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行为障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攻击行为理论
挫折 -攻击假说
那些经历过挫折、阻碍、伤害的人会表现出攻 击行为,并且表现出攻击行为的人总是受到挫 折、阻碍和伤害
五种 办法
认知 - 新联结模型
该模型由 Berkowitz(2003)提出,以挫折 - 攻击假说为基础———厌恶刺激(即挫折) 引起最初的负性情绪反应(情绪唤醒),经过 个体认知加工,产生攻击行为。但该模型认 为攻击的行为倾向并不是厌恶刺激导致的唯 一结果,其还可能导致另一种反应倾向,即 逃避。
3.其行为障碍并非由精神病性症状或情绪障碍引起。
4.不符合品行障碍的标准,如果病人年龄在1 8岁及其以上,也不符合反社会 人格障碍的标准。
病因
心理社会因素
①发育理论认为,ODD是个体发育固着于“个体从所依恋的 对象分开期”和“认同危机”期,反映了个体适应的失 败;②学习理论认为,ODD的症状是负性强化的结果。③挫 折-攻击理论认为,当目的行为受阻或被迫中断时产生挫折 感,从而产生对立违抗行为。
03 对症下药
对学习适应不良的学生--减轻他们的学习负 担与心理压力,培养学习兴趣,保证学生有充 足的休息和睡眠,使学生有参加体育运动和游 戏的机会。 对情绪有适应不良的青少年,帮助学生发泄不 良情绪。帮助学生减轻焦虑、紧张,给学生以 情感和心理方面的支撑,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 心理防卫机制,学会主动调节自己的情绪。
父母养 育方式
ODD儿童对立违抗行为、孤僻、不合群、自 尊心受挫明显及自我评价低的表现与父母 不适当的教育方式有关
相关神经递质及其基因
有学者通过家系及双生子研究,发现ODD与遗传因素相 关且认为是多基因遗传。
生物学因素与社会环境 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治疗
家长管理训练
01
主要是利用社会学习理论健康搜索的技 OPTIO
品行障碍
主要表现为经常说谎,逃学, 打架,破坏性行为,攻击他 人,偷窃、欺诈等品行问题, 严重时会触犯法律,导致青少 年犯罪。
• 反社会行为:指一些不符合道德规范及社会准则的行为表现,如 多次在家中或在外面偷窃贵重物品或大量钱财;勒索或抢劫他人
钱财或入室抢劫;强迫与他人发生性关系或猥亵行为;对他人进
社会学习的观点 人类的攻击行为是在后天的成长环 境中习得的,即用观察学习的理论 来解释人类的攻击行为。
心理动力学和习性学的观点 认为人的攻击行为源于死的本能, 人类的攻击能量从出生起就在不 断积累,并且必须在这个能量到 达危险水平之前释放和排解。 攻击是人类和动物的一种遗传性本 能,其目的在于保护自己的领地
治疗
30%
50%
80%
100%
家庭治疗
协调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亲子间的关系;纠正 父母对子女不良行为采用的熟视无睹或严厉惩 罚的处理方式;训练父母学习用适当的方法与 子女进行交流,用讨论和协商的方法,正面行为强 化辅以轻度惩罚的方法对子女进行教育,减少 家庭内的生活事件及父母自己的不良行为。
行为治疗
工作计划确定
产品6 产品5
产品1
添加标题
点击添加文字说明 详情介绍点击添加 文字说明详情介绍
产品4
产品2 产品3
01添加标题
点击添加文字说明详情介绍点击添加文字说明详情介绍点击 添加文字说明详情介绍点击添加文字说明详情介绍
攻击行为一般模式( GAM)
特定情境下发生的攻击行为是一个 循环过程: 输入变量→个人、情境 过程→内部认知过程 结果→评价 社会性遭遇(又可视为再循环中的 “输入变量”)
影响因素
01 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环境 攻击行为青少年父母较多采用惩罚严厉、 拒绝否认、过分干涉等不良教养方式;另 外,攻击行为青少年的家庭矛盾性得分 高于无攻击行为青少年,而亲密度与知 识性得分低于无 攻 击 行 为 青 少 年。
与品行障碍相联系,主要表现为发脾气,对立、反 抗、消极。抵抗他人。违抗对象多为家长。-多见于 10岁以下儿童
表现
对立违抗性障碍主要表现为消极、敌意、对立和违抗行为,与成 人争吵发脾气骂人、对周围人抱怨和不满。往往因为自己的失误 或过错而埋怨他人故意对抗或拒绝成人对他(她)的要求,出现报复 行为。以上行为多数发生在家庭环境中违抗的对象多为家长或其 他家庭成员当然也可发生在学校中,违抗老师和同龄人可以伴随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可表现为自尊心下降、情绪不稳定。年龄再 大一些会出现物质滥用、吸烟喝酒等。少数患者成年后发展为被 动-攻击型人格障碍。症状常发生于10岁以前,男性明显多于女 性。一般没有智力障碍和精神症状。
主要针对患者进行,根据患者的年龄和 临床表现,可选用阳性强化法、消退法 和游戏疗法等。治疗目的逐渐消除不良 行为,建立正常的行为模式,促进社会 适应行为的发展。
认知疗法
重点在于帮助患者 发现自己的问题、 分析原因,考虑后 果,并找到解决问 题的方法。
药物治疗
品行障碍尚无特殊药物治疗,可视具体情况分 别给予对症治疗。冲动、攻击性行为严重者选 用小剂量氯丙嗪、氟哌啶醇、卡马西平等药物。 合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者可选用哌甲酯、托莫 西汀等药物。对伴有抑郁焦虑者可服用抗抑郁 药与抗焦虑药物。
诊断标准
1、消极抵抗的、敌对的和反抗的行为模式至少持续6个月(满足四项)
1,经常发脾气 2、经常与成人争吵 3、经常主动对抗或拒绝听从成人的要求和规定 4、经常故意激怒他人 5、经常因自己的过失指责他人 6,经常易怒或容易被他人激怒 7、经常生气和愤概 8、经常怀恨或报复
2.行为障碍导致明显的社会、学业或职业的功能损害。
焦虑、恐惧、抑郁
表现
添加标题
人际关系障碍
儿童因为缺乏安全感,缺 乏交往技巧,缺乏自信心等原因,面 对陌生的环境,面对新的老师和同 学,不知如何交往
行为不良
包括多动症和其它行为问题,如,说谎、 欺骗、偷窃、横行霸道、破坏、对抗 和犯罪行为。
内向、胆小、自卑的孩 子容易产生适应不良。 个体成熟水平低,不知如 何认识、排解不良情绪
03
OPTIO N
添加文本
Work Experience
02
OPTIO N
消除父母的不良行为
对诸如家长的反社会行为或不 为社会规则所接受的行为,家 长自己要意识到它对自己和孩 子的危害性,通过自身不良行 为的消除健康搜索给孩子做出 榜样的方式,使儿童行为发生 改变
04
OPTIO N
对症处理
对ODD所伴随的注意缺陷 情绪问题行为冲动可酌情 给予药物治疗。
巧,利用阳性强化方法促进良好行为健 N
康搜索的建立和巩固健康搜索并且使不
良的对立和违抗行为消退使家长认识到
这种社会学习理论在儿童行为发展中的
重要性,让他们掌握阳性强化技术,并
用之于儿童与家长的交往、生活中。
消除日常生活可能影响儿童行 为的因素
增加亲子间的交往,互相理解各 自行为的意义而不是以敌意和对 抗的方式进行交往;保持父母教 育观点的一致性要求家庭成员之 间相互平等
注意
1、那些经常惹麻烦的,比较具有侵犯性的、反社会的、不诚实的孩子,容 易引起教师的关注,而安静的、退缩的青少年则往往被忽视,甚至给予较 高的评价。心理学研究表明,过分善良、服从,特别是退缩的孩子常潜伏
03 着更为严重的适应不良,其出现心理异常的可能性往往高于常惹麻烦的孩
子。那些常惹麻烦的青少年所采取的适应方式是强烈的、OPT明ION显的,而那些 驯良、退缩、羞涩的孩子所遇到的心理困扰和情绪压抑可能更甚,只不过 是在暗中发展,不易察觉,直到问题变得严重才引起人们的注意。因此,教 师应对两类孩子予以同样重视:一类是那些用攻击、反社会的方式表现出 适应不良的孩子;一类是用表面的驯顺把问题压抑下去的孩子。 2、青少年的适应不良往往是有连带关系的:如有行为障碍的青少年往往 有人际关系障碍,人际关系障碍又会带来情绪障碍和加剧行为障碍。
02 教师对孩子更多的关注
适应不良的青少年因为其学习成绩往往欠佳, 有一些不良的习惯、情绪、行为表现,多给 这样的孩子更多的关注。
对有行为适应不良的青少年,要教
给他们正确的应激反应方式,改变错误认知观念, 制订行为矫正计划,有步骤地帮助他们改正原有 不良行为。
对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青少年,应帮助
他们提高自信心,改变人际关系中的退缩行为, 帮其获得人际交往能力,学会与周围人和睦相处。
个体本身的 性格
原因
标题文字
环境压力太大
如家长过于苛责,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有过高的 要求;教师强横专制,对学生简单粗暴,引起儿童的 恐惧情绪和敌对行;新环境与原环境差异过大,孩 子旧有经验不能解决面临的新问题。
独生子女在生活中受到无微不至的关 怀照顾,自理能力低,独立性差;因为从 小在关注和赞扬中长大,缺乏对挫折 的承受能力;没有兄弟姐妹,缺乏和同 龄伙伴,不会处理与同学关系
青少年行为障碍
目录
01
适应不良
02源自文库
03
品行障碍
对立违抗障碍
适应不良
所谓适应,是指一个人与他人或与其所关联的社会团体之间 的规律性与和谐化的状态如何。
学习障碍
进入一个新环境后(转学或升 学),长时间不能完成正常的学 习任务,不能遵守课堂纪律,养 成正常学习习惯,出现学习困 难或学习不能;
情绪障碍
对攻击者的影响
青少年攻击行为会对攻击者同伴 关系产生影响。攻击者者一旦减 少自己的攻击行为,同伴积极评 价就会增加; 反 之,同 伴 的 积 极 评 价 就 会 减 少。
攻击行为后果
对被攻击者的影响
参与欺负的学生(欺负者、受欺负 者、欺负 - 受欺负者)的抑郁和自 杀意念都高于未参与欺负的学生;另 外,欺负 -受欺负者的抑郁和自 杀意念水平显著高于受欺负者,而 受欺负者与欺负者的抑郁和自杀意 念水平无显著差异。
攻击行为
攻击行为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1)具有“有意伤害性”,即攻击行为是行为者有意向所为的; 2)最终对被攻击者造成的伤害并不局限于身体上的,还包括精神上的; 3)被攻击者有回避攻击的倾向。
敌意性攻击
由情绪引起-目的 是伤害别人
攻击行为类型
工具性攻击
以伤害他人作为手段---目的是通过攻 击获得与价值的东西
品行障碍指18岁以下儿童青 少年期出现的持久性反社会
型行为、攻击性行为和对立
违抗行为。这些异常行为严
重违反了相应年龄的社会规
范,与正常儿童的调皮和青
少年的逆反行为相比更为严
重。国内调查发现患病率 1.45%~7.35%,男性高于女 性,男女之比为9:1,患病 高峰年龄为13岁。英国调查 显示,10~11岁儿童中患病 率约为4%。美国18岁以下人 群中男性患病率为6%~ 16%,女性患病率2%~9%, 城市患病率高于农村。
行躯体虐待(如捆绑、刀割、针刺、烧烫等);持凶器故意伤害
他人;故意纵火;经常说谎逃学,擅自离家出走或逃跑;不顾父
母的禁令常夜不归宿;参与社会上不良团伙一起干坏事、故意破 坏他人财物或公共财物。
诊断
• 品行障碍的诊断并不困难,若患者同时具有反社会性行为、攻击 性行为和对立违抗性行为的临床表现持续半年以上,并且严重影 响了同伴、师生、亲子关系或学业可诊断为反社会性品行障碍。 若患者在10岁以下仅表现有对立违抗性行为,而没有反社会性行 为和攻击性行为,则诊断为对立违抗性障碍。
惩罚
尽快执行—有强 度—连续性
宣泄
对抗性体育运动 无生命体替代攻击
预防及干预
认知干预
学会正确认识事 件、正确反映
习得性抑制
社会规范抑制 痛苦线索抑制
添加 标题
创造良好环境
让孩子少接触攻击行为 视频、家长创造非攻击 行为榜样
利用积极情感
引导与愤怒不同的 情感
置换
挫折后选择合适目标
社会交往技能训练
对立违抗障碍
04 在此添加标题
点击添加文字说明或复 制文本黏贴自此内容要 言简意赅
添加标题
02 大众媒体因素
儿童观看暴力节目的时间与其在青春期和成 年早期表现出暴力行为的可能性存在显著相 关,并且对其他无关变量(如父母忽视、早 期攻击行为等) 进行控制后,该相关仍然显 著。
03 认知因素
攻击水平高者对攻击词做出判断的反应时均长于攻击水平较低的学生 表现出显著的优先选择倾向。攻击行为与个体敌意归因偏向有关。未 成年犯的攻击和敌意归因偏向得分显著高于普通学生,在去除普通学 生样本后,结果显示敌意归因偏向对攻击行为有显著影响。
独生子女的 性格欠缺
教师和家长 不理解孩子 的心理需求
对于孩子的烦恼视而 不见,孩子找不到可以 倾诉烦恼、寻求帮助 的对象。
预防与治疗
01 家长提前为其做心理预设
在孩子进入新的环境之前,应和教师一起 帮助孩子做好方方面面的准备,对孩子进 入新环境会遇到的困难应有充分的估计, 帮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以避免孩子在困 难面前手足无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