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种常见鱼病症状及治疗方法

合集下载

淡水鱼养殖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淡水鱼养殖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淡水鱼养殖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淡水鱼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疾病问题,不同的疾病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

本文
将对常见的淡水鱼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介绍。

一、白点病
白点病是由滑膜虫寄生引起的一种常见病。

临床表现为体表出现白斑、鳃盖红肿、活
动度下降等。

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1.药浴法:将药物溶解于水中,让患病的鱼浸泡在药浴液中。

药浴时间一般为30分钟,每日重复药浴2-3次,持续3-5天。

2.口服药物:将药物混合到饲料中,让患病的鱼口服,每天2次,持续5-7天。

3.温度法:将水温升高到30℃以上,在4天内逐渐恢复到正常水温,可有效杀灭寄生虫。

二、霉菌病
3.消毒法:清洗和消毒鱼缸,再加入适量的消毒剂,可以有效消灭霉菌。

三、细菌病
3.注射法:将药物注射到患部或肌肉中,可快速治疗细菌感染。

四、寄生虫病
3.手术法:对于严重寄生虫感染的鱼,可以通过手术切除寄生虫完成治疗。

总之,对于不同的疾病,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
饲养环境,保持水质清洁和充足的营养供给,以提高鱼儿的免疫力,避免再次感染。

常见鱼病及防治(含图谱)

常见鱼病及防治(含图谱)

寄生虫引起的肠道病病症由鲩变形虫引起的一种肠道病。

虫体寄生在肠内,由于肠黏膜组织遭到破坏,充血发炎,出现乳黄色黏液,因此与细菌性肠炎有些相似,但无细菌性肠炎其他症状,常与六鞭虫、肠袋虫同时存在,或与细菌性肠炎病形成并发症。

防治方法(1)可采用生石灰清塘等措施,以杀灭落在水中的胞囊。

(2)加强饲养管理工作,防止有病原体的水流人或其他媒介物把病原体带人池中。

病症由日本侧殖吸虫寄生在肠道中而引起的鱼病。

发病鱼苗体色变黑,群集于鱼池下风处,停止摄食,故又称“闭口病”。

发病6—7天的鱼苗,鱼体透明,可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肠道中的吸虫。

6—7厘米的鱼种发病,除了鱼体消瘦外,并无明显症状,刮下肠道内含物和内壁,在低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虫体。

防治方法(1)每100千克鱼每天用90%晶体敌百虫30—40克拌饲料投喂,连喂6天。

(2)鱼种阶段须加强投喂,随着负种的生长,症状可自然消失。

病症由隐藏棘衣虫寄生而引起的肠道病。

棘衣虫是黄鳝、草鱼肠道中常见的寄生虫之一,肉眼可见,大量感染时可达数百条。

病鱼腹部膨大,伴随充血现象,慢性感染,外表不显症状,危害不大。

防治方法(1)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遍洒,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3克,以杀灭中间宿主剑水鳋,以防夏花草鱼种的急性感染而致死。

(2)黄鳝肠道中的成虫,对黄鳝危害不大,一般不显病症,尚无治疗方法。

病症由长棘吻虫寄生而引起的肠道病。

病鱼少量感染除局部病灶部位有炎症外,一般不显病症。

大量感染时,虫体聚集成簇,有的甚至穿透肠壁。

大量寄生能使肠道堵塞,使鱼丧失食欲,逐渐死亡。

进一步确诊需刮下肠液置于解剖镜下观察虫体并统计数量。

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清塘,消灭水体中的虫卵和中间宿主,并严格隔离病鱼。

(2)病鱼池每立方米水体用90%晶体敌百虫0.3克全池遍洒,以杀灭中间宿主。

同时,每50千克鱼用90%晶体敌百虫15~20克拌饵喂鱼,每天1次,连喂3~5天。

病症由鲤蠢绦虫寄生而引起的鲤、鲫鱼肠道病。

常见五十五种鱼病的治疗方法

常见五十五种鱼病的治疗方法

常见五十五种鱼病的治疗方法鱼病是指鱼类身体出现的各种异常症状,包括感染病、寄生虫病、细菌感染等等。

以下是常见的五十五种鱼病的治疗方法:1.眼睛肿胀:使用盐水浴或抗生素药物浸泡。

2.鳃蔑:给鱼提供清洁水质,增强鱼的免疫力。

3.鳃细胞肿胀:使用碘溶液或盐水浸泡,控制感染。

4.鳃寄生虫:使用化学处理剂进行治疗。

5.咽喉肿胀:加入抗生素药物和细菌药物。

6.咽喉感染:通过浸泡和药物治疗,清洁鱼的口腔。

7.喉鳞蔑:清洁和保持水质,增强鱼的免疫力。

8.消瘦:加强鱼的饲养和喂食,保持良好的水质。

9.假衰弱:观察并调整鱼类饲养的环境。

10.实衰弱:观察或调整鱼的饲养环境,并提供必要的护理和治疗。

11.肥胖:调整鱼的饲养和喂食计划,控制食物摄入。

12.高热:控制鱼类的环境温度。

13.低温:提供适宜的温度,并加强饲养和护理。

14.发病:饲养和护理鱼,提供足够的食物和水。

15.颜色暗淡:改善饲养环境,提供适宜的饮食和水。

16.点斑:使用抗菌剂和盐水浸泡治疗。

17.黄斑:使用盐水浴或化学处理剂处理。

18.红疹:观察并调整饲养环境,加强护理和治疗。

19.鳞脱落:提供适宜的饲养和水质,加强护理和治疗。

20.皮肤感染:使用抗菌剂和化学处理剂治疗。

21.肤癌:观察并调整鱼类饲养环境,并加强护理和治疗。

22.寄生虫病:使用抗寄生虫剂进行治疗。

23.水质变化:提供清洁和稳定的水质,加强鱼类养殖和护理。

24.缺氧:提供充足的氧气供应,增加水中氧气浓度。

25.中毒:更换或加强过滤系统,提高水质。

26.氨中毒:增加水中氧气流动,调整水质。

27.亚硝酸盐中毒:更换或加强过滤系统,改善水质。

28.一氧化碳中毒:提供水中充足的氧气,加强通风。

29.钠中毒:调整水质,更换或加强过滤系统。

30.铜中毒:停止使用含铜物质的化学品,更换水质。

31.硫酸亚铁中毒:停止使用含硫酸亚铁的化学反应剂,更换水质。

32.断裂鳍条:观察并调整饲养环境,避免鱼类受伤。

金鱼常见病及治疗方法

金鱼常见病及治疗方法

金鱼常见病及治疗方法
金鱼常见病及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白点病:白点病是金鱼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症状为鱼体表面出现小白点。

治疗方法包括将患鱼放入盐水中浸泡,可使用盐浴药物进行治疗。

2. 鳃钩虫感染:鳃钩虫感染会导致金鱼呼吸困难,鱼体虚弱。

治疗方法包括在水中添加抗寄生虫药物,同时保持水质清洁。

3. 肠道寄生虫感染:肠道寄生虫感染会导致金鱼食欲不振、腹部肿胀等症状。

治疗方法包括在水中添加抗寄生虫药物,同时饲养金鱼应注意合理饮食。

4. 鳞金丝胞菌感染:鳞金丝胞菌感染导致金鱼皮肤溃疡,出现红肿、溃烂等症状。

治疗方法包括将患鱼放入含有抗菌药物的水体中进行浸泡,同时保持水质清洁。

5. 氧化亚氮中毒:氧化亚氮中毒是由于鱼缸水体中氨的含量过高导致的。

治疗方法包括即刻更换新鲜水,加入中和剂以降低水体中氨的浓度,并确保过滤系统正常运作。

注意:对于金鱼疾病的治疗,应尽早发现症状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同时,保持水质清洁、饲养环境卫生以及定期检查金鱼的健康状况也是预防金鱼疾病的重
要措施。

如果病情较为复杂或严重,请咨询兽医师或专业金鱼养殖人员的帮助。

常见五十五种鱼病的治疗方法

常见五十五种鱼病的治疗方法

1、白点病病原体:小瓜虫,虫体椭圆,柔软可塑,形态多变。

本病是由多子小瓜虫侵入鱼体皮肤和鳃部引起的,一年四季都可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是较常见的寄生虫性鱼病。

症状和病变:当小瓜虫幼虫侵入鱼体皮肤和鳃部时,刺激鱼体分泌大量的粘液,使鱼体组织增生形成一个个白色状脓胞,起初体表呈白翳状,似肤霉又不象肤霉,数日后,小瓜虫幼虫在鱼体表形成胞囊时,白点症状才明显。

病鱼的体表、鳃部和鱼鳍上出现许多点状胞囊,体表粘液明显增多。

肉眼观察时就是一层密麻麻的白点。

小瓜虫则藏在脓胞里逐渐发育为成虫。

患病初期,胸鳍、背鳍、尾鳍和体表皮肤均有白点状散布,此时病鱼虽仍照常觅食,但常聚集在缸壁一角互相挤擦或身体磨擦硬物。

几天后白点布满全身,症状开始明显,鱼体感觉不适,病鱼消瘦,浮于水面或群集一角,很少活动,且常呈呆滞状浮在水面。

病程一般5--10天,如果不及时治疗,白点病将迅速传播开来,使鱼群集体患病。

后期体表如同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粘液增多,体色暗淡无光。

有明显的季节性,水温15—20℃最适于白点虫繁殖。

防治:(1)根据小瓜虫不耐高温的特点,提高水温至28度,(小瓜虫在水温25度以上不易繁殖,28度开始死亡),予以防治。

数天后小瓜虫胞囊就会逐渐破裂脱落,这时更换新水,保持水温恒定,病鱼基本功就会痊愈。

如再辅以药物治疗,治愈率可达90%以上。

(2)在溶水量50千克的水族箱中放入黄豆粒大小的呋喃西林粉,稀释后泼洒于水中,药浴病鱼。

(3)将新砖放入尿液中浸泡24小时,取出晾干(古时称尿砖),放入病鱼的缸中,数日后就能见效。

(4)选用0.2-0.3克硝酸亚汞,溶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0-15分钟,注意由于硝酸亚汞有剧毒和腐蚀性,药液应放在塑料盆中,不要用金属容器。

(5)用0.05%-0.07%浓度的红汞溶液,放入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5-30分钟,连续用药2-3次。

(6)红药水治疗。

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不要加多,水色曾微红即可,宁少勿多!浸泡5-10分钟,每天1-2次。

淡水鱼养殖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淡水鱼养殖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淡水鱼养殖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淡水鱼养殖是一项重要的养殖业,在养殖过程中鱼群的健康状况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淡水鱼养殖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1.白点病
白点病是淡水鱼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由伊氏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症状是鱼体表面出现白色的小斑点,严重时可导致鱼死亡。

诊断方法:观察患鱼体表,若有白点现象,则可判断为白点病。

治疗方法:使用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甲硝唑、多灵定等。

也可以通过水温升高、加氧等方法提高水质,促进鱼体自我免疫力的提高。

2.口气病
治疗方法:常用抗生素治疗,如头孢菌素、土霉素等。

同时,要保持水体清洁,加强水质管理,提高养殖环境卫生水平。

3.烂鳃病
烂鳃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主要症状是鱼体鳃部出现发炎、红肿,鳃组织出现溃烂,严重时可导致鱼死亡。

诊断方法:观察鱼体鳃部是否发红、肿胀、有溃烂现象,判断是否为烂鳃病。

4.鳃腐病
治疗方法: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应用强效消毒剂进行清洗,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

也可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如土霉素、四环素等。

5.水霉病
治疗方法: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应用药物进行防治,如双氧水、金银花等。

同时,要增强水体的清洁度,加强水质管理。

总之,针对淡水鱼养殖中常见的疾病,及时发现、及时防治十分必要,养殖者要加强养殖管理,提高鱼体免疫能力,预防鱼群发生疾病,保证养殖的顺利进行。

20种常见鱼病防治(水产养殖)

20种常见鱼病防治(水产养殖)

介绍二十种常见鱼病一、车轮虫、斜管虫病〔一〕病原病症由卵形车轮虫、微小车轮虫、斜管虫等寄生而引起的鳃病。

这些原虫对幼鱼和成鱼都可感染,在鱼种阶段最普遍,严峻时成“跑马病”。

虫体常成群地聚拢在鳃丝边缘或鳃丝缝隙里,使鳃丝腐烂,严峻影响鱼的呼吸机能,使鱼死亡。

〔二〕防治方法1.每立方米池水用 0.5 克硫酸铜和 0.2 克硫酸亚铁全池泼洒,可杀死鳃上车轮虫。

2.最好其次天用二氧化氯、二溴海英、聚维酮碘等兑水全池泼洒,以防继发感染烂鳃病,用法用量见说明书或遵医嘱。

二、小瓜虫病〔一〕病原病症由多子小瓜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

成虫为球形,全身纤毛均匀,胞口圆形,大核香肠形或马蹄形。

病鱼的体表有很多被小瓜虫侵袭而形成的白色小脓泡,故又称白点病。

寄生处表皮糜烂、脱落,甚至蛀鳍、瞎眼;病鱼体色发黑、消瘦,游动特别,呼吸困难而死亡。

对高密度养殖的幼鱼及欣赏鱼危害最为严峻。

〔二〕防治方法1.放养时用亚甲基兰 10ppm 浸泡 10—30 分钟。

2.用敌百虫辛硫磷粉兑水全池泼洒,用法用量见说明书或遵医嘱。

三、指环虫病〔一〕病原病症由指环虫寄生在鱼鳃上引起的鳃病。

病鱼大量感染指环虫时,鳃丝黏液增多,鳃丝全部或局部苍白,阻碍鱼的呼吸,有时可见大量虫体挤出鳃外。

鳃部显著肿胀,鳃盖张开,病鱼游动缓慢,直至死亡。

〔二〕防治方法1.鱼种放养前,每立方米水体用高锰酸钾 20 克洗浴 10—30 分钟。

2.用 90%晶体敌百虫 0.2~0.5ppm 全池遍洒,对杀灭指环虫也有很好效果。

3.最好是用指环净兑水全池泼洒,用法用量见说明书或遵医嘱,杀虫后第三天用二氧化氯、二溴海英、聚维酮碘等兑水全池泼洒,以防继发感染烂鳃病。

四、中华鳋病〔一〕病原病症由大中华鳋和鲢中华鳋寄生而引起的鳃病。

大中华鳋寄生在草鱼鳃上,鲢中华鳋寄生在鲢鱼鳃上。

雌虫用大钩钩住鱼的鳃丝,像挂着很多小蛆〔因此又称鳃蛆病〕,它破坏鳃组织,并分泌一种酶,刺激鳃组织增生,使鳃丝末端肿胀发白、变形,严峻时,整个鳃丝肿大发白,甚至溃烂。

淡水鱼养殖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淡水鱼养殖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淡水鱼养殖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一、病害类型1. 溶血性贫血症2. 细菌性疾病3. 眼球病4. 鱼病丝虫5. 间日型蔷薇病6. 分类学问题7. 新病害二、病害的症状特征主要体现在鱼体表现为贫血、溃疡发黑等。

在疾病严重的时候,患病的鱼连食物都不愿意进食。

同时,患病鱼体表出现溃疡、皮疹等症状。

患病鱼不适应水质变化,会出现水质不适应的情况。

主要体现在鱼体表现为眼角膜隆起、变形、破损等症状。

在疾病严重的时候,眼球会变形或变得不适合。

同时,患病鱼会出现行动困难、视觉丧失等症状。

主要体现在鱼体表现为身体配发粉色、鳞片发黑、喉部出现白色阵列等症状。

同时,患病鱼后退、呼吸困难等情况。

患病鱼在水质不合适的情况下会出现压力症状。

主要体现在鱼体表现为体表出现半透膜,按钮状、弹性强的肿块。

患病鱼表现行动慢、消瘦、显得无精打采。

主要表现在鱼类出现体态异常、鳍条退化、鱼体肿胀等。

同时,患病鱼在水质不合适的情况下,会出现压力下的水质不适应。

新病害是指啮齿目淡水鱼的一些病害。

据统计,目前淡水鱼的新病害不少于200种。

新病害大体上可分为两类,其中一类是已知类别的病害,另一类是未知的新病害。

新病害有时表现为慢性病害,病情多以身体发涨为最显著的特征。

三、病害的诊断方法1. 病状观察法这是一种最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病鱼症状的观察,如发炎、溃疡等。

2. 组织学检查法组织学检查法是一种对病鱼进行解剖学或者組織学研究的诊断方法。

对于这种方法,需要有病理解剖师进行检查和判断。

3. 实验室检查法实验室检查法是一项检测鱼体内病原体的方法。

这种检测方法需要专门的实验室设备,以及专业的技能和知识。

1. 化学治疗法这是一种治疗鱼病的最常用方法。

化学治疗药物有很多种,可以按照鱼类所犯病害选择治疗药物。

2. 生物安全信息治疗法这种治疗方法主要是利用生物安全信息材料,干预鱼类的免疫系统。

这种方法还在实验阶段,尚未广泛应用。

这种治疗方法主要是使用鱼免疫系统的自然调节。

常见鱼病的预防和治疗

常见鱼病的预防和治疗
4、 防治:同烂鳃病。
(六) 竖鳞病
1、 病原:水型点状假单胞菌,革兰氏阴性短杆菌。
2、 症状与流行:疾病早期,病鱼体色发黑,体表粗糙,鱼体前部鳞片脱落,鳞囊内积有半透明液体严重时全身鳞片竖立,鳞囊内积有含血的渗出液,有时伴有体表充血,鳍基充血,鳍膜面有半透明液体,病鱼贫血。主要危害鲤、鲫、金鱼、宽额鳢等,从较大的鱼种到成鱼均可受害,多在越冬后期和春季发生,死亡率在50%以上。但要注意,当大量鱼波豆虫寄生在鲤鱼鳞囊内,也可引起竖鳞病状,这用显微镜检查鳞囊液即可区别,本病为大量短杆菌,而后者为鱼波豆虫。
(七) 打印病
1、 病原:点状气单胞菌点状亚种,等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兼性性需氧,生长适温为28℃,PH值3-11中能生长。
2、 症状与流行:病灶主要发生在背鳍和腹鳍以后的躯干部分及腹部两侧,患病部位出现近圆形红斑,故名;随后病灶中间的鳞片脱落、坏死,露出白色真皮,严重时烂及肌肉甚至于露出骨骼、内脏,该病主要是鱼体受伤后感染发炎,危害鲢、鳙、加州鲈、胭脂鱼等淡水鱼。
4、 治疗:以鱼虫清或灭孢灵按说明拌料投喂5-7天,之后全池遍洒虫克星,或晶体敌百虫0.5---0.8ppm 1-2次。
(十六) 孢子虫病
1、 症状与流行:随病原和寄生部位的不同而异,有的形成肉眼可见的大胞囊,有的胞囊很小,需用显微镜才能看见,有的寄生在肌肉内,引起鱼体高低不平或头部肿起一瘤状突起;有的病鱼极度消瘦,尾部上翘,在水中狂游(呈神经症状)。可寄生于鲢鱼的脑内,草鱼苗种的肠内,鲤鱼苗种的肌肉内,鲢鳙鱼的鳃上。
3、 预防:经常使用氨基酸NEM等活菌制剂调节水质;在调节水质的同时间隔进行改底;定期用车轮必杀杀虫;定期使用百毒杀,鳃轻松等进行消毒。
4、 治疗:①全池泼洒杀菌药物,如菌毒双杀、水菌清、毒灭或百毒净,或漂白粉1-1.5ppm,连用1-2次。②内服抗菌药物:如鱼福康+21金维他+护肝宝+三病绝杀,连续用5-7天,效果很好。③改善水体环境,主要是在消毒3天后泼洒氨基酸NEM,光合细菌等调水。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养殖业,但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病害问题。

病害的发生不仅会直接影响水产养殖的产量和质量,还会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

了解水产养殖常见的病害及其防治措施对于养殖户来说非常重要。

一、常见的水产养殖病害1. 鱼类病害(1)细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是鱼类养殖中常见的疾病,比较典型的有鱼病弧菌病、鸟氏菌病和拟杆菌病等。

这些疾病会导致鱼体表现出虹吸力下降、食欲不振、停止摄食、呼吸急促等症状。

(2)寄生虫病害:寄生虫病害主要包括鱼虱病、白点病等,这些病害会影响鱼类的健康生长,甚至导致大量死亡。

(1)白点病:白点病是虾类养殖中比较常见的疾病,病原体主要是白斑虾病毒。

患病的虾体表现出体色变浅、食欲不振、生长迟缓等症状。

(2)黄黑颤虫病:这是一种虾体寄生虫病,患病的虾体表现出虾壳发黄、体色暗淡,严重影响了虾类养殖的生产。

二、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1. 细菌性病害的防治(1)加强水质管理:保持养殖水质清洁,合理投喂,避免过度投喂和过度密度饲养。

(2)合理选择养殖环境:选择合适的养殖水域,避免养殖水域过于潮湿或者水流不畅导致水质恶化。

(3)定期检查鱼群:对鱼群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病害,隔离患病鱼群,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1)定期换水:定期进行水质换新,保持养殖水域的清洁。

(2)加强疫病防治:定期使用消毒剂对养殖池进行消毒,预防寄生虫病害的发生。

(1)增强养殖动物的抵抗力:合理搭配饲料,添加促进免疫的物质,增强养殖动物的免疫力。

(2)规范管理养殖动物:定期做好养殖动物的检疫工作,确保无病种饲料的使用。

4. 养殖环境的管理(1)合理控制水温:保持养殖水域的水温适宜,避免水温过高或过低导致病害发生。

(2)良好的水循环:保持养殖水质循环,避免养殖水质滞留造成水体污染。

5. 科学用药在水产养殖中,合理使用药物也是防治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但是使用药物应根据病害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使用,避免药物滥用导致残留过多的药物在水体中,从而导致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危害。

鱼苗培育常见病及防治

鱼苗培育常见病及防治

鱼苗培育常见病及防治
1.浮上水面毙死病
此病多在孵化后10天内发生,特征是仔鱼浮在水面而死亡。

据日本有关资料介绍,原因主要是育苗的光线发生剧变和充气量过大引起的。

防治方法:保护环境光线相对稳定,微充气。

2.神经坏死病毒病
病原为虹彩病毒类,主要感染神经系统,鱼在水面打转,膘涨气,闭口不摄食,可导致大量死亡。

主要为亲鱼的垂直传播。

防治方法:无特效药,加强病毒监测,切断传播途径,加强饲料营养并保持均衡,做好各阶段的饲料转换。

3.弧菌病症状与防治
和亲鱼相同。

4.刺激隐核虫病
病原为刺激隐核虫寄生在鱼的头部、皮肤、鳍、鳃、口腔及眼睛等处,形成白色小点状的囊泡;大量寄生时,使鱼体全身布满小白点,故又称白点病;与此同时,引起鱼体充血,刺激寄生部分分泌出大量粘液;鱼病呼吸困难,并将身体与池内的固体物摩擦,表皮往往糜烂、脱落,鳍的软组织崩解,最后游动缓慢乏力,不吃食而死。

当小瓜虫寄生于眼睛上时,可引起眼睛发炎、变瞎。

防治方法:①合理放养,加强饲料管理,掌握好水质,增强鱼体抗病力。

②发现死鱼要及时捞除。

因病鱼死亡后3―
4小时,寄生于鱼体上的小瓜虫会全部脱离鱼体进入水中,并进行大量繁殖,会引起更大规模的感染。

③用1ppm的硫酸铜和100ppm的福尔马林溶液连续处理三天。

5.鳞盘虫病
病原为石斑鱼拟合片盘虫病。

虫寄生于鳃上,大量寄生时可引起病鱼大量死亡。

防治方法:用100―200ppm福尔马林和100―200ppm 呋喃类溶液浸泡30―60分钟,隔2天再用一次,以杀灭虫卵孵化出的幼虫。

鱼类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鱼类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鱼类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鱼类养殖是一项重要的水产养殖业,但在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遭受到各种疾病的威胁,这不仅会导致鱼类的死亡,还会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

因此,了解鱼类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对于确保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常见疾病及病因分析1. 青鳉水霉病症状:鳃腔发红、腹水、排泄物异常等。

病因:水质污染、环境温度过高、饲料不卫生等。

防治方法:保持水质清洁,提高水质循环,避免过高温度,使用卫生饲料。

2. 白点病症状:鱼体覆盖白点,行动迟缓,食欲减退。

病因:寄生虫感染。

防治方法:对新进鱼类进行隔离检疫,定期检查鱼类身体情况,如确诊,应使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3. 鱼虱病症状:鱼体表面覆盖虱子,搔挠行为明显。

病因:水质不清洁,水中寄生虫过多。

防治方法:定期清洁鱼缸,控制饲料投放量,避免过度喂养。

4. 鳗杆菌病症状:口周出现发炎、溃疡,食欲减退。

病因:水质不洁净,温度过低,饲料不洁等。

防治方法:保持水质清洁,维持合适的水温,使用卫生饲料。

二、疾病防治措施1. 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检查水质,确保水质清洁,并保持适宜的温度、光照和氧气水平。

饲料应保持卫生,合理投喂,避免过度喂养。

2. 强化疫病防控对于新进鱼种,应进行隔离并进行检疫,以避免将病害带入养殖环境。

同时,定期观察鱼类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或预防措施。

3. 使用合适的药物在养殖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使用合适的药物,如抗生素、抗寄生虫药等。

但使用药物时应掌握正确的剂量与使用方法,以免对鱼类及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4. 维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定期清洁养殖场的设施和缸池,及时清除废弃物和死亡鱼体。

还应注意防止疫病通过人员、鸟类或其他动物的传播,加强养殖场的安全防护。

总结:鱼类养殖中的常见疾病给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了解和掌握疾病的预防和防治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合理管理养殖环境,定期检查水质,采取隔离检疫措施,以及使用合适的药物,都是预防和控制疾病的重要手段。

淡水养殖鱼类常见疾病及治疗方法探析

淡水养殖鱼类常见疾病及治疗方法探析

淡水养殖鱼类常见疾病及治疗方法探析
鱼类养殖中经常会出现各种疾病,这些疾病不仅会降低鱼类的生长速度,还会导致死亡,因此养殖者需要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

本文将针对淡水养殖鱼类常见
的疾病进行探析,并介绍相应的治疗方法。

1. 鱼霉病
鱼霉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在水质不佳、氧气不足、温度过高或过低的环
境下容易爆发。

患病的鱼体表会出现白色斑点或白色绒毛,严重时鱼体甚至会变成白色。

治疗方法是将患病鱼隔离治疗,每天换水并加入鱼霉病药物通过饲料或浸泡水的形式投
喂。

鱼癣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患病的鱼体表会出现灰色或黄色的粉末状物质,给人一种浑浊的感觉。

治疗方法是将患病鱼隔离治疗,提高水质及增加水流可以有效预防
和治疗。

鱼疥病是由寄生虫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患病的鱼体表会出现灰色小颗粒,同时鱼体
表面会出现像“老鼠眼”的小坑洼。

治疗方法是将患病鱼隔离治疗,加入适当的抗疥药物,并注意加强水质控制以预防病菌的传播。

总而言之,淡水养殖鱼类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改善水质、提高水温和加入
药物等措施来保护鱼类健康。

除了治疗疾病外,鱼类健康还需要注意科学的喂养和定期检
查水质。

希望本文的介绍可以对淡水养殖者更好地了解鱼类疾病及其治疗方法有所帮助。

常见的鱼病和治疗方法

常见的鱼病和治疗方法

■头洞
症状:鱼只看起来似乎并没有营养缺乏,而且体型正常,摄食及其它行为也和健康鱼只没有什么不同,不过,体色似乎有些斑剥,有时候好象体色退色一样,重点是,在牠们的头部眼睛附近到侧线部份,出现一个一个被侵蚀的小洞。
感染原因:严重缺乏维他命C 水质环境:没有绝对关系
治疗方法:使用英国水族生态(Waterlife)的头洞药(Octozin)一疗程即可,同时适用于任何敏感性鱼类,如龙鱼,魟鱼等。
■ 白点病
[病状] 在鱼体或是鱼鳍上出现2mm左右的白点,病鱼会在礁石或珊瑚等物体上摩擦。如果鳃组织也受到感染,呼吸也会变得急促。
[病因] 海水白点虫(Cryptocaryon irritans)寄生而引起,这种单细胞寄生虫会侵入外层的皮肤,可能引起二次感染。
治疗方法:使用英国水族生态(Waterlife)的白点药(Cuprazin),立即治愈。
[病状] 鱼只目光呆滞、呼吸急促。鱼只会突然在水族箱中横冲直撞,通常最后会因力竭而死亡。
[病因] 因外界的挥发性物质、烟草的微粒、水中的金属或其他鱼只分泌的毒素等原因引起的中毒。
治疗方法 更换部份的水,或全部更换。
■ 鱼鳔症
[病状] 鱼只无法控制其在水中的方位。
■ 腹泻症
[病状] 鱼只排泄物细长、苍白,且分泌出较多黏液,鱼体的后部可能会肿胀。
[病因] 通常是由于饮食不当、缺乏纤维素的供给或是吃了腐坏、不洁的生饵所引起的。 治疗方法 将水温提高至28℃。然后先禁食两天后,喂以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虾、水蚤等等。
■ 水肿症
治疗方法:目前仍无有效的治疗方式,但将水温提升至28-30℃,并喂饲予含抗菌素成份的饵料,有助于病情减轻。
■ 溃疡症

观赏鱼疾病防治大全

观赏鱼疾病防治大全

观赏鱼疾病防治大全
观赏鱼的防病治病工作应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防重于治的原则,在家庭观赏鱼的防病治病中,首选药物是食盐,既方便又经济,浓度好掌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观赏鱼常见病防治大全吧!
观赏鱼霉菌性疾病
1、肤霉病(水霉病)
【病因】极为常见的观赏鱼疾病,在捕捞、运输时鱼体受到外伤或寄生虫使鱼的皮肤受伤后被霉菌孢子侵入从而感染。

【病原】水霉属、绵霉属等水生霉菌。

【症状】鱼的身体上长出白毛。

严重时白毛可以将鱼体包围起来。

鱼的身体瘦弱游动能力降低。

一年四季皆会出现此病。

【预防】只要捕捞、运输时小心一点不使鱼体受伤,放养新鱼的水族箱里可投放少量食盐以抑制水霉的发生、投放活饵料时注意清洁消毒,水质保持清洁以隔绝水霉菌的生长,一般可以防止此病的发生,一旦发生的话可用如下治疗方法。

【治疗】①2%-3%的盐水浸洗,每天一次,每次5-10分钟。

②特效药百万分之一至二(1-2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每天浸洗20-30分钟。

③百万分之二(2ppm)的高锰酸钾加上1%的盐水混合后将病鱼浸泡20-30分钟。

④提高水温以抑制水霉的生长。

并且可用一盏15瓦的紫
外线灯每日照射数小时可有效的抑制和消灭水霉菌。

2、腮霉病
【病原】腮霉属的真菌。

【症状】菌体的孢子散落水中时,碰上鱼的腮部,便附着其上侵入组织生长,当发现鱼表现为呼吸困难时,打开其腮部会发现菌丝。

【预防】还是预防保持水质的清洁。

抑制菌体的生长就可以避免此病的发生。

【治疗】治疗可以参照水霉病的治疗方法。

淡水鱼养殖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淡水鱼养殖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淡水鱼养殖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淡水鱼养殖中,常见的疾病主要有细菌性疾病、寄生虫性疾病、真菌性疾病以及病毒性疾病等。

以下是这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1. 细菌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常见的症状包括鱼身上出现腐烂、脱鳞、溃疡、呼吸困难等。

诊断时可通过鱼体的外观症状以及实验室检测细菌培养来确定。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生素药物的使用,如磺胺类、青霉素和氯霉素等。

提高水质卫生、增强鱼体的免疫力也是重要的防治措施。

2. 寄生虫性疾病:常见的寄生虫包括鱼虱、鱼蛙、鳃蚤等。

寄生虫会在鱼体上产卵或寄生,并导致鱼体出现疼痛、瘙痒、食欲不振等症状。

诊断可通过观察鱼体外观和鳃、鳄鱼小板等部位的寄生虫或卵来确认。

治疗方法可使用抗寄生虫药物,如甲氧苄啶、多潘立酮等。

提高水质卫生和定期清洗设备也有助于预防寄生虫的发生。

3. 真菌性疾病:真菌性疾病常见的症状是鱼体出现白色斑点、白毛病以及鳃病等。

诊断可通过观察鱼体外观症状以及实验室检测真菌的菌丝和孢子来确认。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使用含有龙脑醇、硫酸铜等成分的药物进行浴池浸泡,或直接将药物添加到水中进行预防和治疗。

提高水质卫生和维持良好的养殖环境也是防治真菌性疾病的重要手段。

4. 病毒性疾病:病毒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鱼体出现呼吸困难、排泄物异常、生长缓慢等症状。

诊断可通过实验室检测血清抗体或病毒核酸来确定。

目前对于病毒性疾病的治疗方法尚无特效药物,因此重点在于预防。

提高水质卫生、加强鱼体免疫力、隔离病鱼和健康鱼群等措施,可减少病毒性疾病的发生。

预防为主是淡水鱼养殖中常见疾病的关键。

定期检查鱼体外观和水质,保持良好的养殖环境,加强饲养管理,可有效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保证养殖效益。

在出现疾病症状时及时诊断和治疗,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有助于提高鱼群的存活率和产量。

治疗鱼病大全

治疗鱼病大全

治疗鱼病大全治疗鱼病大全!细菌引起的疾病细菌引起的常见疾病有以下几种:1.细菌性烂鳃病[病因] 一是原生动物、单殖吸虫、甲壳动物等引起;二是水生藻状菌,如鳃霉引起;三是由细菌引起。

[病原体] 鱼害粘球菌。

[症状] 病鱼鳃部常充满粘液,鳃丝和鳃盖骨内表皮均有出血现象,鳃丝由红变白,逐渐腐烂并带有污泥,最后发展到全鳃,使之失去呼吸功能而死亡。

[治疗方法] 可将病鱼放入百万分之二(2ppm)的呋喃西林,或百万分之十二点五(12.5ppm)的金霉素,或百万分之二十五(25ppm)的土霉素、百万分之二十五(25ppm)的痢特灵等溶液中浸泡30分钟;或用11.5%浓度的氯胺丁0.02克溶于10千克水中,将鱼浸洗15~2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一(1ppm)的呋喃西林,或百万分之一(1ppm)的漂白粉,或百万分之二至四(2~4ppm)的五倍子遍洒消毒治疗;养鱼的容器及所有的用具,用百万分之八(8ppm)的漂白粉溶液消毒灭菌。

2.细菌性肠炎[病因] 主要是吃了不清洁的食物或摄食过饱、肠道胀饱、排泄受阻,最后由细菌感染肠道引发肠炎。

[病原体] 为点状产气单胞杆菌。

[症状] 病鱼常常腹部膨大,呈现红斑,肛门突出,鱼体呈呆滞,停在水族箱角落不动,体肌作短时间的抽搐,不进食,粪便白色。

剖开鱼腹,可见腹腔积水,肠壁充血发炎,轻者仅部分肠道出现红色,严重时全肠呈紫红色,肠内无食物,充有淡黄色的粘液和血脓。

[治疗方法] 治疗肠炎的方法较多。

市场销售的药物也较多,内服药如纳克菌、鱼服康、磺胺胍等,外用药如浴菌洁、呋喃西林、庆大霉素、土霉素、痢特灵等药物经稀释后泼洒或浸浴,均能取得较好疗效。

3.白皮病——又称白尾病[病因] 由于水质不洁,特别是水族箱中的粪便没有及时清除,或因捕捞运输、放养、移箱时操作不慎,使鱼体受伤,导致病原菌感染。

[病原体] 为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称为白皮极毛杆菌。

[症状] 发病开始时,只在背鳍基部或尾柄处出现一小白点,随即迅速扩大,从鱼体背鳍向后蔓延,以致背鳍与臀鳍间的体表至尾鳍全部发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六种常见鱼病症状及治疗方法1、小瓜虫病(病鱼体表、鳍条和鳃上可见许多小白点;所以又名白点病):传染性很强的外寄生虫病。

鱼被大量小瓜虫密集寄生时形成白点状囊泡,严重时布满全身。

后期体表如同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粘液增多,体色暗淡无光。

病鱼消瘦,浮于水面或群集一角,很少活动。

小瓜虫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水温15—2Q℃最适于小瓜虫繁殖,水温上升到26-28℃或下降到10℃以下停止发育,28℃以上幼虫大批死右。

【病原体】多子小瓜虫(寄生虫)。

【症状】白点病分为早、中、晚三期,病程5~7天,各期为2~3天,常致鱼群很快大批死亡,死亡率可达60%--70%。

早期,各鳍及身躯有个别的小白点,有食欲,精神没有多大变化。

中期,鳍、身躯到处是白点,没有食欲,不爱活动,到处蹭痒,颜色变暗。

晚期,白点布满全身,鱼浮在水面或沉入箱底。

鱼有气无力,左右摇摆,体表粘膜增多,呼吸困难,窒息而死。

【治疗】此病要综合治疗,只用药收效不大,加强饲养管理很重要。

首先停食4-5天,减少污染,保持水温恒定,升温比原水温高2-3℃为佳。

在没有水草的情况下可适当投药,水草对各种药物敏感很快枯死。

热带鱼常用验方如下:参考验方1:早期可投入0.5%--1%食盐,可取得一定效果。

2:初期、中期可用1-5ppm的呋喃西林粉剂洒全箱。

用火柴棍蘸甲基蓝结晶粉,涮入病鱼箱内变色即可,都有较好效果。

3:早期、中期,将红汞放入水中,变成淡红色即可,有很好的消灭病原的作用,但不能反复使用,因汞有毒,鱼不易排出体外。

4:中期、晚期,特效药为硝酸亚汞,但鱼对此药很敏感,易造成死亡,故一般情况下不采用。

90×45×60(厘米)箱放绿豆粒大小一块即可,此药也不能反复使用。

也可选用硝酸亚汞、孔雀石绿、福尔马林等治疗。

或如前所述调高水温达28-30℃连续3天,杀灭幼虫后换水。

2、出血性腐烂病:为细菌性传染病。

【病原体】为细菌。

传染途径为水蚤或病鱼以及被污染的工具。

此病不易根除,好了后常常是带菌者,水质恶化立即又发病,死亡率较高,一般为50%左右。

【症状】鱼体出现出血点,各鳍由鲜红充血变成苍白而烂掉,腮丝也由红变白,部分烂掉。

解剖内脏有出血点。

常并发肠炎。

发病急,蔓延快(2-3天)易造成大量死亡。

本病春末夏初流行,病鱼游动缓慢;常独处水面,不久死去. 【治疗】停食4-5天,全箱投抗生素药物青霉素:90×45×60(厘术)箱80万单位,上、下午各1支,连续3天为一个疗程。

一般4-5天可治愈,初期可治愈,中期可以得到控制,烂掉的鳍需1个月左右才能长好。

把患病箱内的水草拔出用清水冲净并用美蓝消毒(用火柴棍蘸一下美蓝结晶变化即可)15-30分钟。

在病鱼箱内投放呋喃西林粉剂(1-5ppm),一般3天可得到控制,6天左右治愈。

发病初期也可用0.5%-1%的食盐,亦得到控制。

3、烂鳍病:鱼鳍破损变色无光泽,烂处有异物,或透明的鳍叶发白,白色逐渐扩大;严重时鱼鳍残缺或者不能舒展.本病多流行于夏季。

热带鱼鳍薄,易碰伤折断而患此病.可选用食盐;抗生素等治疗。

4、烂鳃病:为细菌性传染病。

一种是被细菌侵蚀鳃丝,病鱼行动迟缓,食欲不振,体色暗淡无光泽,头部发乌,鳃丝发白,最后出现腐烂脱落;鳍盖骨表皮充血发炎,严重时也发生腐烂,露出透明的鳃盖骨。

另有一种是被寄生虫寄生引起的鳃病,有细菌侵蚀鳃丝类似症状,如游动缓慢,鱼体消瘦,体色暗淡;呼吸困难,常浮于水面,鳃丝发白、破坏,粘液增多,鳍盖半张等。

寄生虫有车轮虫,指环虫、口丝虫,斜管虫、三代虫等。

【病原】病原体为粘球菌,传染途径主要是病鱼。

从商店购买鱼易带此病。

金鱼、热带鱼都易得此病,不易根治。

常常并发肠炎,有时不出现任何症状鱼即死掉,只有撬开腮盖或解剖后,才能确诊此病。

死亡率一般50%-60%,有时高达80%。

【症状】腮丝由鲜红变成苍白,由外缘开始靡烂,脱落。

腮盖骨内充血,中心骨坏死脱落。

腮丝之间粘膜增多,呼吸困难,轻者浮水面,重者沉箱底很快死亡。

有的鱼并发肠炎,解剖肠出血,亦有溃烂的斑点。

轻者有食欲,重者无食欲。

【治疗】个别鱼得病捞出淘汰。

如普遍患病,全池洒药,停食4-5天。

用红汞治疗,其用量以使水变色即可,能保持3-4天,亦可撒呋喃西林粉剂,浓度为1-2ppm。

还可用抗生素(青霉素、金霉素、红霉素)。

90×45×60(厘米)1次用80万单位,上、下午各1支,3天为一个疗程。

一般2个疗程即愈。

寄生虫鳃病用高锰酸钾、福尔马林;食盐等治疗。

5、棉口病:又名烂嘴病。

病鱼口周围吻部长着白色棉花状菌丝如绒,也称白嘴病。

常用嘴触舐箱壁摄食藻类鱼易患此病,容易传染。

病鱼难以摄食,游动缓慢无力,以致死亡。

要及时治疗处理。

用青霉素或金霉素溶液,也可用10ppm土霉素溶液浸浴病鱼。

水族箱、捞鱼网、工具等用0.1%甲醛溶液浸洗消毒。

6、竖鳞病:又称鳞立病、松鳞病:病鱼鳞片张开似松果为病毒性传染病,但传染性不大。

鳞片基部水肿充血,严重时鳍基充满半透明液体,后期鱼腹膨大,失去平衡。

不久死亡。

—般流行于水温低的季节或短时间内水温多变时,老龄鱼、虎皮鱼易患此病。

【病原体】病毒。

诱因是用低于原箱水温的水,直接冲到了鱼体受凉而引起的。

【症状】鱼的鳞片都竖起来,是因为皮下有水肿而引起。

严重时鳞片脱落而死。

发病率不高,死亡率高。

【治疗】无特效药。

但可用1A3~2A3的海水养浴数日,可恢复健康。

也可用抗生素、食盐及呋喃林干粉消炎,有一定疗效。

患处涂抹皮炎平有较好效果。

7、水霉病:又称白毛病,是霉菌性传染病;水霉菌从鱼体的伤口侵入,开始寄生于表皮,逐渐深入肌肉,吸取鱼体营养,大量繁殖,向外生出灰白或青白色菌丝(肉眼可见棉丝状)。

寄生部位伤口发炎充血、坏死、溃烂;病鱼常利用缸壁、石砾或水草摩擦患处,最后衰竭死亡。

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早春晚秋最易流行。

碰伤、冻伤的幼鱼易患;未受精和胚胎活力差的鱼卵也易寄生。

【病原和症状】病原体为各种水霉菌。

传染途径:水蚤、病鱼。

养过2-3年鱼的房屋到处有霉菌,新水2-3天就可污染霉菌。

在鱼没有外伤或鱼体健壮时不发病。

反之,即刻可以发病。

虽有传染性,但发病率不高,死亡率也不高,但病程长(几个月),也不容易根治。

在鱼外伤外长出白长毛或白毛缠身。

鱼卵更易感染。

【治疗】没有特效药,以预防为主。

保持水质的清洁,和鱼体健壮。

日常操作及捞鱼时要轻巧,不要造成鱼体外伤。

用0.5%-1%食盐可以抑制霉菌生长。

通风多晒太阳,增加紫外线照射,以及流动的水是最好的预防措施。

此外,也可将患鱼捞出,把外伤处的白毛用镊子取下,在患处涂些呋喃西林干粉,有一定疗效。

也可选用食盐孔雀石绿等治疗。

8、锚头蚤病:又称针虫病;铁锚虫病。

虫体头部钻入鱼的皮肤肌肉,虫体像短针样挂在鱼体上,拔下虫体,可见铁锚样头部。

患部发炎红肿,出现红斑、坏死,易被病菌入侵。

病鱼急躁不安,食欲减弱,消瘦。

锚头蚤在水温15-33℃时均能繁殖,流行期很长,易寄生于个体较大的鱼体。

可用敌百虫、高锰酸钾治疗。

9、鲺病:又称鱼虱病,是传染性寄生虫病。

病原体为鱼虱,鱼鲺形似臭虫,灰绿色略透明,清晰可见,途径是在喂鱼虫时常带入鱼虱或有病鱼存在。

虫体寄生于鱼体表鳞片缝中吸取营养使鱼逐渐消瘦,发病率不高,死亡率也不高,较易治愈。

【症状】虫体寄生鱼体表鳞片缝之中爬行叮咬,使鱼急躁不安,急游或擦壁。

有的虫体被蹭掉,有的蹭不掉。

传染较快。

病鱼食欲大减,瘦弱,伤口容易感染。

4-8月流行,流行地区很广,如发现几条鱼有虫体,全箱要下药。

【治疗】大型鱼,把鱼捞出用镊子镊掉虫体,患处可涂磺胺、呋喃西林粉剂。

小型鱼类,绝大部分已得鱼虱,可用百万分之零点二五至五(0.25~5ppm)浓度的敌百虫溶液浸洗病鱼,高锰酸钾治疗也有效,用量可掌握在水稍变色即可。

还可用百万分之一(1ppm)的六六六溶液浸洗,或将鱼放入1%~1.5%食盐水中,经2~3天即可驱除寄生虫。

或用福尔马林等治疗。

10、指环虫病:【病原体】为指环虫科、指环虫属的许多种。

指环虫系雌雄同体的卵生吸虫,虫卵的孵化时间依温度的高低而定。

在28~30℃的水温中,1~3天可孵化发育成纤毛幼虫,,附着于鱼鳃上发育成为成虫。

虫体有可感觉光线明暗的眼点,如果遇到鱼的阴影出现,虫子就会追逐前往附着于鱼的体表,先期在表皮,l~2天可爬到鳃部。

【症状】指环虫寄生于鱼鳃,随着虫体增多,鳃丝受到破坏,后期鱼鳃明显肿肤,鳃盖难以闭合,鳃丝暗灰或苍白。

病鱼不安,呼吸困难,晚期游动缓慢;食欲不振,消瘦。

指环虫适宜生长水温为20一25℃,多在春末至秋季流行。

指环虫病在鱼种阶段发病较多,对幼鱼杀伤力颇大,但对健康的成鱼并无大害。

病鱼初发病时症状不明显,随着寄生虫体的增多,鳃丝组织遭到破坏,鳃盖上的粘液不断增加,鳃部明显浮肿,鳃盖微微张开而难以闭合,鳃失血,鳃丝转为暗灰色或苍白色,精神呆滞,游泳缓慢;严重时停止摄食,呼吸困难,逐渐消瘦而虚弱,最终因呼吸受阻而窒息死亡。

【治疗方法】可用百万分之一至二(1~2ppm)的敌百虫溶液浸泡病鱼5~1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三(3ppm)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或用百万分之零点一(o.1ppm)的敌百虫溶液泼洒,或用百万’分之二十五至四十(25~40ppm)的甲醛溶液浸泡2~3天,或用百万分之一百八十(180ppm)的甲醛溶液浸泡l一1.5小时,或用百万分之二百五十至三百(250~300卯m)的甲醛溶液浸泡30分钟,2天后重复一次,或用百万分之一(1ppm)的三氯松溶液浸泡3天,或用百万分之一百(100ppm)的三氯松溶液浸洗1小时,均可获得较好疗效。

11、三代虫病:【病原体】三代虫没有眼点,据此特征,容易与指环虫区分开来。

三代虫营胎生生殖,在每一个成虫的身体中部,可见到1个椭圆形的胎儿(第二代),而在胎儿体内,又开始孕育着下一代(第三代)的胚胎,故称之为“三代虫”。

三代虫繁殖的最适宜水温为20℃左右,因而4—5月为其繁殖最盛的季节,也是此病最流行的季节。

三代虫寄生于鱼的体表和鳃,使鱼的局部粘液增多,呼吸困难,体表无光。

病鱼不安;时而狂游,食欲减退,消瘦。

患三代虫病的幼鱼,鱼体开始褪色而变得苍白无光泽,体表粘液增多;鱼鳍下垂,末端卷曲且逐渐裂开;呈现极度不安状态,时而狂游于水中或急侧游于水底,企图摆脱寄生虫的骚扰,继而食欲不振,游泳迟缓,逐渐消瘦,严重时引起病鱼死亡。

鱼鳃上寄生三代虫后会造成呼吸困难,不久即窒息死亡。

【治疗方法】治疗此类吸虫病最常用且有效的药物首推甲醛(福尔马林液)。

用福尔马林液驱杀吸虫时,其剂量一定要足,否则会导致吸虫产生耐药性,形成具有抵抗力的突变种,而使药物难于驱杀。

一般用药有两种方法:一是低剂量长时间,如用百万分之二十至四十(20~40ppm) 药浴24小时后,进行换水二分之一以上;二是高剂量短时间,如用百万分之二百至二百五十(200~250ppm)药浴1小时后,进行换水90%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