥的预兆。

此外,争吵和争斗也是不允许的,因为这些行为会破坏春节的和平氛围。

5. 禁止提前收拾年货在春节之前,人们会准备大量的年货,但收拾年货应该要在春节结束之后再进行。

因为“年货”与“年货”的谐音非常相近,收拾年货意味着赶走财神的到来。

因此,除非特殊情况,一般来说不应该提前收拾年货。

二、忌讳1. 忌讳祭祖迟到或者早退春节期间,人们会去祭拜祖先。

如果你有祖先的话,祭祀仪式的过程中不可迟到或早退。

因为这是对祖先的不敬,也会遭到违禁之神的惩罚。

2. 忌讳全家人一起上坟在春节期间,如果要去墓地祭奠先人,不要全家一起出行。

这是因为在年初一和年初二,阴气最重,此时出行易发生意外。

此外,在春节期间也应该避免纪念刚刚去世的先人,以免破坏团圆的气氛。

3. 忌讳独自开灯在家里的时候,避免独自开灯。

中国春节拜年的基本礼仪

中国春节拜年的基本礼仪

中国春节拜年的根本礼仪春节拜年根本礼仪1在拜年的时间上选择要妥当如有必要,可先向主人报信,防止空跑一次,如不准备吃饭,最正确时间是上午九时至十一时之间。

过早,可能人家还未起床,节日都要休息的习惯;太迟,正适人家吃饭,不方便。

下午应以三时至五时之间为宜。

2春节拜年要注意衣着整洁干干净净过节日,穿衣和打扮要整洁、大方,适当穿上一些好衣服,给人一种节日的美感。

要讲究称呼的标准化:到别人家拜年,尤其到亲戚家拜年,要事先对可能碰到的长辈、同辈的称呼有所了解,以免出现为难的场面,使人感到不够礼貌。

3“吉利话〞要说得适宜对不同的人,应有不同的祝贺语。

交谈时,要拣双方愉快的话题,不要扯到悲哀伤感的事情上,不要高谈阔论,不要信口开河,不要过分剧烈地争论问题,要在轻松愉快、亲切自然的气氛中,把道喜贺新的真情实意表露出来。

4拜年时接物要有礼貌主人送茶,要起身双手接住,并道谢。

主人招待食品,可先让给小孩,然后自己取少量受用。

5拜年时欢闹要有节制掌握适度。

不宜大声喧闹,不宜通宵达旦,以免影响邻舍,阻碍别人休息。

拜年结束时,要表示谢意,邀请人家回访。

对主人的盛情款待,要赞美几句。

临分手时,可发出邀请,表示回报的意思。

拜年的礼仪常识年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中国人自明清起始,对拜年礼仪定下了不成文的规矩,有着一定的次序:首拜天地神祗,次拜祖先真影,再拜高堂尊长,最后全家按辈份次序互拜。

对尊长要行大礼,对孩童要给赏赐。

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拜亲朋也讲究次序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等,直至十六日。

这种习俗早在宋朝时就已流行。

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春节的习俗礼仪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春节的习俗礼仪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范文,网,礼仪,习俗,春节,关于,,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节日礼仪中查看更多范文。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俗称“过年”。

这是我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古代的春节叫“元日”、“元旦”、“新年”。

辛亥革命后,才将农历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漫长的历史岁月使年俗活动内容变得异常丰富多彩。

其中,那些敬天祭神的迷信内容,已逐渐被淘汰,而那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内容,像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习俗至今仍然盛行。

用红纸写春联始于明朝。

年画源于唐朝的门神,它和燃爆竹一样,在古代都是用来驱鬼避邪的,现在却成了专为增加喜庆气氛的习俗了。

贴“福”字在宋朝以前就有了,人们把
写在红方纸上的“福”字,故意倒贴在门、窗、家具上,取其“福到(倒)了”之意。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这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

除夕晚上,一家老小熬年守岁,共享天伦之乐,这是炎黄子孙至今仍很重视的年俗。

等第一声鸡啼之后,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家拜年,相互道贺祝福,祭祖等活动。

从初一到十五,人们一直沉浸在欢乐、祥和、文明的节日气氛中。

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

谢谢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