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立子:西方思想家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
当代资本主义腐朽性的典型表现
当代资本主义腐朽性的典型表现作者:辛向阳来源:《决策与信息》2009年第11期利益集团俘获国家美国知名作家彼得·巴恩斯在其《资本主义3.0》一书中讲到:“较之美国,中国有两个优势:其一,中国加入自由市场游戏的时间较美国短,尽可吸取我们的经验教训;其二,中国政府尚未像美国那样已被强大的私有企业所垄断。
这意味着,中国可能有机会为其经济发展另辟蹊径,从而在享有市场经济的要义的同时,避免资本主义的弊端”。
(彼得·巴恩斯:《资本主义3.0》第8页,南海出版公司2008年版)由中国的政治制度所决定,中国政府不会成为某一个或者某几个利益集团的代言人,不会出现美国的利益集团政治。
关于这种利益集团性质的政治,恩格斯在1891年指出过:“正是在美国,同在任何其他国家中相比,‘政治家们’都构成国民中一个更为特殊的更加富有权势的部分。
在这个国家里,轮流执政的两大政党中的每一个政党,又是由这样一些人操纵的,这些人把政治变成一种生意,拿联邦国会和各州议会的议席来投机牟利,或是以替本党鼓动为生,在本党胜利后取得职位作为报酬。
”“他们轮流执掌政权,以最肮脏的手段用之于最肮脏的目的,而国民却无力对付这两大政客集团,这些人表面上是替国民服务,实际上却是对国民进行统治和掠夺”。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2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由于存在着党派之争,市场与各个党派的利益密切相关,每一个上台执政的党派总是千方百计维护与自己党派有密切关系的市场主体的利益,而排斥其他的利益主体。
美国在其市场经济建立初期,这个方面的表现非常突出。
《联邦党人文集》的作者之一麦迪逊在美国建国之初就指出:“土地占有者集团、制造业集团、商人集团、金融业集团和许多较小的集团,在文明国家里必然会形成”。
(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第10篇第45页,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19世纪初,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蒸汽动力船,他试图把自己的发明推销给当时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但拿破仑把富尔顿看成是一个骗子。
关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几个问题资料
资本主义的发展一.资本主义的定义二.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三.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四.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必然性关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几个问题姜鲁鸣三、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总体趋势是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必然性与发展过程长期性的统一,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走向就要把握二者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从哲学意义上讲,任何事物都有生有死,都要完成它从生到死的历史过程。
那么,导致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呢?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趋势的科学分析集中体现在他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分析的五个逻辑链环上:一是基础,它要解决的问题是价值增殖的源泉是什么,这就是劳动价值论;二是实质,由于劳动是价值增殖的唯一的、真正的源泉,所以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实质是他在生产过程中榨取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三是关系,由于剩余价值的存在,从而导致了资本与雇佣劳动根本对立的关系;四是矛盾,这就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基本矛盾;五是趋势,既然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由此而衍生出来的三个具体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本身解决不了的,所以必须用社会主义取而代之。
这就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趋势分析的基本框架。
今天,马克思分析的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是不是变了?没变,它只不过是被资本主义自身的发展掩盖了,被现阶段社会主义一时的不发达、不完善掩盖了。
观察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走向就要拨开资本主义发展和变化的迷雾,抓住它的基本制度进行分析。
客观地看,当代资本主义在诸多的发展变化中又有一些实质并没有发生变化的东西。
一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没有变。
当今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所有制结构,依然是以私人资本为基础、以国家所有和其他经济形式为补充的经济结构这里有两个问题无法回避:(1 )福利制度是战后西方国家以税收的形式把一部分国民收入集中起来,而后用于社会上收入不高的居民,以部分改善他们在初次分配中收入过低状况的一种制度,而福利国家就是福利制度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以瑞典的制度最典型,它号称已建立了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福利体系。
富裕之邦岂即真理之地──怎样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问题
同人 们 的 想 象 是 相 反 的
。
事实 上
,
,
在 战 后 科 技 革 命 的 高峰 高却
二 富裕 繁 荣来 自剥 削
探 讨 资本 主 义 发 展 的 原 因
开 对 资本 的 本 质 的 认 识
。 ,
、
期
西 方发 达 国 家的 生 产 率的提
。
离不
呈 乍 降趋 势 对比
,
以 7 0 年代与 6 0 年 代作
。
日新月 异
但是
,
从对 技米
。
一 种 相 当流 行 的 观 点 认
西 方 战 后 经 济史 的
整体 考 察 看
,
西 方 战 后 发展 的主 要 原 因 是 得益
,
进 步 和 劳 动 生 产 率之 间并 不 存 在 简单
的因果对应 关系
,
于 新 科 技 革 命 换 言 之 是 新 科技 革命
,
这 方 面 的 情形 甚 至
。
,
,
家经 济 发 展 了 生 活 富 裕 了 究 其 原 因
是 不 是 因 为 资本 主 义 的 制 度 好 ? 富 裕
战后
西 方 国 家 中确
之 邦是 否 即 是 真 理 之 地 ? 现 在 的 许 多
问题都 是 由 此 派 生 出 来 的
。
实 发 生 了以 原子能 技米 和 电子技 米迅
速 发 展 和 广 泛 应 用 为 主 要标 志 的 新 的 一 次 科 学技 术 革 命
资本
。
时期是五 六 十 年代
2% 左右
,
那 时一 般 年 均 为
,
增 殖 的基 本 条件也就 随之 消失 了
浅论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
浅论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作者:贾广鹏来源:《卷宗》2016年第07期摘要: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既补充和完善了马克思理论,同时也为无产阶级的运动指明了方向。
因此,本文通过阐述当前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精神,联系实际,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对当前资本主义批判的本质及其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当代价值资本主义制度下产生了自由经济体制,自由经济最大的特征就是价格的持续波动,而价格是执政主体实现调整市场经济发展方向的重要武器,而在自由经济体制下,国家实现经济调控的作用没有实际意义,经济发展呈现无法控制的局面,这不仅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1 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任何主义的产生都是一种信仰的凝聚过程,当代资本主义是指西方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资本垄断主义。
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当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前提是劳动与劳动条件的分离,资本主义经济活动要想正常的运行,就必然要利用剩余价值的生产模式,导致了劳动与劳动条件的分离;其二,生产资料的商品化,资本主义要求了生产手段成为发展的首要因素,否定了人的价值;其三,商品交换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资本主义的经济活动的目的是要实现购买、生产的周期循环,以生产资料的交换实现生产要素的分配。
但是随着苏联解体以及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经济要想实现全球的覆盖愿望,就必须实现市场统治意识形态的完善,而将一切经济活动全部置于市场支配的体系之下,必然就会破坏公民的利益,对民主产生一定的危害,同时违反了世界当前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容易造成社会上的动荡,经济上的崩溃[1]。
2 马克思的实践精神马克思理论对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马克思理论不仅涉及到了政治、哲学、经济学,在对无产阶级历史地位的确定上,马克思主义同样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
《资本论》与当代
《资本论》与当代中共安徽省委党校钟盛熙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本论》与当代”(批准号为OOBKSO15),其最终成果为同名专著,全书共34万字,已于2003年12月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课题组成员有:祝国华、李本和、裴晓鹏。
该成果旨在结合当代实践,对《资本论》中的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资本运营理论、分配理论等差不多理论进行再认识、再研究,以推动《资本论》理论的丰富、进展和创新。
同时力求运用《资本论》的差不多观点和差不多方法,回答时代所提出的若干重大问题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有关热点问题,排除人们面临新情形所产生的思想困惑,为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和科学地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该成果差不多依照《资本论》的逻辑顺序,分设导论和11章,其要紧内容和要紧观点如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重新认识《资本论》的理论价值和社会意义。
《资本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不朽文献,也是马克思主义最有代表性的著作;不仅是革命的理论,也是建设的科学;不仅是“工人阶级的圣经”,也是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宝。
通过对马克思关于《资本论》研究对象论述中“生产方式”这一概念新的诠释,重新解读了《资本论》的经济学价值,论证了《资本论》既是“资本主义经济论”,也是“社会化商品经济论”,为《资本论》差不多理论在当代的应用开拓了新的空间,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定性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
——依照当代实践,需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研究说明,什么样的劳动形成价值以及如何样形成价值,是劳动价值论最差不多的理论问题。
对这一问题认识的纷乱是劳动价值论在当代屡遭质疑的认识论缘故。
形成价值的抽象人类劳动,其外在形状在当代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复杂劳动的一部分升华为创新劳动对当代的价值生产具有决定性意义。
把价值归结为经济关系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差不多特点。
只有坚持对价值范畴的辩证认识,才能使劳动价值论真正成为能够说明现实问题的科学理论;否认价值的社会属性,既是理论的倒退,也不符合当代实际。
《祝福》相关资料:鲁迅小说中对封建文化的批判
《祝福》相关资料:鲁迅小说中对封建文化的批判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没有哪一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有鲁迅这样深刻而又具体,没有哪一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有鲁迅这样执著而又犀利。
鲁迅一针见血地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概括为奴性文化。
他说:“中国的文化,都是侍奉主子的文化,是用很多的人的痛苦换来的。
无论中国人,外国人,凡是称赞中国文化的,都只是以主子自居的一部分。
”(《老调子已经唱完》)鲁迅认为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资格,至多不过是奴隶,中国历史上只有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鲁迅努力从整体上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在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特征的同时,鲁迅在许多文章中还十分具体深刻地剖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种种弊病,鲁迅以偏至的发展观孜孜于对中国传统文化弊病的揭示和批判,“这是意在复兴,在改善”(《致尤炳圻》),因而鲁迅在他的乡土小说的创作中也努力解剖、抨击中国传统文化在民族心理性格方面形成的种种病态。
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中,对国民性的卑怯是深恶痛绝的,他一再针砭在中国传统文化浸淫下国民性的卑怯,他说:“……意图生存,而太卑怯,结果就得死亡。
以中国古训中教人苟活的格言如此之多,而中国人偏多死亡,外族偏多侵入,结果适得其反,可见我们蔑弃古训,是刻不容缓的了。
”(《北京通信》)鲁迅的乡土小说展示给我们的是一个卑怯者的世界。
李长之在《鲁迅作品之艺术的考察》中就指出:鲁迅的小说创作“在内容上,写的东西都是一致的,就是写农民的愚和奴性”。
在鲁迅的乡土小说中,将儿子的命运寄寓在人血馒头上懦弱的华老栓(《药》),一心跻身长衫客行列的落魄的孔乙己(《孔乙己》),因丢了辫子被女人当众辱骂的忧愁的七斤(《风波》),在多子、饥荒、苛税等压榨下苦得像个木偶人的闰土(《故乡》),都是乡土社会中的卑怯者,他们对于身受的压迫忍辱受屈逆来顺受。
《祝福》中到土地庙捐门槛赎罪的祥林嫂,《在酒楼上》中敷敷衍衍模模糊糊无聊地生活着的吕纬甫,《孤独者》中亲手选了独头茧将自己裹在里面的魏连殳,《离婚》中慑于七大人威光的爱姑,也都是社会生活中的卑怯者,虽然他们面对坎坷的命运和人生也有过不平和抗争,但最终都屈服于文化传统和社会环境。
《祝福》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国民性的批判
《祝福》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国民性的批判——浅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鲁迅小说《祝福》中主人公“祥林嫂”历史悲剧原因的分析,揭示出导致祥林嫂之死的关键,那不是穷困,不是劳累,也不是意外灾祸,而是一种精神上的折磨——祥林嫂忍耐过、挣扎过、反抗过,但最后还是逃不出封建礼教的魔爪,这是祥林悲剧的真正意义。
祥林嫂面对接二连三的不幸及种种迫害,曾进行了不懈的抗争,但这种抗争不仅无效,而且导致其越陷越深的可悲结局。
小说《祝福》深该地揭露了中国传统文化盾牌及其掩盖下愚弱的国民劣根性,二者共同造就了在“无爱的人间”的一切以祥林嫂为典型的被蹂躏被压迫宿命的必然。
【关键词】《祝福》传统文化国民性悲剧【正文】一、背景与主要内容:鲁迅出身于没落的士大夫家庭。
1898年到南京求学,先入江南水师学堂,次年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
其间接触了西方资产阶级的“科学”与“民主”。
1902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
1904年到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医,后因为在那里发生的两件事对他影响很大,从此弃医习文。
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
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
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
他把这一时期的小说集叫做《彷徨》,显然反映了当时自己忧愤的心情。
但鲁迅毕竟是一个“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1],他决不会畏缩、退避,而是积极奋斗。
《祝福》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共产党宣言》关于资本批判理论的当代价值
《共产党宣言》关于资本批判理论的当代价值作者:杨束芳屈博来源:《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8年第2期《共产党宣言》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
其开篇所提出的“共产主义的幽灵”,是社会化生产与资本扩张造就的现实运动的产物,是对资本全球化时代现实批判地反思的产物。
可以说,《共产党宣言》科学阐释了在资本批判的视角上讨论“人的解放”的逻辑。
毋庸讳言,资本主义的深入发展改变了其统治形态。
当代资本主义不断发展,与19 世纪工业时代的资本主义相比较出现了诸多差异。
20 世纪70 年代以来,金融资本天然地从其他资本形态独立出来并取得支配性的地位。
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明显的“金融化”趋势,其表现是金融资本逐渐侵蚀和挤压职能资本的传统领地,并取得了控制地位。
马克思所分析的城市间分工,现在演化为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分工,与此相匹配的正是现代金融资本无坚不摧的统治能量。
然而,2008 年开始的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已经证明:虽然金融资本冲破了阻碍资本流动的国家、民族和地域限制,在世界范围内最高效地组织起资本运动的各个实物环节,更大范围地实现了马克思所说的“个人受抽象统治”。
但是,马克思所指出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依然在起作用,资本逻辑依然是当代社会无法逃脱的噩梦。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现代性问题,就必须回到《共产党宣言》中去,回到“资本批判”和人类解放的原则上去。
作为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要求执政党必须清楚认知自己所处的历史方位,“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推动运动前进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比其余的无产阶级群众优越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对世情、国情、党情,要有正确的把握,懂得如何确定自己所处的历史方位,按照历史方位提出现阶段的治国方略,以带领人民不断前进,这是一个执政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
新批评的主要观点
新批评的主要观点西方现代批评的一种类型。
折批评作为一个批评流派,本世纪三十年代兴起于英国,曾一度在英美文学批评中占据主导地位。
四、五十年代,它的发展达到高峰,六十年代开始衰落。
“新批评”派成员很多,公认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托·斯·艾略特、艾·阿·理查兹和威廉·燕卜荪。
他们是“新批评”派的主要创建人和理论先驱。
为“新批评”的确立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新批评”这一术语,由美国批评家爵·艾·斯宾根在一九一〇年首次提出,中经“新批评”三员主将以及布鲁克斯、沃伦等人的探索努力,作为一种批评模式和理论体系渐趋完善;在此基础上,一九四一年,由“新批评”的另一重要成员兰塞姆在其《新批评》一书中正式取名“新批评”。
“新批评”是西方批评领域较早对资产阶级传统批评的反拨。
传统批评强调时代、种族、环境诸外在因素对于分析文学作品的决定性作用,而忽视对作品本身的研究,忽视对艺术形式和语言规律的研究。
新批评认为,用这种批评方法分析古典文学既难奏效,分析具有复杂和全新的特点的现代文学就更不行了。
就“新批评”产生于英国而论,也是对维多利亚时代崇尚感情、雕琢藻饰的浪漫主义文风和理论的反动。
和晚期浪漫主义大异其趣的意象主义和象征主义诗歌,为“新批评”的确立提供了创作实践的基础。
“新批评”派的基本理论观点是:一、认为文艺作品具有自立性和自足性,它不与外界现实相呼应,是一个本身有着内在一致性的独立的有机体,客观的象征物。
这就是所谓“有机形式主义”,或称“整体论”。
二、认为文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批评应把文学作品当作独立的语言结构来研究,只在文字的范围内,从各个部分和上下文的相互作用的角度来分析文学作品。
这就是所谓“字义分析”。
“有机形式主义”主要体现在艾略特的“非人格化”的理论主张中。
艾略特的“非人格化”理论包括三方面的含义,即:关于“诗不是放纵感情,而是逃避感情”的思想;关于艺术家在自己的发展中应当“不断地牺牲自己,不断地消灭自己的个性”的思想和关于思想感情应当寻找自己的客观对应物的思想。
批判资本主义的话语
批判资本主义的话语
批判资本主义的话语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观点:
1. 创造巨大的贫富差距: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下,个人和企业通过市场竞争追求利润最大化,导致富人越来越富,而贫困人口越来越贫穷。
这种不公平的财富分配导致社会阶层分化和社会不平等。
2. 剥削劳动者:资本家通过占有生产资料,将工人雇佣为雇员,而工人只能依靠靠卖出自己的劳动力获取报酬。
然而,资本家往往通过不公平的劳动合同、低薪增长和无法维护劳动权益的制度等手段,剥削工人阶级。
3. 导致环境破坏: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资本主义倾向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实现经济增长。
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和盲目的资源开发导致了环境破坏、生态灾难和气候变化等问题。
4. 造成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存在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这是由于市场竞争、过剩生产、金融泡沫等原因引发的。
这些经济危机导致公司倒闭、失业率上升、社会不稳定等问题。
5. 弱化社会公共服务:资本主义倾向于将社会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养老等)作为商品化的对象,以追求利润。
这使得部分弱势群体难以享受到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导致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协调。
总而言之,批判资本主义的话语主要围绕着贫富差距、剥削劳动者、环境破坏、经济危机和社会公共服务等问题展开,强调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不公平性、不可持续性和社会问题。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笔记—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
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笔记—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99.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是什么?(1)20世纪出现了一批有别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家,一般称之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家,以卢卡契、萨特、葛兰西、本雅明、阿多诺、马尔库塞、哈贝马斯、弗洛姆、阿尔都塞等一大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物为代表。
(2)理论背景:①20世纪初在俄国十月革命激励下爆发的匈牙利、奥地利和德国革命都遭到了失败,苏联革命胜利后许多政策措施被西方国家的共产党人视为“庸俗经济决定论”、“机械唯物主义”的产物,斯大林集权主义更是引起了不满和抵制。
②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进入后工业化时期,社会结构、阶级结构和意识形态等多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马克思关于暴力革命、列宁关于帝国主义腐朽性和垂死性等学说遭到了是否过时的质疑。
③由于西方国家革命失败、西方社会战后发生的新变化以及对斯大林主义的不满,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提出了种种不同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新理论。
④一般认为卢卡契以《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鼻祖,西马流派中最著名的是德国法兰克福学派和法国萨特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3)理论主张:①从理论主张的角度来看,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并不是一个严密的文学流派,其代表人物往往运用他们各自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来研究分析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作为其哲学理论和社会理论的延伸和补充,由于理解不同,其观点也多有不一致之处。
但他们都打出了重新研究、重新发现、重新创造马克思主义的旗号。
例如都主张把文学作品放在社会历史文化的大背景中加以理解,反对把文学作品与社会历史割裂开来,都注意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中审视文学的意识形态性,高度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
②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往往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哲学或社会理论的某些流派结合起来产生新的理论学说,例如精神分析学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等等。
(4)评价:①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主要肯定和突出了马克思早期对资本主义异化的批判,结合20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特点,吸收精神分析学等多种学说观点,高举社会批判的旗帜,对现代资本主义的全面异化作了深层次的尖锐批判,并对20世纪以来文学艺术的新发展,特别是现代主义艺术作了理论上的总结、阐述和美学上的辩护和支持,组成了马克思主义文论在当代发展的重要部分,这是值得肯定的。
《资本论》对近代西方政治哲学的批判
《资本论》对近代西方政治哲学的批判
李慧娟
【期刊名称】《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4(38)1
【摘要】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分析,旨在探寻“解放何以可能”。
在这个意义上,《资本论》就不仅仅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还内含着对近代西方政治哲学的批判。
《资本论》对近代西方政治哲学的批判主要体现在内容、理路、任务三个方面:就内容而言,近代西方政治哲学提供了一个关于时代的理想性图景,马克思批判了这一图景,通过《资本论》的“对象”,在思维中再现了资本主义的现实;就理路而言,近代西方政治哲学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马克思批判了这种理路的抽象性和非历史性,主张从物质实践出发解释观念;就任务而言,近代西方政治哲学提出确立资本主义永恒性的时代任务,《资本论》提出的则是把人从物的普遍统治中解放出来、把资本的独立性和个性变为人的独立性和个性的历史任务。
【总页数】6页(P9-14)
【作者】李慧娟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516;D0-02
【相关文献】
1.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形态问题的几点思考——从对西方近代哲学的批判继承的观点看
2.政治经济学批判:《21世纪资本论》与《资本论》--全国经济哲学高级论坛会议综述
3.《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政治哲学思维逻辑
4.《资本论》哲学生命的重启——评《回到〈资本论〉:21世纪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5.《资本论》哲学的再现——评《回到〈资本论〉:21世纪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有机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现代性批判
工作 的努力程度 , 然后 由市场来分配报酬 , 决定他是否能得到回报以及能得到多少 回报 。这种资本主义 的正 义观 对工 人来 说是 不公 平 的 , 因为在 这样 的资本 主义框 架 内 , 富人会 利用 自己的资 本获 取更 大的 财富 , 他 们 不
越少 , 环 境 灾难 日益 加重 , 资 本 主义危 机 也 就悄 然 而 至 。“ 资本 主 义 的危 机 本 质 上 就 是 生 态危 机 …… 资本 的
逻 辑就是 不 断地 追求 增 长 ……过度 积 累 的危 机 被 再 生 产危 机 加 剧 , 再 生 产 危 机 最终 又根 源 于 自然 资 源 的 匮 乏。 ” ¨ 哪 咄 有机 马克思 主义认 为 , 资 本 主 义 自由市场 生 产 的唯 一 模式 和无 极 限 自由增 长 的神 话 已经 破 灭 , “ 生 态危 机 ” 与“ 造 成危 机 根源 的资 本主 义制 度 ” 以及 “ 现 代性 之 死 ” 已经成 为 当今 全球 的三 大难 题 , 而 资本 主
义制 度下 这种 不正 义 的分 配原 则就 是导 致这 种 困境 的原 因之一 。
[ 收稿 日期 ] 2 0 1 6— 1 0—1 2
[ 基金项 目] 国家社科基金 青年 项 目“ 有机 马克思主义生 态经 济思想研 究” ( 1 6 C K S 0 3 4 ) 。 [ 作者简介 ] 韩秋 红 ( 1 9 5 6一) , 女,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从 事西方马 克思主 义和 西方哲 学研 究 ; 郝利 芳 ( 1 9 9 1一) , 女, 硕 士研 究生 , 从 事西方马克思主 义研 究; 王字飞 ( 1 9 9 2一) , 女, 硕士研 究生, 从事西方马克思主义研 究。
导读26《唯心历史观的破产》导读
2.批驳艾奇逊将中国革命发生的原因归结于“西方的影 响”的观点
《唯心历史观的破产》指出,“西方的影响”不是革命发生的原因, 革命源于帝国主义的 侵略。毛泽东首先纠正了艾奇逊对革命对象的 错误认知,将帝国主义而不是清朝视为革 命的根本指向,根源在于帝国 主义的侵略:“不是什么西方思想的输入引起了 ‘骚动和不 安’,而 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引起了反抗。”
3.为打赢新形势下意识形态斗争提供了有益启示
毛泽 东对唯物史观的坚守和运用为我们思考意识形态问题、开展 意识形态工作、进行意识形 态斗争提供了借鉴、指明了方向。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当前中国的国际影响、 发展成就以及所处 的历史方位、时代环境等与70多年前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 国与美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尽管时过境迁,我国 意识形态领域仍 然面临着复杂的形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造成 的干扰、破坏从未消失,敌对势力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改头换面,通过文 艺作品、互联网等媒介将其思想观念逐步渗透在中 国社会生活的方 方面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
毛泽东 在文中撕下了敌人的虚假面具,揭穿了敌人的虚伪本质。毛 泽东提出,所谓的 “西方的 影响”,根本不是什么先进思想带来的积 极作用,不过是西方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面貌用 恐怖的方法去改造世 界。因而,革命的发生不是什么西方新思想的渗透造成的,而是帝 国主 义在中国的侵略引发的后果。
3.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强大 思想武器
毛泽东提出,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文化 “和艾奇逊所说的西方资 产阶级的 ‘为以往的侵入者所从来不 曾带入中国的高度文化’相比 较,不知要高出几多倍”。毛泽东进一步分析了马克思列 宁主义能够 在中国发挥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 国人民 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思想 观念作为主观意识,只有 与客观实际相结合,被人民群众所运用,才能 产生改造世界的巨大力量,才能影响革命 的进程,推动社会的进步。社 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在这 里,毛泽东再 次阐述了唯物历史观,也对艾奇逊唯心史观进行了有力回击。
当代社会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反思
当代社会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反思资本主义是一个经济制度,认为生产和分配应该由私人或公司掌控,而且这些个人和公司的主要动机是追求利润。
在当代社会中,资本主义绝对是一种非常事实的现实,它自成体系,牢牢固定在世界经济中,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我们的社会生活。
不可避免地,我们需要反思和批判这个制度,以发现其中的问题和缺陷。
首先,资本主义带来了严重的社会不平等。
资本主义强调个人和公司的利润追求,但经常忽略了利润的来源,这通常是通过剥夺弱势群体的财富、资源和权利获得的。
在这种环境下,富人通过拥有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可以更容易地积累财富,而贫困和社会排斥则会困扰着弱势群体。
穷人所能获得的机会和资源非常有限,而且他们不得不面对瘟疫、饥饿、痛苦和不公正,即使他们拼命工作也很难改变这种状况。
更糟糕的是,资本主义通常会试图通过加强经济、政治、文化和教育的差异来维护和扩大这些不平等,这是一种非常危险也非常毁灭性的做法。
其次,资本主义重视短期利益,而忽视了长期利益。
在现代经济中,公司或个人的利润追求往往是最重要的,因为这是唯一能推动他们前进的力量。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一些短视的决策导致了严重的后果,例如环境恶化、资源浪费和生物多样性的流失,这些表现出了一种非常不负责任并且自私的态度。
相反,社会投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则往往被忽视,因为他们要花费时间和金钱,他们不能满足对经济增长的短期渴望,因此无法为利益追求者带来直接的利益。
这样的思维方式带来的代价是惊人的,甚至可能威胁到我们的生存。
第三,资本主义徒劳无功地强化了人类的疏离感。
资本主义强调个人主义和竞争,以达到最大化的利润,但这种推动力可能会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极度薄弱,最终导致孤独感、虚无感和压力。
资本主义忽略了人类的社会本性,使得社区和相互依存的感觉逐渐衰退,让人对采取更为谨慎而平衡的方法无可奈何。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从自己的生命中感受到空虚,因为他们被社会错误的学习和评定方式的影响。
简述沙利傅立叶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简述沙利傅立叶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沙利傅立叶是法国的一个社会主义者、乌托邦主义者,被认为是早期女权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在19世纪初期
生活的时候,对当时现有资本主义制度有着强烈的批判和不满情绪,并且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计划和理论来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沙利傅立叶的思想强调了人类自由发展的重要性,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自由发展具有压制和束缚的作用,他发现资本主义社会的竞争和物质利益导致了人们之间的疏离和分裂,这直接影响了人类的自由发展。
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根本是在利益驱动下发生的,导致了一种无情的竞争关系,使得人们只能关注于利益,而忽视了人的本质需求和自由发展。
沙利傅立叶提出了他的“四象限发展计划”,认为要实现人
的全面自由发展,必须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和文化需求。
他提出了联合生活的概念,认为人类应该组成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人们可以自由地追求自己的兴趣,在合理分配社会财富和资源的前提下,使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全面自由发展。
沙利傅立叶还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社会模式——“美神代理
社会组织模型”。
他通过这个模型实现了对社会资源的均衡分配,并且通过区分不同的劳动类型,合理地分配了社会所需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从而实现了全面的发展。
他的社会模型基于合理和平等的原则进行设计,认为唯有这种模型才是所有社会组织的答案,并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所存在的问题。
总而言之,沙利傅立叶的思想给我们洞察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他批判了当时的社会模式,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计划和理论来解决这些问题。
他的理论对之后的社会主义和乌托邦主义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并启发了许多人,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等有名的社会主义者和哲学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祝立子:西方思想家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TRS_Editor P{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H{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SPAN{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FONT{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UL{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LI{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A{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随着欧洲东部地区的民主化、苏联的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逐渐陷入低谷。
美国的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他的著作《历史的终结和最后之人》中提出“历史终结论”。
陶醉在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与资本主义胜利的喜悦中,西方人士高呼:马克思主义死了,共产主义死了!资本主义万岁,市场经济万岁!然而,还未等到他们的欢呼声音落下,刚刚步入21世纪,就爆发了全球性金融危机。
世界上主要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陆续遭遇寒冬,资本主义制度的结构性矛盾和新自由主义的深刻缺陷完全暴露,随之而来的则是世界各地人民的反资本主义情绪持续高涨。
在这种状况下,一些理性的西方学者就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与反思。
一、当今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处于制度性危机之中金融危机是虚拟经济的缩水,正像是吸足了水的海绵被挤压后的水分或阳光下的水分蒸发,是一种实质价值经济的回归。
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这场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爆发后,大多数欧洲国家的外汇贮备减少、出口困难、经济增长缓慢、人们收入降低,并且引发了像美国“占领华尔街”这样的大规模群众游行示威运动。
比如在2011年夏天,英国首都伦敦市发生的骚乱举世震惊。
而与此相类似的群众运动也在希腊、意大利以及西班牙等国家发生了,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政府局面的不稳定。
为此,人们不禁发出疑问:发达的欧洲国家到底是怎么了?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所有人把目光都瞄向了资本主义本身。
英国著名左翼学者克里斯·哈曼认为,虽然危机的表现形式是源于金融部门的危机,但这仅仅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外表归因,其主要原因却是资本主义制度自身的基本矛盾无法克服生产社会化与私有制的对立。
[1]法国学者让·克洛德·德洛奈把当今的资本主义制度定义为“金融垄断资本主义”。
在他看来,资本主义金融化是西方国家体制的一大特征,它体现在社会资本创造的利润越来越多的被金融资本所占有,因此推动金融资本迅速膨胀。
[1]新自由主义者提倡的金融自由化,导致了金融行业的迅速膨胀,使华尔街攫取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令当今的资本主义国家贫富分化进一步加剧了。
美国世界政策研究所主席乌克说:“金融危机后,政府采取的救助措施有效阻止了华尔街大规模破产,却未能让普通美国人受益,美国社会正在分化。
[2]美国的中产阶级人民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的经济衰退期不仅失去了工作、房屋,还丧失了所有的积蓄和生活来源,甚至有几千万人必须依靠美国政府的救济才能避免饿肚子。
而与此同时,那些经济危机的制造者们,却仍然在给银行的高级管理人群大肆派发着装有巨额利润的红包。
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1970年银行高管收入是普通工人的40倍,而现在却是400倍,美国民众对于阶级冲突的认知正在增强,66%的受访者认为,全美贫富阶层之间存在着“强烈冲突”,这一比例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上升了19%。
[3]美国政策研究所的收入不平等问题专家查克·科林斯认为,“如果不能对财富和权力加以制约,资本主义会自然而然地出现不平等”。
[1]2011年9月17日,上千名示威者聚集在美国纽约曼哈顿试图占领华尔街,因为华尔街是美国的经济中心。
占领华尔街的示威人士把矛头瞄向了华尔街,认为是华尔街的贪婪造成了社会贫富不均。
确实,整个金融业就是拿钱去赚钱,特别是拿着别人的血汗钱去赚取更多的利益。
因此,造成了这样一个现象:钱越多的人得益越大,穷人本来没有多少钱,所以得益很小。
在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地区爆发的“占领华尔街”运动逐渐蔓延到了欧洲国家,如德国,仅在法兰克福欧洲中央银行的大门前,就聚集了几千名抗议者。
这些抗议群众的愤怒直接指向了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不公平与不公正,早就已经不是仅仅集中在那些“贪婪的”金融者身上了。
里昂证券公司驻纽约的银行分析师迈克·梅奥说,资本家成了自己最可怕的敌人。
他说:“与外面的抗议者相比,大银行的CEO对资本主义的威胁更大。
”[4]美国政治经济学家罗伯特·赖克赞同“占领华尔街”运动是社会贫富悬殊不断扩大的结果这一说法。
赖克认为抗议者所表达的核心信息是:当收入和财富如此集中于少数人手中时,会不可避免地破坏民主,因为那些极少数富人有足够的金钱主宰民主。
[5]除此而外,赖克还预期“占领华尔街”运动的要求将集中于建立一个避免受到金钱腐蚀的、干净的民主制度。
在2008年,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造成了全世界金融系统剧烈动荡,美国政府为了救助本国经济虽然采取了相应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发展,但是收效并不显著,失业率依然没有显现降低的趋势。
因为资本主义的基础没有动摇,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私有制都没有改变,金融业的自由化也没有消失。
在美国又有人联想起70多年前那场震惊世界的灾难,成千上万美国人辛劳一生的血汗钱瞬间化为乌有。
在欧洲,国家老龄化,高福利经济低增长,还想过富足的生活,就只有靠借贷维持高福利,继而又爆发了欧债危机、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和市场崩溃。
这些经济不振现象的发生又引发了失业率上升、社会福利削减、财政赤字不断扩大、国家债务日益严重、劳动人民实际收入减少等等新的问题。
目前全球平均每3个工人就有1人失业或处于贫困状态(共计约11亿人)。
据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亨利·法伯的研究,经济衰退期的失业人群再就业时,薪资水平平均比之前低17.5%。
[3]世界各地经济停滞和失业率畸高的现象不禁让人们开始怀疑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对处在西方社会顶端占总人口1%的人来说,普通人的愤怒并不对资本主义构成实实在在的威胁,1%的人担忧的是愤怒会形成社会批判意识。
人们最终会认识到资本主义的问题不在于全球经济危机,不在于债务危机,也不在于政府治理无力,而在于本身的制度问题”。
[6]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制是西方国家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总根源。
只要资本主义私有制还存在,经济滞胀、贫富分化、失业、精神危机等问题就会依然困扰着西方社会。
相关经济学家已经作出了预测,美国和欧洲经济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将会维持需求受到抑制的状态,所以发达的美国和欧洲国家想要在5年之内恢复到以往定义的充分就业状态将会很难。
二、“占领华尔街”运动冲击美国政治制度和文化霸权自从以苏联解体为标志的冷战结束以来,美国通过操纵全球的舆论媒体,将美国在世界人民心目中塑造成了一个自由、人权、民主的国家形象。
但是,“占领华尔街”运动将美国这张“普世价值”典范的画皮撕掉了。
人们总是错误的认为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民主的国家,而且这种民主最鲜明地体现在新闻的自由上。
然而纽约“占领华尔街”运动爆发后,美国媒体先是对此不作任何报道,在占领运动开始几天后,美国的有线新闻台也是平均每天只播发一条相关的消息。
在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看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美国对新闻媒体有着严格的控制权。
某一事件在被确定为值得报道之前,会把非政府的“非客观”的和“共产主义”的东西“过滤”掉,进行所谓的“反民主”控制。
在2011年9月25日~10月2日的关于经济报道的新闻版面和新闻编排中,关于“占领华尔街”运动的报道仅占12%。
[3]最终,美国政府这种试图通过舆论封锁消息的方式遭到了失败。
紧接着,像美国的CNN、福克斯新闻台等这样的主流媒体又开始对“占领华尔街”运动进行恶意的攻击和冷嘲热讽,将抗议者定义为别有用心的乌合之众,想通过这种方式来遏制占领运动向全国其他地方的蔓延。
“占领华尔街”运动发生大概两个月的时候,“占领华尔街”活动的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抗议的示威者计划在2011年11月15日早上7点钟包围纽约证券交易所,让证券交易所的工作人员无法进入工作场所,使纽约证券交易所和股市瘫痪,“令1%的人永生难忘”。
美国政府得知这样的消息后,纽约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率先采取了行动,命令警察在11月15日的凌晨就对“占领华尔街”抗议者安营寨扎的祖科蒂公园进行突然清场。
没收了抗议者的帐篷和露营生活用品,同时还出动了大批防暴警察,用橡皮子弹、辣椒水、警棍对付抗议的群众,在半个月时间里就抓捕了近千人。
虽然大多数的美国人民都不赞成布隆伯格对和平示威人民的暴力镇压,但是纽约市法官仍然站在美国行政当局的一边,支持警察的强行清场行为。
在这次官方政府与抗议群众的双方冲突中,美国政府将自己大肆宣扬的、所谓的文化软实力彻底耗尽了。
试想倘若抗议民众的示威游行并没有危及到资本寡头的根本利益,自由就是存在的;但如果群众运动或者组织带有鲜明的左翼和反资本主义的政治倾向,就必定会遭受资产阶级专政机器的残酷镇压。
美国人向来是资本主义最热切的拥护者,然而最近的一项民意调查发现,危机后仅有50%的美国人对资本主义持肯定看法,而40%的人则不然。
[7]一些没有把握当今资本主义本质的人们依然夸赞与追求西方的民主制度,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将西方民主制度剥削的真相告知全世界:西方的民主制度带有剥削色彩,虽然相对于以往的原始与封建社会有其进步意义,但是这种政治体制只是富人的专利品,它实质上只是一种为少数人服务的,同资产阶级私有制相适应的政治上层建筑。
比如,华尔街的金融寡头操纵着美国的政坛,利用经济、政治、文化等专制工具对人民大众进行剥削和洗脑。
三、美国和欧洲危机印证新自由主义经济秩序的破产金融危机爆发三年多过去了,在2012年初,美国的经济依然陷于停滞状态,欧元大厦也摇摇欲坠,当前的资本主义国家仍然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