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31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课文探究
阅读第1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如此看来,百草园确然是儿童的乐园,但作者又说,百草园中 “似 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矛盾吗?你是如何理解的呢?
“确凿只有一些野草”是一般成人的看法; 用“似乎”是对成人的这种看法加以否定,
表达的是孩子的看法——“是我的乐园”,所 以并不矛盾。
百草园的过去和现在的矛盾
百草园
第一部分写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三个方面
①有趣的动植物(2段); ②美女蛇的故事(3-6段); ③雪地捕鸟(7-8段)。
有趣的动植物
碧绿的菜畦
光滑的石井栏
高大的皂荚树
紫红的桑椹
有趣的动植物
黄蜂
鸣蝉
叫天子
有趣的动植物
有无限趣味的泥墙根一带, 现在篆刻着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全文
总结回顾
百草园
百 草 园
不必说:
菜畦、石井栏、 皂荚树、桑椹
静物
春夏秋的
美丽
景物
也不必说:鸣叫蝉天、子黄蜂、
动物
单是…… 油蛉、蟋蟀、蜈蚣、斑蝥 就有…… 何首乌、木莲、覆盆子
美女蛇的故事: 增添神秘色彩
冬天有趣的游戏:拍雪人 捕鸟:扫、支、撒、系、牵、看、拉
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就位于鲁迅祖居地对 面,隔着一条小街。
作者由赤练蛇想到美女蛇,想到长妈妈讲的美女蛇 的故事,显然这个故事深深吸引着“我”,这符合儿童 的心理,也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它作为儿 童乐园的情趣。
雪地捕鸟
阅读第7段,思考下列问题: 一、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 么写法?起什么作用?
① 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② 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4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4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25页)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菜畦
桑椹
鸣蝉在树叶里长吟,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听觉上
鸣蝉
蟋蟀
“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 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 阵烟雾”的斑蝥,可以牵连不 断地拔起来的何首乌的“拥肿 的根”。
触觉上
何首乌的根
斑蝥
又酸又甜的覆盆子。 覆盆子 味觉上
特点: 体现了百草园的生机勃勃、趣味无穷。
分析过渡段
第二部分(9-24自然段):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可分五层: 一层(第9自然段):是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私塾读书。 二层(第10-11自然段):写入学的情形。介绍了书屋和先生。 三层(第12-16自然段):写不准提课外的问题(怪哉虫)。 四层(第17-20自然段):描写三味书屋后园游戏。 五层(第21-24自然段):写师生读书的可笑情景以及课堂上“我趁 先生读书入神时画画儿”。
板书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三 行礼拜师
味 书
问“怪哉”虫 大声读书
呆板枯燥、快乐
屋 偷瞄绣像
第一部分(1-8自然段):回忆百草园的又去生活,又可分为四层: 一层(第1自然段):总的介绍百草园情况。点出是“我的乐园”,充满留恋 之情。 二层(第2自然段):描绘百草园春、夏、秋三季美丽的景色和无限乐趣。 三层(第3-6自然段):写长妈妈讲的美女蛇故事及“我”的感慨。 四层(第7-8自然段):写冬天百草园雪地捕鸟的乐趣。
本中学不到的东西
走进三味书屋
书塾中的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 鲁迅具体从哪些方面描写寿镜吾老先生? 从中可看出寿镜吾是个怎样的老师?
文章通过外貌、神态、动作、语言描写,看 出寿镜吾是位方正、质朴、博学、和蔼、对 学生严而不厉的先生。
三味书屋有没有我们感兴趣的事?试举例说明。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九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百草园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
描述是鲁迅先 生儿时生活的 一段美好回忆
生字生词 窜 cuàn 觅食 mì
跪 guì
拗口 ào 确凿 záo
轻捷 jié 云霄 xiāo 倘若 tǎng 鉴赏 jiàn 啄食 zhuó
和蔼 ǎi 恭敬 gōng 质朴 pǔ 博学 bó 渊博 yuān
倜傥 tì tǎng
视觉
形状 高大、肥胖……
视觉
声音 长吟、弹琴…… 味道 又酸又甜
听觉 味觉
2、“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 个句式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不必说”是抛开一些东西,为了突 出“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这 一点已经趣味无穷了,那么园中的乐 趣比比皆是了。这样写,突出了百草 园的无穷乐趣。
3、本段的写景顺序
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 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百草乐园——雪地捕鸟 (7-8段)
想一想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
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 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
写法: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作用: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
轻捷的叫天子直窜向云霄
油蛉 蜈蚣
蟋蟀 斑蝥
何首乌
何首乌
木莲
何首乌根(块茎) 覆盆子
百草乐园——有趣动植物
1、用了哪些修辞?从哪几个角度描写景物?
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排比: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
颜色 碧绿、紫红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藤野先生》、《阿长与〈 山海经〉》、《狗猫鼠》等 均选自朝花夕拾文集。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3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3一. 教材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第9课,本课主要介绍了作者鲁迅的童年生活和他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文章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描述作者在百草园的生活,另一部分是描述作者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
通过对比两地的不同生活,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理解和分析文章的基本内容。
但是,对于一些较为深刻的主题和情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同时,学生可能对一些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还不够熟悉,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解释。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和分析文章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的童年生活和对他的怀念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分析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童年生活和对他的怀念之情。
2.难点:对于一些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以及作者深刻的情感和主题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阅读理解:通过让学生阅读文章,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和全班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讲解法:对于一些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老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解释。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准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文本,以及相关的辅导资料。
2.投影仪:准备投影仪和投影屏幕,用于展示和讲解。
3.的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有没有怀念过自己的童年生活?”引起学生对童年的回忆和怀念之情,从而引入文章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老师通过投影仪展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文本,让学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5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第四课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学习目标:1、能比较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生活。
2、能从多角度对文章主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前学习:能复述在三味书屋中读书生活的几个片段,并加以概括。
教学步骤:一、导入语:相对于乐趣无穷的百草园生活,三味书屋的生活又是如何呢?二、精读“三味书屋”部分。
创设问题情境。
1、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是单调无味的,无味在何处?如果你把自己看作鲁迅的同学,你在那种情境下,最喜欢做哪些事,为什么?2、你是怎样认识百草园的乐趣和三味书屋的无味的?可以从“学习的环境”、“教课的先生”、“学习的内容”三方面进行比较。
3、你觉得寿先生是不是一位好老师?在作者眼里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4、课堂片段作文练习:用形象风趣的语言描写某位老师上课的神态、动作和语言。
(学生交流)5、三味书屋的教学方法怎样?鲁迅希望有怎样的儿童教育?学生畅谈: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与鲁迅先生的学习生活相比,你认为最大的不同是什么?三、对文章主题的探讨。
“其乐无穷”与“枯燥无味”是一对鲜明的反义词,但鲁迅先生写本文的目的是否意在推崇百草园而否定三味书屋呢?(传统的教学往往把这两者对立起来,我认为作者在文中并没有刻意地将两者进行比较,推崇百草园而否定三味书屋,只是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自然地写下来,三味书屋里淋漓痛快的读书、无拘无束的溜玩、兴味盎然地偷画、严而不厉的先生在作者笔下也充满亲切温馨。
所以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受、自主表达,在个性化体验中完成对文章的解读。
)四、课后学习: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专题,进行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写成小论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可以说历年来都有争议。
人教社新初语第一册干脆省去了以往老教材对这一问题的探讨。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31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二课时
任务一:品读课文,体味三味书屋的生活
第9段“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用两个感叹句,在“蟋蟀们”“覆盆子们和木莲们”前面加上 “我的”,形象地写出了“我”与百草园中的动植物的亲密无间,流 露出“我”对百草园的喜爱和眷恋之情。
默读课文第10~23段,这部分写了发生在三味书屋里的哪些事情?
乐
听长妈妈讲美女蛇故事的乐趣
在百草园里抓虫子、拔野草的乐趣
任务三:品读课文,感受百草园之乐
品读第1段,作者说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 是我的乐园”,这句话是否矛盾呢?
• 不矛盾。 • 前一句是用大人的眼光来看的,“似乎确凿只有”
说明大人眼里的百草园没有什么动人之处; • 而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眼光来看的,在童年的
②三味书屋—— 起句: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 (第10段) 止句: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第24段)
③过渡部分——第9段。
任务三:品读课文,感受百草园之乐
默读课文第1~8段,说说百草园里令人印象深刻的乐趣有哪些。圈画 出来并作简要概括。
在大雪天里跟闰土父亲学捕鸟的乐趣
任务一:借助资料,自主预习
字词积累 自由朗读,结合课后的“读读写写”掌握“确凿”“鉴赏”“人迹
罕至”等重点字词。
任务一:借助资料,自主预习
直窜(cuàn) 确凿( záo) 秕谷( bǐ ) 锡箔(xī bó) 云xiāo( 霄 ) kuī甲( 盔 )
觅食( mì) 轻捷( jié) 油蛉( líng) 拗过去( ǎo ) tǎng若( 倘 ) tì tǎng(倜傥)
严
趣
行礼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35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答:不同点如:百草园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乐土,三味书屋是严肃凝重的学堂; 百草园之乐源于自然的厚赐,三味书屋之乐源于对知识与快乐的追求;百草园生 活可谓“快乐无极限”,三味书屋只能暂借片刻逍遥……
齐读第10自然段,说一说:
作者笔下的三味书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 象?
一、作者写在三味书屋上学时, 折腊梅花、寻蝉蜕、捉苍蝇喂 蚂蚁、画画等的目的是什么?
答:增添文章的趣味性,就算是 在三味书屋也不乏乐趣。对草木 虫鸟的独特享受,对自由欢乐的 追求……
二、阅读课文“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拗过去”这几段文字,完成 后面的问题。
2.你觉得作者笔下的这位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
③ 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 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 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 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教学认真、对学生负责。
④他从不轻易体罚学生,在学生不听 话时,戒尺和罚跪“不常用”, “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比较开明,心地善良。
一层(1段):总写百草园的情况。点出是 “我的乐园”,表明我对百草园的喜爱与 留恋。 二层(2段):“我”在百草园的生活(描写 了百草园的美丽和有趣的景物)。
三层(3~6段):写长妈妈讲的美女蛇故事 以及“我”由此引发联想(美女蛇的故事)。
四层(7~8段):写冬天时在百草园中的雪 地上捕鸟时的乐趣(雪地捕鸟)。
整体感知
根据标题分析,文章以什么为写作顺序?内 容可分哪两部分?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微课+知识点+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识点导学案知识点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其主要著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且介亭杂文》等。
二、故事背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
“三一八”惨案以后,鲁迅被反动当局列于拟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上,他难以公开与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
鲁迅到厦大正值暑期,学生还没有开学,他回忆起少年时的往事,写下了这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
这篇散文最初发表在1926年《莽原》半月刊第19期上,后来鲁迅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9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中了。
三、理解词义1.轻捷:轻快敏捷。
2.缠络:缠绕联结。
3.高枕而卧:垫高了枕头睡觉,形容不加警惕。
4.鉴赏:鉴定欣赏。
这里是欣赏的意思。
5.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罕,稀少。
6.和蔼: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7.渊博:(学识)深而且广。
渊,深;博,丰富。
8.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嘈杂,如同鼎中的水煮沸了一样。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第①一⑧段):描述百草园的无穷趣味。
第二部分(第⑨一㉒段):写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五、问题解疑1.“似乎”“确凿”连用矛盾吗?为什么?不矛盾。
“似乎”,不确定;“确凿”,很确定。
看似矛盾,其实不然。
因为“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时间相对久远,记忆自然模糊;而百草园趣味无穷,带给“我”的快乐又是真切分明的,所以二者连用并不矛盾,只是曲折传达作者对百草园的情感。
2.“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又准确地写出了油蛉和蟋蟀的美妙动听的叫声,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第9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五四学制)
Ade表现了此时此刻的眷恋、惜别之情,符合“我”的年龄特 征,这是“再见、别了”之类的词所不能比拟的。
写百草园,始终围绕着一个“ 乐”字——乐于观察百草园的景物 ,乐于听美女蛇的故事,乐于捕鸟 活动,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 、 喜 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
《从百草园三味书屋》 第二课时
对于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有人认为在作者看来是枯 燥乏味的,有人认为也不乏情趣,你同意哪种看法?试从 文中找出能证明你观点的句子,略作分析。
观点一:我认为是有趣的。 1.“怪哉”是怎么回事? 2.折蜡梅花;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 3.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 4.用荆川纸蒙在小说的绣像上描画等。
你认为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是怎样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是枯燥无 味的。这里不但没有百草园的美丽 景色和捕鸟的快乐,而且先生迂腐, 教学内容深奥难懂,教学方法守旧, 学习气氛沉闷。
三味书屋的生活是不乏情趣的。这里 有读书生活的乐趣,如习字、学文章,能 够不断丰富知识;在这里可以放开喉咙, 投入读书;先生爱学生,严而不厉,戒尺、 罚跪不常用,不过瞪几眼。同时先生读书 时的动作、神态也很有趣以及上课时偷偷 描绣像。此外还能去园子里嬉戏,如折腊 梅花、寻蝉蜕、描绣像等。
示例:百草园是个“乐园”,因为里面有近 景也有远景。先写远远望见的、粗线条的景物, 如菜畦、皂荚树,然后引出身边、脚下、眼前的 景物,如何首乌根、覆盆子果实。近远景安排不 但符合人的观察事物的顺序,而且使描写的内容 有了画面感层次感。
百草园是个“乐园”,因为里面有动景也有 静景。“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是动态的;“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 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是静态描写。 动静结合,让这个园子显得生机勃勃。
七年级上册语文9课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9课笔记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是《我的信念》,下面是这篇课文的笔记:一、生字生词重点生字:陋、纫、缀。
重点词语:固执、鞭策、盛名、报酬、奢望、蹂躏、呵责、懊恼、沉醉、迷醉、猝然、不懈。
二、重点句子1、我唯一的奢望,是在一个安静的角落里,从事自己喜欢的研究工作。
2、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
3、我的双手好像灵敏的猎狗,寻找着新的气味——进行探索和解决一些引人入胜的问题的气味。
4、尽管一直得到我能得到的一些实验材料,我也绝不弛敖于这种例行公事。
5、我就要发现那种永恒的道理,把我不会称之为“消遣”的盘桓于大堆的书籍之中。
6、梦想一旦被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圣。
7、居里夫人是一位卓越的科学家,她一生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
8、居里夫人在科学上非常专注,她经常在实验室里工作到深夜。
9、居里夫人的信念是:在科学上要坚韧不拔,要有恒心,要勇于面对困难。
10、居里夫人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应该向她一样,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三、主要内容《我的信念》主要讲述了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和生活中的信念和追求。
她认为科学研究需要专注、坚韧不拔、有恒心,勇于面对困难;同时,她也在生活中追求安静、简单、自由和快乐。
居里夫人的这些信念和追求不仅对她的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我们有着深刻的启示。
四、学习感悟通过学习《我的信念》,我深刻认识到了一位科学家对人类进步的重要贡献,也感受到了科学研究需要具备的品质和精神。
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中表现出的坚韧不拔、有恒心、勇于面对困难等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同时,她在生活中追求简单、自由、快乐的态度也值得我们借鉴。
我们应该向居里夫人一样,积极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挑战,坚定自己的信念和追求,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而努力奋斗。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③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③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
课文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
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
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
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
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
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
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象是风雨声。
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
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
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
但直到现在,总还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详细解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详细解析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
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 段析] 回忆百草园的缘由,点出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我的乐园”总括下文,下文内容是对这句话的具体描述)。
百草园既不是建有亭台轩榭的南国名园,也不是独具山光水色的天然胜境,然而在鲁迅笔下却是那样斑斓多彩。
作者是在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中再现“百草园” 的,一往情深地倾注了童心的热情和梦幻,童心像电光石火一样照亮了百草园! 这是一幅浸润童心的诗画。
“似乎” “确凿”并不矛盾。
“确凿只有”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是对这种断定有些踌躇,这表示对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
但有一点是准确无疑的,那就是百萆园里只有些野草。
用成人的眼光看,百草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但对只有几岁的“我”来说,却是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①这段文字所用的修辞方法有哪几种?)[ 段析] 百草园的景物,用成人的眼光看,并不新鲜,但在儿童眼里,一切都新奇——有声、有色、有趣,确实是儿童的乐园。
童心,像孔雀抖开的瑰丽彩屏,它赋予了艺术描写多维性和丰富性。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春》课件 语文版
嗅觉芳香 听觉悦耳
运用各种感觉描绘春风
春 雨 图
作者抓住了春雨什么特点?
一下就是三两天
像牛毛、像花针、 像细丝
……一层薄烟
绵长 多细密
轻盈
抓住特点描绘 春雨的“润”
雨中有哪些自然景物?
• 树叶:绿得发亮(侧面) 由 物
• 小草:青得逼你的眼(侧面)到
视线转向人间的生活:
人 由
特点 多、艳、甜
作者如何全方位的描写春花?
树上繁花
树中昆虫
树下野花 自上而下
眼前花儿争春
花的色彩(“红”、 “粉”“白”)
想象结果实 由实到虚 花的味道 色味结合
像星星眨呀眨
暗写风与太阳 明暗结合
全方位描绘春花的美
春风图
春 风 作者从哪些感觉来写春风? 图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触觉和煦
泥土的气息、草 味、花香
稀疏 shū
酝酿 yùn niàng 抖擞精神 sǒu
测一测
zhăng
水涨
yùn
黄晕
zhuăn
宛转
Yìng hè
应和
báo
薄烟
cáng
捉迷藏
sàn
散在草丛里
和平hé
唱和、应和hè 和 和药huò
散文Ѕăn
散 散步ѕàn
和牌hú 和面huó
涨水Zhăng 涨
涨破Zhàng
朗润:明朗润泽。 卖弄:炫耀。 宛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反复,表达了作者盼春心切的强烈感情。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拟人,宣告春天到来,表达喜春之情。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课堂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课堂笔记一、课文内容本文是一篇描写猎人海力布英勇善良、乐于助人的故事。
课文讲述了猎人海力布在打猎时救了龙王的女儿,得到一块宝石,使他听得懂动物的语言。
海力布利用宝石听到了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村子的可怕消息,他毫不犹豫地将这个消息告诉了乡亲们,使大家得以提前转移,免受灾难。
然而,在海力布说出这个秘密后,他知道自己会变成石头,但他为了救乡亲们,还是选择了牺牲自己。
最后,海力布化作了一块石头,永远守护着村民们。
二、重点词语解析1. 猎人:指专门从事狩猎的人。
2. 龙王:传说中的水神,掌管水域的神灵。
3. 宝石:指一种珍贵的矿物,具有美丽的色泽和较高的观赏价值。
4. 动物的语言:指动物之间通过声音、动作等方式进行交流的方式。
5. 乡亲们:指同一个村庄的居民。
6. 灾难:指自然界或社会发生的严重事件,如火灾、洪水、地震等。
7. 牺牲:为某项事业或他人利益而献出自己的生命。
8. 石头:地球表面的一种矿物质物体。
三、句子解析1. 翻过来,翻过去,唉——到什么时候,才天亮呢?这句话表达了海力布在夜晚无法入眠,对即将到来的灾难感到焦虑的心情。
2. 海力布说:“如果我告诉你们,鸟儿说的是真的,你们不相信,我要是说出来,就会变成石头。
”这句话揭示了海力布在面临选择时的矛盾心理,他担心自己说出真相后会被变成石头,但为了救乡亲们,还是决定冒险。
3. 乡亲们听说就要大祸临头,都慌了神。
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乡亲们在得知灾难消息后的恐慌情绪。
四、文章主题本文通过讲述猎人海力布的故事,展现了他的英勇、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在面对灾难时,海力布毫不犹豫地站出来,牺牲自己,保护乡亲们。
这个故事教育我们要勇敢、善良,关爱他人,乐于助人,传递了正能量。
五、课后练习1. 请简述猎人海力布的故事梗概。
2. 海力布在故事中展现了哪些优秀品质?3. 为什么海力布要牺牲自己?4. 这个故事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六、拓展阅读推荐阅读《狼王梦》,这是一部以狼为主题的小说,讲述了一只母狼为了实现狼王的梦想,历经千辛万苦的故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
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
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
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
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
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
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
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象是风雨声。
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
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春》太康县常营镇第一初级中学孔文玲
9、《春》
【教学目标】
1. 积累“朗润”、“酝酿”、“卖弄”、“宛转”、“烘托”等词语。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 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3.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4. 【教学重、难点】
5. (1) 重点
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2) 难点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导入语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个头,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今天
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现代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描画春天的优美散文《春》。
(板书题目,作者)
2.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
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
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散文代表作有:《绿》、《春》、《荷塘月色》、《背影》等。
朱自清一生傲骨、不畏反动派的威逼利诱,坚决不吃美国救济粮。
毛泽东给予高度评价:“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
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3.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Yùn niàng liáo chēng suō lì xī shū dǒu sǒu cháo
酝酿嘹亮撑伞蓑笠稀疏抖擞安巢
二、整体把握文章。
1.范读课文,朗读时注音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要求
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问题:(1) 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
(2)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 (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师生互动,共同讨论以上问题
(1) 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
本课作者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
(2)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
本课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总写——盼春。
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
第二部分:(2-7)具体写——绘春。
把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
第三部分:(8-10)总写——颂春。
赞美春天,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力。
(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文中具体描绘了六幅春景图。
春醒图——自然醒——第二自然段
春草图——草报春——第三自然段
春花图——花争春——第四自然段
春风图——风唱春——第五自然段
春雨图——雨润春——第六自然段
迎春图——人迎春——第七自然段
三、探究质疑:(第一部分)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近”)
“盼望着,盼望着”。
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
(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
探究质疑:(第二部分)春天来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朗读第二段
(1)看到了山,水,太阳。
(可以看出这是对春天的——描绘)(2)从这一段开始,作者已经开始在描绘春天了,既然它已经来到了作者的面前,为什么他不开始从最细小的一草一木写起呢?
明确:这一段是对春天的一个整体的描绘。
为什么会先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呢?因为这是一种视觉的规律。
(2)“一切••••••”这个自然段的怎样描写春天的?
(3)这段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运用拟人,勾勒出春天的生机勃勃。
春草图
:朗读(齐读),思考这段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来写?
(教师明确:嫩、绿、多)
(1)把“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换为“小草一下子从土里生出来”,体会其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哪个好
“钻”和“偷偷”用得好,说说好在哪里?
“钻”既表现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又用“偷偷地”修饰,形容它不知不觉地出现,生动地表明春草的活力。
(2)那么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
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个共同点呢?(小,说明他们都处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气,最活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命力最为旺盛。
)在春草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得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总结
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通过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准确、生动地描绘,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布置作业
积累词语。
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