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基础知识教学讲义
心电图讲义
平均心电轴: 即额面上的心电轴,把额面上QRS 综合成一个既有方向、又有大小的总的 向量。这个总的向量就称为平均心电轴 (或心电轴)。 表示:通常用其与I导联正侧端的夹 角表示;顺时针方向为正,逆时针方向 为负。
心电轴的值:
正常值:-30 º~ +90 º 左偏: -30 º~ -90 º
除极:
当心肌细胞受到阈刺激后,在一极短的 时间内(1~3ms),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发生 变化,使得膜内电位迅速由负变正,膜外 电位由正变负,这种极化状态的消除和 逆转,叫做除极化;
复极:
细胞除极化后,在一较短的时间内 (300ms)经过代谢作用,又逐渐恢复为极 化状态的过程,叫做复极化。
窦性心律不齐:
1.窦性P波,PII 、PavR ; 2. P-R间期≥ 0.12〞; 3.同一导联内P-P间距差值>0.12 〞, 节律不整。
窦性静止: 当窦房结一时不能发出激动时,即 发生窦性静止,亦称窦性停搏。 心电图上为一较长的时间内没有P波, P波暂停时间与正常的P-P间距无倍数关系。
电压:胸导 V1、V2 呈rS型, R/S<1, Rv1 ≤1.0mv ; V3、V4 呈RS型, R/S=1; V5、V6 呈Rs型, R/S>1; Rv5 ≤ 2.5mv; Rv5+Sv1 ≤ 4.0mv(男)~ ≤ 3.5mv(女) Rv1+Sv5 ≤ 1.05mv ;
心电图教案
心电图教案(总11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西藏民族大学医学院
教案
2015 -2016 年第 1 学期
所在单位西藏民族大学附属医院教研室
课程名称诊断学
授课对象 2013临本1、4班
授课教师杨伟
职称副主任医师
教材名称诊断学
201 5 年 9 月 8日
西藏民族大学医学院教案首页编号:
第一章心电图
第一节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
一了解心电图产生原理:心电图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
二掌握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心电图常见的各波段包括P波、P-R段、QRS波群、ST段和T波、 Q-T间期.
三了解导联系统:包括肢体导联系统和胸导联系统.肢体导联系统有Ⅰ、Ⅱ、Ⅲ、AVR、AVF、AVL,胸导联系统包括V1-V6导联.
总结
1. 心肌细胞除极
2. 心肌细胞复极
3. 影响心电图图形因素
思考题:
1. 心电波是如何产生的?
2. 心电图QRS波是如何命名的
第二节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教学内容:
一学会心电图的测量:包括心率的测量、各波段振幅的测量、各波段时间的测量和平均心电轴的测量.
二熟悉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
总结
1. 时间测量
2. 电压测量(振幅)
3.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
思考题:
心电图各波、各段的意义及正常值?
第三节心房、心室肥大
教学内容:
掌握心房和心室肥大的心电图表现
总结
1. 从P波的时限及振幅分析心房肥大
2. 从各导联ORS波的时限及振幅分析心室肥大
思考题:
心电图基础知识上课讲义
心电图基础知识
以上是主页君在网上随意找到的正常的ECG图示,可能很多人问,为什么很多时候正常的心电图看起来和上图不一样呢?其实,上图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下的图示,只不过是为了说明心电图而画出的理论图示。正常的ECG在不同导联上有这完全不同的表现,我们学习的目标是认识正常的心电图,才有能力分辨异常心电图,发现其中的异常,从而得出判断,起到辅助诊断的目的。
一、心电图基本知识(这是额外要求,初学者了解,不懂也不影响学习)
心电图反映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和心脏的机械舒缩活动无直接关系。 (一)心电图各波段的意义
P波:反映左、右心房除极过程中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P-R段:主要反映激动通过房室交接区所产生的电位变化。
Q1lS波群:反映左、右心室除极过程中电位和时间的变化。
S-T段:代表心室早期复极(2期平台)的电位和时间的变化。
T波:反映心室晚期快速复极(3期)过程中的电位和时间的改变。
U波:一般认为是心室肌传导纤维(浦肯野纤维)的复极波所造成,也有人认为是心室的后电位所致。
(二)心电产生的原理
1.静息电位心肌细胞未受到刺激(处于静息状态)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以细胞膜为界,膜外呈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并稳定于一定数值的静息电位状态,称为极化状态。
2.动作电位当细胞受到刺激时,其亚微结构就会发生改变,于是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加大,从而造成钠离子快速内流,此时可测得+30mv的电压,这就是动作电压。这时细胞膜上的Na+—K+ATP泵逆浓度差把钾离子送回细胞内而排除钠离子,恢复原有的极化状态。
心电图讲义:很好,很完整的心电图讲解,看完就懂精编版
• 探查电极置于左下 肢,中心电端与左、 右手腕相连。
肢体导联的导联轴与其六轴关系
• 将3个标准导联和3个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轴 保持原有的方向不变, 角度不变而移于0点处, 便得到一个辐射状的 几何图形,称为 Bailey六轴系统。
心电向量的概念
• 电偶即为向量(电偶向量): • 既有数量大小,又有方向性。 • 用“→”表示,长短表大小,箭头为正电 位,箭尾为负电位。
心电向量
• 心脏是由几个部分心肌组成的,除极时,是不同方向的电 偶向量同时活动,各自产生不同方向的电动力,把几个不 同方向的心电向量综合成一个向量,就代表整个心脏的综 合心电向量。 • A代表左室的除极向量,指向左偏后,因左室壁较厚,除 极电势大,所以箭杆较长;B代表右室除极向量,指向右 前,因右室壁较薄,除极电势小,故箭杆较短。将A;B各 为平行四边形的一边,并交点于C,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 角线CD即为二者的综合向量(指向左后)
膜内变为正电位,膜外变为负电位,乙端仍保持膜外为正电位、膜内 负电位的极化状态,使同一个细胞膜外的甲乙两端出现了电位的差别
。甲端为负电荷(电穴),乙端为正电荷(电源),二者形成电偶,
产生电流。电流的方向由电源流向电穴。 若在乙端(面对电源)置一探查电极,即可描记出向上的波,反 之,在甲端则描记出向下的波。
Chest leads: V1, V2, V3, V4, V5, V6,
电子版讲义-心电图
心电图诊断临床心电图
心电图概述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示意图
一、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
1、P波
2、P-R段
3、P-R间期
4、QRS波群及命名
5、ST段;T波
心脏除、复极与心电图关系示意图
心电图概述
R
心电图概述
在长期应用临床心电图的过程中,已形成了一个由Einthoven 创设而为目前大多数心电图工作者所采纳的国际通用导联体系,称为“标准导联”,共包括12个导联。
二、心电图导联
1、肢体导联:包括双肢体导联I、II、III及加压肢体导联aVR、aVL
、aVF。各导联的正、负极按统一规定
心电图导联组成
导联I II III 正极L F F 负极
R R L 导联轴在六轴系统的方位
0°
+60°
+120°
常规肢体导联心电图电极位置
(A)标准双极导联的导联轴(B)单极加压肢体导联的导联轴(C)肢体导联六轴系统
心电图导联组成
肢体导联类型:
肢体导联的导联轴与其六轴关系
2、胸前导联:属单极导联。探查之正电极应放于胸前固定的部位;负极均为设定的“无干电极”(中心电站)
心电图导联组成
胸前导联探查电极的位置
Thanks 心电图图形描绘和检测各波段时程与心率的检测
心电图波形、波段的命名及测量
1.心电图记录纸上的横坐标可用以检测各波段的时距,可根据对
测量精度的要求,改变走纸速度。
2.在心电图上可以测出心率,即每分钟内的心动周期数,可根据
60(s)除以每一心动周期的时距(s)(可取P-P或R-R间距)计算
出来。
各波段振幅的检测
1.心电图记录纸上的纵坐标,可用以检测各波段的振幅。
2.一般应事先将心电图机上心电放大器的增益调整好,使每输入
《心电图讲义》3-4心肌缺血与急性心肌梗死
波。
此期若治疗及时而适宜,可避免发展为 心肌梗死或使梗死面积缩小。
整理课件
二)、急性期: 梗死后数小时~数日~数周,心电图为
梗死图形的演变过成。 ST段抬到最高渐下降 (R波降低或丢
失)病理性Q波 T波随之由直立变倒置、 渐加深。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二、图形演变及分期:
随着距心肌梗死发生的时间不同,心 电图上可依次出现缺血、损伤、坏死的 图形演变,其演变有一定的特异性。所 以临床上动态观察心电图演变对诊断更 有意义。
不要放走你认为有问题,而心电图 暂时“正常”的病人,要及时复查 心电图!
整理课件
一)、早期:(超急性期或梗死前期) 梗死后数分钟~数小时,心电图为缺
第四节 心肌缺血与ST-T的改变
整理课件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因粥样硬 化病变而引起的管腔狭窄,当狭窄 造成心肌的供血不能满足心肌的需 求时,就表现为心肌缺血。
整理课件
冠心病引起的心肌缺血多发生在心内 膜下,这与心内膜下心肌承受的压力较高、
心肌壁内小动脉阻力较大、心内膜下心 肌 代谢需求较高和心内膜下血管张力储备较 低有关;心外膜下心肌也可发生缺血,但 相对较少;心肌严重缺血时,可表现为贯 穿心内外膜的透壁性缺血。
T波高尖的原理:内膜面缺血,复极 程序未变,T向量与正常一致,但内膜下 复极时间延长,使终末部分十分突出, 而导致T波高尖。
最新心电图讲课- 心律失常(一)PPT课件教学讲义PPT
一适当强度的刺激,可发生多处的单向阻滞和折返激动而引起颤动,称
为易颤期或易损期(vulnerable period)
8.
心室的易颤期—T波顶峰偏前约30ms(R on T现象)。
9.
心房的易颤期—R波的降支和S波时间。
3. 传导性
4.
传导系统(特殊起搏传导系统)
5.
传导异常: 有完全阻滞, 单向阻滞,隐匿传导,传导延迟,折返激
并且提前发生的异位激动,一般统称期前收缩或早搏。 1、提前出现(发生)。 2、代偿间歇(compensatory pause):指期前出现的异位搏动
代替了一个正常搏动,其后出现一个较正常心动周期 为长的间隙。 3、联律间期(coupling interval):指异位搏动与其前窦性搏动 之间的时距。 4、插入型(间位型) 5、频发、偶发、联律(二联律bigeminy、三联律trigeminy)、 6、并行心律型早搏 7、单源性早搏、多源性早搏 8、连发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早搏,短阵心动过速
• 心电图特点:
1、 提前出现的QRS-T前无P波或相关P波(但 窦性P波可巧合在QRS波任何位置)。
2、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宽大畸形, QRS时限 0.12S。T波多于QRS波主波方向相反。
3、完全性代偿间歇。
室早
1. QRS-T宽大畸形,﹥0.12,T方向与主波相反 2. 代偿完全 3. 期前出现的QRS-T前无P,或相关P
心电图培训
心电图讲义
第一节正常心电图
1.平均心电轴的常规测量方法
通常可根据肢体Ⅰ、Ⅲ导联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以估测心电抽的大致方位:若I、Ⅲ导联QRS波的主波均为正向波,则可推断为正常心电轴(0一90度);若I导联出现较深的负向波,则属心电轴右偏;若Ⅲ导联出现较深的负向波,则属心电轴左偏。
为了获得较精确的检测结果,尚可采取下述方法以判定心电轴。①作图法:可以根据I、Ⅲ导联QRS波群的波幅的实测结果(正向与负向波的代数和),用作图法根据I、Ⅲ导联的相应幅度处分别作两垂直线相交,即可测得额面平均心电轴角度。②查表法:较作图法更为简便的方法是按I导联及Ⅲ导联正负波幅值代数和的二个数值,从一专用的心电轴表中直接查得相应的额面心电轴。
2.T波的意义。波型特点及正常值
代表快速心室复极时的电位改变,是ST段后出现的一个圆钝较大且占时较长的波。正常值(1)方向:在正常情况下,T波的方向大多和QRS主波的方向一致,在Ⅰ、ⅡV4一V 6导联向上,aVR 向下,Ⅲ、aVL、aVF、Vl—V3导联可以向上、双向或向下,但若Vl的T波向上,则V 2一V 6导联就不应再向下。(2)振幅:在正常情况下,除Ⅲ、avL、avF、V1—V3导联外,T波的振幅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的1/l0。T波高度在胸导联有时可高达1.2
—1.5mV而尚属正常。
3.P-R间期的意义及正常值
P—R间期为0.12-0.20s。在幼儿及心动过速的情况下,P—R 间期相应缩短,在老年人及心动过缓的倩况下,P—R间期可略延长,但不超过0.21s。
P—R间期包括激动通过结间束,加上激动通过房室交界区及希氏束的时间。若P—R间期增长而P波并不增宽(在0.11s以内),便表示激动在房室结及房室束中有过长的停滞。在正常的心率下,成年人的P—R间期一般是在0.12s至0.20s之间。在幼儿及心动过速的情况下,其P—R间期可能相应地减短。例如成年人的心率,如果每分钟是l00次,其P—R间期便不应超过0.19s。如P—R问期过短或过长,则应注意检查各导联中P波的形态、P波与R波的关系及QRS的宽度,以辨明是否有交界性心律、房室传导阻滞、房室脱节、预激综合征等
心电图学教学PPT
Q-T间期(Q-T interval):长QT、短QT综合征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Ⅰ、Ⅱ、V4~V6导联向上,aVR向下,Ⅲ、 aVF、V1~V3导联可以向上、双向或向下, 但若V1的T波向上,则V2~V6导联就不应再 向下。
2. PR段(PR segment):反映心房的复极过程 及房室结和房室束的电活动,正常为0.12~ 0.20sec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P-R interval
3. P-R间期(P-R interval):P波与P-R段合计为 P-R间期,正常为0.12~0.20sec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Q-T interval
7. Q-T间期(Q-T interval):从Q波起点至T波 终了,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时间, 正常为0.32~0.44sec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1-第一部分 心电向量图基础知识--第一讲 心电向量图的概念(1)
山羊另类心电向量图讲义
广西医科大学三附院
陈有昌
前言
本讲义主要参考天津市胸科医院姜树本编著的“心电向量图诊断与图解”、周炎林编译“临床心电向量图学”、刘子文主编“临床心电学辞典”及美高仪心电工作站有关向量部分内容编写,极少数图片来自心电图QQ群交流及网友提供。编写本教案的目的是为了普及心电向量图(VCG)知识,作者试图通过大量图片讲解有关VCG基础知识及操作、诊断中要注意的具体要点与细节,让初学者更容易看懂有关VCG的书籍与掌握操作、诊断的基本知识,并应用于临床。同时达到加深对ECG产生原理的理解与用向量观点分析ECG形态的异常和变异。正如在爱爱医上一位从八十年代中后期起就开始搞VCG研究、自称树林的老心电图工作者讲的那样“开展VCG,也许临床实际应用不大。但是不通过这个业务的开展,很难让我们形成用向量的观点来分析形态学ECG。用向量观点分析ECG形态的异常和变异,那是如同一个干心脏电生理的人看心律失常一样,比金子还贵啊。何秉贤教授经常抱怨我国的某些专家级学者因不懂VCG而频出学术笑话,不是没有道理的。最近热炒的所谓avR导联功能新发现,说白了就是向量概念的匮乏,avR导联倒相就在I、II导联之间,距两者相差30度,又是远场,多少有点向量概念的人,不会对avR持大冷或大热态度的”。树林老师的话,很值得大家深思。
目前钻研VCG的人不是很多,2010年8月初在青岛市由陈启清教授等主办的全国第一期VCG学习班只有五六十人参加,可见大家对VCG这门知识还是很不重视。VCG的书也很少,很难买到,即使有,使用的图或是人工画的,或者是一些老图片,清晰的新近的实例图较少。
《心电图讲义》课件
其他仪器故障
心电图仪器本身故障也可能导致 波形异常,需要定期维护和校准
仪器。
03
常见心电图疾病的诊断
心肌梗死的诊断
总结词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坏死的 心脏疾病。
详细描述
心肌梗死的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检查,典型的心电图表现为 ST段弓背向上抬高,T波倒置,并伴有异常Q波或QS波。此 外,心肌酶谱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也是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 。
心电图与其他影像学检查的结合应用
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结合,可 以更全面地评估心脏结构和功 能。
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结合, 可以更准确地诊断冠心病和心 肌缺血。
心电图与磁共振成像结合,可 以为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 供更多信息。
THANK YOU
《心电图讲义》ppt课件
• 心电图基础 • 心电图的解读 • 常见心电图疾病的诊断 • 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 心电图的未来发展
01
心电图基础
心电图的形成
01
02
03
心脏电激动过程
当心脏受到电刺激时,心 肌细胞会产生电激动,这 种电激动过程可以通过导 电介质传递到体表。
电极板与导电介质
在心电图检查中,电极板 通过导电介质与体表接触 ,将心脏的电激动传递到 仪器中。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振幅
包括P波、QRS波群、T波和U波,以 及PR间期、QT间期等参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
A
B
A
C
心电向量
一片心肌是由无数心肌细胞所组成,除极与 复极时会产生很多个电偶向量,把它们叠加 在一起成为一个电偶向量,称为综合心电向 量。心脏是由若干部分心肌组成的,除极时, 是不同方向的电偶向量同时活动,各自产生 不同方向的电动力,把几个不同方向的心电 向量综合成一个向量,就代表整个心脏的综 合心电向量。
心电向量概念
由于心脏的解剖结构及其电活动相当错综复杂,致使 诸心电向量间的关系亦较复杂,然而一般均按下列原 理合成为“心电综合向量”(resultant vector)
心电向量概念
同一轴的二个心电向量的方向相同者,其幅度
相加
A
B
C
+
方向相反者则相减。
A
B
C
+
心电向量概念
二个心电向量的方向构成一定角度者,则可应 用“合力”原理将二者按其角度及幅度构成一个平 行四边形,而取其对角线为综合向量。
左右室除极的综合心电向量
A代表左室除极向量, 指向左后,除极电 势大;B代表右室除 极向量,指向右前, 因右室壁较薄,除 极电势小。将A、B 各为平行四边形的 一边,并交点于C, 对角线CD即为二者 的综合向量(指向 左后)
瞬间综合心电向量与空间心电向量环
在心电活动周期中,各部心肌除极与复极有一定的顺 序,每一瞬间均有不同部位的心肌的心电活动,在某 一瞬间又有众多的心肌细胞产生方向不尽相同的心电 向量,把这些向量按平行四边形法依次加以综合,这 个最后综合而成的向量称为瞬间综合心电向量。
小结
++++++++ --------
-------- ++++++++
心肌细胞静止时(复极状态)
----++++ -------- ++++---- ++++++++
++++---- ++++++++ ----++++ --------
心肌细胞受刺激(除极过程) 心肌细胞完成刺激(除极状态)
-------- ++++++++
Nernst方程
跨膜电位 相当于 K+的平 衡电位
(1)心肌静止时 (复极状态 )
0
0
0
0
(2)心肌细胞受刺激 (从左到右开始除极 )
depolarization: Na+ influx
除极方向 此时若将检测电极置于体表一定位 置,便可测得一定的电位变化。
(3)除极过程(从左到右除极)
depolarization: Na+ influx
❖ 1938年,Wilson建立胸前单极导联 V1~V6
Willem Einthoven 1860--1927
Franklin Norman Wilson 1890--1953
心电图历史回顾
1942 Emanuel Goldberger increases the voltage of Wilson's unipolar leads by 50% and creates the augmented limb leads aVR, aVL and aVF
心电图历史回顾
❖ 1842年法国生理学家Mattencci观察到鸽子心脏 产生电流,这是心脏电活动的最早发现
❖ 1856年Kolliker和Muller对蛙心的研究证实了心 脏电活动与心脏收缩有关(兴奋-收缩偶联)
❖ 1887年Waller首次从人体表描记出人心电活动图 形
心电图历史回顾
❖ 1895 年 荷 兰 生 理 学 家 、 医 学 家 Einthoven 命 名 了 心 电 周 期 中 的Baidu NhomakorabeaP 、 Q、R、S、T各个波群
1945年,Lengere等首次记录心内心电图。 1956年,Holter发明24小时动态心电图。 1960年,Giraud等首先记录希氏束电图。 60年代,V3R~V4R、V7~V9。 1971年,Wellens开始心内程序刺激(电生理时代开
始)。 1973年,Strauss记录心内晚电位。
心电图历史回顾 黄 宛 教 授
除极方向
(4)除极状态 (除极完成)
复极化(repolarization)
心肌细胞完成除 极后,继之出现极化 状态的恢复过程称为 复极化(repolarization)
此种电偶相继向另一端推移,产生动 作电流,直至整个细胞完成除极化。
心肌细胞的电活动可通过心肌闰盘等 结构的本身直接传递,导致心脏电激迅速 向周围扩布。
心脏是立体器官,它产生的瞬间向量在空间朝向四面 八方,把一瞬间综合心电向量的尖端构成一点,则在 整个心电周期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把移动的各点连接 起来的环形轨迹就构成空间心电向量环即空间向量心 电图
心室除极顺序与各瞬间向量
空间心电向量环
平面心电向量图及其基本图形
空间心量向量环是一个立体图形,在平面纸 上描绘立体图形是困难的,通常采用空间心 电向量环在三个不同的互相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来观察。所谓投影,就是与某一平面垂直 的平行光线照在心电向量环上,此向量环在 这个平面上形成的影像称为投影。然后把投 影在每一面的形态绘成平面图,由这三个平 面图组成空间立体图象。此即临床上常规记 录的心电向量图。亦称空间向量环的第一次 投影
++++++++ --------
除极状态
++++---- ----++++
----++++ ++++----
复极过程
++++++++ --------
-------- ++++++++
复极状态
心电向量概念
由体表所采集到的心脏电位强度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与心肌细胞数量(心肌厚度)呈正相关; ②与探查电极位置和心肌细胞之间的距离呈反相关; ③与探查电极的方位和心肌除极的方向所构成的角度 有关,夹角愈大,心电位在导联上的投影愈小,电位 愈弱。这种既具有强度,又具有方向性的电位幅度称 为心电“向量”(vector),通常用箭头表示其方向, 而其长度表示其电位强度。心脏的电激动过程中产生 许多心电向量
❖ 1905~1906年,Einthoven设计出双 极肢体导联Ⅰ、Ⅱ、Ⅲ
❖ 1924,Willem Einthoven wins the Nobel prize for inventing the electrocardiography
❖ 1934年,Wilson创设加压单极肢体 导联aVR、aVF、aVL
1973年,Cranefield提出触发激动的概念。 1978年,Cramer记录出窦房结电图。 1981年,Simson记录体表晚电位。 80年代初,同步3导、6导心电图。 80年代中,同步12导联心电图。
心肌静息膜电位的形成
-80~95mv
+ +
+
+
+
+
+
+
+
+
+ +
+
+
+
+
+
+
细胞内外的电位差就这样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