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提高儿童呼吸系统罕见病的诊治水平

提高儿童呼吸系统罕见病的诊治水平

THANK YOU
发达国家对儿童呼吸系统罕见病的诊治水平较高,表现在诊断准确率高、治疗有 效率高、预后改善明显等方面。
国内诊治现状
国内诊治水平相对较低,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有效率仍需提高,预后改善不够明显 。
存在的主要问题
诊断困难
由于罕见病种类繁多,症状表现 多样,诊断往往具有较大难度, 需要借助多种检测手段进行排查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01
02
03
影像学检查
如CT、MRI和PET等,能 够提供患儿呼吸系统的详 细图像,有助于发现异常 病变和评估疾病严重程度 。
支气管镜检查
通过直接观察气管和支气 管,能够发现并获取病变 组织标本,为明确诊断提 供重要依据。
肺功能检查
评估患儿呼吸功能和气流 受限程度,有助于早期发 现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针对儿童呼吸系统罕见病的预防、早 期筛查和干预措施仍不完善,需要加 强相关研究工作。
需要进一步深入开展呼吸系统罕见病 的遗传学、免疫学和病理学研究,以 揭示其发病机制和寻找新的治疗靶点 。
通过建立全球性的儿童呼吸系统罕见 病研究网络,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有助于推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成果 转化。
07
案例三
总结词
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控制与预 防策略对于减轻症状、减少发作、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 要意义。
详细描述
哮喘的控制包括药物治疗、避免过敏原、减少诱发因素 等多个方面。预防策略包括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儿及 家长对哮喘的认识和管理能力、定期评估病情等。通过 综合措施的实施,有助于减轻哮喘症状、减少发作次数 、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未来发展的风险。
进展,降低死亡率。
案例二: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机械通气治疗

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呵护呼吸健康的重要措施

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呵护呼吸健康的重要措施

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呵护呼吸健康的重要措施呼吸系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系统,它负责呼吸过程中的气体交换和氧气的输送。

然而,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为了呵护呼吸健康,科学家们在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方面做出了许多进展。

本文将探讨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以及呵护呼吸健康的重要措施。

一、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1.病因研究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因复杂多样,研究人员通过大量的实验和观察,发现了许多与呼吸系统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

例如,吸烟被认为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空气污染与哮喘和过敏性鼻炎有关。

这些研究的结果为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2.新型检测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检测技术的应用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通过基因测序技术,研究人员能够发现某些呼吸系统疾病与特定基因的突变有关,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可能性。

此外,光学断层扫描等高分辨率成像技术的应用也为呼吸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效手段。

3.药物研发和治疗策略改进近年来,研究人员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研发和治疗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

例如,针对哮喘的治疗药物经过不断地改进和调整,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此外,新型靶向治疗药物的研发也为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二、呵护呼吸健康的重要措施1.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呵护呼吸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

首先,戒烟是关键,吸烟是导致许多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保持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呼吸系统的功能。

此外,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多通风,避免污染物的长期暴露也是保护呼吸系统的重要手段。

2.注意环境卫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环境污染对呼吸系统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我们应该注意环境卫生,减少空气污染源的排放。

在日常生活中,应多关注空气质量指数和天气预报,避免在污染程度较高的天气条件下进行户外活动。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进展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进展
于下 降潜伏期 ,此时宫 口开 口不大 ,操作不便 ,胎 头偏高 ,若 进行旋
[ 2 ] 吴艳 华 . 徒 手纠 正持 续性 枕后 位 方法 的临 床探 讨 [ J 】 . 中国保 健 医
学研 究 版, 2 0 0 8 , 1 6 ( 2 6 ) : 1 3 0 2 — 1 3 0 3 .
[ 3 】 陈文忱 持 续性枕 后位 和持 续性 枕 横位 1 2 0 例的产 程处 理【 J ] . 现 代
4小 结
[ 1 O 】宋 树 叶手法 旋转 对持 续性枕 横位及 持续 性枕后位 产妇分 娩结局
的影响 [ J 】 . 医学 信息( 内外科版) , 2 0 0 9 , 2 2 ( 5 ) : 4 3 2 — 4 3 3 .
[ 1 1 】汝惠玲 持 续性枕 横位 和枕 后位分娩 方 式选择 及徒 手旋转 的体会 [ J ] _ 中国妇幼 保健 , 2 0 1 1 , 2 6 : 9 9 5 — 9 9 6 . [ 1 2 】王琳 持 续性枕横 位8 5 例临床分析[ J 】 . 中国实用医刊, 2 0 1 2 , 3 9 ( 6 ) : 3 2 - 3 3 . [ 1 3 ]韩建 英. 1 7 8 例 持 续性枕 横位 及枕后 位临床分 析 [ J 】 . 中国 医药 导报 ,
中西 医结合杂 志, 2 0 1 0 , 1 9 ( 2 0 ) : 2 5 2 4 - 2 5 2 5 .
[ 4 ] 高亚 军持 续性枕后 位 、 枕横位 的临 床特点 及处 理分析 [ J ] . 中国当
代 医药, 2 0 1 1 , 1 8 ( 3 ) : 1 4 5 — 1 4 6 .
2 0 1 1 , 3 6 ( 7 ) : 7 1 2 - 7 1 3 .

白三烯及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用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白三烯及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用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分 子( 如 P选择素等 ) 的表达 , 增加炎症细胞 ( 主要是 嗜酸粒 细胞 ) 和 血 管 内皮 细 胞 的 黏 附 力 , 进而促 使炎症细胞 的募集和浸 润。 臼
三烯可促进 黏液的分泌 、 水肿和 增加血管的通透性 , 进 而 促 进 鼻 腔 黏膜 的 充 血 和 气 流 受 阻 I I 。 白三 烯 还 可 调 节 体 内 多 种 细 胞 因 f 的 表达 , 进 而 影 响 机 体 的 多种 生理 功能 ” 。

综述 报 告 ・
中l 荔
Ch i na Ph ar ma c e ut - c 口t s
2 0 1 3年 1 2月 5 } J第2 2卷 第 2 3 l 9 J
Vo 1 . 2 2 , No . 2 3 , De c e mb e r 5 2 01 3
S y n t h e s i s R e p o r t s
毛活力 下降 、 黏液分 泌增多和嗜 酸粒细胞在气 道聚集 , 在人 的呼
吸 道 疾 病 中发 挥 着 重 要 作 用 。 白三 烯 是 目前 所 知 最 强 白 三 烯 参 与 抗 原 刺 激 的早 期
和晚期 , 进 而促 进 气 道 收 缩 , 尤其是运动后或遇到冷空气 。 三烯
2 白 三 烯 受体 拮 抗 剂 的作 用
1 白 三 烯 的 生物 合 成 及 生 物 学 功 能 在 抗 原 刺激 的早 期 , 白 三 烯 被 肥 大 细 胞 和 嗜 碱 性 粒 细 胞 刺 激
根 据 白 三烯 的 生 物 合 成 途 径 及 主要 通 过 与 受 体 结 合 后 发挥 生 物 学 活性 的 机 制 , 目前 抗 白 三 烯 的药 物 丰 要 分 为 两类 : 第 ・ 类 是 白三 烯 受 体 拮 抗 剂 , 它通 过封 闭 白 三烯 受体 进 而 遏 制 组 织 时 自 三烯 的反应 , 主要包括扎鲁 司特 、 普司斯特 、 盂 鲁 司特 ; 第¨ - 类 足 白 三 烯 合 成 的抑 制 剂 , 它 通 过 抑 制 白二 三 烯 合 成 途 径 中 的 关 键 酶 5一酯 氧 化 酶 的 活性 , 进 而抑 制 半 胱 氨 酸 自 二烯 和 L T B 4的合 成 ,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进展论文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进展论文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进展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及临床进展。

方法:回顾性分析1个月以来200例患者的门诊病历资料,按照疾病的发生类型进行统计和分析,对结果进行探讨。

结果:200例患者中,新生儿正常观察50例,1个月~2岁100例,2岁以上幼儿50例,其中男105例,女95例(p>0.05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通过对所患疾病如反复喘息、慢性咳嗽、肺炎、哮喘等方面加以分析和探讨。

结论: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科中常见的一种的疾病,只有掌握其发病的机制才能更好地找出比较有针对性的可靠治疗和预防途径,才能提高对患儿的生命质量保障。

关键词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方法临床研究预防资料与方法200例患者中,新生儿正常观察50例,1个月~2岁100例,2岁以上幼儿50例,其中男105例,女95例,年龄相近的儿童均没有患有其他的遗传性疾病和其他系统疾病。

方法:选取这1个月收诊200例患者的门诊病历,采取回顾性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探讨其发病的因素及预防和治疗的有效措施。

结果1个月内入住儿科患者200例,对全部患者的病情进行统计,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上呼吸道感染148例(74%),反复喘息和慢性咳嗽18例(9%),哮喘10例(5%),肺炎20例(10%),还有其他4例患者病情比较复杂。

在儿童中流行性最广,发病率最高的就是上呼吸道感染,并且上呼吸道感染随着季节的变化呈现出季节性变化和区域性变化,在日常中注意预防儿童感染的发生。

讨论上呼吸道感染:一般上呼吸道感染通过治疗都能够得到很好的效果,并能得到预防,主要是咽鼻喉的病毒性感染,不同部位的感染具有其不同的临床表现,例如鼻咽部的感染,分泌物刺激的咳嗽,常常以夜间为主;副鼻窦炎,除了持续性咳嗽外,常常伴有鼻窦的压痛;而咽炎除了咳嗽外,咽部痒和干燥的症状比较明显;小儿的喉炎则表现为特殊的嘶哑,类似于破竹样咳嗽。

还有一些病原菌也可以引发上感,应该引起注意。

肺炎:以往在我国不受重视认为主要存在西方的b组链球菌肺炎和其他病毒也是防治细菌感染的重点,在临床上同样也发现了获得性革兰阴性杆菌肺炎的患病率日趋增加,同样一概引起广大的医疗工作者的重视。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
发热也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之 一,可能伴有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
05
04
胸痛
胸痛通常表明病情较为严重,可能涉 及到胸膜炎症或肺炎等。
诊断方法与流程
01
02
03
病史采集
医生会询问患儿的病史, 包括症状出现的时间、病 情变化和既往病史等。
体格检查
医生会进行全面的体格检 查,包括观察患儿的呼吸 频率、心率、体温、喉咙 等。
3. 新型治疗方法的研发:针对儿童呼吸系统疾病 的新型治疗方法,如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是 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研究展望与未来发展趋势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展望主要体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 加强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工作 ,通过健康教育、环境改善等方式降 低疾病的发生率。
1. 深入研究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 机制,为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 理论基础。

吸氧
对于缺氧症状严重的患儿,应及 时吸氧,保证患儿的血氧饱和度
正常。
预防感染
尽量避免患儿接触感染源,注意 个人卫生,避免感染。
药物治疗与用药原则
01
02
03
04
祛痰药
对于痰液较多的患儿,可适当 使用祛痰药,帮助痰液排出。
抗生素
对于有细菌感染的患儿,应根 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
生素进行治疗。
平喘药
注意病情变化
如患儿出现呼吸困难、发热等 症状,应及时就医。
05
CATALOGUE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与策略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有助于 减少空气中的过敏原和细菌。
均衡饮食与锻炼
为孩子提供均衡的饮食,鼓励他们参加适当 的体育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研究进展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研究进展

小儿 呼吸系统疾病 的研究 是I 临床各专业 中最活跃 的领域之 一 ,
每 年 在 临 床 与 基 础 研 究 方 面 都 会 出 现 一 些 新 的进 展 ,现 将 2 0 0 8年 的小 儿 呼 吸 系统 疾 病 的 主要 进 展 报告 如 下 。
1 资料 与方 法
哮喘 的定 义及 诊断 、 喘 的长 期控制 治疗 , 治性哮 喘的诊 断和治 哮 难
杂 志 ,0 64  ̄) 4  ̄ 5 . 2 0 ,4 : 9 2 1 2
华 医学 会 儿 科 学 会 呼 吸学 组 和 中华 儿科 杂 志 编 辑 部 制 定 了 ( 童 肺 儿
结核诊断标准 和治疗指南》试行)。 ( 在指南 中强调 , 发热 、 咳嗽超过 2 周或 喘息 , 应考 虑到肺结 核 ; 影像 学表 现对 于肺结核 的诊断有 提示 性 ;P P D阳性除外 卡介苗 接种反应 是临床 诊断肺 结核 的主要依 据 。 指南提 出早期 治疗 、 联合和规律 用药 、 坚持全程 的治 疗原则 。 出了 提 各型肺结核 的治疗 方案以及常用抗结核 药物的作用 机制 、 使用 方法 及副作用。相信 本指 南对于肺 结核的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会起到积
极的作用。 34哮 喘 . 在 临床 方 面 ,多 位 专 家 对 2 0 0 6年 G N I A方 案 中有 关 儿 童
[] 4曹兰芳, 陆权, 顾洪亮 , 舌下 含服粉尘螨 滴剂治疗儿 童过敏性哮 喘和变应 等.
性鼻炎 的临床评价【 _ J中华儿科杂, 0 ,51) 3 ~ 4 . 】 2 74 ( : 67 1 0 7 0 [] 5戚彩云 , 陈超, 姚明珠 . 生儿支气 管肺发育不 良症临床 分析f . 新 J 临床儿科 杂 1
疗、 婴幼儿哮喘的诊断和早期干预 、 影响哮喘的相关性疾病及因素等

2024年呼吸道疾病最新研究进展

2024年呼吸道疾病最新研究进展

2024年呼吸道疾病最新研究进展引言呼吸道疾病一直是全球公共卫生的重要问题,影响 millions of people 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对呼吸道疾病的理解也在不断提高。

本文将概述2024年呼吸道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涉及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

病因研究1. 病毒感染:2024年的研究表明,呼吸道病毒如流感病毒、SARS-CoV-2等在传播和变异方面仍具有较高的活性。

研究人员通过基因测序技术,发现了多种新的病毒变种,并对病毒的传播途径、感染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2. 细菌感染:研究人员发现,呼吸道细菌感染的非典型病原体,如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对现有抗生素的耐药性日益严重。

这要求医生在治疗呼吸道细菌感染时,需更加谨慎地选择抗生素。

诊断技术1. 分子诊断:2024年的研究显示,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分子诊断方法在呼吸道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这种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帮助医生明确病因。

2. 生物标志物:研究人员发现,某些生物标志物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等,在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检测这些生物标志物,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评估病情和治疗效果。

治疗策略1. 抗病毒治疗:针对呼吸道病毒的抗病毒药物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2024年的研究显示,一些新型抗病毒药物具有显著的疗效,如针对SARS-CoV-2的口服抗病毒药物。

2. 免疫治疗:研究人员发现,针对特定免疫细胞的靶向治疗,如针对T细胞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对于某些呼吸道疾病如肺癌、哮喘等具有显著疗效。

预防措施1. 疫苗接种:2024年的研究表明,疫苗接种是预防呼吸道疾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新型疫苗,以应对不断变异的病毒和细菌。

2. 防护措施:针对呼吸道疾病的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仍然是预防呼吸道疾病传播的重要手段。

结语2024年的呼吸道疾病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从病因、诊断、治疗到预防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应对呼吸道疾病的策略。

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技术研究及进展

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技术研究及进展

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技术研究及进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呼吸系统疾病逐渐成为我国健康领域的重要问题。

近年来,人们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技术研究进行了大量探索和实践,在此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令人鼓舞和期待。

一、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技术进展呼吸系统的疾病种类繁多,包括肺部感染、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等。

长期以来,国内外的临床诊断技术主要是基于病人的病史、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等手段。

但这些方法存在诊断效率低下、误诊率高、治疗反应不佳等问题。

现在人们引入了一系列诊断技术,如支气管镜检查、内窥镜技术、影像学技术和生物标志物等,这些技术已成为呼吸系统疾病诊断的核心手段。

比如,支气管镜检查是一种安全、无创、准确的呼吸系统检测方法,可以直接观察到气道的病变情况,进而得到精准的诊断结果。

通过内窥镜技术,医生可以更加精确地进行组织活检,提高诊断准确度。

此外,一些公司基于生物标志物开发出了一系列呼吸系统疾病的检测试剂盒,这些检测方法优点是费用低廉,易于操作。

二、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技术进展当目前常规治疗难以起到良效时,针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技术也逐渐得到了重视。

过去只有抗生素、激素等药物治疗方法,但是治疗效果往往不够理想。

随着科技的发展,相关专家已经提出了诸多新的疗法。

这些新技术包括了免疫调节疗法、肺动脉高压的基因治疗技术、支气管介入治疗技术、以及针对肺癌的光动力疗法等等。

例如,免疫调节疗法是目前治疗癌症最为前沿和有望的方法之一。

免疫调节疗法的疗效是在免疫系统内部刺激生产和释放肿瘤相关抗体、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适应体(CTL)和自然杀伤(NK)细胞、获得性免疫细胞以及其他诸如宿主抑制细胞(Treg)等。

这种疗法特别适合治疗长期使用传统化疗方案存在问题的患者,它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期,降低细胞毒性处理带来的并发症。

三、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研究随着人们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认识加深,不断研发和使用更加先进和安全的药物已经成为当下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重要方式。

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呼吸系统疾病是指影响呼吸道、肺部及其他相关结构及功能的疾病。

这些疾病可能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哮喘、肺癌、肺炎等等。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的加剧,呼吸系统疾病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给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健康造成了持续的负担。

为了更好地预防、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近年来对其研究也得到了不断的突破和进展。

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可以分为生物医学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两种类型。

生物医学研究主要关注疾病的发病机制、分子生物学、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等方面。

而流行病学研究则关注人群中不同因素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风险因素等,以及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公共健康政策。

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细胞因子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得到了广泛关注。

细胞因子是许多生物分子中的一种,可以促进或抑制细胞的生长、分化和死亡等过程。

在肺部的疾病中,细胞因子的异常分泌和调节可能会导致炎症、氧化应激和肺纤维化等症状。

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针灸可能会对呼吸系统疾病产生治疗作用。

针灸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通过在人体的穴位上插入细针,来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

针灸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可能是通过减轻肺部炎症、释放体内代偿性神经调节物质等作用来实现的。

除了生物医学研究,流行病学研究的发展也推动了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认识更深入。

但是,由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流行病学研究的应用在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控中仍有许多挑战。

总的来说,随着生物医学和流行病学的发展,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认识已经越来越深入。

如果我们能够进一步加强对于该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就能够帮助更多像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等常见疾病的患者实现更好的健康治疗和康复。

呼吸系统功能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呼吸系统功能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呼吸系统功能研究的进展与展望呼吸系统是人体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肺脏是呼吸系统最重要的器官。

肺脏主要通过吸入空气,将氧气传递给血液中的红细胞,同时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使呼吸系统保持着正常的运转。

过去几十年,科学家们对呼吸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不少进展,但与此同时,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本文将对呼吸系统功能研究的进展和未来展望做一个介绍。

一、呼吸系统研究的进展1. 气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气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科学家们取得了不少成果。

例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疾病的治疗手段,从糖皮质激素到免疫抑制剂,从β2受体激动剂到抗胆碱能药物,治疗方案已经越来越多样化。

并且通过研究发现,对于COPD等疾病的治疗,氧疗具有极大的潜力。

此外,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干燥综合症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以导致肺损伤。

最新的研究现象,肺移植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有用的。

在长时间的研究中,还不断有针对气道疾病的新药物和治疗方法被提出。

2. 睡眠与呼吸系统关系的深入研究睡眠与呼吸系统之间的关系是人们近几年开始关注的一项研究。

睡眠时呼吸中枢的调节发生异常,容易导致睡眠呼吸暂停、低氧血症等问题。

研究发现,脑干中的一些神经元会影响呼吸节律、呼吸深度,从而在管制呼吸。

这些研究为了解睡眠时发生的呼吸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关系也被不断地研究和探索。

近年来相关机制研究发现,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与睡眠呼吸暂停中心性上呼吸暂停相关。

3. 肺部疾病的病因和机制研究肺部疾病的病因和机制研究非常复杂,节奏感觉是和许多因素息息相关。

在一定程度上,大气污染、吸烟、过敏过度没有规律的作息等环境状况,都对呼吸系统的健康有一定危害。

科学家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从基因水平探究其发生的原因与机制;探究肺部疾病的发现和评估方法;研究呼吸系统的按摩疗法、呼吸肌肉功能和气道平滑肌、阻力及弹性等因素的性能;探究炎症反应与免疫反应之间的联系;研究如何通过药物及其他手段改善肺功能。

呼吸道疾病的基础科学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呼吸道疾病的基础科学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临床研究
诊断技术研究
开发新的诊断技术,提高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准 确性和时效性。
治疗策略研究
针对不同类型的呼吸道感染,制定个性化的治 疗策略,包括药物治疗、免疫治疗等。
预防策略研究
探讨呼吸道感染的预防策略,如疫苗接种、生活习惯改变等。
03
呼吸道疾病的未来发展方向
新型治疗方法的研究
基因治疗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修复或替换导致呼吸道疾病的缺陷基 因,从根本上治疗疾病。
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成果与影响
学术成果丰硕
国际合作与交流促进了呼吸 道疾病研究领域学术成果的 产生和传播,为全球呼吸道 疾病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
方案和预防措施。
技术水平提高
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各国 在呼吸道疾病研究领域的技 术水平得到了提高,推动了 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和发
展。
全球健康水平提升
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了全球 呼吸道疾病防控和治疗水平 的提高,为全球健康水平的 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呼吸道疾病的基础科学研究现状
病原学研究
呼吸道病毒研究
针对常见呼吸道病毒如流感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的 研究,包括病毒的基因组学、蛋 白质组学、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 等方面。
细菌感染研究
针对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细菌如肺 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的研 究,包括细菌的致病机制、耐药 机制等方面。
真菌感染研究
针对引起呼吸道真菌感染的真菌 如曲霉菌、念珠菌等的研究,包 括真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 等方面。
免疫学研究
01
固有免疫研究
探讨呼吸道固有免疫细胞如巨噬 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在呼吸道感 染中的作用及机制。
02
适应性免疫研究
03

SIRT1_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SIRT1_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通讯作者SIRT1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赵晨羽 马莲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山东滨州 256600[摘要]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是一种高度保守的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 +)依赖的Ⅲ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通过对组蛋白和非组蛋白在内的靶蛋白的去乙酰化作用发挥生理学效应。

在呼吸系统中,SIRT1参与调节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和自噬等过程。

SIRT1的活性异常与肺炎、哮喘、急性肺损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特发性肺纤维化、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

近年来,随着对SIRT1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关系以及调控SIRT1药物的深入研究,为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文就SIRT1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更好地将SIRT1作为一个靶点服务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

[关键词]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机制[中图分类号] R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24)06-0051-04DOI:10.20116/j.issn2095-0616.2024.06.11Research progress of SIRT1 in children with respiratory diseaseZHAO Chenyu MA Lianmei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B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Hospital, Shandong, Binzhou 256600, China[Abstract] 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2-related enzyme 1 (SIRT1) is a highly conserved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NAD +) dependent class Ⅲhistone deacetylase, which exerts physiological effects through deacetylation of target proteins, including histones and nonhistones. In the respiratory system, SIRT1 is involved in regulating processes such as inflammatory response, oxidative stress, cell apoptosis, and autophagy. The abnormal activity of SIRT1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respiratory diseases such as pneumonia, asthma, acute lung injury,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lung cancer, etc.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n-depth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IRT1 and respiratory diseases and the regulation of SIRT1 drugs, new ideas have been provided for the treatment of respiratory disease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ole of SIRT1 in the pathogenesis of children’s respiratory disease and its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 to better serve children’s respiratory disease as a target.[Key words] 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2-related enzyme 1; Children; Respiratory disease; Pathogenesis呼吸系统疾病是世界范围内发病和病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儿童因为呼吸道发育不完全、气道狭窄、肺泡稀少、呼吸调节功能差等原因尤其容易受到影响。

呼吸系统疾病研究的最新突破呼吸健康的重要性

呼吸系统疾病研究的最新突破呼吸健康的重要性

呼吸系统疾病研究的最新突破呼吸健康的重要性呼吸系统疾病研究的最新突破呼吸健康的重要性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突破。

呼吸健康作为人类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最新的呼吸系统疾病研究进展以及呼吸健康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呼吸系统疾病研究的最新进展。

近年来,随着基因研究的推进,科学家们发现了许多与呼吸系统疾病相关的基因突变。

例如,一项新的研究发现,某些基因的突变可能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生。

这一发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COPD的病因,并为疾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与支气管哮喘相关的基因变异,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哮喘的形成机制,并为疾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次,我们需要认识到呼吸健康的重要性。

呼吸系统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负责人体摄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并维持整个身体系统的平衡。

如果呼吸系统出现问题,将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

例如,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往往出现气短、咳嗽、咳痰等症状。

长期以往,COPD会导致肺功能下降,甚至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

此外,支气管哮喘也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往往会出现气喘、咳嗽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窒息。

因此,保持呼吸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

如何保持呼吸健康呢?首先,我们应该重视环境污染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空气污染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之一,其中细颗粒物(PM2.5)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尤为显著。

通过减少车辆尾气排放、加强工业污染治理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空气污染,保护呼吸系统的健康。

其次,我们需要注意个人生活习惯对呼吸健康的影响。

吸烟是导致一些呼吸系统疾病(如COPD)的重要因素,因此,戒烟对于呼吸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

此外,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度运动、加强免疫力等也是保护呼吸系统的重要措施。

总结起来,随着呼吸系统疾病研究的不断进展,科学家们对COPD、哮喘等疾病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中医护理技术研究新进展

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中医护理技术研究新进展

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中医护理技术研究新进展【摘要】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儿童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中医护理技术在其治疗中日益受到重视。

本综述旨在总结小儿支气管肺炎中医护理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通过文献回顾与分析,介绍了中医病因病机认识,重点探讨了中药穴位贴敷、小儿推拿、耳穴压豆、中药离子导入、中药保留灌肠、拔罐疗法以及混合式中医护理技术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应用及其疗效。

【关键词】小儿支气管肺炎;中医护理技术;研究新进展小儿支气管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其病情复杂多样,容易反复发作,给患儿及家庭带来巨大的困扰和负担[1]。

传统中医药治疗在儿科领域具有悠久的历史,并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现代医学与中医相结合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医护理技术得到应用,为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1 中医病因病机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中医病因病机理论为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根据中医学认识,小儿支气管肺炎的常见病因包括风寒、湿热、痰湿等外邪入侵,或因感冒、感染等内因引起,导致肺部气血失调,以及气滞、痰阻、热毒等病机形成。

对于风寒型小儿支气管肺炎,中医护理应注重疏风解表,以驱除外邪。

湿热型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中医护理重点在于祛湿化痰。

对于痰湿型小儿支气管肺炎,中医护理技术应侧重于清热解毒。

需要强调的是,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应个体化,并结合患儿的具体情况综合施治。

在选择护理技术时,要综合考虑患儿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病因病机以及体质等因素。

同时,护理人员要严格操作,确保治疗效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 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中医护理技术在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以下将对中药穴位贴敷、小儿推拿、耳穴压豆、中药离子导入、中药保留灌肠、拔罐疗法和混合式中医护理技术进行详细介绍,并结合相关文献和临床案例予以说明。

2.1中药穴位贴敷中药穴位贴敷是通过将具有特定药性的中药贴敷在特定穴位上,以促进经络的畅通和调和气血。

呼吸系统疾病的医学研究进展

呼吸系统疾病的医学研究进展

呼吸系统疾病的医学研究进展呼吸系统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器官之一,其主要功能是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但是,由于环境污染、吸烟、过敏等多种原因,呼吸系统疾病不断增多,成为全球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

近年来,医学研究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手段和药物研发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早期诊断呼吸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是治疗的关键,因为疾病早期发现能够避免疾病的进一步恶化。

如今,随着技术的进步,医学研究已经针对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开发了早期诊断方法。

例如,对于肺癌来说,传统的诊断方法主要是通过X线检查或CT扫描来判断肺部是否有异常,但这种方法存在误诊率高,无法发现早期肿瘤等问题。

目前,基于基因的肺癌筛查方法已经发展成熟,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来发现早期肺癌。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呼吸系统疾病,也有新的早期诊断方法出现,如通过评估气体交换能力来进行COPD的早期诊断。

二、治疗手段的进展针对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手段的研究也不断取得进展。

目前,一些基于光子学的治疗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

光动力疗法已经成为肺癌等疾病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光动力疗法通过激活光敏剂来杀死癌细胞,同时不会对周围正常细胞造成伤害。

此外,已经有研究者开发出了一种基于电子捕获的放疗技术,它能够精准地靶向肺部癌细胞,不会对周围组织造成损伤。

还有一种新的治疗手段是利用纳米材料进行诊断和治疗。

纳米技术可以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纳米材料,如肺癌诊断纳米探针。

该纳米探针可以靶向肿瘤细胞,检测出癌细胞的存在,同时释放出治疗的药物。

三、药物研发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药物研发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在疾病治疗的过程中,药物的发挥作用十分重要,能够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近年来,针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药品研发也有了很大的进展。

例如,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来说,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半制剂类固醇和雷贝韦隆等药物已经广泛应用,通过这些药物的应用,支气管哮喘的控制可以得到很好的改善。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雾化吸入治疗的研究进展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雾化吸入治疗的研究进展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雾化吸入治疗的研究进展3昆明市吴井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邮编:650000摘要:雾化吸入是一种将物理和化学药物直接注入呼吸道以达到祛痰、缓解哮喘和咳嗽效果的方法。

目前,通过收集和整理国内外文献,本文综述了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效果、药物和各种类型的雾化吸入器。

雾化吸入是临床上最重要的肺部疾病治疗方法之一,因其操作简单、对肺部疾病影响迅速、副作用发生率低而广泛应用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

关键词:儿科呼吸系统疾病;雾化吸入;治疗;研究进展一、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类型1、小儿支气管肺炎小二支气管肺炎临床表现为咳嗽并伴有喘息和气短。

长期发作可导致儿童缺氧,并损害心脏、肺和其他器官的功能。

支气管炎的主要原因是儿童肺部不成熟,光线狭窄,气管上的睫毛流动性差,血管容易充血,炎症刺激引起的粘液分泌增加,容易导致气道阻塞,咳嗽困难。

目前,乙酰半胱氨酸是降低支气管肺炎患儿痰液粘度的主要喷雾剂。

该药可通过糖蛋白中多糖纤维的分解来调节原始腺体的粘液分泌特性,有效降低痰液粘度,从而改善肺通气;此外,乙酰半胱氨酸的抗氧化作用可通过刺激囊泡上皮的II型囊泡细胞,通过分泌合成囊泡活性物质有效改善肺通气功能。

相关科学家发现,乙酰半胱氨酸在儿童支气管炎治疗中,在控制炎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一些科学家在对不同给药方法的研究中发现,雾化吸入的总临床有效率远高于口服给药,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也远短于口服给药。

此外,临床研究表明,布地奈德、特布他林、重组人干扰素α等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儿童支气管的效果优于单一药物。

同时,沙丁胺醇的雾化吸入能抑制呼吸过度反应,减少腺体分泌,修复呼吸道,缓解哮喘,放松支气管,改善通气功能[1]。

2.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症状为反复出现胸压、气短、咳嗽等。

布地奈德组合具有短β-受体激动剂雾化吸入,可有效缓解支气管哮喘儿童的咳嗽、喘息和呼吸短促的症状。

短期和长期影响显著,副作用少,安全性高。

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新进展

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新进展

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领域也有许多新的进展,以下是一些主要的例子:
1. 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指通过改变患者细胞的基因表达,来治疗特定疾病。

在呼吸系统疾病方面,基因治疗可用于治疗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和肺动脉高压等疾病。

基因治疗可以通过递送正常基因或阻断异常基因的方式,修复或改善疾病相关的基因缺陷。

2.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一种利用针对特定分子靶点的药物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对于某些呼吸系统疾病,如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

通过针对癌细胞中的特定变异基因或蛋白质进行干预,可以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提高治疗效果和存活率。

3.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利用调节免疫系统的药物或技术来治疗疾病。

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免疫治疗被广泛应用于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疾病的治疗。

免疫治疗可以调节免疫反应,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疾病症状和控制疾病进展。

4. 细胞治疗:细胞治疗是指将特定类型的细胞或干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以修复受损组织或提供新功能。

在呼吸系统疾病方面,肺干细胞治疗被探索用于肺纤维化、肺气肿等疾病的治疗。

这些细胞可以分化为肺部特定细胞,替代受损细胞,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

5. 精准医学:精准医学是一种根据个体基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的方法。

通过基因检测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疾病风险因素和治疗反应,为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精确的指导和个体化的护理。

这些新进展为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机遇。

但需要强调的是,每种新技术和新方法都需要经过充分的研究和临床验证,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才能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呼吸道疾病的研究进展与新技术

呼吸道疾病的研究进展与新技术

呼吸道疾病的研究进展与新技术呼吸道疾病是指影响人们呼吸系统健康的疾病,包括感冒、咳嗽、支气管炎、哮喘等。

这些疾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困扰,因此对呼吸道疾病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科技的进步,研究人员不断寻找新的技术和方法来帮助预防、诊断和治疗呼吸道疾病。

本文将介绍一些呼吸道疾病的研究进展以及新技术的应用。

一、感染机制的研究成果呼吸道感染是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科学家们对细菌、病毒和真菌的感染机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通过深入了解病原体与宿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新的治疗方法。

例如,研究人员利用抗体和疫苗来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这一策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二、高分辨率影像技术在呼吸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近年来,高分辨率影像技术在呼吸道疾病的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技术包括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等。

通过这些技术,医生可以准确地检测和诊断呼吸道疾病,并制定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此外,高分辨率影像技术还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呼吸道疾病的发展过程,从而为治疗和预防提供更加重要的信息。

三、基因研究在呼吸道疾病中的应用近年来,基因研究在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相关基因的表达和突变,揭示了一些呼吸道疾病的遗传机制。

这些研究不仅为呼吸道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方法,还为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新的策略。

基因研究的突破为呼吸道疾病的研究和治疗带来了巨大的希望。

四、纳米技术在呼吸道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纳米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领域,包括呼吸道疾病治疗。

研究人员可以使用纳米颗粒将药物精确地输送到病灶部位,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副作用。

例如,纳米药物传递系统可以通过改变药物的溶解性、缓释速度等因素,增加药物在呼吸道中的停留时间,提高吸收效率。

纳米技术在呼吸道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为患者提供了更为精确和有效的治疗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3年5月第28卷第5期文章编号:1005-2224(2013)05-0321-03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研究进展赵顺英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志码:A赵顺英,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工作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兼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秘书、北京市儿科学会呼吸学组副组长等。

关键词:呼吸系统疾病;社区获得性肺炎;哮喘;支气管镜;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毛细支气管炎;雾化吸入;儿童Keywords :respiratory disease ;community acquiredpneumonia ;asthma ;bronchoscope ;sleep apnea syndrome ;bronchiolitis ;at ⁃omizing inhalation ;children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童期常见疾病,国内外在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和治疗方面均有研究。

本文仅就疾病诊治方面主要研究进展尤其是能为临床提供指导部分介绍如下。

1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 )2011-08-30美国儿科感染性疾病学会(PIDS )和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IDSA )共同制定并在线公布了“3月龄以上婴儿和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的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同年10月该指南全文刊出于《Clinical Infeet ⁃ions Discases 》杂志[1]。

指南涉及的诊疗内容包括根据病情轻重,选择CAP 患儿诊疗场所[门诊、住院或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 )]、诊断性检查项目、抗感染治疗、辅助外科治疗及非抗感染治疗、初始治疗无效者的管理、出院标准和CAP 预防等7个方面。

本指南在几方面对我国有借鉴意义:(1)X 线胸片检查和复查的指征;(2)对CAP 患儿检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 2);(3)抗感染治疗方面。

X 线胸片检查推荐:对于疑似CAP 患儿,若病情稳定能在门诊进行治疗,则无需常规进行X 线胸片检查以明确诊断;对于所有住院诊治的患儿,均应进行正、侧位检查以了解肺炎部位、范围及实质病灶浸润特征,明确肺炎并发症,指导治疗。

对于治疗顺利逐渐康复痊愈的患儿无需复查。

对所有肺炎或疑似存在低氧血症患儿,均应进行SpO 2检测,可作为是否需要住院及进一步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抗感染治疗提出4个问题,即对门诊和住院怀疑CAP 患儿抗感染治疗的推荐、如何将细菌耐药减到最低、CAP 抗微生物治疗的合适疗程、对有预期治疗效果的CAP 患儿如何随访。

高质量证据提示,学龄前儿童不必常规抗菌治疗,因为病毒病原是该年龄段CAP 最常见病原。

对门诊CAP 患儿据年龄(<5岁和≥5岁)选择治疗药物:<5岁者推测为细菌病原者,推荐大剂量阿莫西林,推测为非典型微生物病原者,推荐阿奇霉素,推测为流感病毒肺炎,选择奥司他韦;≥5岁者尤其须警惕非典型微生物,无法排除者则可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类。

指南对流感病毒感染的药物选择有详尽的推荐表,包涵儿童与成人治疗和预防推荐,涉及目前常用奥司他韦、扎那米韦、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

抗菌药物疗程一般为10d ,对某些脓胸患儿,适时胸腔引流下抗菌药物疗程需2~4周。

虽然目前我国缺乏确切的流行病学资料,但重症或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无反应性支原体肺炎在我国各地均存在,因其易导致肺不张、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及支气管扩张等后遗症而影响患儿生命质量,因此,早期识别和干预及对发病机制的研究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和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须达成共识。

韩国和日本将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定义为经抗生素治疗后,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仍在加重的肺炎;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能迅速退热并使影像学改变好转[2-4]。

笔者经临床病例统计分析认为,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后,高热仍持续1周以上,C-反应蛋白(CRP )>40mg/L ,肺部高密度均匀一致实变阴影超过2/3以上肺叶,CT 值>40Hu ,伴或不伴胸腔积液,可视为需加用激素治疗的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5]。

但有关激素治疗的剂量不一。

Lee 等[3]使用泼尼松1mg/(kg ·d )口服,连用3~7d ,效果明显。

Youn 等[4]对小部分泼尼松1mg/(kg ·d )口服治疗无反应者,改甲基泼尼松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100045电子信箱:zhaoshunying2001@专题笔谈儿科临床医学研究进展··321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Pediatrics May.2013Vol.28No.5龙10mg/(kg ·d )静点2~3d 并在1周内减停,或予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IVIG )1g/(kg ·d )1~2次,所有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在几天内均明显改善且无相关副反应。

而Tamura 等[2]对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应用甲基泼尼松龙30mg/(kg ·d )连续静点3d ,纳入标准为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7d 以上、临床不见好转、影像学加重的患儿,平均加用激素天数为(10.1±2.8)d ,结果所有患儿应用激素后14h 内热退,住院时间和疗程缩短,预后良好。

这篇文献纳入患儿标准与笔者得出的难治性肺炎需激素治疗判断指标在时间上类似。

有关糖皮质激素剂量国内尚无定论,应结合患儿临床、影像学表现及CRP 考虑不同剂量激素治疗。

笔者研究发现,影像学表现高密度实变和CRP 明显升高>120mg/L ,在除外感染基础上可加大激素用量(文章待发)。

虽然目前公认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包括肺炎支原体直接侵犯气道和肺部以及肺炎支原体激发机体的过度炎症反应,但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生机制不明。

国外零散研究提示可能与肺炎支原体型别或载量、宿主免疫状态、肺炎支原体耐药或合并感染有关,其中耐药问题许多国家均有研究报道;但对于儿童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应用何种抗生素治疗尚无定论,我国虽有使用氟喹酮的报道,但因与激素共用,具体疗效尚有待于证实[6]。

腺病毒肺炎近年来在我国南方和北方一些地区有小规模流行趋势,重症病例较多,并有一定病死率,故应重视早期诊断和治疗[7]。

在临床和影像学方面,腺病毒肺炎有其相对特征性表现,诊断依赖于咽试子、气道抽吸物或灌洗液病毒抗原和(或)核酸检测阳性。

重症病例特点为高热持续不退、面色苍白、精神差、烦躁等感染中毒症状重;双肺布满湿啰音、喘鸣音;X 线胸片表现为迅速融合的大片状实变影,多为多叶多灶受累;有肺外受累如心脏、肝脏、中毒性脑病甚至吞噬血细胞综合征;死亡病例可由于脏器功能衰竭而致。

此外发现,腺病毒损伤气道上皮,一些重症或死亡病例支气管镜下表现为黏膜糜烂剥脱或支气管样塑形物阻塞气道,影响自主通气功能和机械通气[8]。

对于重症病例,除考虑选用利巴韦林、IVIG 、全身激素之外,须强调及早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 )治疗、及时发现气道阻塞表现并及时应用支气管镜清除阻塞物(黏膜剥脱或支气管样塑形物)、及早机械通气治疗。

2哮喘对于学龄前期儿童反复喘息的治疗是各国研究的热点。

最近Zeiger 等[9]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文章引起全球关注,该研究小组对278例12~15个月反复间歇性喘息且哮喘预测指数阳性患儿进行了两组布地奈德治疗观察:一组应用布地奈德0.5mg/次,2次/d ,雾化吸入;另一组在临床诊断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时给予布地奈德1mg ,连用7d ,结果发现:在1年的研究期间内,所有预后指标尤其是急性加重发作频率、需治疗的呼吸道疾病发生频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研究明确提示,对于发作性病毒相关喘息,连续布地奈德雾化治疗并不能防止急性加重发作的发生、不能减轻病情,也不能减少急性症状的治疗,但确实增加了激素剂量;但该研究未使用安慰剂对照,故每组治疗方案是否有效尚无法定论[9-10]。

近年来,哮喘患者“个体化治疗”概念引起关注和接受,哮喘的非均质性及哮喘患者对治疗药物的不同反应使个体化用药成为必然。

哮喘个体化治疗得益于对哮喘表现型的认识,如过敏性哮喘、病毒诱发性哮喘、运动诱发性哮喘,部分患儿为多因性或与肥胖有关。

目前正在进行哮喘患者内表型(Endotype )的研究,即根据哮喘发生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进行分型,因哮喘诱发因素众多、发病机制复杂多样、病理生理不同,因而决定其具不同临床表型。

研究提示,皮肤点刺试验阳性患儿对吸入糖皮质激素(ICS )的反应要优于阴性患儿,存在嗜酸细胞性气道炎症、肺功能不佳、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较高、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较高、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较高、外周血IgE 较高、甲酰胆碱PC 20较低、阳性哮喘家族史或重症或症状频繁、病程2年以上者,常预示ICS 较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 )治疗反应更满意[11]。

LTRA 则在另一些情况下显示出优势,如不愿或无法使用激素、病毒诱发性哮喘者等。

此外,运动诱发性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低龄(<10岁)、病程较短、尿白三烯水平高、嗜酸粒细胞半胱氨酸白三烯1受体表达下降(<60%)者,常预示LTRA 治疗反应较好[12-15]。

最近有研究对经低剂量ICS 治疗控制不佳患儿进行随机双盲三阶段交叉设计研究比较加倍ICS 剂量、低剂量ICS +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 )、低剂量ICS +LTRA 等3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结果发现,ICS +LABA 组治疗反应良好发生率高于加倍ICS 剂量组和低剂量ICS +LTRA 组[16]。

值得关注的是,165例患儿中161例(98%)对不同治疗方法反应不同,两两比较发现,50%~60%患儿低剂量ICS +LABA 治疗反应更佳,另30%左右患儿应用加倍ICS剂量或低剂量ICS +LTRA 治疗反应更好[16]。

3支气管镜治疗目前支气管镜进入更深入应用阶段——进行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

国内已应用支架解决先天性气管和主支气管狭窄,尤其是先天性心脏病合并狭窄和(或)软化,使手术后顺利脱离呼吸机;或气管和主支气管狭窄引起持续喘息、反复肺炎等[17]。

也有应用球囊扩张和冷冻治疗感染后支气管闭塞和支气管内增生性病变等,但因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在国内刚刚起步,更多病例积累经验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18]。

4呼吸睡眠方面美国儿科学会2012年推出《阻塞性睡眠窒息综合征(OSAS )的诊断和处理》,主要结论如下:(1)推荐所有儿童和青少年都应该筛查是否存在鼾症;(2)多导睡眠监测··322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3年5月第28卷第5期(PSG)应用于有打鼾和OSAS症候和体征的青少年和儿童,若无条件进行PSG,应用其他替代诊断试验;(3)腺扁桃体肥大患儿,切除手术是一线治疗;(4)术后应评估以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5)治疗后若有持续症状和体征或高危因素患儿,应进行客观检查;(6)如不能进行手术切除或手术后OSAS持续存在,推荐CPAP;(7)对超重或肥胖患儿,除其他治疗外,推荐控制体重;(8)轻度OSAS患儿如存在手术禁忌证或手术后仍轻度OSAS患儿,应予鼻内激素治疗[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