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

合集下载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25页)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25页)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小结
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童年生活场景:百草园和三味 书屋。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 期间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动静结合,详略得当, 趣味无穷。三味书屋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作者既写出了三味书 屋生活的枯燥,称它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写出了课件 学生溜到后园嬉耍、先生在课堂上入神读书而学生乘机偷玩的乐趣, 使三味书屋充满了乐趣,表现了儿童不可压抑的快乐天性。
9 从百草园到 三味书屋
第1课时 第2课时
新课导入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高鼎《村居》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其二)
同学们,童年就像一支古老的歌谣, 是我们一生的珍宝。大家刚才读的这几句 诗是我国古代诗人对儿童生活的有趣描写。 现在,回想一下自己上小学前和小学时的 生活,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些事呢?
关于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原名“三余书屋” “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 “三味”: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味书屋是晚 清绍兴府城内的著名私塾。坐东朝西,北临小河,与周家老 台门隔河相望。鲁迅12岁至17岁在此求学。
初读课文
【作者名片】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百草园的一草一木、一年四季都给我带来无限乐趣。可是, 我终将要离开百草园了,要去私塾读书,我是怎么想的?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

百草园的生活(1—8)
三味书屋的生活(10—结尾)
合作探究
1、围绕“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写了哪些乐事?
有趣美景 神奇传说 雪地捕鸟
2、第二段作者写百草园都写了哪些景物?是如何描写 的?
碧绿的菜畦
光滑的石井栏
高大的皂荚树
紫红的桑葚
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鸣蝉
轻捷的叫天子直窜向云霄
油蛉
对百草园的依恋
“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
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
拟人 开它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对百草园的依恋和被迫离
2.从文中找出写三味书屋环境的句子,说说三味书屋的 环境是怎样的?
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 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 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从“他”用手按住斑蝥的的脊梁,看烟雾从后窍喷出的 神态,到接连不断地拔起何首乌的动作,我们可以看到童 年的“我”是个贪玩、淘气,活泼、天真、逗人喜爱、求 知欲强的孩子。
1.第9自然段有何作用?
结构上:承上启下
内容上:三个“也许”句,表达了对“家里的人要将我送
进书塾”原因的反复猜测,表现了 和被迫离开它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这些动词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雪地捕鸟的过程,表 现了雪后捕鸟的乐趣和儿童喜爱自然的特点。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PPT21张)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PPT21张)

作业:
1、写一件童年趣事,字数在600字以 上。
2、完成课后练习一、二题。 3、背诵课文第二段。

在西南联大,傅斯年每天只吃一盘藤 藤菜, 有时只 喝一碗 稀饭, 偶尔招 待来访 的客人 ,甚至 要向邻 居借钱 ,实在 接济不 上了就 卖书。 傅斯年 一生最 好读书 藏书, 积蓄几 乎全部 用在买 书上, 非到万 不得已 ,是不 卖书的 。
第一段中的“似乎”和“确凿” 矛盾吗?你是如何理解的呢?
“确凿只有一些野草”是一般成人 的看法;用“似乎”是对成人的这种 看法加以否定,表达的是孩子的看法 ——“是我的乐园”,所以并不矛盾 。
第二段作者写百草园都写了

。些景物?
百草园的自然景物和乐趣
﹙碧绿的 ﹚菜畦
﹙光滑的 ﹚石井栏 ﹙高大的 ﹚皂荚树
“不必说”撇开一些东西,是为了突 出“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这一点 已经趣味无穷了,那么园中的乐趣比 比皆是了。这样写,突出了百草园的 无穷乐趣。
练一练 :
用“不必说…… 也不必说……单是 ……就……”,这句式仿写一段话。
例:1:不必说放假的轻松,也不必说周末的一天,三
五个好友的促膝长谈,听音乐时的惬意心情和逛街时的悠 闲自在。单是看着书桌上摆满的辅导书,层层叠叠的练习 卷,宛如一座座小山般的草稿纸,一支支用完的油笔芯, 就有一种满足的快感。 2:不必说那些怪模怪样的英语单词,也不必说那些抽象 难懂的定理公式,单是那些艰涩拗口的文言文,就有无穷 的烦恼。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

文及教案【优秀4篇】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

语文:第9课《春》教学课件(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语文:第9课《春》教学课件(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朗读课文
本文属于什么文体?
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
写景散文的学习方法有哪些?
注意停顿的长短、读音的轻重、 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抑扬。

情 情景交融

1、本文按照什么顺序描写春天的?
明确:本文是按照盼春、画春、赞春 的顺序描写春天的。
盼春
画春
赞春
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
第一部分:(1) 盼春 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花多、花艳、花甜Biblioteka Baidu
二:画春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和暖、清新 雨多、轻柔细密
舒活、抖擞
三:赞春



本文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 苏、生机勃发的景象,抒发了对春 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 活,积极进取的情怀。
写作特色
一、观察细致,特征突出。 要写好景物,就必须观察细致。 二、结构严谨,顺序明晰。 三、语言生动,流畅优美。
比喻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红的像火 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 三个句子顺序能不能颠倒?为什么?
不能颠倒。 因为这三种颜色是和上句桃树、杏树、 梨树的花的色彩一一对应的。
第 5段
春风图
春风是无形的,看不到、摸不着,作者是从哪几个 角度把春风写得有形、有味、有声的?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知识点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主要讲述的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小说的背景、作者及主要内容。通过对该小说的学习,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20世纪初期欧洲的历史背景,了解俄国革命的发展过程,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和思想。

一、小说的背景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于1932年创作的小说,其出版后迅速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该小说以铁路工人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历程为主线,通过对俄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和革命的发展过程的描写,展现了社会中的阶级斗争,以及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该小说具有鲜明的政治、社会、革命背景,是苏联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二、小说的作者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1895-1936),苏联作家,生于黑海畔的诺夫哥罗德省。在一战期间,他曾在前线担任战地通讯员,在此期间对战争、劳动、人民生活等方面的观察和思考为他写作

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社会思想性和政治倾向性,具有很强的阶级感和策略意义,是苏联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三、小说的主要内容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故事主要围绕铁路工人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历程展开。保尔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因为家庭的困苦,他

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但他勤劳、善良、聪明。在成长的过程中,

他面临着社会和家庭的矛盾,经历了很多困境和苦难。在他的成

长历程中,有两个人对他影响很大:一个是革命党员高尔基,另

一个是工头弗拉基米罗夫。高尔基教导他要有追求真理的精神和

信仰,工头弗拉基米罗夫则教他如何劳动和如何与人相处。在这

些经历中,保尔逐渐认识到阶级斗争的本质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也逐渐成长为一个有责任心和强烈正义感的人。这本书展示了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35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35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齐读第10自然段,说一说:
作者笔下的三味书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 象?
一、作者写在三味书屋上学时, 折腊梅花、寻蝉蜕、捉苍蝇喂 蚂蚁、画画等的目的是什么?
答:增添文章的趣味性,就算是 在三味书屋也不乏乐趣。对草木 虫鸟的独特享受,对自由欢乐的 追求……
二、阅读课文“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拗过去”这几段文字,完成 后面的问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内容: 这些都是作者童年生活,学习的地方。作者用 “从……到……”的词语把他们联系在一起,由此,可以 发现,本文大致可分为两部分,反映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 耍到长大读书的成长的过程。同时也表现了文章主题是以 空间顺序记述的。
结构: (1—8) 9 (10—24)
百草园,绍兴城内 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3、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 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 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 之所在。
小结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儿时 生活的一段美好回忆。这段生活经历对鲁迅先 生的人生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我们要像鲁 迅先生一样,保持儿童纯真活泼的天性,要有 求知的欲望和进取心。
第二部分(10~24段) 三味书屋
一层(10、11段):写入学的情形,介 绍了书屋的特点以及先生的为人。
二层(12~16段):写初次见先生,问 先生“怪哉”是怎么一回事,没有得 到答案。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61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61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确凿(záo) 菜畦(qí )皂荚(zào)(jiá) 桑椹 (shèn )长吟(yín )油蛉(líng ) 斑蝥(máo ) 臃肿(yōng )敛(liǎn ) 脑髓( suǐ )秕谷 (bǐ )匾(biǎn ) 拗( ǎo ) 蝉蜕( tuì ) 窦(dòu ) 厥( jué) 倜傥(tì )( tǎng ) 锡箔(bó ) 蟋蟀(xī )(shuài )叵(pǒ )
(3)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作者更喜欢哪一 个?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为什么。
自然景物 —— (美好)
百草园 美女蛇故事 ——(神奇) 乐园
雪地捕鸟 —— (有趣)
在百草园中有有趣的植物、有趣的动物 组成了有趣的活动,可以干有趣的事情,听 有趣的故事,所以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但三 味书屋虽有限制,也不乏乐趣。
1926年是鲁迅人生中充满变动,心情 “空洞、芜杂”的一年。所以“想在纷扰中寻 出一点闲静来”的鲁迅把目光投向了旧事,希 望借旧事的回忆来排除苦闷,寻求慰藉。这就 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朝花夕拾》。其中有一 篇讲述了鲁迅少年时在私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里随寿镜吾先生学 习的故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鲁迅(1881-1936),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 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 思想家、革命家。
作品:
小 说 集:《呐喊》《彷徨》 历史小说:《故事新编》 散文诗集:《野草》 散 文 集:《朝花夕拾》 杂 文 集:《坟》《华盖集》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 9 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 9 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识点汇总

一、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其主要著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

《且介亭杂文》等。

二、故事背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写于 1926 年 9 月 18 日。“三一八”惨案以后,鲁迅被反动当局列于拟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上,他难以公开与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迫于 1926 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鲁迅到厦大正值暑期,学生还没有开学,他回忆起少年时的往事,写下了这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这篇散文最初发表在 1926 年《莽原》半月刊第 19 期上,后

来鲁迅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 9 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中了。

三、理解词义

1.轻捷:轻快敏捷。

2.缠络:缠绕联结。

3.高枕而卧:垫高了枕头睡觉,形容不加警惕。

4.鉴赏:鉴定欣赏。这里是欣赏的意思。

5.人迹罕至:少有人来。罕,稀少。

6.和蔼: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7.渊博:(学识)深而且广。渊,深;博,丰富。

8.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嘈杂,如同鼎中的水煮沸了一样。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①一⑧段):描述百草园的无穷趣味。

第二部分(第⑨一?段):写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五、问题解疑

1.“似乎”“确凿”连用矛盾吗?为什么?

不矛盾。“似乎”,不确定;“确凿”,很确定。看似矛盾,其实不然。因为“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时间相对久远,记忆自然模糊;而百草园趣味无穷,带给“我”的快乐又是真切分明的,所以二者连用并不矛盾,只是曲折传达作者对百草园的情感。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微课+知识点+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微课+知识点+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识点导

学案

知识点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其主要著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且介亭杂文》等。

二、故事背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三一八”惨案以后,鲁迅被反动当局列于拟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上,他难以公开与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鲁迅到厦大正值暑期,学生还没有开学,他回忆起少年时的往事,写下了这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这篇散文最初发表在1926年《莽原》半月刊第19期上,后来鲁迅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9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中了。

三、理解词义

1.轻捷:轻快敏捷。

2.缠络:缠绕联结。

3.高枕而卧:垫高了枕头睡觉,形容不加警惕。

4.鉴赏:鉴定欣赏。这里是欣赏的意思。

5.人迹罕至:少有人来。罕,稀少。

6.和蔼: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7.渊博:(学识)深而且广。渊,深;博,丰富。

8.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嘈杂,如同鼎中的水煮沸了一样。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①一⑧段):描述百草园的无穷趣味。

第二部分(第⑨一㉒段):写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五、问题解疑

1.“似乎”“确凿”连用矛盾吗?为什么?

不矛盾。“似乎”,不确定;“确凿”,很确定。看似矛盾,其实不然。因为“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时间相对久远,记忆自然模糊;而百草园趣味无穷,带给“我”的快乐又是真切分明的,所以二者连用并不矛盾,只是曲折传达作者对百草园的情感。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51页)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51页)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①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 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 ②运用的动词有“扫,露,支,撒,系, 牵,看,拉,罩”,准确、生动、真切地 写出捕鸟的全过程,使读者如临其境,同 时也从捕鸟活动中表现出捕鸟时的兴奋惊 喜之情,不点乐园,却乐在其中。
写百草园,始终围绕着一个“乐” 字——乐于观察百草园的景物,乐于听 美女蛇的故事,乐于捕鸟活动,表现了 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 心理。
先用两句“不必说……也不必说……”从整体上勾 勒出作者对百草园的印象;“单是……就”从局部强调 了“泥墙根一带”,这是一种顺序。整体是从植物写到 动物,局部是从动物写到植物,这又是一种顺序。几种 顺序配合起来,使写景不仅有序,而且活泼生动。
作者写冬天的百草 园,着重描写了捕鸟, 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运用了哪些动词?有什 么作用?
第二段描写景物,有近景,有远景;有动 态、有静态;有视觉、听觉,还有味觉。百草 园的一切,在少年鲁迅的心目中显得那样生机 勃勃,情趣盎然。
在第二段中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
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鸣 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 班蝥、何首乌藤和木莲藤、覆盆子等14 种景物。
菜 畦
桑 椹 黄 蜂
我们不难看出童年时代的“我”是个怎 样的孩子?由哪些地方能体现出来?
从“他”用手按住斑蝥的的脊梁,看烟 雾从后窍喷出的神态到接连不断地拔起何首 乌的动作,我们可以看到童年的“我”是个 贪玩、淘气,逗人喜爱的孩子。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合作探究: 在三味书屋中发生了那些趣事,先生 是个怎样的人?“我”对三味书屋怀 着怎样的感情?
主题总结
{
一、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划分层次结构,归纳层次内容。
(《同步》p27) 第一部分(1- 8 ):“我”在百草园的快 乐生活。
第二部分( 9-24):“我”三味书屋的读书 生活。
2.想想这两部分是如何连接起来的?
齐读9自然段
9自然段,有着承上启下的过 渡作用。承接上文百草园的生 活,引起下文对三味书屋生活 的描写,表现了“我”对百草 园的不舍。
kūi
zhěn
源自文库
博学 渊博 倜傥 淋漓 盔甲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高枕而卧
绅士
四字词语: 人迹罕至、人声鼎沸 高枕而卧:垫高枕头安 心地睡觉。形容无忧无虑,无所顾 忌。
攒 { zǎn(积攒、攒钱)
cuán(攒聚)
{ 系

jì (系鞋带) xì (关系) ǎo(拗过去、拗断) ào(拗不开、拗口) niù (执拗)
读读写写
cuà n mì guì ǎo zá o qīng jié xiāo
窜 觅 倘若



确凿 轻捷
ǎi gōng jì ng
云霄
zhì pǔ
tǎng ruò jiàn shǎng
zhuó shí
鉴赏 啄食 和蔼 恭敬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精美课件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精美课件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课文讲解
本段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描写百草园的事物?表现出了事 物的什么特点? 比喻句:
“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表现出木莲果实的形态。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表现了覆盆子形状颜色的美丽,透露出喜爱之情。
拟人句: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 ——表现出这两种昆虫鸣声的悦耳,“我”对虫声的欣赏。
课文导入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课文讲解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课文讲解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课文讲解
有着无限趣味的泥墙根一带,现在篆刻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 屋》的全文。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课文讲解
长妈妈给了“我”什么乐趣?
她给“我”讲了一个民间传说
——美女蛇的故事,增添百草园 的神秘色彩。
读准红色字的字音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字词加强
每个词语齐读两遍:
• • • • • • • • • 确凿 záo 菜畦 qí 桑葚 shèn 油蛉 líng 蟋蟀 xī shuài 斑蝥 máo 脊梁 jǐ 白颊 jiá 臃肿 yōng 豁 脑髓 陌生 鉴赏 觅食 秕谷 竹筛 书塾 攒成 huò suǐ mò jiàn mì bǐ shāi shú cuán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

课文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

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象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春》太康县常营镇第一初级中学孔文玲

9、《春》

【教学目标】

1. 积累“朗润”、“酝酿”、“卖弄”、“宛转”、“烘托”等词语。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 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3.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4. 【教学重、难点】

5. (1) 重点

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2) 难点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导入语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个头,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今天

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现代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描画春天的优美散文《春》。

(板书题目,作者)

2.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散文代表作有:《绿》、《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朱自清一生傲骨、不畏反动派的威逼利诱,坚决不吃美国救济粮。毛泽东给予高度评价:“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3.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Yùn niàng liáo chēng suō lì xī shū dǒu sǒu cháo

酝酿嘹亮撑伞蓑笠稀疏抖擞安巢

二、整体把握文章。

1.范读课文,朗读时注音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要求

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问题:(1) 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

(2)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 (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师生互动,共同讨论以上问题

(1) 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

本课作者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

(2)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

本课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总写——盼春。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

第二部分:(2-7)具体写——绘春。把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

第三部分:(8-10)总写——颂春。赞美春天,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力。

(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文中具体描绘了六幅春景图。

春醒图——自然醒——第二自然段

春草图——草报春——第三自然段

春花图——花争春——第四自然段

春风图——风唱春——第五自然段

春雨图——雨润春——第六自然段

迎春图——人迎春——第七自然段

三、探究质疑:(第一部分)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近”)

“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

(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探究质疑:(第二部分)春天来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朗读第二段

(1)看到了山,水,太阳。(可以看出这是对春天的——描绘)(2)从这一段开始,作者已经开始在描绘春天了,既然它已经来到了作者的面前,为什么他不开始从最细小的一草一木写起呢?

明确:这一段是对春天的一个整体的描绘。为什么会先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呢?因为这是一种视觉的规律。

(2)“一切••••••”这个自然段的怎样描写春天的?

(3)这段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运用拟人,勾勒出春天的生机勃勃。

春草图

:朗读(齐读),思考这段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来写?

(教师明确:嫩、绿、多)

(1)把“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换为“小草一下子从土里生出来”,体会其表达效果有何不同。哪个好

“钻”和“偷偷”用得好,说说好在哪里?

“钻”既表现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又用“偷偷地”修饰,形容它不知不觉地出现,生动地表明春草的活力。

(2)那么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

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个共同点呢?(小,说明他们都处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气,最活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命力最为旺盛。)在春草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得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总结

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通过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准确、生动地描绘,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布置作业

积累词语。

背诵课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