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识经济时期,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

合集下载

马原2010修订版作业第四章

马原2010修订版作业第四章
新兴的资产阶级还通过各种制度加强对国内人民的剥削积累起巨额货币资本。这一切,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缩短了封建生产方式转变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进程。但是,资本的形成和原始积累过程,却是以牺牲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自由权为代价的。因而,资产阶级的发家史就是一步罪恶的掠夺史。所以马克思说“资本来到时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把劳动分为两种,一种是活劳动,一种是物化劳动,活劳动即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也就是创造价值的劳动。物化劳动是指凝结在劳动对象中、体现为劳动产品的人类劳动。商品价值包括两方面,生产资料价值转移而形成的价值和活劳动创造的新价值。物化劳动对新产品而言,并不创造任何新价值,只是转移自身所固有的价值,并且只能通过活劳动作用其上。知识就是物化劳动。而“知识价值论”认为只有知识创造价值,劳动不创造价值。知识是经济的核心,不知道他所说的知识从何而来,这样的社会人力要素的核心作用和重要地位在什么地方?这种社会只能让人感觉是个见物不见人的社会,不能证明人力要素在知识经济中的核心地位。而且,知识价值论不能阐明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基础上的知识经济的——创新。知识价值论认为劳动不创造价值,所谓创新就排除了人的劳动,可是知识是不可能自行创新的,这就无法解释知识经济的本质。此外,知识价值论还有一个无法解决的技术难题,知识创造的“价值”的计量问题。知识价值论如果找不到其他计量的手段,就是知识真能创造“价值”,一个价值不能计量的价值理论至少不是科学的理论。
在上述各次危机中,最严重的一次是战前1929~1933年的大危机,这次危机震撼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波及所有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被称为“三十年代的大危机”。它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各种矛盾激化的条件下发生的。危机长达4年之久,生产下降和失业增长都达到了空前猛烈的程度。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几乎下降了44%,比1913年的水平还低16%,倒退到1908年至1909年的水平,失业人数达到5000万人左右,一些国家的失业率竟高达30~50%。资本主义世界的对外贸易总额下降了66%,倒退到1913年的水平以下。就美国来说,工业生产下降了56.6%,其中生铁产量减少了79.4%,钢产量减少了75.8%,汽车产量减少了74.4%,整个加工工业工人人数减少42.7%,支付工资总额降低57.7%,全失业人数达1200多万人。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的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德、意、日三国法西斯乘机上台,它们相继发动了侵略战争,直至 1939年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1929~1933年的危机过去以后,转入了一个长时间的“特种萧条”阶段。以后在生产还没有发展到明显的新高涨的情况下,又爆发了1937~1938年的经济危机,至1939年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所打断。1929~1933年的大危机是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还不够发展、资本主义的所谓“自动调节”还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发生的。它证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以及其他各种矛盾已经尖锐化到这种程度,如果不由国家去进行调节和干预,则资本主义制度将岌岌可危。于是以这次大危机为转折点,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乃获得了重大的发展。战后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最突出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是1973~1975年的危机和1980~1982年的危机,这两次危机都是在“停滞膨胀” 的背景下发生的。80年代初的危机更具有新的特色,这是一次同期性的经济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危机的时间非常接近。1979年7月英国首先爆发危机,加拿大于同年10月工业生产出现下降,美国于1980年 2月陷入危机,其他国家在1980年爆发危机的有比利时(2月)、日本(3月)、联邦德国(4月)、荷兰(4月)、法国(5月)、意大利(5月)、爱尔兰(6月)。各国于1982年底开始走出危机,危机持续3年左右,是战后时间最长的一次经济危机。由于英国、加拿大于1979年就陷入了危机,所以有人称之为1979~1982年的经济危机。但在 7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有5个国家即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和意大利,是1980年爆发危机的,并且美国起主导作用。所以一般仍称之为 1980~1982年的经济危机。

2022年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革命根源于()A.人口太多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2、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B.国家政权C.生产资料公有制D.唯物史观3、下列观点中,错误的是()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当今正处在低潮时期B.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C.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D.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A.掌握这一正确的哲学理论B.锻炼逻辑思维能力C.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D.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7、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A.德国B.奥地利C.中国D.俄国8、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A.创造新价值B.创造剩余价值C.创造必要价值D.创造使用价值9、下列实物形态的资本中,同时属于生产资本.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是()A.原料和燃料B.辅助材料C.机器设备D.商业设施10、经济全球化带给发达国家的好处很多,但不包括()A.从世界各地获取大量的利润B.降低其生产成本C.扩大了贸易逆差D.加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控制1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中,最主要.最重要的形式是()A.国家市场垄断经济B.国家调节经济C.公私合营经济D.国家自然垄断经济12、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

马克思辨析题简答题

马克思辨析题简答题

1.商品的价值就是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错)(教材P35)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两种劳动,前者生产出商品的使用价值,后者创造出商品的价值。

(错)(教材P36-37)有一定目的,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生产特定的实用价值的不同质的劳动,称为具体劳动。

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被称为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它们不是两次劳动,也不是两种劳动。

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的价值;作为具体的有用的劳动,它生产出商品的使用价值。

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统一。

7.商品经济其实就是市场经济。

(错)(教材P33-34)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是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两个经济范畴。

它们的区别表现在它们的内涵不同。

它们的联系表现在——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商品经济发展的程度,决定市场经济体制成熟的程度。

市场经济体制的资源配置方式适应了社会化生产条件下的商品经济。

8.在信息经济社会中,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来和实现的。

(错)(教材P53-55)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石是劳动价值论,劳动创造价值是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

价值是抽象劳动的凝结。

在当代信息经济社会里,知识实际上是一种抽象劳动,所以归根结底,加之的增长还是要通过劳动来实现。

10.“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是说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有两个源泉。

(错)(教材P37)具体劳动是商品使用价值的其中一个源泉,而抽象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一个源泉。

二、问答题(包括简答题和论述题)1.商品的二因素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有什么关系?(教材P34-38)商品的二因素是指商品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两个因素。

劳动的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具体劳动是使用价值的源泉,但不是唯一的源泉,抽象劳动时价值的源泉,而且是唯一的源泉。

马原判断题

马原判断题

1.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它虽然诞生于(正确)9世纪,但没有停留于(正确)9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

(正确)2.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属性讲,它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正确)3.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正确)4.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

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正确)5.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正确)6.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正确)7.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

吸收人类在(正确)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正确)8.哲学就是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错误)9.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正确)10.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错误)11.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错误)12.从高等动物的心理到人类意识,是一个自然进化的过程。

(正确)13.正确的意识是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错误的意识则是人的头脑主观自生的。

(错误)14.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存在性。

(错误)15.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思维”将取代人类思维。

(错误)16.所有的唯心主义者都是不可知论者。

(错误)17.所有唯物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

《马原》辨析题、材料分析模拟题

《马原》辨析题、材料分析模拟题

辨析题、材料分析模拟题一、辨析题(先标明“正确”或“错误”,再说明理由。

)1.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是超额剩余价值。

答:正确。

每个资本家总是力图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的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从而获得的就是超额剩余价值。

2.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为资本家劳动,资本家付给工人工资,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或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这一说法正确吗?答:错误。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这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如果把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或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这就模糊了工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界限,掩盖了资本家的剥削关系。

3. 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但是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绝对过剩。

答:正确。

因为还有不少劳动人民有实际需要而无支付能力。

4. 和谐意味着矛盾双方的完全同一。

答:和谐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但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

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

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

(P44)5. 所有的成年人都是劳动者。

答:错误。

不是所有的成年人都是劳动者。

因为劳动者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知识,能够运用一定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从事生产实践活动的人。

6. 在知识经济时代,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

答:此观点错误。

⑴商品生产过程是各种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过程,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是不同的。

就商品使用价值的生产而言,土地、材料、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是商品使用价值的物质要素,与劳动者的具体劳动一起,共同构成了使用价值的源泉。

2022年北京经济技术职业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北京经济技术职业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北京经济技术职业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A.阶级斗争史B.思想发展史C.劳动发展史D.文化发展史2、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B.实行无产阶级专政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D.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3、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了()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B.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C.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D.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4、“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5、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的标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反映论和先验论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6、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7、“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8、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A.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B.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C.它具有计量单位D.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9、资本是一种运动,资本循环是从()A.资本运动的形式和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B.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C.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D.资本运动的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10、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人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A.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B.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C.银行资本代替工业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D.国家垄断代替私人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11、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计划化”()A.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使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得到一定的缓解C.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D.可以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2、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政治经济学(山东大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

政治经济学(山东大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

政治经济学(山东大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第一章测试1.生产必须具备的三要素是()参考答案: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2.满足劳动者个人消费需要的那部分产品被称为参考答案:必要产品3.能够被占有的只能是剩余产品参考答案:对4.必要产品与剩余产品的划分是绝对的,不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要求而不断变化参考答案:错5.社会生产的总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参考答案:对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参考答案:分配的性质决定生产的性质7.社会再生产赖以顺利进行的一切必要条件,必然存在于社会再生产过程之中,而不可能存在于社会再生产过程之外参考答案:对8.内含扩大再生产的优点包括()参考答案:提高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充分发挥现有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9.工业经济的特征不包括()参考答案:以农业为主体10.知识经济的生产不再依赖于人的体力,而是依赖于人的智力参考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任何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参考答案:对2.()创造商品的价值参考答案:抽象劳动3.现有的社会的正常生产条件主要是指()参考答案:劳动时间4.等价形式的特点()参考答案:价值的表现形式;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5.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参考答案:对6.信用产生的条件()有产品或货币的盈余者;有产品或货币的不足者;产品或货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7.证券包括()参考答案:债券;股票8.流通手段不需要足值的货币参考答案:对9.价值规律的作用包括()参考答案:导致生产者出现分化;自发调节经济资源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分配;促进生产率的提高第三章测试1.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包括参考答案:有序性;统一性;开放性;竞争性2.市场体系不包括()毒品市场3.市场机制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参考答案:对4.竞争机制不包括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参考答案:错5.计划配置的缺点包括()参考答案:无法解决激励问题;导致对社会利益的模式和官僚主义;难以反映真实的社会需要6.完全竞争与垄断竞争的区别就在于产品是否存在差异参考答案:对7.完全垄断市场的做法是对的参考答案:错8.寡头垄断厂商的进入和退出非常困难参考答案:对9.资源配置效率最低的是()市场结构参考答案:完全垄断10.寡头垄断的优点不包括()参考答案:是公平的第四章测试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参考答案:工资;必要产品;维持劳动者所有者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以必要劳动时间不变为前提参考答案:对3.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通过()来实现的参考答案:缩短必要劳动时间4.一般情况下,剩余价值率()利润率参考答案:大于5.在剩余价值率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越低,则利润率越高。

以案例说明四种生产要素重要性问题

以案例说明四种生产要素重要性问题

以案例说明四种生产要素重要性问题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一种渐进式改革,这一过程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各种生产要素对生产的贡献问题以及要素所有者的报酬问题。

理论来源生产要素,是指人类从事生产活动所必需的一切投入品。

自从威廉•配第的“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名言开始,各流派经济学家便把生产要素纳入各自的研究范围。

后在的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都认为基于土地、劳动和资本在生产中发挥不可缺少的作用,要素所有者获得相应报酬。

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萨依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正式提出了有名的“三位一体”公式:劳动应得到工资,资本应得到利润,土地应得到地租。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在萨伊“三位一体”公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所谓的“四位一体”公式,他把“企业家才能”追加到了前三种生产要素之中,认为企业家才能应获得企业利润。

经济学家J•A•熊彼特以其创新理论闻名于世。

他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或是一种从未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从此,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正式进入经济学理论研究。

经济学发展至今,关于生产要素的理论更加丰富,也更加科学。

值得一提的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诺思等人提出制度也是一种生产要素,通过研究他们得出结论:即使在其他物质投入都相同的情况下,制度安排不同对经济效率也有显著的影响。

现阶段四大生产要素作用我国关于制度、资本、技术、劳动和管理等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已成为共识(虽然参与分配的原则尚有争论)。

生产要素远远不止于上述四种,但我们认为制度、资本、技术、劳动和管理是新经济条件下四种最主要的生产要素。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上述四种生产要素的作用可以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1、充分发挥制度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制度是社会的游戏规则,它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通过向人们提供日常生活中的结构来减少不确定性(道格拉斯•C•诺思,1994年)。

制度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

7.4《互联网与信息化社会》教案(新人教必修3)

7.4《互联网与信息化社会》教案(新人教必修3)

7.4互联网与信息化社会课时安排1课时。

重点信息化社会的内容和影响。

难点知识经济。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教材主要从四个方面介绍了互联网和信息化社会:互联网的诞生,知识经济的发展,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革命与面临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化社会。

20世纪90年代,知识经济在美国出现,人类开始从工业化迈向信息化、知识化。

全球范围内的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就是这种转变的突出标志。

以信息高速公路为特征的信息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还引发了一场学习的革命。

然而,互联网在给社会带来巨大效能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青少年应该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网络观,让网络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由于本课内容贴近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文字和影视资料比较丰富,建议在教学中结合实际,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增加对互联网和信息化社会的感性认识,为深入认识互联网和信息化社会奠定基础。

本课引言是一段英国人对于互联网的看法。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被称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杠杆”、“一切革命的胚胎”、“改变了全世界表面和一切事物状态”。

邮政和电话也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引言通过互联网与三者作用的比较,得出:互联网对社会进步产生了空前的影响。

建议教师以文字内容为素材,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引言内容。

问题一:中国古代的印刷术给世界带来了哪些影响?邮政、电话给人民的交往带来了哪些方便?问题二、互联网在中国已深入千家万户,它和印刷机、邮政及电话相比,有哪些优势?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第一目“互联网的诞生”。

教材从互联网诞生的背景、过程、功能、特点以及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等多方面进行了阐述。

随着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信息化社会开始。

面对信息化的机遇与挑战,我国确立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信息化战略目标。

(1)互联网诞生的背景教材阐述了互联网诞生的科学背景和直接动因。

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

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

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摘录)(美)约翰·奈斯比特--------------------------------------------------------------------------------前言从社会方面来讲,我们已经从旧社会进入了新社会,而且仍然在进化之中。

我们现在生活在两个时代的交替时期,可以感受到周围在动荡。

然而,在这个有时候令人感到痛苦、感到不稳定的时期,美国正在进行无情的结构改革。

本书要论述的就是一个尚未完全成型的美国新社会。

事实上,美国的结构改革已经改变了我们内在和外在的生活。

本书的十个章节将分别探讨下列十个重要的结构改革方面:(1)虽然我们仍然认为我们是生活在工业社会里,但是事实上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以创造和分配信息为基础的经济社会。

(2)我们正走向高技术与高情感的两个方向,人类会给每一种新技术都配上一种起补偿作用的反应。

(3)我们再也不能安然地置身于孤立、自给自足的一国经济体系之内了;我们现在必须承认自己是全球经济的一部分。

当我们从事新的任务时,我们已经放弃了美国必须保持世界工业领袖地位的想法了。

(4)我们正在进行结构改革,从一个由短期考虑和短期报酬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向在处理事务时以更长期考虑为框架的社会过渡。

(5)在各城市、各州,以及在小组织和分支机构里,我们又重新发现革新与追求成果的能力,这种能力是自下而上的。

(6)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都在从向组织机构求助转为依靠自助。

(7)我们发现,在立即可分享信息的时代,代议民主制已过时。

(8)我们不再依赖等级制度,而赞成非正式的网络。

对企业界来说,这一点特别重要。

(9)越来越多的美国人离开北部那些老的工业城市,迁往南部和西部。

(10)我们从一个个人选择范围有限的非此即彼的社会迈入一个多种选择的社会。

这些大的趋势并不是经常都非常清晰的。

从新闻媒介,特别是从电视中看来,我们似乎生活在一个由事件所组成的社会里:从一个意外事件到另外一个意外事件,有时甚至是从一次危机到另外一次危机。

马克思复习题判断3

马克思复习题判断3
95、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正确答案:对
96、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实践性。 正确答案:错
97、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正确答案:对
10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正确答案:对
102、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正确答案:错
10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正确答案:对
81、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 正确答案:错
82、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现在是21世纪了,时代变了,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 正确答案:错
83、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正确答案:错
30、“物的依赖性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错
31、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正确答案:错
32、自由王国是指人们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 正确答案:错
33、共产主义社会实行的分配制度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正确答案:对
60、马克思主义展望未来社会的方法是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详尽细节,而不作一般特征的描绘。 正确答案:错

学习改变命运,知识成就未来演讲稿范文(精选5篇)

学习改变命运,知识成就未来演讲稿范文(精选5篇)

学习改变命运,知识成就未来演讲稿学习改变命运,知识成就未来演讲稿范文(精选5篇)演讲稿是一种实用性比较强的文稿,是为演讲准备的书面材料。

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需要使用演讲稿的场合越来越多,那么,怎么去写演讲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习改变命运,知识成就未来演讲稿范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学习改变命运,知识成就未来演讲稿1各位领导、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学习改变命运知识成就未来》。

高中对我们每个同学来说,都是人生的关键时期,是我们准备升入高等学校,向社会迈出坚实步伐的重要准备阶段。

实现这个目标要求我们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做到有信心、恒心、耐心、专心和细心。

学习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需要。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正成为真正的资本与首要的财富,有知者自有千方百计,无知者只感千难万难;依靠自己努力获得成功的人才能真正得到社会的尊重,才能感受到自豪和幸福。

而要想在学习上获得成功,就要有成功所具备的各种素质。

一、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没有理想,人就会失去动力,就无法战胜自己的惰性;而无法战胜自己的惰性,便很难把握时间,把握生活,很难有直面困难与挫折的勇气。

制定出近期目标(如一周学习目标,近期考试目标)、中期目标(如考上哪所大学,学习什么专业)和远期目标(如大学毕业后再怎么干,一生奋斗达到什么高度)等。

目标能指引方向,让你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当感到困惑的时候,你就想一想,我的目标是什么,做哪些事情有利于我的目标的实现,我就努力地去做。

目标能提供动力,当定下自己的奋斗目标之后,你就会觉得学习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为了这个目标受一些苦是完全值得的,即使遇到挫折,也不会半途而废。

目标能给你提供一种衡量自己的标准,当定下自己的目标后,就会关注自己的学习成绩,关注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计划,安排学习时间。

二、对学习充满热情并在学习中发现快乐。

热情可以激发潜能,当一个人对学习充满热情,用旺盛的精力、高昂的斗志、愉悦的心情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就会学得快,学得好,学得牢。

在知识经济时期,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

在知识经济时期,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

在知识经济时期,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

资本的本质是什么?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和意义是什么?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商品生产过程是各种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发生作用的,生产要素与劳动价值的关系是不同的。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离开了劳动,价值增长就不可能实现。

知识不创造价值,是通过劳动而成为商品价值的一部分。

商品生产过程是各种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过程,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是不同的程,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是不同的。

就商品使用价值的生产而言,土地、材料、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是商品使用价值的物质要素,与劳动者的具体劳动一起,共同构成了使用价值的源泉。

但就商品价值的创造而言,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

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离开了人的劳动,价值增长就不可能实现,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

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重要核心内容。

到现在,仍然没有更先进的价值理论来颠覆他。

马克思经济学认为,产品只有附加了无差别人类劳动才能产生价值,资本,生产工具的消耗,都只能是转移,不产生新价值。

就用马克思经济学也能完美解释知识经济。

产品产生价值一共有3个或4个元素。

原材料,工具,人类劳动(3元素论)。

或者原材料,资本(管理或组织),工具,人类劳动(4元素论)。

其实不论三元素,还是四元素,都可以归结为两元素,资本和劳动。

因为前者都是可以用资本买来的。

所以马克思理论讲,资本只有转移,没有增值,而增值并形成价值的,只能通过人类劳动附着在产品当中的那部分。

在信息经济社会中,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给人类的生产带来极大的方便。

在这一时代,知识和技术甚至成为首要的生产力。

但价值的增长源泉仍是劳动,而不是知识。

知识不创造价值,它本身的价值也必须通过生产者的具体劳动才能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成为商品价值的一个构成部分。

教育经济学名词解释

教育经济学名词解释

比较研究法:包括有水平比较、垂直比较、因素比较、标准化比较、平均值比较等.毕业生发展潜力:毕业生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发挥较大作用和做出较大成绩的可能性,是一种潜在的教育投资利用效率禅传结构:同教育类别结构关系紧密的还有一个重要的结构,这就是师范教育结构,有时称禅传结构.主要指师范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所占的比例以及各级师范教育的相互比例关系.成本:“成本”一词原为经济学上的概念,是指从事一项投资计划所消耗掉的全部实有资源的总和.在商品经济生产的条件下,成本是商品价值的一部分,是生产商品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传统经济增长理论:传统经济增长理论代表人物斯密、凯恩斯.他们都主张”物质经济学“,即以物质为基础的经济学,他们遵循三个基本原理,即物质稀缺原理、生产函数理论、收益递减原理.其中”集合生产函数理论“是核心范围经济Economiesofscope指由厂商的范围而非规模带来的经济,也即是当同时生产两种产品的费用低于分别生产每种产品时,所存在的状况就被称为范围经济.只要把两种或更多的产品合并在一起生产比分开来生产的成本要低,就会存在范围经济.复杂劳动:所谓复杂劳动,则须要经过一定的专门的教育和训练,使劳动者具有一定的劳动技能和知识的劳动.正如马克思所说:“比较复杂的劳动只是自乘的或不如说多倍的简单劳动.因此,少量的复杂劳动等于多量的简单劳动.”个人间接成本:指达到法定劳动年龄的学生因上学而未就业可能放弃的就业收入,即机会成本.个育成本:学生家庭和个人受教育所支付的全部费用,以及学生达到法定就业年龄后因继续上学而放弃的收入个育需求:是指个人为了增进知识技能,并在未来取得较高的社会地位、获得较高收入的意愿而产生的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规模经济economiesofscale定义: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国际比较法:确定教育投资比例的方法之一,确定教育投资比例时,对世界上各种类型的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内教育投资占国民经济各项指标的比例进行比较分析国际服务:教育是一种具有服务性质的实践活动,教育服务就是教育活动的产品,或者说是一种服务形态的产品,教育产品是教育服务.国民生产总值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综合性指标,对于反映国民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具有重要意义国际教育服务贸易:指国际贸易即世界各国之间进行的商品交换活动以服务的形式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也可看成是国家之间相互提供的作为教育活动服务的特殊作用价值.函数计量法:这一计量方法由韩立达教授提出.以教育投资经济效率系数作为计量教育内部效率的综合指标计量方法.其计算公式为:教育投资经济效率系数Vi=产出系数Si/投入系数Ci 简单劳动:所谓简单劳动,是指一般人类劳动,是简单劳动力的耗费,“它是每个没有任何专长的普通人机体平均具有的简单劳动力的耗费.简单平均劳动虽然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文化时代有不同的性质,但在一定社会里是一定的”教师劳动效率: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在一定时间内所取得的教育成果,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教师劳动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水平.教育产权:教育范畴内的经济学概念,是指拥有举办教育机构财产的权力,即人们围绕着教育财产所结成的权利关系教育产业:教育产业有各种说法,如教育为特殊产业,教育为生产要素,教育产业具有独立性,以及非产业说等.教育应为第三产业,它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面性、先导性、基础性、多效性功能.教育产业要素说认为教育是社会生产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受过教育与培训的人才和劳动者—产业,教育产业的产品,具有广义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教育成本培养每名学生所支付的全部费用,即是指各级各类学校的在校学生,在学期间所消耗的直接和间接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总和,公式:教育成本=教育直接成本+教育间接成本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由国家、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家庭及个人分别承担教育费用.这一理论是由美国教育经济学家约翰·斯通于1986年提出的.主要指高等教育,他提出高等教育成本应由四方面分担,即学生、父母、纳税人和学校.教育纯收益投资教育所带来的国民收入增长,具体计算方法是用一定时间内的教育收益总额减去该时期教育成本总额教育的个人需求个人出于对未来知识、技能、收入、社会地位的预期在各种需求中进行选择,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教育的经济效益:是指通过教育培养出的各类人才投入到生产领域与生产资料相结合,而在生产部门中取得的国民收入增长额,抵偿了全部教育投入之后的余额.教育的社会需求:在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上,基于国家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和专门人才的需求而产生的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教育的私人收益是指受教育者自身或其家庭成员从受教育者的受教育行为中获得的收益.教育的外部收益是指除受教育者自身或其家庭成员之外,其他社会成员从受教育者的受教育行为中获得的收益.教育个人机会成本受教育者个人达到法定就业年龄后因受教育而放弃的就业收入教育个人收益:或称教育私人收益是指个人授受某级某类教育,终生所能获得的经济收入扣除所支付的教育费用教育成本后的净收益教育供给一定社会为满足教育需求,通过教育投资组织人、财、物等因素举办的教育机构为学生提供教育机会和为社会各行业提供教育产品.教育规模经济:随着学校教育规模的扩大而出现的单位平均经常成本随学生人数增加而下降的现象教育机会成本:即教育间接成本,指社会个人为教育而间接支付教育费用,也叫择-成本,由教育社会间接成本和教育个人间接成本两部分构成教育基建投资:国家财政分配系统,属于国家基本建设范围内的非生产领域基本建设投资属非生产性积累基金,一般由国家计委和建委按计划拨付给教育部门,由教育部门使用,主要用于学校校舍建设和大型试验仪器购置方面教育级别结构:即教育程度结构,主要指各级教育程度在校学生数占全部教育系统在校学生数的比例,目前我国的教育级别结构一般分为四年级,即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教育间接成本:社会与受教育者个人间接支付的教育费用.教育结构教育这个社会现象总系统中各种子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组合和结合方式,包括教育纵向子系统和教育横向子系统教育经济效率教育经济效力、教育机构内部效能、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教育投资效率为教育投入与产出之比,即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为取得同样的教育成果,教育资源占用和消耗的程度教育经济效益教育领域内劳动耗费同教育所得到的经济报酬在数量上的对比,即把社会向教育的投资和依赖这种投资所得到的国民收入加以比较,所得的国民收入抵偿教育投资的余额.教育经济学:研究教育与经济领域内经济现象与规律并用数量的形式来表示的一门边缘学科教育类别结构也称教育专业结构,是指各类教育在校学生数占全部教育系统在校总人数的比例,以及各类教育在校学.教育社会需求一定社会历史阶段上基于国家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和专门人才的要求而产生的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教育社会总成本:国家、政府、社会团体、群众个人投资各级各类教育资金的总和.主要包括:教育社会直接成本、教育社会间接成本、教育个人直接成本和教育个人间接成本教育适度规模:学校拥有恰好可以使资源获得充分与适当的运用,而又不衍生人际关系疏远和行政僵化等弊端的适当学生人数教育收益率:是指教育收益总额与教育成本总额的比较,公式:教育收益率=教育收益/教育成本×100%教育特殊产业:认为教育是一种特殊产业.产业就是从事生产活动的事业,具有生产性的教育理所当然属于产业,或者说是产业中的一个行业.国际上通常将教育划入第三产业.教育体制:国家或社会组织与管理教育的方式、方法和制度的总称教育体制结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结构教育投资教育经济条件、教育投入、教育资本、教育资源一个国家或地区、单位,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向教育领域内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及其货币表现.教育投资比例指标:教育投资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即教育投资与国民经济之间关系所反映出来的数量指标及计算范围.教育投资分配结构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三级教育投资在教育投资总量中的比例,及三级教育生均教育投资比例教育投资结构:也称教育投资内部比例.这主要是指各级各类教育投资内部分配和作用的比例关系.包括各级教育投资分配比例;各类教育投资分配比例;正规教育与业余教育之间投资比例;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投资分配比例;教育行政机关与基层学校教育单位投资分配比例;教育机构内部各种经费分配和使用比例等.教育投资经济效益:教育领域内的劳动耗费同教育所得到的经济报酬,做出数量上的对比.通俗地说,是把社会各教育的投资和依赖这种投资所得的国民收益,加以比较后,以所得的国民收入去抵偿教育投资后还有余额,这个多余的数量就是教育投资经济效益.教育物力资源利用效率:教育活动物化劳动的占有和消耗程度,是教育活动的物质技术基础,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材料和低值易耗品教育物质成本一定时期用于教育的物化资金部分教育需求:社会和个人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教育研究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的途径,描述、测量和测验教育变量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教育直接成本:社会与个人为教育而直接支付的费用总和,包括教育社会直接成本和教育个人直接成本教育资源分配备教育资源在教育系统内部各级各类教育间合理有效地分配教育资源:指的是全社会的经济资源需要并可能用于教育事业的那部分人力、财力和物力.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宏观上指一定社会条件下,为取得同样的教育成果,教育资源占用和消耗的程度,微观上指某教育单位或学校,其教育事业经费和教育基本建设投资的利用效率,即每一定量的教育投资所能培养学生的数量教育资源使用的适当性:按资源功能的特性用在相当需求场所.专用建筑设备,教师专才专用及教育功能的多样性都是适当使用教育资源的结果教育资源整体性:学校的举办,有些资源必须同时投入与运用.一所学校的创立,无论规模大小,均须有校地、校舍建筑、教学设备,器材等固定资本投入;有教师、行政人员、学生等人力资源投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通过发展经济,将要建立一个什么模式社会,包括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精神、道德等方面.也就是说实现国家现代化经济分析法:即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平衡分析和综合分析等.经济结构国民经济总系统中各子系统,各部门的排列、组合和结合方式,具体说是指国民经济的各种成分,各个部门以及社会再生产的各个方面的构成、比例关系和相互联系.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注重分析劳动力市场的内部结构,从而说明不同的劳动力在劳动力市场受到不同的待遇,进而阐述教育对经济的功能.劳动能力:人征服自然或客观世界的能力,是人在劳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体力和智力总和.企业教育投资:企业用于智力开发,提高职工文化、技术和专业知识水平的教育投资.它既包括对企业在职职工的教育投资,也包括对企业后备职工的教育投资企业职工教育投资:也称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是指用于企业职工教育的一切资金和费用,即企业职工教育所占用和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工作能力.筛选假设理论:把教育看做一个信息,着重研究在劳动力市场内雇主是怎样挑工人的,从雇主在劳动力市场上研究挑选工人的过程,说明教育的社会经济效益.教育信息具有社会经济效益.社会化理论:从研究教育如何培养训练劳动的个性特征,从而为生产服务,为发展经济服务,论证教育与经济关系.社会再生产: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再生产的理论告诉我们,社会再生产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同时也是劳动力的再生产.只有当物质资料再生产与劳动再生产,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数量上比例协调,质量上相互适应,社会物质再生产才能得以实现.因些,劳动力再生产是社会物质资料再生产的必要条件.生均教育成本:是教育成本的综合指标之一,指平均每名在校生所分担的教育费用.生均经费指数:教育经费与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关系,还可派生出生均经费指数指标.公式:CE=生均经费/人均GNP,即生均经费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之比.师资结构整个教师队伍各组成部分的比例关系及其结合方式包括年龄、性别、学历、地区分布以及教师与学生比例等师资优化组合:教师劳动力要素达到最优化组合和使用,即在合理的定员、定额和教师劳动效率指标基础上的确定教师劳动的需要量.因此,实现教师优化组合,关键在于确立合理的教师劳动定额和实现教职工编制的合理定员市场经济:一种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来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运动形态.它以市场运行为中心,通过价值规律的作用进行资源配置和生产力布局,用价格信号调节社会生产力的种类、数量以协调供需关系,按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进行国民收入分配,从而实现国民经济的均衡稳定发展.数据:数码或数据是指各种各样未经组织起来的数字、语词、声音和图像的信号.数量方法:经济计量法和教育统计法,简称数量方法.这两种方法在学科研究中得到了大量使用,它是使学科数量化的主要方法.其中包括有许多具体计算方法,如相关计算、水平计算、累计计算、交叉计算、回归计算等.效率:“效率”,一词是经济学上的概论,是指投入与产出之比.是以一定量的输入求得最大的输出,或是以较小的输入求得一定量的输出信息:按照一定意义排列组合起来的数据.学校适度规模学校拥有恰好可使资源获得充分与适当的运用,而又不衍生人际关系疏离和行政僵化等弊端的学校规模义务教育:国家根据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一定年限和一定程度的学校教育义务教育投资:教育投资的组成部分,是实施和发展义务教育的物质保证.义务教育投资是指投入义务教育领域中,用于公民基本素质培训的人力和物力的货币表现.义务教育投资比例:义务教育投资总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发展.衡量一个国家义务教育投资比例,主要有两个指标:一个是生均教育经费;一个是义务教育投资在教育投资总量中的比例.前者反映了义务教育投资在国民经济分配中的情况,后者反映了义务教育投资在教育总投资中的分配情况义务教育投资外部结构:义务教育投资在教育投资分配中的地位和作用,义务教育投资比例相对高于其他各级教育总投资的比例,教育投资分配结构中,义务教育投资比例随着义务教育普及程度的变化而变化,义务教育投资影响着总的教育投资分配结构的变化义务教育投资主体国家化:义务教育投资中,随着经济发展,国家中央和地方政府成为最主要、最重要的投资者,在义务教育投资主体中居中心地位知识:可以被人们认识、掌握和运用的有价值的信息.知识经济:全称”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指对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与使用,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知识的生产率.或”人类正在进入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消费为最重要的经济时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及答案

辨析题1.唯物主义是可知论,唯心主义是不可知论。

[答案要点] 这是错误的观点。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 坚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即坚持世界的可知性,是唯物主义和某些唯心主义者都承认的观点。

2. 世界统一于存在。

〔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不对的。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讲的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统一于存在”是一个错误的折中主义的命题,之所以是错误的,是因为“存在”是什么,在这里不明确的;如果存在是精神,世界统一于存在是统一于精神,这是唯心主义的命题;反过来,如果存在是物质,世界统一于存在就是统一于物质,这是唯物主义的命题。

3. 重点论内在地包含着两点论。

〔(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所谓重点论是指在分析解决矛盾时,要着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两点论则是指在着重抓重点的同时,对非主要矛盾和矛盾的非主要方面给予适当的关注。

重点论的对立面是均衡论,两点论的对立面是一点论。

由于讲重点论是以承认非重点的存在为前提的,因而它内在地包含着两点论。

4. 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不对的。

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为了维持事物正常发展,必须保持事物原有的度,为了促进事物发展,又必须超出事物原有的度,要适时抓住时机,促进事物的质变。

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山东事业单位笔试真题2024

山东事业单位笔试真题2024

2024年山东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考试笔试试题(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2024年1月26日下午,中国航天科工航天三江所属火箭公司自主研发的快舟火箭可重复使用技术试验箭顺利完成()试验。

A.垂直起降B.飞行强度C.速度滑行D.环境测试【答案】:A2.青海都兰热水墓群发现目前陵园规模最大墓葬“()”。

A.羊圈墓B.合葬墓C.万人墓D.水下墓【答案】:A3.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发的"()",填补了国内高性能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的空白,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猕猴对二维运动光标的灵巧脑控。

A.萤火二号B.夸父三号C.天目一号D.北脑二号【答案】:D4.中国人民银行、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外汇管理局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持续优化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支付服务,更好服务社会民生,优化营商环境,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A.《关于进一步优化重点文旅场所消费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通知》1/ 15B.《关于进一步优化重点文旅场所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通知》C.《关于进一步优化重点消费场所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通知》D.《关于进一步优化重点文旅景区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答案】:B5.2024年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今年主题是"()"。

A.知识产权与青年:锐意创新,建设未来B.知识产权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立足创新创造,构建共同未来C.女性和知识产权:加速创新创造D.知识产权和中小企业:把创意推向市场【答案】:B6.制发公文的目的和要求,一般由()确定。

A.团体、机关负责人B.上级机关的指示C.撰写者本人D.行文对象及行文内容【答案】:D7.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最重要的区别是()。

A.法定最低注册资本额不同B.后者的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前者则不然C.股东的数量不同D.公司组织机构不同【答案】:B8.为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全国各地积极出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措施,下列措施中不属于创新社会管理的是:()A.通过微博向群众提供政务服务资讯B.设奖鼓励市民投诉举报食品安全问题C.提高临床一线医护人员的待遇水平D.组织社区志愿者开展邻里互动活动【答案】:C9.邓小平要求,要始终把()、“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党的一切工作2/ 15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马克思主义考题选择及材料题超全有答案(四)

马克思主义考题选择及材料题超全有答案(四)

第四章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的本质属性是( C )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价值D、价格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A )A、生产商品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B、两个并列的劳动过程C、体力劳动同脑力劳动的不同表现D、先后两次劳动过程3、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基础和条件是( B )A、自然分工B、社会分工C、劳动力成为商品D、货币转化为资本4、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马克思主义的( D )A、劳动价值理论 B 、剩余价值理论C、商品与货币理论D、劳动二重性理论5、个别企业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缩短意味着( D )A、商品价值量的减少B、商品价值量的增加C、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D、该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6、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B )A、个别劳动时间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必要劳动时间D、剩余劳动时间7、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C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D、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8、“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中的“钱”所充当的货币职能是(C)A、支付手段B、价值尺度C、流通手段D、贮藏手段9、商品价格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 D )A、价值规律的内容要求B、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C、价值规律的本质规定 D.、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10、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B )A、流通中的不等价交换B、劳动力成为商品C、货币在性质上发生变化D、勤俭节约11、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是( D )A、劳动力B、厂房、设备C、工具D、货币1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特征是(C )A、劳动过程B、价值形成过程C、价值增殖过程D、价值平均过程13、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 C )A、生产劳动产品B、转移生产资料价值C、能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D、保持资本价值14、假设原来工作日为8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为4小时,剩余劳动时间为4小时,若分别采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使剩余劳动时间各延长2小时,则它们的剩余价值率应分别为( C )A、150%,100%B、150%,200%C、150%,300%D、100%,200%15、资本积累是指( A )A、剩余价值转化成资本B、分散的小资本合并成大资本C、企业之间的兼并D、大资本吞并小资本16、资本有机构成是指(D )A、企业的生产资料与劳动力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B、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关系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例关系D、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关系17、某资本家经营的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少IO%,由此形成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那部分是( A )A、超额剩余价值B、绝对剩余价值C、相对剩余价值D、平均利润18、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B )A.劳动的使用价值B.劳动的价值C.劳动力的使用价值D.劳动力的价值19、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被称为可变资本是因为( D )A、它的价值会转移到产品中去C、劳动力仅能创造出相当于自身价值的价值B、它的价值不仅会发生转移,而且会自行增殖D、劳动力不仅能创造出自身价值,还能创造出剩余价值20、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指在c:v中( C )A、c的比重不断增大B、v的比重不断增大C、c和v按相同比例增大D、c、v按相同的比例下降21、产业资本循环依次经过的三个阶段是( C )A、流通、生产、储备B、流动、生产、流通C、购买、生产、销售D、流动、生产、销售22、资本周转时间包括( B )A、购买时间和生产时间 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C、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D、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23、平均利润的形成是( B )A、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B、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C、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D、资本积累的结果24、剩余价值和利润二者之间的关系是( A )A、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B、利润是剩余价值的本质,剩余价值是利润的转化形式C、剩余价值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利润是可变资本的产物D、剩余价值和利润在质上相同,在量上相等25、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后,市场价格波动的中心是( C )A、价值B、成本价格C、生产价格D、垄断价格26、社会总产品从实物形态上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主要依据是其( D )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价值形态D、最终用途27、在下列生产要素中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 A )A、厂房设备B、原料C、燃料D、劳动力28、资本主义地租是农业中的( B )A、平均利润转化的B、超额利润转化的C、垄断利润转化的D、企业利润转化的29、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是(B )A.土地经营权垄断B.土地私有权垄断C.土地交易垄断D.土地价格垄断30、土地的价格是( B )A、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B、地租的资本化C、土地生产成本费用的货币表现D、土地数额与平均利润的总和二、多项选择题答案1、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它是( ABCD )A、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B、商品的社会属性C、交换价值的基础D、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E、使用价值的基础2、与一种商品的价格相关的因素有(ACDE )A.商品的价值B.商品的使用价值C.市场需求D.市场供给 E.货币币值3、货币的职能包括(ABCD )A.支付手段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价值尺度E.资本尺度4、一定时期商品流通中的货币量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ABC )A、待销售的商品总量B、商品的价格水平C、货币流通速度D、通货膨胀率E、纸币的发行量5、市场机制的要素有(ABCD )A.竞争B.价格C.供给D.需求E.政策6、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历史条件是(CD )A、劳动力具有使用价值B、劳动力具有价值C、劳动者是法律上的自由人D、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E、劳动者自愿出卖自己的劳动力7、资本(BCDE )A、是货币和生产工具B、是一种运动C、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D、是以物为媒介的社会生产关系E、是一个历史范畴8、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BDE )A、揭示了使用价值的来源B、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C、揭示了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的影响D、揭示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E、为考察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依据9、资本积累(ABDE )A、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B、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C、是资本家节欲的结果D、是由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的E、是由竞争规律决定的10、纺织厂的资本家购买的用于生产的棉花属于(ADE )A、不变资本B、可变资本C、固定资本D、流动资本E、生产资本11、提高资本周转速度给资本所有者带来的好处有(BCE )A、提高剩余价值率B、增加年剩余价值额C、节省预付资本D、提高资本有机构成E、提高机器设备利用率12、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 ABCDE )。

经济基础知识

经济基础知识

经济基础知识经济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购买商品、支付账单,还是考虑投资和理财,都与经济息息相关。

了解一些基本的经济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个人财务,做出明智的消费和投资决策。

本文将简要介绍一些经济基础知识,帮助读者建立对经济运作的基本认识。

一、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经济活动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供求关系描述了商品或服务的供应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当供应量超过需求量时,价格通常会下降。

相反,当需求超过供应时,价格通常会上升。

供求关系在市场经济中起着决定价格和数量的作用,了解供求关系有助于我们理解市场价格的形成和走势。

二、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经济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资源。

常见的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和资本。

劳动力指的是人力资源,是通过工作来创造价值的。

土地是指自然资源,如农田、矿产等。

资本是指用于生产的资金、设备和技术等。

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三、通货膨胀和通缩通货膨胀和通缩是宏观经济中常见的现象。

通货膨胀指的是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导致物价普遍上涨。

通货膨胀通常由货币供应过多、需求超过供应等原因引起。

通缩则指的是货币的购买力增加,导致物价普遍下降。

通缩常常是由于货币供应不足或需求不足引起的。

通货膨胀和通缩对个人消费和投资产生影响,因此,了解如何应对通货膨胀和通缩对个人理财至关重要。

四、GDP和经济增长率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规模的指标。

GDP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经济增长率则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GDP在一定时期内的增长速度。

GDP和经济增长率对于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非常重要。

五、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管理的两大工具。

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调节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发展。

货币政策是指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来影响经济发展。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控对于稳定经济、促进就业和控制通货膨胀等具有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知识经济时期,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

资本的本质是什么?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和意义是什么?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商品生产过程是各种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发生作用的,生产要素与劳动价值的关系是不同的。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离开了劳动,价值增长就不可能实现。

知识不创造价值,是通过劳动而成为商品价值的一部分。

商品生产过程是各种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过程,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是不同的程,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是不同的。

就商品使用价值的生产而言,土地、材料、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是商品使用价值的物质要素,与劳动者的具体劳动一起,共同构成了使用价值的源泉。

但就商品价值的创造而言,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

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离开了人的劳动,价值增长就不可能实现,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

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重要核心内容。

到现在,仍然没有更先进的价值理论来颠覆他。

马克思经济学认为,产品只有附加了无差别人类劳动才能产生价值,资本,生产工具的消耗,都只能是转移,不产生新价值。

就用马克思经济学也能完美解释知识经济。

产品产生价值一共有3个或4个元素。

原材料,工具,人类劳动(3元素论)。

或者原材料,资本(管理或组织),工具,人类劳动(4元素论)。

其实不论三元素,还是四元素,都可以归结为两元素,资本和劳动。

因为前者都是可以用资本买来的。

所以马克思理论讲,资本只有转移,没有增值,而增值并形成价值的,只能通过人类劳动附着在产品当中的那部分。

在信息经济社会中,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给人类的生产带来极大的方便。

在这一时代,知识和技术甚至成为首要的生产力。

但价值的增长源泉仍是劳动,而不是知识。

知识不创造价值,它本身的价值也必须通过生产者的具体劳动才能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成为商品价值的一个构成部分。

资本的本质是一种生产关系,是一种运动,是一个历史范畴,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1)含义
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

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转变自己的物质形态而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不发生增值,所以,马克思把这部分资本叫做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由于这一部分资本价值不是不变的,而是一个可变的量,所以马克思把这一部分资本叫做可变资本。

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结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

它表明,剩余价值既不是由全部资本创造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创造的,而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

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这种划分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依据。

2)依据
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区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是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转移和价值周转方式上的不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劳动力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所以剩余价值生产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可变资本,是它(劳动力)使得价值发生增值,而流动资本是一次性投入生产,并且一次全部收回其价值,比如原材料、劳动力、燃料等,而固定资本是逐渐转移,逐渐收回的,比如机器、产房、设备等。

不变资本的实物形式包括企业全部生产资料,可变资本的实物形式是劳动力;而固定资本的实物形式只包括生产资料中的劳动资料,流动资本的实物形式既包括生产资料中的劳动对象,也包括劳动力。

这就是说,固定资本是不变资本的一部分,可
变资本则是流动资本的一部分。

3)意义
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的意义:第一,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通过分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说明剩余价值不是全部资本产生的,而是可变资本产生的,是绝对和相对延长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因此,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惟一源泉。

第二,为考察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带来的,因此,考察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时,不应拿剩余价值同全部预付资本相比,而只能同可变资本相比。

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就是剩余价值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