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10屈原列传(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合集下载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课时作业【2】及答案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课时作业【2】及答案

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B.六府甚修,众土交正C.致费于沟淢D.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解析】B项,“正”同“征”;C项,“淢”同“洫”;D项,“辟”同“避”。

【答案】 A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鲧为人负命毁.族毁:败坏B.乃殛.鲧于羽山以死殛:杀死C.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相:察看,考察D.行视鲧之治水无状..无状:不像样子【解析】“殛”应解释为“流放,放逐”。

【答案】 B3.对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②女其.往视尔事矣③女平水土,维是.勉之④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A.两个“其”字相同,两个“是”字也相同。

B.两个“其”字相同,两个“是”字不同。

C.两个“其”字不同,两个“是”字相同。

D.两个“其”字不同,两个“是”字也不同。

【解析】①其,助词,起调整音节的作用,不译;②其,语气词,表命令,可译为“还是”;③是,代词,这;④是,形容词,正确。

【答案】 D★4.(对应本课“局部探究”第2题)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A.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B.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C.薄.衣食,致孝于鬼神D.陂.九泽,度九山【解析】D项和例句一样,属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表:标记。

陂:筑堤防。

A项,伤:动词为动用法,为……而深感痛心;B项,美: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光大。

C项,薄: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简朴。

【答案】 D5.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致孝于鬼神A.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B.其德不违,其仁可亲C.以告成功于天下D.而使续鲧之业【解析】C项与例句均为状语后置句;A项,判断句;B、D两项为省略句。

【答案】 C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3~7段,完成6~9题。

6.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女其往视.尔事矣视:办理B.禹为人敏给克.勤克:能C.于是九州攸.同攸:所D.咸则.三壤成赋则:标准,准则【解析】攸:就。

高中语文第10课管仲列传课时作业(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高中语文第10课管仲列传课时作业(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第10课管仲列传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鲍叔终善.遇之善:很好地B.鲍叔遂进.管仲进:举荐C.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知:了解D.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修:修建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不以.为言鲍叔不以.我为贪B.孔子小之.夫晋,何厌之.有C.鲍叔知其.贤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D.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管仲因而信.之B.贵.轻重,慎权衡C.然孔子小.之D.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B.俗之所否,因而..去之C.鲍叔不以我为愚.D.鲍叔不以我为不肖..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不同类的一项是( )A.若属皆且为所虏B.公子纠死,管仲囚焉C.管仲既用,任政于齐D.分财利多自与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①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高中语文 第11课 屈原列传课时作业(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高中语文 第11课 屈原列传课时作业(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第11课屈原列传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新沐.者必弹冠沐:洗头B.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放:流放C.新浴者必振.衣振:振奋D.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随:顺应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形容..枯槁B.何故深思高举..C.颜色..憔悴D.渔父莞尔..而笑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自疏濯淖污泥之中B.离骚者,犹离忧也C.以一仪而当汉中地D.厚币委质事楚4.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类的一项是( )A.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B.数十年竟为秦所灭C.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D.夫天者,人之始也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不同类的一项是( )A.素善.留侯张良B.明.道德之广崇C.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D.其后楚日.以削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

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

”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

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怀王怒,不听。

亡走.赵,赵不内。

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此不知人之祸也。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怀王卒.行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B.⎩⎪⎨⎪⎧ 秦虎狼之.国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C.⎩⎪⎨⎪⎧ 内惑于.郑袖身客死于.秦 D.⎩⎪⎨⎪⎧ 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亡走.赵 B .屈平既嫉.之 C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 D .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 8.下列句子不能表现屈原忠君爱国以及其政治智慧的一项是( )A .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

高中语文《屈原列传》原文和译文-文本素材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高中语文《屈原列传》原文和译文-文本素材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屈原列传》原文和译文原文: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译文:屈原,名字叫平,是楚王的同姓。

做楚怀王的左徒。

(他)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

对内,同楚王谋划商讨国家大事,颁发号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答对各国诸侯。

楚王很信任他。

上官大夫和他职位相等,想争得楚王对他的宠爱,便心里嫉妒屈原的贤能。

楚怀王派屈原制定国家的法令,屈原编写的草稿尚未定稿,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硬要走草稿,屈原不给。

上官大夫就谗毁他说:“君王让屈原制定法令,大家没人不知道的,每出一道法令,屈原就炫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制定法令了’。

”楚王听了很生气,因而疏远了屈原。

屈原痛心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分辨是非,谄媚国君的人遮蔽了楚怀王的明见,邪恶的小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谗臣所容,所以忧愁深思,就创作了《离骚》。

高中语文《屈原列传》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高中语文《屈原列传》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文天祥《端午感兴》

汉立 哀 有 死奸 政 楚第屈
湘; 怨 联 。臣 治 辞一原
人孤 托 评 。忠 离 为
报骚: 楚, 国生 ,而 余独 风开 波诗 及赋
排抒 的位: 挤情 形伟名 ,诗 式大平 投《 写的, 汩离 了爱字 罗骚 我国原 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诗, 自, 第人号 沉因 一,灵 而受 首用均

屈原,是我国第一个伟大诗人,又是世界古代文化名人。 他的作品,流传下来的有《离骚》、《九章》、机规、《天 问》、《招魂》等,我们曾读过他《九章》中的一篇:《涉 江》。从《涉江》里,我们知道他即使在晚年放逐到沉湘蛮荒 之地,也仍在关心楚国的朝政,眷恋祖国,仍然在坚持自己的 理想和节操,宁死也不与朝中的佞臣同流合污。这种崇高的爱 国精神和端方正直的品格,两千多年来曾经影响我国千千万万 的仁人志士。今天,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史记》中的崛原列 传》,这是我国历史上出现得最早的一篇记载屈原事迹、思想、 人品的文献。它有着很高的史料价值,后世的研究屈原的著作, 都以它为出发点:它又有着很高的文学价值。鲁迅曾称赞《史 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篇传记就能体现这 一特色,今天我们研读这篇课文,在写作方面,应充分注意这 一特点。
背景材料。 (1)屈原(约前340~前27幻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 灵均,战国时楚人,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伟大诗人。
屈原出身于和楚王同宗的没落贵族家庭,因其“博闻强志, 明于治治乱,娴于辞令”,应对诸侯,后又任三闾大夫,对内 主张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对外坚持联齐抗秦,以楚为中心统 一中国,受到腐朽贵族集团子兰、靳尚等人的攻击,遭谗而去 职。约在楚怀王二十五年左右,被放逐到汉北(今湖北省西北 部)。从此,楚国国势日益衰微,怀王宠姬郑袖和大臣靳尚等 旧贵族集团的人物,包围了怀王,后怀王又受到秦国使臣张仪 的欺骗,与齐绝交,使楚陷于孤立,两次派兵攻秦,结果损兵 折将,失去汉中六百里国土。怀王晚年,不听屈原劝阻,在子 兰等人怂恿下,去秦讲和,被秦扣留,客死于秦。

高中语文10屈原列传课件苏教版选修史记蚜

高中语文10屈原列传课件苏教版选修史记蚜
(9)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状语后置句) 译文:_对__于__治__理__国__家__的__道__的__言__辞__也__很__娴__熟__。 _(_此__句__通__常__意__译__为__:__明__晓__国__家__治__乱__的__道__理__,__擅__长__应__对__。__)_______
平伐.其功(动词,自夸,炫耀) 伐.薪烧炭南山中(动词,砍伐)
(1)伐十自年矜春功,伐.齐(师名伐词.我,(功动业词、,功进绩攻)、征伐)
醉而不出,是谓伐.德(动词,损害,破坏)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动词,打破,挫败)
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名词,疾苦,痛苦)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动词,恨,痛心) (2)疾君 臣 君有 少 子疾 多 疾. .在 疾 没.腠病 世理而((名动名不词词称,焉, 患(常 病动病 )词,,轻忧病,)患)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形容词,强,大,洪亮) 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形容词,迅速,快) 草枯鹰眼疾.(形容词,锐利)
泥.而不滓.(nièzǐ)
谗人间.之(jiàn) 疾痛惨怛.(dá) 物之汶.汶(mén)
怀瑾.握瑜.(jǐn yú) 靡.不毕见.(míxiàn) 亡国破家相随属.(zhǔ)
二、识记通假 (1)离骚者,犹离忧也(“离”同“罹”,遭遇) (2)人穷则反本(“反”同“返”) (3)靡不毕见(“见”同“现”) (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指”同“旨”,旨趣) (5)屈平既绌(“绌”同“黜”,罢免官职) (6)齐与楚从亲(“从”同“纵”)
(2)古代表示贬官、免官的词语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 记》) 贬:①降职。如: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②降职并外 放。如: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新唐书·柳宗元 传》)

课时作业10:第9课 屈原列传

课时作业10:第9课 屈原列传

屈原列传一、基础巩固层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出则接遇.宾客遇:遇到B. 平伐.其功伐:夸耀C. 明.道德之广崇明:阐明D. 使使如.秦受地如:到,去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因.留怀王,以求割地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B.上官大夫与.之同列屈平不与.C.王怒而.疏屈平顷襄王怒而.迁之D.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虽.放流,眷顾楚国3.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 邪曲之害公也B. 蝉蜕于浊秽C. 怀王贪而信张仪D.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离骚”者,犹离忧也B.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C.厚币委质事楚D.竟死于秦而归葬5.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信而见疑,忠而被谤B.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C.数十年,竟为秦所灭D.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二、阅读提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

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

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

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

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

元帝时,华阴..丞嘉上封事,言:“治道在于得贤。

平陵朱云,兼资文武,忠正有智略,可使以六百石秩试守御史大夫,以尽其能。

”上乃下其事问公卿。

太子少傅..匡衡对,以为“大臣者,国家之股肱,万姓所瞻仰,明王所慎择也。

而嘉猥称云,欲令为御史大夫,妄相称举,疑有奸心,渐不可长,宜下有司案验以明好恶。

”嘉竟坐之。

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

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

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孔子所谓‘鄙夫不可与事君’,‘苟患失之,亡所不至’者也。

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

”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

”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迁辱师傅,罪死不赦。

”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

高二语文苏教选修课时作业(17)(《〈史记〉选读》)

高二语文苏教选修课时作业(17)(《〈史记〉选读》)

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直上载公子上坐B.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C.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D.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解析】A.“坐”通“座”;B.“乡”通“向”;C.“椎”通“锤”。

【答案】 D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臣修身洁.行数十年B.公子从车骑,虚.左C.能急.人之困D.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解析】A项,洁:使……高洁,使动用法;B项,使……空着;使动用法;C项,为……着急,为动用法;D项,使……站立着。

【答案】 C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公子为.人仁而下士②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B.①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②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C.①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②口不忍献五城,以.公子退让也D.①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②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解析】A项,动词,做/动词,难为;B项,介词,在/介词,从;C项,介词,在/介词,因为;D项,副词,于是,就。

【答案】 D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赞:称赞B.此五霸之伐.也伐:功业C.而公子亲数存.之存:探问D.谢.客就车谢:辞别【解析】A项“赞”应为“引见,介绍”的意思。

【答案】 A★5.(对应本课“局部探究”第3题)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A.请救于魏B.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C.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解析】例句与B项,均为宾语前置句;A项,状语后置句;C项,被动句;D项,定语后置句。

【答案】 B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四、五、六自然段,完成6~9题。

6.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属:连续B.辞.决而行辞:辞谢C.如姬资.之三年资:蓄积D.此五霸之伐.也伐:功劳【解析】B项,辞:辞别。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课时作业【3】及答案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课时作业【3】及答案

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傅:辅助B.诞淫.厥佚,不顾天及民之从也淫:荒淫C.人或谮.周公,周公奔楚谮:说坏话诬陷别人D.天下未集.,武王有疾集:安定【解析】淫:过分,无节制。

【答案】 B2.以下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B.故中宗飨国七十五年C.无坠天之降葆命D.封微子于宋,以奉殷祀【解析】A项,“归”同“馈”;B项,“飨”同“享”;C项,“葆”同“宝”。

【答案】 D★3.(对应本课“局部探究”第2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告纣之.罪于天②使管叔、蔡叔傅之.③以旦代王发之.身④子孙骄奢忘之.⑤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⑥发书视之.,信吉⑦子之.鲁⑧于是伯禽率师伐之.于肸⑨周公乃自揃其蚤沉之.河A.①③/②④⑥⑧⑨/⑤/⑦B.①③/②④⑥⑧/⑤/⑦⑨C.①③⑦/②④⑥⑧/⑤/⑨D.①③⑦/②④⑥/⑤⑧/⑨【解析】①③句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的”;②④⑥⑧⑨句中的“之”为代词,并且都是做前面谓语动词的宾语;⑤句中的“之”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⑦句中的“之”是动词,到。

【答案】 A4.下列句子中不含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王朝步.自周,至丰B.至于小大..无怨C.南面倍依以朝.诸侯D.诸侯咸服.宗周【解析】A项,“步”名词作动词,步行;B项,“小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小民,大臣。

C项,“朝”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朝见。

【答案】 D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告纣之罪于天B.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C.维长终是图D.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解析】C项,宾语前置句;A、B、D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 C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开头至“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完成6~9题。

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乃屏.璧与圭屏:藏而不给B.慎无以国.骄人国:封地C.成王亦让.让:答应D.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摄行政:临时代行王政【解析】让:谦让,表示尊敬。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课时作业【10】及答案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课时作业【10】及答案

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自疏濯淖污泥之中B.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C.以一仪而当汉中地D.厚币委质事楚【解析】A项,“濯”同“浊”;B项,“指”同“旨”;D项,“质”同“贽”。

【答案】 C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颜色憔悴,形容..枯槁B.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C.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D.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解析】A项“形容”,古义:形体,容貌/今义: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

B项“用事”,古义:执政、掌权/今义:(凭感情、意气等)行事。

C 项“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答案】 D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屈平之.作《离骚》②邪曲之.害公也B.①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②以.浮游尘埃之外C.①顷襄王怒而.迁之②皭然泥而.不滓者也D.①战于.蓝田②使于.齐,顾反【解析】A项,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B项,①“以”连词,表目的;②“以”连词,表结果,因而。

C项,①“而”连词,表顺承;②“而”连词,表转折。

D项,①“于”介词,在;②“于”介词,到。

【答案】 A4.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屈平属草稿未定B.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C.蝉蜕于浊秽D.其后楚日以削【解析】B项,“祖”名词作动词,效法;C项,“蝉”名词作状语,像蝉……那样;D项“日”,名词作状语,一天一天地。

【答案】 A★5.(对应本课“局部探究”第2题)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A.秦虎狼之国,不可信B.明于治乱,娴于辞令C.数十年竟为秦所灭D.举贤以自佐【解析】C项与例句均是被动句。

A项,是判断句;B项,是状语后置句;D项,是宾语前置句。

【答案】 C二、课内阅读阅读“屈原至于江滨……又爽然自失矣”,完成6~9题。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于是怀.石遂自沉汨罗以死怀:怀抱着B.皆好辞.而以赋见称辞:言辞C.及见贾生吊.之吊:悼念死者D.同死生,轻.去就轻:不看重【解析】辞:“辞”意为“文辞”,这里指文学。

(教师用书)高中语文 屈原列传课后知能检测 苏教版选修《史记》

(教师用书)高中语文 屈原列传课后知能检测 苏教版选修《史记》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屈原列传课后知能检测苏教版选修《史记》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自疏濯淖污泥之中B.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C.以一仪而当汉中地D.厚币委质事楚【解析】A项,“濯”同“浊”;B项,“指”同“旨”;D项,“质”同“贽”。

【答案】 C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颜色憔悴,形容..枯槁B.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C.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D.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解析】A项“形容”,古义:形体,容貌/今义: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

B 项“用事”,古义:执政、掌权/今义:(凭感情、意气等)行事。

C项“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答案】 D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屈平之.作《离骚》②邪曲之.害公也B.①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②以.浮游尘埃之外C.①顷襄王怒而.迁之②皭然泥而.不滓者也D.①战于.蓝田②使于.齐,顾反【解析】A项,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B项,①“以”连词,表目的;②“以”连词,表结果,因而。

C项,①“而”连词,表顺承;②“而”连词,表转折。

D项,①“于”介词,在;②“于”介词,到。

【答案】 A4.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屈平属草稿未定B.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C.蝉蜕于浊秽D.其后楚日以削【解析】B项,“祖”名词作动词,效法;C项,“蝉”名词作状语,像蝉……那样;D项“日”,名词作状语,一天一天地。

【答案】 A★5.(对应本课“局部探究”第2题)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A.秦虎狼之国,不可信B.明于治乱,娴于辞令C.数十年竟为秦所灭D.举贤以自佐【解析】C项与例句均是被动句。

A项,是判断句;B项,是状语后置句;D项,是宾语前置句。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课时作业12 滑稽列传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课时作业12 滑稽列传 Word版含解析

课时分层作业(十二) 滑稽列传[基础运用层]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宗室置酒,髡尝在侧B .日暮酒阑,合尊促坐C .三年不蜚又不鸣D .主上虽无言,臣固将请之D [A 项,“尝”同“常”;B 项,“尊”同“樽”,盛酒器;C 项,“蜚”同“飞”。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 滑稽:形容口齿流利,圆转自如B .先生少.之乎 少:意动用法,认为少C .见道傍有禳田.者 田:收割庄稼D .不过一斗径.醉矣 径:就,即C [C 项,田:田神。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若.往见优孟②若.朋友交游 ⎩⎨⎧③夜引兵而.去④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A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C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 [若:①代词,你;②连词,假若,如果。

而:③连词,表修饰;④连词,表转折。

]4.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韩魏翼卫其后B.三日而为相C.先生少之乎D.一鸣惊人B[A项,翼:名词用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C项,少: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少。

D项,惊: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惊异。

] 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淳于髡说之以隐B.侍酒于前C.赍金百斤,车马十驷D.祭以粮稻,衣以火光C[C项为定语后置句;A、B、D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6.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赘婿:入赘于女家的女婿。

自秦至汉赘婿地位低贱。

B.六博:古代的一种博戏。

共十二个棋子,黑、白各六,多人相博,每人各六棋,故名。

C.投壶:古代宴会的游戏,宾主依次向一种特制的壶投矢,以投中多少决胜负。

D.避讳:凡遇到君王、尊长的名字相同的字面,为避免直接说出,则改用同音字或缺笔的办法来回避。

B[B项,应为“两个人对博”。

]7.在横线上补写出空缺的句子。

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版《史记选读》课时作业10 屈原列传

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版《史记选读》课时作业10 屈原列传

课时分层作业(十) 屈原列传[基础运用层]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自疏濯淖污泥之中B.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C.以一仪而当汉中地D.厚币委质事楚C[A项,“濯”同“浊”;B项,“指”同“旨”;D项,“质”同“贽”。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颜色憔悴,形容..枯槁B.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C.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D.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D[A项“形容”,古义:形体,容貌/今义: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

B项“用事”,古义:执政、掌权/今义:(凭感情、意气等)行事。

C项“明年”,古义:第二年,文中指楚怀王十八年(前311)/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屈平之.作《离骚》②邪曲之.害公也B.①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②以.浮游尘埃之外C.①顷襄王怒而.迁之②皭然泥而.不滓者也D.①战于.蓝田②使于.齐,顾反A[A项,之: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B项,①“以”连词,表目的;②“以”连词,表结果,因而。

C项,①“而”连词,表顺承;②“而”连词,表转折。

D项,①“于”介词,在;②“于”介词,到。

]4.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屈平属草稿未定B.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C.蝉蜕于浊秽D.其后楚日以削A[B项,“祖”名词用作动词,效法;C项,“蝉”名词用作状语,像蝉……那样;D项,“日”,名词用作状语,一天一天地。

]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A.秦虎狼之国,不可信B.明于治乱,娴于辞令C.数十年竟为秦所灭D.举贤以自佐C[C项与例句均是被动句。

A项,是判断句;B项,是状语后置句;D项,是宾语前置句。

]6.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古时代,姓和氏是有区别的。

姓是人出生了就有,用来“别婚姻”。

B.由于人口繁衍,一个民族分为若干分支,它们的称号就是氏。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作业11 项羽本纪(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作业11 项羽本纪(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课时分层作业(十一) 项羽本纪[基础运用层]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乃持项王头视鲁B .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C .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D .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D [A 项,“视”同“示”,出示、展示;B 项,“繇”同“徭”;C 项,“被”同“披”,穿上,披上。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梁以此奇.籍 B .壮丁苦.军旅,老弱罢转漕 C .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D .项梁怒.之 C [A 项,认为……是奇异的,形容词的意动用法;B 项,以……而疲惫不堪,意动用法;D 项,以……而发怒,意动用法;C 项,使……受苦,使动用法。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

” B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 C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D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D [A 项,古义:拒绝;今义:感谢。

B 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土地。

C 项,古义:近臣;今义:表示概数或者方位。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封于.项与籍避仇于.吴中 B.⎩⎪⎨⎪⎧奋其.私智而不师古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C.⎩⎪⎨⎪⎧梁以.此奇籍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D.⎩⎪⎨⎪⎧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是何楚人之.多也 C [A 项,介词,在;B 项,代词,他(指项羽);C 项,介词,因/介词,用;D 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5.下列各句句式类型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然今卒困于此A.项籍者,下相人也B.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C.不忍杀之,以赐公D.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D[例句为被动句。

A项为判断句,B项为定语后置句,C项为省略句,D项为被动句。

] 6.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兄弟按照伯仲叔季排行。

长为伯,次为仲,又次为叔,最幼为季。

高中语文第14课滑稽列传课时作业(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高中语文第14课滑稽列传课时作业(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第14课 滑稽列传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先生能饮几何..而醉 B .齐威王横行..C .今者臣从东方..来 D .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 2.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 )A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B .淳于髡说之以隐曰C .白璧十双,车马百驷D .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3.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寡人之过一.至此乎六艺于治一.也B.⎩⎪⎨⎪⎧ 于是庄王谢.优孟多谢.后世人 C.⎩⎪⎨⎪⎧楚闻之,夜引.兵而去沛公引.兵之薛 D.⎩⎪⎨⎪⎧ 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主上虽无言,臣固将请.之 4.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陛楯得以半更.. 半夜 ②又恐受赇..枉法接受贿赂 ③秦倡.侏儒也 “倡”同“娼”④六博投壶,相引为曹. 侪辈⑤白璧十双,车马百驷.四匹马 ⑥淳于髡说之以隐.曰 隐语 A .①②④ B .①③⑤C .②④⑥D .③⑤⑥5.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宗室置酒,髡尝在侧 ②若无远有所之 ③恶能饮一石哉 ④秦倡侏儒 ⑤陛楯者皆沾寒 ⑥抵掌谈语 ⑦威王大说 ⑧赍以姜枣 ⑨微闻芗泽 ⑩五谷蕃熟,穰穰满家A .①③⑧⑨B .②⑤⑥⑧C .②③⑧⑨D .③④⑥⑩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

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

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

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

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傍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曰:‘瓯窭满篝,污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

’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

”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白璧十双,车马百驷。

髡辞而行,至赵。

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

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威王大说,置酒后宫,召髡赐之酒。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课时作业:屈原列传(作业)【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课时作业:屈原列传(作业)【含答案及解析】

课时分层作业(九) 屈原列传[基础运用层]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意义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A .明于治.(治理)乱 争宠而心害.(嫉妒)其能 B .平伐.(自夸,炫耀)其功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聪明)也 C .谗人间之,可谓穷.(处境艰难)矣 其文约,其辞微.(含蓄) D .举类.(事物)迩而见义远 冀幸君之一.(一旦)悟,俗之一改也 C [A 项,治:社会安定、太平;B 项,聪:明察;D 项,一:完全,彻底。

]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遂自投汨罗以.死其后楚日以.削 B.⎩⎨⎧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郯子之.徒 D.⎩⎨⎧以.其弟子兰为令尹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 C [A 项,第一个“以”表顺承关系,第二个“以”表修饰关系。

B 项,第一个“诚”,假如,果真;第二个“诚”,确实。

C 项,两个“之”都当指示代词“这”讲。

D 项,第一个“以”与“为”连用,译为“把……任命为”;第二个“以”,认为。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颜色..憔悴B.形容..枯槁C.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D.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D[A项,古义:指人的容貌,脸上的气色。

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

B项,古义:人的形体和容貌。

今义:对人或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

C项,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D项,古今义均可指现实黑暗。

]4.下列句式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莫不欲求忠以自为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C.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D.数十年竟为秦所灭A[A项,宾语前置句。

B、C、D三项均为被动句式。

]5.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古时代,姓和氏是有区别的。

姓是人出生了就有,用来“别婚姻”。

B.由于人口繁衍,一个民族分为若干分支,它们的称号就是氏。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屈原列传演练+Word版含解析.doc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屈原列传演练+Word版含解析.doc

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甚任.之 任:信任 B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害:害怕 C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伐:自夸,炫耀 D .《国风》好色而不淫.淫:过分而失当 解析:选B 。

“害”应为“忌妒”。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屈平之.作《离骚》邪曲之.害公也 B.⎩⎪⎨⎪⎧ 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举贤以.自佐 C.⎩⎪⎨⎪⎧ 顷襄王怒而.迁之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D.⎩⎪⎨⎪⎧为.天下笑而自令见放为. 解析:选A 。

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B.以:介词,表凭借,凭着;连词,表目的,来。

C.而:连词,表顺承,就;连词,表转折,但,却。

D.为:介词,被;句末语气词,表反问。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A .泥.而不滓 B .蝉.蜕于污秽 C .惠王患.之 D .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解析:选B 。

B 项与例句都是名词作状语。

A.名词用作动词;C.意动用法,D.名词用作动词。

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 A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B .离骚者,犹离忧也C .以一仪而当汉中地D .厚币委质事楚解析:选C 。

A.“濯”同“浊”;B.第二个“离”同“罹”;D.“质”同“贽”。

5.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B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C .数十年竟为秦所灭D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解析:选A 。

A 项为定语后置句,B 、C 、D 三项为被动句。

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中的一段文字,完成6~9题。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分层作业(十) 屈原列传[基础运用层]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自疏濯淖污泥之中B.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C.以一仪而当汉中地D.厚币委质事楚C[A项,“濯”同“浊”;B项,“指”同“旨”;D项,“质”同“贽”。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颜色憔悴,形容..枯槁B.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C.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D.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D[A项“形容”,古义:形体,容貌/今义: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

B项“用事”,古义:执政、掌权/今义:(凭感情、意气等)行事。

C项“明年”,古义:第二年,文中指楚怀王十八年(前311)/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屈平之.作《离骚》②邪曲之.害公也B.①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②以.浮游尘埃之外C.①顷襄王怒而.迁之②皭然泥而.不滓者也D.①战于.蓝田②使于.齐,顾反A[A项,之: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B项,①“以”连词,表目的;②“以”连词,表结果,因而。

C项,①“而”连词,表顺承;②“而”连词,表转折。

D项,①“于”介词,在;②“于”介词,到。

]4.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屈平属草稿未定B.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C.蝉蜕于浊秽D.其后楚日以削A[B项,“祖”名词用作动词,效法;C项,“蝉”名词用作状语,像蝉……那样;D项,“日”,名词用作状语,一天一天地。

]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A.秦虎狼之国,不可信B.明于治乱,娴于辞令C.数十年竟为秦所灭D.举贤以自佐C[C项与例句均是被动句。

A项,是判断句;B项,是状语后置句;D项,是宾语前置句。

]6.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古时代,姓和氏是有区别的。

姓是人出生了就有,用来“别婚姻”。

B.由于人口繁衍,一个民族分为若干分支,它们的称号就是氏。

本文中屈原的“屈”是“姓”而不是“氏”。

C.文中的“三闾大夫”是楚国官名,掌管王族事务。

D.“齐与楚从亲”中“从”指“合纵”“合众弱以攻一强”,用于阻止强国对弱国的兼并,即诸侯联合抗秦的同盟。

B[屈原的“屈”应该是“氏”。

]7.在横线上补写出空缺的句子。

(1)信而见疑,________________,能无怨乎?(2)________________,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3)夫圣人者,________________。

(4)吾闻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________________![答案](1)忠而被谤(2)举世混浊而我独清(3)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4)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受物之汶汶者乎[阅读提升层](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聪:聪明B.犹离.忧也离:同“罹”,遭遇C.其文约,其辞微.微:简约D.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滓:渣滓B[A项应为“明”。

C项应为“含蓄精深”。

D项应为“污浊”。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和“以”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以事其.君②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③以.刺世事④以.浮游尘埃之外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其”均为第三人称代词,意义不同。

①指代他的;②文章的;③表目的的连词;④从而,表结果的连词。

]10.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因为当时朝廷心术不正的人危害公平无私的人,端方正派的人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屈原忧愁深思,写下了《离骚》。

B.屈原在楚王面前称颂远古的帝喾,称道近古的齐桓公,称述中古的商汤、周武王,目的是表现自己追慕古贤,志洁行廉。

C.屈原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这些都表现在《离骚》中,志洁行廉是“文约”“辞微”的思想基础。

D.屈原正道直行却遭小人离间,处境困危,怨恨遂生,这是屈原写《离骚》的内在原因。

B[称道先贤目的是讽刺楚国当时政局缺少明主。

]11.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人处境困难时,总想念上天和父母,希望得到帮助,所以人在劳苦、疲惫时,没有不呼叫上天的;在病痛悲伤时,没有不呼叫父母的。

(2)他的文笔简约,他的用语含蓄,他的志趣高洁,他的品行正直,就其文字来看,不过寻常事物,但是它的旨趣是极大的,列举的虽然是近事,但是表达的意思很深远。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与荆南乐秀才书[宋]欧阳修修顿首白秀才..足下。

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

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贽。

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

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再而未答,益宜绝,而又辱之。

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盖足下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

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

仆少从进士..,学为诗赋,以备程试,凡三举而得第。

与士君子相识者多,故往..举于有司往能道仆名字,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

故使足下闻仆虚名,而欲见其所为者,由此也。

仆少孤贫,贪禄仕以养亲,不暇就师穷经,以学圣人之遗业。

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然有司过采,屡以先多士。

及得第已来,自以前所为不足以称有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

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

夫时文虽曰浮巧,然其为功,亦不易也。

仆天姿不好而强为之,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

先辈①少年志盛,方欲取荣誉于世,则莫若顺时。

天圣中,天子下诏书,敕学者去浮华,其后风俗大变。

今时之士大夫所为,彬彬有两汉之风矣。

先辈往学之,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

若仆者,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为此也。

在《易》之《困》曰:“有言不信。

”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所信也。

今可谓困矣,安足为足下所取信哉?辱书既多且切,不敢不答,幸察。

【注】①先辈:对乐秀才的尊称。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B.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C.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D.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D[“言出而罪至”与“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与“为此则受祸”结构相同,是并列关系,应分别断开,据此排除A、B、C三项。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秀才原指才之秀者。

宋代凡应举选拔考试,以争取举荐的,都称为秀才。

B.仆,是古代男子对自己的谦称。

C.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

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D.进士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D[D项,“会试”应为“殿试”。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当时的应举文字,颇有微词,但乐生意欲参加科举考试,所以只能建议他“顺时”而为。

B.作者认为要作文,就应该学习古人,去除浅薄雕饰的文字与习气,才能达到两汉那样文质彬彬的境界。

C.作者因写时文而遭毁誉,认为自己不值得乐生学习、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文字的请求。

D.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达委婉;通过现身说法,运用对比,巧妙地表明了作者对时文的不同看法。

C[C项,“作者因写时文而遭毁誉”错误,根据原文内容可知,作者写时文获得赏识和荐举。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像我欧阳修这样的,不过是天下不得志且卑微的人而已,哪里值得让您恳切到如此地步呢?(2)因此与同时代人所写的相比,更加不工巧,但已足以获得俸禄官位并谋取名誉,是顺应时俗的缘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