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证券设计理论研究综述
证券市场流动性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综述
市场 流 动性 的评估 ,防范 流动 性 风 险 ,适 时运用 市 场手 段增 加 市 场 流动性 具 有重 要 理论 意 义
和现 实 意义 。
二 、证 券 市 场 流 动性 研 究 的现 状
近年 来 ,越 来越 多 的学 者 开 始注 意 到证券 市 场 的流 动性 对 证券 市 场 的稳定 性 和投 资 者 收
种 、证 券 市场 参 与者 构成 、交易 场 所构 成 以及 参 与 者行 为所 遵循 的 交 易 制 度结 构 等 。Pgn aao M 和 R e (9 6 的研 究 认 为 ,加 强对 已完 成交 易 的有 关信 息 的披露 可 以减 少信 息 不 对称 olA 19 ) l 性 ,降低 流动 性 交易 者 的交 易 成 本 ,进 而提 高市 场 的 流动 性 。 C o d r hw h y和 N n a ( 9 1 的 ad 19 ) 研 究认 为 ,做 市 商 主动披 露 有关 交 易信 息 可 以减少 他 的交 易对 手 中知情 交 易者 的 比例 ,降低
认 为 流动 性 是一 笔交 易 的影 响力 。Bak (9 1 l c 17 )指 出流动 的 市场 是指 买 卖价 差 相 当小 ,小 额 交易 可 以被 立 即执行 而 对价 格 产生 较小 的影 响 。Bak (9 8 l c 19 )定 义市 场 深 度是 价格 对 交 易量
的一 阶偏 导 数 ,E g 和 l g (0 1 nl e a e 20 )提 出 了一 种 市 场 深 度 的动 态 预 测 模 型 ,文献 [3 又 n 1]
益 的影 响 ,注重 研究证 券 市 场 流动 性 的度 量方 法 和探 索影 响 证 券市 场 流动 性 的本 质 因素 。其
- 国 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资 助 (07 0 1 7 133 )
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综述
- 一
g■0溪
论夯投 资组合理沦 综述
蒲 玮
摘 要: 证券投 资组合理论或 简称 为投 资组合理论主要是研 究人们在预期收 入受到 多种不确 定因素影响 的・ 隋况下 ,如何
进 行 分 散 化投 资 来规 避 投 资 中 的 系统 ・ 险和 非 系统 风 险, 现投 资 收 益 的 最 大化 。 陛风 实 该理 论 产 生 的 标 志 是 马克 维 茨撰 写 的 《 投 资 组 合 的 选择 》一 文 的 发 表 。半 个 多世 纪之 以来 , 普 等人 在 马克 维 茨研 究的 基 础 上 不 断 进 行 深 入探 索 , 出 了资 本资 产 定价 夏 提
模 型 ,随后 罗斯 又提 出 套利 定价 模 型 进 一 步发 展 了资 本 资 产 定价 模 型 。 三 大理 论 构成 现 代投 资理 论 的 基 本 内 容 。本 文主 要 这 是 对 这 三 大 理 论进 行 简要 的评 述 。
关键词 : 值—— 方差模 型 资本资产定价模 型 套利 定价模 型 均
样对投资者偏好做 出较 强的假定 ( 如将
投 资 者 假 定 为 风 险 规 避 者 ) 无需 像 资 也
表 了 资本资产价格: 险条件下 的市 风 场均衡理论》 一文 , 他通过在马克维茨 的模 型中加入一 个在任何 时间资产价
下所 有收益最高 的资产组 合的集合或 在给 定收益率水平 下风 险最小的资产
组 合的 集 合 ) 方 法 。 由于 马 克 维 茨 的 的
般 的角度研究 了风险资 产的定价 问
可能高的 回报率 , 或者 在保证一定回报 率下追求最小风险 。 据此 , 马克维茨提 出均值——方差模型 , 这个模型是从单
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研究观点综述
非对称 , 使不 同的市 场参 与 者获 得信 息 量不 同 ; 二 是 信 息在 时 间上 分 布 的差异 ,使 不 同参 与者得 到
信 息 的 时间也 存 在 差异 。 因为受 到 信息 披 露 的程
序 限制 , 息 传播 不 可能 是 即时 的 , 么证 券市 场 信 那 信息 传 递 的时 滞 就将 产生 信 息 的非 对称 ;三是 获
的经 营状 况 ; 息时 间不对 称 , 些较 早 获得 信息 信 那 的投 资者 在交 易 中通 常处 于 优势 ,而 较迟 获 得信 息 的投 资者 则往 往 处于 劣势 ; 息数量 不 对 称 , 信 一 些交 易者 能够 比另 一些交 易 者获 取更 多 的公 司信
论 界对 证 券市 场 中信息 不 对 称 问题 的探 讨 , 仅 不 有助 于将信 息 对称 的有 效 市场理 论研 究 推广 到更
空 间上 分布 的差异 。造 成 了证 券市 场 信息 流 向 的
之 间 。赵 振全 和宋 玉 g(o 3认 为 . 构投 资 者与  ̄2o) 机 发行 人相 互 联 系隐藏 、 断信 息 。 垄 甚至 向市 场 提供 虚假 信息 ,联 手操 纵 股价 。我 国股 市现 在 的结 构 是 机 构 和中小 散户 投 资者 之 间的博 弈 。() 2在证券 市 场运 行层 面 ,我 国证 券 市场 信息 不对 称表 现为
学术 界从 以下 三个 层 面分 析称 的表 现 : )在 证 券 市 场 参 与 者层 面 , ( 1 信 息 不 对 称大 量 地 发生 在 政 府 与 上 市公 司之 间 、 上 市 公 司 与股 东 之 间 、 票 市场 交 易 中的 机构 投 股 资者 和个人 投 资者 之间 以及 经纪 人 和个 人投 资者
我国证券市场股利分配研究的文献综述
票股利超额 收益 ; 俞乔 、 程滢 (0 1研 究发现 , 20 ) 公告 日 当天及 公告 日后一天 股价都会 出现超额 收益 ;陈伟 、 刘星 、 杨源 新 (9 9 根据股 利政策在 宣告 日前 后均会 19) 产生异 常报 酬率这一 现象 , 明了股利政策 的信息传 证 递效应确 实存在 , 纯送股 、 单 配股 、 派现三类 事件 引起 的角度证 明了市场对 不 同的分配 方案反应程度 不 同;
直接影 响到公司股东 的切身利 益 。 期进行 的股 利分 定
者和股东两 个不 同的利 益主体 出发 , 形成 了股利政 策 研 究 的不 同视 角 : 一是 从上 市公 司 角度 , 分析 其股 利 政策 的现状 、 动机及其 影响 因素 ; 二是从投 资者角 度 , 分析市场对 于股 利公 告的反应 ; 是从上市 公 司和 投 三 资者 互动 的角度 , 分析上 市公司管理 层是否 具有迎 合
我 国上 市公 司的经营环 境处于转 轨 时期 , 优胜 劣 企业转 制而成 , 占控股地位 的 国有股 不能上 市流通 。 在这种特 殊 的背 景下 , 李长 青 (9 9 对 我 国上市公 司 19 ) 分配 的公司逐年 增 多; 利形 式不 断推 陈 出新 ; 股 股利 政策波 动多变 , 缺乏 连续性 ; 利分配 行为不太规 范 。 股
效应 , 也发现现金股 利 、 但 股票股 利、 混合股 利对未来
我 国上 市公司股利 政策 的动 因是 多方面 的: 刚 魏 (0 0 从代 理理论 的角度 指 出, 利支付 是上 市公 司 20) 股
大股 东减 少代理成 本 的一种 途径 ; 信 (0 2 通 过 比 王 20) 较 A股与 H股上市 公司在派现 比例上 的差异 , 为我 认
证券行业2022年年报综述:市场波动冲击券商盈利,看好23年业绩修复
平安证券研究所非银金融&金融科技研究团队市场波动冲击券商盈利,看好23年业绩修复——证券行业2022年年报综述2023年4月5日行业评级证券强大于市(维持)王维逸S1060520040001(证券投资咨询)李冰婷S1060520040002(证券投资咨询)韦霁雯S1060122070023(一般证券业务)要点总结⏹全年市场交投活跃度下滑,券商业绩持续承压。
2022年以来受国际关系、疫情冲击等内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影响,全年权益市场主要指数均震荡下行,叠加上年高基数效应影响,全年日均成交额10149亿元(YoY-10.5%)。
据中证协口径,2022年140家证券公司实现营收3949.7亿元(YoY-21.4%)、净利1423.0亿元(YoY-25.5%),合计平均ROE约5.3%(YoY-2.5pct)。
收入结构变动较大,目前已披露年报的23家上市券商合计经纪/投行/资管/信用/自营净收入占比分别为22%/12%/10%/11%/17%。
其中,自营收入占比同比-8pct,降幅最大;投行收入占比同比+2pct,增幅最大。
⏹头部券商业绩凸显韧性,自营与投行业务为业绩胜负手。
23家已披露年报的上市券商中,归母净利CR5、CR10分别55.1%、85.1%,分别同比+6.8pct、+5.7pct 。
十大券商(归母净资产排名前10 )业绩同比降幅略窄于行业,主要系自营、投行两大业务净收入的同比增速领先行业;十大券商合计杠杆倍数4.3倍(YoY-0.2倍)、ROE约7.1%(YoY-3.8pct),均高于上市券商整体。
⏹Q4自营表现环比改善,投行收入高基数下同比下滑。
1)经纪:成交额与佣金率均承压,23家上市券商合计证券经纪净收入同比-19%;新发基金份额大幅下滑,代销金融产品收入同比-25%。
2)投行:IPO承销规模同比+8%、再创新高,23家上市券商合计投行净收入同比-5%。
3)自营:Q4单季度23家上市券商自营收入环比+34%,全年自营收入仍同比-47%;头部券商非方向性转型领先、投资规模与能力占优,自营业绩更为稳健,自营收入前10上市券商收入份额同比+14pct。
《上市公司市盈率影响因素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700字》
上市公司市盈率影响因素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 国外文献综述国外有关市盈率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已经相对比较完善和全面,国外学者从各个方面对市盈率进行了相关的理论或者实证分析。
最早提出市盈率概念的是“现代证券分析奠基人”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
早在1934年,他与大卫·多德合著的《证券分析》一书中首次对市盈率作了表述,在他们看来,股票的价值是其当期收益的一定倍数,而这个倍数由两个方面决定,一部分由当时的人气决定,也就是投资者预期;另一部分由企业的性质和记录决定,即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模式等特点决定,而这个一定倍数正是表示市盈率的大小【1】。
在市盈率的内在含义方面,Fairfield(1994)从经济含义的角度分析了市盈率和市净率,认为市盈率是未来盈利能力预期变化函数,市净率是未来盈利能力预期水平函数。
而且,通过利用美国1970-1984 年的数据建立模型发现,从账面价值角度看,市净率与预期回报呈正相关关系,对未来超额盈余的增长率有正面的影响,市净率与市盈率合在一起对未来股价有比较强的预测能力,此外,根据市盈率与市净率进行分组的不同的组合对未来的盈利能力也会不同【2】。
Kane, Marcus 和Noh(1996)认为市盈率是十分易变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市场波动增加百分之一能够引起市盈率1.8%的降低,因此,任何对于市场价值的评估,如果不考虑市盈率的变动将犯根本上的错误【3】。
Sujata Behera(2020)通过对大中小盘236 家公司的股票市值,进行了相关信息含量分析。
结果表明,在正常市场收益率变化的情况下,基于经济增加值的估值模型优于需求收益率不变的基于经济增加值的估值模型【5】。
Adil Pasha等(2019)通过对13 个行业的70 家非金融类巴基斯坦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10 年的数据,进行研究发现经济增加值与股票收益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关系【6】。
证券投资策略相关研究综述
Business and Globalization 商业全球化, 2014, 2, 31-38Published Online July 2014 in Hans. /journal/bglo/10.12677/bglo.2014.23006Relevant Research Review of SecuritiesInvestment StrategyChenggang Li*, Yaping Fu, Shaodong Ma, Ji LuoFaculty of Finance,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GuiyangEmail: *lichenggang603@Received: Jul. 23rd, 2014; revised: Aug. 1st, 2014; accepted: Aug. 8th, 2014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AbstractSecurities investment strategy is very important for investors, and it’s one of the issues that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focus on. Since Markowitz proposed securities portfolio theory,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have carried out extensive and deep discussion on securities invest-ment strategy. From the ris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ecurities investment strategy, securities in-vestment strategy based on behavioral finance, portfolio insurance strategies and securities in-vestment strategies based on financial market microstructure theory,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combines and review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points out some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KeywordsSecurities Investment Strategy, Behavioral Finance, Portfolio Insurance Strategies, FinancialMarket Microstructure证券投资策略相关研究综述李成刚*,傅亚平,马绍东,罗洎贵州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贵阳Email: *lichenggang603@收稿日期:2014年7月23日;修回日期:2014年8月1日;录用日期:2014年8月8日*通讯作者。
《融资租赁行业资产证券化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融资租赁行业资产证券化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资产证券化(ABS)是由美国20世纪70年代的住房抵押证券(MBS)演变而来的,20世纪80年代得到了蓬勃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亚洲市场逐渐引入资产证券化。
这也使得外国对资产证券化的分析研究远远领先于中国。
Jobst(1975)认为资产证券化是一种新的融资方式,通过证券化,融资方的资产信用可以直接提供给资本市场,而不是通过金融中介机构,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融资效率,降低企业成本。
Thomas(1999)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即对于信用等级较低的企业,通过债权进行证券化融资是一种不错的手段,同时也可以降低从银行获得资金的成本。
Schwarcz(2002)提出在证券化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参考资产差异特征,区分不同种类,分离流动性较低的资产,其形成的现金流在资本市场上融入资金,融资成本通常小于股权融资。
在租赁资产证券化角度,Sudhir P.amemba(2000)分析研究了融资租赁市场的发展,论述了融资租赁业对社会经济的宏观效应。
Charles W.calomiris和Joseph R.Mason(2004)通过对资产证券化的深入研究,对融资租赁业证券化提出了建设性构想。
通关开展对融资租赁业资产证券化的系统分析,建立操作模型。
外国对资产证券化行业领域的分析从含义、原理与交易结构等多个方面,进一步探索研究到更为细微的层面,对资产支持证券化的研究更为细致,这也表明国外资产证券化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更加成熟。
在资产证券化的动机方面,Charles W.calomiris(2004)发现企业通过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可以拓宽融资渠道。
Shawn D Halladay(2005)提出融资租赁公司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可以缓解融资压力,从而缓解自身融资困难。
在信用增级方面,Fabozzi&kothari(2011)认为企业可以通过设计资产证券化产品,提高产品的信用评级,减少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
证券市场流动性的文献综述
一、市场流动性概述“流动性”(Liquidity)是任何一个市场的“灵魂”,“流动性是市场的一切”(一)市场流动性界定流动性是股票市场的重要属性,(Amihud和M endelson,1988)。
大多数人对一个给定的股票市场是否具有流动性都有一个直观的看法,但是这种看法似乎很难抽象为严格的理论。
一直以来,流动性是个难以明确定义的概念。
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都对流动性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Keynes(1930)最早对流动性进行诠释,认为流动性是“市场价格将来的波动性”;Hicks(1962)认为流动性是“立即执行一笔交易的可能性”;Bagehot (1971)认为当讨论一个市场是否具有流动性时,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存在逆向选择的影响,可以考虑一笔交易的价格影响力以及由于做市商的价格政策而导致的交易成本的比例。
Black(1971)指出,市场有流动性是指任何数量的证券均可立即买进或卖出,或者说小额买卖可按接近目前市场价格、大额买卖在一定时间内可按平均接近目前市场价格成交,认为流动的市场是:“买卖报价总是存在,同时价差相当小,大额交易可以被立即执行而对价格产生较小的影响”。
Kyle(1985)指出如果市场买卖价差越小,则表示立即执行交易的成本越小,市场流动性也就越好。
Lippman和M cCall(1986)则指出,若某资产能以可预期的价格迅速出售,则该资产具有流动性。
Grossman和M il1er(l988)指出,可以通过看“当前报价和时间下执行交易的能力”评价一个市场的流动性。
Schwartz(1988)认为流动性是以合理价格迅速成交的能力。
Amihud和M endelson(1989)认为,流动性即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交易所需的成本,或寻找一个理想的价格所需用的时间。
Harris(1990)指出,如果投资者在其需要的时候能够以较低的交易成本买进或卖出大量股票而对价格产生较小影响的话,则称市场具有流动性。
5 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论文题目: 上市公司财务困境与产权性质相关性分析上市公司财务困境与产权性质相关性分析前言:中国从资本市场建立开始,上市公司也随之不断地发展,上市的公司从行业、类型到地区、规模都呈现多样化趋势。
中国的上市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中的ST公司,存在着严重的财务困境问题,财务风险也比较大,对上市公司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对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问题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对这一领域大量文献的研究,从企业财务困境的成因、评价体系及控制三个角度综述,加强分析,以期对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借鉴和指导.一、研究现状1. 国外研究综述西方古典经济学家在十九世纪就已经提出了风险的概念,认为风险是经营活动的副产品,经营者的收入是其在经营活动中承担风险的报酬。
从狭义上看,企业的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利用负债给企业带来的破产风险或普通股收益发生大幅度变动的风险。
这种观点立足于企业筹资时过多举债或举债不当。
西方国家强调全面风险管理的观念是从资金运动到资本经营整个体系的过程,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包括风险预警、风险识别、危机处理等内容。
最早的财务困境预测研究是Fitz Patrick所做的单变量破产预测模型,他以19家公司为样本,运用单个财务比率将样本分为破产和非破产两组,结果发现判别能力最高的是净利润/股东权益和股东权益/负债两个比率,而且在经营失败之前三年这些比率就呈现出显著差异[1]。
另外,史密斯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但是这些早期研究仅仅是属于描述性分析范畴。
比弗在1968年10月的《会计评论》上提出了单一比率模型,即利用单一的财务比率来预测企业的财务失败,这也是财务失败预测中进行的最早的研究。
Beaver对1954-1964年间79家失败企业和相对应的79家成功企业的30个财务比率进行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三种,分别为均值比较、划分测试以及似然分析。
在排除行业因素和公司资产规模因素的前提下,Beaver的研究表明,下列财务比率对预测财务失败是有效的:现金流量/债务总额、净收益/资产总额、债务总额/资产总额,其中现金流量/债务总额指标表现的最好[2],但是总体而言,该指标用于分辨非失败企业的准确率高于分辨经营失败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模型的实用性。
国内外证券市场借壳上市研究综述
( 浙江财 经学院 , பைடு நூலகம் 浙
杭 州 30 1 ) 10 8
摘 要 : 国借 壳上市发展历 史较短 , 究成果并不是很丰 富, 我 研 欧美等 国虽然拥有众多的借壳上 市案
例 , 是 针 对借 壳上 市的研 究仍 然 多 以并 购 重组视 角 出发 , 少涉及 对 借 壳上 市的具体 分析 。本 文 分别论 述 但 较 国 内外借 壳上 市的研 究 历 史和 现 状 , 并将 国外 文献 分为借 壳上 市绩 效研 究和 壳 资源 溢价 研 究 两类 , 国 内文 将 献分 为借 壳上 市动 因研 究、 壳资 源估价及 溢价研 究和 借 壳上 市绩效研 究。 关键 词 : 壳上 市 ; 借 绩效 ; 资源 ; 壳 溢价 ; 因 动
中图分 类 号 :2 1 F7
一
文献标 识 码: A
文章编 号 : 0 — 2 7 2 1 )3 0 3 — 5 1 9 27 (020— 07 0 0
引 言 件 层 出不穷 ,几 十年 的案 例资料 为 学术研 究 提供 了 借壳上市最早开始于 13 年 的美 国, 94 以其较低 便利。 借壳上市作为并购重组的一种特殊方式 , 虽然 的成本和较高的成功率在美国得以广泛的关注和运 在 资本 市场上 时有 发生 , 但是 相对 于并 购重 组来 说 , 用 。在 我 国 ,借壳 上 市 的运作 最 先始 于香 港证 券 市 对借 壳上 市研 究 的丰 富程度 就显得 相 形见 绌 了。鉴 场, 最早要追溯到 18 年 。而后便转移 到内地深沪 于 两者之 间 的特殊 关 系 ,并 购重组 相 关方 面 的研究 94
第 2 卷第 3 6 期
2 1 年 6 月 02
武汉 商业服务学 院学报
J OURNAL OF W UHAN COMMERCI ERVI AL S CE COL LEGE
证券市场流动性:一个理论综述
高市 场流动 性具有 重 要意义 。本文 遵循 证券 市场 流
动性 理论 的发展脉 络 , 流 动性概 念发 展 、 对 硖究 现状 和衡 量方法 作一综 述 。
一
、
流动 性概念 综述
尽管 学 者对特定 订场 是否 具备流 动性 有一 个直 1 『 观的看法 , 是 由于 市场 流动性 具有 多重性 , 术界 但 学 至今 尚未 形成 一个全 面 的定 义 。T b (9 8 u 首次 o i 15 ) n 提 出 了金融 资产 流 动 性概 念 , 据 流 动性 概 念 的多 根 重性 , 各种 定义 可粗 略作 以下 区分 :
267 ) 60 1
( 岛大学经济学院 , 青 山东 青 岛
[ 摘
要] 流动性是是衡量证券 市场绩效 的重要指标 , 究证 券市场流 动性对 于加 强市场 流动性 的评 估 、 研 防
范流动性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按 照证券 市场流 动性理论 发展脉 络, 文分别从 执行交 易的时 间角度 、 本 交易对 市场
D m e (9 8 将微 观交 易机 制引 人证 券 市场 均衡 e st 16 ) z
[ 作者简介] 唐衍 伟(90 )男 ,l 17 一 , 【 东青 岛人 , J 青岛大学副教授 , 管理 学博 士。主要研究 方 向: 资本市场 与投融 资管理 、
产业 经 济 。
・
15 ・ 2
维普资讯
从 交 易成本 角度 描 述 流 动性 的主 要 包 括 :o i Tb n
式 。Km r Spi19 ) 的 模 型 分 析 了股 指 期 u a 和 ep(90 货产 生 后 , 指期 货 与 股 票 间的套 利 行 为对 流 动性 股
维普资讯
证券市场信息追随行为理论综述与实证研究
Vo . 5 No 9 12 .
统 计 S a itc 与n o 息 to坛 r m t tsis& I 信 r 论 n Fo u f ma i
21 0 0年 9月
Se p., 201 0
【 计理 论 与方 法】 统
证券 市场 信息追随行为 理论综述 与实证研 究
息追 随 , e L e尝 试 着 在 原 有 条 件 下 引 人 新 的 变 量—— 交 易费用 。L e 现 : 们 总 是 比较 交 易 的 e发 人
李 斌 赵 鹏 飞 ,
(. 1 中央财经 大学 金融学院 ,北京 1 0 8 ;2 中国劳动关 系学 院 经济管理系 , 00 1 . 北京 10 4 ) 0 0 8
摘要: 国外对信息追 随的研究 已经持续 了 1 o多年 , 研究领 域从最初 的信息 追随存在性 的证 明、 贝叶斯假 设的合理 性发展到信息追随发生原 因的探究 、 息追 随与价格 的关系等方面 , 信 涉及领域 已经较为广泛 , 但国 内
和 Ke o 称 为信 息 追 随 模 型 的价 格 批 判[ 。本 文 he 1 ] 对 以往研 究 加 以整 理 , 对 中 国证 券 投 资 基 金 中 的 并
使 用 Bk ca dn 等 提 出 的信 息追 随概 念 , ihh n a i 即信 息 陷 于停滞 , 体决 策 不 再 反 映 其 所 掌握 的私 人 信 息 个 这一 现象 [ 。然而 对 于从众 行 为的概 念却 是众 说 纷 2 ]
专门针对信息追 随的研究并不多见 。通过 实证检验验证 中 国证 券市场信 息追 随的存 在性 , 研究 表明 : 开放式 证券投资基金 运作过程 中存在显著 的信 息追 随行为 , 信息追 随行为 与基金 收益密切相关 , 中国证券 市场存在
关于资产证券化的文献综述
169关于资产证券化的文献综述柳安娜作者简介:柳安娜(1994-),女,汉族,新疆人,硕士,新疆财经大学,研究方向:公司财务与会计。
(新疆财经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摘要:与发达国家资产证券化相比而言,国内证券化起步晚,发展缓慢,但是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基于本国国情的证券化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比较匮乏,为了更好的理解资产证券化,并且为我国后续的发展提供更充分的实践经验,本文对已有的国内外研究进行梳理,对资产证券化的动因、效应及风险方面进行了总结,以期对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及借鉴。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风险管理资产证券化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现在作为新兴的融资手段被广泛应用。
2012年,我国国内开始大力发展资产证券化,在国家利好政策的扶持下,企业已普遍接受这种新的融资模式。
但是,我国的资产证券化起步晚,理论和实践方面还不成熟,因此为了更好的理解资产证券化,并且为我国后续的发展提供更充分的实践经验,本文对已有的国内外研究进行梳理,从资产证券化的动因、效应及风险方面开展文献综述。
一、资产证券化的定义关于资产证券化的定义,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给出了不同的定义,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确切的定论。
(一)国外相关研究“资产证券化”一词首次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的抵押贷款市场,在之后的发展中,资产证券化经过学术界和资本市场的研究形成了由广泛到具体,由模糊到详细的过程。
Gardener (1986)给出了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他认为资产证券化的交易过程其实是在金融市场,通过开放信用,拥有盈余资金的供给者与短缺资金的需求者完成匹配的过程。
这个定义强调的是资金的匹配,涵盖了所有融资方式,比如股票、债券等。
Yoshihiko (1988)分别给出了狭义和广义的资产证券化定义,他指出狭义的定义下,资产证券化是将商业银行资产转化为可转让证券的过程,而在广义的定义下,资产证券化是票据流通的市场,二者不同点在于基础资产的类型。
Fabozzi (2007)认为资产证券化是一种将未来现金流量汇集并出售给第三方机构的融资形式。
《2024年基于DEA原理的我国证券公司经营效率研究》范文
《基于DEA原理的我国证券公司经营效率研究》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证券公司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行业结构的调整,证券公司的经营效率问题逐渐凸显。
因此,本文旨在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原理,对我国证券公司的经营效率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证券公司的经营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文献综述在过去的研究中,许多学者对证券公司的经营效率进行了探讨。
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指标体系,从不同角度对证券公司的经营效率进行了评价。
然而,由于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的差异,所得出的结论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本文将采用DEA原理,从投入和产出的角度,对证券公司的经营效率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三、DEA原理及其应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是一种基于投入和产出的效率评价方法。
它通过构建生产前沿面,将决策单元(DMU)的投入和产出数据投影到前沿面上,从而得出DMU的相对效率值。
在本文中,我们将运用DEA原理,对我国证券公司的经营效率进行实证研究。
(一)模型构建本文将采用DEA模型的BCC模型(基于规模报酬不变的模型),从投入和产出的角度,构建证券公司的经营效率评价模型。
其中,投入指标包括人员数量、资产总额、营业费用等;产出指标包括营业收入、净利润、客户数量等。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处理本文选取了我国证券行业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了其近几年的财务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均值化等方法,以消除量纲和数量级的影响。
(三)实证分析通过DEA模型的计算,我们得出了各家证券公司的经营效率值。
同时,我们还对不同规模的证券公司进行了分类研究,以探讨规模对经营效率的影响。
此外,我们还通过敏感性分析等方法,对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行了检验。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一)整体经营效率分析根据DEA模型的计算结果,我们发现我国证券公司的整体经营效率较高,但存在一定差异。
其中,大型证券公司的经营效率普遍较高,而中小型证券公司的经营效率有待提高。
证券市场流动性理论综述
上是在有组织 的市 随着做 市商 对报价 指令流 的修正 , 其 Me d l n 1 8 ) 为 流动 性 是在 一 n es (9 9认 o 场 中为交易的即时 存货成本也会逐渐减少 。逆 向选择成 定时间内完成 交易所需 的成本 ,或寻
性而支付 的成本。
竹幡
本指做市商在 向市场提供 即时 『交易 找一 个 理 想 的价 格 所 需 用 的 时 间 。 生
李 本即买卖价差的存 因此指令处理成本 随着交易量 的增 加 某资产 能 以可预期 的价格迅 速 出售 ,
而减少。存货成本主要包括做市商持 则 该 资 产 具 有 流 动 性 。 S h rz c wat
De e mst 为 有非合意股票时所 占用资金的机会成 ( 8 ) 为流动性是 以合理价格 迅速 z认 1 8 9 认 买卖报价价差 实际 本和 面对价 格不 利变化 的风 险成 本 , 成 交 的 能 力 。 A h d a mi u n d
\ 过程 ,突破 了无摩 制度下 ,指令处理成本指做市商提供 卖出 ,或者说小额买 卖可按接近 目前 王 擦的瓦尔拉斯均衡 做市 服务所 面对 的相对 固定 成本 , 主 市场价格 、大额 买卖在一定时 间内可
辉 譬
衡 广仳
要包括交易席位租金 、固定资产 投资 按 平 均 接 近 目 前 市 场 价 格 成 交 。 成本、 信息服务成 本 、 劳动力 成本 等 , Lpma n C U18) 出, i p n a Mc a ( 6指 d 9 若
2 0 ) 前两部分成本 是早期买 卖价差 ( 9 ) 00 。 1 4把流动性界定 为迅速 交易且不 9
文 献 中的主 要 研究 对 象 ,主 要 包括 造成大 幅价格变化 的能力 。 mi Ma mb
证券市场稳定性研究文献综述
证券市场稳定性研究文献综述摘要:证券市场稳定性研究是随着证券市场历次大幅波动并产生经济危机而兴起和逐步深化认识的。
国外学者对证券市场价格稳定性的研究已有相当长的历史。
本文从影响股市稳定性的因素入手,就其波动性模型进行综合叙述。
关键词:证券市场;期权;股票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1一、影响股市稳定性的因素1.股票期权、指数期权和指数期货对稳定性的影响相当多的文献研究了股票期权、指数期权和指数期货是否影响了股市的稳定性。
许多研究人员经常把所谓的三重魔法日,即指股票期权、指数期权和指数期货同时到期日,将股市不同寻常的波动联系在一起。
stoll和whaley研究了1983-1985年间,期权到期日收盘前一个小时的股市波动性。
他们发现在那一个小时,无论是交易量、成交额还是股价都呈现出比以往更高的波动性,并且还有这样一种趋势,那就是在收盘前股价会下跌,而在下一个交易日开盘,股价就会反弹。
schwert研究了1983年以来股市的日波动性,他认为没有足够的理由可以证明股市在三重魔法日出现显著的波动性。
2.价格稳定机制对股市稳定性的影响许多国家为了确保金融市场稳定有序的发展,采取了各种价格稳定机制,概括起来,主要以下四种:断路器、涨跌幅限制、交易暂停和头寸限制。
schwert认为,如果市场出现过度恐慌时,这种稳定机制对减少股市波动有显著的作用;如果投资者有较快反应能力和估价能力时,稳定机制的存在反而会减弱证券市场的流动性。
kim 和rhee对东京股票交易所涨跌幅限制机制与波动性水平、价格连续性、反转活动和交易活动类型的关系进行了检验。
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1.没有达到涨跌幅限制的股票波动很快达到正常水平,而达到涨跌幅限制的股票波动更加剧烈;2.没有达到涨跌幅限制股票的价格经常连续变化,而达到涨跌幅限制的股票价格经常不连续变化;3.达到涨跌幅限制交易日之后的交易活跃程度将增强,而所有其它股票活跃程度明显减弱。
证券内在价值评估模型研究综述
市 场归类决定 法是 以风 险结 构类 似公 司市 盈率 的平 均数 作为市 盈率 的估计 值 。这 一方 法是建 立在 有效 市场假设 前提 之下 的。因为 在这 一假设 下 ,风 险结 掏 等类似 的公 司,其股 票市 盈率也 应相同 ,因此 可选 取 风险 结构 类似 的公 司 ,求取 市盈率 的平均 数 ,以此作 为市 盈率的估计 值:
与合适的贴现率 的商加上股息增 长额与该贴 现率平 方的商 与 G dn 眦 0 模型相类 似 ,实 际应用 中 ,该模 型通 常不 作 关 于股息的假定 ,而是假定 :公 司利 润 内部保 留额 固定 不 变为 I 投资利润率 固定 不变为 r 由这 两个假 定不难得 出结论 : :再 o 股息 、利润均以相同的增长额 r增长 ,股价 以定额 r I I l 增长 : /
=
L k
J ,2 … ,i =1 … " 1
同 的模式 。第一种模式可 以称 为正 常 收益模 式 。这 一种 模式 对收益变化 的描述 是 :假设这 期 的收 益偏离 正 常收益 比较远 ( 不管 是高 了,还 是低 了) ,那 么 相信 下一 期 的收益将 会 向着
正常收益 回归 .即靠 的 比较 近 。如 果 真实 情况 是 这样 的 话 ,
有 X = ,则式 ()可简化为 : 00 5
=
盏: 5
-
() 6
那么 ,在历史数据 中真正 起作 用 的将 是正 常收 益 ,而这 常常 是用平均收益来代 替 的;第二 种模 式 可 以称 为最 近期 收益模 式 这个模式 认为不存在 什 么正常 收 益 ,更投 有什 么 向正常 收益 回归的趋势 。真正的 情况 是 :从 这一 期 收益 到下 一 期收 益的变化是随机的 ,如果 以 △ 表示 收益 的变化 ,那 么 △ 将是一个以 △ =0为 中心 的对 称分 布。按该模 式 ,对于 预测 未来 收益 ,真正起作用的将 是最 近一期 的收 益 ,而不 是 正常 收益 或平均收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证券设计理论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首先从四个方面对国内证券设计理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通过与国外证券设计理论研究的比较,对我国证券设计理论研究作了一个简要评价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证券设计;契约;融资
证券设计理论(secu rity design theory)起源于资本结构理论。
是近年来金融经济学最重要的理论前沿之一。
根据《新帕尔格雷夫货币与金融大辞典》中Franklin Allen为证券设计理论撰写的条目以及Aflen和Winton(1995)的解释,所谓的证券设计,就是对证券结构的基本决定因素进行研究,从而设计出最优的金融契约,以克服代理人之间的各种摩擦。
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国外学者就开始了对证券设计理论的研究,Allen和Winton于1995年对国外有关证券设计理论的研究进行了系统和全面的综述;相对地,国内对证券设计理论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我国学者很少就国内证券设计理论的研究进行综述。
一、证券设计理论的研究现状
尽管国内对证券设计理论的研究比较少,但笔者认为可以将国内证券设计理论的研究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描述性研究
张鹏(2001),汪兴隆(2003),黄励岗、陈溪华(2003),兰春华(2006),田增瑞、司春林(2006),杨介棒(2007)等论述了证券设计理论的起源、定义和研究内容。
他们将证券设计理论分为下列四个模型:代理关系模型、信号传递模型、控制权市场模型和产品市场理论模型。
同时,指出了现有证券设计理论的几个研究缺陷:一是研究范围过于狭窄,只局限于研究公司融资证券结构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未对各种证券的内部结构及其具体形式进行探讨;二是忽视了外部环境对证券设计的影响;三是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被忽视。
此外,兰春华(2006)还对证券设计理论作了一个系统的定义,认为证券设计理论是以金融契约为形式,以融资工具为手段,以公司价值及公司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目的,以公司控制权及现金流的优化配置为核心。
以代理成本、非对称信息、流动性、不同产品市场等为契机,全面地研究公司证券的最优系统集成。
他认为,证券设计的研究内容包括金融契约、融资工具、公司价值,证券设计理论研究的契机包括代理成本、非对称信息、流动性以及不同产品市场等。
(二)债务契约研究
江乾坤(2005)运用内生性证券设计理论系统地研究了企业的多层次债务融资问题。
他首先分析了正式债务融资工具(包括银行贷款和公司债券)与非正式债务融资工具(商业信用、可转债和国际项目债券)的融资功能。
接着,通过数学模
型事前设计企业最优的债务融资工具及其偿债保障机制。
在此基础上,把我国上市公司分成四类,运用最新的财务数据对各种债务融资工具及其经营绩效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它们大体上呈正相关,从而得出以下结论:在各种债务融资工具中,长期借款更有利于国有控股企业;短期借款则对民营企业的促进作用更大;而已发行公司债券的企业,其核心竞争力并不强。
因此,他建议各类企业应合理调整银行贷款期限结构,净化彼此间的商业信用环境;而政府应该改革现行的公司债券审批体制,更快地推进“国退民进”战略。
同时指出,债务融资工具可能并不适合中小企业融资,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板块的股权融资功能很有必要。
(三)风险投资研究
田增瑞、司春林(2006)运用证券设计理论研究风险投资,将其与创业企业的价值评估联系起来。
他们认为,创业企业最恰当的证券选择应该是结合了债权和股权双重特性的复合证券——期权化的衍生证券,即可转换优先股。
创业投资家代表投资方持有可转换优先股,管理层和创业者持有普通股。
在状态差时,创业投资家偏好债权特性,因为债权特性使他们拥有企业整个资产的索取权,即当企业经营失败进行清算时。
创业投资家可优先获得清偿,这有效保护了他们的利益;相反,在状态好时,创业投资家则偏好股权特性,因为股权特性使他们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分享创业企业价值增长所带来的好处。
即:企业盈利越高,投资者的优先股转换成普通股的比例越少,创业者拥有的股份就越多,也就在绝对额上获得较高的资本收益;相反,企业盈利越低,投资者的优先股转换成普通股的比例越高,普通股价值下降,创业者获得的收益就越少。
故对创业者而言,压力和动力并存可激发创业者的努力,减少代理成本,使创业企业价值最大化。
赵巧艳(2006)研究了风险投资过程中风险企业的控制权分配问题,得出了可转换债券、可转换优先股等复合性融资契约是实现风险企业控制权分配的理想工具的结论。
(四)融资决策研究
潘敏(2002)运用证券设计理论的分析方法,探讨了企业融资行为选择中自有资本的约束问题,并结合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实际情况,对我国股份制企业的股权融资偏好、融资效率低下、公司治理效率低下等问题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合理分析。
刘萍(2007)以证券设计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融资决策过程中各参与主体的行为、相互影响及最终所达到的均衡状态来研究融资方式的选择过程。
她认为,经理人在选择融资方式时,不只是股权——债权比的选择,实质上是控制权相机转移的选择,这使得股权人、债权人、经理人的利益不一致而产生冲突。
为缓解该冲突,就必须设计一定比例的债券和股票证券组合。
她通过构建融资决策模型,确定最佳的融资方式。
最后得出以下结论:当公司产出低于应付债券面值时,公司将破产,此时债权人执行清算权;而当公司产出高于债券面值时,股权人和债权人按各自计算收益的方式共享产出,这时控制权由经理人和股权人学控。
羊群效应影响股东财富波动,但不影响融资方式选择。
马晓军(2004)结合证券设计理论对融资工具创新问题进行了研究。
他在证券设计理论的基础上对股、债两种基本融资工具以及混合证券的契约属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合研究,揭示了两种基本融资工具的约束条件。
他认为,在我国目前监督机制薄弱、监督成本较高,同时又存在非效率清算的条件下,发展优先股融资具有效率的优越性。
同时,他还研究了期权在融资过程中的契约属性以及在减少信息不对称方面的重要作用,论证了现阶段在我国发展可转换证券以及其他期权类融资工具的必要性。
二、我国证券设计理论研究的简要评价
(一)缺点
1.没有形成自己独创的研究成果。
无论是在对证券设计理论的定义、研究内容还是在研究方法上。
国内学者都只是引进和介绍其理论成果,动态跟踪证券设计理论研究的进展,并没有形成自己独创的研究成果;
2.国内学者未能对次级债务(subordinated debt)和更加复杂的证券的存在做出理论上的解释。
比如,国外学者通过各种信号传递、激励机制等模型解释了期权机制等在证券中的合理存在,而国内学者尚未对这方面展开研究;
3.对证券设计理论的实证检验不足。
由于我国企业可选择的融资方式较少,即使是上市公司,其可用于研究的融资数据也不全面,因此国内学者对证券设计理论的实证研究很少。
(二)构建中国特色理论的初步尝试
尽管国内证券设计理论的研究较少。
但学者们仍然坚持从实际出发,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对证券设计理论的中国化作了初步尝试。
潘敏(2002)围绕国有企业改革中面临的如何建立国有企业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这一焦点和核心问题,从融资契约的企业所有权配置机制角度出发,探讨了以股权融资作为初始融资方式,建立在股票契约基础之上的国有股份制企业中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问题及其公司治理机制特征等。
马晓军(2004)通过比较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贷款期限结构后发现:我国的债务融资期限较短,债务融资面临着较为严峻的非效率清算问题,而优先股融资既可以解决债务融资方式下的非效率清算问题,又可以解决股权融资方式下的监督问题,因此,在我国开拓优先股融资具有重要的意义。
江乾坤(2005)运用证券设计理论的分析方法。
结合我国的实际,探讨了各类上市公司的融资次序问题,得出长期借款有利于国有控股企业,而短期借款更有利于民营企业的结论。
三、我国证券设计理论研究的展望
国内证券设计理论的研究从早期的跟踪引进、描述性研究到后期的规范性研究和少量实证研究,无论在研究方法还是在研究内容上都有了较大的进步。
但是,相对于国外研究,国内证券设计理论的研究只能说是处于起步阶段。
笔者认为,我国证券设计理论的未来研究主要应围绕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一)中国特色的证券设计理论框架体系的构建
目前国内证券设计理论的研究范围过于狭窄,只局限于研究公司融资结构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结合中国实际,丰富证券设计理论的研究内涵,构建中国特色的证券设计理论框架。
1.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和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国内证券设计理论要逐步开展对混合证券等创新融资契约的研究,探讨各类企业如何通过事前融资契约的设计使事后的控制权和现金流效率得到分配,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2.我国的创业投资已逐渐兴起,如何设计证券融资工具解决创业投资中各相关利益者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实现创业企业价值最大化,也是今后国内证券设计理论研究的方向。
(二)加强对证券设计理论的实证检验
目前,国内对证券设计理论的研究基本上属于纯理论的规范研究,注重模型的设定、推导及相关内涵的界定,因而在实证检验方面显得不足。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完善以及融资方式的不断创新,各种基本和衍生融资工具日益丰富,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必须加强对证券设计理论的实证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