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树学(总结)

合集下载

测树学——精选推荐

测树学——精选推荐

测树学第⼀章单株树⽊材积测定1、测树学的内容:测量四个量,有蓄积量(材积)、⽣长量、出材量、⽣物量(重量)。

2、测树学的⽬的:(1)在分析树⽊形状、林分结构规律及林分特征因⼦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研究树⽊、林分的数量(材积获蓄积、⽣物量)、质量(材种出材量)及其⽣长量的测定理论、⽅法和技术。

(2)研究⼤⾯积森林资源、景观资源、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的理论、⽅法和技术。

测树学的主要任务:(1)为森林调查所要取得的有关数量和质量、林分结构和⽣长规律、⽴地质量评定、森林资源经济价值评估、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及其发展趋势分析提供理论、⽅法和技术。

(2)为各林业学科提供研究、分析森林的测算理论、⽅法和技术。

(3)为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保持森林⽣态平衡、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合理利⽤等提供所需的基础数据。

3、⼀类调查:在制定国家(省、县林场)长期林业发展规划、国家林业⽅针政策时,必须掌握森林资源的现状及其变化规律,为此需要进⾏森林资源调查或森林资源连续清查。

4、⼆类调查:在以国有林业局(场)、县为单位编制森林经营⽅案、总体规划设计时也需要进⾏森林⼩班调查。

5、三类调查:在制定森林采伐或森林抚育作业设计时,则需进⾏作业设计调查。

6、误差:近似值和真值之差称为误差,即误差=测算值—真值误差分类:(1)从误差来源可分为过失误差、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2)量测误差和计算误差。

(3)从抽样技术⾓度可分为抽样误差和⾮抽样误差。

7、精确度:也叫精密度,是指由于偶然误差⽽使观测值在平均值周围的⼀致性程度。

8、准确度:则表⽰测算求得的近似值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

8可推出9,但9推不出89、参考书中第8页的图表10、⽴⽊:⽣长的树⽊成为⽴⽊。

11、伐倒⽊:⽴⽊伐倒后打去枝桠所剩余的主⼲称为伐倒⽊。

12、基本测试因⼦:树⽊的直接测定因⼦及其派⽣的因⼦称为基本测树因⼦。

包括树⽊的直径、树⾼这些都是直接测定因⼦,还有树横断⾯积、树⼲材积、形数等是在直接测定因⼦的基础上派⽣的。

(完整版)测树学(总结)

(完整版)测树学(总结)

测树学(复习)第一章 单株树木材积测定一、伐倒木:树木伐倒后横卧在地,砍去枝桠,留下的净干称为伐倒木三、近似求积式精度:精度高低为:牛顿式精度最高中央断面式中等平均断面式最差中央断面常出现“负误差”平均断面“正误差”四、区分求积式:把树干分成若干段,段长1或2m ,求出每段材积与梢头材积,再合计。

1、中央断面区分求积式: V=g 1l+g 2l+…+g n l+1/3g ’ ·l ’=(g 1+g 2+…+g n ) ·l+1/3g ’ ·l ’ g 1、g2、…、g n 为各区分段断面积,l 为区分段长,l ’为梢头长,g ’为梢头底面积 23、区分求积式的精度:在同一树干上,某个区分求积式的精度主要取决于分段个数的多少,断数愈多,则精度愈高。

一般区分段数以不少于5个为宜。

五、直径和长度的量测误差对材积计算的影响:对树干材积V= g L 求导,得:P v =2Pd+PL 当长度测量误差率与直径测量误差率相等时,直径测量误差对材积计算的影响比长度测量误差的影响大1倍。

六、形数:一般定义:树干材积与树干在某一处的比较圆柱体的体积之比称树干在该处的形数。

形数是表示树干形状的指数,它说明树干饱满度。

形数越大,说明越饱满。

1比,即: f1.3式中的胸高断面积,树高和胸高形数通称为立木材积的三要素。

(形数仅说明相当于比较圆柱体体积的成数,不能独立的具体反映树干的形状。

) 2、正形数:树干材积与树干某一相对高度(如0.1h )处的比较圆柱体的体积之比,记为f n 正形数只与r 有关,而与树高无关。

克服了胸高形数依树高而变化的缺点。

能较好的反映不同的干形。

3实验形数的比较圆柱体的横断面为胸高断面,其高度为树高(h )加3吸收了胸高形数量测方便和正形数不受树高影响两方面的优点。

实验形数的材积公式为: 大量的实验数据表明,实验形数比较稳定。

实验形数是一个树种的平均干形指标。

七、形率:定义:树干上某一位置的直径与比较直径之比。

测树学实习报告范文

测树学实习报告范文

测树学实习报告范文一、前言测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以测量和研究树木生长、结构、功能和环境适应性为主要研究对象。

本次测树学实习是我在大学期间的一次重要实践环节,不仅让我更好地理解了测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深入学习了测树学的实际应用技术。

以下是我在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二、实习内容1.学习测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在实习开始之前,我首先进行了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包括树木生长规律、树木结构特点、测树学的测量方法和技术等。

通过系统学习,我对测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实际操作提供了理论指导。

2.实地测量树木尺寸和高度在实习过程中,我带着导师亲临实地,学习了树木尺寸和高度的测量方法。

通过测量树木的胸径、树高、冠幅等指标,我们可以了解树木的健康状态和生长情况。

在实践中,我发现树木尺寸和高度的测量需要技巧和经验,不仅需要准确操作测量仪器,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

3.分析树木种质和生长速度对于树木来说,种质和生长速度是两个重要的方面。

在实习中,我学习了树木种质和生长速度的评估方法,了解了如何通过测量树木的年轮和树轮宽度来判断其生长速度。

通过对树木种质和生长速度的分析,我们可以为树木科学种植和管理提供依据。

4.应用测树学技术进行树木病虫害检测树木病虫害是树木健康和生长的重要影响因素。

在实习中,我学习了使用测树学技术进行树木病虫害检测的方法。

通过观察树木的叶片、枝干和树干等部位,结合测量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判断树木是否受到了病虫害的侵袭,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三、实习收获1.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通过实习,我将之前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测树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

在实践中,我遇到了一些难题,通过与导师和同学的讨论和交流,我逐渐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实际操作的能力。

2.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导师和同学们紧密合作,共同完成了一系列的实际测量和数据分析工作。

测树学总结

测树学总结

测树学总结什么是测树学?测树学(Dendrochronology),又称树木年代学,是一种通过研究树木年轮来确定木材的年代和环境变化的科学方法。

通过分析树木年轮的宽度和特征,可以推断出过去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等历史信息。

树木年轮是树木生长过程中内部形成的环层结构,每年形成一个年轮。

这些年轮的宽度、纹理和颜色等特征与环境条件紧密相关,因此可以通过测量和分析年轮来研究过去的气候和环境变化。

测树学的原理测树学的原理基于以下假设:树木年轮的形成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尤其是温度和水分。

在良好的生长条件下,树木生长迅速,年轮宽度增加;而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树木生长缓慢,年轮宽度减小。

因此,通过分析树木年轮的宽度变化,可以推断出过去的气候和环境状况。

在进行测树学研究时,需要采集树木样本,并对样本进行处理和分析。

首先,需要在树木的横截面上找到年轮,并使用特殊工具或放大镜进行测量,记录年轮的宽度。

然后,将这些测量数据转化为连续的时间序列,形成树木年轮图,并与其他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

测树学的应用测树学在不同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气候和环境变化研究树木年轮可以提供关于过去气候和环境变化的重要信息。

通过分析树木年轮的宽度和颜色等特征,可以推断出过去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气候变化模式。

这对于研究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和生态系统演变等具有重要意义。

2. 建筑历史研究在考古学和建筑学研究中,树木年轮可以用来确定建筑物的年代。

通过对建筑材料进行测树学分析,可以确定建筑物的建造年份和历史变迁。

这对于揭示历史文化、修复古建筑和保护文物遗产具有重要价值。

3. 地震和火灾历史研究树木年轮对地质灾害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分析树木年轮,可以确定地震、火灾和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历史规律。

这对于预测灾害风险、制定防灾政策和保障居民安全具有重要价值。

4. 人类活动研究测树学还可以用来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测树学第四章汇总

测树学第四章汇总


龄 Ⅰ
40
7
50 10—9
60 13—12
70 16—14.5
80 19—17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90 22—19.5
100 24.5—21.5
110 26—23
120 27.5—24.5
130 29—26
140 30—27
150 31—28






6 8.5—7.5 11—10 13.5—12 16—14 18.5—16 20.5—17.5 22—19 23.5—20.5 25—22 26—23 27—24
(1)利用固定标准地或根据林分蓄积量的历史记录评 定立地质量
利用固定标准地的蓄积量测定记录,可以得到林 分蓄积量及其生长量,将其换算为某一标准林分 密度状态下的蓄积和生长量,即可以评定、比较 林分的立地质量。
(2)利用正常收获表的蓄积量估计值评定立地质量
2.1.2 利用林分高评定立地质量
生长在立地质量好的林地上的树木材积生长快, 树高生长也快。在相同年龄时,林分越高,林地 的立地条件越好,林地的生产力越高。
180 14.25~16.83 ~19.42 ~22.01 ~24.60 ~27.19 ~29.78 ~32.37
200 14.84~17.52 ~20.22 ~22.92 ~25.62 ~28.31 ~31.01 ~33.71
220 15.36~18.14 ~20.93 ~23.72 ~26.52 ~29.31 ~32.10 ~34.89
5 7—6 9—8 11—9.5 13—11 15—12.5
16.5—14 18—15
19.5—16.5 21—18 22—19 23—20

树木测量工作总结

树木测量工作总结

树木测量工作总结
树木测量工作是对树木进行测量、评估和记录的一项重要工作。

这项工作不仅
在林业、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对于了解树木生长规律、保护树木资源、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树木测量工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测量工作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常用的测量工具包括卷尺、测径尺、激光测距仪等。

根据不同的测量对象和测量要求,选择合适的工具对于提高测量精度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测量工作需要根据不同的测量对象和目的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

例如,
对于树木的高度测量可以采用直接测量、三角测量或激光测距等方法,对于树木的胸径测量可以采用直接测量、分段测量或激光测距等方法。

在选择测量方法时,需要充分考虑测量对象的特点和测量要求,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最后,测量工作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在测量完成后,需要对所获得的数
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以获取有关树木数量、分布、生长状况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可以为相关领域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可以为后续的管理和保护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总的来说,树木测量工作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总
结经验,提高测量技术水平,以更好地为树木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供支持和保障。

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不断完善树木测量工作的方法和技术,为树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做出更大的贡献。

测树学实验报告

测树学实验报告

测树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掌握基本的测树学方法和技能,了解测树学的基本原理和实践应用;掌握树木的测定方法,掌握树干直径的测量方法,确定识别树种等基本技能。

实验流程:1、树木的识别和性质调查2、树木定位与标志3、测定树干直径4、根据树高与树干直径确定树木蓄积量5、制作调查记录实验器材:卷尺、直尺、量角器、铁锤、木槌、编号牌、纸笔、照相机等实验地点:校内树林实验内容:在校内选定一处林地,分别对树木进行识别和性质调查。

通过观察树木的外形、树皮、枝条、叶片、花果等特征,确定其品种。

同时测定树木直径和高度等参数,计算树木蓄积量,并完成调查记录。

实验过程:1、树木的识别和性质调查在选定的树林中,逐一观察树木,认真记录下它们的外形、树皮、枝条、叶片、花果等特征,通过对这些特征的比较,识别其中的品种,并对树木进行性质调查。

2、树木的定位和标志根据树木的位置和编号,制作相应的编号牌,用铁锤和木槌将编号牌钉在树干上,标明树木的编号和调查日期。

3、测定树干直径用直尺或卷尺测量树干的围长,根据公式计算树干的直径。

如果树干呈不规则形状,可以使用量角器测量树干截面的不同角度,从而推算出树干的直径。

4、根据树高与树干直径确定树木蓄积量利用现有的公式,通过树干直径和树高等参数,计算树木的蓄积量。

特别是对于采用家庭式林业和修剪整枝管理方法的果树和桃李,应采用适当的蓄积预测方法结合树木径级推算蓄积量。

5、制作调查记录完成调查后,应尽快归档记录数据。

记录内容包括树木的名称、编号、调查地点、周围环境、数据测量方法、树干直径、树高、蓄积量等信息。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掌握了测树学中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了解了测树学的原理和实践应用,掌握了树木的测定方法和测定树干直径的方法。

并成功地测定了树木的蓄积量和制作了调查记录。

这为我们今后在林业生产和科研工作中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数据。

实验结论: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了解测树学的基本原理和实践应用,通过对树木识别、测干、测高等操作的实践,我们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林业生产中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并为日后的林业科研、森林环境保护和森林资源管理提供必要的支撑。

测树学实验报告

测树学实验报告

测树学实验报告一、引言测树学是一种用于研究植物树木生长和发育的实验方法。

通过对树木的不同部分进行测量和分析,可以了解树木的生长规律、生理状态以及环境对树木生长的影响。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树木的高度、直径、叶片面积等指标,探究树木的生长规律和影响因素。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多株植物树木(如树苗、花卉等)- 记录表格和测量工具(如直尺、卷尺、称重器等)2. 实验方法:1. 选择多株树木,标记每株树木以便测量时进行区分。

2. 测量树木的高度:- 使用直尺或卷尺测量树木的高度,从树木底部到最高点的垂直距离。

3. 测量树木的直径:- 使用直尺或卷尺测量树木胸径(即树干直径),选择离地面约1.3米的位置进行测量。

4. 测量树木的叶片面积:- 选择一片较大的叶片,使用叶片面积仪或图像处理软件进行测量。

5. 分析与记录:- 将测量结果记录在相应的表格中。

-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等。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1. 树木生长规律:通过对多株树木的测量,可以观察到树木的生长规律。

一般情况下,树木的高度和直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

高度增长的速度会逐渐减缓,而直径的增长速度则会相对稳定。

另外,树木的叶片面积也会随着生长而增加,但增长速度可能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2. 环境因素对树木生长的影响:树木的生长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光照、温度、湿度、土壤等。

充足的光照可以促进叶片的光合作用,有利于树木的生长。

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也对树木的生长有重要影响。

土壤的养分状况、排水性能等也会影响树木的生长。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对不同环境条件下树木的测量,进一步探究环境因素对树木生长的影响程度。

3.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测树学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测量时要保持准确性,避免因误差导致数据的不准确。

- 不同树木之间可能存在差异,需进行充分的样本量和重复测量,以获得可靠的结果。

-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树木的保护,避免对树木造成伤害。

完整版)测树学(总结)

完整版)测树学(总结)

完整版)测树学(总结)第一章单株树木材积测定一、伐倒木___是指树木被砍伐后横卧在地,砍去枝桠后留下的净干。

二、中央断面近似求积式中央断面近似求积式为V=g1/2L/24.其中,V为树干材积,g为中央断面积,L为树干长度。

三、近似求积式精度牛顿式精度最高,中央断面式中等,平均断面式最差。

中央断面常出现“负误差”,平均断面则出现“正误差”。

四、区分求积式将树干分成若干段,段长为1或2米,求出每段材积与梢头材积,再合计。

其中,中央断面区分求积式为V=(g1+g2+…+gn)×l+1/3g'×l';平均断面区分求积式为V=(g+g1+g2+…+gn-1)×l+g'n×l'/2.五、直径和长度的量测误差对材积计算的影响对树干材积V=gL求导,得Pv=2Pd+PL。

当长度测量误差率与直径测量误差率相等时,直径测量误差对材积计算的影响比长度测量误差的影响大1倍。

六、形数形数是表示树干形状的指数,它说明树干饱满度。

胸高形数f1.3定义为树干材积与以胸高断面积为底断面积、树高为高的圆柱体体积之比。

形数越大,说明越饱满。

胸高形数的实践意义是将易测的比较圆柱体体积转换为树干材积的换算系数。

其中,胸高断面积、树高和胸高形数是立木材积的三要素。

形数仅说明相当于比较圆柱体体积的成数,不能独立地具体反映树干的形状。

全龄林是指由不同龄级的林木构成的林分。

平均胸径是反映林木粗度的基本指标,它是林木胸高断面积的平均水平。

林分平均直径是林木胸高断面积的平均水平,用Dg表示。

林分密度是说明林木对所占空间的利用程度的重要因素,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的郁闭度和疏密度不同。

林分密度指数(SDI)是指林分在标准平均胸径时所具有的单位面积株数。

立地质量是对影响森林生产能力的所有生境因素的综合评价的量化指标。

地位指数是依据林分优势木年龄和优势木平均高的关系,用林分基准年龄时林分优势木所能达到的平均高度的绝对值作为划分林地生产力等级的数表。

(完整版)测树学(总结)

(完整版)测树学(总结)

测树学(复习)第一章 单株树木材积测定一、伐倒木:树木伐倒后横卧在地,砍去枝桠,留下的净干称为伐倒木三、近似求积式精度:精度高低为:牛顿式精度最高中央断面式中等平均断面式最差中央断面常出现“负误差”平均断面“正误差”四、区分求积式:把树干分成若干段,段长1或2m ,求出每段材积与梢头材积,再合计。

1、中央断面区分求积式: V=g 1l+g 2l+…+g n l+1/3g ’ ·l ’=(g 1+g 2+…+g n ) ·l+1/3g ’ ·l ’ g 1、g2、…、g n 为各区分段断面积,l 为区分段长,l ’为梢头长,g ’为梢头底面积 23、区分求积式的精度:在同一树干上,某个区分求积式的精度主要取决于分段个数的多少,断数愈多,则精度愈高。

一般区分段数以不少于5个为宜。

五、直径和长度的量测误差对材积计算的影响:对树干材积V= g L 求导,得:P v =2Pd+PL 当长度测量误差率与直径测量误差率相等时,直径测量误差对材积计算的影响比长度测量误差的影响大1倍。

六、形数:一般定义:树干材积与树干在某一处的比较圆柱体的体积之比称树干在该处的形数。

形数是表示树干形状的指数,它说明树干饱满度。

形数越大,说明越饱满。

1比,即: f1.3式中的胸高断面积,树高和胸高形数通称为立木材积的三要素。

(形数仅说明相当于比较圆柱体体积的成数,不能独立的具体反映树干的形状。

) 2、正形数:树干材积与树干某一相对高度(如0.1h )处的比较圆柱体的体积之比,记为f n 正形数只与r 有关,而与树高无关。

克服了胸高形数依树高而变化的缺点。

能较好的反映不同的干形。

3实验形数的比较圆柱体的横断面为胸高断面,其高度为树高(h )加3吸收了胸高形数量测方便和正形数不受树高影响两方面的优点。

实验形数的材积公式为: 大量的实验数据表明,实验形数比较稳定。

实验形数是一个树种的平均干形指标。

七、形率:定义:树干上某一位置的直径与比较直径之比。

测树学实习心得

测树学实习心得

篇一:测树学实习心得测树学实习心得本次实习我主要负责标准地的测量树木胸径和树高测量,在测量的过程中我发现在不同的角度测出来的胸径不相同,同样用围尺和轮尺测得的胸径有好大的差距,用轮尺测胸径只可以读出偶数,其精确度不高,而围尺比轮尺精度高,所以测得胸径是不同的;在测量树高时,选择不同胸径的树,用皮尺拉(15,20,30m)其中的一个长度,在选的点上用测高器读所选定树的数高,在测高器上可以读数高和坡度,在测得过程中要考虑坡度的大小。

通过这次实习,首先实践了自己所认知的知识,正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其次就是加强了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最后我认为团结与合作才是成功的关键同时这次实践也是一次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过程。

篇二:“测树学”实训教学心得[论文]“测树学”实训教学心得《测树学》,是林学专业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对《测树学》教学实训具体做法和收获进行了总结。

测树学教学实训〓实践能力深化教学改革,转变教学理念,明确“教什么?怎么教?教的是谁?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乘着学校教改的春风,在教研组的带领下,林学专业课教学也进行了大胆尝试。

《测树学》是林学专业基础课程,它不仅为森林资源合理经营与永续利用,制定采伐限额,林地质量评价、森林多种效益评估提供科学依据,而且也为林学各个分支学科开展分析研究提供相应的测算理论知识与方法。

所以,在教学改革中《测树学》首当其冲地进行了教改实践。

如何使《测树学》课程教学适应现代社会需求,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测树基本技能的熟练掌握呢?一、了解当代林场人才需求现在,大多林场面临技术人才短缺,在国家重视林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全国林业部门也都需要实用性技术人才。

分析过去教学,总结经验。

以往的教学安排一般是一册书上一学年,每学期只有一周的教学实习。

《测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这样安排,显然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主体性不够。

特别是教材部分内容过于抽象,公式化、理论化,老师在授课中再缺少必要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造成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理论不能融会惯通。

测树学知识点总结

测树学知识点总结

测树学知识点总结一、植物形态学1、植物形态的内部结构:包括根、茎、叶和花等部分。

根是植物的地下部分,主要吸收水分和养分;茎是植物的地上部分,支撑植物体,并输送水分和养分;叶是植物的光合器官,负责光合作用;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负责生殖。

2、植物的外部形态:包括植物的整体形态和细部形态。

整体形态主要是指植物的外形特征,如植物的高度、形状、分枝情况等;细部形态主要是指植物的叶片、叶缘、叶脉、茎的质地、表面特征等。

3、植物生长发育的规律:包括植物的生长节律、生长速率、生长途径等。

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光照、水分等。

4、植物的适应性: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是指植物对环境因素的适应能力,如耐旱、耐寒、耐盐等。

二、植物生理学1、植物的营养生理:包括植物的养分吸收、传输和利用等方面。

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和养分,再通过茎传输到其他部位,最终利用养分完成生长和代谢活动。

2、植物的物质代谢:包括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生长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方面。

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阳光能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呼吸作用是植物利用有机物质产生能量的过程。

3、植物的生长调节:包括植物激素、光周期和温度等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

植物激素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内源性调节因子,如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等。

4、植物的抗逆性:植物对外界环境不良因素的抵抗能力,如耐盐碱、耐病虫害、耐热耐寒等。

三、植物生态学1、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包括植物的生态位、生态分布和生态调节等方面。

生态位是指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占的地位和角色,它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2、植物群落生态学:包括植物的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以及群落的结构和功能。

种内关系是指同一物种不同个体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关系,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

3、植物的生态适应性: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体现出的特殊形态和生理特征。

四、植物分类学1、植物的分类学原理和方法:包括形态分类、生态分类、生理分类、细胞学分类、遗传学分类等。

测树学总结资料 测树学总结

测树学总结资料 测树学总结

测树学总结资料测树学总结测树学总结一、名词解释★测树学:测树学是以森林为讨论对象,讨论和测算树木、材分、材产品的材积〔蓄积〕、生长量、重量以及收获预估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学科。

☆误差:分为过失误差、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会区分,可能会出选择根径:贴着地面的树干的直径。

地径:距根径10cm处的直径。

胸径:距根径1.3m处的直径。

伐倒木(felled tree) :立木伐倒后打去枝桠所剩余的主干。

树干材积:指根径〔伐根〕以上树干的体积。

树高:树干的根颈处到主干梢顶的长度称为树高。

枝下高分为活枝下高和死枝下高。

树干直径:指垂直于树干轴的横断面上的直径〔Dimeter〕。

用D或d表示胸高直径:位于距根颈1.3m处的直径,简称为胸径〔DBH,dimeter t brest height〕。

树高〔tree height〕:树干的根颈处至主干梢顶的高度。

胸高断面积(bsl re of brest-height) :树干1.3m处的断面积。

树干材积:指根颈以上树干的体积(volume),记为V。

树干横断面:假设过树干中心有一条纵轴线〔称为干轴〕,与干轴垂直的切面。

树干横断面样子近似圆形,更接近椭圆形。

为了计算方便通常视其为圆形,平均误差不超过±3%。

树干横断面的计算公式为:纵断面:沿树干中心假想的干轴将其纵向剖,所得纵剖面的样子。

干曲线:围绕纵剖面的那条曲线干曲线方程-将干曲线用数学公式予以表达。

干曲线自基部向梢端的改变大致可归纳为:凹曲线、平行于x轴的直线、抛物线和相交于y轴的直线这4种曲线类型。

干曲线围绕干轴旋转可得四种几何体:凹曲线体〔D〕、圆柱体〔C〕、截顶抛物线体〔B〕和圆锥体〔〕。

立木高度:一般用测高器测定〔H10m可用测杆〕。

立木直径:一般仅限于人们站在地面向上伸手就能方便测量到的部位,普遍选择胸高直径〔DBH〕立木材积:通过立木材积三要素〔D、H和胸高形数〕计算材积★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

测树学实验报告

测树学实验报告

测树学实验报告测树学实验报告引言:测树学是一门研究树木生长和发展的学科,通过对树木的测量和分析,可以了解树木的生长速度、形态特征以及环境对树木生长的影响。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树木的直径、高度、树冠面积等指标,探索树木的生长规律,并对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树木生长进行比较分析。

一、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本实验选择了三棵不同种类的树木,分别是松树、柳树和槐树。

每棵树木的生长环境相同,均处于阳光充足、土壤湿润的条件下。

2. 实验仪器:测量直径和高度的工具有卷尺和测高仪,测量树冠面积的工具有测距仪和角度测量仪。

3. 实验步骤:a. 测量直径:选取树干高度为1.3米处,使用卷尺围绕树干测量直径,并记录数据。

b. 测量高度:使用测高仪测量树木的高度,并记录数据。

c. 测量树冠面积:利用测距仪和角度测量仪测量树冠的边长和角度,计算树冠面积。

二、实验结果与分析1. 直径测量结果:松树的直径为30厘米,柳树的直径为20厘米,槐树的直径为40厘米。

可以看出,槐树的直径最大,松树次之,柳树最小。

这与树木的生长速度有关,槐树生长较快,柳树生长较慢。

2. 高度测量结果:松树的高度为10米,柳树的高度为8米,槐树的高度为12米。

与直径结果相似,槐树的高度最高,松树次之,柳树最矮。

这也与树木的生长速度有关。

3. 树冠面积测量结果:松树的树冠面积为50平方米,柳树的树冠面积为40平方米,槐树的树冠面积为60平方米。

可以看出,槐树的树冠面积最大,松树次之,柳树最小。

树冠面积反映了树木的叶面积,与树木的光合作用和生长有关。

三、讨论与结论通过本实验的测量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不同种类的树木在相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速度存在差异,槐树生长最快,松树次之,柳树生长最慢。

2. 树木的直径、高度和树冠面积都可以作为衡量树木生长的指标,直径和高度反映了树木的粗细和高度,树冠面积反映了树木的叶面积。

3. 树木的生长速度与其直径、高度和树冠面积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生长速度快的树木往往具有较大的直径、高度和树冠面积。

测树学

测树学

名词解释1. 实验形数:)3(3.1+=∂h g Vf ,式中:V —树干材积,g1.3—断面积,H —树高。

2. 形高:形数与树高的乘积。

3. 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称为形数(form factor )。

4. 正形率:树干中央直径与十分之一树高处直径(d0.1)之比称作正形率。

1. 疏密度: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之比,称为疏密度。

2. 郁闭度:林分中树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称为郁闭度。

3. 立地质量:(又称地位质量)是对影响森林生产能力的所有生境因子(包括气候、土壤和生物)的综合评价的一种量化指标。

4. 地位级:地位级是依据既定树种的林分条件平均高(D H )及林分年龄(A)由该树种的地位级表中查定的表示林地质量或林分生产力相对高低等级。

5. 标准地:在林分内,按照平均状态的要求所确定的能够充分代表林分总体特征平均水平的地块,简称标准地。

6. 林分平均高:从树高曲线上按照林分平均直径确定的树高。

1. 林分直径结构:林分内各种大小直径林木按径阶的分配状态称林分直径分布。

2. 林分树高结构:在林分中不同树高的林木按树高组的分配状态,称作林分树高结构,亦称林分树高分布。

3. 林层:林分中乔木树种的树冠所形成树冠层次称作林层。

4. 单层林:只有一个树冠层组成的林分称作单层林。

5. 复层林:林分中乔木树冠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明显树冠层次林分,称复层林。

6. 纯林:由一个树种组成的林分称作纯林。

7. 混交林:由两个或更多个树种组成的林分,称作混交林。

8. 优势树种:在混交林中,蓄积量最大的树种称作优势树种。

9. 主要树种:在既定的立地条件下,林分中最适合经营目的树种称作主要树种。

10. 同龄林:林分中树木年龄差别在一个龄级以内,这样的林分可称作同龄林。

11. 异龄林:林分中树木年龄差异超过一个龄级,这样的林分称作异龄林。

1. 立地:立地在生态学上又称作“生境”,指的是“林地环境和由该环境所决定的林地上的植被类型及质量”。

测树学章节学习重点

测树学章节学习重点

章节学习重点:(按照题型总结的各章节重点)一、名词解释第一章:测树学: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林木、林分等木材产品的材积、蓄积、生长量及非林地自然资源的测算、分析和收获预估的理论与技术。

立木:生长着的树木成为立木。

伐倒木:立木伐倒后打去枝桠所剩余的主干成为伐倒木。

胸径:位于距跟颈1.3m处的树干直径为胸径。

径阶:在森林调查时,用于大量树木直径的测定,为了便于读数和统计,一般是按1、2、4cm分组,所分的直径组称为径阶。

纵断面:沿树干中心假想的干轴将其纵向剖开,即可得树干的纵断面。

干曲线:以干轴为直角坐标系的x轴,以横断面的半径为y轴,以树梢为原点,按适当的比例作图即可得树干纵断面轮廓的对称曲线,这条曲线成为干曲线。

区分求积:为了提高木材材积的测算精度,根据树干形状变化的特点,可将树干区分成若干等长或不等长的区分段,使各区分段干形更接近于正几何体,分别用近似求积式测算各分段材积,再把各段材积合计可得全树干材积。

梢头:在树干的区分求积中,梢段不足一个区分段的部分成为梢头。

形数:树干材积与树干上某一处的比较圆柱体的体积之比。

胸高形数:以胸高断面为比较圆柱体的横断面的形数为胸高形数。

形率:树干上某一位置的直径与比较直径之比。

望点:树干上部直径恰好等于1/2胸径处的部位称为望点。

望高:自地面到望点的高度叫做望高。

层积:将一定长度的枝材,用几根木桩支撑堆积成一定宽度和高度的木材堆。

实积系数:层积中的实积与层积的体积的比值成为实积系数。

第二章:林分:将大面积的森林按其本身的特征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区划成若干个内部特征相同且四周相邻部分有显著区别的小块森林,这种小块森林称作林分。

林相或林层:林分中乔木树种的树冠所形成的树冠层次称作林相或林层。

纯林:由一个树种组成的或混有其他树种但材积都分别占不到10%的林分称为纯林。

混交林:由两个或更多个树种组成,其中每种树木在林分内所占成数均不少于10%的林分称作混交林。

树木测量工作总结

树木测量工作总结

树木测量工作总结
树木测量工作是林业和环境保护领域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通过对树木的测量,
可以了解森林资源的分布、数量和质量,为森林管理和保护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树木测量工作的重要性、方法和应用。

首先,树木测量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森林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
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气候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树木作为森林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数量、分布和生长状态直接影响着森林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通过对树木的测量,可以及时了解森林资源的状况,为科学合理地进行森林管理和保护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其次,树木测量的方法主要包括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两种。

直接测量是指通过
实地测量树木的高度、胸径、树冠面积等参数来获取树木的生长状态和数量信息。

而间接测量则是通过遥感技术和统计学方法来对森林资源进行评估和监测。

这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森林资源的状况,为科学地进行森林管理和保护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最后,树木测量工作的应用十分广泛。

除了在林业和环境保护领域中的应用外,树木测量工作还可以应用于城市绿化、园林建设和土地规划等领域。

通过对城市和乡村地区的树木进行测量,可以为城市绿化和园林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总之,树木测量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森林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
的意义。

通过对树木的测量,可以及时了解森林资源的状况,为科学地进行森林管理和保护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可以继续加强树木测量工作,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测树学知识点总结

测树学知识点总结

1 地位指数是根据林分年龄和优势木平均高而确定 2材种材积比是各材种材积与树干带皮材积 比值。

3Richards 生长方程ckt A y ))ex p(1(--=4. 收获表种类有正常、经验和可变密度收获表 。

5生长与收获模型:全林分、径级、单木模型。

6林分调查因子反映林分特征的数量、质量因子 7. 在木材生产和销售中,把经济材和薪材统称作商品材 8相对直径是林木直径与林分平均直径的比值。

9削度方程:d(h)=f(D1.3,H,h),式中:D1.3—胸径;H —树高;h —距地面的高度。

10材积表:树干材积与其三要素之间函数关系编制的,并记载有各径阶单株木平均材积的数表。

11一次调查法:利用临时标准地一次测得的数据计算过去的生长量,据此预估未来林分生长量的方法。

12异龄林:林分中树木年龄差异超过一个龄级,这样的林分称作异龄林。

13林分调查因子:客观反映林分特征的数量和质量因子。

14林分生长模型:描述林木生长与林分状态和立地条件关系的一个或一组数学函数。

15年轮:由于树木形成层受外界季节变化产生周期性生长的结果。

16全林分模型:用以描述全林分总量(如断面积、蓄积量)及平均单株木生长过程的生长模型。

17自由树:周围没有竞争木与其争夺生长空间、可以充分生长的林木。

18复层林:乔木树冠形成两或两个以上明显树冠层的林分。

19郁闭度: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

20生长率:树木调查因子的连年生长量与原有总量的比值。

21优势树种:在混交林中,蓄积量比重最大的树种。

22一元材种出材率表:根据林木胸径一个因子与材种出材率之间关系所编制的数表 23地位指数:在某一立地上特定基准年龄时林分优势木的平均高度值。

24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称为形数。

25疏密度: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断面积(或蓄积)之比 26削度方程作用:较好地描述完整树干形状变化,还可以估计树干上任意部位的直径、任意既定直径部位距树基的长度、树干上任意分段的材积及全树干材积,编出材率表 1.分级标准木法选取标准木的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树学(总结)-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测树学(复习)第一章 单株树木材积测定一、伐倒木:树木伐倒后横卧在地,砍去枝桠,留下的净干称为伐倒木三、近似求积式精度:中央断面式中等平均断面式最差中央断面常出现“负误差”平均断面“正误差”四、区分求积式:把树干分成若干段,段长1或2m ,求出每段材积与梢头材积,再合计。

1、中央断面区分求积式:V=g 1l+g 2l+…+g n l+1/3g ’ ·l ’=(g 1+g 2+…+g n ) ·l+1/3g ’ ·l ’g 1、g 2、…、g n 为各区分段断面积,l 为区分段长,l ’为梢头长,g ’为梢头底面积 23、区分求积式的精度:在同一树干上,某个区分求积式的精度主要取决于分段个数的多少,断数愈多,则精度愈高。

一般区分段数以不少于5个为宜。

五、直径和长度的量测误差对材积计算的影响:对树干材积V= g L 求导,得:P v =2Pd+PL当长度测量误差率与直径测量误差率相等时,直径测量误差对材积计算的影响比长度测量误差的影响大1倍。

六、形数:一般定义:树干材积与树干在某一处的比较圆柱体的体积之比称树干在该处的形数。

形数是表示树干形状的指数,它说明树干饱满度。

形数越大,说明越饱满。

1f1.3 的实践意义: 把易测的比较圆柱体体积转换为树干材积的换算系数。

式中的胸高断面积,树高和胸高形数通称为立木材积的三要素。

(形数仅说明相当于比较圆柱体体积的成数,不能独立的具体反映树干的形状。

)2、正形数:树干材积与树干某一相对高度(如0.1h )处的比较圆柱体的体积之比,记为f n 。

正形数只与r 有关,而与树高无关。

克服了胸高形数依树高而变化的缺点。

能3高度为树高(h )加3。

吸收了胸高形数量测方便和正形数不受树高影响两方面的优点。

实验形数的材积公式为: 大量的实验数据表明,实验形数比较稳定。

实验形数是一个树种的平均干形指标。

七、形率:定义:树干上某一位置的直径与比较直径之比。

1、胸高形率定义:树干中央直径(d 1/2)与胸径之比称为胸高形率。

一般用q 2表示 :q 2=d 1/2 / d 1.3hg f v ⋅⋅=3.13.1∂⋅+⋅=f h g V )3(3.1q2和f1.3具有相同的特征,不能脱离树高而单独确切的反映干形。

八、形数与形率的关系:1、形数、形率都是反映树干形状的指标。

2、形数不能直接测定,而形率可以直接测算。

3、形数是测算立木材积的三要素之一,了解、掌握形数和形率两者之间的数学关系,可以通过测定形率计算出形数,进而推算出树木材积。

九、立木材积的近似计算法1.平均实验形数法:2.形率法(形数法):测出胸径、树高和形率q 2高形数:再按公式:V=g 1.3·h · f 1.3,计算出材积。

十、望点:树干上部直径恰好等于1/2胸径处的部位叫望点。

★第二章 林分调查★一、林分(stand):将大面积的森林按其本身的特征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区划成若干个内部特征相同且与四周相邻部分有显著区别的小块森林(森林地段),这种小块森林称作林分。

二、林分调查因子(stand description factor):为了将大片森林划分为林分,必须依据一些能够客观反映林分特征的因子,这些因子称为林分调查因子。

★十大林分调查因子:1、林分起源(stand origin ):根据林分中的树木在其最初发育时所依靠的媒介的不同来划分林分。

通常划分为天然林(natural stand )和人工林(planted forest)。

()∂⋅+⋅=f h g V 33.11)天然林:由自然媒介的作用天然下种、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或萌生所形成的森林。

2)人工林:以人为的方法供给苗木、种子或营养器官进行造林并育成的森林。

2、林相(林层)(storey):林分中乔木树种的树冠所形成的树冠层次。

1)单层林(single—storied stand):明显地只有一个林层的林分。

2)复层林(multi—storied stand):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明显林层的林分。

3)主林层:在复层林中,蓄积量最大、经济价值最高的林层。

4)次林层:在复层林中,主林层以外的林层。

我国规定划分林层的标准:①次林层平均高与主林层平均高相差20%以上(以主林层为100%);②各林层林木蓄积量不少于30m3/hm2;③各林层林木平均胸径在8cm以上;④主林层林木疏密度不少于0.3,次林层林木疏密度不小于0.2。

3、树种组成(species composition):组成林分树种的成分称作树种组成。

1)纯林(pure stand):由一个树种组成的、或混有其他树种但材积都分别占不到一成的林分称作纯林。

2)混交林(mixed stand):而由两个或更多个树种组成,其中每种树木在林分内所占成数均不少于一成的林分称作混交林。

3)树种组成系数:某树种的蓄积量(或断面积)占林分总蓄积量(或总断面积)的比重。

4)如果某一树种的蓄积量不足林分总蓄积的5%,但大于2%时,则在组成式中用“+”号表示;若某一树种的蓄积少于林分总蓄积的2%时,则在组成式中用“一”号表示。

5)优势树种:在混交林中,蓄积量比重最大的树种称为“优势树种”。

6)主要树种(或目的树种):在一个地区既定的立地条件下,最适合经营目的的树种称作“主要树种”或“目的树种”。

4、林分年龄(age of tree ):树木自种子萌发后生长的年数为树木的年龄1)同龄林:林木的年龄相差不超过一个龄级的林分。

①绝对同龄林(absolute even —aged stand ):树龄完全相同的林分称为绝对同龄林。

②相对同龄林(relative even —aged stand ):组成林分的林木年龄相差不足一个龄级的林分又称为相对同龄林。

2)异龄林:林木的年龄相差在一个龄级以上的林分。

全龄林(all aged stand):由所有龄级的林木所构成的林分称作全龄林(all aged stand)5、平均胸径:平均胸径是反映林木粗度的基本指标。

严格地说,它并不是林木胸径的平均水平,而是林木胸高断面积的平均水平。

林分平均直径:是林木胸高断面积的平均水平,以 表示,其计算方法为:式中: —林分平均断面积; N —林分内林木总株数;G —林分总断面积; 和 —第株林木的断面积和胸径。

6、平均高:是反映林木高度平均水平的测度指标。

1)树高曲线(height —diameter curve ):反映树高随胸径变化的曲线称为树高曲线。

g D ∑∑∑========N i i N i i N i i g d N d N g N G N g D 12121141414144πππππg g i d2)条件平均高:在树高曲线上,与林分平均直径( )相时应的树高,称为林分的条件平均高,简称平均高( )。

7、林分密度:林分密度是说明林木对其所占空间的利用程度,是影响林木生长和木材产量的极重要因子。

1)幼龄林:郁闭度大于疏密度;中龄林:郁闭度与疏密度两者相近;成熟林:郁闭度小于疏密度。

2)复层异龄混交林分的疏密度有时会大于1.0。

3)林分密度指数(SDI ):是指林分在标准平均胸径(standard average dbh)时所具有的单位面积株数,简称为密度指数。

8、立地质量(site quality )(又称地位质量):是对影响森林生产能力的所有生境因子(包括气候、土壤和生物)的综合评价的一种量化指标。

1)地位级:是反映一定树种立地条件的优劣或林分生产能力的一种指标。

2)地位指数:依据林分优势木年龄和优势木平均高的关系,用林分基准年龄时林分优势木所能达到的平均高度的绝对值作为划分林地生产力等级的数表。

3)地位指数有以下优点:a. 以林分优势高作为评定立地的依据,受抚育措施影响小,能较确切地反映林地生产力的差别。

b. 直接用一定年龄的树高值表示,对林木生长状况有一个具体的数量概念,便于不同树种的比较。

9、林分蓄积量(stand volume):林分中所有活立木材积的总和称作林分蓄积量,简称蓄积,以M 表示。

g D DH10、林木质量、林分出材率等级和可及度:仅限于用材林的近、成、过熟林部分。

1)用材林近、成、过熟林林木质量划分为三个等级:商品用材树、半商品用材树和薪材树。

2)林分出材率:林分出材量占林分总蓄积量的百分比或林分内商品用材树的株数占林分总株数的百分称为林分出材率。

3)出材级:根据林分出材率的不同,将用材林近、成、过熟林林分出材率林分划分为不同的出材率等级,简称出材级。

4)可及度:用材林近、成、过熟林林分是在近期可以进行木材采伐利用的对象,应该根据这些林分的分布位置,对其在采、集、运方面具备的条件做出评价。

表明他们所具备的木材生产条件的指标是可及度。

5)可及度分为即可及、将可及和不可及。

6)纯林是指一个树种(组)蓄积量(未达起测径阶时按株数计算)占总蓄积(株数)的65%以上的乔木林地。

7)混交林是指任何一个树种(组)蓄积量(未达起测径阶时按株数计算)占总蓄积(株数)不到65%的乔木林地。

三、标准地调查标准地设置与测量1、选择标准地的基本要求(1)标准地必须对所预定的要求有充分的代表性;(2)标准地必须设置在同一林分内,不能跨越林分;(3)标准地不能跨越小河、道路或伐开的调查线,且应离开林缘(至少应距林缘为1倍林分平均高的距离);(4)标准地设在混交林中时,其树种、林木密度分布应均匀。

2、标准地的形状标准地的形状一般为正方形或矩形,有时因地形变化也可为多边形、圆形。

3、标准地的面积标准地面积应依据调查目的,林分状况如林龄及林分密度等因素而定。

4、标准地的境界测量用罗盘仪测角,皮尺量水平距,方形标准地导线闭合差要求≤1/200;四角可埋设临时简易或长期固定的标桩。

5、标准地的位置及略图标准地设置好后,应在标准地调查表上按比例绘制略图。

四、标准地的调查工作每木调查:在标准地内对每株树木进行实测称为每木调查或每木检尺。

每木调查的工作步骤如下:1、径阶大小的确定直接影响林分直径分布规律,尤其是对林分平均直径影响最大。

径阶大小一定时,平均直径愈小,材积误差愈大;平均直径一定时,径阶愈大,材积误差愈大。

在林分调查中划分径阶时,采用上限排外法。

林分平均直径D>12cm,以4cm为一径阶;6-12cm时,以2cm为一个径阶;小于6cm时,以1cm为一个径阶。

2、起测径阶是指每木检尺的最小径阶。

一般以平均直径的0.4倍作为起测径阶。

天然成过熟林为8cm,中龄林4cm,幼林为1或2cm。

3.划分材质根据树干可利用的长度及弯曲、多节等,划分为:经济用材树、半经济用材树和薪材三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