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植民歌:大山里飞出的天籁之音
试论桑植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试论桑植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李璐玢
来源:《艺术殿堂》2018年第11期
【摘要】桑植民歌源远流长,紧扣生活,节奏欢快,旋律动听,具有鲜明的民族风味与地区特点,被省内外音乐界誉为“民歌的海洋”。而情歌,作为桑植民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桑植人民的爱情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以小调居多,曲调清秀,情感细腻,婉转动听。桑植情歌磨炼了千百余年,在高低吟唱中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民歌;艺术特点;传承
桑植桑植民歌发轫于桑植县及附近区域,这里被称为“民歌之乡”。在这里,各个民族交汇融合,不同的文化相互碰撞,形成了多姿多彩、独具特色的文化。桑植民歌具有富于变化的语言诉求和表达方式,有不同于其他音乐形式的腔调,具备非常浓烈的乡土气息及民族风情,能以不同的视角来展现劳动人民的思想与智慧,融合了各族人民的生活与理想,其旋律婉转悦耳,其情感浓厚纯真,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可以说是张家界及湖南的一张文化名片。
一、桑植民歌的艺术特点
(一)桑植民歌曲体结构奇特多样。桑植民歌中曲体结构奇特多样,单句、双句、三句到七句都有,桑植民歌中单句体很常见,用相同的曲调吟唱不同的内容,利用其中节奏、调试来表达看似不完整且情绪饱满的内容;桑植民歌也利用对称或者不对称的双句结构;桑植当地人对数字“三”极为崇拜,民族中也多用三句体来体现当地人民的思想;为了烘托情感,展示递进的关系,桑植民歌也通常利用五句体、七句体来体现音乐或者情感的承接和转合,例如,著名的《马桑树儿搭灯台》就是五句体的民歌。这种多種句体的曲体结构在其他民歌中并不常见,是桑植民歌的重要特点之一。
湖南桑植民歌研究现状及传承意义
湖南桑植民歌研究现状及传承意义
【摘要】
湖南桑植民歌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
渊源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本文从桑植民歌的历史渊源和特点入手,探
讨了湖南桑植民歌研究的现状以及其传承意义。通过对桑植民歌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湖南地区的文化传统,并且有助于将这
一民间艺术形式传承下去。本文还探讨了桑植民歌的保护与传承路径,指出其重要性,并展望了桑植民歌的未来发展。通过对湖南桑植民歌
的研究和传承,可以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播和保护,实现文化传统的持
续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
湖南、桑植、民歌、研究、现状、传承、历史、特点、保护、路径、重要性、发展、展望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桑植民歌作为湖南省桑植县的一种传统音乐形式,具有悠久的历
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交流,桑植民歌逐渐受
到关注和研究,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桑植县作为湖南省的一个民族地区,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艺术
传统。而桑植民歌作为传统音乐形式之一,承载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和
情感,反映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特色。对桑植民歌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挖掘民间艺术的价值和意义。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加强,桑植民歌面临着被淘汰
和流失的风险。许多传统民歌已经失传,传统文化面临着消失的危险。研究桑植民歌的历史渊源和特点,探讨其传承和保护的路径,具有重
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桑植民歌的背景是多方面的,涉及到历史、文化、社会等方
面的问题。只有深入了解桑植民歌的历史渊源和特点,才能更好地传
承和发展这一传统文化遗产。
桑植民歌欣赏
写封的书信与(吔)姐带(哟),
郎去当兵姐(吔)在家(呀),
我三年两年 我(个儿)不得来(哟),
你个儿移花别(吔)处栽(哟)。
(女)马桑树(树儿)搭灯台(哟 ),
写封的书信与(吔)郎带(哟),
你一年不来我一(呀)年等(啦),
你两年不来我(个儿)两年挨(哟),
钥匙的不到锁(吔)不开(哟)。
(合)郎去当兵姐(吔)在家(哟 )
二人心中别牵(吔)挂(哟 )
(女)姐在家中勤(吔)生产
(男)郎在前方把敌杀(哟 )
(合)英雄的模范人(吔)人夸(哟 )
2010/6/26
湖南师大音乐学院李少斌
14
桑植民歌的特点
衬词的运用 “儿”话音的运用 用桑植方言演唱 旋律优美 质朴、粗放、风趣、诙谐是其主要
的艺术风格
2010/6/26
湖南师大音乐学院李少斌
9
山歌—棒棒捶在岩板上
2010/6/26
湖南师大音乐学院李少斌
10
小调—花大姐
2010/6/26
湖南师大音乐学院李少斌
11
灯调—四季花儿开
2010/6/26
湖南师大音乐学院李少斌
12
革命歌曲—马桑树树儿搭灯台
▪ 表演:马桑树树儿搭灯台
2010/6/26
湖南师大音乐学院李少斌
13Baidu Nhomakorabea
对话张家界桑植民歌学习诗歌的读与写
对话张家界桑植民歌学习诗歌的读与写
作者:谷春明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2019年第24期
; ; ; ; 【摘要】 ;对话张家界桑植民歌,充分发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张家界桑植民歌之民族文化精髓,传承民族文化、红色文化,指导中学生学习诗歌的读与写,借助《对话张家界学习读与写》校本课程教材以期实现中学生读写一体化的完美契合。
【关键词】 ;桑植民歌民族文化红色文化读写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 ;G633.3 ; ; ; ; ; ;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4-148-01
湖南张家界桑植县,以其独有的民歌唱响全世界,成为华夏文明的一颗璀璨的艺术明珠。桑植民歌也可谓花枝招展、风情万种,她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几乎涵盖了我国传统民歌的所有曲种。2006年桑植民歌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千百年来,桑植民歌以其独特的韵律,诉说着桑植各族儿女的思想情感和理想愿望,展示着桑植各族儿女的智慧与力量,她将“天地人”和“真善美”有机地融合起来。桑植民歌曲调也可谓丰富多彩,旋律优美悦耳,情感淳朴真挚。其结构形式和旋律,更得益于这里独特的生存环境、生活条件、民族习俗、语言特点等诸多元素,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筑桑植民歌不可或缺的营养源,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桑植民歌因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欣赏价值而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冠以“民歌的海洋”美誉。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民歌的海洋里彰显着土家人憨厚淳朴的民族文化,浸透着彪悍悠长的红色文化。
我们觉得仅靠几个桑植民歌传承人去传承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觉得桑植民歌这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应该让祖国年轻的一代——中学生把这个担子挑起来,因为他们才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鉴于此我们《对话张家界学习读与写》校本课程教材课题组不遗余力地把桑植民歌编入了这本校本课程教材的第二单元是为“对话张家界学习诗歌的读与写”。
桑植民歌的音乐特征探析
如 《 不打胜仗不回乡》就是一首典型的不规则非对称 式结构 的民歌 ,其第一乐句 由五小节组成 ,而第二乐句由六 小节组成 ,
但 唱起来却异常顺 口,听起来别有一番韵味 。假 设是对称 的话 ,还真不是那么回事了。 二、旋律发展手法丰富多样 桑植民歌经过漫长历史时期的传承和发展 ,在旋律上逐步形成独特的创作规律 。 1 、使用变化重复、联缀 的旋律发展手法
一
、
曲体结构的独特性
1 曲体丰富是桑植 民歌一大特 点 、 桑植 民歌 曲体非常丰 富。有一句体到五句体。二句体 、四句体旬式都是很工整 的 “ 起承转合 ”结构,而一句体到三句、
五句体 , 则是强调歌词的不完整所表现 的独特美 ,歌词的不完整性又是通过加衬词、乐句呈基数结构递进来诊释和构筑完整 丰富 的音乐[。一句体山歌有 《 1 ] 跟着 月亮去看 郎》 。三句体民歌有 《 隔河望见一枝花 》 郎姐相伴早有缘》 花园难 舍我又 、《 、《
各种不同内容而产生的 。 随着 社会 的不断变革和发展,桑植 民歌在各个不 同时期都彰显出 自己无穷 的魅力 。 桑植民歌于 2 0 06
年列入我 国第一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 0 0 8年 中国文联、 中国 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桑植县 “ 中国民歌之乡 ” 称号。本文拟对桑植民歌独特 的音乐特征加 以探析。
来》等。三句体在桑植 民歌 中大量存在 ,而且由此派生 出很多歌种 ,它也体现 了桑植人崇 “ ”( 三 三生万物 )的朴素哲学思 想,在中国民歌 中独树一帜 。而凡是六个 或六个 以上乐句 的乐段结构,统称 为多句体结构 。《 农民协会歌》就是一首古曲填 新词的民歌,它是 由六个乐句构成的多乐句 结构 ,乐句前后之 间衔接很紧,上下一气 呵成 ,不 能从 中划分出单独 的乐段 ,这 种多句体的结构特点 ,其艺术构思线索鲜 明,音乐结构前后连 贯,音乐情绪展开上相互呼应 。 2 、非对称式 曲体结构独显魅力 曲体结构没有确 定的规则是桑植 民歌的特色之处。一 首歌 曲根据情绪需要,其乐句 可以灵活 、 自然地增加 或减少音节 。
桑植民歌的表演特征研究
桑植民歌的表演特征研究
作者:周青兰张婷
来源:《黄河之声》2019年第21期
摘要:桑植民歌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是我国民族民间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演唱形式丰富多样,在学习中怎样把握其演唱及表演风格特征,对于本地区高校本科学员来说十分重要。
关键词:桑植民歌;表演特征;传承与发展
桑植县位于湖南省西部,处在武陵山腹地,这里有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和纵横交错。桑植民歌就源于这里,而桑植本身就是一个地处偏远山区的地级县,辖区内的很多乡镇以及村落都还处于贫穷的状态。由于长期的闭塞,使得信息的流通受到阻碍。桑植民歌也就是桑植人民在这样封闭半封闭的生活方式下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至今保留着较多反映原始宗教(如傩腔、薅草锣鼓)的歌谣。它种类繁多,几乎涵盖了传统民歌的所有曲種,内容丰富。
桑植民歌起源于农耕劳动,表演中融入了生产劳动,同时也将劳动与音乐结合,在桑植县的每一个角落,几乎都离不开音乐。因此民歌表演具有质朴、粗放、风趣、诙谐的特点,从歌声中体现了桑植人民勤劳、开朗、幽默、热爱生活的品格。所以在桑植民歌的演唱中,我们不得不牢牢把握它的独特之处,才能将它演绎出来。虽说桑植民歌起源于民间,但表演起来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一、语言特色
首先桑植民歌演唱中要求采用桑植的地方语言,特别是对于衬词和儿化音。让歌声听起来极具民族特色,儿化音的多处使用使得音乐既圆润又灵动。真正能够完全演绎桑植民歌就要从方言入手,这对于外地人来说是一个难题。倘若没有这些特征,那就失去了这其中的韵味。我们最熟悉的桑植民歌应该要数《马桑树儿搭灯台》:
民歌悠扬传四海——探访“中国民歌之乡”桑植
“ 歌 之 乡 ” 山 上 到 处 生 长 着 民 歌 ,树 上 挂 歌 》 就 记 载 了 楚 人 以 歌 舞 唱 节 、 以 歌 舞 为 媒 民 ,
满 着 民 歌 ,地 里 孕 育 着 民 歌 ,河 里 流 淌 着 民
的 山 歌 文 化 及 巫 文 化 。 至 - ,在 桑 植 的 大 山 9"
勇杀 敌 、奋 勇长 征 的 。
各 民 族 之 间 的 交 往 以 歌 4 语 , 以 歌 传 情 , 用 - t 歌 声 表 达 着 自己 的 情 感 ,表 达 着 自 己对 生 命 的 感 悟 ,对 美好 生 活 的 向 往 。悠 长 婉 转 、高
丹 桂 飘 香 的 金 秋 时 节 ,我 慕 名 寻 访 “ 中 国 民 歌 之 乡 ” 清 晨 ,我 们从 桑 植 县 城 出 发 ,
动 ,质 朴 、粗 放 、风 趣 、诙 谐 是 其 主 要 的 艺 于 香 港 、澳 门 、新 加 坡 等 地 演 唱 的 《 栗 Y 板 F 术 风 格 。 千 百 年 来 ,一 代 代 传 承 下 : ,至 今 花 一 条 线》 以及 来
《 季 花 儿 开 》、 《 口 挂 盏 四 门
歌 的 美 妙 旋 律 从 维 也 纳 金 色 大 厅 飞 扬 到 世 界
各 地 时 ,很 多 听 众 却 并 不 知 道 这 首 民 歌 的 历 历 史 上 属 西 楚 荆 州 , 是 个 多 民 族 聚 居 县 , 少
花大姐
《花大姐》教学设计
教学年级:五年级
教学内容:桑植民歌《花大姐》
教材分析:
这首民歌轻松、诙谐、有趣,完全以大山里每个月三至四次的赶集场面为原形背景。歌曲节奏由舒展到快,再到缓慢,将赶集路途中山里姑娘的那种喜悦、兴奋、期待、急切的行为与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桑植民歌的特点,对其产生一定的兴趣。
2.学会唱《花大姐》,在了解歌意的基础上,把握歌曲的特点,唱出自己的韵味。
教学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优美的桑植民歌世界里感受到特殊的音乐情趣,再在这种情趣的驱动下,走进歌曲由表及里的情味世界。
通以“乐学、审美、自主、创造”的学习方式,以特有的桑植民歌情趣“审美”为核心,加强学生对歌曲内容、形式、情感意境和审美体验,加强对桑植民歌旋律美和文化美的感受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本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综合运用欣赏、情景、示范、模唱等教学法,力争达到***教学的高效目标。
教学设计亮点:
感受情趣时,用原生态唱法和最原始的伴奏方式(自己的身体律动与击掌声)来释放内心的自由与愉悦。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格”与“飞”的土话发音,以便靠近原生态风格。
歌曲节奏变化与音调突升的把握。
教学准备:
课件、电子琴、歌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1.视频:①欣赏:刘赛参赛视频《桑植民歌串唱》。
②了解:桑植民歌新闻报道。
2.简介刘赛及桑植民歌。
3.揭示课题:《花大姐》。
二、感受音乐,学***曲
1.初步感知、了解歌意
①播放视频:小声随唱,身体律动。
②师生交流:(桑植民歌都是来源于生活,歌曲背景、内容,歌词的意思解释)
桑植民歌
桑植民歌的地方音乐素材生活化体验
张家界崇实北校周巧男
桑植是民歌的海洋。纵观桑植民歌中的代表性曲目如《板栗开花一条线》、《四季花儿开》、《门口挂盏灯》、《冷水泡茶慢慢浓》、《马桑树儿搭灯台》等歌曲都是以土家族、白族、苗族口头语言为基础的文学与音乐的结合。因此桑植民歌作为口碑古籍有的来自堆兰积翠的田间,有的来自碧波荡漾的溪旁,有的来自铺满鲜花的山谷,有的来自日落黄昏的旷野。但无论是在阳光里,或是在月光下,桑植民歌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浓郁的地方生活特色,构成了桑植民歌的取材主题。在这里,人们把各种情感展示得淋漓尽致:生与死,爱与恨都用歌曲表达出来。在桑植土家族的<>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土家人边歌边舞,民族狩猎,辛勤耕耘的情景,能体验到民族的团结,让人油然而生一种民族自豪感。在桑植民歌中,众多的三句体,五句体民歌把桑植人的爱情喧泻得淋漓尽致,让无数作曲家,作词家为之折服。一首桑植经典歌<>,先后入选<>,<>,分别名列第二和榜首。这是桑植人用爱奏响的一曲爱的和谐曲,是一曲桑植人崇尚真情,追求自由个性的人格宣言。
桑植出英雄,桑植民歌体现了民族英雄情结。一曲表达湘西人民闹革命的”要吃辣椒不怕辣,要当红军不怕杀,跟着贺龙闹革命,脑壳砍了碗大个疤”的民歌传唱湘鄂西,激起数万英雄儿女热血奔涌,奋不顾身,谱写了一曲曲为国为民感天泣地的壮歌。
桑植民歌,是一朵永开不败的民族之花。走进桑植民歌。我们就会走近一个”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音乐世界;走进桑植民歌,我们就会理解桑植各民族爱国爱家的精神本源;理解桑植民族,我们就会接触摸到一个民族激动的心跳,一个民族永恒的文化追忆……。
探寻传承桑植民歌之路
学生 的音 乐特性 , 有针 对性 的制定授课 计 划 , 在保 留桑植
民 歌 原 生 态 的基 础 上 , 注重歌 手发音 的科 学性 。 庹 红 绵 经
过学习, 演 唱 技 巧 和 音 乐 表 现 力 得 到 明显 提 升 , 近 两 年 来 多 次 参 加 省 内外 各 种 表 演 和 赛 事 ,逐 步 成 长 为 桑 植 新 生 代 民歌手 , 缓解 了桑植 民歌 传承人 青黄不 接 的窘境 。 音 乐无 国界 , 音 乐 无地 域 , 音 乐是 相 通 的 , 有 很 多 共 性。 湖南艺 术职业 学 院在举办 传承人 培训班 的 同时 , 大 胆 尝 试 ,将 桑 植 民 歌 作 为 音 乐 表 演 专 业 的 一 门 课 程 纳 入 教 学中, 促 进 了 民族 艺 术 与 学 院 艺 术 的 碰 撞 和 交 融 。 授 课 教 师 聘 请 的 是 桑 植 民歌 省 级 传 承 人 尚 生 武 、谷 彩 花 和 向 佐
三、 桑植 采风 。 展 学 院 优 势
园, 纳 入 了 日常 的 教 学 和 考 核 体 系 中 , 不 断探 寻传承 桑植
一 黄 钟 大 吕 民歌 之 路 。
一
、
扩 大受 众面 , 播 散 民歌 缘
桑 植 民歌 以其 独 特 的 节 奏 , 特 殊 的润腔 方 法 , 繁 复 多
作 将 国家 级 非 物质 文化 遗 产 名 录 的 桑 植 民歌 引进 了校
桑植民歌采风报告
桑植民歌采风报告
桑植县位于湖南西北部,是一个山水秀丽、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近日,我前往该县进行了一次民歌采风,感受到了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也深入了解了桑植民歌的特点和历史渊源。
一、民歌采风的背景
桑植县是湖南省土家族自治县,是全国著名的土家族聚居区之一。截至2019年,全县总人口为86.8万,其中土家族人口近60%。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桑植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其中民歌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文化形式。
在长期的历史和文化交流中,桑植的土家族民歌吸取了汉族、苗族、瑶族等许多民族音乐元素,形成独具特色的风格。同时,传唱着许多土家族人民的智慧和情感,是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传承形式。
我此次前往桑植县,就是为了深入了解桑植民歌的特色和传承情况,促进地方民歌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二、采风实践过程
在桑植县,我首先去了土家族聚居区。走在街头巷尾,你可以随时听到土家族民歌传唱的声音。整个聚居区几乎每个家庭都会唱一些民歌,那些朴实而真挚的声音也是我此行中最令人难忘的一部分。
在采访过程中,我发现土家族民歌的主题涵盖了生活、婚姻、爱情、劳动等方方面面。比如黎族儿女的《媳妇值千金》、张继的《送青春去》,都是描写女性爱情故事的脍炙人口之作;而《打鱼歌》、《开垦山岗》、《黑烟斗》则是关于生活、劳动的歌曲,反映了当地土家族人民的劳动生活和生产力水平。
采风过程中,我发现桑植民歌的演唱方式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一般而言,桑植民歌以“三部分”式为主,即:开场部分、间奏部分和尾声部分。演唱时,通常由主唱带领,其他人则在间奏部分合唱。整个过程十分节奏感十足,让人听后感到很有力量。
桑植革命根据地红色歌谣浅论
12 9 8年 8月初 , 龙 领 导 的 工农 革 命 军改 编为 红 四 军 , 龙 贺 贺 任 军长 。1 3 9 0年 6月 , 四 军与周 逸群 、 红 段德 昌等 在湖 北 创建 的红 六 军会 师于 湖 北公 安 . 成 由贺 龙 为军 团长 、 群 为政 委 的红 二 组 周逸
e t u i m f e ou o f h r a se f n s s o v l t n o eb o d mas s r e s n e s t h a r i t o wo k r a d p aa s n
o fSa z .t st el e c i a ei fp e e tr d p ti ts d ng hi i ta hngm tra o r s n e aro m e — Ii h ve l i uc to S o es ai n gr s. pr
万人。
F l n s i d t eb o d ma sso d amy s li r a dp o l o k s g i p r r a se f e r od e s n e p e o s n e h r wi i e i . ih a d c mp e o n tt n ep ca y i ep r d 山 t s ca r o lx c n o a o s e i l t e o sp 1 c n i l n h i o Ag a ins u g e I d e l e o n e eci n c f l c- f rr r g l .t e p yd n u c d t r a t h mi a a t o ds i l o o e y fr i l ad a r u et eh r i e d f e r od e s n t ,e v dy p i i t t e o cd e s r d amy s l ir a d tb Oh o
桑植民歌“高腔山歌”与“翻天云”的演唱技巧
制一些 , 和总奏 行 成鲜 明对 比。
的明珠 。它 们特 殊 的演 唱技法 值得 我们 去 学 习 、 借
鉴 和 wenku.baidu.com入研 究 。
一
第二 乐章 是悲 伤 的慢板 , 旋律 从 小调 开始 , 左 手
低 音 声 部 的八 分 音 符 , 要 严 格按 照统 一 的速度 , 装 饰
、
音 的旋 律 要 歌 唱 而 优 美 ,一 些 小 的 自 由 速 度 不 能 拖 拖 拉 拉 , 左 手 的 旋 律 用 短 的 圆 滑 奏 和 含 蓄 的 断 奏 来 弹奏 , 高 声 部 的 旋 律 仿 若 悠 扬 的歌 谣 , 从 远 处 渐 渐 飘
“ 高腔 山歌 ” 与‘ 翻沃 云’ ’ 歌 唱技术中 的声音要 求
1 、 男女 同调 同 高 演 唱 。桑 植 崇 山 峻 岭 , 沟壑 纵
横, 峡 谷 幽深 , 森林茂 密 , 千 百 年 来 桑 植 人 就 形 成 以
来 。1 —1 2小 节可 以使 用左 踏板 , 这 样可 以使 旋律 的 音色 更 轻柔 而 悠长 , 1 3 —2 7小节 放 开左 踏 板 ,要 弹
现 出来 , 左 手多 为单 旋律 。第 二十 一小 节开 始 , 左 手
的双音 跳 音级进 , 右 手 的十六 分音 符 以连奏 为 主 。 在 第 九 十 一小 节 , 右 手 声 部 标记 f , 左 手 声 部标 记 1 3 , 表
湖南桑植民歌研究现状及传承意义
湖南桑植民歌研究现状及传承意义
【摘要】
湖南桑植民歌是湖南独特的民间音乐形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和文化内涵。本文首先介绍了湖南桑植民歌的起源和特点,然后分析
了目前湖南桑植民歌研究的现状,探讨了湖南桑植民歌在传承和保护
方面的重要意义。接着着重阐述了湖南桑植民歌在当地文化中的重要
地位,以及对当地文化的贡献。对湖南桑植民歌的独特魅力进行总结,并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希望在传承和保护方面做出更多努力,让
湖南桑植民歌继续发扬光大,为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
湖南桑植民歌、研究现状、传承意义、当地文化、保护、传承、
独特魅力、贡献、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
1.1 背景介绍
湖南桑植民歌是湖南省桑植县地方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桑植民歌起源于古代社会生
活中的劳动、生活、感情等方面,是当地人民在漫长岁月中创造、传
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歌曲形式,反映了桑植县丰富多彩的文化
内涵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情感。
桑植民歌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旋律优美、节奏热情、内容质朴、歌
词真挚等方面。这些歌曲多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下来,从一代传到
另一代,成为当地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桑植民歌的
研究现状主要集中在对其历史渊源、曲调结构、歌词意义等方面的探讨,旨在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当地文化中,桑植民歌具有独特的地位,被视为民族精神的象
征和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通过保护和传承桑植民歌,不仅可以延续
这一优秀的文化传统,还能够促进当地文化的繁荣发展。桑植民歌的
保护与传承工作亟需加强,需要政府、学术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论湖南桑植土家族红歌的艺术特征及影响
论湖南桑植土家族红歌的艺术特征及影响
发布时间:2021-12-06T08:51:51.047Z 来源:《教育学》2021年8月总第259期作者:陈锐[导读] 土家族的“红歌”是土家族成员和当时的斗争战士共同创作的,内容丰富、健康、充实。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湖南长沙410205摘要:发源于张家界市桑植县的桑植民歌于2006年5月21日被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桑植民歌在各个时期都表现出无穷的力量。本文将从桑植民歌中红歌的起源、艺术特色和历史影响三个方面入手,对桑植红歌进行分析,了解其独特的文化基础,
旨在保护桑植壁红歌音乐,供热爱民族音乐尤其是民族红歌的人们未来进行进一步参考。关键词:土家族红歌艺术特征红歌影响
土家族的“红歌”是土家族成员和当时的斗争战士共同创作的,内容丰富、健康、充实。这些激励人们奋斗的革命经典歌曲,是内容与形式统一的艺术瑰宝,它为我们研究党的历史、红军的历史、土家族人民的历史提供了史诗般的材料。今天,我们来重新来整理一下红军时代强有力的红歌。从深层意义上讲,这些红歌是用生命谱写的个人音符,旋律都是英雄和血、雨的交响曲。土家族的红歌记载了土家族人民和当时各位战士的光辉历史,也是土家族人民的精神财富,这成为民族文学史上的一朵神奇的花朵。
一、湖南桑植土家族红歌的起源
土家族歌曲的创作和传播,与古老的家庭文化以及简单的民间意识形态密不可分。民歌是不同社会的诗歌,数百年来,伴随着它的是悠久的历史,在土家族人民诉说思想、感情和理想时,土家族人民创作的红歌展示了他们的力量,土家族的红歌艺术有着悠久的革命传统。桑植是贺龙元帅的故乡,是红二方面军的诞生地和长征出发地。大革命时期,贺龙领导湘鄂川黔革命群众曾在这里创建了湘鄂边、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桑植人民的革命激情像火山一样爆发,涌现出了一批红色歌谣革命历史歌曲,它们多为山歌、小调和花灯调,革命歌曲是各族人民追求幸福、追求真理的呐喊。土家族这种特殊的地理文化是在许多革命歌曲伴随着革命而出现的时候产生的。这种文化的灵感来源于历史,属于一种首创精神。其中由民间歌手组成的所谓“红军文化”,对当时的红军领导产生了惊人的影响。
张家界市桑植民歌
张家界市桑植民歌
桑植县地处湖南省西北部,东界石门、慈利两县,南界张家界市永定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西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毗邻,北和湖北省宣恩、鹤峰县相连,是贺龙元帅的故乡。
上古时,桑植称西南夷地,西汉置充县,元置桑植县宣慰司,雍正七年(1729)置县,属永顺府。民国时隶属于省。1949年隶属永顺地区。1952年隶属湘西自治州。1988年5月改属张家界。
桑植民歌起源于原始农耕时期的生产劳动,质朴、粗野、风趣、诙谐、奔放,构成了桑植民歌主要的艺术风格。
桑植民歌经过千百年的锤炼,高唱低吟中凸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点:(一)社会文化价值。桑植民歌是桑植特有的地理环境与封闭半封闭生存状态长期孕育发展的产物,至今保留着较多反映原始宗教(如傩腔、薅草锣鼓)的歌谣,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为复杂的文化之一”。其中的三句体歌词结构为研究中国民歌的多样性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和范例,体现了桑植人崇“三(三生万物)”的朴素哲学思想。同时,桑植民歌中也体现了桑植人对中华民族“天一合一”、“以人为本”、“刚健有为”、“贵和留中”等精神的认同,对凝聚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二)、艺术价值。桑植民歌是中华民族音乐艺术的瑰宝。它有山歌、小调、礼仪歌、傩腔等,涵盖了传统民歌的所有曲种。曲式结构严谨,曲体多样,尤其是衬词的运用,使民歌在烘托气氛、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等方面达到了臻美的艺术境界。此外,桑植民歌还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尤其是其特殊的润腔方法和气声演唱技巧,极大地丰富了民歌演唱理论,为声乐演唱提供了独特的范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桑植民歌:大山里飞出的天籁之音
巫在远古时代是文明的传承者。在古老而多元的楚巫祀典活动中,巫者生生不息地传承着桑植先民对自然、图腾、鬼魂和祖先的崇拜。在张家界市桑植县偏远的大山角落里,一些老土司为亡人超度亡魂的歌声中,仍延续着丰富瑰丽、奔放不羁的古老歌谣舞曲。
以歌代语以歌传情
桑植是土家族、苗族的聚居地,早在10万年前,就有古代濮人在此活动。古代濮人长期生活在绵延起伏的崇山峻岭和纵横交错的溪河间,走过了一条从渔猎到农耕的文明之路,创造了魅力四射的楚巫文化,他们以歌代语,以歌传情,表达着自己的情感。流传桑植白石、西莲、人潮溪一带的“薅草锣鼓”,至今还保存着“请神”“送神”等原始遗风,劳作者在“锣鼓”点子的指挥下,歌声应和,开展劳动竞赛,“哟嗬”喧天。
桑植民歌能表达出各种不同情感,有浑圆嘹亮的山歌、优美抒情的小调,有欢快活跃的花灯、低沉哀怨的曲艺,还有气势磅礴的劳动号子、荡气回肠的“薅草锣鼓”,以及激昂向上的现代歌曲。
唱响维也纳金色大厅
“(男)马桑树儿搭灯台(哟嗬),写封的书信与(也)姐带(哟),郎去当兵姐(也)在家(呀),我三五两年不得来(哟),你个儿移花
别(也)处栽(哟)。(女)马桑树儿搭灯台(哟嗬),写封的书信与(也)郎带(哟),你一年不来我一(呀)年等(啦),你两年不来我两年挨(哟),钥匙的不到锁(喂)不开(哟)”。
《马桑树儿搭灯台》是一首传唱久远的桑植民歌。在明代,桑植土司率桑植数千土家儿郎应朝廷之召远赴江浙、朝鲜三度抗倭,它的歌声便始终相伴着战士们的征程。在大革命年代,桑植人民跟随贺龙辗转南北,北上长征,这首歌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改革开放年代,一批批桑植儿女外出打工,夫妻送别唱起《马桑树儿搭灯台》,山歌又成了忠贞爱情的表白。
《马桑树儿搭灯台》属五句子山歌,歌词单纯质朴,词意生动,地方风味浓,儿化音重,衬词多,听起来亲切动人,情趣别致,改编为交响乐在国外演出时被誉为金色的旋律。宋祖英在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举办个人演唱会,《马桑树儿搭灯台》成为她的压轴之作。
民歌的海洋
桑植民歌因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山区特色,被省内外音乐界誉为“民歌的海洋”。
桑植民歌分为山歌、小调、礼仪歌、傩腔等,涵盖了传统民歌的多种体裁,共有1万多首,通过分门别类、改编整理,形成山歌、花灯调、小调、劳动号子等2300余首,50多万字。其特殊的润腔方法和气声演唱技巧,极大地丰富了民歌演唱理论,为声乐演唱提供了独特的范例。
2006年桑植民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
年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桑植县“中国民歌之乡”的称号,现已成为桑植县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非遗接力
桑植县专门编写了桑植民歌校本教材,全县的中小学校都在傳唱。桑植民歌进校园,让学生的课余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为桑植民歌传承注入了新鲜血液。
在上河溪乡学校,随时都可听到悠扬的桑植民歌在校园传唱。演唱民歌,传承桑植民俗民间文化,已在该校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