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合集下载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课笔记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课笔记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课笔记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课是《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以下是相关笔记内容:
一、商品
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二、货币
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4.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三、纸币
1.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2.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四、信用工具
1.信用卡: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2.支票: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的票据。

五、外汇
1.外汇的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的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六、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1.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

2.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以上是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课的部分笔记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你掌握 了吗?
(1)商品的使用价值 ——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2)商品的价值 ——商品的价值就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 别的人类劳动。
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
1、P4不同种类的商品有什么共同特征?
母亲亲手为你织的毛衣是不是商品?为什么
2. P5你能从上述材料中体悟出商品的基本属 性吗?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1)含义 思考:为什么货币可以成为价值尺度?
下列选项中体现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是 A、张某用20元去快餐店吃一顿快餐 B、王某去百货商店看到一台20寸彩电标 价是1800元 C、某企业还给国家贷款1500万元 D、李某去银行取存款和利息共850元
3、其他职能
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三)纸币
货币的发展历程: 金银 条块 金属 铸币 纸 币 电子 货币
——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
(2)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如何?)
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3)观念的货币
正确理解价值尺度
• 货币之所以能成为价值尺度,是 因为货币也是商品,也有价值。 • 货币充当价值尺度,它自身的数 量也必须计算。 • 当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现出来的 时候,叫做价格。
1、纸币的含义: 注意三点:(1)国家发行的 (2)强制使用
(3)价值(货币)符号
我国一城市居民状告某大商场售货员拒收他 用以购货的小面值人民币,结果胜诉,这是 因为( ) A.人民法院应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B.人民币是货币符号,它本身有价值 C.人民币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 D.人民币是我国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 币符号
莎士比亚:金子啊,你是多么神奇。你可 以使老的变成少的,丑的变成美的,黑的变 成白的,错的变成对的……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1.纸币的含义 (3)1.1.纸币的产生及与金属货币相比的优点 (3)1.2.纸币的含义 (3)1.3.纸币的发行 (3)1.3.1.①纸币必须由国家发行。

(3)1.3.2.②必须是国家现在正在强制使用的。

(4)1.4.纸币的发行 (4)1.4.1.纸币的发行要遵循货币的流通规律,否则会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41.5.电子货币 (4)1.5.1.理解货币的发展:金银—-纸币—电子货币 (4)2.信用工具和外汇 (4)2.1.信用工具 (5)2.1.1.①信用卡 (5)2.1.2.②支票 (5)2.2.外汇和汇率 (5)2.2.1.外汇的含义:用外币表示的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6)2.2.2.汇率的含义及其变动 (6)3.货币的基本职能 (6)3.1.价值尺度 (6)3.1.1.①价值尺度的含义 (6)3.1.2.②价格的含义 (7)3.1.3.③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7)3.2.流通手段 (7)3.2.1.①流通手段及商品流通的含义 (7)3.2.2.②商品流通对商品生产者的启示 (7)3.2.3.③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时必须是要现实的货币,而不是观念上的货币。

74.货币的本质 (7)4.1.商品和货币的紧密联系 (8)4.1.1.①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8)4.1.2.②货币是商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8)4.2.物物交换的困难和一般等价物的产生 (8)4.3.货币的含义及本质 (8)4.3.1.①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8)4.3.2.②本质:一般等价物 (8)4.4.人们为什么要交换自己的劳动产品,又为什么能够交换? (8)4.4.1.因为商品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9)1.纸币的含义1.1.纸币的产生及与金属货币相比的优点1.2.纸币的含义1.3.纸币的发行1.3.1.①纸币必须由国家发行。

第1课神奇的货币

第1课神奇的货币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3.货币与财富 (1)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①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③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 (2)正确态度: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 有度。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4.货币的职能
职能
以货币为媒介的 商品交换
原 始 社 会 末 期
畜 、
交 换
品 的
用 以
贝的价表
壳媒值现
、 布
介 。
, 充
其 他
匹(当一
等如商切
。 )



固 定从 物地 商 的充 品
货 币 产
商当中 生
品一 分
。般 离
等出
价来
(1)货币的产生和纸币的职能
2020/10/16
8
①货币的产生(金属货币)
偶然的物物交换

场 调 节
学 发 展 观
观 调 控
济 全 球 化
外 开 放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一、解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问题1:一有人类社会就有商品了吗? “无价值或无使用价值”的商品存在吗?为 什么?
问题2:为什么会出现货币?如果没有货币, 在交易中会发生什么困难?
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货币有哪些基本职能?还有哪些其他职能?
世界 货币
在世界市场 充当一般等 价物返回导航页
黄金或白 “购买外国货”“国

际收支”
结束放映
探究1
怎么理解“商品惊险的跳跃”
在“商品—货币—商品”(W—G—W) 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 的变化既重要又困难,“是商品惊险 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 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引言货币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古代的贝壳、金银,还是现代的纸币、电子货币,都是经济交易的媒介。

神奇的货币在经济学中被广泛研究,本文将从货币的定义、功能和类型等方面探讨货币的重要性和意义。

货币的定义货币是指被一个社会广泛接受,并用作交换价值的一种特殊商品或符号。

货币作为一种交换媒介,具有普遍可接受性、稀缺性、可分割性和可贮藏性等特点。

它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商品和服务之间交换的媒介。

货币的功能货币作为经济交易的媒介,具有三大基本功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

1. 价值尺度货币具有价值尺度的功能,即货币可以度量商品和服务的价值。

通过货币的存在,不同的商品和服务可以通过价格进行比较和交换。

货币的价值尺度功能使得经济交易更加高效和便捷。

2. 流通手段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功能,使人们可以用它来购买商品和服务。

货币的可接受性使得人们可以使用同一种货币,在无需进行实物交换的情况下完成交易。

这种便利的交换方式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 贮藏手段货币作为贮藏手段的功能,使人们可以将财富储存起来。

通过将货币存放在银行或其他储存机构中,人们可以保值和积累财富。

货币的贮藏功能对个人和社会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货币的类型货币的类型多种多样,根据形式和发行方式可以大致分为实物货币、纸币和电子货币。

1. 实物货币实物货币是用具有现实价值的实物进行交换的一种方式,也是最早出现的货币形式之一。

例如,古代的贝壳、金银等都被用作实物货币。

实物货币的特点是可以直接使用,但也存在负担和安全性等问题。

2. 纸币纸币是一种由政府或中央银行发行的可使用的法定货币。

纸币的出现解决了实物货币的不便之处,提高了交易效率。

纸币的可替代性和便携性使得它成为现代经济中最常用的货币形式之一。

3. 电子货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货币逐渐兴起。

电子货币是以电子形式存在的货币,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易。

例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电子支付平台便是电子货币的典型代表。

第一课神奇地货币

第一课神奇地货币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货币的本质(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商品. (2)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两个基本属性①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②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3)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本身也是商品) (4)商品、使用价值、价值的关系①商品一定有使用价值,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是商品(非劳动产品虽有使用价值不是商品;有使用价值不交换就不是商品)②商品一定有价值,有价值一定是商品(价值要通过交换才能体现,商品是交换成功的,故有价值,有价值的一定也是交换成功的,故是商品)③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买卖双方不可同时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占有使用价值需以让渡其价值为前提,反之亦然.买者为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让渡商品的价值;卖者为获得商品的价值,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但买者总会从价廉(价值)物美(使用价值)的最佳统一的角度选购商品.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它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1.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①含义: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 ②货币具有价值尺度的原因:货币本身是商品,具有一定价值. ③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实际货币. ④价格的含义: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2)流通手段①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流通手段.它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充当媒介的作用.②商品流通的含义: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它强调的是商品如何进行交换,以及交换的形式. ③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只能用现实的货币.④货币流通规律: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2.派生职能(1)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社会财富的代表保存起来(现实的且足值的金属货币) (2)支付手段:货币常常用来支付工资、利息、税款、地租(现实中的货币)注意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区别:流通手段货币交换的对象是有形的商品,支付手段货币交换的对象是无形的商品. 3.纸币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4.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1)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 实质:供不应求(2)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实质:供过于求(3)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实质: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之间的矛盾.(4)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货膨胀直接导致纸币贬值,居民收入水平没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影响经济发展.(5)通货紧缩的影响:物价全面持续下跌,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导致恶性的价格竞争,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6)通货膨胀的解决措施①采用适度从紧的货币和财政政策②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③发展工农业生产,增加有效供给(7)通货紧缩的解决措施①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出口等拉动经济增长②扩大需二、信用工具和外汇(一).信用工具1.结算方式①现金结算: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②转账结算: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2.常用的信用工具(1)信用卡①概念: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②优点: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加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2)支票①概念: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②种类:转帐支票、现金支票3.外汇及汇率(1)外汇的含义: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的含义: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2)汇率变化与本币币值、外币币值的联系.一般来说,一国汇率降低,表明同量外率所能兑换的本币减少,则意味着本币升值或外币贬值;反之同理.(3)本币升值比贬值的影响:①当人民币升值时:出口减少,进口增加,不利于对外贸易发展,导致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导致国生产下降,失业增加,物价总水平下降,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加剧国矛盾.②当人民币贬值时,有利于本国产品的出口,有利于吸引外国游客,扩大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但也会引起进口的减小,国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一、影响价格的因素(一).供求影响价格1.具体影响因素(间接因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信仰、习俗(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2.直接影响因素:供给和需求.3.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对商品价格涨跌的影响供求关系商品缺余购买者销售者俗语价格涨跌何方有利供不应求商品短缺争相购买趁机提价“物以稀为贵”价格涨高卖方市场供过于求商品过剩持币待购竞相出售“货多不值钱”价格跌落买方市场(二).价值决定价格(决定商品价格的因素)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升值 贬值 贬值 升值
贬值 升值 升值 贬值
升高 跌落 跌落 升高
跌落 升高 升高 跌落
深化拓展四:正确认识人民币升值问题
(1)利:人民币小幅升值,有利于进口,平稳国内物价; 到国外消费更划算;给企业施加压力,促使其改进技术, 提高竞争力;对于进口企业来说,可以购买更便宜的原 料;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增强。
物品的共同属性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 别的人类劳动。作为 社会属性,商品特有
意义 不同商品需要交换
能够按一定的比例进 行交换

统一 性
一个物品没有使用价值也无价值,不可能 成为商品;一个物品仅有使用价值,而无 价值,也不能成为商品

对立
对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商品的使用 价值与价值不可能同时兼得
深化拓展三.如何判断货币在执行哪种职能
过热,降低购买力
生活有好处,长时间下降,
会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工农业生产,增加有效 供给;运用紧缩性的货币和财政 政策;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运用投资、消费、出口等措 施拉动经济增长,特别是要 扩大内需;主要采取扩张性 货币和财政政策
联 都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引起,即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系 与发行的数量不平衡引起
深化拓展四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比较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含义
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 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
物价上涨现象,经济过热
续的物价下跌的现象,经济
衰退
区 实质 别
纸币发行量超过实际需要的货币 社会总需求<社会总供给 量,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社会 总供给
后果
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导致经济 物价下降在短时间内对人民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课神奇的货币(共52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课神奇的货币(共52张PPT)

转账支票 现金支票
外汇
1.外汇的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 的支付手段 1)外汇=外币 (1)日元、美元和欧元都是外币,不过,只 有当它们用于同外国进行结算的时候,才称 为外汇。 (2)外汇不仅仅包括外币,还包括用外币表 示的支票、汇票、股票和债券等。 2)支付手段——既指支付方法,又指用于支付 的资产。
布匹
贝壳
金银
那么,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东西应该具有 什么样的特点呢?
三、货币的本质 体积小 价值大
金 银
易于分割
货币的本质
一般等价物
不易磨损
便于保存
便于携带
习题巩固
3、货币与其他一般等价物的共同点是( )
A、都是商品,都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
B、都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C、在任何地方都一样
D、二者的本质是有区别的
珍珠
咖啡
二、货币的产生 1、物物交换 商品------商品
二、货币的产生
以一般等价物 为媒介的交换
食盐
矛头
牛奶
一般等价物
珍珠
咖啡
二、货币的产生 1、物物交换 商品------商品
2、一般等价物的出现
商品----一般等价物----商品
三、货币的本质
在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东西很多,比如:
牲畜
第Hale Waihona Puke 课神奇的货币一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二 信用工具和外汇
一、揭开货币神秘的面纱
(一)货币的本质 1、商品
忆一忆
从9月1日起,同学们就是光荣的高中 生了。为了准备全新的宿舍生活和开学校 园生活,你一定去了不同的商店添置生活 和学习物品。
你们添置哪些生活和学习物品? 为什么要添置这些生活和学习用品? 满足需要 这些生活和学习用品是从什么地方获得的? 市场

【教材经典解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教材经典解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教材经典解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必备的两个条件:①必须是劳动产品。

凡不是劳动产品的。

如自然状态的空气、阳光、海水等都不是商品。

罐装的新鲜空气、淡化的海水凝结了人们的劳动就成为商品。

②劳动产品必须用于交换。

即满足他人的某种需要。

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如果用于自己消费而不是用于交换,就不是商品。

一件劳动产品,如果处于准备或正在交换的过程中,则是商品。

如果已退出交换领域,则不是商品。

例如:小张从商店买来一支钢笔送给了小李。

这支钢笔是不是商品,要具体分析。

这支钢笔从生产过程、运输途中、到摆放在商店准备出售、以及售给小张的过程都是商品。

当小张从商店里买来(所有权归小张)送给小李时(已退出交换领域,属于赠送关系),就不是商品了。

1、判断某物品是否商品的方法(1)定义法: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二者缺一不可。

(2)属性法: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3)领域法:虽为劳动产品,关键看是否离开流通领域,离开流通领域就不再是商品。

2、商品一定是有形的吗?“废品”、“假冒伪劣产品是不是商品?”(1)商品不仅包括有形的物品,而且还可以是无形的服务、技术等。

(2)“废品”是不是商品要具体分析:废品收购站收购的“废品”虽不具有原有的使用价值,但还具有其他方面的使用价值。

仍可用于交换。

从这个意义上讲,它还是商品。

而已经彻底无法再次利用的“废品”,由于不再具备任何使用价值,无法交换,所以不再是商品。

(3)假冒伪劣产品不是商品。

因为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假冒伪劣产品不具有合格商品应有的使用价值,甚至有损人民的生命健康,不能用于交换,也是国家打击的对象。

3、商品的使用价值引申为产品的质量,商品生产者必须重视产品质量。

商品生产者重视产品质量的原因: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不是商品。

②商品的使用价值引申为产品的质量,人们购买商品,首先是因为他们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具有使用价值;人们购买的商品如果不具有相应的使用价值,质量不合格,不仅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而且对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构成威胁,就不能作为商品用于交换。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纸币的购买力是由纸币的发行量和流通中所需要的货 币量共同决定。(3)国家不能任意发行纸币。纸币发行过
多,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往往是引发通货膨胀的主
要原因之一。
• 怎样正确地对待金钱 • ①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 营致富,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是光荣的;不义之财终被夺,靠非 法手段攫取钱财,绝没有好下场。 • ②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要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用于做最有意义的事,花钱要有节制,用于做什么要分轻重缓急, 能够节省的要节省。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就能让钱发挥出更大 的作用。
可以成为货币。 网络中的Q币是??? 网络中的Q币是虚拟的货币,并非真实的货币,只
能在特定的网络环境中使用。
3.货币的职能 (1)基本职能 ①价值尺度: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 小的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执行流通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物价下降在短时间内对人民
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生活有好处,但物价总水平 后果 导致经济过热,降低购买 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 力 不同点 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
导致经济萎缩
大力发展工农业生产,增 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出口 加有效供给;运用紧缩性 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特别 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控制 是扩大内需;主要采取扩张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性的财政货币政策 都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都会影响
(2010年上海单科卷)本世纪初,国外某小镇一度出现了人 们持“券”进行买卖的景象,“券”由小镇自行印发,在全
镇范围内流通。尽管最终没有得到国家认可,但当时,这种
“券”( ) B.增加了小镇的财富 D.具有法定的含金量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共26张PPT)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共26张PPT)


货币一产生就具有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因 此它们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思考:流通中的货币量是不是越多越好呢?


商品的价值价格总额

流通中的货币量
货币的流通次数

如果实际流通的货币量超过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就会导 致通货膨胀。所谓的通货膨胀就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上 涨的现象,反之则为通货紧缩




(2)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二)货币



1 货币的产生 (1)偶然的物物交换 A B (2)扩大的物物交换A C B (3)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A 一般等价物 B (4)以金银(货币)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交换 A 金银 B



: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能表现其他一切商 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 辨析:①为什么货币天然是金银,金银天然不是货币呢? ②为什么金银能够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 (体积小、 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 和携带)


3 汇率的表示方式 A 本币汇率;本币对外币的兑换比率。 即本币对外币的汇率=外币/本币 B 外币汇率:外币对本币的兑换比率。 即外币对本币的汇率=本币/外币


4 保持人民币币值的基本稳定 (1)积极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所谓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指以市场供求为基础, 参 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基于中国自身的发展,统筹世界经济的发展 (3)不会屈服于外来压力

(1)对内:保持物价稳定 (2)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6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的意义 (1)对内: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 的发展 (2)对外:有利于世界金融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以下各题货币分别执行的是什么职能?
A.一件衣服标价100元
(价值尺度)
B.小王用5元钱买一支钢笔
(流通手段)
C.老李家藏有祖传的两块金砖
(贮藏手段)
D.世界银行向发展中国家贷款
(世界货币)
F.企业财务人员向工人发放工资
(支付手段)
G.《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向日本赔偿 (世界货币) 军费2亿两白银
货币的时空 旅行
=
货币流通次数
商品(含义、基本属性)
产生发展过程
本质:一般等价物
货币
基本职能 派生职能
产生过程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纸币
发行量的规律、通货膨胀
电子货币
课堂小结
商品
商品
商品
一般等价物 商品
商品
货币
商品
商品与货币不是孪生兄弟。先有商品,后有货币。
因需互换:
食盐
物物交换
矛头
牛奶
珍珠
咖啡
物物交换的结果,催生了一般等价物出现
场十 情九 景世
纪 非 洲 某 集 贸 市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1)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 物。
(2)货币是指从商品中分离出来 固定地充 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二)金属货币阶段-春秋战国
环钱
春秋战国时期流通于 秦国、魏国的铜币。
(二)金属货币阶段-秦朝
上币黄金 下币铜钱
铜币
汉代圆形钱币
唐代开元通宝
大明元宝 大清铜币
同学们思考一下: 铜钱有什么缺点?有什么办法使 货币更加轻便呢?
(三)纸币货币阶段
全世界最早的纸币 ——北宋 四川 交子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2、贵族金属的特点:体积小、价值大、易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

3、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是商品)4、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职能和流通手段职能。

价值尺度是观念上的货币(标签),流通手段是现实中的货币(日常生活中的买卖行为)。

5、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6、纸币:是由国家或地区发行的并强制使用的。

7、纸币的发行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8、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9、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10、汇率:又称汇价,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11、如果用100单位的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本币的汇率下降。

12、外币的汇率与外币的币值同升同降,本币汇率与本币币值同升同降。

13、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有利于对外投资,不利于吸引外资……14、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1、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2、当商品的需求增加、供给减少,导致商品短缺时,购买者争相购买,销售者趁机提价,出现“物以稀为贵”现象,即卖方市场。

3、当商品的需求减少、供给增加,导致商品过剩时,销售者出现竞争,出现降价现象,“货多不值钱”,即买方市场。

4、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

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价值决定价格。

6、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生产者处于有利地位;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处于不利地位,这就促使商品生产者努力缩短生产商品所用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神奇的货币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神奇的货币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神奇的货币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的含义:用于描述交换的劳动产品。

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优质优价、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等说明了商品是使用价值分立和价值的统一。

2.商品与其他劳动产品的比较:异:①前者用于交换;后者不用于交换;②前者有价值,后者没有价值;③前者是历史范畴,后者是社会范畴。

联系:①与其都是劳动产品②都有使用价值③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3.货币的是从甘当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要素职能有价值尺度(观念中的货币)和流通手段(现实中的货币)。

其他手段:贮藏手段职能、支付手段职能和世界货币。

3.纸币:①含义:是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的面值(面额)≠纸币的购买力(纸币代表的价值,或者一般来说能购买商品的工业产品能力)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

②特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纸币在流通中损害。

4.流通不锈钢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取决于哪些因素?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受规律支配。

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成正比,同货币流通加速度成反比如果纸币首次发行过多,就可能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即通货膨胀的发生;如果纸币发行过少,则会引起物价下跌,社会需求不足,可能已引起通货紧缩的发生5.什么通缩是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如何运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通货膨胀,是指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要减少货币的发行,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

通货紧缩,表现为社会需求欠缺、物价水平下跌,通常伴随经济衰退显现出来。

要增加货币的面世,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

(“通货”就是指流通中的分币。

)6.结算:核算一定同样时期各项经济收支往来情况。

分为现金结算和转帐结算。

7.常见的信用工具:信用卡和支票。

第一课:第一框:神奇的货币

第一课:第一框:神奇的货币

6.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决定纸币发行的 数量、面值、但无权决定纸币的购买力。 7.货币的二个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 段。它们的区别方法有二:是否需要真实的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需要真实的货币, 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不需要真实的货币;关 键词不同。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的关键词有 买或卖等相关字眼,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的 关键词有与价格相关的关键词如价格、定价、 贵、贱、便宜。 8.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区别:流通手段是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支付手段是钱货分离。
100万亿元

1
100万亿元 10元/支
1元纸币买 1元商品 1元纸币买 0.5元商品 纸币贬值
钢笔:10元/支
200万亿元 钢笔: 20元/支
50万亿元
:1
>
1
100万亿元
10元/支
100万亿元
:0.5
<
发行过多
纸币贬值,物价全面持续上涨。
通货膨胀
发行过少 商品积压,销售困难,物价全面 持续下跌。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商品及商品的基本 属性
判断:下列属于商品的有:
1、自然状态的空气、阳光。
×

必须动态把握商品的概念 商品与非商品的身份 可以相互转化
2、农贸市场上待售的蔬菜。
3、一农民将自己生产的100斤粮食在市场上出售, 其卖掉2/3,剩下1/3就送给了他的亲戚。
判 断 与 思 考
2、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价值。 对!
3、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对! 4、没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使用价值。 不一定! 5、使用价值能不能离开价值而独立存在? 能! 6、价值能不能离开使用价值而独立存在? 不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识破天机】 ●纸币有诸多优点,同时以国家的强制力和信用作保证, 因此取代了金属货币。
【思维碰撞】 ◎用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方式购物中,体现了哪种 结算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金属货币与纸币: (1)纸币优点:比金属货币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 带和运输。 (2)货币供应规律: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和服 务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5.结算与信用工具: (1)结算方式:现金结算、转账结算。 (2)信用卡优点: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结算、 查询为一体,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 消费,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D。网上购物是借助网络进行商品买卖的行 为,是商品交换的一种新形式,方便了消费者购物并减 少现金使用。网上购物使商品的结算方式由现金结算 转变为转账结算,使银行的形式发生了变化。②③正确。 网购中货币的本质仍然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基本职能 没有发生变化,商品的基本属性也没有发生变化。①④ 错误。
(3)注意:商品必然同时具备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 属性。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灵魂,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 载体。决定商品价值的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不是 其他因素,比如使用价值、商品质量、具体生产条件、 供给和需求及其关系等。
3.区分货币的职能:
(1)职能解读:
职能
价值 基 尺度 本 职 流通 能 手段
2.全面把握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项目
通货膨胀
表现
物价总水平全面持续 上涨
主因 货币供应量过多
通货紧缩
物价总水平全面持续下 跌
货币供应量过少
项目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影响
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纸币购买力下降,影响 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 秩序
长远看,紧缩使商品滞销, 影响投资信心,对经济和 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素养解读】2018年8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2018年 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会议要求,2018年下半年继续实 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加强预调微 调,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学生明确当前我国的经 济形势,并高度认同党和国家采取的货币政策,具体表 现在:
(1)货币政策制定机关:中国人民银行。 (2)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货币供应量、存贷款 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 (3)正确认识货币政策的作用: ①保持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②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解析】选C。本题考查人民币贬值的影响。①④正确, 可选。人民币贬值→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下降,出口需 求增加,②错,不选。本题的“人民币贬值”是指人民 币汇率下降,对国内不一定贬值,同时,物价全面持续上 升,是通货膨胀的表现,而不是通货紧缩,③错,不选。
【素养解读】在我国,网络购物和刷卡(信用卡透支)购 物,与现金人民币执行的职能是相同的。纸币的流通手 段强调买卖双方的交易以纸币为媒介,与这些纸币是买 方赚的还是借的无关。网络购物和刷卡购物,只是交易 方式的变化,并不改变人民币执行的职能。
考点二 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考点研析】 1.纸币: (1)货币发展基本脉络:金属货币→纸币→电子货币。 (2)相对于金属货币,纸币的优点:制作成本低,更易于 保管携带和运输。
(3)职能:纸币执行货币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 手段、贮藏手段等职能,某些信用特别强的纸币可以执 行世界货币的职能。
(4)供应量: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 M1(狭义)=流通现金(M0)+活期存款;M1增速较快,消费市 场活跃,出现通货膨胀。 M2(广义)=M1+定期存款;M2增速较快,投资和中间市场活 跃,出现资产泡沫。
①没能完成商品到货币的“惊险一跃” ②被召回的根源在于使用价值不合格 ③召回进行维修时已不具有商品身份 ④召回后厂家重新拥有了汽车的价值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商品的基本属性。“被召回的 问题汽车”已经出售,已完成商品到货币的“惊险一 跃”,①错,不选;“被召回的问题汽车”不具备应有的 使用价值,选②;问题汽车被召回,进行维修,而不是 “用于交换”,故不具有商品身份,没有价值,选③,不 选④。
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贬值
上升
下降
不利
有利
人民币升值 下降 有利
人民币贬值 上升 不利
【考点通关】 考查角度三 货币供应与通货膨胀→科学精神 3.若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销售商品总量为5 000 亿件,平均价格水平为8元,在这一年里货币平均周转5 次。那么,这一年里货币供应量为______亿元。如果这 一年实际供应了16 000亿元纸币,但央行提高了存款准 备金率累计冻结了6 000亿的市场流动量,这时的1元钱
(3)人民币升值与贬值对经济活动影响的价格意义:
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贬值 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贬值
等量人民币兑换外币
等量外币兑换人民币
增多
减少
减少
增多
中国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 中国进口商品人民币价格
来中国旅游和学习的外币 出国旅游和学习的人民币
费用
费用
投资中国实体经济的外币 投资外国实体经济的人民
成本
币成本
【识破天机】 ●在移动支付中,体现的是转账结算方式。
【思维碰撞】 ◎2018年8月2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大幅调升 358个基点,报6.836 0 (20日为6.871 8),这表明人民 币对美元是升值了还是贬值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外汇和汇率: (1)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变动:用100单位外币可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 明外币汇率升高;反之,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思维碰撞】 ◎雨水、出售的纯净水、赠送的礼品、假冒伪劣品中, 哪些不是商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读
货币衡量商品的价值量的多少。商品价格、 商品“标价”中的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商品流通的媒介。“商品-货币-商品”,这 叫商品流通,这个过程中的货币执行流通手 段的职能。在日常生活中,“商品-货币-商 品”可以省略为“货币-商品”,即购买商品, 所以流通手段也叫购买手段
职能
解读
贮藏 贮藏财富,一般常见标志词为“保存”、 手段 “退出流通领域”
考点一 货币的本质 【考点研析】 1.判断商品的标准:用于交换: (1)不用于交换:自产自“消”,非商品。 (2)不能用于交换:违法产物,非商品。 (3)交换之后:用于消费,非商品,是消费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 (1)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如质 量、用途、功能、“物美”、作用、有用性等都是指 使用价值。 (2)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用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来衡量和表示,如价格、“价廉”、成本等都 是指价值。
【捕捉“BUG”成就“WINNER”】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1)计算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 货币流通次数。
(2)特别注意:货币发行量不同于货币供应量,以流通中 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的是货币的供应量,而不是货币 的发行量。如果货币发行量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为限度,那货币供应量一定会远远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 货币量,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识破天机】 ●雨水不是劳动产品,赠送的礼品不用于交换,假冒伪 劣品不具备相应使用价值,都不是商品。
【思维碰撞】 ◎货币与商品是同时产生的吗?货币为什么能充当财富 的代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治理 思路
将市场的部分货币回 笼到中央政府或商业 银行,如提高税率、存 贷款利率、准备金率 等
中央政府或商业银行将 货币投放到市场,如降低 税率、存贷款利率、准 备金率等
3.汇率的变化: (1)“人民币对美元汇率=1∶6.58”的含义: ①直接表达人民币汇率:1元人民币=1÷6.58美元 ≈0.152美元 ②间接表达美元汇率:1美元=6.58元人民币 (2)判断人民币汇率升值与贬值的方法:如果后一个时 间点的人民币汇率变大则升值,变小则贬值。
考查角度四 汇率变动及其影响→科学精神 4.(2019·太原模拟)英国脱欧公投结束后,英镑汇率急 剧下跌,引发了人民币汇率较大幅度的贬值。在商品的 人民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下列推导正确的是 ( ) ①人民币贬值→进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下降→进口供给 减少
②人民币贬值→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上升→出口需求 减少 ③人民币贬值→我国的物价全面持续上升→发生通货 紧缩 ④人民币贬值→投资中国的外币成本下降→外企投资 增加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识破天机】 ●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调升,单位美元兑换的人民币数 量减少,说明人民币对美元升值。
【知识脉图】
【速记卡片】 1.一个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 2.两个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3.四个概念:商品、货币、纸币、汇率。 4.五个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 段、世界货币。
重 要 职
支付 手段
交付商品与交付货币分离,如赊销支付款, 支付工资、租金、利息,支付预付款、定金、 押金等

世界 货币
在国际市场上,可以自由兑换其他货币或充 当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与支付 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