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运动和力复习教案(沪粤版)
第七章运动和力复习教案(沪粤版)
《运动和力》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4、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正确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5、知道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6、通过构建知识框架和网络,使学生牢记基础知识,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过程和方法
经历知识的归纳整理过程,体会知识总结归纳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归纳知识的方法和乐趣,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
4、二力平衡及其条件的应用.
5、正确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
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展示本章知识结构图
二、新课教学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参照物
2、运动的相对性
例题1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发射升空,并成功实施了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如图2宇航员出舱后在舱外停留的那一刻()
A.以地球为参照物,飞船是静止的
B.以地球为参照物,宇航员是静止的
C.以飞船为参照物,宇航员是静止的
D.以月球为参照物,宇航员和飞船都是静止的
答案:C
(二)运动的快慢
1、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2、速度的定义、物理意义
3、速度的单位及换算
4、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例2 在中考体育测试中,小雨同学“50m跑”的成绩是8s,则他跑50m的速度是m/s
答案:6.25
(三)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①“一切物体”说明对于所有物体都是适用的;②“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实际中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效果等效于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时的作用效果。③“或”表示两者居一,即原来运动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原来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状态。例3 不明同学让乒乓球竖直落到水平面上又竖直弹起,当乒乓球到达最高点时,若它所受的外力全部消失了,那么它将: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7.4 探究物体受力时怎样运
第4节 探究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
1.能说出物体处于二力平衡状态时的特点. 2.经历“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过程;能说出二力平衡的条
件及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重点、难点) 3.能判断物体在非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时 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那反过来说,物体 做匀速直线运动或处于静止状态时就一定不受外力作用吗? 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运动状态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你一定能解决上面的问题!
、
和 重力 . 支持力 为一拉对力平衡力.图重7力-4和2中支的持小力球在
的作用下,越滚越
.图摩7-擦43力中的小球由于受到
慢的作
用,其运动方向改变,做
重力运动.
曲线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请你用自己喜欢的一 种方式(如框图、列表、知识树)总结出来,以便和同学们 分享.
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对. 实验影响更小
(2)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利用了定滑轮能够
改变力的的方特向点,并通过调整
来砝改码变数F量1和F2的大小.
(3)保持F1与F2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到图7.4-3中所示的位置,松
手后,小车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
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哪个条件?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第七章 小结与复习
参照物
运动的分类
直线运动 (1) 按照运动路线的曲直分 曲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2) 按照速度是否改变分 变速直线运动
1s 1.5s 匀速直线运动
20m
20m/s 30m 20m/s
2s
40m
20m/s
1.25s
25m 20m/s
2.25s
45m 20m/s
变速直线运动
S1 S
2
S3
S
4
S5
S6
S7
S8
小汽车作直线运动时,在各段路程中,它的速
度是不变的。物理学中把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 作匀速直线运动。 小汽车作直线运动时,在各段路程中,它的速 度大小是变化的。即在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 的路程不相等,这种运动叫作变速直线运动。
物理意义
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 Baidu Nhomakorabea度 公式
指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
受到力的作用
D. 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3.一个静止的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三要
素”完全相同,若物体不发生形变,那么物体在两个力的
作用下( A.物体一定静止
C
) B.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动
C.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4.下列各种情形中,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A.一个物体绕着圆形轨道匀速运动 B.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 C.一只苹果从树上脱落下来 D.投掷出去的铅球在空中运动
运动和力复习教案
运动和力复习教案
教案标题:运动和力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 复习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2. 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提高学生对运动和力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教学资源:
1. 教科书、课件或其他相关教学资料。
2.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小车、斜面等。
3. 图表、图片或视频资料,用于示例和讲解。
教学步骤:
引入活动:
1. 引导学生回顾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例如:什么是运动?什么是力?力的作用是什么?
知识巩固:
2. 通过示例和讲解,复习运动和力的关系,例如: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关。
3. 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运动和力的应用,例如:推拉物体、抛掷运动等,引导学生思考力对运动的影响。
实验演示:
4. 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演示,例如: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使用小车和斜面观察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等。
5.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让他们尝试解释实验结果。
练习与讨论:
6.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例如:给定一个物体的质量和
施加在物体上的力,计算物体的加速度。
7.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运动和力的理解和应用。
知识总结:
8. 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运动和力的关系和应用。
9. 解答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澄清他们对运动和力的理解。
拓展活动:
10.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探究,例如:观察不同物体在不同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进一步加深对运动和力的认识。
作业布置:
11. 布置一些与运动和力相关的作业题,例如:解答应用题、设计实验等,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020春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同步(课件)第7章 7.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一)
1.正在水平面上滚动的小球,如果它受到的外力同时消失,
那么它将( C )
A.立即停下来
B.慢慢停下来
C.做匀速直线运动 D.改变运动方向
13
2.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推理 得出的。该定律的表述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 总保持_静_止____状态或_匀_速_直_线__运_动_______状态。
15
(1)为了得出科学结论,三次实验中小车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 位置由静止自由下滑,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小车在水平面运动的起 始_速_度____相同。
(2)通过观察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的__距_离___来 推断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这里用到了_转_换____法。
16
(3)当小车在水平木板表面上运动时,竖直方向上受到_重___力 和_支_持____力,两者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小车只受到水平 方向上的_摩_擦____力的作用。
(4)三次实验中,小车在_木_板____表面上速度减小得最慢,是因 为小车在该表面受到的阻力最_小___,这也说明小车所受摩擦力的 大小与接触面的_粗_糙_程_度______有关。
17
(5)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不受阻力),则小 车会在水平面上做_匀_速_直_线______运动。
18
6
重点二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例 2】 关于“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问题,某学习小组 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依次将毛巾、棉布分别铺在水平木板上, 让小车分别从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滑 行的最大距离,三种情况下的运动如图所示。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第七章 运动和力》复习课
等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汽车所受的阻力,行李
架上的物体以 行李架 为参照物是静止的,以 地面 为参
照物,它是运动的.
重难点二
速度及其有关计算
解题要点:(1)求平均速度的关键是利用已知条件获取物体运动的
路程和所用时间,利用公式 v= 得到运动的平均速度.
(2)比较运动的快慢的关键是利用图象或其他已知条件,结合公式
D.自己的车没有运动,另一列车向西运动
【练习1】
1.(2021秋龙湖区期中)摄影师抓拍到(如图)一只乌鸦站在飞翔
的老鹰背上休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
C.以云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
D.以地面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
2.(传统文化)宋代诗人陈与义在《襄邑道中》一诗中写到“飞
第七章 运动和力
《第七章
运动和力》复习课
知识导图
定义: 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 位置的改变
参照物: 在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 被选作 参照标准 的物体(参照物都认为是静止的)
运动的相对性: 相对参照物有位置变化的物体是
机械运动 的物体是
分类
静止
直线运动
运动
的, 相对参照物没有位置变化
ຫໍສະໝຸດ Baidu
沪粤版初中毕业九年级中考物理 教材系统复习 第7讲 运动和力 第1课时 参照物 速度
(1)实验原理是v=st . (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便于测量时间,应 减减小小(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 (3)小车从 A 点运动到 B 点所用时间 tAB=33 s,从 A 点到 C 点的路程 sAC =8800..0c0m,小车在 AC 段的平均速度 vAC=00..116m6/s.
(8)为进一步探究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根据某次实验 数据作出了 v-t 图像,如图乙所示,假设斜面足够长,小车从 A 处滑下, 经过 2 s 到达 E 点(图中未画出),则该小车经过 E 点时的速度为 44..88m/s.
(9)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 BC 段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 B 点由 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 C 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 BC 段 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是错错误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 小小车车从从A 点A 运点动运到动C 点到的C过点程的中,过通程过中B 点,的通速过度不B点为 0. 的速度不为0
【提示】参照物的选取具有任意性,但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不能选作参照
物.
考点 2:运动的快慢
在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得
比较物体运动 快(体育比赛中观众看点)
的快慢
在相同路程内比较所用的时ຫໍສະໝຸດ Baidu:时间短的运动得
快(体育比赛中裁判裁决)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 运动和力第4节《探究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参考教案
7.4 探究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知道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
⑵了解物体在非平衡力作用下运动状态是变化的。
过程与方法
⑶通过实验探究,学生自己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⑷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学习活动,感性认识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的改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⑸在逐步深入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2.教材说明
本节主要内容有:二力平衡及其条件,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物体在非平衡力作用下怎样运动。这些内容是运动和力关系的深化。
本节教材的编写思路是:本节教材紧接上一节的思路,步步设疑,层层递进,深入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最后认识到物体在平衡力和非平衡作用下分别怎样运动。上一节已经知道: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教材图9-36展示的情景表明,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也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物体受到的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从而引入二力平衡的概念。但是生活中也有很多二力不平衡的现象,学生不禁要问:两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什么情况下这两个力才能相互平衡?“活动1”正好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利用小车和砝码进行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知道了物体不受力和受平衡力时的运动状态,自然又会想到:物体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时,又将怎样运动?为此教材安排了“活动3”,探究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学生通过活动3感性地认识到:在非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运动的速度或者方向会发生改变,即: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是变化的。
中考物理 八下 第7章 运动和力复习课件 粤教沪版
相等”或“不相等”)。由此可知,运动员的运动可看成 __匀__速___直线运动,小轿车的运动可看成__变__速___直线运动(后两
空均选填“匀速”或“变速”)。
图7-2
4.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所遵循的运动规律:在学习“运动和力 的关系”时,我们追随着物理学家的足迹,设计过这样的 “斜面”实验:(1)如图7-3所示,让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沿水 平支面持运动,是重为了使小车在水平面运动时,竖直方向上受到 _的开__始_摩__滑__擦__下_力_,和力是_;_为(_2_了)_每_使力次小相都车平让在衡小滑,车到相从底当同端于一时小斜具车面有只的相受同同到一的水位_平_速置_方_度由_向_静上;止 (3)减小图中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 最_(光_4远大_)滑在_距_此_离实,,验小可的车以基受得础到出上摩:进擦在行力初合越速理_度_小的_相_推_同_理的,,条小可件车以下运得,动到水得:平越假面_如_越_水__平_ ; 面以对恒小定车的完速全度没运有动摩擦,小车将________________ __下__去_____ 。
HY沪粤版 初二八年级物理 下册第二学期(教学设计 电子教案) 第七章 运动和力 7.3 第2课时 惯性
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
第2课时惯性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惯性,认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会用惯性知识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认识任何物体在任何运动状态下都具有惯性;2.解释日常生活中简单的惯性现象。
教学难点:1.任何物体在任何运动状态下都具有惯性;2.正确解释惯性现象;3.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教学准备
硬币,硬纸片,水杯,多媒体课件,展示台,木块,小车,生、熟鸡蛋各一只,象棋子,钢尺等。
一、新课引入
多媒体课件展示,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牛顿第一定律内容。
教师提问: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那么是什么维持了物体的运动呢?为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入《惯性》这个课题。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惯性
演示实验1:迅速击打硬币下的硬纸片,上面的硬币会怎样?
演示实验2:用尺子迅速打出较下面的象棋子,上面的象棋子会怎样?
教师提问: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让学生思考:
(1)弹飞纸片的时候,硬币为什么没有飞出,而是落进杯子?
(2)为什么打出较下面的象棋子,上面的象棋子能够保持原来的状态?
以四人为小组,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结合自己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积极展开讨论。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分析实验现象:
实验1现象分析:因为硬币原来是静止在硬纸片上的,当纸片飞出去时,硬币由于惯性依然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硬币最后没有随硬纸片飞出去,而是掉进玻璃杯里。
实验2现象分析:用尺子迅速打出较下面的象棋子,上面的象棋子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就会落在正下方。
教师总结: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八年级下册沪粤版物理教案:第7章运动和力第七章《运动和力》复习
第七章《运动和力》复习
【复习目标】
1.知道应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来描述运动。
2.知道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并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从探究中领会牛顿第一定律,理解惯性,会用惯性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4.从探究中领会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方法。
5.知道二力平衡及二力平衡的条件,会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6.知道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
————————行为提示:
1.认真阅读复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画上记号。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自主梳理、构建知识网络,并熟记基础知识。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对照复习目标,本章你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加强?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知识板块一自主梳理、构建知识网络
运动和力⎩⎪⎪⎪⎪⎪⎪⎪⎪⎪⎪
⎪⎪⎨⎪⎪⎪⎪⎪⎪⎪⎪⎪⎪⎪⎪⎧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参照物⎩⎪⎨⎪⎧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先要选一个物体作参照,这个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物体,相对不同的参照物,描述结果可以不同,机械运动的这种性质叫做运动的 相对性 生活中比较快慢的方法⎩⎪⎨⎪⎧①相同时间比 路程 ②相同路程比 时间 物理学中快慢的比较:速度⎩⎪⎨⎪⎧速度的定义:物体通过的 路程 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 时间 的比速度公式:v =s t 速度单位及换算:1 m/s = 3.6 km/h ,1 km/h =13.6 m/s =518 m/s 机械运动的分类⎩⎪⎨⎪⎧曲线运动直线运动⎩⎪⎨⎪⎧①匀速直线运动②变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一定律建立过程⎩⎪⎨⎪⎧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 维持 物体运动的原因——通过想象思考伽利略——认为物体的运动 不需要 力来维持——通过实验(实验方法)及推理牛顿——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 静止 或 匀速直线运动 实验→假想→推理→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及其应用⎩⎪⎪⎨⎪⎪⎧定义⎩⎪⎨⎪⎧在物理学中,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解读: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时,因惯性而保持运动状态不变,所 以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理解⎩⎪⎨⎪⎧①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普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②惯性不是力,力有三要素,惯性只有 大小 ,在惯性前加“产生 “出现”“受到”“克服”等词语都是错误的③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惯性 越大 ;与物体是 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的大小等皆 无关
沪粤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 运动和力 复习课件
专题练习
(2)实验中同一小车在木板表面上运动的距离最
长,表明它在该表面受到的阻力最 小
。
(3)假设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不受任何阻力, 则它会在水平面上做 匀速直线运动 运动。
专题练习
20.下列有关力和运动的几种说法中,正确 的是( A ) A.匀速转弯的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B.只受重力作用的物体不可能向上运动 C.相互平衡的两个力的三要素可能相同 D.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专题练习
21.(2018•广东•改)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 的影响”的实验中,如图1所示。
考点解析
考点三 牛顿第一定律 考点分析:(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 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 直线运动状态。 (2)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的运动是不需要 力来维持的,即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考点解析
此外,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必须对 物体施加力的作用,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 状态的原因。 (3)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而是 通过分析实验,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 的并经受住了实践检验的结论。
专题练习
12.关于惯性现象的解释:
①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还能行驶一段距离是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运动和力分层精炼(新版)粤教沪版(含参考答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分层精炼:
7.1 怎样描述运动
01知识管理
1.机械运动
定义: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__位置__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参照物
定义: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先要选一个物体作__参照__,这个物体叫做参照物.
注意: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否则研究对象永远是静止的.
运动的描述: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就说明它是__运动的__,如果没有改变,就说明它是__静止的__.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__参照物__,参照物不同,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这种性质叫做运动的__相对性__.
注意:运动是绝对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02基础题
知识点1机械运动
1.(2019·肇庆瑞州区期末)下列几种运动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C)
A.春回大地,万物生长
B.夏日的骄阳炙烤着大地
C.金色秋天,人们采摘果实
D.校园里朗朗的读书声声声入耳
2.鸟儿在空中飞翔,河水在河流中流动,汽车在公路上奔驰等现象中,鸟儿、河水、汽车相对地面的__位置__都在发生变化,它们都在做__机械运动__.
知识点2参照物
3.(2019·淮安)小明坐在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他认为自己是静止的,所选取的参照物是(A)
A.小明旁边的座位
B.路旁的树木
C.沿途的路灯
D.迎面驶来的公共汽车
4.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内,放在小桌上的茶杯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C)
A.这列火车的车厢
B.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
C.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
D.关着的车门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第7章 第1节怎样描述运动
第七章运动和力
第1节怎样描述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
2.知道要判断物体是否运动首先要选取参照物,会根据参照物科学地描述物体的运动与静止.
3.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4.了解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大量生活事例的观察、讨论和分析,认识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学习从具体现象中归纳抽象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方法.
2.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判断物体是否运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自然界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意识到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重点难点
【重点】
让学生通过生活实例,认识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难点】
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什么是运动和静止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38-39,完成以下问题:
1.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自然界中一切物质都在做机械运动.
2.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先要选一个物体作参照,这个物体叫做参照物.
3.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了,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如果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就说它是静止的.
【合作探究】
探究一怎样判断物体是否运动
如图甲所示,几个孩子在草地上做游戏.当站在大树旁的小女孩转过身来时,各个人的位置如图乙所示.
甲乙
1.比较图甲和图乙,哪些小朋友运动了?哪些小朋友没有运动?
答:1号和2号小孩运动了;3号和4号小孩没有运动.
2.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新沪粤版八年级下册初中物理 第3节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 教案
第七章运动和力
第3节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并能用语言表述。
理解什么是惯性。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的过程,认识伽利略“理想实验”的科学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通过实验和观察活动,体验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形成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通过学习惯性的应用,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
牛顿第一定律、认识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表述、正确认识惯性现象。
小车、毛巾、光滑木板、粗糙木板、钩码。
讨论1
[演示]: 静止在木板面上的小车受力后运动,撤力后慢慢止.
小车的运动需要什么条件?那么是不是说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才能使物体继续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停下来?
讨论2: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什么效果;2:没有力作用要物体上,物体会怎样?3:物体运动状态不变会处于什么状态?提示:速度不变、运动方向不
变。
知识点1 牛顿第一定律
1.提出问题:
多年前,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从经验中知道:要使一个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就必须对它用力,用力使物体运动起来后,停止用力,物体又归于静止。于是,他断言,“运动者皆被推动”。
亚里士多德认为,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力,不受力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2.猜想与假设:
根据课本提示,结合自己生活经验、实验,你觉得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有哪几种可能?
猜想一: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理由是___________
猜想二: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
沪粤版第七章 运动和力复习
单位: 单位:m/s 米/秒 秒 km/h 千米 时 千米/时 1m/s=3.6km/h 1km/h=1/3.6m/s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运动:平均速度 总路程 总路程/总时间 变速运动:平均速度=总路程 总时间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牛顿第一 定律的? 定律的? 牛顿第一定律内容: 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 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说明: 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原来静止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 时将保持静止; 时将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外力时将保持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能直接用实验证明吗? 牛顿第一定律能直接用实验证明吗? 答:不能,世界上一切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不受力 不能,世界上一切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 的物体是没有的, 的物体是没有的,我们不能通过实验直接得出这一规 他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推理、总结, 律。他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推理、总结,最 后得出的结论。 后得出的结论。
4、当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其所受合力为零,它 、当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其所受合力为零, 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练习1、人们常用推理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练习 、人们常用推理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在“研 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 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现有的抽气设备是很难将玻 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在这种情况下, 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是通过玻 璃罩内空气越稀薄, 璃罩内空气越稀薄,外面听到的声音越小这一实验现 象推理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这一结论的。 象推理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这一结论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和力》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4、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正确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5、知道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6、通过构建知识框架和网络,使学生牢记基础知识,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过程和方法
经历知识的归纳整理过程,体会知识总结归纳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归纳知识的方法和乐趣,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
4、二力平衡及其条件的应用.
5、正确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
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展示本章知识结构图
二、新课教学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参照物
2、运动的相对性
例题1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发射升空,并成功实施了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如图2宇航员出舱后在舱外停留的那一刻()
A.以地球为参照物,飞船是静止的
B.以地球为参照物,宇航员是静止的
C.以飞船为参照物,宇航员是静止的
D.以月球为参照物,宇航员和飞船都是静止的
答案:C
(二)运动的快慢
1、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2、速度的定义、物理意义
3、速度的单位及换算
4、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例2 在中考体育测试中,小雨同学“50m跑”的成绩是8s,则他跑50m的速度是m/s
答案:6.25
(三)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①“一切物体”说明对于所有物体都是适用的;②“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实际中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效果等效于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时的作用效果。③“或”表示两者居一,即原来运动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原来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状态。例3 不明同学让乒乓球竖直落到水平面上又竖直弹起,当乒乓球到达最高点时,若它所受的外力全部消失了,那么它将:
A、匀速上升
B、保持静止
C、匀速下落
D、可以向各个方向运动
答案:B
(四)惯性
1、惯性的概念及意义。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是否受力无关。惯性不是力。不能说物体受到惯性作用或受到惯性力。
2、应用物体的惯性解释现象:①明确被研究物体原来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②当外界条件变化时物体由于惯性仍要保持这种状态③所以物体的运动状态应该是怎样的。
例4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中国选手王潆一人获得三枚金牌,
并打破世界纪录,如图4所示,下列论述错误的是
A.王濛到达终点线后,还继续向前滑行是由于惯性的原因
B.只有当她滑行以后她才具有惯性
C.在滑行过程中她用力蹬地是为了增加惯性
D.王濛在领奖台上站立时已没有惯性
(五)二力平衡
1、二力平衡的概念及平衡力的判断
2、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来判断二力是否平衡。四个条件任何一个不满足,物体就不能处于二力平衡状态。
例5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11所示.老
师指出乙组同学选择的器材更加合理,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利用了定滑轮能够________的特
点,并通过调整_____ ___来改变F 1和F 2的大小.
(3)保持F 1与F 2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到图丙中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无
法在此位置平衡.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
两个力必须满足哪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答案:(1)小车与桌面间的摩擦力较小,可以忽略不计.(2)改变力的方向;砝码
质量.(3)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六)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
学会区分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二个物体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但它们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例6 如图6所示,有一本书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A 、书受到的重力与书对桌面的压力
B 、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 、书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 、书受到的重力与桌子受到的重力 答案:C
(七)力与运动的关系
1、当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的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变化,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当物体受到一个力或非平衡力的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将发生变化。
3、当物体的运动状态(快慢、方向)发生变化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例7 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物体只有在力的作用下才能运动 B 、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 、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 、 物体不受力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丙
三、课堂总结
你知道本章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吗?你对哪些内容最感兴趣?你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四、作业
汽车追尾是高速公路上常发生的交通事故,其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不能立即停车.研究发现,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踩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踩刹车到车停止,汽车还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如图13.[来源:学科网ZXXK]
下表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1)由这个测试可见,是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2)请利用上表数据,算出该司机的反应时间大约是多少?
(3)请在图乙中画出从司机看到情况开始计时,到汽车停止
段时间内,汽车运动的υ-t图像.(不需准确描点)
图甲
图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