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几大城市结构与形态分析

合集下载

杭州市介绍

杭州市介绍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回顾
历史沿革
杭州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自南宋以来,杭州 市一直是中国南方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经济发展
杭州市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拥有先进的制造业、服务业和文化产业。近年来,杭 州市积极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成为全球重要的数字经济城市之一。
旅游资源
杭州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西湖、灵隐寺、千岛湖等著名景点,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 客前来观光旅游。
未来展望
科技创新
杭州市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 算等新技术的发展,提升城市的
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环境保护
杭州市将积极推进环境保护工作, 加强生态建设和污染治理,打造更 加宜居的城市环境。
05
美食与特产
美食介绍
杭州面
西湖醋鱼
龙井虾仁
叫化童子鸡
杭州面是杭州的传统特色小吃 ,以其独特的烹饪方法和口味 而闻名。面筋道有弹性,汤头 浓郁,特别是以大闸蟹、甲鱼 等制作的杭州面,味道鲜美无 比。
西湖醋鱼是杭州的代表性菜品 之一,以新鲜的草鱼为主料, 配以醋、糖、姜等调料,口感 酸甜适中,鱼肉鲜嫩。
现代的杭州市已经成为一个国际化大 都市,是浙江省的经济、文化、政治 中心。
文化遗产
杭州市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如良渚文化遗址、宋城、雷峰 塔等。
这些文化遗产代表了杭州市在 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色和艺 术价值。
杭州市还拥有许多传统手工艺 品和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如龙 井茶制作技艺、杭州剪纸等。
风景名胜
物流业
杭州市的物流业发展迅速,特别是电子商务物流和城市配送方面。杭州市已经 成为全国重要的物流中心之一。

杭州市城市规划分析

杭州市城市规划分析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分析建筑41班米兰 2140703006摘要:杭州市作为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杭州市城市建成区从最初的矩形发展到扇形,再发展到目前以钱塘江为轴心的沿江、跨江多核组团式布局模式,已初步呈现出现代化大都市的空间格局。

其多中心的城市发展模式和规划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杭州、多中心、城市总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一)历史沿革及规划发展历史:杭州城市空间结构从清末至2l世纪经历了多次变革:清末至2l世纪80年代为团状与指状形态下的单中心集聚结构,城市的主中心主要位于湖滨和吴山地区,功能以混合为主,城市各类公建都集中于此;而进入90年代后,城市形态仍以团状为主,但城市中心结构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即在原中心北部建立了新的城市中心一武林区域,同时外围也形成了两大副城——下沙和滨江,城市向多中心发展,而城市功能在地域空间上也出现了分化趋势;到2005年以后,随着跨江战略的深入实施,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指出杭州市未来的发展要从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模式,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

目前杭州城市逐步形成了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的空间结构,各个中心功能专业化发展更为明显。

一、杭州市第一次城市总体规划(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这是杭州第一个经国务院批复的城市总体规划。

从1978年开始编制,1983年5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准。

此次规划的规划期限为1985年到2000年。

定义杭州市的城市性质为浙江省省会所在地,是国家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

城市总体布局按照“保护西湖风景,开辟钱江新区,逐步改造旧城,配套生活设施,调整工业结构,发展卫星城镇”的原则进行空间布局。

二、杭州市第二次城市总体规划(2000年)该轮总规对上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的杭州城市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规划指导作用,引导城市空间有序拓展,对杭州未来的发展奠定了主基调。

论城市布局形态

论城市布局形态

论城市布局形态论城市布局形态摘要: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城市发展遇到了许多可变的和不稳定的因素。

这些因素作⽤在布局形态上,⼀⽅⾯导致了城市增量⼟地外延和内涵的变化,使城市平⾯空间得以拓展;另⼀⽅⾯⼜促使城市存量⼟地使⽤产⽣置换和转移,实现城市⽥地功能与结构重组,可见,这些因素作⽤的结果是引发了城市布局形态从量变到质变。

审视这种变化,对规划有⼗分重要的意义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发展和分散发展始终是两种重要的⼒量。

已有的各种理想城市形态也都可以回归到这两种基本模式。

有关城市布局形态出现过许多类型的研究,综合不同的研究成果,按照城市的⽤地形态和道路⾻架形式,可以⼤体上归纳出集中和分散两⼤类。

⼀、集中式布局的城市所谓集中式的城市布局,就是各项主要⽤地集中成⽚布置。

优点是便于设置较为完善的⽣活服务设施,城市各项⽤地紧凑、节约,有利于保证⽣活经济活动联系的效率和⽅便居民⽣活。

⼀般情况下,⿎励中⼩城市集中发展,此类城市在布局中需要近期和远期的关系,规划布局要有弹性,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避免虽然近期紧凑,但远期出现功能混杂和⼲扰的现象。

集中式的城市布局可进⼀步分为⽹格状、环形放射状等类型。

1.⽹格状⽹格状城市是最为常见和传统的空间布局模式,由相互垂直的道路⽹构成,城市形态规整,易于适应各类建筑物的布置,但如果处理得不够好,也易导致布局上的单调。

这种城市形态能够适应城市向各个⽅向上拓展,更适合于起床交通的发展。

由于路⽹具有均等性,各地区的可达性相似,因此不易于形成显著的集中的中⼼区。

主要案例城市如洛杉矶(Los Angeles)、弥尔顿恩斯(Milton-keynes)等。

华盛顿(Washington 图1)在⽹格状鲁王宫的基础上,增加了放射性道路,课视作这⼀形态的改进型。

图1 Washington城市布局形态(局部)2.环形放射状环形放射状是⼤中城市⽐较常见的城市形态,有放射形和环形的道路⽹组成,城市交通的通达性较好,有很强的向⼼紧凑发展的趋势,往往具有⾼密度的、展⽰型的、富有⽣命⼒的市中⼼。

浙江省城市群形成机理与空间结构演变分析

浙江省城市群形成机理与空间结构演变分析

fr tnmehns o hj n t ago rt n ad k omao c ai f e ag i glmeao ,n e i m Z i c y i ma a
d tie n l sso e s ta t cu eofct v l to r c s ea ld a ay i ft pai sr tr iy e o ui n p o e s h l u a c dig t hedifr n i trc lsa e ,a d on ti a i,t e c or n o t fee th so ia tg s n h sb ss h p p rp o wad pe fc p op as o h v l m e to e a e utf r r s ci r os l fte de eop n ft i h f tr . uu e
表 1 浙 江 省 城 市 人 口等 级 数 量 分 布 情 况
年 份 规模等级 ( 人 ) 万 城市等级 城 市 数 量 城 市 名称
大于1 0 0
5~ 1O O O
特 大城市
大城 市


杭州 宁波
温 州
20 08
2 O

5 0
中等 城 市
1 5
绍 兴 湖 州 嘉 兴 金 华 台州 苍 南 绍 兴 舟 山 衢 州 桐 乡 上 虞 平 湖 海 宁 义 乌 瑞 安
1 O

2 O
小城市
特 大 城 市 大 城 市 中 等 城 市
2 2
1 2 7
温岭 玉环 余姚 慈溪 平阳 长兴 诸暨 嵊 州 临海 东阳 富阳 建德 丽水 兰溪 乐清 德 清 桐庐 临安 象山 永嘉 奉化 天台

城市区位城市体系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

城市区位城市体系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

服务功能
服务范围
区域金融中心、航 长江三角洲、 一级中心 运中心、贸易中心、 上海 全国甚至国外 国际投资中心
二级中心
三级中 心 四级中心
南京 杭州 苏州 无锡 常州 宁波
镇江 扬州 南通
省级经济中心、交通 本省及周边地区 中心 主要在地市范 制造业 围内
市域内 本城镇和乡村
五级中心 小城镇
读我国中部某区域图,回答问题。 (1)长沙、株洲、湘潭作为中部城市群之一,将发挥城市在区域 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请分析该城市群发展的自然区位因素。 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有河流提供水源和水运条件,矿产丰富 (2)简述以该城市群为中心的地区吸引、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有 利条件。
小结:
形态
占地面积小, 商业 呈团块状或条 状 区
特征 中心商务区 经济活动最繁忙 建筑物高大稠密 内部存在明显的分区 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 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建筑质量上,高级与低级住 宅区分化,位置上,高级与 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工业 聚集成片 区 住宅 占地面积大, 区 是城市的主要 功能区,工业 化后出现分化
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将城市类型由四类变为五类,增设了超大城市,同时 将小城市和大城市分别划分为两档。(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
具体划分标准为: 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的城市为小城市,其中20万以上5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 型小城市,2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小城市; [3,50万) 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上100万以下的城市为中等城市; [50万 ,100万)
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有何区别与联系?
联系:都是城市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现象。 逆城市化: 城市 区别: 郊区城市化:城市 郊区 农村、小城镇 发达国家 成熟阶段 发展中国家 加速阶段

浙江省“四化”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分析

浙江省“四化”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分析

浙江省“四化”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分析浙江省作为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在近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推进“四化”协调发展。

这四化包括:城市化、产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

通过对浙江省的时空演化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浙江省“四化”协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浙江省的城市化发展经历了从主城市到城市群的转变。

20世纪80年代以后,浙江省开始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快速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的大城市,如杭州、宁波、温州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城市成为了浙江省的经济增长极和人口集聚地。

浙江省也积极发展城市群,形成了杭州湾城市群、闽浙赣城市群等。

这一时空演化表明,浙江省的城市化发展不仅是城市规模的扩大,也是城市空间格局的重构。

浙江省的产业化发展呈现出工业与服务业协同发展的态势。

在浙江的早期发展阶段,制造业是浙江省的支柱产业,如纺织、服装、家电等。

但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转型,浙江省的服务业快速崛起。

不同于以往的工业重心,服务业成为了浙江省的新增长点。

特别是互联网、金融、旅游等新兴服务业,推动了浙江省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这一时空演化表明,浙江省的产业化发展正朝着高质量、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浙江省的信息化发展呈现出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的趋势。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浙江省加大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推动了信息化水平的快速提升。

从最初的基础设施建设,到后来的信息技术应用和创新,浙江省的信息化发展不仅体现在硬件上,更注重软件和人才建设。

这一时空演化表明,浙江省的信息化发展已经进入了深度和全面提升的阶段。

浙江省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呈现出从粮食主导到多元化的趋势。

浙江省地处江南地区,农业资源丰富,传统上以种植业为主导。

但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浙江省的农业发展逐渐从粮食生产向多元化农业发展转变。

现代种植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以及农产品加工等多元农业形态,不仅提升了农民收入水平,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这一时空演化表明,浙江省的农业现代化正朝着高效、智能和绿色的方向发展。

城市形态类型和模式1:20大经典的城市结构

城市形态类型和模式1:20大经典的城市结构

城市形态类型和模式1:20⼤经典的城市结构城市形态类型和模式设计是有规律可循的,还是纯粹天马星空的创意?到底有没有所谓的普适性的设计⽅法?如果可以知道⼀个设计的所有可能结构类型,⽅案构思的时候是不是就不⽤瞎⼦摸象⼀般?城市形态类型和模式希望对不同城市空间层次(从城市整体到⽚区、功能区、居住区、居住组团……)的类型进⾏归纳,总结典范模式,并通过具体案例进⾏解释。

城市形态类型和模式课程将分为6-7期,每期围绕⼀个主题,介绍不同层⾯的设计总图类型和模式,今天先来看看城市结构模式。

如果把⼀个城市当成⼀个整体,想要提取其结构模式其实并不容易,因为⼀个城市往往是在多种因素作⽤和影响下,不会那么纯粹。

城市规划原理说上提到过⼀些典型的模式类型,⽐如带状、⽹格状、环形放射状、组团、星状(指状)、环状、卫星状、多中⼼和群组等,这些模式类型的城市到底长什么样呢?还是结合城市路⽹图⼀起来看看吧。

1带状带状城市主要是在交通线的影响下发展所形成,或者受地形影响沿着⼭⾕或⽔体岸线分布,具体的⼜可以分为带型连绵或带型组团结构,带型连绵式城市的的中⼼感⽐较弱,发展⽐较均质,模式图如下(图⽚来源于⽹络):1.⽢肃-兰州:兰州是典型的河⾕型城市,位于黄河⾕地中,其发展被迫沿着河流两岸东西延伸,形成条带状组团格局。

2.厄⽠多尔-基多:基多北部为新城区,南部为旧城区,南北长25千⽶,东西宽5千⽶,城区东西两侧是海拔4790⽶的⽪钦查⽕⼭。

3.阿曼-马斯喀特:马斯喀特是阿曼⾸都,三⾯环⼭,东南濒阿拉伯海,东北临阿曼湾,整个市区沿着阿拉伯海岸线⾃然伸展,形成狭长形状,由6个区组成。

4.澳⼤利亚-黄⾦海岸:黄⾦海岸位于澳⼤利亚东部海岸中段,由⼀段长约42公⾥、10多个连续排列的优质沙滩组成,由北⾄南成带状分布5.中国-深圳,深圳是⼀个典型的亚热带海滨城市,整体的结构是沿海岸线的带型组团结构2⽹格状 ⽹格是最典型的城市形态之⼀,由相互垂直的路⽹构成,⼀般适⽤于平原城市。

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2008-2020)

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2008-2020)

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2008-2020)规划主要内容(一)规划期限与范围规划期限为2008-2020年;近期为2008-2010年。

规划范围为浙江省行政辖区,包括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嘉兴市、湖州市、绍兴市、金华市、衢州市、舟山市、台州市和丽水市。

陆域土地总面积10.54万平方公里(浙江省国土资源厅2007年土地变更调查统计数据),海域面积4.24万平方公里(其中内海3.09万平方公里,领海1.15万平方公里)。

(二)全省城市化方针与战略1、城市化方针以提升城市化质量为重点,以网络型城镇群作为推进城市化的主体形态,实施差异化发展政策,走适应全省科学发展、率先发展、转型发展、一体化发展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2、城镇发展战略(1)战略一:以尊重多样性为基础的网络型城市化战略(2)战略二:以培育战略发展地区和城市新区为重点的城市职能提升战略(3)战略三:以维护生态安全格局为前提的空间资源管理战略(4)战略四:以提供均等化服务为目标的城乡设施配套战略(5)战略五:以立足市场主导,争取国家战略支持的体制创新战略3、城市化水平与城镇人口、用地规模到2010年总人口为5200万人,城市化水平为60%左右,城镇人口为3200-3300万人;到2020年总人口为5600—5700万人,城市化水平为72%左右,城镇人口为4100-4200万人。

到2020年浙江省城乡建设用地控制在7500-7700平方公里(不包括独立工矿用地),占全省土地面积的7%左右。

其中,2010年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3300-3400平方公里左右;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4200-4300平方公里左右。

(三)省域城镇空间体系1、城镇空间发展策略(1)识别差异、分类指导以不同地区的资源与生态环境条件和发展路径的差异性为基础,识别城镇密集地区和城镇点状发展地区两种不同的空间形态和发展模式。

制定差异化的人口和产业发展、设施建设和资源利用等策略,分类指导城镇发展。

城乡规划中的城市形态和城市结构

城乡规划中的城市形态和城市结构

城乡规划中的城市形态和城市结构城市规划作为一种重要的城乡发展工具,旨在优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形态和城市结构是城乡规划中的两个核心概念,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可以有效地塑造城市的形象和特征,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城市的健康成长。

一、城市形态城市形态是指城市在空间上的布局和结构特征。

不同城市具有不同的形态,如线性城市、环状城市、径向城市等。

城市形态的选择应考虑城市的功能需求、交通运输等因素,并以提高城市的可达性和可持续性为目标。

1. 线性城市形态线性城市形态是一种沿着一条线性地带发展的城市形态。

它通常沿着河流、海岸线或山脉等地理特征延伸发展,形成一条细长的城市带。

这种形态有利于资源的利用和交通的布局,但也存在城市扩张难度大、地区差异大等问题。

2. 环状城市形态环状城市形态是一种环形布局的城市形态。

这种形态通常是由于城市的历史原因或地理特征所致,如沿海城市、火山口城市等。

环状城市形态有利于城市的交通布局和资源的利用,但也容易导致交通压力过大、环境污染等问题。

3. 径向城市形态径向城市形态是一种由城市中心向外辐射发展的城市形态。

这种形态通常是由城市的历史演变和交通网络的发展所决定的,如多个城市中心周围布满收缩圈和发展圈。

径向城市形态有利于城市的发展和区域的产业布局,但也容易导致城市中心的人口流失和资源不平衡等问题。

二、城市结构城市结构是指城市内部各个区域及其空间布局的组织方式。

合理的城市结构有助于提高城市的功能性和运行效率,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1. 中心性结构中心性结构是指城市中心区域作为商业、行政和文化中心的集中区域。

这种结构有利于城市的商业和文化发展,但也存在交通拥堵和土地利用压力大的问题。

2. 放射性结构放射性结构是指城市以某一中心为核心,向外发展呈放射状分布的结构。

这种结构有利于交通运输和资源利用,但也容易导致城市的土地利用不均衡和辐射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3. 网状结构网状结构是指城市内部形成多个核心区域,通过交通网络和社区的连接而形成的结构。

城市外部形态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城市外部形态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a 等地租线
P
a
交通干道
a bc
高速公路
高速铁路 和车站
Qa
C.高速铁路沿线将形成高级住宅区 D.P处将形成新的商业区
下图是某城市从市中心到远郊的土地利用空间 结构示意图。
9.该城市2000年与2007年地价变化反映了 ①远郊地价升值幅度高于市中心 ②地价整体有所上涨 ③中心城区范围扩大 ④城市规模扩大 A. 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 ③④
成因
目的
不断向市区外缘 移动
①土地日益紧张,地价飞 涨,环境污染问题日渐突 出
②布局不合理
为了降低成 本、保护城 市环境
③第三产业的兴起
趋向于沿主要 交通干线分布
工业生产活动对运输 的需求
便于原料的 运进和产品 的运出
比较项目 商业区 工业区 住宅区
面积 最小 中 最大
形状
区位
点或条 城市中心、主要交通干线旁
外部形状 城市用地
4.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城市地域结构)
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
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同心圆、扇形、多核心
成因
历史因素:
(1)城市的原有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现在的 功能区分布状况; (2)城市的功能分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原有的 功能分区是可能完全改变的。
社会因素:住宅区的分化 行政因素:政策引导和城市规划整体影响
(二)中心商务区(CBD)及其特征
1、含义
一个位于城市中心、担负着商业和服务双重职能的地区
中心商务区(CBD)的基本特征:
• 城市的功能核心,城市的经济、科技、文化 等在此高度集中;
• 交通便利,人口流动巨大; • 白天人口高度密集,昼夜人口数量变化大; • 位于城市黄金地带,地价最高。

浙江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

浙江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

“核心区”指一环以内的内城区,是全市金融贸易、商业服务、行政文化、娱乐休 闲中心,将承担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的主要服务功能 “六大功能区”是指 城南:以湖海塘高级休闲居住为特色的综合区 城北:以浙师大、体育会展中心为特色的综合区 城东:以金东区公共中心为特色的综合区 城西:以十里长湖公园为特色的综合区 城东北:以仙桥交通枢纽、物流仓储中心,区域性市场和一类工业为主导功能的产 业园区 城西南:以市工业园区和高新科技园为主的产业园区
杭州空间结构——扇形结构
同心圆结构 扇形结构
城市内部的发展,尤其是居住区,并不如布吉斯所说的土 地价值继续向城外增加,而是低值的住宅区也可能自城中 心延向城外地区。同时也主张,城市的发展,常从城中心 开始,沿着主要交通要道或者沿着最少阻力的路线向外放 射。
杭州市土地利用现状图
PART4:绍兴空间形态——分散组团状
绍兴空间结构——多核心模式
多组团+绿心的城市空间结构。目前,绍兴市中心城市在空间形态上已初步形成了越城、 袍江、柯桥组团、“三大组团+绿心”的空间结构体系。其中,越城组团是绍兴市传统文化 的集聚地区,绍兴市的文化、教育、科技、金融和商贸中心:柯桥组团是以轻纺为特色 的现代化工贸新城区,其中的“中国轻纺城”等专业市场已经辐射全国、闻名海外:袍江 组团以发展成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工业新区为核心目标。
台州绿心组团形态——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
台州依山傍海,全市地形类型多样,以山地 丘陵为主,占全市总面积的68.6% 现今的主城区,位于地势相对平缓的地带 主城区放大图,由于中间有大量 的山体,各组团城市围绕中间 绿心发展,并且通过主要道路相 联系,形成环状发展
城市结构
台州空间结构——多核心模式
台州市城市空间结构为: 以"一心六脉"为城市空间 区划的自然界限,以"一心 四组团"为台州市中心城区 空间结构的主要内容,建 立多组团、网络式的城市 空间结构体系。

城市结构与形态

城市结构与形态

城市结构与形态一、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的关系1本质特征,是城市系统相对外部环境的作用和秩序。

《雅典宪章》中指出城市的四大功能是居住、工作、游息、交通。

(城市功能的多元化表现为:综合服务功能、社会再生产功能、组织管理协调经济和社会发展功能,物资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的集聚与辐射功能。

)的高度概括,是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抽象写照。

(城市结构分别以经济、社会、用地、资源、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系统结构来表现,非物质的构成要素有政策、体制、机制等)(是一种复杂的经济、社会、文化现象和过程,它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中,人类各种活动与自然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2、三者的关系城市功能是主导的本质的,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因素。

城市的结构是内涵的、抽象的、是城市构成的主体。

城市形态是表象的,是构成城市所表现的发展变化着的空间形式的特征。

城市功能缔造城市结构,城市结构是城市功能活动的内在联系,城市形态是城市功能和结构的高度概括。

(城市规划原理197、199)二、城市结构协调发展外部结构:引导城市发展方向的区域结构。

(包括自下而上从农村到乡镇的城市化进程,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乡镇企业的崛起与重组、横向经济联系、地区人口的集中迁移,中心城市流动人口的集聚、城市发展政策的兑现,城市投资环境的完善、建设资金筹集);内部结构:通常反映在城市用地的功能结构、产业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等方面;上部结构:城市的用地发展为主的地上空间结构;下部结构:城市道路、给水、排水、电力、电讯、绿化、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城市地下空间。

1、城市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协调发展应注意以下方面①充分重视城乡建设的结合部②促进生成城市社会经济新的增长点③注重城市地域开发序列的衔接与过度④积极推行行之有效的城市发展策略与建设政策2、城市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协调发展应做好以下工作①基础设施对于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并不是消极的从属,而是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力。

江浙两省城市群(带)的空间格局比较分析

江浙两省城市群(带)的空间格局比较分析

进程走过了一条城市化、 大城市化乃至城市群化的道路。集群 制结构上看 , 江苏省有地级城市 1 3座、放大了城市的集聚与辐射效应, 促进了产业分工 94 浙江省有地级市 l 座、 9 座; 1 县级城市 5 8座、 建制镇 74 5 座。
与协作, 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从国际竞争角度看, 一个 两省的平均城镇密度分别为185 万平方公里和8.座/ 0. 座/ 08 万
万平方公里 ) 高出 3 8座/ 万平方公里和 1. 03座/ 万平方公里。
江苏省和浙江省地处我国两条生产力布局主轴——东部沿 20 年底 , 06 江苏省城市化 率为 5 . %, 1 9 浙江 省城市化率 为
海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地带, 与我国最大的城市和经济 5.%, 65 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 (39 高出 8 4.%) 个百分点和 1. 26
规模分异明显。至 20 06年底 , 江苏省共有大小城市 6 4座, 其中
经成为促进江浙两省区域协调发展和推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的 工业化。2 多年来, 0 经历了城镇化向都市化的战略转变, 其城市 1 江浙两省城镇发展的现状特征 .
11 人 口 . 稠密, 城镇密集, 城市化水平较高
特大城市 5 大城市 5 中等城市 9座, 座, 座, 小城市( 含县城)5 4
相似性 。本文从城市群( 空 间结构比较分析入 手, 带) 概括 了江浙两省城镇发展和城 市群( 空间格 局的现状特征 , 带) 在此基础上提 出了两省城 市群( 整合优化 的主要思路 : 带) 构建组 团式城 市群 , 推进长三 角核心 区的一体化 ; 强化 沿海、 沿江城 市带建设 , 形成“ 一
【 区域 经 济 】
江 浙 两 省 城 市 群 ( ) 空 间 格 局 比 较 分 析 带 的

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2022-2022)

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2022-2022)

(一)规划期限与范围规划期限为2022-2022 年;近期为2022-2022 年。

规划范围为浙江省行政辖区,包括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嘉兴市、湖州市、绍兴市、金华市、衢州市、舟山市、台州市和丽水市。

陆域土地总面积10.54 万平方公里(浙江省国土资源厅2022 年土地变更调查统计数据),海域面积4.24 万平方公里(其中内海3.09 万平方公里,领海1.15 万平方公里)。

(二)全省城市化方针与战略1、城市化方针以提升城市化质量为重点,以网络型城镇群作为推进城市化的主体形态,实施差异化发展政策,走适应全省科学发展、率先发展、转型发展、一体化发展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2、城镇发展战略(1)战略一:以尊重多样性为基础的网络型城市化战略(2)战略二:以哺育战略发展地区和城市新区为重点的城市职能提升战略(3)战略三:以维护生态安全格局为前提的空间资源管理战略(4)战略四:以提供均等化服务为目标的城乡设施配套战略(5)战略五:以立足市场主导,争取国家战略支持的体制创新战略3、城市化水平与城镇人口、用地规模到2022 年总人口为5200 万人,城市化水平为60%摆布,城镇人口为3200-3300 万人;到2022 年总人口为5600—5700 万人,城市化水平为72%摆布,城镇人口为4100-4200 万人。

到2022 年浙江省城乡建设用地控制在7500-7700 平方公里(不包括独立工矿用地),占全省土地面积的7%摆布。

其中,2022 年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3300-3400 平方公里摆布;2022 年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4200-4300 平方公里摆布。

(三)省域城镇空间体系1、城镇空间发展策略(1)识别差异、分类指导以不同地区的资源与生态环境条件和发展路径的差异性为基础,识别城镇密集地区和城镇点状发展地区两种不同的空间形态和发展模式。

制定差异化的人口和产业发展、设施建设和资源利用等策略,分类指导城镇发展。

专题城与城化考点一城内部空间结构城形态城形态

专题城与城化考点一城内部空间结构城形态城形态

专题城市与城市化考点一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城市形态1、城市形态的概念和类型概念:每个城市总是占据一定的空间,并有特定的外部轮廓形状。

类型:团块状、条带状、组团状等2、城市形态形成的因素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平原地区城市用地规整,形成集中发 展的城市形态;而山区和丘陵地区的城市用地比较破碎,往往形成分散发展的城市形态。

平原地区河谷地带丘陵山区3、城市形态比较团块状 条带状 片状 成都、合肥、华盛顿 兰州、洛阳、西宁、宜昌 重庆、武汉二、城市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1、城市用地的土地利用方式(类型)有: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住宅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

2、城市功能分区: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相同,这就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

因此城市往往会形成一下功能分区: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地、交通与仓储区、特殊功能区等。

城市中最重要的功能区是(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集聚效应:方便的服务设施回吸引更多的人和服务集聚在一定地域上。

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主要为点状或条状分布。

在一些大城市或特大城市的市中心,因商业功能非常强,所以往往形成中心商务区,又称CBD。

它不仅是商业活动的中心还是(服务中心)。

如北京朝阳区的三里屯附近,广州的天河城附近。

分布原则:市场最优:城市几何中心交通最优:交通干线附近或环路附近住宅区: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

大多数城市住宅区占城市空间的40——60%。

工业区:城市内部工业集聚形成的,专业化程度较高,企业间往往有很强的协作性。

运输需求决定了工业企业需要寻求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便捷的地带。

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由不同功能区的空间分布和组合所构成。

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城市各功能区经过不断侵入和迁移,形成同心圆状自核心向外扩展。

城市形态——杭州

城市形态——杭州

3、城市职能日趋多样化 从最初的商贸城市发展到今天的浙江省政治、经济、科教、信息、文化、旅游中心。
4、城市布局形态(同心圆—分散组团—带状—团块状—网络组团式)从单体向群体发展 从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 布局。采用点轴结合的拓展方式,组团之间保留必要的绿色生态开敞空间,形成“一主 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模式。 5、产业结构发展,从只注重生产力和技术向注重特色、品牌转变 以二、三产业为支柱,着重发展第三产业(旅游、房地产、高新技术产业等)。2011 年,杭州第二和第三产业占杭州总产值的97%,其中第二产业占47%,第三产业占49%。
城市形态演变过程——古代杭州市城市形态演变
城市形态:以天街为中轴,周围民居灵活布置,集市众多。城市沿中轴 和水路延伸发展。
城市形态演变过程——衰落阶段(元明时期)
元灭南宋后, 杭州城的政治地位下降, 由国都京城降为一般的府州城市.
城市南缩东拓, 中心北移:元末张士诚据杭 州, 改筑杭州城垣. 南宋宫城在宋末被火焚毁, 元、明政治统治中心北移。 元代至正年间,大运河全线开通,杭州水运 可直达大都,成为全国水运交通要津。
Thank you
七大古城的城市形态
从图中可看出江 南古城即南京、 杭州的城市,受 紧邻的地形要 素或主动利用有 利的地形要素, 城墙的形态相当 自由。
西湖的地理形成原因
根据竺可桢(1921)基于地质学的“泻湖”假说 杭州所在地原本为海面,通过长年累月的沙土堆 积形成的。
2016/4/10
一、杭州城市形态演变过程 杭州城市空间结构分析 二、城市发展规律
城市形态演变过程——鼎盛阶段(南宋时期) ——杭州市城市建设的第二次飞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形态研究
一、丽水城市空间结构现状
1、市域范围:丽水市域形成“一心、二群、三带、多点”的城市空间结构。

“一心”:一个中心城市,丽水中心城市,即丽水莲都城区
“二群”:二个城镇群体
①丽缙青云城镇群:依托由金丽温高速、G330国道、金丽温铁路复合而成的交通廊道,
组织丽水、缙云、青田、云和三县一市以及沿线若干城镇,形成城镇群体。

其中缙
云北部城镇群形成一体化发展的城市区域。

②松遂城镇群:依托丽水至龙游高速公路,组织遂昌县城、松阳县城以及中心城市等
沿线若干城镇形成城镇群体。

“三带”:依托金丽温、龙丽温、丽龙庆三条高速公路形成城市与新兴产业带。

“多点”:景宁、龙泉、庆元在市域西南部分布相对松散,依托县城及重点镇作为各自县(市)域的人口、产业集聚区和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成点状发展。

2、丽水市区城市结构:市区形成“一轴、双城、一区块、三镇、多片多点”的空间结构。

丽水市区城市形态:分散式组团式布局
“一轴”:以穿越莲都区的瓯江河段—大溪形成城市生态、文化、景观绿轴。

“双城”:以大溪为界形成南、北两城,其中北城为丽水老城,是丽水以居住和城市中心为主的功能区,南城是以包括丽水经济开发区为主的产业功能区,是丽水工业化的空间主载体。

“多片”:城市周边非建设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水域等,是城市依托的生态空间
“一区块、三镇、多点”:以碧湖、大港头镇为主体的丽水特色农业旅游基地,老竹、双溪等城镇的重点建设,仙渡等村为中心点的村镇体系结构。

3、形成因素:1)市域范围内形成的“一纵、三横、一绕、两线、六通道”的公路网框架
2)农用地及风景名胜区的保护
3)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形地貌
4)丽水市区范围内的自然因素:从城中穿过的瓯江大溪河段与南明山景区
二、绍兴城市空间结构现状
1、绍兴市域城市空间结构:绍兴市域形成“一区、二组、三轴”的空间结构。

“一区”:一个密集区,即绍北城镇密集区,包括越城区、绍兴县、上虞市
“二组”:两大组群,即以诸暨市区为核心的诸暨城镇组群和以嵊州市区、新昌城区为核心的双核结构的嵊新城镇组群
“三轴”:三条发展轴,即依托交通主干线的绍北、绍东、绍西的三条城镇发展轴
2、绍兴市区城市结构:绍兴市区形成“一心、三片、六组”的城市空间结构
绍兴市区城市形态:分散式布局——组团式布局
“一心”:以镜湖绿心为中心形成的综合性城市新区
“三片”:依托越城、柯桥、袍江形成的文化旅游名城、纺织工贸之城和成产服务新城“六组”:依托城市周边城镇形成的杨钱片区、安奇片区、滨海片区、东部片区、南部片区
以及福漓兰片区
3、形成因素:1)市域范围内形成的交通系统
2)市区内拥有的历史建筑、文化等的传承
3)绍兴作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具有的繁杂水系
三、嘉兴市城市空间结构现状
1、嘉兴市域空间结构:嘉兴市域形成“一主、五副、七镇、三轴”的空间结构
“一主”:即嘉兴主城
“五副”:即嘉善副城、平湖副城、海盐副城、桐乡副城、海宁副城
“七镇”:七个重点镇—乌镇、西塘、盐官、崇福、长安、澉浦、新仓
“三轴”:“两主一副”的城镇发展轴—中部城镇密集主轴、南部沿海城镇密集主轴、城镇副轴
2、嘉兴市区空间结构:嘉兴市区形成“一心、两副、五组团”的空间结构
嘉兴市区城市形态:分散式星状布局城市形态
“一心”:南湖中心区
“两副”:秀洲区中心和秀城区中心
“五组团”:中心组团、北部组团、西部组团、南部组团、东部组团
3、形成因素:1)北靠上海、南临杭州的优越地理位置
2)吴韵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融合江南水乡与江海特色
四、衢州城市空间结构现状
1、衢州市域空间结构:衢州市域形成“一心、三轴、两区”的空间结构
“一心”:一个中心城镇,即以衢州城区为中心形成的城镇人口与产业极核
“三轴”:三条城镇发展轴,即沿“Y”型的三条交通、产业发展轴形成相对密集的城镇分布带
“两区”:两个城镇点状分布区:远离主要交通线,城镇密度相对较小,城镇之间联系松散的地区。

主要分布在市域南部、北部的中低山区。

2、衢州城区空间结构:衢州城区形成“一轴、四片、三心、五带”的空间结构
衢州城区城市形态:由老城片、西区、衢化片、城东片四片用地组成的组团式城市形态
“一轴”:以衢江和乌溪江为景观和生态轴线
“四片”:衢城片—由衢州老城及城南新区组成、西区片、衢化片、城东片
“三心”:三个活动中心——主中心以衢江为轴线,由花园岗片和老城片的公共服务设施共同构成。

两个次中心一个位于花园岗的南部,另一个次中心在城东片区
“五带”:五条契形绿带——第一条是由城南烂柯山风景名胜区和乌溪江构成的城郊风景林地,由东南向西北伸入城市;第二条是利用机场净宽控制区,以生态林地为主,由东北向西南伸入城市;第三、第四条是利用常山港、江山港进入城市成为衢江的条件,构筑两条由西南向东北伸入城市的绿带,第五条是老城片与衢化片之间的永久性生态绿带。

五、湖州城市空间结构现状
1、湖州市域空间结构:湖州市域形成“一带四轴线”的空间结构
“一带”:在市域北部太湖南岸构筑包含长兴、湖州中心城区、南浔城区的“一心两翼”环太湖南岸城市带,形成湖州市域的发展核心。

“四轴线”:以环太湖南岸城市带为核心的四条放射状城镇发展轴,即市域西部依托G318公路和申苏浙皖高速公路的城镇发展轴,市域西南部依托杭长高速公路、S11公路、S04公路的城镇发展轴,市域中部依托G104公路和杭宁高速公路的城镇发展轴,市域东部依托申苏浙皖高速公路至申嘉湖高速公路连接线与和(新)杭公路的城镇发展轴。

2、湖州城区空间结构:湖州城区形成“一城两区”的空间结构
湖州城区城市形态:带状组团式
“一城”:即湖州中心城市,包括湖州、织里和南浔
“两区”:即由湖州城区、东部新区组成的湖州中心城区和相对独立的南浔城区
六、金华城市空间结构规划
1、金华市域空间结构:构建网络型城市群,形成“一心、两带、三群、两网络”的空间结构
“一心”:一个核心区域——由金华、义乌城市和金东-义西南战略发展区为主体共同构成,是承载网络型城市群核心功能的城市区域。

将为提高金华-义乌都市区的凝聚力和竞争力,提升城市群的整体功能,加快要素集聚,培育新型产业提供强大的空间平台和服务基地;为带动浙江中西部地区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奠定良好基础。

“两带”:两条发展带——一条为金义主轴线,作为网络型城市群核心功能的载体,主要通过培育金东-义西南战略区,促进主轴线产业发展,建立、完善合作机制,加强主轴线的交通联系等措施实现其核心集聚效应。

另一条为联结兰溪——金华——武义——永康——磐安——东阳——义乌——浦江的发展带,是网络型城市群内部要素集聚的主要空间。

两条发展带通过快速交通体系及基础设施综合廊道,串联现有重要的县市域中心城市和重要城镇,以及未来的重要开发节点,形成有重点的串珠状发展空间,促进浙中城市群融合发展。

“三群”:三个城镇集群:分别为西北城镇集群,由金华、义乌、兰溪、浦江四城市和游埠等中心镇共同组成;南部城镇集群,由永康、武义二城市和古山等中心镇共同组成,向北可延伸辐射至磐安;东部城镇集群,由东阳城市和横店等中心镇组成。

三个城镇集群将成为产业集群培育的主要空间载体。

“两网络”:两个支撑网络:一是生态环境保护网络,由“一心、两带、三片、放射廊道”构成,以建设全省生态屏障和生态城市为目标,形成以生态环境保护、旅游休闲、界定城镇发展形态为主的生态绿地网络;二是基础设施网络,由交通、能源、通讯等功能组成,形成城市群内部同城化的设施载体,强化城市群与周边城市的联系。

2、金华城区城市空间结构:规划形成“一心七区”的空间结构
“一心”:核心区——即一环以内的内城区,是全市金融贸易、商业服务、行政文化、娱乐休闲的中心。

“七区”:七大功能区——(1)城南:以湖海塘高级休闲居住为特色的综合区。

(2)城北:以浙师大为特色的综合区。

(3)城东:以金东新区公共中心为特色的综合区。

(4)城西:以十里长湖公园为特色的综合区。

(5)城东北:以仙桥交通枢纽,物流仓储中心、区域性市场的产
业园区。

(6)城西南:以市级工业园区和高新科技园区为主的产业园区。

(7)城西北:以临江、栅川工业区为主的工业组团。

中心城区绿地系统:重视城市自然特征,利用外围生态绿地,形成三大三小六个绿楔,以“一滩、一洲”为中心,以三江六岸公园绿带为骨架,以大型城市公园和大型城郊公园(风景区)为重点,形成生态环境优良,景观特征明显,具有金华特色的城市绿地系统。

市区综合交通规划:
公路:形成“五高十三联”的公路主骨架网络。

“五高”为杭金衢,杭金衢高速公路支线,金丽温,甬金,临金高速公路五条。

“十三联”以金义主轴线尤其是义乌方向为重点的十三条国省道、城际公路。

铁路:浙赣铁路、杭长客运专线、金温铁路、金甬铁路、金台铁路。

航空:在蒋堂镇区北侧预留机场用地,远期在义乌与金华之间预留浙中机场,规划等级为4D级。

水运:金华江规划为五级双线干航道,义乌江、武义江为六级双线支航道。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中心城区远景可采用轻轨,并向外延伸轨道线路,优先考虑东西主轴线上的延伸。

中心城区道路:道路网主框架采用环状和方格网相结合的布局形式,形成“三纵三横三环”的路网主骨架。

三纵:双龙街、八一街、东市街;
三横:人民路、李渔路、现330国道城区南段;
三环:内环、二环、三环(城市快速路);
轨道交通规划:远景轻轨线路形成李渔路、八一路“十”字型格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