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大豆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合集下载

大豆栽培管理技术的六个要点与注意事项

大豆栽培管理技术的六个要点与注意事项

大豆栽培管理技术的六个要点与注意事项大豆是大豆科植物中的一种,是我国主要的农业经济作物之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大豆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

在大豆的栽培过程中,要注意一些关键技术,以达到增产提质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大豆栽培管理技术的六个要点与注意事项。

1. 种子选用大豆种子质量是决定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选用优质大豆种子,能够提高成活率和发芽率,同时也能对作物的生长发育产生积极影响。

选种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用正规渠道的种子,确保品质可靠,不带病虫害和杂质。

2.选取繁殖时间长、适应性强、生长快、抗病虫害能力强、含水量低、发芽率高的种子。

3.选择和当地气候相适应的品种。

2. 土壤肥情分析不同地区的土壤肥情不同,对于大豆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

因此在栽培过程中进行土壤肥情分析以知道土壤里有哪些成分及含量是必要的。

根据分析结果来确定合理施肥量和用肥方法,以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和高产。

具体方法如下:1.采集土壤样品,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

2.根据测试结果确定缺不缺施的肥料种类和数量,确保大豆含量的均衡。

3.对缺少的元素进行针对性补充,优先加入有机肥料或有机无机结合剂,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和微生物的数量及种类。

3. 合理定植大豆的密植度与行距是影响其产量的重要因素。

要根据当地的土壤类型、阳光光照、降雨酸碱度等因素,合理定植并采取适当的密植措施,以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1.一般而言,大豆的植株平均密度为50-60万株/亩。

2.种子直接播种与育苗移植,取其决定因素是大豆成本收益率和适宜时间。

两者有各自的利弊,具体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和水分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

4. 防治病虫害病虫害是导致大豆减产甚至失败的主要诱因之一,因此在日常栽培中要加强强化育物抗病采取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是重要的。

具体措施包括:1.植株疏大,均匀增抽,避免过多拥挤、增加病虫害发生的风险。

2.种植限制病虫害发生的条件,如避免重复种植大豆和不同农作物轮作。

大豆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大豆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大豆栽培技术要点分析大豆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大豆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广泛的用途,被称为“黄金豆”。

大豆栽培技术的要点对于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减少病虫害、节约成本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大豆的育种、品种选择、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大豆栽培技术的要点。

一、育种大豆的良种选育是提高产量的首要保障。

遗传育种是培育新品种、改良原有品种的主要方法。

通过选择抗病虫、耐逆、高产等性状优良的亲本,通过人工授粉等方法进行配制,培育出高产、优质、抗逆的新品种。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加快了育种进程,提高了育种效率。

在实际栽培过程中,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及管理水平的适宜品种是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关键。

二、品种选择在大豆的栽培中,优良的品种是高产的基础。

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市场需求和栽培管理水平,选择适宜的品种进行种植。

根据大豆所需的光温要求,选取早熟、中熟或晚熟品种。

根据土壤类型和病虫害情况,选择抗病虫害、适应性强的品种。

应考虑品种的耐旱性、耐盐碱性、机械收获性等因素,从而选择出适应性强、稳产性好的优良品种。

三、播种大豆的播种是栽培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产量和品质具有直接影响。

大豆一般选用春播,时间一般在3月到4月之间,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水分状况,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

在播种前应对土壤进行耕翻,破土施肥,并进行土壤调理,保证土壤适宜的墒情。

播种时可以选择单行或复作对播种方式,根据品种的特性和产量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

合理的控制播种密度,保证植株生长的空间和养分供给。

四、施肥大豆的营养需求较为简单,主要需要氮、磷、钾等元素。

在施肥方面,应注意合理配比,及时施肥,保证植株的生长需求。

通常在播种前进行基础施肥,提供种子生长初期所需的养分。

在大豆的生长期,可根据植株的生长情况和土壤的养分含量,适时进行追肥和叶面喷施。

在施肥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施肥过多或过少,避免引起肥料积累或养分缺乏,影响产量和品质。

大豆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大豆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大豆栽培技术要点分析一、田间土壤管理1、选址:大豆对土壤的要求较高,应该在土层厚、肥力好、排水良好的土地上种植。

应该避免在土层浅、没有保水能力、酸性土壤较强的地方种植。

2、翻耕:大豆作为草本植物,对土层深度的要求较高,应该在种植前进行深耕、翻土和松土等工作,增强土壤透气性和水分保持能力。

4、排水:大豆适合在排水良好的土地上种植,防止土壤积水。

应该根据田间实际情况和气候条件,采取必要的排水措施,保证大豆生长的需求。

二、种子管理1、选种:大豆是由种子繁殖的,种子的选取对大豆的生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应该选择优质、健康、无病无虫的种子,并根据所在地的环境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品种。

2、处理:选好的种子应该进行简单处理,如浸泡、烘干、防虫等措施。

这些措施能够有效防止种子腐烂和病虫的侵害,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种植后的产量。

1、播种:大豆种子在准备好之后,应该根据田间情况和气候条件,选取适宜的时机进行播种。

一般情况下,大豆种子应该在气温达到15℃以上,土壤含水量在50%左右的时候进行。

种子的播种密度、行距、株距等参数应该根据不同品种、不同地区的情况进行调整。

2、灌溉:大豆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应该根据田间气候和水分蒸发量等因素,进行适当的灌溉。

一般采用滴灌、喷灌等技术进行灌溉,确保水分的充足和适时。

3、除草:在大豆生长期间,我们应该及时对其周围的杂草进行清理。

因为杂草会抢夺大豆的养分、阳光和空间等资源,严重影响大豆的生长和发展。

4、病虫害防治:在大豆生长期间,我们还需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品种及时进行防治。

以上内容是大豆栽培技术要点分析的一些基本措施,但要全面发展大豆产业,还需要在市场、加工等多个环节持续创新和发展。

大豆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大豆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大豆栽培技术要点分析大豆,是一种重要经济作物和蛋白质资源。

在大豆栽培过程中,技术要点的掌握对生产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以下是大豆栽培技术要点分析:一、选地和前作大豆属于一年生草本植物,对土壤要求不高,但最好选择肥沃、良好透气、排水好、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

在选地时要尽量避免连续种植,最好选择前作为蔬菜、玉米等非豆类作物。

二、种子处理大豆种子在播种前必须进行处理,以确保播种后能取得较好的生长。

处理方式包括播前浸种、化学处理、热水浸种等。

其中,播前浸种是最常用的一种处理方式,浸种时间一般为12-24小时,可使种子吸水均匀,破裂萌发能力增强。

三、适时播种大豆播种时间是根据生长期长短、本地气候条件及市场销售情况等因素来确定的。

一般来说,北方播种时间在4月底到5月份,南方一般在3月中旬至四月初。

注意保持适当的播种密度,播种偏多或偏少都会影响产量。

四、合理施肥大豆对氮肥需求较小,需要的主要是钾和磷。

生长初期应适量施磷、钾,促进根系、茎叶生长和幼苗壮苗。

结荚期后要增加施钾,加强干物质的积累。

当然,施肥应根据不同类型的土地、土壤、生长期和栽培方式等情况来进行。

五、科学管理大豆的管理与其他农作物相似,主要包括除草、病虫害防治、灌溉、修剪等。

特别是在大豆生长初期,要注意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及时除草,避免杂草与大豆竞争养分、水分和光照等资源。

此外,要注意植株间的空间,适当修剪树冠提高光能的利用率。

适当的灌溉和控制病害和虫害可以帮助大豆茁壮成长并获得更高的产量和质量。

在处理虫害时,不仅需要选择适合的药剂,还需要做好喷药的计划。

同时,也应注意避免抗药性的形成和残留物超标。

六、选择适宜的品种选择适宜的大豆品种对于提高产量和品质非常重要,需要考虑种公司的信誉、种子质量、适应性及市场情况等因素。

一般来说,选择健壮、矮秆、花序分枝多、结荚数较多、荚长、吸水率高的品种,有利于增加产量和利润。

大豆种植技术要点浅析

大豆种植技术要点浅析

大豆种植技术要点浅析大豆是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农业经济作物。

大豆具有广泛的用途,如食品、饲料、燃料、工业原料等。

因此,掌握大豆种植技术对农民来说非常重要。

本文将浅析大豆种植技术要点。

一、选址大豆喜欢阳光充足、湿度适中、土壤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环境。

选择播种地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应选择海拔较低、光照充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地。

2. 应避免选择沼泽地、低洼地、丘陵山坡等地,以免影响大豆生长。

3. 应避免选择密林、人口稠密区域,以减少上下游作物的互相干扰。

二、整地大豆耐荫性差,根系发育浅,对土壤深度要求较高。

整地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土地不宜过于干硬或过于湿润,应避免在降雨或雨后进行耕地。

2. 耕深度应不少于25厘米,以扩大耕层和促进土壤通气性和水分透透性。

3. 平整耕地表面,使土层与空气接触更均匀。

三、施肥施肥是保证大豆高产的关键环节。

大豆对肥料的要求较高,一般宜偏氮肥。

1. Start with balanced fertilizer application在大豆生育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肥料,为了保持营养平衡,可以采用复合肥料或配套使用不同种类的肥料。

2. 时间合理施肥的时间要掌握好,适时施肥可以促进生长和减少浪费。

在大豆生育早期,以氮磷钾比例为5-8: 3-4: 1施入基肥,黄色地盘时根据生长情况施适量氮肥(每亩施30-40kg),结荚期前后再施一次氮肥(每亩施20-30kg)。

四、种植种植大豆时,应注意以下要点:1. 种子质量选择质量好、不患病虫害、无杂质的种子进行种植。

在种植前要先进行清洗和磨皮处理,以增加萌发率。

2. 善后在种子翻盘时也要注意,避免大豆被深埋。

种子间距离要适当,一般为5-8厘米。

将种子压实并覆盖一层细土,以促进大豆的发芽。

大豆生长期间要注意保墒,及时除草,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五、采收大豆的采收时机至关重要,一般要在大豆荚变黄变干时采收。

采收后将大豆晒至水分含量小于14%时储存。

大豆栽培技术要点

大豆栽培技术要点

大豆栽培技术要点大豆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广、产量最高的农作物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大豆栽培技术的掌握对于提高产量、改善质量、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大豆的品种选择、土壤要求、播种技术、施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大豆栽培的要点。

一、品种选择品种选择是大豆栽培的第一步。

不同品种的适应能力和产量差异较大,因此选择适合当地生态条件和种植目标的品种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早熟、高产、抗逆性强的品种是首选。

同时,还要考虑种子的质量、外观和市场需求等因素。

二、土壤要求大豆对土壤的要求较为严格,喜欢松软、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酸碱度要求在pH值6.0-7.5之间,过酸或过碱的土壤都不适合大豆的生长。

另外,大豆对有机质要求较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应达到2%以上。

三、播种技术大豆一般采用直播和育苗结合的方式进行播种。

首先进行育苗,选择适宜的地块进行育苗,培育出健壮的幼苗。

然后,在土壤温度达到10-15摄氏度时进行直播。

播种的时间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生长期要求来确定,一般在春季进行。

播种时要注意控制播种深度,一般为2-3厘米。

四、施肥管理大豆对养分的要求较高,特别是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需求量大。

在施肥时要根据土壤的养分状况和大豆的生长需求进行合理施肥。

一般来说,大豆生长初期需要较多的氮肥,中期需要较多的磷肥,后期需要较多的钾肥。

同时,还要注意分期施肥,避免养分浪费和土壤污染。

五、病虫害防治大豆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害,对大豆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病虫害防治是大豆栽培的重要环节。

在防治病虫害时,首先要做好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同时,要选择适宜的防治方法,如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等,综合应用,形成综合防治策略。

大豆栽培技术的要点包括品种选择、土壤要求、播种技术、施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只有掌握了这些要点,才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大豆的种植,提高产量、改善质量、保护环境,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及实施要点分析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及实施要点分析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及实施要点分析大豆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在中国气候适宜地区有广泛的种植。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是指在保证大豆种植的基础上,通过诸如适量施肥、精细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措施来提高大豆的产量。

本文将从施肥、密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适量施肥施肥是提高大豆产量的重要手段,适量、科学的施肥对大豆生长发育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针对不同的土壤类型及不同生育时期的大豆,施肥具体措施如下:1.基肥所谓基肥是在犁地施肥,即在大豆种植前深犁一次,将肥料施入土中。

基肥施用时应根据土壤类型、大豆品种、前茬作物以及当地气候、降水等情况进行。

一般来说,基肥施肥量不应少于1200公斤每公顷,并将肥料充分混入土中,使之均匀分布。

2.追肥追肥是在大豆苗期后,根据大豆的营养需要加以追肥,以保证大豆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增加。

在大豆的整个生长期中追肥量一般为1000公斤每公顷左右。

此外,还应注意在大豆花期和果实膨大期及采收前阶段适量追肥。

二、适当密植在大豆种植密度方面,适度密植可以促进大豆根系的发育,并且容易形成丰富的叶面,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单株产量。

但是过度密植会导致大豆间竞争激烈,从而影响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

根据不同地区、土壤类型、大豆品种等考虑,大豆密度一般不低于50万株每公顷,同时也不应超过120万株每公顷。

三、田间管理田间管理的主要是勤奋除草,浇水,培土及保花保荚等。

大豆定植后,要尽早进行浇水,并根据当地气候和降水情况,适时适量地浇水。

此外,还应及时对田间的杂草进行除去,每平方米不超过10个,以保证大豆正常生长。

大豆很容易掉落花蕾或花荚,所以要严格保护花荚,合理施肥和浇水,去伤害它的根部和茎部,防止葡萄孢菌发生,提高产量。

四、病虫害防治大豆病虫害很容易造成大豆生长不良,使产量降低。

因此,要采取适当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1.防治大豆猝倒病大豆猝倒病是大豆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

常见的控制措施有增施磷肥、施肥不宜过早、增施钼元素等。

对大豆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的分析

对大豆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的分析

对大豆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的分析大豆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方面均需注意。

以下将对大豆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进行分析。

一、大豆种植技术分析:1. 地力要求:选择肥沃、排水良好且富含有机质的土壤种植大豆。

大豆生长需要充足的营养和水分,因此土壤质量对于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

2. 品种选择:根据种植区域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合的大豆品种。

目前市场上有早、中、晚熟的大豆品种可供选择,种植者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最适合的品种。

3. 种子处理:大豆种子在播种前需要经过处理。

常见的种子处理方法有温水浸泡、种子灭菌以及营养液浸泡等。

这些处理方法可以提高种子的萌发率和抗病能力,有助于提高产量和减少病害发生。

4. 播种时间:大豆的生长期较长,播种时间的选择非常重要。

一般情况下,早春至中春是最适合的大豆播种时间。

此时气温适中,有利于大豆的生长和发育。

5. 施肥管理:大豆是一种需求营养较高的作物,尤其对氮肥的需求较大。

在施肥方面,建议根据土壤的肥力情况进行科学施肥,避免过度或不足施肥导致的问题。

6. 灌溉管理:大豆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特别是在生育期间需要注意增加灌溉的频率和水量。

过度灌溉可能导致土壤积水,增加病虫害的发生。

灌溉管理要注意合理用水。

7. 病虫害监测:定期巡查大豆田,注意观察是否有害虫和病害的迹象。

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防治措施,以避免病虫害的大面积蔓延。

1. 病害防治:大豆的主要病害有炭疽病、霜霉病、根腐病等。

对于炭疽病,可以选择炭疽病抗性品种进行种植;对于霜霉病和根腐病等病害,可以采用药物防治方法,喷洒合适的杀菌剂进行防治。

2. 害虫防治:大豆的主要害虫有豆蚜、豆卷叶蛾、大豆夜蛾等。

对于豆蚜,可以采用合理轮作、伴作、深翻等措施减少发生;对于豆卷叶蛾和大豆夜蛾等害虫,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或喷洒合适的杀虫剂进行防治。

3. 病虫害综合管理:除了单独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外,还应注意实施病虫害的综合管理。

提高大豆种植生产效益的栽培技术要点

提高大豆种植生产效益的栽培技术要点

提高大豆种植生产效益的栽培技术要点大豆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居民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食品原料,因此提高大豆种植生产效益一直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课题。

为了帮助农民朋友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以下是一些有关提高大豆种植生产效益的栽培技术要点。

一、选择优质种子1、选择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品种,如北方选用密生豆等,南方选用春大豆等。

2、选用种子质地饱满、无病虫害、生长势强的种子,没有变质和霉变的迹象。

二、合理施肥1、在大豆播种前进行土壤养分测定,了解土壤的氮磷钾含量,根据土壤测试结果进行合理施肥。

2、在大豆生长周期中,根据大豆的生长需求,进行追肥,特别是在萌芽、抽花期和结荚期,加强钾肥的施用。

三、合理密植1、适度增加种植密度,能够减少杂草生长,利于大豆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

2、但是过密植也会导致大豆的养分竞争和空间竞争,因此密植时需考虑适当的排水和通风,以及及时的病虫害防治。

四、适时浇水1、大豆的生长对水分要求较高,特别是在开花和结荚期需要增加浇水次数,以保证大豆的正常生长。

2、同时要避免过度浇水,以免导致大豆根系缺氧,影响生长发育。

五、及时防治病虫害1、在大豆生长的不同阶段,要随时检查大豆叶片和根部,及时发现病害害虫,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根据当地的气候和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合理选择化学药剂和生物防治手段,选择适当的药剂剂量和施药次数。

六、科学田间管理1、及时进行杆豆支架搭建,以增加大豆的透光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定期松土除草,保持地表湿润,有助于大豆根系和生长发育,并且有利于土壤通气。

七、科学修剪1、在大豆生长期间,要及时修剪枝叶,保持大豆植株的通风透光,以便增加光合作用效率,提高产量。

2、定期摘心,并进行有序的修剪,保持植株的整洁和稳定生长。

八、合理收获1、在大豆成熟期,要根据气候情况、品种特性和种植密度等因素,确定收获时间,尽可能选择干燥天气进行收获,避免大豆由于降雨而受损。

2、采用机械化收获,尽可能降低收获成本,提高收获效率。

大豆栽培技术要点

大豆栽培技术要点

大豆栽培技术要点
1.新品种的选择:国家农业部门组织独特、稳定性好、抗病,抗逆性强和产量高的优良大豆新品种,要经过多年的试验与筛选,以保证质量和产量的提高。

2.新品种的繁育:主要通过自交系、杂交系、试验种子以及选择繁殖等方式繁育新品种,增加种子的质量,增加作物的产量,提高作物的抗性,以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

二、耕作方式
1.耕作深度:大豆栽培耕作深度一般为15-20cm,种子播种前要进行耕作,以达到改善土壤结构和增加养分的目的。

2.细耙:耙耕是大豆栽培的重要农事操作,能够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地上杂草,提高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3.施氮肥:施氮肥是大豆生长的必要条件,可以有效增加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但是对氮肥的施用量要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以防止氮肥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

三、播种与灌溉
1.播种:播种要在碾压平滑的地面上,播种深度一般为4-
6cm,播种中要注意保持播种均匀,以防作物发生落空;
2.灌溉:大豆栽培需要定期灌溉,以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在干旱气候下,建议每隔3-5天灌溉1次,以保证土壤的湿润。

四、病虫害防治
1.防治拉丁病:拉丁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可以通过使用抗拉氏病药剂,在播种和收割前后进行喷施,有效防治拉丁病的发生。

2.防治小豆绿萼病害:大豆绿萼病害是一种常见的病害,通过在发病前后使用抗病药剂,如氯乐宁和硫密度等进行灌水喷施,即可控制病害的发生。

3.防治茎叶病:大豆茎叶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可以通过使用抗病药剂,如氧氟沙星、唾液素等来进行施药,以防止病害的发生。

对大豆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的分析

对大豆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的分析

对大豆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的分析大豆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在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

下面将对大豆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大豆种植技术分析:1. 地选与前茬:大豆对土壤的要求较高,喜欢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

适宜的前茬是纯绿肥或油菜、玉米等作物。

通过地力的改善,可以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2. 良种选择:选择具有抗逆性强、丰产性好、品质优良的大豆良种进行种植。

良种的选择可以提高大豆的抗病虫害能力和适应性。

3. 施肥和灌溉:大豆生长期对氮素、磷、钾等营养元素的需求量较大,因此要合理施肥。

灌溉要适量,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对大豆生长的影响。

4. 控制密度:大豆对种植密度较敏感,密度过低会造成生育期过长、结荚率低等问题,密度过高则会导致养分和光照不足。

要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条件合理控制大豆的密度。

5. 时间和方式:大豆的种植时间要根据气温、土壤湿度等因素进行选择。

播种方式可以采用直播、穴播和条播等方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播种方式。

二、大豆病虫害防治分析:大豆病虫害是种植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对大豆的生长和产量影响较大。

以下是常见的大豆病虫害及防治方法:1. 大豆蚜虫:大豆蚜虫是大豆的主要害虫,会导致大豆叶片黄化、嫩梢变短等现象。

防治方法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如引入天敌或使用天敌虫的幼虫进行防治。

也可以采用化学药剂进行喷雾防治。

2. 大豆花叶病:大豆花叶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主要表现为叶片出现黄斑和黄化、叶片变形等症状。

防治方法可以通过合理轮作,及时清除病叶,使用杀菌剂等方式进行防治。

大豆的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都是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可以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保证大豆种植的经济效益。

林下间作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林下间作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林下间作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目前大范围的高铁、高速国道等两侧栽培了大面积绿化林带,在林木种植的前几年,树行之间可以种植大豆,既培肥地力又产生效益。

株高:因植物生长的趋光性,受到林木的遮蔽,株高较正常种植的高,所以我们应该选择株高适宜、抗倒性好且大豆籽粒商品性好的品种。

透光性和光和效率:选择株型宝塔形,上窄下宽,叶片较厚、上部叶片变小变尖、叶柄短且与主茎夹角小、植株收敛、节短、主茎弹性好,抗倒的品种。

这样的株型结构可以充分让阳光充分穿透植株,保证上下叶片都可以透光,提高光合效率,并且通风性好,可降低8月份湿热天气对大豆荚发育的影响。

分枝性:推荐选择分枝少的品种,这样的品种成熟一致性好,种植密度弹性大,易于管理。

抗裂(炸)荚:选择不裂荚的品种,有利于机械化的收获,达到增产增收,省工增效。

适合机械化作业:要求品种,底荚高度应高于15厘米,抗倒性好,成熟落叶性好。

根据多年种植经验,石豆2号、石豆11号、邯豆11、邯豆5号,邯豆6号,邯豆8号等品种都可以满足以上的要求。

施足基肥适期早播麦收后及时抢茬早播,适宜播期6月10~25日,播种深度3~5厘米,土壤水分较差时适当深一点,水分充足时要浅一点。

每亩播种量5公斤左右,行距40~50厘米左右,株距8~10厘米。

播种时,土壤水分应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左右。

一般应于麦收前后浇水造墒,也可在雨后播种或播后喷灌。

大豆属于双子叶植物,出苗时子叶吸胀体积变大,顶土阻力也大,如果播种后浇“蒙头水”,在大豆顶土出苗时,土壤表面易形成“硬皮”,造成豆苗出土困难,形成“闷苗”。

控旺、追肥防止后期干旱大豆初花期可根据植株长势、天气情况适当控旺。

豆株初花期为营养与生殖生长同时并进,此时植株根系的根瘤菌释放的氮素不能满足其生长需要,初花期追施氮素可促进花的发育和幼荚生长。

一般趁雨亩撒尿素3.5~5公斤,植株生长过旺可酌情减量或不施尿素。

叶面喷肥分别于大豆苗期和开花前期,选用钼酸铵兑水稀释为0.05%~0.1%的溶液或选用过磷酸钙兑水稀释为2%的溶液,每亩用量50公斤,加磷酸二氢钾150克加尿素100克喷雾,每隔7天一次,连续三次,正反叶面都喷湿润,扩大吸收面,增进吸收,提高肥效,增产显著。

大豆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大豆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大豆栽培管理技术要点大豆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大豆的栽培管理技术非常重要。

有效的栽培管理技术能够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保障大豆的生长和发育。

本文将从大豆的生长环境、栽培技术要点、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介绍,希望能够对大豆的栽培管理技术有所帮助。

一、生长环境选择1.土壤条件:大豆对土壤的选择要求不严格,一般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土壤酸碱度适宜的土壤为宜。

在土壤中应适当施入有机肥,以增加土壤肥力。

2.气候条件:大豆生长适宜温度为20℃-30℃,对光照要求较高,喜欢充足的日照。

大豆对水分的需求较大,生长期间需保持土壤湿润。

3.田块选择:大豆种植前应该选择尽量无污染的土地,避免连作地和重盐碱地种植。

选择早期积温高,排水良好,无积水,阳光充足的地块进行种植。

二、栽培技术要点1.品种选择: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性质选择合适的大豆品种,一般来说,适宜生长的大豆品种有短生型大豆、早熟大豆等。

2.播种方法:大豆种子的播种时间一般为每年的3月底至4月中旬。

播种前应将大豆种子进行种子处理,以提高发芽率。

大豆的播种密度一般为每亩12-15公斤左右。

3.施肥管理:在播种前应适量施入底肥,生长中期适时追施氮、磷、钾等肥料,特别是在大豆的开花结果期,追施钾肥有助于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4.田间管理:大豆生长期间,对杂草和病虫害的防治十分重要。

需要适时除草、防治病虫害,保持通风透光,有利于大豆的生长。

适当的田间管理有助于提高大豆的产量。

三、病虫害防治1.病害防治:常见的大豆病害有大豆根腐病、大豆霜霉病、大豆锈病等,对于这些病害的防治,可以采取轮作休耕、间种作物、合理施肥等措施。

在发病初期,可以采用化学防治的方法进行治疗。

2.虫害防治:大豆主要的虫害有豆蛾、豆蚜、豆蝽等,对于这些虫害,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法进行防治。

灌水时,应注意稀释苗期的两週内的虫害卵、幼虫,对害虫的卵,用地刮除,减少危害。

林下间作大豆轻简化栽培要点

林下间作大豆轻简化栽培要点
粒 。收 割 后 . 堆放 2 ~ 5天 , 再 脱 粒 晒
用腐 熟 灰渣 肥 8 0 0 1 0 0 0千 克 盖种 或 干 。 注意 事项 : 重 点要加 强苗 期 、 开花
期 和 成熟 期 的去 杂除 劣 . 成熟 时抢 晴 天收 获 . 收获 后避 免机 械 混杂 及 夏天 高温 下种 子 直接 在水 泥地 上 暴晒 . 以 防种 子活力 下 降 , 保 障种 子质 量 。囵 ( 重 庆 市 农 业 科 学 院
前. 可 进行 深 中耕 高培 土 . 垄高 3 0厘 利 农 业 可持 续发 展 在 重庆 市各 区县林 米 左 右 .以保 持 土壤 通透 性 良好 .
高 于 根 系发育 . 防止倒 伏 。 4防治 病 虫 害 出 苗 时 应 注 意 豆 1 6 0千克 .市 场 价每 千克 大 豆 6 . 0 效 以确保 基 本苗 。大 豆 元. 产值 9 6 0元 。 以新 增单 产 4 0千 克 防 治地 下 害虫 , 计算 . 6 6 7平 方 米 新 增 产 值 2 4 0元 。 生 长 到 盛 花 至 结 荚 鼓 粒 阶 段 极 易 发 种
其 技术 要 点如下 : 1 . 施足基肥 、 适 期播种 、 化 学 除 生 大豆 卷 叶螟 、 蚜虫 、 食心 虫等 害 虫 , 特 别 注 意 观 察 田 间是 否 有 低 龄 幼 虫
草 在 37平 方 米 施 2 5 ~ 3 0千 克 过 磷 酸 钙 和5 ~ 1 0千 克氯化 钾 或 3 O ~ 4 O千克 复
啃 食 的 网状 和锯齿 状 叶 片出现 . 一 旦 发 现 要 及 时 用 杀 虫 药 对 水 均 匀 喷 施
防治 用药 提倡 不 同类 型杀虫 剂混 配
以免 害 虫产 生抗药 性 合肥 作 基 肥 . 均匀撒入土 内. 再 打 窝 并 交替 使用 . 播 种 :或 打 窝 后将 肥 料 丢 人 窝 内 一 5适 时收 获 7月 上 旬至 下 旬 . 边. 种 子 丢 人 窝 内另 一 边 . 注 意 种 子

大豆栽培技术

大豆栽培技术

大豆栽培技术大豆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具有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和高营养价值。

在农业生产中,合理的大豆栽培技术不仅可以提高产量和质量,还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病虫害,增强大豆植株抗逆性。

本文将介绍大豆栽培的种植要点、管理技巧和病虫害防治方法。

一、大豆的种植要点1. 地块选择:大豆喜欢温暖、湿润和透气的环境,对土壤要求较高,一般选择耕地土壤肥沃、排水好的地块进行种植。

2. 耕作方式:大豆是直播作物,适合采用直播方式进行种植。

在种植前需要进行充分的耕作,翻耕干燥的土地,除草、松土,以使土壤吸湿能力增强。

3. 播种时间:大豆的生长期约为100天左右,播种时间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农事安排来确定。

一般来说,播种应选择在春季,气温稳定在10摄氏度以上,并且避免大范围的低温和霜冻。

4. 育苗技术:大豆的育苗需要注意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一般选择2-3月份进行育苗,播种要遵循浅播原则,播后覆盖0.5-1厘米的薄土层,然后保持适当的湿度,以促进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的生长。

二、大豆的管理技巧1. 施肥技巧:大豆对土壤的养分要求较高,施肥应根据土壤肥力和需求进行,通常在播种前进行底肥施用,追施过程中要注意间断施肥,以避免过量或浪费。

2. 土壤保湿:大豆生长过程中需要保持适当的湿度,特别是在旱季或干旱地区种植时,要采取措施增加土壤含水量,如覆盖保墒膜、切断杂草等。

3. 病虫害预防:大豆容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袭,如大豆蚜、霜霉病、茎腐病等。

预防病虫害的关键是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虫害源和杂草,合理选用防治措施,如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

4. 定期修剪:定期修剪可以促进大豆的侧枝分化,增加叶面积,提高光合效率,增加产量和品质。

修剪要注意不要过度,以免损害植株的生长。

三、大豆病虫害防治方法1. 大豆蚜的防治:大豆蚜是大豆生长期常见的病虫害之一,严重感染会导致大豆叶片变黄、枯萎和减产。

防治方法包括灭卵、机械虫害抓捕和化学防治等。

大豆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大豆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大豆栽培技术要点分析大豆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为了获得高产高质的大豆,农民需要掌握一些栽培技术要点。

一、品种选择品种的选择直接决定了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因此,农民要根据自己的生产条件选择适宜的品种。

一般来说,早熟、丰产、抗逆性强的品种适合大多数种植区域。

二、土壤管理大豆对土壤的要求不高,但也需要注意土壤的松软和排水良好。

在土壤硬化或过于湿润的情况下,应适当施用有机肥和石灰,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和肥力。

三、播种时间大豆适合在4月中旬到5月初间,根据当地气候和品种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

一般来说,早熟品种应尽早播种,晚熟品种则应尽量晚播。

四、间距密度大豆的间距密度与其产量息息相关。

一般来说,大豆的株行距应控制在40-50厘米,每行植株数在2-3株之间。

五、施肥技术大豆生长期短,又是一种繁殖蛋白质的植物,因此对养分的需求较为高。

农民在施肥时应根据大豆的品种和生长需要要求,合理选择施肥量和施肥比例。

一般来说,大豆的施肥主要包括基肥、追肥和叶肥。

六、病虫害防治大豆生长期间容易被各种病菌、虫害所侵害,特别是大豆蚜虫的危害很大。

因此,在生产中应加强病虫害的防治。

一般通过作物轮换、化学药物喷洒等方法控制害虫的侵袭。

七、灌溉措施大豆生长期间需要保持一定的水分。

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要坚持定期浇水,保证大豆的生长需要。

综上所述,大豆栽培技术要点包括品种选择、土壤管理、播种时间、间距密度、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和灌溉措施。

通过正确的技术措施,农民可以确保大豆的高产高质。

林下间作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林下间作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林下间作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林下间作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一直是大豆种植者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林下间作是指在森林或果树林下种植农作物。

在这种种植方式下,大豆的生长环境与传统田间种植有所不同,因此需要一些特殊的栽培技术来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以下是一些林下间作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介绍。

1.坡度选择:选择坡度15度以下的适宜地块进行栽培,避免大豆苗期洪水冲击和雨水冲刷土壤。

2.地力改造:在种植前,进行适当的地力改造工作,包括翻播施肥、改善土壤结构、清除杂草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和透水性,为大豆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4.种子处理:进行种子处理是提高大豆产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在种植前,可以使用草铵盐浸种、生根素浸种、菌剂涂种等方法对种子进行处理,增加其抗病虫害的能力。

另外,可以用草木灰、木炭粉等材料进行拌种,有助于抑制土传病害。

5.合理施肥:根据土壤肥力及大豆的生长需要,合理施肥可以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在种植前进行土壤检测,了解土壤中的养分含量,然后根据检测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施肥。

一般来说,大豆对氮、磷、钾的需求较高,适当补充有机肥和矿质肥料有助于增加产量。

6.病虫害防治:大豆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因此在林下间作大豆时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可以利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喷雾防治,也可以采用绿色防控方法,如推广防虫网、旋翼喷雾机等现代农业装备,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7.灌溉管理:大豆对水分的需求较大,因此要合理管理灌溉,保持土壤湿润。

避免过度灌溉,以免导致水分积聚和根部窒息。

8.定期追肥:在大豆生长期间,定期进行追肥,补充植物所需的养分。

追肥时可以选择分次追肥或通过叶面喷施,以提高养分利用效率。

以上是林下间作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一些重要方面。

但需要注意的是,林下间作大豆存在一些特殊性和挑战性,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和种植条件,结合科学种植原则,制定合理的栽培方案,以确保大豆的高产和优质。

大豆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大豆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大豆栽培技术要点分析大豆作为重要的粮油作物之一,具有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保健功效强等优点,因此在我国得到广泛种植。

大豆栽培技术是保证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下面简要分析大豆栽培技术的要点。

一、品种选择品种选择是保证产量和品质的基础,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病虫害防治水平、市场需求等因素进行选择。

在选择品种时,应注重其早熟性、适应性、抗病性和抗逆性等特性,选择综合性状表现良好、高产稳产的品种。

二、土壤筛选大豆喜温暖、湿润,要求土壤肥沃、疏松、排水良好、有一定的保水能力。

在选择种地前应进行土壤化验,了解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铵态氮含量以及微量元素等信息,为合理施肥提供依据。

宿根作物一般要与田间肥料充分混合,以充分发挥土壤中的养分作用。

三、管理技术1.田间整地:在肥沃的土壤上,采用深耕、细耕、平整等技术措施,以保证大豆生长所需的养分、光照和空气。

2.浇水管理:大豆耐旱少水,但在生育期内,还是要保持适量的水分,否则可能会影响成本产量。

大豆浇水要遵循早晚浇、充分浇的原则,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

3.施肥管理:大豆在生长期内需要充足的营养,应按照土壤化验结果进行施肥,做到科学配合、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以保证高产、优质、低成本的生产目标。

4.除草管理:除草是获取最佳生产结果的必要条件之一,要在大豆种植期间对常见的草鸡富集方式进行合理、有效地控制。

5.病虫害防治:大豆生长过程中可能会遭受白粉病、蚜虫、灰斑病、炭疽病等危害,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如科学使用农药、调整种植密度等,保证产量品质。

四、收获和保管大豆的收获时间和保存环境对其品质和产量有很大影响。

大豆一般在熟透的情况下集中收割,切忌过早收割,以免影响产量和质量。

在贮藏过程中,应做到防潮、防虫、保持通风,并密切关注储藏温度和湿度,以保证大豆的品质和保存期。

大豆种植技术要点浅析

大豆种植技术要点浅析

大豆种植技术要点浅析大豆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和蛋白质作物,在我国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大豆种植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种植效益和质量,实现丰产稳产的目标。

以下是大豆种植中的几个重要技术要点。

一、种子选择和繁育大豆的优质、繁育和保护是种植的基础。

种子通常从优良品种和高产地区获得。

在筛选种子时,应注意种子的形状、颜色、大小、纹理和含水量等特征,选择黄色或棕色的种子,避免选择老化或感染病菌的种子。

种子繁育可通过合理育种和育种选父制用,也可以对高产的母种进行繁育,以获得新家系或开发新品种。

二、土壤改良大豆是一种生长快速、吸肥能力强的作物,根系发达,对土壤的养分和水分要求高。

因此,在种植前,应对土壤进行改良,包括耕地、施肥、获得农田土壤和垄作等。

表土深度应达到15厘米以上,施肥时应选用天然有机肥,如粪肥、堆肥和绿肥等。

此外,应注意土壤的氮、磷、钾等元素的平衡,以满足大豆生长的需要,确保大豆在吸菌的同时吸收养分。

三、合理施肥大豆对养分的需求很高,在大豆生长过程中,对养分的要求也不同。

因此,应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合理施肥。

大豆种植一般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不同施肥方法需注意配比比例和施肥时间,以满足大豆吸收养分的需要,减少养下流失。

肥料包括氮、磷和钾,比例通常是20:10:10。

氮肥可以在大豆表现初期和生长期施用,磷酸三钙肥可以在早期和中期施用,多元化肥可以在生长期末期和花期前施用。

四、病虫害防治大豆种植过程中,除了要注意合理施肥,还应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以免粮食丰产、质量降低或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等后果。

一般来说,应通过预防,治疗效果更好。

五、适宜时间浇水和照明在大豆种植中,适宜的浇水和照明是大豆生长稳定和增产的关键。

大豆的生长、成熟和收割都与光周期有关,因此,在农业种植中应根据生长周期和生长状态,管理灯光和水分。

夏季大豆的浇水应采用早晚浇水的方式,防止蒸发造成水分流失,铲雪可以在早上、午后或晚上施行。

如果试图增加生产量,建议适量使用残余Irrigation或滴灌进行灌溉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下大豆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林下种植大豆能充分地利用光、热、水等自然资源,通过挖掘时间和空间的潜力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同时,该模式更有利于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减少水土流失、提升耕地质量。

1品种选择
1.1选株高
一般选株高70~80cm的大豆品种,过低产量低,过高容易倒伏。

1.2选株型
应选透光性好的品种,如株形呈宝塔形的上窄下宽的品种。

1.3选长相
选植株长相收敛,叶柄短且与主茎夹角小,上部叶片变小变尖的品种。

1.4选适应性
选抗逆性强、主茎弹性好、抗倒伏、抗炸荚的品种,最好是底荚高度高于10cm,成熟时落叶性好的品种。

1.5选审定品种
选用经过国家或河北省审定,且本区域在审定范围内,并在生产上推广示范的品种。

2确保播种质量
2.1整地施肥
前茬作物收获后,秋季深翻,春季耙平。

结合播前旋耕一次性将底肥施入土壤中,一般施用三元素复合肥20kg/亩左右,也可以施用
磷酸二铵20~25kg/亩加氯化钾5~10kg/亩,后期根据大豆的长相酌情追肥和叶面喷肥。

2.2适时播种
大豆播种的最佳时间为6月20日左右,最迟也不应超过6月底;在底墒不足的情况下最好造墒播种,来不及造墒的也可以播种后再喷灌或滴灌;一般播种量在5kg/亩左右,播种深度一般以2~3cm为宜。

2.3确定种植密度
大豆种植密度一般为1.2万~1.5万株/亩;地力较好且播种较早的地块和适合稀播的品种每亩留苗密度可稍低一些,在1.3万株/亩左右,地力较差或播种较晚的地块以及适合密植的品种,每亩留苗密度可在
1.5万株左右。

2.4确定树豆间距
根据树龄大小和树木品种共同决定树木与大豆的行间距,树龄小的或者树木品种遮阴度小的间距小一些,一般情况下1年树龄的树豆间距在80cm左右,随着树龄的增加间距适当增大。

3田间管理
3.1前期(苗期)管理
主要是查苗补苗,确保苗全苗壮。

3.2中期(花荚期)管理
本时期为大豆的花、荚形成期,也是大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时期,是大豆一生需水需肥的第一高峰期,此期遇旱要及时浇水。

另外,可以针对早播、高水肥、高密度、有旺长迹象的地块,在大豆
开花前后少量多次地施用大豆生长调节剂,来控制大豆的旺长,从而达到适当降低株高,防止倒伏的目的,同时也能有效地减少花荚的脱落;生长缓慢且肥力较低的地块,在初花期可酌情追施尿素5~8kg/亩,并在盛花期进行根外追肥,如叶面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硼肥等微肥,防止大豆因脱水脱肥引起早衰。

3.3后期(鼓粒期)管理
大豆结荚鼓粒期是需水需肥的另一高峰期,这时缺水缺肥都会大量落荚和影响灌浆造成秕粒,使大豆减产严重。

有早衰现象的地块,及时补肥;这个时期一般采用叶面喷肥的方式进行补充,如喷施大豆专用的叶面肥或尿素加磷酸二氢钾等,达到延缓叶片早衰、增荚、增粒和籽粒饱满的目的。

4大豆病虫草害的防治
采取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方法,重点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在有效控制病虫危害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4.1草害的防治
苗期草害的防治方法有2种,一种是使用苗前除草剂如除草通、除芽通、施田补等进行播前混土或播后地面喷雾封闭;另一种是使用苗后除草剂如盖草能、稳杀得、拿捕净等在大豆1~3片复叶、杂草2~5叶期定向喷施。

中后期的大草以人工拔除为主。

4.2病害的化学防治
大豆苗期重点防治的病害是根腐病,其防治方法为药剂拌种,如
用适乐时乳油加阿普隆拌种或噻虫•咯•霜灵或噻虫嗪•咯菌腈等兼顾杀虫杀菌的药剂拌种进行防治。

大豆花期重点防治的病害是病毒病,大豆病毒大多由蚜虫等传播,实践证明,用10%吡虫啉、2.5%高效氯氟氰菊酯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可有效地防止病毒病的发生。

4.3虫害的化学防治
4.3.1地下害虫如蛴螬、金针虫、地老虎、蝼蛄的防治。

用30%多•福•克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或在苗期用3%辛硫磷颗粒剂直接撒施在地表。

4.3.2食叶性害虫、点蜂缘蝽、食心虫的防治。

用高效氯氰菊酯加阿维菌素或高效氯氰菊酯加甲维盐喷雾防治,可得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据大豆田间观察,点蜂缘蝽是大豆虽结荚但荚中无粒的主因,防治方法是在大豆刚开始见花时,叶面喷施上述农药1次,过10d以后再喷1次,可以有效的防止点蜂缘蝽的为害。

作者:赵春霞王继良张桂珍华建鑫刘金单位: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