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左传读书笔记

左传读书笔记

左传读书笔记《左传》既是古代汉族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

那关于它的笔记,都有哪些?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左传读书笔记,一起来看看。

左传读书笔记篇一《春秋》,作者孔子,我国现存第一本编年体史书。

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止于哀公14年(公元前481年),共12公242年。

它按年月日编排史事,约一万六千余字,记事仅纲目,没有事件的因果和过程,称为“经”。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以《春秋》为本,博乐众家,充实进大量古史旧说与各国典籍,综合丰富史料,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事来说明《春秋》纲目,包括各主要国家的盛衰兴旺、生产方式的变革、阶级结构的演化,以及内政、外交、刑法、赋税、军事等方面的丰富内容。

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止于鲁悼公4年(公元前462年),共13公,261年,十八万字。

是我国最早的叙事编年体史书。

称为“传”。

从历史方面看《左传》,《左传》所记史事的时间跨度比《春秋》稍长,字数超过《春秋》十倍以上。

从文学方面看,《左传》独立成文,给后世应用写作地发展提供了借鉴。

有“命”、“誓”、“盟”、“祷”、“谏”、“让”、“书”等八种之多,檄文也源于其。

《左传》叙事完整翔实,把千头万绪的战争叙述得层次分明,刻画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字句严谨,很多成语源于此。

是先秦散文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总结有四个方面:1·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时间的故事情节化;2·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3·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4·擅长叙写外交辞令。

从思想内容方面看,《左传》以传播思想为主,宣扬的伦理思想有鲜明的政治道德倾向,强调等级秩序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的儒家思想,亲儒家是非仁义价值,是儒家的经典,但它又不以儒家独尊。

后人也为《左传》做有注释,为“注”、“疏”、“正义”。

多流传下的《左传》,也有“今文”、“古文”之争,那都是不同的说法。

左传读书笔记篇二笔者认为,季札是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来对待这场演出,他把歌舞看作是和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大事,音乐舞蹈在他眼里是礼教盛衰的反映,也是国家政治盛衰的反映。

《左传》读后感

《左传》读后感

《左传》读后感《左传》是我国古代一部脍炙人口的历史著作,它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这部书以鲁国为中心,详细地记载了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情况,是我们了解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左传》的内容丰富多样,文字优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左传》让我看到了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激烈场面。

在春秋时期,诸侯国纷纷割据一方,争夺霸权。

鲁国作为春秋五霸之一,也是诸侯争霸的主要参与者。

在《左传》中,我们可以看到鲁国与其他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和外交往来。

这些战争既有大规模的国家间的战争,如齐鲁之战、晋楚之战等;也有小规模的战争,如鲁国与周边小国的战争。

这些战争既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也有胜败之别。

《左传》通过对这些战争的描写,展示了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激烈程度,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动荡和人民的疾苦。

其次,《左传》让我看到了春秋时期的政治变革。

春秋时期是一个政治变革的时代,各个诸侯国都在寻求改革和发展的道路。

在《左传》中,我们可以看到鲁国的政治变革。

鲁国在春秋时期经历了多次政治变革,如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等家族的崛起和衰落。

这些政治变革既有家族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有外部势力的干预。

这些政治变革使鲁国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也为鲁国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左传》通过对这些政治变革的描写,展示了春秋时期政治变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变革和发展。

再次,《左传》让我看到了春秋时期的文化繁荣。

春秋时期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各个诸侯国都在努力发展自己的文化。

在《左传》中,我们可以看到鲁国的文化繁荣。

鲁国在春秋时期有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如礼仪、音乐、舞蹈等。

这些文化传统不仅为鲁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为鲁国的外交往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左传》通过对这些文化传统的描写,展示了春秋时期文化繁荣的景象,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发展和人民的精神风貌。

2020年左传读书笔记5篇

2020年左传读书笔记5篇

2020年左传读书笔记5篇2020年左传读书笔记(1)《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

取材于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

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

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对后世史学,文学都有重要影响。

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的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

晋范宁评“春秋三传”的特色说:“《左传》艳而富,其失也巫(指多叙鬼神之事)。

《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

《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

”在〈隐公〉里面,[臧僖伯谏观鱼]中,鲁隐公要到棠地以射鱼为娱乐,大臣臧僖伯奉劝他要把精力集中到国家大事上,而不要荒怠正事,指出:“不轨不物,谓之乱政。

乱政亟行,所以败也。

”臧僖伯虽未能阻止隐公的行动。

但他的话足以训诫。

这里了告诉我们,若要作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必须学会察纳善言,广纳贤言才能使自己的权威得到承认,更好的做好自己的管理工作。

在〈桓公〉篇里,[臧哀伯谏纳郜鼎]中,宋庄公为了取得鲁国的支持,把郜国的大鼎送给了鲁国作为贿赂,鲁庄公将它置于太庙中。

鲁大臣臧哀伯这是明示百官可以纳贿,是国家衰败的象征。

“国家之败,由官邪也。

”这个道理不仅对那时的鲁国有用,即使拿到现在也一样具有普遍意义。

就如一个当代的管理者,如果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则的话,那么他的下属也同样这么做,那么他的管理可以说是一个失败。

同样在我国现在的反腐进程中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我国的反腐要从高层抓起,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治本,哪些地方的官员也就不会腐败,所以我们要做好榜样,发挥领导作用。

在〈襄公〉篇里,[子产问政]中,郑国的执政者子产遵循“爱民如子”的原则,把政事当作农事,精心料理,表现出他一心为国的品质。

从子产的作为上看出,我们的当权者应当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用群众观点去看待问题,要爱民如子,不能背弃群众为中心的倒行逆施,要勤政爱民。

左传读书笔记

左传读书笔记

左传读书笔记《春秋左传》又名《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喜欢历史的同学,可以边读原著边来欣赏人家写的。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左传读书笔记,希望你喜欢。

左传读书笔记篇一1. 隐公二年到隐公四年,鲁国显得很安静,旁边的卫国却乱得很,三年内,王位上先后坐过四个人。

第一个,是卫庄公。

卫庄公挺有艳福一个人,娶了不少小老婆不说,还有一个相当漂亮的大老婆,是谁呢?就是诗经卫风《硕人》的女主角庄姜,她是齐国公主,诗经云:齐候之子,卫候之妻,东宫之妹,邢候之姨。

她长得美,卫国人用了种种比喻来赞美她,这些比喻堪称经典,为后世传唱,“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传说庄姜是一个非常贤德的女子,她膝下无子,后来庄公娶了陈国两姐妹,姐姐厉妫,妹妹戴妫,戴妫生了桓公,庄姜很喜欢,就当成自己儿子来养。

庄姜的儿子,按礼自然就是继位之人了,那个时候庄公也老了,他死了以后,桓公顺理成章继了位。

可惜王位没有坐几天,就被他的同父异母兄弟,叫州吁的公子,给灭了。

这个州吁是当年他父亲相当宠爱的女人的儿子,好暴力,目中无人,庄姜就很不喜欢他。

当年朝中有老臣叫石碏的,就给庄公敲过警钟,说这个娃娃没被好好教育,以后一定是个祸害。

他的推理很简单:自古以来,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克制的意思)的人,是十分少的,州吁宠爱太多,以后一下子都没有了,不崩溃就只能造反了。

可惜庄公不听,桓公即位,而被州吁杀了。

州吁也是个上进的主,要政绩的,他一上位,就决心做一件大事,去清肃上世的恩仇。

- 这又要说隐公一年的时候,郑伯讨伐共叔段,当时共叔段的儿子共叔滑流窜到卫国,卫庄公帮他打郑国,结果来来去去郑卫两国就结了仇。

现在州吁想去打郑国,一则他得找个同盟的(郑国挺强大的,卫国单挑肯定不行),二来也得找个合适的借口,最好是借他人之手。

他观看了一下国际形势,也是碰巧,就在那个时候,宋国和郑国有了点过节。

左传读书笔记摘抄赏析

左传读书笔记摘抄赏析

《左传》读书笔记摘抄赏析《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我国古代一部脍炙人口的经典名著,儒家十三经之一。

自问世以来,它以其独特的史书体例、严谨的史学态度、优美的文学风格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赢得了古今文人学者的赞誉。

在这里,我将以一篇读书笔记的形式,分享我阅读《左传》的感悟和赏析。

一、史书体例:《左传》是一部以春秋时期鲁国的历史为主线,记载了当时各诸侯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事件。

它以鲁国国君鲁隐公为首,记录了自鲁隐公至鲁哀公五百多年间的历史。

书中以日记形式,按年、月、日记载了这些历史事件,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这种史书体例,体现了左丘明严谨的史学态度,为后世历史著作树立了楷模。

二、文学风格:《左传》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书中描绘了春秋时期的社会风貌,以及各诸侯国之间的纷争和人物形象。

文字优美,形象生动,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以下是我阅读过程中,的一些赏析:1. 辞藻华丽:《左传》在描绘历史事件时,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使文字显得华丽优美。

如:“彼其之子,独宿于秧。

鼠穴牛角,尚可忍也。

尔之未艾,我将与尔同归。

”(僖公二十四年)这段描绘了鲁国公子奚仲与介子推的辞让之辞,文字优美,令人陶醉。

2. 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左传》通过对各诸侯国君臣、士人的描绘,展现了春秋时期人物的性格特点。

如:子产,他聪明睿智,善于辞令,为国家利益奔走,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又如:介子推,他忠诚正直,辞让高位,成为后世楷模。

这些人物形象的刻画,既体现了历史人物的个性特点,也彰显了作者的价值观。

3. 寓言故事:《左传》中还包含了许多寓言故事,如:季札观乐、管仲论相等。

这些故事富含哲理,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如:“季札观乐”中,季札对音乐的欣赏,反映了他的高尚品质和卓越见识。

这些寓言故事,既丰富了书中的文学形式,也增强了历史的趣味性。

三、思想内涵:1. 道德观念:《左传》强调道德伦理,倡导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品质。

春秋三传 第六读书笔记

春秋三传 第六读书笔记

春秋三传第六读书笔记《春秋》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其中的“春秋三传”,即《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是解读《春秋》的三部重要文献。

本文是关于“春秋三传”的第六读书笔记,我们将深入探讨其中的内容,分析其历史价值与影响。

一、《左传》《左传》是一部以史实为主的编年体史书,作者左丘明,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

在第六读书笔记中,我们重点关注的是《左传》中的政治斗争、战争和人物形象。

1.政治斗争:《左传》详细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如鲁国的三桓专权、齐国的田氏代齐等。

这些政治斗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变革。

2.战争:《左传》中描述了许多著名的战争,如城濮之战、长平之战等。

通过对战争的描绘,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军事制度、战略战术以及战争对各国的影响。

3.人物形象:《左传》塑造了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晋文公、楚庄王、管仲、晏婴等。

这些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展现了春秋时期的历史风貌。

二、《公羊传》《公羊传》是一部以解释《春秋》为主的经书,作者公羊高。

在第六读书笔记中,我们重点关注的是《公羊传》的注释方法和思想观念。

1.注释方法:《公羊传》采用了“微言大义”的注释方法,通过对《春秋》字词的解读,揭示其背后的历史真相和道德观念。

2.思想观念:《公羊传》强调“大一统”的思想,主张尊王攘夷,强调君臣、父子、夫妇、兄弟等伦理关系。

这些思想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谷梁传》《谷梁传》是春秋三传中成书最晚的一部,作者谷梁赐。

在第六读书笔记中,我们重点关注的是《谷梁传》的史事记载和思想特点。

1.史事记载:《谷梁传》在史事记载上,较《左传》更为简略,但仍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它侧重于对鲁国历史的记载,展现了春秋时期的历史变迁。

2.思想特点:《谷梁传》强调礼义之道,主张以道德教化人民,反对暴政。

这一思想特点与《公羊传》相似,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基本精神。

总结:通过对“春秋三传”第六读书笔记的梳理,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

《左传》读后感范文

《左传》读后感范文

《左传》读后感范文
《左传》读后感。

《左传》是中国古代史书,记录了春秋时期鲁国的历史事件和
政治变革。

通过阅读《左传》,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风
云变幻和政治斗争的残酷性。

在《左传》中,作者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写非常细致和生动。

通过阅读,我仿佛置身于春秋时期的鲁国,看到了那个时代的人们
是如何为权力争斗,为国家的命运奋斗的。

同时,我也深刻感受到
了作者对于道德和政治的思考,以及对于人性的洞察和反思。

在《左传》中,我看到了许多令人敬佩的人物,他们不畏强权,敢于直言,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奋斗到底。

同时,我也看到了许多
令人悲哀的情节,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和人性的丑恶。

这些都让我深
刻反思了人性的复杂和政治的残酷,以及历史的无常和变幻。

通过阅读《左传》,我不仅了解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也对中国
古代社会的政治、道德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我也深刻
体会到了历史对于现实的启示和警示,让我更加珍惜当下,珍惜和
平与稳定的生活。

总的来说,阅读《左传》是一次深刻的历史与人性的思考之旅,让我受益匪浅,也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左传》读后感范文

《左传》读后感范文

《左传》读后感范文
《左传》读后感。

《左传》是中国古代史书中的一部重要篇章,记录了春秋时期
齐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历史事件。

通过阅读《左传》,
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这段历史时期的风云变幻和人物的激烈斗争。

在《左传》中,我看到了各种不同的人物形象,有忠臣、奸佞、贤良、愚昧等等。

他们的言行举止都在书中得到了生动的描绘,使
我对春秋时期的历史人物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同时,书中也反映
了当时社会政治的黑暗和腐败,以及人民的疾苦和苦难。

这让我深
切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和变迁。

通过阅读《左传》,我还学到了许多关于政治智慧和处世之道
的知识。

书中的一些智慧格言和故事,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


如书中提到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足者富”等等,这些
都是非常有启发性的言论,让我受益匪浅。

总的来说,阅读《左传》让我对中国古代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入
的了解,也让我对人生的态度和处世之道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相信,通过不断地阅读这样的经典之作,我会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明智和睿智。

左传读书笔记

左传读书笔记

左传读书笔记【篇一:左传读后感】《郑伯克段于鄢》是《春秋》中的名篇。

主要讲述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郑庄公同其胞弟共叔段之间为了夺国君君权位而进行的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

郑庄公设计并故意纵容其弟共叔段与其母武姜,其弟骄纵,于是欲夺国君之位,庄公便以此讨伐共叔段。

庄公怨其母偏心,将母亲迁于颖地。

后来自己也后悔了,又有颖考叔规劝,母子又重归于好姜氏厌恶其子郑庄公始于庄公出生时的难产,可是她对于共叔段,却又非常溺爱,屡次请求郑武公废长立幼,虽遭武公拒绝,但姜氏并不就此罢休,这就充分说明这个女人不仅愚蠢而且顽固。

姜氏的一恶一爱,始终贯穿于矛盾的产生、发展和激化的过程,正是行文的脉络所在。

郑庄公即位后,姜氏要求把制邑分给共叔段。

制,地在虎牢,形势险要,姜氏居心何在,庄公是十分清楚的,当然不能允许,告诉姜氏:“制??他邑唯命”据说虢叔恃险不修德政,结果被郑武公所灭,对于庄公这段话中所包含的杀机,姜氏未必能够完全参透。

求制不及而求京,也在庄公意料之中,由此可见,姜氏的筹篡一开始就落入庄公的掌握之中了。

历史上封建统治者,总是把维护自己的权力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即使是母子兄弟之间,也丝毫不有缓解他们之间的权力之争,郑庄公即位到共叔段外逃,共经过二十二年,这漫长的岁月,突出表现了庄公蓄谋已久,甚至连他的大臣也觉察不出其心迹,被蒙在鼓里,当祭仲提出京的制度不合规定时,庄公却说:“姜氏要这么干,我有什么办法呢?”装出无可奈何的样子。

等到祭仲提醒他“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时,他才说:“多行不义??”的话,这个“毙”字和“虢叔死焉”的“死”字是一脉相承的,即使在这一点透露之中,也遮上了一层帷幕:表明这是在自杀,而非他杀,企图逃避杀弟的罪责,可说既狠毒又狡猾。

庄公没下的陷井,就是养共叔段之骄,纵共叔段之欲,使其不断膨胀,逐步发展到自我毁灭,权力欲望的沟壑是永远填不满的,郑庄公竭力容忍共叔段的得寸进尺,从表面看,好像处于被动地位,实际上主动权仍然在庄公手里,如果加以扼制,共叔段就会收敛,郑庄公企图使其自我毁灭的目的就会落空,因此,不管共叔段使“西鄙北鄙贰于已”也好,还是进而把二邑归为已有,封地扩展到禀延也好,庄公都不露声色,听之任之,即使他的心腹公子吕连续向他提出警告。

左传读书笔记(精选6篇)

左传读书笔记(精选6篇)

左传读书笔记左传读书笔记(精选6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书笔记如何写了哦。

但是读书笔记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左传读书笔记(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者称《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是中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迄于鲁悼公四年(前464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读《左传》是特别增加我们学识的,是作为文学院的学生必读的书籍,正好有这次机会,将自己读《左传》的想法做如下总结。

《春秋左氏传》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它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

它补充并丰富了《春秋》的内容,不但记鲁国一国的史实,而且还兼记各国历史;不但记政治大事,还广泛涉及社会各个领域的“小事”;一改《春秋》流水账式的记史方法,代之以有系统、有组织的史书编纂方法;不但记春秋时史实,而且引征了许多古代史实。

这就大大提高了《春秋左氏传》的史料价值。

有关于当时人民起义、战争、诸侯争霸,制军制改革,著名历史人物事迹的记载以及春秋以前的史料,是研究春秋时期甚至其以前历史的重要史书。

《左传》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民族交往的活跃和民族融和的进程。

它大致记载了华夏族和华夏以外的各族的分布以及分支的情况;记载了这些民族在军事上的冲突,政治上的交往和联系,经济、文化上的交流以及广泛的通婚,展现出春秋时期各族的大致状况。

《春秋左氏传》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

《左传》作者重视交待历史事件的原委,注意记录各种历史人物的政治主张,历史见解的宗教观点,《左传》描写人物细致生动,特别重视战争活动的记录,它叙述的不少战役的过程都已成为中国战史的有名战例。

《左传》写战争不单纯地写军事行动,而是着眼于政治、注重战争的性质,争取与国的援助、战争的政治动员与思想准备,表明作者把战争首先看作是政治问题而非单纯的军事行动问题。

经典常谈春秋三传读书笔记内容概括

经典常谈春秋三传读书笔记内容概括

一、前言1.1 概述在我国古代经典文学中,春秋三传占有重要地位,它们分别是《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是三家正史之外的史书,以其独特的史料特点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后世影响深远。

尤其是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春秋”更是成为一种重要的观念和价值取向。

1.2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阅读春秋三传,对其中的精华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旨在进一步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观念。

二、《左传》概括2.1 简介《左传》是《春秋》正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春秋》的一种注释和补充。

它以春秋时期鲁国国史官左丘明编年体史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记史的史书。

2.2 内容概括《左传》以左丘明所见、所闻和其它先贤研究的历史资料为依据,以春秋诸侯国为主要史料对象,深入而客观地反映了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风俗礼制等各个方面的情况。

全书共计32卷,包括58篇,内容翔实丰富,语言流畅,读来耐人寻味。

三、《公羊传》概括3.1 简介《公羊传》是春秋时期齐国国史官公羊高编年体的一部断代记史书,也是《春秋》的注释和补充。

在《春秋》正文之前注释和补充为《其传》。

3.2 内容概括《公羊传》主要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存在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事实,对春秋时期的历史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与评论。

书中所采用的记事方法,注重细节、事实真实可靠、分析客观、论断精当,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四、《谷梁传》概括4.1 简介《谷梁传》是春秋时期齐国国史官谷梁生编年体史书,是《春秋》的注释和补充。

4.2 内容概括《谷梁传》是一部长篇的史书,全书共分为17卷,包括了26篇。

书中记录了春秋时期鲁国以及其他诸侯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对春秋时期的历史进行了详尽的记载,其内容丰富多彩,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五、总结5.1 历史价值春秋三传作为我国古代史学经典,对我国历史及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三部史书,见证了春秋时期的社会变迁、政治风云,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方面面,具有巨大的历史价值。

左传读书笔记摘抄赏析

左传读书笔记摘抄赏析

左传读书笔记摘抄赏析左传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史书,记载了春秋时期鲁国的历史事件以及各诸侯国之间的纷争和斗争。

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是鲁国史官左丘明。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左传》进行读书笔记摘抄的赏析。

一、文风优雅凝练《左传》以其独特的文风而闻名,文笔优雅凝练,字字珠玑。

它注重节奏感与韵律感的运用,使阅读者们读起来流畅而舒适。

例如在《左传·宣公十五年》中,作者写道:“归车而望之,自胡蜂而至于巨蜂。

”这句话运用了并列句的手法,通过对胡蜂和巨蜂的比较,形象地描绘出战争的激烈与残酷。

同时,作者还运用了排比句的修辞手法,使整句话更加生动有力。

二、深刻揭示人性弊病《左传》作为一部历史书籍,不仅仅是纪录那个时代的历史事件,更重要的是揭示了人性弊病。

在《左传·襄公元年》中,作者写道:“君子失宠,于人则忧,于己则耻。

”这句话道出了人们失去权力时的心理状态,揭示出人性中的私心和功利。

与此同时,作者还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深刻刻画了那个时代各位君王的盈与败,善与恶。

三、弘扬中华文化传统《左传》作为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价值观。

在《左传·昭公十二年》中,作者写道:“念兹在兹而不能用,德羞而无施。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德行的推崇和珍视。

《左传》通过各种历史事件的叙述,以及对各位君王的赏析和评价,弘扬了中华文化传统中的公义、仁爱和忠诚等美德。

综上所述,左传作为一部重要的史书,其读书笔记摘抄赏析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以其独特的文风优雅凝练,深刻揭示了人性弊病,并积极弘扬了中华文化传统。

通过读书笔记摘抄的赏析,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左传》的价值和魅力,也更好地领略了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左传读书笔记-读书笔记.doc

左传读书笔记-读书笔记.doc

左传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左传读书笔记篇一隐公二年到隐公四年,鲁国显得很安静,旁边的卫国却乱得很,三年内,王位上先后坐过四个人。

第一个,是卫庄公。

卫庄公挺有艳福一个人,娶了不少小老婆不说,还有一个相当漂亮的大老婆,是谁呢?就是诗经卫风《硕人》的女主角庄姜,她是齐国公主,诗经云:齐候之子,卫候之妻,东宫之妹,邢候之姨。

她长得美,卫国人用了种种比喻来赞美她,这些比喻堪称经典,为后世传唱,“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传说庄姜是一个非常贤德的女子,她膝下无子,后来庄公娶了陈国两姐妹,姐姐厉妫,妹妹戴妫,戴妫生了桓公,庄姜很喜欢,就当成自己儿子来养。

庄姜的儿子,按礼自然就是继位之人了,那个时候庄公也老了,他死了以后,桓公顺理成章继了位。

可惜王位没有坐几天,就被他的同父异母兄弟,叫州吁的公子,给灭了。

这个州吁是当年他父亲相当宠爱的女人的儿子,好暴力,目中无人,庄姜就很不喜欢他。

当年朝中有老臣叫石碏的,就给庄公敲过警钟,说这个娃娃没被好好教育,以后一定是个祸害。

他的推理很简单:自古以来,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克制的意思)的人,是十分少的,州吁宠爱太多,以后一下子都没有了,不崩溃就只能造反了。

可惜庄公不听,桓公即位,而被州吁杀了。

州吁也是个上进的主,要政绩的,他一上位,就决心做一件大事,去清肃上世的恩仇。

- 这又要说隐公一年的时候,郑伯讨伐共叔段,当时共叔段的儿子共叔滑流窜到卫国,卫庄公帮他打郑国,结果来来去去郑卫两国就结了仇。

现在州吁想去打郑国,一则他得找个同盟的(郑国挺强大的,卫国单挑肯定不行),二来也得找个合适的借口,最好是借他人之手。

他观看了一下国际形势,也是碰巧,就在那个时候,宋国和郑国有了点过节。

那是在隐公三年的时候,宋穆公去世了,他是个讲仁义的人,没有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他哥哥的儿子(后来的宋殇公),只因为当年他哥哥把王位传给了他。

《左传》读后感范文

《左传》读后感范文

《左传》读后感范文
《左传》读后感。

《左传》是中国古代史书中的一部重要著作,记录了春秋时期
鲁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重要事件。

通过阅读《左传》,
我深刻体会到了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和智慧。

首先,我被《左传》中所描绘的鲁国诸侯之间的政治斗争所震撼。

在那个时代,权力斗争是非常激烈的,各种阴谋诡计层出不穷。

然而,即使在这种环境下,仍然有一些忠臣义士能够坚守原则,不
为私利所动,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

他们的形象深深地触动
了我,让我对忠诚和正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其次,《左传》中的一些故事也让我深受启发。

比如,其中有
一则关于季桓子的故事,他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时,选择了忍辱负重,以求长久之计。

这种智慧和胸怀让我深为敬佩,也让我明白了在某
些时候,退一步也许能够换来更大的收获。

最后,我也被《左传》中的一些格言警句所感动。

其中有许多
关于忠诚、正直、勇敢等品质的论述,让我深刻领悟到这些品质的
重要性。

这些格言警句无论是对于古人还是对于我们现代人,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左传》,我不仅对春秋时期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在精神层面上得到了一些启示。

希望能够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将其中的智慧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成为一个更加有担当、有智慧的人。

左传读后感

左传读后感

左传读后感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记录春秋时期中原各国的历史。

《左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也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历代儒客学子重要研习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但在编年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和评价,形成了一种独
特的叙事风格。

《左传》的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史料和文学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春秋时期各国之间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交往和斗争。

同时,作者也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表达了自己的政治观点和价值观念。

阅读《左传》,不仅可以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还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左传》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总之,《左传》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经典之作。

通过阅读《左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左传读书笔记2000字

左传读书笔记2000字

《左传》读书笔记: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中国古代经典之一,记录了春秋时期鲁国的历史和言行,以及当时各诸侯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和文化现象。

作为儒家十三经之一,《左传》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左传》进行读书笔记。

一、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和文化交往非常频繁,形成了独特的春秋文化。

《左传》对春秋时期的历史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二、诸侯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在《左传》中,诸侯国之间的政治斗争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这些斗争主要表现为诸侯国之间的争夺和联盟,以及诸侯国内部的权力斗争。

这些斗争不仅推动了春秋历史的发展,也影响了中国文明的进步。

通过阅读《左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些政治斗争的背景和原因,以及它们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上的重要性。

三、春秋时期的文化现象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化现象。

在《左传》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许多这样的文化现象,如礼仪、音乐、文学等等。

这些现象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也影响了后来中国文化的发展。

通过阅读《左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些文化现象的背景和特点,以及它们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性。

四、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变迁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如孔子、墨子、荀子等等。

他们的思想观点对中国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左传选读书笔记

左传选读书笔记

左传选读书笔记标题:《左传》选笔记——以史为鉴,可以明兴亡《左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编年体史书,全名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讫于鲁公二十七年(前468年),比《春秋》多出13年,实际记事比《春秋》多出26年(最后一件事为略提三家灭晋)。

它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这一时期历史的基本文献。

《左传》在写法上,它与《春秋》都融入了历史记录之中,具有较强的思想性,但作为历史著作则很不完备。

而《左传》在史料方面则比《春秋》详细得多,对《春秋》所记事件都有所补充。

在写法上,《左传》比《春秋》前进了一大,它把许多重要事件过程描写得生动具体,人物的性格也刻画得比较鲜明,而且,它的文学价值也很高,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左传》具有很高的价值。

首先,《左传》善于用典型的具体事实,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如宣公三年记楚子伐陆浑之戎,晋栾枝使乞师于秦,秦伯许之,亲率兵车八百乘以救。

秦伯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秦晋之好,领导和不忘也”。

但晋师未至,楚师已退,秦师也撤退了。

秦伯在途中遇到晋侯,他“使人追之,不及”。

《左传》这件事,充分表现了秦伯的敬而无礼,从而揭露了秦晋之和的虚伪。

其次,《左传》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思想性格。

如成公二年齐侯伐晋,晋侯御之,鲜虞人与曲沃人夹击齐师。

齐师败绩,晋人追逐之。

栾书曰:“君未知战。

战,护国也。

弃师而不释,败所以战也;楚师在人称,战而不功,病未重也。

吾病截之。

”栾书之言,表现了他的勇敢和智谋。

晋人“逐之,遂围齐彭城”。

旋即“婴齐请食锦以便师”。

晋人许之,“疏士皆食锦饮酒,曰:‘乐乎!’”这段记叙,既交代了晋军取得胜利的原因,又表现了晋军士兵的乐观情绪。

再次,《左传》善于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思想性格。

如隐公元年,郑伯克段于鄢,段的党羽祭仲、公子吕等都曾劝段不要违背兄意,分裂国家,但段不听,终至亡命。

左传读书笔记

左传读书笔记

左传读书笔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左传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正史,被誉为“百子之母”,是中国史书中的经典之作。

左传是《春秋》的一部分,记录了春秋时期鲁国官职公卿之事,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史书中的精华。

左传中包含了大量有关礼仪、规范、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左传的作者是左丘明,他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史官。

左传的内容主要是对春秋时期鲁国历史及其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记录和分析。

左传记载了春秋时期鲁国列传的故事,对当时的政治斗争、人物风貌等进行了深入的描述和分析,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左传中的很多故事,都是以明君爱民,治国有方的君子之风为核心。

比如左传中的“鲍叔牙救臧仓”、“孔子问事”等故事,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和思想观念。

这些故事不仅给后人带来了历史教训,也成为后世治国兴邦的重要参考。

左传中的语言简练明快,用词精确准确,既保留了春秋时期的语言特色,又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左传的篇章之间,既有条理性,又有逻辑性,读起来非常流畅,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

左传的文字中还融入了丰富的比喻和譬喻,既能够增加阅读的趣味性,又能够加深读者对文中情节和人物的理解。

左传是一部值得反复品味的经典之作。

通过阅读左传,我们可以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政治环境,深入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物性格,领悟其中蕴含的深邃哲理,同时也可以得到一定的文化熏陶和历史启迪。

在当代社会,左传的思想和价值观依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左传中所反映的忠恕仁义、严明法治、尊敬师长等传统美德,对于今天的社会治理和道德建设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通过学习左传,我们可以汲取其积极的思想精华,传承古人的优良传统,使其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

在读左传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当时的历史文化,还可以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拓展自己的思维深度和广度,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修养水平。

左传是一部既有历史又有文学价值的经典之作,是读书人不可不读的重要著作。

左传读书笔记

左传读书笔记

左传读书笔记《左传》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作为《春秋》的注释,它以其详实的历史记录、丰富的故事情节、生动的文学描绘,展现了春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物群像。

以下是我在阅读《左传》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历史事件的深入剖析《左传》记录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其中包括许多著名的战役、政治斗争和外交事件。

阅读《左传》,我对这些事件的来龙去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例如,城濮之战中,晋文公与楚成王的斗争,展现了晋国崛起的过程;齐桓公的称霸之路,揭示了当时诸侯国之间的权力博弈。

二、人物形象的鲜明描绘《左传》中的人物形象丰满、个性鲜明。

例如,晋文公的重耳,他历经磨难,最终成为一代明君;管仲与鲍叔牙的友谊,成为千古传颂的佳话。

这些人物形象的描绘,使我对春秋时期的历史人物有了更为立体的认识。

三、道德观念的传承《左传》中蕴含了丰富的道德观念,如忠诚、仁爱、礼仪等。

这些观念在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行为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阅读《左传》,让我深刻感受到古人在面对权力、利益、生死等考验时,所展现出的高尚品质。

四、文学艺术的魅力《左传》的文学价值极高,其叙事手法、人物描绘、语言表达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例如,文章中对战争场面的描绘生动形象,让人如临其境;对人物心理的刻画细腻入微,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

这些文学艺术的魅力,使《左传》成为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五、现实意义的启示虽然《左传》所记录的历史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但其中所蕴含的智慧、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例如,国家兴衰、政治斗争、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在《左传》中都有所体现。

阅读《左传》,让我在反思历史的同时,也思考着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总结:《左传》是一部具有极高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典籍。

阅读《左传》,不仅让我对春秋时期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使我在道德观念、人生哲理等方面得到了许多启示。

优秀读书笔记摘抄3篇八年级上册

优秀读书笔记摘抄3篇八年级上册

优秀读书笔记摘抄3篇八年级上册《优秀读书笔记摘抄3篇八年级上册》读后感一、《左传》读后感《左传》是中国古代史书之一,记述了春秋时期各个国家的政治斗争和社会变革。

读完《左传》,我深深地被书中所展示的各种智慧和勇气所感动。

首先,我被书中描述的众多政治家和谋士们所吸引,如晋国的晋献公和晏婴,齐国的孟尝君等。

他们以智慧和智谋化解了许多危机,保护了自己的国家不受侵略。

他们不仅聪明过人,而且能够与时俱进,赢得人民的支持。

其次,书中还有许多英勇无畏的人物,如卫国的国殇和宋国的廉颇。

他们义无反顾地保卫着自己的国家和民族,表现出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同时,《左传》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世界的无常。

书中所描述的各个国家的政治斗争和背叛,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权力对人性的诱惑和腐败的危害。

同时,书中也揭示了一些普遍的道德原则,如忠诚、正直和诚信等。

这些道德原则不仅适用于古代,也适用于今天的社会。

总而言之,读完《左传》后,我对中国古代历史的了解更加深入,对智慧和勇气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我也意识到只有通过学习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现在,更好地面对未来。

二、《小王子》读后感《小王子》是一部著名的法国童话小说,这个故事以童话的方式描绘了一个关于友谊、成长和人性的故事。

读完《小王子》,我深受其启发和感动。

首先,我被小王子的纯真和天真所吸引。

小王子追求真实和善良,远离虚伪和偏见。

他用心去感受世界,关心他人的需要,并且乐于助人。

这让我明白了真正的成长不仅仅是年龄的增长,而是心灵的成熟和对他人的关爱。

其次,《小王子》也让我重新审视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小王子通过与其他星球上的人们的交流,揭示了人们在现实社会中常常迷失自我的情况。

他们忙碌于自己的事务,忽视了他人的需要。

然而,小王子告诉我们,真正的友谊和关爱应该是无私的,而不是建立在利益和权力的基础上。

最后,《小王子》也给了我一些关于美和幸福的思考。

通过描述小王子的旅程和与狐狸的友谊,这本书提醒我们要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在我们的生活中创造出更多的幸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传》读书笔记
这个寒假,龙老师给了我们几点宝贵的建议,其中一点就是阅读例如《左传》、《战国策》、《论语》等有深刻内涵的书籍。

因为在上个学期的古代汉语的学习中,我们学到的经典文章一部分来自于《左传》,而且龙老师对《左传》有很高的评价,所以放假后,我就去图书馆借了《左传》来看。

《左传》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它起自鲁隐西元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左传》取材范围广泛,包括了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按照鲁国12个国君的次序,详细记载了这段时期内周王室以及各诸侯国的军事、政治、外交和文化方面的历史。

晋范宁曾评价:”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杜预也称赞“其文缓,其旨远。


《左传》以叙事为主,很注重描写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

我在读《左传》时,发现作者描述历史事件时,若是涉及到战争,对于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的描述都是寥寥几笔带过,对于战争起因、战时两军心理以及战后的思考却花大量笔墨去描绘。

如晋楚城濮之战、秦晋崤之战、鄢陵之战,但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晋楚城濮之战,“己巳,晋师陈于莘北,胥臣以下军之佐当陈、蔡。

.....狐毛、狐偃以上军夹攻子西,楚左师溃。

”全文共17段,描写战争场面仅一段,”不满百字,写尽战事。

”对于晋楚两国在军事、外交上的一系列争斗却紧扣细节,对楚国战败原因的揭露就体现在这些细节中,“子玉使伯焚请战,曰:‘非敢必有功也,愿以间执馋暱之口。

王怒,少与之师,唯西广、东宫与若敖之六卒实从之。

“楚王与子玉各执己见,楚国内部的矛盾出现。

“子犯曰:‘师直为壮,曲为老,岂在久乎?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报也。

’退三舍。

楚众欲止,子玉不可。

“晋国退避三舍,私许复曹卫,瓦解了楚国联盟。

而楚国咄咄逼人,将帅刚愎自用,楚国自然会失败。

《左传》还描写了各种形象鲜明的人物,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行为举止把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充分展现出来。

《晋公子重耳之亡》就讲述了晋公子重耳出奔、
流亡到回国夺取政权的经过,“处狄十二年而行,”“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

公子怒,欲鞭之,”“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一开始重耳给我的感受就是一个贪图安逸、步步退让、蛮横无理并且缺乏远见幼稚无知的落魄贵公子,“及曹,曹共公闻其骈协,欲观其裸。

”“乃馈盘飧,置璧焉。

公子受飧反璧。

”“衰曰:‘君称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重耳敢不拜?’”在曹国受辱后,重耳慢慢的改变了,他变成了一位忍辱负重、不卑不亢、手腕高超收买人心的有勇有谋的政治家。

我还记得我看到宣公部分的《王孙满对楚子》时,感叹古人言辞这么简短却这么犀利,先从“德”字出发,一语击破楚庄王的问鼎野心:“在德不在鼎。

”以夏、商、周的历史变迁为鉴,有根有据地讲述了鼎的来历和九鼎易主的过程,然后说明自己的观点:有德的君主才配有九鼎,才会拥有天下。

由鼎的轻重引申到德的轻重,“德之休明,虽小,重也。

”最后从“天”入手,“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王孙满无一句直指楚庄王,却无一语不在谴责他,条理严密,含蓄有力,让楚庄王无话可说。

《左传》代表了先秦叙事散文的最高成就,它是本史书,也是一本振奋人心的励志名著,我从《左传》里学到了很多,做人要诚实守信,重视家人,最重要的是要有竞争意识,春秋战国时代,大国吞并小国,激烈的宫廷斗争,若不为自己努力争得一席之地,就会面临着死亡的威胁。

虽然现在是和平社会,但若不迎难而上,积极进取,就会被淘汰,为了不被淘汰,必须要努力学习,用知识充实自己,去创造一个好的未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