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统计报表报主要指标解释

合集下载

基层报表填报说明及指标解释——基表三

基层报表填报说明及指标解释——基表三

基层报表填报说明及指标解释——基表三一、统计时间统计时间:年月日至月日二、主要指标解释教财基表《企业办学民办学统计报表基层表》教财基表填报范围: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中央、地方)办普通高等学校(含独立学院)和成人高等学校、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和成人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普通中学(高级中学、完全中学、初级中学)和成人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普通小学、成人小学、幼儿园;公民个人、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办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和成人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普通中学(高级中学、完全中学、初级中学)和成人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普通小学和成人小学、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

——企业办学民办学校中,凡涉及多类学校合在一起的,如完全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和九年制学校,办学条件和教育经费收支可采取手工拆分和软件拆分两种方式填报;但凡涉及到幼儿园(学前班)的拆分只能采取手工拆分方式。

、手工拆分:填报单位按实际情况拆分,分别填入相应学校类别的报表中,其机构数按就高不就低只填报一个。

、软件拆分:由统计软件按学生数的一定比例自动拆分。

教财基表.在职教职工。

编制在学校或学校正式聘用(半年或一学期及以上,不含临时兼课教师),并从事教学、管理和后勤保障工作的固定人员。

企业办各类学校的教职工数的划分还需以工资关系为准。

()年初数:填报统计年度月日在职教职工。

()年末数:填报统计年度月日在职教职工。

.年末离退休人员:填报学校离退休人员年末数,包括已纳入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管理并发放离退休费用的退休人员。

.学生数。

填报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各级各类具有学籍的在校学生数,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按实际在校学生数填列;中等职业学校填报具有学籍的全日制在校学生数。

()年初数:填报统计年度月日的在册学生数。

()年末数:填报统计年度月日的在册学生数。

说明:——高等教育学校填报由教育主管部门下达招生计划、并具有正式学籍的学生数,包括博士生、硕士生、普通本科生、普通专科生、高职生、函授夜大学生、来华留学生、中专生等。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报表主要指标解释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报表主要指标解释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报表主要指标解释对照印发的表格,表内不能填数字的地方,已用“—”注明。

参公管理事业单位仅参加填写PS1表。

(一)人社统PS1号表1. 编制数量:指编制管理部门核准的编制数。

2.从业人员总数:指统计数字截止日,指本单位所有工作人员,但不含退休返聘人员、借调人员。

3.在册正式工作人员:指本单位在编人员和经上级部门批准超编配备的人员。

4.劳务(人事)派遣人员:指统计数字截止日,本单位通过劳务(人事)派遣方式使用的所有人员。

5.退休人员:指截止本年12月31日,实有退休人员的总人数。

6.系统:事业单位隶属的部门所在的系统。

7.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指事业单位中,经公务员管理部门批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

本表审核要点:1.行4参公管理事业单位和行5配备工勤人员的机关单位的填法详见附表举例样式。

其余一般事业单位按正常填写。

2.列22行23-26从业人员总数分层次数字要与表3列18行8-11完全一致。

3.列26行23-26退休人员总数分层次数字要与表3列19行8-11完全一致。

4.列21行2、行4、行10、行13、行15-21应为05.列22行6=表6列1行21+列19行21-列40行21+列42行21列22行11=表6列1行2+列19行2-列40行2+列42行26.第二行“有参公管理人员的单位”,一般指党校,公益一类,行业为教育7.行23-26列10-16=行6-12列18-21,两边数字要完全一致。

(二)人社统PS2号表1.其他等级人员:本类型在册正式人员中尚未评定岗位等级或岗位等级不明确的人员。

2.其他从业人员:除在册正式人员外的其他从业人员。

3.学历:指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文化知识训练的学习经历,以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有国家认可的文凭颁发权力的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所颁发的毕业学历证书为凭证。

学历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加强和规范干部学历、学位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厅字〔2002〕4号)和中央组织部办公厅《关于干部学历、学位检查清理实施意见的通知》(组厅字〔2002〕9号)进行清理后认定的学历统计。

统计报表指标解释

统计报表指标解释

附件3:统计报表指标解释(一)企业基本情况(电软统企1表)企业基本情况表是软件产业统计报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企业的各种经济属性特征,其主要作用在于利用标识库中的各种属性指标,对企业进行不同分类,从而便于通过计算机进行各种数据处理,取得大量系统的详细资料,以满足各级领导和经济管理部门分析研究与指导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工作的需要。

1.企业基本情况表的构成企业标识库主要由“企业法人代码;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登记注册类型;行业;控股经济;出口基地;软件园区”等代码构成。

企业法人代码:□□□□□□□□—□2.企业基本情况表的填报方法软件产业所属企业的标识代码(35位)应由企业根据相关规定填写,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电子信息产业或软件产业主管部门负责审核上报。

(1)企业法人代码(9位):采用国家统一规定的企业(单位)法人代码。

它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GB11714-1997),由组织机构代码登记主管部门给每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颁发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

企业法人代码共有9位,由8位无属性的数字和一位校验码组成,软件企业填报时,要按各级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上规定的“法人代码”填写,也可参照税务部门颁发的税务登记证书上的税务登记号后九位填写。

(2)省、自治区、直辖市代码(2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分代码》中规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代码填写。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分代码(3)企业工商登记类型代码(3位):按照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统一规定。

即:企业按工商部门颁发的《企业工商执照》上所注明的企业登记注册类型代码填写。

企业登记注册类型代码(4)行业代码(5位):企业标识库中的行业码由五位码组成,每个企业必须有一个行业代码,该行业代码的归属是以本企业研发生产的主要产品为依据,并严格按照下列《软件产业行业分类目录及代码》的规定填写。

主要统计指标解读 -回复

主要统计指标解读 -回复

主要统计指标解读-回复主要统计指标解读:一步一步回答引言:统计指标是用来衡量、描述和分析某一特定现象的量化数据。

在经济领域、社会科学、医学、环境等方面,统计指标是重要的工具,可以提供有关发展、变化和趋势的关键信息。

本文将分步解读主要统计指标的含义和应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第一步:了解统计指标的定义和分类统计指标是对集合体中的某一属性或特征进行量化描述的数值。

一般而言,统计指标可以分为描述性统计和推论性统计。

描述性统计用来概括和总结数据集的特征,如均值、中位数和标准差;推论性统计则是基于样本数据,通过推断来得出总体的特征,如置信区间和假设检验。

第二步:解读常见的描述性统计指标1. 均值:均值是统计集合中各个值的平均数,用来描述集体的“平均水平”。

它可以提供集体的集中趋势和代表性。

但需要注意的是,均值容易受到极端值的影响,因此在分析时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考量。

2. 中位数:中位数是将数据集按大小排序后,处于中央位置的数值。

它可以描述集体的“典型值”,相对于均值来说,中位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3. 标准差:标准差是衡量数据集的离散程度的指标。

它能够提供数据的变异情况,越大表示数据分散程度越大,反之亦然。

4. 百分位数:百分位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集中具有某种特征或性质的值所占的比例。

例如,75分位数表示有75 的数据小于等于此数值。

第三步:解读常见的推论性统计指标1. 置信区间:置信区间是一种范围估计方法,用来描述估计值的可信程度。

例如,95的置信区间表示我们有95的置信度认为真实值在该范围内。

2. 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是一种统计方法,用于确定两组数据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或关联性。

它通过设定一个零假设和备择假设,并根据样本数据的结果来接受或拒绝假设。

第四步:探讨主要统计指标的应用领域1. 经济领域:统计指标在经济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消费者物价指数等,它们可以帮助决策者了解经济增长、通胀水平和消费情况。

农村统计报表制度

农村统计报表制度

农村统计报表制度(2009年统计年报和2010年定期统计报表)上海市统计局制定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2009年11月本报表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本制度由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负责解释。

目录一、总说明 (1)二、报表目录 (2)三、调查表式(一)农林牧渔业统计表式1.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村户数、人口及从业人员情况(A301-1表) (4)2.农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A302表) (5)3.水果生产情况(A303表) (7)4.林业生产情况(A304表) (8)5.畜牧业生产情况(A305表) (9)6.渔业生产情况(A306表) (10)7.耕地使用情况(NC308表) (12)8.农业机械年末拥有量(A301-2表) (13)9.农业机械使用情况(A301-3表) (15)10.农业生产资料使用情况(A301-4表) (16)11.蔬菜及特种作物生产情况(A404表) (17)12.秋冬播面积(A401-1表) (19)13.夏熟粮食作物和油菜籽预计产量(A402-1表) (20)14.西甜瓜面积和产量(NC112表) (21)15.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A401-2表) (22)16.全年农业生产预计(A402-2表) (23)17.农产品规模种植跟踪调查(NC115A表) (24)18.农产品规模养殖跟踪调查(NC115B表) (25)19.郊区自然村归并情况(NC119表) (26)(二)农业产值综合统计表式1.农业总产值和商品产值计算表(M304表) (28)2.农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季报表(M404表) (34)3.农林牧渔业中间消耗(M302表) (36)4.农产品出口情况(NC117表) (37)5.种源农业生产、销售情况(NC120表) (38)(三)农村综合统计表式1.郊区私营、个体经济基本情况(NC121表) (39)2.郊区仓储业基本情况(NC122表) (40)3.郊区增加值(NC123表) (41)4.乡镇社会经济基本情况(U101表) (42)5.郊区工业园区基本情况(NC125A表) (45)6.九大市级工业园区调查(市属部分)(NC125B表) (47)7.市级农业园区调查(NC126表) (48)8.郊区集贸市场基本情况(NC128表) (50)9.行政村基本情况(U102-1表) (51)10.行政村收支情况(U102-2表) (53)11.郊区主要经济指标月报表(NC130表) (54)四、附录(一)主要指标解释1.农林牧渔业统计主要指标解释 (56)2.农业产值综合统计主要指标解释 (61)3.农村综合统计主要指标解释 (65)(二)农产品参考目录 (71)(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A门类) (75)(四)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注释(GB/T4754-2002)(A门类) (77)一、总说明(一)统计目的为了解农林牧渔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情况,满足各级党政部门制定农村政策与指导农村工作需要,以及编制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和反映规划的执行情况,为社会公众和农村各种经济组织及广大农村居民提供经济信息,充分发挥农村社会经济统计特有的服务功能和监督作用,准确、及时地提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统计资料。

基层统计报表填报指南

基层统计报表填报指南
他相关报表
第 四 章
第一节、填报劳动工资统计报表 第二节、能源统计报表
谢谢!
基层统计报表填报指南
河口区统计局 温敏
主要内容
第一章、填报统计报表概述 第二章、会计报表基础 第三章、填报财务指标表 第四章、填报其他相关报表
第一章 填报统计报表概述
第 一
• 第一节:填报统计报表的主要环节
章 • 第二节:统计报表的重点、难点
填报统计报表的主要环节

一 一、填报统计表的前期准备

二、报表的填写与报出
三、统计表的后期整理
填 报
一、填报统计表的前期准备
统 计 表 的 前
1、基本工具 2、填报范围、名录库、通讯录 3、统计台帐、原始记录、内部报表和 历史记录 4、统计基础理论、指标解释、相关知识

5、统计职业道德操守


报 二、报表的填写与报出
表 的 填
1、定时催报、审核汇总 2、按规定填表、及时上报




统 三、统计表的后期整理
计 表 的
1、登统台帐、保存资料档案 2、定期进度分析、准备专题分析




统计报表的重点、难点

一、统计基础理论 二、统计指标解释

三、财务统计报表

会计报表基础

一、会计报表概述 二、资产负债表

三、利润表

四、现金流量表
会计报表概述
第 一 节
一、会计报表的概念和作用 二、会计报表的种类 三、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

四、利润表的编制方法

五、利润表中的指标解释

农经报表指标解释

农经报表指标解释

四、主要指标解释(一)农村经济基本情况统计1.汇总乡镇数:指按本统计调查制度要求,填报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统计报表的乡镇、街道办事处或其他乡镇级单位个数。

乡镇级单位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在农村的乡镇一级行政区划单位。

除县城关镇、城市街道办事处和工矿区以外的所有乡镇都应纳入统计范围,有农村经济的县城关镇、街道办事处也应纳入。

大中城市以农业为主的郊区也应按建制纳入统计范围。

2.汇总村数:指有关经济情况汇入到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统计表中的行政村数,其统计口径与原来汇总村民委员会数相同。

所有成立村民委员会的村、或由村民委员会改为居民委员会(社区委员会)的村,只要还存在农业经济、存在纳入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范围的集体资产,都应纳入统计范围。

3.村集体经济组织数:指在行政村一级为管理、协调行政村范围内的农村集体土地资源和其他集体资产的开发、经营,并为农户家庭经营提供服务而设立的集体经济组织数。

依据宪法、民法通则、农业法等相关法律和有关政策精神,行政村范围内应当设立相应的集体经济组织,有些地方设立了村集体经济组织,还有些地方尚没有设立,由村民委员会代行村集体经济组织职能。

村集体经济组织有的地方称为经济联合社,有的经过改制成立股份经济联合社,也有的改制成立了名称不一的"公司";有的地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负责人与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成员交叉任职,只要有相应的集体经济组织名称就应纳入统计范围。

乡镇一级成立的集体经济组织、村以下村民小组(原生产队)一级成立的集体经济组织、村内部分村民小组联合成立的集体经济组织不在本指标统计范围内。

4.村委会代行村集体经济组织职能的村数:指在汇总村数中,没有明确设立村集体经济组织,由村民委员会代行管理、协调行政村范围内的农村集体土地资源和其他集体资产的开发、经营以及为农户家庭经营提供服务等集体经济组织有关职能的村数。

5. 汇总村民小组数:指汇总的行政村所属的村民小组个数。

填写基层农村统计台帐需要注意的具体事项

填写基层农村统计台帐需要注意的具体事项

关于农村基层统计台帐填写有关问题的说明农村统计台账填写中应注意的问题:(一)村级台帐:以每10年为一个周期建立。

1、封面:“市、县(市、区)、乡(镇、办)、村”名称填写要规范、准确;其中村名为行政村或村委会名称,要加盖公章。

2、农村基本情况及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条件(即A301表)和设施农业生产情况(A304)报表来源于该表,应与该表中有关数据一致。

注意把握三个关系:①乡村总人口与乡村总户数之间的关系,户均人数应符合实际,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②乡村从业人员与乡村总人口之间的关系;③外出从业人员与乡村从业人员的关系。

3、主要农产品生产情况:农作物生产情况(即A302表)报表来源于该表,应与该表中有关数据一致。

填写时应注意:①小麦面积与基本情况中耕地面积的关系,小麦面积≤耕地面积;②薯类的填写应注意产量是折粮后的重量,五折一的关系;③瓜果类的填写,应注意瓜果类包括,西瓜和甜瓜。

甜瓜的种类包括白兰瓜、哈密瓜、脆瓜等等。

4、畜禽生产情况:畜牧业生产情况报表(即A320表)来源于该表,应与该表中有关数据一致。

填写这个表关键要把握好存栏、出栏等指标的含义。

存栏:是指在调查期末正在饲养的畜禽的数量。

如生猪存栏,包括仔猪、待育肥猪(架子猪)和种猪之和。

本指标为时点指标。

出栏:是指在调查期内以各种形式出售给任何单位或个人以及自行宰杀的畜禽数量。

如生猪出栏,包括出售、自宰的肥猪数量总和。

但不包括出售的仔猪、待育肥猪(架子猪)的数量,也不包括因疾病等原因而被迫宰杀的生猪数量。

本指标为时期指标。

肉产量:如猪、牛、羊、驴、骡肉产量,按去掉头蹄下水后带骨肉的胴体重量计算;兔、禽肉产量按屠宰后去毛和内脏后的重量计算;但要注意把淘汰的役用牛、奶牛,其出栏量和肉产量分别统计到肉牛出栏和肉产量中。

乡镇所辖行政村某个指标汇总结果应等于该乡镇的数据。

(二)村组台帐:以年度为周期建立,即每年一本。

村组台帐的甲栏是个村民小组,各项指标放到了宾栏。

主要指标解释及填表说明

主要指标解释及填表说明

主要指标解释及填表说明(一)经济与人口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 指财政年度内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具体包括: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以及校办产业、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等项。

该指标是衡量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水平的重要指标。

取自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

医疗卫生经费 反映政府医疗卫生方面的支出。

具体包括医疗卫生管理事物支出、医疗服务支出、社区卫生服务支出、医疗保障支出、疾病预防控制支出、卫生监督支出、妇幼保健支出、农村卫生支出、中医药支出和其他医疗卫生支出。

取自财政决算表中医疗卫生实际支出数据。

妇幼保健经费 反映妇幼保健方面的支出。

包括妇幼保健机构支出、妇幼保健专项支出和其他妇幼保健支出。

取自财政决算表中妇幼保健经费实际支出数据。

疾病预防控制经费 反映疾病预防控制方面的支出。

包括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其他疾病预防控制专项、其他疾病预防控制支出。

取自财政决算表中疾病预防控制经费实际支出数据。

人口与计划生育事务 反映人口与计划生育方面的支出。

包括行政运行、一般行政管理事物、机关服务、人口规划与发展战略研究、计划生育家庭奖励、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及抽样调查、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系统建设、计划生育及生殖健康促进工程、计划生育免费基本技术服务、人口出生性别比综合治理、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建设、计划生育避孕药具经费、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经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考核、其他人口与计划生育事物支出。

取自财政部门财政决算表中人口与计划生育事务实际支出数据。

0-4岁人口 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范围内0-4岁人口总数。

根据统计部门人口普查或年度变动抽样调查资料推算。

0-17岁人口 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范围内0-17岁人口总数。

根据统计部门人口普查或年度变动抽样调查资料推算。

育龄妇女人口 指处于生育年龄期间的妇女。

村镇建设统计指标解释及填报说明

村镇建设统计指标解释及填报说明

村镇建设统计指标解释及填报说明一、基层表村镇基1表基本情况基层表注意:本表的填报范围是所有的镇乡级区域(其中,街道仅指有村庄数据需要填写的)。

填报类型是对填报对象的分类。

分为镇、乡、镇乡级特殊区域(农、林、牧、渔、团等)和街道四类。

同时,如果是“镇”,还需要分为普通镇、县政府驻地、区政府驻地和其他四类填写。

在使用软件填报时,这两项分类由软件根据所填单位的行政区划代码自动识别。

另外,如果填报类型选择“1.镇”,而且是国家六部门公布的国家级重点镇或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公布的省级中心镇(重点镇、试点镇)在相应方框注明√,如既是国家级重点镇也是省级中心镇(重点镇、试点镇),可复选。

如果填报对象是已纳入城市(县城)建设统计报表范围的县城关镇、建制镇、乡或街道等,应该在104项进行区分填写,如果这部分地区仍有一部分农业用地和农村住户,则同时还需填报村庄数据。

镇(乡)域镇(乡)人民政府行政的地域。

镇(乡)域面积指镇(乡)行政辖区内所有地域面积。

建成区指行政区域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区域。

建成区范围一般是指建成区外轮廓线所包括的地区,也就是实际建设用地达到的范围。

建成区面积以镇(乡)政府建设部门(或规划部门)提供的范围为准。

建设用地面积指建制镇(乡)的镇区内居住建筑用地、公共建筑用地、生产性建筑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公用工程设施用地、绿化用地等八大类建设用地面积。

村庄指农村居民生活和生产的聚居点。

【说明】因为镇(乡)政府驻地和村庄的市政公用设施差距较大,所以在报表中,我们将镇、乡、农场等特殊区域分成建成区和村庄两部分进行统计。

村庄现状用地面积指农村居民生活和生产聚居点的实际建设用地。

包括住宅、公共建筑、生产建筑(厂房、粮食加工厂、仓库等)、村庄内的道路、绿化以及房前屋后的空地等。

【说明】不要把农田、山地、林地等统计进来。

一般可用每个聚居点外轮廓线包围的面积相加来计算,如果有的村民居住过于分散,可以加上其房屋占地面积来计算。

村镇建设统计年报讲解

村镇建设统计年报讲解
1、城市(县城)统计范围:
• 设市城市城区。包括:市本级(1)街道办事处所辖地域;(2)城市 公共设施、居住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等连接到的其他镇(乡)地 域;(3)常住人口在3000人以上独立的工矿区、开发区、科研 单位、大专院校等特殊区域。 • 县城。包括:(1)县政府驻地的镇、乡或街道办事处地域;(2)县 城公共设施、居住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等连接到的其他镇(乡) 地域;(3)县域内常住人口在3000人以上独立的工矿区、开发 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特殊区域。
2、本年市政公用设施维护建设财政性资金收入 指本年内收到的可用于市政公用设施建造和购置的各种 财政性资金,包括中央财政拨款、省财政拨款、市(县) 财政拨款、镇(乡)本级财政。 • 注意:必须是财政性资金,必须用于市政公用设施维护
和建设
• 市政公用设施包括供水、燃气、集中供热、道路桥梁、排
水(含污水处理)、防洪、集中供热、园林绿化、市容环 卫(含垃圾处理)等行业。
• “公园绿地”是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一 定的游憩设施和服务设施,同时兼有健全生态、美化景观、防灾 减灾等综合作用的绿化用地。它是城市建设用地、城市绿地系统 和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示城市整体环境水平 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 公园绿地,并非公园和绿地的叠加,而是对具有公园作用的所有 绿地的统称,即公园性质的绿地,公园绿地分5大类11小类。 • 即综合公园 ,含全市性公园、区域性公园;社区公园,包括居 住区公园、小区游园;专类公园,含有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 园、历史名园、风景名胜公园、游乐公园、其他专类公园;另外 还有带状公园和街旁绿地。
注意: • 统计时,将建设部(或省级)认定的Ⅰ级和Ⅱ级卫生填埋场以及 堆肥厂和焚烧厂汇总为无害化处理量,Ⅲ级、Ⅳ级填埋场的垃圾 填埋量计入简易处理量。 • 一些镇(乡)把垃圾收集,运输到某一地点(如山谷、荒地等) 进行堆放,如配备了一定的设备,同时进行了覆盖、压实、及防 渗的处理,只是措施不完善或技术标准较低,也统计为简易处理 量。如只是自然堆放,没有进行覆盖、压实、及防渗方面的处理, 不能统计为垃圾处理量。 审核要点 • 严格按照制度中的国家要求进行核对,是否真正达到了无害化的 要求

统计主要指标解释

统计主要指标解释

统计主要指标解释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统计主要指标解释(一)生产总值(GDP)1、国内生产总值(GDP)及增长率。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包括货物和服务)的最终成果。

GDP是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英文缩写。

通俗地讲,GDP就是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生产活动而新创造出来的价值,“增加”是相对于初期的“投入”而言,不是字面意义上的“较上年增加”的部分。

对一个国家称为“国内生产总值”,对省、市、县统称为地区生产总值,具体称为xx省、xx市、xx县生产总值。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综合指标,是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中最重要的总量指标,为世界各国广泛使用,具有国际可比性。

目前为止,GDP仍然是世界各国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其重要作用还无其他指标可替代。

GDP是宏观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晴雨表”,是政府和社会各界使用频率最高、影响最大的综合指标。

比如,联合国决定一国的会费时,要根据其“连续6年的GDP和人均GDP”;世界银行决定一国所能享受的硬贷款、软贷款等优惠待遇时,也是根据“人均GDP”。

最近20多年,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如翻两番,全面小康等都与GDP挂钩,国家战略目标的确定,以及相应采取的财政政策、金融政策,都和对GDP及其增长速度的判断有关。

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社会最终成果的实物量规模的变动情况。

由于国内生产总值的规模是以价值量来衡量,不同时期价值量规模的变动既包含了数量变动,又包含了价格变动的因素,不同时期的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对比,首先要消除各种不可比因素,使之成为与基期相适应的价格计算的生产总值。

计算公式: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报告期不变价生产总值/基期不变价生产总值-1)*100%2、人均GDP。

世界银行常用人均GDP对各国进行排序,他剔除了人口因素,通常用来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水平和居民富裕程度(GDP反映整体实力)。

2013农经统计报表制度及指标解释(农业部)

2013农经统计报表制度及指标解释(农业部)

2013农经统计报表制度及指标解释(农业部)农村管理统计报表系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批准1xxxx 2009年9月为了解农村双层管理体制的运行状况,为科学制定农村经济政策、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管理制度提供参考依据,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调查制度的要求和农村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特制定本报表制度。

(2)统计对象和范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所属(或管辖)事业单位、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省级以下各级农村管理组织的基本经济情况(3)统计内容农村集体组织和资源、农村土地承包政策执行情况、农民负担、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和财务状况、家庭农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农村管理主要工作和机构团队、农村管理信息化发展等(4)调查的时间和频率本报告系统中的表格为发送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综合表格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部门组织实施该系统分为年报、半年度报告和年终预测。

年度报告应于次年2月25日前提交。

半年度报告应于当年7月15日前提交。

年终预测应在当年11月30日前提交。

(5)调查方法本报告系统采用综合统计与抽样调查(或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收集数据(6)本报告系统中的计量单位仅用于省级汇总。

以“万”为单位的指标应保持小数点后一位,其他指标应四舍五入(7)本声明由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管理司和农业部农村合作经济管理站负责解释。

22,报告目录提交日期和表号,表名,报告周期,报告范围,报告单位方法,次年2月25日,农业市(经济)农村经济基本年报,年度总结,表1,农村土地承包统计,农业市(经济)经营统计,年度总结,表2,农业市(经济)家庭农场统计,年度总结,表3,农业市农业厅(局)统计,委员会)在网上填写以下2月25日农业城(经济)农民专业合作年度报告4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社会状况统计表农业城(经济)组织收入分配年度报告5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城(经济)组织资产负债年度报告6农村集体资产状况统计表农业城(经济)财务管理年度报告7相关组织表,企业和市农业厅(局),在网上申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村集体经济之日前,网上申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村集体经济之日前,于次年2月25日前,网上申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村集体经济于次年2月25日前,合作组织市农业厅(局、委)网上报告下一个2月25日前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网络家庭农业前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网络年度报告前组织市农业厅(局、委)网上报告下一个2月25日前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村集体经济小组。

主要指标解释及说明

主要指标解释及说明

主要指标解释及说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定义: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内,按全部常住人口平均计算的地区生产总值。

该指标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

计算公式:年平均人数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计算单位:元资料来源:统计部门国民经济核算综合统计年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定义:指被调查的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与被调查城镇居民人口总数的比率。

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是指城镇被调查居民家庭在支付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及其他经常性转移支出后所剩余的实际收入。

计算方法:口总数城镇被调查居民家庭人支配收入城镇被调查居民家庭可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计算单位:元资料来源:统计部门城市住户调查资料。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定义:指农村被调查农民家庭的年纯收入与农村被调查人口总数的比率。

计算方法:庭人口总数农村被调查常住居民家常住居民家庭纯收入农村被调查的农村居民家庭均纯收入=计算单位:元 资料来源:统计部门农村居民住户调查资料。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定义:指一定时间(一般为一年)内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具体包括:各级财政对教育的拨款、城乡教育费附加、企业办中小学支出以及校办产业减免税等项。

该指标是衡量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水平的重要指标。

计算单位:万元资料来源:教育部门财务统计报表。

财政支出定义:是国家财政将筹集起来的资金进行分配使用,以满足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需要,主要包括: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地质勘探费用、科技三项费用、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用、工业交通商业等部门的事业费、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国防费用、行政管理费、价格补贴支出。

本指标只地方财政支出,主要包括地方行政管理和各项事业费地方统筹的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支出、支持农村生产支出,城市维护和建设费,就挨个补贴支出等。

计算单位:亿元资料来源:财政部门年报数据。

卫生经费定义:包括4个部分,即卫生事业费、中医事业费、药品监督管理事业费、行政事业单位医疗经费。

主要统计指标解读 -回复

主要统计指标解读 -回复

主要统计指标解读-回复主要统计指标解读[以中括号内的内容为主题]统计指标是描述和衡量特定现象或情况的标志性数据。

它们提供了有关事物的定量信息,以便进行分析和比较。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主要统计指标的含义和解读方法。

首先,我们将重点关注"主要统计指标"。

这些指标是在一个特定领域或研究中最为重要和关键的数据。

在经济学中,主要统计指标可能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

在医学研究中,主要统计指标可能包括死亡率、患病率、治愈率等。

不同领域和研究中的主要统计指标可能有所不同,但它们都具有衡量特定情况和问题的重要性。

接下来,我们将看看如何解读主要统计指标。

解读统计指标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指标的定义、数据来源、样本规模以及统计方法等。

首先,要了解指标的定义,并确保对其含义有清晰的理解。

例如,在经济学中,GDP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时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值。

了解这个定义有助于理解GDP指标所涵盖的经济活动范围。

其次,了解数据来源对解读统计指标的重要性。

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方法可能因来源不同而有所不同。

例如,在某些国家无法获得完整的统计数据时,可能需要通过估算或基于样本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在解读指标时,了解数据的来源和可信度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现实意义。

此外,样本规模也对解读主要统计指标至关重要。

样本规模的大小决定了指标的代表性和可信度。

较大的样本规模通常具有较高的统计显著性和可靠性,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和解释指标的含义。

然而,即使样本规模较小,仍可以通过合理的抽样和代表性样本的选择来达到较好的解释效果。

最后,了解统计方法和技术对于解读主要统计指标也至关重要。

不同的统计方法和技术可以用于分析和解读数据。

例如,平均值、中位数和众数等是常用的描述性统计指标,用于表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回归分析、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等则是用于探究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方法。

了解这些方法和技术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主要统计指标的结果。

农经统计报表制度及指标解释农业部

农经统计报表制度及指标解释农业部

农经统计报表制度及指标解释(农业部)————————————————————————————————作者:————————————————————————————————日期:农村经营管理情况统计报表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批准2013年9月一、总说明(一)统计目的为真实反映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了解农村双层经营体制运行状况,为科学制定农村经济政策、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提供参考依据,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调查制度要求和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实际需要,特制定本报表制度。

(二)统计对象和范围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所属(或所辖)经营单位、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经济情况和省以下各级农村经营管理机构的主要工作情况。

(三)统计内容农村集体组织及资源情况,农村土地承包政策落实情况,农民负担情况,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家庭农场发展情况、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情况,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情况,农村经营管理主要工作和机构队伍状况、农村经营管理信息化发展情况等。

(四)调查时间和频率本报表制度各表表式是发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填报的综合表式。

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营管理部门组织实施。

本制度分为年报、半年报和年终预报,年报上报时间为次年的2月25日之前报送,半年报上报时间为当年7月15日前,年终预报上报时间为当年11月30日前。

(五)调查方法本报表制度采取全面统计与抽样调查(或典型调查)相结合的统计调查方法采集数据。

(六)本报表制度中的计量单位只用于省级汇总,以“万”为单位的指标保留一位小数,其他指标取整数。

(七)本报表由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农业部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总站负责解释。

二、报表目录表号表名报告期别填报范围报送单位报送日期及方式农市(经)年综1表农村经济基本情况统计表年报村集体经济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厅(局、委)次年2月25日以前,网络在线填报农市(经)年综2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及管理情况统计表年报村集体经济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厅(局、委)次年2月25日以前,网络在线填报农市(经)年综3表家庭农场情况统计表年报各类型家庭农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厅(局、委)次年2月25日以前,网络在线填报农市(经)年综4表农民专业合作社情况统计表年报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厅(局、委)次年2月25日以前,网络在线填报农市(经)年综5表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统计表年报村集体经济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厅(局、委)次年2月25以前,网络在线填报农市(经)年综6表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负债情况统计表年报村集体经济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厅(局、委)次年2月25以前,网络在线填报农市(经)年综7表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情况统计表年报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企业及有关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厅(局、委)次年2月25日以前,网络在线填报农市(经)年综8表农民负担情况统计表年报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厅(局、委)次年2月25日以前,网络在线填报农市(经)年综9表农经机构队伍情况统计表年报各级农村经营管理机构和人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厅(局、委)次年2月25日以前,网络在线填报农市(经)年综10表农村经营管理信息化情况统计表年报各级农村经营管理机构和人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厅(局、委)次年2月25日以前,网络在线填报农市(经)年综11表农村经营管理情况半年报年终预报半年报、年终预报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厅(局、委)半年报为当年7月15日前,年终预报为当年11月30日前,网络在线填报(一)农村经济基本情况统计表表号:农市(经)年综1表制表机关:农业部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批准文号:国统制[2011]107号有效期至:2013年填报单位:指标名称代码计量单位数量甲乙丙 1一、基层组织- -⒈汇总乡镇数 1 个⒉汇总村数 2 个(1)村集体经济组织数 3 个(2)村委会代行村集体经济组织职能的村数 4 个⒊汇总村民小组数 5 个其中:组集体经济组织数 6 个二、农户及人口情况 - -⒈汇总农户数7 万户(1)纯农户8 万户(2)农业兼业户9 万户(3)非农业兼业户10 万户(4)非农户11 万户⒉汇总人口数12 万人三、汇总劳动力数13 万人其中:⒈从事家庭经营14 万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15 万人⒉外出务工劳动力16 万人其中:常年外出务工劳动力17 万人(1)乡外县内18 万人(2)县外省内19 万人(3)省外20 万人(一)农村经济基本情况统计表(续)填报单位:指标名称代码计量单位数量甲乙丙 1四、集体所有的农用地总面积21 万亩⒈耕地22 万亩其中:(1)归村所有的面积23 万亩(2)归组所有的面积24 万亩⒉园地25 万亩其中:家庭承包经营面积26 万亩⒊林地27 万亩其中:家庭承包经营面积28 万亩⒋草地29 万亩其中:家庭承包经营面积30 万亩⒌养殖水面31 万亩其中:家庭承包经营面积32 万亩⒍其他33 万亩五、农户经营耕地规模情况 - -⒈经营耕地10亩以下的农户数34 万户其中:未经营耕地的农户数35 万户2.经营耕地10-30亩的农户数36 万户3.经营耕地30-50亩的农户数37 万户4.经营耕地50-100亩的农户数38 万户5.经营耕地100-200亩的农户数39 万户6.经营耕地200亩以上的农户数40 万户单位负责人:统计负责人:填表人:报出日期:201 年月日填报说明:指标平衡关系:2=3+4;7=8+9+10+11=34+36+37+38+39+40;17=18+19+20;21=22+25+27+29+31+33。

统计报表主要指标解释

统计报表主要指标解释

主要指标解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统计调查表中有关指标的解释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关于印发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的通知》,以及《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办法》(2014年版)中一致。

此表的填报机构范围为由政府确定的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医疗机构。

1、总人口:指相应行政区域内上一年度的户籍总人口数,以当地统计局公布数据为准。

2、常住人口:指相应行政区域内上一年度的、常住本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以当地统计局公布数据为准。

3、累计建档人数:指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中《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要求建立的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累计人数。

按常住人口统计,不包括已居住本地不足半年的流动人口档案数。

4、当年新建档总人数:指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中《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要求,当年新建立的城乡居民健康档案人数。

5、电子档案人数:指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中《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要求,建立的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人数。

6、规范化电子档案人数:指按照《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要求建立的电子健康档案人数。

不包括已录入计算机但不符合建档标准的人数。

7、迁出电子档案人数:指因人口流动等原因,将电子健康档案从本行政区域内迁出的人数。

8、因死亡等注销电子档案人数:指因死亡、或城乡居民在充分知晓政策情况下仍主动拒绝接受各项服务等原因,被迫注销电子健康档案的人数。

9、建立预防接种证(卡、簿)人数:指本年度内截至上季度末,为满足条件的人群建立预防接种证(卡、簿)的人数。

10、一类疫苗接种剂次数:指本年度内截至上季度末,为满足条件的人群免费接种国家规定的一类疫苗剂次数。

11、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现管理总人数”:指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为0-6岁儿童、孕产妇、65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并在当前(指本年度内截至上季度末),为其分别提供了相关健康管理服务的人数(不包括不再提供服务的人数)。

2016年农经统计年报主要指标解释

2016年农经统计年报主要指标解释

2016年农经统计年报主要指标解释(一)农村经济基本情况统计1.汇总乡镇数:指按本统计调查制度要求,填报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统计报表的乡镇、街道或其他乡镇级单位个数。

乡镇级单位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在农村的乡镇一级行政区划单位。

除无农村经济的所有乡镇街道及其他乡镇级单位都应纳入统计范围。

2.汇总村社数:指农村集体经济情况需要汇入到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统计表中的村经济合作社数、股份经济合作社数及村委会代为行使村经济合作社职能数,只要还存在农村经济、存在纳入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范围的集体资产,都应纳入统计范围。

3.村经济合作社数:指按《浙江省村经济合作社组织条例》设立的村经济合作社数。

乡镇一级、村以下村民小组(原生产队)一级成立的村经济合作社不在本指标统计范围内。

4.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数:按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要求设立的股份经济合作社数,村集体资产折股量化改制成立为公司的也在本指标统计范围内。

一个行政村或居委会内村集体资产折股量化成立多个公司的只统计为一个。

5.村委会代行村经济合作社职能的村数:尚未设立村经济合作社,其职能由村委会代为行使的村数。

6.汇总村民小组数:指汇总的村社所属的村民小组个数。

行政村撤并后的村民小组个数按实际存在数统计。

7.组集体经济组织数:指在村民小组一级成立的为管理、协调本组范围内的集体土地资源和其他集体资产的开发、经营,以及为农户家庭经营提供服务的个数。

没有相应的集体经济组织名称,由村民小组代行组集体经济组织职能的,不纳入本指标统计范围。

8.组一级发包承包地数:指以村民小组为发包主体的村民小组个数。

9.汇总农户数:指在汇总村社中与村集体有明确权利、义务关系的户口在农村的社员(股东、村民)数。

包括村经济合作社社员农户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股东农户数、尚未成立村经济合作社由村委会代行职能的村村民农户数。

10.纯农户:指农户家庭中劳动力以从事第一产业劳动为主,第一产业收入占家庭纯收入80%以上的农户(含80%)。

农经统计报表指标解释

农经统计报表指标解释

农经统计报表指标解释农经统计报表指标解释一、农村经济收益安排统计1、总收入:指统计范围内的各生产经营单位当年经营的收入中可以用于抵偿本年开支并可在国家、集体、农民及有关单位之间进展安排的农、林、牧、渔、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效劳业等各项经营收入和利息、租金等非生产性收入。

不包括那些不能用来安排、属于借贷性质或暂收性质的收入,如贷款收入、预购定金、国家投资、农民投资、救灾救济等。

国家事业单位在农村兴办的属于集体性质的实体,如养鸡场、养猪场等,假设土地全部权仍归乡、村集体全部,当地农民参与生产劳动,其全部收入都应统计在内;假设土地已征用,全部权已转移,则只统计农民参与劳动应分得的那分收入。

总收入中,乡村集体企业收入按各行业的全部收入计算,包括经营收入、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和其它收入等;家庭经营中的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等,按当年收获到手的主副产品计算收入,包括已出售、自食自用和储存的主副产品在内。

总收入应按当年价格核算,也就是按当年经济活动发生时的现行价格进展核算。

具体核算方法是:各种主产品、副产品出售局部按实际出售价格计算;自食自用和储存的农副产品,按出售全部该产品(包括出售给国家和在市场上出售的)的综合平均价格计算。

由于全国市场价格差异较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依据当地实际状况统一制定本地区的综合平均价。

2、出售产品收入:指农村各经营单位和农民个人出售给国家和其他购置者的当年生产的农、林、牧、渔、工业和其他产品的收入。

不包括农民自食自用、赠送亲友局部。

该指标用于衡量统计范围内的商品生产状况。

3、乡镇集体企业收入:指乡镇集体举办的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及其它企业在本年度内所获得的各种收入。

4、村组集体经营收入:指村组集体组织和所属企业在本年度内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和利息、租金等非生产性收入。

5、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指农户家庭成员在当年各种经营活动中获得的全部现金收入和实物收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年定报表主要指标解释一、年报一套表(一)农村组织情况和从业人员情况1、乡村户数: 指长期(一年以上)居住在乡镇(不包括城关镇)行政管理区域内的住户,还包括居住在城关镇所辖行政村范围内的农村住户。

户口不在本地而在本地居住一年及以上的住户也包括在本地农村住户内;有本地户口,但举家外出谋生一年以上的住户,无论是否保留承包耕地都不包括在本地农村住户范围内。

不包括乡村地区内的国有经济的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的集体户。

2、乡村人口: 指乡村地区常住居民户数中的常住人口数,即经常在家或在家居住6个月以上,而且经济和生活与本户连成一体的人口。

外出从业人员在外居住时间虽然在6个月以上,但收入主要带回家中,经济与本户连为一体,仍视为家庭常住人口;在家居住,生活和本户连成一体的国家职工、退休人员也为家庭常住人口。

但是现役军人、中专及以上(走读生除外)的在校学生、以及常年在外(不包括探亲、看病等)且已有稳定的职业与居住场所的外出从业人员,不应当作家庭常住人口。

3、乡村劳动力资源数:指乡村人口中劳动年龄以上(16周岁)能够参加生产经营活动的人员。

乡村劳动力资源数=劳动年龄内的人口数-劳动年龄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数+超过劳动年龄而实际参加劳动的人口。

4、劳动年龄内的人口数:指在乡村劳动年龄内的人口总数,即男性年龄在16-59岁之间,女性年龄在16-54岁之间的全部人口数。

包括在校学习的学生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

但不包括现役军人、在押犯人、户口在农村但领取国家工资的职工人口。

资料来源可从农村人口统计报表中该年龄组内人口减去户口在农村但领取国家职工工资的人口。

5、劳动年龄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数:指在劳动年龄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

有残疾(五种残疾标准,见国家统计局90年9月农村经济基本情况调查方案23页至24页)但能参加劳动的人不包括在内。

6、超过劳动年龄而实际参加劳动的人数:指男在59岁以上、女在54岁以上而实际经常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数。

7、乡村实有从业人员:指乡村人口中实际参加各种行业劳动并取得实物或货币收入的劳动力人数。

包括劳动年龄内实际参加劳动的人口和超过劳动年龄实际参加劳动的人口数。

8、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是指直接参加农林牧渔业生产的从业人员以及直接从事采集、捕猎劳动的从业人员。

9、工业从业人员:是指主要从事工业生产、服务、管理的从业人员。

工业生产活动包括下列两个方面:(1)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如采矿、晒盐、森林采伐等,禽兽捕猎和水产捕捞列入农林牧渔业中,不列入工业中。

(2)对农副产品的加工和对工业品修理:对农副产品的加工,如碾米、磨面、酿酒、榨油、轧花、缫丝、屠宰、药材加工等;对工业品加工,如炼铁、炼钢、炼焦、制碱、机器制造、木材加工、纺织、印染、服装加工等;对工业产品的修理,如修理机械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等,但不包括对生活用品的修理。

工业包括手工业,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从事工业性生产活动。

手工业生产主要是脱离农业形式独立的个体手工业,或者进一步发展为手工业作坊和工场手工业。

包括各种制作、刺绣、编织、雕刻、加工等手工业。

10、建筑业从业人员:是指乡、村建筑队、组或个人经常从事房屋或建筑物的新建和维修以及安装工程的从业人员。

1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从业人员:交通运输从业人员,是指乡、村的运输队、组(搬运队、组)、联户和个人经常从事货物与旅客运送及货物装卸、搬运的从业人员;仓储业从业人员,是指从事仓库系统物资的集中、整理、保管、分发生产第一线劳动和管理工作的从业人员;邮政业从业人员,是指拿邮政部门的补贴、从事邮政工作的从业人员。

12、金融、保险业从业人员:包括在信用社及各种保险公司工作的从业人员。

13、房地产、社会服务业从业人员:房地产业从业人员是指对住宅、土地的管理和经营单位如房产开发公司及房管所等的从业人员。

社会服务业从业人员是指从事公共交通(农民进城在市区内从事出租汽车、轮渡、公共汽车等)、园林绿化业、清洁卫生业、殡葬业以及其他公用事业的从业人员;利用一定的设备和工具为人民日常生活提供服务,包括在旅馆、招待所、大车店、理发、浴池、照相、画像、洗染、缝纫、缮写、糊表、修理消费品、导游等为居民服务的从业人员;以及在各类咨询服务单位、中心等的从业人员。

14、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从业人员:指从事医疗、防治、检疫及其他卫生事业的从业人员;从事体育事业单位、体育设施管理单位、体育队、体育训练机构的从业人员;从事敬老院、社会福利院、光荣院等社会福利事业的从业人员。

15、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事业从业人员:是指从事教育事业(中学、小学、学前教育等)、文化艺术事业(电影事业、艺术事业、群众文化事业等),以及广播电视(各种广播站、电视台及转播台站等)的从业人员。

16、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事业从业人员:是指在科学研究事业单位、气象(站)、兽医站、种子站、测绘单位、环境保护事业单位及其他综合技术服务事业单位工作和管理的从业人员。

17、乡经济组织管理从业人员:是指从事乡镇、村经济组织的日常行政事务和经常业务管理的从业人员。

包括部分拿国家补贴的行政管理人员。

但全拿国家工资的行政管理干部不要统计在内。

18、其他从业人员:是指上述各种专业从业人员之外的从业人员。

(二)农业用地情况1、耕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

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埂);临时种植药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以及其他临时改变用途的耕地。

2、常用耕地:指耕地中专门种植农作物并经营进行耕种、能够正常收获的土地。

包括当年实际耕种的熟地;弃耕、休闲不满三年,随时可以复耕的地;开荒利用三年以上的地;南方小于1米、北方小于2米宽的沟、渠、路、田埂。

不包括临时种植农作物的坡度在25度以上的陡坡地;在河套、湖畔、库区临时开发的成片或零星土地;也不包括已列为国家和省(区、市)退耕计划但仍临时耕种的土地。

常用耕地分为基本农田和零星可用耕地。

3、水田:指筑有田埂(坎),可以经常蓄水,用来种植水稻、莲藕、席草等水生作物的耕地。

因天旱暂时没有蓄水而改种旱地作物的,或实际水稻和旱地作物轮种的(如水稻和小麦、油菜、蚕豆等轮种),仍计为水田。

4、水浇地:指旱地中有一定水源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下能够进行正常灌溉的耕地。

由于雨水充足在当年暂时没有进行灌溉的水浇地,也应包括在内。

没有灌溉设施的引洪淤灌的耕地,不算水浇地。

5、园地: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汁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覆盖度大于50%或每亩株数大于合理株数70%的土地。

包括用于育苗的土地。

6、林地: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的土地,及沿海生长红树林的土地。

包括迹地,不包括居民点内部的绿化林木用地,铁路、公路征地范围内的林木,以及河流、沟渠的护堤林。

7、牧草地:指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用于畜牧业的土地,包括人工牧草地和天然牧草地。

8、设施农用地:指直接用于经营性养殖的畜禽舍、工厂化作物栽培或水产养殖的生产设施用地及其相应附属用地,农村宅基地以外的晾晒场等农业设施用地。

(三)农业化学化情况农药使用量:指用于防治农林生产过程中病虫害的化学药物数量。

包括购买的和自产的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螨剂及其他化学农药。

但不包括土农药和各种兽药、禽药。

农药使用量采用按实物量计算。

(四)蔬菜及特种作物生产情况花卉种植面积:包括大田种植、设施及盆栽花卉面积。

(五)设施农业生产情况设施:指能种植蔬菜、瓜类、花卉苗木、食用菌等作物的温室、大棚和中小棚。

蔬菜大棚:指由塑料膜覆盖,人能在内作业,以种植蔬菜为主的大棚。

设施数量:指某类农业设施连为一个整体,无论内部结构如何,均按一个统计。

设施占地面积:指某类农业设施在以下三个方面占地面积的总和,一是实际使用面积,指沿墙内侧的围绕面积;二是墙体面积,指设施的墙体等其他支撑体自身的占地面积;三是采光占用面积,指设施距遮光物体(其他设施、房屋等)的必要距离所占的面积。

设施内农作物面积:按农作物的种植与收获方式,确定该作物按播种面积或占地面积统计。

在日历年度内,凡是本年度收获的农作物,一次性种植和收获的,按播种面积统计,播种一次算一次;种植之后多次收获的,按占地面积统计,只统计一次。

二、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核算方法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概念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是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渔业的全部产品总量和对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进行的各种支持性服务活动的价值。

它反映一定时期内农林牧渔业生产总规模和总成果,是观察农林牧渔业生产水平和发展速度,研究农林牧渔业内部比例关系、农林牧渔业与工业、农林牧渔业与国家建设、人民生活比例关系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计算农林牧渔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基础资料。

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核算范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统计范围是辖区内各种经济组织类型、各个系统的全部农林牧渔业生产单位和非农行业单位附属的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单位。

军委系统的农林牧渔业生产(除军马外)也应包括在内,但不包括农业科学试验机构进行的农业生产。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核算范围也就是本辖区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农业、林业、牧业、渔业产品的价值量和对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进行的各种支持性服务活动的价值的总和,执行日历年度。

对于收获期延长到次年年初的个别农产品(如甘蔗),仍然把延期收获的部分算在本年度内。

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核算的具体内容参见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及《农产品参考目录》。

4.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核算方法(1)产值核算方法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核算采用“产品法”进行计算,即用产品产量乘以价格求出各种产品的产值,然后把它们加总求得各业的产值,最后各业相加求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当年生产的各种农产品都要计算产值,并且每种产品都按全部产量计算,不扣除用于当年农产品生产消耗的那部分产品的产值。

(2)产品产量的取得方法农业总产值统计的报告期分为年报和定期报表,主产品产量可以从农林牧渔业生产统计报表中取得,凡是有抽样调查数据的均使用抽样调查数;副产品产量,可以根据农林牧渔业生产统计报表中各种作物的收获面积和通过典型调查了解的每亩地上各种作物副产品产量的资料来推算,也可根据了解的各种农作物主、副产品的比例来推算。

(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计算价格的确定产品的产值等于产品产量与价格的乘积。

所以,合理确定农产品的价格也是计算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计算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时,一般采用两种价格:现行价格和不变价格。

①现行价格:是指各地当年的农副产品的实际价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