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_地球的运动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大全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大全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的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
2.理解昼夜交替、四季更替的原因;
3.掌握如何利用影子测定太阳高度和方向的方法;
4.了解国际日期变更线的概念和作用。
二、教学内容
1. 地球的自转运动
1.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地球一天的长度、自转速度的测定方法;
3.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地球自转运动的现象。
2. 地球的公转运动
1.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地球绕太阳的轨道、公转速度、公转周期的测定方法;
3.四季更替的原理。
3. 太阳高度和方向的测定
1.影子的形成及其测定方法;
2.利用影子测定太阳高度和方向的方法及其应用。
4. 国际日期变更线
1.国际日期变更线的概念和作用;
2.国际日期变更线对于跨越日期线的旅行和工作的影响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
1.演讲法:教师利用多媒体的形式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四季更替原理;
2.实验法:教师在实验室或教室进行影子测定太阳高度和方向的实验;
3.讨论法: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与交流,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4.案例法:根据生活中发生的有关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事件,进行分析。
四、教学效果评价
1.做出口头的评价;
2.给学生发放问卷,让学生及时反馈;
3.教师提供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改进。
五、教学过程安排
1. 地球的自转运动
1.教师介绍自然界中的运动,引出地球的自转运动;
2.通过数学计算和示例来告诉学生地球一天的长度、自转速度的测定方
法;
3.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相关的视频,学生观看并理解。
2. 地球的公转运动
1.教师通过演讲和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理解地球的公转运动、地球绕太
初中地球的运动复习教案
初中地球的运动复习教案
第一章:地球的自转
1.1 地球自转的定义: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一天。
1.2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1.3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确定地球上的经度和时区。
第二章:地球的公转
2.1 地球公转的定义:地球沿着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转动,其周期为一年。
2.2 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
2.3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地球上的气候带划分、农业生产安排。
第三章:地轴倾斜与五带划分
3.1 地轴倾斜的定义: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其度数为23.5度。
3.2 地轴倾斜产生的现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等。
3.3 五带的划分: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第四章:地球运动与地理现象的关系
4.1 地球自转与地球上的气压分布:形成高低气压差异,产生风。
4.2 地球公转与太阳辐射的分布:形成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产生热量分布不均。
4.3 地球运动与气候的形成:影响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的分布。
第五章:地球运动的地理应用
5.1 导航与地球运动:利用地球自转和公转确定航海和航空的方向。
5.2 地球运动与时间计算:地球自转用于计算地球上的时间,地球公转用于计算
日历时间。
5.3 地球运动与地理观测: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天文观测,探索宇宙奥秘。
第六章:地球自转与科里奥利力
6.1 科里奥利力的定义: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力,使得流体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
6.2 科里奥利力对气候的影响:形成风带,影响全球大气环流。
人教版初中地理《地球的运动》课件
6.本文虽然属于学术性演讲,但通俗 易懂, 听众易 于接受 。首先 ,作者 在演讲 过程中 注意结 合自己 的切身 体验, 如作者 讲到了 自己初 到美国 大学念 物理时 的彷徨 恐慌, 这样就 拉近了 与听众 的距离 ,并使 他们真 切地感 受到格 物致知 精神的 重要性 。
8.唯有经历劳动的洗礼,挥汗如雨, 奋斗筑 梦,才 能悟得 真谛, 享受劳 动所带 来的快 乐。
1.在暗室里,用手电筒或蜡烛等作为光源,照射地球仪。自西向东 缓缓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布。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一天中,人们的作息时间与地球自转 的关系。
演示地球自转
地球的公转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太阳不停地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 与自转方向一致,也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带和南寒带。
这里正午的太 阳高高悬在空 中,气候终年
炎热。
这里地面得到 的太阳光热比 热带少,比寒 带多,四季变 化比较明显。
这里阳光斜射得厉害, 甚至有一段时间太阳 终日不出,气候终年 寒冷。
1.参照下图,用地球仪演示地球 的公转。
地球公转示意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一年中什么季节中午太阳升得高一些?什么季节比较低? (2)一年中什么季节白昼时间较长?什么季节较短? (3)一年中我国中午太阳升得高、白昼时间长的季节是什么季节?说说这 个季节,地球在上图所示的哪个位置附近?此时,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是什么 季节? (4)结合上图,说说季节变化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初中地理-地球的运动-说课课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对地球的自传运动 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建立起 初步的感性认识。同时要培养 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激发 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地球自传的概念、方 向和周期。
教学难点
昼夜交替现象成因及其晨昏 线的解释。
三、说教法
4.归纳推导法 3.活动探究法
2.多媒体演示法 1.自主学习法
四、说学法
学答 → 学问 学会 → 会学
五、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突 破难点,做到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 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 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
地球在运动吗? 中国现在 是晚上?
4.布置作业
完成《地理填充图册》相关内容
5.板书设计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 中心 方向 周期 意义 地轴 自西向东 1天 产生昼夜交替
2.讲授新课
教材提供的关于天体运动的阅读材料 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请谈谈你的感想? 请同学们记住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哥白尼,学习 他勇敢的科学精神。
● 自学内容 自读教材关于地球自转的两段文字,看看能 否自己填出下列表格内容,填完后请同学回答:
思考讨 论
1.地球自转的中心是什么? 2.地球自转一周是多长时间? 3.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是顺 时针方向旋转吗?在南极呢?
初中地理教案:地球的运动
初中地理教案: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运动
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心旋转的运动。这个轴心被称为地轴,它连接了北极和南极,且垂直于地球表面。地球完成一次自转所需的时间约为24小时。
1. 地轴倾斜引起的现象
地球的轴线并不完全垂直于黄道面,而是倾斜23.5度。因此,在地球自转过程中,太阳光照射到各个纬度上时会产生不同的太阳高度角和日照时间。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季节会发生变化以及为什么地方之间有着不同的气候。
2. 日食和月食
由于地球自转和月亮绕地球公转,当月亮处于特定位置时,太阳、月亮和地球三者会形成一条直线。这种情况下,如果月亮处于地球与太阳之间,则发生日食;如果月亮正好进入阴影区域,则发生月食。
3. 环形日食和部分日食
在某些情况下,当月亮离太阳较远时,无法完全遮挡住太阳表面,我们看到的就是部分日食。而当月亮处于距离地球较远的位置时,无法完全遮挡住太阳,我们就会目睹到环形日食现象。
4. 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地球自转带来了昼夜交替的变化。白天人们进行各种活动,而夜晚则提供了休息和睡眠的时间。此外,自转还导致了不同纬度上的气候差异、潮汐现象以及风向的变化等。
二、地球的公转运动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运动。这个轨道呈椭圆形,并且与黄道面相交。完成一次公转所需的时间约为365.25天(即一年)。
1. 阳历年和闰年
日常使用中我们所说的一年通常指数学年、农历或者阳历年。然而,由于公转周期并非整数,因此为了保持日期与季节间稳定性,在平年基础上增加一个额外日期来弥补,即闰年。闰年具有366天。
《地球的运动》初中地理教案
《地球的运动》初中地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
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能够运用地球运动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模型、图片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运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运用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推理和判断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培养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
2.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三、教学难点
1.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 运用地球运动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1. 地球仪、模型、图片等教学道具。
2. 教学课件或投影片。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地球仪和模型,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运动。
提问:你们知道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吗?地球运动产生了哪些地理现象?
2. 地球自转
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一天)。
演示地球自转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自转的过程。
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3. 地球公转
讲解地球公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一年)。
演示地球公转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公转的过程。
分析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
4. 课堂练习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解决问题。
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对地球运动的进一步探索兴趣。
6.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地球运动的理解。六、教学反馈
初中地理:1.2地球的运动 (复习课)
课标要求 知识梳理 重点突破 习题精练
1. 地球自转 · 运用地球仪或软件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 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 · 结合实例,说出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 响。 (自转示意图) 2. 地球公转 · 运用模型或软件,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 说出地球的公转方向、周期。 · 结合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 响。(公转示意图、地球的五带、影长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
码)位置,图中A地将迎来___黎__明_____(黎明/黄昏)。 (3)读图丙,泰安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观测发现,在正午阳光 照射下,树影朝向偏______北__________(北或南);一年中当正 午树影最长时,泰安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昼__短___夜__长__。
直击中考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1-2题。
6.当太阳直射点由③移到④点时,泰安各地昼夜长短及其变化状况是 (A )
A.昼<夜,昼渐短 B.昼<夜,昼渐长 C.昼>夜,昼渐长 D.昼>夜,昼渐短
7.图1示意北半球某地冬夏季某日正午楼房的影子,图2示意不同纬度 地区某日正午的景观图。读图回答问题。
(1)观察现象:图1中,夏季楼房影子较____短____(长/短), 说明夏季正午太阳升得较____高____(高/低)。 图2中,____热____带影子最短,该纬度地带获得的太阳光 热较______多______(多/少)。 (2)说明原因:由于地球绕着太阳的__公___转___(自转/公转) 运动,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北回归线和__南__回___归_ 线
初中地球运动
东五区
西七区
东八区
时区划分和时间早晚
时间越来越晚¤
伦敦 0时区 莫斯科 东2区 新德里 东5.5区 华盛顿 西5区
北京
东京 东9区
旧金山 西8区
堪培拉 东10区
2、时区与区时
• • • • 每15经度范围为一时区,全球共计24时区。 时区内共用中央经线(15*X)地方时为区时。 相邻时区相差一小时,东早西晚。 东12区最早,西12区最晚。
跟我一起画: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23º 26´N
夏至
北回归线 赤道 秋分
0º
春分
春分
23º 26´S
南回归线
冬至
说设计:4、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二:地球公转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节气 日期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总结规律: 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获得太阳光热 多,气温高,此时是夏季。当太阳直射赤道时, 南北半球获得的太阳光热均衡,为秋季或春季。
西 东经(E) 东12区
姐姐 2月14日8点钟
180º 经线
东 西经(W) 西12区
减 1天
妹妹?
日 界 线
2月13日8点钟
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 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运动(公转)
1、情境导入
冬天下午6
初中地理地球运动知识点整理
初中地理地球运动知识点整理
地球作为我们生活的家园,其运动对于我们理解和认识地理现象至关重要。地球的运动可以分为自转和公转两种,这些运动使得我们地球上的季节变化、昼夜交替等现象得以发生。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地球运动的各项知识点。
一、地球的自转
1. 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己的轴心旋转,自西向东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24小时。
2. 自转使得地球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当地球上的某一地方正面向太阳时,这个地方就是白天;而当地球上的某一地方背离太阳时,这个地方就是夜晚。
3. 自转还使得地球呈现出一定的球形,地球的自转引起了地球的赤道膨胀,极地压缩。
二、地球的公转
1. 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顺时针方向运动一周所需的时间为365.25天(即一年)。
2. 公转的轨道是近似椭圆形,轨道呈现的偏心率使得地球在公转过程中离太阳的距离不断变化,从而造成了地球四季的变化。
3. 公转使得地球的南北半球在不同时间受到的阳光照射强度不同,从而引起了不同地区的气温、降水、季节等现象的差异。
三、地球的倾斜
1. 地球的轴线与公转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倾斜角,地球的倾斜角为23.5度。
2. 地球的倾斜使得地球上不同地区在一年中的接受太阳直射光的角度不同,从而产生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3. 倾斜角度较大的地区夏季阳光直射,气温高,而冬季阳光斜射,气温较低。
四、地球的黄道和赤道
1. 黄道是太阳光直射的轨道,即太阳看上去在天空中运行的轨迹。
2. 赤道是地球自转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在地球的赤道上太阳直射光最强,气温最高。
3. 黄道和赤道的位置是随着地球的公转不断变化的,这也是昼夜长短和季节变化的原因之一。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1.2地球的运动知识点详解
七年级上册1.2地球的运动知识点详解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重点和难点)
一、会画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填图册第7页(1)
1、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北逆南顺)、周期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地球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13页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图(太阳直射点、日期、昼夜长短、极昼极夜、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影子长短光照面积大小)注意南北半球刚好相反。
1、地球的自转
⑴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⑵方向:自西向东。
⑶周期:一天(约为24小时)。
⑷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地方时差
2、地球的公转
⑴含义:地球围绕太阳不停地旋转。
⑵方向:自西向东。
⑶周期:一年(约为365天)。
⑷特点: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的夹角是66.5°
⑸产生的现象:
①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②同一地点,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③同一地点,昼夜长短的变化;
④同一地点,不同季节太阳光热不同,即春夏秋冬四季的形成。
⑹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⑺四季的划分(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正相反):
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
春分:3月21前后,阳光直射赤道,北半球春季,昼夜平分。
夏至:6月22前后,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夏季,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极昼
秋分:9月23前后,阳光直射赤道,北半球秋季,昼夜平分。
冬至:12月22前后,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冬季,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极夜
初中地理必修——地球的运动
初中地理必修——地球的运动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它不仅是人类发展的条件之一,同时
也是我们探索宇宙的起点。地球的运动是我们研究地球的基础,
初中地理必修课程中也涉及了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地球自转的周期
被定义为一昼夜,也就是24小时。地球自转的方向是由西向东,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西向东旋转。地球的自转不仅影响了地球上
的昼夜变化,而且也会对风向、海流等地球上的环境和气候产生
影响。
二、地球的公转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地球的公转周期为365.25天,也就是一年。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而不是圆形。由于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因此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也会产生
变化。按照日地距离最小的时刻称为“近日点”,距离最远的时刻
称为“远日点”。
地球公转产生的季节变化是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中一个重要的自
然条件。在北半球,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交替出现。相对地,南半球的季节和北半球相反,也就是南半球的夏天和北半球的冬
天是同时出现的。
三、倾斜度和赤道
地球的赤道是指地球上纬度为0°的地方。地球自转轴线并不与
其公转轨道垂直,两者呈23.5度的倾斜夹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倾斜度”。由于倾斜度的存在,地球上不同区域的日照时间和季
节变化都不同。
赤道地区的气候通常较为热带,因为太阳照射强度较大。而极
地地区由于太阳角度很小,因此气温低,日照时间也非常短。
四、地球的经度和纬度
经度和纬度是表示地球上不同位置的方式。纬度是指地球表面
上从赤道向南北两极方向所画小圆的大小,从赤道开始向南北方
初中地理读图指导:地球的运动读图指导
地球的运动读图指导
一、自转运动
1.含义:地球绕地轴旋转
2.方向:自西向东(以极点为中心的地图上,北半球逆时针旋转,南半球顺时针旋转)
3地理意义:产生昼夜交替、地方时、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二.公转运动
1.四季形成
解释:冬至与夏至的判断:北极圈内全部是白昼的是夏至,北极圈内全部是黑夜的是冬至。太阳直射点直射北回归线的是夏至;太阳直射点直射南回归线的是冬至。
解释:左图给出四条经线,根据顺着自转方向越来越大是东经越来越小是西经原则可知该图为逆时针旋转,中心应为北极点,北极圈内全部是白昼应是6月22日北半球的夏至。右图为顺时针旋转,中心应为南极点,南极圈内全部是白昼应是12月22日北半球的冬至。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从某一节日至某一节日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在图上找出两节日的准确位置安箭头所指即可。
(2)太阳每年直射次数:南北回归线以内地区直射2次,南北回归线上直射1 次南北回归线以外地区无直射。
(3)物体影子朝向问题:南回归线以南地区物体影子永远朝南,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物体影子永远朝北。
(4)昼夜平均的是春、秋分日,夏至日(6月22日)越往北去白昼越长,冬至日(12月22日)越往南
去白昼越长。
3.五带的划分
【例题1】读“地球运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球公转方向是,在乙图中画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地球自转周期是,产生的地理现象(列举一条即可)。
(3)甲图是地球公转到乙图中的(填数字)位置时的示意图,此时济南在该天的昼夜情况。南半球的季节。
(4)地球运动到③点时,节气,直射点。北极圈以内出现现象。
初中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地理环境空间广大,事物多种多样,关系错综复杂。地理尤其要注意知识点的积累,掌握好知识点,才能化难为易。!因此,店铺准备了这篇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①地球的运动
地球运动:自转/公转
绕转:地轴/太阳
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
周期:约24小时/一年
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
(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由店铺提供的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学好地理。
【初中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教案初中地理教案
地球的运动教案初中地理教案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
2. 使学生能够解释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3. 使学生能够描述五带的划分及特征。
教学重点:
1.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
2. 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3. 五带的划分及特征。
教学难点:
1. 由于地球的自转所产生的地方时差。
2. 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3. 四季的形成。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
2. 谈话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地球运动的相关问题。
3. 讨论法:分组讨论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和五带的划分及特征。
4. 媒体演示法: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运动。
5.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地球运动的现象和意义。教学用具:
1. 多媒体课件。
2. 地球仪若干。
3. 手电筒若干。
课时安排:
2课时。建议第一课时讲地球的自转及地理意义、公转的方向和周期;第二课时讲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观察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
2. 提问:同学们知道这些现象的形成原因吗?
二、地球的自转(15分钟)
1. 讲解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
2. 学生观察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的运动。
三、地球的公转(15分钟)
1. 讲解地球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
2. 学生观察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的运动。
四、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10分钟)
初中地理《地球的运动》说课稿范文(通用2篇)
初中地理《地球的运动》说课稿范文(通用2篇)
初中地理《地球的运动》范文篇1
作为初中的地理老师,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下面小编以初中地理《地球的运动》说课稿为例,为大家介绍其中的写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各位评委老师:
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初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我将从以下几点说起。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地球的运动》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人教版)《地理》第一册第一章第二节的课文,本节教材的内容有:①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②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③五带的划分及选学课文“四季的形成”。课文安排了三处“想一想”,两处“读一读”,一处“做一做”,还安排了11幅反映地球运动和五带划分的图片。教参建议上3课时,本节课为第1课时,讲授教材①②部分内容。
2、编排意图和前后联系
这节内容是继第1节“地球和地球仪”之后编排的,此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大小等知识,并且小学自然课中也学过了“太阳高度”、“昼夜和四季的成因”等知识。现在,对地球运动进行学习,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地理知识打下了基础。
教材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把课文分为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分别进述。应该指出的是地球绕轴自转和绕日公转是不能分割的,分开来讲是为了教学上的方便。
“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一段课文,内容较简单,为了使学生能获得感性知识,教材安排了演示地球自转的小实验和一段阅读材料。“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一段课文,涉及的地球基础知识是比较多的,但这里抓住了一点,即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夹角,且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倾斜方向始终不变,然后从现象入手,得出规律。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当广州为10月1日中午12点,纽约(西五区)时 间为多少?
西五区
0°
东八区
东八区:10月1日12点 — 13点 西五区:9月30日23点
相差13个时区 东八区 180°
西五区 东八区:10月1日12点 + 11点 — 1日 西五区: 9月30日23点
相差11个时区
大小月的计算
大月:1-3-5-7、8-10-12 大月每月31天 小月每月30天(2月为28天,闰年2月为29天) 闰年:能被4整除,世纪年(XX00)要能 被400整除。
东经120°标准时刻是2015年3月1日10时 15分,西经120°标准时刻是多少?
120°W 0°
西八区
120°E
2015年3月1日10时15分 东八区 — 16时
2015年2月28日18时15分 120°E 180° 120°W 2015年3月1日10时15分 + 8时 — 1日 西八区 东八区 2015年2月28日18时15分
当中国南极长城站(62°13′S,58°55′W) 的区时为1984年12月31日22点时,北京时间是 多少? 0° 北京 58°55′W: 西四区 长城站
西四区
东八区
1984年12月31日22点 + 12点
1985年1月1日10点
【试一试】
据英国媒体报道,伦敦奥组委宣布了2012年第30 届夏季奥运会于2012年7月27日晚20时12分(伦 敦当地时间)开幕。算一算:北京的观众收看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地球上的五带 1.五带的纬度范围:位于南、北回线之间的温度带
是 热 带,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的温度 带是 北温 带,北极圈以内的温度带是 北寒 带, 位于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的温度带是 南温 带, 位于南极圈以内的温度带是 南寒 带。 2.五带的气候特征:终年炎热的温度带是 热 带, 终年寒冷的温度带是 北寒 带和 南寒 带,四季分 明的温度带是 北温 带和 南温 带。
2.注意区别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正午太 阳高度是特殊时刻(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物 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长。 3.注意南、北半球月份相同时季节相反。如6、 7、8月份,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春分、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且春分、秋分全球昼夜平分。 2.从夏至到冬至,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从冬至到夏至,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以北半球为例,夏至日北半球 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冬至日昼最短, 夜最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 3.从春分到秋分,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从秋分到春分,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从春分到秋分,北半球昼长夜 短;从秋分到次年春分,北半球昼短夜长。 4.从夏至到冬至,昼变短,夜变长;从冬至到夏至,昼 变长,夜变短。
考点梳理
一、地球的自转
1.概念:地球绕着 地轴 不停地旋转。 2.方向:面对赤道是自 西 向 东 ,面对北极 是 逆 时针,面对南极是 顺 时针。
3.周期: 24 小时。
4.现象:昼夜交替;不同经Hale Waihona Puke Baidu的地点产生时间差;太 阳东升西落。
二、地球的公转
1.概念:地球围绕 太阳 不停地旋转。 2.方向:自 西 向 东 。 3.周期: 365 天。
专题二 地球的运动
考纲与预测
考纲要求
1.能够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 公转。
2.能够运用昼夜更替、时差等地理现 象说明地球的自转;知道四季更替和 五带形成是地球公转造成的;懂得比 较不同季节正午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 长度。
2016年 考查地球的运动(自转图和公转图)以 预测 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意义
重难点透析
一、昼夜现象与昼夜更替产生的原因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在同一时间
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因此就有了昼和夜;由于地球 不停地自转,因此就有了昼夜更替。 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昼夜长短的变化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下图所示,春分、秋分时 太阳直射赤道,春分过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秋分 过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由此形成四季和昼夜长短 的变化;一年中,北回归线与南回归线被太阳直射一 次,北回归线与南回归线之间被太阳直射两次。
2.地球上的五带
例题剖析
1.当太阳直射广州时,右图所 示大部分地区会出现( B ) A.昼夜平分现象 B.昼长夜短现象 C.昼短夜长现象 D.极昼现象
解析:太阳直射广州,即太阳直射 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
2.下列现象由地球公转引起的是( C ) A.家住广州的小明早晨给远在美国纽约的姨妈打电 话,姨妈却说“晚上好”
一天进行了“立竿见影”的探究活动。读右下图,完
成7~8题。
7.从日出到正午,竹竿影子长
度的变化规律是( A )
A.逐渐变短 B.逐渐变长 C.先变短再变长 D.先变长再变短
8.若小明观察到正午时刻竹竿的影子长度为0,则穿
过当地的纬线是( B )
A.赤道 B.北回归线 C.北极圈 D.南回归线
(2015·泉州市)读下图,完成9~10题。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真题链接
1.(2015·益阳市)日月东升西落的主要原因是( C ) A.日月自东向西绕地球转 B.地球公转 C.地球自转 D.日月自西向东绕地球转
(2014·东营市)在暗室里,用电灯作为光源, 照射地球仪,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 运动,如右下图所示。据此完成2~3题。
2.该实验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 A) A.昼夜的更替 B.四季的更替 C.昼夜长短的变化 D.温度带的形成 3.P点此时正处在( A ) A.日出时刻 B.中午时刻 C.日落时刻 D.午夜时刻
4.(2015·泰安市)乌鲁木齐市的学生一般在北京 时间10∶00左右上课,这是因为( D) A.当地学校为了学生健康成长 B.当地多高山,阻挡了阳光 C.当地气候干燥少雨 D.当地区时比北京时间晚两个小时左右
(2015·广东省)读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完成5~6题。
5.图中春分点的位置是( D )
A.①
B.②
C.③
D.④
6.当地球运行至③时( B )
A.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
B.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C.北半球昼夜平分
D.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下的物体没有影子
(2015·福州市)小明于2014年6月21日(夏至日)这
9.地球从图中A位置向B位置移动时,太阳直射位置在
地球表面的变化情况是( D )
A.从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 B.从赤道向南回归线运动 C.从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 D.从赤道向北回归线运动
10.下列四图为夏至、冬至、春分、秋分时,泉 州正午树影记录,其中冬至日的是( D )
A
B
C
D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观看!
B.我们每天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向西方送走黄 昏的落日
C.正午时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冬天长夏天短 D.昼夜以24小时为周期交替
解析:A、B、D项所列现象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C 项现象是由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 导致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所产生的。
易错点拨
一、正确判断二分二至日 1.注意观察太阳直射点:夏至日直射北回归线,北 半球昼长夜短;冬至日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 夜长;春分日和秋分日直射赤道,全球各地都是昼 夜平分。
4.二分二至日(以北半球为例)
节气
日期
直射点位置 昼夜长短
春分 3月20或21日 赤道 夏至 6月21或22日 北回归线 秋分 9月22或23日 赤道 冬至 12月22或23日 南回归线
昼夜平分 昼最长,夜最短
昼夜平分 昼最短,夜最长
5.四季:南、北半球的季节 相反 (选填“相同”或 “相反”)。3、4、5月春,北 秋 南 ;6、7、 8月,夏北 冬南 ;9、10、11月秋,北 春 南 ;12、1、2冬月,北 夏 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