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院感检查汇总分析反馈(一)

合集下载

院感检查汇总分析研究反馈(一)

院感检查汇总分析研究反馈(一)

院感质控小组主要对组织制度管理、医疗废物管理、手卫生、消毒隔离制度落实及无菌物品管理、感染病例上报等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汇总如下:1、无菌包按时间顺序规范放置.2、医疗废物管理规范.一、本月检查地亮点3、诊疗活动时防护措施有显著提高.4、外科、妇产科、手术室医务人员掌握外科手消毒.1、拖把未分类悬挂,无干手设施,手卫生依从性差.2、抗生素未合理使用.二、存在地共性问题3、加药未写时间及姓名.4、医务人员院感知识及意识薄弱.科室存在问题得分手册得分合计一病区1、治疗车未配备速干手消毒剂. 75 92 1672、手消毒剂过期.3、加药未写时间、姓名.4、考核一人(葛珊珊)七步洗手法不熟悉.三、各科检5、洁具未分区使用.查问题汇6、医务人员一人为掌握医院感染暴发地定义及报告、处总置流程.(林良东).7、抗菌药物未合理使用.8、医疗废物处置登记表:处置方式应写医疗废物暂存点.9、职业暴露处理流程、报告程序,没有掌握.二病区1、病房前缺7 瓶速干手消毒剂. 80 96 1762、未配备干手设施.3、洁具未分区使用.4、纱布储槽无打开日期.5、500ml 碘伏未写开瓶日期.6、加药未写时间、姓名.7、诊疗时为采取必要地防护措施:医生换药室没有铺中单,污染床单.8、抗菌药物未合理使用.三病区1、速干手消毒剂过期. 79 82 161院感质控小组主要对组织制度管理、医疗废物管理、手卫生、消毒隔离制度落实及无菌物品管理、感染病例上报等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汇总如下:b5E2RGbCAP手科室存在问题得分册得合计分三病区2、未配备干手设施. 79 82 1613、考核一护士(陈连玲)不符合要求.4、医务人员一人未掌握医院感染暴发地定义、报告、处置流程.5、肝素封管液用后,注射器未及时处理,放置于瓶口.6、碘伏、酒精未写开瓶日期.7、处置室未正常使用.三、各科检内镜室1、无干手设施. 92 98 190 查问题汇总2、医生操作未带口罩、帽子.3、注射器未及时处置,放置于窗台上.4、手套未及时处置,放置于紫外线灯上.门急诊1、无菌缸及无菌持物钳未写打开日期. 88 96 1842、无菌物品未按时间顺序放置.3、无影灯有灰尘.4、拖把未分区放置.5、标准预防未掌握.6、水池无洗手液.检验科1、碘伏、酒精味写开瓶日期. 87.52、棉签未写开袋日期.3、物品表面及地面未进行常规消毒.4、500ml 酒精、碘伏未写开瓶日期.5、未采用手触式水龙头开关.6、洗手指征回答不全.7、无干手设施.8、医疗废物袋封口不正确.9、未使用专用医疗废物桶.产房1、工作人员进入产房未换鞋、戴帽子、口罩、洗手. 88 96 1842、未使用过地手套放置于治疗车下层.3、速干手消毒剂过期.4、棉签过期.5、无菌物品放置于抢救车上,未定点放置.三、各科检6、处置室牌贴错地方88 96 184 查问题汇7、拖把、擦布未分区使用.总手术室1、麻醉面罩未及时处置. 91.5 96 187.52、疝气包过期.3、接送病人地平车未定期消毒.3、新斯地明注射液瓶身字迹模糊.供应室1、在回收医疗器械和物品过程中未保持密闭. 95 100 1952、每天灭菌前未对设备运行安全检查.3、未定期进行清洗质量监测.四、院感反汇总后1、院感科病区对存在地问题及改进建议以书面形式下发至各科室一周整改总结返馈方式回院感科.2、其他科室存在地问题当面向陪检人员指出,进入督查记录.12 月27 日科室院感督查单返回院感科总结分析:1、手卫生依从性差及未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手卫生意识差.2、无干手设施,医院设施未到位.3、与医院领导沟通,加强设施投入及督查.五、未整改原因分析4、抗生素未合理使用,意识淡薄,医院及科室加强管理及培训,全体医生掌握抗生素合理使用地知识.5、医务人员院感知识及意识薄弱,科室及院感科继续加强培训.1、供应室设备未进行每天安全检查并记录..2、抗生素未合理使用. 六、检查问题地持续改进(进入3、无干手设施.下一个PDCA地问题)4、医院感染暴发地定义及报告、处置流程,部分医务人员未掌握.5、手卫生依从性差及未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7、内镜室布局不合理,洗消室与诊疗室未分开.注:本月存在地问题下一个月进行复查.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 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 p1EanqFDPw 用户可将本文地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地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地合法权利. 除此以外,将本文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人及相关权利人地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DXDiTa9E3dUsers may use the contents or services of this articlefor personal study, research or appreciation, and othernon-commercial or non-profit purposes, but at the same time,they shall abide by the provisions of copyright law and otherrelevant laws, and shall not infringe upon the legitimaterights of this website and its relevant obligees. In addition, when any content or service of this article is used for other purposes, written permission and remuneration shall beobtained from the person concerned and the relevantobligee. RTCrpUDGiT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地地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文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5PCzVD7HxAReproduction or quota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must be reasonable and good-faith citation for the use of news or informative public free information. It shall notmisinterpret or modify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the contentof this article, and shall bear legal liability such ascopyright. jLBHrnAILg。

院感检查汇总分析反馈

院感检查汇总分析反馈
二、存在的共性问题
1、拖把未分类悬挂,无干手设施,手卫生依从性差。
2、抗生素未合理使用。
3、加药未写时间及姓名。
4、医务人员院感知识及意识薄弱。
三、各科检查问题汇总
科室
存在问题
得分
手册得分
合计
一病区
1、治疗车未配备速干手消毒剂。
75
92
167
2、手消毒剂过期。
3、加药未写时间、姓名。
4、考核一人(葛珊珊)七步洗手法不熟手套放置于治疗车下层。
3、速干手消毒剂过期。
4、棉签过期。
5、无菌物品放置于抢救车上,未定点放置。
6、处置室牌贴错地方
88
96
184
7、拖把、擦布未分区使用。
手术室
1、麻醉面罩未及时处置。
91.5
96
187.5
2、疝气包过期。
3、接送病人的平车未定期消毒。
3、新斯的明注射液瓶身字迹模糊。
5、洁具未分区使用。
6、医务人员一人为掌握医院感染暴发的定义及报告、处
置流程。(林良东)。
7、抗菌药物未合理使用。
8、医疗废物处置登记表:处置方式应写医疗废物暂存点。
9、职业暴露处理流程、报告程序,没有掌握。
二病区
1、病房前缺7瓶速干手消毒剂。
80
96
176
2、未配备干手设施。
3、洁具未分区使用。
4、纱布储槽无打开日期。
5、500ml碘伏未写开瓶日期。
6、加药未写时间、姓名。
7、诊疗时为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医生换药室没有铺中
单,污染床单。
8、抗菌药物未合理使用。
三病区
1、速干手消毒剂过期。
79
82

院感科院感工作质量检查反馈记录

院感科院感工作质量检查反馈记录
□措施有效,问题未解决
院感科给予的整改建议:
院感科主任:
院感科院感工作质量检查反馈记录
被查科室:输液室(12月)
检查日期
12月28日
反馈到科室日期
12月29
院感科追踪
效果评价
12月30日
存在的问题
1.无紫外线照射强度检测记录。
2.氧气湿化瓶未按时处理。
3.酒精瓶上未注明开瓶时间
检查者:斯拉吉丁、热沙来提
检查日期
12月28日
反馈到科室日期
12月29
院感科追踪
效果评价
12月30日
存在的问题
1.酒精瓶上未注明开瓶日期。
2.损伤垃圾盒上面未注明垃圾分类及日期。
检查者:斯拉吉丁、热沙来提
分析原因:
1.科内院感培训落实不到位。
护士长日常工作监督力不规范。责任心不强。
2.医院医疗垃圾的供应不足的情况下一定要自觉的书写注明医疗垃圾的名称。
分析原因:
科内院感培训落实不到位。
护士长日常工作监督力不规范。责任心不强。
整改措施:
□措施有效,问题已全部解决
□措施有效,问题已部分全部解决
□措施有效,问题未解决
院感科给予的整改建议:
院感科主任:
院感科院感工作质量检查反馈记录(一)
被查科室:
检查日期
年月日
反馈到科室日期
年月日
院感科追踪
效果评价
年月日
存在的问题
1.工作人员在操作时未戴口罩。
2.无紫外线照射强度检测记录。
3.工作人员针刺伤应急处理措施了解不够。
检查者:
整改措施:
科室负责人:
□措施有效,问题已全部解决
□措施有效,问题已部分全部解决

月院感检查汇总分析反馈

月院感检查汇总分析反馈
5、棉签未写开袋日期。
6、止血带用过没有及时浸泡。
7、紫外线、治疗室窗台有灰尘、
8、浸泡桶未写有效氯浓度,只写放入泡腾片的片数。
二病区1、治疗车无速干手消毒液。
2、治疗车下层无锐器盒。
3、治疗室治疗车上,弯盘内放置瓶口贴、消毒液等物品。治疗车上层放置青霉素瓶、安瓿的桶。
4、棉签未写开袋日期。
5、拖把未分类悬挂放置。
3、无菌持物钳使用规范
二、存在的共性问题
1、拖把未分类悬挂。
2、病区门前无洗手流程及速干手消毒剂。
3、治疗车弯盘内不能放置无菌物品。
4、手卫生依从性差。
三、各科检查问题汇总
一病区、1、病房门前未贴七步洗手法流程图及悬挂速干手消毒剂、
2、治疗车无速干手消毒液。
3、治疗车下层无锐器盒。
4、治疗室治疗车上,弯盘内放置瓶口贴、消毒液等物品。
2016年04月11日院感检查汇总分析反馈
院感质控小组主要对组织制度管理、例上报等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汇总如下:
一、本月检查的亮点
1、治疗室、换药室环境整洁、分区合理。
2、无菌物品及非无菌物品分区存放、标识清楚;无菌包干燥、外观清洁、标
示清楚,分类放置,无过期。
6、病房门前未贴七步洗手法流程图及悬挂速干手消毒剂。
三病区1、治疗车无速干手消毒液。
2、注射器未做到及时处理,一次性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3、治疗室放置医疗废物桶。医疗废物未及时去处置室处置。
4、棉签未写开袋日期。
5、拖把未分类悬挂。
6、紫外线、治疗室窗台有灰尘。
7、病房门前未贴七步洗手法流程图及悬挂速干手消毒剂。

1月份院感检查反馈

1月份院感检查反馈

1月份院感质量检查反馈一、细菌耐药检测工作:全院微生物送检18例,送检率15%。

二、一类切口预防使用抗生素达到90%三、1月院内感染率1.3%查617份病历其中上呼吸道感染4例,下呼吸道感染1例,泌尿道感染占1例,其他部位感染占1例。

外一科:1例外二科:2例内一科: 2例内二科:1例外三科:1例四、消毒灭菌检测: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消毒供应室紫外线灯管强度不合格责令立即更换。

多重耐药菌监测:未发现一例五、职业暴露未发生。

六、医疗废物方面:1、未按要求分类2、感染性废物与损伤性废物混放(注射器针头未分离)。

七、院感方面存在共性问题:1、止血带未做到一人一带一消毒,且数量少不洁不能满足临床病人需要;2、使用的碘伏、棉签未注明开启时间;3、个别医护人员执行操作不戴帽子口罩;4、氧气湿化瓶用后未及时处理;5、一次性注射器用后不按要求处理;6、皮试液未做到现配现用;院感方面存在个性问题:内五、内六科:治疗室内有生活用品;外三科:1、不规范使用贮槽2、使用的碘伏未做到现配现用3、一医生在给病人换药期间未戴口罩衣;外二科:1、无菌物品存放柜内放置非无菌物品;2、长期不用的包应与无菌包未分开放置;内四科:针灸针盛放容器不规范;检验科:1、使用的碘伏、棉签未注明开启时间2医务人员进行操作时个人防护不到位;胃镜室:清洗消毒记录不及时;刘国强中医门诊:针炙针消毒处理规范,医疗废物盛放容器不规范;妇产科门诊:1、一次性注射器重复使用;2、开启的溶酶及治疗药物长期使用;妇产科产房:1、工作人员通道被住院病人占用;2、不规范使用贮槽;3、医疗物盛放容器不标准;供应室:1、缺消毒煮沸槽、超声清洗机;2、外来器械及植入手术器械管理有缺陷(无灭菌记录及灭菌效果)。

2、灭菌器应每周进行生物监测一次。

手术室:1、麻醉人员进出未及时更换工作服鞋2、手术期间尽可能的限制人员频繁出入。

整改措施:1、认真执行《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及时上报传染病卡、感染病例报告卡、死因监测卡,对上报的传染病应及时登记在传染病登记本上,防止迟报、漏报。

院感检查反馈整改措施院感质量检查反馈整改

院感检查反馈整改措施院感质量检查反馈整改

院感检查反馈整改措施院感质量检查反馈整改一、前言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

为了确保我院的院感质量控制工作得以持续改进,我们针对近期院感质量检查的结果,制定了以下整改措施。

本次整改内容丰富,涵盖了检查中发现的各项问题及整改措施,旨在全面提升我院院感管理水平。

二、检查反馈问题及整改措施1. 问题一:手卫生执行不到位(1)问题反馈:检查中发现部分医护人员在操作前后未严格执行手卫生规定,导致手卫生执行率较低。

整改措施:① 加强培训:组织全院医护人员参加手卫生知识培训,提高对手卫生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② 完善设施:在病房、治疗室、护士站等关键区域增加手卫生设施,确保医护人员方便快捷地进行手卫生。

③ 监管到位:成立手卫生监管小组,定期对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对违规者进行处罚。

2. 问题二:医疗废物管理不规范(2)问题反馈:检查中发现部分医疗废物未按照规定分类、收集、处置,存在安全隐患。

整改措施:① 加强培训:组织全院医护人员参加医疗废物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对医疗废物管理的认识。

② 规范分类:明确医疗废物分类标准,确保各类废物按照规定分类收集。

③ 加强监管:成立医疗废物管理监管小组,定期对医疗废物处理情况进行检查,确保规范管理。

3. 问题三:消毒隔离措施不到位(3)问题反馈:检查中发现部分病区消毒隔离措施执行不到位,如紫外线灯使用不规范、消毒液浓度不达标等。

整改措施:① 加强培训:组织全院医护人员参加消毒隔离知识培训,提高对消毒隔离措施的重视。

② 完善设施:定期检查紫外线灯、消毒液等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消毒效果达标。

③ 监管到位:成立消毒隔离监管小组,定期对病区消毒隔离措施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 问题四: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4)问题反馈:检查中发现部分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存在过度使用和滥用现象。

整改措施:① 加强培训:组织全院医护人员参加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知识培训,提高对抗菌药物使用的认识。

院感科院感工作质量检查反馈记录

院感科院感工作质量检查反馈记录

院感科院感工作质量检查反馈记录根据本次院感科院感工作质量检查情况,以下为反馈记录:一、院感科工作总体情况1. 院感科整体工作态度认真负责,工作纪律性强,各项工作任务完成较为及时。

2. 院感科对院内院外感染风险的认识较为到位,具备一定的预防控制意识和能力。

3. 院感科各项工作中存在一些细节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升。

二、院感科感染监测工作1. 院感科的感染监测工作开展较为完善,感染数据及时准确。

2. 院感科在感染监测过程中存在部分数据处理不规范,需要加强数据记录和统计。

3. 院感科感染监测结果能够为临床医务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但需进一步完善数据分析和应用。

三、院感科感染控制措施1. 院感科积极开展各项感染控制措施,对医院感染控制起到积极作用。

2. 院感科在感染控制方案落实中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强化多重防护策略,提高感染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3. 院感科应进一步完善感染控制工作流程,加强感染防控技能培训,提高院内感染控制水平。

四、院感科卫生教育与宣传工作1. 院感科在卫生教育与宣传工作方面做得相对较好,定期开展相关培训和宣传活动。

2. 院感科在卫生教育与宣传内容上需更贴近实际工作需求,提高卫生教育覆盖面和知晓率。

五、下步改进措施1. 院感科应加强与其他科室的沟通与合作,建立更加完善的联防联控机制。

2. 院感科负责人应对检查反馈意见认真对待,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和时间表,逐项解决存在问题。

3. 院感科全体工作人员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感染控制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确保工作质量和效果。

以上为本次院感科院感工作质量检查反馈记录,希望院感科全体工作人员认真对待,持续改进工作,提升院内感染防控水平。

感谢各位的努力和付出!。

院感科院感工作质量检查反馈记录

院感科院感工作质量检查反馈记录

院感科院感工作质量检查反馈记录一、检查背景与目的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院感科于具体日期对全院各科室的院感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

本次检查旨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院感防控工作的持续改进。

二、检查范围与内容本次检查涵盖了医院的各个科室,包括但不限于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手术室、供应室等。

检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手卫生执行情况:包括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操作规范及依从性。

2、无菌操作执行情况:如无菌物品的使用、保存和处理,无菌技术操作的规范性等。

3、消毒与灭菌工作:包括环境消毒、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的方法、频率和效果监测。

4、医疗废物管理: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输、暂存和处置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5、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包括隔离措施的落实、标识的使用、医务人员的防护等。

三、检查方法本次检查采用了现场查看、查阅资料、提问医务人员等多种方法。

检查人员深入科室,实地观察医务人员的工作流程,查阅相关记录和资料,并随机提问医务人员有关院感防控的知识和操作要点。

四、检查结果及存在问题(一)手卫生方面1、部分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洗手依从性较低。

在繁忙的工作中,存在未按规定洗手或消毒手的情况。

2、手卫生设施配备不完善,部分科室的洗手池数量不足,洗手液、干手纸等消耗品补充不及时。

3、医务人员洗手方法不正确,未能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进行操作。

(二)无菌操作方面1、个别科室在进行无菌操作时,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如无菌物品存放不当、取用无菌物品时跨越无菌区等。

2、部分医务人员在进行侵入性操作时,未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

(三)消毒与灭菌方面1、部分科室环境消毒记录不完整,消毒频率未达到规定要求。

2、部分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不规范,监测记录不齐全。

3、消毒灭菌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存在设备故障未及时维修的情况。

(四)医疗废物管理方面1、医疗废物分类不准确,部分科室将生活垃圾混入医疗废物中。

院感上级检查反馈记录

院感上级检查反馈记录

院感上级检查反馈记录
院感上级检查反馈记录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院感上级检查反馈记录
一、检查基本情况
本次检查涉及医院整体环境、科室布局、消毒隔离措施、医护人员个人防护、医疗废物处理等方面。

检查中发现,医院整体环境整洁有序,科室布局合理,消毒隔离措施基本落实到位,医护人员个人防护意识较强,医疗废物处理规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消毒隔离方面:部分科室消毒机使用不规范,未按照规定时间进行消毒;部分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不强,操作前后未及时洗手。

2. 医疗废物处理方面:医疗废物暂存处地面有垃圾堆放,未严格按照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标识、包装。

3. 医护人员个人防护方面:部分医护人员佩戴手套情况不佳,有未戴手套进行医疗操作的情况。

三、整改措施及建议
1. 加强消毒隔离管理,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定执行消毒隔离措施。

2. 规范医疗废物处理流程,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分类、标识、包装等规定。

3. 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教育,规范手卫生操作,做到操作前后及时洗手。

4. 对部分科室的消毒机进行维修、更换,确保其正常使用。

5. 清理医疗废物暂存处地面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6. 加强医护人员个人防护意识教育,提高佩戴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的依从性。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1. 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 对全院环境卫生进行全面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加强对消毒隔离措施、医疗废物处理流程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医院院感检查反馈及整改措施_院感检查整改措施

医院院感检查反馈及整改措施_院感检查整改措施

医院院感检查反馈及整改措施_院感检查整改措施一、检查反馈近期,我们对医院的院感管理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以下是对检查结果的反馈:1. 感染管理组织不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架构不健全,缺乏专门的感染管理委员会,感染管理工作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2. 院感制度陈旧: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更新不及时,与实际情况不符,无法有效指导临床工作。

3. 院感培训不足:医院对感染控制知识的培训力度不够,医务人员对感染控制知识的掌握不足。

4. 手卫生设施不完善:医院手卫生设施不完善,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增加了感染风险。

5. 消毒药械管理不规范:医院对一次性消毒药械的索证管理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

6. 布局不合理:部分科室如产房、手术室等布局不合理,可能导致交叉感染。

7. 感染爆发应急预案不完善:医院感染爆发应急预案缺乏针对性,无法有效应对突发情况。

二、整改措施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制定了一系列整改措施,以确保医院感染管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1. 完善感染管理组织:成立专门的感染管理委员会,加强对感染管理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2. 更新院感制度:及时更新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使之与实际情况相符,便于临床操作。

3. 加强院感培训:加大感染控制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感染控制的认知水平。

4. 改善手卫生设施:完善手卫生设施,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感染风险。

5. 规范消毒药械管理:加强对一次性消毒药械的索证管理,确保使用安全。

6. 优化科室布局:调整部分科室如产房、手术室等布局,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7. 完善感染爆发应急预案:制定针对性的感染爆发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8. 加强感染监测:建立健全感染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源。

9. 增加感染管理投入:加大对感染管理工作的投入,确保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10. 开展定期巡查:加强对各科室感染管理工作的定期巡查,确保整改措施的落实。

三、整改预期通过上述整改措施的实施,我们预期在以下方面取得改进:1. 提高感染管理组织效能,确保感染管理工作得到充分重视。

科室每月院感总结

科室每月院感总结

科室每月院感总结引言院感(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在住院过程中或与就诊有关的医疗活动中,由患者本身、医务人员或环境等因素引起的感染。

院感的发生不仅会对患者的康复造成影响,还会增加医疗机构的工作负担,因此,科室每月对院感情况进行总结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科室每月院感情况进行总结,并介绍本月的院感情况、预防措施以及效果评估。

本月院感情况院感发生情况统计本月共有XX例院感病例发生,下面列举了其中一些较为突出的病例:1.患者A,在住院期间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患者B,在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3.患者C,出院后检测出血液感染。

院感发生原因分析对于上述院感病例的发生,我们进行了详细的原因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医疗操作不规范:部分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手卫生和消毒规范执行;2.患者免疫力低下:部分患者本身免疫力较低,更易感染细菌等病原体;3.环境清洁问题:部分病区的环境清洁程度不高,可能滋生细菌。

院感预防和控制措施基于院感发生原因的分析,我们制定了以下预防和控制措施:1.强化医务人员培训:组织针对手卫生和消毒规范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操作规范性;2.注重患者防控:加强对患者的个体化护理,包括定期梳洗、翻身和口腔护理等;3.增加环境清洁频次:加大对病区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力度,定期检查卫生情况。

效果评估经过本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实施,我们对院感情况进行了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院感发生率:相比上个月,本月的院感发生率有所下降,达到X%;2.院感类型分布:本月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切口感染发生率有所下降,血液感染发生率无明显变化;3.患者满意度:对本月的院感预防措施进行了患者满意度调查,其中X%的患者对科室的院感防控措施表示满意。

结论科室每月的院感总结是预防和控制院感的重要环节,本文对本月的院感情况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通过实施这些措施,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努力。

月院感检查汇总分析反馈(一)

月院感检查汇总分析反馈(一)
5、洁具未分区使用。
6、医务人员一人为掌握医院感染暴发的定义及报告、处
置流程。(林良东)。
7、抗菌药物未合理使用。
8、医疗废物处置登记表:处置方式应写医疗废物暂存点。
9、职业暴露处理流程、报告程序,没有掌握。
二病区
1、病房前缺7瓶速干手消毒剂。
80
96
176
2、未配备干手设施。
3、洁具未分区使用。
4、纱布储槽无打开日期。
二、存在的共性问题
1、拖把未分类悬挂,无干手设施,手卫生依从性差。
2、抗生素未合理使用。
3、加药未写时间及姓名。
4、医务人员院感知识及意识薄弱。
三、各科检查问题汇总
科室
存在问题
得分
手册得分
合计
一病区
1、治疗车未配备速干手消毒剂。
75
92
167
2、手消毒剂过期。
3、加药未写时间、姓名。
4、考核一人(葛珊珊)七步洗手法不熟悉。
88
96
184
2、未使用过的手套放置于治疗车下层。
3、速干手消毒剂过期。
4、棉签过期。
5、无菌物品放置于抢救车上,未定点放置。
6、处置室牌贴错地方
88
96
184
7、拖把、擦布未分区使用。
手术室
1、麻醉面罩未及时处置。
91.5
96
187.5
2、疝气包过期。
3、接送病人的平车未定期消毒。
3、新斯的明注射液瓶身字迹模糊。
内镜室
1、无干手设施。
92
98
190
2、医生操作未带口罩、帽子。
3、注射器未及时处置,放置于窗台上。
4、手套未及时处置,放置于紫外线灯上。

医院院感检查反馈及整改措施_院感检查整改措施

医院院感检查反馈及整改措施_院感检查整改措施

医院院感检查反馈及整改措施_院感检查整改措施尊敬的领导:根据近期的医院院感检查结果反馈,本次检查中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此,我代表医院管理团队向您汇报该院感检查反馈,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感染控制措施不规范1.1 洗手设施和消毒剂配置不足:部分洗手卫生间及护士站的洗手设施不完备,造成医务人员无法及时有效地进行洗手。

整改措施:增加洗手设施和消毒剂的配置,保证各个洗手卫生间及护士站的洗手设施完备,同时加强对洗手消毒常识的培训和宣传,确保医务人员正确使用。

1.2 医疗废物分类处理不到位:缺乏对医疗废弃物的分类处理,使得医疗废物的处理过程不规范,存在感染风险。

整改措施:建立医疗废弃物分类处理制度,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和相应培训方案,确保医务人员全面了解和正确执行医疗废弃物分类处理要求。

1.3 感染监测和报告不及时:部分感染事件没有及时上报和记录,存在隐患。

整改措施:加强对感染监测和报告的培训,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健全感染监测和报告的流程,确保感染事件能够及时上报和记录。

二、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意识不强2.1 个人防护装备使用不规范:部分医务人员在进行疑似或确诊感染患者接触时,未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存在感染风险。

整改措施:加强对个人防护装备的培训,明确正确使用的流程,并配备足够数量的个人防护装备,确保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时能够正确佩戴和使用。

2.2 医务人员个人卫生习惯不良:部分医务人员存在不洁手现象,未按规定程序进行手卫生,存在感染风险。

整改措施:加强对医务人员卫生习惯的培养和要求,定期进行手卫生培训和考核,加强宣传手卫生的重要性,提高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三、环境卫生管理不到位3.1 清洁消毒不及时:环境卫生清洁消毒不及时,医院内存在一定的污染源。

整改措施:制定详细的环境卫生清洁消毒计划,明确责任分工,加强清洁消毒的频率和质量管理,确保环境卫生的及时消毒工作。

3.2 环境通风不畅:部分医院内的通风设施不能满足要求,存在空气流动不畅的问题。

院感每月质控问题及整改措施

院感每月质控问题及整改措施

院感每月质控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引言院感(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可能感染的一种现象。

医院感染是医疗安全的重要问题之一,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增加了治疗成本和住院时间。

为了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每个医疗机构都应该对院感进行严格的质控工作。

本文将针对某医院的每月质控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二、院感每月质控问题汇总及分析1. 手卫生不规范手卫生是预防院感最基本的措施之一,然而在我们的医院中,依然存在很多手卫生不规范的问题。

例如医护人员在与患者接触后没有进行洗手或使用充足的洗手液;有些人员在戴手套之前没有洗手等。

这样的问题严重影响了院感的防控工作。

2. 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医疗器械消毒是防止交叉感染的关键环节,但在我们医院中,一些医疗器械的消毒工作并不彻底。

消毒时间不够,消毒剂的质量不合格等问题导致医疗器械的消毒效果不佳,给患者带来了潜在的感染风险。

3. 患者隔离不规范在我们医院的感染科中,患者的隔离并不够规范。

有时候患者感染的传染性病例与其他非感染性病例混合在同一病房内,这样的情况会增加其他患者感染的风险。

4. 医护感染管理不完善医护人员作为医院院感防控的中坚力量,其感染管理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患者的安全。

然而,我们发现在医院中,有一些医护人员对个人卫生管理不够重视,例如穿戴手套不规范、口罩佩戴不当等。

5. 病房环境清洁不到位病房环境的清洁是院感防控中很关键的一环,但是在我们医院中,病房环境的清洁工作并不到位。

例如背后不常清理、卫生间清洁不规范等问题,这些都会导致病房环境中存在较多的病原微生物,增加了院感的风险。

三、整改措施1. 加强手卫生培训针对手卫生不规范的问题,医院应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培训,强调正确的手卫生流程和方法,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意识。

同时,在医护岗位上设置提醒标语和洗手液等设施,方便医护人员随时进行手卫生。

2. 完善医疗器械消毒措施医院应对医疗器械的消毒流程进行重新规划和优化,并加强对医疗器械消毒的监督和检查。

院感科院感工作质量检查反馈记录

院感科院感工作质量检查反馈记录

院感科院感工作质量检查反馈记录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院感科于_____(具体日期)对全院各科室的院感工作质量进行了全面检查。

本次检查旨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院感防控工作的持续改进。

现将检查情况及反馈记录如下:一、检查内容1、手卫生执行情况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体液后等关键环节的洗手依从性。

手卫生设施的配备,包括洗手池、洗手液、干手设施等是否齐全、方便使用。

2、无菌操作规范检查医务人员在进行注射、采血、导尿等侵入性操作时是否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无菌物品的存放、使用是否符合要求。

3、消毒与灭菌工作环境消毒,包括病房、治疗室、换药室等区域的清洁消毒是否到位。

医疗器械、设备的消毒与灭菌是否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周期进行。

4、医疗废物管理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暂存等环节是否规范。

医疗废物交接记录是否完整。

5、多重耐药菌防控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是否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

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防控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检查方法1、现场查看直接观察医务人员的操作过程,评估其手卫生执行情况和无菌操作规范。

查看科室的环境清洁消毒状况,检查消毒设备的运行和维护记录。

检查医疗废物存放处的设施和管理情况。

2、查阅资料查阅科室的院感培训记录、消毒灭菌监测记录、医疗废物交接记录等相关资料。

抽查医务人员对院感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提问、问卷等方式进行。

三、检查结果(一)手卫生执行情况1、大部分医务人员能够在接触患者前后洗手,但在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洗手依从性较差。

2、部分科室的干手设施损坏未及时维修,影响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执行。

3、个别医务人员洗手方法不正确,未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进行。

(二)无菌操作规范1、总体情况较好,但仍有少数医务人员在进行侵入性操作时未严格戴口罩和帽子。

2、部分科室无菌物品存放不规范,存在过期未及时清理的现象。

(三)消毒与灭菌工作1、多数科室能够按照规定对环境进行消毒,但消毒记录不完整。

院感质量管理检查反馈及科室改进情况报告单

院感质量管理检查反馈及科室改进情况报告单

院感质量管理检查反馈及科室改进情况报告单一、检查反馈根据院感部门的质量管理要求,我院对各科室进行了定期的质量管理检查。

根据最近一次的检查反馈,以下是各科室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情况的报告:1.住院部问题:在住院部的检查中发现,部分病区未能按照消毒规范进行清洁和消毒。

另外,存在部分医护人员未戴口罩、无消毒洗手等违规操作。

改进情况:住院部已对病区责任人进行了再次培训,明确了消毒和清洁工作的重要性,并加强了对医护人员的监督和督促。

目前,消毒和清洁工作得到了有效改善,医护人员的操作规范也有所提升。

2.感染科问题:在感染科的检查中,发现该科没有进行相关的感染源控制和隔离措施,部分感染患者与一般患者共同入住,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

改进情况:感染科负责人立即对感染源控制和隔离措施进行了规范化的培训,并对该科的感染患者进行了重新安排,确保感染患者与一般患者分开住院。

此外,感染科还加强了对医护人员的防护培训,确保医务人员不会成为感染源。

3.门诊部问题:门诊部存在患者等候区域的清洁不达标问题,导致患者易于感染。

改进情况:门诊部对等候区域的清洁质量进行了全面检查,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加强了对患者等候区域的定期清洁和消毒。

此外,门诊部还增加了消毒饮水设备,提供消毒饮水以增加患者的防感染能力。

二、科室改进情况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各科室对检查反馈提出的问题都积极进行了改进。

以下是各科室的改进情况简述:1.住院部:住院部在检查后举行了多次培训会议,强调了消毒和清洁工作的重要性,并制定了更加详细的工作流程和检查标准。

同时,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监督力度也大大增加,以确保操作规范和工作质量。

2.感染科:感染科负责人对感染源控制和隔离措施进行了全面整改,对医护人员进行了培训和督促。

感染患者与一般患者的分区管理得到了严格执行,有效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3.门诊部:门诊部组织了一次清洁工作培训,加强对患者等候区域的定期清洁,并增加了消毒饮水设备提高患者的防感染能力。

院感检查反馈整改措施院感质量检查反馈整改

院感检查反馈整改措施院感质量检查反馈整改

院感检查反馈整改措施院感质量检查反馈整改尊敬的医院管理部门负责人:根据最近的院感质量检查反馈报告,我院在院感相关管理与防控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特向您汇报,并提出整改措施,希望您能予以重视并给予指导。

以下为详细报告内容:一、院感质量检查反馈1. 环境清洁不达标:存在部分科室环境清洁不及时,地面、墙壁、设备等存在灰尘、污渍等。

这些不仅影响了患者的就诊体验,还容易滋生细菌引发感染。

2. 医务人员个人卫生习惯不良:有个别医生和护士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不洗手、不穿戴手套及口罩等不良习惯,这与院感防控原则相悖,可能导致感染传播。

3. 手卫生和设备消毒不规范:部分医务人员对于手卫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同时,设备消毒不到位,简单清洁后放置,未经消毒就进行下一患者使用,存在交叉感染风险。

4. 无菌操作规范问题:手术室及其他相关科室在无菌操作规范上存在不合格情况,包括消毒灭菌过程、器械包装流程等不符合标准要求,或者在手术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要求,这对手术部位感染风险增加。

5. 培训与教育不到位:机构未能为医务人员提供及时、规范的院感相关培训和教育,导致一些医务人员对院感防控知识了解不全面,意识不到位。

二、整改措施1. 提高环境清洁标准:加强对各科室环境的监督和检查,定期进行清洁巡视,并建立责任制度,确保环境清洁达标。

加强对清洁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工作质量和责任心。

2. 完善个人卫生制度:制定和完善个人卫生管理制度,明确医务人员的个人卫生要求和责任,并强调手卫生、穿戴手套和口罩的重要性。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卫生意识和行为规范。

3. 强化设备消毒制度:建立设备消毒管理制度,明确消毒流程和频率,并配备专人负责设备消毒工作,确保消毒的彻底和规范。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设备消毒意识和操作水平。

4. 规范无菌操作:加强无菌操作规范培训,确保医务人员掌握无菌操作要点和标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流程,提高手术室及相关科室的无菌操作能力。

院感工作每月质控总结

院感工作每月质控总结

院感工作每月质控总结一、引言院感工作(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是指针对医院内部可能发生的感染性疾病进行监测、预防、控制和评价的一项综合性工作。

为确保医院的安全和质量,我们每月进行质控总结,分析上月的院感工作情况,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以进一步提高院感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二、监测和报告监测是院感工作的基础,通过监测我们可以及时发现院内感染的发生和变化趋势,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在过去的一个月中,我们坚持了监测工作的开展。

每天对病区进行巡查,记录病区所发生的院感事件,如感染发生率、耐药菌检测结果等,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通过监测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加强改进。

三、感染预防与控制1. 手卫生手卫生是院感工作的核心,也是最基本的感染控制措施。

通过对最近一个月的手卫生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在某些科室和病区仍存在手卫生不规范的情况,如未按规定时间洗手或不彻底洗手等。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打印了手卫生操作规范,进行了多次培训,提醒医护人员加强手卫生,提高操作规范,减少感染的发生。

2. 消毒与无菌操作医疗器械的消毒和无菌操作是院感控制的关键环节。

在过去的一个月中,我们加大了对消毒和无菌操作的监督力度,对相关科室和病区进行了随机抽查,发现了一些问题。

如某科室存在未按消毒规范操作的情况,某病区存在无菌台上的物品未进行严格管理等。

我们立即进行了督促和整改,要求相关人员加强消毒和无菌操作的培训,并进行了再次抽查,确保操作规范。

3. 患者隔离对于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及时隔离是必须的。

在过去一个月中,我们对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进行了及时隔离。

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某科室未及时将患者隔离或隔离措施不完善等。

我们要求相关科室加强对患者隔离的管理,提高隔离措施的执行力度。

四、人员培训与监督1. 培训在过去一个月中,我们加强了对医护人员的培训。

通过开展院感知识培训、操作规范培训等形式,提高了医护人员的院感防控意识和操作技能。

医院感染每月质量检查小结

医院感染每月质量检查小结

医院感染每月质量检查小结篇一: 医院感染质量检查反馈医院感染质量检查反馈年*月*日下午, 院感科组织各科护士长, 监控医生, 由分管院长带队, 分别对临床科室、门诊、消毒供应中心等科室院感质量进行了考核, 现将检查结果反馈如下:一、检查内容:1.各科院感培训2.抗菌药物使用情况3.手卫生二、存在问题:1.各科院感培训临床科室每月院感培训有缺漏现象, 个别医务人员不参加, 不作笔记。

2.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抗菌药物使用﹥50%。

3.手卫生⑴门诊医生接触患者前、后未洗手;⑵洗手池边上有污垢;⑶肥皂盒潮湿、有污渍;⑷一次性手套脱手套, 未洗手。

三、改进措施:1.科主任监督科室成员, 积极参加院感知识培训, 认真做好记录。

监控医生每月按时召开培训, 培训内容应与时俱进, 符合本科工作特点。

2.抗菌药物管理同医务科协商, 下阶段根据本院具体情况, 制定具体措施, 安排培训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3.手卫生⑴洗手设施应健全, 洗手用品应清洁、干燥。

⑵上班期间, 不定时采样, 报告手上菌落数, 督促医务人员提高洗手依从性。

篇二: 医院感染管理专项检查自查工作汇报医院感染管理专项检查自查工作汇报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 保障医疗质量安全和患者安全, 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医院感染管理专项检查的通知》(卫办医政函?20XX?871号)、《20XX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方案》以及全国医疗卫生系统“三好一满意”活动要求, 10月10日-10月21日期间我院就医院感染工作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自查工作, 现自查结果汇报如下:一、医院感染管理机构1.院领导分工专门有一位副院长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领导挂帅, 全院也形成了医院感染三级网: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负责人(医师)和环境消毒监测护士, 制定和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如: 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制度、消毒药械的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病例登记报告制度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供应室设备未进行每天安全检查并记录。。
2、抗生素未合理使用。
3、无干手设施。
4、医院感染暴发的定义及报告、处置流程,部分医务人员未掌握。
5、手卫生依从性差及未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
7、内镜室布局不合理,洗消室与诊疗室未分开。
注:本月存在的冋题下一个月进行复查。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
4、棉签过期。
5、无菌物品放置于抢救车上,未疋点放置。
6、处置室牌贴错地方
88
96
184
7、拖把、擦布未分区使用。
手术至
1、麻醉面罩未及时处置。
91.5
96
187.5
2、疝气包过期。
3、接送病人的平车未定期消毒。
3、新斯的明注射液瓶身字迹模糊。
供应室
1、在回收医疗器械和物品过程中未保持密闭。
95
100
195
2、每天火菌前未对设备运行安全检查。
3、未定期进行清洗质量监测。
四、院感反 馈方式
汇总后1、院感科病区对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以书面形式下发至各科室一周整改总结返 回院感科。
2、其他科室存在的冋题当面向陪检人员指出,进入督查记录。
12月27日科室院感督查单返回院感科总结分析:
五、未整改原因 分析
1拖把未分类悬挂,无干手设施,手卫生依从性差。
2、抗生素未合理使用。
3、加药未写时间及姓名。
4、医务人员院感知识及意识薄弱。
三、各科检 查问题汇 总
科室
存在问题


手册
得分


一病区
1治疗车未配备速干手消毒剂。
75
92
167
2、手消毒剂过期。
3、加药未写时间、姓名。
4、考核一人(葛珊珊)七步洗手法不熟悉。

nn~



合计
三病区
2、未配备干手设施。
79
82
161
3、考核一护士(陈连玲)不符合要求。
4、医务人员一人未掌握医院感染暴发的定义、报告、
处置流程。
5、肝素封管液用后,注射器未及时处理,放置于瓶口。
6、碘伏、酒精未写开瓶日期。
7、处置室未正常使用。
内镜室
1无干手设施。
92
98
190
2、医生操作未带口罩、帽子。
3、注射器未及时处置,放置于窗台上。
4、手套未及时处置,放置于紫外线灯上。
门急诊
1无菌缸及无菌持物钳未写打开日期。
88
96
184
2、无菌物品未按时间顺序放置。
3、无影灯有灰尘。
4、拖把未分区放置。
5、标准预防未掌握。
6、水池无洗手液。
检验科
1碘伏、酒精味写开瓶日期。
87.5
2、棉签未写开袋日期。
3、物品表面及地面未进行常规消毒。
5、洁具未分区使用。
6、医务人员一人为掌握医院感染暴发的定义及报告、处
置流程。(林良东)。
7、抗菌药物未合理使用。
8、医疗废物处置登记表: 处置方式应写医疗废物暂存点。
9、职业暴露处理流程、报告程序,没有掌握。
二病区
1病房前缺7瓶速干手消毒剂。
80
96
176
2、未配备干手Leabharlann 施。3、洁具未分区使用。4、纱布储槽无打开日期。
2016
院感质控小组主要对组织制度管理、医疗废物管理、手卫生、消毒隔离制度
落实及无菌物品管理、感染病例上报等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汇总如下:
一、本月检查的亮点
1无菌包按时间顺序规范放置。
2、医疗废物管理规范。
3、诊疗活动时防护措施有显著提高。
4、外科、妇产科、手术室医务人员掌握外科手消毒。
二、存在的共性冋题
1、手卫生依从性差及未米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手卫生意识差。
2、无干手设施,医院设施未到位。
3、与医院领导沟通,加强设施投入及督查。
4、抗生素未合理使用,意识淡薄,医院及科室加强管理及培训,全体医生掌
握抗生素合理使用的知识。
5、医务人员院感知识及意识薄弱,科室及院感科继续加强培训。
六、检查问题的 持续改进(进入 下一个PDCA的 问题)
4、500ml酒精、碘伏未写开瓶日期。
5、未米用手触式水龙头开关。
6、洗手指征回答不全。
7、无干手设施。
8、医疗废物袋封口不止确。
9、未使用专用医疗废物桶。
产房
1工作人员进入产房未换鞋、戴帽子、口罩、洗手。
88
96
184
2、未使用过的手套放置于治疗车下层。
3、速干手消毒剂过期。
三、各科检 查问题汇 总
5、500ml碘伏未写开瓶日期。
6、加药未写时间、姓名。
7、诊疗时为米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医生换药室没有铺中
单,污染床单。
8、抗菌药物未合理使用。
三病区
1速干手消毒剂过期。
79
82
161
2016
院感质控小组主要对组织制度管理、医疗废物管理、手卫生、消毒隔离制度
三、各科检 查问题汇 总
科室
存在问题
得 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