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份未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份未来
近年来,我县教育局、家长学校提出在中小学、幼儿园中推行习惯养成教育。

即从生活、做人、学习、社会等几个方面对中小学学生、幼儿园进行习惯养成教育,力争“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不让一个家长掉队”,全面提升我县学生与家长的同步提升,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加强合力,促进我县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我们认为,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这三者是递进的关系,且互为基础,环环相扣,是有机的整体。

其中,幼儿教育是位于学校教育这一环节中最基础的部分。

古语有云:“幼学如漆”。

其大体意思是,幼儿时期学习和记忆的知识或者事物印象特别深刻,记忆难以磨灭,特别是知识性、常识性的事物或者行为。

漆字原意指粘的很牢,这里形容幼儿对于学过的知识或行为印象很深刻,难以忘掉。

那么,在日常的幼儿教育中,我们该怎么进行习惯养成教育,在幼小的心灵中,播种一个习惯,为收获一个美好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呢?
一、设置生活情境,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实施情境教育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之一。

《标准》提倡:“课程来自于生活,贴近幼儿的生活”,“引导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知识”,以及“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将孩子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教育,比单一的教化要好很多,我们要抓住孩子的心理特点,设置适合的生活情境,来加强幼儿的行为习惯教育。

最简单的生活情境如早上遇到老师喊:“老师早!”中午喊:“老师好!”离开学校或者跟老师告别喊:“老师再见!”进教室或老师办公室要喊“报告!”不小心碰了同学,要说:“对不起。

”当别人帮助你后,要说:“谢谢!”这些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情境,随时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孩子掌握了后,不断训练,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游戏环节,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的天性是玩,我们要抓住孩子的之一特质,在游戏中设置一定的规则,“寓教于乐”,以此来培养孩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注重细节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细节决定全局。

在日常生活中,好多细节性的东西形成生活行为习惯的点滴,点滴的行为习惯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孩子的眼睛是敏锐、好奇,也有了一定的辨别真伪的能力,哪些行为习惯是好的,哪些行为习惯是不对的,他们自己心里自有衡量的尺码。

例如,每天幼儿进园的第一件事情,老师都会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检查:孩子的脸洗干净没有?衣服领口袖口是否干净?牙齿洁白不洁白?小手手心手背是否清洁?指甲是否剪得整齐?这些细节
之处,老师需要天天引导、督促与检查,也可以让孩子们互相检查。

对于全部合格的,老师要及时表扬,用小红花、红五角星或者小红点等予以表扬。

在教室内也要用成长记录表,记录每个孩子每一周或者每一个月的生活习惯的进步情况。

对于那些做不到或者做不全
的孩子,不能放仍不管,要及时批评与督促,令其改正。

还有,教室里偶有孩子丢弃的瓜皮纸屑,老师虽然反复强调,还是有孩子不注意教室内外环境的整洁。

老师专门设计,故意把纸片或者物件扔在教室地面上,看看哪些孩子能留心并把地面的杂物捡起来。

对于这样的孩子,要及时鼓励,让他(她)成为其他孩子仿效的榜样。

哪怕是微小的进步,我们也给予肯定而鼓励;对于表现突出的幼儿,我们就给予热情的表扬。

三、家园联手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启蒙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

当然,家园联手教育,更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在家庭中,家长与老师都要给孩子讲“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孩子懂得尊老爱幼,懂得关心他人。

吃饭时,一手拿筷子一手捧着碗,爱惜粮食不吃剩饭,不把饭菜掉桌上;在家里,自己穿袜子,自己整理衣服。

这样,是孩子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园内,都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园要定期对家长开放,把家长请进园内来,坐到孩子身边,举行“亲子活动”。

让家长跟孩子一起动手、一起游戏……例如,表演“公交车”上的情景戏,老师在家长来园内前的排演中,要告诉孩子们:售票员该怎么对待乘客,特别是残疾人、老人、孕妇等,要主动热情为这类人群服务,语气温和,态度热情;作为乘客要给残疾人、孕妇、老人等主动让座……表演时,老师让孩子做乘客、售票员、驾驶员,父母扮演残疾人、孕妇、老人,对于具体情景戏
中,孩子们跟家长们是怎么互动的,家长、老师要随时提醒孩子哪些言行是对的、哪些需要及时修正。

当然,老师与家长更多的还是要看看孩子们是怎么表现的,看看孩子之间彼此的人际交流、语言表达等技能的表现。

在“亲子表演”中,为了让幼儿体验到“参与就是进步、努力一定成功”,最终实现良好习惯的养成。

这一过程中,我们采用的是极具情趣的星星、鲜花、大拇指、笑脸等幼儿喜欢的贴画,真实地记录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态势,当一个个鲜亮的小贴画贴在卡上时,幼儿脸上绽放的是“我能行”的欢乐,心里感受到的是成功的喜悦。

成才先要成人。

我们要从幼儿发展的大处着眼,利用其长处、优势去激发孩子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其行为习惯养成的信心和信念,并将这样的信念,传达给其他幼儿,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及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