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材料力学中的能量方法

合集下载

材料力学第十章杆件计算的能量法

材料力学第十章杆件计算的能量法

T
T
A

T
l
o
B


3.梁弯曲时的应变能
3.1 纯弯曲梁
l Ml
M
EI
W

1 2
M e

W

1 2
M
e

M 2l 2EI

M
l
3.2 剪切弯曲梁
弯矩M:
dVε M

M (x)2 dx 2EI
M (x)2 dx
Vε M l 2EI
剪力FQ:


6FQ
h2 (

y2)
0 2EI
l
2EI
FA

4
F2 A
l
3

F
l2 3

5FA Fl3
3EI 6EI 6EI
3.位移
Δ A

Vε FA

0
FA

5 16
F
例 求如图所示简支梁截面A的转角,设梁EI的为常数。
Mo A
M B
l
解:为了求A截面的转角A,可在A端加一虚力偶M0,如
图所示。则按卡氏第二定理,A截面的转角:
§10-2 杆件的弹性应变能
一、杆在基本变形下的应变能
1.杆在轴向拉伸(压缩)时的应变能
F
F
A
l l1


1 2
FN l

FN2l 2EA
dF F1 F
o
d(△l) △l1
B △l
2.圆杆扭转时的应变能
W 1 T
2
Mx T
M xl
GIP

材料力学习题

材料力学习题

材料力学作业册学院:专业:年级:班级:学号:姓名:前言本作业题册是为适应当前我校教学特色而统一筛选出来的题集,入选题目共计72个,教师可根据学时情况有选择性的布置作业。

本题册中列出的题目仅是学习课程的最基本的作业要求,老师根据情况可适当增加部分作业,部分学生如果有考研或者其他方面更高的学习要求,请继续训练其他题目。

本题册仅用于学生课程训练之练习,任何人不得将其用于商业目的,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由于时间仓促,并限于编者水平有限,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恳请大家提出修改建议。

王钦亭wangqt@ 2013年2月27日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拉伸与压缩 (2)第三章扭转 (7)第四章弯曲应力 (11)第五章弯曲变形 (18)第六章简单超静定问题 (20)第七章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 (25)第八章组合变形与连接件计算 (32)第九章压杆稳定 (36)第十章能量法 (41)第十一章动荷载.交变应力 (49)附录I 截面的几何性质 (53)第一章绪论1-1 材料力学的中所讲的构件失效是指哪三方面的失效?1-2 可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有哪些?1-3 材料力学中研究的“杆”,有什么样的几何特征?1-4 材料力学中,杆件的基本变形有哪些?第二章 拉伸与压缩2-1(SXFV5-2-1)试求图示各杆1-1和2-2横截面上的轴力,并作轴力图。

2-2(SXFV5-2-2)一打入地基内的木桩如图所示,沿杆轴单位长度的摩擦力为2f kx (k 为常数),试作木桩的轴力图。

A2-3(SXFV5-2-3)石砌桥墩的墩身高=10 m l ,其横截面尺寸如图所示。

荷载 1 000 kN F =,材料的密度33=2.3510 kg/m ρ⨯。

试求墩身底部横截面上的压应力。

2-4(SXFV5-2-6)一木桩受力如图所示。

柱的横截面为边长200 mm 的正方形,材料可认为符合胡克定律,其纵向弹性模量10 GPa E =。

如不计柱的自重,试求: (1)作轴力图;(2)各段柱横截面上的应力; (3)各段柱的纵向线应变; (4)柱端A 的位移。

材料力学知识点总结

材料力学知识点总结

材料力学知识点总结材料力学是研究材料在各种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应变、应力、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学科。

它是工程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机械、土木、航空航天等工程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对材料力学主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拉伸与压缩拉伸和压缩是材料力学中最基本的受力形式。

在拉伸或压缩时,杆件的内力称为轴力。

通过截面法可以求出轴力的大小,轴力的正负规定为拉力为正,压力为负。

胡克定律描述了应力与应变之间的线性关系,在弹性范围内,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即σ =Eε,其中σ为正应力,ε为线应变,E 为材料的弹性模量。

材料在拉伸和压缩过程中会经历不同的阶段。

低碳钢的拉伸实验是研究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手段,其拉伸曲线可分为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和颈缩阶段。

通过拉伸实验可以得到材料的屈服极限、强度极限等重要力学性能指标。

二、剪切与挤压剪切是指在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相距很近的横向外力作用下,杆件的横截面发生相对错动的变形形式。

剪切面上的内力称为剪力,其大小可以通过截面法求得。

在工程中,通常还需要考虑连接件的挤压问题。

挤压面上的应力称为挤压应力,其大小与挤压面的面积和外力有关。

三、扭转扭转是指杆件受到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面垂直于杆件轴线的力偶作用时,杆件的横截面将绕轴线发生相对转动的变形形式。

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内力为扭矩。

扭矩的正负规定为右手螺旋法则,拇指指向截面外为正,指向截面内为负。

根据材料力学的理论,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切应力呈线性分布,最大切应力发生在圆周处。

四、弯曲弯曲是指杆件在垂直于轴线的外力或外力偶作用下,轴线由直线变为曲线的变形形式。

梁在弯曲时,横截面上会产生弯矩和剪力。

弯矩的正负规定为使梁下侧受拉为正,上侧受拉为负;剪力的正负规定为使截面顺时针转动为正,逆时针转动为负。

弯曲正应力和弯曲切应力是弯曲问题中的重要应力。

弯曲正应力沿截面高度呈线性分布,最大正应力发生在截面的上下边缘处。

弯曲切应力在矩形截面梁中,其分布规律较为复杂,但在一些常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公式进行计算。

【材料力学】第十章能量法

【材料力学】第十章能量法

即 D 11 后的最终值,所
以是常数。
其中 是与荷载无关的常数。
设各外荷载按相同的比例l,从零开始缓慢增加到最终
值。即加载过程中任一时刻各荷载的大小为:
F1*=lF1, F2*=lF2 ,… Fi*=lFi ,…Fn*=lFn
其中l 从0缓慢增加到1,说明加载完毕。
材料力学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球形滚珠外表作用均匀的法向压力q时,其内部 任意一点的应力状态相同,均承受三向等值压缩, 即s1= s2= s3 =-q。根据广义胡克定理有
(Dd )q
1 E
[1
( 2
3)]d
q E
(1 2 )d
所以
(DV )F
F E
(1 2 )d
材料力学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F q
23
五、 (线弹性体)位移互等定理
解:工件解除C处的约束简化为悬
F
臂梁,F、FC作为第一组力。悬 臂梁在C处加单位力1作为第二组 力。 悬臂梁在单位力作用下,分
别求C、B处的挠度。

wC
l3 3EI
wB
a3 3EI
(l a)a2 2EI
3l a a2
6EI
A
B
C
a
l FC
1
A
a
B wB
C
wC
l
第一组力在第二组力引起的位移上所作的功等于第二组力在第一组 力引起的位移上所作的功,显然第二组力在第一组力引起的位移上 所作的功为零(C为铰支位移为零)。
(1)考虑物理方程得
F F3l F12l F22l F32l
EA EAcos EAcos EA
(2)、(3)代入上式并化简得F3cos2a =F1

材料力学(能量法)

材料力学(能量法)

弹性变形阶段
01
外力作用下,材料发生弹性变形,此时外力所做的功全部转化
为应变能储存于材料内部。
塑性变形阶段
02
当外力继续增加,材料进入塑性变形阶段,部分应变能转化为
热能散失到环境中。
断裂破坏阶段
03
当材料达到强度极限时发生断裂破坏,此时储存的应变能迅速
释放并转化为断裂表面的新表面能和其他形式的能量。
非圆截面扭转时的能量可以通过实验或数值模拟等方法进 行计算,以获得准确的能量值。
扭转变形过程中能量转化
弹性变形能
在扭转变形过程中,部分能量以弹性变形能的形式储存在材料中。 当外力去除后,这部分能量可以释放并使材料恢复原状。
塑性变形能
当扭转变形超过材料的弹性极限时,部分能量会以塑性变形能的形 式消耗在材料中。这部分能量不可逆转,导致材料产生永久变形。
压缩过程中能量变化
外力做功
在压缩过程中,外力对杆件做 功,使其产生压缩变形和位移 。外力做功的大小与外力的大 小和杆件的位移成正比。
内力耗能
杆件在压缩过程中,材料内部 会产生应力和应变,从而消耗 能量。内力耗能的大小与材料 的应力-应变关系有关。
弹性势能
杆件在压缩过程中,由于材料 的弹性变形,会储存一定的弹 性势能。弹性势能的大小与材 料的弹性模量和变形量有关。
结构稳定性分析方法
能量准则
通过比较结构失稳前后的能量变 化,判断结构的稳定性。若失稳 后能量降低,则结构不稳定。
平衡路径跟踪法
通过逐步增加荷载或位移,跟踪 结构的平衡路径,观察结构从稳 定到不稳定的转变过程。
特征值分析法
基于结构刚度矩阵和质量矩阵, 求解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分析结 构的振动特性和稳定性。

材料力学特性背后最小能量原理解读

材料力学特性背后最小能量原理解读

材料力学特性背后最小能量原理解读材料力学是一个研究物质力学性质和行为的学科,可用于解释和预测材料在应力和应变下的行为。

在材料力学中,最小能量原理是一种重要的概念和实践工具,被经常应用于研究材料的力学特性。

通过对最小能量原理的解读和理解,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材料的行为和性质。

最小能量原理可以简单地解释为,在材料力学中,物体所采取的行为是为了最小化系统的总能量。

这意味着材料在受到外部力作用时,会寻找一种平衡状态,以降低系统的总能量。

这个平衡状态通常被达到时,外部力量与内部应力之间达到了动态平衡,即系统中各个力之间达到了均衡状态。

最小能量原理的核心思想是,系统力学行为的变化是以最小化能量为目标的。

这一原理是基于能量守恒定律的基础上。

在材料力学中,我们可以将材料的某种力学行为表示为一个能量函数。

通过对该能量函数进行最小化,我们可以得到物体可能的最稳定的力学行为。

最小能量原理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可用于分析材料的静力学和动力学性质,例如弹性力学、塑性力学和断裂力学等。

通过最小能量原理,我们可以通过优化材料的形状和结构,来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

在弹性力学中,最小能量原理被用于推导出弹性体的应力-应变关系。

假设一个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其应变能最小,我们可以通过对应变能的函数进行最小化来得出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

这个关系描述了材料受力时的弹性变形行为。

通过最小能量原理,我们可以用简洁的数学公式表达出材料的力学特性。

在塑性力学中,最小能量原理为研究材料的塑性行为提供了理论基础。

当材料发生塑性变形时,其实际上是通过断裂、滑移和扩散等机制来调整系统的总能量,以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

最小能量原理可用于推导出材料的塑性变形规律和应力分布。

最小能量原理在断裂力学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材料中存在裂纹或缺陷时,最小能量原理可用于分析和预测裂纹的扩展行为。

通过最小化系统的总能量,我们可以得到裂纹扩展的路径和速率,并为材料的断裂行为提供重要的指导。

《弹塑性力学》第十章弹性力学的能量原理

《弹塑性力学》第十章弹性力学的能量原理

弹性力学能量原理在材料力学 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为材料 在受力状态下的行为提供了重 要的理论依据。
在结构力学中的应用
在结构力学中,弹性力学能量 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结构的 分析、设计和优化。
通过应用该原理,可以分析结 构的整体和局部稳定性、振动 特性、屈曲行为等,确保结构 在各种载荷下的安全性和稳定 性。
弹性力学能量原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工程结构分析
利用弹性力学能量原理对桥梁 、建筑等工程结构进行静力和 动力分析,优化设计。
生物医学工程
将弹性力学能量原理应用于人 体组织和器官的力学行为研究 ,为医学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
地球科学
将弹性力学能量原理应用于地 质构造、地震工程等领域,研 究地球物理现象。
该原理基于能量守恒和最小势能原理,通过分析系统的能量分布 和转化,推导出弹性系统的平衡方程和本构关系。
弹性力学能量原理的重要性
弹性力学能量原理是解决弹性力学问 题的重要工具之一,它可以用于求解 各种弹性力学问题,如应力分析、应 变分析、弹性稳定性等。
该原理提供了一种系统的方法来研究 弹性系统的行为,有助于深入理解弹 性材料的性质和行为,为工程设计和 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02
弹性力学能量原理的基本概念
势能原理
总结词
势能原理是弹性力学中一个重要的基本原理,它表明一个弹性系 统的总势能达到极值。
详细描述
势能原理指出,对于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弹性系统,其总势能( 包括应变能和外力势能)在平衡状态下达到极值,即在受到微小 扰动后,系统会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
最小势能原理
03
弹性力学能量原理的应用
在材料力学中的应用
01
02
03
04

材料力学第10章-能量法

材料力学第10章-能量法

10-4 卡氏定理
(2)先加载dFi ,则力 dFi 在其相应的位移 di上做的功为
1
W1 dFi di
2
F1
再加载F1, F2 ,, Fn ,在相应
的位移 i 上所做的功为
1
n1
W2 i1 2 Fi i V
F2
2
dFi Fi
di
i
n
Fn
原来载荷 dFi 对位移i 上所做的功为
W3 dFi i
F A
F
在位移坐标轴上取了一个微段d ,
该微段对应的外力可视为常力。则常力作
功为
dW Fd k d
B
当外载荷和相应的位移由零缓慢增加 O
d
至F 和 时,在这个过程中外力作功
k 2 F
W kd 0
2
2
SOAB
线弹性范围内,外载荷所做的功等于力与位移乘积的一半。
10-2 外载荷做的功
二、多个力作用下的外力功
量的损失),弹性体内部所贮存的应变能,在数
值上等于外力所作的功,即满足:
V W
l
P
利用功和能的概念来求解可变形固体的位移、变形和内力
等的方法,通称为能量方法。
10-2 外载荷做的功
一、单个力作用下的外力功
材料服从胡克定律,即在线弹性范围内,弹性体在外力
作用下位移 与外载荷F 成正比,即
F k
横力弯曲时,弯矩为x的函数,则横力弯曲时的应变能为
M (x)2 dx dV
2EI
M (x)2 dx
V l 2EI
四、用广义力和广义位移表示的应变能
轴向压力
扭转
弯曲
F l V 2
V M e

材料力学:第十章

材料力学:第十章
能量方法
一、概 述
几何法:
物理方程
应力
应变
平衡方程
几何方程 (变形协调方程)
外力
变形
能量法出发点:能量守恒与转换原理。
弹性体承载时,加力点发生位移——荷载做功,W
弹性体变形——储存变形能(应变能), U
略去在该过程中的微量能量损耗,则由能量守恒
与转换原理,得:
外力功 = 变形能
W=U
由能量的观点出发建立荷载与变形间关系的方法
f11
f12 )
1 2
F2 (
f21
f 22 )
第二种加载方案:先加 F1,然后再加 F2
F1 1
f11
2 F2
f12
f22
先加 F1,F1做功为:
1 2 F1 f11
再加 F2,F2 做功为:
1 2
F2
f22
在加F2的过程中 F1做功为: F1 f12
U2
W2
1 2
F1 f11
1 2
F2
如图,无刚性位移的线弹性结构体,
承受荷载P1、P2、P3…… 设想采用比例加载:P1、
P2、P3……缓慢的按相同 的比例增加,弹性体始终 δ1
δ2
P2
P3
δ3
保持平衡,而且各外力作 P1 用点的位移δ1、δ2、δ3也 将按与外力相同的比例增
加。
于是得到用“外力功”表示的变形 能的普遍表达式:
U
W
(即每个荷载是独立变化的。)
dU C
U C Pi
dPi
另一方面,因为 dPi,余功的增量为:
dWC idPi dUC
idPi
U C Pi
dPi

材料力学第十章

材料力学第十章

fC
1 EI
AC
M
(
x1
)
Fs
0
M ( x1 Fs
)
dx
)
f ( x) 1 EI
x 0
F
(l
x1
)(
x
x1
)dx1
Fx 2 6EI
(3l
x)
§10-4 卡氏第二定理
例10-5 图示悬臂梁AB,B端作用铅垂力F,梁的EI已知,
1)求梁的挠曲线方程;2)若在梁中截面再作用力F,求自
x2
F=F0
A
1)dx段应变能:
dU 1(A)( d
x
)
2
d
xA
FQ2dx
2
2G
2GA
dx dx
2)l段应变能:
U
l
0dU
0l
FQ2 dx 2GA
FQ—横截面剪力; A—横截面面积;
—截面系数
矩形:=6/5;实心圆:=10/9;薄圆环:=2;
3)注意:在一般细长梁中,远小于弯矩应变能的 剪力应变能,通常忽略不计。
若=0.3,h/l=0.1,比值为0.0312。长梁忽略剪切应变能。
3)求C点挠度:W
1 2
FfC
U弯
F 2l3 96EI
fC
Fl 3 48EI
§10-2 弹性应变能的计算
四、非线性固体的应变能
1.应变能
F 非线性
与比能:
U*
线性
非线性
u*
线性
2.余能与
F1
余比能:
U
d1
1 d
u
1
应变能:线弹性
F
由端挠度fB。

材料力学第10章能量法介绍

材料力学第10章能量法介绍

A
(4)能量守恒:W=U
1 1 67 F 2 FvB 2 2 20 EA
67 F vB 20 EA
1.6m C 1.2m
B
F
U vB F
10.2 卡氏 (Castigliano)定理
10.2.1 卡氏第一定理

卡氏定理
1879年,意大利工程师Alerto Castigliano发表了两个 “内功的积分系数定理”—卡氏定理 建立应变能和外力、位移的关系
第一步:加增量dPn 应变能
1 dPn dn 2
n
第二步:施加外荷载。应变能 U ndPn 该步总能量
U 2total
1 U ndPn dPn dn U ndPn 2
3. 应变能与加载次序无关
U1total U 2total
U U dPn U ndPn Pn U n Pn

例10-2

图示悬臂刚架,已知F、a、EI,求应变能和C点竖直位 移(忽略AB杆段的压缩应变能)。

解:
(1)分段写弯矩函数
B
a
x2
F
x1 C
BA段:
M ( x2 ) Fa
a
A
CB段:
M ( x1 ) Fx1
(2)应变能
2 M 2 dx 2 a ( Fx ) dx a ( Fa) dx 1 1 U 2 l 2 EI 0 0 2EI 2 EI 2 F 2a3 3 EI
10.1 杆件的弹性应变能 10.2 卡氏定理 10.3 冲击应力与冲击韧性

功和能
弹性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变形过程中外力所 做的功=外力功W 外力功转化为弹性势能存储于杆件内,该弹性势能= 应变能U(内力的功) 能量守恒: U = W

材料力学( 最新 )能量法

材料力学(  最新 )能量法

U W
• 10-2
杆件变形能的计算
P P
•轴向拉压 •轴力P与轴向变形成正比 •当轴力N沿轴向为变量时
N 2 ( x)dx dU udV dV Pl 2 2 EA N 2 ( x)dx dU 2 EA N 2 ( x)dx U dU l l 2 EA
' 4
1 1 U b P 3 P4 4 3 2 2
P3
P 4
A
B
1'
' 2
3
4
• 10-4
P 1
互等定理
P 2
A
P3
P 4
B
' 4 4
1
' 1
2
' 2
3
' 3
1 1 1 1 ' U1 P 1 P2 2 P 3 P4 4 P 1' P2 2 1 3 1 2 2 2 2 1 1 1 1 ' ' U 2 P 1 P2 2 P 3 P4 4 P 3 P4 4 1 3 3 2 2 2 2
U1 U 2
P 1' P2 2' P3 3' P4 4' 1
•功的互等定理
P P P P
' 1 1 ' 2 2 ' 3 3 ' 4 4
•第一组力在第二组力引起的位移上做的功,等 于第二组力在第一组力引起的位移上所做的功
' 当P2和P4等于零时 P 1' P3 3 1
V wA ε FP
FP2l 3 x 2dx 0 6 EI
l
FP l 3 wA () 3EI

材料力学 第10章 能量法

材料力学 第10章  能量法

§10.3 互等定理
1.先在1点作用F1
A 1 1 U1 F1 11 F2 22 F1 12 2 2
F1 1
11 12
2.先在2点作用F2
21 22 F2
F2 2
B
1 外力功: F2 22 2
再在1点作用F1
A
F1 1
12 11
22 21
F2 2
V W
弹性范围内应变能可逆
第十章 能量法
§10.2 弹性应变能的计算
一、线弹性问题的应变能 线弹性体的应变能等于每一外力 与其相应位移乘积的二分之一的总和 即:
1 3
F1 F2
2
F3
1 1 1 U W F1 1 F2 2 F3 3 2 2 2
变形能是外力或位移的二次函数

例1
求图示简支梁的变形能,并求yC
a A F b C B
解: 1.求支反力 2.列弯矩方程
Fb x1 AC段: M x1 l Fa M x x2 CB段: 2 l
RA = Fb l
x1
x1
l
x2
RB = Fa l
例1
求图示简支梁的变形能,并求fC
a A F b C B
解: 1.求支反力 2.列弯矩方程
3. 梁 应变能
Vε W M e d
ε1 0 0
1
应变能密度 vε d 式中, Me为外力偶矩,为弯曲转角,为正应力, 为线应变。 应变能和应变能密度之间的关系为
Vε vε d x d y d z vε dV
V V
式中,V 为体积。
例 题 3-1
Me

材料力学能量法范文

材料力学能量法范文

材料力学能量法范文材料力学能量法是一种分析和计算物体的力学行为的方法,它基于能量守恒定律。

在这种方法中,物体或结构的变形和应力被视为能量的转化和传递过程。

通过确定系统的动能和势能,并将其与外部力和内部能力作为输入参数,可以计算系统的平衡状态和力学性能。

材料力学能量法的应用十分广泛,特别在工程领域中,例如结构分析、疲劳分析、材料强度计算和复杂系统的模拟等。

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过程的考虑,来得到物体的平衡状态和力学性能。

在材料力学能量法中,物体的动能是由其质量和速度决定的,而势能是由物体的形变和应力分布决定的。

物体的动能包括其线性运动的动能和旋转运动的动能。

线性运动的动能可以通过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平方的乘积来计算,而旋转运动的动能可以通过物体的惯性矩和角速度平方的乘积来计算。

物体的势能包括其弹性势能和塑性势能。

弹性势能是由物体的形变和应力分布引起的,而塑性势能是由物体在塑性变形时的能量损失引起的。

弹性势能可以通过弹性模量和物体的形变量的乘积来计算,而塑性势能可以通过材料的塑性应变和应力的乘积来计算。

在材料力学能量法中,系统的总能量是系统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系统的总能量在无外部能量输入的情况下保持不变。

通过计算系统各个部分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确定系统的能量平衡状态和力学性能。

材料力学能量法的优点是可以考虑到物体的整体行为,并对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过程进行分析。

它可以用来解决复杂的力学问题,并提供物体的应力和变形的直观理解。

此外,它还可以与其他力学方法相结合,例如有限元分析和基于能量的优化方法。

然而,材料力学能量法也有一些限制。

它通常只适用于小变形和较简单的物体形状,而对于大变形、非线性材料和复杂几何形状的物体,其精确性可能会降低。

此外,对于一些实际工程问题,由于存在其他影响因素,如温度和湿度等,材料力学能量法可能需要进一步修正和扩展。

总之,材料力学能量法是一种重要的力学分析方法,它基于能量守恒定律,通过对系统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过程进行分析,来确定物体的平衡状态和力学性能。

材料力学 第10章 能量法

材料力学 第10章 能量法

材料力学第10章能量法在材料力学这门学科中,能量法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

它可以帮助我们计算杆件受力、弯曲、扭转等方面的机械能量,以及计算受力杆件的变形和应力分布等方面的物理能量。

本文将对材料力学第10章中的能量法做一简要介绍和讲解。

第一节:能量法的基本概念能量法的基本概念是物理学中的能量守恒定律。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可以被转化为其他形式,但总能量守恒不变。

在材料力学中,能量法通过分析杆件的受力变形过程,计算机械能、变形能和应变能等不同形式的能量,来求解某些物理量,如杆件的应力、变形等。

第二节:能量法的应用能量法可以应用在杆件的弯曲、扭转、受力等方面。

其中,弯曲问题是最为常见的。

在弯曲分析中,我们需要计算杆件上各点的剪力和弯矩,使用能量法时,我们可以采用双曲线弧长法和曲率半径法来计算。

在扭转分析中,我们需要计算杆件上各点的切向力和扭矩,使用能量法时,我们可采用扭转角度法和扭转能的变化法来计算。

在受力分析中,我们需要计算杆件上各点的应力和应变,使用能量法时,我们可以用弹性能和破裂能来计算杆件的应力和应变等物理量。

第三节:能量法的计算过程在应用能量法进行分析时,需要进行以下步骤:1. 建立受力变形模型:根据杆件的几何形状和受力情况建立受力变形模型,确定受力分布和变形情况。

2. 确定杆件的位移和应变能量:计算杆件受力变形后的弹性能、变形能等物理能量。

3. 利用能量守恒定律:将机械能、弹性能、变形能和应变能等能量之和等于零,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和受力变形模型,求解杆件的位移、应力和应变等物理量。

4. 对解得的结果进行有效检验:通过检查应力、应变等物理量的分布情况,对解得的结果进行有效检验。

总而言之,能量法是材料力学分析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分析方法。

它广泛应用于工程设计、科研和生产实践等领域。

通过掌握能量法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方法,可以有效地分析和解决杆件受力、弯曲、扭转等方面的技术问题,推动材料力学学科的发展进步。

材料力学第10章-材料力学中的能量法

材料力学第10章-材料力学中的能量法

FS1 ΔPS1 FS2 ΔPS2 FSn ΔPSn
功的互等定理:一个力系的力在另一个力系引起 的相应的位移上所作之功等于另一个力系的力在这一 个力系引起的相应的位移上所作之功。
第10章 材料力学中的能量方法
互等定理
功的互等定理的证明
FP1 FS1
P1 SP1 S1
FP2
M
第10章 材料力学中的能量方法
基本概念
A
FP FP B
V 1
A B
V 2
A
V 3 V 1 V 2
FP FP
M
V 3
BM
M
第10章 材料力学中的能量方法
基本概念
F A
C
B
l
M
A
l C l
F
B
V 3 V 1 V 2 ?
l
M
A
C l
B
l
第10章 材料力学中的能量方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10章 材料力学中的能量方法
基本概念
对于拉伸和压缩杆件
dx 对于拉伸和压缩杆件,微段 的应变能为
FN
FN
dVε
1 FN dx 2
dx+dx
第10章 材料力学中的能量方法
基本概念
对于拉伸和压缩杆件
dx 对于拉伸和压缩杆件,微段 的应变能为
dVε
FN
FN
Vε=
dx+dx

P S1 P S2
P Sn
FP 系统
FS2 FS1
FSn

FS 系统
FS1 ΔPS1 FS2 ΔPS2 FSm ΔPS 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Vε(F ) + Vε(M ) + Mθ max ; (C) Vε(F ) + Vε(M ) + Fwmax ;
(D) Vε(F )
+ Vε(M )
+
1 2
(Mθ
+
Fwmax )

习题 10-1 图
解:因为对于线性弹性结构,先加 F 时梁内的应变能为:

(
F
)
=
1 2
FwF
再加 M 时,由于反对称载荷,梁中点的挠度仍为 wF,这时先加的力 F 不作功,所以梁
ql2/8
M
固定端
1
B
A
CD
l/2
l/2
l/2
x
O
M
固定端
1
B
A
CD
B
l/2
l/2
x
O
x
l
M
习题 10-4a1 图
习题 10-4a2 图
习题 10-4a3 图
( ) yc
=
1 EI
1 2
l 2
l × ( ql2 28
+
2 3
ql 2 4
)
=
7ql 4 192EI

θB
=
−1 ⎛ 1
EI
⎜ ⎝
3
ql 2 8
(逆 时 针 )
10-5 图示各梁中 F、M、q、l 以及弯曲刚度 EI 等均已知,忽略剪力影响。试用图乘 法求点 A 的挠度;截面 B 的转角。
题(a) 解:
习题 10-5a 图
习题 10-5b 图
wA
=
1 EI
(M C1AΩ1
+
M C 2 AΩ2
+
M C3 AΩ3)
7
题(b) 解:
题(c) 解:
⎪ ⎪⎪ ⎬
(c)
M 3 = −1× R(2 + sinθ )
EG
: ⎜⎛ 0 ⎝

x

π 2
⎟⎠⎞⎪⎪⎪⎭
将式(b)和(c)代人式(a),得到
∫ ∫ ΔAB=2
⎡ ⎢0
+

2R FP ( x − R) x dx +
R
EI
π 0
2
FP
R
(1
+
sinθ ) R
EI
(
2
+
sinθ
)

⎤ ⎥ ⎦
= FP R3 ⎜⎛ 23 + 5π ⎟⎞ EI ⎝ 3 2 ⎠
(2)
S 表面
S表面
于是,应用功的互等定理,有
由此解得
qΔV ( F ) = FΔ (q) = 1− 2ν Fql
E
ΔV ( F ) = 1− 2ν Fl
E
10-3 图 10-3 所示的线弹性结构中,杆各部分的弯曲刚度 EI 均相同。若 FP、EI、R 等 均为已知,试用莫尔积分求 A、B 两点的相对位移。
(2M C1AΩ1
+
M C2 AΩ2 )
=
1
⎡ ⎢2

(
5

l
)( 2

ql 2

l
)
+(1
⋅ ql 2 )( 1

l
⎤ ⋅l)⎥
=
29ql 4 (↓)
EI ⎢⎣ 8 4 3 8 2 2
2 4 ⎥⎦ 384EI
θB
=
1 EI
(M C3 AΩ3
+
M C 4 AΩ4 )
=
1 EI
⎡⎢⎣( 12 )(
2 3
=

1 EI
⎡ ⎢⎣(
l 2

1 )
3

1 ( 2
Ml)
+
l ( 2

21 )(
32
⎤ Ml)⎥⎦
=

Ml 2 4EI
(↑)
θB
=
1 EI
(−M C3 AΩ3 )
=

1 EI
⎡⎢⎣(
1 6
×
1 2
Ml
+
2 3
×
1 2
Ml)⎤⎥⎦
=
− 5Ml 12EI
(顺时针)
习题 10-5c 图 8
wA
=
1 EI
内应变能将增加:
1 2

M
= Vε(M )
同时施加 F 和 M 时的应变能,等于先加 F、再加 M 时的应变能,即
Vε(F , M ) = Vε(F ) + Vε(M )
所以,正确答案是 A。
10-2 图示圆柱体承受轴向拉伸,已知 F、l、d 以及材料弹性常数 E、ν 。试用功的 互等定理,求圆柱体的体积改变量。
习题 10-3 图
解:为求相对位移,需在所求位移的那两点上、沿着所要求相对位移方向施加一对大
4
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单位力,建立单位力系统,如图 10-3b 所示。 本例中,构件受轴力、剪力和弯矩的同时作用,但轴力、剪力对所求位移的影响与弯矩
相比要小得多,故常略去。
设 A、B 两点的相对位移记为Δ AB ,结构由两段直杆和一段半圆弧杆组成,所以采用莫
尔积分计算所要求的相对位移,不考虑轴力,又没有扭矩作用,故有
∑ ∫ Δ
3

AB
i =1
l
MiMi EI i
dx
(a)
由于结构和受力的对称性,上述积分只需沿直杆 ACE 和曲杆 EG 分别进行,但需将
所得结果乘以 2。
对于曲杆,规定使曲率减少的弯矩为正;使曲率增大的弯矩为负。由图 10
-3a 和 b 有
解:将外加载荷(一对 F 力)作为第 1 力系。为应用功的互等定理,建立辅助力系- 静水压力 q 作为第 2 力系,如图所示。
3
x
p
p
pz
yp
(a)
(b)
习题 10-2 图
习题 10-2 的解
在第 2 力系作用下,圆柱体上的任意点都处于三向等压应力状态σ1 = σ 2 = σ3 = −q 。因 此圆柱体两端面的相对线位移
Δ(q)
=
εx
×l
=
1 E
⎡⎣−q
−ν
(−q
− q)⎤⎦ l
=
− 1− 2ν E
ql
(靠拢)
作为第 1 力系的外加载荷(一对 F 力)在第二力系引起的相应位移 Δ (q) 上所作的功
FΔ (q) = 1− 2ν Fql
E
(1)
将静水压力 q 作为广义力,与之对应的广义位移就是圆柱体的体积改变量:
∫ qds ⋅ dr = q ∫ drds = q (ΔV )
=
3ql 3 2EI
(逆时针)
上一章 返回总目录 下一章
10
所得结果为正,表示 A、B 两点相对位移的方向与所加单位力方向相同。
10-4 图示各梁中 Fp、q、l 以及弯曲刚度 EI 等均已知,忽略剪力影响。试用图乘法求 点 C 的挠度;截面 B 的转角。
固定端
q
A
CD
B
l/2
l/2
习题 10-4a 图
5
解:10-4(a)
固定端
q
A
CD
l/2
l/2
3ql2/8 O

M1 = 0 AC : (0 ≤ x ≤ R) M 2 = −FP (x − R) CE : (R ≤ x ≤ 2R)
⎪ ⎪⎪ ⎬
(b)
M 3 = −FP R(1 + sinθ )
EG
:
⎜⎛ 0 ⎝

x

π 2
⎟⎠⎞⎪⎪⎪⎭

M1 = −1× x M 2 = −1× x
AC : (0 ≤ x ≤ R) CE : (R ≤ x ≤ 2R)
10-1 图示简支梁中点只承受集中力 F 时,最大转角为θ max ,应变能为V ( F ) ;中点
只承受集中力偶 M 时,最大挠度为 wmax ,梁的应变能为 Vε(M ) 。当同时在中点施加 F 和 M 时,梁的应变能有以下四种答案,试判断哪一种是正确的。
(A)V ( F ) + Vε ( M ) ;
固定端
1
B
A
CD
B
l/2
l/2
O FPl/2
M
FPl/2
习题 10-4c1 图
l/2
x
O
M 习题 10-4c2 图
x
O
x
l
M
习题 10-4c3 图
( ) yc
=
1 EI
FPl 2
l ×1 22
l 2
= FPl3 16EI

θB
=
1 EI
( FPl 2
l 2
+
1 2
FP l 2
l )×1 = 2
3FPl 2 8EI
l 2
+
ql 2 8
l 2
+
1 2
ql 2 4
l 2
⎞ ⎟ ⎠
×1
=
− 7ql4 48EI
(顺时针)
解:10-4(b)
FPl
A
C
D
l/2 l/2
FP
B l
1
A
C
D
l/2 l/2
l
FPl O FPl
x O
M
M
l/4
习题 10-4b1 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