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一)----赏析句子
2022-2024全国高考真题语文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
![2022-2024全国高考真题语文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f9f56d19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00.png)
2022-2024全国高考真题语文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一、文学类文本阅读(2024·全国·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放牛记徐则臣我现在想不起我何时开始了放牛娃的生涯,又在哪一天彻底结束了这种生活。
我很小就羡慕那些吆喝牛马的孩子,觉得他们是豪放粗犷的英雄。
而我只是个温顺的可怜虫,总是衣裤整齐,指甲干净,不剃光头,站在他们身边像个走亲戚的陌生人。
我想和他们一样,只穿一条小裤衩,光着上身和脚,晒成黑铁蛋,坐在光溜溜的水牛背上挥舞自制的长鞭,雄赳赳气昂昂向野地里进发。
能够大喊大叫,可以随地撒尿,无视课堂和作业,遇到仇人要打的架一个都不落下,轻易就能滚出来一身泥。
我想当个野孩子,所以,很早我就怂恿父亲买一头牛。
我家的确需要一头牛。
父亲是医生,农忙时经常搭不上手;祖父祖母年纪大了,体力活儿也帮不上忙;我和姐姐都小,还要念书;十亩田都要母亲一个人对付,运粮食时都没个帮手。
父亲决定买牛,哪怕只用来拉车。
买牛的那天我记得,你能想象我的激动。
在下午,我和父亲去两里外的邻村牵牛,已经提前谈好了价。
在邻村的中心路边,我头一次见到锯木厂,在一间大屋里,电锯冲开木料的声音在午后的热空气里格外尖利,几乎能看见那声音在闪耀着银光。
我停下来看阴影里的锯木厂,横七竖八堆满了木料,新鲜的木头味道和锯末一起飞溅出来。
那头小母牛还小,吃奶的时候还要哼哼唧唧地叫,长得憨厚天真,我很喜欢。
主人是个中年男人,说:回去调教半年,就能干活。
他给小牛结了一个简单的辔头,缰绳递给我们,我们就把牛牵出了门。
小牛屁颠屁颠地跟着我们走,出了村才感觉不对,开始茫然地叫,表情如同迷途的小孩。
一路仄着身子走,拧巴着被牵到我家。
这一路走得我兴奋又纠结,想牵不敢,摸它一下,摸完了赶紧撤,怕它踢。
当然后来我知道,再没有比水牛更温驯的动物了。
我经历了把一头小牛训练成壮劳力的全过程。
换辔头,套车,驾辕,用声音和缰绳指挥行止,扎鼻眼,犁地,耙地。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深化训练(1)(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深化训练(1)(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78e4adc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91.png)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深化训练(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文本一:边城(节选)有人带了礼物到碧溪岨,掌水码头的顺顺,当真请了媒人为儿子向渡船的攀亲起来了。
老船夫慌慌张张把这个人渡过溪口,一同到家里去。
翠翠正在屋门前剥豌豆,来了客并不如何注意。
但一听到客人进门说“贺喜贺喜”,心中有事,不敢再呆在屋门边,就装作追赶菜园地的鸡,拿了竹响篙唰唰的摇着,一面口中轻轻喝着,向屋后白塔跑去了。
来人说了些闲话,言归正传转述到顺顺的意见时,老船夫不知如何回答,只是很惊惶的搓着两只茧结的大手,好象这不会真有其事,而且神气中只象在说:“那好,那好,”其实这老头子却不曾说过一句话。
马兵把话说完后,就问作祖父的意见怎么样。
老船夫笑着把头点着说:“大老想走车路,这个很好。
可是我得问问翠翠,看她自己主意怎么样。
”来人走后,祖父在船头叫翠翠下河边来说话。
翠翠拿了一簸箕豌豆下到溪边,上了船,娇娇的问他的祖父:“爷爷,你有什么事?”祖父笑着不说什么,只偏着个白发盈颠的头看着翠翠,看了许久。
翠翠坐到船头,低下头去剥豌豆,耳中听着远处竹篁里的黄鸟叫。
翠翠想:“日子长咧,爷爷话也长了。
”翠翠心轻轻的跳着。
过了一会祖父说:“翠翠,翠翠,先前来的那个伯伯来作什么,你知道不知道?”翠翠说:“我不知道。
”说后脸同颈脖全红了。
祖父看看那种情景,明白翠翠的心事了,便把眼睛向远处望去,在空雾里望见了十五年前翠翠的母亲,老船夫心中异常柔和了。
轻轻的自言自语说:“每一只船总要有个码头,每一只雀儿得有个巢。
”他同时想起那个可怜的母亲过去的事情,心中有了一点隐痛,却勉强笑着。
翠翠呢,正从山中黄鸟杜鹃叫声里,以及山谷中伐竹人唦唦一下一下的砍伐竹子声音里,想到许多事情。
老虎咬人的故事,与人对骂时四句头的山歌,造纸作坊中的方坑,铁工厂熔铁炉里泄出的铁汁……耳朵听来的,眼睛看到的,她似乎都要去温习温习。
她其所以这样作,又似乎全只为了希望忘掉眼前的一桩事而起。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技巧系列之--“句子赏析”类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技巧系列之--“句子赏析”类](https://img.taocdn.com/s3/m/7acbe2dcdd3383c4ba4cd219.png)
答题形式
运用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 的 特点,表
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例:请赏析“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草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把 写出了小草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潜滋暗长的特点,表达了 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例:请赏析“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 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 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 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小生命画面,展现村庄的悠闲自在和包容。 2、运用比喻、拟人手法,绘声绘色地写出不同
的生命情态,丰富了村庄生活的画面。
第6自然段的画线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请结 合文章内容赏析其表达效果。(5分)
原文画线句:从第一滴雨落到它们身上、第一层青皮 在风中开裂我们看见了。它根部的茬头掉,像土一样 脱落在地时我们看见了。深处的木质开始发黑时我们 看见了,全都看见了。 【答案】 1、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逐层再现柴火被冷落忽视、 逐渐朽去过程中的三个细节,层层渲染,画面生动, 富有感染力; 2、四个“看见了”突出柴火朽去过程中我始终在场 又始终旁观的态度,传达出深深的自责和无奈情绪。
现代文阅读
之 句子鉴赏
赏析句子的角度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2、从关键词准确传神巧妙角度; 3、从表达技巧(衬托、渲染(烘托)、对比、象征、托
物言志、呼应、虚实)
4、从内容与结构角度(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 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
5、从描写的角度。
5、描写内容及方法
1、感觉:视觉、听觉、味觉、触觉、视听结合
答: 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赞美
了春天旺盛的生命力,美丽活泼、积极向上的精神,富 有感染力。
复习资料10六年级上册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题
![复习资料10六年级上册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33629135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0d.png)
复习资料10 姓名:班级:文学类文本阅读(一)蓝①她报出她的姓时,我们都讶异极了。
蓝,蓝色的蓝。
她笑着说,红唇鲜艳。
继而介绍她的名,居然单单一个字,蓝。
她的名字,蓝蓝。
那会儿,我们正站在蓝蓝的湖边,蓝蓝的天空倒映在湖中,如一大块蓝玉。
她的名字,应和了眼前的景色。
如此诗意,真是让人妒忌。
②我们一行人游西藏,她是半道上加进来的。
之前,她一个人已游完拉萨,还在一家医院里做了一天的义工。
也没做什么啦,就是帮人家拿拿接接的。
她满不在意地大笑起来。
灿若一朵木棉花。
五十多岁的人,看上去不过四十出头,明丽得很。
小导游喊同团稍上年纪的女人阿姨,却叫她,蓝蓝姐。
她乐得眉毛眼睛都在笑。
③我们都羡慕她的明媚和精神气。
几天的西藏行走,我们早已疲惫不堪,高原反应也还在折磨着大家,一个个看上去灰头土脸的,她却精神饱满得如枝叶葱茏。
你真不简单!我们由衷地夸她。
她听了,哈哈大笑,开心极了。
④她爱笑,热情,说话幽默。
一团的人,分别来自不同地方,彼此间有戒备,一路上都是各走各的,少有言语。
她的到来,恰如煦风吹过湖面,泛起水花朵朵。
众人受她感染,都变得活泼起来亲切起来,有说有笑的。
原来,大家都不是生来冷漠的人哪。
很快地,她跟全团的人混熟了。
这个头疼,她给止疼药;那个腹泻,她给止泻药;有人削水果,不小心被刀划破了手,她伸手到口袋里一掏,就掏出几块创可贴来。
仿佛她会变魔术。
大家对她敬佩和感激得不得了,她却轻描淡写地说:这没什么,我只不过描淡写地说:这没什么,我只不过多备了点常用药。
⑤西藏地广路遥,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往往相距几百公里,要翻过许多座山,涉过许多条河。
天未亮,我们就摸黑上路,所有人都睡眼惺忪,根本来不及收拾自己,只把自己囫囵塞进车子了事。
她却披挂完整,眼影、眉线、口红,样样不缺,妆容精致。
我们忍不住看她一眼,再看一眼,心里生出无限的感喟与感动来。
⑥知道她的故事,是在纳木错。
面对变幻无穷、风光诡异的圣湖,她孩子一样欢呼奔跑。
然后,突然双膝跪下,泪流满面。
2020-2021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题(及答案)(1)
![2020-2021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题(及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dc16cacac850ad02df80413d.png)
2020-2021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题(及答案)(1)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陆星儿记陈村假如想在一群人中间认出陆星儿来,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那个像一阵风似的,边走边说着的,衣着色彩丰富的,发式每周一歌的女子,一定便是她了。
她是那种一眼看去就很健康的人,肚里没有弯弯绕的心思。
陆星儿属牛,自然是“老三届”,有过当北大荒人的光荣。
她的文学生涯便是从那里开始的。
那块冷寂的土地据说是很肥沃的,自然还萌生了爱情。
陆星儿的激情常常和那里有关。
从她的手势,她的谈吐,可以嗅到黑土地的气息。
她把家安在北京,儿子叫陈厦。
那时因为总在为房子发愁,迁徙成为她生活中的永远的命题,连美国人也不会搬得这么勤快。
“安得广厦千万间”,只是一个梦想,而那个小小的厦厦却是切切实实的。
儿子生得眉清目秀,陆星儿怕他长大后难以沉静,怕得没有道理。
三个人终于有了自己的家,然而却要分家了。
这是一出当代人常常会发生的戏剧,戏剧学院的老师想必没有教过这样的课程,一切全在自己的感觉。
陆星儿带着儿子和小说家的名声回到上海。
这是她生活的两大支柱。
生活自然不很容易,她却应付过去了,还有闲心写点男人女人一类的文章,当当大众的先生。
据说,有许多姐妹们向她倾诉衷肠。
作家被动地扮演了一个全知全能者。
但是,她的故事去向谁诉说?只有小说了。
陆星儿总在写女人的故事,不很欢愉,也不忧伤。
故事中的主人公经常是很要强的。
她们没有太好的命运,没有辉煌的背景,不做粉色的梦,曲曲弯弯地生活下来并将生活下去。
当然,也不作强人状。
陆星儿之所以健步疾行,是因她总是很忙。
她像那种很值钱的老钟,不停地摆动。
每天起得很早,极少给自己放假。
冬天的清晨,她在楼下跳绳,不是为了显示活泼,只是强健身体。
钟的摆动是很有规律的,尤其是那种古典的钟,不会摆出很多花样。
我曾说过,她是陆地,不是舢板。
如今的世界,女人爱木筏,男人爱舢板,要的就是那种动荡和飘流。
日子是过给别人看的,唯恐被时尚拉下。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汪曾祺《云致秋行状》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汪曾祺《云致秋行状》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a8e604011ca300a7c39002.png)
汪曾祺《云致秋行状》阅读练习及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20分)云致秋行状(节选)文/汪曾祺云致秋家贫,少孤。
他家原先开一个小杂贸铺,不是唱戏的,是外行。
致秋上过小学、初中,还在青年会学了两年英文。
他文笔通顺,字也写得很清秀,而且写得很快。
照戏班里的说法是写得很“溜”。
他有一桩本事,听报告的时候能把报告人讲的话一字不落地记下来。
他曾在邮局当过一年练习生,后来才改了学戏。
因此他和一般出身于梨园世家的演员有些不同,有点“书卷气”。
致秋原先在致兴成科班。
致兴成散了,他拜了于连宣。
于先生原先也是“好角”,后来塌了场,就不再登台,在家教戏为生。
云致秋很聪明,摹仿能力很强,他又有文化,能抄本子,这比口传心授自然学得快得多,于先生很喜欢他。
没学几年,就搭班了。
他是学“二旦”的,但是他能唱青衣。
致秋唱了几年戏,不管搭什么班,只要唱《探母》,太后都是他扮的。
致秋有一条好嗓子。
据说年轻时扮相不错。
我一共看过他两出戏:《得意缘》和《探母》。
他那很多地方是死膛肺里的氧气实在不够使,我看他扮着郎霞玉,拿着大枪在台上一通折腾,不停地呼哧呼哧喘气,真够他一呛!不过他还是把一出《得意缘》唱下来了。
《探母》那回是“大合作”,在京的有名的须生、青衣都参加了,在中山公园音乐堂。
那么多的“好角”,可是他扮的萧太后还真能压得住,一出场就来个碰头好。
观众也有点起哄。
一来,他确实有太后的气派,“身上”穿着花盆底那两步走,都是样儿;再则,他那扮相实在太绝了。
京剧演员扮戏,早就改了用油彩。
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后来都是用油彩。
可他还是用粉彩、鹅蛋粉、胭脂,眉毛描得笔直,樱桃小口一点红,活脱是一幅“同光十三绝”,俨然陈德霖再世。
云致秋到底为什么要用粉彩化妆,这是出于一种什么心理,我一直没有捉摸透。
问他,他说:“粉彩好看!油彩哪有粉彩精神呀!”还是真话么?还是标新(旧)立异?玩世不恭?都不太像。
致秋说:“粉彩怎么啦,公安局管吗?”公安局不管,领导不提意见,就许他用粉彩扮戏。
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分主题训练01 小人物主题阅读(解析版)
![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分主题训练01 小人物主题阅读(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fa729b9e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31.png)
⑨伴着一阵喜悦,我快步走去。那是几间矮矮的平房,一圈篱笆围起一个小院。灯火,正是从破旧的老窗透出来的。我轻轻拍了几下木门,唤了几句,“有人吗?”半天没有反应。正在我各种猜测的时候,屋门吱呀一声打开,一位发白如雪的老奶奶披着衣服探出头来,“谁呀?”
⑲很多年过去了,我走过很多冬天,经历过无数雪夜,却一直深深记得那句话,那盏灯。
⑳行路的人,走得再远,心中牵念的,无非是暖暖的一盏灯火。灯火下,有书、有棋、有酒,就算没有这些,有人也就够了。我想,每个人眼里都有一盏亮着的灯火,看见它,就会在心底腾起一阵暖意。(《人民日报海外版》)
1.diān bǒ( )(2分)
(2022年上海市奉贤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2一16题(20分)
雪夜灯火
马庆民
①加完班已是深夜;从帮扶村返回家的路上,天空飘起了雪。一瓣瓣轻盈的雪花,有对天空的依恋,有对大地的向往,纷纷扬扬,翩翩而舞。
②不远处,亮着几盏灯火,我想,每一盏灯火里都包含着一份守候与期待,或许,还有不期而然的遇见和美好。
⑧他买了两个便宜的音响,放在修车铺的左右,有时放的是《英雄交响曲》,有时是《田园交响曲》,有时又是《月光奏鸣曲》。在我眼里,他就是一位在繁华市井中过着田园生活的平凡英雄,无论生活如何波澜起伏,他都不怵,有一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英雄气概。
⑨每当我被生活中的变化逼到墙角,每当我气馁之时,他那双被皱纹包围的明亮眼睛就跳出来注视我,给我无尽的勉励。
⑰点亮一盏灯,给离家的人照亮归程;点亮一盏灯,给守家的人照亮了梦。灯火之下,有人和衣而卧,静静聆听着风雪肆虐的声音,念着远方的亲人。或许,那盏摇曳不灭的灯火,只为了“,”。
2020年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黄河口的威风锣鼓 》练习及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黄河口的威风锣鼓 》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db67b35901020207409cac.png)
阅读《黄河口的威风锣鼓》,完成17-19题。
(共9分)黄河口的威风锣鼓王剑冰①一群红上衣红裤子的人,就像一个模子里倒出来,一样的耀眼炫红。
前面的手拿铜镲,后面的拥着大鼓。
鼓声起处,如大地滚过的闷雷;铜镲闪间,似高天亮起的闪电。
雷,闪,雷,闪,雷闪,雷闪,雷闪!一只只甩起的重头鼓槌,一片片拍天的金黄镲片……②鼓槌和花镲变换起花样,一两百人的阵容,起伏推涌,推涌起伏,让人想到一次次洪峰的冲击,一座座堤坝的高垒,一排排人墙的坚持。
领舞的女子忍不住,从高台上跳下,跳入这波涛中。
波涛更加亢奋了。
从小就见识过漫漫大水、从小就担惊受怕的这群汉子、这群婆娘,把自己变成了涛,化作了浪。
③汗水在流淌,在飞迸,你的我的他的挥洒在一起,搅和在一起……怎么还有泪水?我见过黄土高坡的安塞腰鼓,见过壶口瀑布的斗鼓,却没有见过威风锣鼓这般动情,这场面太大,这锣鼓太震,这是在黄河ロ!④这里的每一个人,都与黄河有着紧密的关系。
以前人们听到雷声,望见闪电心就慌,大雨又要来了,黄河又要涨了!黄河九九八十一道弯,走到这里要入海了,还是汹汹浑浑,怒浪冲天,不定什么时候就冲出了堤坝,房屋不保,庄稼无收,黄河滩区多少村,哪个村没有进过水?⑤不敢想多少年前,利津以一壤之地纳千里洪波,为鲁北漕运、盐运的要道。
然而那店铺栉比、商贾云集的景象早已不再,热闹着无数船只无数人声的铁门关也埋没于黄浪之下。
不敢想迎着黄水头的王庄险工①,多少次大水与坝头几乎同归于尽。
一百年间,黄河在这里摇首摆尾,决口改道了五十多次!⑥一代代人为此耗尽了时光。
春天迎春汛,秋天忙秋汛,冬天防凌汛。
滩区人把精力和财カ,都用在了垫台子、盖房子上。
“发黄河,恨黄河,离了黄河不能活。
”黄河口的百姓,对黄河体味得深,他们的手脚、他们的面容都已同黄河搅在一起,就像他们舍不去的家,那家被冲了一次又一次,垫高了一回又一回。
⑦这次看到的,是利津一次彻底的整治。
基台将新房高高托上去,整个村子都高高地托上去。
杭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精选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杭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精选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b2f111e0a8114431b80dd8fd.png)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杭州市中考猜题卷(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16分)父亲和他的花圃亦夫父亲是个中学教师,而母亲是个目不识丁的农民。
在我们的记忆中,父亲总是穿着古板的制服,推着他那辆擦得锃亮如新的旧自行车,在灰头土脸的乡亲们的问候声中,神情威严地穿过两排泥屋夹成的乡街。
父亲的古板和威严确立他在家中至尊地位的同时,也使我们和他变得疏远。
那时,我们弟兄三人最惧怕的就是学校的假期。
休假在家的父亲使小院中的一切活动充满秩序,而这种秩序时刻令人感到窒息。
父亲结束了他三十余年教龄回到乡村的时候,我们都已在遥远的城市中安家立业。
空荡荡的小院中只剩下了年迈的母亲和分给她的一亩薄田。
而父亲带回来的,也只有几箱旧书和一床用了多年的铺盖。
少年的记忆使我们对卸下重任的父亲充满信心,我们相信他足以将退休生活安排得井然有序,足以在乡村中维持以往的尊严。
但事实很快证明,这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推测。
那一年我出差之后回老家休假,父亲忧心忡忡地说:“咱家那亩地恰在瓜区,四周皆瓜,咱们要是种庄稼会显得很不合群。
”我劝他不要想得太多,但父亲却在尝试与人换地未果后,毅然决定自己也要栽种西瓜。
随后父亲上集市选种、买书学习,忙碌了一番,地里的瓜秧果然也出了苗。
待我走时,田里的瓜蔓已铺满一片,头茬瓜长得已有拳头大小。
临行前两三天,父亲说:“咱今日去搭瓜庵吧,你走后我就住在地里。
”我大惑不解,待瓜熟防贼尚要一个多月,何必自找罪受。
但后来猜测父亲作为教书人,或许喜欢那种归隐的情调,便顺从了他的做法。
后来的事是母亲告诉我们的。
那年父亲的瓜秧比谁家的都茂盛,但瓜熟时节却没能收获一个熟瓜。
父亲在孤零零的棚庵里苦守的所得,只是一堆后来被人割去沤肥的秧蔓。
尽管父亲有不菲的退休金,尽管乡邻们对此事的谈笑充满善意,但这件事仍极大地刺伤了父亲。
那段日子父亲变得孩子般孤独与忧伤,这种忧伤使我们在感到可笑与不可理喻的同时,也对父亲有了真正的理解。
在规劝和央告了多少次后,父亲和母亲终于同意以自食其力者的身份,去哥所在城市的加工厂里做看门人了。
九江市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练习题(含答案)(1)
![九江市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练习题(含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9b56968bf78a6529657d532b.png)
九江市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练习题(含答案)(1)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到平江路去①在一个阴天,将雨未雨的时候,带上雨伞,就出门去了。
②小区门前的马路上,是有出租车来来去去的,但是不要打车,要走一走,觉得太远的话,就坐几站公交车,然后下去,再走。
③走到哪里去呢?是走到自己愿意去的地方,喜欢的地方,比如说,平江路,就是我经常会一个人去走一走的古老的街区。
④其实在从前的很漫长的日子里,我们曾经是生在其中的,那些古旧却依然滋润的街区,就在我们的身边,它是我们的窗景,是我们挂在墙上的画,我们伸手可触摸到的,跨出脚步就踩着它了,我们能听到它的呼吸,我们能呼吸到它散发出来的气息,我们用不着去平江路,在这个城里到处都是平江路。
⑤日子一天一天地过,我们糊里糊涂,视而不见,直到有一天似乎有点清醒了,才发现,我们失去了财富,却又不知将它们丢失在哪里了,甚至不知是从哪一天起,不知是在哪一个夜晚醒来时发生的事情。
⑥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新闻接一个新闻的时代,这些新闻告诉我们,古老的苏州正变成现代的苏州,这是令人振奋的,没有人会不为之欢欣鼓舞,只是当我们偶尔地生出了一些情绪,偶尔地想再踩一踩石子或青砖砌成的街,我们就得寻找起来了,寻找我们从小到大几乎每时每刻都踏着的、但是现在已经离我们远去的老街。
⑦这就是平江路了。
平江路已经是古城中最后的保存着原样的街区,也已经是最后的仅存的能够印证我们关于古城记忆的街区了。
⑧在喧闹的干将路东头的北侧,就是平江路了,它和平江河一起,绵延数里,在这个街区里,还有和它平行的仓街,横穿着的,是钮家巷、萧家巷、大儒巷、南显子巷、悬桥巷、葭巷,胡厢使巷、丁香巷,还有许多,念叨这一个一个的巷名,都让人心底泛起涟漪,在沉睡了的历史的碑刻上,飘散出了人物和故事的清香。
⑨在这座古城最早的格局里,平江街区就已经是最典型的古街坊了,河街并行、水陆相邻,使得这个街区永远是静的,又永远是生动活泼的。
初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修辞手法(含答案)
![初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修辞手法(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49e47b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ad.png)
初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附答案)【例题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天才梦张爱玲⑴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
然而,当童年的狂想逐渐褪色的时候,我发现我除了天才的梦之外一无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点。
世人原谅瓦格涅①的疏狂,可是他们不会原谅我。
⑵加上一点美国式的宣传,也许我会被誉为神童。
我三岁时能背诵唐诗。
我还记得摇摇摆摆地立在一个满清遗老的藤椅前朗吟“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眼看着他的泪珠滚下来。
七岁时我写了第一部小说,一个家庭悲剧。
遇到笔画复杂的字,我常常跑去问厨子怎样写。
第二部小说是关于一个失恋自杀的女郎。
我母亲批评说:如果她要自杀,她决不会从上海乘火车到西湖去自溺。
可是我因为西湖诗意的背景,终于固执地保存了这一点。
⑶我仅有的课外读物是《西游记》与少量的童话,但我的思想并不为它们所束缚。
八岁那年,我尝试过一篇类似乌托邦的小说,题名《快乐村》。
快乐村人是一好战的高原民族,因克服苗人有功,蒙中国皇帝特许,免征赋税,并予自治权。
所以快乐村是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大家庭,自耕自织,保存着部落时代的活泼文化。
⑷我特地将半打练习簿缝在一起,预期一本洋洋大作,然而不久我就对这伟大的题材失去了兴趣。
现在我仍旧保存着我所绘的插画多帧,介绍这种理想社会的服务,建筑,室内装修,包括图书馆,“演武厅”,巧克力店,屋顶花园。
公共餐室是荷花池里一座凉亭。
我不记得那里有没有电影院与社会主义——虽然缺少这两样文明产物,他们似乎也过得很好。
⑸九岁时,我踌躇着不知道应当选择音乐或美术作我终身的事业。
看了一张描写穷困的画家的影片后,我哭了一场,决定做一个钢琴家,在富丽堂皇的音乐厅里演奏。
⑹对于色彩,音符,字眼,我极为敏感。
当我弹奏钢琴时,我想象那八个音符有不同的个性,穿戴了鲜艳的衣帽携手舞蹈。
我学写文章,爱用色彩浓厚,音韵铿锵的字眼,如“珠灰”,“黄昏”,“婉妙”,“ splendour ”②,“ melancholy ”③,因此常犯了堆砌的毛病。
第07天+文学类文本阅读(1)-每日一题之2018快乐暑假高二语文人教版+Word版含解析【KS5U+高考】.doc
![第07天+文学类文本阅读(1)-每日一题之2018快乐暑假高二语文人教版+Word版含解析【KS5U+高考】.doc](https://img.taocdn.com/s3/m/420784c6770bf78a65295464.png)
第07天文学类文本阅读(1)高考频度:★★★★☆┇难易程度:★★★★☆(2018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赵一曼女士阿成伪满时期的哈尔滨市立医院,如今仍是医院。
后来得知赵一曼女士曾在这里住过院,我便翻阅了她的一些资料。
赵一曼女士,是一个略显瘦秀且成熟的女性。
在她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在任何地方,你都能看出她有别于他人的风度。
赵一曼女士率领的抗联活动在小兴安岭的崇山峻岭中,那儿能够听到来自坡镇的钟声。
冬夜里,钟声会传得很远很远。
钟声里,抗联的兵士在森林里烤火,烤野味儿,或者喝着“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战士们哟”……这些都给躺在病床上的赵一曼女士留下清晰回忆。
赵一曼女士单独一间病房,由警察昼夜看守。
白色的小柜上有一个玻璃花瓶,里面插着丁香花。
赵一曼女士喜欢丁香花。
这束丁香花,是女护士韩勇义折来摆放在那里的。
听说,丁香花现在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市花”了。
她是在山区中了日军的子弹后被捕的。
滨江省警务厅的大野泰治对赵一曼女士进行了严刑拷问,始终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回答,他觉得很没面子。
大野泰治在向上司呈送的审讯报告上写道:赵一曼是中国共产党珠河县委委员,在该党工作上有与赵尚志同等的权力。
她是北满共产党的重要干部,通过对此人的严厉审讯,有可能澄清中共与苏联的关系。
1936年初,赵一曼女士以假名“王氏”被送到医院监禁治疗。
《滨江省警务厅关于赵一曼的情况》扼要地介绍了赵一曼女士从市立医院逃走和被害的情况。
赵一曼女士是在6月28日逃走的。
夜里,看守董宪勋在他叔叔的协助下,将赵一曼抬出医院的后门,一辆雇好的出租车已等在那里。
几个人上了车,车立刻就开走了。
出租车开到文庙屠宰场的后面,韩勇义早就等候在那里,扶着赵一曼女士上了雇好的轿子,大家立刻向宾县方向逃去。
赵一曼女士住院期间,发现警士董宪勋似乎可以争取。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分析,她觉得有把握去试一试。
她躺在病床上,和蔼地问董警士:“董先生,您一个月的薪俸是多少?”董警士显得有些忸怩,“十多块钱吧……”赵一曼女士遗憾地笑了,说:“真没有想到,薪俸会这样少。
专题09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01期)-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原卷版)
![专题09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01期)-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5be146ee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93.png)
专题09文学类文本阅读(2023·广西·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长长的山路沈念①村与寨之间,山路相连,弯曲环绕,通往外面只有一条路,旧貌陈颜在浑然不觉间起着变化。
父亲带着村民修这条路,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
②那是一条遇到雨水就会泥泞的路,坑坑洼洼,湿滑难行。
进入雨雪季节,就像踏进地雷阵,要随时小心掉进泥坑,出来一身脏泥衣。
我每天上学必经此路,想躲也躲不了,想逃也逃不掉。
在校门前的三岔路口,我曾发誓,将来要逃离闭塞的村子,要去山外的地方。
③寨子里的祖训是,穷也要有穷担当,不求人,凡事靠自己。
那时候,很多条件好的村子早就把路修成了水泥路,但山寨家底子薄,修不起一条路。
刚换的村支书是父亲,村民难以忍受这条破路的时候,就望着他们的新支书……④父亲也不是没找过乡长。
乡里的书记调任新的岗位,暂时由田乡长代理书记。
那天父亲守在外面,瞅乡长办公室没人的一个空档,进了门,又要讲烂路的状况,但刚起了头,田乡长就叹了口气说,乡里实在是拿不出钱了。
父亲本是脸薄之人,听了这话,心里涩涩的不是滋味。
后来有乡干部说县长要来,他当时心一硬,决定豁出去了。
他想好了,万一县长发脾气,村支书不当了也没什么了不起,必须要修条路对村民有个交代。
⑤那天,乡干部集中在礼堂开会。
龙县长坐在台上讲话,字正腔圆,听得到声音在墙壁上碰撞。
父亲站在外面,龙县长的讲话碎片似的飘进耳中:“农村广阔天地,不能死脑筋搞农业,我们准备在有条件的地方发展乡镇企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⑥县长一行人走出礼堂,看到父亲站在空阔的院子里,独独的一个人,站得笔直,一动不动,风吹动着他那条军绿色裤子的下摆,上面沾了很多湿漉漉的泥巴印子。
⑦“县长,帮我们修路。
”父亲说完这句话,就一声不吭了。
车从乡政府大院出发了,车厢内空气沉滞,县长的表情凝重。
⑧那条路,雨后泥泞,泥浆乱翻,像是一群不懂耕作的人踩过的水田。
几个干部无从下脚,落在后面。
文学类文本句子赏析及答题技巧------------
![文学类文本句子赏析及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5f7fe5db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1a.png)
参考答案: ①通过微弱无声 盈盈泪光 等词语的表述,表达了我对内
心向往的月光远去的淡淡忧伤; ②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月光的温柔、亲切;
也表达了我对明净、纯洁月光的向往.
句子赏析题的答题技巧有哪些 ①从句式入手 • 常见的几种句式表达效果为; • 1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 • 2设问句,提醒注意,引发思考 • 3反问句,加强语气 • 4 感叹句,抒情强烈. 答题格式;这是个..........句,表达了........作用 ②从修辞角度入手 • 答题格式;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形象生动地写出额济纳秋 色的美丽.
② 用额济纳秋色之美营造氛围,烘托胡杨人家,洋溢着 对胡杨人家人情美的赞颂.
准确性
参考答案
① 通过动作划动抬起等描写和神态得意地叫唤描 写,以及在水浅处、水深处不同游泳姿态的对照 描写,形象地刻画了水牛善于游泳的习性和生命 的灵性.
② 通过动作赶拽住拍击等描写,生动表现了我们自 由嬉戏的天性以及与水牛的亲密关系.
条理性
术语化
准确性
答案呈现方式: 手法 + 效果
解题思路: 关键词句
联系上下文
答题原则: 条理性 术语化 准确性 全面性
一个人,要深入月光,首先要有一种心境成为月光, 才能感受月光,月光需要人的配合与栽种, 才能长 出更为繁茂甘甜的如水似银的月光.
文学类文本句子赏析及答题技巧
荒漠深处的额济纳,秋天显得十分的短促,犹如 礼花般绽放的黄色叶片或繁如花海或星星点点. 映衬着千年胡杨那道劲的枝干,美得让人窒息.
高考评分答案: 抓住典型景物,写出额济纳秋色之美;营造氛
围,烘托胡杨人家;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使景 物鲜明生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角度四:描写角度
(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
赏析角度五:表现手法
类型:铺垫、伏笔、对比、衬托、抑扬结合、象征、 照应、托物言志、设置悬念、讽刺、渲染、 白描、以小见大、以静写动、以动写静、开 门见山、借物喻人、借景抒情等
常考的几种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①对比:突出某个人物或事件的特点,更好地表 现文章的某个主题,使读者印象深刻;
1.赏析步骤:
①从句子中找出关键的动词、形容词、拟声词和叠词等; ②具体分析这些词语分别体现了人或事物的什么特点或状 (情)态,以及带给人的什么感受(感情).
2.表达效果: ①生动形象,准确传神;
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赏析角度三:描写方法
•1.人物描写及其作用
(1)外貌描写:交代人物身份/地位/处境/现状 (2)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 反映人物某种心理,表现人物某种性格/品质,推 动情节发展。
作用:把抽象变得具体可感,使读者印象深刻,意 思含蓄,增强文章表现力 ⑦照应(前有伏笔,后有照应):
作用: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主题更加鲜明,故事 情节更加紧凑、连贯
⑧托物言志
作用:使表达含蓄委婉,作者之“志”借具体之“物 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富有感染力
⑨悬念(包括“设悬”和“释悬”,前有“设悬”,后必 作用:有激“发释读悬者” 阅读兴趣
的思想感情;
④夸张:夸大(或缩小)了 性能等),突出了(事物)
(事物)的大小(长度、 的特点;
⑤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
,以强烈的语气
表达了(人物)
的态度(观点、情感);
⑥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 者”。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 对······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 了文章的主旨”;
地写出了
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的特点,
③注意把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找全.
• 2.常见修辞的表达效果 ①比喻:生动形象; ②拟人:把物拟人化,生动形象; ③排比:增强语势,突出强调; ④夸张:突出强调; ⑤反问:强化语气,感情强烈; ⑥设问:引人注意,引发思考,引出下文; ⑦对偶:句式整齐,节奏鲜明,音韵和谐; ⑧反语:讽刺、否定.
注:若区分不了铺垫和伏笔,则最好回答“为下文······做 铺垫,同时埋下了伏笔.
⑤抑扬结合(先抑后扬、先扬后抑):
a.作用:使文章波澜起伏,使人物形象鲜明,使读 者印象深刻; b.格式:先写某个情节,这是······(扬/抑),后写 某个情节,这是······(扬/抑)
⑥象征(包括本体和象征体):
②衬托(正衬和反衬): 用······(次要事物或人物)来衬托······(主要事 物或人物),突出主要事物或人物的特点;
(以景衬人,以景衬情,以动衬静)
区别对比与衬托:
对比:a.并列关系,造成反差; b.对比双方都要出现,才能黑白分明; c.双方类别相同.
衬托:a.主次关系,突出主体; b.主体有时被隐藏,只出现衬体; c.双方类别可以不同.
2.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①自然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a.交代时间、季节、时令等; b.设置背景; c.渲染气氛; d.烘托人物形象或心情; e.推动情节发展; f.为下文铺垫或伏笔; g.表现地域风光;
h.突出深化主题.
②社会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a.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间,地点等; b.渲染某种气氛; c.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⑩讽刺 作用: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对人或物进行揭露、 批判和嘲笑,使语言辛辣幽默,加强文章生动性和 批判性.
•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 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 的”、“一样”等词语配合。
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 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
①比喻:用 (事物)比喻
(事物)或把
(事物)比作
(事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
的特点(情态),表达了(人物)
的情感;
②拟人:把
拟人化(或赋予
人的情感),生
动形象地表现了
的情状(描绘出一幅
的画
面),写出了事物
的特点,表现了(人物)
的思想感情;
③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烈,强调了(事物)
的
,突出了(人物)
⑦对偶:使文章节奏鲜明,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⑧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 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 说明······)。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 “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⑨借代:用
代指
,使被借代的更加具
体、生动地表达了
情感(或特点)。
赏析角度二:用词
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 例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 比喻的表达作用主要有: ①化平淡为生动;②化深奥为浅显; ③化抽象为具体;④化冗长为简洁。
• 常见修辞句答题模式:
③铺垫:引出下文,为下文某个情节做铺垫
④伏笔:为下文某个情节埋下伏笔,使文章前后照 应,结构严谨;
区别铺垫和伏笔:
铺垫:a.较明显,语句较多; b.一般出现在开头; c.写的是次要内容,目的是表现人物或事件.
伏笔:a.不明显,言语不多; b.常出现在文章中间,有时不止一次; c.为下文作暗示,下文有与之照应的内容.
文学类文本阅读(一)
—赏析句子
赏析句子之前要“三问”
一问:怎么写(角度) 二问:写什么(内容、情感) 三问:写得怎样(效果)
赏析角度一:修辞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对 偶、反语、引用、借代)
1.答题需知: ①4个要素要齐全,即: 修辞+效果+内容+情感; ②一般格式:
运用了
的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