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生物: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作业训练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一起看看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欢迎查阅!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1一、教学目标: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3、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会设计调查方案、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和会做调查记录,同时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能力。
教学难点:描述部分所调查生物的特征三、课前准备:帮助学生分组,确定调查范围。
了解要调查的生物状况,并查找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1、把全班同学分成八个小组,选出小组长,说明本节调查课的目的,步骤,各小组自由选择调查范围(不可在教学区)然后汇报到老师处,每小组长把组员的名单交到老师处。
强调调查范围的要求是生物种类较多,环境有较多变化的路线。
2、注意事项:如安全、不伤害动植物、不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等。
应特别关注一些小生物。
如树皮上、草丛中的小生物和天空中飞行的生物。
3、据报告册P2~3内容进行调查,并及时记录,布置作业是星期四交齐。
4、纪律要求:出入教室不可吵,不可影响其他班同学。
各小组提前十分钟回到教室,各小组要跟老师对好时间,要求本小组长组织好纪律。
5、利用下课前十分钟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出调查的生物,(可按P9的分类方法)并对个别小组作出表扬。
总结本节课全班同学的表现。
(问题: 1.你们组调查了多少种生物?2.你们是按什么特征对它们进行分类的?分多少类?各多少种?每类选1-2种生物,说说它们的生活环境?调查中,你又想到哪些新的问题?)教学后记:初一(2)班没有说明细节,学生不明确调查的意义和方法,把抓昆虫等作为调查的主要目的,抓昆虫成为本班男生的主要任务。
还应强调生物包括,动物,植物,真菌等其他生物。
初一(9)班事前说好了各种注意事项,强调了纪律,所以每个人都能完成好这次调查活动。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二章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1课时) 教案
不要因为长期埋头科学,而失去对生活、对美、对待诗意的感受能力。
——达尔文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2)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3)初步学会科学探究通过分组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根据已有生活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正确举例说出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生态因素。
(2)重点、难点通过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探究温度对金鱼呼吸的影响,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尝试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3)重难点突破:本节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放手让学生去做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观察温度对金鱼呼吸的影响。
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感受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初步了解、学习探究活动的基本过程与步骤,并组织学生设计好探究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加强对学生小组活动的指导,使小组成员做到分工明确、合作愉快,在合作中发展各自的能力与个性。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拥有一些与生物学相关的生活知识,但距构建生物概念还有一定距离,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步步探究出结论,从而解决问题,获得知识。
四、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查看《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预习任务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预习活动,初步了解学生本课课前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预习检测作答情况及学生学习问题反馈情况。
(二)课堂设计1、课时安排:第1课时2、教学准备学生:各小组准备鼠妇10~16只,湿土,纸盒,纸板,表,笔等。
3、教学过程:课堂反馈-《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更多课堂检测试卷:“随堂训练-优教训练”栏目:“课中-课堂训练A--《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或“课中-课堂训练B--《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情感延伸: 进一步探究提问学生思考自己想弄明白的问题。
让部分同学回答。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题 第二单元 第2章 生物与环境(含答案)
第2章生物与环境一、选择题1.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生物的生存是依赖于一定环境的B. 生物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C. 生物在生存和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D. 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适应的2. 有些动物如青蛙、蛇等,在冬天要进行冬眠,这是()A. 生物影响环境B. 环境影响生物C. 生物适应环境D. 生物躲避敌害3. 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蚯蚓的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说明( )A. 环境影响生物B. 生物影响环境C. 生物依赖环境D. 生物适应环境4. 仙人掌适宜生活在沙漠里,而不适宜生活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影响它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A. 水分B. 空气C. 温度D. 土壤5. 沙漠中仙人掌,扁平宽大的块茎可储藏水分,刺状叶可减少水分的蒸腾散失,这说明()A. 生物依赖环境B. 生物影响环境C. 生物与环境无关D. 生物适应环境6. 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描述中最完整的是()A. 生物适应环境B. 生物的分布受环境的制约C. 生物对环境无影响D. 生物适应及影响环境的同时,环境也影响生物7. 下列各项中,属于生态因素的是()A. 阳光B. 空气C. 其他生物D. 前述三项8. 有些蝗虫在夏天是绿色的,到了秋末则变为黄褐色.这说明()A. 生物能够影响环境B. 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C. 生物能够适应环境D. 生物能够改变环境9. 山里一块花生地,由于管理不善,杂草丛生,花生产量都较差,这是()A. 杂草与花生树互利共生的结果B. 杂草与花生争夺生活条件的结果C. 杂草寄生在花生上的结果D. 花生的生活促进了杂草的生长的结果10.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主要描述了生物之间的()A. 捕食关系B. 合作关系C. 竞争关系D. 寄生关系11. 下列属于共生现象的是()A. 苏云金杆菌杀灭松毛虫B. 链球菌使人患扁桃体病C. 真菌引起棉花枯萎病D. 真菌与藻类形成地衣12. 植树造林可以减少风沙,这可以体现()A. 生物适应环境B. 环境影响生物C. 环境改变生物D. 生物影响环境13. 在大自然,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
2019精选教育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22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同步练习.doc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2.2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四位同学针对食物链“绿色植物→食草昆虫→食虫鸟”发表了他们的见解,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B.食草昆虫和食虫鸟都是消费者C.保护鸟类对人类有利D.食物链本身就是生态系统2. 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达消费者与生产者关系的是 ( )A.羊吃草B.螳螂捕蝉C.鹰捉兔D.人吃木耳3.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植物和动物都有生态位的分化B.生态位分化可以增加生态系统物种的多样性C.植物的自疏现象是种内竞争的结果D.两个物种之间的竞争总会导致其中一个物种被排除4. 以下不属于分解者的一组生物是:①弹尾虫②蚯蚓③线蚓④腐生菌⑤硫细菌⑥根瘤菌A.①④B.⑤⑥C.①③D.③⑥5.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相对稳定的,这是因为()A.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制约B.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C.生产者总是数量最多的D.人工控制的结果6. 下列各项中,属于生态系统分解者的是()A.绿色植物B.肉食动物C.腐生性细菌、真菌D.阳光、空气7. 为了使中国西部的生态系统平衡不遭受破坏,并使生态系统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和演化,我国政府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下列哪一项是重要的措施()A.开山种粮食B.退田还湖C.退耕还林还草D.退耕还牧8. 校园绿地生态系统中的蚯蚓能将土壤中的有机物或枯枝败叶分解为无机物,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蚯蚓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A.非生物的物质B.生产者C.消费者D.分解者9. 下列能正确表示草原生态系统中草、鼠、蛇、鹰四种生物之间关系的食物链是()A.草→鼠→蛇→鹰B.草→鹰→蛇→鼠C.鹰→草→蛇→鼠D.、草鼠蛇鹰10. 人类吃的牛肉来自于以玉米为饲料的牛,则在此食物链中,牛和人分别扮演的角色依次为()A.生产者、初级消费者B.生产者、次级消费者C.分解者、次级消费者D.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第 1 页11.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延川县某中学七年级生物上册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1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一课时)学习目标:2.尝试设计并进行对照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说出对照实验的设计要点。
在实验过程中,做到认真观察,如实记录等。
学习重点:1.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2.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学习难点:1.对照实验的设计要点。
2.组织好“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的探究活动。
自主学习方案(预习与交流)阅读教材P13~16页,完成以下问题:1.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
2.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制订计划、实施计划、、。
在研究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条件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实验。
学习任务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1.生物的生活环境: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2.生态因素的概念: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3.生态因素的分类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4.举例:影响小麦生活的生态因素生物因素学习任务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1.探究实验:①②设计探究实验的原则:a.对照性原则【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一个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和对照组(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或常态下的那一组)】;b.重复性原则;C.单一变量原则。
2.探究光对鼠妇的生活的影响(自学教材P15~17)(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注意事项:a.实验中,除光以外,其余的条件,如土壤的潮湿度、环境的温度、鼠妇的大小等,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要保持一致。
b.鼠妇的数量不宜过多,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每个实验小组至少统计表10次,最后算出全班的平均值。
C.实验时要让鼠妇安静2min后再记录。
通用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考点专题训练 (2)
通用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考点专题训练单选题1、兴趣小组的同学调查并记录了学校花园里所看到的生物及非生物(见以下调查表)。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阳光→蝗虫→食虫鸟构成一条食物链B.水不会影响到花园里草与蝗虫的生活C.花园中的生物可看做是一个生态系统D.各类生态系统相互关联组成了生物圈答案:D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A.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阳光→蝗虫→食虫鸟中,阳光属于非生物,不能构成一条食物链,A错误。
B.水属于非生物,会影响到花园里草与蝗虫的生活,B错误。
C.花园中的生物只有生物,没有非生物部分,不可看做是一个生态系统,C错误。
D.各类生态系统相互关联组成了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D正确。
2、图表示一条食物链中四种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这条食物链可表示为:丙→丁→乙→甲B.图中的四种生物和分解者组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C.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数量增加,会导致甲和丙的数量增加D.若图中生物的数量能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答案:B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一般来说,只有10%~20%的能量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营养级越多,能量消耗就越多。
A.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并逐渐减少。
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
图中相对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丙、丁、乙、甲。
因此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丙→丁→乙→甲,A正确。
B.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分、空气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教案
七年级上册生物。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教案经过调查活动,同学们已经知道生物是生活在一定环境中的,但是还需要进一步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今天我们将研究第一单元第二章的第一节内容,主要是讲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包括生态因素、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等概念,以及它们对生物的影响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通过实例和多媒体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并培养关爱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在导入新课时,我将通过问题设置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回顾生物的特征,引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同时,我会提出生物圈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和环境的组成,为后续的研究做好铺垫。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关系,难点在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对资料及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的能力。
因此,我会采用联系实际生活、观察、讨论、启发诱导、多媒体、提问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相关图片,如沙漠、草原和森林分布图和小麦田示意图,打斗的北极熊,竹节虫的拟态等图片,以便更好地展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同时,我会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归纳、思考、分析问题等能力训练,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认同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的观点,树立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本节课安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是突出概念教学,围绕材料中小麦田里各种生态因素对小麦影响分析,通过实例和多媒体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的生长也有很大的影响。
老鼠会啃食小麦的根部,麦蚜会吸取小麦的汁液,杂草会与小麦争夺养分,瓢虫则是小麦的天敌,会吃掉小麦上的害虫。
因此,生物因素也是影响小麦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除了对小麦的影响,生物因素对其他生物的生长和分布也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狮子是草原上的顶级捕食者,它的存在会影响到其他动物的分布和数量。
而在海洋中,鲸鱼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物种,它们的数量和分布也会对其他生物产生影响。
七年级生物能力培养与测试(上)答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材助读·自主学习】1.放大镜摄像机2.营养繁殖遗传3.生物【课内探究·展示交流】探究一(1)呼气能进行呼吸(2)合拢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3)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获得营养(5)繁殖生长(6)像不完全像遗传和变异的特性探究二(1)狮子(2)机器人和枯树叶生命【课时作业·高效训练】1.C [解析]观察是通过肉眼或借助仪器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
2.B [解析]木材不是生物,木材燃烧是一种物理和化学反应,不属于生命现象。
3.D [解析]子代与亲代之间的相似性称为遗传。
4.A [解析]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
5.D [解析]图中植物表现出由小长大的生长现象。
6.(1)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2)营养(3)生长和繁殖(4)生物微型专题探究(一)1.A [解析]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最大特点是必须有“外界刺激”存在,其次是该刺激能使生物作出一定的反应。
“惟有葵花向日倾”中的外界刺激是阳光,向着太阳生长是葵花对阳光的刺激作出的反应。
2.D [解析]图示鱼“浮头”,鱼浮头的原因是水中的氧气不足,“浮头”的目的是吸入氧气。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材助读·自主学习】1.目的对象整理分析2.(1)动物(2)陆生生物(3)作物家畜【课内探究·展示交流】探究一(1)年级越高,近视率也越高(2)七年级(3)除了自己注意用眼外,还应提醒同学们保护视力(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探究二(1)淡水水域(2)植物动物(3)水生动物两栖动物陆生动物探究三(4)植物动物其他生物【课时作业·高效训练】1.A [解析]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属于观察活动。
2.D [解析]了解各种生物的生活环境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A [解析]通过调查才能达到对校园生物进行了解的目的。
4.C5.A [解析]依据形态结构特点可将生物分为动物、植物和其他生物。
山东省日照市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人教版质量检测模拟卷
山东省日照市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人教版质量检测模拟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国庆70周年之际举国同庆,众多参与阅兵训练的战士,由于长时间处于阳光照射下,皮肤变黑。
这主要体现了()A.生物影响环境B.环境影响生物C.生物适应环境D.环境适应生物2.“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体现生物具有的特征是()A.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B.生物能生长和繁殖C.生物能进行呼吸D.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3.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谷雨,谷得雨而生也”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生长在岩石表面的地衣能句够加速岩石的风化,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非生物对生物的影响D.枯叶蝶的体色与落叶的颜色一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4.AI自动送货机器人能听从调度,能与客户沟通对接完成配送任务。
这种机器人不具备下列哪项生命活动()A.能运动B.能与人交流C.能进行新陈代谢D.能接受一定的刺激5.在同学们熟悉的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中,影响生物生活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A.水B.光C.空气D.温度6.下列生物中不属于生产者的( )A.作物B.杂草C.树木D.蘑菇7.下列有关“土壤湿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探究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本实验以土壤湿度为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即潮湿与干燥两种环境B.实验鼠妇用10只而不是1只,是为了避免偶然性C.实验结果:土壤湿度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从而证明环境对生物存在影响D.为减少实验误差,该实验应重复多次进行并取其中最大值作为实验结果8.某生物小组调查校园里的生物,发现有鼠妇、蚂蚱、麻雀、蘑菇、樱花树、三叶草等。
通用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基本知识过关训练 (2)
通用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基本知识过关训练单选题1、用手触碰含羞草,含羞草叶片会自然下垂,这体现的生物特征是()A.应激性B.繁殖C.新陈代谢D.生长答案:A分析:生物的主要特征有:①生活需要营养;②能进行呼吸;③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能生长和繁殖;⑥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含羞草遇到刺激后叶片合拢,是生物的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体现了生物具有应激性的特征。
故选A。
2、沙漠中有的灌木常寄生在被称为猫爪藤的植物上,寄生灌木对猫爪藤的影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当干早不严重时,三种影响程度的猫爪藤果实数相同。
图是干旱较严重时,寄生灌木对猫爪藤的影响程度和猫爪藤果实数的关系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寄生灌木对猫爪藤果实数的影响与水的变化有关B.寄生灌木与猫爪藤能生活在沙漠中,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C.干旱不严重时,被寄生灌木轻度影响的猫爪藤果实数最多D.干旱较严重时,被寄生灌木重度影响的猫爪藤果实数最少答案:C分析: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ACD.当干旱不严重时,三种影响程度的猫爪藤果实数相同;但是当干旱较严重时,寄生灌木对猫爪藤的影响程度越严重,猫爪藤的果实越少,所以被寄生灌木重度影响的猫爪藤果实数最少。
从中可以体现寄生灌木对猫爪藤果实数的影响与水的变化有关,AD正确,C错误。
B.寄生灌木与猫爪藤只有适应了沙漠的环境才能生活在沙漠中,所以,寄生灌木与猫爪藤能生活在沙漠中,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B正确。
故选C。
3、瓢虫以蚜虫为食。
科研工作者对自然保护区的瓢虫和蚜虫数量进行了调在研究,得到如下图所示结果。
9 寂静的春天(节选)
9 寂静的春天(节选)第一部分课文解读内容解读《寂静的春天》如警钟,向世人尖锐地提出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振聋发聩的历史作用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题为“寂静的春天”,意思是,环境污染的趋势发展下去,有朝一日,一切生物死寂,即使到了春天,我们的地球也将一片寂静。
本文着重说明化学药品对环境的严重危害。
首先,从环境污染的恶性循环上说明危害的严重性。
污染物存留地表,渗入地下,而且进入生物体,从一个生物体传到另一个生物体,最后进入人体,形成“毒害和死亡的连锁反应”。
其次,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说明环境污染危害之严重。
生物适应环境,需要千百年时间。
环境污染,生物无法适应、无法抵御,是“毒害和死亡的连锁反应”。
再者,从化学药品生产种类之多和药品毒性之逐步升级,说明环境污染危害之严重。
最后,从人与自然关系的哲理层面挖掘思想根源。
指出所谓“控制大自然”这种观念极端陈旧、原始、落后。
人类必须转变观念,与自然和谐相处。
课文的深层含义还在于警示科技界端正科技发展方向。
人们往往急功近利、急躁轻率,毫不顾及新产品严重的副作用。
人类自己创造了魔鬼,还认不出来,不到危害深重不知省悟,现在应该是幡然醒悟的时候了。
结构思路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 ~ 2 自然段):介绍和说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
第1 自然段概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与生存的环境相互作用,但是,相对于地球的漫长历史,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第2 自然段指出人类对环境的改变令人不安。
介绍了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之大,而且其隐蔽性极大。
第二部分(第3 ~ 5 自然段):生物无法适应急剧污染的环境。
第3自然段着重介绍漫长的发展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的适应与平衡,然而现在的环境变化太快,人类无法适应。
第4自然段介绍人类的急躁轻率使新情况不断产生。
第5自然段指出人类来不及适应这些化学药品。
第三部分(第6 ~ 8 自然段):讲化学药品的大量研制、生产和使用有毁灭一切生物的危险。
第6自然段简介这些化学药品被利用于人类对自然的战争。
人教版生物 七年级上册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课后练习题
一、单选题1. “冬春雨水贵似油,莫让一滴白白流”这句农谚说的是下列哪种非生物因素会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A.温度B.水分C.阳光D.土壤2. 有鹰、蛇、鼠三种动物,鹰和蛇均以鼠为食,鹰又以蛇为食,鹰和蛇的关系是()A.竞争和合作B.合作和捕食C.竞争和捕食D.竞争和寄生3. 欲提高蔬菜的产量,下列措施中最有效的是()A.尽量减少光照强度B.适当增加光照强度C.尽量减少二氧化碳D.适当增加氧气4. 有些植物可以吸收甲醛等有毒气体。
这些现象说明()A.生物依赖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D.生物影响环境5. 下列现象中,能体现生物适应环境的是()A.蚯蚓能改良土壤B.大树底下好乘凉C.枯叶蝶形似枯叶D.雨露滋润禾苗壮6. 滨海是美丽的海滨城市,有着丰富的藻类植物资源,浅海处长绿藻,稍深处长褐藻,再深处长红藻。
造成这种藻类植物在海洋中颜色不同的主要生态因素是A.气体B.温度C.盐度D.阳光7. 近年来,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和水果的热潮正在兴起,反季节、大棚蔬菜等多个关键词进入了人们的脑海,农民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大棚种植技术主要解决了作物生长中的限制因子是()A.水B.温度C.空气D.光照8. 下列不能说明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是()A.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B.鲫鱼的背部呈灰色,腹部呈白色C.生活在雪地的北极熊毛为白色D.蜣螂能改良草原环境9. 如图三幅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数量(n)随时间(t)推移而发生的变化,那么甲、乙、丙表示的物种间关系依次是()A.互利共生、捕食、竞争B.竞争、捕食、互利共生C.竞争、互利共生、捕食D.捕食、竞争、互利共生10. 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A.能自主运动B.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C.能制造有机物D.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二、填空题11. 南极大陆冰天雪地,号称“白色沙漠”,但是南极地下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而煤的形成需要温湿的环境与茂盛的植物。
这一奇特现象可以支持_____学说。
中考生物:第1课时-认识生物及其环境课时作业(含答案)
第1课时认识生物及其环境|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属于所有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A、生物都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B。
生物都能制造有机物C、生物都由细胞构成D。
生物都能繁殖后代2、乌贼遇到敌害时,会释放出大量的墨汁,这一现象说明( )A。
动物对外界刺激能作出反应B。
动物能够运动C、动物遇到危险能释放墨汁D、乌贼对刺激的反应最敏感3、变黄的杨树叶能够从树枝上脱落下来,这说明( )A、杨树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B、杨树能够繁殖和生长C、杨树能够进行呼吸D、杨树能够排出体内的废物4、生物一般可不能由于个体的死亡而导致该物种灭绝,这是由于生物具有的生物特性是( )A。
生殖 B、新陈代谢C、遗传变异D、进化5、下列诗句或成语中,不包含生殖现象的是( )A。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C。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6、“不必说……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轻捷的叫天子(云雀)突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下列哪项不是皂荚树、桑椹、蝉、叫天子等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 ) A。
新陈代谢 B、生长发育C、反射D。
繁殖7、以下谚语或俗语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A。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生物具有遗传的特点B。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物间的竞争关系C、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生物对环境的影响D、秋风扫落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8、下列实例中,与“葵花向日倾”反映的生命特征不同的是( )A。
草履虫逃避食盐等有害刺激B、小明听到上课铃声快步走进教室C、树根向水肥充足的地方生长D、夏天大雨过后树桩上长满了蘑菇9、天然林中的植被大都呈现层次分布,高大的乔木下是低矮的灌木,灌木下是一些草本植物。
造成这种层次分布的生态因素主要是( )A、光照 B。
水分C、温度D、空气10。
a、b、c、表示三种生物,箭头表示物质流动的方向,图1—3中表示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关系的是 ( )图1-311、稻田中的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这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属于( )A、合作B、竞争C、捕食D、寄生12、图1-4为四种生物种间的关系示意图,依次是( )图1-4 A、捕食、竞争、共生、寄生B、共生、竞争、捕食、寄生C、共生、寄生、竞争、捕食D、竞争、捕食、共生、寄生13、生物既能习惯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习题课
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能力提升训练学生活动设计楚雄师院附中初中生物备课组主备人:叶丹【必备知识分析】举例说出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举例说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关键能力分析】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学科思想方法分析】探究法(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核心素养分析】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思维导图】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学生能力发展目标】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通过学生交流,准确说出环境中有哪些因素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生物是否影响和改变环境,生物怎样适应环境。
学会控制实验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重难点】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课时安排】1课时【预习提纲】(15分钟)学生复习课本“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完成《课时掌控》第6页“知识点一”1——4。
上课备查。
【课前读内容】课本:生物和环境的关系。
【导入】略【预习检查反馈】(5分钟)1、教师提问:①什么是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分为哪几类?②实验设计的要求有哪几点?③生物因素分为哪几类?学生回答教师提问。
2、抽查《课时掌控》第6页“知识点一”1——4。
【学生学习活动预设】一、学生活动过程及方法(25分钟)(一)学生自主探究(10分钟)课本第18页练习1——5。
学生回答教师提问。
(二)学生自主探究(15分钟)《课时掌控》第6页——第7页1、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下列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C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朵朵葵花向太阳C.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靑D.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2、(清泽中考)北极熊的毛色是白的,沙漠中骆驼刺的根扎得很深,这些现象所体现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A )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D.生物依赖环境3、(长沙中考)“雨露滋润禾苗壮”,这种现象说明( D )A.生物能适应环境B.生物能影响环境C.环境能适应生物D.环境能影响生物4、处于北回归线的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物丰富,物种多样,兩量充沛,气候宜人;同纬度的撒哈拉沙漠生物罕见,干早少兩,气候严酷。
初中生物生态环境保护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生物生态环境保护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生态环境包括()。
A. 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B. 森林和大气C. 只包括植物D. 只包括动物答案:A2. 当我们破坏生态环境时,以下哪些方面会受到影响?()A. 自然界生物种类减少B. 人类健康受到威胁C. 环境污染严重D. 以上都是答案:D3. 河流的水既可以被人类直接饮用又可以用于灌溉农田,这主要是因为()。
A. 水的循环B. 水土保持措施C. 河流自净作用D. 河流水分机制答案:C4. 下列哪个是保护水资源的有效途径?()A. 随意乱倒废液B. 大量使用化肥农药C. 不合理使用水资源D. 实行节水措施答案:D5. “森林是地球的肺脏”这句话的意思是()。
A. 森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B. 森林里有很多动物C. 森林对人们的健康影响很大D. 森林里有很多植物答案:A二、判断题1. 生态环境保护是人类永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 )2. 河流水在自然界中是不可再生的。
( ×)3. 破坏生态环境对植物和动物都没有影响。
( ×)4. 森林地带的气温要比城市地区的气温高。
(√ )5. 河流水的自净作用是指水流带走了污染物,使水质得到净化。
(√ )三、简答题1. 什么是生态环境?为什么保护生态环境非常重要?生态环境是指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的综合体系。
保护生态环境非常重要,因为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破坏生态环境会导致自然资源减少、气候变化、生物种类减少等问题,对人类的生活和健康都会带来严重威胁。
2. 请列举几种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包括实行节水措施,禁止乱倒废液,合理使用水资源,加强水土保持措施等。
3. 为什么说森林是地球的肺脏?森林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起到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的肺脏。
四、应用题1. 描述一个你身边的环境问题,并提出你认为的解决方法。
一个我身边的环境问题是家附近的小河被乱倒废弃物和污水所污染。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石龙中学:吴源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是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内容。
本章站在生物圈的高度,论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生物学观点,也是理解"人与生物圈应该和谐发展"的理论基础。
所以该节在本书中乃至在本学科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前一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的基础上再来考虑"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其实是从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辩证地分析生物与环境之间确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也为下一节"生态系统"的学习作好预设。
本节知识点清晰,一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另一就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呈现的方式也直观,前者就四幅图片,后者是一个探究活动,非常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内容看似简单,但要能让学生尤其是初一学生建构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用直观手段,认真组织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这个基本的生物学观点。
2、教学目标分析: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能够选取多方面的事例来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说明问题的能力;尝试收集、处理数据的方法;学习通过测量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a.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渗透环保意识; b.树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观点; c.利用技能训练,鼓励学生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3、重点和难点的确立和关键:(1)、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是重点又是难点;(2)、新教材倡导探究性学习,应该利用好每一次活动,来培养探究的方法和能力;所以“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探究是重点,(3)生物依赖环境而生存,能够适应环境,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够影响环境。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学习能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适应的影响。
2.通过测量等环节的学习学会探究的方法。
3.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与其它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形成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训练学生的测量技能,收集数据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教学难点: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1、先自制“大树一叶一草”活动教具。
2、长颈鹿挂图。
3、投影胶片写出四个问题。
(1)骆驼、骆驼刺、海豹、旗形树四种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2)四种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3)骆驼的生活方式与生存环境有什么关系。
(4)旗形树的生活方式与生存环境有什么关系。
学生:1、思考问题:“为什么大家看到的长颈鹿都是长颈的?”要求学生通过自己查找资料,询问家长等途径得出答案。
2.预习教材第29页的探究内容,设计好测量空气温度的表格交给教师检查,选出一份较好表格供课堂使用。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在很早以前,地球上生活着长颈的长颈鹿,同时也生活着短颈的长颈鹿(出示挂图)。
提问:为什么现在看不到短颈的长颈鹿呢?下面我请一位同学上来扮演长颈的长颈鹿,另一位同学上来扮演短颈的长颈鹿,请一位普通话好的同学进行独白。
表演过程:[独白: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生活着很多长颈的长颈鹿和短颈的长颈鹿,它们以地上的草和一些树叶为食,但后来,气候发生了剧烈的变化,长颈鹿的食物急剧减少,一天,长颈鹿们(两学生)去寻找食物,它们看见的草,很快地吃了起来(两学生把教具上的草拿掉,做吃草的样子)。
草吃完以后,就吃树上矮处的树叶(两学生把矮处的树叶“吃”掉了。
矮处的树叶吃完以后,就只能吃高处的树叶,长颈的长颈鹿(高个学生)吃到了树叶,短颈的长颈鹿(矮个学生)吃不到树叶。
短颈长颈鹿因没有获取食物而饥饿、生病死去(矮个学生表演“死”的动作),从而被淘汰。
所以,现在只剩下了长颈的长颈鹿。
你看,长颈的长颈鹿(高个学生)正津津有味地“吃”着树叶呢。
鹰手营子矿区五中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1单元 认识生命 第1章 生命的世界 1.1.2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
一、选择题1.沙漠里的一种鼠白天躲在洞里并且将洞口封住,夜间才出来活动。
能正确解释这种现象的是()2.北极熊体色为白色,这是它对环境的()A.影响B.适应C.改变D.影响和适应3.下列实例哪项不能反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企鹅、北极熊生活在寒冷的极地,它们的皮下有厚厚的脂肪D.鱼离开了水一段时间后就会死亡4.陆生植物的蒸腾作用是对环境的一种()A.适应B.竞争C.影响D.反应5.下列实例中不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森林净化空气,调节气候B.蚯蚓疏松土壤,增加土壤肥力C.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导致水质恶化D.蚂蚁搬家6.地衣能在岩石上生长,又能使岩石腐蚀,说明生物体()7.被称为“地球的肾的是()8.探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某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_________。
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变量是_________,对照实验的实验条件分别_________是_________。
9.环境中的湿度通常用_________来表示,它是指在特定温度下空气中实际_________与_________的百分比。
10.在科学探究中,用不同的方法处理相同的数据,常常可以说明不同的问题。
例如,在做“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实验中,如果把裸地、草地和灌木丛中测量的数据分别求平均值以后进行比较,可以知道_________;如果把某处早、中、晚的平均值做成曲线,可以了解_________;如果把三处的曲线画在同一个坐标图上,还可以比较__________________。
三、问答题11.“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你能对诗中所描述的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吗?12.松树生活在干旱贫瘠的地方,甚至岩石的缝隙中,松树的根都能够分泌出酸性物质,使岩石分解。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参考答案1.D2.B3.D4.C5.D6.D7.C8.对照实验温度低温潮湿和温暖潮湿9.相对湿度含水量最大含水量10.植被不同,空气湿度不同某处一天空气湿度的变化三处湿度的不同和变11.蝶黄与菜花颜色相近,不易被人或其他动物发现,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
双清区五中七年级生物上册2.2.1生物生存的环境水质恶化引发蓝藻大面积暴发知识拓展素材新版苏科版
太湖水质恶化引发蓝藻大面积暴发太湖蓝藻呈现旺发,而且已大面积逼近太湖南岸的湖州市部分河流。
11月8日,记者在穿越湖州市的环城河里见到,整个河流湖面上飘荡着一层厚厚的黄色油污状飘浮物,水体环境很差。
负责打捞河面垃圾的几名工人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太湖蓝藻暴发所致,呈现黄色是因为大部分蓝藻已经死亡。
据该市环保部门透露,近段时间确实是太湖蓝藻旺发,而且范围广,程度也强,前段时间新塘港、大钱港等太湖口到处都是,蓝藻已逼近该市不少河流,附近水域均也发现有,对水体污染很大。
“连续40多天少雨水,加上近期气温高等诸多因素导致了蓝藻的旺发。
”据市环保监测中心站姚玉鑫站长分析,近期降水少,大部分河流水位低,太湖水呈现倒流,将大部分太湖蓝藻带到了环城河,而太湖蓝藻今年也是出奇地多,市水文站专家曹妙才称,原本现在并非是蓝藻旺发季节,但由于气温和污染等原因,蓝藻才暴发。
据悉,蓝藻同光照,气温、水体富营养化均有关,同时降水少也导致水体污染物浓度增大。
大量死亡的蓝藻已逼近该市自来水厂取水口,但对水厂正常供水还未产生大的影响,目前,湖州市城北、城西两大水厂生产过程中均采用了活性炭对蓝藻进行技术处理,能够保证自来水的水质安全。
但记者在环城河发现,一些鱼虾、螺狮开始死亡,据环保部门称,蓝藻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氧,使水体遭受污染。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概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并能举例说明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
能力目标1.通过对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
2.通过对DNA、染色体及基因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产生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
2.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遗传物质储存在细胞核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2020·湖南衡阳中考)叶圣陶先生曾这样描述爬山虎:“那些叶子铺在墙上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种现象体现了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A.阳光
B.温度
C.空气
D.水分
2.下列哪项是以鼠妇为例探究“光对某种动物的影响”实验中的一组对照实验条件?()
A.阴暗、明亮
B.潮湿、干燥
C.明亮、潮湿
D.阴暗、干燥
3.下列叙述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A.“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B.“雨露滋润禾苗壮”
C.“草盛豆苗稀”
D.“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沙漠里的一种鼠类白天躲在洞里且将洞口封住,夜里出来活动。
能正确解释这种现象的是()
A.这是鼠类的本能
B.这是鼠类对光刺激的反应
C.这是鼠类躲避敌害的行为
D.这是生物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5.下列生物之间属于捕食关系的是()
A.狼和羊
B.生活在豆科植物上的菟丝子和豆科植物
C.稻田中的水稻和稗草
D.一起搬运食物的蚂蚁
6.东北某林区,山脚是落叶阔叶林,山腰是红松林,山顶是冷杉林,影响这种植被分布状况形成
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A.阳光
B.温度
C.水
D.土壤
7.(2016·山东淄博中考)我们当地种植的新疆哈密瓜与原产地哈密瓜口感差异较大。
这种现象
说明()
A.环境能影响生物
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
8.“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
”这句话直接说明了()
A.非生物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B.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C.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人为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9.下图是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可以分为和,图中的阳光、空气、水等
是,鱼、树、鸟等是。
(2)在图中影响树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等。
(3)若池塘中水的温度过高,鱼可能会死亡,湖水也会被污染,这种现象说
明。
1.(2016·河北石家庄中考)下列现象属于温度对生物影响的是()
A.在空气中含有较多氯气的化工厂附近,植物叶片会受到明显伤害
B.沙漠地区植物稀少
C.苹果、梨等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种植
D.野生人参生长在森林深处
2.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
B.“南橘北枳”,反映了环境因素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C.叶退化为刺的仙人掌,可以适应干旱环境
D.“适者生存”的生物,永远都能适应环境
3.下列不能体现出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是()
A.人到高原出现高原反应
B.竹节虫形似竹节
C.北极狐的体色接近白色
D.蜥蜴遇到敌害自动断尾
4.(2016·甘肃临夏州中考)每当冬季来临时,蛇类、蜥蜴等动物要进行冬眠,这种现象说明()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环境能影响环境
D.环境能适应生物
5.(2016·山东潍坊中考)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都能适应生存的环境,也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环境
B.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生物,既有互助,也有斗争
C.阳光对植物有决定性影响,进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动物的生活和分布
D.生物之间的捕食和竞争会使大量个体死亡,这不利于物种的生存与发展
★6.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一定数量的鼠妇(用m表示),
一半置于较暗的环境中,另一半置于较亮的环境中。
推测较暗环境中鼠妇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
7.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不断改变、影响着生物,生物也在不断进化,适应
并影响着环境。
请分析下列生物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2)在沙漠地区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这个事例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3)莲“中通外直”,其地下茎(莲藕)和荷叶叶柄中都有贯通的气腔,适于在环境中生活。
沙棘的地下根长度是地上部分高度的10多倍,适于在环境中生活。
上述事例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8.(2016·四川泸州中考)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时,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图中鼠妇的分布为刚放入时的状态,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探究实验中所设置的变量是。
(2)A装置与B装置组成实验,其中实验组是装置。
(3)待实验装置中的鼠妇平静后,每隔1分钟对实验装置A和B中的鼠妇进行计数。
经10分钟的计数后,计算出装置A和B中鼠妇数量的值。
(4)该探究实验,依据装置A与装置B中10分钟统计得出的鼠妇数量,进而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
(5)根据实验装置图中所选用的鼠妇情况,若有错误,请你指出其中的一种并改正,若没有错误则不需要改正。
答案与解析
夯基达标
1.A“叶子铺在墙上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利于植物充分地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如果重叠,下面的叶子就无法直接接受光照。
2.A
3.C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A项指春天温度升高,藻类植物大量生长;B项指水分对禾苗的影响;D项指水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温度、水分均属于非生物因素。
C项指田地中草与豆苗争夺养料、水分、阳光等而形成的竞争关系,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4.D
5.A A项为捕食关系,B项为寄生关系,C项为竞争关系,D项为合作关系。
6.B在自然界中,植被的分布随海拔的变化而变化,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下降,因此,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度。
7.A两地哈密瓜口感差异较大主要是由温度差异引起的,因此,这种现象可以说明环境能影响生物。
8.B
9.答案(1)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
(2)水温度
(3)环境能影响生物,同时生物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培优促能
1.C在空气中含有较多氯气的化工厂附近,植物叶片会受到明显伤害,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气体对生物的影响。
沙漠干旱缺水,影响植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水。
梨、苹果是温带水果,适宜生长在温暖的北方,南方温度高,不适宜苹果的生长。
人参在森林中才能长好,主要是受光照的影响。
2.D
3.A竹节虫形似竹节是一种拟态,有防御敌害的作用;北极狐的体色接近白色是一种保护色;蜥蜴遇到敌害自动断尾,是防御敌害、保护自身的行为。
这些都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人的高原反应是对高原环境的不适应。
4.B有些动物如青蛙在冬天进行冬眠,可以避免因温度过低而被冻伤甚至被冻死,因此,在冬天要进行冬眠,是变温动物对冬季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
5.D生物之间的捕食和竞争会使老、弱、病、残个体死亡,有利于物种的生存与发展。
6.D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当光为变量时,鼠妇会向较暗的环境中运动,因此曲线起点为1
m,并逐渐上升,最终达到m,保持不变。
2
7.答案(1)环境影响生物
(2)生物影响环境
(3)水干旱生物适应环境
8.解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
由于该实验探究的是光对鼠妇的影响,所以实验的变量应该是光照。
在纸盒里放上一层湿润的土壤,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玻璃板,一侧盖上纸板,形成对照实验。
实验所用鼠妇数量太少或个体大小不一样,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答案(1)光照
(2)对照A
(3)平均
(4)不正确
(5)6只鼠妇太少,应该用10只鼠妇(或鼠妇个体大小不一样,应该选择大小一样的鼠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