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章节检测《种群数量的变化》

合集下载

1.2 种群数量的变化(同步检测)(附答案)—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选择性必修2

1.2  种群数量的变化(同步检测)(附答案)—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选择性必修2

1.2 种群数量的变化(同步检测)一、选择题1.下图是某种群在某稳定生态系统中的数量变化曲线,K代表的是环境容纳量。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呈现动态波动B.如果a等于K/2,则c等于2aC.种群数量小于c时,出生率不一定大于死亡率D.如果b与c的值相差不大,则种群数量刚超过b时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2.下图为某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此种群的增长曲线是“S”形,该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相对值约是5B.如果此种动物是鱼类,则捕捞后的种群数量控制在B点最合适C.如果此种动物是老鼠,限制其种群数量的最好方法是尽量降低其K值D.该动物种群的增长速率在B点最大,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数量不变3.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将酵母菌接种到培养液并进行第一次计数B.从静置的培养液中取适量上清液,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C.每天定时取样,测定酵母菌细胞数量,绘制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D.营养条件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之一4.一个物种迁入条件适宜的某地后,下列有关其种群数量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先大致呈“S”形增长,后大致呈“J”形增长B.先大致呈“J”形增长,后大致呈“S”形增长C.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会保持相对稳定D.K值是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5.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模型的说法,错误的是()A.种群呈“J”形增长的前提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B.呈“S”形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加大C.种群增长数学模型的建构,通常包括以下步骤:观察研究对象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建立模型、检验或修正模型D.种群增长的“J”形曲线有K值,只是K值较大,图中没法表示出来6.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错误的是()A.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B.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C.在血细胞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边缘多余的培养液D.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7.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

生物高中人教版必修3检测:第4章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含解析

生物高中人教版必修3检测:第4章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含解析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基础巩固1在下列哪种条件下种群会呈指数增长?()A.当只有食物受到限制时B.在物种适宜的环境中食物开始出现不足,但还不至于影响到该物种在这里生存C.只是没有捕食者D.在理想条件下[答案]:D2池塘养鱼时,为保护池塘生态系统和长期保持较高的产鱼量,应采取的最佳方案是()A.大量增加饵料的投入量B.大量增加鱼苗的投入量C.及时、适量地捕捞成鱼D.限制捕鱼[答案]:C3中华鲟是一种大型溯河产卵洄游性鱼类,主要分布于东亚大陆架水域及长江干流。

中华鲟在海中长大,即将成熟的中华鲟每年7~8月进入长江口,逆江而上,于次年10~11月到达金沙江下游、长江上游产卵繁殖。

据调查,中华鲟幼鱼近乎灭绝,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一般不包括()A.非法捕捞导致亲鱼数量大量减少B.某些大型水电站的建立破坏了亲鱼的产卵洄游路线C.长江水体环境恶化,幼鱼的环境适应性降低D.迁出率大于迁入率[解析]:亲鱼数量的减少是中华鲟幼鱼近乎灭绝的主要原因,非法捕捞等原因导致亲鱼数量大量减少。

某些大型水电站的建立截断了亲鱼逆江而上产卵的天然路线和天然产卵场,幼鱼出生率下降。

长江水体污染加剧,使得中华鲟非正常死亡增多。

[答案]:D4右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经调查在第10年时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A.100只B.200只C.300只D.400只[解析]:首先注意纵坐标是种群增长速率,而不是种群数量,在增长速率为最大时,数量为K/2,因此K值=200×2=400(只)。

[答案]:D5一种生物迁入一个新的环境,由于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

t年后种群的个体数量为:N t=N0λt。

下列关于该表达式参数意义的描述,错误的是()A.N 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个体数量B.N0为该种群的起始个体数量C.t表示该生物迁入该地的时间是t年D.λ表示第二年与第一年比较,增加的个体数量[解析]: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1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作业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1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作业含答案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基础巩固1.建构数学模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 )①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②提出合理的假设③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④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④①②D.②③①④解析:建构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用数学形式表达→检验或修正。

2.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叙述, 错误的是( B )A.将酵母菌接种到培养液中,并进行第一次计数B.从静置的培养液中取适量上清液,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C.每天定时取样,测定酵母菌细胞数量,绘制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曲线D.营养条件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因素之一解析:抽样检测时,需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取样,使结果更准确。

3.某岛屿在1937年引入一批荷兰兔,后来研究人员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得到下列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从表中可知,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800左右B.该种群进入这个环境后数量呈“S”形增长C.该物种进入该岛屿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数量一定越来越多D.该种群的数量增长较快的原因之一是岛屿上的食物和空间充裕解析:该荷兰兔种群的增长倍数为2,说明这几年间,该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J”形,在表格的年份中暂时没有出现环境容纳量;由于该岛屿的环境资源和空间有限,该物种进入该岛屿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数量不会一直越来越多。

4.在自然条件下,种群增长曲线一般呈“S”形。

假设种群的K值为200,N表示种群数量,下列据表分析不正确的是( A )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之前进行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D.K-N的值为0.50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K解析:在自然条件下,种群增长曲线一般呈“S”形,说明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始终存在。

5.如图甲是某种兔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的改变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2019-2020年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3练习:第4章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3练习:第4章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3练习:第4章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Word 版含答案目标导航 1.通过细菌数量增长的分析,掌握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2.通过“J ”型和“S ”型曲线分析,理解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逻辑关系。

3.结合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阅读P 65-66)1.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2.建构模型的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3.某细菌每20 min 分裂一次,细菌分裂增殖公式为N n =2n ,N 代表细菌数量,n 表示第几代。

二、种群增长的“J ”型曲线(阅读P 66) 1.模型假设(1)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2)数量变化: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

2.建立模型t 年后种群数量表达式为N t =N 0λt 。

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则大致呈“J ”型。

三、种群增长的“S ”型曲线(阅读P 67)1.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称为“S ”型曲线。

2.“S ”型增长的数学模型 (1)形成原因自然资源和空间有限→⎩⎪⎨⎪⎧ 种内斗争加剧天敌增加→⎩⎪⎨⎪⎧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种群密度增长达到平衡,数量趋于稳定,呈“S ”型增长。

(2)曲线特点: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环境容纳量(K 值)后,将停止增长。

3.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又称“K ”值。

同一种群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变化。

四、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阅读P67-68)1.影响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食物、被捕食、传染病等。

(完整版)高二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练习题.doc

(完整版)高二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练习题.doc

第 2 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学习要求基本要求1.说明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2.探究活动“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要求能概述数学建模的一般过程, 能利用实验结果建 立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生物数学模型。

3.举例说明环境容纳量的概念。

发展要求1.运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2.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基础训练(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1.大肠杆菌在合适的生长条件下, 12.5—20 分钟便可繁殖一代。

假如在现有温度、 湿度等环境条件下, 大肠杆菌每小时可分裂 3 次,则 一 昼 夜 后 , 由 一 个 细 菌 分 裂 产 生 的 后 代 数 量 是( )A. 23×24B . × ×. 3 × D. × 243 24 2C 2243 2(二)种群增长的“ J ”型曲线2.经调查,第一年某种昆虫种群数量为 N 0,如果在理想的条件下,每年的 增 长率 λ =1.3 保 持 不变 , 则第 三年该 种 群数量 为( )A. 1.3 N 0B . 0 . 0 D . 5.29 N 01.69 N C2.3 N3.下列各情况下,种群中个体数目会呈“J”型增长的是()A.当只有食物条件受到限制时B.当只有捕猎者不存在时C.当环境一开始适合于这一个物种,但后来却不适合时D.只有在实验室中4.近年来,由于太湖富营养化趋于严重,常常发生大面积的蓝藻爆发式生长,使太湖流域的饮用水日益受到威胁。

蓝藻在这段时期内的数量变动属于种群的()A.“J”型增长 B.“S”型增长 C.直线型增长 D.无规律增长(三)种群增长的“ S”型曲线5.当食草动物从超载的天然草场上移走后一段时间内,该草场上最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植物量增加B.植物量减少C.植物量始终保持稳定不变D.植物量先增加后保持稳定6.将雌雄成鼠各若干头,放在一个固定大小的铁丝笼内饲养,让它们交配繁殖,且供给足够的饲料和水。

2022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2种群数量的变化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2022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2种群数量的变化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学习资料2022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2种群数量的变化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班级:科目:种群数量的变化(20分钟·70分)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4分,共36分)1。

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

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B.种群的种内斗争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解析】选B。

环境容纳量只代表种群数量的一个平均值,实际的种群数量在这个平均值上下波动;环境容纳量由环境因素决定,种群的种内斗争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没有环境容纳量;植食动物在冬天食物减少,环境容纳量不会达到最大。

2.(2020·济南高二检测)田鼠是主要生活在农田中的植食性鼠类,当田鼠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开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田鼠种群停止增长时,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B。

人为地一次性捕杀田鼠后,其环境容纳量迅速降低C。

田鼠的种群数量总是在环境容纳量之下波动D.田鼠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时,其天敌黄鼬的增长速率可能小于0【解析】选D。

田鼠种群停止增长时,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不为零,但是两者的差值为0,A错误。

人为地一次性捕杀田鼠后,其种群数量迅速降低,但是环境容纳量不变,B错误。

在种群数量增长到K值时,其在K值上下波动,C错误。

田鼠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时,其天敌黄鼬的增长速率可能小于0,因为黄鼬的种群数量还受气候、天敌、传染病等多种因素影响,D正确。

3。

一种生物迁入新的环境,由于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

t年后种群的个体数量为:N t=N0λt.下列关于该表达式参数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

N 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个体数量B.N0为该种群的起始个体数量C.t表示该生物迁入该地的时间是t年D。

新人教版必修3高二生物课后练习卷:4.2 种群数量的变化

新人教版必修3高二生物课后练习卷:4.2  种群数量的变化

种群数量的变化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如图为某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K1为长期处于相对稳态时该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允许的最大值,b点由于某种因素的改变,最大值由K1变为K2。

导致K1变为K2的原因最不可能的是()A.该种群迁入了大量同种个体B.该种群的天敌大量迁出C.该种群的生物发生了基因突变D.该地区引入了新物种2.右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N/2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3.下图表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关于种群在某环境中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为0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D.若该种群在C点时数量为100,则该种群的K值是4004.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B.种群的种内斗争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5.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中,各阶段的增长速率相同B.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C.种群中的全部个体的基因组成了这个种群的基因库D.种群中各年龄段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动态平衡6.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如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4B.4个试管内的种群达到K值的时间Ⅰ=Ⅰ>Ⅰ=ⅠC.试管Ⅰ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Ⅰ不同D.试管Ⅰ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Ⅰ开始下降7.自然条件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

2020秋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练习:4.2种群数量的变化Word版含解析

2020秋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练习:4.2种群数量的变化Word版含解析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基础巩固W i 在下列哪种条件下种群会呈指数增长?() A. 当只有食物受到限制时B. 在物种适宜的环境中食物开始出现不足 ,但还不至于影响到该物种在这里生存C •只是没有捕食者 D.在理想条件下 答案 D• 2池塘养鱼时,为保护池塘生态系统和长期保持较高的产鱼量 ,应采取的最佳方案是()A. 大量增加饵料的投入量 B •大量增加鱼苗的投入量 C •及时、适量地捕捞成鱼D.限制捕鱼 L 3中华鲟是一种大型溯河产卵洄游性鱼类,主要分布于东亚大陆架水域及长江干流。

中华鲟在海中长大,即将成熟的中华鲟每年 7~8月进入长江口,逆江而上,于次年10~11月到达金沙 江下游、长江上游产卵繁殖。

据调查 ,中华鲟幼鱼近乎灭绝,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一般不包括( )A. 非法捕捞导致亲鱼数量大量减少B. 某些大型水电站的建立破坏了亲鱼的产卵洄游路线C. 长江水体环境恶化,幼鱼的环境适应性降低D. 迁出率大于迁入率解析亲鱼数量的减少是中华鲟幼鱼近乎灭绝的主要原因 ,非法捕捞等原因导致亲鱼数量大量减少。

某些大型水电站的建立截断了亲鱼逆江而上产卵的天然路线和天然产卵场,幼鱼出生率下降。

长江水体污染加剧,使得中华鲟非正常死亡增多。

4右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 ()A.100 只 B.200 只 C.300 只 D.400 只解析]首先注意纵坐标是种群增长速率,而不是种群数量,在增长速率为最大时,数量为K/2,因此J 5 一种生物迁入一个新的环境,由于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

t年后种群的个体数量为:N t=N0;(。

下列关于该表达式参数意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N 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个体数量B. N0为该种群的起始个体数量C. t表示该生物迁入该地的时间是t年D. 入表示第二年与第一年比较,增加的个体数量解析入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含答案解析)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含答案解析)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知识点一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1.数学模型概念,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是为了某种目的用字母、数字及其他数学符号建立起来的方程式以及图表、图像等数学表达式。

2.意义,数学模型是联系实际问题与数学规律的桥梁,具有解释、判断、预测等重要作用。

知识点二种群数量的增长,1.种群的“J”型增长(1)“J”型曲线:自然界确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则大致呈“J”型。

(2)“J”型增长的原因:食物充足、没有天敌、气候适宜等,这一理想条件只有在实验室或某物种最初进入一条件非常适宜的环境时才会出现。

(3)“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模型假设: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是第一年的λ倍。

增长速率不随种群密度的变化而变化。

,建立模型:,一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N1=N0λ,两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N2=N1×λ=N0λ2,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N t=N0λt,N0: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时间;N t:t年后种群数量;λ:增长的倍数。

注:当时,种群数量上升;当λ=1时,种群数量不变;当时,种群数量下降。

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S”型曲线出现的原因,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使生存斗争加剧,种群的增长速率下降。

(2)实例:高斯的实验。

(3)“S”型曲线: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呈“S”型。

①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a.不同物种在同一环境中K值不同。

b.当环境改变时生物的K值改变。

②K/2值:K值的一半,是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点。

③增长速率:可以看出种群的增长速率在K/2时最大,K/2之前不断增加,在K/2之后逐渐减小,当达到K值时增长速率为0。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练习(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练习(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

必修3第4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练)1.种群是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内容,下列关于种群及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同种生物所有成年个体的总和B.同一生物的种群密度在同一环境中总是不变的C.种群中各个年龄期的个体数比例适中,种群数量将呈增长趋势D.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答案】D【解析】种群是一个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故A错误。

同一生物的种群密度因为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的不同在同一环境中也会改变,故B错误。

种群中各个年龄期的个体数比例适中是稳定型,在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将维持稳定,故C错误。

种群数量的变化有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故D正确。

2.下图中的a和b分别表示在理想状态下和在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

下列对曲线的解释正确的是( )A.如果种群数量趋近于K值,表示空间全部尚未被利用,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S”型B.如果种群数量趋近于零,表示几乎全部空间尚未被利用,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接近于“J”型C.当种群数量由零逐渐增大到K值时,表示种群增长的“剩余空间”逐渐缩小,种群数量不再增长D.阴影部分表示种群内个体数【答案】B【解析】A.如果种群数量趋近于K值,表示空间已基本用完,而不是全部尚未被利用,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S”型。

故不正确。

B.如果种群数量趋近于零,表示几乎全部空间尚未被利用,没有环境限制,所以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接近于“J”型。

正确。

C.当种群数量由零逐渐增大到K值时,表示种群增长的“剩余空间”逐渐缩小,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变小,数量增长变得缓慢,而不是不再增长。

故不正确。

D.阴影部分表示种群内因环境因素而死亡的个体数。

故不正确。

3.调查某地乌鸦连续10年的种群数量变化,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乌鸦的种群密度采用样方法调查B.第3年和第9年的乌鸦种群数量相同C.第6年以前乌鸦种群数量进行“J”型增长D.第9~10年的乌鸦种群数量最小【答案】D【解析】乌鸦属于较大且移动性强的动物,宜采用标志重捕法,A不正确;乌鸦的数量处于动态变化当中,第3年和第9年的数量不会相同,B不正确;“J”型曲线的λ值是固定值,题图与之不符,C不正确;从第3年到9年间,λ值小于1,说明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到第9年数量最少,在9~10间保持数量稳定,D正确。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2册 课后分层检测案2 种群数量的变化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2册 课后分层检测案2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后分层检测案2 种群数量的变化【合格考全员做】(学业水平一、二)1.经调查,第一年某种昆虫种群数量为N0,如果在理想的条件下,每年的增长率以0.2保持不变,则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 ) A.1.2N0B.1.44N0C.2.2N0 D.3.6N02.在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过程中,生态恢复是一项重要工程。

在恢复生态系统中的某一濒危物种时,我们希望该物种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是( )3.下列有关种群“J”形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A.“J”形增长的种群都有K值B.“J”形增长的种群生存条件是有限的C.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种群呈“J”形增长D.“J”形增长的种群个体数一定不断增加4.自然界中生物种群的增长常表现为“S”形增长曲线。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S”形曲线表明种群数量变化是先多后少B.“S”形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C.“S”形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天敌的关系D.“S”形曲线的形成是多种生态因素作用的结果5.如图表示在一个10 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B.可用数学模型N t=N0λt表示C.可用样方法计数D.K值约为120 000个6.如图是多刺裸腹蚤在三种不同温度(较高温、中等适温、较低温)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种群增长速率=ΔN/Δt)()A.对一个种群来说,环境容纳量(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B.随着温度降低,种群数量达到K值的时间逐渐延长C.在中等适温条件下,K值最大,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也最大D.在较低温条件下,K值最小,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也最小7.如图为自然环境中典型的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ab段的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食物充足B.cd段的曲线发生波动的原因是出生率的变化C.防治虫害的合理手段是控制害虫数量,使之不超过a点D.在草场中,应该使牲畜数量保持在c点,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草场资源8.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A.改变培养液的pH值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9.图甲是两类生物种群数量变化动态曲线的比较,其中r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图乙表示种群的数量变化。

高中生物同步备课系列【备作业】-1.2 种群数量的变化-人教2019版选择性必修2(解析版)

高中生物同步备课系列【备作业】-1.2 种群数量的变化-人教2019版选择性必修2(解析版)

1.2 种群数量的变化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种群及其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 样方法只能用于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B. 可以根据性别比例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常用五点取样法计数血球计数板中酵母菌的数量D. 种群在理想条件下,在一定时期内出现“J型增长”,且K值逐渐增大【答案】C【解析】A.样方法也可以调查活动范围比较小,活动能力比较弱的动物,如作物上的蚜虫,A错误;B.可以根据种群的年龄组成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错误;C.计数血球计数板常见的是25×16这种格式,所以“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常采用五点取样法计数血球计数板中酵母菌的数量,计数时往往计四个角和中间这五个中格,C正确;D.种群在理想条件下,没有K值,D错误。

2.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错误的叙述是()A. 适当提高培养液的浓度,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将增大B. 计数的方法是抽样检测,用吸管吸取培养液直接滴加在计数室上C. 其他条件不变,若接种量增加一倍,种群数量达到K值的时间缩短D. 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应先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答案】B【解析】A.适当提高培养液的浓度,营养物质增加,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将增大,A正确;B.计数的方法是抽样检测法,应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的培养液用滤纸吸去,B错误;C.其他条件不变,若接种量增加一倍,种群数量达到K值的时间缩短,C正确;D.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应先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以保证酵母菌混合均匀,D正确。

3.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形增长(如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形增长(如曲线乙)。

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 若曲线乙表示蒙古兔种群增长曲线,E点后种群中衰老个体的数量将基本维持稳定B. 图中C点时,环境阻力最小,种群数量增长最快C. 若曲线乙表示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通过镜检统计的活菌结果比实际值低,因为其中有死亡的酵母菌个体D. K值具有物种特异性,所以东方田鼠的种群增长曲线在不同环境下总是相同的【答案】A【解析】A.若曲线乙表示蒙古兔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速率为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种群中衰老个体数量将基本维持稳定,A正确;B.图中的C点增长速率最大,但是环境阻力不是最小,图中乙曲线上,时间越早,种群的数量越少,环境阻力越小,B错误;C.通过镜检统计酵母菌种群数量的结果比实际值低,原因可能是取样时没有混匀等,酵母菌分布不均匀所致;酵母菌个体死亡会使镜检统计的结果比实际活菌值高,C错误;D.种群数量受环境变化影响,生存条件不同时,环境容纳量不同,种群增长曲线也会有区别,D 错误。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课时跟踪检测(二)种群数量的变化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课时跟踪检测(二)种群数量的变化含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二) 种群数量的变化一、选择题1.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建立数学模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①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②提出合理的假设;③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④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④①②D.②③①④解析:选A建构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用数学形式表达→检验或修正。

2.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错误的是()A.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B.人为地一次性捕杀家鼠后,其环境容纳量会迅速降低C.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D.将食物储藏在安全处,减少家鼠的食物来源是为了降低它的环境容纳量解析:选B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又称K值,A 正确;环境容纳量是环境的固有属性,人为地一次性捕杀家鼠后,环境容纳量不会变化,B 错误;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改善其生存环境,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 正确;将食物储藏在安全处,减少家鼠的食物来源是为了降低它的环境容纳量,D正确。

3.下列与种群数量模型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数量增长曲线比数学方程式更能直观反映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B.构建相应的模型后需通过实验或观察等进行检验或修正C.“J”形曲线的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D.N t=N0λt中λ的含义是种群增长率解析:选D数量增长曲线比数学方程式更能直观反映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构建相应的模型后需通过实验或观察等进行检验或修正;“J”形曲线是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的数量增长;N t=N0λt中λ的含义是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

4.当一种生物迁入适合其生存的新环境,很长时间后,其种群增长曲线最可能为()解析:选B当一种生物迁入适合其生存的环境后,种群数量会增加,由于食物、空间是有限的,故种群数量常呈“S”形增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1.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是()A.提出假设→观察研究对象→用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检验和修正B.观察研究对象→提出合理假设→检验和修正→用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C.观察研究对象→提出合理假设→用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检验和修正D.观察研究对象→用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检验和修正→提出合理假设解析:建立数学模型的大致过程是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要观察研究对象并且分析、提出问题;其次选择具有关键性作用的基本数量关系并确定其间的相互关系,提出合理假设;接下来就要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建立数学模型;最后一般要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和修正。

答案:C2.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关于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有曲线图和数学方程式。

下列关于种群的“J”型增长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数学方程式模型可表示为:t年后种群数量为:N t=N0λtB.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C.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D.K值是固定的解析:种群的“S”型增长过程中,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是K值。

“J”型增长是理想的条件下发生的,因此没有K值。

答案:D3.在下图中,表示种群在无环境阻力状况下增长的是()解析:种群在无环境阻力状况下的增长是在空间无限、资源无限和不存在任何天敌的情况下的增长。

在这样的条件下,种群会呈指数增长,B图所示的增长曲线便属于此种情况。

答案:B4.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为零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D.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步降低解析:由于空间和资源的限制,自然界中的多数生物种群的数量增长都要达到最大值,因此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通常呈“S”型;对于“S”型曲线来说,种群在K/2时增长速率最大,然后种群的增长速率随种群密度的上升而下降,当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时,增长速率降为0;种群数量的增加除受环境因素影响外,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种内斗争也会加剧,影响种群数量的增长;在种群数量增长至K/2的过程,种群的增长速率是逐渐增大的。

在K/2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以后增长速率逐步降低,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为零。

答案:D5.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下降等B.种群的增长一般呈“J”型曲线C.种群的增长一般呈“S”型曲线D.种群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等解析:种群的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包括增长、波动、下降等。

由于受到资源、空间、敌害等的限制,种群的数量增长一般呈“S”型曲线。

答案:B6.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生态因素对该种群的影响没有作用B.种群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C.食物将不再是限制种群发展的因素D.出生率再也不会超过死亡率解析:“S”型曲线的特点是:开始时经过一个适应环境的停滞期后,随即进入指数增长时期,种群密度增加,然后增长速率变慢,最后增量和减量相等,种群不再增长而达到最高密度的稳定期,这时种群的数量达到一个最大值。

此时的增长速率为零,此时的环境条件刚好维持生物的生活,所以种群的数量暂时会保持稳定。

答案:B7.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方法与注意事项中,不正确的是()A.计数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可用抽样检测法B.该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组,不需要做重复实验C.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时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D.在显微镜下统计酵母菌数量时视野不能太亮解析:统计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一般用抽样检测法,A项正确;该实验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在时间上形成自身对照,无需设置对照组,要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必须重复实验,求平均值,B项错误;为了使酵母菌分布均匀和计数准确,取样前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C项正确;因酵母菌和培养液的折光率比较低,用显微镜观察时视野不能太亮,D项正确。

答案:B8.用一定量的培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酵母菌,将其数量随时间的变化绘制如下图1,a表示每3 h更换一次培养液的培养曲线,b表示不更换培养液的一段时间内的培养曲线。

(1)曲线a表示种群呈“”型增长。

理论上讲,呈现这种增长模型的条件是、、等。

(2)曲线b表示的增长为“”型增长。

属于这种增长模型的种群,随种群密度(个体数量)的增加,种群的增长速率的变化是。

当种群个体数量达到最大值一半时,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

(3)在实际情况下,塔斯马尼亚绵羊种群增长如图2,说明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变化会出现现象。

解析:根据图1中的曲线a可以看出,种群呈“J”型增长,曲线b表示的是“S”型增长。

种群“S”型增长曲线中,种群的增长速率的变化是先增大,再减小,最后为零。

当种群个体数量为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自然界的种群数量变化会出现波动现象。

答案:(1)J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2)S先增大,再减小,最后为零最大(3)波动9.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1990年紫茎泽兰(一种毒草)侵入我国四川凉山地区后,泛滥成灾,其增长曲线近似于“J”型B.对农作物合理密植时,其数量不应大于K值C.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K/2左右时增长速率最大D.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解析:紫茎泽兰侵入后,能泛滥成灾,说明环境条件适宜,所以开始一段时间其种群近似于“J”型增长是正确的。

K值是环境容纳量,所以合理密植时,其数量不应超过此量。

当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其环境可能对种群的增长十分有利,也可能有多种限制因素。

在对种群增长有限制的情况下,不可能呈“J”型增长。

答案:D10.下列关于种群以“S”型曲线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可用数学模型N t=N0λt表示B.K值会随着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C.各阶段的增长速率不同,随着时间的增加越来越大D.环境条件是资源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解析:A、D选项是种群以“J”型曲线增长的规律和条件,“S”型曲线各阶段的增长速率不同,随着时间的增加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大然后逐渐减小,达到稳定状态时增长速率为0。

答案:B11.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N/2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解析:“J”型曲线的增长速率是一直增大的,而“S”型曲线中当种群数量为时,增长速率最大,即t1所对应的时间,当t2时增长速率变为零,种群数量不再增长即达到了最大值。

答案:B12.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A.改变培养液的pH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解析:用培养液培养酵母菌时,营养条件、pH、O2浓度等都能影响酵母菌数量。

用抽检检测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调查酵母菌的数量时,可采用血球板计数法,不可用普通载玻片。

答案:D13.下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

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B.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b到c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D.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速率解析:K值的大小与环境因素有关,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但种群数量仍然增加,即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b到c变化过程中,伴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

受资源、空间和食物的影响,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速率。

答案:B14.下图是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请回答:(1)图中表示的是种群增长的型曲线,表示K值的一点是。

(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一点是。

(3)影响该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是在迁入第年后开始的。

(4)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坏,应该使该动物种群的数量保持在图中哪一点所代表的水平上?。

(5)你认为种群增长速率在一段时间之后明显加快的原因主要是。

(6)第8年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阻碍种群继续增长的环境因素主要有。

解析:由图示可以看出,该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

在有限的环境中,种群一般都是“S”型增长。

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时,种群的数量将停止增长,或在最大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该动物种群在该环境条件下的最大值是图示曲线上的d点。

该动物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一点就是曲线上斜率最大的一点b。

准确分析种群增长曲线上每一点所表示的含义是做此题的关键。

曲线上每一点表示在该时间种群数量的相对值,每一点的斜率表示种群在该时间的增长速率。

答案:(1)“S”d(2)b(3)6(4)b(5)食物充足,没有天敌(6)食物减少,天敌增加,种内斗争等15.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探究实验,课题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实验材料、用具:菌种和无菌培养液、试管、血球计数板(2 mm×2 mm方格)、滴管、显微镜等。

酵母菌的显微计数方法:①血球计数板:是带有微小方格刻度的玻璃片,用于在显微镜下对微生物的计数。

②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

连续观察7天,并记录每天的数值。

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所学知识,该课题的实验假设是:开始一段时间酵母菌呈“J”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酵母菌呈“S”型增长。

(2)本实验没有另设对照实验,原因是。

该实验是否需要重复实验?,试解释原因。

(3)在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轻轻振荡几次试管,原因是。

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

(4)请你设计表格处理实验数据。

(5)在该实验的基础上,根据你对影响酵母菌种群生长的因素的推测,进一步确定一个探究实验的课题。

解析:用培养液来培养酵母菌,由于培养液中所含有的营养物质、空间等条件是有限的,种群数量增长出现“S”型曲线,本实验的前后相互对照不用另设对照组,为了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应多次实验求平均值。

当小方格内种群密度过大而无法数清时应稀释相应的倍数便于计数。

影响酵母菌种群生长的因素有温度、溶氧量、pH、营养物质等。

可以探究它们与种群增长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