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人教版-中国古代对光的认识

合集下载

对光的认识

对光的认识

对光的认识对光的认识对于光,我们既感到熟悉又陌生。

在于我来说,我对光的认识比较深刻的有两方面:光的色散和光的性质。

一、对光的色散的认识。

人们常认为光是没有颜色的。

但是,很多事实告诉我们,其实光也有着绚丽多彩的颜色。

例如,彩虹,夏天雨后,在朝着太阳那一边的天空上,常常会出现彩色的圆弧;又如,极光,一种大自然天文奇观,发生只有在严寒的秋冬夜晚的高纬度的地区……等等的例子告诉我们,其实,光也有它美丽的颜色。

形成彩虹的原因就是下雨以后,天上悬浮着很多极小的水滴,太阳光沿着一定角度射入,这些小水滴就发生了色散,朝着小水滴看过去,就会出现彩色的虹。

虹的颜色是红色在外,紫色在内,依次排列;北光,极光是原子与分子在地球大气层最上层(距离地面100-200公里处的高空)运作激发的光学现象。

由于太阳的激烈活动,放射出无数的带电微粒,当带电微粒流射向地球进入地球磁场的作用范围时,受地球磁场的影响,便沿着地球磁力线高速进入到南北磁极附近的高层大气中,与氧原子、氮分子等质点碰撞,因而产生了“电磁风暴”和“可见光”的现象,就成了众所瞩目的“极光”。

他没有固定的型态、颜色也不尽相同,颜色以绿、白、黄、蓝居多,偶尔也会呈现艳丽的洪紫色,曼妙多姿又神秘难测。

但到底光有什么颜色呢?通常,我们所见到的白光,其实是由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色光组成的,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叫做复色光。

不能再分解的色光叫做单色光。

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它表现为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而形成光谱的现象。

色散可以利用棱镜或光栅等作为“色散系统”的仪器来实现。

复色光进入棱镜后,由于它对各种频率的光具有不同折射率,各种色光的传播方向有不同程度的偏折,因而在离开棱镜时就各自分散,形成光谱。

牛顿在1666年最先利用三棱镜观察到光的色散,把白光分解为彩色光带(光谱).色散现象说明光在媒质中的速度随光的频率而变.光的色散可以用三棱镜,衍射光栅,干涉仪等来实现。

我国古代对光的认识

我国古代对光的认识

他把 手指 置 于 凹 面 镜 前
,
经》 中明确 地写道
, ,
景到 倒

,
,

手 指靠 近 凹 面镜 时
,
像是 正立 的
,
,
午有 端 与景 长 说 在端 字表 明小 孔成 的 是倒 像
“ ”
,
这段文 其原因
渐 渐远移 至某一 处 则没 有像 移 过 这段 距离 实验
,
,
像 就倒 立 了
这一
,
是 在小 孔 处 光 线交 叉 的地 方 有 一 端
凸 透镜 的认识 在 我 国古代 也 有 详
我 国古 代对 光 的 公元
墨家 在 《 墨经 》 中对 凹

研 究几 乎 涉 及到 光 的全 部 前 世纪
,
面 镜 和 凸 透 镜 都 作 了 明确 的记载
了 测定
,
详细
,
墨 家 就做 过针 孔 成像
沈括 对 凹 面 镜 的 焦 距 作
的 实验
墨 并 给予分 析 和 解 释 《
亡 有 机 质 能 消 耗 水 中溶解 的 氧 危及 鱼类 的生 存 还 能导 致
,
水 中缺 氧 致 使需要 氧气 的微 生 彩 虹 是 一 种大 气 光 学 现 象 因 他认 为 若 云 薄 漏 日 滴则 虹 生

, ,
有机和 无 机 化 学 药 品 污 染 光 学理 论
,
但 基 于 中 国古代哲学
开 阔 视 野 的 窗 口
州 吻



可 后 手 果

一一 一
就 有 人用 冰 作透 镜 取火
,

会聚 太 阳光

八年级上物理光知识点

八年级上物理光知识点

八年级上物理光知识点在物理学中,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光速快、传播方向直线等特点使得其成为研究的热点。

在八年级上学期的物理课程中,我们不会对光进行深入的研究,但是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关键的知识点。

下面就是八年级上物理光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I. 光的特性光是电磁波中的一种,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波。

与其他种类的波相比,光有很多独特的特点。

下面是一些关于光的特性:1. 光的传播:光的传播是遵循直线传播原理的。

也就是说,当光通过恒定介质传播时,传播方向始终是直线。

2. 光的速度:光的速度是非常快的。

在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可以达到每秒约300,000千米。

这也是许多物理学问题中光速被认为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特性。

3. 光的色散:当光穿过不同种类的物质时,会发生色散现象。

一般情况下,光在穿过不同种类的物质时,颜色会发生变化。

这是由于不同材料折射光的方式各不相同。

II.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是指光线遇到一个平面面时,发生的反射现象。

当光线遇到一个平面时,会被反射回来而不是被吸收。

下面是一些关于光的反射的知识点:1. 反射角度等于入射角度:当光线以特定的角度入射一个平面时,反射角度将与入射角度相等。

这被称为光的反射定律。

2. 平面镜:平面镜是一种平坦的玻璃表面,用于反射光线。

当光线照射到平面镜上时,它们发生反射,并且形成了一张倒立的图像。

III.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是指当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其方向发生变化的现象。

当光线从一个介质传播到另一个介质时,其传播速度会发生变化,这样就会发生折射现象。

下面是一些与光的折射相关的知识点:1. 折射率:当光线穿过不同种类的物质时,它们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

描述这种现象的量被称为折射率。

2. 升级折射:当光线从一个比另一个更密集的介质射向另一个介质时,光线可能会向正常方向弯曲。

这种现象称为升级折射。

IV. 光的散射光的散射是指光线在穿过某些物质时,由于与物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发生方向改变的现象。

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现象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现象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现象知识点光的讨论历史在古希腊时代就受到留意,光的反射定律早在欧几里得时代已经著名,但在自然科学与宗教分别开之前,人类对于光的本质的理解几乎再没有进步。

下面是我整理的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现象学问点,仅供参考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

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现象学问点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2、光在匀称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匀称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海市蜃楼、早晨看到太阳时,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星星的闪耀等)3、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V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V,玻璃中为2/3V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解释很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线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始终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6、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转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7、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理由入射光线确定反射光线,表达时要“反”字当头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8、两种反射现象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光滑平面)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粗糙平面或曲面)留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10、平面镜对光的作用(1)成像 (2)转变光的传播方向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2)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理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即平面镜是物像连线的中垂线. 12、实像与虚像的区分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热现象及物态改变学问点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古人对光的认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古人对光的认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古人对光的认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写成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物理现象之一。

它具有照明、传播信息以及激发视觉感知等多种功能,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古人对光的认识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在古代文献和相关记录中可以找到对光的描述和探索。

其次,古人对光的认识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对光的起源认识和对光的传播认识。

关于光的起源,古人根据日出日落、天空变化以及火焰的发光等现象,形成了关于光的一些初步认识。

他们认为太阳是光的来源,光是太阳发出的,而火光是由木材等物质的燃烧产生的。

这些认识虽然简单,但为后人对光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古人对光的传播认识主要包括对光直线传播和反射的观察与认识。

他们观察到,当太阳或火焰照射到一面光滑的镜子或水面上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光线会按照一定角度被反射回来。

此外,古代也有一些对光的折射现象的认识。

这些认识虽然未能深入揭示光的本质,但为后来的光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总之,古人对光的认识虽然相对简单和有限,但是他们的观察和总结为后来对光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古人对光的起源认识和传播认识是光学研究的开端,为后世科学家的深入研究和探索提供了基础。

今天我们在光学领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应用,但我们不能忽视古人的智慧和开拓精神,他们的成就为我们现代人所敬仰。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点: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通过以下几个部分来探讨古人对光的认识。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全文进行概述,介绍文章的目的和结构,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框架。

接下来,在正文部分,我们将分为两个小节来探讨古人对光的认识。

第一小节将着重介绍古人对光的起源认识,其中包括他们对光的起源以及对光的本质和特性的理解。

我们将引用一些古代经典文献和哲学思想来支持我们的论点,并对古人的观点进行解读和分析。

在第二小节中,我们将讨论古人对光的传播认识。

这包括古人对光的传播速度、传播路径以及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现象和规律的认识。

八年级上册光重要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光重要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光重要知识点光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八年级上册中,我们将学习很多关于光的知识,其中一些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就来了解一下这些关键点。

1. 光的性质在学习光学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光的一些基本性质。

光是一种电磁辐射,它具有波粒二象性,可以表现为光波或光子。

光是经由直线传播的,当它被折射或反射时,遵循着斯涅尔定律或反射定律。

在平行于两个媒质的交界处传播时,光不会弯曲。

2. 光的折射当光由一种媒质进入另一种媒质时,会发生折射。

折射定律告诉我们,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比例等于两个媒质的折射率的比例。

这个定律是特别重要的,因为它不仅适用于透明媒质,也适用于不透明的固体和液体。

3. 光的反射另一个与折射定律相关的定律是反射定律。

这个定律告诉我们,当光线从一种媒质反射到另一种媒质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这个定律使我们能够理解为什么镜子和其他反射物体可以看到反射的图像。

4. 光的色散当光从一个媒质进入另一个媒质时,不同颜色的光会弯曲角度不同。

因此,蓝光弯曲的角度比红光弯曲的角度更大。

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

我们可以通过使用棱镜来分解白光并观察它的分光谱。

5. 光的干涉光的干涉是指光波的相互作用产生的交替明暗带的现象。

这是由光波叠加导致的。

干涉可以是建设性的,也可以是破坏性的。

建设性干涉会导致波峰的增加,而破坏性干涉会导致波峰的减少。

6. 光的衍射光的衍射是指光波经过缝隙或其他小的开口时,出现覆盖整个缝隙区域的光束的现象。

这种现象是由于光波的波动性质导致的。

衍射还可以用于制造光栅,这些光栅可以用于分光仪和其他光学仪器中。

7. 光伏效应光伏效应是指光线照射到半导体材料表面时产生的电能。

这种效应是太阳能电池的关键机制。

当光线照射到太阳能电池的表面时,电子会从半导体材料中被激发出来,从而产生电能。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的一些重要光学知识点。

学习这些知识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光的工作原理,并为我们在未来的科学和工程探索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史 光现象复习PPT课件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史 光现象复习PPT课件
遇界面 返回
①斜射 ②不同种 ③不均匀
规律
①二角相等 ②三线共面 ③二线分居 ①二角不等 ②三线共面 ③二线分居
应用射击瞄准
...... ①平面镜成像
②倒影 A
③潜望镜
④反光镜
......
①水中鱼
A
②海市蜃楼
③筷子“折了”M ④色散
......
N B
12 O
P
1
空气
C.水中鱼
K三棱镜分解色光
不一样的“像”
不一样的“像”
1、小孔成像
不一样的“像”
2、平面镜成像
s
s’
虚像用 虚线
不一样的“像”
3、水中“鱼”
不一样的“像”
直线传播 实像
反射 虚像
折射 虚像
实像与虚像辨析
实像来自真实光线, 光屏可以承 接
虚像是光线的反向延长线, 光屏 不可以承接
小魔术 浇 不 灭 的 烛 焰
①平面镜成像
N
②倒影
A
B
③潜望镜
12
④反光镜
O
①凸透镜成像 A
②海市蜃楼 ③筷子“折了”M
④色散
P
1
O 2
Q
空气 玻璃 N
B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等大 等距 垂直 虚像
白洋淀美景 “云在水中飘, 鱼在云中游”
光现象
光沿直线 传播
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
条件
规律
应用 画图
①同种 ②均匀
①小孔成像 ②排队看齐 ③影子 ④射击瞄准
遇界面 返回
①斜射 ②不同种 ③不均匀
①二角相等 ②三线共面 ③二线分居
①二角不等 ②三线共面 ③二线分居

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现象知识点 [初二年级物理上册光现象的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现象知识点 [初二年级物理上册光现象的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现象知识点[初二年级物理上册光现象的
知识点]
一光的传播及基本性质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分类: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 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轨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3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是直线传播的
4 光速真空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用字母c表示,真空中光速c=2.99792m/s3108m/s空气中的光速比真空中略小,但也用c=3108m/s表示。

水中光速约为真空中的3/4,玻璃中的光速约为真空中的2/3。

二光的反射
1 在物理学中,把垂直于镜面的直线ON叫做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i叫做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r叫做反射角。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这就是光的反射定律。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 漫反射
凹凸不平的表面会把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漫反射仍遵循反射定律。

感谢您的阅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光现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光现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引言本章将介绍物理学中与光有关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现象。

我们将探索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分解以及场景中的光现象等内容。

理解这些基本概念和现象对于我们研究光的性质和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1 光线的传播光是以直线的方式传播的,这就是光线。

了解光线传播的特性对理解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非常重要。

光线的传播过程中会发生折射现象。

折射是指当光线从一个介质进入另一个介质时,由于介质的密度不同,使光线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折射现象的发生是由于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差异引起的。

4.2 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在光的传播过程中,光线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光的反射是指光线遇到障碍物后,以与入射角相等的角度从障碍物表面弹回来的现象。

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个介质传播到另一个介质时发生的传播方向改变的现象。

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遵循一定的规律,被称为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反射定律表明,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垂直于反射面的线)所构成的平面是同一个平面。

折射定律则表明,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所构成的平面也是同一个平面。

这些定律对于光的传播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4.3 光的分解与组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有色的光,比如彩虹。

这些有色的光是由白光经过物体的折射、反射和分解而成的。

光的分解是指将白光通过三棱镜分成不同颜色的光的现象。

这是因为不同颜色的光在通过三棱镜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偏折。

光的组合是指将不同颜色的光再次聚合在一起形成白光的现象。

这是因为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

4.4 光现象的应用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被广泛应用于光学设备的制造和使用,比如镜子和透镜等。

镜子利用反射现象可以产生图像,透镜则利用折射现象可以使光线聚焦或发散。

光的分解和组合现象也应用于光谱分析中,通过分析光线的不同成分可以得出有关物质的信息。

此外,光在传播过程中还会发生色散现象,利用这种现象可以制造出各种各样的色彩。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四.光现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四.光现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四.光现象)·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它可以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光的直线传播条件是:在同种均匀介质中。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3×10的8次方m/s,用小写字母c表示;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光在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2/3。

·光反射到任何物体表面的时候,有部分光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就叫做光的反射。

·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个规律叫作光的反射定律。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光的反射可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它们的每一条光线都会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的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人的眼睛,引起视觉,我们感到好像光是从后面的某点S'处发出的,那么S'就是S在平面镜中的像;由于平面镜后并不存在光源S',进入眼睛的光并非真正的来自那里,所以把S'叫做虚像。

·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规律: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2、当光由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3、当光垂直入射的时候,传播方向不变;4、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使太阳发生了分解,这才解开了光的颜色之谜。

八年级物理上-人教版-中国古代对光的认识

八年级物理上-人教版-中国古代对光的认识

光学光学是一门有悠久历史的学科,它的发展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

光学的发展简史人类对光的研究,最初主要是试图回答“人怎么能看见周围的物体?”之类问题。

约在公元前400多年(先秦的代),中国的《墨经》中记录了世界上最早的光学知识。

它有八条关于光学的记载,叙述影的定义和生成,光的直线传播性和针孔成像,并且以严谨的文字讨论了在平面镜、凹球面镜和凸球面镜中物和像的关系。

自《墨经)开始,公元11世纪阿拉伯人伊本·海赛木发明透镜;公元1590年到17世纪初,詹森和李普希同时独立地发明显微镜;一直到17世纪上半叶,才由斯涅耳和笛卡儿将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观察结果,归结为今天大家所惯用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1665年,牛顿进行太阳光的实验,它把太阳光分解成简单的组成部分,这些成分形成一个颜色按一定顺序排列的光分布──光谱。

它使人们第一次接触到光的客观的和定量的特征,各单色光在空间上的分离是由光的本性决定的。

牛顿还发现了把曲率半径很大的凸透镜放在光学平玻璃板上,当用白光照射时,则见透镜与玻璃平板接触处出现一组彩色的同心环状条纹;当用某一单色光照射时,则出现一组明暗相间的同心环条纹,后人把这种现象称牛顿环。

借助这种现象可以用第一暗环的空气隙的厚度来定量地表征相应的单色光。

牛顿在发现这些重要现象的同时,根据光的直线传播性,认为光是一种微粒流。

微粒从光源飞出来,在均匀媒质内遵从力学定律作等速直线运动。

牛顿用这种观点对折射和反射现象作了解释。

惠更斯是光的微粒说的反对者,他创立了光的波动说。

提出“光同声一样,是以球形波面传播的”。

并且指出光振动所达到的每一点,都可视为次波的振动中心、次波的包络面为传播波的波阵面(波前)。

在整个18世纪中,光的微粒流理论和光的波动理论都被粗略地提了出来,但都不很完整。

19世纪初,波动光学初步形成,其中托马斯·杨圆满地解释了“薄膜颜色”和双狭缝干涉现象。

菲涅耳于1818年以杨氏干涉原理补充了惠更斯原理,由此形成了今天为人们所熟知的惠更斯-菲涅耳原理,用它可圆满地解释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也能解释光的直线传播。

中国古代对光的性质的认识

中国古代对光的性质的认识

中国古代对光的性质的认识
,主要内容和中国古代对光的性质的认识。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与光有关的物理性质,而中国古代对
光的性质的认识,也充满了神秘。

在中国古代,光被认为是一种神秘的力量,可以照亮黑暗的夜空。

其实,早在
远古时期,中国古代文化就有涉及关于光的传说。

传说古中国有位著名的早期科学家,他认为“宇宙有至少3600种光及其形式,其中一半是实在的,一半是虚幻的。

实在的光可以给予地球照明和士气,从而决定性地影响自然界。

”。

此外,中国古代文化中有两种不同的混沌论观点,一种认为混沌是黑色,另一
种认为它是一个充满光的地方,这里面夹杂着阴阳、缘原和光的原始形式,其中的光,可以赋予所有物质以生命力,同时也照亮了夜空。

现在,中国古代对光的性质的认识,以及流传至今的阴阳、元素、光的原始认识,都成为了我们的一部分,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仍可看到光的神奇精髓和活力。

当我们站在夜空,光明照耀着我们,令我们微笑欣喜,这何尝不是一种让人欢乐
和期待的生活娱乐呢?。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光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光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光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也是一种重要的物理现象,人们对光的学习已经历了数千年的历程。

在现代物理学中,光是理解自然万物的基础之一。

在八年级上册的物理学习中,我们也开始了解光的一些基本知识。

一、光的传播光的传播是在真空中无阻碍地进行的,光速在真空中为每秒299792458米。

在其他媒质中,光速会发生改变。

当光从一种媒质传播到另一种媒质中,速度和波长都会发生变化,但频率保持不变。

二、光的反射光在遇到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反射点处垂直于反射面。

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

在实际生活中,反射现象可以用来制造镜子、反光板等。

三、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媒质传播到另一种媒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折射点处在同一平面内,但不在同一直线上。

折射角和入射角有一定的关系,即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之比在两种媒质中是相等的。

这个比值称为折射率。

折射现象可以用来制造透镜等。

四、光的衍射衍射是一种重要的光学现象。

当光线遇到某些物体时,会发生弯曲和扩散,形成复杂的波纹。

衍射现象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材料科学等领域。

五、光的干涉干涉是指两束光线相遇时,互相干涉,形成全新的波形。

干涉现象广泛应用于光学仪器中,如干涉仪、Michelson-Morley干涉仪等。

光的学习涉及到许多领域,如光的波动性、光的电磁性、光的偏振等。

更深入的光学研究已经成为物理学和工程学领域的重要分支,为人类的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八年级上册物理学习中,我们只是接触到了光学的基础知识,但已经足够让我们对这个奇妙的自然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中国古代的光学成就

中国古代的光学成就

第六节中国古代的光学成就中国古代的光学是被公认为古代物理学发展较好的学科之一;它的最早历史可追溯到战国初期的墨翟、东汉王充、宋代沈括、元代赵友钦等都在光学上做出了重要成就。

阳隧的制造、影的形成、小孔成像、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等等,远早于世界其他国家。

由于古代玻璃制造业不发达,几何知识缺乏,因此,光反射和折射知识甚为薄弱。

但是,由于炼丹家和对玻璃与晶体的兴趣,因而在有关透镜方面的知识、晶体分光和颜色的知识则远走在世界前列。

一、对光源的认识光和镜是古代光学实验的物质基础,古代人对太阳光的认识和利用,各种灯具的制造、燃料的演变和热光源效率的提高,各种冷光源的发现和利用,使他们在光学上获得了许多成就。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太阳,远古人已产生太阳崇拜的观念;从早在公元前6000年的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看,太阳被刻画在陶器、玉器和象牙上。

从浙江余杭、安溪出土的良港文化玉壁,壁心的绘画外形颇似一座祭坛,内部为一太阳的形象符号,上端作冠冕状,两侧似有翅膀;这是神化了的太阳。

在人类生活的地球上,日与月是明亮的象征,“明”字就是由它们二者构成的,文字的构造反映了人们已认识到大地的光照与太阳的关系。

太阳光是人类最重要的自然光源,也是古代人进行光学实验或光学表演的重要光源。

西周初期,阳隧的铸造与利用,是人类利用阳光点火的伟大发明之一。

据《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载,战国时期某画家在一片豆荚内膜上作精细图画,然后“筑十板之墙,凿八尺(分)之瞩,而以日出之时,加之其上而观”。

可见,古代人掌握了利用日光进行光学实验的方法。

火的创造与利用对于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革命;距今八九十万年的前陕西蓝田人就学会用火和保存火。

六盘山余脉有几处新石器时代的窑洞,洞壁上有50多处火苗状烧土,证明这些烧土就是古人用灯的遗迹。

甲骨文中“光”字的造型“从火,在人上”,是人高举火炬之意。

可见,“光”字与早期火焰光源是一致的。

古代有所谓“神农作油,轩辕作灯,唐尧作灯集、成汤作;蜡烛”的记载。

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的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的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的知识点光,它是我们周围环境中最普遍的自然现象之一。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都在和光打交道,无论是我们的眼睛的视觉感知,还是我们的电子设备的屏幕显示,光都在其中发挥了作用。

在本文中,我将为大家总结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的相关知识点。

一、光的传播方式光的传播方式可以分为直线传播和波浪传播,这些传播方式如下:1. 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遵循着光线传播定律。

根据光线传播定律,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到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会受到折射的影响。

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到另一种介质时,它会由于运动速度和密度等因素发生变化,从而出现了不同的折射角度。

2. 波浪传播与直线传播不同,光的波浪传播是通过震动时间和空间中的电场和磁场来传播的。

光的波浪传播也受到介质的影响,如光的波长、频率、振幅和相速度都与介质有关。

光的波浪传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几乎所有光学现象,例如偏振、干涉和衍射都是由光的波浪特性造成的。

二、光的颜色从我们的视觉感知来看,光的颜色的多种多样的,包括红、橙、黄、绿、蓝、紫等。

不同的颜色与光的波长有关。

通常我们将400-700纳米之间的光称为可见光,而光的波长越短,光就越接近紫色;光的波长越长,光就越接近红色。

三、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两种介质的密度不同,光线会被弯曲。

这种现象可以用折射定律来解释。

折射定律规定,光线穿过介质的时候,折射角(反应光线折射出去的角度)和入射角(反应光线进入介质时的角度)之间的比值是恒定的,该比值称为介质的折射率。

在光的折射方面,最好的例子就是棱镜,光线从棱镜中穿过时,会根据其角度发生折射,而产生七彩的光谱。

四、光的反射与光的折射相似,光的反射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当光线碰撞到某种表面时,会发生光线反射,并且根据表面的角度,光线经常会发生反射而不是折射。

最常见的例如是平面镜,光线反射后形成了一个虚像。

五、光的色散光的色散是一种光学现象,它是由于光在穿过物质时,光的不同波长会表现出不同的折射率。

中国古代的光学成就

中国古代的光学成就

第六节中国古代的光学成就中国古代的光学是被公认为古代物理学发展较好的学科之一;它的最早历史可追溯到战国初期的墨翟、东汉王充、宋代沈括、元代赵友钦等都在光学上做出了重要成就。

阳隧的制造、影的形成、小孔成像、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等等,远早于世界其他国家。

由于古代玻璃制造业不发达,几何知识缺乏,因此,光反射和折射知识甚为薄弱。

但是,由于炼丹家和对玻璃与晶体的兴趣,因而在有关透镜方面的知识、晶体分光和颜色的知识则远走在世界前列。

一、对光源的认识光和镜是古代光学实验的物质基础,古代人对太阳光的认识和利用,各种灯具的制造、燃料的演变和热光源效率的提高,各种冷光源的发现和利用,使他们在光学上获得了许多成就。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太阳,远古人已产生太阳崇拜的观念;从早在公元前6000年的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看,太阳被刻画在陶器、玉器和象牙上。

从浙江余杭、安溪出土的良港文化玉壁,壁心的绘画外形颇似一座祭坛,内部为一太阳的形象符号,上端作冠冕状,两侧似有翅膀;这是神化了的太阳。

在人类生活的地球上,日与月是明亮的象征,“明”字就是由它们二者构成的,文字的构造反映了人们已认识到大地的光照与太阳的关系。

太阳光是人类最重要的自然光源,也是古代人进行光学实验或光学表演的重要光源。

西周初期,阳隧的铸造与利用,是人类利用阳光点火的伟大发明之一。

据《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载,战国时期某画家在一片豆荚内膜上作精细图画,然后“筑十板之墙,凿八尺(分)之瞩,而以日出之时,加之其上而观”。

可见,古代人掌握了利用日光进行光学实验的方法。

火的创造与利用对于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革命;距今八九十万年的前陕西蓝田人就学会用火和保存火。

六盘山余脉有几处新石器时代的窑洞,洞壁上有50多处火苗状烧土,证明这些烧土就是古人用灯的遗迹。

甲骨文中“光”字的造型“从火,在人上”,是人高举火炬之意。

可见,“光”字与早期火焰光源是一致的。

古代有所谓“神农作油,轩辕作灯,唐尧作灯集、成汤作;蜡烛”的记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学光学是一门有悠久历史的学科,它的发展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

光学的发展简史人类对光的研究,最初主要是试图回答“人怎么能看见周围的物体?”之类问题。

约在公元前400多年(先秦的代),中国的《墨经》中记录了世界上最早的光学知识。

它有八条关于光学的记载,叙述影的定义和生成,光的直线传播性和针孔成像,并且以严谨的文字讨论了在平面镜、凹球面镜和凸球面镜中物和像的关系。

自《墨经)开始,公元11世纪阿拉伯人伊本·海赛木发明透镜;公元1590年到17世纪初,詹森和李普希同时独立地发明显微镜;一直到17世纪上半叶,才由斯涅耳和笛卡儿将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观察结果,归结为今天大家所惯用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1665年,牛顿进行太阳光的实验,它把太阳光分解成简单的组成部分,这些成分形成一个颜色按一定顺序排列的光分布──光谱。

它使人们第一次接触到光的客观的和定量的特征,各单色光在空间上的分离是由光的本性决定的。

牛顿还发现了把曲率半径很大的凸透镜放在光学平玻璃板上,当用白光照射时,则见透镜与玻璃平板接触处出现一组彩色的同心环状条纹;当用某一单色光照射时,则出现一组明暗相间的同心环条纹,后人把这种现象称牛顿环。

借助这种现象可以用第一暗环的空气隙的厚度来定量地表征相应的单色光。

牛顿在发现这些重要现象的同时,根据光的直线传播性,认为光是一种微粒流。

微粒从光源飞出来,在均匀媒质内遵从力学定律作等速直线运动。

牛顿用这种观点对折射和反射现象作了解释。

惠更斯是光的微粒说的反对者,他创立了光的波动说。

提出“光同声一样,是以球形波面传播的”。

并且指出光振动所达到的每一点,都可视为次波的振动中心、次波的包络面为传播波的波阵面(波前)。

在整个18世纪中,光的微粒流理论和光的波动理论都被粗略地提了出来,但都不很完整。

19世纪初,波动光学初步形成,其中托马斯·杨圆满地解释了“薄膜颜色”和双狭缝干涉现象。

菲涅耳于1818年以杨氏干涉原理补充了惠更斯原理,由此形成了今天为人们所熟知的惠更斯-菲涅耳原理,用它可圆满地解释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也能解释光的直线传播。

在进一步的研究中,观察到了光的偏振和偏振光的干涉。

为了解释这些现象,菲涅耳假定光是一种在连续媒质(以太)中传播的横波。

为说明光在各不同媒质中的不同速度,又必须假定以太的特性在不同的物质中是不同的;在各向异性媒质中还需要有更复杂的假设。

此外,还必须给以太以更特殊的性质才能解释光不是纵波。

如此性质的以太是难以想象的。

1846年,法拉第发现了光的振动面在磁场中发生旋转;1856年,韦伯发现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等于电流强度的电磁单位与静电单位的比值。

他们的发现表明光学现象与磁学、电学现象间有一定的内在关系。

1860年前后,麦克斯韦的指出,电场和磁场的改变,不能局限于空间的某一部分,而是以等于电流的电磁单位与静电单位的比值的速度传播着,光就是这样一种电磁现象。

这个结论在1888年为赫兹的实验证实。

然而,这样的理论还不能说明能产生象光这样高的频率的电振子的性质,也不能解释光的色散现象。

到了1896年洛伦兹创立电子论,才解释了发光和物质吸收光的现象,也解释了光在物质中传播的各种特点,包括对色散现象的解释。

在洛伦兹的理论中,以太乃是广袤无限的不动的媒质,其唯一特点是,在这种媒质中光振动具有一定的传播速度。

对于像炽热的黑体的辐射中能量按波长分布这样重要的问题,洛伦兹理论还不能给出令人满意的解释。

并且,如果认为洛伦兹关于以太的概念是正确的话,则可将不动的以太选作参照系,使人们能区别出绝对运动。

而事实上,1887年迈克耳逊用干涉仪测“以太风”,得到否定的结果,这表明到了洛伦兹电子论时期,人们对光的本性的认识仍然有不少片面性。

1900年,普朗克从物质的分子结构理论中借用不连续性的概念,提出了辐射的量子论。

他认为各种频率的电磁波,包括光,只能以各自确定分量的能量从振子射出,这种能量微粒称为量子,光的量子称为光子。

量子论不仅很自然地解释了灼热体辐射能量按波长分布的规律,而且以全新的方式提出了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整个问题。

量子论不但给光学,也给整个物理学提供了新的概念,所以通常把它的诞生视为近代物理学的起点。

1905年,爱因斯坦运用量子论解释了光电效应。

他给光子作了十分明确的表示,特别指出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光也是以光子为最小单位进行的。

1905年9月,德国《物理学年鉴》发表了爱因斯坦的“关于运动媒质的电动力学”一文。

第一次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基本原理,文中指出,从伽利略和牛顿时代以来占统治地位的古典物理学,其应用范围只限于速度远远小于光速的情况,而他的新理论可解释与很大运动速度有关的过程的特征,根本放弃了以太的概念,圆满地解释了运动物体的光学现象。

这样,在20世纪初,一方面从光的干涉、衍射、偏振以及运动物体的光学现象确证了光是电磁波;而另一方面又从热辐射、光电效应、光压以及光的化学作用等无可怀疑地证明了光的量子性──微粒性。

1922年发现的康普顿效应,1928年发现的喇曼效应,以及当时已能从实验上获得的原子光谱的超精细结构,它们都表明光学的发展是与量子物理紧密相关的。

光学的发展历史表明,现代物理学中的两个最重要的基础理论──量子力学和狭义相对论都是在关于光的研究中诞生和发展的。

此后,光学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以致于成为现代物理学和现代科学技术前沿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最重要的成就,就是发现了爱因斯坦于1916年预言过的原子和分子的受激辐射,并且创造了许多具体的产生受激辐射的技术。

爱因斯坦研究辐射时指出,在一定条件下,如果能使受激辐射继续去激发其他粒子,造成连锁反应,雪崩似地获得放大效果,最后就可得到单色性极强的辐射,即激光。

1960年,梅曼用红宝石制成第一台可见光的激光器;同年制成氦氖激光器;1962年产生了半导体激光器;1963年产生了可调谐染料激光器。

由于激光具有极好的单色性、高亮度和良好的方向性,所以自1958年发现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引起了科学技术的重大变化。

光学的另一个重要的分支是由成像光学、全息术和光学信息处理组成的。

这一分支最早可追溯到1873年阿贝提出的显微镜成像理论,和1906年波特为之完成的实验验证;1935年泽尔尼克提出位相反衬观察法,并依此由蔡司工厂制成相衬显微镜,为此他获得了195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48年伽柏提出的现代全息照相术的前身──波阵面再现原理,为此,伽柏获得了197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把数学、电子技术和通信理论与光学结合起来,给光学引入了频谱、空间滤波、载波、线性变换及相关运算等概念,更新了经典成像光学,形成了所谓“博里叶光学”。

再加上由于激光所提供的相干光和由利思及阿帕特内克斯改进了的全息术,形成了一个新的学科领域──光学信息处理。

光纤通信就是依据这方面理论的重要成就,它为信息传输和处理提供了崭新的技术。

在现代光学本身,由强激光产生的非线性光学现象正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注意。

激光光谱学,包括激光喇曼光谱学、高分辨率光谱和皮秒超短脉冲,以及可调谐激光技术的出现,已使传统的光谱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成为深入研究物质微观结构、运动规律及能量转换机制的重要手段。

它为凝聚态物理学、分子生物学和化学的动态过程的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

光学的研究内容我们通常把光学分成几何光学、物理光学和量子光学。

几何光学是从几个由实验得来的基本原理出发,来研究光的传播问题的学科。

它利用光线的概念、折射、反射定律来描述光在各种媒质中传播的途径,它得出的结果通常总是波动光学在某些条件下的近似或极限。

物理光学是从光的波动性出发来研究光在传播过程中所发生的现象的学科,所以也称为波动光学。

它可以比较方便的研究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光的偏振,以及光在各向异性的媒质中传插时所表现出的现象。

波动光学的基础就是经典电动力学的麦克斯韦方程组。

波动光学不详论介电常数和磁导率与物质结构的关系,而侧重于解释光波的表现规律。

波动光学可以解释光在散射媒质和各向异性媒质中传播时现象,以及光在媒质界面附近的表现;也能解释色散现象和各种媒质中压力、温度、声场、电场和磁场对光的现象的影响。

量子光学1900年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时,为了从理论上推导出得到的与实际相符甚好的经验公式,他大胆地提出了与经典概念迥然不同的假设,即“组成黑体的振子的能量不能连续变化,只能取一份份的分立值”。

1905年,爱因斯坦在研究光电效应时推广了普朗克的上述量子论,进而提出了光子的概念。

他认为光能并不像电磁波理论所描述的那样分布在波阵面上,而是集中在所谓光子的微粒上。

在光电效应中,当光子照射到金属表面时,一次为金属中的电子全部吸收,而无需电磁理论所预计的那种累积能量的时间,电子把这能量的一部分用于克服金属表面对它的吸力即作逸出功,余下的就变成电子离开金属表面后的动能。

这种从光子的性质出发,来研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学科即为量子光学。

它的基础主要是量子力学和量子电动力学。

光的这种既表现出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的现象既为光的波粒二象性。

后来的研究从理论和实验上无可争辩地证明了:非但光有这种两重性,世界的所有物质,包括电子、质子、中子和原子以及所有的宏观事物,也都有与其本身质量和速度相联系的波动的特性。

应用光学光学是由许多与物理学紧密联系的分支学科组成;由于它有广泛的应用,所以还有一系列应用背景较强的分支学科也属于光学范围。

例如,有关电磁辐射的物理量的测量的光度学、辐射度学;以正常平均人眼为接收器,来研究电磁辐射所引起的彩色视觉,及其心理物理量的测量的色度学;以及众多的技术光学:光学系统设计及光学仪器理论,光学制造和光学测试,干涉量度学、薄膜光学、纤维光学和集成光学等;还有与其他学科交叉的分支,如天文光学、海洋光学、遥感光学、大气光学、生理光学及兵器光学等。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