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地理概况
【航拍中国】地理知识点笔记汇总 第三集 西藏
【航拍中国】地理知识点笔记汇总第三
集西藏
西藏是中国的一个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南边境的高原地带。
以
下是一些关于西藏的地理知识点汇总:
1. 地理位置:
- 西藏位于中国的西南部,与印度、尼泊尔、不丹和缅甸接壤。
- 西藏的面积约为120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面积最大的一个省
级行政区。
2. 地形地貌:
- 西藏地势高峻,拥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也是亚洲的水源涵
养地之一。
- 西藏还包括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和雪域高原等自然地形。
3. 气候:
- 西藏属于高原气候,气候多变,年平均气温较低。
- 冬季冰冷且干燥,夏季气温适中,但仍然较凉爽。
4. 自然资源:
- 西藏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库,拥有丰富的河流和湖泊,如雅鲁藏布江、纳木错等。
- 西藏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铜、钒、锂、铀等。
5. 旅游景点:
- 西藏拥有许多壮丽的自然风景和文化遗产,吸引着众多游客前往。
- 著名的旅游景点包括布达拉宫、珠穆朗玛峰、大昭寺等。
以上是关于西藏的一些地理知识点汇总。
西藏独特的地形地貌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其成为一个独具魅力的地方。
藏族地理特征
藏族地理特征
一、藏族地理特征
藏族是中国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大多数藏族人居住在西藏自治区内,其地理特征由历史、自然、社会等多方面决定,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文化。
1、地理位置
藏族主要分布于西藏自治区,是西藏的主体民族,人口占总数的97.6%。
西藏自治区位于西南地区,是中国的块自治区,总面积省级单位之一,西藏自治区面积在中国陆地的面积中占全国面积的1/2,是中国大陆周边四大高原之一。
2、气候特征
藏族的气候特征相当复杂,因其地处西藏高原,面积大,高度较大,海拔在3000-5000米之间,跨越柴达木盆地、雅鲁藏布大峡谷,大小山脉丛生。
藏族的气候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属高原温和干旱气候,全年平均气温较低,出现少量降雨,夏季短、温度低,冬季漫长、气温低,十二月的月平均气温可出现在-25℃以下的低温。
3、土地特征
西藏自治区的土地性质较为复杂,地势从海拔3000米的柴达木盆地到海拔8000米的珠穆朗玛峰,土壤分类主要为沙壤土和表层质土。
藏族历来尊重自然,实行了“尊重山林,仁慈间接”的土地管理制度,千百年来草木蓊郁,原始森林蔽日,土壤质量也相对保持得比较好。
4、藏族社会文化
藏族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社会文化以藏传佛教为主要内容,社会分工对男女分别非常明确,宗教活动丰富多彩,宗教文化、民俗文化、节日文化、书法文化、音乐文化等繁多,一
股庄严肃穆的宗教气息散发于藏地每处,直抵每个藏族人的心灵深处,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藏调研报告
西藏调研报告根据在西藏的调研,我想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来撰写西藏调研报告。
第一部分:西藏的地理概况西藏位于中国西南边陲地区,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西藏地势复杂多样,拥有丰富的天然资源,包括水、灵芝、藏红花等。
西藏的高原地势使得其气候独特,有明显的寒冷干燥特征。
第二部分:西藏的经济情况西藏是中国经济相对较落后的地区之一,但随着中国政府重视西藏的发展,西藏的经济状况有所改善。
旅游业是西藏的支柱产业,也是当地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农畜牧业是西藏的传统产业,但产业结构仍然单一,发展潜力有待开发。
第三部分:西藏的文化特色西藏具有独特的藏族文化,包括语言、宗教、服饰等方面。
藏族人民坚守着传统的宗教信仰,信仰藏传佛教。
西藏的文化景观也非常丰富多样,如布达拉宫、大昭寺等著名景点深深吸引着游客的目光。
第四部分:西藏的社会民生状况西藏的社会民生状况相对较低,尤其是在教育、医疗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为了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状况,中国政府加大对西藏的投入,例如修建基础设施、改善教育和卫生保健条件等。
第五部分:西藏的环境问题西藏作为中国的生态屏障地区,其环境问题备受关注。
西藏的草地和森林资源受到过度放牧和非法砍伐的威胁,生态破坏现象较为严重。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加强环境保护等,以保护西藏的生态环境。
第六部分:西藏的发展前景西藏作为中国的重要区域,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西藏将继续致力于旅游业、农牧业等传统产业的发展,同时推动更多新兴产业的涌现,如新能源、文化创意产业等。
此外,改善当地教育和卫生保健条件也是西藏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总结:通过调研,可以看出西藏面临着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挑战,但同时也有很多发展机遇。
西藏的政府和人民正在积极努力,通过不断改革和发展,使西藏的经济状况得到改善,社会民生得到提高,并保护好西藏的宝贵生态环境。
西藏的地理概况
A
5.太阳能资源
西藏地处世界屋脊,海拔高,空气干燥, 大气透明度好,云量少,加之日照时间长, 纬度低,使西藏的太阳年辐射量达140—— 200千卡每平方厘米,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的一倍以上。因此,西藏的太阳能资源十 分丰富,仅次于终年酷热的非洲撒哈拉沙 漠,居世界第二位。
28
人文环境
A
西藏自治区是藏民族的发祥地和主要聚居区, 藏民族是以最初雅隆悉补野和吐蕃本土诸部为 核心,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扩张、征服和融 合,最终将整个青藏高原地区的众多部落和部 族融汇成一个整体,形成的一个多元化的统一 民族。藏族遍布西藏各地,成为西藏自治区人 口最多的民族。除藏族外,西藏自治区还有汉 族、回族、门巴族、珞巴族、蒙古族、傣族、 僳僳族、怒族、纳西族以及未识别民族的夏尔 巴人、僜人等二十多个民族。
21
2.林业和野生动植物资源 A
西藏的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在全国名列前茅。 森林面积达1267万公顷,居全国第四位;木材蓄 积量达20.84亿立方米,居全国首位;常见的成 林树种主要有松、杉、柏等。主要的野生植物有 药用植物、糖类和淀粉类植物、纤维植物、油脂 植物、芳香油植物、鞣类植物等六大类,其中以 药用类最为丰富,达1000多种,有的畅销国内外。 野生动物有兽类、鸟类、鱼类。兽类中的藏羚羊、 野牦牛等系青藏高原特产珍稀动物,白唇鹿为中 国特有的世界珍稀动物;鸟类己发现的有473个 品种,其中西藏黑颈鹤为中国所特有;鱼类共己 发现有64种,以鲤科的鱼类为最多。目前,西藏 有五个自然保护区,它们是:羌塘野牦牛、藏野22
西藏三大圣湖:羊卓雍湖、纳木错湖(藏北)、
玛旁雍错湖(阿里)
13
A
羊卓雍错湖
14
A
纳木错湖
15
关于西藏的地理知识
关于西藏的地理知识
西藏自治区是中国四个自治区之一,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它北临青海省,南接西藏自治区、四川省、贵州省和云南省,西靠云南省、青海省和甘肃省。
总面积116.25万平方公里。
其中西藏自治区面积91.2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6.58%,人口264万人。
西藏位于横断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的高原盆地中,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地势自西向东倾斜。
境内山脉纵横,冰川广布。
青藏铁路及青藏公路横穿全区。
西藏气候属高原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1.日照多,气候干燥;
2.风大而急,夏季炎热;
3.空气稀薄,气压低;
4.温差大;
5.降雨稀少,日照充足;
6.年平均气温在-4~-8℃之间。
西藏高原是我国地形最复杂、最大的高原。
总面积104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三个浙江省的面积。
全区地势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东部为喜马拉雅山脉及其支脉——念青唐古拉山脉;西部为横断山脉和昆仑山脉;南部为喜马拉雅山山系及南、北两面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和藏南谷地。
—— 1 —1 —。
航拍中国西藏地理知识点总结
航拍中国西藏地理知识点总结高原气候主要特点:1.空气稀薄,气压低,空气含氧量少太阳辐射强;2.日照时间,长气温偏低,温差大;3.全年分为明显的干季和雨季;4.气候类型复杂,垂直变化大。
西藏主要地理信息:1.西藏自治区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有着“世界屋脊”之称。
地貌基本上可分为极高山、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等六种类型,还有冰缘地貌、岩溶.地貌、风沙地貌、火山地貌等。
2.西藏境内河流密布,同时还是国际河流分布最多的一个中国省区,亚洲著名的恒河、印度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湄公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等河流的上源都在这里。
3.西藏拥有独特的高原气候,西藏高原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
除呈现西北严寒干燥,东南温暖湿润的总趋向外,还有多种多样的区域气候和明显的垂直气候带。
4.西藏地区人口以藏族为主体,其他民族还包括汉族、回族、门巴族等。
5.西藏农业历史悠久,西藏人民利用当地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培育了种类繁多的作物品种。
牦牛是西藏一般家庭主要交通工具,被称作“高原之舟”。
6.西藏名胜古迹众多,比较著名的有布达拉宫,大昭寺,扎什伦布寺等。
“高原之舟”——牦牛牦牛是高寒地区的特有牛种,草食性反刍家畜。
牦牛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哺乳动物。
主要产于中国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
适应高寒生态条件,耐粗、耐劳,走陡坡险路、雪山沼泽,能游渡江河激流,有“高原之舟”之称。
牦牛全身都是宝。
藏族人民衣食住行烧耕都离不开它。
人们喝牦牛奶,吃牦牛肉,烧牦牛粪。
它的毛可做衣服或帐篷皮是制革的好材料。
它既可用于农耕,又可在高原作运输工具。
牦牛还有识途的本领,善走险路和沼泽地,并能避开陷阱择路而行,可作旅游者的前导。
航拍中国西藏地理知识点笔记
航拍中国西藏地理知识点笔记航拍我国西藏地理知识点笔记一、概述航拍是一种高空拍摄技术,可以从空中俯瞰地面,通过无人机或者飞行器等设备拍摄出更加立体和绚丽的画面。
在我国西藏地区,航拍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能够展现出西藏绚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地理景观。
二、地理位置西藏位于我国西南部,是我国的一块少数民族地区,也是我国境内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总面积约为122.8万平方公里,占我国总面积的1/8,是世界上面积第二大的省级行政区。
西藏地处青藏高原,海拔较高,地理环境严酷。
三、自然风光西藏是世界上最有高原特色的地区之一,有着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
从航拍的角度来看,可以欣赏到西藏壮观的雪山、湖泊、草原和峡谷等自然景观,航拍画面清晰真实,让观众仿佛置身其中,感受真实的西藏景色。
四、特色文化西藏是我国的民族地区之一,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航拍西藏可以见到传统藏族建筑的独特风貌,能够深入了解西藏独有的宗教文化和民俗风情。
航拍画面能够将这些特色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了解西藏的方式。
五、环境保护西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生态保护工作十分重要。
航拍技术可以帮助监测生态环境,及时发现并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通过航拍,可以清晰地观测到西藏地区的植被情况、水资源分布以及动植物繁衍情况,为生态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六、个人观点航拍我国西藏地理知识点让我深刻地了解了西藏的绚丽风光和丰富文化。
航拍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与传统旅游方式不同的了解西藏的方式,不仅可以满足我们对美景的向往,同时也能加深我们对于西藏地理知识的认识。
希望未来能够更多地运用航拍技术,来促进西藏的旅游发展和生态保护工作。
总结我国西藏地理知识点航拍笔记,通过航拍技术,可以更加真实地展现西藏绚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地理景观。
航拍技术不仅为人们了解西藏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为生态保护和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希望航拍技术能够继续发展,为人们呈现更多的美丽风景,同时为西藏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航拍中国西藏篇知识点
航拍中国西藏篇知识点西藏被誉为世界屋脊,位于中国的西南部。
作为中国的一个自治区,西藏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
以下是关于航拍中国西藏篇的一些知识点。
1. 地理特点:西藏地处高原地带,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是全球最高海拔的地区之一。
该地区被喜马拉雅山脉和唐古拉山脉环绕,拥有众多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美丽的湖泊,如纳木错和曲水县的羊卓雍错。
2. 文化遗产:西藏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佛教中心之一,在这里有许多古老的寺庙,如布达拉宫、扎什伦布寺和甘丹寺等,这些寺庙都是佛教信仰的重要场所。
此外,西藏也是藏传佛教的发源地,拥有高僧和学者以及佛教艺术品的大量资源。
3. 自然美景:西藏被誉为“山岳精灵之地”,拥有壮丽而多样化的自然景观。
航拍中国西藏篇展示了绵延的雪山、广袤的草地、原始的森林、壮丽的峡谷和湍急的河流。
这些景观吸引着数以千计的旅游者和摄影爱好者,航拍视频能够更好地展示这些美景。
4. 多民族和谐:西藏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主要由藏族人口构成,同时也有许多其他民族的人们居住在这里。
各民族之间保持着和谐共处的态度,彼此相互尊重和包容。
西藏的不同民族文化、服饰、音乐和舞蹈为这个地区增添了丰富多彩的特色。
5. 旅游资源:西藏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每年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旅游业是西藏经济的重要支柱,为当地人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
风景秀丽的圣湖、神圣庄严的寺庙和独特的文化体验使西藏成为探索和冒险的旅游目的地。
航拍中国西藏篇通过高空的视角,展示了西藏独特而壮丽的景色。
从古老的寺庙到广袤的草原,从雄伟的山峦到湍急的河流,这一航拍视频使人们更好地了解了西藏的自然美景、多元文化和人民的热情好客。
这样的视频不仅为旅游宣传带来了新的方式,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西藏独特的魅力。
关于西藏的高考地理知识点
关于西藏的高考地理知识点西藏位于中国西南边陲,是我国五个自治区之一。
地处高原地带,被誉为“屋脊之上”,素有“雪域高原”之称。
西藏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
而正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点,西藏成为了高考地理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我们将全面了解西藏的地理特点,探索这片神秘的土地。
首先,西藏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区之一,其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
它包括了喜马拉雅山脉的一部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就位于西藏。
由于海拔的高度,西藏气候寒冷,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暂而凉爽。
降水较少,大部分降水集中在夏季,造成了干旱的地表景观。
这种独特的山地气候影响了西藏的生态系统,决定了这里的植被类型和动物种类。
其次,西藏地处欧亚大陆板块和印度次大陆板块的交汇处,这里发生过多次碰撞和挤压,形成了一系列的地质构造。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就是由两大板块的挤压作用形成的。
这种地质构造使得西藏地区地壳活动频繁,地震频发,地震活动对当地的建筑物和民众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同时,地壳运动也产生了许多地质地貌景观,例如仙女湖、羊湖等。
还有,西藏是中国的重要水资源保护区和源头区之一。
含苞湖、纳木错、玛旁雍错等是西藏著名的高原湖泊,是蓄水和调节水文的重要功能区。
而藏布江、雅鲁藏布江等大河则是西藏的重要河流,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水源。
由于地势高原,水资源稀缺,加之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西藏的冰川退缩有加剧的趋势,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此外,西藏还是世界上宗教信仰最多样化的地区之一。
藏传佛教在西藏拥有广泛的影响力,成为西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著名的寺庙和圣地,如布达拉宫、大昭寺等都吸引着无数信徒和游客的前来朝拜。
这些寺庙和圣地也成为了西藏旅游业的重要支柱,推动了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西藏作为我国的一个自治区,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使其成为高考地理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了解和掌握西藏的地理特点,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和研究我国地理形态和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西藏的地理(历史专业)
西藏的地理(历史专业)西藏位于中国西南边陲地区,是中国五个自治区之一、它的地理位置独特,地势崇山峻岭、高原平原交错,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之一,拥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西藏的地理特征对其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西藏是全球高原的典型代表。
全区地势复杂多样,高原、山脉、平原等地貌形态各异。
它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环境最恶劣、气候最严酷的地区之一、高海拔导致了稀薄的空气,较低的氧气含量,对人们的生活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西藏的高寒气候条件限制了农业的发展,使得畜牧业成为主要的经济活动,塑造了西藏人民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
其次,对外交通受限是西藏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西藏与内地交通相对封闭,长期以来以古代茶马古道为主要交通线路。
这也导致了西藏在历史上与其他地区交流相对较少,相对保持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
再次,西藏地区分布着众多的河流和湖泊。
雅鲁藏布江、澜沧江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就位于西藏,流经中印边境地区。
这些江河为西藏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也为西藏的农牧业和能源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
此外,西藏还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西藏地域广大,包括了阿里、山南、那曲等地,这些地区都富集着大量的矿藏。
西藏矿产资源丰富,包括有铜、锌、铅、锡、金、银和稀土等。
这些矿产资源为西藏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最后,西藏地理上的边境位置也使得其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军事战略角色。
西藏作为中国西南边境的屏障,早在古代就成为中央政府对西南地区的重要边防基地。
历史上,西藏还发生过多次边境冲突和战争,如中印边境冲突。
这些历史事件对西藏和周边地区的政治、军事格局以及争议产生了重大影响。
综上所述,西藏的地理特征对其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高原地带的特殊地理环境塑造了西藏人民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与外界的交流相对较少。
同时,西藏的丰富水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战略地理位置,也为其经济发展和政治争议提供了重要条件。
西藏知识点
西藏知识点一、地理概况西藏是中国的一个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南边境,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它被称为“世界屋脊”,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
西藏地处青藏高原上,海拔较高,气候寒冷干燥,年降水量较少。
但是它却拥有着壮丽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文化风情。
二、历史文化1. 历史渊源西藏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就已经有人类活动的痕迹。
公元7世纪时,唐朝统治者派出使者到达西藏,并与当地吐蕃王朝建立了友好关系。
此后,西藏逐渐成为佛教中心,在佛教文化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社会制度。
2. 文化遗产西藏拥有众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中最著名的是布达拉宫、大昭寺等建筑物和唐卡、经幡等艺术品。
布达拉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是西藏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是佛教文化和西藏历史的重要象征。
3. 藏传佛教藏传佛教是西藏文化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深刻影响了西藏人民的信仰和生活方式。
在西藏,有许多著名的寺庙和圣地,如大昭寺、扎什伦布寺、嘉峪关等。
这些寺庙和圣地都是藏传佛教信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旅游景点1. 布达拉宫布达拉宫是世界闻名的建筑之一,也是西藏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它位于拉萨市区心脏地带,建筑风格独特,气势恢宏。
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壮观的建筑和美丽的自然风光。
2. 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之一,也是登山爱好者梦想中的目标。
在此地旅游可以欣赏到壮观的自然风光,并体验到雄伟的山峰给人带来的震撼和感动。
3. 纳木错纳木错是西藏最美丽的湖泊之一,位于西藏中部,海拔高达4700米。
这里景色秀丽,水清见底,是摄影爱好者和旅游者的天堂。
四、民族风情1. 藏族服饰藏族服饰独具特色,以“五彩缤纷、华丽绚烂”著称。
男性通常穿着长袍和长裤,女性则穿着各式各样的长袍和头饰。
2. 藏族音乐舞蹈藏族音乐舞蹈是藏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通常表现出对自然、生命、信仰等方面的崇敬和赞美。
在西藏旅游期间可以欣赏到各种类型的音乐舞蹈表演。
西藏地理常识
西藏地理常识一、历史由来西藏历史悠久,远在公元七世纪初期,藏族雅隆河谷的悉补野罢部首领松赞干布就统一了西藏,建立了吐蕃王国,并与唐朝通婚结盟,元代时正式列入中国版图,因清朝时划分为前藏(已)后藏(藏)喀木(康),阿里四部而得名。
1965年成立了自治区。
辖拉萨市、1个市辖区和日喀则、山南、昌都、林芝、那曲、阿里6个地区,以及1个县级市、71个县。
首府拉萨市,简称藏。
二、地理位置西藏位于中国国境西南部,地处北纬26°52′~36°32′、东经78°24′~99°06′之间。
东北与四川、云南、青海、新疆等省区接壤,西接克什米尔地区,南与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毗邻,国境线长3842千米。
面积120多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1/8居全国第2位。
三、地貌特征西藏居中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以海拔高、面积大、形成年代晚为特点,平均海拔4000~5000米。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然条件复杂。
西藏大体可分为藏北高原、藏东高山峡谷和藏南谷地三个自然区。
西部是藏北高原,位于昆仑山、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之间,占自治区面积的2/3。
南部是藏南山原湖盆谷地,位于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之间。
藏东为高山峡谷区,分布着一系列由东西走向逐渐转为南北走向的高山深谷。
地貌基本上可分为极高山、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等六种类型。
位于西藏南侧的喜马拉雅山,由几条大致东西走向的山脉组成,平均海拔6000米左右,中尼边境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
四、水系特征西藏流域面积大于1万平方千米的河流就有20余条,亚洲著名的长江、怒江、澜沧江、印度河、雅鲁藏布江都发源于此或流经西藏。
全省水资源总量为4482亿立方米,占全国16.53%。
水能资源占中国的30%,居中国第一位。
中国约有1/3的湖泊也分布在西藏,以纳木错的面积最大;色林错流域面积最大,但是大部分湖泊缩小现象明显。
五、气候特征西藏气候特点是气温低,空气稀薄,大气干燥洁净,含氧量少,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
西藏的地理概况 ppt课件
2.林业和野生动植物资源
西藏的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在全国名列前茅。 森林面积达1267万公顷,居全国第四位;木材蓄 积量达20.84亿立方米,居全国首位;常见的成 林树种主要有松、杉、柏等。主要的野生植物有 药用植物、糖类和淀粉类植物、纤维植物、油脂 植物、芳香油植物、鞣类植物等六大类,其中以 药用类最为丰富,达1000多种,有的畅销国内外。 野生动物有兽类、鸟类、鱼类。兽类中的藏羚羊、 野牦牛等系青藏高原特产珍稀动物,白唇鹿为中 国特有的世界珍稀动物;鸟类己发现的有473个 品种,其中西藏黑颈鹤为中国所特有;鱼类共己 发现有64种,以鲤科的鱼类为最多。目前,西藏
西藏的地理概况 ——藏行天
下
一些感触
人是孤独的
尤其是在西藏这片广袤荒寂的土地上
人又是富足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也是因为这纯粹而洁净的大地
地理环境
一、地理位置
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疆,总面积120多 万平方公里,
占 国土的八分之一。地处北纬26度50分 至36度53分,
东经78度25分至90度06分之间。北与新 疆维吾尔自治
区和青海省毗邻,东与四川省相望,东 南与云南省相
三是藏东高山峡谷,即藏东南横断山脉、三 江流域地区;
四是喜马拉雅山地区,其中包括世界第一 高峰--珠穆朗玛峰。
由于地理条件的不同,藏南谷地和藏北高原 气候差异很大,藏南温和多雨,年均气温8 摄氏度,最低零下16摄氏度,最高的7月为 16摄氏度以上,5一9月为雨季。藏北为大陆 性气候,年均气温零摄氏度以下,冰冻期半 年,最高的7月不超过10摄氏度,6一8月较 温暖。降雨量较少,昼夜温差大,5至10月 最长。总体上是西北严寒,东南暖湿,由东 南而西北带状更替。此外有多种多样的区域
西藏的地理概况
西藏的地理概况 ——藏行天
下
1
一些感触
A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人是孤独的
尤其是在西藏这片广袤荒寂的土地上
人又是富足的
也是因为这纯粹而洁净的大地
2
地理环境
A
一、地理位置
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疆,总面积120多 万平方公里,
占 国土的八分之一。地处北纬26度50分 至36度53分,
东经78度25分至90度06分之间。北与新 疆维吾尔自治
18
A
西藏年降水量在74.8至901.5毫米之间,地 区分布极为不均,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总的分 布趋势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迎风坡多于背 风坡,东南湿润,西北干燥,雨季分明。雨量 集中在6至9月,可占全年降水量的80%至 90%。以气温和降水为主要依据,西藏自治区 可划分为十一个不同的气候区,即:山地热带 季风湿润气候区、山地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区、高原温带湿润气候区、高原温带季风半 湿润气候区、高原温带季风半干旱气候区、 高原温带季风干旱气候区、高原亚寒带季风 湿润气候区、高原亚寒带季风半湿润气候区19、
A
二、西藏著名的大山
1.东西走向: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念 青唐 古拉山,唐古拉山,昆仑山
2.南北走向:横断山脉
6
A
喜马拉雅山
7
A
世界第一高峰——
8
A
横断山脉和昆仑山
9
三、西藏的河流、湖泊 A
西藏河流众多,境内河流流域面积大于10000平 方公里的有20余条,大于2000平方公里的有100 多条。由于受地形、地质构造以及水文的影响, 西藏的河流可分为内流河和外流河两类。
21
2.林业和野生动植物资源 A
介绍西藏的演讲稿
引言概述:西藏作为中国的一个自治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历史文化。
本文旨在介绍西藏的概况、自然风景、文化遗产、经济发展和旅游资源。
正文内容:一、西藏的概况1.地理位置:西藏位于中国的西南部,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处。
2.面积和人口:西藏自治区总面积约为12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300万人。
3.气候特点:西藏属于高原气候,夏季凉爽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二、西藏的自然风景1.高山雪域:西藏拥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以及壮丽的冰川和雪峰景观。
2.湖泊草原:西藏有许多美丽的湖泊,如纳木错、羊卓雍错等,以及广袤的草原景观。
3.神秘峡谷:西藏拥有许多神秘的峡谷地貌,如雅鲁藏布大峡谷,被誉为“地球的伤疤”。
三、西藏的文化遗产1.佛教文化:西藏是佛教的重要圣地,有众多的佛教寺庙和圣地,如布达拉宫、扎什伦布寺等。
2.传统艺术:西藏有独特的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如唐卡绘画、藏式木雕等。
3.民族文化:西藏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藏族民族文化是其主体,有独特的服饰、音乐、舞蹈等文化表达方式。
四、西藏的经济发展1.农牧业:农牧业是西藏的传统支柱产业,主要包括高原农作物种植和畜牧业养殖。
2.旅游业:西藏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3.能源开发:西藏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和光热能资源,发展清洁能源是其重要的经济支柱。
五、西藏的旅游资源1.文化旅游:游客可以参观布达拉宫、大昭寺等佛教圣地,感受悠久的佛教文化。
2.自然景观旅游:游客可以欣赏珠穆朗玛峰的壮丽,探索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秘。
3.农牧体验旅游:游客可以到农牧民家中体验传统的农牧生活,品尝当地特色美食。
总结:西藏作为中国的一个自治区,拥有丰富的自然风景和独特的文化遗产。
其高山雪域、湖泊草原和神秘峡谷等自然景观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而佛教文化和传统艺术更是为西藏增添了神秘而独特的魅力。
同时,西藏的经济发展以农牧业和旅游业为主要支柱,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中考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2023西藏
中考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2023西藏一、介绍在2023年的西藏中考地理考试中,将涉及到一系列地理知识点。
本文将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环境、资源分布等多个方面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深入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备战考试。
二、地理位置1. 西藏位于我国的西南边陲,是我国的五个自治区之一。
2. 西藏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地形复杂,海拔变化大,是我国的“屋脊”。
三、地形地貌1. 西藏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复杂多样,包括高原、山地、盆地、峡谷等地貌。
2. 喜马拉雅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喀喇昆仑山脉等地质构造影响了西藏地貌的形成。
四、气候环境1. 西藏属于高原季风气候区,受高反照率和高海拔的影响,气候寒冷干燥。
2. 高原气候特点明显,日照时间长,温差大,雨量少。
五、资源分布1. 西藏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稀有金属、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等。
2. 西藏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库,有多条大江大河源头流域。
3. 西藏的草原适宜发展畜牧业,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
六、总结与回顾通过对西藏地理知识点的总结,我们可以看到,西藏地质构造复杂,地貌多样,气候环境独特,资源丰富。
在地理中考中,对于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将对考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七、个人观点与理解作为我个人对西藏地理的理解,我认为这片土地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其发展提供了独特的机遇与挑战。
希望未来西藏能够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通过本文的总结与分析,相信大家对于西藏地理知识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备战中考的过程中,希望大家能够充分了解地理知识,做好充分准备,取得优异的成绩。
西藏是我国的五个自治区之一,也是我国面积最大、人口稀少的地区之一。
它位于我国的西南边境,毗邻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家,是我国重要的边疆地区。
西藏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复杂多样,包括高原、山地、盆地、峡谷等地貌。
这种地理环境对西藏的气候、资源分布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西藏的地形地貌变化丰富多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西藏著名的大山
1.东西走向: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念 青唐 古拉山,唐古拉山,昆仑山
2.南北走向:横断山脉
喜马拉雅山
世界第一高峰—— 珠穆朗玛峰
横断山脉和昆仑山
三、西藏的河流、湖泊
西藏河流众多,境内河流流域面积大于10000平 方公里的有20余条,大于2000平方公里的有100 多条。由于受地形、地质构造以及水文的影响, 西藏的河流可分为内流河和外流河两类。
4.矿产资源
地成油探国锂景量前矿矿现源西
。为气明前、储居十产产的也藏
我田西五硼量全位储地矿很自
2000
国,藏位等居国,量 产丰治
11
重 要 的 能
可 望 在 下
有 储 量 丰
。 近 年 来
种 储 量
全 国 第 二
之 冠 , 铜
其 中 铬 铁
居 全 国 储
余 处 ,
90
资 源 有
富 。 目 前
区 的 矿 产
西藏三大圣湖:羊卓雍湖、纳木错湖(藏北)、
玛旁雍错湖(阿里)
羊卓雍错湖
纳木错湖
玛旁雍错湖
西藏的气候
西藏的气候独特而复杂多样,总体上具有西 北严寒、东南温暖湿润的特点,呈现出由东 南向西北的带状分布,即:热带—亚热带—温 带—亚寒带—寒带;湿润—半湿润—半干旱— 干旱。由于地形复杂,还有多种多样的区域 气候及明显的垂直气候带。西藏气候总的 特点是:日照时间长,辐射强烈;气温较低,温 差大;干湿分明,多夜雨;冬春干燥,多大风;气 压低,氧气含量少。
西藏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尘埃含量少,纬
度又低,是我国太阳辐射总量最多的地区,日照时
数也是全国的高值中心,并呈现出由藏东南向藏
西北逐渐增多的特点。太阳辐射的年变程,以12
月最小,5月或6月最大。全区年均日照时数达
1,475.8至3,554.7小时之间,西部地区则多在3,
000小时以上。西藏地区平均气温由东南向西北 逐渐递减,全区年均温度在-2.8℃到11.9℃之间,温 差较大。最温暖的东南地区年均温度约10℃左右 ,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带年均温度在5℃至9℃之 间,东部横断山脉地带,月均温度在10℃以上的时 间有4个月左右,藏北高原大部分地方年均温度 在0℃以下,喜马拉雅山脉及其北麓山地年均温 度在3℃以下。
分界线:东以青藏公路西侧为界,南沿念青唐古
拉山和冈底斯山,西部止于冈底斯山的支脉昂龙 岗日——亚龙赛日一线。
外流河:雅鲁藏布江(藏南)、金沙江、澜沧江、
怒江(藏东)、 狮泉河(藏西)、朋曲、察隅 曲。
内流河:主要分布于藏北,多属季节性或间歇性
河流。
雅鲁藏布江
雅鲁藏布江上游在拉孜以上称马泉河,有两个 源头,正源出于杰玛央宗冰川,另一源头为阿 色甲果冰川,两条源流在桑木张附近汇合,至 加塔藏布汇入的萨嘎,史称雅鲁藏布江。
四是喜马拉雅山地区,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
由于地理条件的不同,藏南谷地和藏北高原气 候差异很大,藏南温和多雨,年均气温8摄氏度, 最低零下16摄氏度,最高的7月为16摄氏度以上, 5一9月为雨季。藏北为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 零摄氏度以下,冰冻期半年,最高的7月不超过 10摄氏度,6一8月较温暖。降雨量较少,昼夜 温差大,5至10月最长。总体上是西北严寒,东 南暖湿,由东南而西北带状更替。此外有多种 多样的区域气候及明显的垂直气候带。总的气 候特点是空气稀薄,气压低,氧气含量少;日 照多,辐射强烈;气温较低,温差大。
18
源 基
世 纪
富 的
, 已居 全位 ;来自的 远矿 储量 的
种
多 种
已 发
资
5.太阳能资源
西藏地处世界屋脊,海拔高,空气干燥, 大气透明度好,云量少,加之日照时间长, 纬度低,使西藏的太阳年辐射量达140—— 200千卡每平方厘米,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的一倍以上。因此,西藏的太阳能资源十 分丰富,仅次于终年酷热的非洲撒哈拉沙 漠,居世界第二位。
西藏年降水量在74.8至901.5毫米之间,地区分 布极为不均,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总的分布趋势 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迎风坡多于背风坡,东南湿 润,西北干燥,雨季分明。雨量集中在6至9月, 可占全年降水量的80%至90%。以气温和降水为 主要依据,西藏自治区可划分为十一个不同的气 候区,即:山地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山地亚热带 季风湿润气候区、高原温带湿润气候区、高原温 带季风半湿润气候区、高原温带季风半干旱气候 区、高原温带季风干旱气候区、高原亚寒带季风 湿润气候区、高原亚寒带季风半湿润气候区、高 原亚寒带季风半干旱气候区、高原亚寒带季风干 旱气候区、高原寒带季风干旱气候区。
野牦牛
高原奶牛
鹿
3.水利资源
西藏自治区水利资源丰富,天然水能蕴藏量约 占全国的30%,为2亿多万千瓦;亚洲著名的恒 河、印度河、湄公河的上源都在西藏;在西藏境 内流域面积大于一万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0多条, 雅鲁藏布江为西藏的第一大河,全长2057公里, 是我国第五大河。西藏有大小湖泊1500多个,湖 泊总百积24183平方公里,约占我国湖泊总面积 的三分之一;是世界上湖面最高、范围最大、数 量最多的高原湖区。
西藏的地理概况 ——藏行天下
一些感触
人是孤独的
尤其是在西藏这片广袤荒寂的土地上
人又是富足的
也是因为这纯粹而洁净的大地
地理环境
一、地理位置
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疆,总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 占 国土的八分之一。地处北纬26度50分至36度53分, 东经78度25分至90度06分之间。北与新疆维吾尔自治 区和青海省毗邻,东与四川省相望,东南与云南省相 连,是西南、西北的天然屏障;与尼泊尔、锡金、不 丹、印度、缅甸五国和克什米尔地区接壤,陆地国界 线长4000多公里,是通往南亚的门户。 西藏为喜马拉 雅山脉、昆仑山脉和唐古拉山脉所环抱,平均海拔4000米
人文环境
西藏自治区是藏民族的发祥地和主要聚居区, 藏民族是以最初雅隆悉补野和吐蕃本土诸部为 核心,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扩张、征服和融 合,最终将整个青藏高原地区的众多部落和部 族融汇成一个整体,形成的一个多元化的统一 民族。藏族遍布西藏各地,成为西藏自治区人 口最多的民族。除藏族外,西藏自治区还有汉 族、回族、门巴族、珞巴族、蒙古族、傣族、 僳僳族、怒族、纳西族以及未识别民族的夏尔 巴人、僜人等二十多个民族。
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最大、最高的高原青 藏高原的主体,地形复杂多样,主要分为四个地带 一是藏北高原,位于昆仑山脉、唐古拉山脉和岗底斯--念 青唐古拉山脉之间; 二是藏南谷地,在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流经的地区,其 中包括世界上最大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三是藏东高山峡谷,即藏东南横断山脉、三江 流域地区;
2.林业和野生动植物资源
西藏的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在全国名列前茅。森 林面积达1267万公顷,居全国第四位;木材蓄积量 达20.84亿立方米,居全国首位;常见的成林树种主 要有松、杉、柏等。主要的野生植物有药用植物、 糖类和淀粉类植物、纤维植物、油脂植物、芳香油 植物、鞣类植物等六大类,其中以药用类最为丰富, 达1000多种,有的畅销国内外。野生动物有兽类、 鸟类、鱼类。兽类中的藏羚羊、野牦牛等系青藏高 原特产珍稀动物,白唇鹿为中国特有的世界珍稀动 物;鸟类己发现的有473个品种,其中西藏黑颈鹤为 中国所特有;鱼类共己发现有64种,以鲤科的鱼类 为最多。目前,西藏有五个自然保护区,它们是: 羌塘野牦牛、藏野驴、藏原羚保护区;芒康滇金丝 猴保护区;申扎黑颈鹤保护区;林芝东久红斑羚保 护区;类乌齐长岭马鹿保护区。1991年,西藏还成 立了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雅鲁藏布江水能蕴藏量仅次于长江,居全国第 二位,流量居全国第四位。上游地区以冰雪融 水补给为主,中游区以地下水和雨水补给为主, 下游以雨水为主要补给形式。流域内人口和耕 地面积占全区人口、耕地的一半左右。因此, 雅鲁藏布江被称为西藏的“母亲河”。
雅鲁藏布江
湖泊
西藏高原以湖泊众多而闻名于世,星罗棋布的湖 泊群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范围最大、数量最多的 高原湖泊区。其分布不均,藏北(88.5%)主要 为内陆湖泊,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藏南 (10.5%)湖泊有外泄湖,也有内陆湖,以降水 和冰雪融水补给为主。藏东湖泊(1%)主要是 外泄湖,以雨水和冰雪融水补给为主。藏东南湖 水多为淡水,藏南多为淡水湖和咸水湖,藏北南 部为咸水湖,藏北北部则为盐湖。
用将共发促造为的点随着西 资 。发同展进福现资的着巨藏 源
挥繁,西于实源西国大资 日荣对藏西的优移家的源 益、实乃藏经势,战经丰 重共现至人济将西略济富 要同各全民优逐藏开潜, 的发民国,势渐潜发力蕴 作展族的对,变在重。藏
,
1.农业资源
农牧业在西藏自治区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 的地位。农牧业人口占全区人口的80%。全区耕 地面积36.05万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25.57万 公顷,占79.4%;农业作物品种繁多,青稞和小 麦是主要品种,此外还有水稻、玉米、大豆、高 粱等粮食作物和花生、烟草、茶树、苹果、梨、 核桃等经济作物以及大白菜、油菜、萝卜、西红 柿、黄瓜等蔬菜作物。西藏是我国五大草原牧区 之一,天然牧草地面积居全国之首,为6479.68 万公顷;牦牛是主要的家畜,此外还有黄牛、犏 牛、绵羊、山羊、马、驴、骡、猪、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