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四课练习题.doc
高二政治必修4哲学第4、5课练习(附答案)
生活与哲学第四、五课练习2014 09 11一、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2、2010年11月8日,上午,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首次公布“嫦娥二号”卫星传回的“嫦娥三号”预选着陆区月球虹湾区域局部影像图。
影像图显示,该区域表面较平坦,由玄武岩质的月壤覆盖,分布有不同大小的环形坑和石块,其中最大的环形坑直径约2千米。
从唯物主义的观点看,这幅图像佐证了()A.神话的产生是缺乏客观依据的B.月球与地球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C.各种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D.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正确性3、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对于世界的“统一性”的正确理解是A.整个世界都是物质的 B.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的意识也是物质的产物C.意识确定物质 D.物质和意识相互确定4、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A.五种基本运动形式的总和B.意识以外的全部变更C.自然界的一切变更和过程D.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更和过程5、毛泽东诗曰:“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相对静止是不存在的C.事物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D.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6、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我国唐代闻名僧人慧能也有相同的观点。
《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争论不一。
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毕尔生和慧能的观点属于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D.神创论观点7、“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A.运动是永恒的、确定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别状态8、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水,在确定的分寸上燃烧,在确定的分寸上熄灭。
文化与生活.doc第四课第一框
吴忠回民中学《文化生活》导学案高二政治备课组课题文化的继承性和文化发展第一课时传统文化的继承【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传统文化的特点、涵义;2、能力目标:用辩证的观点分析、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等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的意义及正确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的意义及正确态度【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39-43,完成《与名师对话》P27-28相关内容,并将重点知识标注在书本上。
【知识点拨】教师梳理教学内容、学生课后细化知识点学点一传统文化的基本含义及表现基本含义:表现:学点二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作用特点:作用:学点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态度:【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探究一“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逢清明佳节,世界各地华人以各种方式祭拜祖先,从最早的烧纸、上坟到今天的网络祭拜。
思考1:清明节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一种?你如何看待它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思考2:有人认为,祭拜祖先是封建落后习俗,现在都21世纪了,再举行这种祭祀仪式毫无意义,你赞同吗?并说明理由。
探究二有人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财富,也有人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包袱?你怎么看?【经典例题——详解分析】例1.传统文化只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才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这主要表明要保持传统文化的先进性必须()A.既要保留其基本特征,又要使具体内容与时俱进 B.增强民族的自信心与自尊心C.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D.始终保持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例2.在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的条件下,我国的传统文化面临着外来文化的冲击,我们要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就必须()①尊重和认同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积极地培育和发展好本民族文化②尊重和认同外域文化,积极融人外域文化③尊重文化多样性,借鉴外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④坚决抵御外域文化,维护本国的文化安全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随堂训练——巩固基础】当堂完成《与名师对话》P30选择题部分(标出疑难问题)【课后作业——提升能力】课后完成《与名师对话》课时作业(七)【教与学反思】(谈收获,找疑问)吴忠回民中学《文化生活》导学案高二政治备课组课题:文化的继承性和文化发展第二课时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2、能力目标:理解教育在文化发展中作用、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四单元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四单元推荐文章九年级政治第四课测试题及答案热度:高一政治上册第四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热度:高中政治必修4第四单元试题及答案热度:九年级政治第四单元试卷及答案热度:七年级政治上册第四单元试题及答案热度:政治文化生活是高中政治必修三的内容,你都掌握了第四单元的知识点吗?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四单元,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知识点一、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1、文化生活色彩斑斓的原因?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③大众传媒和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2、怎样看待文化生活的喜与忧?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喜”的原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①能够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人们精神生活;②传播科学文化知识;③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④易于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推动生产的发展。
“忧”的原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有些部门和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顾社会效益,肆意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有些文化产品迎合低俗趣味;有些媒体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炒作“新闻”。
因此,文化市场越活跃,文化产品越丰富,文化生活越繁荣,越不能放任自流,越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3、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带来的问题,从国家和公民角度看应该如何应对?国家:①对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不能放任自流,必须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依法打击文化市场的违法行为,规范文化市场,以保证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健康有序发展。
②加强法制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提高经营者素质,使其依法诚信经营。
公民:①既要追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又要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
②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什么是社会主义大众文化?为什么要发展社会主义大众文化?怎样发展?是什么: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为广大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高二政治文化与生活期末试题附答案
高二政治文化与生活期末试题附答案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二政治文化与生活期末试题附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期末考试是对高二师生一学期的政治必修三文化与生活教学效果进行的检测,是教学中很重要的部分,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二政治文化与生活期末试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政治文化与生活期末...期末考试是对高二师生一学期的政治必修三文化与生活教学效果进行的检测,是教学中很重要的部分,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二政治文化与生活期末试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政治文化与生活期末试题一.选择题1.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社区文化,还有转瞬间已经不再新奇的网络文化,这说明文化现象( )A.无处不在B.无时不有C.具有多样性D.具有复杂性2."苍润高逸,秀出东南"的庐山,是一座千古文化名山。
东晋画家顾恺之《庐山图》(右图),以艺术形式形象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B.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C.文化是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D.《庐山图》的创作属于文化活动3.冼星海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等名曲,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这表明( )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C.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D.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知识分子4.广东省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治社会,和谐广东"。
把文化大省作为发展目标是因为( )①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②文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③先进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④社会发展应是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和谐统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广东人民创作了《赛龙夺锦》、《旱天雷》、《步步高》、《雨打芭蕉》等一大批富有岭南特色的经典音乐,享誉中外。
这说明( )①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②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③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活动④人民群众需要健康有益的文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西部大开发又掀高潮②校园文明建设轰轰烈烈③共和国国庆大典举世瞩目④美国高层访华深化中美对话⑤广州亚运会开幕式气势恢宏⑥诺贝尔奖评选激发国人创新决心A.①②③⑤B.①③④⑥C.②③⑤⑥D.②③④⑥7."《阿依达》是什么?在中国,它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在英国,它就是《罗密欧与朱丽叶》。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期末试题
2012—2013学年下学期高二政治文化生活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3分,共84分)1.农历“龙”年到来之际,不少商家推出各色产品展现传统生肖“龙”文化,深受百姓喜爱。
这说明( )A.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B.文化传承离不开一定物质载体C.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D.文化环境影响人的思维方式2.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在孩子和年轻白领中迅速走红,有人喜欢临危不乱的懒羊羊,说做人要做懒羊羊;有人喜欢灰太狼,说要学习灰太狼屡败屡战的精神。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这说明( )A.文化是人所创造出来的一种价值 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C.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D.文化环境决定人的思维方式3.很早,我国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办迎寒和祭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
晚上,有赏月、游湖等活动。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风行。
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
由此可知( )①文化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③文化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④文化对人具有积极主动的影响A.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4.在知识经济时代,有人把国家区分为“脑袋国家”和“躯干国家”,“脑袋国家”通过生产和输出知识产权支配“躯干国家”,“躯干国家”受“脑袋国家”的控制与盘剥。
上述材料对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把文化创新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和目标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③要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决定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2012年1月5日,龙年生肖邮票《壬辰年》特种邮票正式发行,这是我国发行生肖邮票发行第三轮中的第九枚。
据此回答5-6题。
5. 2012年《壬辰年》生肖“龙”邮票,在设计上基本参考明清蟠龙的造型,龙作为中国文化特有产物,在生肖系列中有最独特的个性。
2019学年高二政治知识梳理导学案(人教版 浙江):《生活与哲学》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导学案考纲条目考点1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a)考纲解读(1)物质是不依赖于,并能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有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特质形态。
题型示例【例】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有。
这里的“客观存有”是指( )A.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B.一切客观存有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C.自然界中能够直接感知的事物D.世界上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总称【命题立意】识记/再认哲学的基本概念【试题分析】本题以物质的概念为切入点,考查客观存有的含义。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是对客观存有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共同本质的概括和总结,所以准确答案未B。
【答案】 B考点2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b)考纲解读(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已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和。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________。
(2)总来说之,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有、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________。
题型示例【例】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该诗所蕴涵的辩证唯物论道理是( ) A.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应该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B.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C.世界上只有尚未理解之物,而没有不可理解之物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存有和发展是客观的【命题立意】理解/能够依据所学知识对一些观点作出初步判断【试题分析】本题以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为切入点,考查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存有和发展是客观的。
姜堰市溱潼中学高二政治 文化生活 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1.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我们所说的文化是指()A.人类活动的积极成果B.世界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精神产品C.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D.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2.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文化现象无时不在;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①铁山寺原始森林 ②2012年3月30日盱眙中学2012年度校园科技节拉开帷幕③2012年3月25日,政协盱眙县九届一次会议在君悦饭店隆重召开④明祖陵A.①③B.①②C.②④D.②③3.3D电影《泰坦尼克号》是一部运用3D技术制作的电影,2012年4月4日北美首映就创造了超过470万美元的票房,4月10日起在内地上映,同时必将带动3D相关产业的发展。
这体现了()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③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④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曾著有《牵手》、《中国式离婚》、《新结婚时代》等作品的作家王海鸰被誉为“婚姻第一写手”。
她认为婚姻会反映出中西文化的差异:我国的情况是,结了婚,对方就不能有隐私了,只要有隐私,就是不忠诚了。
在美国,夫妻双方都有人格上的尊重,给对方心灵保留很大的空间,夫妻双方如果查看对方的手机,他们会引以为耻。
这说明()A.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 B.西方的交往方式更透明、更独立C.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5.《南京!南京!》这部电影不是简单重现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而是力图通过这段历史让人思考不同人对待战争、对待生命的不同态度,这样的场景让人震撼!起到了唤醒国人,激发民族责任感的作用。
这说明()A.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B.优秀文化作品是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C.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强制的、有形的6.“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于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练习题 第四课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含答案)
第四课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22-2023学年高一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单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多选、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2022·全国·高一单元测试)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大历史课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
这一历史课题正在得到破解。
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A.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B.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C.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D.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答案】C【详解】C: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大历史课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可以为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提供有益借鉴,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C符合题意。
ABD:由上面分析可知材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没有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2.(2022·全国·高一单元测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一个仍在继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坚定的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下列对“新时代”的理解正确的是()①这是一个中国已经跨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代②这是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③这是全体中华儿女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④这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时代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详解】①: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①说法错误。
(word完整版)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四课练习题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四课练习题1.在古代中国,人们把理想社会称为“大同”社会。
追求“大同”曾是一些思想家毕生奋斗的目标。
孙中山“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就带有明显的“大同”痕迹。
从“大同”到“天下为公”属于传统文化中()A.传统习俗的继承B.传统建筑的继承C.传统思想的继承D.传统文艺的继承2.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文化由来已久。
但封建社会却片面强调“愚孝”,成为束缚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枷锁。
由此看来,应该()A.古为今用,推陈出新B.取其精华,去其糟粕C.面向世界,博采众长D.求同存异,兼收并蓄3.台湾知名人士李敖在清华大学发表的50分钟演讲获得听众20多次的掌声。
有同学提问表达了对当时的台湾当局实行的“文化台独”和“去中国化”的忧虑。
李敖说,日本殖民统治者实行了50年的日本化教育,结果台湾一光复这种教育就摧古拉朽地不见了。
“文化台独”和“去中国化”也一样,这种“硬塞进去的文化是不会生根的。
”这说明()①日本的文化是腐朽、落后的②搞“文化台独”是不得人心的③台湾人民对中华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④台湾文化与中华文化密不可分A.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4.《易经》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故而叫重阳。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
每逢重阳佳节,很多单位组织敬老活动。
这表明()①透过传统节日可以领略民族文化的韵味②传统美德生生不息、历久弥新③庆祝民族节日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④继承传统习俗有助于培育文明风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于丹在中国民航大学演讲时,从食品安全问题所反映出来的社会诚信危机追溯到儒家“人无信不立”的深刻价值和时代意义,从古代思想精髓的“忠、恕、宽、信、敏、惠”六个方面,映射到现实生活的点点滴滴。
这说明()①中国传统文化是永恒不变的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③社会进步需要传统思想的推动④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A.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6.古代孝有“卖身葬父”“弃官寻母”等之说。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一、文化与社会1.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特点: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是一种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 文化的形式静态形式: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动态形式: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
3. 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表现在科学技术、教育事业、劳动者素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表现在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二、文化对人的影响1. 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 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深远持久: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4. 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高二政治试题精选】文化生活第4课教材分析与试题设计
文化生活第4课教材分析与试题设计化生活第4教材分析与试题设计化生活第4教材分析与试题设计
第四《化的继承性与化发展》教材分析与试题设计(按框目分类)
一、本的逻辑结构分析
本共两框内容。
第一框传统化的继承
本介绍了三目内容,它们的关系是层层递进的。
第一目“传统化面面观”
传统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并保留在一个民族的现实生活中,具有形态的生活。
其形成过程说明化具有继承性。
没有化的继承,就没有化的积累。
然后从传统化基本形式之一的习俗、展现传统化重要标志的建筑、作为传统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艺、作为传统化影响的重要体现的思想的继承四个方面,深入传统化继承的内部,看这些传统化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如何得以延续,从传统化精髓的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化继承的价值。
试题设计
1、下列都属于传统化的特点的是c
①具有民族的特色②一旦形成永远不变③具有强大的继承性④在本民族有广泛的认同性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 )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它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c
A.传统风俗 B.传统思想 c.传统道德 D.传统习惯
3.下列哪种传统化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化的重要标志( ) B。
高二下册政治文化生活第四课课时复习题及答案
高二下册政治文化生活第四课课时复习题一、选择题1.我国已将“数字图书馆”纳入国家“863”计划和国家“十五”重点项目,大量的文化遗产已经转化成数字化形态。
如古老的“北京人”已经有了宣传网页,“故宫文化遗产数字化应用研究”和“敦煌数字化虚拟洞窟”计划已经启动。
这说明( )A.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B.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的继承和发展C.科学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D.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2.建筑专家称北京菊儿胡同“是东方的,并且是中国的”,“有地方色彩,但又是崭新的”。
说明菊儿胡同建筑文化( )① 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② 具有继承性③ 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④ 是传统学术思想道德观念的历史积淀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3.在传统文化中,能被称为民族精神火炬的是( )A.传统习俗B.传统建筑C.传统文艺D.传统思想4.今天,全国上下都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观念与传统文化中的“贵和”思想可以说是一脉相承。
这表明( )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不变的C.传统文化一直在发挥积极作用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5.在台湾城乡,祭祀孔子的文庙随处可见。
许多台胞到山东参观访问时,都要去曲阜“三孔”圣地。
这说明(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传统文化的内涵因时而变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D.传统文化对社会起推动作用6.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曾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的仁人志士安身立命,修身齐家立国平天下。
而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对我们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富有启迪。
这说明( )① 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② 先进的现代文化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③ 弘扬传统文化就能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④ 我们要善于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①③④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文化与生活.doc第四课第二框
吴忠回民中学《文化生活》导学案高二政治备课组课题:文化的继承性和文化发展第二课时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2、能力目标:理解教育在文化发展中作用、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3、情感目标:联系事例,说明应如何正确继承、发展传统文化;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理解继承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做自觉的文化传承者。
【教学重、难点】重点: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难点: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43-47,完成《与名师对话》P31-32相关内容,并将重点知识标注在书本上。
【知识点拨】教师梳理教学内容、学生课后细化知识点学点一正确认识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学点二全面理解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合作探究——思维拓展】孔子学院是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
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选择孔子作为汉语教学品牌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标志。
孔子学院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
自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以来,已有接近300家孔子学院遍布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美国及欧洲最多),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及国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
思考:结合材料说明教育在文化传承中有哪些作用?【经典例题——详解分析】例1.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国人开始关注自身的文化需求,从孔子热、庄子热到书画热、茶道热。
然而要正确对待当前国内外的孔子热、儒学热,就必须做到既不能全盘肯定,搞复古主义,也不能全盘否定,而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上述观点说明()A.对待传统文化要先继承再发展 B.对待传统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C.对待传统文化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D.在文化的传承中要充分发挥教育的特定功能例2.高铁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在广州喝早茶,到长沙听笑话,再到武汉赏樱花”;“上午在西安吃泡馍,下午到嵩山看少林”。
高二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课题---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
高二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课题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课前学案一、知识梳理1、认识的含义、形式?2、实践的含义、基本形式和特点?3、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4、真理的含义、特性?5、认识的特点?6、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原理、方法论二、判断:1.基于客观实际做出的科学论断可以成为行动的动力。
2.认识是客体对主体的能动反映。
3.感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的对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4.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性。
5.实践是人类特有的,因此,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
6.读书也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认识的目的是认识世界。
7.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
8.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条件性。
9.真理再向前迈一步一定是更高的真理。
10.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两次反复才能完成。
11.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它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1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有多个真理。
三、习近平金句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波澜壮阔,时间跨度长,涉及范围广,需要研究的问题多。
总的是要按照总结历史、把握规律、坚定信心、走向未来的要求,把党走过的光辉历程总结好,把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的辉煌成就总结好,把党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宝贵经验总结好,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砥砺奋进的理论和实践总结好。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据新华社北京2021年11月16日电课中学案一、【课标要求】1.了解人的实践活动的特性和作用2.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3.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4.阐述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
二、【学习目标】1、理解认识的含义,知道认识的形式;掌握实践活动的特性和作用2、掌握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3、理解真理的含义4、理解运用真理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原理方法论5、理解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三、【重点难点】重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原理方法论;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原理方法论难点:实践活动的特性和作用;真理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四、真题演练1.(2021•全国高考真题乙卷)王安石在推敲“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诗句过程中,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字许,始定为“绿”,这从一个侧面表明()①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②认识主体的知识和素质影响认识结果③认识是一个包含曲折性的前进上升过程④对同一个确定对象不能产生不同的认识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2021•河北高考真题)2021年4月29日11时23分,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综合试题
2012—2013学年下学期高二政治文化生活试题一.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是2011年10月 的重大新闻报道,其中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12日会见俄罗斯总理普京 ②6日苹果前CEO 乔布斯去世,当日苹果股价下跌5%。
③13日广东佛山小悦悦相继被两车碾压,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④11日中国男足国家队在2014巴西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中 0-1不敌10人伊拉克队,出线告急 A.①③ B.②③④ C. ②③ D.③④2.红色经典歌曲作为民族精神的载体,记录了祖国历史沧桑巨变,见证了祖国的不断崛起,展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
这说明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C.文化能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3.恩格斯说:“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提琴。
”这话反映了 A.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 B.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C.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D.经济是政治的基础4.一位美国游客看到财神赵公明一手举钢鞭、一手托金元宝的塑像(右图),感叹道:“抢夺资源还受到如此尊重,这种思维与美利坚没有什么区别。
”这表明 ①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基本相同 ②部分美国人对中国文化存在误读 ③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 ④文化背景差异影响人的认识活动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5.近日,全国上百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官方微博相继亮相,其中不乏九寨沟、玉龙雪山等著名重点风景名胜区,成为网络上一道名副其实的“风景线”。
如点击江西省旅游局的官方微博,网友不仅可领略庐山的雄奇、欣赏婺源的油菜花,把玩景德镇瓷器,还能相互交流旅游心得。
材料告诉我们,微博 ①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 ②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 ③促进了文化传播与发展 ④强化了政府对文化市场的管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二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同步课时作业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Word版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二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同步课时作业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哲学史上的“唯理论”学派的代表认为“感觉给人以欺骗”,也有学派认为“理性认识是靠不住的”,这两个对立派别的共同错误是()A.混淆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和界限B.否认了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C.否认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D.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相互联系2.为了依法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国务院对取消行政许可项目及制约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涉及的行政法规进行了清理。
这主要体现了()A.实践的能动性B.意识的现实性C.世界的物质性D.规律的客观性3.“剑不试则利钝暗,弓不试则劲挠诬。
”下列与这句话蕴含哲理相同的有( )①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③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④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4.“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一千多年前,诗人李白如此表达了不能登月的惆怅。
今天,我们通过航天器传回的图片可以清晰地感受月亮的倩影,千年梦想变为现实。
这主要说明() A.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C.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D.实践具有客观实在性5.南京农业大学周光宏教授团队,使用第6代猪肌肉干细胞,经过前后20天的培养,研发生产出我国第一块重达5克的肌肉干细胞培养肉。
由此可见( )A. 人能够创造物质B. 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C. 规律具有客观性D. 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6.毛泽东强调,人的正确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正确的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下列关于实践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实践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③实践是正确思想获得的唯一途径④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的桥梁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历”,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
高中政治(新人教版)必修4课后习题:文化的内涵与功能(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的内涵与功能课后篇巩固提升1.延安时期,在物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陕甘宁边区在思想建设、文化建设、社会道德风尚上都达到相当高的程度,边区新思想新风尚蔚然成风,形成了伟大的“延安精神”。
这说明()A.文化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B.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C.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D.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延安精神”,是在物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形成的,说明文化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与经济、政治发展不完全同步,A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文化的相对独立性,不体现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B项与题意不符;文化不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与经济、政治发展也不完全同步,有时落后于经济、政治发展水平,有时超前于经济、政治发展水平,C、D两项错误。
2.艺术让城市更有文化温度。
经济社会越发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维度就越丰富,不只是电影艺术,包括绘画、音乐、运动等在内的文化生活形式,都是营造城市活力空间、点燃城市发展激情、满足市民文化需求的重要载体。
由此可见()①城市文化决定城市竞争力的强弱②城市建设需要营造良好的城市文化氛围③城市文化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④丰富的文化生活形式促进了市民全面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城市文化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城市建设需要营造良好的城市文化氛围,以点燃城市发展激情,满足市民文化需求,②③符合题意;城市文化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但不能决定城市竞争力的强弱,①说法错误;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说法错误。
3.下面漫画告诉我们要()A.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B.反对文化霸权,警惕外来文化渗透C.增强文化互信,构建和谐的国际关系D.加快社会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A项符合题意;B、C、D 三项不符合题意。
4.忧国忧民、兼济天下、志存高远……这些中国传统文人崇高博大的文化精神是通过具体的人格与行为来体现的,而优秀的人格和社会作为,也在不断丰富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四课练习题1. 在古代中国,人们把理想社会称为“大同”社会。
追求“大同”曾是一些思想家毕生奋斗的目标。
孙中山“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就带有明显的“大同”痕迹。
从“大同” 到“天下为公”属于传统文化中()A.传统习俗的继承B.传统建筑的继承C.传统思想的继承D.传统文艺的继承2.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文化由来已久。
但封建社会却片面强调“愚孝”,成为束缚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枷锁。
由此看来,应该 ()A.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B.取其精华,去其糟粕C.面向世界,博采众长D.求同存异,兼收并蓄3. 台湾知名人士李敖在清华大学发表的50分钟演讲获得听众 20多次的掌声。
有同学提问表达了对当时的台湾当局实行的“文化台独”和“去中国化”的忧虑。
李敖说,日本殖 民统治者实行了 50年的日本化教育,结果台湾一光复这种教育就摧古拉朽地不见了。
“文化台独”和“去中国化”也一样,这种“硬塞进去的文化是不会生根的。
”这说明()① 日本的文化是腐朽、落后的 ② 搞“文化台独”是不得人心的③ 台湾人民对中华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 台湾文化与中华文化密不可分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4. 《易经》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故而叫重阳。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
每逢重阳 佳节,很多单位组织敬老活动。
这表明 (① 透过传统节日可以领略民族文化的韵味③庆祝民族节日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5. 于丹在中国民航大学演讲时,从食品安全问题所反映出来的社会诚信危机追溯到儒家六个方面,映射到现实生活的点点滴滴。
这说明(②传统美德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④继承传统习俗有助于培育文明风尚A.①②③・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人无信不立"的深刻价值和时代意义, 从古代思想精髓的“忠、恕、宽、信、敏、惠"6.古代孝有“卖身葬父"“弃官寻母"等之说。
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新版“ 24孝"不仅包括“教父母上网”等行动准则,还包括“支持单身父母再婚"等观念突破和对老年人的7. 传统习俗是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对传统习俗认识正确的是( )① 中国传统文化是永恒不变的 ③社会进步需要传统思想的推动 ②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A •①② ・①③C.②④D.③④心理关怀。
由材料我们可以感受到( ① 文化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③ 传统文化是现代文明发展的源头② 践行孝道的方式要顺应时代的变迁④ “孝道"的内涵具有相对稳定性 A •①② C.②④ D.③④A. 传统习俗表现出相对稳定性B.传统习俗往往是一些陋习C.留下的都是民族文化的精髓D.传统习俗只与传统的农业和家族社会相适应&猜灯谜、吃月饼、燃灯、赏月等是我们在中秋节时的固有习俗。
下列对中秋节的习俗理解不正确的是()A. 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B.它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下来的形式C.它被称为凝固的艺术D.它具有相对稳定性9. 中国传统的节H大多产生于农耕时代,随着社会的变迁,其赖以生息延续的文化土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习俗已经不适应这个时代了,也无法吸引现代人的关注。
下列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正确的是()①其相应内容应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②当前已没有落后、腐朽的东西③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④对其落后、腐朽的东西,必须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10. 封建社会宣扬的“君权神授”的思想,其实质是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维护封建君主的统治。
现如今,我们党和政府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其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这一变化说明()①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②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④传统文化会因时而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1. 京剧理论家刘连群说,越是科技发达、经济走向全球化,一个国家就越重视对本民族文化的抢救、保护和传承。
之所以要重视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是因为()①传统民族文化是至高无上的,是优越于其他民族文化的②没有民族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民族文化就不能丰富发展③传统文化代表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④传统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12. 温总理曾以白居易的诗句“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告诫官员,要时时惦记百姓疾苦。
温总理“以诗言志”表明()A. 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B.传统文化仍有现实意义C.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D.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13. 广东早茶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咸丰同治年间。
直到现在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广东人便扶老携幼,或约上三五知己,齐聚茶楼“叹早茶”。
“叹”在广东话中是享受的意思,由此可见,喝早茶在广东人的心目中是一种愉快的消遣,在这个层面上来说与其他娱乐活动并无二致。
这种现象说明,传统文化具有()A.相对稳定性B.鲜明民族性C.创造性D.鲜活时代性14.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忧患意识的民族。
《周易》中说:“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近年来,“忧患意识” 一词频繁出现在党和政府的文件及讲话中。
这表明,中国传统思想()A. 是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B. 影响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中国的发展道路C. 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财富,应当毫无保留地继承D. 是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应当成为全世界的主流思想15. 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書代建筑艺术的优良传统和独特风格。
以故宫建筑群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建筑()①被称为凝固的艺术②具有独特的结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型③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④以传统绘画为代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6.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中秋佳节,海峡两岸会共同庆祝这一传统节日。
这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特点是()A.具有相对稳定性B.鲜明的民族性C.变化发展的D.积极向上的17. “学有所教”的政策指向是让每一个适学个体都能平等地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这一提法,与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提倡的“有教无类”的教育观十分相似。
这说明()①文化具有继承性②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有人主张,传统民俗节FI应考虑恢复一些对现代有积极作用的千年古俗,还应扩充其新的内涵。
如在春节宣传一些振兴中华文化的内容;在清明节提倡植树缅怀亲人与先烈,讲一讲先烈和亲人在世时的一些丰功伟绩;在中秋节宣传和谐;在重阳节宣传尊老爱幼等。
下列对上述主张的评价正确的是()A. 错误,因为传统文化有相对稳定性,应永恒不变B. 错误,因为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扩充其内涵就是否定其民族性C. 正确,因为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只有因时而变,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D. 正确,因为传统文化的内涵只有不断变化,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19•调查显示,得到公众广泛认同的大学校训,有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复旦大学的“博学而笃行,切问而近思”等。
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基本上直接援引中华古籍中的经世格言。
由此可见()A. 中华古籍记载的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精华B. 中国传统思想决定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C. 优秀的传统文化容易得到本民族人民的认同D.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20. 以前古孝称“父母在,不远游”,但现在为了求学、为了事业,许多年轻人都不得不离开父母到别的城市去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孝,只要经常给父母打个电话,报个平安,关心一下他们的生活,父母就很满足。
这说明()A.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B. 传统文化不适应社会发展,应彻底否定C. 传统文化应随着个人的需求相应变化D. 传统文化应与时俱进,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21.结婚当天零点放喜炮,是太原人的传统习俗。
高分贝的噪音,即便人睡得再沉,也大 多会被吵醒,老人和婴儿更容易成为受害者。
1994年制订实施、又历经两次修改的《太原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对在禁止时间和区域以外放炮有着非常严厉的处罚条款。
但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的传统习俗让地方性法规很无奈。
我们在文化继承过程中,必须①根据时代要求, 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继承 ②彻底摆脱传统文化的羁绊, 创造全新文化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④既要反对厚古薄今,又要反对复古泥古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2. “英国曾有很多殖民地,但即使 300年的殖民地怎么看都不像英国。
在几个华人社会 中,新加坡西化的程度更高,同时,新加坡在社会结构上也更接近中国传统社会。
"可见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3.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既有过“兼收并蓄、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也有“全盘抛弃,彻底西化、完全欧美”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在于 ()A.否定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B. 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C. 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D. 违背了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答案1—5.CBBAC 6—-10.CACCD11一“15.DBABA16…一20.BCCCD21—23.DAD①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传统文化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④ 文化具有时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