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学 第二章 储集层及盖层之一
石油地质学第二章储集层及盖层之二
颗粒溶解之外的岩石总体积的减小.
① 颗粒间接触由点 线,随深度加大而变紧密.
表 现
② 塑性变形.火山岩屑、泥质岩屑、云母等柔性组分
形 式
变形呈假杂基挤入颗粒空间.
③ 破裂.刚性颗粒发生破裂,出现小裂缝.
④ 颗粒定向排列,石英拉长具优选方位.
压溶作用
压溶是指在压应力作用下,由骨架颗粒在接触点的 溶解所引起的岩石总体积的减小过程.
a 石英自生加大
b 颗粒呈凹凸、缝合接触
石英自生加大
颗粒呈凹凸、缝合接触
2〕成岩后生作用
②溶解作用:
使物性变好,可产生溶蚀孔隙. 特别是有机质热成熟产生的有机 酸和CO2可使储集层中的碳酸盐 胶结物及铝硅酸盐颗粒大量溶解, 从而有助于次生孔隙的形成.
2、影响碎屑岩储层储集物性的主要因素
1〕物源和沉积条件 ——微观因素的控制〔包括: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 ①碎屑颗粒的矿物成分: 相同成岩作用下,石英砂岩 储集性比长石砂岩好.原因: a长石的润湿性比石英强; b长石比石英的抗风化能力弱.
②碎屑颗粒的粒度及分选性:
粒度越大,φ、K大;分选 程度好, φ、K大. a. 粒度一定时,分选越好, 物性越好. b.分选一定时,K与粒度 呈正比.
第二节 储集层的岩石类型
目前发现的含有油气的储集层可归为三类:
碎屑岩类储集层:砂岩、砾岩、粉砂岩 碳酸盐岩储集层:灰岩、白云岩、礁灰岩 其他岩类储集层:岩浆岩、变质岩、裂缝性泥岩
据世界546个大中型油气田的统计,碎屑岩类和碳酸盐岩类储集 层所储油气占总量99.8%,其中碎屑岩中的储量占57.1%,碳酸盐 岩中占42.7%.其中,碎屑岩储集层是我国目前最重要的储集层类 型.
最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教案——第二章 储集层和盖层
第二章储集层和盖层第一节储集层的物性参数储集层的基本特征是具孔隙性和渗透性,其孔隙渗透性的好坏、分布规律是控制地下油气分布状况、油气储量及产量的主要因素。
一、储集层的孔隙性绝对孔隙度:岩样中所有孔隙空间体积之和与该岩样总体积的比值。
是衡量岩石孔隙的发育程度。
Pt=V p/V t*100%按岩石孔隙大小,有超毛细管孔隙、毛细管孔隙和微毛细管孔隙三类。
1.超毛细管孔隙:直径>0.5mm,相应裂缝宽度>0.25mm,液体在重力作用下自由流动。
2.毛细管孔隙:直径0.5~0.0002mm,裂缝宽度0.25~0.0001mm,由于毛细管力的作用,液体不能自由流动。
3. 微毛细管孔隙:直径<0.0002mm,裂缝宽度<0.0001mm,液体在非常高的剩余流体压力梯度下流动。
有效孔隙度:指彼此连通的,且在一般压力条件下,可以允许液体在其中流动的超毛细管孔隙和毛细管孔隙体积之和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Pe=V e/V t*100%二、渗透性渗透性:指在一定的压差下,岩石允许流体通过其连通孔隙的性质。
对于储集层而言,指在地层压力条件下,流体的流动能力。
其大小遵循达西定律。
K即为岩石的渗透率,国际单位为μm2,常用单位为达西(D)。
国际单位:μ=1Pa.s △P=1Pa F=1m2 L=1m Q=1cm3/s则:K=1μm2常用单位:μ=1厘泊△P=1大气压 F=1cm2 L=1cm Q=1cm3/s则:K=1D=1000md1D=0.987μm21D=987*10-6μm2绝对渗透率:单相液体充满岩石孔隙,液体不与岩石发生任何物理化学反应,测得的渗透率称为绝对渗透率。
有效渗透率:储集层中有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每一单相流体的渗透率称该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
油气水分别用Ko、Kg、Kw表示。
相对渗透率:对每一相流体局部饱和时的有效渗透率与全部饱和时的绝对渗透率之比值,称为该相流体的相对渗透率。
油气水分别表示为Ko/K、Kg/K、Kw/K。
石油天然气地质学
第14页
06:19:59
石油天然气地质学
三、馏分、组分和化合物组成三者的关系
第15页
06:19:59
石油天然气地质学
四、石油的分类 石油的分类方法常因目的而异,地球化学家 和地质学家注重原油组成及其与生油岩和演 化作用的关系。代表性的分类方案是Tissot 和Welte(1978)提出的,该分类采用三角图 解,以烷烃、环烷烃、芳烃+N、S、O化 合物作为三角图解的三个端元。以饱和烃含 量50%为界把三角图分为两大部分,在饱和 烃含量>50%的区域内,再根据石蜡烃含量 50%、40%处建立次一级分类界线,将饱和 烃>50%区域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石蜡型、 环烷型和石蜡环烷型。在芳烃+N、S、O 化合物大于50%的区域内,以石蜡烃含量 10%建立分类界线,将石蜡烃含量>10%的 区域作为芳香-中间型原油,而石蜡烃< 10%为重质降解原油。在重质降解原油中, 以环烷烃含量25%处建立分类界线,将环烷 烃含量>25%的称芳香-环烷型,而<25% 的称芳-香沥青型。
第12页
06:19:59
石油天然气地质学
3、环烷烃 由许多围成环的多个次甲基(-CH2-)组成。组成环的碳原子数可以是大于3的任何数, 相应称为三员环、四员环、五员环等。石油中的环烷烃多为五员环或六员环。 其含量与成熟度有关:成熟度低→高,由多环→单、双环。一般,单、双环占环烷烃的 50.5%;三环占环烷烃的20%;四、五环占环烷烃的25%。 原油中大于四环的环烷烃一般具有很高的旋光性,所以没成熟的原油旋光性高。多环环 烷烃与四环的甾族化合物和五环的三萜稀类化合物很相似,被作为有机成因的主要证据 之一。 4、芳香烃
根据主峰碳数位置及形态,可将正烷烃分布曲线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A、主峰小于C15,且主峰区较窄,表明低分 子正烷烃高于高分子正烷烃,代表高成熟原油; B、主峰大于C25,主峰区较宽,奇数和偶数 碳原子烃的分布很有规律,二者的相对含量接 近相等,代表未成熟或低成熟的原油; C、主峰区在C15~C25之间,主峰区宽,代 表成熟原油。正烷烃分布特点与成油原始有机 质、成油环境和成熟度有密切关系,因此这些 特征已被广泛用于鉴别生油岩和研究石油的成 熟度。
第二章储集层和盖层
自然界经常有两相(油~水,气~水)甚至三相(气~ 油~水)同时存于孔隙中。各相流体之间存在着相互干 扰。在多相流动中,提出(相渗透率)有效渗透率和相对 渗透率的概念。
•有效相渗透率,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其中
每一相流体的渗透率,用Ko、Kw、Kg表示;
•相对渗透率,多相流体共存时,某一相流体的
有效(相)渗透率与岩石绝对渗透率之比值,常用
分类研究。 按形状: 孔隙 ,三维发育; 裂缝 ,二维延展;
岩石中的孔隙 (红色)
裂缝系统
按大小: 超毛细管, 孔径>0.5mm ,
缝宽>0.25mm; 毛细管, 孔径0.0002~0.5mm,
缝宽0.0001~0.25mm; 微毛细管, 孔径<0.0002mm,
缝宽<0.0001mm。
按成因: 原生孔隙,和碎屑物质同时形成或与岩石 本身同时形成的孔隙。 次生孔隙,岩石形成后,经过淋滤、溶解 或交代、重结晶等次生改造作用形成。 按实用性: 有用孔隙(连通孔隙) 无用孔隙(孤立孔隙)
体积(Vr)之比。 Φ(总孔隙度)=[〔ΣVφ〕/Vr]×100% 2.有效孔隙度
岩石中相互连通的孔隙体积(Ve)和岩石 体积( Vr)之比。 Φe= [〔ΣVe〕/Vr] ×100%
显然,同一岩石的有效孔隙度小于其 绝对孔隙度。目前,生产单位所用的孔隙 度都是有效孔隙度;所以,一般指的孔隙 度都是指有效孔隙度。 3.有用孔隙度
指向非润湿相流体内部的毛细管力现象
弯液面
定量描述孔隙结构的参数: 1.排驱压力
孔隙系统中最大连通孔隙相应的毛管力; 2.孔隙半经集中范围与百分含量
利用孔喉等效半径分布图选取集中的孔喉 半径范围,计算百分含量; 3.饱和度中值压力(Pc50)
《石油地质学盖层》课件
盖层对勘探区域的评价和 选择
解析盖层对勘探区域评估和选择 的重要性,为勘探工作提供指导。
盖层在勘探中的综合应用
探讨盖层在勘探过程中综合运用 的重要性,提高勘探效率和成功 率。
盖层的开发和生产
盖层的开发与生产技术
介绍盖层开发和生产方面的 技术,揭示如何高效利用盖 层资源。
《石油地质学盖层》PPT 课件
欢迎来到《石油地质学盖层》PPT课件!在本课程中,我们将深入研究石油地 质学的盖层,探讨其形成机制和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
石油地质学基础知识
石油的形成与分布
探索石油形成的奥秘和全球分布情况,揭示其宝贵的能源价值。
储集规律与类型
研究石油富集的规律和不同类型的储集层,为勘探提供重要依据。
盖层开采中的问题与挑 战
探讨盖层开采过程中遇到的 问题和挑战,提供解决方案 和应对策略。
盖层开采的环境保护措 施
介绍盖层开采中的环境保护 措施,强调可持续发展的重 要性。
结束语
石油地质学盖层的重要性和发展 趋势
总结石油地质学盖层研究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方向。
石油地质学盖层研究的现状
回顾当前石油地质学盖层研究的进展和成果,展望 未来的前景。
盖层的形成机制
1
构造对盖层形成的影响
解析构造运动与盖层形成的关系,揭示
沉积对盖层形成的影响
2
构造对地层演化的影响。
探讨沉积作用
3
岩石学对盖层形成的影响
研究岩石学特征与盖层形成之间的联系, 揭示岩石学对石油勘探的重要性。
盖层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
盖层对勘探目标的定位和 预测
石油勘探地质学基本概念
第二章 储层与盖层
方解
黑色泥岩中的斜向裂缝,被方解石及黑色沥青充填
利89,3388.5m,沙四上
暗色泥岩中的斜向裂缝,利89,3454.2,沙四上
暗色泥岩中的斜向裂缝和水平裂缝,莱105,2630m
深灰色页岩,水平裂缝发育,王57,3421.21,沙三下
2.5
盖层
一、盖层的基本特征
二、盖层的类型
一、盖层的基本特征
[讲解要点] ●位于储层上方(基于油气上浮原理) ●
二、
[讲解要点] ● ● ●
式中 φ ——孔隙度;ΣVφ ——岩样中所有孔隙体积之和; Vr ——岩样总体积。
储集岩的总孔隙度越大,说明岩石中孔隙空间越大。 有效孔隙度是指那些相互连通的,在一般压力条件下,可以 允许流体在其中流动的孔隙体积之和与岩样总体积的比值,以百 分数表示:
式中 φe ——有效孔隙度;ΣVe ——岩样中彼此连通、流体能够通过的孔隙体积之和; Vr ——岩样总体积。
于是,气体渗透率的公式可写成:
式中 μg ——气体的粘度;Q2 ——通过岩石后,在出口压力(p2)下,气体的体积流量。
2.2
碎屑岩储集层
一、孔隙结构
二、储集层类型
一、孔隙结构
[提问与讨论] ● [讲解要点] ●
●填隙物(胶结物、杂基)
● ●孔隙类型 :粒间孔隙、粒内孔隙、填隙物内孔隙、组合孔隙、 裂隙 ●以粒间孔隙为主,物性好;组合孔隙,次之;粒内孔隙、填 隙物内孔隙最差
2.4
非常规储集层
一、岩浆岩储集层 二、变质岩储集层 三、泥质岩储集层
一、
[提问与讨论]
● [讲解要点] ● ●
●
● ● ● [对比分析]
●多是减温减压条件成因,与沉积岩不同
03 第二章 储集层和盖层——【石油地质学 姜福杰】
的渗透率即为m1 2
第一节 岩石的孔隙性和渗透性
绝对渗透率(absolute permeability): 当岩石中只有单相流体存在,并且流体与岩石不发生
任何的物理和化学反应,此时岩石对流体的渗透率称
为绝对渗透率。 储集层渗透率分级
级别
渗透率 (10-3μm2)
评价
油层
气层
1
>1000
极好
21000-500源自流体自由流动疏松砂岩、大裂缝、溶洞
孔隙
孔
一般常见砂岩、微裂缝
隙
毛细管孔隙
逐
孔隙直径介于0.5~
渐
2×10-4mm,裂缝
减
宽度介于0.25~
小
1×10-4mm之间
外力大于毛管阻力,
流体流动
孔隙
孔隙
致密砂岩、泥岩
微毛细管孔隙
通常温、压下,
孔隙直径<2×10-4mm, 流体不可流动
裂缝宽度<1×10-4mm
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的比值。 相对渗透率无单位 Ko/K、Kg/K、Kw/K
相对渗透率影响因素:
①相对渗透率与绝对 渗透率有关
②相对渗透率与流体性质有关
③相对渗透率的大小与流 体饱和度有关相。只有流 体的饱和度达到一定量时, 才有相对渗透率。 临界饱和度
第一节 岩石的孔隙性和渗透性 三、岩石的孔喉结构 1. 孔隙系统构成
岩石孔隙系统示意图
(1岩石颗粒;2胶结物;3孔隙系统)
第一节 岩石的孔隙性和渗透性
孔隙与喉道的不同配置决定储集层具有不同性质。
储集层特征 好
较好 较差
差
孔隙直径 大
较大 大 低
喉道 大
较粗 较细
石油地质学 第二章 2
3.烃浓度封闭
由于盖层具有高的烃浓度而阻挡或减缓了气藏烃类的扩散损失,这样的封闭作 用称为烃浓度封闭
天然气扩散的动力:浓度差
天然气扩散的方向: 高浓度区 低浓度区
C1<C2: C1>C2:
天然气从气藏(储层)向盖层扩散散失
天然气从盖层向储层(气藏)扩散, 气藏中的天然气被封闭——烃浓度封闭机理 C1 C1 C2
静水压力:Pw=h· ρw·g 异常压力分异常高压和异常低压。 异常高压,简称超压 超压值:地层压力与静水压力的差值,△P
(2)盖层(泥岩)超压的特点:
超压
泥岩中部超压值高。 泥岩顶底超压值低
超压的作用方向: 指向盖层顶底面, 与盖层毛细管力的方 向一致。
?
Ze 正常压力
Z
异常高压
Z
超压加强了物性封闭的封闭能力
(2)孔喉半径中值r50、毛细管压力中值Pc50
r50:S
Hg=50%所对应的孔喉半径值。
注意: r50 不是孔喉半径平均值
Pc50:S
值。
Hg = 50% 所对应的毛管压力
实际生产中,Pc50是油气产出能力的标 志。 •Pc50↑→偏向细歪度→岩石越致密→ 生产能力下降; •Pc50↓→偏向粗歪度→岩石渗透性越 好→生产能力高。
大厚度的盖层对封闭油气是有利的:
①减小孔隙连通机会,增强封闭性能 ②不易被小断层错断而形成连通的裂缝 ③易于形成超压
4.盖层的连续性
盖层的分布范围:面积大形成有效封闭的可能性越大
四、盖层封闭的相对性
1)封闭能力的相对性
储盖层的相对差异
2)封闭油气水的相对性
不同机理封闭效果不同
3)封闭性在微观与宏观的差异性
石油地质学第二章1
储集物性好:三角洲、 储集物性好:三角洲、滨岸相 较好:扇三角洲, 较好:扇三角洲, 水下扇、 水下扇、重力流
沉积相是控制储集层孔隙发育和物性好坏最基本的因素
2.成岩作用阶段原生孔隙的损失 .
破坏或消灭砂岩孔隙的主要成岩作用有: 破坏或消灭砂岩孔隙的主要成岩作用有:
(1)胶结作用对物性的影响 )胶结作用对物性的影响
河南
川中
香溪群
川西北
须家河组 延长组 延安组 沙河街
1—5 9—15 15—25 15—25
<0.1 0.1—5 5—300 2—500
晶间孔 杂基内微孔隙 杂基内微孔隙、 杂基内微孔隙、拉间孔 粒间孔、 粒间孔、杂基内微孔隙
鄂尔多斯 华北
第二节 碎屑岩储集层
碎屑岩储集层:砂岩、砂砾岩、砾岩、粉砂岩等。 碎屑岩储集层:砂岩、砂砾岩、砾岩、粉砂岩等。 世界油气总储量的50%以上储存在碎屑岩储集层 以上储存在碎屑岩储集层 世界油气总储量的
2. 渗透率 渗透率(permeability)
达西定律: 达西定律: Q = K ⋅
L P1 S P2
(P1 − P2 ) ⋅ S
µL
当单相液体呈层状流通过孔隙性介质时, 当单相液体呈层状流通过孔隙性介质时,在单位时 间内通过岩石截面积的流量与岩样两端的压力差和 截面积成正比, 截面积成正比,而与液体通过岩石的长度和液体的 粘度成反比。 粘度成反比。
储集层和盖层
(reservoir and caprock)
第一节 岩石的孔隙性和渗透性
一、储集层和盖层的概念 储集层:能够储存流体, 储集层:能够储存流体, 储存流体 并且能渗滤 渗滤流体的岩层称为储集层 并且能渗滤流体的岩层称为储集层 孔隙性决定着岩层储存油气的能力 孔隙性决定着岩层储存油气的能力
储集层和盖层
4.2 储集层的物理性质
储集层的孔隙性在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中是 指储集层中孔隙空间的形状、大小、连通性与发 育程度。地壳中不存在没有孔隙的岩石,可是不 同的岩石,其孔隙大小、形状和发育程度是不同 的。石油和天然气在地下是储存在岩石的孔隙中 的。因此,岩石的孔隙发育程度将直接影响岩石 中储存油气的数量。 为了度量岩石孔隙的发育程度,提出了孔隙 度(率)的概念。孔隙度是指岩石孔隙体积与岩 石体积之比值(以百分数表示)。根据研究目的 不同,孔隙度又可分为绝对孔隙度、有效孔隙度 及流动孔隙度。
1)超毛细管孔隙:管形孔隙直径大于0.5mm或裂缝宽度大于 0.25mm。流体可在重力作用下自由流动,也可以出现较高的 流速,甚至出现涡流。岩石中的大裂缝、溶洞及未胶结的或胶 结疏松的砂岩的孔隙大多属于此类。 2)毛细管孔隙:管形孔隙直径介于0.5-0.0002mm之间,裂 缝宽度介于0.25-0.0001mm之间。液体质点之间,液体和孔隙 壁之间均处于分子引力作用之下,由于毛细管力的作用,流体 不能自由流动。只有在外力大于毛细管阻力的情况下,液体才 能在其中流动。微裂缝和一般砂岩的孔隙多属此类。 3)微毛细管孔隙:管形孔隙直径小于0.0002mm,裂缝宽度 小于0.0001mm。体与周围介质分子之间的引力往往很大,要 使流体移动需要非常高的压力梯度,这在油层条件下一般是达 不到的。因此,实际上液体是不能沿微毛细管孔隙移动的。泥 页岩中的孔隙一般属于此类型。但近年来许多学者研究表明, 微孔隙孔径≥0.0001mm时,也可作为储集油气的场所。
式中,P1 为岩样进口处压力;P2 为岩样出口处压力 ;Q2 为通过岩样后,在出口压力(P2)下,气体的体积 流量;μg为气体的粘度;F和L同上。
在法定计量(SI)单位中,渗透率的单位为二次方微米 (μm2)。按照K=Q·μ·L/F·ΔP定义,Q(流量)=1m3/s,μ (粘度)=1Pa· S,L(长度)=1m,F(截面积)=1m2, ΔP(压力差)=1Pa时,K=1m2=1012μm2。 在标准制(C· S)单位中,渗透率的单位是达西 G· (D),并规定:粘度为1厘泊的均质液体,在压力差为1 个大气压下,通过横截面积为1平方厘米,长度为1厘米的 孔隙介质,液体流量为1立方厘米/秒时,这种孔隙介质的 渗透率就是1达西(D)。由于用达西作为含油气层岩石渗 透率的单位有时太大,故一般取其千分之一作单位,称为 毫达西(MD)。 1达西(D)=0.987μm2; 1毫达西(MD)=0.987×10-3μm2。
储集层和盖层
气、油两相时, 随着饱和度的降 低,渗透率降低
基本特征是具有 孔隙度、渗透率
砂岩储层物性级别表 级 别 特高 高 中 低 特低 渗透率 (10-3μm2)
大于2000 2000-500 500-100 100-10 10-1
孔隙度 %
大于30
25- 30
15--25 10--15 小于10
孔隙度与渗透率之间的关系
表面束缚薄膜较厚,缩小孔隙空间,渗 透性变差(长石)。
矿物的抗风化能力:抗风化能力弱的矿物,则 易风化成粘土矿物,充填孔隙或表面形成风化 层减小孔隙空间。因此,长石砂岩较石英砂岩 物性差。
第二节 碎屑岩储集层 —影响储集性能的地质因素集
2、碎屑颗粒的粒度、分选及排列方式 粒度:当分选系数
一定时,渗透率的对 数值与粒度中值成线 性关系。
储集空间类型 影响储集性能的地质因素
砂(砾)岩储集层的成因类型
第二节 碎屑岩储集层 ---砂(砾)岩储集层的成因类型
砂岩体
冲积扇砂砾岩体 河流砂岩体 三角洲砂岩体 沿岸堤坝 湖泊砂岩体 陆棚砂岩体 浊流砂岩体 风成砂岩体
具有一定形态、岩性和分 布特征,并以砂质为主的 沉积岩体。碎屑岩储集层 以舌状砂岩体的形态出现, 可分为四个带:
①
② ③
排驱压力(Pd):最大连通喉道
孔喉半径集中范围与百分含量: 饱和度中值压力: 50%饱和度时的压力
④
最小非饱和的孔隙体积百分数(Smin%):
最小非饱 和的孔隙 体积百分 数(小于 0.04μm的 孔隙)
饱和度中值喉道半 径( Pc50%越低, γ50越大,则孔隙结 构好。) 孔喉半径集中范围 与百分含量
岩石孔隙铸体法: 把染色的环氧化树 脂注入到岩石孔隙 中去然后制成薄片 观察。
024第二章 储层和盖层(第四节 盖 层)
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 粉砂岩、粉砂质
泥岩、泥质粉砂岩
同上
泥质粉、细砂岩
泥质细砂岩
3、盖层厚度和连续性 厚度:越大越好。对于粘土岩,理论上要一米厚度以上,但实际上一般要
几米厚度为好。 连续性:越连续越好。
4、埋深:一般埋深越大,越好。
以上各种评价参数,本质上是孔隙大小。
思考题
1、解释下列名词:区域盖层、盖层、隔层。
等岩盐类岩石。
3、致密碳酸盐岩(灰岩):
如:亮晶灰岩。
4、其他岩类:如:火山岩。 注:盖层和储层在岩石类型
上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泥
质岩可以成为储集层,致密 砂岩也可成为盖层(如图2-30)。
图2-30美国阿巴拉契亚地区百英尺砂岩中油气 藏示意图 (转引自Βрод,1956) 斜线部分为 油藏,圆圈为气藏
2、简述盖层的类型。
3、简述盖层封闭机制
对的。 盖层自封闭:在油气渗漏过程中形成的次生矿物堵住盖层显微孔隙的渗漏作用。 盖层的显微孔隙如图3-19。
图2-26 盖层显微结构空间类型图 (据傅家谟,1992)
三、盖层评价参数 评价盖层封闭性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 1、孔隙大小
孔隙直径小于5×10 —6 cm:好盖层,既能封闭油,也能封闭气。 孔隙直径5×10 —6 —2×10 —4cm,只能作为油藏盖层。 孔隙直径大于2×10 —4cm :不能作为盖层。 2、盖层渗透性和排驱压力 显然,渗透率小和排驱压力大的盖层是好的盖层(见表型
(一)按产状和作用分
1、区域盖层:稳定覆盖在油田上方的区域性的非渗透层。 2、局部盖层(圈闭盖层,狭义的盖层):直接覆盖在圈闭上方的非渗透层。
3、隔层:存在于圈闭内部、对油气有封隔作用的非渗透层。
第二章(储集层和盖层)
第二章储集层和盖层地下岩石中之所以能够储存石油、天然气,其基本条件是这类岩石的孔隙性比较好,能够提供给油气以储集空间;同时还具有比较好的渗透性,允许油气注入其孔隙空间。
这种具有连通孔隙、允许油气在其中渗滤的岩石就是储集岩。
储集岩的概念只表明其具备储集油气的能力,并非一定都已储集油气。
储集了油气的储集层可称为含油气层。
业已开采的含油气层称为产油气层。
虽然理论上没有岩性限制,但实际上已发现的油气绝大多数产自沉积岩层,其中以砂岩和碳酸盐岩最为重要。
因此,储集岩又被习惯性称做储集层(简称储层)。
早在油气注入之前,储层的孔隙(或裂隙)中应该是饱含地层水的。
由于石油天然气通常比油田水的密度要小,在地下岩石孔隙中,由于受油田水的浮力驱使,油气通常具有向上倾方向渗流的趋势。
如果储层上方发育致密岩层,则对油气向上逸散能起阻止作用。
位于储集层的上方、能够阻止油气向上逸散的岩石形象地叫做盖岩,也习惯地叫做(封)盖层。
盖层和储层对油气所发生的作用是相反的。
对于储层,其孔隙度和渗透率越大,评价越好;盖层则越致密越好。
但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对而言的。
盖层也不是绝对没有孔隙,只是非常致密、孔隙半径很小、能对下方的油气发生足够大的毛细管阻力。
盖层主要依靠这种毛细管压力来封闭油气。
储集层的物理性质通常包括其孔隙性、渗透性、孔隙结构,含油气层还包括其含油气饱和度等。
第一节储集层的物理性质一、储集层的孔隙性储集层的孔隙性是指空隙形状、大小、连通性与发育程度。
岩石中的空隙按其形状可分为孔隙和裂缝两大类。
孔隙是三维发育的,裂缝主要是二维延展的。
较大的孔隙则笼统地称为孔洞或洞穴,“孔”与“洞”没有严格界限,一般界限为1-4mm。
按照孔隙大小可分为三种类型:超毛细管孔隙、毛细管孔隙和微毛细管孔隙(表2-1)。
表2-1孔隙/裂缝大小分类表(1)超毛细管孔隙:管形孔隙直径大于0.5mm ,裂缝宽度大于0.25mm 者。
在超毛细管孔中液体能在重力作用下自由流动。
石油地质学课程知识点总结
⽯油地质学课程知识点总结⽯油地质学课程知识点总结⼀、绪论1、⽯油地质学⼜称⽯油及天然⽓地质学,是研究地壳中油⽓藏及其形成原理和分布规律的⼀门科学。
2、⽯油的特点:⽯油热值⾼,⽐重低。
⽯油燃烧充分且易引燃。
具流动性。
开采容易,成本低,投产快。
⽤途⼴泛。
3、⽯油的作⽤:⼯业的⾎液⼯业⾷粮良⽥沃⼟战略资源4、学习⽯油地质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掌握油⽓藏的基本特征、形成原理、产出状态、分布规律,⽤以指导油⽓⽥的调查、勘探,以便更有效地发现和探明地下油⽓藏。
5、⽯油地质学的内容:⽣、储、盖、圈、运、保6、⽯油地质学是⼀门专业基础课,综合性强,需要的知识⾯⼴,必须全⾯地综合地质、地球化学、岩⽯矿物学、构造地质学、地史学、⽔⽂地质学和数学、物理等多种学科的知识,才能深⼊认识和掌握油⽓藏的特征,真正学好⽯油地质学。
⼆、第⼀章油⽓藏中的流体—⽯油、天然⽓和油⽥⽔1、⽯油(⼜称原油)—crude oil:⼀种存在于地下岩⽯孔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氢化合物与杂质组成的,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产。
2、⽯油的组成⽯油的元素组成:碳、氢、氧、氮、硫灰分:微量元素,构成了⽯油的灰分。
⽯油的组分组成:油质、苯胶质、酒精苯胶质及沥青质。
⽯油的化合物组成: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芳烃,和⾮烃化合物及沥青质。
原油的成熟度:未成熟的⽯油,主要含⼤分⼦量的正构烷烃;成熟的⽯油中,主要含中分⼦量的正构烷烃;降解的⽯油中,主要含中、⼩分⼦量的正构烷烃;原油中⼤于四环的环烷烃⼀般具有很⾼的旋光性,所以没成熟的原油旋光性⾼。
3、⽯油的物理性质颜⾊:从⽩⾊、淡黄、黄褐、深褐、墨绿⾊⾄⿊⾊⽐重:是指⼀⼤⽓压下,20℃⽯油与4℃纯⽔单位体积的重量⽐,⽤d420表⽰。
⼀般介于0.75~0.98之间。
通常把⽐重⼤于0.90的称为重质⽯油;⼩于0.90的称为轻质⽯油。
⽯油的粘度:代表⽯油流动时分⼦之间相对运动所引起的内摩擦⼒⼤⼩。
溶解性:⽯油难溶于⽔,但却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
《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整理完整版
《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整理完整版《石油地质学复习整理》绪论一、简答题1.什么就是石油地质学?石油地质学就是研究地壳中油气成因、油气成藏的基本原理与油气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
2.石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什么?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的科学问题:①油气成因问题②油气成藏问题③油气分布控制因素与分布规律问题第一章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分与性质一、名词解释1.石油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掩饰空隙中,由各种碳氢化合物与少量杂质组成的可燃有机矿产。
2.天然气广义:自然界的一切气体;狭义:与油田与气田有关的气体,主要就是烃类气体。
3.油田水广义:指油田区域内的地下水,包括油层水与非油层水。
狭义: 就是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层水。
4.δ13C1碳的一种稳定同位素,δ13C值有助于研究石油与天然气的成因。
二、简答题1.石油可以分离为哪几种族组分?可分为饱与烃、芳香烃、非烃与沥青质四种族分2.石油中包含哪几种主要元素与次要元素?主要元素:碳与氢次要元素:硫、氮、氧3.石油中包含哪几类烃类化合物与非烃化合物?烃化合物:烷烃、环烷烃、芳香烃非烃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含氮化合物4.天然气中含有哪些主要的烃类气体与非烃气体?烃类气体:甲烷为主,重烃为次,重烃以乙烷与丙烷最为常见非烃气体:N2,CO2,H2S,H2,CO,SO2,与汞蒸气等5.在苏林分类中,地层水被划分为哪几种类型?油田水主要为何种类型?说明不同类型的地层水反映的地层封闭条件。
地层水划分为:NaHCO3型、Na2SO4型、MgCl2型、CaCl2型;油田水主要为CaCl2型NaHCO3型与Na2SO4型形成于大陆环境、MgCl2型存在或形成与海洋环境、CaCl2型存在或形成与深成环境;地层封闭性:CaCl2>NaHCO3>MgCl2>Na2SO4第二章储集层与盖层一、名词解释1,储集层:凡就是具有一定的连通空隙,能使流体储集,并在其中渗透的岩层都称为储集层。
油气藏地质 第2章储盖层
K≥2000 500≤K<2000 100≤K<500 10≤K<100
K<10
3、渗透率与孔隙度的关系
岩石的孔隙度与渗透率之间通常没有严格的函数关系
一般是有效孔隙度越大,其渗透率越高,
Oe(%)
40
35
30
粉砂岩
25
20
细砂岩
粗-中粒砂岩
15
10
5
0 0.0 0.4 0.8 1.2 1.6 2.0 2.4 2.8 3.2 3.6 4.0
储集层和盖层
(reservoir and caprock)
储层和盖层是油气聚集的两个基本条件
烃源岩
盖层
储集层
盖层
储集层
储集层和盖层是一对物性相反,功能相对,在 油气运移和聚集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要素
储集层是渗透层 •孔隙大,渗透能力强,起输送和储集油气作用. •许多种类的岩石可以形成储集层。
盖层是非渗透层 •致密少孔,渗透能力差,起限制和遮挡油气运移的作用
(3)溶解作用
矿物溶解可以形成次生孔隙。 长石、火山岩屑、碳酸盐岩屑以及方解石、硫 酸盐等胶结物容易溶解
酸性地下水的存在是溶解作用发生的必要条件
有机质生烃 碳酸盐岩矿物的分解 深源热液
①有机酸和二氧化碳 酸性水的溶解作用
中 成 岩 期
晚 成 岩 期
②大气淡水淋滤作用
小结:影响碎屑岩储集空间发育的因素
砾岩
砂岩
细砂岩
一、影响碎屑岩储层储集物性的主要因素
•物源和沉积环境 •成岩作用 •次生作用
1、物源和沉积环境对碎屑岩储集物性的影响
• 物源区母岩类型影响碎屑岩成分 • 搬运距离影响碎屑岩的分选程度和磨圆度 • 水动力条件条件影响碎屑颗粒分选和磨圆
石油地质学(盖层)
3.1.2、盖层的岩性—膏盐类
岩盐、石膏类盖层
LOGO
膏盐类盖层基本不具有孔隙,其物性封闭能力比泥岩
更强,因而该类盖层是高质量的盖层,可遮挡高压气藏。 其阻挡天然气扩散的能力要比一般额泥岩强近一百倍,可 以有效地阻挡烃类的扩散损失。
单独由石膏(特别是硬石膏)组成的盖层,其遮挡能力
不如盐岩。石膏与岩盐塑性是硬石膏的三倍,所以由硬石 膏组成的盖层的油气藏油气柱高度不大,油气充满系数小
不同粒级沉积物中水排替油的压力 沉 积 物 极细粘土 粘 粉 砂 砾 土 砂 颗粒直径,mm 10-4 <1/256 1/256~1/16 1/16~2 2~4 排替压力,MPa 4 >0.1 0.1~1/160 1/160~1/5000 1/5000~1/10000
2.1、物性封闭机理
毛细管压力:
3.2、盖层的厚度
LOGO
构造活动 破坏盖层的封闭性 1、地层抬升剥蚀:盖层残后越小,封闭性越差; 2、断裂作用破坏盖层的封闭性; 3、岩浆或者岩体等侵入作用,可使盖层拱张破裂
总结: 盖层厚度间接影响封闭能力。理论上讲盖层厚度对封 堵油气没有直接影响,但当盖层排替压力不够时,加大厚 度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从保存油气的角度看,盖层越厚越 有利,厚度大不易被小断层错断,不易形成连通的微裂缝; 厚度大的泥岩,其中的流体不易排出,从而形成异常压力, 导致封闭能力的增加。
分类:
3.1.1、盖层的岩性—泥质岩类
特点:
LOGO
1.孔隙细小,排替压力很高,具有较强的物性封闭能力。 2.分布广、数量多、最常见,各种沉积环境中。
影响该类盖层的因素:
⑴ 泥岩中膨胀性矿物(尤其是蒙脱石)越多,盖层质量就越 好,遮挡力越强,对保存油气藏所需的厚度越小。反之,则 要很大厚度来补偿。 ⑵ 泥质盖层与粒度组分有密切关系。一般说来,分散性(粉 碎程度)越高,其渗透率越低,因此,遮挡能力就越强。 ⑶ 含砂质、粉砂质等杂质会大大降低泥质盖层的遮挡能力。 ⑷ 矿物成份:蒙脱石吸收容量大,因此遮挡力强;交换络合 物中Na+高的其膨胀性、塑性、吸水性增大,毛管压力和渗透 性降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0
渗透率(10-3 μm2 )
孔隙度(%)
100 10 1 0.1
陕北斜坡某油田长6油层组孔—渗关系
0.01 0.001 0 5 10 15 20 25 30
孔隙度(%)
陕北斜坡某油田延9油层组孔—渗关系
四、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
一般地,孔隙度相同时,孔、喉小的比孔喉大的渗透率 低,孔喉形态简单的比复杂的渗透率高。 从孔隙和喉道的不 同配置关系,可使储层呈现不同的性质,主要有: ①孔隙较大,喉道较粗,一般表现为孔隙度大,渗透率高; ②孔隙较大,喉道较细,一般表现为孔隙度中等,渗透率低; ③孔隙较小,喉道较粗,一般表现为孔隙度低~中等,渗透 率中等一偏低;
主要与岩石本身有关。
2、绝对渗透率(absolute permeability):K
从理论上讲,岩石的绝对渗透率只反映岩石本身的 特性,而与测定所用流体性质及测定条件无关。一般来 说,孔隙直径小的岩石比孔隙直径大的岩石渗透率低, 孔隙形状复杂的岩石比形状简单的岩石渗透率低。这是 因为孔隙直径越小,形状越复杂,单位面积孔隙空间的 表面积越大,则对流体的吸附力、毛细管阻力和流动摩 擦力也越大。
第二章 储集层和盖层
刚才我们讲到油储存在储层中,由于油气的密度较小, 会受到浮力的作用,有向上流动的趋势,这时候如果没有 岩层阻止其向上流动,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会发生什么情况? 会一直逸散到地表,所以,要想让油能储集在储集层中, 必要要有能够阻止其向上逸散的岩层,这就是接下来要介 绍的盖层所行使的职能。 所谓的盖层就是位于储集层的上方、能够阻止油气向 上逸散的细粒、致密岩层叫做盖岩,也习惯地叫做(封) 盖层。通常会见到那些岩石能作为盖层呢?一般一些致密 的粉砂质泥岩、泥岩、盐岩、膏岩等常常作为盖层。
——Pc50对应的孔喉半径 ≈平均孔喉半径。
四、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
岩石的孔隙 度和渗透率之间有 一定的内在联系, 但没严格的函数关 系,碎屑岩储层、 孔隙度和渗透率一 般有一定相关关系。 碳酸岩储层、孔隙 度和渗透率一般没 有相关关系。
100
渗透率(×10 -3μ m 2)
10
1
0.1
10000
根据储层的渗透率大小可将储集层分为7级 (калинко(1983) )
级别
1 2 3 4 5 6 7
渗透率
>1000 1000-500 500-100 100-10 10-1 1-0.1 <0.1
评价 油储集层 极好 好 中等 较差 差 不渗透 气储集层
常规储集层
低渗透 储集层 致密储集层
对石油和天然气储集层评价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③根据孔隙不同部位在流体储存和流动过程所起作 用的差异分
——孔隙和喉道
2. 孔隙度(porosity)
孔隙度是衡量岩石孔隙发育程度的一个参数。
总孔隙度(绝对孔隙度):岩样中所有孔隙空 间的体积之和(孔隙总体积)与岩样 体积的比值。(越大,说明孔隙空间越大) 有效孔隙度:岩样中互相连通的,流体能够 通过的孔隙体积之和与岩样体积的比 值。(互相连通的超毛管孔隙及毛管孔隙)
储集层和盖层
(reservoir and caprock)
第二章 储集层和盖层
本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储集层的物理性质、 储集层类型及盖层。 第一方面的问题:储集层的物理性质,主要介绍储集层 的孔隙性和渗透性及孔隙结构等,要求掌握孔隙的分类, 孔隙度,渗透率的概念及常见的测定孔隙结构的原理和 方法; 第二方面的问题:储集层类型,主要介绍两种类型的储 集层:碎屑岩储集层和碳酸盐岩储集层,要求掌握两种 储集类型的孔隙类型及两种类型储集层储集物性的主要 影响因素; 第三方面的问题:盖层,要求掌握盖层的封闭机理及盖 层的有效性分析。
中等
差 无价值
二、渗透性
1. 渗透性 渗透性是指在一定的压力差下,岩石允许流体通 过的能力 。
岩石渗透性与非参透性是相对的:
渗透性岩石:砾岩、砂岩、多孔石灰岩、白云岩 非渗透性岩石:泥岩、盐岩、石膏 岩石渗透性的好坏用渗透率表示。有三种表示方法。
绝对渗透率、有效渗透率、相对渗透率
2、绝对渗透率(absolute permeability):K
④孔隙细小,喉道细小,一般表现为孔隙度,渗透率均较低。
本节要点
1、掌握概念:储集层、盖层、总孔隙度、有 效孔隙度、绝对渗透率、有效渗透率、相对 渗透率、孔隙结构、排替压力; 2、掌握岩石孔隙的类型、孔隙结构以及测定
孔隙结构的方法;
3、掌握毛细管压力曲线特征。
在毛细管压力曲线上, 曲线平坦段位置越低,说明 集中的孔喉越粗;平坦段越 长,说明集中的孔喉的百分 含量越大。孔喉半径的集中 范围与百分含量反映了孔喉
半径的粗细程度和分选性。
孔喉越粗,分选性越好,其 孔隙结构越好。
④毛细管压力曲线特征
★d.饱和度中值压力(Pc50) :非润湿相汞饱和度为50%时对 应的毛细管压力
3、有效渗透率(相渗透率)(phase permeability)
——在自然界,储集层孔隙中的流体往往不是呈单相的,为多相的。
——岩石孔隙中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其中每相流体的渗透率。
分别用Ko、Kg、Kw表示。
——相渗透率不仅与岩石本身性质有关,而且与其中的流体性质及它们的 数量比例也有关。
4、相对渗透率(relative permeability) ——Ko/K、Kg/K、Kw/K
★b. 最小非饱和的孔隙体积百分数( Smin% )。
当注入汞的压力达到仪器的最 高压力时,仍没有被汞侵入的孔隙体 积百分数,称为最小非饱和的孔隙体 积百分数(Smin%)。
——储层孔隙结构、泥质含量、流体性 质等有关。
④毛细管压力曲线特征
★c 孔喉半径集中范围与百分含量
2 cos Pc rc
实际应用中常用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的比值,即相对渗透率 来表示多相流体渗滤的特征,其变化值在0~1之间。无单位。
有效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取决于:岩石性质、流体性质 及其数量比例(饱和度)有关。
关于相对渗透率:
①相对渗透率的大小 与流体饱和度有关; ②相对渗透率为零时, 流体的饱和度不为零; ③多相流体相对渗透率之和小于1 。
或
(%)
显然,同一岩石的有效孔隙度小于其绝对孔隙度。目前,生产单位所 用的孔隙度都是有效孔隙度;所以,一般指的孔隙度都是指有效孔隙度。
砂岩储层的孔隙度评价分级(Levorsen(1954,1967))
级别 1 2 砂岩孔隙度(%) 20-25 15-20 评价等级 极好 好
3
4 5
10-15
5-10 <5
b毛细管孔隙:孔隙直径:0.5-0.0002mm,裂缝:0.25-0.0001mm,具有毛细
管力的影响,流体不能自由流动,只有在外力大于毛细管阻力的 情况下,流体才能在其中流动。
c微毛细管孔隙:孔隙直径<0.0002mm,裂缝<0.0001mm,通常压力下流
体不能在其中流动(流体与周围介质分子之间的巨大引力)。
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关系。
孔隙:控制储层储存流体的能力 喉道:控制储层渗滤流体的能力
研究孔隙结构方法:
1、压汞法:具有快速、准确,根据曲线可定量反映孔喉的大
小分布;
2、 铸体薄片法 :将液体有机玻璃(红、蓝)单体在常温下注
入岩样,经高温聚合成有机玻璃,磨片后在镜下观察,可分辨岩 石中的孔、喉分布。
③毛细管压力曲线分析
曲线形态主要受孔隙分布的 歪度及分选性两个因素控制。 歪度:指孔、喉大小分布偏于粗 孔喉或细孔喉。 分选:指孔喉大小、分布的均一 程度。大小、分布愈集中,表明 分选性愈好,毛管曲线上就会出 现一平台;当孔喉分选差时,毛 管曲线是倾斜的。
1-未分选;2-分选好; 3-分选好,粗歪度; 4-分选好,细歪度; 5-分选不好,略细歪度; 6-分选不好,略粗歪度。
储集岩孔隙中,油、气、水的含 量分别占孔隙体积的百分数为油、 气、水的饱和度。So、 Sg 、 Sw
三、孔隙结构(pore texture)
孔隙(pore):岩石颗粒包围着的较大空间。 喉道(throat):连通较大孔隙空间之间的狭窄连通部分。 孔隙结构(pore texture):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
Q L K P1 P2 S
渗透率的单位是 m
2
当粘度为1(10-3Pa.s)的液体,在1(105Pa)压差下,通过截面积为 1cm2,长度为1cm的岩样时,若此时的流量正好是1cm3/s,则该岩样 的渗透率即为1D
(1D=1μm2,1mD=987×10-6μm2=0.987×10-3μm2)
第二章 储集层和盖层
第二章 储集层和盖层
作为储集层须具备两个条件:(1)是要有容纳流体的 空间,即孔隙;(2)具有渗滤流体的能力,即孔隙是 连通的,流体在其中可以流动。
所以储集层的定义:能够容纳和渗滤流体的岩层称为储 集层。只是说储层具有储集和渗流油气的能力,但是储 层不一定都有油气。如果储集层储集了油气,就称为含 油气层;业已开采的含油气层,叫做产层。分布最广、 最重要的储层有砂岩类、砾岩类、碳酸盐岩类,此外还 有火山岩、变质岩、泥岩等。
从储集层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储集层具有两个重 要的特性,就是孔隙性和渗透性,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 储集层这两个特征。
第一节 储集层物理性质
一、孔隙性
1. 孔隙(pore)
狭义孔隙:沉 积物中颗粒间、 颗粒内和充填物 内的空隙 。 广义孔隙:岩石 中未被固体物质 充填的空间:包 括狭义的孔隙、 裂缝、洞穴 。
④毛细管压力曲线特征
——通常用Pd、r、Smin%、Pc50作为定量描述孔隙结构的参数。
★a. 排驱(替)压力——汞开始大量注入岩石
排驱(替)压力: 非润湿相开始(大量)注 入岩样中最大连通喉道时 所需要克服的毛细管压力, 即:润湿相流体被非润湿 相流体排替所需要的最小 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