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乐清中学高中政治蔡宗乃特级教师大讲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共20页文档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必修4精品课件11:2.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高中政治必修4精品课件11:2.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第1 页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2课时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自主学习
1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什么 2 唯物主义根本观点、基本形态及其评价 3 唯心主义根本观点、基本形态及其评价 4 哲学上的两个对子是什么
唯物主义 1
一、唯物主义
1、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围绕物质和意识(或者存在和思维)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1)唯物主义认为: 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唯心主义认为: 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 定物质。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代表者的基本观点
①《尚书·洪范》认为,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五 行相生相克,产生万物。 ②荀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 阳接而变化起”。 ③王夫之明确提出,宇宙是由元气所构成的物质实体,认为“气 者,理之依也”,“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
合理性——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局限性——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 的本原,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即不彻 底性)的局限性。 其一,机械性,即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自然界的机械运动; 其二,形而上学性,即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世界; 其三,不彻底性,即自然观是唯物的,但历史观是唯心的。
(1)主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 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 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心外无物”

——(明)王守仁(阳明)

浙江省天台育青中学高中政治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课件 新人教必修4

浙江省天台育青中学高中政治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课件 新人教必修4
A、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 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 群众的根本利益
B、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三、唯心主义
1、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 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两种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 ②客本原是人的主观精神
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
王守仁:“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心外无物”
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 “物是观念的集合”
笛卡儿:“我思故我在”
②客观唯心主义 基本观点: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客观精神 上帝、理念、绝对精神
神创论: 认为上帝创造万物 理在事先: 理生万物
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 (王夫之) 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
水为始祖:谁是万物的本原,万物皆从水中产生,
最后又复归于水
(泰勒斯)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A、基本观点: 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 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B、合理性: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本质上是正确的
C、局限性:
▲1、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2、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11、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2022/1/182022/1/18January 18, 2022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15、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16、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17、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2022年1月2022/1/182022/1/182022/1/181/18/2022 18、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2022/1/182022/1/18

高二政治必修4第一单元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高二政治必修4第一单元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的三种根本形态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形 态
基本观点
局限性或优点
古代朴素唯 物主义
1、否认世界是 神创造的
只是一 种猜测,没
2、认为世界是 物质的
有科学根据。 把物质归结 于具体的物
质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1、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 万物的本原
反映了广阔人民群众的 根本利益,是现时代的 思想智慧
唯心主义
①主观唯心主义 ②客观唯心主义
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 题
一天,贝克莱和友人约翰生博士散步, 讨论“存在就是被感知〞的问题,不小心碰 上了一块石头。
约翰生博士便问道:“在碰到这块石头、 产生痛觉以前,它是否存在?〞
贝克莱答复:“不存在.〞
上述观点是一种什么哲学思想?其特点 是什么?
柏拉图:理念论 黑格尔:绝对精神 朱熹:理生万物、理在事先
唯心主 义形态
主观唯 心主义
基本观点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 感觉、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 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 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客观唯 心主义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
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 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谁是 世界的本原)问题的不同答复。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1.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 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 性,意识依赖于物质。
2.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意识是本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 意识决定物质,意识第一性,物质 第二性,物质依赖于意识。

高中政治 第一单元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课时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课件 文

高中政治 第一单元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课时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课件 文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 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 题。面对极其复杂的形势,我国提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 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现了存在决定思维,思维 能够正确认识存在。
2.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 物质决定意识。我国政府是根据经济新形势新情况,认 识到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仍然极其复杂,因此提出要保
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提高针对性、灵活 性、有效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 策。这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
1.2011 年经济走势中的矛盾更加突出,但我国政府 有信心认清当今经济形势,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 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防止经济出 现大的波动。这说明( )
() A.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B.可知论 不可知论 C.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D.辩证法 形而上学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朱熹 把“理”(理念等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认为万物都 是“理”的外化和表现,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王守 仁把“心”(即人的主观精神)看成世界的本原,认为一切 事物都依赖于人的“心”,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故 选 C。
势仍然极其复杂。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 性,提高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 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 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防止经济出 现大的波动。要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进一步扩大 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2.能力目标 (1)使学生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的著作、论断 来分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 的能力。

高中政治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课件 新人教必修4

高中政治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课件 新人教必修4
•形而上学
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去看待事物。
•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不彻底性)
这种唯物主义只是在自然观上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 二性的原则,并没有把这个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相 反,在社会历史领域他们重又陷入了唯心主义,把人的思 想和意志当做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3、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材料一:
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 ——《尚书·洪范》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荀子(战国)
“元气”才是唯一的存在。 ——柳宗元(唐代)
气者,理之依也。
——王夫之(明代)
“水”是万物的本原,万物皆从水中产生,
最后又复归于水。
——泰勒斯(古希腊)
三种形态
合理性
局限性
古代朴素 唯物主义

物 近代形而上
学唯物主义


辨证唯物主 义和历史唯 物主义
否认世界是神创的,认 具有猜测性,没有
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 科学依据;把物质
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归结为物质的具体
本质上是正确的
形态
丰富和发展 了唯物主义
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 学意义上的原子;具 有机械性、形而上学 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 主义
辨证唯物主义: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
承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不仅承认物质决定意识, 还能联系、发展、全面地看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克服了“ ‘理性’、‘意识’支
配社会历史发展”的观念,提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把唯物辨证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
地位: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
统一,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辨证的历史观 的有机统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高中政治必修4精品课件6:2.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高中政治必修4精品课件6:2.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形态
基本观点
主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心等) 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
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 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
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合作探究
2.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唯物 Nhomakorabea义形态 基本观点(合理性)
局限性
古代朴素 唯物主义
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 , 只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 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根据。把物质归结于具体
的物质形态。
基本形态
基本观点(合理性)
局限性
近代形而上 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 具有机械性,形而上 学唯物主义 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
交流总结
1.从根本观点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由于唯物主义如 实的反映了世界的本质,根本观点是正确的,唯心主义则在根本观点上是错误的。 2.从哲学发展的过程看: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相斗争而发展。唯物主义经历了 不同的发展形态,对其科学性要作具体的分析,唯物主义在其发展的某些阶段也 存在着认识的不足,因而不能说所有的唯物主义哲学都是正确的;②唯心主义体 系中也有一些合理的内容,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丰富与发展了辩证法思想,也有一 些唯心主义为现代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哲学理论的素材,因此在人类认识史上也 有其历史进步性的一面,对其不能全盘否定。 3.因此观点是片面的,我们对事物的分析应采取辩证的态度。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王阳明,明朝哲学家,称自己的哲学为“心学”,主张“心外无 物”,“心”即天地万物的主宰,“心”决定并产生一切。 一天,王阳明同朋友去观花。朋友指着一棵花树问:“按先生所言, 世界上没有心外之物,那棵花树自开自落,与我们的心没有什么关 系,它到底存在不存在?”王阳明笑着答道:“你未看此花时,此 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 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高中政治】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ppt精品课件7

【高中政治】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ppt精品课件7
代表人物:马克思、恩格斯
唯 物 主 义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共同观点: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
主观唯心主义
观点:世界是由人的意 识创造、决定的 代表人物:王守仁、 贝克莱等等 观点:世界是由某种神 灵或某种神秘力量(绝 对观念)创造、决定的 代表人物:黑格尔、朱 熹、一切宗教等等
唯 心 主 义
客观唯心主义
“如果小猫看到的老鼠只存在于小 猫的眼睛中,如果老鼠是小猫的视神经 的感觉,那么为什么小猫用它的爪子去 抓老鼠而不是去抓自己的眼睛呢?这是 因为小猫不愿意为了爱唯心主义者而自 己挨饿,在它看来,对唯心主义者的爱 只是一种痛苦。” --费尔巴哈
小结: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 本原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 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3、哲学的基本派别是: A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哲学 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D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哲学
(B )
再见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 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共23张PPT)
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 物是观念的集合。
子夏: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王阳明: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王守仁:心外无物。 中外“神创论”
(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a、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b、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的局限性
(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古代的“五行” 学说: “五行”原指“五
材”,即水、火、木、金、 土。认为这五种元素是世界 的本原,五行之间相生相克。 “五行说”是我国古代朴素 的唯物主义。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 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共23张PPT)
从前,广州法行寺有位印宗禅师开 讲《涅槃经》,禅宗六祖慧能路过 此地,于是便也留在法行寺听讲。 寺前为印宗禅师竖起了幡旗,其中 有两个和尚,他们两个人看到广场 中飘荡地幡旗。于是,其中一人说, “是幡在动”。另外一人则说, “错,是风在动。”他们两个人各 抒己见,争得很大声,把人群都引 了过来。这时候,人群中的六祖慧 能便说道,“不是风动,不是幡动, 是两位的心在动。”
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 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
是基本元素。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 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共23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 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共23张PPT)
三、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一)主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意志、感觉、心灵等)当 成世界的本原,认为客观事物的存在都依赖人的 主观精神。

浙江省乐清中学高中政治蔡宗乃特级教师大讲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人教版必修4

浙江省乐清中学高中政治蔡宗乃特级教师大讲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人教版必修4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二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学设计)浙江省乐清中学(325600)蔡宗乃一、教学内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题内容。

这一框主要是对哲学两大基本派别的具体形态的介绍,是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的进一步深化。

教材设计了两目:第一目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上各种不同的唯物主义哲学的介绍,从中概括出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第二目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上各种不同的唯心主义哲学的介绍,从中概括出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最后揭示在哲学发展史上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是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大派别的。

二、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高中政治学习方法,经过前面哲学入门知识的学习,学生对哲学知识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但是,相对初学者来说,本框内容是一个相对抽象的理论问题。

教学中涉及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本身具有一定的理论难度,再加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者的形式,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等知识点,使教学内容抽象而繁杂。

同时本框内容对学生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做到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又有重要意义。

为此,在处理教材方面,必须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情景,化抽象为具体。

三、设计理念“情境、体验、感悟、运用”是本框设计的最大特点。

教师提供素材,创设情境,设置问题,由学生围绕情境和探究问题,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启迪思维,联系实际,完成教学目标。

在情境的选择过程中,注意使用教材现有的相关链接和专家点评中的材料以及古今中外著名哲学家的言论,采用学生喜爱的漫画等形式来呈现,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理解更具体、生动、形象,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体现了“情境导入、情境分析、情境回归”的新课程理念。

设计努力体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整节课在教师设置情境,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回答、总结、过渡中完成,把时间和空间给予了学生,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得到很好地碰撞,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

通用版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二课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通用版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二课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第一单元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学案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课标要求
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
内容索引
新知导学 素养提升 达标检测
新知导学
一、唯物主义
知识梳理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围绕 物质 和 意识 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 请思考:能不能认为唯物主义者就是一味追求物质财富的满足,唯心主义者 则是追求“心灵”世界的满足? 提示 不能。这种观点没有弄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2.准确理解“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第一,把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与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混为一谈。 第二,机械性,把一切运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否认了物质运动形式的多 样性。 第三,形而上学性,即否认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否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第四,不彻底性,即它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社会历史观上却是唯心的。
重点突破 1.正确理解哲学上的“两个对子”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回答的是世界“是什么” 回答的是世界“怎么样”以及用什么
区别 的问题
样的思维方法来把握世界的问题
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 联系 系。要正确揭示世界的本原,不仅要坚持唯物主义的观点,还要坚
持辩证法的观点,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典例运用 典例5 下列关于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组合正确的是

解析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关于世界本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法和形 而上学是关于世界状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从属于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它们既可以与唯物主义结合,也可以与唯心主 义结合,C正确。
典例6 长期以来,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进行了无数次斗争,但最终只

【高二政治必修4课件: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新人教版)

【高二政治必修4课件: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新人教版)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生活中的现象
• 生活中常见的“8”就是发、“4”就是 死 • 喜鹊报喜、乌鸦报丧 • 慧星出现,不祥之兆 • 不怕想不到,就怕做不到 • 指纹、手相、星座、生肖、风水决定 人的命运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3.唯心主义 根本观点——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
依赖意识,先有意识后有
物质,意识决定物质。 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观点: 世界的本原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 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1、主观唯心主义--世界是由人的意识 表现 创造的,决定的 形式 2、客观唯心主义--世界是由某种神灵 或某种不可捉摸不定的绝对观念创造决定
哲 学 的 两 个 基 本 唯 派 心 别 主 义
唯 物 主 义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观点: 物质决定意识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世界的本原就是 表 气、火、水、土等具体的物质形态 现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原子是世界 形 的本原,原子的特性也就是一切物质的特 式 性 3、现代辩证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 基本的观点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 •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 人的价值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认识都是唯物辩证的; 是科学的世界观也是科学的方法论; 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 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们群众的根 本利益。 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 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 思想武器。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浙江省天台县育青中学高二政治必修4课件: 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浙江省天台县育青中学高二政治必修4课件: 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 另一方面,他又强调自在 之物是不可认识的,是作 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的感 觉或现象,但这个感觉和 现象却不是自在之物的真 实反映。
庄子梦蝶
庄子有一次梦见自己变 成一只蝴蝶,醒来后, 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问题: “究竟是刚才庄子梦见 自己变成蝴蝶呢,还是 现在蝴蝶梦见自己变成 了庄子?”
庄子梦蝶?还是蝶梦庄子?
基本形态
近代形而 上学唯物 主义
本原
进步性
局限性
认为 原子 是世 界的 本原
在总结自然科 学成就的基础 上,丰富和发 展了唯物主义
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 学意义上的原子,认 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 的属性,具有机械性, 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 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 性
王守仁(明)的“心外无物”论:“你 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 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 不在你的心外。”
花的苦恼1 真累啊……
花的苦恼2
这个人的眼睛看到 了我,我就应该开放 了,但是还有人没看 到我,我又应该不开 放,那我到底应该开 放还是 不开放呢? 唉……比较烦,比较 郁闷。
三、唯心主义
(一)主观唯心主义
三、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唯心主 义形态
主 观 唯 心 主 义
基本观点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 感觉、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 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 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请回答:丢斧子的人在思想方法上 犯了从( 主观 )出发的错误, 这属于( 主观唯心主义 )世界观。
风动?幡动?
唐朝时佛教盛行,有一次,广州法性寺方 丈讲授佛教经学,和尚们都在寺中端坐,聚精 会神听讲。忽然,一阵风把佛前的幡吹得左右 摇晃。两个和尚就小声议论起来,一个和尚说: “那幡在动呢!”另一个却说:“不对,那不 是幡动,而是风在动啊!”旁边一名叫慧能的 和尚闭目平心静气插嘴道:“不是幡动,也不 是风动,分明是你们的心在动呀!”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必修四教案:第二课 第二框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必修四教案:第二课 第二框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长丰县实验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年级政治学科集体备课教案主观题类型及其答题技巧1、体现类体现型的设问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从材料中概括出什么道理?”等。

一般来说,它的设问是上述材料体现了所学政治学科的知识点。

应把教材中所有与材料相关的知识点一一罗列,然后将这些知识点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加以比较,符合的就是答案的一个要点。

答题时,可先把材料中的关键句组合摘抄(有分有合),后说明它符合教材中的什么原理、观点或知识点。

或者先指出教材中的什么原理、观点或知识点,然后列出材料的相应措施或做法。

2、依据类依据型问题的问法一般是让你说出“做这样一件事的依据是什么?”答案基本上是课本上的基本观点、原理。

答依据题不要答重要性或意义。

3、为什么类为什么型的设问有“为什么说?为什么要?”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必要性)、意义(重要性),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性。

(四)意义类此类简答题是针对某一“做法”或“事件”的意义来设问的,一般用“积极影响”、“经济、政治意义”、“意义”作引导词。

答题时一般采用“才能…;才能…”或者“有利于…;有利于…”这样的排比句。

4、怎么办类“怎么办型”一般以“如何”或“怎样”等字眼来设问。

“怎么办型”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定了主体是谁应该怎么办,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

解答这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审查给定的材料,找出材料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寻找措施。

5、启示类启示型的设问有“给我们什么启示”,它包括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启示等等。

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一般先提出理论依据,然后再提出应该怎么办,针对材料中的问题,寻找措施。

答案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

6、认识类认识类简答题,本身提供背景材料,要求考生就这一材料中的现象、事件或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一般用“谈谈你对……的认识”、“如何认识……”、“如何看待……”、“如何评价……”、“如何分析……”等。

(浙江专版)2022-2022学年高中政治 第一单元 第二课 第二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课件 人教版

(浙江专版)2022-2022学年高中政治 第一单元 第二课 第二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课件 人教版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夸大了人的主观能
基 动性;就局部的作 夸大了客观精神的作用;就局部
本 用而言,对人们认 的作用而言,对人们认识的发展
评 价
识的发展有一定的
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借鉴意义
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

根本观点
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

定物质

就局部范围而言,对人们认识的
合理成分
(F)
点拨:世界是意志的表象属于唯心主义,我们应该坚持唯
物主义观点。
2.(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模拟)信则有,不信则无,到底
有没有,全在于你信不信。
(F )
点拨:这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3.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
(F )
点拨: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认为世
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属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史观上的唯心
只是一种猜测
的强大思想武器
主义等局限性
[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认为“元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的哲学观点属于
辩证唯物主义。
(F )
点拨:将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元气”的观点属
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2.(2017·台州模拟)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原子是世
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第二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考试要求]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b)
目题(一) 唯物主义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和根本观点是什么? (1)分歧:两者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2)唯物主义根本观点:物质 是本原的,意识 是派生的, 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3)唯心主义根本观点:意识 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__识__, 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