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图书资源:《人类简史》、《起源:万物大历史》等,这些书籍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了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有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人类的历史。
-纪录片资源:《人类星球》、《宇宙时空之旅》等纪录片,通过视觉影像展示了人类的起源、进化和与地球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强调《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人类的起源和发展》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人类的起源和发展》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学目标和《人类的起源和发展》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学习状态。
-网络资源:科普中国、中国科学院等官方网站上的相关文章和视频,提供权威的科学解释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帮助学生了解人类起源和发展的最新动态。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相关图书,如《人类简史》等,以加深对人类起源和发展的理解。
-安排学生观看纪录片,如《人类星球》,通过视觉影像的展示,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答案:例如,使用电脑和手机进行信息交流,以及进行复杂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课件 1.1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类人猿不具备发明和创造科技的能力; 2.人类开发森林,破坏、污染环境
再次视
察比较这 四种现代 类人猿与 现代人有 什么不同, 来回答如 下问题。
思考:
类人猿
现代人
运动 方式
臂行
直立行走
制造工 使用自然工具 制造、使用各种简 具能力 言能力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女娲造人
达尔文
仔细比较了人和现代类人猿的类似处之后, 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一类古猿
一、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人类和现代的类人猿的共同的祖先 是森林古猿
二、人类与现代类人猿的区分
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别在地球的哪些地方? 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
这四种现代类人猿的生活方式的共同点?
➢都依靠从森林中获取果实、嫩芽、昆虫 等食物生存;
➢没有制造工具和改良生存环境的能力; ➢不能进行人类那样的语言和文字交流
•人类的数量在急剧增加的原因
人类具有发明和创造各种科学技术的 本领,使得人类适应自然环境、改造自然 环境、改良生存条件以及利用医药卫生加 强自身保健的能力不断加强,这些都促使 人类的数量急剧增加。
着衣:
从赤身裸体到懂得御寒、遮羞
判断:
1.森林古猿进化到人类是一个短暂的过程。(×) 2.现代类人猿可以进化成人类。(×) 3.人类和长臂猿的祖先都是森林古猿。(∨ ) 4.大猩猩和金丝猴都是属于类人猿。 (×)
各小组讨论
1、在同大自然严酷的斗争中,森林古猿进 化成了人类。同样的森林古猿也进化成了 类人猿。请问现代类人猿还能进化成人吗? 2、人类变得越来越强大。人类现在被称为 “生物圈的主宰者”,改变环境的能力远 远超过其他的生物。人类是否应与自然界 和谐发展?
4.1.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人类起源和发展的某个阶段或关键事件进行讨论。
2.各小组通过查阅资料、交流观点,总结出该阶段或事件的特点、意义及其对人类发展的影响。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教师给予指导和总结。
3.实践活动:
(1)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人类起源和发展的某个阶段或关键事件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思考。
(2)制作工具:组织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简单的工具,体验人类进化过程中的智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课堂小结:通过提问、总结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系统化的认识。
5.课后作业: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
作业要求:
1.作业需独立完成,不得抄袭,确保作业质量。
2.提交作业时,请注意字迹清晰、排版美观。
3.作业提交截止时间为下节课上课前,请同学们按时完成。
5.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比较不同人种之间的特征,了解人种的形成和分布。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图片、观看视频等多种途径,获取关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知识。
2.通过小组讨论、课堂汇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分析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1.学生对生物进化论的理解程度,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生物进化观念。
2.学生在分析人类起源和发展过程中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他们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进行学习。
3.学生对人类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参与度。
4.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课堂汇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1.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课件
森林古猿及其生活的想像图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 200多万年 前,森林古猿广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从猿到人的进化
地质学家告知我们,1千万至2千万年前,地壳 运动剧烈,相继出现了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 等山脉,在东非则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南起 莫 桑 比 克 , 北 达 西 亚 的 约 旦 河 谷 , 全 长 6000 多 千 米。当时地球上气候也产生剧烈变化。在地形和 蔼候巨大变化的影响下,东非大裂谷地区本来的 热带丛林,有一部分变成了稀树草原。多数古人 类学家认为,人类就起源于这一地区。
小结
一、人类的起源 人猿同祖 二、人类的发展 1、环境的变化; 2、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主要证据——化石; 3、人类发展过程中的积极因素:直立行 走、制造和使用工具、火的使用和产生语 言等。
根据阅读第6页的短文,你能判断下列陈说中,哪些是事实, 哪些是观点吗?
1、古人类化石“露西”是在非洲发现的 事实 2、“露西”生活在300万年前 观点 3、其他地区没有发现200万—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事实 4、其他地区没有200万—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 观点 5、亚洲的直立人是从非洲迁徙过来的。 观点
大猩猩
是灵长目中最大的动物,它们生 存于非洲大陆赤道附近丛林中, 食素。大猩猩92%至98%的脱氧核 糖核酸排列与人一样,因此它是 继黑猩猩属的两个种后与人类最 接近的现存的动物。过去大猩猩 曾被认为是一种空想的生物。
黑猩猩
是黑猩猩属的两种动物之一, 但由于黑猩猩和人类的基因类 似度达98.77%(最近有些研究 为 99.4% ) , 所 以 亦 有 学 者 主 张将黑猩猩属的动物并入人属。 原产地在非洲西部及中部。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学设计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学目标1.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2.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4.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重点和难点1.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2.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3.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课前准备•教师:查阅、搜集有关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观点的资料及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等。
•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
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设计创设情境:•学生:各抒已见,提出自己的想法、观点。
•教师:关于人类起源的争论有数百年的历史,现在仍有许多问题是悬而未解的。
在这方面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呢?想了解些什么呢?一、人类的起源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森林古猿•学生:叙述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起源的相关资料和内容,小组之间相互交流。
•教师:说到人类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到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和他的《物种起源》。
请各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课前搜集的这方面材料。
认识观察现代类人猿•教师:介绍有关生物进化论观点与神创论观点的争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科学发展的历史中,存在着唯物观和唯心观点的斗争。
推测森林古猿当时的生活状况•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录像片,小组以合作的方式尝试性地描述森林古猿的生活情况。
森林古猿在茂密的森林里,主要过着树上生活,以群居生活为主,以树上的果实等为食物。
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学生:分析课本中的资料,小组之间互相质疑、讨论,达成共识:地壳的剧烈运动,使自然环境发生变化,促使一部分森林古猿下地生活。
古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证据及历程•学生:观察早期的古人类化石,发现并提出问题,根据书上的提示,分析“露西”和“东非人”所生活的时期及进化状况、进化的地位。
七年级生物下册4.1.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图文并茂的课件,系统讲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过程,突出重点和难点。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古人类的生活方式、进化特点,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 案例教学法:引入古人类遗址和化石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分析和判断。
教学手段:
1. 多媒体设备:运用PPT、视频等展示人类进化的历程,增强直观感受,提高学习兴趣。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信息检索和筛选能力。
3. 模型教具:使用古人类化石模型等教具,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古人类的外形特征和进化历程。
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 引起学生对人类起源和发展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人类是如何起源的吗?人类的进化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项目,共同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话题,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沟通能力。
典型例题讲解
例题一:
题目:描述人类从古猿到现代人的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并说明其对人类进化的重要性。
答案: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它使得人类能够将双手解放出来,用于使用工具和进行复杂活动,为大脑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课件
长臂猿
视察与思考
雄性单独生活,雌性单 独生活或与小猩猩在一起。 白天活动,大部分时间用于 觅食,活动不如猴类迅速敏 捷,以手脚交替抓握树枝移 动身体。能在地面直立行走, 但要靠拳指支撑,腰不能直 立。在距地面8~12米的树 杈上用树枝架窝,上面覆以 树叶,夜晚睡在树上,在地 上可用四肢行走。动作迟钝 缓慢,不能在树间跳跃,只 能手脚并用,慢慢移动。
从猿到人
东非大裂谷:据地质学家考察研究认为, 因为这里处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大约2000万年以前,由于两个板块张裂拉伸, 使得同阿拉伯古陆块相分离的大陆漂移运动 而形成这个裂谷。那时候,这一地区的地壳 处在大运动时期,整个区域出现抬升现象, 产生巨大的张力,正是在这种张力的作用之 下,地壳产生大断裂,从而形成总长约6400 千米裂谷。在当时,气候也产生了剧烈变化, 东非大裂谷地区本来的热带雨林变成了稀树 草原。
黑猩猩
视察与思考
1.这些类人猿今天散布在什么区域?它们 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
2.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有许多类似之处, 但在哪些方面与人有根本的区分呢?
3.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人类的数量在不 断的增加,而类人猿的数量却日益减少, 为什么会这样?
现代类人猿,它们的生活环境都与森立古猿类 似,都离不开森林,绝大多数食物都是来自于森林中 的果实、嫩芽、昆虫或其他小动物。个别个体还能使 用一些简单的工具,但不能像人一样去制造工具,更 没有像人一样具有复杂的语言文字能力。它们虽然偶 尔可以直立行走,但是它们前肢粗长,后肢细短,更 加合适臂行。
猩猩(婆罗洲猩猩)
视察与思考
大猩猩是最大的类人 猿,也是最大的灵长类动 物。身体极为粗壮、剽悍 和鲁莽,身高与人类相差 不多,但体重则要大得多。 一般全身被黑色长毛,但 面部、耳朵、手足等均无 毛,也没有须毛,颜面皮 肤皱褶很多,长相十分丑 陋而凶恶。大猩猩是白日 活动的森林动物。低地大 猩猩喜欢热带雨林,而山 地大猩猩则更喜欢山林。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人类的起源和发展》PPT课件
没有制造工具和改善环境的能力。
C.语言交流
不能进行人类那样的语言和文字交流。
D.生存现状
因栖息地被破坏及人类的乱不滥杀,数 量急剧减少,濒临灭绝。
学习新知
0 3 为什么人类数量的不断增加,类人猿的数量却日益减少?
人类数量急剧增加的原因: 类人猿的数量日益减少:
适应自然环境 改造自然环境 改善生存条件 医药卫生加强
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 生物学
第一章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学习目标
一、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在与环境的相互作 用中进化来的。
二、尝试采用对比的方法,比较四种现代类人猿与人类 的异同、人类起源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人类的形态特征, 描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在形态、使用工具等方面 的变化。
三、认同人类起源与森林古猿。
类人猿
热带丛林中的 森林古猿
(树栖生活)
人类
——课本第4页
学习新知
二、从猿到人的进化
0 1 森林古猿进化到人类的原因(课本第4页)
东非大裂谷 栖息环境的变化
自身形态结构的改变
学习新知
0 2 森林古猿进化到人类的过程(课本第5页)
森林
人与猿的分界 的重要标志
学会了用火
直立行走, 使用工具, 大脑发达,
学习新知
4 种现代类人猿
大猩猩: 非洲西部和东部 赤道地区一带。
长臂猿: 南亚、东南 亚地区以及我 国的云南省。
猩猩: 亚洲的加里 曼丹和苏门答腊 的热带森林中。
黑猩猩: 非洲中部和西 部的热带森林中。
学习新知
0 1 类人猿生活方式的共同点
A.食物来源
从树林中获取果实、嫩芽、昆虫等食物。
B.生存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第一章 人的由来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4.起源地 非洲
1.下列不是人类直立行走的特征是( C )
A.后肢增长
B.骨盆变短变宽
C.产生语言
D. 脊柱呈S形
2.下列不属于“东非人”的特征是( )
A.人工取火 B.直立姿态接近现代人
A
C.上下肢明显分工
D.能制造各种石器
进 化
现代类人 猿
人 类
人类的 发展:
(
人露
类西
使 用 工 具
时 代 的 古
( )
工人东
具类非
使 用 创 造
人 时 代 的 古
复产用 杂生火
语、 言大 ,脑 工发 具达
现代人 类
地质等方面的大量材料,经过归纳整理和综合分析, 形成了生物进行的概念。1859年出版《物种起源》一 书,全面提出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学说。
观察类人猿图,回答问题:
1.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地球的哪些地方? 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
2.人类的数量在急剧增加,而类人猿的数 量日益减少,为什么会这样呢?
3.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有许多相 似,但究竟在哪些方面和人有根本的区别 呢?
长臂猿生 活在南亚、 东南亚地 区以及我 国的云南 省
黑猩猩生 活在非洲 中部和西 部的热带 森林中
猩猩生活在 亚洲的加里 曼丹和苏门 答腊的热带 森林中
大猩猩生 活在非洲 西部和东 部赤道地 区一带
这些现代类人猿的体形有什么共同点?
观察思考
前肢粗长,后肢细短,髋骨较窄
森林古猿 及其生活 的想像图
现代类人猿的生活方式有哪些共同点? 1.都依靠从森林中获取果实、嫩芽、昆虫 等食物生存; 2.没有制造工具和改善生存环境的能力; 3.不能进行人类那样的语言和文字交流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1.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课件-(共28张PPT)资料
巩固理解
1、关于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区别不正确的是
(A)
A.祖先不同
B.运动方式不同
C.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 D.脑发育程度不同
2、森林古猿从树上到地下生活的原因是(C)
A.为了换环境 B.由于流星撞击
C.由于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
D.为了扩张领地 3、1_。
人区别于类人猿的特点不包括哪 一项
A、人能够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 B、人有喜怒哀乐等表情 C、人有语言、有意识 D、人能直立行走,有灵活的双手
最能证明“东非人”时代的古人 类比“露西”少女时代的古人类 更进化的特征是,“东非人”时
代的古人类能
A、站立 B、直立行走 C、制造简单工具 D、使用工具
下列动物中,与人类的亲缘关系 最近的是
少。
3、类 人 猿 和 人 的 区 别
脑发育程度
项 运动方式 制造工具的能力
名目
脑容量 语言文字能力
称
类人猿
臂行
可使用自然工具, 400
不会制造
ml
无
人
直立行走
可制造并使用各 种简单和复杂的
工具
1200 ml
有,并具有很 强的逻辑思维 能力
森林古猿及其生活的想像图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占猿。在距今1 200多万年 前,森林古猿广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A、黑猩猩 B、长臂猿 C、猩猩 D、森林古猿
根据阅读第6页的短文,你能判断下列陈述中,
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吗?
1、古人类化石“露西”是在非洲发现的 事实 2、“露西”生活在300万年前 事实 3、其他地区没有发现200万—300万年前的 古人类化石。事实 4、其他地区没有200万—300万年前的古人 类化石观点 5、亚洲的直立人是从非洲迁徙过来的。 观点
4.1.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优秀教学案例下学期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3.结合教材内容,讲解人类起源研究对保护生态环境和珍稀动物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
4.引入基因技术在研究人类起源方面的应用,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前沿动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设计小组讨论问题,如:“人类进化过程中的环境变化对人类生活有哪些影响?”让学生分组讨论,发表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观点。
5.教学策略:本节课运用了多种教学策略,如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等。这些策略的运用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同时,教师以人性化的语言和关爱学生的态度,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人类起源和发展的原因,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人类起源研究对保护生态环境和珍稀动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利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如基因技术在研究人类起源方面的应用,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前沿动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检查自己对人类起源和发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2.组织课堂总结和讨论,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总结和反思能力。
3.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全面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3.要求学生在作业中注意参考文献的引用,培养学生的学术规范意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A、森林古猿 B、长臂猿 C、猩猩 D、黑猩猩
2.在人类起源和发展的漫长历程中,森林古猿下地生活
的原因是( B)
A、由于其他动物入侵 B、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变化
C、为了扩大领地
D、为了躲避敌害
3.在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的过程中,下列哪一项是人类的
主要标志( A)
人类被称为“生物圈的主宰”, 那么,是否应与自然界和谐发展?
3、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 200多万年 前,森林古猿广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森 林 地形变化
古 气候变化 猿
树栖生活转到地面生活 继续留在森林,树栖生活
人类 类人猿
古人称尼安德特人或简称尼人,生活于距今20万年 左右,我国已发现有马坝人、丁村人、长阳人等, 称为早期智人。新人亦称克鲁马努人或晚期智人, 生活于5万年前至现代。
森林古猿→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讨古论人:和人新类人起)→源现和代发人展→过未程来中人, 发生了哪些变化? 运动方式: 食物选择: 制造和使用工具方面: 穿衣方面: 脑容量:
④人类有复杂的语言 和文字
2、人类的数量急剧增加:人类具有发明和创造
各种科学技术的本领,使得人类适应自然环境、 改造自然环境、改善生存条件以及利用医药卫生 加强自身保健的能力不断加强。
现代类人猿的数量日益减少 人类不断破坏森 林,以及人类对现代类人猿的乱捕滥杀。
曹植有首诗,批评哥哥曹丕对自己 的迫害: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A能直立行走 B使用工具 C产生了语言 D、脑量增加
4.人区别于类人猿的特点不包括哪一项(B)
A、人能够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B、人有喜怒哀乐等表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课件
C.人比猿高等
D.现代的猿也能进化成人
3.科学家确定南方古猿化石是最早的原始人类化石,而不 是最早的原始类人猿化石,其重要依据是 ( B )
A.骨骼与现代人相似
B.能够两足直立行走
C.脑容量比森林古猿发达 D.能够使用工具
4.人类区别于类人猿的特点不包括 ( C )
A.人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B.人具有语言文字能力
C.人有喜怒哀乐的表情 D.人能够直立行走
5.下列叙述属于事实的是 ( C ) A.人是由森林古猿进化来的 B.人类起源于非洲 C.古人类学家在东非大裂谷发现了许多早期古人类化石 D.亚洲没有古人类化石
6.下列是人类进化历程的几个主要过程,按照进化的顺序, 排列正确的是 ( C )
①下到地面生活 火 ⑤大脑发达 立行走
8.下图是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A是以 树栖 生活为主,由于环境的变化, 转变到 陆地 生活。
(2)由图中可以看出,人类的体形一代一代地向着 直立行走 的方向发展。
(3)在与自然界斗争的过程中,人类的 大脑 越 来越发达,制造和使用的 工具 也越来越复杂、 精巧。
第一章 人的由来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在动物园里的大猩猩,它和我们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D )
A.猩猩 B.狒狒 C.黑猩猩 D.森林古猿
2.有研究结果表明,人和猿的骨骼在结构上几乎完全相同; 人和猿都有蚓突(阑尾);人和猿的胚胎在发育初期的前五
个பைடு நூலகம்几乎完全一样……这些事实说明 ( B )
A.人是由猿进化来的 B.人和猿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②使用工具 ⑥制造工具
③森林大量消失 ④使用 ⑦产生丰富的语言 ⑧直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生物七年级下册知识点人教版(精选12篇)
生物七年级下册知识点人教版(精选12篇)生物七年级下册知识点人教版第1篇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人类的进化过程:原因: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并使用工具、使用火、大脑发育、产生语言、最后进化成人类。
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类人猿是黑猩猩。
化石:也就是石化了的遗体、遗物、遗迹。
是研究人类起源与进化的最直接有力的证据。
第二节人的生殖生殖系统(1)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内生殖器睾丸:男性最主要的性器官,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附睾:位于睾丸的背面,贮存和输送精子输精管:输送精子外生殖器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阴囊:保护睾丸和附睾阴茎和尿道:排精、排尿(2)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内生殖器卵巢:女性最主要的性器官,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阴道:月经流出,精子进入、胎儿产出的通道外生殖器:即外阴(3)精子、卵细胞和受精精子:雄性生殖细胞,较小,似蝌蚪,有长尾,能游动。
卵细胞:雌性生殖细胞,球形,人体内最大的细胞。
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卵形成标志着新生命的开始。
受精场所:输卵管胚胎的发育和营养:(1)发育:发育场所:初期在输卵管内。
随后,在母体子宫内继续发育38周左右。
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发育成胚泡,胚泡移到子宫内,在子宫内膜种植下来,称为怀孕。
胚泡继续细胞分裂和分化,发育成胚胎。
怀孕后8周左右,胚胎发育成胎儿,呈现出人的形态。
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2)营养: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卵黄;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资和氧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
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
因此,胎盘是胎儿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器官)。
“试管婴儿之父”罗伯特·爱德华兹,20XX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 人的由来 第1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A.酵母菌
B.小麦
C.马
D.黑猩猩
3.关于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古人类比现代类人猿要高等 B.人类出现的标志是直立行走 C.人类最先掌握的技能是使用文字 D.人类可随意改变生物圈的面貌
4.下列人体的基本特征中,不.是.伴随着直立行走而出现的是( C )
A.后肢增长
B.骨盆变短增宽
事实和观点 6.区别:事实是事情的真实情况,一种客观状态;观点是人们基 于事实的一种认识。 7.联系:观点往往是根据____事__实______提出的。对同一个问题, 可能会发现不同的事实,提出不同的____观__点______。
森林古猿 化石
森林
直立 制造
火 大脑
语言
(一)选择题
1.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D )
(二)非选择题 7.读图理解:图一是人与黑猩猩的骨骼、手掌、头骨特征比较图, 图二是 4 种不同形状的石块。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
图二
(1)以黑猩猩为代表的现代类人猿生活在___热__带__或__亚__热__带__丛__林____中,而 人类生活在地面上。对比图一 A 与 D 的骨骼可以看出,人的____下__肢_______ 骨比黑猩猩的更粗壮,有利于直立行走。
①古人类化石露西是在非洲发现的 ②露西生活在 300 万年前 ③其他地区没有发现 200 万~300 万前的古人类化石 ④其他地区没 有 200 万~300 万前的古人类化石 ⑤亚洲的直立人是从非洲迁徙过 来的 ⑥古人类走出非洲的时间在约 200 万年前
(4)分析资料三,可知这一阶段的古人类能够__用__火__烧__烤__食__物______, 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____脑__/_大__脑_______的发育,使他们能够想 出各种办法猎捕猛兽,进而肉食比例增加,又进一步促进了_脑__/_大__脑___ 的发达,使该结构中主管语言的区域日益完善,为后来的古人类在群 体生活中产生____语__言______奠定了基础。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 人的由来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新
第一章 人的由来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环境的 相互作用中进化而来的。 2.尝试采用对比的方法,比较四种现代类人猿和 人类的异同、人类起源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人类 的形态特征,描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在 形态、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人类的起源学说
5.现代类人猿与人类有哪些根本区别呢?
重点 运动 方式 制造工具能力
脑发育的程度
类人猿
臂行
使用自然工具 不会制造工具 脑容量小(400mL) 没有语言能力
现代人
直立行走
制造使用各种简单 和复杂的工具
脑容量大(1200mL) 很强的思维、语言文字能力
探究主题二:人类的发展
1.人类进化的证据 ——化石 2.人类的发展历程
现代类人猿和人的相似与不同
人 类
森林古猿 地球环境 发生变化
的
起
源
和
露西 时代
发
的古
展
人类的发展:
人类( 使用
工具)
生活在 森林
进化 现代类人猿
生活在稀 树草原 进化 人类
东非 人时 代的 古人 类(使 用创 造工 具)
用火、 大脑发 达产生 语言, 工具复 杂
现代人类
曹植有首诗,批评哥哥曹丕对他的迫害:“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人猿同祖,人类应当怎样对待珍稀、濒危的现存猿类呢?
你了解到人类的起源有几种说法呢?
• 神创论:出现最早的一种假说 • 海洋化学起源说 • 外星论 • 进化论:达尔文提出的
人类起源的假说:
1、女娲造人说;
2、上帝造人说;
【重点探究】
4.1.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课件+2023-2024学年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不同点的比较
类人猿
人类
运动方式 制造工具能力
脑发育的程度
臂行
用自然工具,不会 制造工具
脑容量小,没有语 言能力
直立行走
制造使用各种简单和 复杂的工具
脑容量大、语言文 字能力
人类与类人猿的根本区别是:直立行走
新 知 讲 解 3.随着人类数量的不断增加,类人猿的数量却日益减少, 为什么会这样呢?
人类具有发明和创造各种科学技术的本领,使得人类适应自然 环境、改造自然环境、改善生存条件以及利用医药卫生加强自身保 健的能力不断加强,这些都促使人类的数量急剧增加。相反,现代 类人猿不具备这些能力;加之人类不断开发现代类人猿赖以生存的 森林,以及人类对现代类人猿的乱捕滥杀和严重的环境污染等,这 些都使得现代类人猿的数量日益减少。
关系( × ) (2)古人类的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问题的直接证据( √ )
(3)古人类用火把食物烤熟,改善了身体的营养,促进了脑的发
育( √ )
课堂练习
2.在哺乳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可能是( A )
A.黑猩猩
B.长臂猿
C.猕猴
D.狒狒
3.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 A )
A.直立行走
B.使用工具
新知讲解
古猿生活复原图
稀树草原景观
环境变化,使得 林
环境变化
古 猿
森林减少
地面生活 树栖生活
这一支古猿是怎样 进化成人的呢? 类人猿
新知讲解
人类进化的证据——化石
①“露西”少女的上肢和下 肢有什么区别?
上肢较细、下肢粗壮
②根据四肢和骨盆的形态, 猜想她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
• 复杂精巧的工具的制造和使用, 又促进了脑的发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2.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提高分析判断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2.通过人类起源的学习,初步了解科学推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1.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2.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3.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三、教学难点1.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2.概述人类进化的重要历程。
四、教学方法资料分析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
五、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搜集有关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观点的资料及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等。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
六、课时安排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教师:亲爱的同学们,“我是从哪里来的?”这是孩提时代你向爸爸妈妈提出的问题。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许你们又有了新的困惑:“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呢?”其实这也是困扰人类几千年的一个问题。
从这一节课开始,我们将追随科学家的足迹一起来探究人类起源的奥秘。
[讲授新课]板书: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师:关于人类起源的争论已有数百年的历史,现在仍有许多问题是悬而未解的。
在这方面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呢?学生甲:人是猴子变的。
学生乙:圣经上说,上帝创造了万物,也创造了人类。
学生丙:我国古代有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的神话传说。
教师:那么在人类的起源方面,你想了解些什么内容呢?学生甲:人类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学生乙:在生物进化的历程中,为什么人类出现得最晚,却是最强大的,成为了地球的主宰?教师:大家提到的问题非常好。
说到人类的起源,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就是达尔文和他的《物种起源》。
请各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课前搜集的这方面材料。
学生:分组交流。
学生甲: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
他在这本书中暗示了他的观点将会给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思路和线索。
后来他在《性选择和人类的由来》以及《人和动物的表情》等著作中,比较明确地指出,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是进化来的,并推测人类与大猩猩和黑猩猩有亲缘关系。
当时许多科学家坚信神创论,因此,达尔文进化思想的支持者与神创论观点的支持者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学生乙:关于人类起源的最著名的一次辩论是在科学家赫胥黎与威尔伯福斯主教之间进行的。
事情发生在1860年6月牛津大学大不列颠学会的一次会议上,争论的焦点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
达尔文的观点在这次辩论中最终取得了胜利。
后来,达尔文在比较了人类和类人猿的相似处之后提出,人类和类人猿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来的。
教师:真不错,下面请大家观看几种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相片,结合你的生活经验、以前的知识和在课下搜集的资料讨论回答: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地球的哪些地方?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分小组观察、讨论,并相互补充。
学生代表总结回答:现在的大猩猩生活在非洲西部和东部的赤道地区一带;黑猩猩生活在非洲中部和西部的热带森林中;长臂猿生活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以及我国的云南省;猩猩生活在亚洲的加里曼丹和苏门答腊的热带森林中。
它们都依靠从森林中获取的果实、嫩芽、昆虫等食物生存。
它们没有制造工具和改善生存环境的能力,也不能像人类那样进行语言和文字的交流。
教师:当今人类的数量在急剧增加,而类人猿的数量却在日益减少,这是为什么呢?学生甲:人类具有发明和创造各种技术和工具的本领,使得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改善生存条件以及利用医药卫生加强自身保健的能力不断加强,这些都使人口数量急剧增加。
相反,现代类人猿不具备这些能力。
学生乙:人类不断开发现代类人猿赖以生存的森林,对现代类人猿的乱捕乱杀和环境的严重污染等,都使现代类人猿的数量减少。
教师: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究竟在哪些方面和人有根本的区别呢?学生:分小组观察、讨论,并相互补充。
学生甲:运动方式不同:类人猿主要是臂行,人类则是直立行走。
学生乙: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类人猿可使用自然工具,但是不会制造工具;人类可制造并使用各种简单和复杂的工具。
学生丙:脑发育的程度不同:类人猿脑的容量约为400 mL,没有语言能力;人脑的容量约为1200 mL,具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字能力。
教师:从以上我们对资料的分析,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学生:人类和现代类人猿有亲缘关系,他们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学生:人类是动物进化到最高阶段的产物,但人类已超出了动物界,人与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
教师:同学们,你们真是太棒了,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在亚、非、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请同学们观察森林古猿及其生活的图片,结合现代类人猿的生活方式,试描述一下森林古猿的生活状况。
学生:森林古猿在茂密的森林里,主要过着树上生活,以群居生活为主,以树上的果实等为食物。
教师:那么,究竟什么原因使得森林古猿的一支逐渐进化成为人类的呢?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第2课时[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确了人类和现代类人猿都是由(学生回答: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
)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在茂密的森林里,主要过着树栖为主的群居生活。
后来森林古猿的一支经过了艰难的历程,进化成为现代人类,并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产生了与猿的不同特征。
人猿揖别,这个过程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呢?为什么森林古猿的一支会进化为现代人类?另一支却进化为现代类人猿呢?或许下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能帮助你探求答案。
[讲授新课]教师:在东非大裂谷地带,古人类学家发现了世界上最多的早期古人类化石,也就是石化了的遗体、遗物等。
想一想,为什么在这里会有这么多的早期古人类化石呢?学生:这说明人类的始祖在非洲。
教师:请大家阅读课本第4页资料分析1,回答:1000万~2000万年前,东非地区的地形和气候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对生活在那里的森林古猿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学生:阅读、分析、讨论。
学生甲:1000万~2000万年前,地壳运动剧烈,相继出现了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等山脉,在东非则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南起莫桑比克,北达西亚的约旦河谷,全长6000多千米。
当时地球上气候也发生剧烈变化。
在地形和气候的巨大变化的影响下,东非大裂谷地区原先的热带丛林,有一部分变成了稀树草原。
学生乙:由于热带雨林变成了稀树草原,原先生活在热带雨林中的森林古猿被迫到地面上生活。
教师:化石是最好的证据。
1974年11月,美国科学家约翰森等人在埃塞俄比亚的阿法尔地区发现了一副保存的较为完整的南方古猿骨架化石,科学家通过分析和研究确认这是一位身高超过1m的青年女性,取名“露西”。
如课本第4页图,请同学观察“露西”少女化石图片回答:就“露西”少女的骨骼来看,她的上肢和下肢是否有区别?根据四肢和骨盆的形态,想象一下她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学生:从“露西”少女的骨骼来看,她的上肢比较细短,下肢比较粗长,具有粗长的下肢骨,骨盆上下扁,左右阔,说明她很可能采取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
教师:请大家观察“东非人”头骨化石及复原像,你们能想到些什么呢?学生:“东非人”既有现代类人猿的特征,又有人类的特征。
学生:这说明“东非人”正处于由森林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
教师:请大家继续观察,“东非人”用图中所示石块做什么?从石块的形状来推测,“东非人”在使用工具方面已经具有什么能力?学生:“东非人”所用的石器明显经过加工,分别呈斧状和凿状,可当作工具来砍砸和削刮物体,由此推测“东非人”在逐渐适应直立行走的过程中,已具有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了。
教师:根据上述化石以及它们的遗物,请你们推测一下古人类当时的生活状况?学生:(阅读、讨论、回答)学生甲:由于森林的大量消失,本来生活在茂密森林中的森林古猿,一部分不得不下地生活。
到地面上生活的这部分森林古猿,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结构的变化,一代一代地向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下肢用来支撑体重和行走,逐渐变得粗壮有力;而前肢则解放出来,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获取食物、防御敌害,臂和手也逐渐变得灵巧。
学生乙:“露西”时代的古人类就处于这个阶段。
他们能够使用工具,从而使自己的四肢得以延伸,捕猎和御敌能力都大大增强了。
学生丙:“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不仅能使用工具,还能制造简单的工具,提高了工具的效能。
教师:大家说的太好了,就是这样又经过若干万年,古人类制造的工具越来越复杂,复杂而精巧的工具的制造和使用,又促进了脑的发展,使他们能够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困难。
在劳动中产生了语言,而且大脑的语言中枢日益完善,丰富的语言,使他们相互之间能更好地交流与合作。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
学生:(分两组进行表演)请两位同学分别选择二位好朋友,组成甲、乙两组,甲组中一位同学把一句话用语言传给第二位同学,第二位同学传给第三位同学,第三位同学最后用语言表达出来;乙组中一位同学把同样一句话用表情(也可使用手势)传给第二位同学,第二位同学用同样的方式传给第三位同学,第三位同学最后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师:通过这样的过程,原话的意思改变了没有?由此可见,语言在生活中是多么的重要!语言使我们大家能进行很好的交流。
没有语言而仅用肢体去表达,会产生很多的误会。
因此,我们在生活中应充分而恰当地运用语言。
用语言进行交流也是动物与人的本质区别之一。
教师:请大家观察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指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哪些方面是逐渐变化的?学生:(观察、小组讨论、交流)学生甲:运动方式使人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半直立行走→直立行走。
学生乙:劳动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不会使用工具→使用天然工具→制造和使用简单的工具→制造和使用包括电脑在内的各种复杂工具。
学生丙:赤身裸体→懂得御寒、遮羞。
教师:经过漫长的岁月,在同大自然严酷的斗争中,人类从童年时代的弱者变成了强者,人类现在被称为“生物圈的主宰者”,改变环境的能力远远超过其他的生物。
可是在历史上由于人类不理智的发展和运用自己改造自然的能力,导致了很多生态灾难并孕育着生态危机,通过现在人类起源的学习,你认为人类该如何处理自己与自然界的关系呢?学生: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尊重生态规律,人类应与自然界和谐发展,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教师:太棒了,历史上很多事例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现在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现代类人猿还能进化成人吗?教师:有哪一位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学生:我认为现代类人猿不能进化成人,因为第一,森林古猿进化成人是由于当时特定的环境条件造成的,而现代已不存在可供类人猿进化成人的环境条件;第二,进化是不能逆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