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概论第三章
体育概论(第二版)
引论
三、体育概论的内容体系和学习方法
(一)体育概论的内容体系
体育学是为了让体育的初学者认识和了解体育的本质、功 能、目的、过程、手段、制度,并说明体育未来发展趋势的学 科。因此,本教材涉及的主要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
②
③
④
⑤
体
体
体
体
体
育
育
育
育
育
概
功
目
过
手
念
能
的
程
段
⑥
⑦
体
体
育
育
科
文
学
化
⑧
⑨
体 育 体 制
2.体育的本质
体育的本质,是指体育本身特 有的不同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 性。透过现象看本质,体育的
本质就是“以身体Βιβλιοθήκη 动为基 本手段,促进人们身心健 康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 质量和生命质量”。
“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是体育概念区别于其他文化活动的种差。
第一节 体育的概念与定义
四、体育概念的定义 (三)得出定义
健身休闲是人们在可以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内,为了身 体健康及心理愉悦而参与的体育活动。
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是健 身休闲的重要特征,鲜明地 体现着健身休闲中“闲”的 核心要素和主要特征。
活动基础的兴趣性和活动过 程的娱乐性是健身休闲的另 一重要特征。
第二章 体育功能
目录
第一节 体育功能概述 第二节 体育的本质功能 第三节 体育的延伸功能
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可以追溯到远古的原始社会。然而, 体育概念的出现却远远晚于体育本身。古代中国的角抵、技击、 武艺、导引、蹴鞠、马球等实际上类似于今天的体育活动;古希 腊、古罗马也盛行运动、竞技、身体锻炼等文化活动,其内涵与 体育基本相同,但那时还没有“体育”一词。
体育概论第三讲——体育的本质
两个视角下的体育:
抽象的视角下: 一种关于身体运动的文化现象 (宏观体育现象包括:体育思想、体育制度、 体育手段、体育方法、体育内容等) 具象的视角下: 一种独特的身体运动现象 (微观的体育现象指:各种形式的身体运动)
人类的身体运动,从目的上看,大致分为三种:
• 1、为了维持生存必需的身体运动 • 2、为了改造自然必需的身体运动 • 3、为了完善自身必需的身体运动
1、维持生存必需的身体运动
日常生活中的身体运动: 如走、跑、站立、举、放、上 下台阶、身体的转动、身体的弯 曲等。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技能。
这是体育吗?
一、本质的内涵
本质:是指事物的内在根据,是事物的根本属性。 根本属性:是指在一种事物的多种属性中,处于 主导地位的,能够决定事物之所 以是该事物而不 是别的事物的属性—独特性。
科学认识的任务: 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把握事物规律,指导实践, 促进实践的发展。 了解体育本质的目的即在于此 如何透过表面现象,揭示体育现象的本质特征?
2、为了改造自然必需的身体 运动
劳动中的身体运动: 农民种地、工人体力劳动动作等。动作的形式依生 产劳动的需要和使用工具而定。 这是体育吗?
3、与生活、生产劳动没有直接关系,而 是为了 达到某一特定的目的而专门进行 的身体运动。 塑身中的运动 休闲中的运动 教育中的运动 竞技中的运动
上述分析结果:
2、身体运动是体育的手段、内容和外在表 现形式
• 各类身体运动(项目)共同构成了体育的内 容和外在的表现形式。 • 人就是在参与各种各样身体运动(空间位移 或内部代谢加强)过程中实现着独特的目的。
杨文轩《体育概论》(第2版)-章节题库-第3章 体育目的【圣才出品】
5.体育目标反映并服务于体育目的。( ) 【答案】√
6.按实施体育的场所来分,可以将体育分为工人体育、农民体育、军人体育、知识分 子体育等。( )
【答案】× 【解析】以实施体育的场所为标准,可将体育划分为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等。
四、简答题 1.确定一个国家或地区体育目的的依据是什么?我国的体育目的是什么? 答:(1)依据 ①社会发展水平 a.国家的政治需求决定体育发展的性质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阶段的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
4/9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因此,我国的体育目的也必须围绕该阶段的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族体 质,为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生活水平服务。
b.国家的经济状况决定体育发展的水平 我国人均体育场地、消费还处在较低水平;竞技体育的基础项目水平不高,总体实力不 强;体育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够完善。我国的体育目的必须依据这样一个现实状态来确定。 ②体育自身的特点与体育本身所具有的功能 体育自身的特点与体育本身所具有的功能是确定体育目的的重要依据,体现了人本位的 体育价值观。 a.体育自身的特点 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利用自然力和卫生措施等作为手段,达到增强体质、增 进健康的效果;体育是通过身体活动的方式进行的,它要求人体直接参与活动,这是体育最 本质的特点之一。 b.体育的功能 体育的特有效能是体育最本质和核心的功能,即体育的健身功能。健身功能是体育事业 区别于其他任何事业效能的本质特征,因此是确定我国体育目的和任务的主要依据。 ③人的体育需求 人是身体因素和精神因素相统一的结合体。人对体育的需求体现在人们对健康的需要、 全面发展的需要等方面。 a.人对健康的需求 身体的健康是人类生命活动和社会活动最根本的基础,因为有机体的所有活动都表现出
体育概论课程第三章 体育目的
江西财经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概论》
第三章 体育目的 思考题
◆ 我国体育的目的是什么? ◆ 确定体育目的的依据有哪些,为什么? ◆ 实现我国体育目的的途径有哪些? ◆ 实现我国体育目的、目标的哪些要求?
江西财经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概论》
主要参考书目、文献/来源:
身心关系 /tibetnew/Article/a004/nm031/mu lu002/200601/Article_20060130152403.html 身心关系 /edu2004/editor_2004/psychology/0410 15/041015_159545.html 近代西方唯理论哲学关于身心关系学说的流变 /qk/81671X/200304/8116254.html 中国人的身心关系模式 /blogger/post_show.asp?BlogID=146 796&PostID=2233231
江西财经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概论》
版权说明: ◆ 教学课件由涂传飞制做; ◆ 部分故事和图片来自网络与书籍,致谢!
江西财经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概论》
江西财经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概论》
附:主要参考书目:
[1]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育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 社.1989.06
[2]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育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 社.2005.06(2)
[3] 杨文轩.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07 [4] 叶加宝.体育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09 [5]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育理论》编写组.体育理论[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1.08 [6]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育理论》编写组.体育理论[M].
体育概论(第二版)课件第三章体育目的
第三节 实现体育目的、目标的基本途径和要求
二、实现我国的体育目的、目标的要求
1
坚持中国特色的发展方向
2
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
3
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
4
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
5
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第三节 实现体育目的、目标的基本途径和要求
二、实现我国的体育目的、目标的要求
1
坚持中国特色的发展方向
坚持中国特色,必须反映社会主义为促进社会生产力发 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服务的总目标。在实践中,要充分考 虑到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努力开拓体育产业市场, 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为丰富人们社会文化生活、提高 国民素质服务。
第二节 体育目的与目标及其关系
一、目的与目标概述 (一)目的的特点:
目的作为实践主体在行动前的一种设计和期望,反映了主体的 需要,是主体的一种理想追求,所以目的是主观的。当然,这 种主观性必须以客观性为存在前提,否则目的很难成为现实。 目的是实践活动的预期结果,一旦确定,对活动过程中的各种 因素,就有预先的设想,并由此确定行动方案,以克服和减少 实践的盲目性,力争实现目的。 目的是对实践要达到的境地的构想,它不可能具体详细,而只能 提出一个概括性的方向或要求,需要在实践中进行具体化工作, 一步步达到目的。
第三节 实现体育目的、目标的基本途径和要求
一、实现体育目的、目标的基本途径
(三)不同对象的体育途径 农民体育是在广阔的农村组织农民开展的体育活动农民从
事体育体现出闲时活动多、忙时活动少、坚持业余、不误生产 的特点。
军人体育是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各兵种及公安武警部队的指 战员为对象开展的体育活动。
此外,还有特殊人群的体育,如残障人体育。残障人体育 对促进残疾人或身体障碍者的身心健康、鼓舞他们的生活勇气 和信心起着重要的作用。
杨文轩《体育概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 体育目的【圣才出品】
第3章体育目的3.1 复习笔记一、确定体育目的的依据1.社会发展水平(1)国家的政治需求决定体育发展的性质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阶段的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
因此,我国的体育目的也必须围绕该阶段的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族体质,为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生活水平服务。
(2)国家的经济状况决定体育发展的水平我国人均体育场地、消费还处在较低水平;竞技体育的基础项目水平不高,总体实力不强;体育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够完善。
我国的体育目的必须依据这样一个现实状态来确定。
2.体育自身的特点与体育本身所具有的功能体育自身的特点与体育本身所具有的功能是确定体育目的的重要依据,体现了人本位的体育价值观。
(1)体育自身的特点①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利用自然力和卫生措施等作为手段,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效果;②体育是通过身体活动的方式进行的,它要求人体直接参与活动,这是体育最本质的特点之一。
(2)体育的功能体育的特有效能是体育最本质和核心的功能,即体育的健身功能。
健身功能是体育事业区别于其他任何事业效能的本质特征,因此是确定我国体育目的和任务的主要依据。
3.人的体育需求人是身体因素和精神因素相统一的结合体。
人对体育的需求体现在人们对健康的需要、全面发展的需要等方面。
(1)人对健康的需求身体的健康是人类生命活动和社会活动最根本的基础,因为有机体的所有活动都表现出对身体状态的依赖性。
(2)人对全面发展的需求一个人的发展,无论是个性的形成,还是知识的增长,只有在其精神和身体的需要不断得到满足的条件下才能成为可能。
二、体育目的与目标及其关系1.我国的体育目的我国的体育目的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改善人们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健康、文明发展”。
2.我国的体育目标(1)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是我国体育的根本目标,也是我国体育目的的核心内容。
其中,增进健康主要表现在延年益寿、预防疾病两个方面。
《体育概论》第三章体目的
《体育概论》第三章体目的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定期分享体育知识体育目的:是规定体育要实现的结果和要达到的要求一、确定体育目的的依据1.社会发展水平(1)国家的政治需求决定体育发展的性质(2)国家的经济状况决定体育发展的水平2.体育自身的特点与体育本身所具有的功能体育自身的特点与体育本身所具有的功能是确定体育目的的重要依据,体现了人本位的体育价值观,体育目的应该具有体育的特性。
3.人的体育需求二、体育目的与目标及其关系(体育目的大于体育目标)1.体育目的是体育实践的总方向和总要求,它一经确立,就决定着体育的措施、步骤及方式等。
对体育目标的充分理解和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并始终要以体育目的为核心和灵魂。
2.体育目的是体育实践所要形成或培养的标准和规模,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体育实践中只有将体育目的分解成具体的、可操作的、有标准的、分层次的目标体系,才有望最终实现。
3.体育目标服务于体育目的。
尤其是制定完整的、操作化的具体体育目标,从而使体育目的得以落实,并顺利实现。
4.围绕体育目的确定体育目标,体育目标可以是多个的,但体育目标不能背离体育目的。
三、我国的体育目的(两增强两生活,社会经济健康文明发展)1.增强体质,增进健康2.改善人们生活方式3.提高生活质量4.促进社会经济健康、文明发展四、我国的体育目标(两增强两提高,丰富文化水平)1.增强体质、增进健康2.丰富社会文化生活3.提高运动技术水平4.提高国民素质五、实现体育目的、目标的基本途径和要求1.不同区域的体育途径(区域途径)以实施体育的场所为标准,可将体育划分为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等家庭体育是指以家庭成员为活动对象,家庭居室及其周围环境为主要活动场所,根据居室环境条件与成员的需要与爱好,利用余暇选择健身内容和方法,达到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发展为主要目的的文化活动。
学校体育是以学校教育为主要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文化活动。
体育概论
体育概论绪论1体育概论研究对象:从宏观上整体上综合研究体育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2体育概论学科性质: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它的理论本身就具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意义。
第一章体育与体育科学(重点)1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2 是通过身体活动,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技术,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
3 体能、心理和运动能力方面的潜力,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而进行的科学的、系统的训练和竞赛。
45 娱乐、发展兴趣爱好、培养审美能力而进行的身体活动。
6 广义体育的3个组成部分:竞技运动、狭义的体育、身体锻炼和身体娱乐。
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共同点:(1)都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都是身体直接参与活动(实践)(2)都要求全面发展身体,提高有机体的机能能力(3)都有教育和教学的因素。
都要学习一定的体育知识,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技术(实践能力)(4)在内容和手段上有许多是三者共有的。
不同点:主要目的不同形式方法不同体育增强体质、掌握技能技术,进行教育(挖掘潜能)体育教学和锻炼竞技运动创造优异成绩运动训练与竞赛身体锻炼(身)和身体娱乐(心)增强体质、休闲娱乐玩和锻炼7 是研究体育现象,揭示体育内部和外部规律的一个有系统的学科群。
(体育是体育科学的研究对象,体育科学是对体育的规律的总结、研究和概括。
两者不能混淆。
)知识体系人——体育8体育科学体系的结构分为几个部分:(1)指导科学(2)基础科学(3)体育的应用学科:a自然科学类b社会科学类c人文科学类d管理科学类(4)体育的专项技术学科它是最接近于实践的一个层次体育科学体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第二章体育的产生与发展(叙述性宏观看)1 外国体育发展概况(1)古希腊(以雅典为代表)和斯巴达(他们注重尚武教育即身体教育)最盛时期古奥运会(2)中世纪欧洲进入封建社会阶段骑士教育—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行猎、跳棋、吟诗)(3)十四五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4)战争对体育的发展,重视体育,德国,瑞典体操,英国发展了户外运动2 中国体育发展的几个阶段(知道)(1)初建基业阶段(49年—56年)52年毛泽东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52年贺龙为体委主任,51年颁布第一套广播体操(2)两个高潮,一个低谷(57年—66年)第一个高潮:59年第一界全运会,低谷见奇峰60年起三年困难时期,两个奇峰:一是60年登上珠峰,二是61年,26届世乒赛三项冠军。
2023年体育概论重要知识点
引论体育概论是从宏观上研究体育的本质、基本特性及其一般规律的学科。
体育概论的科学定位,体育概论是在体育人文社会学中处在较高层次并带有指导性的学科。
第一章体育概念体育概念的定义,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运动。
体育按照属性分:健身体育竞技体育休闲体育竞技体育:是以竞技运动为手段促进人的身、心和精神的协调发展的•种体育活动。
特点:1剧烈的对抗性和竞赛性2明确而正式的规则3竞赛结果被社会乃至世界所认可4参与者的角色代表性5功利性休闲体育:是满足人们身心健康、娱乐需要而产生的文化活动。
体育属性:健身性、教育性文化性、竞赛性、技能性、娱乐性、社会性体育的本质以体育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第二章体育功能体育功能;是指体育这•文化现象对任何社会所发挥的有利作用和效能。
体育功能的流动性和变化性体育的自然质功能1提高人体心血管系统技能水平2调适和保持心理健康3提高呼吸系统技能水平4促进少年儿童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5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功能体育的结构质功能一体育的教育功能1教导基本的生活能力2传授体育的文化知识3教导社会规范、促进人的社会化4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二体育的娱乐功能体育的系统质功能一体育的经济功能I体育经济己成为现代社会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2体育产业发展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3体育产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二体育的政治功能1提高国家威望、振奋民族精神2表白国家政治立场、为外交服务3呈现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第三章体育的目的拟定体育目的的依据:1社会发展水平2体育自身的特点与体育自身所具有的功能3人们的体育需求我国的体育目的: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改善人们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健康、文化发展。
我国体育的目的1增强体质、增进健康2丰富社会文化生活3提高运动技术水平4提高国民素质健康是一个更为广泛的概念,涉及身体、心理、社会三个维度的完美状态。
(完整版)体育概论知识点
引论体育学是从宏观上研究体育的一门学科,它从整体上认识体育全过程的一般规律,抽象地反映出体育的主要特征,准确揭示其本质,以使体育这种社会实践活动朝着更有利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
第一章体育概念1.直到18世纪60年代,法国卢梭的名著《爱弥儿》才出现“体育”一词。
2.体育的本质: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3.体育的概念:体育是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
4.体育概念分类:分类标准分类结果体育实施场所家庭、学校、社区体育体育参与者年龄婴幼儿、青少年、中老年体育体育参与者职业农民、工人、军人、知识分子体育体育发展形态古代、近代、现代、当代体育5.体育三种形态:体育教育、竞技运动、健身休闲。
(外部表现形式)体育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通过身体运动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主体部分是学校。
竞技运动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和集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取得优异成绩而进行的科学、系统的训练和竞赛。
当今政治和资本这两个因素几乎成为竞技运动能否成功组织实施的关键条件。
健身休闲是人们在可以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内,为了身体健康及心理愉悦而参与的体育活动。
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是健身休闲的重要特征。
活动基础的兴趣性和活动过程的娱乐性是健身休闲的另一重要特征。
第二章体育功能第一节体育功能概述1.功能: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的作用和效能。
2.构成功能的两大要素:本质属性、社会需要。
3.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第二节体育的本质功能健身、教育、娱乐。
一、体育的健身功能:①促进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
②提高呼吸系统机能水平。
③提高人体心血管系统机能水平。
④调试保持心理健康。
⑤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
二、体育的教育功能:①教导基本的生活能力。
《体育经济学概论》 第03章 体育商品
体育经济学概论
主讲人:骆秉全
TIYU JINGJIXUE GAILUN
第三章 体育商品
本章内容提要
本章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劳动价值论为理论依据, 深入地论述了体育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以及体育商品 的属性。从体育商品自身的特点出发,分析了体育商品 不同于一般物质商品的特征,以不同的角度介绍了体育 商品的分类及其相互关系,分析了体育商品的本质特性 和发展体育4服务商品的途径。
去和现在的物化劳动成果。
TIYUSIJCIHNUGAJINXUTEIAGNAYILI UN UNIVERSITY
以活劳动形式表现 的体育商品
4.以体育服务特点区分
第三节 体育商品的分类及其相互关系
4.以体育服务特点区分
观赏型体育服 务商品 各种高水平的运动竞赛和体育表演
健身型体育服务商品
主要指健身房、健美中心、体育场、游泳池(馆)等向 消费者提供的体育服务,包括技术指导和陪练等。
三、 体育商品的 本质特性:
4
TIYUSIJCIHNUGAJINXUTEIAGNAYILI UN UNIVERSITY
1 体育商品的健身性 2 体育商品的竞争性 3 体育商品的规则性 4 体育商品的参与性
第三节 体育商品的分类及其相互关系
四、体育商品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
l 1. 体育商品之间的互补关系 l 2.体育商品之间的互代关系 l 3.体育商品之间的互补与互代关系的转化
TIYU JINGJIXUE GAILUN
第二节 体育商品的属性和特征
一、体育商品的两重属性
体育商品与物质商品一样具有一般商品的属性,都是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统一, 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但体育商品是一种精神产品,具有不同于一般商品的属性, 即不仅具有商品属性,还具有意识形态属性。
《体育概论》考研整理资料
体育概论目录第一章体育概念与本质第一节体育概念的演变第二节体育的基本概念第三节体育的本质第二章体育功能第一节体育功能概述第二节体育的自然质功能第三节体育的结构质功能第四节体育的系统质功能第三章体育目的第一节确定体育目的的依据第二节我国体育目的与目标及其关系第三节实现我国体育目的、目标的基本途径和要求第四章体育手段第一节体育手段概述第二节身体运动与体育运动技术第三节体育基本手段与体育运动项目第五章体育科学第一节体育科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体育科学地三维视角第三节体育科学体系第六章体育过程第一节体育过程概述第二节体育过程要素第三节体育过程的结构与控制第四节体育过程与相关过程的关系第七章体育文化第一节体育的文化属性与含义第二节中西方体育文化的比较第三节奥林匹克文化第四节体育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第八章体育体制第一节体育体制的概念及其构成第二节体育体制的特点与作用第三节中外体育体制的比较第四节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趋势第九章体育发展趋势第一节从人文发展的角度看体育发展趋势第二节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体育发展趋势体育概论,是从宏观上研究体育的本质、基本特征及其一般规律的学科。
第一章体育概念与本质第一节体育概念的演变一、学习和理解体育概念的重要意义?①学习和研究体育概念是体育科学发展的需要。
②学习体育概念有利于表达体育思想,加强体育交往和学术交流。
③学习体育概念有利于提高分析体育实践问题的能力。
二、近代体育概念演变的主要脉络(体育概念的出现晚于体育的产生)三、中、日、美等几个国家体育概念的比较。
世界各国对体育的理解各不一样。
这一点可从日本著名学者川峰雄所著的《体育原理》中反映出来。
欧美学者认为体育是一种“活动”且不将体育与“sport”严格区分开来。
第二节体育的基本概念体育的概念: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
(这是一种从广义上理解的体育,体育应该包括:学校体育、社区体育、家庭体育;从体育手段的角度上来看,也就是在达到体育目的的前提下,各种身体运动(包含竞技运动)、休闲、娱乐活动、舞蹈等都可以是体育的范畴)体育概念的内涵: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
杨文轩《体育概论》(第2版)-课后习题-第3章 体育目的【圣才出品】
第3章体育目的1.我国体育的目的是什么?答:(1)我国的体育目的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改善人们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健康、文明发展”。
作为文化活动的体育,归根结底在于满足人们的健康和文化需要,从而促进社会健康、文明地发展。
(2)“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反映了体育的本质属性与特有效能,也反映了体育区别于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的特点。
“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包含一系列具体的指标体系,可以将他们作为衡量体育工作成效的具体标准,有利于目标管理,也有利于指导实践。
同时,“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内容。
(3)体育要为整个社会的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这是社会对体育事业的要求,是我国政治经济制度在体育目的的方面的反映,它指明了我国体育的性质,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确定了方向。
2.确立我国体育目的的依据是什么?答:确立我国体育目的的依据包括:(1)社会发展水平①国家的政治需求决定体育发展的性质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阶段的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
因此,我国的体育目的也必须围绕该阶段的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族体质,为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生活水平服务。
②国家的经济状况决定体育发展的水平我国人均体育场地、消费还处在较低水平;竞技体育的基础项目水平不高,总体实力不强;体育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够完善。
我国的体育目的必须依据这样一个现实状态来确定。
(2)体育自身的特点与体育本身所具有的功能体育自身的特点与体育本身所具有的功能是确定体育目的的重要依据,体现了人本位的体育价值观。
①体育自身的特点a.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利用自然力和卫生措施等作为手段,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效果;b.体育是通过身体活动的方式进行的,它要求人体直接参与活动,这是体育最本质的特点之一。
②体育的功能体育的特有效能是健身功能。
健身功能是体育事业区别于其他任何事业效能的本质特征,因此成为确定我国体育目的和任务的主要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国际交往 中,又引进了一些新的体育概念,如“身 体文化”、“竞技运动”等。
1980年,全国体育理论专题座谈会就 体育基本概念和概念体系进行了讨论,提 出以“科学化、大众化和便于国际交流” 为确定体育概念及其体系进行了讨论,提 出以“科学化、大众化和便于国际交流” 为确定体育要领及其体系的三条原则。
2、社会发展的需要与体育演化的规律——满 足人们社会活动的需要。
(1)生产力的发展对体育的需要。
(2)满足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
(3)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创建和谐社会对体 育的需要。
(4)政治、经济、教育、科技、军事等发展 对体育的需要。
1982年7月,在体育理论学术专题讨论 会上明确了确定体育概念和选用词语的三 个原则:第一,准确抓住体育的本质;第 二,以我国的体育实践为基本出发点和主 要依据;第三,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和发展 的观点确定概念,选用词语。
1990年5月,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理 论分会和原国家体委政策法规司在上海联 合召开了体育理论研讨会,根据世界体育 的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传统及语词习惯提 出以“体育”为体育概念的标记名词, “体育”与“体育运动”是同一概念的词 汇。
第二节 体育概念的多维审视
一、体育的概念 从世界范围来看,现代体育概念的发展经历
了以下变化
20世纪60年代以前,基本上沿用传统 的定义,“体育是通过身体进行的教育”;
60年代中期,对体育提出了新的概念, 体育是“人类运动的技艺与科学”;
70年代则多以“人类运动”来定义体育。
70年代以后,体育概念又有了新的发 展趋向,如传统的体育(Physical Education) 有被sprot代替的趋势,sport 的含义具有“解闷、嬉戏、快慰、宽怀” 的意思,各国对sport的解释不尽相同,但 都一致强调sport的游戏特质。
二、体育的本质 体育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主
要包括两大部分: (1)作为方式、手段的运动部分; (2)运用这种方式、手段来实现目标的部分。
这种双重结构决定着体育具有双重的 质;一个是运动的质,即自然本质;一个 是教育的质,即社会本质。
体育的本质具有层次性:健身、娱乐 是体育的初级(一级)本质;对人的品格 的培养、教育是体育的二级本质;促进人 的自我超越、自觉创造、全面发展是体育 的高级本质。
竞技运动与体育之间也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尽管体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实施 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尽管体育与竞 技运动分属于不同的领域,但它毕竟是以 身体运动的形式去完成教育所赋予的任务, 去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因此,体育 也是人类身体文化的组在部分,并与同属 于身体文化的竞技运动有着较为密切的联 系。
第三章 体育的概念与本质
本章提要
本章主要阐述体育的基本概念、体育演 化的规律,并从中揭示出体育固有的性质。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在宏观上对体育的 概念、体育的性质、体育演化的规律等有 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实 践提供引导。
重要概念 概念体系 基础理论 本质
第一节 体育概念的发展
个组成部分,是人类需要的产物。
首先,体育产生于早期人类的生活需 要。体育从其在人类早期的身体练习中产 生起,就是源于人类的某种需要。
其次,体育在满足人的需要中也呈现出 人的一种矛盾状态。
最后,体育在人们为了满足需要而进行 的物质变换状态活动中,体现了人对自身 能力世界的开发和对外部世界的挑战。
2、直接从事的对象和对与的范围不同
直接从事竞技运动的主要对象是运动 员、教练员、竞技运动的科研人员。其中, 作为这个领域的主体也只是那些具备运动 天赋、身体形态和器官机能好的少数人 (运动员)。而体育直接作用的对象是全 体民众。
3、方法和要求不同
竞技运动通过其自身的一套科学理论 方法和实践手段针对特定的对象进行训练, 它要求他们达到较高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同时对训练和竞赛的场所、设备和器材的 要求也非常高。节奏快、体能高、技术精 细对竞技运动的主要特征;更高、更快、 更强是竞技运动的主题。
而体育是通过自身的科学方法和手段 对社会全体成员进行身体教育的过程。它 包括父母对婴儿的身体教育;幼儿园对幼 儿的身体教育;学校对学生的身体教育; 社会机构和社会组织对其成员的身体教育 等等。
体育对场地、设备和器材的要求相对不 高,在遵循体育原理的基础上对运动技术 不作过高的要 求,也没有特定的规则,可 以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什么是体育”,这是体育学中最一般 的概念问题,也是体育理论中首先必须回 答的问题。
一、古希腊的“体育”概念
古希腊的“体操”同现代的“体育”在 概念上具有十分相近的含义。
第一,古希腊的“体操”可以泛指一切健身 运动或健身术,是健身运动的总称。柏拉 图曾在《理想国》中把“体操”称为“身 体训练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三、亚洲的“体育”概念
亚洲最早引入“体育”一词的国家是日 本,时间是1876年至1878年间。
四、中国的“体育”概念的发展
在我国古代,类似体育活动的事物用养 生、导引、武术等名词标记。
中国近代的“体育”概念主要有两个: 一是“体操”,一是“体育”,都是从日 本引进的。
“体育”一词是在1898年戊戍变法前 后从日本引进的。康有为在1897年编辑的 《日本书目志》中收录了《体育学》这本 书目。1902年左右,一些在日本的留学生 从日本引入“体育”这一术语。
本教材对体育的概念作如下的界定:
“体育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根 据人体生长发育、技能形成和机能提高的 规律,以专门性的身体活动为基本手段, 增强体质、发展人体运动能力、提高人们 生活质量的一种有目的、有价值的社会活 动。”
第三节 体育的本质
一、人的需要与体育 体育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自身活动的一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包括体育科 学在内的生命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迅猛 发展,人们对体育的内在本质及外在关系 有了更深刻、更理性的认识。
今天,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其他发 达国家,众多知名学者都是将体育建立在 育人的机制上揭示其概念的。
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 《体育概论》对体育的概念作了如下定义: “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谋求个体 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直接目的,并以培 养完善的社会公民为终极目标的一种社会 文化现象或教育过程。”
竞技运动中具有许多教育性的项目和 内容适用于体育,从而成为体育的手段和 方法,并服从体育的目的和任务。
在确定体育概念的过程中,需要把握 以下这些基本的原则和要求:
(1)要反映体育的本质特征; (2)要体现体育的基本范围; (3)要界定体育的基本范围; (4)要与国际的通用表述接轨; (5)要反映体育的现实意义; (6)要考虑历史沿用的文化继承。
1、人类个体身心的需要与体育演化的规律— —适应人体发展活动的需要。
(1)人对运动的生物性需要是大自然的定数 (适应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
(2)体育的本质功能决定了人对体育的需要 (适应学习、掌握运动技能的需要)。
(3)身心娱乐对体育的需要。
(4)空闲时间的增多扩大了Fra bibliotek们在时间、空 间上对体育的需要(适应提高人体运动能 力的需要)。
1974年出版的《体育运动词汇》(阿 莱克塞著)中指出:“体育文化是广义文 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综合各种利用身体 锻炼来提高人的生物学和精神潜力的范畴、 规律、制度和物质设施”。
体育是人类社会产生以来,渗透在人类 社会生活中的一个比较复杂的现象,是社 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及体育自 身的发展中,人们赋予了体育以各种认识。
从人的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这两个
方面进行分析,体育的本质是通过人体运 动——运用体力与智力相结合的运动手段, 作用于人类个体和社会,取得物质和精神 文明相统一的综合效果的社会活动。
从体育的历史发展来看,增强体质是 体育的固有本质特征。教育和娱乐是具有 支撑作用的特征。
第四节 体育演化的规律
体育演化的规律是指作为一种客观存 在的社会现象的体育,在发展过程中各种 因素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而这种内在的 必然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决定着体育必然 会发生某种变化或者向着某种趋势发展。
首先,从广义上来讲,体育并不是学校所 特有的教育形式,它应该是社会生活教育 的一部分,具有社会文化的属性。它可以 使人们丰富经验,提高适应能力,并使整 个社会因每个个体的健康发展而日益繁荣。
其次,对体育的三个要素作进一步分析, 会使我们对自己所从事的不同的体育工作 及其目标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二)体育与竞技运动的关系
二、体育概念的结构体系
(一)体育的层次概念
学校体育、康乐体育和竞技体育是构 成现代体育的三个要素,它们是作为体育 的不同运动手段和表现形式而存在的。
每个要素都主要从某个侧面来反映体 育的本质、特征和功能,但却达不到反映 体育整体功效的层次。单一的强化论、休 闲论和竞技论都不可能独自说明体育概念 的全部内涵和外延。
从国际范围来看,在对体育概念的研 究中,对于体育概念的认识有两种主要的 观点
一种是体育本质的教育观,认为“体育 是通过可视为手段或媒介的身体活动进行 的教育”(日本前川峰雄),“体育是以 身体活动为媒介,在培养身体、精神、情 操等方面与社会相适应的公民”(美国布 切尔)。
另一种是体育的文化观,即体育是一 种社会文化现象已被许多人所理解和接受。
体育与竞技运动是两个并列层次的概 念,它们在一定程度上都归属于人类身体 文化的范畴,并且都分别有各自的结构体 系,二者的关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体育与竞技运动的区别概括起来有三点: 1、各自的目的不同
竞技运动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运动成绩 和运动技术水平,使个人或集体(队)通 过训练和竞赛来超过或战胜对手或对方, 从而实现夺换魁的愿望。而体育的主要目 的是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体健康。
第二,古希腊的“体操”是当时教育内容的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亚里士多德曾指出, “体操通常是借以培养勇毅的品德”, “体操有助于健康并能增强战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