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全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
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
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
By halo
第五单元第一课
明清帝国的更替
明朝的建立:
背景:元朝末年,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激化,激起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建立:1368年,朱元璋率领起义军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统一中国:1368年秋,明军攻占大都,蒙古残余势力逃往漠北。此后,明军先后平北等地统一中国。
明朝统治政策(重点):
政治上:朱元璋和朱棣通过废除丞相、创阁、设厂卫特务机构、迁都等措施强化皇权。
经济上:!.明初统治者实施奖励垦荒,轻徭薄赋和提高手工匠身份等政治,使社会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朱棣在位期间,社会安定国家富强,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又一强盛时期。
2.明代前期,和下西洋开辟亚非海上通道壮举,表明了明朝对国外的强大影响和在世界围的先进地位。
3.明朝中后期进一步改革赋役制度刺激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市镇经济高度繁荣。
明末农民起义原因:
1.明朝后期政府官员腐败,土地兼并恶性发展,大量农民破产逃往。
2.后金用兵,连年天灾
*为什么明末农民起义能迅速发展并得到农民的支持?
【因为起义军的做法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粮食的需求,保护了农民的利益】
17世纪初努尔哈赤建立“大金”
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
1644年自成(闯王)攻入,推翻明朝。宁远总兵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击败起义军
*推翻明朝的不是清军而是自成的起义军清初经济恢复:
原因:清初各名族人民的抗清斗争促使统治者调整野蛮落后的政策,制止了社会经济的倒退。结果: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经济迅发展达到中国历史上新的高峰
八年级下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提纲总复习
第五单元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1、纵向比较:明清前期的农耕文明比以往朝代更鼎盛,君主集权达到顶峰;
2、横向比较:明清的农耕文明无法与西方的工业文明抗衡,清中期开始陷入统治危机;
3、明清综合国力大体保持领先,“盛世”余辉表现
一、明清帝国的兴替一、明朝1368-1644
二、清朝1616-1912:
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一抵御外来侵略
(二)加强边疆治理
★★1.明清民族政策:明:消极防御政策增修长城;
清:怀柔政策修建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喇嘛庙,接见蒙古、西藏等首领,与他们联络感情,册封达赖、班禅等;
西东
②意义:维护国家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和发展,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三、农耕文明的繁盛
知识拓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一、★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二、★晚明科学巨匠
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一、★★皇权膨胀
二、近代前夜的危机★
第六单元世界工业文明的曙光与近代社会的开端
⑴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⑵核心指导思想:人文主义
⑶实质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⑷代表人物和作品是:①先驱:但丁意大利神曲达芬奇意大利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亚英国哈姆雷特等
⑸意义:P38
1、新航路开辟背景原因:
1根本原因:工商业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具体原因:①西欧国家对财富的渴望;②马可波罗行纪激起西欧对东方的向往;③阿拉伯、意大利商人垄断了东西方贸易;④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东西方之间的商路;发展、寻找、垄断、控制
3条件:①葡萄牙和西班牙支持;②人们开始相信地球是圆的;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第一章中国古代史
1.1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
- 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 中国古代历史时期的划分及其特点
1.2 诸夏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社会
-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组织
- 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与封建制度
1.3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
-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思想的兴起与发展
- 中国古代文化的主要特点与影响
第二章中国古代的秦汉时期
2.1 秦朝的建立与统一
- 秦始皇的改革和统一战争
- 士农工商各阶层的变动及社会影响
2.2 汉朝的兴起与黄老思想的传播
- 汉高祖刘邦的功绩与社会政策
- 黄老思想的兴起与对社会的影响
2.3 西汉的王朝衰落与王莽的新政
- 汉朝王朝衰落的原因及其影响
- 王莽的新政与其失败原因
第三章中国古代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3.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格局与改革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分裂与政权更迭- 的传入与对社会的影响
3.2 文化艺术的繁荣与社会变迁
- 辽、西域通商使文化艺术交流日渐频繁- 社会经济的变革与农民起义的影响
3.3 中国古代的北方民族与南方民族
- 北方和南方的民族与文化特点
- 北方民族与南方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冲突第四章中国古代的隋唐时期
4.1 隋朝的统一与改革
- 隋文帝的统一战争和政治改革
- 隋朝的社会政策与对外关系
4.2 唐朝的繁荣与开放
- 唐朝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经济发展
- 文化艺术的繁荣与对外交往
4.3 安史之乱与唐朝的衰亡
- 安史之乱的原因与影响
- 唐朝的政治矛盾与社会动荡
第五章中国古代的宋元明清时期
5.1 宋朝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经济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模板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复习提纲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明清帝国的兴替
●元朝末年,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1368年,朱元璋率领起义军推翻元朝,建立明朝,
定都应天。
●明太祖朱元璋及明成祖朱棣执政期间,在政治上采取了废除丞相、创内阁、设厂卫特务
机构和迁都北京等4项举措,奠定了明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在经济上实施了奖励垦荒、轻徭薄赋和提高手工匠身份等3项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在对外关系上郑和下西洋开辟了亚非海上通道的壮举。
●明中后期进一步改革赋役制度,刺激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市镇经济高度繁荣。
●明末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先后起义。
●明朝后期,东北地区女真人崛起。17世纪初,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并脱明独立,建
立大金,史称后金。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即位,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
●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推翻明朝。明军将领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占领北京。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明至清朝前期,中国成功抵御了沙俄和西方殖民者的侵略。经过两次雅克萨之战,1689
年中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明朝中期,日本海盗经常骚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称之为倭寇。16世纪中期,戚继光
和俞大猷奉命抗倭,取得胜利。
●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侵占了台湾。1662年,郑成功率领军队赶走了荷兰侵略者。1683
年清军进入台湾,设置台湾府。
●为了防范蒙古骑兵南下,明朝进一步加固增修了长城。作用:一是抵御外敌,二是保护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全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全册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
1. 1368年( )率领起义军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今江苏南京)。朱元璋就是( )。明成祖朱棣将都城迁到北京。
1627年,高迎祥、张献忠、( )等人先后起义,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推翻明朝。
2.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在盛京(今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1644年,
宁远总兵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3. 从清朝的康熙到乾隆年间,经济迅速恢复,国力空前强盛,史称“( )”。
▲清朝前期,我国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克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南至南海诸岛;
▲清朝前期的疆域图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4. 明朝的统治:明前期;①政治上,废除( )、创设内阁、设( )机构和迁都北京;②经
济上,奖励农耕,轻徭薄赋和提高手工匠身份;③外交上,明成祖派( )下西洋;④影响:强化皇权;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开辟了亚非海上通道的壮举,表明了明朝对国外的强大影响。
明中后期;改革赋税制度;影响:刺激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 )经济的高度繁荣。
5. 明清时期的不同名族政策
明朝:主要以防为主,采取比较被动的( )政策;
清朝:比较积极主动,采取( )的政策笼络其他少数民族。
6.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明朝:▲16世纪中期,( )、俞大猷抗击倭寇;
▲1662年( )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清朝:▲17世纪中期(康熙年间)抗击沙俄侵略,两次雅克萨之战,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第一单元晚清的危机与变革
第一课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前的背景P1
2、禁烟运动P3 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3、鸦片战争P3~5 1840~1842年
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侵略中国
结果:失败原因(1)兵力及装备差异
(2)不了解敌人,对敌情判断不当政治腐败
(3)和战方针不定经济落后
(4)清军素质和战斗力低下
《南京条约》影响
(1)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使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
(3)中国从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原因:进一步“开放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时间:1856~1860
条约:《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事件: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
俄国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
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第三课旧体制与新体制
太平天国运动
背景:(1)清政府为了支付巨额军费和战争赔款而加紧搜刮
(2)自然灾害频仍
时间:1851~1864
地点:广西金田村(经过)定都天京
起义领导人:洪秀全
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原因:领导集团发生严重内讧
失败原因:(1)中外反对势力的联合镇压
(2)农民阶级本身的局限性
湘军、淮军:曾国藩、左宗堂、李洪章
“洋枪队”
洋务运动
时间:19C 60~90年代
含义:一切涉外事务
目的:师夷长技
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内容:(1)兴办了许多近代企业
(2)组建了中国新式海军
(3)创立了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中心: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
时间:1894~1895年
诱因:日本蓄意挑起中日冲突,乘清军应邀出兵朝鲜之机而抢先出兵朝鲜根本原因:吞并朝鲜,入侵中国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复习提纲(1)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ω^<)喵
一、工业文明的来临
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
一、工厂从这里发展而来
1、手工工场最早出现在14世纪的意大利
2、中国手工工场出现在明清时期
3、手工工场的特点:
(1) 出现了雇佣劳动,工场主不再亲自参加生产
(2) 工人多,分工合作
(3) 生产规模大,产量高
4、手工工场的发展和社会影响:
(1) 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2) 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3) 促进了社会阶级、社会结构的变化
二、商人的地位变了
1、商人地位的变化
(1) 身份的变化:他们既是手工工场主,又是商人
(2) 经济地位的变化:经济实力超过了王公贵族
(3) 政治地位的变化:商人可以担任市长
2、新诞生的社会阶层
手工工场主——早期资本家
雇佣工人——工人阶级的前身
3、没落的阶层——贵族
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
一、文艺复兴运动
1、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
2、主要代表
(1)达.芬奇:意大利艺术家,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代表作品:《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2)莎士比亚:英国剧作家,代表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
(3)但丁:意大利作家,代表作品《神曲》
4、人文精神——主张一切以人为本,要求一切为了人
三、欧洲的宗教改革
1、赎罪券——罗马天主教会为聚敛钱财而兜售
2、“教皇的奶牛”——德国
3、宗教改革:
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拉开了宗教改革序幕,主张:宗教信仰人人平等
4、宗教改革使欧洲各国摆脱了罗马教会的控制,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四、近代科学的诞生
1、英国科学家培根——“知识就是力量”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
第一课 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明清帝国的兴替
〔一〕、明朝(1368-1644)
〔二〕、清朝(1616-191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稳固与开展 〔一〕、抵御外来侵略 (二)、加强边疆治理
★★1.明清民族政策:明:消极防备政策〔增修长城〕;
清:怀柔政策〔修建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喇嘛庙,接见蒙古、西藏等首领,与他们联络感情,册封达赖、班禅等〕;“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形胜顾难凭,在徳不在险〞
★★2.中央政府加强边疆地区治理措施: ①措施: 努尔哈赤 皇太极
1644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皇权膨胀
近代前夜的危机
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T5.1 回望“盛世〞余辉〔“乾隆盛世〞表现〕
1.民族: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空前稳固和开展,确立了世界大国地位
2.经济:农耕文明到达鼎盛,农业、手工业、商业取得庞大进步
3.经济:中国经济总量世界领先
4.文化:文化继续开展〔完成中国历史上最大丛书《四库全书》,文学巨作《红楼梦》〕T
5.2 透视“盛世〞阴影
1.人口增长过快——社会危机;
2.官员不为民办实事——失去民心;
3.思想操纵严密——文字狱;
4.工业化水平停滞不前——中英差距拉开。
T5.3 从马戛尔尼使华看盛世危机
清帝国实质上是虚弱的,中国军队战斗力很弱,所用武器落后。但清朝总揽者仍认为是全世
界的“天朝〞。
3、作用:〔1〕提高了生产效率;〔2〕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3〕进一步促进了贸易的开展。〔4〕促进了社会阶级、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章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
1.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a.世界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b.钟表的发展与改进
c.印刷术的传播与影响
d.火药的应用和军事技术的进步
2.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
a.阅读、文学和教育的重要性
b.儒家思想与社会制度
c.文物保护与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d.社会礼仪与文化传统
第二章南亚与东南亚古代文明
1.南亚古代文明
a.印度河流域的哈拉潘文化和摩亨佐-达罗文化
b.印度教、佛教、锡克教的发展与影响
c.印度科学、医药和数学的发展
2.东南亚古代文明
a.崛起于马来群岛的斯里维贾亚亚、马来亚、吴哥窟等文明
b.婆罗洲的巨石文化和火山灰文化
c.东南亚商埠的发展与文化交流
第三章非洲与大洋洲古代文明
1.尼罗河与尼日尔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a.埃及文明与尼罗河文化
b.尼日尔河流域的尼日尔文明和非洲草原文化
2.南非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古代文明
a.南非祖先崇拜与巫术文化
b.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石器时代文化
c.大洋洲的神秘文明:摩亚文化、帕劳石窟、埃斯特尔岛恐龙遗址第四章欧洲文艺复兴与地理大发现
1.文艺复兴的发展与影响
a.文化与艺术的重视
b.文艺复兴对科学与人文学科的贡献
c.文艺复兴对宗教的影响
2.地理大发现的原因与影响
a.经济动力和科技条件的发展
b.庞大的财富和资源
c.地理大发现对欧洲和世界的影响
第五章中国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
1.海上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
b.丝绸之路上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2.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城市与交流
a.广州的开埠与繁荣
b.泉州的港口与兴起
c.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传播与碑文翻译
人教版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全册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
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第六单元世界工业文明的曙光与近代社会的开端第一课冲破思想的牢笼
第七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第一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并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会有一些落后的规章制度束缚我们前进的步伐,只有改革,不断的改革,才能摆脱束缚,获得成功。
改革要顺应历史的潮流。
改革要有坚强的决心和勇气。改革要有切实可行的措施…….
全面认识殖民扩张
(1)对西欧:殖民扩张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等国进行殖民侵略,掠夺当地财富,贩卖奴隶,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之一,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2)对殖民地:遭到西方国家的疯狂掠夺,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造成这些国家长期贫穷和落后。伴随西方的殖民侵略,同时还带来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以及新的思想观念,客观上推动了亚非拉国家工业文明的进程。
第五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15世纪——“文艺复兴世纪”; 16世纪——“宗教改革世纪”
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工业文明大潮中的近代中国
殖民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第二课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
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
工厂从这里发展而来
1.、作坊与手工工场的区别;作坊、手工工场和工厂的关系;2、14世纪意大利最早出现手工工场;中国明清时期也出现了;3、手工工场出现和发展的意义;但西欧仍处于农业社会
商人的地位变了
1、16世纪商人地位的特点(经济地位显赫有较高的政治地位)
2、利商政策与商人地位变化的关系(思考题)
3、16世纪西欧的商人、贵族和农民地位的变化
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
蒙娜丽莎的微笑(文艺复兴运动) 14---16世纪
1、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后影响西欧
2、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达芬奇、莎士比亚
3、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意义和人文精神的核心思想
“教皇奶牛”的解放(宗教改革运动)
1、教皇奶牛称呼的由来
2、宗教改革领导人--路德
3、宗教改革运动使得德国,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近代科学的诞生(近代科学革命)
1培根---知识就是力量 2哥白尼日心说—科学革命的开端 3、布鲁诺---宇宙无限论4、牛顿-----物理力学(万有引力)
理性之光(17-18世纪启蒙运动)
1、17—18世纪西欧启蒙运动的中心是法国
2、启蒙运动的旗手:伏尔泰(天赋人权)卢梭(人民主权)
第三课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发现新大陆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促成新航路开辟的因素和客观条件
2、海上探险走在最前面的两个国家------葡萄牙西班牙
3、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的航海路线和贡献
全球联系的加强(正面影响)加强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拓展了人们的眼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为人们迁徙提供了方便,促成了新的民族产生;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总之,世界开始走向整体。(荷兰----海上马车夫)
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人教版)
文艺复兴
(p10 )
时间:14世纪-16世纪 时间:14世纪-16世纪 世纪 发生地:意大利, 发生地:意大利,后传播到西欧一些国家 发生背景:工商业发展, 发生背景: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代表人物:达•芬奇 代表人物: 莎士比亚 文艺复兴”运动的含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运动的含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一些先进的 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通过文艺创作, 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通过文艺创作, 宣传人文精神。 P7第一段 第一段) 宣传人文精神。(P7第一段) 核心: 核心:人文主义精神 实质:是一场新兴的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实质:是一场新兴的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强调人性的 解放。 解放。 人文精神的含义: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 人文精神的含义: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重视人的作用和需 主张一切以人为本,要求一切从人出发, 要,主张一切以人为本,要求一切从人出发,最终一切为 了人。 以人为中心) 了人。 (以人为中心) 性质和意义:文艺复兴运动是一次崭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反 性质和意义:文艺复兴运动是一次崭新的思想解放运动, 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使人们的思想从宗教愚味 中解放出来。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P11) 中解放出来。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P11)
3、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
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思想
1. 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
•中央集权制度的实施
•中央集权制度的优缺点
2. 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的产生
•科举制度的内容和流程
•科举制度的意义和影响
3. 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
•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儒学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二、异域政权与文化交流
1. 元朝政权
•元朝的建立和统治
•元朝政治制度
•元朝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2. 明朝政权
•明朝的建立和统治
•明朝的政治制度
•明朝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3. 明朝与外族文化交流
•明朝与欧洲的文化交流
•明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
•明朝与东南亚的文化交流
三、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演变
1. 封建经济的发展
•封建经济的基本特征
•农业生产的技术改进
•商品经济和手工业的兴起
2. 封建政治的演变
•封建政治体制的基本特征
•封建政治的演变和发展
•封建政治的危机和衰落
3. 封建文化的演变
•封建文化的基本特征
•封建文化的演变和发展
•封建文化的危机和衰落
四、近代中国的命运与抗争
1. 中华民族的抗争
•中国近代史的基本时间和事件•甲午战争的起因和背景
•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
2. 独立自主的奋斗
•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基本实践•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抗争和革命
3. 现代化建设的探索
•国共内战的发展和背景
•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以上内容是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复习提纲
34、1924年,孙中山召开国民党一大,决定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政策,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共同领导国民革命运动,创办黄埔军校。1926年,国民革命军从广东出师北伐。在湖北的贺胜桥、汀泗桥等地,国民革命军击溃了军阀吴佩孚军队主力。叶挺领导的以共产党员为主的第四军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
35、孙中山为什么会与共产党合作?
答:①孙中山不断致力于国民革命,但最后大都失败了,迫使他寻找革命的新出路。
②五四运动让他看到了人民的力量。
36、黄埔军校与其他军校有何不同之处?为什么它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如此巨大的影响?
①黄埔军校以创造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
②军事制度严明,管理制度严格,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加强对学员的革命思想教育,是一所新型的,具有极强生命力的学校;
③培养了一大批军事、政治干部,对建立国民革命军,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和北伐战争,起了重大作用。
37、北伐的目的:打倒列强,消灭军阀,实现全国统一。
38、北伐的结果:沉重打击了国风军阀,也有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收回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但是,由于蒋介石背叛革命(蒋介石于1927年4月12日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同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北伐战争失败。不久,蒋介石在南就建立了国民政府。
39、南昌起义
原因: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遭到反动派的血腥镇压。中国共产党总结一个教训,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拥有自己的武装,要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暴力镇压。
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全套复习资料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
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
一、工厂从这时发展而来:
1、时间:14世纪地点:意大利(西欧)
最根本的不同:手工工场存在雇佣关系
3、作用:(1)提高了生产效率;(2)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3)进一步促进了贸易的发展。(4)促进了社会阶级、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
二、商人的地位变了:
1、商人的变化:成为资产阶级的前身。
(1)经营方式:由单纯的经商改变为既是手工工场主又是商人。经济地位:实力超过王公贵族。
(2)政治地位:甚至可担任市长。
(3)变化原因:16世纪以后,西欧各国君主为了富国强兵,大力发展工商业,推行有利于商人的政策。如英国的伊丽丽莎白女王,采取的利商政策,见P7
2、贵族的变化:经济上陷入了困境之中,走向没落
3、农民的变化:一部分失去土地,成为手工工场的工人。成为工人阶级的前身。
4、其它知识点:(1)作坊、手工工场和工厂的关系:手工作坊――手工工场――工厂。(2)中世纪晚期,西欧手工工场得到发展,但西欧还处在农业社会中
(3)中国明清的江南地区也出现了手工工场,如清代江西景德镇的瓷器制造业
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
一、蒙娜丽莎的微笑:(文艺复兴运动)
1、时间:14世纪---16世纪地点:意大利,后影响西欧对象:天主教会
2、代表人物及作品:
意大利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是“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英国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
3、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是核心思想):文艺复兴时期,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通过文艺创作,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重视人的作用和需要,主张一切以人为本,要求一切从人出发,最终一切为了人,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复习提纲
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
一、工厂从这时发展而来
1、时间:14世纪地点:意大利
最根本的不同:手工工场存在雇佣关系
3、作用:
(1)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2)进一步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3)促进了社会阶级、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
A、商人的变化:成为资产阶级的前身
经营方式:由单纯的经商改变为既是手工工场主又是商人
经济地位:实力超过王公贵族
政治地位:甚至可担任市长
变化原因:16世纪以后,西欧各国君主为了富国强兵,大力发展工商业,推行有利于商人的政策。
B、贵族的变化:经济上陷入了困境之中,走向没落
C、农民的变化:一部分失去土地,成为手工工场的工人。成为工人阶级的前身
4、其它知识点:
(1)手工作坊――手工工场――工厂
(2)西欧手工工场发展,但西欧还处在农业社会中
(3)中国明清也出现了手工工场(资本主义的萌芽)
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
一、蒙娜丽莎的微笑(文艺复兴运动)
1、时间:14世纪地点:意大利商业发达的城市对象:天主教会
2、原因:(1)新兴的资产阶级认为自己能创造财富,也应该享受生活。要求重视人的作用和人的需要。
(概念)(2)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
3、代表人物及作品:
意大利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
英国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四大悲剧)
文艺复兴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
文艺复兴文学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亚
4、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文艺复兴时期,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通过文艺创作,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重视人的作用和需要,主张一切以人为本,要求一切从人出发,最终一切为了人,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全册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
1. 1368年( )率领起义军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今江苏南京)。朱元璋就是( )。明成祖朱棣将都城迁到北京。
1627年,高迎祥、张献忠、( )等人先后起义,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推翻明朝。
2.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在盛京(今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1644年,
宁远总兵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3. 从清朝的康熙到乾隆年间,经济迅速恢复,国力空前强盛,史称“( )”。
▲清朝前期,我国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克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南至南海诸岛;
▲清朝前期的疆域图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4. 明朝的统治:明前期;①政治上,废除( )、创设内阁、设( )机构和迁都北京;②经
济上,奖励农耕,轻徭薄赋和提高手工匠身份;③外交上,明成祖派( )下西洋;④影响:强化皇权;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开辟了亚非海上通道的壮举,表明了明朝对国外的强大影响。
明中后期;改革赋税制度;影响:刺激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 )经济的高度繁荣。
5. 明清时期的不同名族政策
明朝:主要以防为主,采取比较被动的( )政策;
清朝:比较积极主动,采取( )的政策笼络其他少数民族。
6.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明朝:▲16世纪中期,( )、俞大猷抗击倭寇;
▲1662年( )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清朝:▲17世纪中期(康熙年间)抗击沙俄侵略,两次雅克萨之战,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8世纪中期清朝平定天山以北的( )叛乱;
▲乾隆年间清朝平定天山以南的( )叛乱,后来,清政府设置( ),管理整个新疆地区的事物。
▲册封( )、( )(金瓶掣签制度),设置( );
▲明清时期,( )加强中央与西南少数名族地区的联系。
意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奠定了今天我国多名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7.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时间:明朝中后期;地点:苏州、松江等江南地区
行业:纺织业部门;典型表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特征:以生产商品为目的,具有雇佣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8.进步思潮
代表人物:黄宗羲主张:批判专制皇权,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
9.京剧
以四大徽班、湖北的汉调两个剧种为基础,融合吸收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一个新剧种( )
10.
12. 四大古典名著
13.皇权膨胀的体现
明朝:①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②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
③增设内阁制度;④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⑤设立“廷杖”制度
清朝:设立军机处
14. 近代前夜的危机表现在:
①自给自足的( )经济仍是主体,清朝统治者仍然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②实行( )的外交政策,到乾隆年间,只有( )一处作为通商口岸;
③其他社会危机:A: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B:政治腐败黑暗,官场腐败奢靡,贪污之风渗
透到军队,武装力量大大削弱; C:清朝中期发生大大小小数十次起义,社会危机没得到及时解决,动乱还在继续。
15
第六单元世界工业文明的曙光与近代社会的开端
第一课连通世界的新航路
一.手工工场
1.背景:农业和商业的发展,对手工业产品产品需求增加,小作坊的生产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手工工场出现。2.出现的时间及地点:14世纪的意大利(佛罗伦萨、威尼斯为代表)
3.特点:雇佣劳动;分工协作
4.影响:①佛罗伦萨变得富裕,商业、金融业
②商人、银行家和工场主的影响日益扩大
二.新航路的开辟
1.原因:①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导致对货币尤其是金银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根本原因)②
( )对东方国家富裕情况的描写,激起人们对东方国家的向往(主观原因)③奥斯曼土耳其阻断了传统商路,迫切需要开辟一条通往东方国家的新航路(客观原因)④教会传播天主教的动机
2.条件:①适合远航的大船、丰富的航海知识和优秀的船员②指南针传入欧洲③地圆学说被人们接受④王
室的支持⑤航海家的探险精神
3.主要人物:( ),发现美洲大陆;( ),到达好望角;( ),到达印度;
( ),环球航行。
4.影响:△积极影响:①新航路的开辟促进资本的原始积累,加强了各大陆之间的联系,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
定基础,世界开始走向整体。②促进了全球范围内动植物品种的交流与传播。
△消极影响:殖民扩张、掠夺财富、贩卖奴隶、灭绝种族。
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
一.文艺复兴——“人的发现”
1.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背景、时间、地点、流行思潮、含义
背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
时间与地点:14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工商业发达城市
流行思潮:人文主义(重视人的作用和人的需要)
含义:借助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研究宣传( )主义
2.主要代表人物及成就:
△但丁: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被誉为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代表作《神曲》
△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艺术巨匠;代表作( )、( )
△( ):意大利;艺术三杰之一,代表作《大卫》《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
△(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代表作《威尼斯商人》
《仲夏夜之梦》;悲剧《哈莫雷特》、《奥赛罗》
3.文艺复兴的性质和意义:是一次( )运动,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使人们的思想逐渐从中世纪的蒙昧中解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