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基层和垫层施工课件

合集下载

常用的路面基层、底基层和垫层

常用的路面基层、底基层和垫层

(3)箱包装
第八章 包装技术与设备
第二节 包装技术
一、包装的分类
2、按包装的容器不同分类 大致可分为桶包装、袋包装、木箱包装、瓦棱纸箱包装四种;
(1)桶包装 (2)袋包装 (3)箱包装
3)纤维桶的自重较轻,纵向强度高而 横向强度低,所以只能纵向码垛而不 能横向码垛;防潮防水能力差,不能 露天存放;密封性差,如有必要,可 在桶内加塑料带密封;成本低,回收 容易,对环境无影响。
一、碎石、砾石类结构层的特性
嵌锁原则
嵌锁原则是采用分层撒铺矿料(同层矿料的粒径大小基本 相同),并经严格碾压而成的结构层(或采用开级配矿料进行 拌和)。用这种方法修筑的路面结构,其强度构成主要依靠矿 料之间相互嵌挤锁结作用而产生较大的内摩阻力。
级配原则
级配原则是采用颗粒大小不同的矿料按一定比例(连续或 间断级配)配合,并掺入一定数量的结合料,拌和制成混合料, 经过摊铺、碾压而形成的路面结构层。这种结构具有较大的密 实度。
包装是指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 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 料及辅助材料等的总体名称。
第八章 包装技术与设备
第一节 包 装 概 述
二、包装在物流中的地位
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包装处于生产过程的末尾和物流过程 的开头,既是生产的终点,又是物流的始点。
在现代物流观念形成以前,包装被天经地义地看成生产的终 点。
一、包装的分类
2、按包装的容器不同分类 大致可分为桶包装、袋包装、木箱包装、瓦棱纸箱包装四种;
(1)桶包装
(2)袋包装
(3)箱包装
1)木箱。 2)瓦楞纸箱包装。
第八章 包装技术与设备
第八章 包装技术与设备
第二节 包装技术

路面工程施工PPT课件 精品

路面工程施工PPT课件 精品
3.垫层
是设置在底基层与土基之间的结构层,起排水、隔水、 防冻、防污等作用。各级公路当需要设置垫层时,目前 多采用水稳性好的粗粒料或各种稳定性材料铺筑。
4.3 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
4.1 路面施工主要机械设备简介
(2)连续滚筒式拌和设备 拌和机的工艺流程如下:
①石粉(填充料)---------→储存输送---------→计量--→加 热 ②碎石、砂(骨料)---→配料----→冷料输送---→计量--→ ---→ 搅 ③沥青(结合料)---------→熔化脱水---------→计量--→拌 成 品 料 ---→ 提 升 成 品 料 储 存
按行走的动力传递方式,可分为机械传动和液压传动两种。
4.1 路面施工主要机械设备简介
(2)组成结构
4.1 路面施工主要机械设备简介
2.水泥混凝土摊铺机
(1)轨道式摊铺机
4.1 路面施工主要机械设备简介
(2)滑模式摊铺机
4.1 路面施工主要机械设备简介
4.1.3 压实机械设备
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等是非常重要的技术指标,而它 们和路面压实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因此,压实也是路 面施工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路面压实作业中,常 用的压实机械主要有光轮压路机、轮胎压路机、振动压 路机等。
4.1.2 摊铺机械与设备
1.沥青混合料摊铺机 沥青混合料摊铺机是摊铺沥青混合料路面的专用机械,它 是将已搅拌好的沥青混合料按一定的技术要求摊铺在已整 平好的路基或底基层上,并给予初步的捣实和整平。 (1)分类 按其行走方式,可分为轮胎式摊铺机和履带式摊铺机;
按摊铺的宽度,可分为小型、中型、大型和超大型;
2)稳定土拌和机按工作装置在机上位置的不同, 可分为前置式、中置式和后置式三种。 3)稳定土拌和机按转子的旋转方向的不同,可分 为正转和反转两种。

第6讲 路面垫层和基层施工

第6讲 路面垫层和基层施工

体积率应不小于85%,底基层的固体体积率应不小于83%。
③填隙碎石基层未洒透层沥青或未铺封层时,禁止开放交通,其上面必须要有面层。
26
2材料要求及原材料检测
(1)填隙碎石单层铺筑厚度为10~12cm,填隙碎石用做基层时,碎 石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53mm;用做底基层时,碎石的最大粒径不应 超过63mm。 (2)材料中的扁平、长条和软弱颗粒的含量不应超过15%。 (3)细集料应干燥。 (4)粗碎石的压碎值应符合下列规定:①用做基层不大于26%;② 用做底基层不大于30%。 (5)凡是饮用水(含牲畜饮用水)均可用于施工。
排水不良的土质路堑,有裂隙水、泉眼等岩石挖方路段。
季节性冰冻地区的中湿、潮湿路段,产生冻胀的路段。
基层或底基层可能受污染以及路基软弱的路段。
5
二、材料要求
(一)石灰土或煤渣石灰土 土料:一般采用塑性指数大于4的粘性土,土粒颗粒不大于 50mm。 石灰:一般为熟石灰,过筛后的粒径不大于5mm,且不得 掺有生石灰块,氧化钙和氧化镁的含量不低于50%。 煤渣:最大粒径不大于30mm,颗粒组成宜有一定的级配。 (二)砂垫层 砂垫层的材料宜采用洁净的中砂及粗砂,含泥量不应大于 5%,并应将其中的植物、杂物除尽。 (三)隔离层 隔离层目的在于隔离毛细水的上升,防止水分积聚,以保持 土基上层的干燥。 隔离层宜采用碎石、砾石、粗砂等大孔隙材料做成。
石灰剂量就是石灰的质量 与干土质量的百分比。水泥剂 量与之同理就是水泥的质量占 全部粗细土颗粒(即砾石 、砂粒、粉粒和粘粒)的干 质量的百分率
石灰剂量参考值
17
混合料的配比范围:
(1)采用石灰粉煤灰做基层或底基层时,石灰与粉煤
灰的比例可以是1:2~1:9;
(2)采用石灰粉煤灰土做基层或底基层时,石灰与粉

路面基层施工2.pptx

路面基层施工2.pptx
保证在冻前有一定成型期:
水泥:0.5-1个月 石灰、二灰:1-1.5个月
在雨季施工时,勿遭雨淋,并采取措施排除表面水,勿使运到路上的集料过分潮湿。
第22页/共27页
21
2 水泥稳定类材料施工作业长度的确定
应综合考虑水泥的终凝时间、延迟时间(从拌合到碾 压的时间)对施工质量的影响、施工机械的效率及气 候条件等因素,并尽可能减少接缝;
• 半刚性基层施工方法通常有场拌法和路拌法两种基本 的类型。
• 高等级公路的半刚性基层一般采用场拌法, 而低等级公路半刚性基层可以采用路拌法。
第8页/共27页
(一)、铺筑试验路段
•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及在特殊地区或采用新 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进行路基施工时,应采用 不同的施工方案做试验路段,从中选出路基施工 的最佳方案指导全线施工。
第3页/共27页
拌和后、摊铺前的水泥稳定碎石

第4页/共27页
2、石灰稳定类基层
在粉碎的土和原状松散的土(包括各种粗、中、 细粒土)中掺入适量的石灰和水,按照一定技术要 求,经拌和,在最佳含水量下摊铺、压实及养生, 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要求的路面基层。
第5页/共27页
铺筑好的石灰稳定土及取芯情况
第10页/共27页
(1)下承层准备与施工放样
• 下承层准备(底基层或土基) • a 应满足质量标准(施工规范及设计文件)。 • b 平整、密实、无松散和“无弹簧”等不良现象。 • c 满足高程、和横断面宽度等几何尺寸的要求。
第11页/共27页
(1)下承层准备与施工放样
• 施工放样
• a 恢复路中线,
二、半刚性基层分类
按结合料种类和强度形成机理的不同,半刚性基层分为:
第2页/共27页

路面垫层和基层施工

路面垫层和基层施工

施工机械不应在已碾压成型的稳定类基层上“掉头”、 制动或突然启动,必须采取这些操作时,应采取措施 保护基层。
6 基层缩裂防治措施
(一)满足强度的情况下,限制结合料用量
(二)提高混合料中粒料的含量
(三)严格控制压实标准; (四)严格控制压实含水量(不宜过高) (五)注意初期潮湿养生,尽量在高温季节施工 (六)及时铺筑上层覆盖 (七)设置隔离层或格栅
(3)拌和与摊铺
(4)碾压
碾压设备:12t以上振动压路机,三轮压路机或轮胎式压 路机 碾压原则: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边后中,重叠区域 1/2,且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一般碾压6-8遍,并使 表面无明显轮迹。 压实标准:应符合设计、规范规定的压实度要求
(5)养生与交通管制
保湿养生,养生周期不少于7d
重冰冻(-5℃~-3℃)到来之前半个月到一个月完成。
保证在冻前有一定的成型期: 水泥:15~30天 石灰、二灰:30~45天 在雨季施工时,勿遭雨淋,并采取措施排除表面水,勿使 运到路上的集料过分潮湿。
2 底基层准备 检查底基层(压实度,平整度,高程,横坡度,平面尺寸,表 面松散,弹簧等要处理) 底基层是稳定细粒土时,铺筑上层前应先拉毛下层。 3 材料的储存
对于二灰稳定土,二级及以下公路底基层最大粒径不 应超过53mm,用做基层不应超过37.5mm,宜采用2号 级配;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基层不应超过31.5mm,宜 采用1号级配,用作底基层不超过37.5mm。 对于水泥稳定土,二级及以下公路底基层,最大粒径 不超过53mm,用作基层则不超过37.5mm;塑性指数大 于17的土用作基层不超过31.5,宜采用图中的3号级
配,底基层不超过37.5mm,宜采用2号级配。
3. 半刚性(稳定类)基层施工

路面底基层、基层施工PPT

路面底基层、基层施工PPT
• 2、底基层 :在沥青路面基层下铺筑的次要 承重层或在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下铺筑的 辅助层。
一、术语和名词解释
一、术语和名词解释
• 面层:强度、抗变形能力、水温稳定性、
平整度和抗滑性,耐久性。
• 基层:强度和刚度,扩散荷载能力、水温
稳定性。
• 垫层:水稳定性和隔温性能。
一、术语和名词解释
• 3、细粒土 :颗粒的最大粒径<9.5mm,且 其中<2.36mm 的颗粒含量≥90%(如塑性指 数不同的各种粘性土、粉性土、砂性土、 砂和石屑等)。
• 5)级配碎石或砾石用作基层时,高速公路 和一级公路公称最大粒径应不大于26.5mm,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公称最大粒径应不大 于31.5mm;用作底基层时,公称最大粒径 应不大于37.5mm。
三、原材料要求
• 6、细集料 • 1)对于水泥稳定类,其中包括水泥石灰综
合稳定,要求塑性指数≤17,有机质含量< 2%,硫酸盐含量≤0.25%。 • 2)对于水泥稳定土用作底基层时,细粒土 的液限≤40,塑限指数≤17。实际工作中, 宜选择均匀系数>10,塑性指数<12的土。
一、术语和名词解释
• 6、水泥稳定材料 :以水泥为结合料,通过加水 与被稳定材料共同拌和形成的混合料,包括水泥 稳定级配碎石、水泥稳定级配砾石、水泥稳定石 屑、水泥稳定土、水泥稳定砂。
• 7、综合稳定材料 :以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为结 合料,通过加水与被稳定材料共同拌和形成的混 合料,包括水泥石灰稳定材料、水泥粉煤灰稳定 材料、石灰粉煤灰稳定材料等。
定粒料。 • 温缩特性: • 石灰土砂砾(16.7×10-6)>悬浮式石灰粉煤灰粒
料(15.3×10-6)>密实式石灰粉煤灰粒料 (12.4×10-6)和水泥砂砾(5%~7%水泥剂量为 10~10-6~15×10-6)。

路面基层和垫层

路面基层和垫层

第二节 柔性基层施工
5. 配合比设计
(1)目标配合比设计
沥青碎石配合比设计采用马歇尔方法,马歇尔击实采用双面各击 75次,目标配合比设计时,根据原材料筛分结果来计算级配,以0.5% 油石比为间隔分别成型试件,并测定相应的马氏指标确定最佳油石比。
马氏 指标 级配
空隙率 饱和度 稳定度 (%) (%) (kN)
3.施工机械与质量检测仪器
1. 必须配备齐全施工机械和配件,做好开工前的保养、 调试和试机,并保证在施工期间一般不发生有碍施 工进度和质量的故障。宜采用机械化连续摊铺作业。
2. 必须配备性能良好、精度符合规定的质量检测仪器, 并配备足够的易损部件。
4.下承层的准备
沥青碎石基层施工之前,下承层必须洁净,对局 部松散、损坏的下承层要在沥青碎石基层铺筑前采取 措施处理。
ATB25
100
90100
60-80
4868
4262
3252
2040
1532
1025
8-18 5-14 3-10
2-6
2.原材料技术要求
检验项目
50号

针入度(25℃,100g,5s)(0.1mm)
40~60

延 度(5cm/min,10℃)不小于(cm) 延 度(5cm/min,10℃)不小于(cm)

密度(15℃)(g/cm3)
实测
动力粘度(绝对粘度60℃)不小于(Pa·s)
200
第二节 柔性基层施工
2.集料
集料规格
方孔筛尺寸(mm)
通过率(%)
31.5
基 层
1#料 (31.5mm~19mm)
26.5 19

第三篇 路面基层施工12PPT课件

第三篇  路面基层施工12PPT课件
1)不低于Ⅳ级。 2)压碎值(30%)
2.级配碎(砾)石的规格
最大粒径在37.5mm以下 针片状含量不超过20%
3.填隙碎石的规格
最大粒径在53mm以下 针片状含量不超过15%
4.颗粒组成
第13页/共35页
针片状规准仪
第14页/共35页
1级配型基层
施工时应遵循
★颗粒组成应为一条顺滑的曲线。 ★级配组成须准确。 ★塑性指数应符合规定要求。 ★混合料必须拌和均匀,没有颗粒离析现象。 ★在最佳含水量下碾压。 ★压实度要求:基层98%;底基层96%;
按施工方法及所用填充结合料的不同,分泥结碎石、泥灰结碎石、干压碎石 和水结碎石路面,后两种又统称为填隙碎石路面。
第5页/共35页
碎石路面 优缺点
❖ 优点是投资不高,盛产石料地区可就地取材,并随交通 量的增加进行分期修建和改善,还可在分期修建过程中 作为其他路面的基层。
❖ 缺点:平整度差,易扬尘,在行车和自然因素影响下, 易产生磨损、松散、磨耗层脱落露骨等病害,因此维修 养护工作量大,而且适应的交通量较小。
第30页/共35页
1.沥青路面施工中的压实病害调查
表面波浪 压实白斑
混合料
压实特性
压实
施工中 温度
的压实
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功和 碾压
病害
厚度
碾压机
械组合
微裂纹 弹簧现象
第31页/共35页
2.沥青路面施工后的压实病害调查
压实工艺不合理,路面整体压实度不足,致使通车后沥青混
合料继续压密,在交通荷载反复作用下,空隙率不断减小,
A SiO2、Al2O3、Fe2O3总含量应大于70% B SiO2、Al2O3、Fe2O3总含量应大于30% C SiO2、Al2O3、Fe2O3总含量应小于70% D 烧失量不宜大于20% E 烧失量大,则单位需水量大,对基层强度不利。

5.4路面基层和垫层

5.4路面基层和垫层

剂量范围:p281
最佳石灰剂量--混合料组成设计
二、水泥稳定土的强度构成原理 水泥中的各成分与土中水作用,产生具有胶 结能力的水化产物。
2 (3 C a O S iO 2 ) 6 H 2 O 3 C a O 2 S iO 2 3 H 2 O 3 C a ( O H ) 2 2 ( 2 C a O S iO 2 ) 4 H 2 O 3 C a O 2 S iO 2 3 H 2 O C a ( O H ) 2 3 C a O A l 2 O 3 6 H 2 O 3 C a O A l 2 O 3 6 H 2 O 4 C a O A l 2 O 3 F e 2 O 3 7 H 2 O 4 C a O A l 2 O 3 F e 2 O 3 7 H 2 O
防止半刚性基层裂缝的措施有哪些? 一.裂缝的形成机理 半刚性基层的非荷载型裂缝通常有二种类型: 一是干缩裂缝,另一种是温缩裂缝。干 缩裂缝是因为半刚性材料中的水分蒸发和混合 料内部发生水化作用,使其水不断减少,从而引 起体积收缩。 温缩裂缝是因为在降温过程中,材料产生体积 收缩引起的。由于半刚性材料在压实完成后的头 几天抗拉强度较小,此时体积收缩(干缩+温缩)产 生的拉应力很容易使半刚性基层中产生规则的横 向裂缝。
⑤ 严格控制施工碾压时的含水量。混合料 的含水量不能超过压实需要的最佳含水 量或控制在施工规范容许的范围内。采 用重型压实标准施工,混合料的最佳含 水量较小,有利于减少干缩裂缝。 ⑥ 及时养生。碾压完成后,立即喷洒稀释 沥青或沥青乳液,做成透层或粘层,在 透层或粘层上要撒布3~8mm的碎石或 砾石。 透层或粘层完成后,应尽快铺 筑沥青面层。
松铺系数:1.2-1.3 10-16cm
预压
稳定就位 60-80k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铺筑试 验路
• 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 1.确定用于施工的集料配合比例是否合 适;
• 2.确定用于施工基层材料的松铺系数; • 3.确定用于施工的标准施工方法; • 4.确定每一作业段的合适长度; • 5.确定一次铺筑的合适厚度。
然砂砾等。 • (2)无机结合料稳定土 • 包括:细粒土、中粒土、粗粒土。 • 2)按无机胶结材料的种类分: • 水泥稳定类、石灰稳定类、石灰工业废渣稳
定类。
PPT学习交流
4
第一节 路面基层和垫层常用材 料的要求
一、半刚性材料质量要求
1.原材料试验项目
(1)含水量测定:确定土及砂砾、碎石等 集料的原始含水量;
(5)硫酸盐含量≤0.25%的土。
(6)初凝时间3h以上和终凝时间较长(宜
在6h以上)的水泥,不PPT学应习交使流 用快硬水泥、早强
10
• 水泥的要求
• 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要求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均可用 于稳定集料和土。
• 初凝时间大于4h,终凝时间在6h以上
• 不使用快硬、早强或已受潮变质的水泥
(2)颗粒筛析:用筛分法分析砂砾、碎石 等集料的颗粒组成情况,检验所用材料的级配 是否符合要求,为集料配合比设计提供依据;
(3)液限和塑限试验:计算土的塑性指数
并判定该种土是否适用;
PPT学习交流

(5)压碎值试验:评定碎石、砂砾等的 抗压碎能力是否符合要求;
(6)有机质和硫酸盐含量试验;
(7)石灰有效氧化钙和氧化镁含量测定 :确定石灰有效成分含量,评定石灰的质量, 以便确定结合料剂量;
• 宜采用32.5级或42.5级水泥。
• 石灰的要求
• 符合三级以上消石灰PPT或学习交生流 石灰的质量要求。
11
• 粉煤灰的要求
• 粉煤灰的主要成分是SiO2、A12O3、Fe2O3 ,三者总含量应超过70%,烧失量不应超过
20%;
• 比表面积宜大于2500cm2/g,粒径变化 范围为0.001~0.3mm。
• 使用时结团的灰块应打碎或过筛,并清除有害 杂质。
• 煤渣的要求
• 松干密度为700~100kg/m3,最大粒径不应
PPT学习交流
12
二、粒料类基层及其材料质量要 求
• 1.级配碎石基层
• 1)最大粒径
• 二级和二级以下基层,控制在37.5mm以内;高 速、一级公路基层控制在31.5mm以下。
• 2)颗粒组成范围
(8)水泥强度等级和终凝时间测定:确 定水泥质量是否满足设计强度和施工时间要求 ;
(9)烧失量测定:确定粉煤灰、煤渣等 是否适用;
(10)粉煤灰化学成分及细度测定:评定
粉煤灰的质量。
PPT学习交流
6
2.原材料质量要求 • 集料要求
• 压碎值:高速、一级不大于30%,二级及以下不大 于35%。
• 基层最大粒径不大于31.5mm,底基层不大于 37.5mm;
凝土)无之机间。结因合此料,采稳用定无类结构层的刚度介于柔性路 面机料材结铺料合筑料 的(稳 基如定 层沥集 称料 为青或 半类土 刚类 性材基
层。以此修筑的底基层亦称 为半刚性底基层。
PPT学习交流
3
半刚性结构层的分类
• 1)按材料分类 • (1)无机结合料稳定集料 • 包括级配碎石、未筛分碎石、级配砂砾、天
宜采用石灰稳定,或用水泥和石灰综合稳定。
②基层:最大粒径不P应PT学超习交流过31.5mm。3号级配
9
(3)水泥稳定粒径较均匀的砂时,宜在 砂中恭加少部分塑性指数小于10的粘性土或 石灰土.也可添加部分粉煤灰,加入比例可按 使混合料的标准干密度接近最大值确定,一般 约为20%~40%。
(4)有机质含量超过2%的土,必须先用 石灰进行处理,闷料一夜后再用水泥稳定。
• 集料的级配:
PPT学习交流
7
• 土的要求
• (1) 二级及以下公路
• ①做底基层时,集料颗粒最大粒径不应超过53 mm(指方孔筛),如为圆孔筛,则最大粒径 可为所列数值的1.2~1.25倍;颗粒组成符合集 料组成范围的要求;
• 土的均匀系数>5。细粒土液限≤40%,塑性 指数≤17;
• ②做基层,最大粒径≤37.5mm,集料中不宜
第二章
第三篇
(第二分篇)
▪ 路面基层和垫层施工
PPT学习交流
1
教学要求
1.描述半刚性、粒料类等常用路面基层、底基层、垫层原 材料及混合料的质量与技术要求;
2.能正确叙述半刚性、粒料类等常用路面基层(底基层)的 施工工艺流程;会进行半刚性基层路拌法与厂拌法以及级配碎( 砾)石基层、填隙碎石基层现场施工;
3.会使用随机法选择路面检测位置;会检测路面基层的几 何尺寸;
❖ 4.知道施工质量检测项目与检测方法;会进行路面基层 、底基层施工质量控制和竣工检查验收。
PPT学习交流
2
第二章 路面基层和垫层施工
在集料或粉碎的(或原来松散的)土中,掺 入一定量的无机结合料(包括水泥、石灰或粉煤 灰等)和水,经拌和得到的混合料经压实与养生 后,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的要求时,称为无机结 合路和料面刚稳材性料 路定、面类砂材材石料类(料路如结面水材泥构料混层)。
• 符合教材表的要求
• 3)压碎值:
• 高速、一级公路基层不大于26%;高速、一
PPT学习交流
13
2.级配砾石基层
• 1)最大粒径
• 基层——不应超过37.5mm;底基层——不应超 过53mm。
• 2)颗粒组成范围
• 符合教材表的要求
• 3)压碎值
• 级配砾石的压碎值应符合下列要求:高速公路 及一级公路底基层或二级公路基层不大于30 %;二级公路底基层或二级以下公路基层不大 于35%;二级以下公路底基层不大于40% 。
PPT学习交流
14
3.填隙碎石基层
• 1)最大粒径
• 当采用填隙碎石用做基层时,碎石的最大粒 径不应超过53mm;用做底基层时,碎石的 最大粒径不应超过63mm。
• 2)颗粒组成范围
• 填隙碎石、粗碎石的颗粒组成等技术指标应 符合教材表的要求。
• 3)压碎值
PPT学习交流
15
第二节 半刚性基层施工
PPT学习交流
8
(2)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
• ①底基层:颗粒不应超过37.5mm。土的均匀系
数应大于5。细粒土的液限不应超过40%,塑
性指数≤17。对于中粒土和粗粒土,如土中
小于0.6mm含量在30%以下,塑性指数可稍大
。实际工作中,宜选用均匀系数大于10、塑
性指数小于12的土。塑性指数大于17的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