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北方地区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说课稿(3)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_—黄土高原》说课课件(共20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_—黄土高原》说课课件(共20张PPT)
风成黄土 特有景观 形成原因 历史——文明的摇篮
黄土地貌
黄土高原今昔
现在——严重的水土流失
原因 危害 治理
我们的黄土高原
认识 启示 怎么做
六、作业布置
1、黄土高原东起 ________,西至_______,南抵______, 北连_______。
2、黄土高原最突出的地表特征__________________,
它是由严重的_____________造成的。
3、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
4、课本31页活动第二题,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故事发生在大西北一个很偏僻的地方有一天一个记者遇到了一个放羊娃。 记者问放羊娃:干嘛呢? 问:放羊干嘛? 问:赚钱干嘛? 问:盖房干嘛? 问:娶妻干嘛? 问:生娃干嘛? 放羊娃:放羊。 答:放羊赚钱。 答:赚钱盖房。 答:盖房娶妻。 答:娶妻生娃。 答:生娃放羊。
展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图片,让学生对水土保持的办法和治
理有感性认识。(引入课外知识,拓展学生思维)
5.启示
我们一起了解了我们生活的黄土高原,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伤痕 累累的黄土高原,这就要求我们:
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相处
时时处处要爱惜和保护环境
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解有关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 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
一、课程标准
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 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 养成爱国主义情感 形成初步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选自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东 北三省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说课稿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说课稿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分析、说学情分析、说教法学法分析、说教学过程设计、说板书设计以及说教学反思五个板块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分析1、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是选自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课是中国地理“认识区域”部分,继东北三省后教材选择讲述的第二个地理区域,是在学生对对中国的区域地理有了一番了解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并为学生日后学习高中地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说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中学生半成熟、半幼稚;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做支柱的心理结构特点,我确定了一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让学生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②了解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③在地形图上识别本区主要的地形类型。

④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探讨解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干旱的主要措施。

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②通过读图简要描述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

③运用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通过分析,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认识到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说教学重难点根据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对以上教学目标的分析,我确定了一下教学重难点:重点: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难点:黄土高原的形成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二、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对中国的区域地理特别是中国的自然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之上,并在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归纳分析能力,探究知识的热情高涨,思维深度、发散思维都有所增加的情况下的进一步学习。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第1课时)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几个板块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本节选自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东北三省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属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之一的北方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又是一个以黄土景观为特色的特殊地形区,在教学中要注意区别于其他地形区的特殊性与差异性。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并为今后高中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我所面临的学生是八年级的学生,这一时段的学生对中国的区域地理特别是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

学生已基本掌握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和一定的分析归纳能力及思维深度、发散思维等都有所增加的情况下,学生对本节课有了一定基础,但仍有一定难度。

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辅导为主,帮助学生实验,自主学习。

三、教学目标针对学生这样的特点以及对教材的分析,我设置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

2、了解黄土高原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

3、了解黄土高原黄土的形成原因。

4、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过程与方法】1、通过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通过实验活动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归纳整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学会辨证思考问题,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念,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根据对教材的理解以及上述学习目标的分析,我确定了一下重难点。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教学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四、教法与学法教法:本节采用的主要有读图法、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法、探究法等化难为易,让学生易于掌握所学内容。

初中地理《世界更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

初中地理《世界更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

初中地理《世界更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过渡句】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课是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对中国区域地理有了一番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生态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其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对于本地区,而且对于全国很多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有着借鉴意义,因此教材选择黄土高原作为北方地区的一个典型案例。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并能够举例说明某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使学生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二、说学情【过渡句】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学生对八年级上学期和北方地区的学习,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知识,如:知道黄土高原大致的位置并能在地形图上找到。

同时通过对区域地理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具备了阅读使用地图、整合资料、分析归纳等能力。

通过黄河的学习认识了黄土高原部分地区存在的问题是水土流失,但不清楚为什么会发生水土流失。

因此,本节课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学会黄土高原的位置及概况、感受黄土风情;小组论证黄土成因;合作探究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过渡句】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图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通过图示与文字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

2.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后果,通过分析,要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图表资料,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为中心,分组讨论其成因、危害及对策分析。

人教版8下地理 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 说课 教案设计

人教版8下地理 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 说课 教案设计

《第六章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本节课课标解读: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2、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的地形特征3、举例说明某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4、另外,本专题还可以承载中国“文化特色”部分以下内容: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二)本节为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前半部分内容。

黄土高原是教材中涉及到的第一个跨省区域,同时也是教材重点分析的我国惟一一个地形区,从人地和谐、可持续标要求和教材内容安排,本节课教学内容进行了教材重组和资源整合,突出讲授“黄发展的角度讲,对学生的今后理论与实践活动会有一定的影响,因而占据重要地位。

根据课土高原地域文化”,“位置、范围”,“地形、地貌特征”以及“黄土高原形成原因”等。

至于“严重的水土流失”“水土保持”章节将做一专题放在下一节课学习。

二、说学生:由于学生已学习了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六章“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等中国区域地理专题。

学生对区域地理学习的方法已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对北方地区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已有一定的认识,这为本节黄土高原的学习打下较好地学习方法和知识基础;另外由于本校的学生底子普遍较好,思维比较敏捷,知识面比较宽,所以在教学时,设计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候,尽可能的让学生多一些思考、讨论的空间。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了解黄土高原富有地方特色的的“黄土风情”2、结合地形图指出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3、学会识别和描述“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等黄土高原基本地貌,认识和了解“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地形、地貌特征。

4、认识和了解黄土高原形成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前给学生布置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分类收集整理黄土高原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资料,”,以课件形式在课堂上展示交流。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资料了解黄土高原是我国文明的摇篮以及富有特色的高原文化;运用地图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所跨的省级行政区;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并了解其成因;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后果;分析黄土高原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并了解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和经验。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

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危害;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措施。

教学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水土保持措施。

教学准备:相关资料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黄土高原的景观图片和信天游——《黄土高坡》作为背景音乐。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景观不同。

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欣赏一段音乐,看一看这是哪个地区?听着信天游那高亢嘹亮的歌曲,仿佛将我们带到了图片上展示的那片神秘而独特的区域──黄土高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二、讲授新课:(一)文明的摇篮1、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的景观图和在全国的位置图。

教师: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哪个区域?学生:北方地区。

教师:指图说出黄土高原的范围以及所跨的省区。

学生: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

所跨主要的省区有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及青、内蒙古、豫的部分)。

2、古代文明与黄土风情指导学生阅读24页第二段和图6.25,思考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因何而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文明?学生: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因为黄土疏松肥沃,便于耕种,曾经林草茂盛,环境宜人,很早就出现了农耕文明,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

最新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教师招聘精品获奖完美优秀说课稿

最新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教师招聘精品获奖完美优秀说课稿

前言: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最新精品获奖说课稿)现在开始我的说课,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课内容属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的内容,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并能够举例说明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使学生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学好本节能为今后高中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即文明的摇篮、风吹来的黄土、严重的水土流失、水土保持,依次介绍了黄土高原的自然特征和人文景观、黄土的来源、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在课时安排上,本节课是此节内容的第二课时,内容上主要是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

二、说学情八年级的学生个性普遍突出,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

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提供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顺应学生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但是他们对自主学习还不大习惯,缺乏相应的主动性。

因此课堂上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已有的知识结构看,学生前面第一节、第二节已经学习过东北地区,对区域地理学习的内容和方法都有一定了解,但还不够系统,因此,还需注重对学生读图分析、归纳整理、合作探究等能力的培养。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形成原因以及人类活动对其影响等方面的知识,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和学生实地考察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多媒体资源、实地考察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2.难点:黄土高原地貌特征的形成原因,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资源展示黄土高原的美丽风光和生态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实际案例为例,分析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资源:收集黄土高原的图片、视频等资源,制作课件。

2.实地考察:学生进行黄土高原的实地考察,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

3.学习资料:准备相关的学习资料,方便学生课后复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黄土高原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等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中学文科组初中地理第*号说课教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首先我来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选自八年级地理下册的第一章,黄土高原是典型的自然地理区域,是教材重点分析的我国一个地形区,围绕着黄土的形成、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水土保持等进行编写。

二、说学情:在分析完教材之后,简单的分析一下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所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上学期已了解了中国地理的概况,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

所以针对以上的学生特点,教材的特点,以及新课标的理念,我设定如下的教学目标(过渡)。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地图分析,初步认识黄土高原地区的特点和意义;2)结合资料认识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并能举例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关系;3)掌握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并能解释黄土的成因及黄土高原的形成;4)学会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危害,进一步了解黄土高原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和水土流失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阅读、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2)利用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落实学生对黄土高原地理环境的认识,培养学生地理差异观;通过了解黄土风情,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爱国情怀,进一步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文明的理解和情感加深。

四、教学重点: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情况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1. 黄土高原自然地理特征;2. 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黄土高原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和水土保持的措施。

初中地理人教八年级下册(2023年新编) 北方地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

初中地理人教八年级下册(2023年新编) 北方地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

第3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文明的摇篮风吹来的黄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图认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了解黄土高原的特点和地貌。

2.欣赏图片,理解黄土高原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华夏文明的发祥地。

3.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并能用证据说明。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黄土高原的地形图描述地理位置和包括的省份,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通过借助相关资料,分析黄土的形成原因,并能解释相关地貌现象,提高学生整理资料和运用资料证明观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黄土高原的成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读地形图描述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包括的省份。

【难点】解释黄土高原的成因。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央视纪录片:《高原胜景,黄土问源》的视频资料。

知识点一文明的摇篮【自主学习】(教师展示问题,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23~P27的内容)1.观看视频和阅读教材后,你对黄土高原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文明的摇篮)2.读教材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包括的省区及其气候。

答案: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自西向东有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和山西省;温带季风气候。

3.读教材图,结合文字说明,说出黄土地貌景观及其之间的转化关系。

答案:黄土土质疏松,易受流水侵蚀,使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形成塬、梁、峁、川等地貌;其转化关系为塬→梁→峁,沟谷发育→川。

4.读教材图,结合其文字说明,说出黄土高原所特有的风情。

答案:传统民居为窑洞,其适应了黄土具有直立性、不易崩塌的特点;信天游是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

此外,还有安塞腰鼓、庆阳皮影等。

【合作探究】(探究活动)了解黄土高原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教师点拨) 民俗特色与自然环境的关系(1)信天游与地形特点:黄土高原地形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交通不便,人与人交往非常不方便,人与人见面要绕很远,所以要扯开嗓子面对面喊话,久而久之形成了信天游高亢的特点。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主要介绍黄土高原这个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本节内容通过讲述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理现象和地理特征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等方面可能还存在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黄土高原的特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难点:黄土高原形成的原因,以及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思考、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黄土高原的特点。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个独特的地理区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述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形成原因:运用多媒体课件和地图,详细讲解黄土高原的位置和形成原因,让学生明白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

3.分析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通过观察图片和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如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等。

4.探讨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讲解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特点,如土壤贫瘠、植被稀少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特点的形成原因。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设计(3)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设计(3)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地图分析,初步认识黄土高原地区的特点和意义;2.结合资料认识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并能举例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关系;3.掌握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并能解释黄土的成因及黄土高原的形成;4.学会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危害,进一步了解黄土高原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和水土流失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阅读、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2.利用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3.根据资料,分析黄土高原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并认识应对措施;4.通过课堂活动、课堂练习。

增强学习兴趣、落实知识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落实学生对黄土高原地理环境的认识,培养学生地理差异观;通过了解黄土风情,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爱国情怀;通过区域环境问题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分析,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小组合作学习,激活课堂气氛,增强学习的热情,并锻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 黄土高原自然地理特征;2. 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黄土高原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和水土保持的措施。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视频:播放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信天游》视频,让学生感受黄土风情,通过视频简单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状况。

讲述:歌词以及视频画面有简单介绍了当地的一些景观,今天我们就一齐走进黄土高原地区,了解该地的位置范围、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地貌特征、环境问题以及措施等,学习任务比较多,希望我们能通过图片结合自己拥有的地理知识,分析学习地理现象。

[讲授新课]板书:一、文明的摇篮教师:请同学们阅读书本23-25页的内容,文本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呢?请共同归纳主要的知识点。

学生:阅读、讨论,教师巡堂并检查学生讨论情况,适当给予指导。

教师:请小组在黑板上把小组的探讨结果板书出来。

剩下的同学完成25页活动题。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3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3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位于中国北方地区,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特点以及生态环境问题。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地形、气候等地理基础知识,但对于黄土高原的独特地貌和生态环境问题还需进一步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通过观察图片、分析数据、讨论问题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特点以及生态环境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分析数据、讨论问题等方法,提高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特点以及生态环境问题。

2.难点:黄土高原地貌的形成原因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数据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一独特的地理区域。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特点。

3.课堂讲解:详细讲解黄土高原地貌的形成原因、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4.案例分析: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办法。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分享讨论成果。

6.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保护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地理位置:中国北方地区地貌特征:黄土丘陵、沟壑纵横气候特点:干旱、风蚀、水蚀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荒漠化、污染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结束后,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地理八年级下册黄土高原说课稿

地理八年级下册黄土高原说课稿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1课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

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模式、说设计、说板书、说评价、说开发七个方面来介绍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黄土高原》选自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并能够举例说明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使学生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学好本节能为今后高中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目标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2、黄土高原的民俗特色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和人为原因,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所造成的后果,知道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形图,简要评价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3、运用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后果和治理措施。

通过分析,要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认识到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教学的重难点从内容来看,本章的重点是使学生认识所学区域的显著特征,而黄土高原正是由于自然条件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及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行为造成的严重后果,使黄土高原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最显著特征。

所以,在本课我确立的教学重点就是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学生对黄土高原并没有过多的接触,大多是通过图片、影片等资料了解到的,所以在讲解学习本区域所存在的最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时,学生的认识可能不那么直观、深刻,所以确定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为本课的难点。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分析和课后反思四个方面来介绍一下这堂课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的第一节,是本册教材中重点分析的我国的一个地形区,非常具有典型性。

教材主要是让学生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进而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后果及解决措施,从而培养学生树立准确的人地观点。

二、说教法本着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和发展,充分考虑到学生对区域地理的知识已有一定的储备,也掌握的一些学习地理的方法。

这节课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引为主轴"的思路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问题探究的方法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特征、成因以及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地表破碎的原因,并学习治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增强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措施,体验学习的过程和乐趣。

本节课中主要采用启发引导法、直观展示法、归纳整理法、读图法和讨论法。

三、说学法: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读图分析水平和合作探究水平,还有根据前面所学内容,构成本节课学习的有利因素。

但是绝大部分学生的归纳整理水平还有待提升,尤其是开放性、多角度归纳整理更是他们的弱项,这会给本节课的重、难点处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读图分析并创设了些情境,多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探究问题;实行师生互动,多一些讨论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通过学生讨论分析,培养他们合作学习水平。

四、课后反思本课时主要以学生合作探究、交流讨论为主体,教师持续用“问题”引导他们进入思考状态,为他们提供自学、交流、合作、表达的机会。

教学准备比较充分,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

但作为一名新老师,因为教学经验不足,这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

1.备课不够扎实。

2.学生的的参与水准与广度不够,使得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明确突显。

初中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初中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一黄土高原》教学设计■课标要求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2.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

3.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4.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5.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各种资料了解黄土高原是我国文明的摇篮以及富有特色的高原文化。

2.运用地图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所跨的省级行政区。

3.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并了解其成因。

4.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后果。

5.通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并了解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和经验。

【过程与方法】1.重在培养认识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特点、学会描述主要文化特点。

2.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以课堂活动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激活课堂氛围,激发学习积极性。

3.重在培养认识一个区域的环境问题,学会根据问题找到解决措施。

4.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进一步训练读图分析以及归纳整理的能力,认识到该区域的中心事物一“黄土”对其造成的一系列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1.欣赏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2.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念,认识到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

3.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措施。

【教学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水土保持措施。

■教学策略分析归纳法、讨论探究法、模拟实验法、生活感悟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黄土高原的景观图片,并同时播放信天游《黄土高坡》作为背景音乐。

黄土高原说课稿初中地理

黄土高原说课稿初中地理

黄土高原说课稿初中地理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本次说课的内容是初中地理中的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位于中国北方,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理特征。

通过学习黄土高原,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北方地区的地貌、气候、生态等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加深对祖国地理环境的认识。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下面我从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篇课文是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一、教学内容背景黄土高原位于中国北方,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理特征。

黄土高原的形成、地貌、气候、生态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和研究价值。

通过学习黄土高原,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北方地区的地貌、气候、生态等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加深对祖国地理环境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组成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帮助学生了解其在中国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

黄土高原的形成:介绍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和过程,包括风力作用、水流作用等,帮助学生理解其地貌特征的形成原因。

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介绍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包括沟壑纵横、梁峁交错等,帮助学生掌握其地貌特征的基础知识。

黄土高原的气候特点:介绍黄土高原的气候类型和特点,包括温带季风气候、干旱少雨等,帮助学生了解其气候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介绍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包括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帮助学生了解其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介绍黄土高原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状况,包括农耕文化、能源基地等,帮助学生了解其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问题。

二、学情分析(一)学生知识储备情况初中学生在之前的地理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如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概述等。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提 出问题
“这些图片展示的是哪个地区的景观。”以 此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和兴趣,导入新 课。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这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 原。”然后提出另一个问题。“你们知道黄 土高原的黄土是怎么形成的吗。”以此引导 学生进入“风吹来的高原”的学习。在学习 完“风成说”后,介绍几种其他形成学说, 如“风水混合说”、“水成说”等,培养学
• 风吹来的高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黄土高原的黄土形成原 因,引出“风成说”的概念。然后通过一段动画演示来形象地展示黄土高原的 形成过程,使学生更加直观、有趣地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机理。接着介绍其他 形成学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 文明的摇篮:引导学生读黄土高原的位置图,自主寻找答案,培养学生自主学 习的能力和读图能力。然后通过介绍黄土高原的历史和地貌特征,让学生了解 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 害,引导学生思考治理措施和方法。通过质疑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培 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最后通过课外知识的引入,拓宽学生 的知识面和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再 次强调人地关系相互作用过程 和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性。
提出一些练习题或思考题,让 学生进行自我检测和巩固提高 。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总结学习经验和教训,为后 续学习打下基础。
CHAPTER 05
黄土高原的介绍
风吹来的高原
• 黄土高原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主要是因为季 风气候的影响。在冬季,黄土高原的寒冷干燥气候 使得该地区的风力强劲,大量的尘埃和颗粒物被风 卷起并运输到黄土高原地区,经过漫长的岁月累积 形成了今天的黄土高原。其中,“风成说”是最普 遍的学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方地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出自白居易的《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上信中学陈道锋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以下我就四个方面来介绍这堂课的内容:第一方面是教材分析,第二方面是教法分析和学法指导,第三方面是教学过程,第四方面是设计说明。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是在学生对中国的区域地理有了一番了解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的学习。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并能够举例说明某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使学生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学好本节能为今后学习高中地理打下基础。

2.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

欧阳修◆教学目标基于以上教材分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

欧阳修◆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

②读图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通过图示与文字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

③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后果,通过分析,要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④通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了解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归纳总结、团结协作、语言表达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阅读图表资料,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为中心,通过课堂分组讨论,对其成因、危害及对策展开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认识到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重点、难点的确立: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了解掌握区域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

因此,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为本课的重点。

针对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分析归纳能力,探询知识的热情高涨。

思维深度、发散思维、需要加深情况下,确定了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为本课的难点。

二、教法分析和学法指导本节课主要运用PowerPoint课件,采用多媒体教法,化难为易,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本着提供给学生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目标,以学生情况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目的来选择,主要采用合作探究式,给学生相对宽松的活动空间,发挥学生主动性。

让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教学结构:(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五)课堂总结2.教学程序教学流程教学内容设计意图引入新课播放关于黄高原的视频片段,提出问题,以此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和兴趣。

脆弱的生态环境生态建设1.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是本节课的重点,如何突出重点呢?我是这样做的。

引导学生读黄土高原的位置图,在地图上找到答案。

为了制造热烈氛围,以小组竞赛形式进行。

教师最后评议。

2.黄高原成因(1)出示“黄土高原景观图”,提出第一个探讨问题,学生完成活动后,提出第二个疑问,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对风成说”的探讨。

(2)关于“风成说”的探讨。

根据活动2我安排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依据学生回答表现,给予肯定和表扬。

在获得对黄土高原的初步认识后,继续下一个课题。

1.水土流失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如何突破难点,我采用梯度质疑法逐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用逐步深入提问达到让学生自己得水土流失原因的结论。

在此基础上对知识进行拓展,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相关图和问题,解我国水土流失状况和成原因。

通过提问引出下一个问题。

2.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后果在学生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有了初步了解后,把设计的目标逐步提高,分析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后果。

引导学生读图,设计三个有梯度的问题加深认识,为了防止学生出现疲劳状态,在准备中加入历史汉唐时期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与现在的对比。

通过学生自己归纳在讨论、交流后进行描述。

教师最后总结。

三、脆弱的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环境的表现学生通过教材活动和读延安气候图,以讨论的形式,分析黄土高原产生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

总结出生态环境脆弱的表现。

2.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主要是通过学生读教材和课本阅读材料自学并通过讨论、交流来得出结论,让他们结合已学过的知识来探讨新的问题,将知识有机的融合起来。

四、生态建设出示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些图片,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就一个辩题分为正反两方展开讨论,由此引发学生思考、激辩,最终得出生态建设的方法。

1.地图是地理课堂第二语言,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2.(1)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过渡,拨动学生探索黄土高原成因的心弦,开拓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2)本环节教学主要采取学生讨论的方法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培养学生推理、分析、判断的能力和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

1.采取学生讨论和团体协作的方法,以开放的形式展开,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能力。

对“中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分布”的设计,对学生进行方法、能力的迁移。

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实行思维的“迁移”。

2.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实现了层层深入的阶梯型的认识过程,突破了难点,学生沿阶梯而上,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又能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纵深发展,最终求得全新形式的思维成果。

1.提出探究思路,在疑问---思考---解疑的思维活动中实现知识的拓展、深化。

2.帮助学生理解人地关系相互作用的过程,提出人与自然需和谐共处,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开放式的问题用比赛的形式培养学生参与意识,让学生结合现实、发挥想象,讨论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巩固提高 1.为黄土高原某地关联图,按因果关系分析判断,从下列选项中选择恰当的代表字母,填入图中相应空格处,每个选项限用一次。

A.土壤肥力下降B.暴雨增多C.进一步毁林开荒 D.洪水灾害增多这个环节,通过问题的设置,使学生对所学新知识及时进行迁移训练,举一反三,强化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达成。

拓展延伸这节课使我们认识了黄土高原特殊的地理位置范围及水土流失、生态环境脆弱的根源所在,而且对于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及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1.在学习黄土高原的形成---风成说之后,给学生介绍几种其他形成学说,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2.在学习完这一节知识后,让学生分组查找相关生态建设的资料,设计安排讨论或辩论,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这个环节是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对知识进行梳理、概括的过程。

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和创新。

课堂板书总结设计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1.地理位置和范围2.黄土高原成因二、严重的水土流失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2.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后果三、脆弱的生态环境1.脆弱生态环境的表现2.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四、生态建设板书这样设计反映了教学要点,知识前后连贯和系统层次清晰。

学生看起来思路清晰,条理分明。

突出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布置作业读“黄土高原地区略图”,完成下列要求:(1)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山脉名称:A ,B ,C ,河流名称:D ,E ,F ,(2)黄土高原北抵,南到,东起,西到。

(3)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米。

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来源是:。

(4)黄土高原地表最突出的特征是,它是由于严重的造成的。

(5)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是脆弱的,主要表现在:①;②;③。

(6)20世纪以来,伴随人口增长高峰的到来,黄土高原人地关系。

作业既是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的检验,同时又是下一节内容及其相关知识的解决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通过巩固达到本节课的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

欧阳修◆教学目标.五、设计说明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为目标,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采用学生独立探索,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通过“创设情境---合作交流---解读探究-----应用拓展”完成本课教学。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使学习困难的学生有所收获,不爱动脑的学生乐于思考,学有所长的学生进一步提高。

本节说课到此结束,不足之处,请多多指教。

【素材积累】1、黄鹂方才唱罢,摘村庄的上空,摘树林子里,摘人家的土场上,一群花喜鹊便穿戴着黑白相间的朴素裙裾而闪亮登场,然后,便一天喜气的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叫起来。

2、摘湖的周围有些像薄荷的小草,浓郁时,竟发出泥土的气息!仔细看几朵小花衬着绿绿的小草显得格外美丽。

夏天,大大的荷叶保护着那一朵朵娇粉的荷花。

摘整个湖泊中格外显眼。

如果你用手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来捧一捧这里的水,那可真是凉爽它会让你瞬间感到非常凉爽、清新。

【素材积累】1、走近一看,我立刻被这美丽的荷花吸引住了,一片片绿油油的荷叶层层叠叠地挤摘水面上,是我不由得想起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这一句诗。

荷叶上滚动着几颗水珠,真像一粒粒珍珠,亮晶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晶的。

它们有时聚成一颗大水珠,骨碌一下滑进水里,真像一个顽皮的孩子!2、摘有欢声笑语的校园里,满地都是雪,像一块大地毯。

房檐上挂满了冰凌,一根儿一根儿像水晶一样,真美啊!我们一个一个小脚印踩摘大地毯上,像画上了美丽的图画,踩一步,吱吱声旧出来了,原来是雪摘告我们:和你们一起玩儿我感到真开心,是你们把我们这一片寂静变得热闹起来。

对了,还有树。

树上挂满了树挂,有的树枝被压弯了腰,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真好看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