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茶马贸易

合集下载

茶马古道与茶文化传播

茶马古道与茶文化传播

茶马古道与茶文化传播

在茶叶历史上,茶叶文化由内地向边疆各族的传播,主要是由于两个特定的茶政内容而发生的,这就是"榷茶"和"茶马互市"也称茶马交易;

"榷茶"的意思,就是茶叶专卖,这是一项政府对茶叶买卖的专控制度;"榷茶",最早起于唐代;到了宋初,由于国用欠丰,极需增加茶税收入,其次,也为革除唐朝以来茶叶自由经营收取税制的积弊,便开始逐步推出了榷茶制度和边茶的茶马互市两项重要的国策;

⑴茶马交易

茶马交易,最初见于唐代;但未成定制;就是在宋朝初年,内地向边疆少数民族购买马匹,主要还是用铜钱;但是这些地区的牧民则将卖马的铜钱渐渐用来铸造兵器;因此,宋朝政府从国家安全和货币尊严考虑,在太平兴国八年,正式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布帛、茶叶、药材等来进行物物交换,为了使边贸有序进行,还专门设立了茶马司,茶马司的职责是"掌榷茶之利,以佐邦用;凡市马于四夷,率以茶易之;"宋史·职官志

在茶马互市的政策确立之后,宋朝于今晋、陕、甘、川等地广开马市大量换取吐蕃、回纥、党项等族的优良马匹,用以保卫边疆;到南宋时,茶马互市的机构,相对固定为四川五场、甘肃三场八个地方;四川五场主要用来与西南少数民族交易,甘肃三场均用来与西北少数民族交易;元朝不缺马匹,因而边茶主要以银两和土货交易;到了明代初年,茶马互市再度恢复,一直沿用到清代中期,才渐渐废止;

⑵茶入吐蕃

茶入吐蕃的最早记载是在唐代;唐代对吐蕃影响汉族政权的因素一直非常重视,因为与吐蕃的关系如何,直接影响到丝绸之路的正常贸易,包括长安到西域的路线,

及由四川到云南直至境外的路线和区域;因为这些路线和区域都在吐蕃的控制和影响之下;

第二节 贡赐制度与茶马互市

第二节 贡赐制度与茶马互市

第二节贡赐制度与茶马互市

1.纳贡与赏赐

明代藏区经济的发展还有一个表现形式就是在明中央的全力支持下,藏区各地方政教领袖定期到京城朝贡,不但促进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的政治联系,而且极大加强了两地经济上的往来,促进经济交流的活跃。

从汉文史料的记载来看,西藏地方到京城朝贡开始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这一年刚刚归属的萨迦派摄帝师喃加巴藏卜亲自到京城觐见明太祖,得到封赏,由此开始了西藏地方和明中央朝廷的长期的贡赏关系。这种贡赏随之形成制度,一直延续到明末崇祯三年(1630年),历经200多年。

根据专家的研究,明代藏区的朝贡主要分四种类型:即年例朝贡、请职朝贡、贺谢朝贡和临时朝贡、年例朝贡也叫“例贡”,是明朝与西藏地方的最正式的贡赐制度。洪武帝曾经规定“例贡”为三年一期,理由是:“古者中国诸侯于天子,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九州之外,番邦远国,则每世一朝J 2在这里, 三年一贡无疑是明朝将西藏视为臣属地区,要求以定期的正式的朝觐方式对其地方政府的权利给以连续的确认,具有很明确的政治意义,明中央为显示对朝贡的重视,三年一贡后中央都会派专使进藏予以嘉奖,“答其遣使朝贡之诚二同时•,按照上述说法,我们可以看到,西藏地方除了每三年一次的正式的也应该属于大规模的朝贡外,还可以“比年一小聘”,即中央许可西藏地方每年都可以遣使入贡。请职朝贡即地方首领归附中央后,专程进京请求得到委任和封赏,这种朝贡在明朝初年比较多见,那些受封的首领在去世后,其后代为得到正式的封号也常有进京请封请袭者。贺谢朝贡有两种情况,一是朝廷在派专使封赏地方政教首领后,这些地方领袖为表达诚意而派使者入京申谢;二是中央遇有一些大事,如新年正旦、皇帝寿辰、新皇帝即位、征伐外敌获胜等地方派使者表示祝贺,属于礼仪性的觐见。

普洱茶 茶文化 茶马古道概览

普洱茶 茶文化 茶马古道概览

茶马古道概览

自唐以后,在云南与西藏、印度及东南亚各国之间逐渐形成了一条以马帮驮运云南普洱茶的通道,堪与著名的“丝绸之路”相媲美这就是至今还有巨大的人文意义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的源头思茅普洱,历史上长期为府、道、专署治地,是思普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闻名中外的普洱茶故乡。明、清以来,普洱茶以普洱府治所生产加工集散的茶,称普洱茶,名扬天下,香飘四海,长盛不衰。在1729年,思茅、普洱茶叶很兴盛,清朝廷在思茅厅设总茶店。历史上的普洱茶产于普洱辖区(今思茅地区、西双版纳州)思茅厅之古六大茶山,即江内的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曼撒。这六大古茶山至今犹存,有的还在生产普洱茶。此外,江外勐海、澜沧,也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地。日今,江外的南糯山和景迈尚存千年人工栽培型古茶树,万亩古茶园。这些地方,以晒青毛茶为原料,经传统加工工艺生产、加工成散茶,蒸压成紧茶用笋叶和竹箩包装,经茶马古道运往内地、西藏和东南亚诸国。一时,普洱茶名震京师,驰名海外,成为藏胞日常生活之必需。清顺治18年,西藏派使臣到胜州(永胜)请求,在胜州与云南举行茶叶贸易,获准当年,做成生意5万担。清政府实行配额专卖,征收茶捐。1744年,普洱茶被朝廷列为贡品,由思茅同知(七品官名)承办贡茶事宜。

明清时期,茶马古道迅速发展起来,古道的源头以普洱、思茅两城为中心,向东、西、南、北辐射出5条茶马大道,往来不绝的马帮,为普洱茶传播输送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是它们源源不断把各茶山的茶叶驮运到思茅普洱加工制作后,又沿茶马大道西北运销西藏、尼泊尔、印度,南销东南亚诸国;内销由昆明中转全国各地。贡茶则由官方驿道快运到北京。

关于茶马古道的资料

关于茶马古道的资料

关于茶马古道的资料

茶马古道是一条远古的商路,连接着中国西南地区和中国西藏地区以及南亚、中亚和

欧洲,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被誉为“东方的丝绸之路”。

茶马古道的起点是中国的四川省,经过云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最终连接印度、缅甸和中东地区。它的主要贸易商品是茶叶和马匹。茶叶在明清时期成为中国国内和国际

贸易的重要商品,而马匹在当时也是军事和经济上的主要需求。

茶马古道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唐代。由于唐朝皇帝派遣郭延贞将茶叶带到了西藏,

茶叶开始向西藏大量输出。在于吉出塞之后,随着唐朝的灭亡和长期的战乱,茶马贸易逐

渐衰落,直到明清时期重新兴起。

明清时期,茶马古道被发扬光大。随着明朝的兴起,成为国际贸易大国的中国开始向

全球输出大量的茶叶。茶叶通过茶马古道被运往西藏和印度,随着茶叶和马匹的流通,茶

马古道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商业中心。在这个过程中,茶马古道逐渐形成了一条成熟的商业

路线,并且发展了许多组织和制度,例如茶马驿站和茶叶税。

茶马古道不仅是一条贸易路线,也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在茶马古道上,来自不同

地区和族群的商人、驼夫和牧民互相贸易、交流文化,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多元文化风貌。

例如,当时的藏传佛教通过茶马贸易传入印度,而茶马驿站则在文化和艺术方面开展了许

多交流。

茶马古道是中国的重要文化和历史遗产。从经济和文化的角度来看,它对中国的发展

和文化多样性的促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茶马古道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游览、体验多彩的文化遗产。

对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理解

对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理解

对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理解

文章概述了被誉为中国南方“丝绸之路”的茶马古道的形成,分析了茶马古道形成的渊源:从自然因素来说,茶马古道的形成与藏族等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性息息相关;从政治因素上来说,中央政府出于对边疆稳定和统治的因素。茶马古道在历史上,对我国多民族文化交流以及经济贸易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茶马古道也是一条宗教传播大道。在当代,大力发展茶马古道沿线旅游业的同时做好生态保护和文物保护工作,有益于提高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可持续发展。

标签:茶马古道;理解;分析

一、茶马古道的形成

茶马古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茶马古道是以云南、四川为中心,同时包含西藏、湖南等省份与缅甸、印度、老挝等东南亚的商路和南亚国家之间的传统交通运输线路。狭义上来说,在传统的茶叶贸易中用马帮等载体运输茶叶到藏区以此来换取藏区的皮毛,故以此而得名,茶马古道的范围还可进一步延伸到青海、甘肃等省区。因此,在茶马古道的分派上有三个部分,如川藏线,滇藏线与青藏线。它绵延于巍峨壮丽的横断山脉,盘旋在高山峡谷之中,随着历史的侵袭,时间的流失许多古道已消失殆尽,如今保存较为完好的地段有丽江古城的拉市海、大理州剑川县的沙溪古镇、祥云县的云南驿、普洱市的那柯里。

从历史因素方面来说,早在两千多年前西汉时期,天府之国四川就是中国茶的原产地,当时茶已经作为商品进行贸易。蜀郡的商人们常以本地特产与大渡河外地区的少数民族进行简单的物物交换。而这一时期,由于牦牛在这一通道的重要性,因此又古称“牦牛道”,它也是最早的“茶马古道”。“其路线是:由成都、临邛出发,经雅安、渡大渡河,经磨西,至木雅草原。”[1]以邛崃为例,由于其是当时蜀郡的商贸中心和茶、铜铁器的主要产地,故成为汉代茶马古道的起点。这条最早的茶马古道,实际上即“南方丝绸之路”的第一段,只不过“南丝路”由成都、邛崃至旄牛县后,不是向西进入康、泸地区,而是转向南,进入邛部(西昌地区),然后进入云南,再通往印缅。到了唐宋时期随着茶叶的盛行,西南地区的茶叶流入藏区,同时也开启了藏族人民饮茶的历史。在唐代,吐蕃王朝对外扩张,由于其军事扩张,导致线路受到影响,因此只能通过由天水、大非川、暖泉、河源、通天河到逻些(今拉萨)。因此唐代与西藏地区的沟通交流主要通过青藏道。随着吐蕃王朝的瓦解,宋代藏族地区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原先的青藏道已失去了固有的军事要道之用。宋代中央王朝将大量的茶叶运往甘肃,青海的同时,并开设茶场与馬市,并规定茶叶贸易只能依靠马匹兑换,因此青藏道由军争要道变为茶道。从明朝开始,才使得川藏茶道正式形成,明朝政府规定四川、陕西两省是分别接待西藏的入贡使团的主要省区,而明朝使臣也亦分别由四川、陕西进入藏,因此在地理位置上四川与陕西成为了非常重要的地点,通过这两条线在茶叶运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通过西北输入藏区的茶叶仅占全川产量的十分之一,数量有限,绝大部分都是通过四川进入藏区。到了清代,清政府进一步巩

徽州茶马古道析论

徽州茶马古道析论

徽州茶马古道析论

徽州茶马古道,是古代中国南北贸易的主要通道之一,也是徽商茶叶贸易的重要通路,该路线穿越了黄山地区,并连接着川、滇、湘等地,对于中国的茶叶贸易和文化传播具有

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地理、历史、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深入探讨徽州茶马古

道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地理位置

徽州茶马古道是连接中原地区和西南地区的贸易通道,起点是安徽省徽州地区,经过

黄山地区,最终到达西南地区。这条古道沿途交通便利,山川起伏,自然风景优美,同时

沿线还有许多历史文化古迹,是一个兼具经济、文化和旅游价值的重要通道。

二、历史演变

徽州茶马古道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唐代,随着茶叶的贸易兴起,古道越发繁荣,成为唐

宋时期连接中原和西南地区的重要贸易通道。明清时期,徽商崭露头角,通过茶马古道将

当地产的茶叶、丝绸和药材运往西南地区,同时也将西南地区的熟铜、药材、珠宝、玛瑙

等商品运回徽州地区。茶马古道的繁荣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也使得徽州地区的茶

叶文化得以传播,成为中国茶文化的一部分。

三、经济价值

徽州茶马古道的兴盛,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古道沿线的各地商贾经常往来,促进了商品的交流和贸易的繁荣。徽州茶叶也得以通过这条古道远销西南地区,扩大了茶

叶的市场,使得当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由于茶马古道的贸易兴盛,还对周边的农业和手

工业产生了一定的带动作用,推动了当地的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四、文化价值

徽州茶马古道的兴盛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茶文化的传播。茶马古道沿线的商旅

之间不仅交流了商品和财富,还带来了当地的文化风俗、技艺传承等。古道上还留下了许

茶马古道与茶马贸易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茶马古道与茶马贸易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茶马古道与茶马贸易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聂甘霖;陈纪昌

【摘要】“亚洲的天堂走廊”——茶马古道,这条世界上最古老的经贸商路是为茶马贸易而生的,但也随着茶马贸易的扩大而变得越来越长.漫漫的茶马古道上,仅有商品与货物的流通,还有文明的火种在传递.本文在简述了茶马古道与茶马贸易的概况后,又分别从三个方面阐释了茶马古道与茶马贸易的历史价值,最后提出了深化茶马古道与茶马贸易现实意义的具体举措.

【期刊名称】《福建茶叶》

【年(卷),期】2018(040)012

【总页数】1页(P55)

【关键词】茶马古道;茶马贸易;现实意义;历史价值

【作者】聂甘霖;陈纪昌

【作者单位】大同大学,山西大同037009;大同大学,山西大同037009

【正文语种】中文

茶马古道作为我国最为古老的贸易商路,与丝绸之路有着密切关系,最早源于汉代直到唐宋时期才正式形成。茶马古道以马帮为载体是连接我国西南地区的纽带,不仅加强了藏族、傈僳族、景颇族以及彝族等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经济联系,而且还增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与艺术交流。从这一角度来说,茶马古道对于古代西南地区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其实,茶马古道应追溯至西南边疆的茶马贸易,唐宋年

间我国汉族人民以茶与西南边境少数民族交换马匹,是一种物物交换的贸易形式。悠悠的驼铃声中,背夫马帮们带着茶赶着马在绵延的山谷中穿行吆喝着,驼铃声止之处便是茶马交换之处。于是,这条民族文化大走廊一走便是上千年,也成为了我国古代商业贸易的重要通道。现今,茶马古道已经被国务院列为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我们也能透过斑驳的茶马古道追忆昔日茶马贸易的繁盛之景。

明清时期甘肃茶马互市与茶马古道

明清时期甘肃茶马互市与茶马古道

明清时期甘肃茶马互市与茶马古道

作者:何双全蒋树森

来源:《丝绸之路》2011年第02期

[摘要]自唐宋迄明清,甘肃地区历来是茶马互市的主要地区。甘肃南部地区山川密布、古道纵横、风景殊绝、文化绚烂,堪与滇藏、川藏线茶马古道相媲美。本文主要就明清时期甘肃地区的茶马互市及茶马古道作一简要介绍。

[关键词]甘肃;明清时期;茶马互市;茶马古道

[中图分类号]K92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2-0005-02

因地理位置原因,甘肃地区成为自唐宋兴起的茶马互市主要地区。有明一代,中央王朝对茶马互市极力经营,为维护西部边疆稳定、促进民族融合起到了重要作用。清初,茶马互市继续发挥积极作用,至清中叶,由于国家政权的稳定和马源的充足,茶马互市演变为茶叶贸易而退出历史舞台。

一、明代甘肃地区的茶马互市

明初,政府为了巩固对西北边区的统治,借鉴唐宋旧法,实行茶马互市,“绸缪边防,用茶易马,固番人心,且以强中国”。[1]明朝茶法相当完备,自产至销形成了一套缜密的制度:产茶有课,贮茶有仓,运茶有法,贩茶有引,管理有茶马司,盘察有批验所,巡视有御史、行人,易马则曾有金牌信符,比价有定,私茶有禁。

明政府对茶马贸易高度重视,设立茶马司专职市易,垄断茶马互市。洪武五年(1372),在秦州(今天水)设立第一个茶马司。七年(1374),在河州(今临夏)设立茶马司。十二年(1379),设立洮州(今临潭)茶马司。三十年(1398),秦州茶马司改置西宁。永乐九年(1411),又在甘州(今张掖)设立茶马司。此后,茶马司的设置或有变更,但至万历年间(1573~1619),仍有河、洮、岷、甘、西宁、庄浪(今永登)六个茶马司。其中河、洮、甘、西宁四个茶马司设置时间最长,终明之世都没多大改变。

明清时期的茶叶贸易形式特点-中国古代史论文-历史论文

明清时期的茶叶贸易形式特点-中国古代史论文-历史论文

明清时期的茶叶贸易形式特点-中国古代史论文-历史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唐宋茶叶市场中存在着复杂的市场交换体系,既有茶叶与其他商品的直接交换,即物物交换型,也有用货币做媒介的直接交易,还有借助于商业信用进行的茶叶交易.① 进入明清时期后,我国的商品货币经济继续发展,包括茶商资本在内的商人资本力量不断壮大,促进了茶叶贸易的进一步发展.茶叶贸易方式与明清时期的金融货币制度关系密切.明朝初年,用钞不用钱,禁止民间以金银交易.但不久就加以变通,钱钞兼用,以纸币为主,钱为辅.后来纸币膨胀跌价,一切都以银钱支付.而清朝的币制,大体上是银钱平行本位,大数用银,小数用钱,和明代比,白银的地位更加重要.② 故与唐宋时期相比,明清时期的茶叶贸易形式既有一定的相似性,也有明清时代的特点.

一、实物商品与茶叶的交易

明清时期存在着茶叶商品和其他实物商品相互交换的情况.与茶叶进行交换的主要商品马匹,茶马贸易在明清时期尤其是明代曾经是重要的茶叶贸易形式.

( 一) 茶马贸易

与边疆地区迫切需要茶叶不同,内地迫切需要的商品则是马匹.而边疆地区则主要以畜牧业经济为主,马匹则是其重要商品,因此,在边疆地区的茶叶市场中,更多的表现形式是茶马贸易: 西戎食茶,不知起于何时.本朝以茶易番马,制其死命,番人以茶为药,疗百病皆瘥,不得则死.此亦前代所未有也.③ 茶者,生人之所日用也.西北诸番之地,非茶不生; 中原畜收之师,非马不给.于是遂有汉唐互市之法,以有易无而内外交利焉.国朝循明代中茶之制,置甘肃五司以掌之.而产茶之山都在中国,诸番不得而有也.至于冀北燕代,马之所生,而中国不善收养孽息,故所产无几.④ 双方各取所需,互惠互利,茶叶市场具有别于内地的独特性.由于在传统社会中马匹是重要的战略物资,与国防关系密切: 凡前代所谓榷务、贴射、交引、茶徭诸种名色,今皆无之.惟于四川置茶马司一,陕西置茶马司四,间于关津要害置数批验茶引所而已.

茶马古道的历史故事

茶马古道的历史故事

茶马古道的历史故事

茶马古道,是中国古代连接云南和西藏的一条重要商业贸易通道,也是中国茶

叶和藏区马匹交换的重要通道。它见证了茶叶和马匹在古代的贸易往来,也承载了无数商人和马帮的辛劳和传奇故事。

茶马古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云南地区开始种植茶树,并通过茶马古

道将茶叶运往西藏地区。茶叶在西藏被视为奢侈品,而西藏的高原气候和土壤条件也非常适合马匹的生长,所以茶叶和马匹的交换在古代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贸易模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茶马古道逐渐成为一条繁荣的商业贸易通道。商人们通过茶

马古道将云南的名优茶叶和其他商品运往西藏,而从西藏运回来的则是藏区的优质马匹、牦牛、藏毯等特产。这种茶叶和马匹的贸易往来,不仅促进了云南和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促进了两地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茶马古道在历史上也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据传说,茶马古道上有一种特殊的

马帮,他们能够在茶马古道上穿行数百里,不受风吹雨打,被称为“风雨神驹”。这些马帮不仅能够携带大量货物,还能够在高原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迅速穿行,成为茶马古道上的传奇存在。

除了传奇故事,茶马古道上还发生过许多历史事件。在明清时期,茶马古道成

为了中国和西藏之间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桥梁,也成为了中央政府对西南边疆地区的控制和管理重要途径。同时,茶马古道也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对西藏地区的统一和治理,为中央政府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随着现代交通和贸易的发展,茶马古道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然而,茶马古道

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商业贸易通道,仍然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产和文化传统。如今,茶马古道已成为了旅游景点,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感受古道的历史韵味和文化底蕴。

究竟什么是“茶马古道”呢

究竟什么是“茶马古道”呢

究竟什么是“茶马古道”呢

究竟什么是“茶马古道”呢

作为古代世界史上最长的贸易通道,中国的茶马古道是世界上最浪漫的历程之一。

常听茶商提及茶马古道,可是真正茶马古道的路线还有意义是什么,没几个人说的清。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其实茶马古道就是唐宋时期所指的“茶马互市”。作为茶叶原产地的云南、四川等地冲破高山大江的阻隔,把茶运输到西藏。茶马古道产生的根源是藏民族对茶叶这种神奇产物的强烈需要。藏民在长期高原生活中养成了喝酥油茶的习惯。而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以及内地生茶的茶叶、布匹、日用品等再高原深谷中来往不息,形成一条至今仍然延续的“茶马古道”。

马帮是中国西南地区特有的交通运输方式,也是茶马古道的主要运载手段。马帮的存在有着上千年的历史,至今仍在一些交通不便利的地区辛勤奔波,构成了一个极为特殊的社会群体。

茶马古道的路线总共有十七条古道。主要的两天路线是这样:第一,从云南普洱茶原产地(今天的西双版纳、思茅等地)出发经过大理、丽江、中甸、德钦到西藏的左贡、邦达、察隅或昌都、洛隆宗、工布江达、拉萨、再经由江孜、亚东分别到缅甸、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

第二:从四川雅安出发,经泸定、康定、巴塘、昌都、再由洛隆宗、工布江达到拉萨,再到尼泊尔、印度。

茶马古道的雏形就是最先的茶马互市,或者以“茶治边”的演变。在我国西南茶叶产地喝靠近边境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交通要道上设立关卡,制定“茶马法”,专司以茶易马的职能。边区少数民族用马匹换取他们日常生活必需品的茶叶,目的在于通过内地茶叶控制边区少数民族,强化统治。这就是“以茶治边”的由来。但在客观上,茶马互市也促进了我国民族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明代河州茶马贸易繁荣的主要原因

明代河州茶马贸易繁荣的主要原因
关 键 词 :明 代 ;河 州 ;茶 马 贸 易 中图分类号 :K 4 28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编 号:17 6 2 ( 02 0 —0 8 — 3 6 2— 1x 2 1 ) 1 0 1 0
茶 马贸易 开始 于 唐 代 , 于茶 马贸 易 的最 早 的 关
纳 马数 , 州 ( 里 卫 起 初 属 于 河 州 卫 ) 是 最 多 河 必 都 的 。而 明初 , 明政 府 从 四川运 茶 10万 斤 于 西 北 三 0 茶马司, 其中仅河州一处就贮存 4 5万斤之 多, 由 … 此也可 看 出明代河 州茶 马贸 易繁荣 的迹 象 。
明朝政 府于洪 武 四年 (3 1 ) 立河 州卫 , 17 年 设 这 被看作 是 明廷经 略西 北 藏 区 的开 始 , 而为 了便 于 管 理 内地 与藏 区 的茶 马贸 易 , 太祖 朱 元 璋 “ 茶 马 明 设 司于 秦 、 、 、 诸 州 , 洮 河 雅 自碉 门 、 、 抵 朵甘 、 黎 雅 乌思 藏 , 茶 之地 五千 余里 。 - 河州 茶 马 司设 于洪 武七 行 ”3
河州卫 的治所 在今 天 的甘 肃省 临夏 市 , 管 辖 其 范 围 自洪武 四年设 立起 , 过数 次变 化 , 有 最初 辖 区很 大, 包括 现在 的临夏 州 、 临潭 县 、 县 和青 海 循 化 县 岷 等地 区 。后 隶属 于河州 卫 的洮 州 ( 临 潭 县 ) 岷 州 今 、 ( 岷 县 ) 必 里 千 户 所 亦 上 升 为 卫 , 离 了 河 州 今 、 脱

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是指在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与北丝绸之路、南丝绸之路齐名。茶马互市愿与古代辛纳,西北边疆,兴于唐宋,盛行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分为川藏滇藏两路。茶马古道的交通工具主要是骆驼,而茶马指的是以茶换马。

一、茶马古道产生的背景

中国是茶的故乡,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就有饮茶的习惯,创造了灿烂的中华茶文化。在我国众多的民族中,没有那一个民族能比藏族更嗜爱茶。茶对藏族人来说就如阳光、空气一样,是生活中不可须臾缺少的东西。藏族谚语有"汉家饭饱腹,藏家茶饱肚"之说,足见茶在藏族日常生活中,比粮食更为重要。一般情况下,不论贫富,人们"每天至少饮茶五六次,每次人必十数碗",可算得饮茶最多的民族。

藏族所居的青藏高原地区,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素不产茶。为什么藏族却对茶情有独钟,饮茶蔚然成风呢?藏族饮茶之习的形成正是这样。一方面,藏族所居的地方高寒、缺氧、干燥;其膳食以糌粑、牛羊肉为主,缺少蔬茶。而茶叶中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及茶碱等成份,具有清热、解毒、润燥、利尿等功能,可弥补其膳食结构的不足,正所谓"以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因此,藏族对茶有必然的需求;另方面,藏区虽不产茶,但与其毗邻的四川、云南等地却是盛产茶叶之乡,由于藏区很早就成为中国的一部分,青藏高原与内地长期保持着紧密的经济交流互补关系。千百年来四川、云南所产之茶源源不断地输入藏区,完全满足能藏族人民之需。而藏区的土特产品也随着茶叶输藏的贸易被传输到内地,弥补了内地所缺。于是一条以茶叶贸易为主的交通线,在藏汉民族商贩、背伕、驮隊、马帮的劈荆斩棘努力下,在历代中央政府的支持下,被开辟出来。由于唐代以来这种贸易关系主要是以内地之茶与藏区之马进行交换的形式进行,故历史上称之为"茶马互市",或"茶马贸易"。伴随这一贸易而开通的商道,也就被称为"茶马古道"。但事实上,随着西藏与祖国统一关系的加強,汉藏贸易的发展,"茶马互市"的内容早已不限于茶和马,藏区的羊毛、皮张、药材、矿产等土特产和内地的布匹,锦缎、五金、日用百货等也都是互市的商品。

茶马古道介绍

茶马古道介绍

茶马古道介绍

茶马古道是中国古代的一条重要商贸路线,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条古道起源于唐朝,发达于明清时期,主要负责连接中国和西南亚的贸易。

茶马古道得名于它的两个主要贸易品:茶叶和马匹。从四川、云南等地到西藏、印度、缅甸等地,都是通过茶马古道进行的贸易。茶叶是中国主要的出口商品之一,而马匹则是西南亚地区的主要需求之一。除了茶叶和马匹外,古道上还有许多其他商品的贸易,如丝绸、瓷器、铜器等。

茶马古道的交通条件相当艰苦,因为它经过了高山、峡谷和沙漠等恶劣的地形。但是,这条古道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迹,展示了中国的商业精神和山区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今天,人们可以通过旅游的方式,沿着茶马古道走一遍,了解中国古代的商业文化和历史。同时,茶马古道也成为了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旅游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 1 -

古蜀道上的茶马贸易

古蜀道上的茶马贸易

茶马贸易即茶马互换的贸易形式,以官方控制和直接经营下的茶马互换为主要形式,以商人经营的茶马互换和走私茶马的互换为补充形式。同时,茶马互市是古代中原地区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实际上是朝廷在西部游牧民族中尚不具备征税条件的地区,实行的一种财政措施。

换马的茶主要来自四川,部分来自陕西汉中,换茶的马来自西北的藏族等。官方控制下的茶马互换的地点指定在西北的甘肃、青海等地。从四川和汉中运茶到西北甘青的贸易点,翻山越岭,道路艰险,所依赖的是古蜀道系统。也正因为茶马贸易,古蜀道由此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

古蜀道上茶马互市的缘起

古蜀道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古蜀道即古代四川境内的道路,主要指从成都北上至广元七盘关约450公里;广义的古蜀道由蜀道、秦蜀古道、陇蜀古道三部分组成。

由陈仓道、祁山道、阴平道组成的陇蜀古道,由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组成的秦蜀古道,由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组成的蜀道,这三部分是连通一体的一个道路交通网络系统,同时,又是一个完整的历史文化系统,割裂其中任何一部分,其历史文化都将不成整体。

从宋至清延续了近800年的茶马贸易,是依赖这三部分道路组成的网络系统来完成,少了其中任何一个部分,茶马贸易的历史都将是残缺的,而茶马贸易对西南和西北社会经济的发展曾起过重要作用,茶马贸易所积淀的历史文化在西南和西北的历史中有着重要地位。

古蜀道的历史记忆既悠久又丰富多彩,从三千多年前古蜀国的故事,到先秦古栈道文化,再到三国故事,在中国的历史记忆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历史画卷,数风流人物曾演绎了众多的历史故事,这些都凝结在古蜀道的历史记忆中。

茶马互市演变及贸易特点

茶马互市演变及贸易特点

茶马互市演变及贸易特点

茶马贸易,又称茶马互市,是古代中国政府在边境区域同治外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以茶易马的贸易政策或制度。茶马贸易虽然始于唐朝,但真正形成完善的制度却是在宋朝。茶马贸易兴起需具备两个基础:一是少数民族对茶有着很大的需求,茶已成为生活必需品,本民族地区又欠缺茶叶,需从中原输入,而拥有马匹又是优势所在;二是中原盛产茶叶,茶叶产量丰富,制造极精,可以满足周边少数民族的需求。宋朝几乎一直处于少数民族政权威胁之下,战争的频繁,必定对战马需求量极大,而采用钱币贸易,对自身来说也是一大威胁。《宋史》记载:“(太平兴国)八年,有司言戎人得钱,销铸为器,乃以布帛茶及他物易之”。《宋史•食货志》云:“宋初,经理蜀茶,置互市于原、渭、德顺三郡,以市蕃夷之马;熙宁间,又置场于熙河。南渡以来,文、黎、珍、叙、南平、长宁、阶、和凡八场,其间卢甘蕃马岁一至焉,挑州蕃马或一月或两月一至焉,叠州蕃马或半年或三月一至焉,皆良马也。其他诸蕃马多鸳,大率皆以互市为利,宋朝曲示怀远之恩,亦以是羁糜之。绍兴二十四年,复黎州及雅州碉门灵西碧易马场。乾道初,川、秦八场马额九千余匹,淳熙以来,为额万二千九百九十四匹,自后所市未尝及焉。”

一、茶马互市的演变

迄至宋代,汉藏茶马贸易才有了空前的发展,宋廷政府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茶马互市。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茶叶已成为藏民族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物品。自唐茶叶传人吐蕃以后,至宋已然“夷人不可一日无茶以生”[31。上自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均有饮茶习惯。同时,中原地区种茶区域扩大,种植技艺不断提高,茶叶产量达到空前水平。第二,宋代定都中原战马紧缺问题相当严重,制约着人民的生产与宋朝的边疆防御。与唐朝相比,宋朝的疆域大为缩小,其控制区主要是农耕地带,而且,在北方相继出现了以从事畜牧业为主的少数民族建立的辽、金、夏政权。他们长期与宋对立、挑衅争战,威胁着宋的安全。同时,产马之地的契丹、西夏政权为了自身利益,绝不轻易将马匹输入宋朝,因为此举只会加强对手的实力而威胁自身安全。史载契丹就一直拒绝往宋输马。于是宋朝加强了对茶马互市的控制,以便一方面从茶叶等生活必需品的输出上制约对方;另一方面,借以取得足够数量的马匹以加强抗击对方的军事实力。据记载,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981年)‘诏岁于边郡市马,偿以善价。内属戎人驰马诣阙下者,悉令县次续食以优之”H。至此,沿宋朝疆域边境的“州郡市马”始有政策。而且,形势所迫,宋朝疆域西北的藏族地区划为马源的主要基地。北宋前期先在成都、秦州甘肃天水)各置榷茶、买马司,派官“入蜀经划买茶,于秦(水)、凤(今陕西凤翔)、熙(今甘肃临洮)、河甘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茶学概论》的学习试述对茶的认识

——从经济学的角度姓名:吴炳育班级2013级法学3班学号:P130310501

【题目】明清时期的对外茶叶贸易

【摘要】著于西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的王褒《童约》中,有“武阳买茶”的记载。可见我国国内的茶叶贸易至少有2000多年的历史。我国茶叶远在公园5世纪的时候就开始输往亚洲各国,17世纪时开始输往欧洲,因此我国茶叶的对外贸易也已经有了1500多年的历史了。公元1000年左右,茶叶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产业之一。茶叶贸易始自唐朝,宋朝渐成制度,明清继之并有所发展,同时,明清时期的茶叶贸易从侧面反应出这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程度,令世人感叹。

【关键词】明清时期茶叶茶叶贸易鸦片战争前后

中国茶叶的对外贸易历史颇为久远,有1500余年历史,历史上将其大体分为四个贸易时期:一公元475到1644年,是以物易茶为主要特征的出口外销,即来用物置换茶叶。中国茶叶最早输出在公元473到476年间,由土耳其商人来我国西北边境以物易茶,被认为是最早记录。二唐代,公元714年我国设“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以后中国茶叶通过海、陆“丝绸之路”输往西亚和中东地区,东方输往朝鲜、日本。三明清时期,也就是我们今天着重讨论的时期,是中国古典茶叶向近代多种茶类发展的开始时期,为清初以来大规模地开展茶叶国际贸易提供了商品基础。郑和七次组率船队,出使南亚、西亚和东非三十余国。同时,波斯商人、西欧人东来航海探险旅行,及传教士的中西交往,把中国茶叶文化传往西方,为以后的中国茶叶大量输入欧洲作了准备。

今天我们着重讨论明清时期的茶叶贸易的影响,茶叶贸易始自唐朝,宋朝渐成制度,明清继之并有所发展。明初,对周边邻国采取友好政策,建立邦交,互派使节,尤其与东南亚各国关系最密切。明政府为管理对外贸易,在宁波、泉州、广州设立市舶司。当时东南亚各国输华商品多为奢侈品和药品如犀角、象牙、玳瑁、玛瑙、香料等,然而中国输出的商品主要是茶叶、瓷器、丝绸等,其中以茶叶最为受到西方欢迎。

明成祖为宣扬国威和发展对外贸易,特派郑和下西洋,八年间先后七次,到达的地方遍及东南亚、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更远至非洲东海岸。郑和的船队,满载瓷器、茶叶、丝绸、

金银等中国特产,用以换回亚、非各国的奇珍异宝。郑和七次下西洋,将中国的茶叶作为礼物馈赠给各国首领,使茶叶能够在亚、非诸国得到广泛的认识,使茶叶受到广大好评。从此开始了中国茶叶的世界之旅。

清康熙二十八年,中俄签定尼布楚条约,中国茶叶开始作为商品进入沙俄,雍正五年中俄签定恰克图界约,确定恰克图为中、俄互市地点。中国茶叶通过舟船、马驮等方式,经由福建、江西、湖北、河南、山西到河北张家口再以驼队经由内蒙、外蒙到恰克图交易运往莫斯科。中俄茶叶之路兴起,清干隆、嘉庆、道光年间,中俄茶叶贸易繁盛,茶叶之路上的驼队,驼铃之声数里可闻。这是继丝路之后,代之兴起的国际茶叶商路,是中国茶叶经由陆路走向东欧之路,与以往的水路截然不同,陆路与水路的齐头并进让中国茶叶更是名扬远方。

提到陆路在这其中不得不提,明清乃至民初纵横中国西南的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和西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是连接滇、川、藏,以马帮运输茶、盐及土特产的古商道,是中国西南对外经济贸易和文明传播中起过重要作用的古驿道,对茶叶的向外传播亦有着重要地位。明代恢复了元代废止的茶马政策,而且变本加厉,把这项政策作为统治西北地区各族人民的重要手段。明代文学家汤显祖在《茶马》诗中这样写道:“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羌马与黄茶,胡马求金珠。”足见当时茶马交易市场的兴旺与繁荣。至清代,茶马治边政策有所松弛,私茶商人较多,在茶马交易中则费茶多而获马少。清朝雍正十三年,官营茶马交易制度终止。可以说茶马古道在明清时期的茶叶贸易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仅是东欧,16世纪初,葡萄牙的殖民势力也从非洲延伸到亚洲,1553年葡萄牙人获得澳门的居住权,随后荷、英、法等势力纷也纷来到中国,这些殖民者以探险家、传教士名义、进入中国内地,对中国茶叶产生浓厚兴趣,学习饮茶,记录茶事见闻。1596年荷兰人在爪哇建立了东方产品转运中心,1602年成立荷属东印度公司,并于1610年首先将绿茶运到西欧。饮茶习俗遂由荷兰传至法国、德国及英国,中国茶叶引起西欧各国的瞩目。受之影响,十六世纪末茶叶逐渐在西欧风靡,可以说西方的饮茶习俗发源于中国明清时期。

英国东印度公司,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它是英国在印度殖民统治时期建立的一家贸易公司。于1600年12月31日成立,它主要是为了控制印度使其在英国的控制下。虽然其设立在印度但是它与清朝时期的茶叶贸易有着密切联系。清康熙二十三年,清政府开放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开放港口对外贸易。1689年英属东印度公司首次由厦门直接运送茶叶至英国,开始了中英的茶叶直接贸易。由于清朝时期中国本土的茶叶十分廉价,东

印度公司廉价的茶叶打压了英国本土茶叶的销售,导致很多走私的和本地种植茶叶的商人无法生存。导致隔海相望的美国,其茶叶价格被它操纵,北美生产的茶叶开始滞销。于是就发生了1773年12月16日举世闻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

明清时期不仅茶叶贸易兴起,茶叶的制作工艺以及冲泡技艺也闻名中外。明太祖废团茶兴散茶,散茶壶泡法或撮泡法的沏饮方式在十五、十六世纪兴起并流传,为明清以来中国饮茶方式的主流。十七、十八世纪传入日本,形成沏泡法的煎茶道;十八、十九世纪传入朝鲜,经由草衣禅师等的倡导,韩国茶礼以沏泡法再度兴盛。明清时期大量的传教士、商人将所学习的茶叶制作工艺和茶叶冲泡技巧带回西方,掀起了一股茶饮的热潮。

明清时期茶叶对外贸易的发展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以来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有学者称,鸦片战争爆发的真正根源,其实是茶叶。这场战争应叫“中英茶叶战争”。这场战争不始于1840年,而始于中国明末清初的茶叶对外贸易的开始,尤其是茶叶远传西欧之后,前后延续了近大半个世纪。1840年至1842年的“鸦片战争”,不过是这场经济战的短暂军事形态罢了。前面说过茶叶西传,始自荷兰殖民者。他们把茶叶运到欧洲,传到了法国(1638年)、英国(1645年)、德国(1650年)等国,很快风靡欧洲。茶叶最后落地生根,身价百增。而当时中国的茶叶占世界市场的90%,最重要的是老天和英国人开了这样一个天大的玩笑,在英国这样一个无茶不欢,嗜茶如命的国度却因为其纬度之高,气候寒冷生长不出茶叶,只能依靠大量的进口,而其中最大的供应商便是中国。

而清政府恰恰掌握了这一点,以茶制夷的思想,是中原王朝自唐宋以来的一贯思想,只是在明代被发挥到极致,清代不过承袭了这一治国思想。乾隆曾经三次对俄罗斯实行贸易制裁,采取外禁皮毛输入,内禁茶叶输出,使得俄罗斯至少损失了500万卢布。以茶制夷的共识,是建立在很广泛的基础上,“在中国人心目中一直存在这样一种看法,认为茶叶和大黄对于西方都是必需的东西,而只有中国可以供给茶和大部分的大黄。”这是对当时一种情景最精辟的概括。从1867年到1894年,即便英国人大量输入鸦片,中国茶叶的出口额也能与进口额平衡。茶叶价格完全由中国决定,在这繁华的背后注定孕育着一场灾难。

好景不长,随着英国人开始在印度进行茶树种植试验的成功,茶叶不再是中国独有之物,无形的茶叶长城也便顷刻间轰然倒塌。随后日本茶在国际市场抬头,并返销中国的时候,中国丧失了贸易以及茶叶的话语权,彻底沦为看客,影响至今。夜郎自大的清政府由于自己愚蠢的抉择最终把自己送上了任人宰割的路途。可以说晚清的衰落根本不在于外国政府的炮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