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优秀教学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语文教案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语文教案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语文教案(精选11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语文教案(精选11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语文教案篇1
语文教学中网络多媒体的有效运用,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注入了活力。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文、图、声并茂的特点,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激发学习兴趣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但是,兴趣并不是先天的东西,它是在一定的教育影响下启动、发展起来的。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强,而多媒体有刺激感官的作用。借助多媒体,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传递,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并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促进由知识向能力转化。例如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借助多媒体出示了一幅比萨斜塔的大幅图画,同时说道:“你们认识这座塔吗?这就是闻名世界的比萨斜塔。你们谁有勇气像当年的伽利略那样,也在这座铁塔上给我们做做这个试验?”这时学生看
到真切的画面,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起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突破教学难点
传统的教学模式,总是让学生读词句解释,然后死记硬背。这样,不仅使教学形式变得单调枯燥,而且学生对词句理解也是一知半解,不能灵活运用。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不但花很多时间、精力,而且效果不佳。例如:教学第二环节时,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话被人们奉为真理,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却对此话产生了怀疑,提出了两点疑问。书上用了一大段枯燥的文字叙述出来,学生很难理解。于是我根据课本叙述的内容,设计了CAI课件,并演示给学生看,使他们通过多媒体,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明白了亚里士多德的话是不正确的,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优秀8篇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优秀8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里是作者勤劳的小编为家人们整编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优秀8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篇一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伽利略追求真理的过程:怀疑—实验—公开验证。
2.体会伽利略敢于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体会伽利略敢于追求真理的勇气。
2.理解伽利略怀疑思考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今天这堂课,李老师要同同学们一起感受伽利略的伟大试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齐读)
(二)自读自悟:
1.出示课文一二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边读边思考,说说你的感受
2)交流体会
3)小结:
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阅读了、思考了,还说了自己初步的感受体会,真好。我们阅读文章就要像这样边读边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思考、体会,这样,我们读书才会有所得,你们说对吗?
2.出示斜塔图片:
1)认识这座斜塔吗?这就是世界有名的“斜而不塌”的比萨斜塔,1590年,伽利略就是在这座斜塔上做了有名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如果条件允许,同学们,你们谁有勇气像当年的伽利略一样,也在这座高塔上做做这个实验?
2)这么多人有勇气,老师真高兴,但是,老师告诉大家,仅仅有勇气是不够的
3)出示: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有关《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优秀教案
有关《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优秀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教材《物理》第一章《力学基础知识》第三节《自由落体运动》,主要详细内容为: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公式推导、实验探究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条件及其意义。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
2. 掌握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条件,了解这一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条件的推导及理解。
教学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公式推导;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探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自由落体实验装置、两个铁球、秒表、尺子。
学具:教材、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1)教师展示自由落体实验装置,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为什么两个铁球会同时着地?”
(2)学生讨论,提出猜想。
2. 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及公式推导(15分钟)
(1)教师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2)教师引导学生推导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
3.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实验探究(15分钟)
(1)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现象。
(2)学生分组讨论,推导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条件。
4. 例题讲解(10分钟)
(1)教师讲解一道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例题。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解答。
5. 随堂练习(10分钟)
(1)教师发放随堂练习题。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辅导。
(2)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六、板书设计
1. 自由落体运动概念及公式。
2.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条件。
3. 例题解答步骤。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1
教学要求:
1、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认真求实地科学态度。
2、理解课文内容,概括中心思想。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物体从高处落下来有什么规律吗?这篇课文会告诉我们一些道理。
二、检查预习: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课文着重讲的是什么人?
3、他对谁的话提出了疑问?
4、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他做了哪些工作?
5、实验的结果怎样?
三、初步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想想每一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2、提问:
你怎么分段:讲讲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四、人物介绍:
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主张研究自然界必须进行系统的观察和实验。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思考:该段怎样向我们介绍伽利略的?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寻常”是什么意思?“很不寻常”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伽利略“提出的问题很不寻常”?
(因为他提出的问题常常使老师都很难解答,这说明他善于发现问题,对事物有独特的见解。)
六、学习课文第二段:
1、亚里士多德是什么人?
“信奉”是什么意思?
当时的人是怎样信奉亚里士多德的?
为什么要提到这个人物,他与下文有什么联系?
(对这样的人提出疑问,需要有相当大的勇气。公开实验时,才会有那么多人嘲笑伽利略,对伽利略敢于怀疑,勇于实验的行动更加赞赏。)
2024年《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
2024年《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书《物理》第一章《力和运动》第3节“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详细内容包括: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下落的规律、伽利略的等加速度运动理论、以及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原理。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掌握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下落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伽利略等加速度运动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原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伽利略等加速度运动理论。
教学重点: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实验的操作和观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两个铁球、米尺、计时器、实验平台。
学具:教科书、笔记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
利用多媒体播放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实验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结果。
2. 例题讲解
(1)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及规律
(2)伽利略等加速度运动理论
(3)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原理
3. 随堂练习
(1)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
(2)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下落速度如何变化?
(3)为什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4. 实验操作
(1)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两个铁球的下落过程。
(2)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5. 课堂小结
六、板书设计
1. 自由落体运动
定义:物体在无阻力的情况下,沿竖直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规律:物体下落速度随时间增加而增加,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2. 伽利略等加速度运动理论
假设:物体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优秀7篇)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优秀7篇)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
审核人:______
审批人: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
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学心得体会、工作心得体会、学生心得体会、综合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培训心得体会、军警心得体会、观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teaching experience, work experience, student experience, comprehensive experience, party member experience, training experience, military and police experience, observation and feedback, essay collection,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细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达到以下目标:
1、了解物理学中的重力和落体运动
2、掌握重力加速度和自由落体的概念
3、理解为什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4、通过课堂实验进行实际观察和演示,加深学生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
1、重力加速度和自由落体的概念
2、为什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三、教学难点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有:
1、理解自由落体的概念
2、理解“抛物线”和“自由落体”的联系
3、理解为什么两个物体在同一高度下,会同时着地
四、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课前导入
简单介绍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例如力、速度、运动等,以及落体运动中的自由落体概念。
2、课堂讲解
教师在这部分将会讲解落体运动中的公式和概念,包括重力加速度、自由落体、高度、时间等等。其中,教师需要侧重向学生阐述自由落体的概念,以及“抛物线”和“自由落体”的联系。
在这个部分,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自己探究,思考为什么两个物体在同一高度下,会同时着地。
3、课堂实验
在这部分,教师将通过课堂实验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堂讲解中所介绍的概念和公式。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不同高度的铁球在同样的高度上摔落,观测它们同时着地的情况,从而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加深他们对问题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
在本课堂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吸收所教授的内容。例如,教师可以使用PPT演示、视频解说、课堂讨论、实验观察等等。通过多种不同的方法结合,学生可以更好地吸收和理解所学的知识。
六、教学评估
为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应该采用多种不同的评估方法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教师可以使用课堂测试、作业评分、互动问答等方法,检查学生是否真正握了自由落体的概念和重力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四年级下册语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两个铁球着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两个铁球着地》。(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伽利略的科学实验精神。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课文中的科学道理。(2)学会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2)培养学生敢于挑战权威,追求真理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伽利略的科学实验精神。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课文中的科学道理。
2. 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1. 课文朗读录音。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资料。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出示两个铁球,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引导学生观察铁球,激发学生思考。
2. 自主学习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课文中的科学道理。
3. 合作交流
(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伽利略具有哪些科学实验精神?
(2)全班交流:学生代表分享小组讨论成果。
4. 情感体验
(1)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伽利略,体会他的勇敢与坚持。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培养敢于挑战权威的品质。
5. 课文拓展
(1)出示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伽利略。
(2)引导学生进行小研究:查找其他有关伽利略的资料,下节课分享。(2)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分享自己的收获。
六、教学反思
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等。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优秀教案精选3篇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优秀教案精选3篇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篇一
【教学目的】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及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伽俐略敢于提出疑顺,大胆进行试验的语句。
【教学准备】
1、课外读本。
2、重量不等的两个物体。
3、课前布置学生了解伽俐略、亚里士多德生平。
【教学过程】
一、读悟质疑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发生在两个科学家之间的故事。
(指名一生简介亚里士多德、伽俐略的生平)
2、在学生自学课文,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本课探究的任务:
伽俐略怀疑亚里士多德的什么话呢?他是怎样证明自己的怀疑是正确的呢,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出示探究任务:
⑴ 亚里士多德是什么样的人?当时的人们是怎样信奉亚里士多德的?
⑴ 伽俐略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做了怎样的试验?结果怎样?
二、自读课文,探究解疑
1、阅读一段。
2、阅读第二段。
⑴ 课文告诉我们亚里士多德是什么样的人?课文用一个什么词说明当时的人对他非常相信?
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
比比读读:
研究科学的人都相信亚里士多德。
⑴ 指名读第二段。
3、讲读第三段:
⑴ 伽俐略却敢于怀疑亚里士多德的话,伽俐略对亚里士多德说的哪句话产生了怀疑?
⑴ 伽俐略是怎样想的?谁来读读伽俐略的心里话,指名读第三段。
⑴ 指点:
伽俐略想的非常好,先从正面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就会产生什么结果;然后又从这句话错的一面分析。
(突出:如果……就……;但是,如果……就……)
⑴ 齐读第三段。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物理学》第九章第一节,主题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详细内容包括: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不同高度物体同时落地的现象及原因。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了解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原因。
教学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两个铁球、计时器等)。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落地现象,如苹果落地、羽毛落地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物体落地的时间不同?
2. 知识讲解(10分钟)
介绍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讲解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解释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现象。
3. 例题讲解(15分钟)
出示例题:假设有两个铁球,一个从10米高的地方落下,另一个从5米高的地方落下,问它们同时落地的可能性是多少?
分析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
让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演示(10分钟)
演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一现象。
六、板书设计
1. 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
2. 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3.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原因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假设有两个铁球,一个从15米高的地方落下,另一个从20米高的地方落下,问它们同时落地的可能性是多少?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第一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胆大妄为”“固执”等词语意思。区分“实验”和“试验”的意思。
2、理解伽利略是如何进行试验的,人们前后态度的转变。
3、从课文中得到的启示。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伽利略是如何进行试验的,人们前后态度的转变。难点:学习伽利略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板书),我们一起复习一下,敢于挑战权威的伽利略为了证明自己什么样的观点?
(出示)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他打算在比萨斜塔下进行一次公开的试验。
2、你们知道“实验”和“试验”的区别吗?
(出示)实验:是别人已经论证过的真理,自己重新将其过程做一遍。
试验:是还没得到最终论证,需要通过所做去论证的试探性手段。评:同学们预习得很充沛。
过渡语:老师现在就带着你们坐时光机穿梭机回到17世纪的比萨斜塔下。
(二)精读课文
1、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5、6段,画出人们试验前后的态度变化。师:试验前人们是什么态度,从哪里看出来的?预设:
生1:对伽利略不信任,认为他很狂妄。(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师:“胆大妄为”是什么意思?(胆子十分大,做一些不经思考的事情。)师:你认为这个人在说这句话时用什么语气?(不信任、质疑)读师:还有吗?
生2:嘲笑(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师:“固执”什么意思?(不轻易改变自己的认识,坚持到底,不懂变通。)读在人们心中,谁(亚里士多德)的地位是无可撼动的。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 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15篇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15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1
一、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读写11个生词。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出伽利略的思考过程和人们的态度,体会伽利略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维方式。
3.学习心理描写、侧面描写等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伽利略实验的过程与结论,并受到启发,初步学习心理描写、侧面描写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三、教学时间:
80分钟(两课时连上)
四、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明确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3.能用自己的话简单介绍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生平及主
要成就。(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指名读课题。
(引导学生读准字音:“着”字在“着地”中读“zháo”;在“着陆”中读“zhuó”。)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屏幕出示,指名认读。
(2)交流易读错、写错的字。(重点引导学生关注“固执”一次中“执”的读音——单读时读“zhí”,连起来读时,读“zhi”)(3)交流自己理解的和不理解的词语。
(4)__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可以叫简练的概括,也可以简单复述的方式讲故事),引导学生明白,“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这件事情的结果。
(5)学生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从生平和伟大贡献两方面用自己的话介绍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出示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头像)
(二)结合课文,深入了解两位科学家。
过渡:同学们通过课前查阅资料对两位科学家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文中是如何介绍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1.学生通读全文,了解两位科学家。
学习指南:《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设计
引言:
该教案设计主要旨在帮助教师实现有效地课堂教学并提高学生的交互与分析能力。这里我们选取了一道物理问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作为案例,来探讨如何通过教案设计这样的案例来促进学生学习。
一、学生背景及目标
初中一年级学生,学习了力、质量、摩擦等内容,但并未接触到自由落体运动。通过掌握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个物理问题,能够提高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引入
通过一个短片或故事,让学生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个物理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可以出示一张图片,展示两个铁球的实际情况,并问学生如果它们同时掉落,哪个先着地?为什么?
三、提出问题
老师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对物理规律进行分析和讨论。问题可以是:“为什么两个铁球相同的情况下同时下落,同时着地?”或者“如果两个铁球大小不一,重量也不一样,它们同时掉落,哪个先着地?”。
四、组织学生进行实验
这个环节需要对学生进行实验指导,通过实验来展现物理规律。教师可以设置同等高度,并让学生掉落两个不同重量,不同大小的铁球,并记录下落时间。通过实验数据,学生可以发现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不论它们的大小、重量,都会同时着地。这就是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学生通过实验发现万有引力对质量、大小不做区分,而重力则与质量有关。
五、讨论及总结
在实验后,老师会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展示正确的物理规律。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分享自己的实验数据及结论,并围绕“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问题进行讨论。这样的讨论对于激活学生的思维以及提高他们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非常有益处。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初中物理教材《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一节“落
体运动”,详细内容涉及伽利略的落体定律以及自由落体运动的特性。重点讲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原理和结论。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了解落体运动与重力
加速度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
操作技能。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实验的理解。
教学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以及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两个铁球、计时器、直尺、斜面、粉笔。
2. 学具:实验报告单、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演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
现象并提出问题。
2. 知识讲解:
(1)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分析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原因。
(2)介绍伽利略的落体定律,阐述重力加速度对落体运动的影响。
3.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如何运用自由落体运动公式进行计算。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单,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6.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验证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六、板书设计
1. 自由落体运动概念
2. 伽利略落体定律
3. 重力加速度
4.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实验原理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
(1)解释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2)为什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3)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重力加速度。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优秀教案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优秀教案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优秀教案1
【教学目的】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及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伽俐略敢于提出疑顺,大胆进行试验的语句。
【教学准备】
1、课外读本。
2、重量不等的两个物体。
3、课前布置学生了解伽俐略、亚里士多德生平。
【教学过程】
一、读悟质疑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发生在两个科学家之间的故事。
(指名一生简介亚里士多德、伽俐略的生平)
2、在学生自学课文,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本课探究的任务:
伽俐略怀疑亚里士多德的什么话呢?他是怎样证明自己的怀疑是正确的呢,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出示探究任务:
⑴亚里士多德是什么样的人?当时的人们是怎样信奉亚里士多德的?
⑵伽俐略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做了怎样的试验?结果怎样?
二、自读课文,探究解疑
1、阅读第一段。
2、阅读第二段。
⑴课文告诉我们亚里士多德是什么样的人?课文用一个什么词说明当时的人对他非常相信?
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
比比读读:
研究科学的人都相信亚里士多德。
⑵指名读第二段。
3、讲读第三段:
⑴伽俐略却敢于怀疑亚里士多德的话,伽俐略对亚里士多德说的哪句话产生了怀疑?
⑵伽俐略是怎样想的?谁来读读伽俐略的心里话,指名读第三段。
⑶指点:
伽俐略想的非常好,先从正面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就会产生什么结果;然后又从这句话错的一面分析。
(突出:如果……就……;但是,如果……就……)
⑷齐读第三段。
4、讲读第四段(4~6)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①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
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④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课前准备
①布置学生搜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图片和生平资料。
②教师制作能够直观反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课件及课文插图
幻灯片。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①这节课我们要走近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就是17世纪意大利
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准能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给大
家介绍一下?(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互相补充,对伽利略有
一个感性的认识)
②(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这就是意大利著名的比萨斜塔,
1590年,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就在这里做了举世闻名的实验(板书课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去感受这次意义重大的实验。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①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画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②同桌间互相听读课文,并正音。
③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注意将这些词语读正确:着地、伽利略、信奉、亚里士多德、解释、更改、的确、比萨城、胆大妄为、固执。
●默读课文,初步感知人物
①默读全文,画出使你深受启发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并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②小组内初步交流。
●自主读书,诱导感悟
①同学们,我们已经充分自读了课文,并初步交流了自己的读书感受。下面,就请同学们再一次放声朗读课文,可自读,也可同桌间轮读。(学生自主读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教材与学情分析: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讲的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年轻时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勇敢挑战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并经过反复求证和公开试验,用事实捍卫了真理。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是教育学生尊重权威但不能盲从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好教材。从文章表达上看,主要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通过从质疑、求证到公开试验这样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二是通过环境或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这些都是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资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理解的基础了,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课文中的有关词句,但要体会作者的写法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应努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反复品味语言,引导学生以多种方式读进而亲近文本,达到语训目的。
设计理念:
本设计本着“吃准目标,夯实基础,指导学习”的理念,注重三维目标的建构,灵活地使用教材,在深入研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准教学的切入点,抓住课文的关键语句,提炼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语,以此辐射全文,在思考、朗读、想象的过程中,将课文的阅读,内容的理解,人物特点的领悟,方法的习得,思维的训练,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教学总目标:
1. 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大胆质疑,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4.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例和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
教学重点: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大胆质疑,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教学难点: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例和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
教学准备:PPT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赏图导入,激趣质疑。
1、赏世界名胜,引出课题。
2、指导正音,质疑课题。
【设计意图】以风景名胜为话题导入,不仅拓展了孩子的视野,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同时随文识字,一举多得。
二、初读感知,梳理文脉。
1、学生自由读文
带着疑问赶快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初读检查,读准多音字。
出示词语:当作胆大妄为不容更改的确违背
多形式读词,相机正音、组词。
3、交流内容,引导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此环节还可以摸清学生的教学起点,顺学而导,为后面深入走进文本作铺垫。
三、聚焦“信奉”,侧面感知“大胆”。
1、初步理解“胆大妄为”与“固执”,形成对比。
①走进伽利略。伽利略是个怎样的人呢?再读读课文!
②交流,教师相机点评。
③可当时的人们是这样说伽利略的(课件出示第五段两句话)。人们用了什么词来形容伽利略?(“胆大妄为”、“固执”)
④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胆大妄为”、“固执”。
2、多层次理解信奉,感受亚里士多德的权威。
①教给读段的方法,提炼关键词“信奉”。
②根据已有积累提取对“信奉”一词的粗浅认识。
③由古时候金文中的“奉”字入手,字源理解“信奉”的含义。
⑤引入拓展资料理解亚里士多德的权威,了解“信奉”的原因。
朗读再现亚里士多德的权威。
情境对话,感知“大胆”:请问伽利略,现在,你还敢怀疑亚里士多德吗?在人们眼里,
你这是在坚持错误呀!用文中的词来说,就是(固执)呀!你为什么还这么固执,还要坚持错误呢?(通过交流感受伽利略的不惧权威、大胆怀疑)
四、聚焦“怀疑”,正面感悟“大胆”。
1、文中有一段话就写到了伽利略的怀疑,读文找出(第三段)。
2、交流本段内容,引导找出过渡句,体会过渡句的妙用。
2、理解亚里士多德的话。
3、师生关联词引读,借助不等式的出示引导感受伽利略的思考过程,体会伽利略大胆怀疑的精神。
4、朗读再现伽利略的思考过程。
【设计意图】本环节为本课的重点,旨在引导学生和人物展开对话,同时,在品味形象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用语的准确。力求言意兼得,落实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五、拓展练笔,倾动“大胆”。
1、小练笔:
充满疑问的伽利略还要通过试验来求得真相呢!当人们听说亚里士多德要进行铁球试验的时候,引读(课件出示第五段“有的说——有的说——”)
拓展写话:围观的人可多了,人们还会怎么说?
2、交流写话内容
3、情境对话:面对这些,伽利略退缩了吗?伽利略呀伽利略,你就不怕引起众怒吗?
4、通过交流,倾动“大胆”:伽利略不是“胆大妄为”,而是“大胆怀疑”;不是“固执”,而是“执著”。
5、留悬念结课:他如何执著地将试验进行到底呢?下节课,我们一起关注试验,让事实说话!
6、小结并布置作业。
做一做:像伽利略一样做做试验,把你的发现以你喜欢的方式告诉别人,包括老师。
读一读:推荐课外阅读《世界上下五千年》,走近并结识更多的伟人。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会人物的描写,而本课的人物侧面描写是一大特色,这个环节旨在让学生学语言,用语言。
附:板书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产生疑问信奉
反复试验
公开试验大胆怀疑执著?
【设计意图】力求形象,简约,提纲挈领,并为下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