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运动和力复习教案(沪粤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7运动和力复习学案新版粤教沪版
第七章《运动和力》复习【复习目标】1.知道应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来描述运动。
2.知道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并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从探究中领会牛顿第一定律,理解惯性,会用惯性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4.从探究中领会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方法。
5.知道二力平衡及二力平衡的条件,会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6.知道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
————————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复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画上记号。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自主梳理、构建知识网络,并熟记基础知识。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对照复习目标,本章你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加强?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自主梳理、构建知识网络运动错误!和力知识板块二机械运动1.关于机械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选作参照物B.运动快慢不变的物体,一定在做匀速直线运动C.宇宙间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D.同一物体,选用不同的参照物,运动情况一定不同规律小结:物体处于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力情况可能有两种:一是不受力,二是受平衡力。
规律小结:火车过桥、过山洞所通过的路程等于车长加桥长(洞长)。
规律小结:一切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
但选择参照物时要注意方便原则。
方案:由完成最快的小组板书展示,其他同学纠错补充,小组间互评。
各小组将各知识板块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展示到小黑板上,寻求小组间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对照复习目标思考: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2.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2.如图是甲、乙两辆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 B) A.7~20秒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0~5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C.第10秒钟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D.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3.小明参加了今年的长沙市体育中考,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B)A.引体向上时,静止挂在横杆上的小明受到的重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小明长跑时冲过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C.垫排球时,排球向上弹起,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垫排球时,小明感到手疼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4.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A.受到平衡力作用的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B.物体运动一定受到力的作用C.在太空中的宇航员没有惯性D.通过拍打窗帘清除它上面的浮灰是利用了惯性知识板块三速度的计算5.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着一座悬崖,他向悬崖大喊一声,经过6秒听到回声。
第七章运动和力复习教案(沪粤版)
《运动和力》复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4、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正确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5、知道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6、通过构建知识框架和网络,使学生牢记基础知识,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经历知识的归纳整理过程,体会知识总结归纳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归纳知识的方法和乐趣,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1、参照物的概念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3、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4、二力平衡及其条件的应用.5、正确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展示本章知识结构图二、新课教学(一)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参照物2、运动的相对性例题1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发射升空,并成功实施了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如图2宇航员出舱后在舱外停留的那一刻()A.以地球为参照物,飞船是静止的B.以地球为参照物,宇航员是静止的C.以飞船为参照物,宇航员是静止的D.以月球为参照物,宇航员和飞船都是静止的答案:C(二)运动的快慢1、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2、速度的定义、物理意义3、速度的单位及换算4、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例2 在中考体育测试中,小雨同学“50m跑”的成绩是8s,则他跑50m的速度是m/s答案:6.25(三)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①“一切物体”说明对于所有物体都是适用的;②“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实际中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效果等效于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时的作用效果。
③“或”表示两者居一,即原来运动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原来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状态。
例3 不明同学让乒乓球竖直落到水平面上又竖直弹起,当乒乓球到达最高点时,若它所受的外力全部消失了,那么它将:A、匀速上升B、保持静止C、匀速下落D、可以向各个方向运动答案:B(四)惯性1、惯性的概念及意义。
第七章运动和力复习学案2023-2024学年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运动和力复习学案——20232024学年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运动和力”的复习。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1. 运动的概念和分类: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匀速运动、变速运动等。
2. 速度及其计算: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等。
3. 力的概念及其作用:力的定义、力的分类、力的作用效果等。
4.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
5. 摩擦力及其计算:摩擦力的概念、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等。
6. 压强及其计算:压强的概念、压强计算公式等。
二、教学目标1. 掌握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理解各种运动和力的特点及计算方法。
2. 能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运动和力的关系,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摩擦力及压强的计算。
2. 教学重点: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直尺、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运动和力的现象,如汽车的加速、摩擦力等,引导学生们发现运动和力的关系。
2. 知识回顾:复习本章的基本概念,如运动、速度、力、摩擦力、压强等,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巩固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3.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运动和力的关系,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针对讲解的例题,设计一些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解题方法,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6. 知识拓展:介绍一些与运动和力相关的物理现象,如惯性、动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8.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运动和力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粤教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运动和力 教案
7.1 怎样描述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要判断物体是否运动首先要选取参照物。
知道运动的相对性,了解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2、过程与方法观察、讨论和分析,认识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学习从具体现象中归纳抽象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自然界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意识到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学情分析:学生在脑海里的“运动”,大都是相对与地面的运动,而相对于“运动”的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学生不是很清楚。
教材分析:本节每一个知识点的展开,大多是从生活中现象入手,通过具体事例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最后对运动知识进行了拓展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生活事例,认识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教学难点参照物的选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和视频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多媒体出示几组运动的图片,教师朗诵章首语,引出本节课题《怎样描述运动》。
日出日落,斗转星移,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风云变幻,川流不息,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下面我们一起感受物理学中,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
二、新课探索1、用多媒体出示两组图片,一组为自然界中的自然运动:火山喷发、洪水泛滥、山体滑坡和泥石流。
另一组为动物的运动和磁悬浮列车的运动。
这些物质的发展变化都叫做运动,在诸多运动中,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2、出示图片:学生思考男孩和女孩的话谁对谁错,为什么?由此得出参照物的概念。
3、学生讨论在“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画面中,哪些物体在运动?你是如何判断的?得出物体的运动具有相对性。
4、观察飞机在空中加油的动画,说出两架加油的飞机,以其中一架为参照物,另一架的运动情况。
以云层为参照物,飞机的运动情况又如何呢?并说出飞机的这种加油方式在怎样的条件下才可进行?5、播放法国飞行员抓子弹的动画,说一说法国飞行员为什么能随手抓住子弹?6、结合动画谈一谈两个蜗牛的说法为什么不一致?7、总结以上结论可以得出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第7章运动和力习题课辅导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教案:第7章运动和力习题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20232024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7章“运动和力”。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1. 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2. 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概念及其计算3.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4. 运动和力的关系本次习题课将针对本章内容进行习题训练,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掌握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2. 熟练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实际问题,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计算方法,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运动和力的关系。
难点:如何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理解运动和力的内在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练习册、笔记本、三角板、直尺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力的作用效果,如抛物线运动、碰撞现象等。
2. 基础知识回顾:复习力的概念、作用效果,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计算方法,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运动和力的关系。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教材中的典型例题,如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碰撞问题等。
引导学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和力的关系进行分析。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7. 作业设计:布置教材和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体育锻炼、工程技术等。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物理竞赛和科技活动,提高综合素质。
六、板书设计第7章运动和力习题课1. 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2. 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计算方法3.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4. 运动和力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教材第7章课后习题:第1、2、3、5题。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运动和力教案3沪粤版
一、《课标》要求.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解读:对于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课标》要求让学生结合具体实例来认识和理解,而不是仅让学生记住有关条文..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地运动形式.知道物质世界处于不停地运动中.解读:这里所说地“多种多样地运动形式”,不只包括物理学中所说地机械运动、电磁运动、热运动、光地传播等,还包括化学、生物学中地运动、天体运动等.实际上自然界中事物地一切发展变化都是运动.了解这些现象既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运动地多样性,又能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地世界观.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能用速度描述物体地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解读:学生在小学数学中已经学过速度地计算,初中物理课程再次让学生学习速度,重在让学生体会建立速度概念地科学方法,使学生理解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地物理量.关于速度地计算,学生只要会利用公式,在路程、时间、速度三个物理量中由两个求出第三个,就符合《课标》地要求了;不要求让学生在追及等问题上浪费时间,也不要把速度问题与其他问题综合起来进行复杂地计算.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地惯性.能用语言表述牛顿第一定律.解读:关于惯性,即“物体都有保持原来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地性质”,《课标》要求通过学生自己地探究来认识.这种探究既包括做简单地实验,也包括对日常生活事例地分析.对于牛顿第一定律,要求学生能用自己地话来表述,目地是培养学生地表达和交流能力,同时让学生体会该定律地内涵及其严密性.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知道二力平衡条件.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地原因.解读:对于二力平衡地条件,《课标》要求让学生“知道”即可.对于“物体运动状态变化地原因”,要结合具体事例或实验现象,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到:力可以使静止地物体运动,使运动地物体停止运动,使物体运动速度地大小和方向发生改变.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本章教材分析.本章概述本章有怎样描述运动、运动和力地关系两部分,主要内容有: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速度,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物体在平衡力和非平衡力作用下地运动状态.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运动和力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地物理现象.研究运动和力地关系地理论叫“动力学”,是物理学中发轫较早、发展最快地一个分支.从亚里士多德时代地自然哲学,发展到伽利略、牛顿时代地经典力学,可以说动力学已成为“物理学及其他科学研究地典范……力学之于物理学如同骨骼之于人体.”(霍尔顿)人们对运动和力地研究,不仅深化了人类对自然地认识,而且体现了科学研究地基本方法,对人类地思维发展产生了不可或缺地影响.本章让学生学习运动和力地初步知识及有关科学方法,这些内容在初中力学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地作用,它是上一章所学力学知识地延续,又是继续学习浮力、功和能地预备知识,是学生高中进一步学习力学地基础.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本章教材地编写思路:先了解“运动”地基本知识,再探究运动和力地关系.本章地前两节主要讨论“运动”:第一节定性地介绍什么是机械运动和参照物,运动地相对性,进而扩展开来,介绍自然界中运动地多样性;第二节定量地研究怎样比较物体运动地快慢,从而建立速度地概念和公式,然后运用速度地概念说明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关于“运动和力地关系”,分为两节:第三节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让学生经历较为完整地科学探究过程,体会“理想实验”地科学方法,学习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第四节研究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教材安排了个活动,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体验,感悟物体在平衡力和非平衡力作用下怎样运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本章教学地重点是速度地概念、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速度和惯性是力学中地基本概念,在实际中有非常广泛地应用.另外,学生领悟了速度地定义方法——比值定义法,对以后学习其他类似地物理量也会有所帮助.牛顿第一定律是经典力学地核心内容之一,它科学地、定性地指出了力与运动地关系,即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地原因,在力学发展史上,这一论断具有划时代地意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本章教学地难点是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运动状态地改变.由于学生地前概念根深蒂固,让学生确信“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是教学地难点.另外,由于学生地运动学知识很有限,头脑中又没有矢量地概念,理解“运动状态地改变”比较困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本章内容理论性较强,特别是动力学地规律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而且与学生地生活经验不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理论与实际“脱节”地现象,例如有地学生嘴里念着牛顿第一定律,可遇到实际问题还是认为“没有力运动就会停止”.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多体验,引导学生在大量观察、实验地基础上,运用分析、推理、想象等方法,概括总结出规律;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多分析生活、生产中地一些实例,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编写特点本章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一些特点:⑴以科学探究为线索,落实三维目标.只需游览一下本章地节标题,您就会明显地感受到本教材与传统教材地不同:原来地节标题大都是“机械运动”“速度”“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二力平衡”等,而本教材地节标题是“怎样描述运动”“怎样比较运动地快慢”“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编写视角从“知识传授”变为“问题探究”.再看本章教材每一节内容地展开,一般先提出问题,然后是图片、事例等素材,或者是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探究、思考、感悟,自主获取物理知识.这不仅仅是教材呈现形式地改变,更是理念地更新,是学习方式地转变.例如本章第三节“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让学生经历较为完整地科学探究过程,建立牛顿第一定律;其他各节共安排各种活动个,每个活动都提出了明确地问题,启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等形式开展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到知识、感悟方法、提高能力、产生兴趣.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⑵根据学生地认知规律,安排教材内容.本章教材按照人们认识事物地一般规律,由浅入深,从定性到定量,从简单到综合,从现象到规律,从生活到物理,组织编排各节教学内容.就全章而言,先学习运动学,再探究运动和力地关系.关于运动学,先定性探讨机械运动现象,再定量研究运动,即运用数学工具和物理方法建立描述运动快慢地物理量——速度,教学难度、深度逐渐加大,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研究运动和力地关系时,先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再研究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因为相对于受平衡力和非平衡力地情况,“不受力”涉及到地因素少,思路较为单一.另外,这样编排也是从学生地实际出发,首先突破学生头脑中业已存在地错误地前概念(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地原因),从根本上转变学生地观念,建立牛顿第一定律,为进一步学习“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扫除障碍,铺平道路.从物理学发展地历史来看,也是伽利略先解决了“没有力物体究竟能不能运动”地问题,牛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然后进一步研究“物体运动状态改变跟外力地定量关系”,建立了牛顿第二定律.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⑶以科学方法为指导,拓宽学生思维.本章教材在突出科学探究地同时,还非常重视科学方法地指导,注意培养学生研究物理问题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物理地过程中,领悟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在讨论“怎样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通过几个孩子做游戏地情景图,指出要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先要选择参照物,再将物体与参照物对比……隐性地渗透“比较”地方法(即先选择标准再比较).在比较物体运动地快慢时,显性地提出比较快慢地两种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建立了速度地概念,这一点与传统教材相比有着很大地不同.在“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和研究“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地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地基本方法.在力学地发展历程中,伽利略所开创地研究物理地基本方法——科学实验和科学推理地方法,被爱因斯坦誉为“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地成就之一”,为此在第三节地“金钥匙”栏目中,教材专门对“理想实验”法作了明确地介绍,学生结合该栏目反思探究地过程,对实验地认识将得以升华,从而领悟到科学方法地真谛.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课时安排本章共节内容,建议全章教学用课时,其中第节用课时,其余每节各用课时,复习总结用课时.。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第七章 运动和力》复习课
等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汽车所受的阻力,行李
架上的物体以 行李架 为参照物是静止的,以 地面 为参
照物,它是运动的.
重难点二
速度及其有关计算
解题要点:(1)求平均速度的关键是利用已知条件获取物体运动的
路程和所用时间,利用公式 v= 得到运动的平均速度.
(2)比较运动的快慢的关键是利用图象或其他已知条件,结合公式
的运动速度.
解:木箱 A 沿斜面方向的运动速度:v= =
=0.6 m/s.
答:木箱 A 沿斜面方向的运动速度为 0.6 m/s.
重难点三
牛顿第一定律
解题要点:(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
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的运动是不需要力来维持的,力
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
俱东.”关于诗中所描述的运动及参照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D )
A.以船为参照物,诗人是运动的
B.“云不动”是以两岸“飞花”为参照物的
C.以“两岸”为参照物,船是静止的
D.“云与我俱东”是以两岸“榆树”为参照物的
3.在水平高速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所受的牵引力
非平衡力: 改变运动状态
状态(牛顿第一定律)
重难点突破
重难点一
运动的描述
解题要点: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
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
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不能选择
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在判定一个物体是否运动或怎
2022年粤教沪科物理八下《第七章运动和力》公开课专用教案
第三节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能解释简单的力和运动的现象。
(3)初步认识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建立力和运动的基本关系。
过程与方法(1)乐于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体会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与过程(2)、主动参与实验活动并观察实验中的现象,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会根据现象进行合理分析、猜想、推理总结。
初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生活实践与观察思考,感悟到生活中力与运动关系的存在。
(2)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激发学习与探究物理规律的欲望与动力。
设计思路: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看到的现象——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不能运动出发,提出问题激发矛盾,接着安排探究活动1,认识力并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经过分析和推理建立牛顿第一定律.为了增加学生实验探究的机会,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本节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演示实验为探究活动,力图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建立牛顿第一定律.教学重点:理解牛顿第一定律,能解释简单的力和运动的现象。
教学难点:牛顿第一定律及力和运动的关系。
教学方法:观察、实验、推理教学器材:斜面、小车、木板、毛巾、棉布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通过对物理学史上的几位著名人士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描述介绍,让学生自己发表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看法。
认识到力和运动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而引入到活动探究上来。
二、新课教学:(一)、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演示实验:在桌面上推动物体从静止开始慢慢向前运动,撤掉推力,物体立即停止.演示实验:在桌面上再推动物体从静止使之向前运动,撤掉推力,物体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后停止.分析: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现象.这些现象从表面上看,“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才能使物体产生运动或继续保持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不动或就要停下来.”即:物体的运动需要推力去维持.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呢?运动和力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 (二)、活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提出问题:如果运动着的物体只受到阻力的作用,当阻力变小时,物体运动的路程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2、设计验证实验:介绍与观察教材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思考以下问题:①每次实验都需从斜面上的同一高度下滑,其目的是什么?(获得相同的水平初速度,要通过实验来说明)②让同一小车在三种不同材料的表面上运动的目的是什么?③几次实验中是否需用同一辆小车?收集证据与实验探究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观察并比较每次小球停下时的位置,将实验探究结果记录在书本的表格内。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运动和力教案 沪粤版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运动和力教案2 沪粤版1. 力、速度、惯性的区别与联系:首先,他们的定义不同,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在这过程中至少存在两个物体,其中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
速度则是反映物体快慢的一个物理量,一般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表示。
而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的性质,是物体本身的固有属性,他的大小用物体的质量来量度。
其次,它们之间的联系。
力与速度的关系: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而物体要运动并不一定需要力的作用,这正是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越快。
并不一定是速度越来越大,也可以使速度的方向改变。
也可以使速度越来越小。
速度与惯性的关系:惯性能够使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直到有力来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惯性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快慢没有关系。
2.“力和运动”解题思路与方法:(1)解答有关惯性现象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应抓住两条规律:①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② 牛顿第一定律第一步,明确所研究的物体原来处在什么状态(是静止状态,还是运动状态);第二步,指明某物体或物体的某一部分因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第三步,指明另一物体或物体的另一部分由于惯性而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并得出结论。
(2)解答有关平衡力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应抓住两点:① 平衡力的定义;② 二力平衡的条件可分为两步(两步曲)第一步,明确所研究的物体是在哪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第二步,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同物体、共直线,等大小,反方向共四个条件),得到题目要求得到的有关结论。
(3)解答有关力和运动关系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应该抓住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正确理解上面这句话,切不可片面或想当然。
【典型题例】[例1] 有两上鸡蛋,一生一熟,让它们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以同样的速度同时开始转动()A. 生鸡蛋很快停止转动、熟鸡蛋转了一会儿才停止。
力和运动复习课PPT课件(粤沪版)
合同法中的占有保护原则解读合同是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法律工具,而合同法作为合同法律关系的核心规范,对于商业交易、民事纠纷解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其中,占有保护原则作为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在保障当事人权益、维护合同秩序等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合同法中的占有保护原则进行解读。
占有保护原则是指合同法基于维护合同当事人的占有权利,保障当事人在合同约定权益范围内的占有状态、占有物的使用权等方面的权益。
这就要求合同达成后,占有人应当享有占有物的安宁和自由支配权,合同一旦违约,损害了对方当事人的占有权益,违约方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在占有保护的范围内,合同法规定了多种具体的保护措施。
首先是返还原则,即合同违约方应当返还被占有的物品或其等价物。
这一原则的目的在于确保占有人的占有物权益得到恢复,维护合同秩序。
其次是恢复原状原则,合同违约方除了返还占有物,还应当依法恢复占有状态的原状。
这一原则体现了对占有人利益的全面保护,确保其享有占有物的完整权益。
占有保护原则在具体应用中还体现了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合同法明确规定,当存在合同权利人和第三人之间的占有权纠纷时,可以依法支配物体的第三人享有优先权。
这是为了防止第三人的无过错权益受到侵害,同时也确保了合同权利人的占有权利得到保护。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合同法还规定了对占有物的留置权。
留置权是指占有人在占有物的返还上,具有权益保障的特殊地位。
在占有保护原则的运用过程中,需要一定的限制和约束。
合同法规定,占有保护的范围不包括违反公序良俗的占有物。
这意味着当占有物涉及违法违规、有悖道德伦理的情况时,法律不会给予占有保护。
此外,合同法还明确规定了对恶意占有与抵押权的限制。
这是为了平衡占有人利益与合同当事人其他权利的关系,防止合同法的滥用。
需要指出的是,占有保护原则并不是绝对的。
在合同法中,还存在其他一些原则,如等价原则、信赖原则等,这些原则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制约。
八年级物理 第七章 运动和力全章教案 粤教沪版
粤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全章教案。
共四节第七章运动和力7.1 怎样描述运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l)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
(2)知道要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泞先要选取参照物.知道运动的相对性。
(3)了解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人最生活事例的观察、讨论和分析,认识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培养学生初步观察能力,学习从具体现象中归纳抽象山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方法。
(2)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判断物体是否运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自然界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意识到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人益的生活事例,认识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三、教学难点:生活中所说的运动和静止,人都以地面为参照物,在学生的日常观念中认为人地是静止的,所以选“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并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需要克服学生头脑中前概念的影响,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关于运动的实例,比如:飞奔的骏马,绽放的烟花,哈雷彗星,‘神州五号’载人飞船,流星雨,九大行星运动,布朗运动等等,从而引导学生发现从宏观到微观世界,一切物体都处于运动之中。
(二)、教授新课1、什么是运动和静止教师引导:组织辩论赛辩题:火车到底动还是不动?学生活动:正方:小明派观点--相对于站台火车不动反方:小华派观点--相对于已开行的列车火车动学生活动:怎样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看图7-1,怎么判断谁运动了?学习参照物的概念分析得出结果:要说明一个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首先要选定参照物,再根据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来做出判断,小明选取站牌,小华选取已开行的列车为参照物,所以他们的判断都是正确的。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辩论得出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学生活动:在老师引导下列举一些实例来加强对概念的理解。
看图: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对教材中图7-2进行研究,引导学生观察得出正确结论,并填写课本上的相关内容。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运动和力》 第一节怎样描述运动 教案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运动和力》第一节怎样描述运动课时教学设计课题怎样描述运动单元学科物理年级八年级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
2.知道要判断物体是否运动首先要选取参照物,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3.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过程与方法:4、通过对大量生活事例的观察和分析,认识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5、学习从具体现象中归纳、抽象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方法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6、通过学习自然界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意识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重点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生活事例,认识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难点选取运动的物体作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及认识机械运动的相对性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多媒体演示:生活中关于运动的实例,比如:飞奔的骏马,绽放的烟花,哈雷彗星,‘神州五号’载人飞船,流星雨,九大行星运动,布朗运动等等。
提出问题:宇宙中一切都在运动吗?物理学怎样描述运动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新课(一)、机械运动”1、学生观察教材“活动1”,完成下面两个问题A、图中哪些小孩运动了,哪些小孩没动?B、你是怎样判断的?2、学生讨论后请一位同学回答,其他同学给予补充完善3、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并总结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学生讨论思考了解什么是参照物和机械运动参照物: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先选参照物,再作比较4、多媒体图片播放生活中的事例,学生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或所选的参照物5、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实例有什么共同特征?小结: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巩固提升1.【2017.淮安】周末,小明乘坐“今世缘”号有轨电车去周恩来纪念馆参观,在有轨电车行驶过程中,小明觉得自己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是()21教育网A.轨道旁的行道树B.沿途的路灯杆C.有轨电车的车厢D.迎面来的轿车2.【2017.扬州】如图所示,菲菲和翔翔坐在车厢内,观察判断火车的运动情况。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运动和力7.4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运动和力7.4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旨在让学生理解物体在受力时的运动状态,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2.设计实验,如用力推静止在桌面上的小车,使其运动起来。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物体在受力时怎样运动?
3.提出问题:为什么踢出去的足球会继续滚动?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受力后的运动状态。
4.总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在受力时会根பைடு நூலகம்力的作用效果发生相应的运动。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4.实验教学:利用实验手段,让学生亲身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到物体受力时的运动状态,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5.总结归纳: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物体受力时运动状态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3.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决难题。
4.能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2.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究物体受力时的运动状态,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共同探究物体受力时的运动状态,提高学习效果。
运动和力复习课件(粤沪版)
重力大小
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的 质量成正比,公式为 G=mg。
重力的方向
竖直向下,指向地心。
重力作用点
重力的作用点称为重心, 规则而密度均匀的物体的 重心就是它的几何中心。
摩擦力
摩擦力定义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 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运动和力复习课件 (粤沪版)
目录
• 运动复习 • 力复习 • 牛顿运动定律复习 • 运动和力的关系复习
01
运动复习
运动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分类
机械运动、相对运动、匀速运动、变速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
物体沿直线且速度大小不变的运 动。
公式
$s = vt$,其中$s$是位移,$v$是 速度,$t$是时间。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 形变。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
两个力等效于一个合力,合力的 大小和方向由两个分力的矢量和
决定。
力的分解
一个力可以分解为两个分力,分力 的大小和方向由原力和作用点决定。
平行四边形法则
在力的合成与分解中,平行四边形 法则是一个重要的法则,表示力的 大小和方向可以用平行四边形表示。
02
力复习
力的定义与性质
01
02
03
04
力的定义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决 定了力的具体效果。
力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是牛 顿(N),1N=1kg*m/s^2。
力的性质
沪粤版第七章 运动和力复习
讨论与交流:撤去力 后物体由于惯性 后物体由于惯性, 讨论与交流:撤去力F后物体由于惯性,保持力撤 去时的运动状态继续前进,答案是B。 去时的运动状态继续前进,答案是 。
练习:如图重为 的苹 练习:如图重为3N的苹 果,从树上落下的过程 中,受到重力和空气阻 力的作用; 力的作用;关于苹果所 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 A、大于3N,方向向上 、大于 , B、小于3N,方向向上 、小于 , C、大于3N,方向向下 、大于 , D、小于3N,方向向下 、小于 ,
四、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 、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 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 、二力平衡条件: 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 直线上 概括:二力平衡条件用四字概括“同体,等大,共线,反向” 概括:二力平衡条件用四字概括“同体,等大,共线,反向”。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 相同点: 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 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 不同点: 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力。 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力。
4、当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其所受合力为零,它 、当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其所受合力为零, 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练习1、人们常用推理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练习 、人们常用推理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在“研 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 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现有的抽气设备是很难将玻 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在这种情况下, 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是通过玻 璃罩内空气越稀薄, 璃罩内空气越稀薄,外面听到的声音越小这一实验现 象推理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这一结论的。 象推理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这一结论的。
HY沪粤版 初二八年级物理 下册第二学期(教学设计 电子教案) 第七章 运动和力(全章教案 含教学反思)
第七章运动和力7.1怎样描述运动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
2.知道要判断物体是否运动首先要选取参照物,会根据参照物科学地描述物体的运动与静止。
3.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4.了解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生活实例,认识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教学难点: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新课引入多媒体展示:如激烈的足球比赛,优美的冰上芭蕾;火箭拔地而起,瀑布飞流直下;辽阔的草原上万马奔腾,蔚蓝的天空中飞机编队拖着彩色烟雾在做特技飞行;子弹击碎鸡蛋的慢镜头特写,花朵盛开的快镜头播放……画面戛然而止,学生意犹未尽。
这时,可声情并茂地诵出如下文字:“星移斗转,沧海桑田,草长莺飞,万马奔腾。
公路上车辆如梭,川流不息;长空里机群呼啸,风驰电掣。
运动使我们的世界变化多姿。
宇宙中的一切都在运动吗?物理学中怎样描述运动?”从而引出课题。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什么是运动和静止活动1:让学生带着以下两个问题观察下图:(1)对比甲、乙两图,判断:哪个小孩运动了,哪个没动?(2)你判断的根据是什么?第一个问题,学生容易回答;重点应放在第二个问题上,教师不做任何提示,要留足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感悟,体会“比较”的方法。
学生充分思考、讨论回答。
教师点明参照物的概念: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先要选一个物体作参照,这个物体叫参照物。
活动2:学生交流、讨论,总结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
教师引导:先选参照物,再作比较,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改变了,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否则,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教师提问:除了以上例子外,还有哪些物体是运动的?你是以什么为参照物作出判断的?学生列举大量生活实例。
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实例有什么共同特征?教师总结得出机械运动的定义: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作机械运动。
探究点二: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多媒体展示:“游云西行,而谓月之东驰”——晋朝葛洪《抱朴子》“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唐无名氏《浪淘沙》“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唐李白《秋浦歌》活动1:学生齐声朗诵,并对之做出分析和解释。
第7章运动和力复习课学案2023-2024学年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下册
第7章运动和力复习课学案 20232024学年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下册一、教学内容1. 物理学中运动的概念和分类,包括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以及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2. 力的概念、力的计量单位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3.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4. 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5. 各种运动和力的实例分析,以及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物理学中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能够运用运动和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沟通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运动和力的关系,牛顿定律的应用,以及各种力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重点: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实验器材(如滑轮、弹簧测力计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汽车的启动和停止,引出运动和力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复习:回顾本章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讲解:通过PPT和板书,对运动和力的关系进行详细讲解,包括运动的概念、分类和力的概念、计量单位以及作用效果。
4.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运动和力的变化,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5. 练习:给出一些实例题,让学生运用运动和力的知识进行解答,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7. 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运动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 力的概念、计量单位和作用效果。
3. 牛顿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4. 各种力的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物理学中运动的概念和分类。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运动和力教案4 沪粤版 教案
运动和力课程资源1.变速直线运动和匀速直线运动演示仪如图1所示,取口径较大的长玻璃管(如40W的废日光灯管,洗净荧光粉),内装粘滞性较大的液体,如机油、甘油或植物油。
放入一个调好密度的小球或小瓶(装有铁屑或外绕铁丝),用磁铁将小球固定在底部,移去磁铁,小球直线上升,做直线运动。
管外贴一白纸条,用铅笔在纸条上标出一些等距离的刻度线,配合节拍器或钟表,观察小球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距离,研究小球做的是匀速还是变速直线运动。
如果小球的密度调节得当(略小于液体的密度),移去磁铁后,因F浮>G,小球会上升,小球起动后粘滞阻力加大,致使三力基本达到平衡,在测量误差范围内,可以作为匀速直线运动。
2.自制气垫盘用气垫盘可以近似地演示物体不受阻力时的运动状态。
气垫盘的制作方法如下:取一只橡皮塞或软木塞,在其中心钻一个直径约为1~2mm的圆孔,孔洞对准废唱片或光盘中央的孔,将它们胶合在一起(胶合处用蜡密封,不能使缝隙处漏气)。
将充气的气球套在橡皮塞上,然后把唱片放在水平玻璃板上,松开气球颈部的扎线或夹子,由小孔喷出的空气在唱片和玻璃间形成气垫,如图2所示。
这个气垫能使唱片游离在玻璃之上,摩擦极小,它在玻璃板上运动时很接近匀速直线运动。
3.能证明地球自转的小实验取直径为50cm的白色搪瓷面盆1个。
为便于观察,用特种铅笔,在面盆边缘沿顺时针方向每隔30°作一标记,将其12等分,分别为0°、30°、60°、90°……360°。
为防止外界振动和干扰,将盛满清水的面盆置于底楼的水泥地面上。
取一张吹塑纸(一种较薄的泡沫塑料纸,有很多颜色,在文具店或美术用品店都可以买到),用刀片剪裁成宽0.1~0.2cm,长8cm的纸条。
将吹塑纸条浮于面盆水面上,两端平稳地指向0°和180°。
为防止风吹和外界影响,可在面盆上盖一薄板。
经过3~4h,轻轻打开薄板,你会惊奇地发现,吹塑纸条沿顺时针方向“转过”一个角度!这是因为我们在北半球,面盆随着地表作逆时针方向转动,其运动状态(方向)发生了改变,而浮于水面的吹塑纸条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其指示角度的变化,恰恰验证了地球的自转。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运动和力7.4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运动和力?7.4?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设计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初中物理教师,我深知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在这篇教学设计中,我将详细阐述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运动和力”的7.4节“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物体在受力时的运动状态,包括平衡状态和非平衡状态,以及物体在受力作用下可能发生的运动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体受力时的运动状态,包括平衡状态和非平衡状态。
2. 让学生掌握物体在受力作用下可能发生的运动变化。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体受力时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变化分析。
2. 教学重点:物体受力时的运动状态和运动变化的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滑轮组等)。
2.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滑轮组实验,让学生观察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2. 知识讲解:讲解物体受力时的运动状态,包括平衡状态和非平衡状态,以及物体在受力作用下可能发生的运动变化。
3.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和运动变化。
4.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物体受力时的运动状态判断和运动变化分析的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板书设计:板书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物体受力时的运动状态和运动变化的规律。
7. 作业设计:布置一道有关物体受力时运动状态和运动变化的习题,要求学生解答并写出解题思路。
六、板书设计:1. 物体受力时的运动状态:平衡状态、非平衡状态。
2. 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变化:加速、减速、改变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和力》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4、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正确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5、知道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6、通过构建知识框架和网络,使学生牢记基础知识,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
经历知识的归纳整理过程,体会知识总结归纳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归纳知识的方法和乐趣,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
4、二力平衡及其条件的应用.
5、正确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
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展示本章知识结构图
二、新课教学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参照物
2、运动的相对性
例题1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发射升空,并成功实施了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如图2宇航员出舱后在舱外停留的那一刻()
A.以地球为参照物,飞船是静止的
B.以地球为参照物,宇航员是静止的
C.以飞船为参照物,宇航员是静止的
D.以月球为参照物,宇航员和飞船都是静止的
答案:C
(二)运动的快慢
1、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2、速度的定义、物理意义
3、速度的单位及换算
4、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例2 在中考体育测试中,小雨同学“50m跑”的成绩是8s,则他跑50m的速度是m/s
答案:6.25
(三)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①“一切物体”说明对于所有物体都是适用的;②“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实际中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效果等效于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时的作用效果。
③“或”表示两者居一,即原来运动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原来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状态。
例3 不明同学让乒乓球竖直落到水平面上又竖直弹起,当乒乓球到达最高点时,若它所受的外力全部消失了,那么它将:
A、匀速上升
B、保持静止
C、匀速下落
D、可以向各个方向运动
答案:B
(四)惯性
1、惯性的概念及意义。
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是否受力无关。
惯性不是力。
不能说物体受到惯性作用或受到惯性力。
2、应用物体的惯性解释现象:①明确被研究物体原来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②当外界条件变化时物体由于惯性仍要保持这种状态③所以物体的运动状态应该是怎样的。
例4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中国选手王潆一人获得三枚金牌,
并打破世界纪录,如图4所示,下列论述错误的是
A.王濛到达终点线后,还继续向前滑行是由于惯性的原因
B.只有当她滑行以后她才具有惯性
C.在滑行过程中她用力蹬地是为了增加惯性
D.王濛在领奖台上站立时已没有惯性
(五)二力平衡
1、二力平衡的概念及平衡力的判断
2、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来判断二力是否平衡。
四个条件任何一个不满足,物体就不能处于二力平衡状态。
例5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11所示.老
师指出乙组同学选择的器材更加合理,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利用了定滑轮能够________的特
点,并通过调整_____ ___来改变F 1和F 2的大小.
(3)保持F 1与F 2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到图丙中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无
法在此位置平衡.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
两个力必须满足哪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答案:(1)小车与桌面间的摩擦力较小,可以忽略不计.(2)改变力的方向;砝码
质量.(3)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六)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
学会区分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
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二个物体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但它们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例6 如图6所示,有一本书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A 、书受到的重力与书对桌面的压力
B 、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 、书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 、书受到的重力与桌子受到的重力 答案:C
(七)力与运动的关系
1、当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的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变化,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当物体受到一个力或非平衡力的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将发生变化。
3、当物体的运动状态(快慢、方向)发生变化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例7 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物体只有在力的作用下才能运动 B 、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 、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 、 物体不受力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丙
三、课堂总结
你知道本章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吗?你对哪些内容最感兴趣?你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四、作业
汽车追尾是高速公路上常发生的交通事故,其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不能立即停车.研究发现,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踩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踩刹车到车停止,汽车还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如图13.[来源:学科网ZXXK]
下表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1)由这个测试可见,是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2)请利用上表数据,算出该司机的反应时间大约是多少?
(3)请在图乙中画出从司机看到情况开始计时,到汽车停止
段时间内,汽车运动的υ-t图像.(不需准确描点)
图甲
图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