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开题报告
教育信息化创新课堂教学方式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教育信息化创新课堂教学方式的实践研究
开题报告
重庆市教育信息技术“十二五”重点课题《教育信息化创新课程实施策略研究》的子课题,旨在研究教育信息化创新课堂教学方式的实践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1.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了实现教育现代化、形成研究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2.21世纪的中国已进入教育信息化时代。教育信息化的特点是广泛应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技术上实现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教育
信息化的目标是达到一种新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具有显著的特点。
3.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更能帮助学生建构信息时代的能力
结构。其教学的组织形式向彰显个性发展的新型课堂形式转化。根据新时期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改革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建立起信息时代的能力结构势在必行。
4.开展教育信息化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实践研究,将有力地
推动我校教学质量改革深入发展。以先进的教育技术及丰富的教学设备为基础,对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文化氛围建设、课堂教学内容呈现方式、课堂教学互动方式等方面展开实践研究,最终形成适合我校的教育教学新方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现实基础
1.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相对缓慢。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属九年一贯制学校,2006年由中央企业正式移交地方。
在移交前后的10年里,学校在教育教学设备投入上严重不足,教育信息化进程缓慢。加上管理制度、招生制度等问题,学校
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
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阶段性(中期)课题工作报告
黑龙江省富裕县实验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概况
课题名称: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课题立项:我校所申报的“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研究”课题是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专项课题。
课题目标:
1、通过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新课程实施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有利于高质量地实施新课程,全面提高新课程的教学效率。
2、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出一批信息技术应用的骨干教师,提升其教学水平。
3、通过课题研究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4、通过课题的研究和教学实践,总结出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这些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将会丰富已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将实验学校建设成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示范校,以此推动周边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
课题内容:
1.深入学习教育信息化理论,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开展信息技术的校本培训,提高教师学生信息社会学习能力,构建教育技术与教师教育终身学习体系。
2.对信息技术与新课程进行整合研究,深入开展学科的有效整合研究。如: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管理的创新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历史(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音体美等)教学创新研究。
3.继续进行校本教学网站建设的研究,我们以前资料积累很多,但缺乏科学的管理,要加强资料的归类,做好便捷检索工作,使研究成果发挥最大作用。
研究方法:
我们对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法,学者卡尔与凯米斯(carr,& Kemmis,1986)所界定的定义:“行动研究是在社会情境中(包括教育情境),自我反省探究的一种形式,参与者包括教师、学生、校长等人,其目的在促发社会的或教育实践的合理性及正义性、帮助研究者对实践工作的了解、情境(或组织内)之实践工作能够付之实施而有成效。”
课题开题报告—信息技术环境下构建小学语文“生态阅读课堂”的实践研究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有效构建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实验小学(原大丰市实验小学)杭斌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从教育发展宏观背景来看,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语文生态阅读课堂势在必行。
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语文生态阅读课堂以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和探索能力就成为小学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
从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来看,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语文生态阅读课堂大有可为。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实现了教育信息传输的高效率,将突破传统教育模式、方法和手段的局限性,有利于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与解决问题等活动,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有利于教师角色的转变,有利于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为开展自主创新学习提供了必须的技术支撑。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努力创设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氛围,努力改革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每个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已然成为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的研究命题。
从学校发展的趋势来看,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语文生态阅读课堂迫在眉睫。
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效互动课堂教与学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效互动课堂教与
学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效互动课堂,提升教与学的效果,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方向。本题的目的在于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互动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传统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主要是声音(教师语言)、文字和图像,主要通过书、纸的记录来传播。而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多种媒体的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超文本特性,可以实现对教学内容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呈现教学内容的重要工具可以将多种媒体方便、快速地集成,实现对教育资源的有效统整。现代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是当前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普及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它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是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发展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有关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课题在国内外都有大量的研究,特别是在国内以这个课题为总课题的研究,更是多乎其多,而真正得出成果,能够很好地应用推广的,却微乎其微。“现代信息技术是解决教学问题的工具”。我们利用它来服务我们的教学,把难点化易,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但目前仍然存在随流现象,盲目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而根本就没有起到多大的效果。我们要真正把它作为一种工具来使用.
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效互动课堂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
的综合素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多元化的学习资源、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和及时的学习反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
《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法的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法的研究》开题报告
⼀、对课题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论证:
以⽹络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泛应⽤,给教育领域的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为指导⽅针的基础教育改⾰实践已经取得了⼀定成果,但伴随着信息化教育改⾰处于核⼼层次的理念或观念的转变却出现了⼀定程度的偏差。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将信息技术引⼊课堂教学的过程,也不应该是机械地照搬照抄已有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应该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通过运⽤教学理论与学习科学,重构教学从⽽促进学⽣理解的过程。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的教学科学化运动,伴随着不同时期的教育理论发展对它的内涵界定也不⼀致。普遍意义上有效教学涉及诸多的因素,包括教师教学和学⽣学习等,⽽国外学者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主要是从教授主义的视⾓研究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即识别和归纳出有效教师的特征或品质并加以模仿。国内关于这⼀问题的研究主要是从学习环境特征,学习任务和活动的效果以及相关的教育成果的⾓度来探讨有效教学的标准。
对⼤量先⾏研究分析后发现,国内外学者主要是从教育学和⼼理学的层⾯对“有效教学”的规律进⾏探讨,特别是主要集中在传统教学要素及其相互作⽤的研究上,⽽对信息技术引⼊课堂所引发的教学结构变化及其应⽤规律、以及各种因素之间相互作⽤的研究较少;其次,对有效教学的设计仍然停留在以时间顺序、因素孤⽴(线性)的“预置”教与学过程基础之上,⽽缺乏以复杂性的视⾓对教与学活动中的各种突发性变化进⾏“⽣成性”的框架设计。
利用信息化技术实施差异化教学开题报告
三、课题得界定
❖ 课题界定: 信息化技术条件
差异化教学 模式 利用信息化技术实施差异化教学得模式与效果 研究 、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2)最优化思想得理论 (3)因材施教得原则 (4)程序教学得原理
现实依据:
❖ 人与人之间就是存在个性差异得,如同世上没有完 全相同得两片树叶一样。小学生由于先天得素质 和后天所处得环境得不同,每个学生在智力、能力 、个性等方面所受得遗传、环境与教育影响也不 同,有着不同于她人得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得方 式,其生理、心理上都存在很大得差异,加上个人 所具有得能力、兴趣等不平衡,使她们得这种特点 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以差异化得形式体现出来,而且 日益明显,可以说小学生得差异性就是客观存在, 随处可见。
学反思。 ❖ 3、随着研究得不断深入,要不断吸收当代教育理论及实践成果,使课题研成果不断得到
修正和完善。通过课题得实施,促进参与人员教育观念得转变。把课题实施得过程看成 就是参与人员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得过程。 ❖ 4、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论文。 ❖ 5、召开课题验收鉴定会,汇报课题研究成果。
❖ 发展学生得自主学习能力、关注学生学习得差异 化过程数据,有效地支持学生个体在原有得基础上 针对性提高,这就是本课题研究得另外一个创新。
本课题得主要观点
v 注重学习诊断
信息科技与小学数学的结合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科技与小学数学的结合研究开题报告
1. 研究背景
信息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为教育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革。特别是近年来,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和智能教育产品的普及,使得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和生动化。小学数学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地结合信息科技,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2.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信息科技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策略,分析信息科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为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3. 研究内容
1. 信息科技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2. 信息科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与分析。
3. 信息科技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有效策略研究。
4. 基于信息科技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案例设计与实施。
5. 信息科技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效果评价与反思。
4. 研究方法
1. 文献分析法:收集国内外关于信息科技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了解当前信息科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 实验研究法:设计基于信息科技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案例,进行实验教学,评估教学效果。
4. 案例分析法: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信息科技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总结经验教训。
5. 反思与评价法:对研究过程和成果进行持续的反思与评价,以确保研究的质量和有效性。
5. 研究计划
1. 第一阶段(第1-3个月):进行文献收集、分析和调研,确
十五课题开题报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
十五课题开题报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
研究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课题名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
1、选题依据
我们的课题研究是以培养创新实践能力为目的,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的1种立体交互的有机结合研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有着10分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在现代信息技术中,以信息丰富为特点的网络技术为探究式学习提供了非常广阔的空间。在这种网上探究式学习中,能培养学生对资源信息的识别、采集、存储、加工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在观察中、在整理中、在协作中、在建构中探索研究新事物,激发学生发现新现象,探索新规律的创新精神。
正是基于以上想法,本课题选取了“基于网络的探究式学习”视角,来开展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
2、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设计开发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实践能力。探索并总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
2、通过在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中,使学生初步掌握从网上获取、分析、加工、利用、表达信息的方
法,从而培养学生其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并向其它学科和领域迁移。
3、开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而成的校本综合实践课程的多媒体网络课件,形成1批符合中学生认知基础和心理特征的“未来教育”案例,构成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资源库,充分利用全国教育互联网、宽带网、校园网等教学资源库,协作学习。把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从探究性学习中体现出来。
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研究开题报
告
1、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21世纪是信息技术的时代,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
我们的教育模式产生了质的飞跃,网络化教育将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我们的教育将面临着1次全面彻底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现代信息技术将起
到先锋而关键的作用。信息时代的教学,决不是旧有的、封闭式的单纯接受,而是开放的、综合的、多元的有助于学生多方面智能发展的体系。目前,探究性学习已成为国内基础教育中的重大举措,现行的班级授课制和课堂教学将受到严重的挑战。为了陈旧的不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教育部颁布了新的“课程标准”。“课标”明
确指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利用图书馆、网络信息等多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学习。“课标”的颁布为教
师进行教学指明了方向。
2、本课题研究的条件和现状
“105”期间我校通过3年的“在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
验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大大提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应用、收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也大大增强,同时也发展了学生对数学良好的情感体验,此外教师挖掘教材资源、组织学生实践活动的能力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方式逐步向自主、合作与探究模式发展,这1系列的研究无不为下1步实验作了很好的理论和实践上
的准备。
近几年来,我校为适应教育形势的变化,又1方面大力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建设,目前正筹建校园网,已实现宽带上网。另1方面又积极开展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在这1过程中,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不断提高,教师在利用信息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开题报告
海口市灵山中学信息技术组课题
一、课题研究背景
教育部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要求广大教师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教育能否经受和应对信息时代的冲击和挑战,正是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要面对和回答的时代命题。而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具有“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大容量”的特点,其所提供的数字化学习环境,表征着一种非常有前途的个性化教育组织形式,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教学变得灵活、多变和有效。而目前,我们农村中学教师对信息技术、网络教育尚不熟悉,利用网络实施教育教学尚有距离,尤其是建立“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和新方法”还有待起步,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处在教育第一线的我们,必须加强对现代化教育技术前沿问题的研究,努力探究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尤其是在课堂上将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与学科课程整合,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活动多样化、趣味化、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提高教学效率。
二、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一)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1、信息技术环境:信息技术环境是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所创设的人--机、人--人互动系统。信息技术环境已成为整个校园与课堂环境中最具震撼力、最具魅力的一部分,甚至有人称之为" e教学"、"数字教学"。信息技术正在构造一个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教育环境,一座新的、无限开放的平台将在这个环境中架起,所有的教育资源将得到沟通,新的教育教学规律将要在这个平台上产生并得以运行。信息技术环境无疑会给课堂教学带来潜移默化的深刻变化。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开题报告完整版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开题报告完
整版
开题报告书
课题审批号:
课题名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课题主持人:XXX
所在单位:XXX
填报日期:2017年12月
XXX教研室制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课题是经XXX批
准的省级一般课题。经过有关领导专家的悉心指导和课题组的精心筹备,今天正式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向大家汇报本课题的实施方案。
一、选题背景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界。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各国政府都在采取有效措施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在这一发展态势下,世界各国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强本国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并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于课堂教学。
为此,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
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宜昌市西陵区在2016年教育工作专题调研会上,专门提出智慧教育(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为我区教育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工作之一。不仅如此,早在2015年,XXX就成为了现代课堂试点综合实
验校,至今已有两年多时间,在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融合方面有了一定基础。此时申报“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课题,有助于我们将零散的经验整合成系统理论,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从而对学校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课题的界定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是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研究。它是为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学校课堂教学、学校管理提供支持,提高教学质量,为人类社会进步而服务的一项教学信息技术类综合研究。该课题的提出主要是为了探讨在当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如何将这一技术很好地应用到教育教学中,从而提供更高效、更优质的教学服务。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
1、选题依据
我们的课题研究是以培养创新实践能力为目的,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的1种立体交互的有机结合研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有着10分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在现代信息技术中,以信息丰富为特点的网络技术为探究式学习提供了非常广阔的空间。在这种网上探究式学习中,能培养学生对资源信息的识别、采集、存储、加工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在观察中、在整理中、在协作中、在建构中探索研究新事物,激发学生发现新现象,探索新规律的创新精神。
正是基于以上想法,本课题选取了“基于网络的探究式学习”视角,来开展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
2、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设计开发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实践能力。探索并总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
2、通过在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中,使学生初步掌握从网上获取、分析、加工、利用、表达信息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其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并向其它学科和领域迁移。
3、开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而成的校本综合实践课程的多媒体网络课件,形成1批符合中学生认知基础和心理特征的“未来教育”案例,构成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资源库,充分利用全国教育互联网、宽带网、校园网等教学资源库,协作学习。把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从探究性学习中体现出来。
开题报告——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教师教学模式的探究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教师教学模式的探究>>开题报告
永和镇一中崔慧敏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理论意义: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教育技术在扩大教育供给、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教育信息化担负着神圣的历史使命。对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将面临教育信息化的猛烈冲击和掌握现代技术的巨大挑战。
现代教育技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技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是把现代教育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的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代技术手段,即现代教育媒体;
(2)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即媒传教学法;
(3)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即教学设计。
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是现代信息化的必然要求。教育技术是促进教育教学变革的催化剂。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先进教育技术已经在教育教学中彰显了极大的优势,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使教学更直观,更具体,内容更丰富。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系统既是一个可以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与系统,同时又是能够形成相互协作的教学环境与系统。不论是传统的电化教育手段,还是多媒体教学系统组成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系统,输入与输出手段的多样化使其具有很强的交互能力。多种学习形式交替使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完成自主学习。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还可以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跨越时空的限制进行互相交流,实现自由讨论式的协同学习,这显然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课题
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白集小学是一所村级小学,有1-4个年级,现有任课教师27人,学生522人,共有10个教学班,每个班级都配备了班班通教学设备,电脑和投影仪一应俱全,每位教师都配备了一台电脑,拥有现代的教育技术装备,为了使我校的这些设施设备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作用,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课堂教教学服务,我们决定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这一课题研究。课题小组有12名成员,,全部深入到教学一线工作,具有极好的研究环境。通过信息技术,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及时地引导学生开发和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一种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学习的环境,真正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推动农村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课题的界定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旨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的优势,以信息技术为工具,以网络为资源,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抢占这一“制高点”,让网络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促进教学方式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我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
融合”作为这次研究的课题。
1、信息化教育资源
信息化教育资源是指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各种教育资源,包括各种媒体素材、试题、试卷、文献资料、课件、案例、常见问题解答和资源目录索引,网络课程等。数字化和教育价值是它的核心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开题报告
海口市灵山中学信息技术组课题
一、课题研究背景教育部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要求广大教师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教育能否经受和应对信息时代的冲击和挑战,正是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要面对和回答的时代命题。而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具有“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大容量”的特点,其所提供的数字化学习环境,表征着一种非常有前途的个性化教育组织形式,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教学变得灵活、多变和有效。而目前,我们农村中学教师对信息技术、网络教育尚不熟悉,利用网络实施教育教学尚有距离,尤其是建立“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和新方法”还有待起步,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处在教育第一线的我们,必须加强对现代化教育技术前沿问题的研究,努力探究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尤其是在课堂上将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与学科课程整合,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活动多样化、趣味化、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提高教学效率。
二、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一)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1、信息技术环境:信息技术环境是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
所创设的人--机、人--人互动系统。信息技术环境已成为整个校园与课堂
环境中最具震撼力、最具魅力的一部分,甚至有人称之为" e 教学"、"数字教学"。信息技术正在构造一个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教育环境,一座新的、无限开放的平台将在这个环境中架起,所有的教育资源将得到沟通,新的教育教学规律将要在这个平台上产生并得以运行。信息技术环境无疑会给课堂教学带来潜移默化的深刻变化。
2、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和操作程序。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3、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是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融为一体,使师生信息意识的形成、信息技能的训练、信息素养的提高,自然而然地融到教育教学之中,以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使师生均得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目前,国内外总结出的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的教学模式多见于以下三种:
1、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
2、基于互联网的“网络教学”模式;
3、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虚拟现实教学”模式。以上三种教学模式是对以往信息技术应用于各学科教学中的教学实践的概括,也是对相关理论的具体化。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教师控制教学全过程,占主导地位,教学设计注重系统设计,但教学流于程序化;它注重课件在教学中的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确立起来;“虚拟现实教学”模式更多的应用于未来教育及培训领域,而“网络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信息传播与利用率,而且学生可以实现自主学习,同时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平等地通过“协商”进行学习,但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缺乏有效地指导与调控。
不难看出,许多课题组正在涉足在这一领域但并未有创新性的研究,对于我们的研究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国内外研究成果为我们进一步探讨信息
技术环境下创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研究与突破的方向。
为此,我们提出了“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课题。
试图探索教育技术环境下,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进行学科学习的工具,成为终身学习与交流的工具。通过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创新各学科的教学模式,获得成功值得推广的经验。
(三)选题意义
探索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新型的教学创新模式和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提高国民素质,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
理论意义:
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丰富和发展富有中国
特色的现代教学论。
实践意义:
1、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让信息技术为培
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
2、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促进教师教育思想的不断更新,不断提高
教师个人素质与教学能力。
3、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办学效益与办学水平开辟新的
途径,寻求学校发展的新路子。
(四)研究价值
积极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中小学课程、
教材、教学改革服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面向21 世纪国际
竞争,提高全民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的一项重
要措施。对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是时代发展的需
要,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需要。
1、通过课题的研究和教学实践,总结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并提高师生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高质量地实施新课程,全面提高新课程的教学效率。
2、研究有利于发挥优秀师资的带动作用,有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责任感,促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也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协同学习,为学生实现自由选课和自主择师创造了条件。
3、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教学上的结合,有利于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理想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但同时也对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教与学观念的变革,而且要有学习方法重新适应的过程。
4、信息技术为教育提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学过程,实施多媒体教学,设备及技术无疑很重要,没有设备及软件,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但我们认为,信息技术在教育中运用,我们更应关注对教学过程的研究,要探索如何应用教育技术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一)研究目标
1、综合传统教学和网络信息教学,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初步探索适合我校实际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2、通过课题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获取、分析、利用和处理信息的综合实践能力。
3、完善课题实施方案,全面开展课改实验,形成有特色的学科年级班组,获得初步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学生普遍养成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全新的学习习惯,在学习兴趣、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
4、通过课题研究,试图让参与研究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成为学科整合研究的有力推动者,丰富和完善学校网站,建设学习型、信息化的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