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识经济时期,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
马原2010修订版作业第四章
马原2010修订版作业第四章.txt——某天你一定会感谢那个遗弃你的人,感谢那个你曾深爱着却置之你不顾的人。做一个没心没肺的人,比什么都强。________舍不得又怎样到最后还不是说散就散。1.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这句话是马克思用来描述资本的原始积累。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通过两种途径进行的: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是资本积累的基础,在英国表现的最为典型。当时在英国养羊比经营农作物更为有利,这就促使资本家和封建贵族通过各种手段把大片农民私有土地围圈起来据为己有而农民则成为一无所有的雇佣工人。这就是著名的“羊吃人”的故事。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另一重要方式。新兴资产阶级的国家,通过武力征服海外殖民地,屠杀当地居民,抢劫金银财宝、大批贩卖黑人,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整个非洲大陆因奴隶贸易损失的人口至少有1亿多,相当于1800年非洲的人口总数。奴隶贸易使非洲大部分地方呈现一片荒凉景色,而欧洲奴隶贩子却从中赚了大量钱财,这客观上加快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的经济繁荣,大批的黑人奴隶为美洲的开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新兴的资产阶级还通过各种制度加强对国内人民的剥削积累起巨额货币资本。这一切,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缩短了封建生产方式转变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进程。但是,资本的形成和原始积累过程,却是以牺牲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自由权为代价的。因而,资产阶级的发家史就是一步罪恶的掠夺史。所以马克思说“资本来到时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2、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结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是由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之间的矛盾决定的。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是没有办法进行直接量的比较的,只有生产商品价值的抽象劳动才能进行交换。能否完成使用价值转化为价值,在根本上取决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能否实现统一。如果商品的使用价值不符合社会的需求,则这种私人劳动就不会被承认为社会劳动,这意味着
知识经济条件下的财富创造
知识经济条件下的财富创造
2007年第1期
总第l60期
兰州学刊
LanzhouXUekan
No.120o7
Genera1.No.160
?
经济学研究?
知识经济条件下的财富创造
张世远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100872)
[摘要】传统的财富创造方式.把人当作物,财富的形态也只能是物质形态;唯有在知识经济时代,不论是财富的创造方式.还
是财富的存在形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财富的非物质性和人性才充分得以体现;财富的这种人性化回归趋势表明:只有在促进
人的发展的前提下,财富的创造才成为可能;人类自身的创造性活动过程直接就是财富的创造过程也逐渐成为了可能.
[关键词]财富;价值;知识经济;虚拟财富
[中图分类号]F0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492(2007)01—0088—04
作者简介:张世远,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管理哲学.
人类的需求是丰富多彩的,能够满足人类这一需求的社会
财富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正像人类的需求从简单的基本生
存需求过渡到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一样,财富的形态也必将从简
单的现实存在步入丰富多彩的虚拟世界中.当人类不断地由现
实的生存方式迈向虚拟生存方式的同时,不但天然的自在世界
无法满足人类的这一生存发展需要,传统的工业社会也会显得力不从心.因为人的需求是全面的,丰富多彩的而且是变动不居的,同时,人的需求不是追随过去,也不仅仅局限于现在,更多的是投注于未来,是一种预期的需求.需求总是预期性的,今不同于昔的地方在于,这种预期性的需求不再是过去的简单重复满足,而是在创造性的虚拟世界中实现了现实世界不可能实现的愿望.只有在知识信息社会里,人类才可以创造出适合于自己生存的虚拟世界,即数字化的生存世界,人类的虚拟化生存也意味着虚拟财富时代的到来.
知识经济与创新
知识经济与创新
知识经济及创新
知识经济基本理论
一、知识经济的总体特征
1、“基础”知识化
——在大工业经济发展时期,科学、技术、知识、教育四个要素虽然都是财富之母,但科学和技术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这四个要素仍然是财富的源泉,但知识和教育显得更为重要,将发挥最重要的作用。
——在大工业发展时期,复杂劳动已经是倍加的简单劳动,但这时复杂劳动主要取决于对劳动技能的培训,主要把劳动者后天通过教育获得的能力及先天就具有的某种能力结合起来,但这种复杂劳动创造财富的能力还是有限的。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复杂劳动将主要取决于劳动者对知识的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
2、产业软性化
产业软性化,是指所有产业所包含的知识含量大大增加,从而使产业结构在知识含量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最终实现产业的知识化。
——从结构上讲,传统的产业在产业结构中乃至整个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急剧下降。
——传统的产业正在得到根本的改造,即依靠科学及知识含量的大幅度提高而使之知识化、软性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生产和使用本身就是一种产业,即
知识产业。
产业的软化程度是由产业的知识含量决定的。
3、经济柔性化
经济的柔性化,是指经济的发展和运行越来越依赖文化力量的支撑,文化因素将渗透到经济发展和运行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并构成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文化环境的创设,使客观经济运行保持良好的秩序。——文化环境的创设,使经济行为具有科学而健康的价值判断标准和可遵循的道德伦理规范。
——文化环境的创设,使企业管理真正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4、发展创意化
2022年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
卷A(有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革命根源于()
A.人口太多
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
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
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2、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B.国家政权
C.生产资料公有制
D.唯物史观
3、下列观点中,错误的是()
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当今正处在低潮时期
B.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
D.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
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
A.掌握这一正确的哲学理论
B.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C.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
D.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7、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
A.德国
B.奥地利
C.中国
D.俄国
8、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A.创造新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
C.创造必要价值
D.创造使用价值
9、下列实物形态的资本中,同时属于生产资本.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是()
《马原》辨析题、材料分析模拟题
辨析题、材料分析
模拟题
一、辨析题(先标明“正确”或“错误”,再说明理由。)
1.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是超额剩余价值。
答:正确。每个资本家总是力图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的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从而获得的就是超额剩余价值。
2.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为资本家劳动,资本家付给工人工
资,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或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这一说法正确吗?
答:错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这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如果把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或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这就模糊了工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界限,掩盖了资本家的剥削关系。
3. 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但是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
实际需要相比的绝对过剩。
答:正确。因为还有不少劳动人民有实际需要而无支付能力。
4. 和谐意味着矛盾双方的完全同一。
答:和谐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但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P44)
5. 所有的成年
人都是劳动者。答:错误。不是所有的成年人都是劳动者。因为劳动者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知识,能够运用一定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从事生产实践活动的人。
2022年北京经济技术职业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北京经济技术职业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
末试卷A(有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
A.阶级斗争史
B.思想发展史
C.劳动发展史
D.文化发展史
2、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B.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
D.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
3、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了()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
B.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
C.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
D.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
4、“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5、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的标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反映论和先验论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6、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7、“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关于知识
关于知识、信息在价值形成价值创造中的作用的研究
1.杨继瑞《知识技术在价值形成中的功能》《高校理论战线》 2001年第9期
2.鲍敦全、陈金良《知识资本价值形成与价值增殖分析》《新疆社会科学》 2001年第
4期
3.陈永正《教育对劳动力价值形成作用新探》《经济学家》 2003年第4期
4.孙文婷《马克思劳动价值再认识——谈知识技术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河西学院学
报》 2004年第4期
5.陈筠泉《劳动价值与知识价值》《哲学研究》 2001年第11期
6.张直《从劳动价值论到知识价值论》《湖南经济》 1998年第6期
7.刘则渊《知识经济学和知识价值论》《中国科技论坛》 1998年第5期
8.杨继瑞《知识技术在价值形成中的功能》《经济学动态》 2001年第7期
9.刘诗白《知识产品价值的形成与垄断价格》《社会科学研究》 2005年第3期
10.李庆臻《论科学技术在现代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作用》《自然辩证法研究》 1993年第
9期
11.邵建平、陈体标《价值形成的实质及广义劳动的作用初探》《经济评论》 2002年第
1期
12.潘旭伟、顾新建、仇元福、程耀东《知识资本管理与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成组技
术与生产现代化》 2002年第3期
13.茅宁《无形资产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作用与机理分析》《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1年
第7期
14.张鑫《科学认识知识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
第4期
15.毛欣欣《科学技术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高校理论战线》 2003年第8期
16.李淑梅《试论知识及其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兰州学刊》 2002年第5期
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
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摘录)
(美)约翰·奈斯比特
--------------------------------------------------------------------------------
前言
从社会方面来讲,我们已经从旧社会进入了新社会,而且仍然在进化之中。我们现在生活在两个时代的交替时期,可以感受到周围在动荡。然而,在这个有时候令人感到痛苦、感到不稳定的时期,美国正在进行无情的结构改革。
本书要论述的就是一个尚未完全成型的美国新社会。事实上,美国的结构改革已经改变了我们内在和外在的生活。本书的十个章节将分别探讨下列十个重要的结构改革方面:
(1)虽然我们仍然认为我们是生活在工业社会里,但是事实上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以创造和分配信息为基础的经济社会。
(2)我们正走向高技术与高情感的两个方向,人类会给每一种新技术都配上一种起补偿作用的反应。
(3)我们再也不能安然地置身于孤立、自给自足的一国经济体系之内了;我们现在必须承认自己是全球经济的一部分。当我们从事新的任务时,我们已经放弃了美国必须保持世界工业领袖地位的想法了。
(4)我们正在进行结构改革,从一个由短期考虑和短期报酬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向在处理事务时以更长期考虑为框架的社会过渡。
(5)在各城市、各州,以及在小组织和分支机构里,我们又重新发现革新与追求成果的能力,这种能力是自下而上的。
(6)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都在从向组织机构求助转为依靠自助。
(7)我们发现,在立即可分享信息的时代,代议民主制已过时。
(8)我们不再依赖等级制度,而赞成非正式的网络。对企业界来说,这一点特别重要。
在知识经济时期,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
在知识经济时期,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
资本的本质是什么?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和意义是什么?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商品生产过程是各种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发生作用的,生产要素与劳动价值的关系是不同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离开了劳动,价值增长就不可能实现。知识不创造价值,是通过劳动而成为商品价值的一部分。商品生产过程是各种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过程,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是不同的程,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是不同的。就商品使用价值的生产而言,土地、材料、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是商品使用价值的物质要素,与劳动者的具体劳动一起,共同构成了使用价值的源泉。但就商品价值的创造而言,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离开了人的劳动,价值增长就不可能实现,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
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重要核心内容。到现在,仍然没有更先进的价值理论来颠覆他。马克思经济学认为,产品只有附加了无差别人类劳动才能产生价值,资本,生产工具的消耗,都只能是转移,不产生新价值。就用马克思经济学也能完美解释知识经济。产品产生价值一共有3个或4个元素。原材料,工具,人类劳动(3元素论)。或者原材料,资本(管理或组织),工具,人类劳动(4元素论)。其实不论三元素,还是四元素,都可以归结为两元素,资本和劳动。因为前者都是可以用资本买来的。所以马克思理论讲,资本只有转移,没有增值,而增值并形成价值的,只能通过人类劳动附着在产品当中的那部分。
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基石
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基石。在马克思之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适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曾经从不同角度对价值问题提出过有意义的见解,马克思则在批判、继承他们价值学说的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的劳动价值理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核心,即价值是由活劳动创造的。活劳动是与已经凝结在产品中、表现为物质资料的物化劳动相对而言的,它是指劳动者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脑力和体力的耗费。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价值的实体,但并非任何劳动都能形成价值,为创造物质财富而付出的劳动,包括一切商品生产领域中的劳动和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里的继续的那部分劳动如包装、保管等,以及各种生产性劳务如货物运输等属于生产性劳动,是形成价值的;而那些不提供物质资料的部门如商业、服务、科研、文教、卫生等劳动者的劳动主要属于非生产性劳动,不创造价值。
很明显,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强调了劳动在创造社会财富中的巨大作用,反映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反映了马克思对劳动人民的关爱和重视,这与他一贯以工农大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和终点的阶级立场和思想方法一脉相承。因为资本主义是建立在机器大生产和雇佣劳动制度基础上的一种特殊的生产方式。在马克思研究劳动价值理论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革命刚刚完成,科技水平不高,社会分工不发达,生产主要依靠体力和生产资料投入,因而劳动与资本成为社会生产过程的基本要素,相应地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经济关系。工人阶级“一无所有”,只有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占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并让其进入生产
马克思主义原理选择判断题库(已整理)
马克思主义原理选择判断题库(已整理)
判断
1、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科学”×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4、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5、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因而可以用它来作为判断认识对错的标准。×
6、马克思主义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综合。×
7、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可见理论比实践更重要。×
8、马克思主义应是与时俱进的,对于已经发展了160多年后的今天已难以适应了。×
9、按照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办事就能保证时时成功,事事成功,不犯任何错误。×
10、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哲学家的事,与我们的生活很遥远。×
2、发展就是运动,运动就是发展。×
3、矛盾就是事物的对立统一。√
4、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质变是量变的必要准备。×
5、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6、物质世界是运动的,不存在静止的状态。×
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有机统一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8、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世界观人人都有,因此,人人都有哲学。×
9、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存在。×
10、同一事物之间根本不存在任何联系的。×
1、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2、由于人的认识能力有限,所以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
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但是人类在改造世界的时候还应该遵循规律的客观性。√
4、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及答案
辨析题
1.唯物主义是可知论,唯心主义是不可知论。
[答案要点] 这是错误的观点。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坚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即坚持世界的可知性,是唯物主义和某些唯心主义者都承认的观点。
2. 世界统一于存在。
〔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不对的。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讲的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存在”是一个错误的折中主义的命题,之所以是错误的,是因为“存在”是什么,在这里不明确的;如果存在是精神,世界统一于存在是统一于精神,这是唯心主义的命题;反过来,如果存在是物质,世界统一于存在就是统一于物质,这是唯物主义的命题。
3. 重点论内在地包含着两点论。〔
(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正确的。所谓重点论是指在分析解决矛盾时,要着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两点论则是指在着重抓重点的同时,对非主要矛盾和矛盾的非主要方面给予适当的关注。重点论的对立面是均衡论,两点论的对立面是一点论。由于讲重点论是以承认非重点的存在为前提的,因而它内在地包含着两点论。
4. 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不对的。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为了维持事物正常发展,必须保持事物原有的度,为了促进事物发展,又必须超出事物原有的度,要适时抓住时机,促进事物的质变。
马克思错题
1、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英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德
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正确答案:错
2、现实中,商品的市场价格常常与价值不符,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正确答案:错
3、在知识经济时期,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正确答案:错
5、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就能自动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正确答案:错
6、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按照等价交换原则购买工人的劳动力。因此资本家
和工人之间是一种自由、平等的交换关系。正确答案:错
7、相对剩余价值是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正确答案:错
9、考察社会总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资本有机构成。正确答案:错
12、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已经不再发生作用了。正确答案:错
13、资本创造利润、土地产生地租、劳动获得工资。正确答案:错
14、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是以服务于资本主义制度和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内容的。正确答案:错
17、“人权高于主权”。正确答案:错
20、社会主义的目标是社会的发展。正确答案:错
25、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正确答案:错
26、“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正确答案:错
27、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正确答案:错
28、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人类能够摆脱必然性。正确答案:错
30、“物的依赖性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正确答案:错
31、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正确答案:错
32、自由王国是指人们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正确答案:错
第九章 知识经济时代的公共政策.
第九章知识经济时代的公共政策
第一节知识经济与公共政策一、知识经济的概念与由来
(一)知识经济的由来1990年联合国研究机构明确提出了“知识经济”的说法。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第一次明确定义了“以知识为经济”这个新概念,指出“知识是支撑国家经济的最重要因素”。
(二)知识经济的含义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是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形态,是以知识资源为基础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是以信息的生产和利用为核心,以人力资本为动力,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以强大的系统化和高新化、高效化的科研体系为后盾,以追求知识价值的不断更新为目标的经济。二、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
(一)社会主体知识化知识经济时代,知识阶层是社会的主体。
(二)社会组织扁平化扁平的学习型组织削减了许多内部层级,使自身结构变得相对简单,不仅减少了信息传输环节,提高了管理的效率,而且能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作出及时、主动的反应。这种组织结构强调信息共享,重视横向联系与协作,重视权力分散、自我管理和民主管理,强调人力资源开发。
(三)政策信息公开化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民众文化知识素质的普遍提高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大量政务信息变得公开化,政府的决策层从传统的信息象牙塔上跌落下来,与一般的公民处于信息资源共享的层面上,丧失了往日信息资源独享的垄断地位。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传播迅速,通讯手段发达,人们的空间距离日益缩短,人们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媒体迅速了解各种情况,任何人想控制信息、垄断信息都是很困难的。可以说,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促进了政策信息的公开化。
2022年四川外国语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四川外国语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
B(有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2、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
A.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
B.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地
C.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
D.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
3、实践的客体是()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
B.客观物质世界
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D.进人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4、“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5、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A. 抛弃
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
C. 纯粹的否定
D. 既克服又保留
6、“物的依赖性关系”是()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7、在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A.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B.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
C.只有唯心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D.只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8、下列观点中,错误的是()
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当今正处在低潮时期
B.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辨析题
三、辨析题
绪论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以它能够合理地解决哲学基本问题。
2.人的活动的目的能否实现,取决于人的动机是否善良,意志是否坚强。
3.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
4.意识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
5.错误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6.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思维将取代人类思维。
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8.在辩证思维中,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就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
9.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
10.并非所有的现象都表现本质,偶然的、零碎的、稍纵即逝的现象就无本质可言。
11.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
12.斗争性是绝对的,因为它不需要任何条件。
13.发展具有永恒性和普遍性。
14.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会导致唯心主义。
15.人们活动的目的能否实现,取决于人的动机是否善良,意志是否坚强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上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2.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获得感性经验。
3.割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会犯经验主义的错误,但可以避免犯教条主义的错误。
4.辨析“感亦须待有物,有物则有感,无物则无感”中所包含的认识论倾向。
5.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
6.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必须使用有实践力量的人。
7.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就是最坏的见证人。
8.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由于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不同的实践标准。
9.“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知识经济时期,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
资本的本质是什么?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和意义是什么?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商品生产过程是各种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发生作用的,生产要素与劳动价值的关系是不同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离开了劳动,价值增长就不可能实现。知识不创造价值,是通过劳动而成为商品价值的一部分。商品生产过程是各种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过程,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是不同的程,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是不同的。就商品使用价值的生产而言,土地、材料、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是商品使用价值的物质要素,与劳动者的具体劳动一起,共同构成了使用价值的源泉。但就商品价值的创造而言,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离开了人的劳动,价值增长就不可能实现,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
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重要核心内容。到现在,仍然没有更先进的价值理论来颠覆他。马克思经济学认为,产品只有附加了无差别人类劳动才能产生价值,资本,生产工具的消耗,都只能是转移,不产生新价值。就用马克思经济学也能完美解释知识经济。产品产生价值一共有3个或4个元素。原材料,工具,人类劳动(3元素论)。或者原材料,资本(管理或组织),工具,人类劳动(4元素论)。其实不论三元素,还是四元素,都可以归结为两元素,资本和劳动。因为前者都是可以用资本买来的。所以马克思理论讲,资本只有转移,没有增值,而增值并形成价值的,只能通过人类劳动附着在产品当中的那部分。
在信息经济社会中,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给人类的生产带来极大的方便。在这一时代,知识和技术甚至成为首要的生产力。但价值的增长源泉仍是劳动,而不是知识。知识不创造价值,它本身的价值也必须通过生产者的具体劳动才能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成为商品价值的一个构成部分。
资本的本质是一种生产关系,是一种运动,是一个历史范畴,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1)含义
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转变自己的物质形态而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不发生增值,所以,马克思把这部分资本叫做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由于这一部分资本价值不是不变的,而是一个可变的量,所以马克思把这一部分资本叫做可变资本。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结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它表明,剩余价值既不是由全部资本创造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创造的,而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这种划分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依据。
2)依据
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区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是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转移和价值周转方式上的不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劳动力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所以剩余价值生产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可变资本,是它(劳动力)使得价值发生增值,而流动资本是一次性投入生产,并且一次全部收回其价值,比如原材料、劳动力、燃料等,而固定资本是逐渐转移,逐渐收回的,比如机器、产房、设备等。不变资本的实物形式包括企业全部生产资料,可变资本的实物形式是劳动力;而固定资本的实物形式只包括生产资料中的劳动资料,流动资本的实物形式既包括生产资料中的劳动对象,也包括劳动力。这就是说,固定资本是不变资本的一部分,可
变资本则是流动资本的一部分。
3)意义
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的意义:第一,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通过分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说明剩余价值不是全部资本产生的,而是可变资本产生的,是绝对和相对延长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因此,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惟一源泉。第二,为考察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带来的,因此,考察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时,不应拿剩余价值同全部预付资本相比,而只能同可变资本相比。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就是剩余价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