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心肌的生理

合集下载

动物生理学心肌的生理特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动物生理学心肌的生理特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动物生理学心肌的生理特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是对动物生理学心肌的定义和背景进行介绍,可以包括以下内容:心肌是构成心脏的一种特化肌肉组织,其在维持心脏正常运转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心肌组织具有独特的生理特点,通过有效的收缩和舒张过程,实现了心脏的收缩和血液的泵送。

了解心肌的生理特点对于理解心脏的功能和研究心脏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心肌的生理特点主要包括其组成与结构以及收缩机制。

心肌是由心肌细胞组成的,这些细胞具有丰富的线粒体、细微管和肌纤维等结构,使其能够快速而协调地收缩。

心肌细胞相互连接,形成有序的心肌组织,保证了心脏的整体收缩和血液的流动。

心肌的收缩机制是心肌细胞发生收缩的过程,涉及多种离子通道、肌纤维的交互作用和能量的耗散。

在收缩过程中,钙离子的释放和收回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在一系列信号传导的调节下,心肌细胞发生有序的收缩,从而推动血液通过心脏流入全身循环。

了解心肌的生理特点对于心脏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心肌病、心肌缺血等心脏疾病常常涉及心肌的异常结构和功能,而了解心肌的生理特点可以为研究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基础。

此外,对心肌的生理特点的深入研究还有助于寻找心肌保护和心肌再生的新途径,为心脏病的治疗提供创新思路。

综上所述,动物生理学心肌具有独特的组成与结构以及收缩机制,了解心肌的生理特点对于理解心脏功能和研究心脏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将详细介绍心肌的组成与结构以及心肌的收缩机制等内容。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根据所要讲述的内容来进行编写,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内容示例:2. 正文2.1 心肌的组成与结构本节将介绍心肌的组成和结构,以便更好地理解心肌的生理特点。

心肌是心脏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一种特殊的肌肉组织构成,它与其他肌肉组织有着显著的区别。

在本节中,将详细阐述心肌的结构组成和细胞特点,并介绍心肌与其他组织的相互作用。

2.2 心肌的收缩机制本节将探讨心肌的收缩机制,这是心肌的重要生理特点之一。

《心肌的生理特性》演示PPT

《心肌的生理特性》演示PPT

时间短 时间长
-60
↓↓
自律性高 自律性低
0.1 0.2 0.3 0.4 0.5 0.6 0.7
时间(s)
10
⑵4期自动除极的速度
若自动除极速度
从最大舒张电位到达阈 电位所需的时间缩短
单位时间内自动兴奋发 生的次数
自律性
儿茶酚胺可加速窦房结细
反之,4期自动除极速度 胞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
缓慢,则使自律降低。 提高自律性,使心率 。




兴奋性正常 兴奋性=0
兴奋性低 兴奋性高
20
心肌兴奋时兴奋性变化的主要特点是有效不 应期特别长(平均250ms),相当于心肌整个收缩期 和舒张早期。
它 是 骨 骼 肌 与 神 经 纤 维 有 效 不 应 期 的 100 倍 和 200倍。
这一特性是保证心肌能收缩和舒张交替进行,不 出现强直收缩的生理学基础。
大部复活 Na+通道基本 恢复到备用状态
不能产生 仅能产生 局部电位 阈上刺激
阈下刺激
14
1 兴 奋 性 的 周 期 性 变 化
15
2、影响兴奋性的因素
(1)静息电位或最大复极电位的水平 (2)阈电位的水平 (3)引起0期去极化的离子通道性状
16
⑴静息电位或最大复极电位的水平
17
⑵阈电位的水平
4
2.窦房结对潜在起搏点的控制
①抢பைடு நூலகம்占领 也称夺获。 在潜在起搏点4期自动去极化尚未达到阈电位水平之前,已 被自律性最高的窦房结传来的兴奋抢先激动,使之产生与窦 房结节律相一致的动作电位,从而使潜在起搏点自身的节律 兴奋不能出现。
②超驱动阻抑 窦房结的快速节律活动,对潜在起搏点较低 频率的兴奋有直接抑制作用,称为超驱动阻抑。当窦房结停 止发放冲动或下传受阻后,则首先由自律性相对较高、受超 驱动阻抑较轻的房室交界来替代,而不是由自律性更低的心 室传导组织来替代。人工起搏器。

心肌的生理特性通用课件

心肌的生理特性通用课件
美托洛尔
作为选择性β1受体拮抗剂,美托洛尔对心脏具有更高的选 择性,对血管平滑肌影响较小,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冠 心病等疾病。
阿替洛尔
阿替洛尔对心脏β1和β2受体均有拮抗作用,可减慢心率、 抑制心肌收缩和舒张血管,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心绞痛 等疾病。
钙通道阻滞剂
维拉帕米
维拉帕米是一种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主要用于治疗 心绞痛、心律失常等疾病,可抑制心肌收缩和传导神经,降 低心肌耗氧量。
心肌的生理特性通用课件
• 心肌的概述 • 心肌的生理特性 • 心肌的生物化学特性 • 心肌的病理生理特性 • 心肌的药物治疗 • 心肌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01
心肌的概述
心肌的细胞构成
心肌细胞
心肌组织由多种类型的心肌细胞 组成,包括工作细胞和自律细胞

工作细胞
负责收缩和泵血功能,数量最多。
自律细胞
负责自动节律性,控制心脏跳动。
抗高血压药物
氯沙坦
氯沙坦是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心肌梗死等疾病,可抑制心肌收缩和舒张血管, 降低血压。
缬沙坦
缬沙坦也是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可抑制心肌收缩和舒张血管 ,降低血压。
06
心肌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改善生活习惯
保持适度的运动
心肌的能量代谢
01
02
03
04
心肌主要依赖ATP供能
心肌细胞含有多种酶,可进行 糖的有氧氧化、脂肪酸氧化及
氨基酸代谢等
心肌细胞内的ATP水平始终保 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以
保证心脏的持续泵血功能
心肌细胞内的磷酸肌酸是ATP 的重要储存库,能够快速为心

心肌生理特性

心肌生理特性

心肌生理特性心肌生理特性包括: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一、心肌的生物电现象(跨膜电位)心肌细胞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通心肌,即构成心房壁和心室壁的心肌细胞,故又称为工作细胞。

另一类是特化心肌,组成心内特殊传导系统,故又称为自律细胞。

图1 各部分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一)、工作心肌的跨膜电位:以心室肌为例说明之。

图2 心室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包括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其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跨膜离子浓度差和细胞膜的选择通透性。

(1)、静息电位:心室肌细胞的静息电位约—90mV,其形成机制与神经纤维、骨骼肌细胞相似。

细胞内K+浓度高于细胞外;安静状态下心肌细胞膜对K+有较大的通透性。

因此,K+顺浓度差由膜内向膜外扩散,达到K+的电一化学平衡电位。

(2)、动作电位: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分为0、1、2、3、4五个时期1、去极化:又称为0期。

在适宜刺激作用下,心肌发生兴奋时,膜内电位由原来的一90 mV上升到+30 mV左右,形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

0期历时1~2 ms。

其产生机制:刺激使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一70mV)时,大量Na+通道开放,Na+快速内流,使膜内电位急剧上升,达到Na+的电一化学平衡电位。

2、复极化:包括l期、2期、3期、4期。

1期:膜内电位由原来的+30 mV迅速下降到O mV左右,此期历时1 O ms 此期形成的原因主要是K+外流。

2期:1期结束膜内电位达O mV左右后,膜电位基本停滞在此水平达1 00~1 50 ms。

记录的动作电位曲线呈平台状,故此期称为平台期。

2期的形成主要是由Ca2+内流与K+外流同时存在,二者对膜电位的影响相互抵消。

3期:膜内电位由0MV 左右下降到-90 ,3期是Ca2+内流停止,K+外流逐渐增强所致。

4期:此期膜电位稳定于静息电位,所以也称静息期。

4期跨膜离子流较活跃,主要通过离子泵的活动,以恢复兴奋前细胞内外离子分布状态,保证心肌细胞的兴奋性。

生理学之心肌生理特性

生理学之心肌生理特性
√E.使心房和心室不会同时收缩
4、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较长,一直持续到:
A. 收缩早期结束 D. 舒张中期末
√ B. 收缩期末 C. 舒张早期结束
E. 舒张期结束
5、心室肌有效不应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
√ A. 动作电位0期去极的速度 B. 动作电位2期的长短
C. 动作电位3期的长短
D. 阈电位水平的高低
• 代偿间歇
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往往出现一段较长时间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 间歇
(二)传导性
定义:心肌具有传导兴奋的能力,称传导性。 传导方式:局部电流。 传导特点:
①闰盘(缝隙连接)为低电阻区,局部电流很容易通过特殊传导系统。故心 肌细胞在结构上虽互相隔开,但在功能上却如同一个细胞,构成一个功能 性合胞体。
思考:差值越大,心肌兴奋性? 差值↑ →需刺激阈值↑→兴奋性↓
例:血钾浓度对心肌兴奋性的影响。
(血钾浓度轻度升高 ---兴奋性升高; 血钾浓度明显升高---膜电位显著减小,部分钠通道失活,兴奋性降低)
(2)引起0期去极化的离子通道状态
引起0期去极化的离子通道所处的机能状态,是决定兴奋性正 常、低下和丧失的主要因素。以快反应细胞为例,
心肌生理特性
学习目标
掌握: • 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有? • 心室肌细胞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的意义 • 房室延搁的概念及意义 • 自律性产生的基础及自律性高低划分标准 • 心脏的正常起搏点
二、心肌的生理特性
心肌细胞的四大生理特性:
兴奋性(excitability) 传导性(conductivity) 自律性(autorhythmicity) 收缩性(contractility)
收缩性
1、窦房结能成为心脏正常起搏点的原因是: A. 最大复极电位仅为-70mV B. 阈电位为-40mV C. 0期去极速度快 D. 动作电位没有明显的平台期

心 脏 生 理

心 脏 生 理

心脏生理
3.兴奋性
图 3-5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与兴奋性变化
心脏生理
1) 心肌细胞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有效不应期
周期性变化
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
心脏生理
(1) 有效不应期
绝对不应期
局部反应期
心脏生理
2) 影响心肌兴奋性的因素
静息电位与阈电位之 间的差距
Na+通道的活性
期前收缩和代偿性间 歇
心脏生理
(b)浦肯野细胞的动作电位
图 3-2 窦房结及浦肯野细胞的动作电位
心脏生理
1
自律性
2
传导性
3
兴奋性
4
收缩性
心脏生理
1.自律性
自动节律性(autorhythmicity)简称自律性, 是指组织或细胞在没有外来因素作用下,自动地产 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
心脏生理
1) 心脏的起搏点
在正常情况下,因窦房结自律性最高,由窦房结 发出的兴奋按一定的顺序传播,心脏各部分按顺序 接受由窦房结传来的冲动而发生兴奋和收缩,故把 窦房结称为心脏的正常起搏点(pacemaker)。
心脏生理
1.心动周期与心率
图 3-7 心动周期中心房心室活动顺序
心脏生理
2.心脏的泵血过程
图 3-8 心脏泵血过程示意图
2.心脏的泵血过程
心脏生理
泵血过程
心室收缩期
心室舒张 期
心脏生理
1) 心室收缩期
等容收缩期
快速射血期
减慢射血期
心脏生理
2) 心室舒张期
1
等容舒张期
2
快速充盈期
3
减慢充盈期
2) 影响心肌传导性的因素

心肌的生理特性课件

心肌的生理特性课件
②超驱动阻抑 窦房结的快速节律活动,对潜在起
搏点较低频率的兴奋有直接抑制作用,称为超驱动阻 抑(overdrive suppression)。
学习交流PPT
5
4、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1)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
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越快
到达阈电位的时间缩短,则
单位时间内发生兴奋的次数
多,即自律性高。儿茶酚胺
加速浦肯野细胞4期自动去
极化速度,提高自律性,使
心率加快。
(2)最大舒张电位水平与阈电位之间的差距
最大舒张电位水平上移,或阈电位下移,均使两者
差距缩小,如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不变,则达到阈电位所
需的时间缩短,则自律性增高。
迷走神经兴奋时可使窦房结自律细胞K+外流增加,
最大舒张电位绝对值增大,故自律性降低,心率减慢。
学习交流PPT
学习交流PPT
14
心室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周期变化 对应位置 机 制 新AP产生能力
当血中K+显著增高,静息电位绝对值过度减小时, Na+通道失活,兴奋性则完全丧失。因此,血中K+ 逐步增高时,心肌兴奋性先升高后降低
学习交流PPT
13
(2)兴奋性的周期
性变化
1、一次兴奋过程中
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心肌细胞每次兴 奋,其膜通道存在备用 状态、激活、失活和 复活过程;其兴奋性 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周 期性改变。





产生AP 绝对不应期 局部反应期 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




兴奋性正常 兴奋性无
兴奋性低 兴奋性高
学习交流PPT
12
4. 血钾浓度

《心肌的生理特性》课件

《心肌的生理特性》课件

Part One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Part Two
心肌的结构和功能
心肌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心肌细胞呈梭形, 有横纹
心肌细胞有收缩性 和舒张性
心肌细胞有自律性 ,可以自动节律性 收缩
心肌细胞有传导性 ,可以传递兴奋
心肌的功能概述
心肌是心脏的主要组成部分,负责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心肌具有自动节律性,能够自主地、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 心肌具有兴奋性,能够对刺激产生反应,并传导兴奋 心肌具有收缩性,能够产生力量,推动血液流动
心脏起搏点的作用
控制心脏跳动的频率和节奏 产生心脏跳动的电信号 维持心脏的正常功能 调节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心肌自动节律性的影响因素
离子通道:心肌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对心肌的自动节律性有重要影响 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会影响心肌的自动节律性 神经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肌的自动节律性有调节作用 激素调节:激素水平对心肌的自动节律性有影响 心肌细胞膜电位:心肌细胞膜电位的变化会影响心肌的自动节律性
心肌的电生理特性
心肌细胞:心肌细胞是心肌的主要组成细胞,具有兴奋性和传导性
心肌电生理特性:心肌细胞具有自动节律性、传导性、兴奋性和收缩性
心肌电生理特性的生理意义:心肌电生理特性是心肌正常生理功能的基 础,也是心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心肌电生理特性的研究进展:近年来,心肌电生理特性的研究取得了重 要进展,为心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能量供应
心肌细胞具有较高的线粒体 密度,以适应其高代谢率的
需求
心肌的能量来源
心肌细胞通过氧化磷酸化过程产生能量 主要能量来源是葡萄糖和脂肪酸 心肌细胞通过糖酵解和脂肪酸氧化获取能量 心肌细胞在缺氧状态下,主要通过糖酵解获取能量

医学基础知识:心肌的生理特性

医学基础知识:心肌的生理特性

在临床医学考试中,循环系统的内容是是考查的重点,更是考查的难点,其中重要的内容就是心肌的生理特性的知识,关于心肌的生理特性的重要考点,中公卫生人才网为大家进行了汇总,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掌握。

一、心肌的生理特性考点总结
1.绝对不应期加局部反应期等于:有效不应期。

2.绝对不会产生动作电位的时期是:有效不应期。

3.需要阈上刺激的时期是:相对不应期。

4.由于钠通道复活较少,而兴奋性降低的时期是:相对不应期。

5.阈下刺激可兴奋的时期是:超常期。

6.钠通道完全复活的时期是:超常期。

7.传导速度最慢的部位是:房室交界。

8.心脏正常起搏点:窦房结。

9.传导速度最快的是:浦肯野纤维网。

10.自律性最高的是:窦房结。

11.心肌收缩依赖的离子是:钙离子。

12.自律性的基础:4期自动去极化。

13.保证心房心室不同时收缩的是:房-室延搁。

14.保证心室肌几乎完全收缩的是:浦氏纤维。

15.心房收缩完毕后进行的是:心室收缩。

以上就是需要大家掌握的心肌的生理特性内容,在备考的过程中,希望大家勤于总结,高效复习,小编也祝愿大家顺利通过考试。

第三节-心肌的生理

第三节-心肌的生理

第三节心肌的生理在循环系统中,心脏起着泵血的功能,推动血液循环。

心脏的这种功能是由于心肌进展节律性的收缩与舒张及瓣膜的活动而实现的。

心肌的收缩活动又决定心肌具有兴奋性,传导性等生理特性。

心肌细胞膜的生物电活动是兴奋性和传导性等生理特性的根底。

故本节先讨论心肌细胞的生物电活动,进而说明心肌的生理特性。

在此根底上,再进一步讨论心脏的生理功能。

心肌的生理特性心肌组织具有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四种生理特性。

兴奋性、自律性和传导性是以肌膜的生物电活动为根底的,故又称为电生理特性。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和神经组织一样,心肌细胞在静息和活动时也伴有生物电变化〔又称跨膜电位〕。

研究和了解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对进一步理解心肌生理特性具有重大意义。

从组织学,电生理特点和功能可将心肌细胞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普通细胞,含有丰富的肌原纤维,具有收缩功能,称为工作细胞,工作细胞属于非自律性细胞,它不能产生节律性兴奋活动,但它具有兴奋性和传导兴奋的能力。

它们包括心房肌和心室肌。

另一类是一些特殊分化了的心肌细胞,它们含肌原纤维很少或完全缺乏;故已无收缩功能,它们除具有兴奋性、传导性外,还具有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故又称自律细胞。

主要包括P细胞和浦肯野细胞。

它们与另一些既不具有收缩功能又无自律性,只保存很低的传导性的细胞组成心脏中的特殊传导系统。

特殊传导系统是心脏中发生兴奋和传导兴奋的组织,起着控制心脏节律性活动的作用。

特殊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和末梢浦肯野纤维。

一、心肌的兴奋性心肌细胞有两类,一类是具有收缩能力的心房肌和心室肌,称工作细胞即非自律细胞;另一类是特殊分化的细胞,自律细胞,构成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一〕心室肌细胞跨膜电位〔非自律细胞〕静息电位(Rp)及其形成机制心肌细胞和骨骼肌一样在静息状态下膜内为负,膜外为正,呈极化状态。

这种静息状态下膜内外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不同心肌的静息电位的稳定性不同,人和哺乳类动物心脏的非自律细胞的静息电位稳定,膜内电位低于膜外电位/90mV左右〔以膜外为零电位,膜内侧为-90mV〕。

心肌的生理特性03

心肌的生理特性03

心脏的神经支配示意图
(三)心血管的反射 1. 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减 压反射) ● 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窦神经为传入神经 ● 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减压神经为传入神 经。
● 减压反射调节过程: 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 血压 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
( 感受器 )
兴奋
窦神经和减压神经
( 传入神经 )
第二心音: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关闭地的振动 引起,特点——音调较高、持续时间较短,意 义——心室舒张的开始。
(三)衡量心脏泵血功能的指标 1. 每搏输出量: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 血量。 2.心输出量 每分钟由一侧心室向动脉射 出的血量称每分输出量,通常称为心输出量。 心输出量=心率×搏出量
(四)心泵血功能的调节
(二) 动脉脉搏 在每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内 的压力发生周期性的波动,这种周期性的压力 变化可引起动脉血管壁的扩张与回缩的起伏。 这种动脉管壁的起伏搏动称为动脉脉搏。 (三) 静脉血压与血流 可分为中心静脉 压和外周静脉压 中心静脉压 指胸腔内大静脉或右心房的压 力。正常成人约0.4~1.18kPa(4~12cmH20)。 中心静脉压是反映心血管机能状态的一个指标。 三、微循环 1.微循环的概念 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 的 血液循环。其基本功能是在血液和组织液之 间进行物质交换,调节全身有效循环血量。
影响组织液生 成与回流的4 种因素
在毛细胞血管 不同部位的有 效滤过压
2.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
● 毛细血管压:毛细血管压升高,可使有 效滤过压增大,组织液生成增多。 ●血浆胶体渗透压: 血浆蛋白减少,最终 导致有效滤过压加大,组织液生成增多。 ●毛细血管壁通透性: 由于血浆蛋白的渗 出使有效滤过压明显提高,组织液生成增多,回 流减少。 ● 淋巴回流受阻:当淋巴回流受阻时,使 组织液回流减少 。

心肌的生理特性

心肌的生理特性

心肌的生理特性
心肌的生理特性:
1. 肌细胞内质受到特殊的可塑性。

心肌细胞本身具有弹性,其内质的变化可以使它们更容易或更难收缩,从而影响心脏的节律。

2. 心肌细胞具有单向性。

即一旦被收缩,就不会再恢复原来的状态。

这也是为什么心脏节律不断变化的原因。

3. 心肌细胞具有自发性。

它们可以自发地收缩,但必须通过神经系统信号才能收缩。

4. 心肌细胞具有超微结构。

它们由一系列细胞组织和器官组成,并具有独特的超微结构,如肌动蛋白、肌小球等。

5. 心肌细胞需要氧气和营养素的供应。

心肌细胞需要氧气和营养素的供应,以维持正常的功能,并能够抗病毒感染。

《心肌的生理特性》课件

《心肌的生理特性》课件
收缩活动。
03
心肌细胞内含有丰富的糖原 和磷酸肌酸,可作为能量的 储备形式,在需要时释放供
能。
心肌的氧供需平衡
心肌的氧供应主要来源于冠状动 脉的血液供应,冠状动脉循环系 统能够提供足够的氧供心肌细胞
利用。
心肌的耗氧量与心脏的收缩活动 密切相关,在收缩期耗氧量增加
,舒张期耗氧量减少。
心肌的氧供需平衡受到多种因素 的影响,如心率、血压、心肌收 缩力等,这些因素的变化会影响
心肌的舒张性
心肌舒张性是指心肌纤维在舒张 过程中产生的被动扩张和弹性回 缩力,使心室腔的容积增大,血
液回流至心房。
心肌的舒张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 响,包括心肌细胞的弹性、心室
腔的顺应性、循环血量等。
心肌的舒张性对于维持心脏的正 常舒张功能和血液的正常循环具
有重要意义。
心肌的节律性
心肌节律性是指心脏电信号的有序传导和节律性兴奋, 使心脏按照一定的节律进行收缩和舒张。
耐疲劳性
心肌不易疲劳,能够持续进行收缩运 动。
02
心肌的电生理特性
心肌的电兴奋性
心肌细胞的电兴奋性是指心肌细胞受到 刺激时能够迅速发生反应的特性。
当心肌细胞受到刺激时,钠离子通道迅 速开放,钠离子内流,引发细胞的去极
化过程。
心肌细胞的电兴奋性主要依赖于细胞膜 上的离子通道的通透性和选择性。
去极化达到一定阈值后,钙离子通道开 放,钙离子内流,触发肌肉收缩。
中发挥重要作用。
05
心肌的适应性和心力衰竭
心肌的适应性
心肌适应性
心肌能够适应不同的生理和病理 状态,通过改变其结构和功能来
应对各种刺激。
心肌肥厚
在长期压力或容量负荷过重的情况 下,心肌会肥厚以增强收缩力,但 同时也会导致心肌顺应性下降。

描述心肌生理特性与心脏功能的关系

描述心肌生理特性与心脏功能的关系

描述心肌生理特性与心脏功能的关系1.心肌的生理特性心肌组织具有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四种生理特性。

心肌的收缩性是指心肌能够在肌膜动作电位的触发下产生收缩反应的特性,它是以收缩蛋白质之间的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反应为基础的,是心肌的一种机械特性。

兴奋性、自律性和传导性,则是以肌膜的生物电活动为基础的,故又称为电生理特性。

心肌组织的这些生理特性共同决定着心脏的活动。

(1)兴奋性所有心肌细胞都具有兴奋性,即具有在受到刺激时产生兴奋的能力。

心肌的兴奋性是可变的,在一次兴奋过程中,细胞的兴奋性也相应发生一次周期性的变化。

兴奋周期各个阶段的特点:A.有效不应期细胞发生一次兴奋后,在一段时间内,无论给予多强的刺激,都不会产生动作电位。

B.相对不应期心肌细胞一次兴奋后,在有效不应期后,有一段时间,用阈上刺激可以引起动作电位。

C.超常期相对不应期后,有一段时间,用小于阈强度的刺激就能引起心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

心肌兴奋性的特点是有效不应期长,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期早期。

(2)自律性组织、细胞能够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自动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称为自动节律性,简称自律性。

心肌的自动节律性和各自律级组织的相互关系很早以前就有人观察到,在适宜条件下,两栖类和哺乳类动物的离体心脏,在未受到任何刺激的情况下,可以长时间地、自动地、有节奏地进行兴奋和收缩。

不是所有心肌细胞,而只是心脏特殊传导组织内某些自律细胞才具有自动节律性。

特殊传导系统各个部位(结区除外)的自律性有等级差别;其中窦房结细胞自律性最高,自动兴奋频率约为每分钟100次,末梢浦肯野纤维网自律性最低(约每分钟25次),而房室交界(约每分钟50次)和房室束支的自律性依次介于两者之间。

由于窦房结自律性最高,它产生的节律性按一定次序传播,引起其他部位的自律组织和心房、心室肌细胞兴奋,产生与窦房结一致的节律性活动,因此,窦房结是心脏的正常起搏点。

其他自律组织的自律性并不明显,只起传导兴奋的作用,故称为潜在起搏点。

解剖生理学-脉管系统-第三、四节

解剖生理学-脉管系统-第三、四节

回升 心室舒张末期容量↑
脉管系统
3、心肌收缩力
交感神经兴奋 副交感神经兴奋
心肌收缩力↑ 心肌收缩力↓
心肌初长度不变,但收缩力发生变化,称为心肌收缩 力的等长调节。
4、心率 若搏出量不变,心率越快,心输出量越大。
但心率过快(>180次/min),心输出量反而减少。
脉管系统
(五)心力储备 心输出量随代谢增强而增加的能力。 心率储备 收缩期储备 搏出量储备 舒张期储备
0.02~0.05m/s
房室束及左右束支 1.2~2.0m/s
浦肯野纤维网 2.0~4.0m/s
左、右心房 0.4~1m/s
左、右心室 1.0m/s
2.心内兴奋传播的特点
* 房室交界处传导速度最慢,形成房室延搁,有利于心室进一步充盈。
* 浦肯野纤维网传导速度最快,有利于心室肌同步收缩。
脉管系统
心兴奋传播途径及特点
脉管系统
脉管系统
(二)静脉血流及其影响因素
1.平均动脉压 2.心肌收缩力 3.体位改变 4.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5.呼吸运动
脉管系统
四、微循环 微动脉到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一)微循环的组成
脉管系统
(二)微循环的主要血流通路
1、迂回通路 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真毛细血管网、微静脉。
脉管系统
2、左心室舒张与充盈
等容舒张期 左室舒张,室内压↓<动脉压,动脉瓣关;
此时,室内压虽低>房内压,房室瓣尚未开。
主动充盈期 室内压继续↓↓<房内压,房室瓣开放,静脉血
通过心房被抽入心室。
被动充盈期 (房缩期)
心房收缩,房内压↑,心房血液挤入心室, 使心室进一步充盈。此期末,心室容积 增至最大(心室舒张末期容量)

循环功能—心肌生理特性(生理学课件)

循环功能—心肌生理特性(生理学课件)
对细胞外液Ca2+的依赖性
心肌细胞的终末池不发达,储存的Ca2+较少,兴奋—收缩藕联所需的Ca2+ 很大程度上依赖细胞外液提供。
同步收缩
又称心肌收缩的“全或无”现象,由于心肌细胞间有低电阻的闰盘相互连 接,使整个心房或心室几乎同时兴奋和收缩。。
收缩性
心脏细胞收缩性的特点
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一)心肌细胞的兴奋性
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 自动去极快,自律性增高 红 > 蓝(看斜率)
最大复极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距 差距小,自律性增高 红 > 蓝(看距离) 绿 > 红(看距离)
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相对不应期 3期膜电位
阈上刺激产生动作 低于正常
-60mv~ -80mv 电位
超常期
3期膜电位
阈下刺激产生动作 高于正常
-80mv ~ -90mv 电位
兴奋性
心肌兴奋性变化特点与意义
原因: 由于膜电位的改变引起的钠通道性状的变化
特点: 表现为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相当整个心肌的收缩期和舒张早期。
生理意义: 使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 始终保持收缩和舒张交替进行。
40 次/分 房室束
50 次/分 房室交界
100 次/分 窦房结
自律性
正常起搏点
主导心脏兴奋和跳动正常部位(窦房结)
窦性心律
由窦房结控制的心搏节律
潜在起搏点
正常情况下不表现本身自律性的自律组织
异位起搏点:
异常情况下控制心脏兴奋和跳动的潜在起搏点
异位心律
由异位起搏点引起的心脏活动
心脏的起搏点
自律性
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工作细胞
自动节律性 兴奋性 传导性 收缩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心肌的生理在循环系统中,心脏起着泵血的功能,推动血液循环。

心脏的这种功能是由于心肌进行节律性的收缩与舒张及瓣膜的活动而实现的。

心肌的收缩活动又决定心肌具有兴奋性,传导性等生理特性。

心肌细胞膜的生物电活动是兴奋性和传导性等生理特性的基础。

故本节先讨论心肌细胞的生物电活动,进而阐明心肌的生理特性。

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讨论心脏的生理功能。

心肌的生理特性心肌组织具有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四种生理特性。

兴奋性、自律性和传导性是以肌膜的生物电活动为基础的,故又称为电生理特性。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和神经组织一样,心肌细胞在静息和活动时也伴有生物电变化(又称跨膜电位)。

研究和了解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对进一步理解心肌生理特性具有重大意义。

从组织学,电生理特点和功能可将心肌细胞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普通细胞,含有丰富的肌原纤维,具有收缩功能,称为工作细胞,工作细胞属于非自律性细胞,它不能产生节律性兴奋活动,但它具有兴奋性和传导兴奋的能力。

它们包括心房肌和心室肌。

另一类是一些特殊分化了的心肌细胞,它们含肌原纤维很少或完全缺乏;故已无收缩功能,它们除具有兴奋性、传导性外,还具有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故又称自律细胞。

主要包括P细胞和浦肯野细胞。

它们与另一些既不具有收缩功能又无自律性,只保留很低的传导性的细胞组成心脏中的特殊传导系统。

特殊传导系统是心脏中发生兴奋和传导兴奋的组织,起着控制心脏节律性活动的作用。

特殊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和末梢浦肯野纤维。

一、心肌的兴奋性心肌细胞有两类,一类是具有收缩能力的心房肌和心室肌,称工作细胞即非自律细胞;另一类是特殊分化的细胞,自律细胞,构成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一)心室肌细胞跨膜电位(非自律细胞)静息电位(Rp)及其形成机制心肌细胞和骨骼肌一样在静息状态下膜内为负,膜外为正,呈极化状态。

这种静息状态下膜内外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不同心肌的静息电位的稳定性不同,人和哺乳类动物心脏的非自律细胞的静息电位稳定,膜内电位低于膜外电位/90mV左右(以膜外为零电位,膜内侧为-90mV)。

在自律性细胞如窦房结细胞和浦肯野细胞的静息电位不稳定,称为舒张期电位,不同部位的自律细胞舒张期最大电位不同,浦肯野细胞的最大舒张电位为-90mV,窦房结细胞的最大舒张电位较小,约为-70mV左右。

心肌细胞静息电位产生的原理基本上与神经、骨骼肌相似,主要是由于K+外流所形成。

动作电位(Ap)心肌细胞兴奋过程中产生的並能扩布出去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与骨骼肌相比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升支与降支不对称。

复极过程比较复杂。

不同部分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形态波幅都有所不同。

按照心肌细胞电活动的特点,可以分为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

快反应细胞包括:心室肌、心房肌和浦肯野细胞,前二者属非自律细胞,后者属自律细胞。

快反应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是去极化速度快,振幅大,复极过程缓慢並可分几个时相(期)。

由于去极速度快、波幅大,所以兴奋传导快。

慢反应细胞包括窦房结和房室结。

慢反应细胞的主要特点是去极化速度慢,波幅小,复极缓慢且无明显的时相区分,传导速度慢。

1.快反应细胞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快反应细胞的动作电位可分为五个时相(期):0期又称除极或去极过程,心肌细胞受到刺激发生兴奋时出现去极。

膜内电位迅速由静息状态的-80~-90mV上升到+30mV左右,即膜两侧原有的极化状态被消失並呈极化倒转,从去极化到倒极化形成动作电位的升支,其超过0电位的电位称为超射。

0期短暂,仅占1~2ms,而上升幅度大,可达120mV。

其最大除极速度在心房心室肌约为200~300V/S,而浦肯野细胞可达400~800V/S。

1期(快速复极化期),在动作电位去极完毕后,转入复极期在复极初期,膜电位迅速由30mV下降到0mV左右,占时约2ms,1期在不同的快反应细胞明显程度不同,在浦肯野细胞很明显。

2期(缓慢复极化期又称平台期),在2期内,复极速度极为缓慢,几乎停滞在同一膜电位水平,因而形成平台,故又称平台期,平台期是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

不同心肌细胞平台期的电位水平和时程长短不同。

心室肌和房室束近端的浦肯野细胞平台期的电位为零电位附近。

在束支远端或末梢的浦肯野细胞为-40mV。

心室肌细胞平台期时程约占100ms、浦肯野细胞为200~300ms。

平台期的存在是心肌快反应细胞动作时程明显长于神经、骨骼肌的主要原因。

3期(快速复极化末期),2期复极结束后,复极过程又加速,膜内电位下降至静息电位或舒张电位水平,完成复极化过程,占时约为/100~150ms。

4期(动作电位复极完毕后的时期)又称之为电舒张期。

在非自律细胞如心房肌,心室肌细胞4期内膜电位稳定于静息电位,称为静息期。

在自律细胞4期内膜电位不稳定,有自发的缓慢去极倾向称为舒张除极。

当4期除极达到阈电位水平就可产生一次新的动作电位。

形成机制:快反应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形成的原理与骨骼肌基本相似,也是与离子在细胞两侧不均匀分布所形成的浓度梯度和细胞膜上存有特殊离子通道有关。

已知细胞外Na+浓度大于细胞内(约大4倍多)。

而细胞外的K-浓度则比细胞内小30多倍。

相应离子经细胞膜上特殊离子通道的越膜扩散,是形成心肌动作电位的基础。

但心肌跨膜电位形成中涉及的离子远比骨骼肌要复杂得多。

在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形成除由于离子越膜被动扩散外,由细胞膜上离子泵活动所产生的离子主动转运,在细胞的电活动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以下具体讨论快反应细胞动作电位形成的离子基础。

快反应细胞0期去极与Na+快速内流有关,而Na+的内流除与膜内外Na+浓度梯度有关外,更主要的是决定于Na+通道的状态。

如前所述Na+通道可表现为激活、失活和备用三种状态。

在适当的刺激作用下,首先引起Na+通道的部分开放,少量Na+内流,而引起膜内电位上升。

当膜电位由-90mV升至-70mV时,则Na+通道被激活而开放,通透性增高。

此电位水平即称为阈电位。

由于膜外Na+浓度大于膜内和膜内外电位梯度的影响,大量Na+快速进入膜内,膜内电位急剧上升,由负变为正(-90mV→+30mV)。

而形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

当膜电位负值减少至-55mV以上时,则/Na+通道失活关闭,Na+内流迅速终止。

Na+通道的激活与失活十分迅速故称为快通道。

由快通道开放而出现的电位变化称为快反应电位。

故具有这种特性的心肌细胞称为快反细胞。

关于心肌动作电位1期的形成原理,过去认为是C1-内流所引起,近年研究表明,1期电位可被K+通道阻滞剂四乙基胺和4-氨基吡啶所阻断,因之认为K+的跨膜外流是引起1期的主要离子。

2期(平台期)形成的原因主要是Ca2+的缓慢内流和少量K+外流所形成。

已经证明,心肌膜上存在一种慢Ca2+通道。

慢Ca2+通道的激活,以及再复活所需时间均比Na+通道要长,故称慢通道。

慢通道也是电压依从性,激活慢通道的阈电位水平是-50~-35mV。

由于慢钙通道的选择性不如快钠通道那样专一,它虽然对Ca2+的通透性较高,但也有一定的Na+通透性,约为Ca2+内流的1/70~100。

故在平台期也有一定量的Na+内流。

在平台期早期,Ca2+的内流与K+外流所负载的跨膜正电荷量相等,故膜电位稳定于1期复极的电位水平,随着时间推移,慢Ca2+通道逐渐失活,K+外流逐渐增多,膜内电位缓慢下降,而形成平台期晚期。

3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Ca2+通道完全失活,而膜对K+通透性增高,K+外流随时间而递增导至膜的复极愈来愈快,直至复极完成。

在4期内,工作细胞膜电位基本上稳定于静息电位水平。

但膜内外离子分布都与静息电位时不同,即由于前一阶段的变化,膜内Na+,Ca2+有所增加,而K+有所减少。

因此只有把动作电位期间进入细胞内的Na+、Ca2+排出去,把外流出去的K+摄取回来,才能恢复细胞内外正常的离子浓度梯度,保持心肌的正常兴奋能力。

这些离子的转运都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主动转运过程。

这种主动转运过程主要也是通过Na+-K+泵的作用,形成Na+-K+交换而实现的。

关于进入膜内Ca2+的转运一般认为与Na+顺浓度梯度的内流相耦合而进行的。

即Na+的内流促使Ca2+外流形成Na+Ca2+交换。

由于Na+的内向性浓度梯度的维持是依靠Na+-K+泵而实现的,故Ca2+的主动转运的能量也是由Na+-K+泵提供的,Ca2+的转运决定于膜两侧Na+的浓度梯度。

故当细胞内Na+的浓度增加时(导致Na+内向性浓度梯度减小),Ca2+的外运也相应减少,细胞内Ca2+将因此而增加。

快反应自律细胞(浦肯野细胞),在4期内膜电位不稳定,研究资料表明,在浦肯野细胞4期出现主要是Na+随时间推移而渐增的内向流动所引起,这种Na+内流的膜通道在3期复极电位达-60mV左右,开始激活开放,其激活程度随膜电位复极化,膜内负电位的增加而增加,至-100mV就充分激活。

因此,Na+内流逐步增大,膜的除极程度逐渐增加,一旦达阈电位水平即能产生另一次动作电位,虽然这种通道允许Na+通过,但与快钠通道不同,因为二者激活的电位水平不同,此外具有阻断快钠通道的河琢毒素(TTX)也不能阻断此通道。

(二)影响心肌兴奋性的因素1.Rp与阈电位差值:与兴奋性成反比2.Na通道状态1)Na通道功能状态:激活、失活、备用2)兴奋性®取决于Na通道的备用状态® 取决于膜Rp 是否正常(三)一次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有效不应期(ERP)指从去极0期到复极至-60 mv 这段时间,不能产生Ap= 绝对不应期+ 局部反应期特点:持续时间特别长® 收缩期+舒张早期(四)兴奋性周期性变化与心肌收缩活动关系1、ERP特别长®保证心肌收/ 舒交替进行不发生强直收缩2、期前收缩(早搏)和代偿间歇特殊情况下,心肌可以接受在窦性节律之外又效不应期之后的刺激,将此额为刺激的收缩称为期前收缩(早搏),在下一个窦性节律未到之前,常常出现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成为代偿间歇二. 心肌的自动节律性(一)心肌细胞的分类心肌细胞按有无自律性分:1. 工作细胞(非自律细胞)心房、心室肌® 兴、传、收(无自)2. 自律细胞P 细胞、浦肯野细胞等®兴、传、自(无收缩性)(二)自律细胞与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1. 自律细胞分类1)快反应自律细胞:去极化因快Na通道开放引起2)慢反应自律细胞:去极化因慢Ca通道开放引起2. 自律性产生基础:自律细胞有4期缓慢自动去极化1)自律细胞没有稳定静息电位(4期),表现为自动发生缓慢去极化无稳定的静息状态,其静息电位在前一个动作电位复极化完毕时为最大(绝对值)称最大舒张电位2)4期缓慢自动去极化产生原因:复极化末期外向电流逐渐减弱(K离子),内向电流逐渐增强(多为Na离子)3. 自律细胞跨膜电位根据自律细胞Ap 0期去极化速度和产生机制不同,心脏自律细胞可分为窦房结,房室交界的自律细胞属慢反应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