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青岛版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引言:科学实验是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原理和培养科学思维的重要环节。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学生了解物体的浮力和密度的概念,并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1. 一个透明的容器2. 水3. 不同物体(如塑料球、木块、铁块等)4. 秤实验步骤:1. 将容器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加满水。
2. 使用秤称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3. 将不同物体一个一个地放入水中,观察它们在水中的行为。
实验结果:1. 塑料球:塑料球在水中浮起来,只露出一部分。
2. 木块:木块在水中下沉,不浮出水面。
3. 铁块:铁块在水中迅速下沉,沉入水底。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有些物体在水中会浮起来,有些则会下沉。
这是由于物体的浮力与重力之间的关系。
2. 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是由于液体或气体对物体的压力差所产生的。
3. 物体的密度与其在液体中的浮力有关。
密度是指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密度越小的物体在液体中浮力越大,反之则下沉。
实验延伸:1. 可以进一步探究不同物体的密度对浮力的影响。
选取不同材质的物体,比如木块和泡沫,测量它们的密度,并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2. 可以通过改变液体的密度,如加入盐或糖溶液,观察不同浓度溶液中物体的浮力变化。
实验总结: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浮力和密度的概念,并发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实验不仅帮助我们理解了科学原理,还培养了我们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进行科学实验,探索更多有趣的科学现象。
青岛版五四制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报告汇总
五年级下册科分组实验操作基本要求(参考资料)实验1 模拟火山喷发实验实验名称:模拟火山喷发实验实验材料:三脚架、铁盒子、酒精灯、火柴、土豆泥、番茄酱。
实验步骤: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个小洞。
2、往洞里倒入一些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3、把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番茄酱受热后外溢的现象。
实验现象:番茄将会穿过土豆泥冒出来。
实验结论: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红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向上运动。
随着岩浆不断上升,遇到薄弱的地表时,岩浆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注意事项:要把番茄酱放在土豆泥里面。
实验2 地震成因模拟实验实验名称:地震成因模拟实验实验材料:薄木板、毛巾实验步骤:1、将毛巾叠成几层,向中间挤压,看毛巾有什么变化?2、拿薄木板,慢慢用力弯曲,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薄木板会断裂,手感觉到麻木。
实验结论:当薄木板承受不了所用的力时就会突然断裂---地震。
实验3 卵石磨圆的模拟实验实验名称: 卵石磨圆的模拟实验实验材料:饮料瓶、水、砖、锤子实验步骤:1、用锤子把砖敲成碎砖块。
2、把碎砖块放入盛有水的大玻璃瓶里,把瓶口拧紧。
3、用力摇晃瓶子,过一段时间后观察。
实验现象:观察到碎砖块没有了棱角,变成圆形了。
实验结论:在水的冲刷和碎砖块的相互碰撞、摩擦的过程中,碎砖块棱角消失变得光滑起来。
实验4 温度对岩石破坏作用的模拟实验实验名称:温度对岩石破坏作用的模拟实验实验材料:酒精灯、页岩、镊子、水。
实验步骤:1、先点燃酒精灯,用镊子紧岩石,放在火焰的外焰加热。
2、加热岩石后把它放入水中。
反复几次。
实验现象:岩石表面出现裂缝,有的一块块掉碎屑。
实验结果:岩石在温度等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发生破碎现象。
实验5 影响摆的摆动快慢因素的实验实验名称:研究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实验器材:摆(1号摆、2号摆、3号摆,2号摆与1号摆摆线长短一样,摆锤比1号重;3号摆与1号摆锤相同,摆线比1号摆短)、秒表、支架等实验过程:1、用1号摆和2号摆实验,摆线长短一样,摆锤的轻重不同。
新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方案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实验一实验名称:空气的成分实验方案一:实验器材:剪去底部的矿泉水瓶、蜡烛、木条、红墨水、水槽等。
实验步骤:1.将蜡烛固定在水槽中,向水槽中倒入适量的水,加几滴红墨水,再点燃蜡烛。
2.扣上矿泉水瓶,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和矿泉水瓶内水面的变化。
3.把水槽中的水加到与瓶内水面一样高。
4.拧开瓶盖,把燃烧的木条迅速插入瓶口,观察燃烧木条的变化。
实验现象:1.罩上矿泉水瓶后,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了,矿泉水瓶内的水位升高。
2.把燃烧的木条迅速插入瓶口,木条很快熄灭。
实验结论:空气不是单一的气体,是由支持燃烧和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混合而成的。
方案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感知空气中含有氧气。
实验器材:玻璃杯、玻璃片、蜡烛、木条、红墨水、水槽等。
实验步骤:1.把粘有蜡烛的玻璃片放在水槽中。
2.往水槽中倒入一些清水,滴几滴红墨水。
3.点燃蜡烛,再用玻璃杯罩上。
4.一只手托住玻璃片,另一只手按住玻璃杯,倒过来放在桌子上。
5.点燃火柴,把玻璃片揭开一点,将点燃的火柴放进玻璃里。
实验现象:1.罩上玻璃杯后,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了,杯内的水位升高。
2.把燃烧的火柴迅速插入瓶口,火柴立即熄灭。
实验结论:空气不是单一的气体,是由支持燃烧和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混合而成的。
实验二实验名称:探究氧气特点的实验实验器材:装有氧气的集气瓶、木条、火柴等。
实验步骤:1.观察氧气的颜色。
2.边移动盖在集气瓶上的玻璃片边用手轻轻扇动瓶口的气体,闻一闻氧气的气味。
3.移开玻璃片,露出缝隙,插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1.氧气没有颜色。
2.氧气没有气味。
3.带火星的木条被插入集气瓶后,很快燃烧。
实验结论: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能帮助燃烧的气体。
实验三实验名称:探究二氧化碳的特点实验器材: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蜡烛、火柴、澄清的石灰水等。
实验步骤:1.观察二氧化碳的颜色;边移动玻璃片边用手轻轻的扇动瓶口的气体,闻一闻二氧化碳的气味。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实验
实验日期: [填写实验日期]
实验目的: [填写实验目的]
实验材料: [列出实验所需的材料]
实验步骤: [详细描述实验的步骤]
实验结果: [描述实验的结果]
实验结论: [总结实验的结论]
实验总结: [对实验的整体评价和建议]
实验指导教师签名: [实验指导教师在此签名]
学生签名: [学生在此签名]
备注: [可根据实际情况添加备注信息]
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实验
实验日期: [填写实验日期]
实验目的: [填写实验目的]
实验材料: [列出实验所需的材料]
实验步骤: [详细描述实验的步骤]
实验结果: [描述实验的结果]
实验结论: [总结实验的结论]
实验总结: [对实验的整体评价和建议]
实验指导教师签名: [实验指导教师在此签名] 学生签名: [学生在此签名]
备注: [可根据实际情况添加备注信息]。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1.模拟雨的形成实验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平底烧瓶、弯管、烧杯、冰袋等。
实验步骤:1.组装好实验器材,在平底烧瓶中放入一些水。
2.在烧杯底部放一个冰袋,让烧杯底部均匀受冷,使底部温度降低。
3.点燃酒精灯,用外焰加热平底烧瓶中的水。
4.过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水蒸气在烧杯底部凝结成小水滴,逐渐增大,过一会落下来。
实验结论: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当小水滴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落下来,形成雨。
2.热传导实验实验目的:探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实验准备:带铜棒的铁架台、凡士林、火柴、酒精灯。
实验步骤:1.将火柴棒抹上少许凡士林,让其依次粘在铜棒上,保持间距一致。
2.用酒精灯加热铜棒的一端,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加热过程中,会发现靠近火焰的火柴先掉落,随后火柴按铜棒受热近端至远端的顺序依次掉落。
实验结论: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作传导。
3.手背、手指关节划伤后的正确应急处理实验材料:棉棒、生理盐水、碘伏、剪刀、纱布创口贴实验步骤:1.手背不小心被划伤后:先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再用棉签擦拭伤口处的水渍,最后在伤口处贴上创可贴。
2.手指关节划伤后:将创可贴沿虚线剪开,将中心的药棉对准创口。
4.探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线实验材料:手电筒、纸屏、3个带孔的纸板实验步骤:1.将3个带孔的纸板和纸屏按顺序摆放在同一条直线上。
2.用手电筒从第一个小孔照射,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光穿过第二个和第三个小孔,在纸屏上出现一个光点。
实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5.探究“彩虹”形成的原因实验材料:平面镜、三棱镜、水槽、纸板、喷水壶实验步骤:1.将平面镜倾斜放入装有清水的水槽,用纸板寻找阳光照射到镜面反射出的光线,并观察。
2.学生拿本水壶到室外面向阳光把水雾喷到空中,并观察现象。
3.利用三棱镜,让一束阳光通过三棱镜照射到纸板上,调整三棱镜,并观察现象。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表格式全册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表格式全册班级:实验时间:实验教师:小组:实验名称:测一测我们的脉搏实验报告单班级:实验时间:实验教师:小组:实验名称:测一测我们的脉搏实验报告单班级:实验时间:实验教师:小组:实验名称:测一测我们的脉搏实验报告单班级:实验时间:实验教师:小组:实验名称:测一测我们的脉搏同一个人不同状态静止运动轻微运动剧烈运动脉搏跳动次数(1分钟)同一个人不同状态静止运动轻微运动剧烈运动脉搏跳动次数(1分钟)同一个人不同状态静止运动轻微运动剧烈运动脉搏跳动次数(1分钟)同一个人不同状态静止运动轻微运动剧烈运动脉搏跳动次数(1分钟)实验名称: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方法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观察光屏上的变化。
现象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凸透镜到纸屏的距离大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凸透镜到纸屏的距离小结论实验报告单班级:实验时间:实验教师:小组:实验名称: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方法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观察光屏上的变化。
现象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凸透镜到纸屏的距离大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凸透镜到纸屏的距离小结论实验报告单班级:实验时间:实验教师:小组:实验名称: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方法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观察光屏上的变化。
现象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凸透镜到纸屏的距离大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凸透镜到纸屏的距离小结论实验报告单班级:实验时间:实验教师:小组:实验名称: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方法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观察光屏上的变化。
现象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凸透镜到纸屏的距离大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凸透镜到纸屏的距离小结论实验名称: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实验目的:研究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
研究对象:大豆种子。
不同条件:1号种子放在有水环境中,2号种子放在无水环境中。
观察记录:大豆种子1号2号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实验报告单班级:实验时间:实验教师:小组:实验名称: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实验目的:研究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
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整理(青岛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实验1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实验材料:显微镜、洋葱、载玻片、盖玻片、镊子、碘酒、吸水纸实验步骤:1、准备好显微镜。
2、将洋葱切开,掰下一片鳞叶,用镊子轻轻撕下一块洋葱鳞叶的洋葱表皮。
3、在载玻片上滴几滴水,用镊子夹住洋葱表皮,放在载玻片的水中展平,用镊子夹住盖玻片盖上,注意不要有气泡。
4、在盖玻片的左边有水处滴一滴稀释的碘酒,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右边将碘液吸过来,给洋葱表皮染色。
5、把做好的切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
6、用显微镜的低倍镜观察。
实验现象:洋葱表皮是由一个一个的小格子组成的,这些小格子就是洋葱表皮细胞。
实验结论: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注意事项:显微镜的使用及切片的制作。
实验2 模拟火山的成因实验材料:三脚架、铁盒子、酒精灯、火柴、土豆泥、番茄酱。
实验步骤:1、把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中间是空的。
(类似于窝头的形状)2、往山的中间倒入一些番茄酱,用铁盒子将土豆泥的口盖住住。
3、把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番茄酱受热后会穿过土豆泥冒出来。
实验结论: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红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向上运动。
随着岩浆不断上升,遇到薄弱的地表时,岩浆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注意事项:要把番茄酱放在土豆泥里面并且要倒满,山的顶部要尽量的薄。
实验3 地震的成因实验材料:木条、毛巾实验步骤:1、将毛巾叠成几层,向中间挤压,看毛巾有什么变化?2、拿木条,慢慢用力弯曲,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向中间挤压,毛巾会产生褶皱,木条会断裂,手感觉到麻木。
实验结论:木条承受不了所用的力时就会突然断裂---地震。
实验4 做鹅卵石实验材料:饮料瓶、水、砖、锤子实验步骤:1、用锤子把砖敲成碎砖块。
2、把碎砖块放入盛有水的大饮料瓶里,把瓶口拧紧。
3、用力摇晃瓶子,过一段时间后观察。
实验现象:观察到碎砖块没有了棱角,变成圆形了。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主要实验方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一)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二)
实验4: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材料:凸透镜、纸屏、火柴、蜡烛。
实验步骤:
1、将蜡烛、凸透镜、纸屏依次摆放在桌面上同一直线上。
2、调整蜡烛、凸透镜、纸屏的高度,使蜡烛的焰心、凸透镜的光心、纸屏的中心高度大体相同。
3、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纸屏的位置,看成像大小有什么规律。
实验现象:
利用凸透镜形成的像都是倒立的。
当凸透镜距蜡烛远、距纸屏近时,形成的像小;当凸透镜距蜡烛近、距纸屏远时,形成的像大。
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第十课种子发芽了)
实验材料:几个大豆种子、水、棉纱布、两个瓷盘。
实验步骤:
1、将同样的几粒种子分别放在瓷盘里,其中一个有水,另一个没有水。
2、把这两个瓷盘放在室温相同的地方,有水的瓷盘内用一块棉纱布盖上。
3、坚持每天把棉纱布用清水洗干净,再盖好。
每天坚持观察并做好记录。
实验现象:大豆发芽需要适量的水。
注意事项:
实验10:种子发芽与温度的关系
实验材料:几个大豆种子、水、棉纱布、两个瓷盘。
实验步骤:
1、将同样的几粒种子分别放在瓷盘里,倒入相同、适量的水。
并覆盖棉纱布。
2、把这两个瓷盘一个放到室温环境中,一个放到冰箱冷藏室中。
、
3、坚持每天观察并做好记录。
实验现象:大豆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
注意事项: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十八)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十九)。
青岛版小学科学上下册实验报告单
动
手
操
作
方
法
步
骤
动
口
表
达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3)改变阻力点的位置,重复第二步。
动
口
表
达
实验现象
钩码挂在不同的位置上杠杆有时平衡,有时不平衡。
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知道了杠杆尺的平衡规律: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钩码数=动力点到之点的距离×钩码数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动
口
表
达
实验
名称
探究轮轴
仪器名称
轮轴实验器材、钩码、皮筋秤
动
手
操
作
方
法
步
骤
1)组装实验装置。
实验结论
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裂缝上升,有的会在上升过程中冷却下来形成岩石,有的则可能冲出地面,形成火山。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动
口
表
达
实验
名称
杠杆的平衡
仪器名称
:杠杆尺、钩码
动
手
操
作
方
法
步
骤
1)确定杠杆尺一侧的一个点为阻力点,挂一定数量的钩码。
2)在另一侧确定动力点的位置,看看在不同位置上需要挂多少钩码才能使杠杆尺保持平衡,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把重物挂在轴上带动轮转动,轮轴有省力的作用。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动
口
表
达
实验
名称
研究定滑轮的作用
仪器名称
定滑轮实验装置、弹簧秤、钩码、细绳
动
手
操
作
方
法
步
骤
1)组装好定滑轮实验装置。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五年级科学下册试验本册教材共5个单元,典型的试验操作有17个,其中,演示试验1个,学生制作试验5个,学生分组试验11个。
第一单元《人体内部的隐私》试验1: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第一课食物到哪里去了)试验类型:演示试验试验材料:两支试管、淀粉液、37℃的温水、水槽、滴管、碘酒。
试验步骤:1、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其中一支加入少量唾液,并摇匀。
2、将两支试管放入37℃的温水中。
3、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滴入2-3滴碘酒。
视察现象。
试验现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没有什么变更,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的淀粉呈现蓝色。
留意事项:1、保持试管的水温在37℃左右,唾液发挥正常的消化作用。
2、加入碘酒后摇匀。
链接:1、由于淀粉具有遇到碘酒变蓝的性质,所以没加唾液的试管中淀粉变蓝。
而加入唾液的淀粉液中的淀粉,被唾液中的酶分解成了麦芽糖,所以没有变蓝。
2、假如淀粉没有完全反应,则会显蓝色,但比未加唾液的试管中淡。
试验2:检验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其次课我们的呼吸)试验类型:分组试验试验材料:水槽、玻璃管、集气瓶、澄清的石灰水、气球、烧杯、火柴等试验步骤:1、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人呼出的气体,用玻璃片盖严。
2、把装有呼出气体的瓶口上的玻璃片移开一条小缝,将燃着的火柴深化瓶内,视察看到什么现象。
试验现象:火柴燃烧变弱,并很快熄灭。
留意事项:用排水法收集人呼出的气体前,先深吸一口气,呼出一部分后,在往集气瓶里吹气。
链接:1、排水集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取一广口瓶,装满水,用玻璃片从一侧推过盖严,倒着立在水槽中,然后掀起瓶口,把胶管一端伸入广口瓶内,用手扶住瓶子,从胶管另一端向瓶内吹气,用排水取气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在水中用玻璃片把瓶口盖严,将瓶子取出,口朝上放在桌上。
2、可以干脆用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吹气看是否变浑浊的方法检验呼出的气体比吸进的气体含有的二氧化碳多。
详细方法如下:在广口瓶里装着澄清的石灰水,用胶塞固定直玻璃管和弯玻璃管,首先通过弯玻璃管吸气,让瓶外的空气经石灰水进入人体,视察石灰水变更,再通过直玻璃管向石灰水吹气,视察石灰水变浑吗?通过资料提示可以知道,呼出的二氧化碳多。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水的沸腾过程引言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记录水的沸腾过程,了解水的沸腾现象以及液体在加热过程中的物理变化。
通过实验,我们将探索水的沸点和沸腾的原因。
材料•水壶•水•加热器(火炉或电炉)•温度计•记录表格实验步骤步骤一:准备工作1.将水壶清洗干净,确保壶内没有杂质。
2.用水将壶填满,确保水位不超过壶的容量。
步骤二:加热水1.将水壶放在加热器上,打开加热器。
2.随时观察水的变化,并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3.记录下水开始变热的温度。
步骤三:观察水的沸腾过程1.当水开始变热后,观察水面上是否有气泡产生。
2.记录下水开始冒气泡的温度。
3.继续观察水的变化,直到水开始沸腾。
4.记录下水开始沸腾的温度。
实验结果我们根据实验记录得到以下结果:温度(摄氏度)事件开始变热开始冒气泡开始沸腾根据实验记录,我们可以看到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当水开始变热时,温度逐渐上升,水面上开始冒出气泡。
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水开始沸腾,水面上涌动着大量的气泡。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 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开始冒气泡。
2. 当水的温度达到沸点时,水开始沸腾,水面上涌动着大量的气泡。
3. 沸点是指液体在一定压强下快速汽化的温度。
实验意义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水的沸腾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沸腾的水,了解沸腾的原因和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此外,通过进行科学实验,我们培养了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提高了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的技能。
参考资料•无致谢感谢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让我们有机会进行这个有趣的实验。
感谢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提供的实验器材。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实验1: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材料:水槽、试管、试管架、温水、碘酒、滴管、温度计等。
实验步骤:1、取两支试管,分别左右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唾液,并摇匀。
2、将两支试管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
3、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加入一滴碘酒,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没加唾液的淀粉液变成了浅蓝色,加了唾液淀粉液没有变色。
实验结论:唾液能消化淀粉。
实验2:检验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实验材料:集气瓶、玻璃片、玻璃管、水槽、水等。
实验步骤:1、先收集一瓶人吸进的气体用玻璃片盖好,再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另一瓶人呼出的气体用玻璃片盖好。
2、将点燃的火柴先后放入两瓶气体内,观察其燃烧现象。
实验现象:把燃烧的火柴放入人吸进的气体后能继续燃烧,放入呼出的气体后立即熄灭。
实验结论:吸进和呼出气体的成分不同,吸进气体中的氧气含量多,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
实验3:测一测我们的脉搏实验材料:秒表。
实验步骤:1、左手摸到右手的动脉。
2、静坐时,脉搏跳动的次数(1分钟):约70次。
3、轻微运动时,脉搏跳动的次数(1分钟):约90次。
4、剧烈运动时,脉搏跳动的次数每分钟:约110次。
实验结论:人在不同的状态下,心跳的次数不一样;同一状态下,不同的人心跳次数也不一样。
实验6:凸透镜成像实验规律实验材料:蜡烛、纸屏、凸透镜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立在桌上,把凸透镜立在蜡烛和纸屏中间,使三者成一条直线。
2、左右移动凸透镜或纸屏,使蜡烛的像清晰的落在纸屏上。
实验现象:当凸透镜距蜡烛近,距纸屏远时,蜡烛的像是倒立的放大的实像;当凸透镜距蜡烛远,距纸屏近时,蜡烛的像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实验结论:凸透镜能使物体成像。
实验7:眼睛成像的模拟实验实验材料:蜡烛、纸屏、两个凸度不一样的凸透镜、光聚座、火柴等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把纸屏插在光聚座上,把凸度大的凸透镜放在蜡烛和纸屏中间并放在同一水平位置上。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
验
骤
4、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滴入 2-3 滴碘酒,摇匀。观察颜色 目
人呼出气体成分的实验 通过实验探究人呼出的气体成分和吸进的不同。
变化。
的
实
实
验
集气瓶、玻璃管、玻璃片、澄清的石灰水、火柴、水槽、水、打气
验
1 号试管中没有什么变化,2 号试管中的淀粉呈现蓝色。
器 筒。
现
材
象
.
资料.
.. .
-
题
及
提
示
实
序
类 分验
1
号
别组 类
1
型
探究实验
实
验 杠杆用力规律的实验
名
称
实
验 通过实验探究,杠杆尺平衡时,杠杆尺用力的规律。
目
的
实
验 钩码、杠杆尺及支架。
器
材
实
杠杆尺平衡时,到杠杆尺中心的距离越大,用的力越小,到杠杆尺
验 中心的距离越小,用的力越大。
现
象
实 1、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省力;
器
验
材
现
象
实
1、把纸盒的两端相对的两面分别开两个小洞,作为入光孔和出光孔。
实
验
2、对着入光孔和出光孔各固定一个与盒子成 45 度角的平面镜。并
验 凸度大,能“看清”近处的物体;凸度小,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结
步 且镜面对着镜面。 骤
论
注
实
意
1、做此实验时,室内光线不能过亮。
验
能看到不容易看到的现象。
方法一:
实
1、用排水法收集自己呼出的气体: 取一只集气瓶,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严,倒立在水槽中,用手扶住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全)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全)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全)实验名称: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仪器:试管两支、烧杯、碘酒、温水、淀粉液实验步骤:1、分别向两支试管倒入少量稀淀粉液,在其中的一个试管中加入一些唾液摇匀,把两支试管同时放在约40℃的温水中。
2、过一会儿,分别向两支试管滴入2—3滴稀释的碘酒,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没有什么变化,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的淀粉呈现蓝色。
实验分析:由于淀粉具有遇到碘酒变蓝的性质,所以没加唾液的试管中淀粉液变蓝。
而加入唾液的淀粉液的淀粉,被唾液中的酶分解成了麦芽糖,所以没有变蓝。
实验名称:检查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实验仪器:水槽、集气瓶、玻璃片、胶管、水实验步骤:1、收集自己呼出的气体。
取一只集气瓶,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严,再将集气瓶倒立在水槽中,然后把玻璃片移开瓶口。
把胶管一端深入集气瓶内,用手扶住集气瓶,从胶管另一端向集气瓶内吹气。
待瓶内充满气体后,在水中用玻璃片将瓶口盖严,然后将瓶子从水中取出,瓶口向上放在桌上。
2、把装有呼出气体的瓶口上的玻璃片移开一条小缝,将燃着的火柴深入瓶内,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火柴燃烧变弱,并且很快熄灭。
实验分析:由于呼出气体中含氧量比空气中少,所以火柴燃烧变弱,待瓶内氧气将耗尽,火柴就熄灭了。
方案二、实验仪器:澄清的石灰水、烧杯、胶管、打气筒实验步骤:用打气筒通过胶管向石灰水内充气,观察现象。
直接用嘴通过胶管向石灰水内吹气,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用打气筒通过胶管向石灰水内充气,石灰水没有大的变化。
直接用嘴通过胶管向石灰水内吹气,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分析:由于呼出气体中含二氧化碳多,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直接用嘴通过胶管向石灰水内吹气,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名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仪器:光聚座、凸透镜、纸屏、蜡烛、火柴实验步骤:1、把点燃的蜡烛、凸透镜、纸屏依次放在光聚座上(如果没有光聚座就固定在桌面上),使它们在一条直线上,并使火焰的中心、镜面的中心、纸屏的中心高度相同。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实验计划和总结1900字 (2)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实验计划和总结1900字青岛版五年级下册实验计划和总结一、实验计划1.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水的溶解性和固体物质的密度,提高学生对于科学实验的兴趣。
2.实验内容:(1)实验一:探究水的溶解性步骤:① 准备一些盐、沙糖、小苏打等固体物质。
② 将每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三个杯子中,分别是未加热的水杯、加热的水杯和放在冰箱中的水杯。
③ 对比观察每个杯子中固体物质的溶解与否,记录结果。
(2)实验二:测量固体物质的密度步骤:① 准备一些大小和形状各异的固体物质,如铜块、纸张、塑料片等。
② 使用电子秤分别测量每种物质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③ 分别将每种物质放入量满水的容器中,观察其浮沉情况,得出相应的密度值。
3.实验时间:本次实验共计2课时。
4.实验器材:电子秤、固体物质、杯子、盐、沙糖、小苏打、容器等。
5.实验方法:采用小组形式进行实验,每个小组共有4-5名学生。
二、实验总结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们通过观察、记录、探究,深入了解了水的溶解性和固体物质的密度,并在实际操作中培养了观察和判断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1.实验结果分析:(1)实验一的结果表明,不同温度的水对物质的溶解度不同,加热的水和冰镇水对固体物质的溶解程度会发生变化,且不同物质对水的溶解性也有所差别。
(2)实验二的结果表明,实验室所用到的物质的密度是有差异的,通常情况下,金属物质的密度都比较大,纸张、塑料等物质的密度相对较小。
2.实验教育意义:(1)通过本次实验,让学生了解到科学实验的意义和特点,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2)此次实验加强了学生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并掌握了科学知识,同时也让他们体验到了协作的力量。
(3)通过本次实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水的溶解性和固体物质的密度,加深对物质性质的认识,增加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为今后更加深入的科学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这一次青岛版五年级下册实验计划,不但让学生们掌握了科学实验的方法和技巧,还不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在促进学生学习同时还营造出了愉悦的学习环境,为今后的学习创造出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方案
五年级科学下学期实验一、不同学生的反应速度是否相同,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
我的猜想:不同学生的反应速度不一样。
我的实验方案:1、学生两人一组,一名为测试者,另一名为受测者。
2、测试者手握尺子刻度最大的一段,受测者拇指与食指对准尺子零刻度。
3、测试者松手,受测者夹住尺子,记录夹住尺子的刻度。
4、小组成员轮流测试,每人至少测试3次。
实验现象:每位学生夹住尺子的刻度不同实验结论:不同人的反应速度不同,反应速度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加快。
二、运动时佩戴头盔有什么作用?请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
我的猜想:运动时佩戴头盔可以保护脑我的实验方案:1、准备两个西瓜,套上塑料袋。
其中一个放在头盔里。
2、将两个西瓜在同一高度同时落下,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放入头盔的西瓜完好无损,另一个西瓜被摔碎了。
实验结论:运动时佩戴头盔可以保护脑。
三、空气是否是单一的气体,请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
我的猜想:空气不是单一的气体我的实验方案:1、点燃蜡烛,固定在水槽中央,加入适量的红色水。
2、将去底留盖的矿泉水瓶扣住蜡烛,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和矿泉水瓶水面的变化。
3、将水槽中的水加到与瓶内水位一样高。
4、打开瓶盖,迅速把燃烧的木条插入瓶内,观察燃烧木条的变化实验现象:1、扣上矿泉水瓶后,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矿泉水瓶内水位升高。
2、木条插入瓶内很快熄灭。
实验结论:空气不是单一的气体,是由支持燃烧和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混合而成。
四、氧气有什么特点(性质)?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
我的猜想:氧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能支持燃烧的气体。
我的实验方案:1、观察集气瓶氧气的颜色。
2、移动集气瓶玻璃片,用手扇动瓶口的气体,闻一闻氧气的气味。
3、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1、氧气没有颜色。
2、氧气没有气味。
3、带火星的木条插入集气瓶,很快燃烧。
实验结论: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能支持燃烧的气体。
五、二氧化碳有什么特点(性质)?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实验1: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实验材料:水槽、试管、试管架、温水、碘酒、滴管、温度计等。
实验步骤:1、取两支试管,分别左右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唾液,并摇匀。
2、将两支试管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
3、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加入一滴碘酒,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没加唾液的淀粉液变成了浅蓝色,加了唾液淀粉液没有变色。
实验结论:唾液能消化淀粉。
实验2:检验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
实验材料:集气瓶、玻璃片、玻璃管、水槽、水等。
实验步骤:1、先收集一瓶人吸进的气体用玻璃片盖好,再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另一瓶人呼出的气体用玻璃片盖好。
2、将点燃的火柴先后放入两瓶气体内,观察其燃烧现象。
实验现象:把燃烧的火柴放入人吸进的气体后能继续燃烧,放入呼出的气体后立即熄灭。
实验结论:吸进和呼出气体的成分不同,吸进气体中的氧气含量多,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
实验3:测一测我们的脉搏
实验材料:秒表。
实验步骤:1、左手摸到右手的动脉。
2、静坐时,脉搏跳动的次数(1分钟):约70次。
3、轻微运动时,脉搏跳动的次数(1分钟):约90次。
4、剧烈运动时,脉搏跳动的次数每分钟:约110次。
实验结论:人在不同的状态下,心跳的次数不一样;同一状态下,不同的人心跳次数也不一样。
实验6:凸透镜成像实验规律
实验材料:蜡烛、纸屏、凸透镜
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立在桌上,把凸透镜立在蜡烛和纸屏中间,使三者成一条直线。
2、左右移动凸透镜或纸屏,使蜡烛的像清晰的落在纸屏上。
实验现象:当凸透镜距蜡烛近,距纸屏远时,蜡烛的像是倒立的放大的实像;当凸透镜距蜡烛远,距纸屏近时,蜡烛的像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实验结论:凸透镜能使物体成像。
实验7:眼睛成像的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蜡烛、纸屏、两个凸度不一样的凸透镜、光聚座、火柴等
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把纸屏插在光聚座上,把凸度大的凸透镜放在蜡烛
和纸屏中间并放在同一水平位置上。
火焰、镜面、纸屏的中心高度大体相同。
调整距离使纸屏上出现清晰蜡烛的像。
2、再把凸度小的凸透镜放在点燃蜡烛和纸屏的中间,火焰、镜面、纸屏的中心高度大体相同。
调整距离使纸屏上出现清晰蜡烛的像。
实验现象:凸度大时,凸透镜靠近物体出现清晰的像。
凸度小时,凸透镜远离物体出现清晰的像。
实验结论:人的眼睛是靠自动调节晶状体的凸度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肌肉收缩,晶状体凸度变大,眼睛可以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肌肉舒张,晶状体凸度变小,眼睛可以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实验8: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
实验材料:几个大豆种子、水、棉纱布、两个瓷盘。
实验步骤:1、将同样的几粒种子分别放在瓷盘里,其中一个有水,另一个没有水。
2、把这两个瓷盘放在室温相同的地方,有水的瓷盘内用一块棉纱布盖上。
3、坚持每天把棉纱布用清水洗干净,再盖好。
每天坚持观察并做好记录。
实验结论:大豆发芽需要适量的水。
实验9:种子发芽与温度的关系
实验材料:几个大豆种子、水、棉纱布、两个瓷盘。
实验步骤:1、将同样的几粒种子分别放在瓷盘里,倒入相同、适量的水。
并覆盖棉纱布。
2、把这两个瓷盘一个放到室温环境中,一个放到冰箱冷藏室中。
、
3、坚持每天观察并做好记录。
实验现象:放在室温环境中的种子发芽了,放在冰箱冷藏室中的种子发芽了。
实验结论:大豆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
实验10:解剖花的方法
实验材料:几朵完整的花、镊子、白纸。
实验步骤:1、取几朵具有雄蕊和雌蕊的花,用镊子由外向内逐层剥下花的各部分。
2、将他们按照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的顺序,由上而下粘在纸上,避免损坏。
实验结论:一朵完整的花由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几部分构成。
实验11:观察雄蕊和雌蕊
实验材料:镊子、放大镜、几朵完整花、刀片。
实验步骤:1、用镊子夹一个花药,用手摸,再用放大镜观察其内有什么结构。
2、用镊子从花的中央将子房取出,用刀片将它纵向剖开,用放大镜观察子房里面有什么?
实验结论:雌蕊由柱头、花柱、子房组成;雄蕊由花药和花丝组成。
实验13:斜面省力作用的实验
实验材料:测力计、木板、小车、木块
实验步骤:1.用测力计垂直提起小车,记下所用的拉力。
2、垫上一个木块与木板搭成一个斜面,用测力计在斜面上拉动小车,记下所用的拉力。
3、垫上两个木块与木板搭成一个斜面,用测力计在斜面上拉动小车,记下所用的拉力。
实验现象:1、用测力计垂直提起小车时,所用的拉力是0.5牛。
2、垫上一个木块,在斜面拉动小车时用的拉力是0.2牛。
3、垫上两个木块,在斜面拉动小车时用的拉力是0.3牛。
实验结论:使用斜面能省力,坡度越小越省力。
实验14:杠杆的作用实验
实验器材:杠杆尺、铁架台、钩码等。
实验步骤:1、把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
2、在杠杆尺的两端各选一点挂上钩码,当杠杆平衡时,记下物重、拉力、重点到支点的距离和力点到支点
的距离。
实验结论:1、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使用杠杆省力。
2、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使用杠杆费力。
3、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使用杠杆不力也不费力。
实验15:滑轮的作用实验
实验材料:铁架台、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细绳、钩码、测力计。
实验步骤:1、用测力计测出竖直提两个钩码用的力。
2、把定滑轮固定在铁架台上,挂上两个钩码,用测力计向下拉动,记录用力的大小。
3、把绳子一端绕过动滑轮,挂上两个钩码,用测力计向上拉动,记录力的大小。
4、在滑轮组上挂两个钩码,用测力计拉动,记录力的大小。
实验结论:使用定滑轮时,不省力,只是改变了用力的方向;
使用动滑轮时,省力,但不改变用力方向;
使用滑轮组时,既省力又改变了用力方向。
实验16:齿轮的作用实验
实验材料:大中小齿轮各一个,支架。
实验步骤:1、把三个带轴的齿轮固定在支架上,并让齿轮相互啮合。
2、用手拨动一个齿轮,观察三个齿轮转动的方向、速度。
实验现象:当转动其中一个齿轮时,会发现:
1、相互啮合的两个齿轮之间的转动方向是相反的。
2、大小齿轮转动的速度也不一样。
3、一个齿轮动,可带动和它啮合的其他齿轮转动。
实验结论:齿轮的作用是:传递动力,改变转动的速度,改变转动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