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知识点汇总(1-8单元)分析

合集下载

人教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1-8单元基础知识归纳(填空版含答案)

人教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1-8单元基础知识归纳(填空版含答案)

第一学期化学基础知识归纳(1-8单元)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就是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2.物质的性质:⑴化学性质:物质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⑵物理性质:物质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

⑶注意区分“变化”与“性质”:“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变化”的内因,描述“性质”往往用一些关键词:能、会、可以、有、难、易,而“变化”是一个正在进行的过程。

3.能直接加热的仪器、、、坩埚;垫石棉网可以加热的仪器,烧瓶,锥形瓶。

4.称量食盐时在托盘两边放等质量的纸,称氢氧化钠时放在里称量。

准确到克。

5.给试管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能超过容积的,要用焰加热,手持试管夹的端。

6.蜡烛燃烧时产生的黑烟是未充分燃烧产生的;吹灭蜡烛,出现大量白烟是。

7.人呼出的气体中、比空气多,较少,呼出的气体主要是。

8.仪器的装配顺序应该是:从到,从到。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的成份中,按分数计算,含量最多的是,占;其次是,占;占0.94%的是;二氧化碳占;其它占。

不是质量分数!2.稀有气体包括、、、氪、氙,氡。

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所以用做霓虹灯等,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可用做。

3.用红磷燃烧测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观察到的现象是红磷燃烧,发光,生成,松开止水夹后,,。

导致结果偏小的原因是①;②;③未冷却就打开止水夹。

实验结论是;导致偏大的原因是:,导致集气瓶中一些空气逸出。

为何不能用碳,硫代替红磷:;为何不能用铁代替红磷:。

如果用木炭,在瓶底放入吸收CO2 ,这样会得到相近的实验结论。

4.空气,盐水,自来水,矿泉水,海水,石灰水,白酒,溶液,合金,稀有气体,乙醇汽油等都属于物。

1水,蒸馏水,纯净水,水蒸气,冰水,液氧,铁,干冰,水银,臭氧,硫酸铜晶体CuSO4·5H2O等属于物。

只由元素组成的是单质。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的化合物是。

详细!初中化学全册单元知识点思维导图全总结

详细!初中化学全册单元知识点思维导图全总结

01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02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03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05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06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07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08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09第九单元:溶液10第十单元:酸碱盐一、化学用语1、电离方程式:2、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生石灰CaO;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石灰石、大理石CaCO3;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纯碱、口碱Na2CO3;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胆矾、蓝矾CuSO4·5H2O;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氨水NH3.H2O。

二、金属活动性1、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三、酸、碱、盐的溶解性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3、四微溶物: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

4、三个不存在的物质:氢氧化银、碳酸铝、碳酸铁四、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即有不在溶液中存在或在水溶液中不易电离的物质)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3、KNO3、NaNO3、AgNO3、BaSO4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

初中化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化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化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大全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以及能量转化和传递的学科。

下面是初中化学各章节的知识点总结:1.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的分类:单质和化合物-混合物的分类:均匀混合和非均匀混合2.空气和氧气:-空气的组成和性质:氮气(氧化还原反应、氮的化合物)、氧气(氧化还原反应、燃烧反应)、水蒸气、稀有气体和其他气体-空气中杂质的检验:白磷的燃烧、湿润的红石蕊试纸3.水的性质:-水的组成和性质:分子结构、溶剂、晶体水和结晶水-水的热性质:沸腾、蒸发、熔化和凝固4.碱、酸和中性溶液:-酸和碱的性质和表征:pH值、酸碱指示剂、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中和产生盐和水、酸性、碱性和中性盐的性质5.实验操作:-实验室用具的使用和安全:试管、烧杯、胶头滴管、酒精灯等-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步骤:称量、溶解、过滤、蒸发、加热等6.常见盐类与化学式:-盐的性质和分类:氯盐、硫酸盐、亚硝酸盐等-盐的化学式和命名规则:阴离子和阳离子的结合7.金属元素和金属材料:-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分类:常见的金属元素、贵金属和常见金属-金属材料的性质和应用:导电、导热、延展性和硬度8.燃料与燃烧:-燃料的分类: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燃烧的条件和产物:可燃物质、氧气、着火点、燃烧产物的分析和应用9.化学能与化学反应:-化学能的转化和利用: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化学平衡和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的速度和影响因素:反应速率、浓度、温度、催化剂的作用10.离子的共存和离子方程式:-离子的性质和检验: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离子方程式的写法和应用:反应物和产物离子的配对。

初中化学每章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每章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每章知识点总结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化学入门1. 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元素组成,元素是不可分割的基本单位。

2. 物质的分类: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3. 化学符号:元素的符号表示,如H代表氢,O代表氧。

4. 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平均原子质量与1/12个碳-12原子质量的比值。

5. 化学反应:物质之间相互作用,产生新物质的过程。

第二章:元素与化合物1. 元素周期表: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

2. 常见元素:如氢、氧、碳、氮等,它们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元素。

3. 化合物的形成:通过化学反应,元素可以结合形成化合物,如水(H2O)。

4. 酸碱盐:酸是能够提供氢离子(H+)的物质,碱是能够提供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盐是酸和碱中和反应的产物。

第三章:化学反应原理1.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2. 能量变化: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3. 反应速率:化学反应进行的速度,受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4. 化学平衡: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

第四章:气体的性质1. 气体的分类:根据化学性质,气体可以分为惰性气体、氧气、酸气等。

2. 气体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气味、密度、溶解性等。

3. 气体的收集方法:如水置换法、向上排空气法等。

4. 气体的实验室制备:通过化学反应在实验室中制备气体,如氢气、氧气等。

第五章:水和溶液1. 水的性质:水是极好的溶剂,具有较高的比热容和表面张力。

2. 溶液的组成: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3. 溶解过程:溶质分散在溶剂中形成均匀混合物的过程。

4.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已经达到最大溶解度的溶液;不饱和溶液则是溶质未达到最大溶解度的溶液。

第六章: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硬度、熔点、沸点等。

完整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完整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完整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完整版)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在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绿色化学是环境友好化学,其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的四个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

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蜡烛燃烧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实验,需要注意的是,在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该实验可以观察到火焰的三个部分: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通过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可以比较各火焰层的温度,发现外焰温度最高。

检验产物时,可以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会有水雾,而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会变浑浊。

熄灭后会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后,蜡烛会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可以得出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需要注意的是,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科学探究是研究化学的重要途径,其一般步骤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研究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化学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包括:用于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等,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需要垫石棉网以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有量筒、漏斗、集气瓶等。

测中常用的是量筒,需要注意的是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称量器中常用的是托盘天平,需要注意的是先调整零点,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四) 称量操作在添加砝码时,应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使用镊子夹取砝码。

初中化学知识点分章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分章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分章总结第一章化学入门1. 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实体,具有质量和体积。

2. 物质的分类: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又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3.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是指物质之间发生反应,生成新物质的过程;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状态或形态的改变,不产生新物质。

4. 原子与分子: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稳定粒子。

5. 元素与周期表:元素是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的集合,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排列所有已知元素的表格。

第二章物质的组成1.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云组成,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

2.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3. 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是指带电粒子之间的化学反应,产生新的化合物。

4. 化学式: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5. 摩尔概念: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表示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个粒子的任何物质的量。

第三章物质的性质1. 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密度、熔点、沸点等。

2. 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3. 酸碱理论:酸碱指示剂、pH值、酸性和碱性溶液的性质。

4. 溶液:溶液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均匀混合物。

5.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包括过滤、蒸发、结晶、蒸馏等方法。

第四章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反应等。

2.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3. 反应的速率与条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4. 能量的变化: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如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5.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涉及电子的转移。

第五章常见物质1. 空气的组成: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和其他气体组成。

2. 水的特性: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包括水的循环和水的净化。

1-8单元知识点初中化学

1-8单元知识点初中化学

绪言1.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 文明世界的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3. 英国科学家道尔创立了原子论;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得罗创立了分子学说。

4•俄国化学家门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5. 蛋壳、贝壳、石灰石、大理石珍珠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CaCQ)。

6..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它的主要特点:①•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②•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反应,减少废物向环境的排放。

③•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实现“零排放”。

④.生产有利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产品。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2. 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又叫化学反应。

3.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4.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女口:颜色、状态、气味、味道、挥发性、密度、溶解性、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硬度等。

5.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毒性等。

二. 化学实验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

2.科学探究的步骤:①.提出问题,②.猜想和假设,③.收集资料,④.进行实验,⑤.得出结论。

3.对蜡烛燃烧的探究⑴.蜡烛通常是一种白色固体,有特殊气味、较软、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⑵.蜡烛燃烧时产生黄色的火焰并伴有黑烟,放出大量的热,烧杯壁上有水珠生成,还生成了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⑶.蜡烛刚刚熄灭时,有一白烟飘出点燃白烟,火焰会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白烟是蜡烛的蒸气冷却形成的蜡烛固体。

⑷.文字表达式;石蜡+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4.对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三•药品取用的基本原则1. 使用药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完整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2、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色、味、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挥发等。

化学性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4、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蜡烛的燃烧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5、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相同点:都有水、氧气、二氧化碳不同点:吸入气体:氧气多呼出气体:二氧化碳、水多结论: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试管烧杯酒精灯漏斗滴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E C D EFG H6、各种常见仪器:(1)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广口瓶。

②取用:粉状药品一药匙或纸槽(一倾二送三直立)块状一镊子(一横二放三慢滑)(2)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细口瓶。

②取用: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口对口紧挨着慢倒;试管略倾斜(3)量筒:①无‘ 0'刻度;②正确读数:视线与凹液面下端平视(否则俯大仰小)(4)酒精灯:①注意事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禁止“灯对灯”点燃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熄灭酒精灯,禁止用嘴吹。

②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对物质加热用外焰(5)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对液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1/3,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45°,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试管口不可对人。

对固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口略下倾,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

(6)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7)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可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 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8)取用药品时做到:口不尝、手不摸、鼻不闻(闻的方法:扇闻) 未说明药品用量时:液体一般取 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低部即可。

初三化学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 物质的变化。

-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例如:水的蒸发、石蜡的熔化等。

判断依据是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可能发生改变。

- 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例如:铁生锈、蜡烛燃烧等。

化学变化常伴随着发光、发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但有这些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2. 物质的性质。

-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等。

-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3.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 药品的取用。

- 固体药品:块状药品用镊子夹取,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取用。

“一横二放三慢竖”(块状),“一斜二送三直立”(粉末)。

- 液体药品:较多量时直接倾倒(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少量时用胶头滴管吸取(垂直悬空在容器口上方);定量量取时用量筒(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 物质的加热。

- 酒精灯的使用:用火柴点燃,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熄灭时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酒精量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不少于1/4。

-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约1/3处,使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角,先预热,再用外焰加热。

- 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 仪器的连接与洗涤。

- 仪器连接: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时,先把玻璃管的一端用水润湿;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时,先把玻璃管的一端用水润湿。

- 仪器洗涤:洗净的标准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 空气的组成。

-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初中化学的各章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的各章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的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物质的组成一、物质的分类1、简单物质和化合物2、元素和化合物的区别3、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二、混合物1、悬浮液、溶液、胶体2、各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过滤、挥发、蒸馏、结晶、萃取)三、化学元素1、化学元素的符号和命名2、元素的周期表四、化合物1、碳水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2、根据元素的种类和数量进行的计量第二章:原子结构与化学键一、原子结构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环组成2、质子、中子、电子的质量和电荷3、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之间的关系二、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的大小和结构1、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特点2、原子核的大小和结构3、原子的大小和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三、化学键1、化学键的种类(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2、化学键的特点和性质3、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第三章:化学反应一、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1、化学反应的定义和特征2、化学反应的符号表示3、化学反应的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反应)二、化学平衡1、化学平衡的概念2、平衡常数和平衡常数的计算3、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三、化学反应速率1、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3、化学反应速率和能量变化的关系四、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化学反应的放热和吸热现象2、热反应焓和热反应焓变的计算3、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和化学平衡的关系第四章: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一、离子反应的定义1、离子和离子化合物的特点2、离子反应的表示方法二、溶液的电离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三、离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配离子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2、离子反应式的平衡四、常见的离子反应1、酸碱反应2、氧化还原反应3、沉淀反应第五章:氧化还原反应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1、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特点2、氧化还原反应的电荷变化二、氧化剂和还原剂1、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定义和特点2、氧化剂和还原剂在反应中的转化三、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1、金属和非金属的氧化还原反应2、还原金属离子和氧化非金属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第六章:金属与非金属元素一、金属元素1、金属元素的性质2、金属元素的化合物3、金属元素的应用二、非金属元素2、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3、非金属元素的应用三、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比较1、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对比2、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的电子传递过程第七章:酸碱与盐一、酸的性质1、酸的定义和特点2、酸的强度和浓度3、酸的常见特点和应用二、碱的性质1、碱的定义和特点2、碱的强度和浓度3、碱的常见特点和应用三、酸碱中和反应1、酸碱溶液的中和反应2、中和反应的表示和计算3、酸碱溶液的滴定四、盐的性质1、盐的定义和特点2、盐的种类及其制备3、盐的应用第八章:碳的物质一、碳的化合物2、碳的化合物的结构和分类3、碳的化合物的应用二、有机化合物1、食糖、淀粉和纤维的化学结构和特点2、脂肪和脂肪酸的化学结构和特点3、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结构和特点三、石油和煤1、石油和煤的成因和性质2、石油和煤的加工和利用3、石油和煤的环境保护以上是初中化学各章知识点的总结,涵盖了物质的组成、原子结构与化学键、化学反应、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金属与非金属元素、酸碱与盐、碳的物质等内容。

初中化学知识点各章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各章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各章总结第一章:化学入门1. 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单元,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

2. 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又分为氧化物、酸、碱、盐。

3. 化学实验安全:了解实验室规则,学会使用实验器材,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4. 元素与周期表: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周期表是元素按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

第二章:物质的组成1. 分子与原子: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

2. 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

3. 元素的性质:元素的性质由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4. 离子的形成: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阳离子和阴离子。

第三章: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类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2.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3.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4. 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第四章:空气与水1. 空气的组成: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和其他气体组成。

2. 氧气的性质:氧气是支持燃烧和呼吸的重要气体。

3. 水的组成: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化学式为H2O。

4. 水的性质:水在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液体,具有较高的比热容和表面张力。

第五章:常见的酸和碱1. 酸的性质:酸具有酸味,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2. 常见的酸:硫酸、盐酸、硝酸等。

3. 碱的性质:碱具有苦味和滑腻感,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4. 常见的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铵等。

第六章:盐与化肥1. 盐的概念:盐是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2. 常见的盐: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等。

3. 化肥的分类: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料。

4. 化肥的使用:合理施用化肥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第七章:能源与材料1. 能源的分类: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2. 材料的分类:金属、塑料、橡胶、纤维等。

3. 能源的转化与利用:如太阳能、风能、化石燃料的利用。

初中化学的各章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的各章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的各章知识点总结初中化学是学生接触化学科学的入门课程,它涵盖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元素知识、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化学反应等。

以下是初中化学各章知识点的总结:第一章:化学入门- 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构成宇宙的任何实体,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 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分为元素和化合物,混合物分为均匀混合物和非均匀混合物。

- 化学实验安全:了解实验室规则,使用实验器材和化学物质的注意事项。

- 化学计量:包括物质的量、摩尔概念、质量守恒定律等基础概念。

第二章:元素与周期表- 元素的定义: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

- 元素的分类:金属、非金属和稀有气体。

- 周期表的结构:周期表的行称为周期,列称为族,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

- 元素的性质:包括原子序数、电子排布、化合价等。

第三章:化合物- 化合物的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净物。

- 化合物的类型:氧化物、酸、碱、盐等。

- 化学式:表示化合物组成的符号表达式。

- 命名法:学习如何根据化学式对化合物进行命名。

第四章: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的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氧化反应等。

- 化学反应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 反应条件:温度、压力、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 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第五章:酸碱与盐- 酸的定义和性质:能够提供氢离子的物质,具有酸性。

- 碱的定义和性质:能够提供氢氧根离子的物质,具有碱性。

- pH值:表示溶液酸碱性的数值。

- 盐的定义:由酸和碱中和反应生成的物质。

- 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和用途。

第六章: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一种涉及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

- 氧化剂和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获得电子的是氧化剂,失去电子的是还原剂。

- 氧化数:表示原子在化合物中的电荷状态。

-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电化学、腐蚀、生物体内的呼吸作用等。

第七章:物质的物理性质- 物质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初三化学第一至第八单元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第一至第八单元知识点归纳

格式九年级化学一至八单元知识概括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一、常有仪器的使用要求:知道常有仪器的名称、用途以及注意事项如:知道可用于反响的容器、可直接加热的仪器、不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等考点链接:常在实验题中要求填仪器名称二、实验基本操作1、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的取用“一斜、二放、三慢竖”粉末放入试管底部、块状放在试管口,粉末一般用钥匙或纸槽,块状用镊子(2)液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倾倒“一倒、二向、三紧挨”液体药品的量取“量筒放平,视野与页面凹液面最低处保持相平汲取与滴加药品“不行将滴管深入试管内”(3)给物质加热①、酒精灯的使用方法:②、加热的操作:要用外焰加热,酒精灯的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层,此中外焰温度最高;固体加热,先预热,再对着固体药品的地方加热;液体加热,先预热,液体体积不得超出试管容积的1/3 ,且要与桌面成45°角,不可以对着有人的方向。

③、物质加热的注意事项:(温馨提示:否者可能会以致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 1)外壁不可以有水,(2)容器不要接触灯芯,(3)烧得很热的容器不要立刻用冷水冲刷或放在实验台上。

考点链接:常在选择题中考操作图或在实验题中考察实验正误三、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一)看法1、物理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这类变化叫物理变化。

例:火柴梗被折断、玻璃破裂、小麦加工成面粉等,不过形状改变。

专业资料整理格式水的三态变化、白腊融化、食盐溶解在水中,不过形状和状态发生变化。

灯泡、电炉丝通电发光、发热。

以上都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这类变化叫化学变化。

现象:会陪伴产生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或生成积淀等。

例:焚烧、铁生锈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响温馨提示:有发光发热的不必定是化学变化。

如灯泡发光。

(二)差别与联系差别:看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联系: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在化学变化中,必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初中化学全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初中化学全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初中化学全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1.《物质与反应》: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分类和物质的变化。

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物质的纯净和混合,物质的相变,物质的化学变化等。

2.《常见物质的性质》: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应用。

包括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常见气体的性质等。

同时也介绍了一些常见物质的应用,如石油、煤炭、盐等。

3.《化学中的能量》: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和能量守恒定律。

包括化学反应中的放热和吸热反应,燃烧反应的能量变化,化学能和化学能量守恒定律等。

4.《空气与氧气》: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空气和氧气的组成、性质和应用。

包括空气的组成和性质,氧气的制备和性质,氧气的应用等。

同时也介绍了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常见气体的性质。

5.《常见酸碱盐》: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和应用。

包括酸的性质和酸碱中和反应,碱的性质和酸碱中和反应,酸碱指示剂和酸碱滴定等。

还介绍了一些常见酸碱盐的应用,如食盐、醋、苏打粉等。

6.《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平衡。

包括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关系,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等。

同时也介绍了反应的平衡和平衡常数等概念。

7.《溶液与溶解》: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溶液和溶解的概念和性质。

包括溶液的组成和性质,溶质和溶剂的概念,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等。

还介绍了一些常见溶液的应用,如盐溶液、酸溶液等。

8.《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和化学平衡。

包括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焓变的计算,化学反应的能量图和能量曲线等。

9.《金属与非金属》: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和应用。

包括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金属的提取和应用,非金属的性质和应用等。

10.《卤素和氢氧化物》: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卤素和氢氧化物的性质和应用。

包括卤素的性质和应用,氢氧化物的性质和应用等。

(完整版)初中化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初中化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第1章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 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加热用外焰加热(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2H o :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2CO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的量减少,和的量增多2O 2CO 2H O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 (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九年级化学1-8单元知识总结

九年级化学1-8单元知识总结

九年级化学1---8单元知识总结(人教版)一,基本概念1、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物理变化2、物质的性质:化学性质、物理性质3、物质的分类: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4、物质的构成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组成物质的元素)5、物质化学变化(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化学反应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分)6、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按得失氧元素分)7、氧化剂、还原剂。

8、催化剂、催化作用9、化学式、化学方程式10、燃烧、硬水、软水、合金二、化学用语1、元素和原子符号(上册75页表、83页表、下册12页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元素周期表1—20的元素)2、化学式(上册课本82页有关单质及其化合物的书写)单质:氧气、氢气、氮气、氯气、碘(都是双原子分子构成)其余的单质可以用元素符号表示单质如铁、铜、硫、磷等化合物(包括氧化物):高锰酸钾、锰酸钾、氯酸钾、铜绿、硫酸、硫酸钠、硫酸铜、硫酸锌、硫酸亚铁、硫酸铁、硫酸铝、硫酸镁、碳酸、碳酸钙、碳酸钠、盐酸、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镁、氯化钙、氯化锌、氯化铜、氯化铁、氯化亚铁、氯化铝、硝酸、硝酸银、硝酸铜、硝酸亚铁、硝酸钙、硝酸汞、硝酸锌、硝酸铁、硝酸铝、氢氧化钙、氢氧化钠、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锰、二氧化硅、三氧化硫、氧化镁、氧化铝、氧化铜、氧化钙、氧化亚铁、氧化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五氧化二磷、水、双氧水(第一,要记住常见元素、原子团的书写和化合价,第二,要记住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0的原则)3、化学方程式:课本上所有化学反应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册课本98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三、化学实验1、常见仪器、基本操作2、氧气、二氧化碳、氢气这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一共有2种发生装置和3种收集装置,选择装置的依据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确定气体发生装置,考虑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来确定收集装置(课本上册38页、111页和112页、143页3、碳、一氧化碳、氢气三种还原剂还原装置(上册94页的图、上册107页下的图、下册17页中间的图)4、常见物质化学反应的现象:上册6页蓝色硫酸铜和氢氧化钠的反应、石灰石和盐酸反应、27页红磷燃烧、34-35页硫燃烧、木炭燃烧、铁燃烧37页过氧化氢的分解、38页氯酸钾的分解、高锰酸钾的分解46页水的分解、91页铁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92页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镁的燃烧94页氧化铜和氢气的反应、107页木炭和氧化铜的反应115页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117页一氧化碳的燃烧、134页甲烷的燃烧、136页镁和盐酸的反应下册10页镁和盐酸的反应、锌和盐酸的反应、铁和盐酸的反应12页铝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铜和硝酸银溶液的反应17页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5、活动与探究(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蜡烛的密度比水小,硬度小,蜡烛的外焰的温度最高,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怎样燃烧)(二)、对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不同的探究(吸入的空气中的氧气比呼出气体多,而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水比吸入是空气多)(三)、过滤的探究(过滤操作过程要注意2个方面的低和3个方面的紧靠)(四)、探究质量守恒定律(以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得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的规律。

初中化学知识点每章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每章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每章总结第一章:化学入门1. 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原子、分子和离子组成。

2. 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3.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原子重新排列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4.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5. 实验室安全:了解实验室基本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第二章:元素与化合物1. 元素:不能通过化学方法分解成更简单物质的物质。

2.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形成的纯净物。

3. 周期表: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用于表示元素的性质和规律。

4. 常见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

第三章:物质的量1. 物质的量的概念:表示物质所含基本单位(原子、分子、离子)数量的物理量。

2. 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定义为一物质中包含6.02×10^23个基本单位的量。

3. 物质的量与质量的关系:通过摩尔质量将物质的量转换为质量。

4. 气体的摩尔体积:在标准状况下,1摩尔任何气体的体积约为22.4升。

第四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 化学反应的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2. 能量的变化: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3. 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方程式。

4. 燃烧反应:物质与氧气反应释放能量的过程。

第五章:酸碱与盐1. 酸:在水溶液中电离产生氢离子(H+)的物质。

2. 碱:在水溶液中电离产生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3. 中和反应: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4. 盐:由阳离子(通常是金属)和阴离子(通常是非金属或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5.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石蕊试纸、酚酞溶液等。

第六章: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一种化学反应,其中电子从一个物质转移到另一个物质。

2. 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剂获得电子被还原,还原剂失去电子被氧化。

3. 氧化数:表示原子在化合物中的电荷状态。

4. 电池和腐蚀:氧化还原反应在电池中用于产生电能,而在金属腐蚀中则导致损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3、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物质的种类繁多(达2000多万种),但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只有100多种。

水、氧气、二氧化碳的一个共同点:都含有氧元素。

4、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考点要求: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考点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

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考试要求:1、能记得常用仪器的名称、认识图样、了解用途及使用请注意事项(试管、烧杯、酒精灯、水槽、量筒、托盘天平、锥形瓶、长颈漏斗等)2、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包括物质的称量、液体的量取)、连接仪器、给物质加热等考点一、常用的仪器(仪器名称不能写错别字)(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反应容器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锥形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常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用加热仪器:酒精灯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固体质量)、量筒(量液体体积)仪分离仪器:漏斗取用仪器: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滴管(少量液体)器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不能加热:量筒、集气瓶、漏斗、温度计、滴瓶、表面皿、广口瓶、细口瓶等试管(1)、用途:a、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b、溶解少量固体。

c、收集少量气体的容器d、用于装置成小型气体的发生器。

(2)、注意事项: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然后才能集中受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b、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

试管夹应夹在的中上部(或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的1/3处)。

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且未冷前试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

反应时试管内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

蒸发皿通常用于溶液的浓缩或蒸干。

注意事项:①盛液量不能超过2/3,防止加热时液体沸腾外溅②均匀加热,不可骤冷(防止破裂)③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

6、胶头滴管①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②滴瓶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药品注意:①先排空再吸液②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以免污染滴管,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试剂)③吸取液体后,应保持胶头在上,不能向下或平放,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胶头;④除吸同一试剂外,用过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别的试剂(防止试剂相互污染。

)⑤滴瓶上的滴管与瓶配套使用,滴液后应立即插入原瓶内,不得弄脏,也不必用水冲冼。

8、托盘天平:称量仪器,一般精确到0.1克。

注意: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放在右盘,取用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直接用手,天平不能称量热的物体, 被称物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要在两边先放上等质量的纸,易潮解的药品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放碱溶液时试剂瓶应用橡皮塞,不能用玻璃塞。

12、漏斗用于向细口容器内注入液体或用于过滤装置。

长颈漏斗:用于向反应容器内注入液体,若用来制取气体,则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斗中逸出)试管夹用于夹持试管,给试管加热。

注意事项:①使用时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或夹在距管口1/3)(防止杂质落入试管)②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

酒精灯用途: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注意事项:①使用时先将灯放稳,灯帽取下直立在灯的右侧,以防止滚动和便于取用。

②使用前检查并调整灯芯(保证更充分地燃烧,火焰保持较高的的温度)。

③灯体内的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酒精过多,在加热或移动时易溢出;太少,加热酒精蒸气易引起爆炸)。

④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⑤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⑥酒精灯的外焰最高,应在外焰部分加热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要防止灯心与热的玻璃器皿接触(以防玻璃器皿受损)⑦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熄。

(防止将火焰沿着灯颈吹入灯内)⑧实验结束时,应用灯帽盖灭。

(以免灯内酒精挥发而使灯心留有过多的水分,不仅浪费酒精而且不易点燃)⑨不要碰倒酒精灯,若有酒精洒到桌面并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扑盖或撒沙土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以免火势蔓延。

玻璃棒用途:搅拌(加速溶解)、引流(过滤或转移液体)。

注意事项:①搅拌不要碰撞容器壁②用后及时擦洗干净②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线及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考点五、固体试剂的称量仪器:托盘天平、药匙(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的称量,能称准到0.1克)步骤:调零、放纸片、左物右码、读数、复位使用托盘天平时,要做到:①左物右码:添加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用手直接拿砝码,并先大后小;称量完毕,砝码要放回砝码盒,游码要回零。

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即:药品的质量=砝码读数+游码读数若左右放颠倒了;药品的质量=砝码读数-游码读数②任何药品都不能直接放在盘中称量,干燥固体可放在纸上称量,易潮解药品要放在(烧杯或表面皿等)玻璃器皿中称量。

注意: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应先放砝码,再移动游码,最后放药品;称量未知质量的药品则应先放药品,再放砝码,最后移动游码。

考点六、加热:先预热,后对准液体和固体部位集中加热;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热源,用外焰加热。

①给液体加热可使用试管、烧瓶、烧杯、蒸发皿;②给固体加热可使用干燥的试管、蒸发皿、坩埚⒈液体: A、用干抹布擦拭试管的外壁, B、管口不能对着自己和旁人,C、试管夹从管底套上和取下,D、试管与桌面成45-60度⒉固体: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试管口应略向下(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先预热后集中药品加热。

注意 A:被加热的仪器外壁不能有水,加热前擦干,以免容器炸裂;B:加热时玻璃仪器的底部不能触及酒精灯的灯心,以免容器破裂。

C:烧的很热的容器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也不能立即放在桌面上,应放在石棉网上。

考点八、简易装置气密性检查:A、连接装置; B、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 C、用手紧握试管加热;D、过一会儿导管中有气泡产生,当手离开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

八、仪器的洗涤:如:仪器内附有不溶性的碱、碳酸盐、碱性氧化物等,可加稀盐酸洗涤,再用水冲洗。

如:仪器内附有油脂等可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也可用洗衣粉或去污粉刷洗。

清洗干净的标准是:仪器内壁上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而均匀地附着一层水膜时,就表明已洗涤干净了。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考试要求: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了解大气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 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1、18世纪70年代,瑞典科学家舍勒和英国的科学家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分别发现并制得了氧气。

2、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考点一)1、装置图(见书P27)2、实验现象:A 、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冒出白色浓烟3、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4、原理:表达式:磷(P ) +氧气(O 2)五氧化二磷(P 2O 5) 化学方程式: 4P + 5O 2 点燃2P 2O 5 5、注意事项A 、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B 、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C 、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D 、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E思考:1、可否换用木炭、硫磺等物质?如能,应怎样操作?答:不能用木炭或蜡烛(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2、可否用镁代替红磷?不能用镁,因为镁不但跟氧气反应而且还跟氮气等反应,结果测得的不只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会远远大于氧气的体积。

6、实际在实验中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A 红磷量不足;B 装置气密性差;C 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D 、没有预先在导管中装满水三、空气的主要成分(考点二)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四、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考点三)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2、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注意:划分纯净物、混合物的标准是根据物质的种类来划分的。

只含一种物质的就属于纯净物,含有几种物质的就属于混合物,六、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考点五)1、 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有害气体(一氧化碳(CO )、二氧化氮(NO 2)、二氧化硫(SO 2))点燃和烟尘。

2、污染来源: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及汽车排放的尾气。

课题2 氧气考试要求知道氧气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能识别化合反应 认识氧气与与常见物质(碳、磷、铁、蜡烛、硫)的氧化反应考点一、氧气的物理性质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 ,略大于空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