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自信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良好的自我认识、人际关系处理以及对自我生涯规划的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一代新人发挥作用。

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心理健康课程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心理健康课程应该采用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辅导内容和辅导方式进行,使心理健康课程能真正为学生成长和发展服务。

一、课程性质心理健康课程是一门以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为主要手段,以学校适应、自我意识、学习、人际交往、生涯规划辅导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生涯规划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自助性和发展性是心理健康课程的基本特点。

心理健康课程致力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心理健康课程在非智力因素发展上的多重功用决定了心理健康课程在中等学校教育中的独特地位。

二、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发展性心理健康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心理健康课程不是治疗和矫正,而是预防和发展,因此心理健康课程是面向全体正常学生,而不是对个别学生的咨询和治疗。

发展性——是对心理健康课程根本的定位所在。

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学生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学校适应问题、自我认识问题、学习策略问题、人际关系处理问题、异性交往问题、生涯发展与规划问题等。

(二)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心理健康课程的目标是通过对学生学校适应、自我意识、学习、人际交往、生涯规划的辅导,增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提高生涯规划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在课程目标设计上,以整体目标为核心,设计菜单式的心理健康课程,各地各级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灵活选用和改编,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三)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分享本课程倡导活动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参与、合作、感知、体验、分享等方式,促进自我觉察和自我成长。

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学大纲

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学大纲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教职成[2008]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现将我部组织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等四门德育课必修课程教学大纲和“心理健康”选修课程教学大纲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教职成〔2008〕6号)一并执行。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是国家制定的指导德育课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材的编写与审查、教学督导与评估、学习评价与考核都必须按照课程教学大纲的规定进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二○○八年十二月九日附件5:心理健康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心理健康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选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心理和谐的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意识的教育。

其任务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

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职业兴趣,提高应对挫折、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能力。

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有效学习,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培养责任感、义务感和创新精神,养成自信、自律、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一)心理健康基本知识。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理解中职生心理健康蕴含的成长意义。

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适方法,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内容包括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应对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预防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
3. 学会应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技巧;
4. 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心理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
教学难点:如何应对心理健康问题。

四、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通过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会预防和应对心理健康问题。

五、教学过程
1. 自我调查
让学生填写一份心理健康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问题。

2. 理论讲解
讲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应对方法,重点强调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需要注意的心理健康问题。

3. 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明白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和影响,以及如何应对这些问题。

4. 讨论和分享
让学生分组讨论心理健康问题,并分享自己的心理健康经验和方法,从而互相学习和交流。

六、教学材料
教学课件、心理健康调查问卷、案例分析资料等。

七、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了预防和应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心理健康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

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在当今社会变化迅速的环境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许多学校都引入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这些课程旨在教授学生如何处理压力、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和提高自我意识。

为了确保这些课程的质量和一致性,一些地方政府和组织已经开始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知识与技能要求:包括掌握情绪管理、自我意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2. 课程目标和评价:明确课程的目标和评价标准,以便学校和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和反馈,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

3. 教学资源和支持:包括推荐的教材、教学方法和辅助工具,以及为学生和教师提供相关的支持和培训。

这些标准旨在确保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质量和有效性,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素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同时,这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加学校和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和支持。

通过制定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统一和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生活的挑战,
建立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人际关系。

这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有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中职心理健康课程标准教学设计

中职心理健康课程标准教学设计

中职心理健康课程标准教学设计课题名称:花季中的相思树学科:心理学授课班级: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授课时数:1课时(45分钟)教学内容分析:(1)选用教材:《心理健康》第四单元 14课(主编:俞国良高等教育出版社)(2)教材共分为5个教育专题(篇),即知识篇、成长篇、生活篇、学习篇和职业篇,10个教育主题模块(单元),36个具体的学习课目(课)。

每个学习课目包括心灵故事、心海导航、心理体验、成长工作坊、拓展性训练等内容。

本节课所要进行的教学内容位于“生活篇”,单元题目原为“花季莫种相思树”,前面已经学习过“知识篇”和“成长篇”,后面还有“学习篇”和“职业篇”。

心理健康涉及方方面面,这样的安排顺序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和处理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心理与行为问题。

本单元的前一单元名为“愿友谊地久天长”,后一单元名为“师爱,温暖一生”。

在学校生活中,学生每天接触的主要就是老师和同学,因此,学生需要处理好与老师、同学之间的关系。

中职学生年龄一般在15、16至17、18岁之间,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着其独特的方面,可能出现爱情的萌芽,对友情和爱情难以区分,造成内心迷茫。

前一单元主要学习了如何处理友情,本单元很自然地过渡到爱情,让学生不会有突兀之感。

而下一单元的内容是师生关系,老师是学生的朋友,不仅仅教授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更是他们人生上的导师。

学生遇到问题和困难,都可以向老师寻求帮助,因此,和后一单元也联系紧密。

(3)根据新大纲的“三贴近”原则,将课文题目稍作了修改,由“花季莫种相思树”改为“花季中的相思树”,因为学生谈不谈恋爱,既不是课本说的算,也不是老师说的算,而是学生自己的选择。

希望在课堂上能保持价值中立,带领学生认识友情与爱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做出理智的选择,而不是被动的强迫。

依据课程标准:根据新大纲教学总目标要求,本堂课着重培养学生责任感与自律能力,对待中职生恋爱学会自尊、自爱、自护、自制。

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学大纲(完整资料)

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学大纲(完整资料)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教职成[2008]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现将我部组织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等四门德育课必修课程教学大纲和“心理健康”选修课程教学大纲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教职成〔2008〕6号)一并执行。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是国家制定的指导德育课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材的编写与审查、教学督导与评估、学习评价与考核都必须按照课程教学大纲的规定进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二○○八年十二月九日附件5:心理健康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心理健康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选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心理和谐的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意识的教育。

其任务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

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职业兴趣,提高应对挫折、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能力。

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有效学习,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培养责任感、义务感和创新精神,养成自信、自律、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一)心理健康基本知识。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理解中职生心理健康蕴含的成长意义。

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适方法,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中职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中职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中职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中职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情绪稳定。

中职生应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因为学习、生活或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而产生过度的情绪波动。

2. 自信自尊。

中职生应建立自信,树立自尊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积极面对生活的挑战。

3. 心态平衡。

中职生应保持心态平衡,避免过分执着于某些事情或情感,不要过于消极或焦虑。

4. 社交能力。

中职生应具备一定的社交能力,能够与同学、老师、家人和朋友建立良好的关系,理解、尊重和包容他人。

5. 精神饮食。

中职生应注意精神饮食,避免追求不切实际的追求和虚荣心。

综上所述,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标准应该是以情绪稳定、自信自尊、心态平衡、社交能力和精神饮食为核心要素。

解读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学大纲》(全文)

解读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学大纲》(全文)

解读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学大纲》(全文)问:俞教授,心理健康是中等职业学校新一轮德育课改开设的一门新课程。

作为《心理健康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编制组的组长, 请您谈一谈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答:健康的心理是良好品德形成的基础,是人的创造力发挥的基础。

心理健康课程面向全体中职生,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并处理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我国现有二千万名左右的中职在校生。

中职生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以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

他们虽没有普高学生面临的高考压力,但他们面临的社会压力要比普高学生大,所受的失败与挫折也比普高学生多,情绪两极性的表现也较为明显。

他们既要承受社会轻视职校的压力和家长埋怨〃不争气〃的压力,又要克服自卑的心理障碍。

一项对辽宁、山东、江苏、浙江、四川、陕西、甘肃、广东等省市近20个地区50多所学校近万名职校生的调查发现,厌学、学习焦虑、交友困难、挫折感强、就业困惑、社会适应能力差等成为职校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之一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为此,教育部于2004年颁发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今年初,又颁布了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学大纲》,从政策上为此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证。

这个《大纲》还是教育部向各级各类学校颁布的第一个心理健康教学大纲。

作为中职学校的一门德育选修课,心理健康教育拓展了传统德育的内容范围,把如何认识自我、处理人际关系、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等个性发展问题,纳入到整个德育大系统中。

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观念,保证了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

因此说,中职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问:中职心理健康课程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确定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一个方针。

我们既考虑到与初中思品课的衔接,又要充分体现出中职特色。

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本计划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来达成目标:
1.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主题班会和心
理健康知识竞赛等活动,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

2.心理健康热线服务: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热线,提供学生
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心理问题。

3.心理健康课程设置:在课程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帮助
学生认识自我、理解他人、处理情绪,并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

4.心理健康活动开展:组织各类心理健康活动,如心理剧演出、心理健康主题日等,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来增进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体验。

5.心理健康评估: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评估,及时发现学生
心理健康问题,并进行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指导和干预。

通过以上工作,本学校将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心态,健康快乐地成长。

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学大纲

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学大纲

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学大纲理健教学大纲安徽新华学校教务处康心心理健康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心理健康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选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本课程以、“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心理和谐的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意识的教育。

其任务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研究、生活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

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职业兴趣,提高应对挫折、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能力。

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有效研究,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培养责任感、义务感和创新精神,养成自、自律、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一)心理健康基本知识。

教学目标使学生相识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了解中职生心理健康蕴含的发展意义。

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适方法,促进学生形成优秀的个性心理品质。

教学要求认知: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

情感态度观念:关注自己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追求身心的全面协调发展。

运用:能主动进行心理调适,做积极、乐观、勇于面对现实的人。

教学内容1.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1)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消除对心理健康认识的误区。

了解心理2健康对于成长的意义。

(2)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勇于面对自我、面对现实。

2.中职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特点(1)了解中职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的特点,逐步培养自己成熟、理智的思维和行为习惯。

(2)体会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开发心理潜能。

3.中职生自我心理调适方法(1)了解引起心理困扰的原因,掌握常用的自我心理调适方法。

(2)运用自我心理调适方法,养成积极自我心理调适的习惯。

(二)悦纳自我,健康成长。

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课程标

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课程标

汽车运用与维修心理健康课程标准一、课程描述二、课程教学设计三、任务单元划分四、考核方式建立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过程考核占40%,期末考核占60%。

五、实施建议(一)教材建议由于本门课程为理论课程,所需教学内容丰富,应多参考与之相关的教材,使教学内容丰富达到学生够学、够用。

(二)教学建议1. 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讲授、多媒体、学生讨论、做小游戏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多准备生活中的案例,将其运用到课堂上去。

3. 应配备心理健康实验室,训练室,训练必备的设备。

(三)师资建议聘请心理健康专家、对教育者组织活动的理念、能力和效果进行指导,并提出修改意见。

(四)资源利用1. 注重与课程相关的挂图、幻灯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音像片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利用。

2. 充分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网站等网络资源,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充实学生的学习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从而全面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理论创新和技术改进。

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对学生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认知标准、能力运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 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教师评价,学生反馈。

阶段评价、过程评价、目标评价、分层次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应用观察法、描述性评语法、情境检测法、等级记分法、操行综合评定法、多主体评定、成长记录等评价方式。

3. 关注评价的多元性,将课前预习、课堂提问、课堂表现等考核作为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作业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60%。

《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心理健康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选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心理和谐的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意识的教育。

其任务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

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职业兴趣,提高应对挫折、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能力。

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有效学习,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培养责任感、义务感和创新精神,养成自信、自律、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一)心理健康基本知识。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理解中职生心理健康蕴含的成长意义。

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适方法,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教学要求认知: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

情感态度观念:关注自己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追求身心的全面协调发展。

运用:能主动进行心理调适,做积极、乐观、勇于面对现实的人。

教学内容1.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1)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消除对心理健康认识的误区。

了解心理健康对于成长的意义。

(2)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勇于面对自我、面对现实。

2.中职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特点(1)了解中职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的特点,逐步培养自己成熟、理智的思维和行为习惯。

(2)体会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开发心理潜能。

3.中职生自我心理调适方法(1)了解引起心理困扰的原因,掌握常用的自我心理调适方法。

(2)运用自我心理调适方法,养成积极自我心理调适的习惯。

(二)悦纳自我,健康成长。

教学目标使学生懂得悦纳自我对于健康成长的价值,了解悦纳自我、直面人生挫折和困难的方法。

教育部中职学校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大纲.doc

教育部中职学校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大纲.doc

教育部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心理健康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选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心理和谐的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意识的教育。

其任务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

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职业兴趣,提高应对挫折、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能力。

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有效学习,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培养责任感、义务感和创新精神,养成自信、自律、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一)心理健康基本知识。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理解中职生心理健康蕴含的成长意义。

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适方法,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教学要求认知: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

情感态度观念:关注自己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追求身心的全面协调发展。

运用:能主动进行心理调适,做积极、乐观、勇于面对现实的人。

教学内容1.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1)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消除对心理健康认识的误区。

了解心理健康对于成长的意义。

(2)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勇于面对自我、面对现实。

2.中职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特点(1)了解中职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的特点,逐步培养自己成熟、理智的思维和行为习惯。

(2)体会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开发心理潜能。

3.中职生自我心理调适方法(1)了解引起心理困扰的原因,掌握常用的自我心理调适方法。

(2)运用自我心理调适方法,养成积极自我心理调适的习惯。

(二)悦纳自我,健康成长。

教学目标使学生懂得悦纳自我对于健康成长的价值,了解悦纳自我、直面人生挫折和困难的方法。

中职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中职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中职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具有自信心:自信心是现代社会个体的重要素质之一,它源于一个人对自身能力的自我认可和信心,改进自我的*要靠培养自信心,特别是在处理复杂任务时。

2.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自我是获得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需要看自己客观形象,从客观角度审视自我,克服自卑思想,接受自己否定自己,增强自尊心。

3.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是一种技能,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够使我们避免许多不利的后果。

4.适当的处理压力:压力不可避免,面对压力,可以改*度,采取有效的方法,正确处理压力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步骤。

5.多实践体验:多实践的体验能够使一个人更加实际、更加丰富,特别是在社会实践、志愿活动,参与体验意义更大,有利于心理健康。

6.丰富社交关系:社交关系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拥有良好的社交关系是每个人所期望的,良好的社交关系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处理自身的情绪。

7.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生活习惯对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与家人亲密交流,正常作息,养成锻炼、饮食健康的习惯,走出门多走走,都有助于获得心理健康。

8.适度放松:繁忙的学习和工作活动使心理压力很大,适当放松能够放松自身,缓解心理压力,比如听音乐,看电视剧,玩游戏
等。

9.正确解决问题:面对各种社会问题,要认真分析,正确地解决问题,学习正确的知识,充分发挥自身能力,抓住机会,战胜困难,而不是瞎折腾。

10.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社会正常运行的基础,作为一个正常的人,应该学会孝敬父母,尊重长辈,恭敬师长,互相理解。

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获得心理健康。

中职生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中职生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在青少年时期,个体经历着身心的快速成长和变化。

特别是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以下简称中职生)而言,他们正处在由青少年向成人过渡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提供一个针对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范本,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教育目标:1. 增强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 掌握基本的心理自助与互助技巧,提升应对压力的能力。

3. 培养积极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良好的社会适应。

4. 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教学内容:1. 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与标准。

2. 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表现,如焦虑、抑郁等。

3. 压力管理与情绪调节的方法。

4. 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技能的培养。

5. 自我认识与自我价值的提升。

6. 面对挑战与困难时的应对策略。

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或模拟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心理问题的成因和影响,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

2.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个人感受和经验,相互学习和支持。

3. 角色扮演:模拟不同的社交场景,训练学生的应对能力和社交技巧。

4. 互动讲座:邀请心理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并与学生互动交流。

5. 自我反思: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识别个人的情绪模式和行为习惯。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或视频短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出心理健康的主题。

2. 知识讲解:系统介绍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包括定义、重要性及常见问题。

3. 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指定的案例,每组提出分析和解决方案。

4. 技能训练: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实践人际交往和情绪管理技巧。

5. 经验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学习心得,教师给予积极反馈。

6. 总结归纳:对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进行回顾,强化记忆点。

7. 作业布置:根据课堂内容,布置相关的阅读或实践活动作为课后作业。

评估方式:1. 平时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互动情况。

最新(PPT)-中等职业学校国家规划教材《心理健康》大纲解读-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最新(PPT)-中等职业学校国家规划教材《心理健康》大纲解读-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心理健康,帮助我们更有效率的学习和工作。
心理健康是……
• 灿烂人生不可缺4年,教育部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积 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问题
• 为什么我们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 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其目标和内容如何 ? • 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课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课程的内容和目标
教学原则和方法
讨论: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传统课程有什么区别?
心理健康教育课 一般学科课 教学的方法
学习方法
评价方法 教师角色
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方式
讲授
小组讨论 角色扮演 情景模拟 实践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学习方式
探究学习

是引领者,不是灌输者。
是活动组织者,引导学生参与、体验, 协助学生有所领悟。

不能忽视教师的心理健康

有6—8%的美国教师有着不同程度的不良适应。
心理健康教育课
我们与学生共同成长!
今天的内容 为什么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的成长
教师的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标与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原则和方法

例:千千心结 与君化解
帮助学生了解常见的心理问题 掌握心理问题化解的方法
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讲解知识
(一)心理问题的分类
★心理困扰:程度最轻,最为普遍的心理问题; ★心理障碍:比心理困扰更为严重一些的心理问题 ★精神疾病:是心理问题中最为严重的一类 ;
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促进自我探 索
让学校成为这样的地方
帮助学生成长,而不只是传授知识和技能
引导学生可以不断发掘自己

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中等职业学校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学大纲》开设《心理健康》课,此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选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二、课程任务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心理和谐的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意识的教育。

其任务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三、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

(一)一般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职业兴趣,提高应对挫折、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有效学习,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培养责任感、义务感和创新精神,养成自信、自律、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

一言以蔽之,使学生能够“积极适应、主动发展”。

积极适应,即学生面对学习、生活、成长和求职就业中的各种变化和困难,能够表现出与这些变化及身体发育相一致的心理和行为;主动发展,这是在积极适应层面上所提出的更高的目标,指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使其逐步形成自我反思能力、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

(二)具体目标又可划分为认知目标、情感态度观念目标和运用目标1.认知目标:是指帮助学生开发认知能力,积极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在发展方面,指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认知能力,包括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能力。

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是指帮助学生觉察和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学会主动地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情绪的稳定,培养积极、愉快的情绪,以及更高级的社会态度和价值观等,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运用目标:是指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使学生形成对挫折的正确态度和良好的耐挫折能力,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预防和矫正不良的个性品质。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最新)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最新)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一、教学目的和任务《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应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其最终的目的是:开发智能,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和谐的发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了解心理发展机制、特点及规律,掌握形成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的理论与方法,提高自身应用心理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身心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顺利适应学校生活,提高和增强学生心理素质,努力推进学生健康成才,将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本门课程通过理论授课、心理测试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现代社会人类健康新理念、学生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青年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以及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与防治等健康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

理解自我意识、情绪与情感状态、意志品质、人格特征、品德修养等个体心理素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掌握学生时代学习心理的促进、人际关系调试、青春期性心理与恋爱心理的维护以及挫折应对方式等适应方面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三、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模块一说说心理健康(4个课时)任务一认识心理健康任务二认识心理咨询任务三认识心理资讯室模块二成长的秘密活动一青春期的困惑(2个课时)任务一我是谁任务二悦纳自我任务三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活动二认识青春期(2个课时)任务一青春期我们的心理变化任务二认识我们的青春期心理活动三花开的声音(2个课时)任务一认识我们的性心理任务二正确面对性心理模块三人际在线活动一人际交往(2个课时)任务一认识人际交往任务二做受人欢迎的中职生活动二同学和我们(2个课时)任务一认识同学交往原则任务二与异性交往之道活动三老师、父母和我们(2个课时)任务一与老师相处任务二感恩父母模块四我要做朵向阳花(一)活动一调适情绪(2个课时)任务一认识情绪任务二认识几种常见的情绪活动二树立积极理念(2个课时)任务一理性情绪调节法任务二做情绪的主人(管理我们的情绪)模块五我要做朵向阳花(二)活动一成功管理(2个课时)任务一改善不良行为任务二管理时间、任务三管理金钱任务四正确使用网络活动二珍爱我们的生命(2个课时)任务一反对校园暴力任务二爱护我们的生命模块六提升自身促就业活动一爱学习(2个课时)任务一了解学校任务二了解职校任务三终身学习活动二职业综合素质的养成(2个课时)任务一认识职业综合素质任务二中职生的职业综合素质活动三中职生职业素质养成训练(2个课时)任务一认识团队任务二呼唤诚信任务三承担责任任务四职业礼仪附录心理健康教育测试表系列(4个课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课程名称:《心理健康教育--心灵导航》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建议学时: 32学时,(理论26学时,实践教学6学时)适用专业:学院各专业高职学生一、前言作为学生中的特殊群体,高职生的心理健康备受社会和学校的广泛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自信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良好的自我认识、人际关系处理以及对自我生涯规划的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一代新人发挥作用。

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心理健康课程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心理健康课程应该采用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辅导内容和辅导方式进行,使心理健康课程能真正为学生成长和发展服务。

一、课程性质心理健康课程是一门以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为主要手段,以学校适应、自我意识、学习、人际交往、生涯规划辅导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生涯规划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自助性和发展性是心理健康课程的基本特点。

心理健康课程致力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心理健康课程在非智力因素发展上的多重功用决定了心理健康课程在中等学校教育中的独特地位。

二、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发展性心理健康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心理健康课程不是治疗和矫正,而是预防和发展,因此心理健康课程是面向全体正常学生,而不是对个别学生的咨询和治疗。

发展性——是对心理健康课程根本的定位所在。

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学生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学校适应问题、自我认识问题、学习策略问题、人际关系处理问题、异性交往问题、生涯发展与规划问题等。

(二)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心理健康课程的目标是通过对学生学校适应、自我意识、学习、人际交往、生涯规划的辅导,增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提高生涯规划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在课程目标设计上,以整体目标为核心,设计菜单式的心理健康课程,各地各级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灵活选用和改编,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三)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分享本课程倡导活动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参与、合作、感知、体验、分享等方式,促进自我觉察和自我成长。

在课程中,活动只是一个载体,重要的是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并能在同伴之间相互反馈和分享的过程中获得成长。

(四)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

在心理健康课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注重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调适等能力的发展。

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辅导技巧和水平。

心理健康课程不以任何测验或考试作为终结性评价的手段。

(五)开发课程资源,拓展社会支持系统心理健康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生活实际、贴近学生发展水平、贴近时代的丰富课程资源;要合理利用音像、电视、报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教学途径;要积极鼓励学生建构和拓展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积极与同学、家长、老师交流和学习;鼓励家长、教师和其他社会人士必要时也能参与到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来。

三、设计思路心理健康课程是以学生的学校生活为基础的,包括学校适应、自我意识辅导、学习辅导、人际关系辅导、情绪辅导、异性交往辅导、休闲辅导、生涯发展与规划辅导等,内容涉及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普遍容易出现的问题。

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是自身心理素质和外在系统环境交互作用而实现的。

心理健康课程设计的思路是:采用主题系列单元活动设计的方式来统筹教材内容,以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内容。

课程以贴近学生心理发展和实际经验的主题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每个主题下各有几个单元活动围绕这个主题内容展开,由浅入深,逐步落实。

“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指的是某一教学内容所包含的社会要素是综合的,所涉及的社会领域也不是单一的,可以交叉;同样的内容在后续年段可以重复出现,但要求提高,螺旋上升。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学会调适,寻求发展。

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学校适应、学习策略、情绪调节、人际交往和生涯规划的基础上。

围绕这几个分目标,几个分目标具体要达成的目标如下:(一)学校适应1.了解学校各建筑和部门,知道学校心理辅导室的位置和功能;2.认识心理健康课程,了解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和要求;3.觉察自己目前的生涯状态,宣泄自己进入学校后的困惑,分享和了解别人的困惑。

(二)自我意识1.学生能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人格特质类型,学会悦纳自己;2.学生能认识到自己的优点,肯定自己的价值;3.协助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生活型态,作为未来职业选择的参考。

(三)学习策略1.学生能了解自己的学习价值观,认识自己的学习风格;2.协助学生分享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3.协助学生学会调节考试焦虑的方法,学习考试应答技巧。

(四)情绪调节1.学习如何觉察自己和他人的情绪;2.学习如何宣泄情绪和调节情绪。

(五)人际交往1.了解人际交往在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2.协助学生认识到人际交往中沟通的重要性,并学会“我讯息”的沟通表达方式;3.了解处理人际沟通的技巧,并学习使用两个最基本的技巧:倾听和共情;4.正确认识青春期异性交往问题,学习处理异性交往中出现的典型问题。

(六)生涯规划1.了解什么是正当的休闲活动,发展适合自己的休闲活动;2.协助学生探索职业世界和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学习阅读求职广告;3.学生能了解什么是生涯,发展对自己生涯负责的态度;4.学生能认识到生涯抉择时可以获取帮助的资源和途径,并学习使用生涯决策平衡单;5.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生涯期待,订立自己三年内学习等各方面的暂定目标。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按照课程目标的要求,本课程标准针对上述几个分目标设计了七个主题的活动,每个主题活动下设计了单元活动来帮助达到主题目标。

这些主题活动是按照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学生可能会面临的实际问题设计和排序的。

每个主题活动都是围绕总目标而展开的,但是又各有侧重。

具体地说,课程的内容标准如下:“内容标准”说明1.本内容标准为基本标准,在教材编写和教学活动展开过程中,可根据各地区、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有所拓展。

2.根据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精神,表中所列活动设计建议侧重于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体验、探讨、分享等,学生在的体验和分享的基础上有所领悟并产生行动是活动的目标。

3.教学活动的形式不拘一格,鼓励教师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结合教学实际,选用并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一、教材编写建议(一)教材编写原则1.发展性和拓展性原则心理健康教材的内容和活动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和活动获得增进自我认识和获得自我调适能力。

教材应尽可能设计活动延伸的内容,鼓励学生将体验和心理调适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

2.科学性原则心理健康教材的编写要依据心理健康的客观规律,充分体现不同年龄和不同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要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学生在不同时期容易面临的典型问题来组织。

教材在目标、内容和要求等方面应该有完整的体系。

自我意识、情绪情感、人际关系、学习策略、异性交往、生涯发展等方面内容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整体规划、有所侧重、相互渗透、相互支持。

3.灵活性和开放性原则教材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应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在不违背整体教学思路的前提下,教材应该具有一定的弹性和伸缩性,允许使用者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补充。

此外,教材应提供学生一定的自读材料,供感兴趣的学生自己阅读和学习。

4.趣味性原则教材不仅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还要尽可能通过趣味性较强的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热情。

此外,教材应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选择具有时代气息的、学生感兴趣的题材。

(二)教材编写建议1.教材编写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要准确、完整地反映、理解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但是,内容标准的条目、顺序与课文的安排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2.教材编写要体现主题系列单元活动设计的特点。

要突破按学科体系构建的传统模式,统整各相关学科的知识内容,通过设置若干学习主题,展现不同的学习视角和问题视角,使之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能力、价值观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

3.教材编写要注意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切入,要有利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有利于学生采用活动、体验、探讨和分享等多种方式学习,为学生的尝试、表现和实践活动留有空间。

4.教材内容的选择要真实反映社会,使学生对社会有比较全面、客观的认识。

要精选教材内容。

6.教材编写可以考虑不同地区的特点和学生的需要,适当拓展相关内容,选择贴近当地生活的素材;教材中的教学活动设计应尽可能地提供多种方案,供教师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进行选择。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注意:(一)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人士等都是本课程的重要资源,此外本课程的资源还包括:·图书(包括教材及教辅)、报刊、图片、地图、图表等文本资源。

·影视节目、录音、录像、VCD、网络、软件等音像资源。

课程资源的利用应该做到为教学服务,不求花样繁多,但求切合实际。

(二)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教师应尽可能使现代化教育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有条件的地方要尽量开发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

三、教学建议(一)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和手段,帮助学生增进积极的自我认识、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从而整体地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心理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

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获得感悟和提高。

(三)引导学生自助助人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和生活,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分享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及时鼓励学生相互间的支持和互助行为。

(四)注重团体动力心理健康课程的主体不是单一的学生,而是作为团体的班级。

因此,在教学中,应特别重视利用团体动力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利用团体气氛调动学生相互的分享和反馈;利用团体支持使活动效果得到加强。

因此,教师对于团体气氛的调动、团体领导技巧的掌握是上好此门课程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拓展教学空间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